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660B - 空冷式燃烧炉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冷式燃烧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660B
CN104981660B CN201380047553.6A CN201380047553A CN104981660B CN 104981660 B CN104981660 B CN 104981660B CN 201380047553 A CN201380047553 A CN 201380047553A CN 104981660 B CN104981660 B CN 104981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in part
air
burning main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5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1660A (zh
Inventor
朴准铉
李在正
金民哲
成东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os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os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os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osu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8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1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6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B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FOR SOLID FUELS;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STOVES OR RANGES
    • F24B1/00Stoves or ranges
    • F24B1/02Closed stoves
    • F24B1/024Closed stoves for pulverulent fu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ONLY SOLID FUEL
    • F23B40/00Combustion apparatus with driven means for feeding fuel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23B40/04Combustion apparatus with driven means for feeding fuel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fuel being fed from below through an opening in the fuel-supporting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ONLY SOLID FUEL
    • F23B60/00Combustion apparatus in which the fuel burns essentially without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HGRATES; CLEANING OR RAKING GRATES
    • F23H15/00Cleaning arrangements for grates; Moving fuel along gr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5/00Casings; Linings; Walls
    • F23M5/08Cooling thereof; Tube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B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FOR SOLID FUELS;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STOVES OR RANGES
    • F24B13/00Details solely applicable to stoves or ranges burning solid fuels 
    • F24B13/006Arrangements for cleaning, e.g. soot removal; Ash remov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B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FOR SOLID FUELS;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STOVES OR RANGES
    • F24B13/00Details solely applicable to stoves or ranges burning solid fuels 
    • F24B13/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s of fire-grate assembli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s of linings for fire-boxes, e.g. fire-ba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B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FOR SOLID FUELS;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STOVES OR RANGES
    • F24B13/00Details solely applicable to stoves or ranges burning solid fuels 
    • F24B13/04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solid fuel, e.g. hop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B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FOR SOLID FUELS;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STOVES OR RANGES
    • F24B5/00Combustion-air or flue-gas circulation in or around stoves or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B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FOR SOLID FUELS;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STOVES OR RANGES
    • F24B7/00Stoves, ranges or flue-gas ducts, with additional provisions for convection heating 
    • F24B7/04Stoves, ranges or flue-gas ducts, with additional provisions for convection heating  with internal air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包括:燃烧主体部,具有使固体燃料进入内部的料斗,并形成燃烧空间,通过料斗进入内部的固体燃料进行燃烧而生产热能;冷却部,向垂直方向被划分而构成多个层,在各层中注入空气,来使燃烧主体部冷却;负压引导部,借助冷却部来吸入进入燃烧主体部的内部的空气,使得在燃烧主体部的内部形成负压;燃料供给部,向燃烧主体部的内部供给固体燃料;炉排部,具有炉排,炉排形成于燃烧主体部的内部,由多个炉排片相互结合而成,当固体燃料燃烧时,用于支撑固体燃料的同时构成燃烧主体部的底面,并且固体燃料能够以搁置的状态在炉排部的上表面进行燃烧;以及熟料清除部,用于清除在炉排部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熟料。

Description

空冷式燃烧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燃烧炉有效运行来使热效率最优化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焚烧炉在燃烧室中通过燃料来产生火焰并施行燃烧。燃烧室使被投入的废弃物或燃料进行火焰燃烧或进行热分解(碳化),根据情况还会使未燃烧的气状物质进行再次燃烧。
燃烧炉使用锯末或木材残渣,还可使用固体燃料,上述固体燃料是以粒料形态对于在营业场所或家庭中所产生的废弃塑料进行压缩的,目前正在开发通过燃烧固体燃料来获取热能的装置,以用于锅炉或废热发电等。
将固体燃料作为燃料使用的锅炉不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源,如柴油、船用燃料油等,因此,不仅燃料费少,而且还可以作为环保设备广泛使用。并且,包括高耗能企业的自主专用锅炉,锅炉逐渐普及到地方自治团体的发电设备或发电站等地。
但是,使固体燃料燃烧时,仅仅停留在通过从外部供给空气来燃烧固体燃料的水平,因此,在提高燃烧效率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不应止于单纯地供给供气,而是应该改善空气供给方式,实现更加有效的燃烧。
并且,在燃烧固体燃料时,大量的灰烬和包含在固体燃料中的玻璃粉或土等异物在燃烧炉的高热下熔融,通过相互凝结来产生炉渣及熟料。由此产生的灰烬无法迅速地向外部排出,当这种灰烬沉淀于燃烧装置的各结构物时,将导致燃烧效率降低,进而引发燃烧装置发生故障。当无法清除这种灰烬或淤泥等沉淀物时,会引发燃烧装置的误运行,继而引发设备的停止运行,甚至爆炸,进而发生工作人员受伤或火灾等大型事故。
并且,即便将包含燃烧室的焚烧炉制作的牢固,燃烧室的内部会产生1000℃以上的高热,这种热量会导致燃烧室的内外部的设备部件损毁。
并且,在通过空气来冷却燃烧室壁面的过程中,当空气偏重于燃烧室的壁面的局部时,燃烧室会局部地被冷却,但除此以外的其他部分几乎无法实现冷却,不仅对设备的连续运转造成致命问题,而且还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并且,当向燃烧室供给固体燃料时,若未能在恒定的时间内投入恒定的量,则因固体燃料的过量供给,产生过量的热,进而导致发生火灾。
并且,在因固体燃料燃烧所产生的高热导致燃烧炉的内壁或周边物品受损的情况下,需要更换燃烧炉的内壁或燃烧炉本身。尤其,在炉排局部损毁的情况下,需要更换炉排整体或者用于旋转炉排的转盘,存在经济损失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即,向燃烧炉的整个壁面均匀地供给用于冷却燃烧炉的空气,使燃烧炉顺利地进行冷却。
本发明提供如下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即,一边冷却燃烧炉的外壁,一边高速旋回预热的空气并向燃烧炉注入,使燃烧炉的内部的燃烧氛围提升,通过燃料和空气的合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本发明提供如下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即,通过进行定量控制,使得向燃烧炉的内部供给的固体燃料在指定时间投入指定量,由此,事先防止因过量供应燃料导致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如下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即,当燃烧炉的内壁被损毁时,可简单地局部更换燃烧炉的内壁。
本发明提供如下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即,当用于支撑在燃烧炉的内部燃烧的固体燃料的炉排发生热变形时,可简单地更换变形部分。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可包括:燃烧主体部100,具有使固体燃料10进入内部的料斗150,并形成燃烧空间,使得通过料斗150进入内部的固体燃料10进行燃烧而生产热能;冷却部200,一体地形成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冷却部200向垂直方向被划分而构成多个层,在各层中独立地分配注入空气,来使燃烧主体部100冷却;负压引导部300,与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借助冷却部200来吸入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空气,使得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形成负压;燃料供给部400,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到内部连接形成,从而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供给固体燃料10;炉排部500,具有炉排510,炉排510形成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由多个炉排片512相互结合而成,当固体燃料10燃烧时,用于支撑固体燃料10的同时构成燃烧主体部100的底面,并且固体燃料10能够以搁置的状态在炉排部500的上表面进行燃烧;以及熟料清除部600,用于清除在炉排部500的固体燃料10的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熟料30。
燃烧主体部100可包括:组装单元110,由多个通过相互组装来构成燃烧主体部100的内壁;以及连接单元120,使得组装单元110能够相互结合或相互分离。
燃料供给部400可包括:传送机410,用于移送固体燃料10;缸筒420,呈管状,用于使由传送机410移送的固体燃料10流入;以及活塞杆430,以从缸筒420的外部向内部进入的状态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推动流入于缸筒420的固体燃料10,从而进行移送。
炉排部500可包括:转盘520,与炉排510的下部相连接,使炉排510进行旋转,其中上述炉排包覆上述料斗的外面;以及支撑主体530,用于支撑转盘520的下部,在支撑主体530的上部具有当转盘520进行旋转时用于辅助其旋转的滚子551,支撑主体530的下面支撑于地面。
支撑主体530可包括:辅助主体534,包覆料斗150的外面的同时进行固定,在外面具有多阶的凸台532,以分别支撑转盘520和炉排510的内侧边缘部位;升降管536,呈圆筒状,并与料斗150的下部相连接;以及高度调节器540,固定于升降管536的外周缘,使升降管536上升或下降。
