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2739A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2739A
CN104972739A CN201510162143.7A CN201510162143A CN104972739A CN 104972739 A CN104972739 A CN 104972739A CN 201510162143 A CN201510162143 A CN 201510162143A CN 104972739 A CN104972739 A CN 104972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ixel
printed data
gray valu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21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2739B (zh
Inventor
望月裕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72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2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2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2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05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where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receives the ink before transferring it on the printing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提供能够制作耐摩耗性以及保密性高的卡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和转印部。在图像形成部中,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UV图像,在转印膜(46)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YMC图像,在转印部中,将转印膜(46)的形成了UV图像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到卡(Ca),在其上将形成了YMC图像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2区域(R2)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特别涉及在中间转印介质中形成图像并将该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的印刷装置、以及具备该印刷装置和主机计算机的印刷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塑料卡等印刷介质上形成面部照片、文字信息等图像的印刷装置。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使用了经由墨带用热敏头在转印膜(中间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镜像),接下来将在转印膜中形成了的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的间接印刷方式。
在该种印刷装置中,已知在转印膜的第1区域中形成YMC图像,在与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中形成通过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而可见化的不可见图像(UV图像),在卡上按照YMC图像、不可见图像的顺序转印的技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还已知通过在印刷介质的同一面上多次重叠保护层而使耐摩耗性提高的技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55917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图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55999号公报(参照段落 图7)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在卡的表面侧配置了不可见图像(UV图像),所以如果在卡表面产生了摩耗,则不可见图像首先缺损。不可见图像通过例如照射黑光等可见化光线而可见化,所以主要用于保密,但如果构成不可见图像的数据的一部分缺损,则存在正常的保密上的判断失误的担心。另外,如果如专利文献1的发明那样,用溶融墨水形成不可见图像,则助长卡表面的凹凸(参照图3)而易于摩耗。进而,主要用于保密的不可见图像优选具有针对伪造等的耐性。
另一方面,在比YMC图像在内侧配置不可见图像的情况下,与YMC图像重叠的地方的不可见图像的浓度根据YMC图像的浓度(构成YMC图像的印刷数据的灰度)而变化(变薄),如果不可见图像和YMC图像的浓度高的地方重叠,则产生在照射可见化光线而可见化时在不可见图像中产生浓度差(浓度不均)这样的新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的第1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造耐久性以及保密性高的卡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本发明的第2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照射了可见化光线时在不可见图像中不产生浓度不均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第1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在中间转印介质中形成图像并将该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第1区域中形成通过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而可见化的不可见的第1图像,在与所述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中形成利用升华墨水的可见的第2图像;以及转印部,将在所述第1区域中所形成的所述第1图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在其上转印在所述第2区域中所形成的所述第2图像。
在第1方案中,转印部将在第1区域中形成了的第1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并在其上转印在第2区域中形成了的利用升华墨水的第2图像,所以印刷介质的表面变得大致平坦而耐久性提高,并且第1图像比第2图像配置于内侧,所以能够提高保密性。
在第1方案中,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第1区域中一并地形成利用溶融墨水的第3图像,所述转印部将在所述第1区域中所形成的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3图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另外,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基材上具有保护层以及墨水容纳层,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第1区域的墨水容纳层中形成UV图像或者UR图像,在所述第2区域的墨水容纳层中形成YMC图像,所述转印部将形成了所述UV图像或者UR图像的所述第1区域的墨水容纳层以及所述第1区域的保护层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在其上将形成了所述YMC图像的所述第2区域的墨水容纳层以及所述第2区域的保护层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第2课题,在第1方案中,还具备决定单元,根据和与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以便在所述第1图像通过所述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所述图像形成部依照由所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在所述第1区域中形成所述第1图像。或者,还具备决定单元,根据和与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所述决定单元决定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高时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以使其高于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比规定灰度值低时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所述图像形成部依照由所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在所述第1区域中形成所述第1图像。
此时,所述决定单元根据和与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多个印刷数据各自的像素的灰度值,或者根据和所述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多个印刷数据各自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所述多个印刷数据各自的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以便在所述第1图像通过所述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另外,所述决定单元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以使其大于成为基础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
