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1688A -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1688A
CN104991688A CN201510471695.6A CN201510471695A CN104991688A CN 104991688 A CN104991688 A CN 104991688A CN 201510471695 A CN201510471695 A CN 201510471695A CN 104991688 A CN104991688 A CN 104991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wire
substrate
control electrode
touch control
insulation cou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16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1688B (zh
Inventor
谢晓冬
胡明
张明
谢涛峰
王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716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16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1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1688A/zh
Priority to US15/122,816 priority patent/US1028200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98378 priority patent/WO201702049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1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1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所述基板包括设置在基底上的多层导电线,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以消除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的信号串扰。且在同层导电线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分布的区域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减小了多层导电线分布的区域,从而能够减小基板的边框宽度,使得显示器件的外观更加优越。

Description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数都是使用手指触控的电容式的触摸屏,尤其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新一代的触控方式,使得电容式的触摸屏得到巨大的发展,主要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中等等。随着电容式的触摸屏的快速成长,人们对它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触摸屏的厚度,触控的灵敏度,以及边框的宽度等,人们对产品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在一代代新的产品的推出时,必须给出产品的亮点,此时,窄边框的方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边框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需要布置驱动触控电极的走线,在窄边框的方案中,目前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降低线宽线缝的方式,另一种是改变走线的方式。对于前一种方案,降低线缝线宽会增大线电阻,增加RC Load,目前极限的线宽线缝为15um/15um,再往下减小会极大的增加RC Load。而对于改变走线的方式,也因为减少信号干扰,走线之间必须间隔一定距离,而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用以减小基板上的多条导电线覆盖的区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板,所述基板包括走线区域,所述基板包括一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走线区域的多层平行设置的导电线,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所述导电线和信号屏蔽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且在同层导电线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制作如上所述的基板的方法,所述基板包括走线区域,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
在所述基底上对应形成多层平行设置的导电线,所述多层导电线位于所述走线区域;
在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形成信号屏蔽层,在所述导电线和信号屏蔽层之间形成绝缘层,且在同层导电线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基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板上的导电线分布在多层,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以消除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的信号串扰。且在同层导电线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分布的区域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减小了多层导电线分布的区域,从而能够减小基板的边框宽度,使得显示器件的外观更加优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的走线区域的导电线分布方式一;
图2和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两层导电线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的走线区域的导电线分布方式二;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的走线区域的导电线分布方式三;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的走线区域的导电线分布方式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的走线区域的导电线分布方式,图3表示图1沿A-A的剖视图。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板,所述基板包括走线区域200,所述基板包括一基底100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100上并位于所述走线区域200的多层平行设置的导电线1,相邻两层导电线1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12,导电线1和信号屏蔽层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以消除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的信号串扰。且在同层导电线1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1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10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相应地,制作所述基板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100;
在所述基底100上形成多层平行设置的导电线1,所述多层导电线1位于走线区域200;
在相邻两层导电线1之间形成信号屏蔽层12,在导电线1和信号屏蔽层12之间形成绝缘层,且在同层导电线1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1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10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层导电线1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12,能够防止相邻两层导电线1之间发生信号串扰,实现导电线1的多层分布。而在同层的多条导电线1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1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10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减小了多层导电线1分布的区域,从而能够减小基板的边框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多层平行设置的导电线1是指位于同一层的导电线1平行设置且位于不同层的导电线1也平行设置。而同层导电线1的排布方向垂直于导电线1的延伸方向。且所有层导电线1的排布方向相同。在同层导电线1的排布方向上,每层导电线1分布的区域是指:在该层导电线1的排布方向上,位于一侧的第一条导电线1和位于另一侧的最后一条导电线1之间所覆盖的区域。除特别说明外,多层导电线1分布区域的减小是指多层导电线1的分布区域在导电线1的排布方向上的延伸距离的减小。
优选地,导电线1平行于所述基板的侧边,导电线1分布区域的减小,能够直接等效成基板的边框宽度的减小。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导电线1也可以与基板的侧边具有一定的夹角,当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也能够减小基板的边框宽度。具体可以设定导电线1与所述基板的侧边成一定夹角α(0°≤α<90°)。