高度调节器540可包括:升降板542,沿着水平方向与升降管536相连接;倾斜板544,配置于升降板542的下部,并且侧端面向外侧的下方呈倾斜角;移动片546,配置于倾斜板544的下部,侧端面向外侧的上方呈倾斜角,且通过在倾斜板544的内部流动来使倾斜板544上升或下降;螺栓548,通过在移动片546的内部旋转,来使移动片546的位置进行移动;以及阻挡件549,突出形成于螺栓548的外面,用于在螺栓548上控制移动片546的流动。
冷却部200可包括:流量传感器203,用于测定向冷却部200的内部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5,用于根据由流量传感器203测定的空气的压力来调节向冷却部200供给的空气的量;负压引导部300可包括:压力传感器209,用于测定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传感器201,用于测定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温度;燃烧主体部100可包括:控制器102,用于接收由流量传感器203和压力传感器209测定的流量数值和压力数值,根据流量数值和压力数值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205和负压引导部300。
燃烧主体部100可包括:启动燃烧器104,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提供火花,使得固体燃料10起火,以及能量交换部106,用于使在燃烧主体部100中产生的热能转换为蒸汽或电;负压引导部300可包括:烟囱310,与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负压发生器320,与烟囱310相连接,以及有害气体处理部330,形成于烟囱310与负压发生器320之间,用于清除或分解具有气体状有害物质和粒子状有害物质的燃烧气体。
冷却部200可包括:第一冷却机210,通过向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供给空气,来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第二冷却机220,组装结合于第一冷却机210的上部,通过供给空气来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外面;第三冷却机230,组装结合于第二冷却机220的上部,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下部;第四冷却机240,组装结合于第三冷却机230的上部相结合,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下部和上部之间;第五冷却机250,组装结合于第四冷却机240的上部,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沿着隔壁202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旋转并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以及第六冷却机260,组装结合于第五冷却机250的上部,向内侧斜线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并在上部形成有开口槽262,且越往上部,内径逐渐变小,所注入的空气沿着隔壁202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旋转并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可分别具有空气注入部204,用于从外部获得空气并向燃烧主体部100提供。
第三冷却机230和第四冷却机240的内部还可包括涡流片208,用于引导空气沿着斜线流动,使得从外部流入的空气在第三冷却机230和第四冷却机240的内部流动并形成涡流。
熟料清除部600可包括:熟料清除机610,以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方式形成,用于清除在炉排510中所产生的熟料30;熟料冷却机620,通过形成于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的进入搁置部160,在熟料清除机610的内部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方向延伸,借助水或空气的循环来使熟料清除机610冷却;以及传动部630,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的熟料冷却机620相连接,用于传送动力,使得熟料冷却机620进行旋转。
熟料冷却机620可包括:内部冷却管622,呈棒状,通过进入搁置部160进入配置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冷却箱621,由棒状的外部冷却管624构成,外部冷却管624从内部冷却管622延伸形成并配置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冷却划分槽625,从外部冷却管624向外侧延伸形成,用于划分从外部进入的冷却水50和在冷却箱621的内部进行循环之后向外部排出的冷却水50;接头627,使冷却箱621和冷却划分槽625相互连接,使得当冷却箱621进行旋转时,冷却划分槽625保持固定状态;供给排水管629,由进入管626及排出管628构成,其中上述进入管626与冷却划分槽625的外面相连接,用于使冷却水50进入,而上述排出管628用于使在冷却箱621的内部循环的冷却水50排出;以及冷却供给管631,与进入管626相连接,并连接配置于冷却划分槽625的内部和冷却箱621的内部,使得通过进入管626被注入的冷却水50向冷却箱621的内部供给。
进入搁置部160可包括:第一密封轴承161,用于包覆内部冷却管622与外部冷却管624相连接的部位的外面;第一密封门162,用于隔离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第二密封轴承168,用于包覆进入第一密封门162的内部的内部冷却管622的外面;以及第二密封门166,与第一密封门162一起,双重隔离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
熟料清除机610可包括:清除刀刃,一体地突出形成于局部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的熟料冷却机620的外面,多个清除刀刃并排形成,随着熟料冷却机620的旋转而联动的同时,清除在炉排510中所产生的熟料30。
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通过向燃烧炉的整个壁面顺利地供给可冷却燃烧炉的空气,可有效冷却燃烧炉,注入预热的空气来形成燃烧炉的内部的燃烧氛围。
并且,通过有效地冷却燃烧炉,延长燃烧炉的内部和外部的部件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节省生产及运营费用。
并且,通过向燃烧炉定量投入固体燃料,事先预防因燃料过量供给而导致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并且,提升热转换能量生产的持续率和生产率,进而最优化可靠性和生产性。
并且,能够通过在燃烧装置的运行中顺利地清除熟料,来防止燃烧装置发生故障。
并且,当燃烧炉的内壁损毁时,可简单地更换燃烧炉的局部内壁,因此,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更换费用。
并且,当在燃烧炉的内壁发生炉排的热变形时,可简单地局部更换变形部分,进而可节省部件更换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冷却部的图。
图4为拆分图3的拆分剖视图。
图5为表示在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燃烧炉进行冷却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要部的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燃料供给部的图。
图8为表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燃料供给部的放大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炉排部的图。
图11为拆分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炉排部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图11的炉排部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要部的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具有转盘的燃烧炉组装式炉排的其他要部的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组装单元的图。
图16a为表示图15的实施例的图。
图16b为表示图16a的实施例的图。
图17a为表示图16a及图16b的实施例的图。
图17b为表示图17a的实施例的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熟料清除部的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熟料清除部的剖视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熟料清除部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21为表示本发明的燃烧炉的熟料清除部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2为表示本发明的熟料清除部的要部的图。
图23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实施本发明。
在以下详细说明中,作为一例,可适用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尤其,燃烧主体部)的技术构成,根据上述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当向燃烧炉供给燃烧气体时,定量分配空气,进而能够有效地冷却燃烧炉,并稳定地供给预热的燃烧空气,其中,上述燃烧炉通过燃烧固体燃料来生成能够运行锅炉的热能。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图,图2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剖视图。
参照图1及图2,采用可用作燃料的固体燃料10,上述固体燃料10是以固体形态对于在家庭或营业场所废弃物中所产生的废弃塑料类进行压缩而成。
固体燃料10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后,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且将上述热能转换成能量。
此时,当固体燃料10燃烧时,在燃烧主体部100中会产生1000℃以上的高热,这种高热会使燃烧主体部100的周边的部件损毁。
因此,具备冷却部200,以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和内部。
在此情况下,燃烧主体部100和冷却部200可使用耐热性高的钢铁或各种金属。尤其,将耐热性高的金属以铸件形态制作使用,使得因热导致的变形最小化。
并且,燃烧主体部100具有可使固体燃料10流入内部而进行燃烧的空间。
即,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具有使固体燃料10进入内部的料斗150,并形成燃烧空间,使得通过料斗150进入内部的固体燃料10进行燃烧而生产热能。
冷却部200一体地形成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从而向垂直方向被划分而构成多个层,在各层中独立地分配注入空气,来使燃烧主体部100冷却。
并且,当固体燃料10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燃烧时,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形成正压,当燃烧主体部100呈正压时,热量易传递到包覆燃烧主体部100的部件。
在此情况下,冷却部200的功能是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及内面。
并且,冷却部200还执行如下功能,即,防止传递到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和内部的热向外部排出,从外部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投入空气,使得预热的空气被投入,进而使得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燃烧氛围得到提升。
当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燃烧氛围被提升时,燃烧效率变高,因此,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当因高压所产生的热传递到包覆燃烧主体部100的部件时,上述部件会在短时间内受损,对此,通过使用负压引导部300来进行调节,以事先防止热冲击的发生。
即,使用负压引导部300,使得燃烧主体部100的气压保持低于外部的气压的水平。
这种负压引导部300与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吸入借助冷却部200来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空气,使得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形成负压。如此,通过负压引导部300,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空气可顺利地向外部流动,因此,可使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保持负压状态,进而防止因正压运转所致的燃烧炉的内部的外筒及周边部件受损。
并且,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供给固体燃料10,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燃烧并生成热和蒸汽。
为了向燃烧主体部100供给固体燃料10而使用燃料供给部400,以移送固体燃料10。
此时,燃料供给部400包括使固体燃料10被移送的传送机410和使由传送机410移送的固体燃料10流入的管状的缸筒420。
并且,燃料供给部400还包括活塞杆430,以从缸筒420的外部向内部进入的状态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推动流入于缸筒420的固体燃料10,从而进行移送。
综上,固体燃料10通过燃料供给部400被移送,并通过料斗150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并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行燃烧。
