CN104995041B - 冬季轮胎 - Google Patents

冬季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5041B
CN104995041B CN201480009380.3A CN201480009380A CN104995041B CN 104995041 B CN104995041 B CN 104995041B CN 201480009380 A CN201480009380 A CN 201480009380A CN 104995041 B CN104995041 B CN 104995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tire
pattern groove
mole
convex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93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5041A (zh
Inventor
R·伯尔佐尼
G·科隆博
A·阿邦迪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relli Tyre SpA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Pneumatici SpA filed Critical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ublication of CN104995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5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22Twisted or warped shape in the sipe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季轮胎,具有胎面带,其中设置有多个胎块(5)以在被雪覆盖的路上以及在所使用的具体状态中(特别是在大功率车辆的加速、刹车或者转向期间)的干路面和湿路面上的获得最佳的性能;每个前述的胎块(5)包括至少一个花纹槽(6),所述花纹槽在各自的胎块(5)中限定了两个邻近的胎块部分(9、10),所述胎块部分(9、10)的每一个包括面向所述花纹槽(6)的相应的表面,这样的表面包括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的径向外部部分(61)、同样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轮廓的径向内部部分(62)以及布置在所述径向外部部分(61)和所述径向内部部分(62)之间并具有大体上直线的轮廓的中间部分(63)。

Description

冬季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季轮胎。
背景技术
这样的轮胎优选地旨在安装于大功率高速车辆(例如SUV或者尤其是重型跑车)的车轮上。
冬季轮胎通常包括胎面带,多个周向的和横向的沟槽形成在所述胎面带上。这样的沟槽界定了相应的多个胎块。每一个这样的胎块通常具有多个花纹槽。每个花纹槽在各自的胎块中限定了被所述花纹槽所分开的两个邻近的胎块部分。
所述花纹槽的作用实质上是在被雪覆盖的地面上提供进一步的抓地边缘以及将一定数量的雪容纳于所述花纹槽中,从而提供与路面上的雪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摩擦力大于由所述胎面带自身所提供的摩擦力。此外,还由于相对于通常用于夏季轮胎的混合物而言,通常应用于冬季轮胎的混合物具有更大的柔软度,而且还因为由每个花纹槽所限定的两个胎块部分的可动性,所述花纹槽使得所述冬季轮胎能够更好地适应覆雪路面。总之,由于所述花纹槽,可以获得在加速、刹车、转弯期间以及就覆雪路面上的侧向抓地力而言的轮胎性能的改进。
然而,花纹槽的设置降低了在无雪路面上(不管是干路面还是湿路面)的轮胎的性能。
这种性能的降低被认为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能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由花纹槽所分开的所述胎块的不同部分在无雪路面上的加速、转向或者刹车期间不能够提供对于所施加给胎块的切向(或“剪”)应力的充足抵抗能力,并随之产生所述胎块的变形以及它与路面自身的接触面积的减少。
术语“周向的”或“周向地”用于指的是大体上平行于轮胎的滚动方向的方向(即,大体上平行于轮胎的轴向中间平面的方向)。
术语“轴向的”或“轴向地”用于指的是大体上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即,大体上垂直于轮胎的轴向中间平面的方向)。
术语“径向的”或“径向地”用于指的是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并属于包含该旋转轴线的平面。
术语“纵向的”或“纵向地”用于指的是花纹槽延伸的主方向。
有关轮胎或者胎块或者花纹槽的术语“侧向应力”用于指的是沿着相对于纵向方向倾斜的方向作用在与所述轮胎相切的平面上的应力。
当涉及花纹槽或者胎块的任何表面部分时,术语“大体上直线的轮廓”用于表示这样的表面部分,所述表面部分大体上位于一平面上或者从该平面相对于所述表面部分的纵向和径向尺寸移动可以忽略的距离。当该距离不大于所述表面部分的总纵向延伸长度的二十分之一时,该距离才被认为是可以忽略的。
对于任何表面部分而言,术语“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用于表示在与所述花纹槽的纵向方向和与前述表面部分相切的平面都平行的入射面上通过一系列曲线或者直线的长度所限定的线,从由所述入射面与不同于所述入射面的基准平面相交所限定的相交线开始,所述一系列曲线或者直线远离这样的相交线逐渐移动直到达到第一最大位移点,接着朝向所述相交线逐渐移动直到达到零位移动点,这一系列的长度接着在相对于前述相交线的相反的一侧以相同的轮廓进行,等等。
“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可因此由一系列交替的长度限定,该一系列交替的长度在所述的入射面中产生了包含一系列交替的具有相反凹度的部分的线,其中每个这样的部分可由曲线和Z字形折线共同限定。
作为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的表面的具体情况,本文指的是包括一系列交替的凹部和凸部的表面。
每一个凹部和凸部在上述的入射面中具有距离上述基准平面的最大位移点。当采用多个彼此平行的入射面将凹部和凸部剖开时,限定在每个凹部和凸部中的多个最大位移点限定了相应凹部或凸部的峰部。
术语“横截面”用于指代相对于所述花纹槽的纵向倾斜任何角度的任何平面所限定的截面。优选地,这样的倾斜平面垂直于花纹槽的纵向方向。
JP2003-118322披露了一种冬季轮胎,包括胎面带,其中,至少一个花纹槽包括沿着一方向延伸的波纹状的或者Z字形的部分、以及沿着所述方向在所述波纹状部分的相对两侧的平整部分。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平整部分在所述波纹状部分的下方设置。
WO 2012/164449披露了一种冬季轮胎,包括胎面带,所述胎面带上设置有多个沟槽,所述多个沟槽界定至少一个胎块,至少一个花纹槽形成在胎块上并在所述花纹槽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延伸,并且被成形为在被花纹槽所分开的每个胎块部分上限定: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另一胎块部分,从花纹槽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花纹槽的中间深度,并具有波状起伏的轮廓;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面向所述另一胎块部分,圆角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从所述中间深度延伸直到底部,第二表面具有直线的轮廓。
