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1877A - 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61877A CN104961877A CN201510309542.1A CN201510309542A CN104961877A CN 104961877 A CN104961877 A CN 104961877A CN 201510309542 A CN201510309542 A CN 201510309542A CN 104961877 A CN104961877 A CN 1049618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us
- isocyanic ester
- preparation
- reaction
- characteristic pea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C08G18/761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aromatic r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6—Catalysts
- C08G18/18—Catalysts containing secondary or tertiary amines or salts thereof
- C08G18/1808—Catalysts containing secondary or tertiary amines or salts thereof having alkylene polyamine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33—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units
- C08G18/4837—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units and other oxyalkylene units
- C08G18/4845—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units and other oxyalkylene units containing oxypropylene or higher oxyalkylene end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54—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alkylene groups having four carbon atoms in the alkylene grou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所制备的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是一种组分渐变的互穿网络材料,为单一的聚氨酯组分,不含界面,其弹性模量和所有其它物理性能可以在同一样品内沿长度方向连续变化。高度交联的聚合物网络由大体积的硬交联点和规定长度的柔性短链组成,即使不加入增塑剂和填料,也可以通过改变交联点的体积,使该体系的弹性模量在宽广的范围变化。该合成方法克服了两步法中在氨酯形成阶段体系粘度大幅度增大所造成的嵌段共聚工艺困难以及在复合材料的制造中,需要采用溶液法对载体进行浸渍,浸渍之后再干燥除去溶剂这种较为繁琐的步骤,其效率高,环境友好,在工业上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模量和其它物理性能可以在同一样品内沿长度方向连续变化,且不含界面的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
背景技术
为了突破均质材料带来的制约和不足,开辟新的航空航天材料,使其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来满足在极限环境下长时间正常工作。日本科研人员提出了倾斜功能材料这一新的概念,该材料的显著特征是组分结构及物性参数都呈连续变化。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两种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通过连续地改变两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或结合形式等,使复合材料的内部界面消失,从而得到功能相应于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而缓变的非均质材料,以减少和克服结合部的性能不匹配因素。梯度功能材料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和恰当的工艺手段制造比均匀材料性能更能贴近构件的工作环境、能更好地满足需要的各种非均匀材料。从理论上说,对梯度功能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其高性能化、高功能化、复合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因此深化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意义重大。
聚氨酯弹性体(PUE)是一种典型的嵌段共聚物,具有两相结构,连续相为聚酯或聚醚链段,非连续相是由二异氰酸酯和二元醇反应制得的刚性链段。由于硬段极性强,相互间引力大,硬段和软段在热力学上具有自发分离的倾向,即不相容性。所以硬段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微区,分布于软段中,出现微相分离现象。由于其特殊的软硬两相结构和微相分离结构,使之具有优异的性能,其弹性模量介于一般橡胶和塑料之间,在宏观上表现出既具有塑料的高强度,又拥有橡胶的高弹性。
众所周知,传统聚合物在橡塑转变区域都具有显著的粘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作为结构材料;同时,转变区域弹性模量的温敏性很高,即温度发生小幅度的升降,其弹性模量也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因此不能作为高性能工程材料;现有的制备聚合物梯度材料的方法很多,可以得到如下两种类型的材料,一种是具有性能梯度的涂层;一种是聚合物混合物,其中各聚合物组分的浓度在样品的指定方向上呈现平滑连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或者制备弹性模量变化幅度很小的材料,无法制备出机械行为在所有梯度点都是弹性的,而非粘弹性,且弹性模量在一个较为宽广的范围内变化的梯度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我们设计合成模量渐变的聚氨酯材料,在-60-140℃温度范围内,合成的梯度材料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是一个渐进平滑的过程,即弹性模量从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变化是一个渐进平滑的过程,在转变区域也是如此。此材料的机械行为在所有梯度点都是弹性的,而不是粘弹性的。
制备此模量渐变材料的原理在于设计合成由大体积硬性交联点和柔性短链组成的高度交联聚合物网络,将柔性短链将大体积刚性交联点连接起来,通过调控柔性链的长度或改变刚性交联点的体积分数,从而在不选用增塑剂和填料的条件下,得到弹性模量在宽广范围内可调的材料。
根据上述原理,我们课题组通过两步合成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弹性模量的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并于2014年成功发表了专利——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两步合成法(CN201410486592)。然而,两步合成法存在一些缺陷:(1)模量渐变材料的制备是一个相当长的单元操作的集合,在氨酯形成阶段体系粘度有较大的增加,这使得嵌段共聚工艺变得困难;(2)在复合材料的制造中,需要采用溶液法对载体进行浸渍,浸渍之后再干燥除去溶剂;(3)反应步骤较多,反应时间和固化时间较长;(4)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几率,以及过高的反应固化温度使得副反应增多。