当固体燃料10通过料斗150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时,固体燃料10以支撑于炉排部500的上表面的状态进行燃烧,上述炉排部500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构成底面。
在此情况下,炉排部500包括炉排510,上述炉排510与多个弧状的炉排片512相互结合而成,当固体燃料10燃烧时,用于支撑固体燃料10并构成燃烧主体部100的底面。
炉排部500具有转盘520,与以包覆料斗150的外面的方式形成的炉排510的下部相连接,使炉排510进行旋转。
炉排部500还包括支撑主体530,用于支撑转盘520的下部,在上述支撑主体530的上部具有当转盘520进行旋转时用于辅助其旋转的滚子551,上述支撑主体530的下面支撑于地面。
一方面,固体燃料10在炉排部500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异物熟料30,熟料30由以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向内部进入的状态形成的熟料清除部600进行清除。
下面,将对上述结构要素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冷却部的图,图4为拆分图3的拆分剖视图。
参照图3及图4,燃烧主体部100具有炉排510,上述炉排510由多个碎片相互结合而成,当固体燃料10燃烧时,用于支撑固体燃料10并构成燃烧主体部100的底面。
燃烧主体部100具有通过与炉排510的下部相连接而使炉排510进行旋转的转盘520和以从转盘520的下部向上方贯通炉排510的方式配置以向炉排510供给固体燃料10的料斗150。
并且,在炉排510和转盘520的边缘部位的下部空间形成有灰烬室105,在上述灰烬室105中存储有在炉排510中燃烧后被移送的固体燃料10的灰烬。
并且,在灰烬室105设有排出板107,使得向灰烬室105流入的固体燃料10的灰烬向灰烬室105的外部排出。
并且,在灰烬室105形成有排出孔109,上述排出孔109以贯通方式形成于底面,构成用于排出灰烬的通道,在排出孔109的下部配置有灰桶103,在上述灰桶103中可存储有通过排出孔109排出的灰烬室105的灰烬。
排出板107与转盘520的下部相连接,与此同时,上述排出板107配置于灰烬室105,随着转盘520的旋转,通过进行联动来向排出孔109引导灰烬室105的内部的灰烬,使得上述灰烬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吐出并存储于灰桶103。
在此情况下,炉排510可支撑固体燃料10使其顺利地燃烧,并且被配置成从料斗150的中心向配置有灰烬室105的方向呈下方倾斜,使得燃烧的固体燃料10变成灰烬后向形成于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的灰烬室105移动。
并且,炉排510由呈弧状的多个炉排片512相互稳固地结合而成。
此时,炉排510可构成燃烧主体部100的底面并向水平方向配置,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调节固体燃料的投入量,通过改变燃料的倾斜角来运转。
尤其,炉排510由多个碎片相结合而组成,构成甜甜圈形态的一个炉排510。
因此,在固体燃料10燃烧的过程中,即便因高热导致炉排510部分被损毁,只需更换其损毁的炉排片512部位,进而可节省消耗部件成本。
转盘520能够以料斗150为轴进行旋转,上述料斗150以在炉排510的下部支撑炉排510的状态沿着垂直方向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
并且,料斗150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垂直贯通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中心。
料斗150执行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供给固体燃料10的功能。
在此情况下,炉排510和转盘520可由耐热性高的铁材或金属等各种材质构成。
一方面,冷却部200以包覆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的方式设置,上述冷却部200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从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向上部依次层叠地相连配置。
具体地,冷却部200具有第一冷却机210,通过向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供给空气,来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以及第二冷却机220,以组装方式与第一冷却机210的上部相结合,通过供给空气来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外面。
还具有第三冷却机230,以组装方式与第二冷却机220的上部相结合,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下部进入;第四冷却机240,以组装方式与第三冷却机230的上部相结合,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下部和上部之间进入。
并且,还包括:第五冷却机250,以组装方式与第四冷却机240的上部相结合,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沿着隔壁202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旋转并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以及第六冷却机260,以组装方式与第五冷却机250的上部相结合,向内侧斜线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并在上部形成有开口槽262,且越往上部,内径逐渐变小,所注入的空气沿着隔壁202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旋转并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呈平截面为环状的管形态,以包覆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进而使得空气在内部进行流动。
尤其,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30、240、250、260具有将内部向垂直方向划分的隔壁202,使得以隔壁202为基准,空气从外侧流入并向隔壁202的内侧流动。
在此情况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以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的下部向上部层叠的结构相互结合,以分别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相对应的方式配置有一对。
此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只要能够有效冷却燃烧主体部100,位置和数量可以有多种选择性。
并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分别具有空气注入部204,用于从外部获得空气并向燃烧主体部100提供。
根据燃烧炉的容量或处理对象,可减少或增加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的数量。
综上,冷却部200采用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的下部依次层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的结构。
并且,依次层叠配置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通过各自的空气注入部204,独立调节所注入的空气的量与强度,进而可对燃烧主体部100的各部位施行冷却。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分别有多个板块相互结合而成。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由多个板块相互结合而成,因此,在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的过程中被部分损坏的情况下,只需简单地更换损毁的部位,进而可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的使用寿命最大化。
并且,本发明不限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的剖面的形态,只要空气能够向内部进入并流动而顺利地冷却燃烧主体部100,可呈圆形、椭圆形、四方形等各种形态。
综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通过各自具有的空气注入部204,从外部获得空气并执行使燃烧主体部100冷却的功能。
在此情况下,借助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的空气流动而对燃烧主体部100进行冷却的有关内容将在下面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一方面,在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连接有负压引导部300,上述负压引导部300用于从燃烧炉的内部向外部排出通过冷却部200流入的空气和通过固体燃料10的燃烧而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形成的排放气体。
负压引导部300吸入借助冷却部200而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的空气和固体燃料10燃烧所产生的废气,进而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形成负压。
为此,负压引导部300具有与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的烟囱310和与烟囱310相连接的负压发生器320。
烟囱310执行使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空气进行流动的通道功能,考虑到高热的空气在流动,采用耐热性强的铁材、金属或耐火物质,可呈圆筒形、四方管形等各种形态。
并且,负压发生器320与烟囱310相连接,进而执行吸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燃烧气体的功能。
在此情况下,负压引导部300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压力,可使因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压力导致的部件损毁现象最小化。
图5为表示在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燃烧炉进行冷却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参照图5,通过各自的空气注入部204而进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的燃烧空气,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强烈地进行旋转,进而使燃烧主体部100冷却。
此时,进入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50、260的空气继续在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50、260的内部进行旋转,并使燃烧主体部100冷却。
并且,进入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的空气在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中旋转后,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而使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面也得到冷却。
具体地,第一冷却机210通过使进入灰烬室105的上部和转盘520的空气沿着第一冷却机210的内部进行旋转,来冷却包括灰烬室105和转盘520的其周边部分。
第二冷却机220通过在水平面上的转盘520的上部和配置有炉排510的位置的外部使空气沿着第二冷却机220的内部进行旋转,来冷却转盘520的上部和炉排510的周边。
第三冷却机230具有向垂直方向划分而形成的隔壁202。
设在第三冷却机230的这种隔壁202划分第三冷却机230,使得上部呈开放状,进入空气注入部204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第三冷却机230的外侧流动的同时,还进入内侧流动。
即,第三冷却机230具有双重结构,向空气注入部204进入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第三冷却机230的外侧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流动,并通过隔壁202的开放部位向第三冷却机230的内侧进入后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快速流动。
并且,在第三冷却机230的内侧流动的空气经形成于第三冷却机230的下部的缝隙的导向通道206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
经导向通道206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的空气,向通过料斗150进入的固体燃料10供给氧,使得固体燃料10顺利地燃烧,并且使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冷却。
综上,第三冷却机230可同时冷却作为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的形成有炉排510的部位的周边内部和外部,并向固体燃料10供氧。
一方面,第四冷却机240如第三冷却机230,具有向垂直方向划分形成的隔壁202。
设在第四冷却机240的这种隔壁202划分第四冷却机240,使得下部呈开放状,进入空气注入部204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第四冷却机240的外侧流动的同时,还进入内侧流动。
即,第四冷却机240具有双重结构,向空气注入部204进入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第四冷却机240的外侧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流动,并通过隔壁202的开放部位向第四冷却机240的内侧进入后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快速流动。
并且,在第四冷却机240的内侧流动的空气经形成于第四冷却机240的上部的缝隙的导向通道206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
