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0342A -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 Google Patents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0342A
CN104960342A CN201510262641.9A CN201510262641A CN104960342A CN 104960342 A CN104960342 A CN 104960342A CN 201510262641 A CN201510262641 A CN 201510262641A CN 104960342 A CN104960342 A CN 104960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material containing
containing container
printing raw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26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0342B (zh
Inventor
青木雄司
唐泽政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60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0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0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03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目的在于抑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及打印装置的大型化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具备:具备前表面(42)、第一侧面(43)、第二侧面(44)、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后表面(47)的壳体(40);设置于壳体(40)的内部的打印原料收容部(84);设置于前表面(42)且供棒状部件插入的第二插入孔(420);以及在一端具有在除了前表面(42)的其他面开口的打印原料注入口(122)而另一端与打印原料收容部(84)连接的打印原料注入流路(120),第二插入孔(420)设置于前表面(42)中的第一侧面(43)与第二侧面(44)的中间的位置。

Description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针对申请日为2013年5月20日、申请号为201310186301.3、发明名称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在内部收容打印原料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从打印头将墨水向记录对象物(例如,打印用纸)喷出进行打印。作为向打印头的墨水的供给技术,公知有利用将墨水收容于内部的墨水收容容器(也仅称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技术。
这里,若在墨水不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向打印头供给的状态下,使打印头动作,则存在出现所谓的空打而产生打印头受损等不良情况的情况。因此,公知有将用于检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内部没有墨水的状态,或者是墨水余量变少的状态的检测单元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或打印机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此外,将没有墨水的状态,或者是墨水余量变少的状态称作墨水用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0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6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利用压电型检测单元检测墨水用尽的装置。该技术中,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设置液体检测部,通过用压电型检测单元检测检测室的容积的变化,来检测墨水用尽。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内部,需要设置向压电型检测单元供给电力、用于压电型检测单元与打印机的信号收发的电导通单元(布线、电极端子等)。因此,存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构造变得复杂而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通过光学的检测机构来检测墨水用尽的装置。设置位置随着子罐的容积变化而变化的构造物,通过用光学传感器检测该构造物的位移,来检测墨水用尽。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若子罐、构造物,以及光学传感器的位置关系相对于所设计的准确的位置关系存在偏差,则存在不能进行墨水用尽的检测的可能性。
此外,上述的各种问题不局限于收容用于打印的墨水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对墨水以外其他种类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打印装置以及用于此目的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打印装置的复杂化的技术。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使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相对于打印装置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高精度地定位的技术。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准确地进行打印原料的用尽检测的技术。
此外,为了参考而将日本特愿2010-285972的公开内容融于说明书。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能够作为以下的形态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一种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其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具备:打印原料供给管,其固定于装置侧前壁部,并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棒状部件,其具有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轴并能够沿所述轴方向移动,且设置于所述装置侧前壁部;以及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棒状部件的位移,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将相互正交的3个空间轴设为X轴、Y轴、Z轴,将沿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将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插入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取下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则该壳体具备:前表面和后表面,该前表面和后表面是沿所述Y轴方向对置的两个面,所述前表面位于所述-Y轴方向侧,且是所述Z轴方向的尺寸比所述X轴方 向的尺寸大的大致长方形,所述后表面位于所述+Y轴方向侧;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是与所述前表面以及所述后表面相交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对置的两个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Z轴方向侧,所述第二侧面位于-Z轴方向侧;以及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该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是与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相交且在所述X轴方向上对置的两个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X轴方向侧,所述第四侧面位于-X轴方向侧;打印原料收容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第一插入孔,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配置有供所述打印原料供给管插入至内部的打印原料供给口,并且插入有所述打印原料供给管;第二插入孔,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供所述棒状部件插入;打印原料流路,其在一端具有所述打印原料供给口,另一端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部连接;以及打印原料注入流路,其在一端具有在除了所述前表面的其他面开口的打印原料注入口,另一端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部连接,所述第二插入孔设置于所述前表面中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间的位置。
在应用例1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没有设置用于检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内的打印原料不存在或者余量变少(称作“用尽检测”)的压电型检测机构。由此,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内部,因为不必设置用于电力供给以及用于此目的的检测机构与打印机的信号发送的电导通单元(布线、电极端子等),所以能够使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构造简单。因此,能够使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小型化。另外,能够减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制造成本。另外,在应用例1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中,第二插入孔设置于前表面中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中间的位置。即,在前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进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定位。假设,在靠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前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情况下,虽然一方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偏移被抑制,但是不能抑制另一方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偏移,并且该偏移变大。但是,根据应用例1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因为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前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进行定位,能够同等地抑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高精度地高效地定位。
这里,“第一装置侧侧壁部与第二装置侧侧壁部的中间的位置”、“第 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中间的位置”所使用的“中间的位置”没有完全是中间的必要,只要不偏向哪一方的侧面、侧壁部配置就可以。例如,“中间的位置”也包括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Z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偏离的位置。详细地说,所谓“中间的位置”包括第二插入孔的中心轴相对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Z轴方向的距离离开中心位置10%以内的范围内的位置。此外,为了将第二插入孔的中心轴更加配置于中间,“中间的位置”优选包括相对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Z轴方向的距离距中心位置7.5%以内的范围内的位置。