其中,导电线1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第一导电线10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101,信号屏蔽层12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01,信号屏蔽层12上覆盖有第二绝缘层102,第二导电线11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02上。所述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基底100形成第一导电线10;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导电线10上的第一绝缘层101;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01上形成信号屏蔽层12;
形成覆盖所述信号屏蔽层12的第二绝缘层102;
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02上形成第二导电线11。
优选地,第一绝缘层101的表面具有多个凹槽13,所述第二导电线11设置在所述凹槽13内的第二绝缘层102上,用以减小多层导电线1的厚度,进而降低导电线1多层分布时对基板厚度的影响,结合图2和图3所示。
进一步地,最好设置信号屏蔽层12仅覆盖所述凹槽13的内壁,具体的,信号屏蔽层12覆盖所述凹槽13的槽底和侧壁,具有更好的信号屏蔽效果。同时,由于信号屏蔽层12位于凹槽13内,其设置不会增加基板的厚度。
基于同样的理由,还可以设置第二绝缘层102仅位于凹槽13内,从而信号屏蔽层12、第二绝缘层102和第二导电线11都位于凹槽13内,第二导电线11的表面与第二绝缘层102的表面大致齐平,导电线的多层分布不会增加基板的厚度。
则所述基板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在基底100形成第一导电线10;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导电线10上的第一绝缘层101;
在第一绝缘层101的表面形成多个凹槽13;
在凹槽13内的第一绝缘层101上形成信号屏蔽层12,信号屏蔽层12覆盖凹槽13的内壁;
形成覆盖所述信号屏蔽层12的第二绝缘层102,所述第二绝缘层102仅位于凹槽13内;
在第二绝缘层102上形成第二导电线11。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在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的排布方向上,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10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并在所述交叠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线11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线10之间所在的区域设置,即第二导电线11对应第一导电线10之间的线缝所在的区域设置,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交错设置,如图3所示,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线缝所在的空间,实现导电线之间没有线缝,或者线缝非常小,以此来减小多层导电线1分布的区域,降低基板的边框宽度。
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第二导电线11分布的区域在基底100上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一导电线10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100上的投影,第二导电线11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线10之间所在的区域设置,使得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分布区域的宽度仅仅约为第一导电线10分布区域的宽度,实现基板的边框更小化。此时,只需合理设计每层导电线的数量即可实现。
当然,在所述交叠区域,也可以设置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的位置一一对应,具体为:第二导电线11在基底100上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一导电线10基底100上的投影中,或者,第二导电线11在基底100上的投影与第一导电线10基底100上的投影仅部分交叠。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线1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第一导电线10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101,第一绝缘层101的表面具有多个凹槽13,且凹槽13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线10之间所在的区域设置,即凹槽13对应第一导电线10之间的线缝所在的区域设置,如图2所示。在第一绝缘层101上设置有信号屏蔽层12,且信号屏蔽层12仅覆盖所述凹槽13的内壁,具体的,信号屏蔽层12设置在所述凹槽13内的所述第二绝缘层102上,覆盖所述凹槽13的槽底和侧壁,具有更好的信号屏蔽效果。同时,信号屏蔽层12的设置还不会增加基板的厚度。第二绝缘层102设置在信号屏蔽层12上,且第二绝缘层102仅位于凹槽13内。第二导电线11设置在所述凹槽13内的第二绝缘层102上。由于信号屏蔽层12、第二绝缘层102和第二导电线11都位于凹槽13内,第二导电线11的表面与第二绝缘层102的表面大致齐平,导电线的多层分布不会增加基板的厚度。
当需要在覆盖第一导电线10的第一绝缘层101上制作凹槽13时,具体可以通过压印的方式来制作所述凹槽13。
其中,第一导电线1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如:Cu,Al,Ag,Mo,Cr,Nd,Ni,Mn,Ti,Ta,W等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或,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等透明导电材料。第二导电线11的材料包括纳米银。
第二导电线11的材料具体可以为纳米银导电浆料(简称纳米银浆),纳米银浆是将高浓度(最高可达80%)的纳米银颗粒分散在溶剂和树脂连结料中,形成稳定均匀的分散体系。经过印刷或其他工艺,转移到柔性承印物上,形成高透明导电线路。与普通的微米银导电浆料相比,纳米银导电浆料可以在透明柔性触摸屏应用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纳米银的颗粒更小,能满足低温烧结获得高导电性的要求,扩大柔性基材的范围,同时能制作出更细微的导电线路;采用韧性树脂作为连结料,纳米银导电银浆制作的线路具有很高的柔韧性。以上三个明显的优势,使纳米银浆成为柔性触摸屏的新型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板可以为触摸基板,也可以为显示基板。
当所述基板为触摸基板时,所述基板包括触摸区域300,走线区域200位于触摸区域300的周边。所述触摸基板包括位于触摸区域300且平行设置的多条触控电极(图中未示出),走线区域200的导电线1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连接,用于为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设置所述导电线1仅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在满足多层布线减小触摸基板边框的同时,减小对触摸基板厚度的影响。其中,第一导电线10可以与所述触控电极为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二导电线11可以由包括纳米银的材料制成。
优选地,在覆盖所述第一导电线10的第一绝缘层101上设置多个凹槽13,第二导电线11、信号屏蔽层12以及位于第二导电线11和信号屏蔽层12之间的第二绝缘层102仅设置在凹槽13中,由于仅需增加在凹槽13内制作第二导电线11、信号屏蔽层12和第二绝缘层102的制作工艺,没有增加触摸基板的厚度。
其中,凹槽13可以通过压印的方式制作,成本较低。第一导电线10与触控电极通过对同一膜层的构图工艺形成,为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二导电线11由纳米导电银浆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触摸基板的触控电极从基板的第一侧延伸至相对的第二侧。
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仅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线10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线11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仅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或,所述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仅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二侧,且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同一侧。而触摸基板的触控电极的驱动方式为单驱,即触控电极的仅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线10或第二导电线11电性连接。
以触摸基板包括12条触控电极为例,该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6条第一导电线10和6条第二导电线11,其中,5条第二导电线11对应于第一导电线10之间所在的区域设置。6条第一导电线10与触摸基板下半部分的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6条第二导电线11与触摸基板上半部分的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如图4所示。