通过导向通道206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的空气向料斗150的上部供给空气并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
尤其,在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中,通过空气注入部204进入的空气在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的内部旋转后可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
综上,第三冷却机230可同时冷却作为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的炉排510和料斗150的周边与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第四冷却机240可同时冷却作为燃烧主体部100的中端的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
尤其,在第三冷却机230和第四冷却机24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引导空气沿着斜线流动的涡流片208,以形成涡流,使得从外部流入的空气在第三冷却机230和第四冷却机240的内部流动并形成涡流。
在此情况下,以涡流片208设在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优选地,涡流片208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配置于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50、260的内部,使得空气快速畅通地流动,进而使燃烧主体部100冷却。
一方面,第五冷却机250如第四冷却机240,具有向垂直方向划分而形成的隔壁202。
设在第五冷却机250的这种隔壁202划分第五冷却机250,使得下部或上部呈开放状,进入空气注入部204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第五冷却机250的外侧流动的同时,还进入内侧流动。
即,第五冷却机250具有双重结构,向空气注入部204进入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第五冷却机250的外侧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流动,并通过隔壁202的开放部位向第五冷却机250的内侧进入后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快速流动。
如此,第五冷却机250使空气在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的外壁的外部流动,进而使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的外侧部位冷却。
并且,第六冷却机260如第五冷却机250,具有向垂直方向划分而形成的隔壁202。
设在第六冷却机260的这种隔壁202划分第六冷却机260,使得下部或上部呈开放状,进入空气注入部204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第六冷却机260的外侧流动的同时,还进入内侧流动。
尤其,设在第六冷却机260的隔壁202以与第六冷却机260相对应的形态形成,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侧上方构成倾斜角,且沿着斜线配置。
并且,在第六冷却机260的上部形成有开口槽262,越往上部,内径逐渐变小,所注入的空气沿着隔壁202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旋转并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
并且,第六冷却机260具有双重结构,向空气注入部204进入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第六冷却机260的外侧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流动,并通过隔壁202的开放部位向第六冷却机260的内侧进入后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快速流动。
如此,第六冷却机260使空气在燃烧主体部100的顶部的外壁的外部流动,进而使燃烧主体部100的顶部的外侧部位冷却。
综上,向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50、260供给的空气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持续循环,进而使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和周边部件冷却。
并且,向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供给的空气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流动的同时,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进而同时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和周边部件以及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
尤其,当向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供给的空气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流入时,使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冷却之后,借助负压引导部300来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负压引导部300具有与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的烟囱310和与烟囱310相连接的负压发生器320。
在此情况下,当由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供给的空气流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使燃烧主体部100冷却时,负压发生器320吸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烟囱310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排出。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要部的图。
同时参照图5和图6,第一、第二冷却机210、220的内径大于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的内径,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的内径大于第五、第六冷却机250、260的内径。
这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仅为实施例,根据运转条件或状态可进行设计变更,按照确定的设计值,可改变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的内径。
如此,燃烧主体部100具有越往上宽度逐渐变小的形状。
这是为了由多个板相互组装而成的冷却部200和在燃烧主体部100中分别与上部相连接的板以包覆的方式与连接于下部的板相结合,进而密闭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
在第三冷却机230的下部和第四冷却机240的上部包括多个导向通道206,上述导向通道206用于引导沿着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的各自的隔壁202和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流动的空气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导向通道206被配置成沿着经空气注入部204进入冷却部20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延伸。
这种导向通道260使空气顺利地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
并且,在在第三冷却机230和第四冷却机24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引导空气沿着斜线流动的涡流片208,以形成涡流,使得从外部流入的空气在第三冷却机230和第四冷却机240的内部流动并形成涡流。
这种涡流片208引导空气在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的内部形成涡流,且快速流动,当空气从第三、第四冷却机230、240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时,形成强势旋风,进而有效冷却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燃料供给部的图,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参照图7及图8,将固体燃料10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供给,并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燃烧并生成热和蒸汽。
为了向燃烧主体部100供给固体燃料10,使用燃料供给部400,来移送固体燃料10。
燃料供给部400包括传送机410,用于移送固体燃料10;缸筒420,呈管状,用于使由传送机410移送的固体燃料10流入。
并且,燃料供给部400还包括活塞杆430,以从缸筒420的外部向内部进入的状态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推动流入于缸筒420的固体燃料10,从而进行移送。
综上,通过燃料供给部400来移送固体燃料10,固体燃料10通过料斗150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并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燃烧。
并且,由传送机410移送的固体燃料10通过管状的缸筒420来移送。
当将固体燃料10向缸筒420移送时,使用活塞杆430,上述活塞杆430以从缸筒420的外部向内部进入的状态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推动流入于缸筒420的固体燃料10,从而进行移送。
如此,通过活塞杆430在缸筒420的内部被移送的固体燃料10向以延伸方式形成于缸筒420的上方的料斗150移送。
料斗150的上部被配置成进入到用于燃烧固体燃料10的燃烧主体部100,可将固体燃料10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供给。
一方面,传送机410具有传送带412,使得固体燃料10以配置于上述传送带412上表面的状态被移送;滑轮414,与传送带412相连接,用于使传送带412旋转;以及电机416,用于向滑轮414传递动力。
与滑轮414相连接的电机416通电后运行,使得滑轮414进行旋转。
在此情况下,传送带412与滑轮414相联动,随着滑轮414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和移送,进而执行将固体燃料10移送的功能。
并且,传送机410具有框架411,上述框架411以与传送带412隔开的方式竖在地面,并配置于传送带412的侧面周围。
并且,传送机410包括防脱板413,沿着传送带412的长度方向配置于框架411的外缘,用于防止固体燃料10从传送带412脱离。
这种防脱板413起到防止搁置于传送带412的固体燃料10向传送带412的侧面脱落的功能。
此时,优选地,框架411和防脱板413被配置成与传送带412隔开,以避免对传送带412的移动造成干扰,并且最大限度地传送带412邻接,以防止以搁置于传送带412的状态被移送的固体燃料10从传送带412脱落。
框架411可支持防脱板413,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还可以搁置电机416。
并且,框架411可搁置防脱板413但不妨碍传送带412的运行,由于与传送带412具有隔开距离,只要保证固体燃料10不脱离传送带412,框架411可采用各种形态。
一方面,从传送机410供给的固体燃料10通过管状的缸筒420来移送。
这种缸筒420由呈直线的直线管422和呈曲线的曲线管426构成。
直线管422包括作为用于搜集从传送机410供给的固体燃料10的空间的集尘室424,曲线管426的内面包括用于引导固体燃料10以旋转方式被移送的旋转导向片428。
在此情况下,传送机410的传送带412位于集尘室424的上部,使得从集尘室424的上部掉落固体燃料10并向集尘室424供给,集尘室424的上部呈开放状。
因此,在传送带412的上表面被移送的固体燃料10从传送带412掉落并向集尘室424的内部供给。
如此,当将固体燃料10向缸筒420移送时,固体燃料10借助活塞杆430再次向缸筒420的内部移送。
如上所述,缸筒420由直线管422和曲线管426构成,上述直线管422呈管状,从集尘室424直线延伸,内部向长度方向贯通形成,上述曲线管426呈曲管状,从直线管422延伸,内部以贯通方式形成。
并且,活塞杆430以从缸筒420的外部向内部进入的状态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推动流入于缸筒420的固体燃料10,从而进行移送。
为此,活塞杆430具有加压杆440,上述加压杆440从缸筒420的侧面外部向内部进入,使得由传送机410供给的固体燃料10紧贴地配置于缸筒420的内部。
并且,具有向缸筒420的长度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移送杆450,以在由加压杆440向固体燃料10施压的状态下,固体燃料10向缸筒420的长度方向被移送。
并且,加压杆440包括以紧贴于固体燃料10的状态进行施压的加压板442,移送杆450包括以紧贴于固体燃料10的状态使固体燃料10被移送的移送块452。
即,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分别进行水平往复运动,以在作为缸筒420的内部的集尘室424中呈90°交叉角度。
并且,集尘室424在由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进入的部位呈开放状,使得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从集尘室424的外部向内部顺利地进行移动。
并且,优选地,用于使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进入的集尘室424的开放部位,具有与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的外径相对应的形态,以避免集尘室424的内部的固体燃料10向外部泄漏。