另外,因为在一端具有在除了前表面的其他面(第一侧面、后表面等)开口的打印原料注入口,另一端具备与打印原料收容部连接的打印原料注入流路,所以在收容于打印原料收容部的液体消耗完时,能够向打印原料收容部供给液体。因此,能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而反复使用。
(应用例2)
根据应用例1所述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外部打印原料收容部与所述打印原料注入口连接,所述打印原料收容部以及所述外部打印原料收容部成为一体而构成密闭型液体收容部。
根据应用例2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因为随着收容于打印原料收容部以及外部打印原料收容部的液体的使用,它们的内部被减压,所以能够将液体向装置侧送出。另外,在液体用尽时,通过更换外部打印原料收容部,能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打印原料收容部),而反复使用。
(应用例3)
根据应用例2所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具备:检测室,其设置于所述打印原料流路的中途,该检测室的容积随着内部的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操纵杆部件,其是与所述棒状部件的前端抵接的操纵杆部件,该操纵杆部件根据所述检测室的容积的变化而发生位移由此使所述杆沿所述轴方向移动。
根据应用例3所述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用于进行打印原料的用尽 检测的棒状部件插入第二插入孔,由此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前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进行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相对于棒状部件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位置偏移,能够准确地进行打印原料的用尽检测。另外,因为使用打印原料的用尽检测所使用的棒状部件来进行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定位,所以没有另外设置定位用的部件必要,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也能够小型化。另外,安装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打印装置也能够小型化。
(应用例4)
根据应用例1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所述打印原料收容部是经由所述打印原料注入口向大气开放的开放型液体收容部。
根据应用例4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在收容于打印原料收容部的液体用尽时,因为能够从打印原料注入口供给液体,所以不必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能够反复使用。
(应用例5)
根据应用例4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还具备抵接部,当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时该抵接部与所述棒状部件的前端抵接并使所述棒状部件沿所述轴方向移动。
根据应用例5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检测所使用的棒状部件插入第二插入孔,由此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前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能够进行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相对于棒状部件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位置偏移,能够正确地进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检测。另外,因为使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检测所使用的棒状部件来进行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定位,所以没有另外设置定位用的部件的必要,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也能够小型化。另外,安装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打印装置也能够小型化。
(应用例6)
根据应用例4~应用例5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所述打印原料收容部是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的内部空间。
根据应用例6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因为没有将由铝层压多层薄膜等形成的袋体收容于壳体的内部的必要,所以能够减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制造成本。
(应用例7)
根据应用例1~应用例6任一项所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上述壳体具备:保护容器,其在所述-Y轴方向侧具有开口,在内部收容或者形成有所述打印原料收容部;以及盖,其设置于所述-Y轴方向侧,以闭塞所述保护容器的所述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保护容器,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设置于所述盖。
根据应用例7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壳体具备保护容器和盖,在盖上设置有第二插入孔和第一插入孔。收容有打印原料收容部的保护容器侧与盖侧相比作为整体重量变大。若壳体的侧面从前表面侧(-Y轴方向的前端侧)到后表面侧(+Y轴方向的前端侧)连续形成,则有以与前表面侧相比后表面侧下降的形式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整体倾斜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地,将收容打印原料收容部的保护容器与盖设为分开的部件的话,能够构成为保护容器相对于盖仅移动盖与保护容之间的间隙的量。因此,即使打印原料收容部的重量大,也仅是保护容器的部分倾斜,盖部倾斜能够保持正确的姿势。由此,在安装状态下,能够减少设置于盖的第一插入孔、第二插入孔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位置与设计的正确的位置偏离的可能性。
(应用例8)
根据应用例7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还具备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在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状态下,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与设置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装置侧端子组接触,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盖。
根据应用例8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在安装状态下,通过在从正确位置偏离的可能性减少的盖设置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能够 稳定地实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与装置侧端子组电连接。
(应用例9)
一种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其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具备:打印原料供给管,其固定于装置侧前壁部,并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棒状部件,其具有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轴并能够沿所述轴方向移动,并设置于所述装置侧前壁部;以及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棒状部件的位移,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适配器,将相互正交的3个空间轴设为X轴、Y轴、Z轴,将沿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将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插入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取下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则该适配器具备:前表面和后表面,该前表面和后表面是沿所述Y轴方向对置的两个面,所述前表面位于所述-Y轴方向侧,且是所述Z轴方向的尺寸比所述X轴方向的尺寸大的大致长方形,所述后表面位于所述+Y轴方向侧;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是与所述前表面以及所述后表面相交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对置的两个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Z轴方向侧,所述第二侧面位于-Z轴方向侧;以及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该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是与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相交且在所述X轴方向上对置的两个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X轴方向侧,所述第四侧面位于-X轴方向侧;打印原料收容部,其相对于所述后表面能够装卸;第一插入孔,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配置有供所述打印原料供给管插入至内部的打印原料供给口,并且插入有所述打印原料供给管;第二插入孔,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供所述棒状部件插入;以及打印原料流路,其设置于所述适配器的内部,在一端具有所述打印原料供给口,另一端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部连接,所述第二插入孔设置于所述前表面中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间的位置。
根据应用例9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与应用例1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相同,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内部,因为不必设置用于电力供给、以及这样的检测机构与打印机的信号发送的电导通单元(布线、 电极端子等),所以能够使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构造简单。因此,能够使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小型化。另外,能够减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应用例9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中,与应用例1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相同,因为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前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进行定位,所以能够同等地抑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高精度并且高效地定位。
这里,“第一装置侧侧壁部与第二装置侧侧壁部的中间的位置”、“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中间的位置”所使用的“中间的位置”与应用例1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情况相同。