WO2012/164450披露了一种具有花纹槽的冬季轮胎,该花纹槽成形为在由花纹槽所分开的每一个胎块部分上限定: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另一胎块部分,从所述顶部延伸至所述花纹槽的中间深度;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面向所述另一胎块部分,圆角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并且从所述中间深度延伸直至所述底部,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直线的轮廓,所述第二表面具有波状起伏的轮廓。
下文将无差别地涉及所述花纹槽或者由每个花纹槽所分开并面向所述花纹槽自身的胎块部分的一个(或者两个)表面。实际上,上述表面的轮廓与所述花纹槽的轮廓相匹配。
发明内容
申请人已经意识到:为了在覆雪路面上的加速、刹车或转向期间获得轮胎的最佳性能,提供具有花纹槽的轮胎是有益的,所述花纹槽的径向向外部分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申请人实际上还观察到: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相对于大体上直线的轮廓而言在相同纵向延伸长度下具有更大的直线延伸长度,因此在所述覆雪路面上提供了更大的抓地边缘以及更大的容纳雪的能力。
申请人还注意到,在所述花纹槽中所提供的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确保了由每个花纹槽所分开的两个胎块部分之间的彼此相互连接,确定了所述胎块相对于侧向应力的高硬度,并因此确定了就覆雪路面上的侧向稳定性而言的所述轮胎的优良性能。
然而,申请人还注意到:当这样的轮胎受到一定程度的侧向应力时,在轮胎中所提供的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的花纹槽就无雪路面上的侧向稳定性而言涉及到所述轮胎的性能的退化。申请人将这样的退化归因于发生在被每个花纹槽所分开的两个胎块部分上的、由于当它们受到上述侧向应力时所述胎块部分的相互滑动所造成的过多磨损。
申请人还注意到:为了提高在无雪路面上的上述性能同时不降低在覆雪路面上的上述性能,有利的是利用具有相对于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布置在径向内部位置的大体上直线轮廓的花纹槽。申请人实际上注意到:所提供的大体上直线的轮廓使得可最小化上述滑动,从而降低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然而,申请人已证实:特别是在无雪路面上的极端侧向应力条件下,例如特别在功率大的重型车辆的快速突然转向的情况下,侧向稳定性的问题在具有例如在WO2012/164449中所披露的类型的花纹槽的轮胎中仍然存在。
申请人将这样问题的起因归结于所述胎块在它的相应的径向内部部分处的过多的屈服和活动性。
申请人已经意识到:为了极大地改进就无雪路面上的侧向稳定性而言的所述轮胎的性能,在由每个花纹槽分开的两个胎块部分的径向内部部分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相互连接。
申请人已经认识到:通过在所述胎块的径向内部部分中提供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可以获得这样的相互连接。
然而,申请人已证实了:合适的是在所述花纹槽的第一径向外部部分中保持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在相对于上述第一部分更进一步的第二径向内部部分中保持大体上直线的轮廓。这是为了实现这样的轮廓在覆雪路面和在无雪路面上所产生的(以上所描述的)所有的积极效果。
申请人最后发现:这可以极大地改善所述轮胎的就无雪路面上的侧向稳定性而言的性能,同时在极端应力条件下确保在加速、刹车或转向期间以及对于侧向抓地力而言在覆雪路面上的最佳性能,并且提供了具有花纹槽的轮胎,所述花纹槽在它的径向外部部分和它的径向内部部分处都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这样的花纹槽还在布置在所述径向外部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部分之间的它的径向中间部分处具有大体上直线的轮廓。
本发明因此在它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冬季轮胎,包括胎面带,其中限定了多个胎块,至少一些所述胎块包括至少一个花纹槽,所述花纹槽从所述胎块的顶部部分朝向所述胎块的底部部分延伸。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在所述胎块中限定了两个邻近的胎块部分,所述两个胎块部分的每一个都包括面向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表面包括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的第一轮廓的径向外部部分。
优选地,所述表面包括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的第二轮廓的径向内部部分。
优选地,所述表面包括布置在所述径向外部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部分之间并具有大体上直线的第三轮廓的中间部分。
申请人认为在所述花纹槽的所述径向外部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部分上都提供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确保了在由所述花纹槽所分开的所述胎块部分之间的牢固的相互连接,随之获得所述胎块的高硬度以及因此对所述轮胎在覆雪路面和无雪路面上使用时对于所承受的所有应力、甚至极端应力都具有较好的轮胎响应。同时,在上述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之间的大体上直线的轮廓的介入确保了当所述胎块承受极端侧向应力时对由每个花纹槽所分开的所述胎块部分的相互滑动具有足够的控制、消除由这样的滑动所产生的负面作用。
本发明在上述的方面可以单独地或者以结合方式具有至少一个在之后所示出的优选的特征。
优选地,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由沿着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以交替顺序布置的多个凹部和凸部所限定。这样,沿着每个花纹槽的整个纵向延伸长度确保在由所述花纹槽所分开的所述胎块部分之间的所期望的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纵向方向平行于一平面,该平面在面向所述花纹槽的所述两个胎块部分处与所述胎面带的径向外表面相切。每个花纹槽的径向延伸长度因此在整个胎面带上是恒定的,从而保证了所述轮胎在覆雪路面上具有均匀的性能。
更优选地,所述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向方向和周向方向都是倾斜的。这样,通过由每个花纹槽所限定的所述两个胎块部分的相互连接所赋予胎块的硬度响应于轴向应力(例如在突然转向的情况下)和响应于周向应力(例如在突然加速或刹车情况下)产生了它的有利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中间部分限定了一基准平面。
优选地,所述基准平面大体上与所述轮胎的径向平面一致。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部和凸部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在相对的两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凹部和凸部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在相对的两侧对称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轮廓的所述凹部和凸部的每一个具有各自的第一峰部,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部分向所述顶部部分移动时,所述第一峰部距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轮廓的所述凹部和凸部的每一个具有各自的第二峰部,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部分向所述底部部分移动时,所述第二峰部距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第一峰部至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在所述中间部分处大体上为零。