进而,为了解决上述第1以及第2课题,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印刷系统,具备方案1的印刷装置、和主机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刷装置以及所述主机计算机中的任意一个中,具备:决定单元,根据和与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以便在所述第1图像通过所述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所述图像形成部依照由所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在所述第1区域中形成所述第1图像。
在第2方案中,在所述印刷装置以及所述主机计算机中的任意一个中还具备:校正单元,根据由所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校正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所述图像形成部依照由所述校正单元所校正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在所述第1区域中形成所述第1图像。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转印部将在第1区域中形成了的第1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并在其上转印在第2区域中形成了的利用升华墨水的第2图像,所以印刷介质的表面变得大致平坦而耐久性提高,并且第1图像比第2图像配置于内侧,所以能够提高保密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外观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压紧辊和膜搬送辊离开、压纸辊和热敏头离开的待机部位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压紧辊和膜搬送辊抵接、压纸辊和热敏头抵接的印刷部位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压紧辊和膜搬送辊抵接、压纸辊和热敏头抵接的搬送部位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待机部位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说明印刷装置的搬送部位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印刷部位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示出为了将膜搬送辊、压纸辊、以及其周边部分组合到印刷装置而一体化后的第1部件的结构的外观图。
图10是示出为了将压紧辊及其周边部分组合到印刷装置而一体化后的第2部件的结构的外观图。
图11是为了将热敏头组合到印刷装置而一体化后的第3部件的外观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意地示出墨带、转印膜以及卡的关系的说明图,(A)示出图像形成部中的墨带和转印膜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的关系,(B)示出通过转印部将转印膜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转印到卡之后的状态。
图14是示意地示出转印膜的剖面的说明图,(A)示出第1区域或者第2区域中的转印膜,(B)示出通过转印部从转印膜剥离的墨水容纳层以及保护层。
图15是示意地示出针对卡的UV图像、Bk图像以及YMC图像的布局的说明图,(A)示出期望的布局,(B)示出UV图像以及Bk图像的布局,(C)示出YMC图像的布局。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微型机的CPU执行的卡发行例程的流程图。
图17是控制部的微型机的CPU执行的UV印刷能量决定例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UV印刷数据和YMC印刷数据的关系的说明图,(A)示出UV印刷能量和UV发色的关系,(B)示出在UV印刷数据的像素和YMC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情况下照射了不可见光线时的UV图像的浓度相对YMC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关系,(C)示出UV印刷数据的像素和YMC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情况的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能量校正量相对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的关系。
图19是示意地示出与和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及其周边像素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46:转印膜(中间转印介质);100:控制部(决定单元);B:印刷部;B1:图像形成部;B2:转印部;Ca:卡(印刷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卡中印刷记录文字、图像,并且在卡中进行磁性或者电气的信息记录的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
<系统结构>
如图1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构成印刷系统200的一部分。即,印刷系统200大体上由上位装置201(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计算机)和印刷装置1构成。
印刷装置1经由省略了图示的接口,与上位装置201连接,能够从上位装置201向印刷装置1发送图像数据、磁性或者电气的记录数据等,指示记录动作等。另外,印刷装置1具有操作面板部(操作显示部)5(参照图12),除了来自上位装置201的记录动作指示以外,还能够进行从操作面板部5的记录动作指示。
对上位装置201,连接有数字照相机、扫描仪等图像输入装置204、用于向上位装置201输入命令、数据的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203、显示由上位装置201所生成的数据等的液晶显示器等监视器202。
<印刷装置>
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外壳2,在外壳2内具备信息记录部A、印刷部B、介质收容部C、收容部D、以及转动部件F。
(信息记录部)
信息记录部A由磁性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构成。
(介质收容部)
介质收容部C以立位姿势排列收纳有多个卡,在其前端设置有分离开口7,用拾取辊19从最前列的卡依次输送而供给。
(转动部件)
被输送的空白的卡Ca(参照图13(B))通过搬入辊22被送到反转部件F。反转部件F由在外壳2上可转动地被轴支撑的转动框架80、和被该框架支撑的2个辊对20、21构成。另外,辊对20、21被转动框架80上旋转自如地轴支撑。
在反转部件F转动的外周,配置有上述磁性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另外,辊对20、21形成用于朝向这些信息记录部23、24、27中的某一个搬送卡Ca的介质搬送路65,通过这些记录部在卡Ca中磁性或者电气性地写入数据。
(印刷部)
印刷部B在卡Ca的表背面中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在介质搬送路65的延长上设置有移送卡Ca的介质搬送路径P1。另外,在介质搬送路径P1中配置有搬送卡Ca的搬送辊29、30,与未图示的搬送马达连结。
印刷部B具有膜状介质搬送机构,具备:图像形成部B1,针对由该搬送机构搬送的转印膜46,通过热敏头40形成图像;以及转印部B2,接着通过热辊33在介质搬送路径P1上的卡Ca的表面中转印在转印膜46中所形成的图像。
在印刷部B的下游侧,设置有向收容堆垛器60移送印刷后的卡Ca的介质搬送路径P2。在介质搬送路径P2中配置有搬送卡Ca的搬送辊37、38,与未图示的搬送马达连结。
在搬送辊37与搬送辊38之间配置有贴花机构36,通过按压在搬送辊37、38之间所保持的卡中央部,矫正由于利用热辊33的热转印而产生的翘曲。因此,贴花机构36构成为能够通过包括未图示的凸轮的升降机构在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移动位置。
(收容部)
收容部D构成为将从印刷部B送来的卡Ca收容到收容堆垛器60。收容堆垛器60构成为通过升降机构61在图2中向下方移动。
(印刷部详细)
接下来,在上述印刷装置1的整体结构中,进一步详细说明印刷部B。
如图13(A)所示,转印膜46呈现具有比卡Ca的宽度方向稍微大的宽度的带状,如图14(A)所示,由4层构成,从上依次按照容纳墨带41的墨水的墨水容纳层46d、保护墨水容纳层46的表面的透明的保护层46c、用于促进通过加热将墨水容纳层46d以及保护层46c一体地剥离的剥离层46d、基材(基膜)46a的顺序层叠形成。
如图2所示,通过马达Mr2、Mr4的驱动,在转印膜盒内的旋转的卷取辊47和输送辊48上,分别卷取或者输送转印膜46。即,在转印膜盒内,在卷取辊47的中心,配置有卷取卷筒,在输送辊48的中心,配置有输送卷筒,向卷取卷筒经由未图示的齿轮传递马达Mr2的旋转驱动力,向输送卷筒经由未图示的齿轮传递马达Mr4的旋转驱动力。膜搬送辊49是移送转印膜46的主要的驱动辊,通过控制该辊49的驱动而决定转印膜46的搬送量以及搬送停止位置。该膜搬送辊49与未图示的步进马达连结。在膜搬送辊49的驱动时马达Mr2、Mr4也驱动,用于将从卷取辊47、输送辊48中的某一方输送出的转印膜46在另一方上卷取,并非成为搬送的主体而驱动转印膜46。
在膜搬送辊49的周面,配置有压紧辊32a和压紧辊32b。虽然在图2中未示出,压紧辊32a、32b以针对膜搬送辊49进出以及退避的方式可移动地构成,在图的状态下,通过向膜搬送辊49进出并压接,在膜搬送辊49上缠绕转印膜46。由此,转印膜46进行与膜搬送辊49的转速对应的距离的正确的搬送。