另外,在应用例9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中,因为具备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适配器、以及相对于适配器的后表面能够装卸的打印原料收容部,所以在收容于打印原料收容部的液体消耗完时,能够通过仅更换打印原料收容部来供给液体。因此,能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适配器),而反复使用。
(应用例10)
根据应用例9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上述打印原料收容部是密闭型液体收容部。
根据应用例10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因为随着收容于打印原料收容部的液体的使用,内部被减压,所能够将液体向装置侧送出。
(应用例11)
根据应用例10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具备:检测室,其设置于所述打印原料流路的中途,该检测室的容积根据内部的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操纵杆部件,其是与所述棒状部件的前端抵接的操纵杆部件,该操纵杆部件根据所述检测室的容积的变化而发生位移由此使所述杆沿所述轴方向移动。
根据应用例11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与应用例3记载的打印 原料收容容器相同,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前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进行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定位。由此,能够正确的进行打印原料的用尽检测。另外,没有另外设置定位用的部件的必要,能够减少部件点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也能够小型化。另外,安装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打印装置也能够小型化。
(应用例12)
根据应用例9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上述打印原料收容部是具有大气导入开口的开放型液体收容部。
根据应用例12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在收容于打印原料收容部的液体用尽时,因为能够从大气导入开口供给液体,所以能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而反复使用。
(应用例13)
根据应用例12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还具备抵接部,当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时,该抵接部与所述棒状部件的前端抵接并使所述棒状部件沿所述轴方向移动。
根据应用例13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与应用例5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相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检测所使用的棒状部件插入第二插入孔,由此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前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能够进行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定位。由此,能够抑制相对于棒状部件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位置偏移,能够正确地进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检测。另外,因为使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检测所使用棒状部件,进行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定位,所以没有另外设置定位用的部件的必要,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也能够小型化。另外,安装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打印装置也能够小型化。
(应用例14)
根据应用例9~应用例12任一项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具备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在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状态下,该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与设置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装置侧端子组接触,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设置于所述适配器。
根据应用例13记载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在安装状态下,通过在与正确位置偏离的可能性减少的适配器设置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能够稳定地实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与装置侧端子组的电连接。
(应用例15)
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液体收容部,其收容液体,且是能够随着液体的消耗而变形的密闭的液体收容部;
第二液体收容部,其收容液体,并与所述第一液体收容部密闭连结,且是能够随着液体的消耗而变形的密闭的液体收容部;以及
第三液体收容部,其具备与液体喷射装置连结的液体导出部,该第三液体收容部与所述第一液体收容部密闭地连结,并具有变形部,该变形部因比使所述第一液体收容部以及所述第二液体收容部分别变形的压力大的压力而发生变形,通过该变形部的变形来检测液体的消耗状态。
根据应用例15的构成,由于第一液体收容部与第二液体收容部比第三液体收容部先变形成为溃缩的状态,所以能够检测第一液体收容部和第二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
(应用例16)
根据应用例15记载的液体供给系统,
所述第三液体收容部的所述变形部具备:具有挠性的变形部件;以及将所述变形部件向扩张所述第三液体收容部的内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根据应用例16的构成,因为施力部件向扩张第三液体收容部的内 部的方向施力变形部件,所以第三液体收容部比第一以及第二液体收容部难变形,所以能够检测第一液体收容部和第二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
(应用例17)
根据应用例15或者应用例16记载的液体供给系统,
所述第一液体收容部因与使所述第二液体收容部变形的压力同等或比使所述第二液体收容部变形的压力大的压力而发生变形。
根据应用例17的构成,与第一液体收容部连接的第二液体收容部与第一液体收容部相同或者比其早地变形成为溃缩的状态,所以第二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余量比第一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余量容易早减少,因为与接受检测的第三液体收容部连接的第一液体收容部与第二液体收容部相比液体余量减少得慢,所以能够检测第一液体收容部和第二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
(应用例18)
根据应用例15或者应用例16记载的液体供给系统,
上述第二液体收容部是由挠性的部件构成的袋体。
根据应用例18的构成,因为第二液体收容部是由挠性的部件构成的袋体,所以容易制造密闭构造,另外,因为伴随液体消耗容易变形,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检测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
(应用例19)
根据应用例15或者应用例16记载的液体供给系统,
所述第三液体收容部至少一部分被壳体覆盖,所述壳体具备液体收容部侧电气连接部,当所述液体导出部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连结时,该液体收容部侧电气连接部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主体侧电气连接部接触。
根据应用例19的构成,因为覆盖第三液体收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 壳体具备电气连接部,所以能够与主体侧电气连接部之间进行电信号收发。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除了作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构成之外,还能够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制造方法、打印装置、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和具备打印装置所具备的打印原料供给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体消耗系统1的图。
图2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3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4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第三外观立体图。
图5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主视图。
图7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侧视图。
图8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安装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图8的F8-F8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第一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安装部件40C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内部流路199的第一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内部流路199的第二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移动部件172的图。
图15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所具备的棒状部件92和传感器138的概略结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方法的第一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方法的第二图。
图18是凹部90附近的外观立体图。
图19是凹部90附近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9的19a-19a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19b-19b剖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接触方式的第一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接触方式的第二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接触方式的第三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接触方式的第四图。
图26A是第一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26B是图26A的26-26剖视图。
图27A是第二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27B是图27A的27-27剖视图。
图28A是第三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28B是图28A的28-28剖视图。
图29A是第四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29B是图29A的29-29剖视图。