优选地,所述第二峰部至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在所述中间部分处大体上为零。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并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凸部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花纹槽的整体轮廓是这样的,即在所述花纹槽的每个横截面中,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相对于上述的基准平面布置在相对的两侧上。
优选地,所述胎面带包括跨过轴向中间平面的中心环状部分和相对于所述中心环状部分布置在轴向相对的两侧的两个环状肩部部分,所述中心环状部分通过相应的轴向沟槽与每个环状肩部部分分开。
优选地,在所述中心环状部分和仅一个所述环状肩部部分的所述胎块上提供以上所述的花纹槽。
更优选地,当所述轮胎安装在构成机动车辆的车轮的轮辋上时,所述环状肩部部分相对于所述机动车辆比所述中心环状部分在轴向上更加靠外。
申请人事实上已经证实:当上述的参考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花纹槽设置在以上所确定的所述轮胎的部分中时产生它的有益效果。轮胎的另一环状肩部部分的胎块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有不同类型的花纹槽,例如类似于WO2012/164450中所披露的类型的花纹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并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凸部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花纹槽的整体轮廓是这样的,即在所述花纹槽的每个横截面中,所述第一轮廓和所述第二轮廓相对于上述的基准平面布置在相同的一侧。
申请人已经证实:当上述的参考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花纹槽设置在“定向型”的轮胎(即在使用时主要在两个环状肩部的其中一个处受到应力的轮胎中)的环状肩部部分的一个上时产生它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轮廓的凹部和凸部的每一个包括径向外表面部分、径向内表面部分以及布置在所述径向外表面部分和所述径向内表面部分之间的中间表面部分,其中所述中间表面部分大体上平行于所述基准平面。
申请人已经证实:在花纹槽的径向内部部分上设置这样的轮廓确保了在所述相邻的胎块部分之间具有更大的相互连接的作用,并随之带来所述胎块的进一步增强。
优选地,所述第二轮廓的凹部和凸部的每一个具有各自的第三峰部,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部分向所述中间表面部分移动时,所述第三峰部距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加。
更优选地,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表面部分向所述底部部分移动时,所述第三峰部距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第三峰部距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在所述中间部分处大体上为零。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并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凸部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
申请人已经证实:当这样的花纹槽可预见出现在所述轮胎的环状肩部部分的胎块中时将发挥它的有益效果。轮胎的中心环状部分的胎块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有不同类型的花纹槽,例如类似于WO2012/164449中所披露的类型的花纹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并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凸部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
优选地,所述胎面带包括跨过轴向中间平面的中心环状部分和相对于所述中心环状部分布置在轴向相对两侧的两个环状肩部部分,所述中心环状部分通过相应的周向沟槽与每个环状肩部部分分开,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仅设置在所述环状肩部部分的胎块上。
申请人已经证实:当这样的花纹槽设置在所述轮胎的环状肩部部分的胎块中时将特别地发挥它的有益效果。所述轮胎的中心环状部分的胎块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有不同类型的花纹槽,例如类似于WO2012/16449和/或WO 2012/16450中所披露的类型的花纹槽。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胎面带包括跨过轴向中间平面的中心环状部分和相对于中心环状部分布置在轴向相对两侧的两个环状肩部部分,所述中心环状部分通过相应的周向沟槽与每个环状肩部部分分开,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仅设置在所述中心环状部分的胎块上。
优选地,当所述表面被入射面剖开时,所述第一轮廓和所述第二轮廓限定了各自的大体上成正弦形的线。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表面被入射面剖开时,所述第一轮廓和所述第二轮廓限定了各自的Z字形折线。
优选地,所述Z字形折线包括一系列交替的第一直线长度和第二直线长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有益效果从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轮胎的重要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轮胎的胎块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示意性透视视图。
图3a、3b和3c分别为图1的轮胎中所使用的花纹槽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a)、沿着图3a的基准平面A1-A1所剖开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b)以及透视示意图(图3c)。
图4a、4b和4c分别为图1的轮胎中所使用的花纹槽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4a)、沿着图4a的基准平面A1-A1所剖开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b)以及透视示意图(图4c)。
图5a、5b和5c分别为图1的轮胎中所使用的花纹槽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a)、沿着图5a的基准平面A1-A1所剖开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b)以及透视示意图(图5c)。