墨带41收纳于墨带盒42,收容有对该盒42供给墨带41的供给卷筒43和卷取墨带41的卷取卷筒44,卷取卷筒44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力旋转,供给卷筒43通过马达Mr3的驱动力旋转。在马达Mr1以及马达Mr3中使用有可正逆旋转的DC马达。另外,图2所示的Se2是附加到墨带41的终端部而用于检测表示墨带41的使用界限的空标志的透射型传感器。
如图13(A)所示,墨带41呈现在膜上比卡C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稍微大的宽度,按照面的顺序反复UV(紫外)、Bk(黑)、Y(黄)、M(品红)、C(青)的墨水的带状。在Bk的墨水中,使用了热溶融性墨水(溶融墨水),在UV、Y、M、C的墨水中,使用了热升华性墨水(升华墨水)。另外,UV墨水是通过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而可见化的墨水,作为不可见(无色)的荧光体,使用以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等结晶为主成分的含量、有机化合物(例如芪系、二氨基二费尔磺酰系、恶唑系、咪唑系、噻唑系、香豆精系、萘二甲酰亚胺系、噻吩系等公知的荧光增白剂)。
如图2所示,压纸辊45和热敏头40构成了图像形成部B1,在与压纸辊45相对的位置,配置有热敏头40。热敏头40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了的多个加热元件,通过头控制用IC(未图示),依照印刷数据,对这些加热元件选择性地进行加热控制,经由墨带41在转印膜46上印刷图像。另外,冷却风扇39用于使热敏头40冷却。
将向转印膜46的印刷结束了的墨带41,通过剥离滚子25和剥离组件28,从转印膜46剥下。剥离组件28固定设置于墨带盒42,剥离滚子25通过在印刷时抵接到剥离组件28而由两者夹持转印膜46和墨带41来进行剥离。然后,将剥离了的墨带41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力在卷取卷筒44上卷取,转印膜46通过膜搬送辊49,被搬送至具有压纸辊31和热辊33的转印部B2。
在转印部B2中,将转印膜46与卡Ca一起通过热辊33以及压纸辊31夹持,在卡表面上转印转印膜46上的图像。另外,以隔着转印膜46向压纸辊31压接·相互离开的方式,在升降机构(未图示)中安装有热辊33。
关于图像形成部B1的结构,与其作用一起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图5所示,压紧辊32a、32b分别支撑于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插通其中央部的支撑轴58上转动自如地支撑有压紧辊支撑组件57。支撑轴58如图10所示,两端部被架设于在压紧辊支撑组件57中形成了的长孔76、77,并且在中间部被托架50的固定部78固定。另外,长孔76、77针对支撑轴58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具有空间。由此,能够进行压紧辊32a、32b相对后述膜搬送辊49的调整。
在支撑轴58上安装有弹簧组件51(51a、51b),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安装压紧辊32a、32b的一侧的端部分别与弹簧组件51相接而通过其弹簧力向膜搬送辊49的方向施力。
托架50构成为通过凸轮轴承81与凸轮53的凸轮动作面抵接,根据以通过驱动马达54(参照图10)的驱动力转动的凸轮轴82为支点的凸轮53的向箭头方向的转动,针对膜搬送辊49在图中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在托架50朝向膜搬送辊49进出时(图4以及图5),压紧辊32a、32b克服弹簧组件51夹着转印膜46对膜搬送辊49压接,在膜搬送辊49上缠绕转印膜46。
此时,处于远离成为托架50的转动支点的轴95的位置的压紧辊32b首先压接膜搬送辊49,接着压紧辊32a压接。这样,通过将作为转动支点的轴95比膜搬送辊49配置于上方,压紧辊支撑组件57并非平行移动而在转动的同时与膜搬送辊49抵接,具有相比于平行移动,宽度方向的空间更少也可的优点。
另外,压紧辊32a、32b向膜搬送辊49压接时的压接力通过弹簧组件51相对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成为均匀。此时,在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两侧形成长孔76、77而用固定部78固定了支撑轴58,所以能够在3个方向上调整压紧辊支撑组件57,通过膜搬送辊49的旋转,不会引起歪斜而以正确的姿势搬送转印膜46。另外,此处所称的3个方向的调整是指,(i)为了针对膜搬送辊49使压紧辊32a、32b的轴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调整压紧辊32a、32b的轴相对膜搬送辊49的轴的水平方向的平行度;(ii)为了使针对膜搬送辊49的压紧辊32a的压接力和针对膜搬送辊49的压紧辊32b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调整相对膜搬送辊49的压紧辊32a和压紧辊32b的移动距离;以及(iii)以使压紧辊32a、32b的轴相对膜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式,调整压紧辊32a、32b的轴相对膜搬送辊49的轴的垂直方向的平行度。
进而,在托架50中,设置有在托架50朝向膜搬送辊49进出时,与未在转印膜46的膜搬送辊49上缠绕的部分抵接的张力承受组件52。
张力承受组件52是为了防止通过在压紧辊32a、32b将转印膜46压接到膜搬送辊49时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压紧辊32a、32b分别克服弹簧组件51的施力而从膜搬送辊49退避而设置的。因此,关于张力承受组件52,以比压紧辊32a、32b在图中左边的位置,与转印膜46抵接的方式,安装于托架50的转动侧端部的前端。图2示出张力承受组件52与转印膜46抵接的状态。
由此,能够经由张力承受组件52,通过凸轮53,直接接受根据转印膜46的弹性产生的张力。因此,压紧辊32a、32b通过该张力从膜搬送辊49退避而压紧辊32a、23b的压接力变弱的现象被防止,所以转印膜46向膜搬送辊49紧贴的缠绕状态被维持而能够进行正确的搬送。
如图9所示,以轴71为支点,在转动自如的一对压板支撑组件72上,支撑了沿着转印膜46的横宽方向所配置的压纸辊45。一对压板支撑组件72支撑了压纸辊45的两端。压板支撑组件72分别经由弹簧组件99,与以轴71为共用的转动轴的托架50A的端部连接。
托架50A具有基板87、和向来自该基板87的压板支撑组件72的方向弯折地所形成的凸轮轴承支撑部85,通过凸轮轴承支撑部85保持有凸轮轴承84。在基板87与凸轮轴承支撑部85之间,设置有通过驱动马达54驱动的以凸轮轴83为支点而转动的凸轮53A,构成为凸轮动作面和凸轮轴承84抵接。因此,如果托架50A通过凸轮53A的转动向热敏头40的方向进出,则压板支撑组件72也移动而压纸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
通过这样在托架50A与压板支撑组件72之间上下配置弹簧组件99和凸轮53A,该压板移动部件能够收纳于托架50A和压板支撑组件72的间隔内。另外,宽度方向能够收纳于压纸辊45的宽度内,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凸轮轴承支撑部85组合到在压板支撑组件72中所形成的穿孔部72a、72b(参照图9),所以即使使凸轮轴承支撑部85向压板支撑组件72的方向突出设置,托架50A和压板支撑组件72的间隔也不会变宽,在该面中也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在压纸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时,与各个压板支撑组件72连接了的弹簧组件99以使向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分别变得均匀的方式作用。因此,在通过膜搬送辊49搬送转印膜46时防止歪斜(斜行),转印膜46的印刷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不会偏移而能够通过热敏头40向转印膜46正确地形成图像。
在托架50A的基板87中,经由弹簧组件97设置有支撑剥离滚子25的两端的一对剥离滚子支撑组件88,剥离滚子25在托架50A通过凸轮53A的转动相对热敏头40进出时,将与剥离组件28抵接而由两者夹持了的转印膜46和墨带41剥离。剥离滚子支撑组件88也与压板支撑组件72同样地分别设置于剥离滚子25的两端,构成为针对剥离组件28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
在托架50A的与轴支59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张力承受组件52A。张力承受组件52A被设置成吸收在将压纸辊45和剥离滚子25分别压接到热敏头40和剥离组件28时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弹簧组件99和弹簧组件97是为了使向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而设置的,以防止相逆地弹簧组件99、97负于转印膜46的张力而向转印膜46的压接力变弱的方式,通过张力承受组件52A接受来自转印膜46的张力。另外,张力承受组件52A也与上述张力承受组件52同样地固定于托架50A,所以经由托架50A通过凸轮53A接受转印膜46的张力,所以不会负于转印膜46的张力。由此,确保热敏头40和压纸辊45的压接力、以及剥离组件28和剥离滚子25的压接力,所以能够进行良好的印刷以及剥离。另外,在膜搬送辊49的驱动时在转印膜46的搬送量中不会产生误差,将印刷区域的长度量正确地搬送到热敏头40而能够高精度地印刷。
在凸轮53和凸轮53A上,架设了带98(参照图3),通过同一驱动马达54驱动。
在印刷部B处于图6所示的待机部位时,凸轮53以及凸轮53A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压紧辊32a、32b不会压接到膜搬送辊49,并且压纸辊45不会压接到热敏头40。换言之,在处于待机部位时,压纸辊45和热敏头40位于两者相互离开的相互离开位置。
然后,如果凸轮53以及凸轮53A连动地旋转而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则印刷部B转移到图7所示的印刷部位。此时,首先压紧辊32a、32b在膜搬送辊49上缠绕转印膜46,并且张力承受组件52与转印膜46抵接。之后,压纸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在该印刷部位,压纸辊45朝向热敏头40移动而将转印膜46和墨带41夹持压接,剥离辊25与剥离组件28相接。