图30A是第五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0B是图30A的30-30剖视图。
图31A是第六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1B是图31A的31-31剖视图。
图32A是第七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2B是图32A的32-32剖视图。
图33A是第八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3B是图33A的33-33剖视图。
图34A是第九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4B是图34A的34-34剖视图。
图35是表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1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8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9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A.实施例:
A-1.液体消耗系统的整体构成: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体消耗系统1的图。在图1描绘有相互正交的XYZ轴。对这之后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描绘有XYZ轴。在其他的图描绘的XYZ轴与图1的XYZ轴的方向对应。液体消耗系统1具备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打印机10,和作为液体容器的打印原料 收容容器4。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是将墨水从头22喷出的喷墨打印机。该打印机10是在海报等大张的用纸(A2~A0等)进行打印的大型的打印机。打印机10具备: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控制部31;滑架20;头22;驱动机构30。另外,打印机10具备用于供使用者对打印机10的动作进行操作的操作按钮15。
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能够分别装卸地安装有多个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在本实施例中,与4色(黑色、黄色、品红、蓝绿色)的墨水对应地4种类各一个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即合计4个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中,在前表面(+Y轴方向侧的面)设置有更换用罩13。若使更换用罩13的+Z轴方向侧倒向近前侧(+Y轴方向侧),则露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开口,能够进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装卸。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安装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则能够经由管24向设置于滑架20的头22供给墨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用打印机10的空吸泵(未图示)抽吸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内的墨水,而将墨水向头22供给。此外,针对每一墨水种类而设置管24。此外,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状态也称作“安装状态”。
此外,在打印机10的动作时(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时),关闭更换用罩13也可以,保持其开放也可以。
在头22,针对每一墨水的种类而设置有喷嘴。头22从喷射喷嘴向打印用纸2喷射墨水来打印文字、图像等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10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与滑架20的动作不连动的被称为所谓的“off-carriage type(非滑架装载型)”的打印机。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滑架20设置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与滑架20一起移动的、被称为所谓的“滑架装载型”的打印机。
控制部31进行打印机10的各部分的控制、以及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信号的收发。滑架20使头22相对于打印用纸2相对移动。 
驱动机构30基于来自控制部31的控制信号使滑架往复运动。驱动机构30具备正时皮带32和驱动马达34。将驱动马达34的动力经由正时皮带32传递至滑架20,由此滑架20沿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往复移动。另外,打印机10具备用于使打印用纸2沿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输送机构。在进行打印时,用输送机构使打印用纸2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经由开口12向经由前表面罩体11之上输出打印结束后的打印用纸2。
另外,在使滑架20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打印区域外的位置,设置有被称为初始位置的区域,在初始位置设置有为了能够正常打印而进行维护的维护机构。维护机构构成为包括:被在头22的底面侧(朝向打印用纸2一侧)形成有喷嘴的那个面(喷嘴面)推压、以包围喷射喷嘴的方式形成封闭空间的盖部件18;为了按压于头22的喷嘴面而使盖部件18升降的升降机构(未图示);向因盖部件18被推压于头22的喷嘴面而形成的封闭空间导入负压的空吸泵(未图示)等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液体消耗系统1(打印机10以及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使用状态下,将沿输送打印用纸2的副扫描方向的轴作为Y轴,将沿重力方向(上下方向)的轴作为Z轴,将沿滑架20的移动方向(左右方向)的轴作为X轴。这里,“液体消耗系统1的使用状态”是指在水平的面设置液体消耗系统1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副扫描方向(前方向)设为+Y轴方向,其相反方向(后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从重力方向的下方朝上方的方向(上方向)设为+Z轴方向,其相反方向(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另外,在从前侧(+Y轴方向侧)观察液体消耗系统1时,将从右侧朝左侧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其相反方向设为-X轴方向。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时的插入方向为-Y轴方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取下时的方向为+Y轴方向。因此,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中,将-Y轴方向侧也称作里侧,也将+Y轴方向侧称作近前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排列方向为X轴方向。
A-2.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详细构成: 
接下来使用图2~图4对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详细构成进行 说明。图2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3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第二外观立体图。图4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第三外观立体图。图2也图示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管24。图3以及图4中,为了进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内部构成的说明,而将划分形成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壁部的一部分的图示省略。
如图2所示,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通过以下叙述的6个的壁部划分形成有收容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外,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中,将收容4个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中的一个的部分分别也称作插槽。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具备:装置侧前壁部62;第一装置侧侧壁63;第二装置侧侧壁64。另外,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具备:第三装置侧侧壁65;第四装置侧侧壁66;开口壁部67。通过这6个壁部62、63、64、65、66、67划分形成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6个壁部62、63、64、65、66、67的外形分别为大致长方形。
装置侧前壁部62与开口壁部67相互对置。第一装置侧侧壁63与第二装置侧侧壁64相互对置。第三装置侧侧壁65与第四装置侧侧壁66相互对置。 
在开口壁部67形成有供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装卸时通过的开口69。另外,在开口壁部67设置有能够沿Z轴方向移动的把手672。在安装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之后通过使把手672沿-Z轴方向移动,把手672钩住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由此,防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被误取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沿Y轴方向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装卸。即,Y轴方向为沿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装卸的方向延伸的装卸坐标轴。另外,+Y轴方向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取下的方向,-Y轴方向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的方向。
在装置侧前壁部62的-Y轴方向侧,配置有用于抽吸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内的墨水的空吸泵P。空吸泵P与安装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个数对应地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装置侧侧壁63具有在安装状态下限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Y轴方向的动作的第一轨682。另外第一轨682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引导至安装位置。第一轨682至少与安装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个数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实际安装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个数4个、和备用的一个共计5个第一轨682。第一轨682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槽,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一部分插入其中。另外,在第一轨682的-Y轴方向侧端部,设置有作为卡定部件的板簧684。在安装状态下,通过板簧684卡定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来防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脱出。