图6a、6b和6c分别为图1的轮胎中所使用的花纹槽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6a)、沿着图6a的基准平面A1-A1所剖开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b)以及透视示意图(图6c)。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附图标记1整体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轮胎的示意性实施例。
轮胎1包括绕着轴线Z(大体上与轮胎的转动轴线一致)环向地布置的(不可见的)胎体结构、相对于胎体结构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的带束结构以及相对于所述带束结构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的胎面带2,所述胎面带具有径向外表面3,所述径向外表面布置为与所述轮胎1将在其上滚动的路面接触。
在所述胎面带2上,可以确定跨过轴向中间平面(未示出)的中心环状部分C以及相对于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轴向地布置在相对两侧的两个环状肩部部分S1、S2。中心环状部分C通过相应的周向沟槽4与每个环状肩部部分S1、S2分开。所述部分S1是这样的部分,即当轮胎1安装在机动车辆的车轮上时,所述部分S1相对于车辆的中心环状部分C设置在轴向外部位置。
在所述胎面带2上还设置有沿着周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延伸的其它沟槽(总体也用附图标记4示出)。所有的沟槽4界定了多个胎块5,胎块5优选地沿着周向方向Y连续布置。
在每一个胎块5上,设置了一个或更多的花纹槽6,所述花纹槽沿着纵向方向X延伸,类似于在此处所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中,可相对于轴向方向Z和周向方向Y都倾斜。
例如,纵向方向X可相对于轴向方向Z倾斜角度α,角度α优选地大于约2°,更优选地大于约5°(图3a、4a、5a和6a)。所述角度α优选地小于约45°,更优选地小于约40°。甚至更优选地,所述角度α介于约2°和约45°之间,更优选地介于约5°和约40°之间,例如等于约35°。
上述纵向方向X优选地平行于一平面,所述平面在面向所述花纹槽6的两个胎块部分9、10处与所述胎面带2的径向外表面3相切。
为了简化图示,附图标记4、5和6分别仅仅与一些沟槽、胎块和花纹槽相关联。
在轮胎1的可选实施例中,其中,胎块5具有与此处所示出的构造和方向不同的构造和定向,并且其中,所述花纹槽6具有与此处所示出的纵向延伸长度和定向不同的纵向延伸长度和定向。
优选地,每个花纹槽6在界定所述胎块5自身的一对沟槽4上、在相反的纵向端部6a、6b处开口,使得所述花纹槽6从一侧穿过所述胎块5至另一侧。
如图2所示,每个花纹槽6在胎块5的顶部部分7和胎块5的底部部分8之间延伸,所述顶部部分在所述胎面带2的径向外表面3上开口,所述底部部分由所述胎面带2的径向内部位置所限定。
每个花纹槽6在胎块5中限定了所述两个胎块部分(其分别由附图标记9和10示出)。这样的胎块部分相互邻近、通过花纹槽6分开并间隔距离m,所述距离m沿着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大体上保持为恒定值(图3a、4a、5a和6a)。
这样的距离m例如大于约0.1mm,更优选地大于约0.2mm。所述距离m优选地小于约0.8mm,更优选地小于约0.6mm。甚至更优选地,所述距离m介于约0.1mm和约0.8mm之间,更优选地介于约0.2mm和约0.6mm之间,例如等于约0.4mm。
每个胎块部分9、10包括面向花纹槽6的各自的表面。这样的表面构造为与花纹槽6一致,使得本文以下参考花纹槽6所述的以绝对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每一个上述表面,反之亦然。
轮胎1的至少一些花纹槽6如下所述成形。
图3a、3b和3c示出了花纹槽6的第一实施例。
这样的花纹槽6包括径向外部部分61、径向内部部分62以及布置在所述径向外部部分61和所述径向内部部分62之间的中间部分63。
所述径向外部部分61和径向内部部分62都具有大体上波状起伏的轮廓,而中间部分63具有大体上直线的轮廓。
此后,所述径向外部部分61的轮廓以“第一轮廓”表示,所述径向内部部分62的轮廓以“第二轮廓”表示。
所述中间部分63大体上是平面。它在所述胎块5中限定了基准平面(在图3a和3b中以附图标记P表示)。这样的基准平面P平行于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并优选地与轮胎1的径向平面一致。
所述中间部分63的径向延伸长度h3等于花纹槽6的总径向延伸长度H的一部分。优选地,所述总径向延伸长度H大于所述中间部分63的径向延伸长度h3的4倍。优选地,所述总径向延伸长度H大于所述中间部分63的径向延伸长度h3的5倍。例如,H可以等于大约7mm,h3可等于大约1mm。
优选地,所述中间部分63布置在距离胎块5的顶部部分7的距离h1以及距离胎块5的底部部分8的距离h2处,所述距离h1介于约1mm和约4mm之间,所述距离h2介于约1mm和约10mm之间、更优选介于约2mm和约6mm之间。例如,h1和h2可等于约3mm。
所述第一轮廓适当地与所述中间部分63圆角连接,并由以交替顺序沿着平行于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的方向布置的多个凹部61a和凸部61b所限定。优选地,所述凹部61a和凸部61b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P在相反两侧对称地延伸。
类似地,第二轮廓适当地与所述中间部分63圆角连接并由以交替顺序沿着平行于所述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的上述方向布置的多个凹部62a和凸部62b所限定,这样的凹部62a和凸部62b优选地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P在相反两侧对称地延伸。
为了简化图示的缘故,附图标记61a、61b仅仅与一些上述凹部相关联,附图标记62a、62b仅仅与一些上述凸部相关联。
图3a、3b以及3c所示的花纹槽6这样成型,使得在花纹槽6的任何横截面(例如图3b源自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P在相对的两侧布置。具体参考图3b,所述花纹槽6的形状是这样的,即在截面平面中,在第一轮廓的每一个凹部61a处存在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62b,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一个凸部61b处存在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62a。
当沿着所述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移动时,在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61a和凸部61b的中心部分处存在相应的峰部610a、610b,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部分63移动直到到达所述胎块5的顶部部分7时,所述峰部距基准平面P的距离逐渐增加(优选地线性地增加)。类似地,在所述第二轮廓的每个凹部62a和凸部62b的中心部分处存在相应的峰部620a、620b,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部分63朝向所述胎块5的底部部分8移动时,所述峰部距基准平面P的距离逐渐增加(优选地线性地增加)。
所述峰部610a和610b因此在所述第一轮廓和所述第二轮廓的凹部61a、62a和凸部61b、62b的每一个中分别由属于相互平行的入射面的多个点组成(每个点属于所述平面中的一个,使得上述的点是对齐的),相对于属于相同入射面的相应的凹部61a、62a和凸部61b、62b的其他任何点距上述基准平面的距离,上述多个点距所述基准平面P具有最大距离。