如果在该状态下,通过膜搬送辊49的旋转开始转印膜46的搬送,则同时,墨带41也通过马达Mr1的动作在卷取卷筒44上卷取而向相同的方向搬送。在该搬送的期间,在转印膜46中设置了的定位用标志通过传感器Se1而移动规定量,在转印膜46到达印刷开始位置的时间点,在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中通过热敏头40进行印刷。特别地,在印刷中,转印膜46的张力变大,所以转印膜46的张力向从膜搬送辊46使压紧辊32a、32b相互离开的方向、以及、从剥离组件28和热敏头40使剥离滚子25和压纸辊45相互离开的方向发挥作用。但是,如上所述,张力承受组件52、52A接受转印膜46的张力,所以压紧辊32a、32b的压接力不会变弱,而能够进行正确的膜搬送,热敏头40和压纸辊45的压接力、以及剥离组件28和剥离滚子25的压接力也不会变弱,所以能够进行正确的印刷以及剥离。将印刷结束后的墨带41从转印膜46剥下而卷取到卷取卷筒44上。
关于转印膜46的搬送所致的移动量、即实施印刷的印刷区域的搬送方向的长度,通过在膜搬送辊49中设置的编码器(未图示)检测,与其对应地膜搬送辊49的旋转停止,同时利用基于马达Mr1的动作的卷取卷筒44的卷取也停止。由此,通过最初的墨水屏的墨水向转印膜46的印刷区域的印刷结束。
接下来,如果凸轮53以及凸轮53A连动地进一步旋转而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则印刷部B转移到图8所示的搬送部位,压纸辊45向从热敏头40退避的方向复原。在该状态下,依然,压紧辊32a、32b在膜搬送辊49上缠绕转印膜46,张力承受组件52与转印膜46相接,通过膜搬送辊49的逆方向的旋转,转印膜46被逆搬送至初始位置。此时,也通过膜搬送辊49的旋转,控制转印膜46的移动量,但实施了印刷的印刷区域的搬送方向的长度量被逆搬送。另外,墨带41也通过马达Mr3被卷回规定量,接下来使印刷的墨水的墨水屏在初始位置(开头位置)待机。
然后,利用凸轮53、53A的控制状态再次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而成为图7所示的印刷部位,如果使压纸辊45抵接到热敏头40,膜搬送辊49再次进行向正方向的旋转而使转印膜46移动印刷区域的长度量,则通过热敏头40利用接下来的墨水屏的墨水进行印刷。
这样,直至利用全部或者规定的墨水屏的墨水的印刷结束,反复印刷部位和搬送部位中的动作。然后,当利用热敏头40的印刷结束后,将在转印膜46中形成了图像的区域搬送至热辊33,但此时,凸轮53以及53A移动到图3所示的状态,解除向转印膜46的压接。之后,在通过卷取辊47的驱动搬送转印膜46的同时进行向卡Ca的转印。
这样的印刷部B被分割为3个部件90、91、92。
如图9所示,第1部件90在部件框体75上架设安装有通过马达54(参照图10)的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70,在驱动轴70上安装有膜搬送辊49。在膜搬送辊49的下方,配置有托架50A和一对压板支撑组件72,在部件框体75的两侧板上架设安装的轴71上,转动自如地支撑有这些组件。
在图9中,从在压板支撑组件72中形成了的穿孔部72a、72b,出现作为托架50A的一部分的一对凸轮轴承支撑部85。凸轮轴承支撑部85保持在其后方配置的一对凸轮轴承84。然后,在凸轮轴承84的进一步后方,配置有在插通了部件框体75的凸轮轴83中安装的凸轮53A。在部件框体75的两侧板上架设安装有凸轮轴83。
在夹着转印膜46和墨带41的搬送路线与压纸辊45相对的位置,配置有上述热敏头40。如图11所示,热敏头40、与加热有关的组件以及冷却风扇39与第3部件92一体化,与第1部件90相对地配置。
第1部件90通过利用可移动的托架50A,将在印刷动作中位置变动的压纸辊45、剥离滚子25、以及张力承受组件52A一并地保持,这些组件之间的位置调整变得不需要。而且,通过利用凸轮53的转动使托架50A移动,能够使这些组件移动至规定的位置。另外,通过设置托架50A,能够收纳于与固定的膜搬送辊49相同的部件,利用必须高精度地搬送转印膜的膜搬送辊49的搬送驱动部分、和利用压纸辊45的转印位置限制部分包含于相同的部件,所以两者之间的位置调整变得不需要。
如图10所示,第2部件91使在部件框体55上安装凸轮53的凸轮轴82插通,将凸轮轴82连结到驱动马达54的输出轴。然后,在第2部件91中,以与凸轮53抵接的方式在部件框体55上移动自如地支撑有托架50,在托架50中,固定设置有转动自如地支撑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支撑轴58和张力承受组件52。
在压紧辊支撑组件57中,在支撑轴58上安装有弹簧组件51a、51b,使其端部分别抵接到支撑压紧辊32a、32b的压紧辊支撑组件57的两端,向膜搬送辊49的方向施力。压紧辊支撑组件57在长孔76、77中插入有支撑轴58,在中央部在托架50上固定支撑有支撑轴58。
在托架50与压紧辊支撑组件57之间,设置有将压紧辊支撑组件57朝向托架50施力的弹簧89。通过该弹簧89,对压紧辊支撑组件57向从第1部件90的膜搬送辊49后退的方向施力,所以在印刷装置1中设置转印膜盒时,能够使转印膜46容易地通过第1部件90与第2部件91之间。
第2部件91用托架50A保持位置根据印刷动作而变动的压紧辊32a、32b和张力承受组件52,通过凸轮53的转动使托架50A移动,从而使压紧辊32a、32b和张力承受组件52移动,所以两者之间的位置调整、压紧辊32a、32b和膜搬送辊49的位置调整被简化。夹着转印膜46与第1部件90相对地配置有这样的第2部件91。
通过这样部件化,第1部件90、第2部件91以及第3部件92与转印膜46、墨带41的各盒同样地,还能够分别从印刷装置1的本体拉出。因此,在由于转印膜46、墨带41的消耗而进行更换盒时,这些部件90、91、92如果根据需要取出,则也能够在装置内简单地架设安装盒插入时的转印膜46、墨带41。
如上所述,通过组合使压纸辊45、托架50A、凸轮53A、以及压板支撑组件72一体化了的第1部件90、和使压紧辊32a、32b、托架50、凸轮53、以及弹簧组件51一体化了的第2部件91,并且与压纸辊45相对地配置安装了热敏头40的第3部件92,能够容易并且正确地进行印刷装置的制造时的组装、维修时的调整。另外,通过一体化,也能够容易地从装置拆下,作为印刷装置的处置性提高。
接下来,说明印刷装置1的控制以及电气体系。如图12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进行印刷装置1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100、和从商用交流电源变换为能够对各机构部以及控制部等进行驱动/动作的直流电源的电源部120。
(控制部)
如图12所示,控制部100具备进行印刷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处理的微型计算机102(以下简称为微型机102)。微型机102由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通过高速时钟动作的CPU、存储有印刷装置1的基本控制动作(程序以及程序数据)的ROM、作为CPU的工作区而发挥作用的RAM、以及连接它们的内部总线构成。
对微型机102连接有外部总线。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用于与上位装置201进行通信的省略了图示的接口、临时地储存应在卡Ca中印刷的印刷数据、应在卡Ca的磁性条、收容IC中磁性或者电气地记录的记录数据等的缓冲存储器101。
另外,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控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控制部103、控制向各马达送出驱动脉冲、驱动电力的马达驱动器等的致动器控制部104、用于控制向构成热敏头40的发热元件的热能量的热敏头控制部105、用于控制操作面板部5的操作显示控制部106、以及、上述信息记录部A。
(电源部)
电源部120对控制部100、热敏头40、热辊33、操作面板部5以及信息记录部A等供给动作/驱动电源。
(印刷装置1的特征)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特征之一在于:为了提高耐摩耗性以及保密性,如图13(A)所示,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UV图像,在转印膜46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YMC图像,如图14(B)所示,在转印部B2中,将转印膜46的形成了UV图像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到卡Ca,并在其上将形成了YMC图像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2区域R2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另一特征在于:为了确保卡Ca的表面侧的平坦性,如图13(A)所示,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一并地形成Bk图像,在转印部B2中,将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中所形成的UV图像以及Bk图像转印到卡Ca。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是使用了转印膜46的中间转印型打印机,所以通过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中形成图像时按照UV、Bk的顺序进行印刷,在卡Ca中再转印了第1区域R1时UV图像不会被作为溶融性墨水的Bk图像隐藏。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又一特征在于:如果如上述那样转印,则在照射可见化光线而使UV图像可见化了时,与YMC图像的印刷数据的灰度值高的地方重叠的UV图像的地方不易被看到,所以根据和与构成UV图像的印刷数据(以下称为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图像的印刷数据(以下称为YMC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与该像素邻接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以在UV图像通过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而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的方式,决定构成UV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印刷能量。