一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和图6所示,一部分第一导电线10和一部分第二导电线11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另一部分第一导电线10和另一部分第二导电线11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二侧。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线10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第二导电线11电性连接。
具体的,一部分第一导电线10和一部分第二导电线11仅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另一部分第一导电线10和另一部分第二导电线11仅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二侧,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设置有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而触摸基板的触控电极的驱动方式为单驱,即触控电极的仅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线10或第二导电线11电性连接。
优选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导电线数量一致。
以触摸基板包括12条触控电极为例,该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3条第一导电线10和3条第二导电线11位于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另外3条第一导电线10和另外3条第二导电线11位于触摸基板的第二侧。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2条第二导电线11对应于第一导电线10之间所在的区域设置。对于位于触摸基板下半部分的触控电极,其中一部分与第一侧的第一导电线10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另一部分与第一侧的第二导电线1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对于触摸基板上半部分的触控电极,其中一部分与第二侧的第一导电线10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另一部分与第二侧的第二导电线1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结合图1和图6所示。
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一部分第一导电线10和一部分第二导电线11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另一部分第一导电线10和另一部分第二导电线11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二侧。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线10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导电线11电性连接,且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线10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二导电线11电性连接。
具体的,一部分第一导电线10和一部分第二导电线11仅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另一部分第一导电线10和另一部分第二导电线11仅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二侧,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设置有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而触摸基板的触控电极的驱动方式为双驱,即某一触控电极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线10或第二导电线11电性连接。
以触摸基板包括12条触控电极为例,该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6条第一导电线10和6条第二导电线11位于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另外6条第一导电线10和另外6条第二导电线11位于触摸基板的第二侧。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导电线10和第二导电线11,5条第二导电线11对应于第一导电线10之间所在的区域设置。一部分触控电极靠近第一侧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的第一导电线10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另一部分触控电极靠近第一侧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的第二导电线1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而一部分触控电极靠近第二侧的第二端与第二侧的第一导电线10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另一部分触控电极靠近第二侧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电线1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如图5所示。
当所述基板为显示基板,具体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时,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所述走线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且平行设置的多条栅线,所述走线区域的导电线与对应的所述栅线连接,用于为所述栅线提供扫描信号。
具体可以设置所述导电线仅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可以与所述栅线为同层同材料设置,具体由栅金属制成,如:Cu,Al,Ag,Mo,Cr,Nd,Ni,Mn,Ti,Ta,W等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所述第二导电线可以由包括纳米银的材料制成,具体由纳米导电银浆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上述的基板,能够减小走线区域的导电线覆盖的区域,进而减小基板的边框,使得显示器件外观更加优越。
所述显示器件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基板,所述基板包括走线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一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位于所述走线区域的多层平行设置的导电线,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设置有信号屏蔽层,所述导电线和信号屏蔽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且在同层导电线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在所述交叠区域,所述第二导电线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之间所在的区域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具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二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屏蔽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屏蔽层上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第二导电线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平行于所述基板的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触摸基板,包括触摸区域,所述走线区域位于所述触摸区域的周边;所述触摸基板包括位于所述触摸区域且平行设置的多条触控电极,所述导电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连接,用于为所述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仅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
所述触控电极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延伸至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仅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线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线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仅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