优选地,在所述中间部分63处,所述峰部610a、610b、620a、620b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A大体上为零,而在所述胎块5的顶部部分7和底部部分8处,所述峰部610a、610b、620a、620b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A介于约0.5mm和约2mm之间,优选地介于约1mm和约1.5mm之间,例如等于约1.25mm。
所述第一轮廓和所述第二轮廓沿着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延伸的长度介于花纹槽6的全部纵向长度的50%和100%之间。在存在不具有上述轮廓的所述花纹槽6的区域的情况下,这样的区域与所述中间部分63共面,并优选地沿着纵向方向X设置在上述轮廓的上游和下游(即在所述花纹槽6的相对的纵向端部6a、6b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区域的上游和下游具有相同的纵向和径向延伸长度。
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轮廓配置为使得当被任何入射面剖开时,就能得到Z字形折线(其清楚地示出在图3a中)。
优选地,所述Z字形折线包括一系列交替的第一直线长度和第二直线长度(分别用附图标记101和102示出),它们圆角连接在一起以使得所述折线在峰部610a、610b、620a、620b处具有圆形顶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直线长度101、102大体上分别地平行于所述轴向方向Z和周向方向Y延伸。特别是,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Z的最大偏移角度为大约2°,相对于所述周向方向Y的最大偏移角度为大约5°。
此外,所有的第一直线长度101优选地具有大体上恒定的延伸长度D,例如介于约1.5mm和约10mm之间,优选地介于约2mm和约6mm之间,例如等于约4mm,而第二直线长度102优选地具有比第一直线长度短的延伸长度d,例如介于约1.5mm和约10mm之间,优选地介于约2mm和约5mm之间,例如等于约3.5mm。
图3a、3b和3c所示的花纹槽6在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和所述环状肩部部分S1的胎块5中优选使用,所述环状肩部部分S1相对于安装有包括轮胎1的车轮的车辆处于轴向外部位置。所述环状肩部部分S2的胎块5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有不同类型的花纹槽,例如类似于WO2012/164450中所披露的类型的花纹槽。
图4a、4b和4c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本发明的轮胎1中所采用的花纹槽6的可选实施例。
在这样的附图中,与上述参考附图3a、3b和3c所述的那些部件结构和功能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4a、4b和4c的花纹槽6与图3a、3b和3c的花纹槽6的不同仅在于:在花纹槽6的任何横截面(例如图4b所源自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P布置在相同的一侧。特别参考图4b,所述花纹槽6的形状是这样的,即在截面平面上,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一个凹部61a处存在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62b,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一个凸部61b处存在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62a。
图4a、4b和4c的花纹槽6在“定向型”的所述轮胎1的一个肩部部分S1、S2的胎块5中优选使用。
图5a、5b和5c和图6a、6b和6c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本发明的轮胎1中所采用的花纹槽6的两个其它可选实施例。
在这些附图中,与上述参考附图3a、3b和3c所述的那些部件结构和功能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5a、5b和5c与图6a、6b、6c的花纹槽6与图3a、3b和3c的花纹槽的唯一的区别在于第二轮廓的不同形状、径向外部部分61、径向内部部分62以及中间部分63的不同径向尺寸。
特别是,每个所述第二轮廓的凹部62a包括径向外表面部分72a、径向内表面部分73a以及中间表面部分74a。类似地,每个所述第二轮廓的凸部62b包括径向外表面部分72b、径向内表面部分73b以及布置在径向外表面部分72b和径向内表面部分73b之间的中间表面部分74b。
在所述花纹槽6的任何横截面上,所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大体上为直线形的并与所述基准平面P隔开上述距离A。
径向外表面部分72a、72b和径向内表面部分73a、73b与中间表面部分74a、74b适当地圆角连接。
第二轮廓的每一个凹部部分62a和凸部部分62b的峰部610a、610b与基准平面P具有一定的距离,当沿着径向方向上远离所述中间部分63移动直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时,所述距离逐渐增加(优选地线性增加),接着在所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处平行于基准平面P,最后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朝向所述胎块5的底部部分8移动时,所述距离逐渐减小(优选地线性减小)。优选地,这样的距离在所述中间部分63和底部部分8处大体上为零。
所述中间部分63的径向延伸长度h3优选地小于图3a、3b、3c中所示的花纹槽6的径向延伸长度h3(例如为一半),而所述总径向延伸长度H是相等的。例如,在图5a、5b、5c和图6a、6b、6c所示的实施例中,h3能够等于约0.5mm。
优选地,所述中间部分63布置在距离所述胎块5的顶部部分7的距离h1处,所述距离h1小于图3a、3b、3c中所示的花纹槽6的距离h1,而总径向延伸长度H是相等的。因此,所述中间部分63布置在距离所述胎块5的底部部分8的距离h3处,所述距离h3大于图3a、3b、3c中所示的花纹槽6的距离h2,而总径向延伸长度H是相等的。例如,在图5a、5b、5c和图6a、6b、6c中所示的实施例中,h1可等于约2mm,h2可等于约4.5mm。
优选地,所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具有径向延伸长度h2”',所述径向延伸长度h2”'等于中间部分63的径向延伸长度h3。例如,h2”'可等于约0.5mm。
优选地,所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布置在距离所述中间部分63的距离h2'处,所述距离h2'等于距离所述底部部分8的距离h2”。例如,h2'和h2”可等于约2mm。
特别参考图5a、5b、5c,在这些附图中所示的花纹槽6这样配置,以使得:类似于在图4a、4b、4c的实施例中,在花纹槽6的任何横截面(例如图5b所源自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P布置在相同的一侧。因此,在截面平面上,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一个凹部61a处存在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62b,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一个凸部61b处存在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62a。