<动作>
接下来,关于由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实施的卡发行动作,主要说明微型机102的CPU。另外,由于已经说明了印刷装置1的整体动作,在此,以与上述印刷装置1的特征关联的卡发行动作为中心而进行说明。
首先,为了易于掌握印刷装置1的卡发行动作的内容,说明希望在卡Ca中印刷的期望的布局。
图15是示意地示出针对卡Ca的UV图像、Bk图像以及YMC图像的布局的图,图15(A)示出期望的布局,图15(B)示出UV图像以及Bk图像的布局,图15(C)示出YMC图像的布局。换言之,图15(A)的期望的布局是重叠图15(B)的UV图像以及Bk图像的布局和图15(C)的YMC图像的布局而得到的布局。
关于这些UV图像、Bk图像以及YMC图像,通过应用软件在上位装置201侧制作,但在制作时,UV图像以及Bk图像是256灰度值的单色图像,YMC图像是256灰度值的彩色图像(RGB图像)。操作员在上位装置201侧通过应用软件,制作UV、Bk用的单色图像以及YMC用的RGB图像这3种图像,通过应用软件,根据RGB图像,生成R、G、B的颜色分量图像数据。
另外,操作员通过与上述相同或者不同的应用软件,输入在上位装置201侧应在卡Ca中记录的磁性或者电气的记录数据。然后,从上位装置201将这些数据输出到印刷装置1。
微型机102的CPU(以下简称为CPU)从上位装置201,接收一面(例如表面)以及另一面(例如背面)用的图像数据(UV的图像数据、Bk的图像数据、R、G、B的颜色分量图像数据)以及磁性或者电气的记录数据,储存到缓冲存储器101。接下来,CPU判断是否接收到印刷开始指令,在否定判断时,直至接收印刷开始指令为止待机,在肯定判断时,执行图16所示的卡发行例程。
如图16所示,在该卡发行例程中,在步骤302中,从介质收容部C输送卡Ca,根据磁性或者电气的记录数据,在构成信息记录部A的磁性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接触式IC记录部27中的某一个中,进行了针对卡Ca的记录处理之后,将卡Ca搬送到转印部B2。
CPU与步骤302的处理平行地,在步骤304中,进行印刷数据生成处理以及UV印刷能量决定处理。即,在印刷数据生成处理中,从一面以及另一面用的R、G、B的颜色分量图像数据分别变换为Y、M、C的印刷数据。另外,从上位装置201接收到的一面以及另一面用的UV、Bk的图像数据在印刷装置1中也同样地被用作UV、Bk的印刷数据。如上所述,关于UV印刷数据,需要印刷能量的决定,所以图17所示,执行决定利用热敏头40的针对UV印刷数据的UV印刷能量的UV印刷能量决定例程。另外,作为卡发行例程的步骤304的一部分的子例程,由CPU,执行该UV印刷能量决定例程。
如图15(A)所示,在期望的布局中,有UV图像和YMC图像重叠的地方。如图13(B)所示,UV图像被转印到YMC图像下,所以在照射了可见化光线时,从未重叠的地方,不易看到UV图像和YMC图像重叠的地方的UV图像。在UV印刷能量决定例程中,纠正该难以看到的点,并且以使UV图像整体的浓度成为恒定的方式(为了消除浓度不均而易于看到图像整体),决定UV印刷能量。在该情况下,还考虑校正YMC印刷数据,但如果校正YMC印刷数据,则存在印刷了的YMC图像的画质恶化的担心。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针对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印刷能量大于针对构成成为基础的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印刷能量的方式决定。
图18(A)示出针对UV印刷数据的印刷能量和UV印刷数据的发色的关系。在UV印刷数据的像素和YMC印刷数据的像素不重叠的情况或者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是0的情况或者接近0的情况(例如灰度值是10以下的情况、以下还包括灰度值接近0的情况而简单地灰度值被视为0)下,无需针对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印刷能量校正,依照图18(A)所示的关系,向热敏头控制部105输出UV印刷数据既可。另一方面,图18(B)示出在UV印刷数据的像素和YMC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情况下,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越高,通过可见化光线的照射,UV图像的浓度越降低。因此,为了使UV图像的浓度成为恒定,如图18(C)所示,需要根据和与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校正针对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印刷能量。
如图17所示,在UV印刷能量决定例程中,在步骤322中,读出UV印刷数据的像素(对象像素)的灰度值。接下来,在步骤324中,判断在步骤322中所读出的对象像素的灰度值是否为0。在灰度值是0的情况下,不需要印刷能量的校正,所以进入到步骤334,在灰度值并非0的情况下,需要印刷能量的校正,所以进入到接下来的步骤326。
在步骤326中,如图19所示,读出和与对象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以及与该像素Pc邻接的8个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这样,与和与对象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邻接的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也读出的理由在于:考虑了对象像素和像素Pc的像素偏移、在针对卡从斜向照射了不可见光线的情况下由周边像素Pp向对象像素造成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步骤328中,计算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以及与该像素Pc邻接的8个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的平均值。像素Pc以及周边像素Pp分别由Y、M、C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构成。因此,首先,计算像素Pc、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例如,通过针对Y、M、C的印刷数据的像素各自的每个灰度值进行预定的加权并加法,能够进行这样的灰度值计算。即,根据YMC的混合比例,构成YMC印刷数据的像素向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影响(照射了不可见光线的情况的浓度的变化)不同,所以对影响大的Y、M、C的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附加大的权重。在这样的计算中,例如,也可以使用与在一般的颜色变换中使用的查找表同样地、针对Y、M、C的印刷数据的像素各自的灰度值(256灰度)的三维排列预先进行加权而数值化了的例子。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和与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图像的Y、M、C的印刷数据各自的像素Pc的灰度值、以及与Y、M、C的印刷数据各自的像素Pc分别邻接的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决定构成UV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印刷能量。
接下来,在步骤330中,如图18(C)所示,读出表示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和UV印刷能量校正量的关系的表格,在接下来的步骤332中,在表格中对照在步骤328中计算出的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计算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能量校正量。在接下来的步骤334中,将在步骤332中计算出的校正量保存到RAM。
接下来,在步骤336中,判断对象像素是否为构成UV印刷数据的最后的像素,在否定判断时,为了针对接下来的对象像素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返回到步骤322,在肯定判断时,结束UV印刷能量决定例程,进入到图16的步骤306。
在步骤306中,如图13(A)所示,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UV图像,接下来,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Bk图像。在形成UV图像时,CPU将UV印刷数据的印刷数据与在图17的步骤334中所保存的校正量一起送出到热敏头控制部105,热敏头控制部105根据这些控制热敏头40,从而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UV图像。另外,在CPU中,关于Bk印刷数据以及后述YMC印刷数据,不计算针对UV印刷数据那样的校正量,而将Bk印刷数据、YMC印刷数据(Y、M、C的各印刷数据)送出到热敏头控制部105。
在接下来的步骤308中,在转印部B2中,如图14(B)所示,在转印部B2中,将转印膜46的形成了UV图像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到卡Ca。由此,如图13(B)所示,在卡Ca上,层叠形成了UV图像以及Bk图像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以下将转印膜46的区域的由来也一并地称为第1墨水容纳层46d(R1))、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以下将转印膜46的区域的由来也一并地称为第1保护层46c(R1))。