在同时含有反应物和络合胺催化剂的体系中,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若想此聚合物与两步法所得产物的化学结构和弹性变形性能相同,要求一步法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顺序要与两步法相同,意味着即使采用一步法,体系也首先进行低聚二醇和二异氰酸酯之间的氨酯形成反应,之后才会发生环三聚反应而生成异氰酸酯环为交联点的聚合物网络。如果氨酯形成反应速率超过环三聚反应速率,这种情况是可能的。而按照一般规律,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的异氰酸酯基,尤其是2,4-TDI中2位上的NCO基,与羟基的反应活性要比环三聚反应活性高,证明了一步法的可行性。相比于传统的两步法,一步法能够减少反应步骤,降低反应温度-时间参数,减少与空气中湿气的接触的机会使得副反应减少;同时体系粘度明显低于两步法的粘度,使得不用向体系中加入溶剂降粘,节约了成本,也更加环保。总之,一步法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反应温度易于控制、环境友好、合成的产品质量好且稳定等优点,这些都使得一步法在工业上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本发明以低聚物二醇和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在络合胺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一步合成法得到基于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的模量渐变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的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此合成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两步合成法,它的优点在于:反应体系粘度低且无需加入溶剂降低体系粘度,操作方便、效率高,反应温度易于控制,副反应少,环境友好,合成的产品质量好且稳定等优点,在工业上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用此方法制备的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可以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定向地、大幅度地调控其结构和弹性,从而使得模量和其它物理性能可以在同一样品内沿长度方向连续变化,且不含界面。
本发明以低聚物二醇、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在络合胺催化剂存在下,采用一步法制备了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聚物二醇进行脱水处理2-3小时,压力为-0.1MPa,温度控制在100-110℃;
(2)用于引导环三聚反应的络合胺催化剂须在加入反应混合物之前配制,制备方法是将质量比为1:20的N,N-二甲基苄胺(DMBA)与环氧化合物溶解于无水丙酮中。其中,二甲基苄胺(DMBA)用量为所加入二异氰酸酯用量的0.5wt%-2.5wt%,而无水丙酮用量为DMBA和环氧化合物总质量的2-3倍;
(3)待低聚物二醇的温度降低至40-50℃,加入计量好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与络合胺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低聚物二醇与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1:10;
(4)在40-50℃下对上述混合体系抽真空脱泡,此过程不超过10分钟;
(5)将脱泡后的混合体系倒入聚合物模具中,在60℃-140℃范围内阶梯升温。通过发生本体聚合—环三聚反应,得到以异氰酸酯环及其相连的芳香环为交联点、低聚二醇为柔性链的聚(氨酯-异氰酸酯)材料。
本发明中的低聚物二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
本发明中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本发明中的络合胺催化剂为N,N-二甲基苄胺(DMBA)与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的络合物。
本发明中的阶梯升温方式为在60℃下反应固化2小时后,升温至80℃反应固化3-4小时,之后升温至100℃反应固化2小时,然后升温至120℃反应固化1h,升温至140℃反应固化1小时完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的制备。
本发明中一步法的反应式如下:虚线画出的异氰酸酯三元环及其相连的芳香环起到交联点的作用,而通过氨酯基连在交联点之间的Rn起到柔性链的作用。
本发明将单一聚氨酯体系做成模量渐变的梯度结构,即将其设计成高度交联的聚合物网络结构,其中刚性异氰酸酯环作为大体积硬交联点,低聚物多元醇起到柔性链的作用,那么即使不加入增塑剂和填料,也可以在交联网络合成过程中,通过调节投料比改变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的比例,从而实现弹性模量在同一材料内部连续变化,材料宏观上表现为从软橡胶到硬塑料的改变。同时可以通过改变交联点间柔性链的化学结构和长度,进一步扩展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的性能范围。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两步法制备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聚合物的一些缺点,使得此技术在工业上应用成为可能。而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合物网络的化学结构和弹性变形性能与两步法制备的是相同的。在本发明中,我们可以任意控制所得聚合物的弹性模量,使其在2-3到2000MPa范围内发生平滑连续的改变,且不含界面。在这个模量范围内,聚合物在-60至140℃之间表现出准弹性行为,即使当它的值对应于聚合物从玻璃态向橡胶态转变的温度区间,应力松弛以较低的速率进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应力不会接近于0,这是玻璃态聚合物的典型特征。这些材料可用于制备无噪音的圆柱体和齿轮,也可以制备舒适度很高的鞋,在其受外力时,拉伸载荷被梯度材料中的橡胶组分吸收,而压缩载荷被塑料组分吸收。材料可作为减振器、消声器和薄膜使用。聚合物梯度材料可以广泛用于无线电电子工业和仪器设备领域,用来代替现存的多种设备减振器,它相对于目前所使用的橡胶材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用硬的一面与仪器设备相连,软的一面作为减振材料。因此,通过研究在轴向上具有模量和性能渐变的聚氨酯梯度材料,不仅在科学研究上而且在现实应用中都意义重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70.00g(0.1mol)的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PF-OP-151700)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18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3.6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8.00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34.80g(0.2mol,17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在1280cm-1和1310cm-1处氨酯的红外特征峰存在,说明氨酯基不与异氰酸酯基相互作用。另外,红外光谱中并未出现对应于二聚体结构(1380cm-1和1780cm-1),直链酰胺结构(1660cm-1),碳化二亚胺基(2115-2145cm-1)和可由和空气中湿气接触形成的脲基(1550cm-1)的吸收峰,说明反应过程中并未出现过多副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当低聚物二醇与2,4-TDI在胺-环氧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初始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羟基与NCO反应生成预聚体的反应。当羟基消耗完后,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在选择性催化剂存在下相互发生环三聚反应,形成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性能测试:按GB/T 2567-2008,在标准条件(23℃、55%)下测试样品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应力松弛的测量环境温度为23℃,试件尺寸为100mm×10mm×3mm(长度×宽度×厚度),拉伸量为1mm(试样长度的10%),测试时间180min;邵氏硬度按GB/T531-1992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二