图5a、5b和5c的花纹槽6在轮胎1的所述环状肩部部分S1、S2的胎块5中优选使用。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的胎块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有不同类型的花纹槽,例如类似于WO2012/164449中所披露的类型的花纹槽。
另一方面,特别参考图6a、6b、6c,在这些附图中所示的花纹槽6这样配置,以使得:类似于在图3a、3b、3c的实施例中,在花纹槽6的任何横截面(例如图6b所源自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P布置在相对的两侧。因此,在截面平面上,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一个凹部61a处存在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62b,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一个凸部61b处存在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62a。
图6a、6b和6c的花纹槽6在轮胎1的所述环状肩部部分S1和S2的胎块5中优选使用。中心环状部分C的胎块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有不同类型的花纹槽,例如类似于WO2012/16449和/或WO2012/16450中所披露的类型的花纹槽。
图6a、6b和6c的花纹槽6还可在轮胎1的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的胎块5中使用。环状肩部部分S1和S2的胎块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有不同类型的花纹槽,例如类似于WO2012/16449和/或WO2012/16450中所披露的类型的花纹槽。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型以满足具体的和依情况而定的使用要求,所述变型和改进在任何情况下都在由下述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冬季轮胎(1),包括胎面带(2),其中限定了多个胎块(5),至少一些所述胎块(5)包括至少一个花纹槽(6),所述花纹槽从所述胎块(5)的顶部部分(7)朝向所述胎块(5)的底部部分(8)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沿着纵向方向(X)延伸并且在所述胎块(5)中限定了两个相邻的胎块部分(9、10),所述两个胎块部分(9、10)中的每一个包括面向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的表面,所述表面包括:
具有沿着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的方向大体上波状起伏的第一轮廓的径向外部部分(61);
具有沿着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X)的所述方向大体上波状起伏的第二轮廓的径向内部部分(62);
布置在所述径向外部部分(61)和所述径向内部部分(62)之间并具有大体上直线的第三轮廓的中间部分(63);
其中,所述中间部分(63)限定了大体上与所述轮胎(1)的径向平面一致的基准平面(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由沿着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的所述纵向方向(X)的所述方向以交替顺序布置的多个凹部(61a、62a)和凸部(61b、62b)所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纵向方向(X)平行于一平面,所述平面在面向所述花纹槽(6)的所述两个胎块部分(9、10)处与所述胎面带(2)的径向外表面(3)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纵向方向(X)相对于所述轮胎(1)的轴向方向(Z)和周向方向(Y)都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由沿着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的方向以交替顺序布置的多个凹部(61a、62a)和凸部(61b、62b)所限定,其中,所述凹部(61a、62a)和凸部(61b、62b)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P)在相对的两侧对称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由沿着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的方向以交替顺序布置的多个凹部(61a、62a)和凸部(61b、62b)所限定,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61a)和凸部(61b)都具有各自的第一峰部(610a、610b),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部分(63)向所述顶部部分(7)移动时,所述第一峰部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逐渐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第一峰部(610a、610b)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在所述中间部分(63)处大体上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由沿着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的方向以交替顺序布置的多个凹部(61a、62a)和凸部(61b、62b)所限定,所述第二轮廓的所述凹部(62a)和凸部(62b)的每一个具有各自的第二峰部(620a、620b),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部分(63)向所述底部部分(8)移动时,所述第二峰部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第二峰部(620a、620b)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在所述中间部分(63)处大体上为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61a)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62b),并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凸部(61b)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62a)。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胎面带(2)包括跨过轴向中间平面的中心环状部分(C)和相对于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布置在轴向相对两侧的两个环状肩部部分(S1、S2);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通过相应的周向沟槽(4)与每个环状肩部部分(S1、S2)分开,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设置在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的胎块上以及仅一个所述环状肩部部分(S1、S2)的所述胎块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1),其中,当所述轮胎(1)安装在形成机动车辆的车轮的轮辋上时,所述环状肩部部分(S1、S2)相对于所述机动车辆比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在轴向上更加靠外。