接下来,在步骤310中,如图13(A)所示,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中,按照Y、M、C的顺序,形成YMC图像。接下来,在步骤312中,如图14(B)所示,在转印部B2中,在步骤308中转印到了卡Ca的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上,将形成了YMC图像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2区域R2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由此,如图13(B)所示,在卡Ca上,层叠第1墨水容纳层46d(R1)、第1保护层46c(R1)、形成了YMC图像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以下将转印膜46的区域的由来也一并地称为第2墨水容纳层46d(R2))、第2区域R2的保护层46c(以下将转印膜46的区域的由来也一并地称为第2保护层46c(R2))这4层。
在接下来的步骤314中,判断是否为针对卡Ca的两面印刷,在肯定判断时,为了同样地印刷另一面,返回到步骤306,在否定判断时,在接下来的步骤316中,在贴花机构36中矫正了在利用热辊33的热转印中产生了的卡Ca的翘曲之后,朝向收容堆垛器60排出卡Ca而结束卡发行例程。
<效果等>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效果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UV图像,在转印膜46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YMC图像,在转印部B2中,将转印膜46的形成了UV图像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到卡Ca,在其上将形成了YMC图像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2区域R2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关于这样制作(发行)了的卡,如图13(B)所示,在卡Ca上,将第1墨水容纳层46d(R1)、第1保护层46c(R1)、第2墨水容纳层46d(R2)、第2保护层46c(R2)这4层按照该顺序层叠。
此处,如果对比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制作了的卡(参照图13(B)、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的卡)、和专利文献1的发明的卡(参照专利文献1、图3、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的卡),则在两者都是4层构造的点以及具有2层保护层的点中共同,但相对于专利文献1的卡在内侧配置了YMC图像、在外侧配置了UV图像,本实施方式的卡在内侧配置了UV图像、在外侧配置了YMC图像。专利文献1的卡由于在外侧配置UV图像,所以如果在卡表面中产生摩耗,则UV图像首先缺损。UV图像主要被用于保密,所以如果构成UV图像的数据的一部分缺损,则存在正常的保密上的判断损失的担心。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卡中,将UV图像配置于内侧,在外侧配置了YMC图像,所以即使在卡表面中产生摩耗,UV图像也不会缺损,仅卡所有者的面部照片、卡所有者所属的公司的标志、徽标等YMC图像部分性地缺损,YMC图像不会由于部分性的缺损而丧失功能性。
进而,在专利文献1的卡中,用热溶融性墨水,形成了UV图像、Bk图像,所以卡表面的凹凸被助长而易于摩耗。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卡中,用热升华性墨水形成UV图像,用热溶融性墨水形成Bk图像,与专利文献1的卡同样地,在Bk墨水中使用了热溶融性墨水,但通过配置于外侧的YMC图像以及保护层,吸收热溶融性墨水所致的Bk图像的凹凸,卡的表面成为大致平坦,所以卡表面不易摩耗,耐久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中,UV图像配置于内侧,所以构成UV图像的数据不会缺损,确保保密上的判断,并且能够提高用于保密的UV图像的耐伪造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卡中,在第1墨水容纳层46d(R1)中与UV图像一并地形成了Bk图像。在专利文献1的卡中,还示出了在形成了YMC图像的墨水容纳层中形成了Bk图像的例子(参照图3),但在这样的例子中,卡表面的凹凸未被缓和。关于该点,如本实施方式的卡那样,如果与第1墨水容纳层46d(R1)一并地形成了Bk图像,则配置于外侧而在第2墨水容纳层46d(R2)以及第2保护层46c(R2)中吸收第1墨水容纳层46d(R1)的凹凸,所以即使具有Bk图像也能够使卡表面成为大致平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如图19所示,根据和与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以及与像素Pc邻接的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以在UV图像通过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的方式,决定(校正)构成UV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印刷能量。因此,即使在卡Ca上采用上述那样的4层构造,也能够防止在照射可见化光线而使UV图像被可见化时与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高的地方重叠的UV印刷数据的地方变得难以看到,还能够防止UV图像整体的浓度不均。另外,也可以仅考虑防止UV图像整体的浓度不均的目的,以使与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低的地方(包括灰度值0)重叠的UV印刷数据的灰度值低于与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高的地方重叠的UV印刷数据的灰度值的方式决定(校正)。另外,也可以以使与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低的地方重叠的UV印刷数据的灰度值低于基础的灰度值、并且使与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高的地方重叠的UV印刷数据的灰度值高于基础的灰度值的方式决定(校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图像(不可见图像),例示了UV图像,作为第2图像,例示了利用3色的墨水的YMC图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第1图像,使用UR(赤外)图像,作为第2图像,使用利用1色以上的热升华性墨水的图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用热升华性墨水形成UV图像的例子,但也可以用热溶融性墨水,形成UV图像。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配置于外侧的YMC图像以及保护层,吸收热溶融性墨水所致的UV图像以及Bk图像的凹凸,卡的表面成为大致平坦,所以卡表面不易摩耗,耐久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转印步骤,示出了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UV图像以及Bk图像,在转印部B2中将转印膜46的形成了UV图像以及Bk图像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移到卡Ca之后,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YMC图像,在转印部B2中,在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上,将形成了YMC图像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2区域R2的保护层46c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图像形成部B1中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UV图像以及Bk图像、在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YMC图像之后,在转印部B2中转印转印膜46的形成了UV图像以及Bk图像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1区域R1的保护层46c,在其上转印形成了YMC图像的第2区域R2的墨水容纳层46d以及第2区域R2的保护层46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转印膜46的第1区域R1的墨水容纳层46d中形成图像时,按照UV图像、Bk图像的顺序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按照其相逆的顺序形成。进而,为了提高卡的耐摩耗性,也可以如专利文献2所述,在墨带41中设置保护层面,在卡的表面侧转印该保护层面的保护层来覆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排出卡时,在贴花机构36中矫正在利用热辊33的热转印中产生了的卡的翘曲的例子,但本实施方式的贴花机构36除了矫正卡的功能以外,还具有按压卡面的功能(有助于卡表面的平坦性),所以也可以在图16的步骤308、310的期间(在卡中转印了第1墨水容纳层46d(R1)以及第1保护层46c(R1)之后),在贴花机构36中矫正卡的翘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根据和与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以及与像素Pc邻接的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步骤326),决定构成UV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印刷能量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忽略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仅根据和与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的灰度值,决定构成UV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印刷能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周边像素,例示了像素Pc的周围1个像素,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周围数像素作为周边像素(例如除了与像素Pc邻接的像素以外,也可以将与该邻接的像素进一步邻接的像素也作为周边像素)。