将170.00g(0.1mol)的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PF-OP-151700)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26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5.2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10.92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52.20g(0.3mol,23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将120.00g(0.07mol)的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PF-OP-151700)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24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4.8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10.08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48.72g(0.28mol,29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将120.00g(0.07mol)的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PF-OP-151700)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31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6.0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12.62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60.90g(0.35mol,34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将102.00g(0.06mol)的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PF-OP-151700)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37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7.4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15.54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73.08g(0.42mol,42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将102.00g(0.06mol)的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PF-OP-151700)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52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10.4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21.84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104.40g(0.6mol,51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将102.50g(0.1mol)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10001025)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26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5.2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10.92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52.20g(0.3mol,34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将102.50g(0.1mol)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10001025)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44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8.8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18.48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87.00g(0.5mol,46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9
将102.50g(0.1mol)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10001025)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64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12.8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26.88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128.80g(0.7mol,56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实施例10
将207.50g(0.1mol)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20002075)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在110℃、-0.1MPa下真空脱水2h,待温度降低至50℃时,开始配置络合胺催化剂,将0.44gN,N-二甲基苄胺(DMBA)和8.80g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加入到18.48g无水丙酮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87.00g(0.5mol,30wt%)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和上述催化剂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体系在50℃下抽真空脱泡10min后,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本体聚合,加热条件为60℃/2h+80℃/3h+100℃/2h+120℃1h,最终得到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红外分析显示产物在3540cm-1的羟基的特征峰消失,在2280cm-1的异氰酸酯基的特征峰消失,说明了两种原料完全反应;在760cm-1和1420cm-1出现了异氰酸酯环对应的特征峰,3348cm-1处氨键的特征峰、1740cm-1处羰基的特征峰、1180cm-1处芳醚键的特征峰说明氨酯键和异氰酸酯环的形成,即发生了氨酯形成反应和环三聚反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法制备出了由异氰酸酯环所构成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
其性能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表1各实施例所制得聚(氨酯-异氰酸酯)网络的性能
Claims (6)
1.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1)将低聚物二醇进行脱水处理2-3小时,压力为-0.1MPa,温度控制在100-110℃;
(2)将质量比为1:20的N,N-二甲基苄胺DMBA与环氧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其中,二甲基苄胺用量为所加入二异氰酸酯用量的0.5wt%-2.5wt%,而溶剂用量为DMBA和环氧化合物总质量的2-3倍;
(3)待低聚物二醇的温度降低至40-50℃,加入计量好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与络合胺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低聚物二醇与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1:10;
(4)在40-50℃下对上述混合体系抽真空脱泡,此过程不超过10分钟;
(5)将上述脱泡后的混合体系倒入聚合物模具中,在60℃-140℃范围内阶梯升温,逐步加热固化。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聚物二醇是聚氧化丙烯醚二醇;四氢呋喃-环氧丙烷共聚醚二醇;端羟基聚丁二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化合物为苯基缩水甘油醚PGE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溶剂是丙酮或乙酸乙酯。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低聚物二醇的分子量来调控聚合物网络中柔性链的长度、改变低聚物二醇的种类来调节柔性结构以及通过改变所加入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量来调节柔性结构与刚性结构的比例,进而调控聚合物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机械性能,制得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阶梯升温方式为在60℃下反应固化2小时后,升温至80℃反应固化3-4小时,之后升温至100℃反应固化2小时,然后升温至120℃反应固化1h,升温至140℃反应固化1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09542.1A CN104961877B (zh) | 2015-06-08 | 2015-06-08 | 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09542.1A CN104961877B (zh) | 2015-06-08 | 2015-06-08 | 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1877A true CN104961877A (zh) | 2015-10-07 |