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61a)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62a),并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凸部(61b)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62b)。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由沿着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的纵向方向(X)的方向以交替顺序布置的多个凹部(61a、62a)和凸部(61b、62b)所限定,所述第二轮廓的凹部(62a)和凸部(62b)的每一个包括径向外表面部分(72a、72b)、径向内表面部分(73a、73b)以及布置在所述径向外表面部分(72a、72b)和所述径向内表面部分(73a、73b)之间的中间表面部分(74a、74b),其中所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大体上平行于所述基准平面(P)。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第二轮廓的凹部(62a)和凸部(62b)的每个都具有各自的第三峰部(620a、620b),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部分(63)向所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移动时,所述第三峰部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逐渐增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轮胎(1),其中,当沿着径向方向远离所述中间表面部分(74a,74b)朝向所述底部部分(8)移动时,所述第三峰部(620a、620b)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逐渐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第三峰部(620a、620b)距所述基准平面(P)的距离在所述中间部分(63)处大体上为零。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61a)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62a),并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凸部(61b)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62b)。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凹部(61a)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凸部(62b),并在所述第一轮廓的每个凸部(61b)处剖开的横截面中具有所述第二轮廓的相应的凹部(62a)。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胎面带(2)包括跨过轴向中间平面的中心环状部分(C)和相对于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布置在轴向相对两侧的两个环状肩部部分(S1、S2),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通过相应的周向沟槽(4)与每个环状肩部部分(S1、S2)分开,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仅设置在所述环状肩部部分(S1、S2)的胎块(5)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胎面带(2)包括跨过轴向中间平面的中心环状部分(C)和相对于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布置在轴向相对两侧的两个环状肩部部分(S1、S2);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通过相应的周向沟槽(4)与每个环状肩部部分(S1、S2)分开,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花纹槽(6)仅设置在所述中心环状部分(C)的胎块(5)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当所述表面被入射面剖开时,所述第一轮廓和所述第二轮廓限定了各自的大体上成正弦形的线。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当所述表面被入射面剖开时,所述第一轮廓和所述第二轮廓限定了各自的Z字形折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Z字形折线包括一系列交替的第一直线长度(101)和第二直线长度(102)。
CN201480009380.3A 2013-02-28 2014-02-26 冬季轮胎 Active CN104995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MI20130291 2013-02-28
ITMI2013A000291 2013-02-28
US201361775059P 2013-03-08 2013-03-08
US61/775,059 2013-03-08
PCT/IB2014/059257 WO2014132196A1 (en) 2013-02-28 2014-02-26 Winter ty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5041A CN104995041A (zh) 2015-10-21
CN104995041B true CN104995041B (zh) 2017-08-04

Family

ID=4814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9380.3A Active CN104995041B (zh) 2013-02-28 2014-02-26 冬季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352904A1 (zh)
EP (1) EP2961620B1 (zh)
CN (1) CN104995041B (zh)
RU (1) RU2667710C2 (zh)
WO (1) WO20141321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67710C2 (ru) 2013-02-28 2018-09-24 Пирелли Тайр С.П.А. Зимняя шина
US10882362B2 (en) * 2014-09-30 2021-01-05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tiffeners for sipe-molding members
KR101901064B1 (ko) * 2017-06-08 2018-09-20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윈터 타이어의 커프
IT201800003994A1 (it) * 2018-03-27 2019-09-27 Bridgestone Europe Nv Sa Battistrada per pneumatico e pneumatico
KR20210149931A (ko) * 2020-06-02 2021-12-10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3d 커프가 적용된 공기입 타이어