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根据和与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以及与像素Pc邻接的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的平均值(步骤328),决定构成UV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印刷能量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的灰度值和与像素Pc邻接的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进行不同的加权。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比周边像素Pp,针对对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影响力大的像素Pc的灰度值设定更大的权重系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根据和与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YMC印刷数据的像素Pc以及与像素Pc邻接的周边像素Pp的灰度值,决定构成UV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印刷能量的例子(步骤33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决定或者校正构成UV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在该情况下,在步骤330中,读出表示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和UV印刷数据的灰度值校正量的关系的表格,在步骤332中,在表格中适用在步骤328中计算出的YMC印刷数据的灰度值,计算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校正量既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依照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校正量,制作修正了UV印刷数据的修正UV印刷数据。此时,优选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印刷能量的情况同样地,决定(校正)构成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以使其大于构成成为基础的UV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UV印刷数据、Bk印刷数据、YMC印刷数据中例示了256灰度,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64灰度等其他灰度。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印刷装置1侧进行UV印刷能量决定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上位机器201侧进行。另外,在上位机器201侧,以在UV图像通过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的方式计算UV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的校正值、或者通过计算出的校正值制作新的UV印刷数据并输出到印刷装置1侧。
另外,本申请从通过参照在此引用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年079539号请求优先权。

Claims (9)

1.一种印刷装置,在中间转印介质中形成图像并将该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第1区域中形成通过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而可见化的不可见的第1图像,在与所述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中形成利用升华墨水的可见的第2图像;以及
转印部,将在所述第1区域中所形成的所述第1图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在其上转印在所述第2区域中所形成的所述第2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第1区域中一并地形成利用溶融墨水的第3图像,所述转印部将在所述第1区域中所形成的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3图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介质在基材上具有保护层以及墨水容纳层,
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第1区域的墨水容纳层中形成UV图像或者UR图像,在所述第2区域的墨水容纳层中形成YMC图像,
所述转印部将形成了所述UV图像或者UR图像的所述第1区域的墨水容纳层以及所述第1区域的保护层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到所述印刷介质,在其上将形成了所述YMC图像的所述第2区域的墨水容纳层以及所述第2区域的保护层一体地按照该顺序转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决定单元,根据和与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以便在所述第1图像通过所述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
所述图像形成部依照由所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在所述第1区域中形成所述第1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决定单元根据和与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多个印刷数据各自的像素的灰度值,或者根据和所述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多个印刷数据各自的像素的灰度值以及所述多个印刷数据各自的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以便在所述第1图像通过所述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决定单元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以使其大于成为基础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的灰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决定单元,根据和与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
所述决定单元决定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高时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以使其高于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比规定灰度值低时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
所述图像形成部依照由所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在所述第1区域中形成所述第1图像。
8.一种印刷系统,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和主机计算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装置以及所述主机计算机中的任意一个中,具备:
决定单元,根据和与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重叠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2图像的印刷数据的像素、或者该像素以及该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灰度值,决定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以便在所述第1图像通过所述可见化光线的照射被可见化时使浓度成为恒定,
所述图像形成部依照由所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者印刷能量,在所述第1区域中形成所述第1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装置以及所述主机计算机中的任意一个中还具备:
校正单元,根据由所述决定单元所决定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校正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
所述图像形成部依照由所述校正单元所校正的构成所述第1图像的印刷数据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在所述第1区域中形成所述第1图像。
CN201510162143.7A 2014-04-08 2015-04-08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Active CN104972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9539 2014-04-08