CN104961877B CN104961877B (zh) | 2017-06-23 |
Family
ID=54215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0954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61877B (zh) | 2015-06-08 | 2015-06-08 | 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61877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1965A (zh) * | 2016-01-06 | 2016-05-25 | 盐城工学院 | 一种制备聚氨酯-聚异氰脲酸酯薄膜梯度材料的方法 |
CN106146797A (zh) * | 2016-07-02 | 2016-11-23 | 北京化工大学 | 端羟基液体氟橡胶改性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合成方法 |
CN109796577A (zh) * | 2019-01-03 | 2019-05-24 | 北京化工大学 |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合成方法 |
CN115491790A (zh) * | 2022-08-05 | 2022-12-20 | 上海建亲物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搬运医药冷冻物资的工作服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37536A (en) * | 1970-05-28 | 1972-01-25 | Hans Georg Ring | Highly elastic polyurethane foams based on a quasi-prepolymer of two diisocyanates |
CN103314030A (zh) * | 2011-01-24 | 2013-09-18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可热成型的并可循环使用的环氧酸酐热固树脂和复合材料 |
CN104311769A (zh) * | 2014-09-22 | 2015-01-28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两步合成法 |
-
2015
- 2015-06-08 CN CN201510309542.1A patent/CN10496187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37536A (en) * | 1970-05-28 | 1972-01-25 | Hans Georg Ring | Highly elastic polyurethane foams based on a quasi-prepolymer of two diisocyanates |
CN103314030A (zh) * | 2011-01-24 | 2013-09-18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可热成型的并可循环使用的环氧酸酐热固树脂和复合材料 |
CN104311769A (zh) * | 2014-09-22 | 2015-01-28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两步合成法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1965A (zh) * | 2016-01-06 | 2016-05-25 | 盐城工学院 | 一种制备聚氨酯-聚异氰脲酸酯薄膜梯度材料的方法 |
CN105601965B (zh) * | 2016-01-06 | 2018-05-18 | 盐城工学院 | 一种制备聚氨酯-聚异氰脲酸酯薄膜梯度材料的方法 |
CN106146797A (zh) * | 2016-07-02 | 2016-11-23 | 北京化工大学 | 端羟基液体氟橡胶改性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合成方法 |
CN106146797B (zh) * | 2016-07-02 | 2019-02-01 | 北京化工大学 | 端羟基液体氟橡胶改性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合成方法 |
CN109796577A (zh) * | 2019-01-03 | 2019-05-24 | 北京化工大学 |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合成方法 |
CN115491790A (zh) * | 2022-08-05 | 2022-12-20 | 上海建亲物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搬运医药冷冻物资的工作服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1877B (zh) | 2017-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1877A (zh) | 一种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一步合成法 | |
CN102432818A (zh) | 1,5-萘二异氰酸酯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 |
RU2616696C2 (ru) | Устойчивые при хранении полиуретановые препреги и полученные из них волокнистые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ые конструктивные элементы | |
CN1117111C (zh) | 高使用温度的聚氨酯弹性体 | |
CN106146797B (zh) | 端羟基液体氟橡胶改性聚氨酯模量渐变材料的合成方法 | |
CN104263307A (zh) | 一种室温固化聚氨酯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12364A (zh) | 单组分室温快速硫化脱醇型硅酮结构密封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504511B (zh) | 一种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83591B (zh) | 一种聚氨酯废料的利用方法和弹性体 | |
CN109867768A (zh) | 一种形变-温度敏感的聚氨酯硬质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021196B (zh) | 一种有机硅型聚氨酯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80452A (zh) | 酯醚共聚型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59352A (zh) | 聚氨酯pur弹性体及汽车部件发泡阻尼环缓冲圈的制造方法 | |
CN110467712B (zh) | 聚氨酯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031240A (zh) | 一种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251273B (zh) | 一种由丁羟胶接枝改性合成多羟基聚丁二烯的方法 | |
WO2011081662A1 (en) | Polyurethane compositions for composite structures | |
CN110563919B (zh) | 注浆填充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601965B (zh) | 一种制备聚氨酯-聚异氰脲酸酯薄膜梯度材料的方法 | |
CN113651941A (zh) | 一种聚氨酯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65314A (zh) | 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701005A (zh) | 一种用于与粉体复合的聚氨酯胶水 | |
CN111763345A (zh) | 一种聚氨酯泡棉的制备方法 | |
CN112661928A (zh) | 一种新型聚氨酯包装材料薄膜及其制备 | |
RU2683098C2 (ru) | Полиуретановый гель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