所述触控电极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延伸至相对的第二侧,一部分所述第一导电线和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电线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另一部分所述第一导电线和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电线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二侧;
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线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仅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
所述触控电极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延伸至相对的第二侧,一部分所述第一导电线和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电线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另一部分所述第一导电线和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电线位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二侧;
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线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线电性连接,且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线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线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基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导电线数量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8-10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触控电极为同层同材料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域,所述走线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且平行设置的多条栅线,所述导电线与所述栅线对应连接,用于为所述栅线提供扫描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仅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栅线为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线由包括纳米银的材料制成。
15.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基板的方法,所述基板包括走线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多层平行设置的导电线,所述多层导电线位于所述走线区域;
在相邻两层导电线之间形成信号屏蔽层,在所述导电线和信号屏蔽层之间形成绝缘层,且在同层导电线的排布方向上,相邻两层导电线分布的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包括位于相邻两层的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在所述交叠区域,所述第二导电线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之间所在的区域设置,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第一导电线: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导电线的第一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凹槽;
在所述凹槽内形成所述信号屏蔽层;
在所述信号屏蔽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
在所述凹槽内的第二绝缘层上形成所述第二导电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通过压印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凹槽。
18.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基板。
CN201510471695.6A 2015-08-03 2015-08-03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Active CN1049916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1695.6A CN104991688B (zh) 2015-08-03 2015-08-03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US15/122,816 US10282004B2 (en) 2015-08-03 2015-12-23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15/098378 WO2017020496A1 (zh) 2015-08-03 2015-12-23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1695.6A CN104991688B (zh) 2015-08-03 2015-08-03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1688A true CN104991688A (zh) 2015-10-21
CN104991688B CN104991688B (zh) 2018-09-14

Family

ID=54303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1695.6A Active CN104991688B (zh) 2015-08-03 2015-08-03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2004B2 (zh)
CN (1) CN104991688B (zh)
WO (1) WO2017020496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0496A1 (zh) * 2015-08-03 2017-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6527801A (zh) * 2016-10-31 2017-03-2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994058A (zh) * 2017-11-27 2018-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
CN108091669A (zh) * 2016-11-21 2018-05-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899328A (zh) * 2018-06-30 2018-11-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互连线结构、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20035A (zh) * 2018-06-30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87803A (zh) * 2019-07-07 2019-08-30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周边区宽度的电容触摸屏
CN110275650A (zh) * 2019-06-27 2019-09-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母板
CN110544434A (zh) * 2019-09-04 2019-12-0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42696A (zh) * 2018-11-05 2020-05-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折触控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9906B1 (en) 2016-12-07 2021-09-28 David Gordon Bermudes Chimeric protein toxins for expression by therapeutic bacteria