并且,根据需要,可在用于使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进入的集尘室424的开放部位具有用于防止固体燃料10向外部泄漏的橡胶填料(未图示)或硅填料(未图示)。
在此情况下,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有关内容将在下面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一方面,固体燃料10经过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的施压,沿着缸筒420的直线管422和曲线管426被移送,向与曲线管426的上部相连接的料斗150进入。
此时,料斗150的下部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与曲线管426的上部相连接,料斗150的上部被配置成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
接着,料斗150具有上部宽下部窄的上宽下窄的形态,上部呈开放状。
在料斗150的内面形成有以螺旋形态突出形成的旋转导向片155,使得由曲线管426供给的固体燃料10中的位于料斗150的内壁的固体燃料10顺利地向料斗150的上部被移动。
尤其,从缸筒420延伸到料斗150的曲线管426与料斗150一样,曲线管426的上部的内径大于与直线管422相连接的曲线管426的连接部位的内径。
即,优选地,曲线管426具有上宽下窄的形态,内径从垂直竖立部位的下部向上部逐渐变大。
由于旋转导向片155呈螺旋突出状,因此,旋转导向片155可引导固体燃料10顺利地向料斗150的上部移送。
如此,向料斗150的开放的上部排出的固体燃料10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
图9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燃料供给部的放大图。
参照图7和图9,从传送机410的传送带412向集尘室424供给的固体燃料10受到加压杆440和移送杆450的施压,通过缸筒420的直线管422和曲线管426向料斗150移送。
此时,在传送带412的外面可覆盖有橡胶或硅材质的防污膜418,上述防污膜418在传送带412上表面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以防止传送带412的外面受到固体燃料10的污染。
并且,在框架411与传送带412的分隔空间以延伸方式形成有设在传送带412的防污膜418,以防止固体燃料10向上述分隔空间泄漏。
在这种移送过程中,向集尘室424供给的固体燃料10受到加压杆440的加压板的442的压力,紧贴于集尘室424的壁面。
如此,当固体燃料10在集尘室424的内部以紧贴方式被配置时,借助移送杆450的移送块452,固体燃料10再次受压,并向直线管422移送。
如此,在向直线管422被移送的固体燃料10堆积的状态下,当固体燃料10持续流入直线管422的内部时,直线管422的内部的固体燃料10借助其他固体燃料10的推动力而向曲线管426移送。
此时,在曲线管426的内面形成有向内侧具有螺旋形而突出形成的旋转导向片428,使得紧贴于曲线管426的壁面的固体燃料10顺利地向上方被移送。
位于曲线管426的内壁部位的固体燃料10随着旋转导向片428在曲线管426的内壁旋转并上升,进而向与曲线管426的上部相连接的料斗150移送。
并且,由于料斗150的上部配置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因此,固体燃料10通过开放的料斗150的上部来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供给。
具体地,从传送机410供给的固体燃料10聚集在集尘室424。
此时,固体燃料10借助与从集尘室424的侧面进入的加压杆440相连接的加压板442来以相互密集的方式配置。
如此,当固体燃料10以密集的方式配置时,由与向直线管422的长度方向进入集尘室424的移送杆450相连接的移送块452向以密集方式配置的固体燃料10施压,向直线管422的内部移送固体燃料10。
并且,加压板442的内面和与加压板442的内面相向的集尘室424的内面以相向的方式构成椭圆形态。
由于移送块452的外面以与集尘室424的内面和加压板442的内面相对应的形态形成,因此,当加压板442向固体燃料10施压时,可随着集尘室424和加压板442的内面在它们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即,移送块452的外形与加压板442的内面和与加压板442的内面相向的集尘室424的内面整合的形态相对应。
并且,加压板442的内面和集尘室424的内面的形态可呈多种形态,由此,移送块452外形也可相适应地变形。
综上,由加压板442向固体燃料10施压,使得固体燃料10以密集方式配置于与集尘室424相向的壁面的状态下,移送块452贯通加压板442与集尘室424的壁面之间,进而使以密集方式配置的固体燃料10向直线管422移送。
并且,在此状态下,持续地向集尘室424的内部流入的固体燃料10再次受到加压板442的施压,并以密集方式配置之后,借助移送块452的施压而向直线管422堆积移送。
如此,当固体燃料10堆积于直线管422的内部时,固体燃料10向与直线管422相连接的曲线管426移送。
同样地,当固体燃料10堆积于曲线管426时,借助从集尘室424被推来的其他固体燃料10,曲线管426的内部的固体燃料10向料斗150移送。
如上所述,在料斗150的内壁面形成有以螺旋形态突出形成的旋转导向片155,使得位于料斗150的内壁面的固体燃料10沿着料斗150的内壁上述并被移送。
如此,进入料斗150的固体燃料10通过开放的料斗150的上部向燃烧主体部100供给。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炉排部的图,图11为拆分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炉排部的立体图,图12为图11的炉排部的剖视图。
参照图10至图12,当固体燃料10通过料斗150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时,固体燃料10以支撑于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构成底面的炉排部500的上表面的状态进行燃烧。
在此情况下,炉排部500包括炉排510,上述炉排510由多个弧形的炉排片512相互结合而成,当固体燃料10燃烧时,用于支撑固体燃料10的同时构成燃烧主体部100的底面。
炉排部500具有转盘520,与以包覆料斗150的外面的方式形成的炉排510的下部相连接,使炉排510进行旋转。
炉排部500还包括支撑主体530,用于支撑转盘520的下部,在上述支撑主体530的上部具有当转盘520进行旋转时用于辅助其旋转的滚子551,上述支撑主体530的下面支撑于地面。
在此情况下,滚子551形成于支撑主体530的上部,并以紧贴方式配置于转盘520的下部,当转盘520进行旋转时,使旋转更加顺畅,并且通过支撑转盘520来使转盘520的荷重得到分散。
这种滚子551的具体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方面,炉排片512包括以螺旋形态突出形成的导向凸起514,使得固体燃料10一边燃烧一边能够从炉排510的内侧向外侧方向移动。
因此,搁置于炉排片512的上部的固体燃料10可借助与转盘520的旋转相联动的炉排510的旋转,随着导向凸起514从炉排510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慢慢移动并完全燃烧。
尤其,由于炉排片512是多个部分相互重叠而成的,因此,在固体燃料10燃烧的过程中,即便因高热导致部分炉排片512受损,只需另行更换其损毁部分,进而可节省消耗部件的成本。
与此同时,通过向炉排510赋予倾斜角,可控制固体燃料10的燃烧时间,进而可调节固体燃料10随炉排片512移动的时间。
由此,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在炉排510的上表面进行燃烧的固体燃料10可以保持各种燃烧时间,进而可以优化固体燃料10的燃烧效率。
一方面,转盘520具有以紧贴方式配置于炉排510的下部的上部转盘522和支撑于上部转盘522的下部的下部转盘524。
并且,转盘520包括支撑于下部转盘524的下部的齿条齿轮521以及具有小齿轮523的动力机525,上述小齿轮523与齿条齿轮521相连接而传递旋转动力。
综上,动力机525使小齿轮523进行旋转,进而使齿条齿轮521工作,当齿条齿轮521工作时,下部转盘524就会旋转。
接着,随着下部转盘524的旋转,与上述下部转盘524相联动的上部转盘522也会旋转,支撑于上部转盘522的上部的炉排510也会一同旋转。
尤其,上部转盘522具有耐火物层526,以阻止炉排510的热气向上部转盘522的下部传导。
这种耐火物层526的功能是防止因在炉排510的上部燃烧的固体燃料10的热量而导致设在上部转盘522的下部的结构要素受损。
在此情况下,耐火物层526为耐高温的物质,至少在1000℃以上高温下不软化并保持其强度,且可承受化学作用。
并且,在用于旋转下部转盘524的动力机525的构成中,动力机525具有与小齿轮523轴结合而旋转的棒状的旋转轴527。
接着,还具有使旋转轴527旋转的连接齿轮528和通过向连接齿轮528传递动力而使连接齿轮528旋转的电机529。
综上,动力机525的功能是使转盘520旋转。
作为一实施例,这种动力机525可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但只要能够使转盘520顺畅地旋转并使炉排510旋转,可采用各种结构要素。
并且,在支撑主体530的上部具有使炉排510从转盘520的下部向上方贯通配置的料斗150。
这种料斗150执行可使固体燃料10移动的通道的功能。
并且,在支撑主体530的上部设有辅助主体534,包覆料斗150的外面的同时进行固定,在外面具有多阶的凸台532,以分别支撑转盘520和炉排510的内侧边缘部位。
设在这种辅助主体534的外面的上部和下部的凸台532以上部转盘522和下部转盘524上下层叠地配置并且局部搁置于凸台532的方式支撑。
尤其,在料斗150的外面,辅助主体534和料斗150一体化形成,在辅助主体534由炉排510与转盘520紧密地相连接。
因此,在炉排510及转盘520和料斗150及辅助主体534之间不形成空间,可防止炉排510的上部的热气向炉排510和辅助主体534之间泄漏。
并且,在支撑主体530的上部具有升降管536,呈圆筒状,并与料斗150的下部相连接;以及高度调节器540,固定于升降管536的外周缘,使升降管536上升或下降。
此时,在升降管536和料斗150之间形成有轴承538,当转盘520旋转时,料斗150和转盘520可借助轴承538相联动而进行转动。
并且,与料斗150的下部相连接的升降管536借助轴承538而不参与料斗150的旋转。
在此情况下,高度调节器540以浮起升降管536的方式配置,因此,可执行使升降管536上升或下降的功能。
关于这种高度调节器540的内容将在下面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要部的图。
参照图10至图12,如图13所示,高度调节器540具有升降板542,向水平方向与升降管536相连接;倾斜板544,配置于升降板542的下部,并且侧端面向外侧的下方呈倾斜角。
接着,高度调节器540具有移动片546,配置于倾斜板544的下部,侧端面向外侧的上方呈倾斜角,且通过在倾斜板544的内部流动来使倾斜板544上升或下降。
并且,高度调节器540包括:螺栓548,通过在移动片546的内部旋转,来使移动片546的位置进行移动;以及阻挡件549,突出形成于螺栓548的外面,用于在螺栓548上控制移动片546的流动。
根据这种高度调节器540,在倾斜板544的内部,移动片546借助螺栓548来向倾斜板544的内侧方向和外侧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进而使升降板542上升或下降。
此时,倾斜板544的下表面以接触移动片546的上表面的状态配置。
即,当螺栓548向一方向旋转时,移动片546向倾斜板544的内侧方向移动,当螺栓548向另一方向旋转时,移动片546向倾斜板544的外侧方向移动。
具体地,倾斜板544和移动片546具有相反的倾斜角,因此,当移动片546向倾斜板544的内侧方向移动时,借助相互之间的倾斜角,可使升降板542上升。
并且,当移动片546向倾斜板544的外侧方向移动时,借助相互之间的倾斜角,可使升降板542下降。
在此情况下,移动片546向倾斜板544的外侧方向移动的限界点为在螺栓548的外面突出形成的阻挡件549。
如此,当借助移动片546和倾斜板544以及螺栓548的工作使得升降板542上升或下降时,与升降板542相连接的升降管536也会上升或下降。
尤其,当升降管536上升或下降时,支撑于升降管536的上部的料斗150也会上升或下降。
由此,以固定方式设在料斗150的外面的辅助主体534、与辅助主体534的外面相连接的转盘520以及炉排510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
一方面,转盘520具有以紧贴方式配置于炉排510的下部的上部转盘522和支撑于上部转盘522的下部的下部转盘524。
并且,转盘520包括支撑于下部转盘524的下部的齿条齿轮521以及具有小齿轮523的动力机525,上述小齿轮523与齿条齿轮521相连接而传递旋转动力。
动力机525具有与小齿轮523轴结合而旋转的棒状的旋转轴527。
接着,动力机525具有使旋转轴527旋转的连接齿轮528和通过向连接齿轮528传递动力而使连接齿轮528旋转的电机529。
此时,根据电机529的位置,可对连接齿轮528和旋转轴527及小齿轮523的位置和形态进行各种变形,可选用由链条相连的多个连接齿轮528。
并且,连接齿轮528可由滑轮替代,由此,滑轮与传送带相连接并实现联动,进而可使旋转轴527旋转。
一方面,在下部转盘524的下部支撑有齿条齿轮521,在下部转盘524的上部的外侧设有密闭片533。
并且,密闭片533与密闭板535相互紧贴,密闭板535从外部包覆下部转盘524的下部和齿条齿轮521。
具体地,在密闭板535的内侧具有紧贴于密闭片533的密闭槽537,在密闭槽537具有耐热性高的弹性材质的填料539。
因此,密闭片533被配置成收容于密闭槽537的内部且紧贴于填料539。
由此,可以阻止在炉排510的下部与下部转盘524之间的空间中形成的热气向形成有密闭板535的外侧传导。
综上,密闭板535与下部转盘524相接触,防止炉排510和下部转盘524的部位的热气向外部泄漏。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具有转盘的燃烧炉组装式炉排的其他要部的图。
参照图10至图12,如图14所示,在构成转盘520的下部的下部转盘524的下部,配置有用于支撑下部转盘524的支撑主体530。
这种支撑主体530的下面支撑于地面。
并且,在支撑主体530的上部配置有滚子551,上述滚子551用于支撑转盘520的下部,且当转盘520进行旋转时,用于辅助其旋转。
在此情况下,滚子551以紧贴方式配置于下部转盘524的下部,当下部转盘524进行旋转时,使其旋转变得顺畅,并通过支撑下部转盘524来分散荷重。
为此,滚子551具有辅助滚子552,多个辅助滚子552配置于下部转盘524的下部外侧,用于辅助下部转盘524的旋转;以及主滚子554,多个主滚子554配置于下部转盘524的下部内侧,用于辅助下部转盘524的旋转。
并且,支撑主体530包括:辅助支撑片556,在辅助滚子552的下部以固定方式支撑辅助滚子552;以及主支撑片558,在主滚子554的下部以固定方式支撑主滚子554。
具体地,支撑于辅助支撑片556的上部的辅助滚子552在下部转盘524的下部外侧向四方配置,支撑下部转盘524的外侧边缘部位,且随着下部转盘524的旋转而转动。
支撑于主支撑片558的上部的主滚子554在下部转盘524的下部内侧向四方配置,支撑下部转盘524的内侧边缘部位,且随着下部转盘524的旋转而转动。
综上,多个滚子551被配置成与下部转盘524相接触,使得炉排510及转盘520的荷重得到分散。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组装单元的图。