如图4所示,第二装置侧侧壁64具有在安装状态限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Y轴方向的动作的第二轨602。另外第二轨602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引导至安装位置。第二轨602至少与安装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个数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实际上设置有安装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个数4个、和备用一个的共计5个第一轨602。第一轨682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槽,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一部分插入其中。另外,在第二轨602的-Y轴方向侧端部,设置有作为卡定部件的板簧604。在安装状态下,通过板簧604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卡定,来防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脱出。即,限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Y轴方向动作。
另外,在第二装置侧侧壁64中,在靠近装置侧前壁部62的位置,设置有限制部件612。限制部件612至少与安装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个数对应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设置有5个限制部件612,实际上利用的个数是四个。当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经由开口69(图2)插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并到达准确的安装位置时,限制部件612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抵接。即,该限制部件612限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Y轴方向的动作。
这里,在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取下时,使把手672(图2)沿+Z轴方向移动,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向-Y轴方向侧拔出。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被向-Y轴方向侧拔出,则板簧604、684以收容于各轨602、682内的方式位移,卡定被解除。
如图4所示,在装置侧前壁部62设置有:装置侧端子部70;液体 供给机构8;杆部件9。装置侧端子部70具备多个端子构成的装置侧端子组721和连接器74。装置侧端子组721与连接器74电连接。装置侧端子组721在安装状态下,通过与设置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电路基板(后述)接触而电连接。连接器74通过布线与打印机10的控制部31(图1)电连接。由此,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电路基板与控制部31之间能够收发信号。
液体供给机构8具备液体供给针82。在安装状态下,液体供给针82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连接。由此,收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墨水能够向液体供给针82流通。此外,液体供给针82与管24连通。
杆部件9具备棒状部件92。棒状部件92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部件。棒状部件92设置为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棒状部件92贯通装置侧前壁部62而设置。棒状部件92构成用于检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机构的一部分。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机构检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墨水用尽状态。这里,“墨水用尽状态”是指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墨水变空的状态,或者,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墨水的余量变少的状态。此外,对于检测机构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A-3.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外观构成:
接下来使用图5~图7对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外观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主视图。图7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侧视图。 
如图5所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外形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具备壳体40。壳体40由合成树脂成形。壳体40具备:供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液体供给针82、棒状部件92插入的定位部件40A;和安装于定位部件40A的保护部件40B。保护部件40B以相对于定位部件40A仅能稍微移动的方式设置间隙而安装。壳体40在内部收容有:作为液体供给源的液体收容部(液体存积体)84;和形成有使液体收容部84的墨水向液体供给针82流通的内部流路的被安装部件190。详细地说,在定位部件40A的内部安装有被安装部件190。另外,在保护部件40B的内部收容有液体收容部84。此外,液体收容部84以 及被安装部件190的详细构成在后面进行叙述。这里,定位部件40A和被安装部件190是后述的安装部件40C的构成部件。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具备前壁42、后壁47、第一侧壁43、第二侧壁44、第三侧壁45、第四侧壁46。此外,也将第一侧壁43称作上壁43,也将第二侧壁44称作底壁44,也将第三侧壁45称作右侧壁45,也将第四侧壁46称作左侧壁46。前壁42与后壁47相互对置。第一侧壁43与第二侧壁44相互对置。第三侧壁45与第四侧壁46相互对置。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前壁42,形成有供液体供给针82插入的供给针插入孔(也称为“第一插入孔”。)440和供杆部件9插入的杆插入孔(也称为“第二插入孔”。)420。如图6所示,第二插入孔420形成为下述形状:-Y轴方向侧的第一部分421的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平行的剖面(XZ剖面)为圆形,比第一部分421靠+Y轴方向侧的第二部分422在XZ剖面上Z轴方向的最大尺寸比X轴方向的最大尺寸小。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侧壁43具有第一凸部52。第一凸部52插入第一轨682(图3)。第一凸部52具有设置于定位部件40A的第一A部52A和设置于保护部件40B的第一B部52B。第一A部52A和第一B部52B经由规定的空间部配置。在安装状态下,板簧684(图3)进入第一A部52A与第一B部52B之间的规定的空间部。由此,板簧684将第一A部52A向装置侧前壁部62侧(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插入方向侧,-Y轴方向侧)推压。
如图6以及图7所示,第二侧壁44具备第二凸部53。第二凸部53插入第二轨602(图4)。第二凸部53具备设置于定位部件40A的第二A部53A和设置于保护部件40B的第二B部53B。第二A部53A和第二B部53B经由规定的空间部配置。在安装状态下,板簧604(图4)进入第二A部53A和第二B部53B之间的规定的空间部。由此,板簧604将第二A部53A向装置侧前壁部62侧(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插入方向侧,-Y轴方向侧)推压。
如上述那样,板簧684将第一A部52A向-Y轴方向侧推压,板簧604将第二A部53A向-Y轴方向侧推压,由此,安装状态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向+Y轴方向的动作被限制。
如图5所示,在前壁42与第一侧壁43交叉的角形成有凹部51。在凹部51配置有电路基板100。如图6所示,在电路基板100的表面,配置有多个端子构成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的端子是9个。另外,9个端子是矩形状。另外,在电路基板100的背面配置有存储装置。在存储装置存储有关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信息(例如,墨水颜色)。存储装置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电连接。此外,凹部51设置于定位部件40A。
在前壁42与第二侧壁44交叉的角,设置有限制面451。限制面451是朝向-Y轴方向(插入方向)的面。在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时,通过限制面451与限制部件612(图4)抵接来限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Y轴方向的动作。
如图6所示,第二插入孔420设置于前壁42中的位于第一侧壁43与第二侧壁44的中间的位置。换言之,在Z轴方向,设置于连结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的中间的位置。即,第二插入孔420的中心轴Ce配置于第一侧壁43与第二侧壁44的Z轴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这里,“中间的位置”没有完全是正中间的必要,只要不向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的哪一方偏置配置就可以。例如,“中间的位置”是指包括距第一侧壁43与第二侧壁44的Z轴方向的距离Th的中心位置Vh10%以内的范围内的位置。换句话说,将从第一侧壁43到第二插入孔420的中心轴Ce的距离设为Tha,将从第二侧壁44到第二插入孔420的中心轴Ce的距离设为Thb的情况下,“中间的位置”,并不意味着Tha与Thb完全相等的情况,换句话说,并不仅意味着Tha=Thb=0.5×Th的情况。“中间的位置”,包括0.4×Th≤Tha≤0.6×Th或者0.6×Th≥Thb≥0.4×Th的位置。若是该范围,便能够充分得到本发明的效果。此外,若是该范围的话,大致观察的话看不出第二插入孔420偏向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的哪一方配置。此外,为了中心轴Ce更配置于中间,“中间的位置”优选包括相对于第一侧壁43和第二侧壁44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距中心位置Vh7.5%以内的范围内的位置。
A-4.安装状态的说明:
在对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之前,使用图8和图9对安装状态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关 系进行说明。图8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时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图8的F8-F8局部剖视图。此外,图9图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中的装置侧前壁部62,并且示意性地表示限制部件612和板簧684、604。
如图8所示,在安装状态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Y轴方向侧的一部分从开口69露出并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如图9所示,在安装状态下,装置侧端子组721与电路基板100电连接。另外,液体供给针82插入第一插入孔440。另外,液体供给针82与用于使液体收容部84的墨水向外部流通的液体供给口194连接。此外,“与液体供给口194连接”是指液体收容部84的墨水能够从液体供给口194向打印机10侧流通的状态。此外,示意性地用箭头表示从液体收容部84向液体供给针82的墨水的流动。
另外,在安装状态下,杆部件9插入第二插入孔420。另外,在安装状态下,棒状部件92的+Y轴方向侧端部92b(也称为“另一端部92b”。)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移动部件172抵接。此外,移动部件172是检测机构的一部分,详细后述。此外,棒状部件92的-Y轴方向侧端部92a(也称为“一端部92a”。)通过打印机10的光学传感器138检测位移。此外,传感器138是检测机构的一部分,详细后述。另外在安装状态下,限制面451与限制部件612抵接。另外,在安装状态下,板簧684将第一A部52A向-Y轴方向侧推压,板簧604将第二A部53A向-Y轴方向侧推压。