CN107241471A (zh) * 2017-07-24 2017-10-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00026423A1 (en) * 2018-07-20 2020-01-2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269494B (zh) * 2020-10-30 2024-05-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11460949B2 (en) * 2020-11-06 2022-10-04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5447A (ja) * 2011-07-19 2013-02-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センサー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204102102U (zh) * 2014-08-21 2015-01-1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4406364U (zh) * 2014-09-26 2015-06-17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相对狭窄走线区域的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6461B2 (ja) * 2000-04-21 2006-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投射型表示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615236B1 (ko) * 2004-08-05 2006-08-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034748B1 (ko) * 2004-12-31 2011-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178379B2 (ja) * 2008-07-31 2013-04-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US8780061B2 (en) * 2010-02-11 2014-07-15 Lg Display Co., Ltd. Electrostatic capacity type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30127848A (ko) * 2012-05-15 2013-11-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631426B (zh) * 2012-08-26 2016-12-2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253826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3930738U (zh) * 2014-06-12 2014-11-0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
CN105446514A (zh)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698711B (zh) 2015-04-01 2018-06-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4866142A (zh) * 2015-06-15 2015-08-2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991688B (zh) 2015-08-03 2018-09-1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5447A (ja) * 2011-07-19 2013-02-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センサー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204102102U (zh) * 2014-08-21 2015-01-1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4406364U (zh) * 2014-09-26 2015-06-17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相对狭窄走线区域的触控面板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2004B2 (en) 2015-08-03 2019-05-0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20496A1 (zh) * 2015-08-03 2017-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6527801A (zh) * 2016-10-31 2017-03-2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18076817A1 (zh) * 2016-10-31 2018-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599241B2 (en) 2016-10-31 2020-03-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apparatus
CN108091669B (zh) * 2016-11-21 2021-12-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091669A (zh) * 2016-11-21 2018-05-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19100874A1 (zh) * 2017-11-27 2019-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对应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
CN107994058B (zh) * 2017-11-27 2019-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
CN107994058A (zh) * 2017-11-27 2018-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
CN108920035A (zh) * 2018-06-30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99328A (zh) * 2018-06-30 2018-11-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互连线结构、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42696A (zh) * 2018-11-05 2020-05-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折触控屏
CN111142696B (zh) * 2018-11-05 2023-04-28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折触控屏
CN110275650A (zh) * 2019-06-27 2019-09-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母板
CN110275650B (zh) * 2019-06-27 2022-03-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母板
US11640213B2 (en) 2019-06-27 2023-05-02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sensing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motherboard
CN110187803A (zh) * 2019-07-07 2019-08-30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周边区宽度的电容触摸屏
CN110544434A (zh) * 2019-09-04 2019-12-0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20496A1 (zh) 2017-02-09
CN104991688B (zh) 2018-09-14
US20170185199A1 (en) 2017-06-29
US10282004B2 (en)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1688A (zh)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3472963B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6470728U (zh) 触摸面板和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4321727B (zh) 具有金属微线的电子装置
CN102736780A (zh)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45788B1 (ko) 금속 매쉬를 갖는 투명 도전성 구조체
CN104216598A (zh) 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0954583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063108B (zh) 基于单层金属网格的互电容多点触控电极结构
CN205015856U (zh) 包括网格结构图案的触摸面板
CN103576975B (zh) 导电基板及触控面板
CN104571740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30170A (zh) 导电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8406A (zh) 复合结构的二维触控传感器
TW201537426A (zh) 觸控螢幕面板
JP2019509524A (ja) 可変アレイダブル機能タッチ感応器、コントロール検出システム、タッチモジュールと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9407866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
CN106164825B (zh) 用于改进感测图案的交叉结构的触摸面板
CN105353931A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WO2016002461A1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594608U (zh) 一种触摸屏感应层边框走线
TWI459252B (zh) 觸控式感應元件及導電電極結構
TW201629720A (zh) 具有遮蔽電極之觸控顯示裝置
JP6405298B2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40055686A1 (en) Carbon nanotube touch panel having two carbon nanotube fil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