JP2014079539A JP6346774B2 (ja) 2014-04-08 2014-04-08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2739A true CN104972739A (zh) 2015-10-14
CN104972739B CN104972739B (zh) 2019-10-01

Family

ID=54208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2143.7A Active CN104972739B (zh) 2014-04-08 2015-04-08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21791B2 (zh)
JP (1) JP6346774B2 (zh)
CN (1) CN1049727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6274A (zh) * 2020-11-06 2021-02-26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转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57082A (ja) * 2016-03-03 2017-09-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チケット発行装置及びチケット発行方法
JP6700888B2 (ja) * 2016-03-23 2020-05-27 株式会社ジー・プリンテック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カ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ド
JP7006018B2 (ja) * 2017-08-24 2022-01-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印画システム
US11133152B2 (en) * 2019-03-21 2021-09-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rofile metrology o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CN113022188A (zh) * 2021-03-18 2021-06-25 深圳市钧合通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结构产品表面纹理装饰转印工艺及其转印模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9578Y (zh) * 2004-07-03 2005-08-24 李钟荣 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生产线
CN101081550A (zh) * 2006-05-29 2007-12-05 上海百易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薄膜为基材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US20080079799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C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642988A (zh) * 2008-08-04 2010-02-10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 激光全息防涂改转印证卡及其制作方法
CN203325344U (zh) * 2013-06-04 2013-12-04 侯德胜 防伪标识检验卡
CN103440818A (zh) * 2013-09-07 2013-12-11 无锡新光印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揭开式防转移纸质激光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6619A (ja) * 1999-05-17 2000-1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偽造・変造防止用印刷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448845B2 (ja) 2001-05-31 2003-09-22 ニスカ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030107639A1 (en) * 2001-12-11 2003-06-12 Gary Field Process for printing a fluorescent security feature on identification cards and cards produced therefrom
JP4973124B2 (ja) * 2006-10-30 2012-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9578Y (zh) * 2004-07-03 2005-08-24 李钟荣 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生产线
CN101081550A (zh) * 2006-05-29 2007-12-05 上海百易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薄膜为基材的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US20080079799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C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642988A (zh) * 2008-08-04 2010-02-10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 激光全息防涂改转印证卡及其制作方法
CN203325344U (zh) * 2013-06-04 2013-12-04 侯德胜 防伪标识检验卡
CN103440818A (zh) * 2013-09-07 2013-12-11 无锡新光印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揭开式防转移纸质激光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6274A (zh) * 2020-11-06 2021-02-26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转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99268A (ja) 2015-11-12
US9421791B2 (en) 2016-08-23
JP6346774B2 (ja) 2018-06-20
CN104972739B (zh) 2019-10-01
US20150283801A1 (en) 2015-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2739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CN104070862B (zh) 印刷装置
CN105082739A (zh) 转印装置
CN1060040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194499B2 (ja)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WO2013008845A1 (ja) カード印刷装置およびカード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602169B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6873348B1 (en)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20010046401A1 (en) Thermal print ribbon compensation
CN104210240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08215516B (zh)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5313479B (zh) 印刷装置
CN104972773B (zh) 印刷装置
JP6092677B2 (ja) 印刷装置
JP4238466B2 (ja) カラー印刷方法およびカラー印刷装置
TWI227200B (en) Print system and printer
JP3657226B2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2021088063A (ja) 記録装置
JP20210702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74938A (zh) 悬臂式证件处理设备部件
JP20080496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2358A (ja) 感熱プリンタ及びサーマルヘッドの温度補正方法並びに感熱記録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CANON FINETECH Inc.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NON FINETECH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2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CANON FINETECH Inc.

Address before: Yamanashi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Nisca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