EP4234275B1 (en) * 2022-02-23 2024-05-29 Nokian Renkaat Oyj A tread block arrangement having a sip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52011A2 (en) * 1998-04-22 1999-10-2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243477A (zh) * 1997-01-03 2000-02-02 倍耐力轮胎两合公司 车辆轮胎的花纹型式
CN102458884A (zh) * 2009-05-25 2012-05-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5715A (ja) * 1997-05-20 1998-12-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88437B2 (ja) * 1997-08-06 2008-11-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プ付き自動車用タイヤ
WO1999048707A1 (en) * 1998-03-25 1999-09-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and mold for making treads
JP4278770B2 (ja) * 1998-04-22 2009-06-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43956B2 (ja) * 2000-12-20 2011-08-1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682918B2 (ja) * 2001-10-17 2005-08-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104188A (ja) * 2003-09-29 2005-04-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54385B2 (ja) * 2003-11-13 2009-10-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94532B2 (ja) * 2004-04-09 2009-07-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467652B2 (en) * 2004-08-06 2008-12-2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tread sipes and mold blade for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tread sipes
JP4521285B2 (ja) * 2005-01-14 2010-08-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76265B2 (ja) * 2005-04-25 2011-09-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602007012415D1 (de) * 2006-02-20 2011-03-24 Bridgestone Corp Luftreifen
CN102348268B (zh) 2010-08-03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72595B (zh) 2010-08-06 2016-04-0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
WO2012164450A1 (en) 2011-05-27 2012-12-06 Pirelli Tyre S.P.A. Winter tyre
CN203681163U (zh) 2011-05-27 2014-07-02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冬季轮胎
JP5440590B2 (ja) * 2011-11-14 2014-03-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87659B2 (ja) * 2011-11-14 2014-01-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2104403A1 (de) * 2012-05-22 2013-11-2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Laufstreifenprofil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RU2667710C2 (ru) 2013-02-28 2018-09-24 Пирелли Тайр С.П.А. Зимняя шин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477A (zh) * 1997-01-03 2000-02-02 倍耐力轮胎两合公司 车辆轮胎的花纹型式
EP0952011A2 (en) * 1998-04-22 1999-10-2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2458884A (zh) * 2009-05-25 2012-05-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67710C2 (ru) 2018-09-24
EP2961620A1 (en) 2016-01-06
US20150352904A1 (en) 2015-12-10
EP2961620B1 (en) 2019-08-14
CN104995041A (zh) 2015-10-21
RU2015139821A (ru) 2017-04-03
WO2014132196A1 (en) 2014-09-04
US20180272812A1 (en) 2018-09-27
US11110752B2 (en) 2021-09-07
RU2015139821A3 (zh) 2018-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5041B (zh) 冬季轮胎
US7793692B2 (en) Pneumatic tire tread having sipe that devolves into groove as tread wears
CN100352676C (zh) 胎面的三维刀槽花纹
CN101557947B (zh) 在圆周胎面中包括凹口的轮胎
CN101595002B (zh) 具有改进的胎面花纹的车轮用轮胎
JP5922364B2 (ja) 補強されているタイヤトレッド
US11040576B2 (en) Tire with grooves having variable depth
JP2008007102A (ja) サイプを備えたトレッドを有するタイヤ、及びタイヤ用のサイプブレード
CN102596594B (zh) 在积雪路面上具有改善的牵引力的冬季轮胎
EP3017964A1 (en) An improved tread for a snow tire
EP3507106B1 (en) Heavy truck tire tread and heavy truck tire
EP2714432B1 (en) Winter tyre
CN203666280U (zh) 冬季轮胎
JP5530046B2 (ja) タイヤ
CN109421438A (zh) 充气轮胎
EP3145730B1 (en) Tire profile and molding form
EP3145731B1 (en) Tire profile and molding form
US20200086690A1 (en) Tread For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Tire
JP2023553730A (ja) 改良された3段構造のサイプを有するタイヤトレッドおよび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