如图15所示,具有由多个相互组装而构成燃烧炉的内壁的组装单元110,形成作为燃烧空间的燃烧炉,使得固体燃料10进入内部燃烧后生成热能。
并且,具有连接单元120,使组装单元110可相互结合或分离。
并且,包括炉排510,用于支撑固体燃料10;转盘520,配置于炉排510的下部并呈环状,使得炉排510旋转,还具有燃烧主体部100,以包覆组装单元110和连接单元120的方式构成燃烧炉的外壁。
在此情况下,组装单元110包括由多个相互组装的板状的组装板112。
并且,连接单元120包括:结合突起122,形成于组装板112的上部,使组装板112之间相互结合或分离;以及结合槽124,形成于其他组装板112'的下部,结合突起122以插入方式与上述结合槽124相结合。
组装板112在组装板112、112’的左侧和右侧具有分别形成断层的结合断层114,使得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向相互水平方向重叠并能够组装。
并且,还包括结合凸缘116,上述结合凸缘116在组装板112、11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水平方向突出形成,使得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向相互垂直方向层叠结合。
这种结合凸缘116可根据组装板112的位置而省略。
与此同时,连接单元120还包括多个螺母槽126,在与各个组装板112、112’的边缘部位相互对应的位置形成;以及紧固螺栓128,与螺母槽126相结合或分离,由此,辅助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之间的相互拆装。
综上,在组装单元110中,由多个组装板112、112’通过连接单元120向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相连接,并形成燃烧炉的内壁。
这种组装板112、112’的形状基本上呈弯曲的曲线状,借助其他结构要素的形成,可局部呈不同的形态。
同样地,只要能够相互稳固地连接组装板112、112’,连接单元120的结合突起122能够以各种形态形成,结合槽124根据这种结合突起122形态呈能够与结合突起122相结合的形态。
组装单元110和连接单元120可采用耐热性高的铁材或金属等各种材质。
图16a为表示图15的实施例的图,图16b为表示图16a的实施例的图。
如图16所示,组装单元110包括由多个相互组装的板状的组装板112。
并且,连接单元120包括结合突起122,形成于组装板112的上部,使组装板112可相互结合或分离;以及结合槽124,形成于其他组装板112'的下部,结合突起122以插入方式与上述结合槽124相结合。
组装板112在组装板112、112’的左侧和右侧具有分别形成断层的结合断层114,使得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向相互水平方向重叠并能够组装。
图16a及图16b表示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向水平方向组装的情况。
为此,在组装板112的两侧形成有可使其他组装板112'重叠的结合断层114。
优选地,这种结合断层114以组装板112与其他组装板112'相互重叠而成的厚度不大于组装板112、112’的厚度的方式形成。
此时,在形成于组装板112的两侧的结合断层114中,一侧以阴刻方式形成于内面,另一侧以阴刻方式形成于外面,并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形成。
以阴刻方式形成于组装板112的内面的结合断层114与以阴刻方式形成于其他组装板112的外面的结合断层120'通过相互紧贴的方式来相结合,使得结合之后的厚度不大于组装板112、112’的厚度。
在此情况下,在结合断层114、114’分别形成螺母槽126、126’。
形成于结合断层114、114’的螺母槽126、126’形成于相互对应的位置,因此,在结合断层114、114’重叠的情况下,螺母槽126、126’以贯通结合断层114、114’的形态形成。
结合断层114、114’可借助与螺母槽126、126’相结合或相分离的紧固螺栓128来相互稳固地结合并固定。
同样地,在分离两个组装板112、112’的情况下,通过从螺母槽126、126’分离紧固螺栓128,来简单地实现分离。
根据这种方式,多个组装板112、112’向水平方向相互组装,平断面呈圆形或多角形。
尤其,多个组装板112、112’相互组装后平断面呈圆形或多角形,由此形成一个层之后,可向上或向下组装其他组装板112、112’。
关于这种多个组装板112、112’的上下方组装,将在图17a及图17b中进行详细说明。
图17a为表示图16a及图16b的实施例的图,图17b为表示图17a的实施例的图。
图17a及图17b表示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向上下方向组装。
参照图16a及图16b,如图17a及图17b所示,连接单元120具有结合突起122,形成于组装板112的上部,使组装板112之间相互结合或分离。
并且,连接单元120包括结合槽124,形成于其他组装板112'的下部,结合突起122以插入方式与上述结合槽124相结合。
组装板112在组装板112、112’的左侧和右侧具有分别形成断层的结合断层114,使得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向相互水平方向重叠并能够组装。
形成于这种组装板112的结合突起122和形成于其他组装板112'的结合槽124,执行使组装板112和其他组装板112'向相互垂直的方向相结合的功能。
并且,结合断层114执行可使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向水平方向组装的功能。
在此情况下,结合突起122包括:结合头123,进入结合槽124;以及搁置销121,使结合头123与组装板112相互连接,外围小于结合头123的外围。
并且,结合槽124包括:头部槽125,进入结合头123;以及销槽127,结合突起122进入结合槽124之后,向水平方向流动,并具有与搁置销121的外围相对应的形态的槽。
即,结合槽124被配置成越往水平方向,槽的大小逐渐发生变化。
在使结合突起122与结合槽124相连接的过程中,形成于组装板112的上部的结合头123进入其他组装板112'的头部槽125并通过之后,向水平方向流动,使得组装板112的搁置销121以进入其他组装板112'的销槽127的状态被搁置。
由此,组装板112和其他组装板112'可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以层叠方式相结合。
此时,形成于组装板112的下部的结合凸缘116搁置于与组装板112的下部以垂直方式相结合的其他组装板112'的上部,使得两个组装板112、112’能够相互稳定地结合并固定。
根据这种方式,在组装板112、112’的上部或下部,可由多个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向垂直方向相结合。
同样地,当相互分离组装板112、112’时,使与组装板112的下部相结合的组装板112'向水平方向移动,使得搁置于销槽127的搁置销121向形成有头部槽125的位置移动。
并且,通过头部槽125,结合头123从头部槽125脱离,由此,组装板112、112’相互分离。
此时,两个组装板112、112’的相互垂直的结合方式仅为一实施例,只要能够相互稳固地结合,连接单元120可采用多种形态。
如此,借助组装板112、112’的结合断层114、114’来以相互紧贴的方式相结合,可使组装板112、112’向相互水平的方向相结合或分离,通过形成于组装板112、112’的连接单元120的结合突起122和结合槽124,组装板112、112’可向相互垂直的方向相结合或分离。
在此情况下,连接单元120还可包括:多个螺母槽126,形成于各组装板112、112’边缘部位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以辅助互不相同的组装板112、112’相互拆装;以及紧固螺栓128,与螺母槽126相结合或分离。
分别形成于这种组装板112、112’的螺母槽126在相同的水平线上配置后,由紧固螺栓128以同时分别贯通螺母槽126的方式相结合,由此,可使组装板112、112’之间更加稳固地结合。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熟料清除部的图,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熟料清除部的剖视图,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熟料清除部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图21为表示本发明的燃烧炉的熟料清除部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参照图18至图21,在具有用于燃烧固体燃料10的空间的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设有炉排510,上述炉排510用于燃烧固体燃料10。
固体燃料10在炉排510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由固体燃料10的内部的异物被点燃后熔着于炉排510上的熟料30。
此时,在未清除熟料30的情况下,会导致固体燃料10的燃烧效率低下,导致包括炉排510的其他构造物损毁。
因此,需要反复去除熟料30,为此,使用熟料清除部600。
这种熟料清除部600具有多个熟料清除机610,通过直接摩擦在炉排510中产生的熟料30,来清除熟料30。
此时,熟料清除机610可使用由铁材制成的刀刃,以切除熟料30或从炉排510分离。
并且,只要能够从炉排510顺利地清除熟料30,熟料清除机610可采用各种材质。
在此情况下,熟料清除机610的侧剖面呈三角形。
当然,这种熟料清除机610的形态仅为一实施例,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使用各种大小和形态。
此时,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因固体燃料10的燃烧而处于产生900至1500℃的高热的状态,因此,包括熟料清除机610的熟料清除部600采用耐热性金属。
并且,多个熟料清除机610通过快速旋转,摩擦熟料30而清除熟料30。
使用熟料冷却机620,使得熟料清除机610以浮起的状态进行旋转,进而使得熟料清除机610与炉排510分隔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并清除炉排510上的熟料30。
此时,熟料冷却机620使熟料清除部600浮起的同时进行旋转,进而冷却熟料清除部600。
为此,熟料冷却机620具有内部冷却管622,呈棒状,以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方式配置;外部冷却管624,呈棒状,从内部冷却管622延伸并配置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
尤其,熟料冷却机620以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向内部连接的状态进行配置,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配置有多个。
在本发明中,熟料冷却机620能够以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向内部连接的状态相向地设置有一对。
并且,在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形成有进入搁置部160,可使内部冷却管622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
即,熟料冷却机620通过进入搁置部160,前端以进入方式配置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末端配置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通过水或空气的循环来冷却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部位。
如此,在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熟料冷却机620的外面突出形成有熟料清除部600,通过将熟料清除部600与熟料冷却机620的旋转进行联动,清除在炉排510中产生的熟料30。
并且,在配置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的熟料冷却机620的外部冷却管624形成有用于传递动力以使熟料冷却机620旋转的传动部630。
传动部630以设置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的状态与外部冷却管624相连接,进而使外部冷却管624进行旋转,与内部冷却管622相连接的多个熟料清除机610被联动而进行旋转。
为此,传动部630包括:熟料突出齿轮632,突出形成于外部冷却管624的外面;熟料链条634,与熟料突出齿轮632相连接;熟料连接齿轮636,与熟料链条634相连接,并以与熟料突出齿轮632相向的方式形成;以及熟料电机638,与熟料连接齿轮636相连接,使熟料连接齿轮636旋转。
在此情况下,传动部630的构成仅为一实施例,只要能够顺畅地旋转熟料冷却机620,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采用各种结构要素来替代滑轮和传送带等。
一方面,熟料冷却机620还包括以下结构要素,以使进入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内部冷却管622和熟料清除部600冷却并旋转。
并且,熟料冷却机620可使用水和空气作为冷却催化剂,以冷却内部冷却管622和熟料清除部600。
在将水作为冷却催化剂使用的情况下,熟料冷却机620具有冷却划分槽625,上述冷却划分槽625从外部冷却管624向外侧延伸,用于划分从外部进入的冷却水50和在冷却箱621的内部进行循环之后向外部排出的冷却水50。
接着,熟料冷却机620具有接头627,上述接头627分别与冷却箱621和冷却划分槽625相连接,使得当冷却箱621进行旋转时,冷却划分槽625保持固定状态。
熟料冷却机620包括:进入管626,与冷却划分槽625的外面相连接,用于使冷却水50进入;供给排水管629,由排出管628构成,排出管628用于使在冷却箱621的内部循环的冷却水50排出。
熟料冷却机620包括冷却供给管631,与进入管626相连接,并以与冷却划分槽625的内部和冷却箱621的内部相连接的方式配置,使得通过进入管626被注入的冷却水50向冷却箱621的内部供给。
这种冷却划分槽625可执行对于两种冷却水进行相互隔离的功能,即,通过进入管626注入的冷却水50和进入冷却供给管631之后在内部冷却管622和外部冷却管624进行循环并向排出管628排出的冷却水50。
冷却箱621可执行使熟料清除部600旋转的同时使熟料清除部600及内部冷却管622冷却的功能。
接头627形成于冷却划分槽625和冷却箱621的外部冷却管624之间,当冷却箱621进行旋转时,可保持冷却划分槽625停止的状态。
并且,在接头627的内部配置有冷却供给管631,上述冷却供给管631与进入管626相连接,被配置成从外部冷却管624的内部向内部冷却管622的内部延伸形成。
并且,在接头627的内部执行如下功能,使得在冷却箱621循环的冷却水50沿着冷却供给管631的外径贯通接头627的内部并流动。
即,冷却供给管631以保持固定的状态向内部冷却管622供给冷却水50,冷却箱621以干扰冷却供给管631的状态借助传动部630来旋转。
并且,在外部冷却管624的下部配置有至少一个轴承支撑管615,使得冷却箱621能够以被支撑的状态进行旋转;支撑台617,用于在轴承支撑管615的下部支撑轴承支撑管615。