在安装状态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详细是定位部件40A)在与包括装卸坐标轴(Y轴)的相互正交的3个轴(X轴、Y轴、Z轴)平行的3个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的动作被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限制。详细地,在安装状态下,定位部件40A的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的3方向的动作被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限制从而被定位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即,在安装状态下,定位部件40A的X轴方向的动作,由于第一A部52A插入第一轨682(图3),第二A部53A插入第二轨602(图4)而被限制。另外,在安装状态下,定位部件40A的Y轴方向的动作如以下这样被限制。即,定位部件40A的+Y轴方向的动作,由于第一A部52A被板簧684向 -Y轴方向侧推压,第二A部53A被板簧604向-Y轴方向侧推压而被限制。另外,定位部件40A的-Y轴方向的动作由于限制面451与限制部件612抵接而被限制。另外,在安装状态下,定位部件40A的Z轴方向的动作,由于杆部件9插入第二插入孔420而被限制。
A-5.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详细构成: 
接下来对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0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第一分解立体图。图11是安装部件40C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用于对内部流路199进行说明的第一图。图13是用于对内部流路199进行说明的第二图。图12以及图13示意性地表示内部流路199。另外,图12表示空吸泵P不工作时的样子,图13表示空吸泵P工作时的样子。此外,图12及图13省略移动部件172的图示。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壳体40收容有液体收容部84、被安装部件190、移动部件172。这里,如图10所示,在保护部件40B的内部空间40S收容有液体收容部84。另外,如图11所示在构成壳体40的一部分的定位部件40A,收容有被安装部件190和安装于被安装部件190的移动部件172。被安装部件190具备在Y轴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平板状的被抵接部件190A。被抵接部件190A通过与定位部件40A抵接来限制被安装部件190在3方向的动作。定位部件40A是一方开口的箱形状。开口41形成于+Y轴方向侧。在成为前壁42的底部42,形成有第一插入孔440、第二插入孔420。底部42与开口41相互对置的方向成为装卸方向(Y轴方向)。另外,从底部42朝开口41的方向是+Y轴方向,从开口41朝底部42的方向为-Y轴方向。
被安装部件190形成使液体收容部84与外部(打印机10)连通的内部流路199(图12、图13)。移动部件172设置于与棒状部件92的另一端部92b对向的位置。
如图10所示,保护部件40B通过组装第一保护部件40Ba和第二保护部件40Bb来形成。液体收容部84例如通过在树脂薄膜层之上层叠形成有铝层的铝层压多层薄膜形成。液体收容部84(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的“第一液体收容部”)具有挠性,构成为随着液体的消耗能够变形。
在液体收容部84的+Y轴方向的端部与保护部件40B(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后壁47)之间,设置有液体注入流路120。液体注入流路120一端与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后壁47开口的液体注入口122连接,另一端与液体收容部84的+Y轴方向的端部连接,能够从外部向液体收容部84的内部供给墨水。对液体注入流路120既可以使用树脂制软管等,也可以通过铝层压多层薄膜与液体收容部84一体地形成。
在开口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后壁47的液体注入口122连结有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的“第二液体收容部”)。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与液体收容部84相同,通过在树脂薄膜层之上层叠铝层形成的铝层压多层薄膜形成。外部液体收容部124具有挠性,构成为随着液体的消耗能够变形。
在液体注入口122与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连结部分等,设置有阻止外部空气侵入的密封垫(不图示)。液体收容部84因为与外部液体收容部124密闭连结,所以液体收容部84、液体注入流路120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成为一体,构成密闭型液体收容部。换句话说,液体收容部84、液体注入流路120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以大气(空气)不能流入的方式密闭。因此,随着收容于液体收容部84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墨水减少,液体收容部84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容积减少。
在收容于液体收容部84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墨水消耗完时,能够取下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从液体注入口122向液体收容部84供给液体。并且,通过将填充有液体的新的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与液体注入口122连结,液体收容部84、液体注入流路120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反复作为密闭型液体收容部被使用。
此外,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外形(液体收容量)是任意的。另外,也可以不将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连结。此时,需要在液体注入口122嵌入埋栓(不图示)以使得大气不流入液体收容部84的内部。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内部流路199中墨水从液体收容部84向打印机10的流动方向上,上游侧与液体收容部84连通,下游侧插入 液体供给针82。也将该下游侧部分(一端部)称作液体供给口194。液体供给口194是大致圆筒形状。
如图12所示,内部流路199在中途具有液体室192(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所记载的“第三液体收容部”)。液体室192开口有供液体收容部84内的墨水流入的流入口198和供墨水向液体供给口194流出的流出口197。另外,液体室192其一侧面亦即上端面由挠性的材料形成的薄膜174来形成。对于液体室192而言,伴随着内部压力的变化,薄膜174变形而容积变化。该薄膜174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所记载的“变形部件”。
如图11~图13所示在液体室192内,配置有逆止阀178和弹簧179(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记载的“推压部件”)。逆止阀178阻止从流入口198流入液体室192的墨水发生逆流。弹簧179将薄膜174向液体室192的外侧推压。即,弹簧179向液体室192的容积变大的方向推压薄膜174。详细地说,弹簧179以压缩的状态配置于液体室192。另外,在弹簧179和薄膜174之间,插入有受压板176。该受压板176将弹簧179的作用力传递至薄膜174。该薄膜174,或者,薄膜174和弹簧179,或是包括薄膜174、弹簧179、受压板176的部件,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所记载的“变形部”。薄膜174构成构成液体室192的壁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移动部件172从液体室192的外侧与构成液体室192的一端面的薄膜174接触。移动部件172以能够将规定的转动支点作为中心而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被安装部件190。如图11所示,移动部件172具有在-Z轴方向侧安装于移动部件172的安装部180A。安装部180A具有轴孔180。通过轴孔180与设置于液体室192的外表面的轴销195嵌合,移动部件172能够转动地轴支于轴销195。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移动部件172在+Z轴方向侧设置有引导部182。通过引导部182与设置于被安装部件190的导销197p接触,移动部件172的转动动作被引导。移动部件172中,在与和薄膜174接触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在安装状态下与棒状部件92的另一端部92b抵接的接触部184(也称为“第二接触部184”)。
另外,被安装部件190具备注入口196。注入口196使外部与液体 收容部84连通,用于将墨水从外部注入液体收容部84。此外,墨水填充至液体收容部84之后,注入口196内的连通流路被闭塞。
使用具备这样的构成的被安装部件190将墨水如下述这样从液体收容部84向打印机10供给。
如图12所示,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空吸泵P不工作时,弹簧179推压薄膜174以使液体室192的容积增加。伴随着液体室192的容积的增加,墨水通过使液体收容部84和流入口198连通的流入通路193流入液体室192。此外,图中的虚线的箭头表示墨水的流动。
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空吸泵P工作,从液体供给口194抽吸墨水,液体室192内的墨水通过连通流出口197和液体供给口194的流出通路191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供给。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中,因为流出通路191的内径设定为比流入通路193的内径大,因此,相对于来自液体室192的墨水流出量,不追加向液体室192的墨水流入量,液体室192内成为负压。因此,如图13所示,克服弹簧179的力,薄膜174以被拉向液体室192的内侧的方式变形。
在该液体室192内产生的负压由于液体收容部84的墨水通过流入通路193流入液体室192而逐渐消除。于是,由于弹簧179的力,薄膜174再次向液体室192的外侧被推出,液体室192的容积复原。由此,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空吸泵P停止后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复原到图12所示的状态。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空吸泵P再次动作,则液体室192内成为负压,成为如图13所示薄膜174被拉入至液体室192的内侧的状态。另一方面,若液体收容部84或者液体收容部84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墨水被消耗完,即使液体室192内是负压墨水也不流入液体室192。即,即使空吸泵P的动作停止后经过规定的时间,液体室192内的负压也不被消除,如图13所示薄膜174保持被拉入液体室192内的内侧的状态不变。
这样,若液体收容部84内或者液体收容部84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内的墨水用完,液体室192的薄膜174以向液体室192的内侧被拉入的方式变形的状态保持不变。即,通过检测薄膜174的位移能够检测 墨水用尽状态。但是,因为薄膜174的位移量小,如下述这样使用移动部件172来增幅位移量。
图14是用于对移动部件172进行说明的图。移动部件172具有第一接触部185、第二接触部184、形成有轴孔180的安装部件180A。第一接触部185是半球体状的凸部并与薄膜174接触。第二接触部184与棒状部件92(图9)接触。另外,第二接触部184是外形为圆形的凸部。第二接触部184在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装卸方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Z轴方向),隔着第一接触部185位于与轴孔180相反一侧。即,从移动部件172的转动支点的轴孔180到第二接触部184的距离D2比从轴孔180到第一接触部185的距离D1大。由此,若与第一接触部185接触的薄膜174位移,则其位移量以杠杆比R(=D2/D1>1,本实施例中为3.1)被增幅,成为第二接触部184的位移量。这里,第二接触部184将轴孔180作为转动支点,向箭头Y1方向位移。箭头Y1方向是包括沿装卸坐标轴(Y轴)的方向(Y轴方向)的成分的方向。
A-6.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方法:
图15是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所具备的棒状部件92和传感器138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5所示,棒状部件92安装有弹簧94。弹簧94将棒状部件92向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推压。
传感器138是凹字形状的所谓的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在该传感器138对置设置有未图示的受光部和发光部,受光部接受发光部产生的光。另外,图中的虚线的箭头表示光的透过方向。
棒状部件92的一端部92a具有遮光部91。若棒状部件92由于弹簧94的力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侧(+Y轴方向侧)移动,则遮光部91插入传感器138的受光部与发光部之间,遮住来自发光部的光。其结果,在传感器138的受光部中,因为不能接受到来自发光部的光,所以能够检测到棒状部件92的一端部92a的位移。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传感器138中,虽然使用透射式光电传感器,但是只要是能够检测到棒状部件92的位移的传感器就可以,并不限定于光电传感器。
图16是用于对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的第一图。图17是用于对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的第二图。图16是表示液体收容部84充分收容有墨水的状态的图。图17是表示液体收容部84的墨水为墨水用尽状态的情况的图。
图16所示,若剩有足量的墨水的状态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则棒状部件92的另一端部92b与设置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侧的移动部件172的接触部184接触。这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弹簧179的作用力A施加给移动部件172的接触部184的作用力A′设定为比弹簧94的作用力B大。由此,若棒状部件92的另一端部92b与移动部件172抵接,则克服弹簧94的作用力B,棒状部件92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里侧(-Y轴方向侧)移动。于是,因为棒状部件92的遮光部91从传感器138离开,所以成为光透过传感器138的状态。这样,传感器138基于由于棒状部件92的遮光部91的移动从光的遮挡状态变化为透过状态,能够检测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在液体收容部84内的墨水消失、余量变少之前,该状态被维持。对于打印机10而言,在该状态下,只要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打印机10内没有其他的异常,就以能够打印的方式控制。此外,因为“其他的异常”的种类及其检测方法的技术是公知的,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如图17所示,若液体收容部84内的墨水用完(或者,余量变少),则墨水不从液体收容部84向液体室192流入,对液体室192作用负压。这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弹簧179的作用力A设定为比在液体收容部84墨水用完的情况(或者,剩余少变少的情况下)产生的负压引起的力C小。因此,通过该力C,薄膜174保持向液体室192的内侧被拉入的状态不变。若薄膜174向使液体室192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变形,则棒状部件92由于弹簧94的作用力B而向+Y轴方向位移。另外,伴随着该位移,棒状部件92使移动部件172随着薄膜174的变形而转动,移动部件172保持关闭的状态。其结果,棒状部件92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侧移动,棒状部件92的遮光部91插入传感器138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传感器138中光被棒状部件92的遮光部91遮住(棒状部件92发生了移动),检测出液体收容部84内的墨水用完或者余量变少(墨水用尽状态)。然后,打印机10以在该状态下不能打印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弹簧94推压棒状部件92的力B以移动部件172的杠杆比R被增幅。因此,从图16的状态移至图17的状态时,即使比较小的力,也能够顺畅地使移动部件172转动,能够尽早检测到墨水用尽。
如上述那样,液体消耗系统1使用设置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移动部件172,和设置于打印机10的棒状部件92以及传感器138来检测墨水余量状态。因此,若移动部件172与棒状部件92的位置关系从预先设计的正确的位置关系偏离,则存在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精度降低的情况。因此,如本实施例这样,在使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侧的部件和打印机10侧的部件一起检测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方法中,能够通过将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状态的部件间配置于正确的位置关系来抑制墨水余量状态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A-7:电路基板100的设置方式: 
如图18所示,凹部90具有沿与Y轴正交的面设置的开口982和沿与Z轴正交的面设置的开口984。另外凹部90的内壁主要由一对的侧壁902(902t、902w)、底壁988、后壁986构成。通过这些的内壁902、986、988,在凹部的内部划分形成供装置侧端子部70插入的端子收容室900。凹部90是将开口982、开口984、一对的侧壁902t、902w、底壁988、后壁986作为主要的面而构成的大致六面体。开口982和后壁986在Y轴方向对置,开口982位于-Y轴方向,后壁986位于+Y轴方向。另外,一对的侧壁902t、902w在X轴方向对置,第一侧壁902t位于+X轴方向侧,第二侧壁902w位于-X轴方向侧。开口984和底壁988在Z轴方向上以相互不平行的状态对置,开口984位于+Z轴方向侧,底壁988位于-Z轴方向侧。开口982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时,成为装置侧端子部70插入凹部90时的入口。底壁988与第一侧壁902t以及第二侧壁902w相交。底壁988与开口982在-Z方向侧的边相交。而且,从开口982的-Z方向侧的边的位置向+Z方向倾斜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与后壁986相交。后壁986与底壁988、第一侧壁902t,以及第二侧壁902w相交。开口984与后壁986,第一侧壁902t、第二侧壁902w以及开口982相交。此外,在不区别第一侧壁902t与第二侧壁902w而使用的情况下,使用侧壁902。
在底壁988安装有电路基板100。详细地如图20所示,电路基板 100的表面100fa以向包含-Y轴方向成分以及+Z轴方向成分的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即,电路基板100的表面100fa相对于Y轴和Z轴倾斜。这里,表面100fa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所记载的“倾斜面”。如上述的那样,表面100fa具备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即,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设置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插入方向亦即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的面。另外,电路基板100的背面100fb具备存储装置525。在存储装置525存储有关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信息(例如,墨水颜色,制造年月日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与存储装置525电连接。
如图18~图21所示,在凹部90的X轴方向上对置的一对的侧壁902t、902w,分别设置有一对槽906t、906w。这些槽906t、906w设置为在X轴方向相互对置。另外,如图19所示,槽906t、906w相对于YZ平面Syz对称设置。该YZ平面Syz是构成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X轴方向的尺寸(宽度)的中心的面。配置于凹部90内的电路基板100以及构成凹部90的各要素相对于该YZ平面Syz对称设置。即,YZ平面Syz通过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的X轴方向的尺寸(宽度)的中心。而且,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中,设置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电极521c与YZ平面Syz相交。另外,YZ平面Syz通过电路基板100的X轴方向的尺寸(宽度)的中心。另外,因为该YZ平面Syz因为电路基板100安装于底壁988,所以通过设置于底壁988的安装部100a、100b。另外,YZ平面Syz通过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中的设置于X轴方向的中央部的端子521c。该端子521c是装置侧端子组721中与设置于X轴方向的中央部的端子721c(不图示)接触的端子。另外,凹部90的槽906t、906w和一对侧壁902t、902w相对于YZ平面Syz对称设置。并且,YZ平面Syz通过前面说明的第一凸部52(52A、52B)以及第二凸部53(53A、53B,参照图6以及图7)的X轴方向的尺寸(宽度)的中心。另外,虽然在图19没有表示,YZ平面Syz通过设置于第一侧壁43的第一卡定部436(图7)以及设置于第二侧壁44的第二卡定部446(图7)的Z轴方向的尺寸(宽度)的中心。另外,该第一卡定部436以及卡定第二卡定部446的板簧684以及604(图3、图7)与该YZ平面Syz交叉。
如图18以及图21所示,在第一侧壁902t设置有作为第一限制部的 第一槽906t。第一槽906t以将第一侧壁902t的一部分向+X轴方向深挖的形状形成。换句话说,第一槽906t从第一侧壁902t向+X轴方向洼下。第一槽906t沿Y轴方向延伸。详细地说第一槽906t从开口982的位置沿+Y轴方向向后壁986侧延伸。在安装状态下,在第一槽906t插入有第一定位部756t(不图示)。第一槽906t的-Y轴方向侧的端面和-X轴方向侧的面开放。如图18以及图20所示,在第二侧壁902w设置有作为第二限制部的第二槽906w。第二槽906w以将第二侧壁902w的一部分向-X轴方向深挖的形状形成。换句话说,第二槽906w从第二侧壁902w向-X轴方向洼下。第二槽906w沿Y轴方向延伸。详细地说第二槽906w从开口982的位置沿+Y轴方向向后壁986侧延伸。第二槽906w的-Y轴方向侧的端面和+X轴方向侧的面开放。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槽906t、906w分别在-Y轴方向侧的端面具有开口941、961。槽906t、906w具备:从这些开口941、961向+Y轴方向侧延伸入口部分916t、916w;和从入口部分916t的+Y轴方向的端部向+Y轴方向侧延伸的接触部分926t、926w。-Y轴方向侧的端面的开口941、961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时,分别成为供定位部756t、756w插入的入口。开口941、961因为比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靠-Y轴方向侧形成,所以在装置侧端子组721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的接触开始之前,定位部756t、756w向槽906t、906w的插入先开始。
入口部分916t、916w是槽906t、906w中最早被定位部756t、756w最插入的部分。如图19乃至图21所示,入口部分916t、916w随着朝向+Y轴方向而单调减少Z轴方向的尺寸。另外,如图19所示,入口部分916t、916w随着从-Y轴方向朝向+Y轴方向其X轴方向的尺寸减少。即,在入口部分916t、916w设置有在Z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尺寸慢慢减少的锥形。进一步换言之,入口部分916t、916w是开口941、961的面积最大的锥形状。另外,如图19至图21所示,为了与入口部分916t、916w对应,凹部90的侧壁902w、902t的入口部分902wa,902ta也形成为锥形状。即,入口部分902wa、902ta部分的侧壁902w,902t间的距离(X轴方向间隔)随着从-Y轴方向朝向+Y轴方向而变小。