轴承支撑管615执行如下功能,支撑冷却箱621的同时,使得冷却箱621进行旋转时与冷却箱621的摩擦力最小化。
此时,熟料冷却机620可配置成内部冷却管622的直径大于外部冷却管624的直径。
如此,内部冷却管622的直径大于外部冷却管624的直径,进入内部冷却管622的冷却水50向外部冷却管624流动时,引起瓶颈现象,进而减缓冷却水50的排出速度。
图22为表示本发明的熟料清除部的要部的图。
将参照图20对图22进行说明,进入搁置部160包括:第一密封轴承161,用于包覆内部冷却管622与外部冷却管624相连接的部位的外面;第一密封门162,用于隔离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
并且,进入搁置部160包括第二密封轴承168,用于包覆进入第一密封门162的内部的内部冷却管622的外面;第二密封门166,与第一密封门162一起,双重隔离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
第一密封门162还包括冷却注入口164,用于向第一密封门162和第二密封门166之间的空间注入空气来冷却该空间。
此时,第一密封门162和第一密封轴承161以包覆外部冷却管624的外径的状态分隔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使得当外部冷却管624进行旋转时,避免干扰外部冷却管624。
并且,第二密封门166和第二密封轴承165以包覆外部冷却管624的外径的状态分隔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使得当外部冷却管624进行旋转时,避免干扰外部冷却管624。
即,第二密封门166形成于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的内侧,阻止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热气向第二密封门166的外部泄漏。
第二密封轴承165向外部冷却管624的外周缘施压的同时,使得外部冷却管624旋转使得摩擦阻力最小化。
并且,第一密封门162形成于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的外侧,进一步阻止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热气向第二密封门166的外部泄漏。
第一密封轴承161向外部冷却管624的外周缘施压的同时,使得与外部冷却管624的摩擦阻力最小化。
并且,第一密封门162形成有冷却注入口164,用于从第一密封门162的外部向第一密封门162和第二密封门166之间的空间注入空气来冷却该空间。
如此,向冷却注入口164注入的冷却空气直接冷却第一密封门162与第二密封门166之间的空间,进而保护燃烧主体部100的周边构成物。
综上,进入搁置部160构成第一密封门162与第二密封门166的双重结构,使得熟料冷却机620以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向内部顺畅地进入和连接的状态运行。
图23为表示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的实施例的图。
如图23所示,冷却部200包括:流量传感器203,用于测定向冷却部200的内部供给的空气的量;空气调节装置205,根据在流量传感器203中测定的空气的量,来调节向冷却部200供给的空气的量。
作为这种空气调节装置205,可使用风阀(damper)或质量流量控制器(MFC)。
在此情况下,只要能够测定向冷却部200的内部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流量传感器203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能够以从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向内部连接的方式形成,可分别形成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
同样地,只要能够测定向冷却部200的内部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流量传感器203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采用各种配置方式。
并且,还具有与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的烟囱310以及与烟囱310相连接的负压发生器320。
并且,负压引导部300包括用于测定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09以及用于测定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01。
在此情况下,温度传感器210分别设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可测定各部位温度信息。
同时,燃烧主体部100包括控制器102,用于接收在流量传感器203和压力传感器209以及温度传感器201中测定的数值信息,根据数值信息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205和负压引导部300。
在此情况下,流量传感器203和压力传感器209及温度传感器201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各种变更。
这种压力传感器209可分别形成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以准确地测定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差,也可形成于负压发生器320。
燃烧主体部100包括控制器102,用于接收在流量传感器203和压力传感器209中测定的压力数值,根据压力数值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205和负压引导部300。
此时,流量传感器203和压力传感器209具有发送器(未图示),用于确认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压力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到控制器102。
燃烧主体部100包括启动燃烧器104,用于向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提供火花,使得固体燃料10被点燃。
在此情况下,在制作启动燃烧器104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以各种不同位置和形态进行配置。
燃烧主体部100包括能量交换部106,使从燃烧主体部100产生的热能转换为蒸汽或电。
此时,能量交换部106执行如下功能,利用在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产生的热,以转换成蒸汽的状态直接使用,或者利用该蒸汽转换成电来使用。
这种能量交换部106可使用通过发电机来进行能量转换后使用的锅炉等。
负压引导部300包括与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的烟囱310以及与烟囱310相连接的负压发生器320。
负压引导部300包括有害气体处理部330,通过吸入具有气状有害物质和粒状有害物质的燃烧气体来清除或分解。
这种有害气体处理部330与烟囱310相连接,并形成于能量交换部106和负压发生器320之间,分解或清除有害气体。
作为有害气体处理部330,可使用SNCR、SCR、SDR、DR、袋滤器等。
能量交换部106利用由经废燃料加工的固体燃料10所产生的热能来运行,进而可节省能量使用费用。
并且,在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具有多个轮子101,用于使燃烧主体部100顺畅地移动。
在燃烧主体部100的运行过程中,轮子101通过设在与轮子101相邻的位置的固定工具108来实现稳固。
通过上述构成,根据本发明,通过向燃烧炉的整个壁面顺利地供给可冷却燃烧炉的空气,可有效冷却燃烧炉,注入预热的燃烧空气来形成燃烧炉的内部的燃烧氛围。
并且,通过向燃烧炉的整个壁面顺利地供给可冷却燃烧炉的空气,可有效冷却燃烧炉,注入预热的空气来形成燃烧炉的内部的燃烧氛围。
并且,通过向燃烧炉定量投入固体燃料,事先预防因燃料过量供给而导致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提升热转换能量生产的持续率和生产率,进而优化可靠性和生产性。
尤其,通过在燃烧装置的运行中顺利地清除熟料,来防止燃烧装置发生故障。
并且,当燃烧炉的内壁损毁时,可简单地更换燃烧炉的局部内壁,因此,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更换费用。
同时,当在燃烧炉的内壁发生炉排的热变形时,可简单地局部更换变形部分,进而可节省部件更换费用。
以上根据具体结构要素等特定事项和限定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些仅仅用于帮助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这种记载做出各种修改及变形。
因此,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及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等同或等效的变形均应归入本发明的思想范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可通过向燃烧炉的整个壁面顺利地供给可冷却燃烧炉的空气,可有效冷却燃烧炉,注入预热的空气来形成燃烧炉的内部的燃烧氛围,因此,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14)

1.一种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包括:
燃烧主体部(100),具有使固体燃料(10)进入内部的料斗(150),并形成燃烧空间,使得通过上述料斗(150)进入内部的上述固体燃料(10)进行燃烧而生产热能;
冷却部(200),一体地形成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上述冷却部向垂直方向被划分而构成多个层,在各层中独立地分配注入空气,来使上述燃烧主体部(100)冷却;
负压引导部(300),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借助上述冷却部(200)来吸入进入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空气,使得在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形成负压;
燃料供给部(400),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到内部连接形成,从而向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供给上述固体燃料(10);
炉排部(500),具有炉排(510),上述炉排形成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由多个炉排片(512)相互结合而成,当上述固体燃料(10)燃烧时,用于支撑上述固体燃料(10)的同时构成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底面,并且上述固体燃料(10)能够以搁置的状态在上述炉排部的上表面进行燃烧;以及
熟料清除部(600),用于清除在上述炉排部(500)的上述固体燃料(10)的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熟料(30),
上述冷却部(200)包括:流量传感器(203),用于测定向上述冷却部(200)的内部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以及空气调节装置(205),用于根据由上述流量传感器(203)测定的空气的压力来调节向上述冷却部(200)供给的空气的量,
上述负压引导部(300)包括:压力传感器(209),用于测定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压力;以及温度传感器(201),用于测定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温度;
上述燃烧主体部(100)包括:控制器(102),用于接收由上述流量传感器(203)和上述压力传感器(209)测定的流量数值和压力数值,根据流量数值和压力数值来控制上述空气调节装置(205)和上述负压引导部(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燃烧主体部(100)包括:组装单元(110),由多个通过相互组装来构成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壁;以及连接单元(120),使得上述组装单元(110)能够相互结合或相互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燃料供给部(400)包括:传送机(410),用于移送上述固体燃料(10);缸筒(420),呈管状,用于使由上述传送机(410)移送的上述固体燃料(10)流入;以及活塞杆(430),以从上述缸筒(420)的外部向内部进入的状态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推动流入于上述缸筒(420)的上述固体燃料(10),从而进行移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炉排部(500)包括:转盘(520),与上述炉排(510)的下部相连接,使上述炉排(510)进行旋转,其中上述炉排包覆上述料斗(150)的外面;以及支撑主体(530),用于支撑上述转盘(520)的下部,在上述支撑主体的上部具有当上述转盘(520)进行旋转时用于辅助其旋转的滚子(551),上述支撑主体的下面支撑于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支撑主体(530)包括:辅助主体(534),包覆上述料斗(150)的外面的同时进行固定,在外面具有多阶的凸台(532),以分别支撑上述转盘(520)和上述炉排(510)的内侧边缘部位;升降管(536),呈圆筒状,并与上述料斗(150)的下部相连接;以及高度调节器(540),固定于上述升降管(536)的外周缘,使上述升降管(536)上升或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高度调节器(540)包括:升降板(542),沿着水平方向与上述升降管(536)相连接;倾斜板(544),配置于上述升降板(542)的下部,并且侧端面向外侧的下方呈倾斜角;移动片(546),配置于上述倾斜板(544)的下部,侧端面向外侧的上方呈倾斜角,且通过在上述倾斜板(544)的内部流动来使上述倾斜板(544)上升或下降;螺栓(548),通过在上述移动片(546)的内部旋转,来使上述移动片(546)的位置进行移动;以及阻挡件(549),突出形成于上述螺栓(548)的外面,用于在上述螺栓(548)上控制上述移动片(546)的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
上述燃烧主体部(100)包括:启动燃烧器(104),向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提供火花,使得上述固体燃料(10)起火;以及能量交换部(106),用于使在上述燃烧主体部(100)中产生的热能转换为蒸汽或电,
上述负压引导部(300)包括:烟囱(310),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上部相连接;负压发生器(320),与上述烟囱(310)相连接;以及有害气体处理部(330),形成于上述烟囱(310)与上述负压发生器(320)之间,用于清除或分解具有气体状有害物质和粒子状有害物质的燃烧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冷却部(200)包括:第一冷却机(210),通过向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供给空气,来冷却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第二冷却机(220),组装结合于上述第一冷却机(210)的上部,通过供给空气来冷却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外面;第三冷却机(230),组装结合于上述第二冷却机(220)的上部,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进入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下部;第四冷却机(240),组装结合于上述第三冷却机(230)的上部,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进入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下部和上部之间;第五冷却机(250),组装结合于上述第四冷却机(240)的上部,向垂直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使得从外部注入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外侧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流动,并通过隔壁(202)的开放部位向内侧进入后旋转,从而冷却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以及第六冷却机(260),组装结合于上述第五冷却机(250)的上部,向内侧斜线方向形成有层层配置的隔壁(202),并在上部形成有开口槽(262),且越往上部,内径逐渐变小,所注入的空气以隔壁(202)为中心在外侧沿着燃烧主体部(100)的外壁流动,并通过隔壁(202)的开放部位向内侧进入后旋转,从而冷却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冷却机(210、220、230、240、250、260)分别具有空气注入部(204),用于从外部获得空气并向上述燃烧主体部(100)提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第三冷却机(230)和上述第四冷却机(240)的内部还包括涡流片(208),用于引导空气沿着斜线流动,使得从外部流入的空气在上述第三冷却机(230)和上述第四冷却机(240)的内部流动并形成涡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熟料清除部(600)包括:熟料清除机(610),以进入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的方式形成,用于清除在上述炉排(510)中所产生的熟料(30);熟料冷却机(620),通过形成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下部的进入搁置部(160),在上述熟料清除机(610)的内部向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方向延伸,借助水或空气的循环来使上述熟料清除机(610)冷却;以及传动部(630),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的上述熟料冷却机(620)相连接,用于传送动力,使得上述熟料冷却机(620)进行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熟料冷却机(620)包括:内部冷却管(622),呈棒状,通过上述进入搁置部(160)进入配置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冷却箱(621),由棒状的外部冷却管(624)构成,上述外部冷却管从上述内部冷却管(622)延伸形成并配置于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外部;冷却划分槽(625),从上述外部冷却管(624)向外侧延伸形成,用于划分从外部进入的冷却水(50)和在上述冷却箱(621)的内部进行循环之后向外部排出的冷却水(50);接头(627),使上述冷却箱(621)和上述冷却划分槽(625)相互连接,使得当上述冷却箱(621)进行旋转时,上述冷却划分槽(625)保持固定状态;供给排水管(629),由进入管(626)及排出管(628)构成,其中上述进入管与上述冷却划分槽(625)的外面相连接,用于使上述冷却水(50)进入,而上述排出管用于使在上述冷却箱(621)的内部循环的上述冷却水(50)排出;以及冷却供给管(631),与上述进入管(626)相连接,并连接配置于上述冷却划分槽(625)的内部和上述冷却箱(621)的内部,使得通过上述进入管(626)被注入的上述冷却水(50)向上述冷却箱(621)的内部供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进入搁置部(160)包括:第一密封轴承(161),用于包覆上述内部冷却管(622)与上述外部冷却管(624)相连接的部位的外面;第一密封门(162),用于隔离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第二密封轴承(168),用于包覆进入上述第一密封门(162)的内部的上述内部冷却管(622)的外面;以及第二密封门(166),与上述第一密封门(162)一起,双重隔离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和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冷式燃烧炉设备,其中,上述熟料清除机(610)包括:清除刀刃,一体地突出形成于局部向上述燃烧主体部(100)的内部进入的上述熟料冷却机(620)的外面,多个上述清除刀刃并排形成,随着与上述熟料冷却机(620)的旋转而联动的同时,清除在炉排(510)中所产生的熟料(30)。
CN201380047553.6A 2012-09-13 2013-08-28 空冷式燃烧炉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1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01658 2012-09-13
KR1020120101658A KR101228423B1 (ko) 2012-09-13 2012-09-13 공냉식 연소로 설비
PCT/KR2013/007737 WO2014042369A1 (ko) 2012-09-13 2013-08-28 공냉식 연소로 설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660A CN104981660A (zh) 2015-10-14
CN104981660B true CN104981660B (zh) 2017-03-08

Family

ID=4784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55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1660B (zh) 2012-09-13 2013-08-28 空冷式燃烧炉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51957B2 (zh)
KR (1) KR101228423B1 (zh)
CN (1) CN104981660B (zh)
WO (1) WO20140423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03298B1 (ko) * 2013-08-27 2015-03-18 김상권 연소장치
KR101422461B1 (ko) 2014-05-29 2014-07-28 석상득 목재 펠릿 버너용 내통
KR101627991B1 (ko) * 2016-01-04 2016-06-07 박현조 도자기 가마용 목재 펠릿 버너
DE102016202703A1 (de) * 2016-02-22 2017-08-24 Sirona Dental Systems Gmbh Ofen für Dentalbauteile und wärmefeste Unterlage
CN106524216B (zh) * 2016-11-29 2019-03-08 佛山市顺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冷却功能的节能环保型锅炉
KR101915640B1 (ko) * 2017-03-16 2018-11-06 (주)유성 수냉 내화벽과 수냉걸이를 구비한 연소로
CN111974337A (zh) * 2020-07-29 2020-11-24 福州市宏业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酚醛树脂制备用反应装置
JP7355311B1 (ja) * 2021-12-14 2023-10-03 株式会社湘南貿易 固形燃料の燃焼装置
KR102531200B1 (ko) * 2022-11-14 2023-05-10 (주)유성 바이오매스 공냉식 선회류 연소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3745Y (zh) * 2007-05-24 2008-04-02 巩义市正大机械厂 立式风冷低尘液排渣煤粉燃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5370A (en) * 1970-03-23 1971-09-20 Combustion Eng Preassembled insulating panels for high temperature furnaces
DE2432487A1 (de) * 1973-08-24 1975-03-06 Walter Rueegsegger Foerderanlage mit foerderschnecke
JPH03197339A (ja) * 1989-12-27 1991-08-28 Onoda Cement Co Ltd クリンカ冷却方法およびクリンカ冷却装置
JP2658740B2 (ja) * 1992-06-24 1997-09-30 株式会社新潟鉄工所 燃焼器の冷却構造と燃焼器の壁部の製造方法
JPH0858527A (ja) 1994-08-24 1996-03-05 Hino Motors Ltd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用バックルの収納ケース
US6875409B1 (en) * 1999-01-04 2005-04-05 Hydrocarbon Technologies, Inc. Catalyst and process for oxidation and removal of nitrogen oxides (NOx) from combustion gases
US6550253B2 (en) * 2001-09-12 2003-04-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flow in turbomachinery
US6485296B1 (en) * 2001-10-03 2002-11-26 Robert J. Bender Variable moisture biomass gasification 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0614918B1 (ko) 2005-02-25 2006-08-25 이점수 고체연료를 사용하는 대형 온수보일러
KR200385865Y1 (ko) 2005-03-02 2005-06-03 유병숙 고체연료를 사용하는 대형 온수보일러
KR101187581B1 (ko) * 2009-10-15 2012-10-02 주식회사 에너텍월드 바이오매스 발전 장치
KR101237761B1 (ko) * 2010-06-18 2013-03-05 김지원 비산재 분리 기능을 갖는 원심형 연속 연소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3745Y (zh) * 2007-05-24 2008-04-02 巩义市正大机械厂 立式风冷低尘液排渣煤粉燃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42369A1 (ko) 2014-03-20
CN104981660A (zh) 2015-10-14
US9951957B2 (en) 2018-04-24
KR101228423B1 (ko) 2013-01-31
US20150247642A1 (en) 2015-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1660B (zh) 空冷式燃烧炉设备
KR100907269B1 (ko) 원심 분리형 연속 연소장치 및 그 연소방법
CN206094112U (zh) 一种污泥焚烧系统
CN103695012B (zh) 无害化提取纯煤气方法及所用的双炉叠式垃圾燃烧炉
CN104919248A (zh) 利用燃烧空气流的按区域的离心分离燃烧装置
CN102734802A (zh) 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设备及焚烧方法及其应用
KR101232866B1 (ko) 연소로 클린커 제거장치 및 연소로 클린커 제거장치가 구비된 연소설비
CN204438139U (zh) 多膛炉污泥焚烧设备
KR101228420B1 (ko) 직접선회 냉각장치를 구비한 연소설비
KR101237761B1 (ko) 비산재 분리 기능을 갖는 원심형 연속 연소장치
CN106224974A (zh) 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KR101228421B1 (ko) 연소로 연료투입장치 및 연료투입장치를 구비하는 연소로 설비
CN106090942A (zh) 采用炉渣风冷工艺的危废物焚烧系统
CN202835382U (zh) 一种带高效旋风分离器式二燃室的垃圾焚烧设备
CN102913916B (zh) 一种活动炉排干燥床-循环流化床锅炉复合焚烧设备
CN212299032U (zh) 一种分区燃烧的生物质燃烧机
KR100917928B1 (ko) 쌍방향 투입 연소 복합형 소각로
CN106016270A (zh) 节能型高效垃圾焚烧炉
CN206145684U (zh) 采用炉渣风冷工艺的危废物焚烧系统
CN205782953U (zh) 一种高效垃圾焚烧炉
CN104197339A (zh) 复合型旋转污泥焚烧窑与往复式污泥焚烧窑炉的联合体
KR102427903B1 (ko) 바이오매스 가스화 시스템
CN108167833A (zh) 一种高温气化炭化焚烧炉
CN205782954U (zh) 节能型高效垃圾焚烧炉
CN213983534U (zh) 一种旋转炉排生物质半气化燃烧喷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