接触部分926t、926w分别在安装状态下与定位部756t、756w接触。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接触部分926t、926w分别具有在安装状态下与定位部756t、756w接触的接触面940、960。如图21所示,与第一定位部756t的接触面940,换句话说,槽906t的接触面940具备4个面942、946、948、944。相同地,如图20所示,与第二定位部756w的接触面960,换句话说,槽906w的接触面也具备4个面962、966、968、964。将这些4个接触面分别也称作A面942、962,B面946、966,C面944、964,D面948、968。
如图21所示,槽906t的A面942与B面946在Z轴方向对置,A面942位于+Z轴方向侧,B面946位于-Z轴方向侧。槽906t的D面948在Y轴方向与开口941对置,开口941位于-Y轴方向侧,D面948位于+Y轴方向侧。另外D面948与A面942以及B面946相交。如图19所示,槽906t的C面944与第一侧壁902t的延长面902te对置,相对于第一侧壁902t的延长面902te位于+X轴方向侧。另外C面944与A面942、B面946、以及D面948相交。槽906t的A面942与第一定位部756t(不图示)的+Z轴方向侧端部接触。B面946与第一定位部756t的-Z轴方向侧端部接触。第一D面948与第一定位部756t的+Y轴方向侧端部接触。第一C面944与第一定位部756t的+X轴方向侧端部接触。
如图20所示,槽906w的A面962与B面966在Z轴方向对置,A面962位于+Z轴方向侧,B面966位于-Z轴方向侧。槽906w的D面968在Y轴方向与开口961对置,开口961位于-Y轴方向侧,D面968位于+Y轴方向侧。另外D面968与A面962、B面966相交。如图19所示,槽906w的C面964与第二侧壁902w的延长面902we对置,相对于第一侧壁902w的延长面902we位于-X轴方向侧。另外C面964与A面962、B面966、以及D面968相交。槽906w的A面962与第二定位部756w(不图示)的+Z轴方向侧端部接触。B面966与第二定位部756w的-Z轴方向侧端部接触。D面968与第二定位部756w的+Y轴方向侧端部接触。C面964与第二定位部756w的-X轴方向侧端部接触。
这里,在不区别第一槽906t和第二槽906w而使用的情况下,也仅 称作“槽906”。另外,在不区别第一接触部分926t和第二接触部分926w而使用的情况下,也仅称作“接触部分926”。另外,在不区别第一入口部分916t和第二入口部分916w而使用的情况下,也仅称作“入口部分916”。
如图18所示,在底壁988的倾斜面100fa与第一侧壁902t之间以及倾斜面100fa与第二侧壁902w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对的底壁侧凹部910t、910w。虽然未图示,但是一对的底壁侧凹部910t、910w分别构成为在安装状态下承受装置侧端子部70的一对的突起759t、759w(不图示)。此外,也将一对的底壁侧凹部910t、910w一起称为第一底壁侧凹部910。
A-8.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与装置侧端子组721的接触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2~图25,对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时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与装置侧端子组721的接触方式进行说明。图22是用于对接触方式进行说明的第一图。图23是用于对接触方式进行说明的第二图。图24用于对接触方式进行说明的第三图。图25是用于对接触方式进行说明的第四图。按照图22至图25的附图编号,以时间顺序表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安装时的样子。另外,图22~图25着眼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的一个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521a和装置侧端子组721的中的一个装置侧端子721a进行说明。此外,其他的端子也是相同的安装方式。因为第一和第二定位部756ta、756wa的形状相同,第一和第二槽906t、906w的形状相同,所以在图22~图25中为了容易理解,将附图标记756ta、756wa一并标注并且将附图标记906t、906w一并标注。
如图22所示,在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时,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沿-Y轴方向被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插槽内推进。此时,如图23所示,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521a与装置侧端子721a的端子接点722a接触之前,定位部756向槽906的插入开始。此时,即使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产生若干的制造误差的情况下,通过装置侧端子部70向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移动,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凹部90内,吸收该误差并被引导。 定位部756与槽906的入口部分916的面接触并且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被推向-Y轴方向,由此装置侧端子部70被引导至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521a与装置侧端子721a接触的位置。在图23中,表示装置侧端子部70向箭头V1所示的方向(-Z轴方向)稍微移动并且被引导至凹部90内(图18)的情况。
如图24所示,若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进一步被向-Y轴方向推进,定位部756t、756w插入槽906的接触部分926t、926w,则由于定位部756t、756w的C面756tc、756wc分别与槽906t、906w的C面944、964接触,装置侧端子部70的X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此时,定位部756t、756w的A面756ta、756wa分别与槽906t、906w的A面942、962接触,B面756tb、756wb分别与B面946、966接触,装置侧端子部70的Z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521a与端子接点722a的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位置被确定。而且,定位部756向接触部分926的插入开始之后,在插入完全结束之前,端子接点722a开始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521a接触。此时,定位部756t、756w的前端面756td、756wd不与槽906t、906w的D面948、968接触,能够进一步推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若从图24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向-Y轴方向推压,则装置侧端子721a弹性变形,装置侧端子721a的接点722a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521a接触并且向箭头YR1a的方向移动。此时,仅装置侧端子组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摩擦。而且,最终,如图25所示,定位部756t、756w的前端面756td、756wd与槽906t、906w的D面948、968接触,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521a与端子接点722a的Y轴方向的位置被确定。在该状态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安装结束。另外,在安装结束时以及安装状态下,与图24所示的安装的最终阶段相同,定位部756t、756w的A面756ta、756wa与槽906t、906w的A面942、944在+Z轴方向接触。另外,B面756tb、756wb与槽906t、906w的B面946、966在-Z轴方向接触。另外,第一定位部的C面756tc在+X轴方向与第一槽906t的C面944接触,第二定位部的C面756wc在-X轴方向与第二槽906w的C面964接触。因此,定位部756t、756w的Z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动作被槽906t、906w限制。由此,能够在能够良好地实现装置侧端子721a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 521a的接触的位置保持两者721a、521a。
A-9.限制部的变形方式:
图26A乃至图34B是用于对设置于凹部90的限制部的各种变形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26A是第一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26B是图26A的26-26剖视图。
图27A是第二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27B是图27A的27-27剖视图。
图28A是第三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28B是图28A的28-28剖视图。
图29A是第四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29B是图29A的29-29剖视图。
图30A是第五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0B是图30A的30-30剖视图。
图31A是第六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1B是31-31剖视图。
图32A是第七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2B是图32A的32-32剖视图。
图33A是第八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3B是图33A的33-33剖视图。
图34A是第九变形方式的主视图。
图34B是图34A的34-34剖视图。
在图26A~图34B中,主视图示意性地表示凹部90以及其附近,剖视图示意性地表示凹部90以及其附近的剖面。全部图26A乃至图34B的变形方式,除了支架750的定位部756插入的限制部的构成以外的构成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另外,在图26A乃至图34B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打印机10的构成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此外,因为第一与第二限制部形状相同,所以在图26A至图34B中的剖视图,为了容易理解除了表示第二限制部的附图标记之外将表示第一限制部的附图标记也一并标注。
图26A乃至图34B的变形方式无论哪个都具备从凹部90的第一侧壁向-X轴方向突出的凸部,和从第二侧壁向+X轴方向突出的凸部,通过这些的凸部构成第一以及第二限制部。这些的凸部与凹部90的第一以及第二侧壁独立设置也可以,一体设置也可以。
在图26的A、B所示的第一变形方式中,通过凸部906ta、906wa和侧壁902ta、902wa,形成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形状的槽906ta1、906wa1,在该槽906ta1、906wa1插入有装置侧端子部70的定位部756t、756w。该槽906ta1、906wa1的入口部分916a,仅在Z轴方向,设置有锥形状。装置侧端子部70的定位部756t、756w的±Z方向的动作的限制,由槽906ta1、906wa1的A面(+Z轴方向侧的面)以及B面(-X轴方向侧的面)进行,+Y轴方向的动作的限制由槽906ta1、906wa1的D面(+Y轴方向侧的面)进行。±X轴方向的动作的限制通过由侧壁902ta、902wa形成的C面来进行。即,C面由侧壁902ta、902wa的一部分形成。
图27的A、B所示的第二变形方式具备从凹部90的第一侧壁902tb向-X轴方向突出的一对的凸部906tb1、906tb2,和从第二侧壁902wb向+X轴方向突出的一对的凸部906wb1、906wb2。凸部906tb1、906tb2、906wb1、906wb2相当于将图26的A、B所示的从第一变形方式的槽906ta1、906wa1到D面(+Y轴方向侧的面)省略的部件。通过凸部906tb1、906wb1,进行装置侧端子部70的定位部756t、756w的+Z方向的动作的限制。通过凸部906tb2、906wb2,进行装置侧端子部70的定位部756t、756w的-Z方向的动作的限制。±X轴方向的动作的限制 由侧壁902tb、902wb进行。
图28的A、B所示的第三变形方式具备从凹部90的第一侧壁902tc向-X轴方向突出的一对的凸部906tc1、906tc2,和从第二侧壁902wc向+X轴方向突出的一对的凸部906wc1、906wc2。第三变形方式在凸部906tc1、906tc2、906wc1、906wc2的-Y轴方向的开口端与凹部90的开口982的位置一致这一点上,以及+Y轴方向的端部延伸至凹部90的后壁986的位置这一点上,与图27的A、B所示的第二变形方式不同,但是在其他的点上与第二变形方式相同。
图29的A、B的第四变形方式具备从凹部90的第一侧壁902td向-X轴方向突出的凸部906td,和从第二侧壁902wd向+X轴方向突出的凸部906wd。第四变形方式是从图28的A、B所示的第三变形方式去掉装置侧端子部70的定位部756t、756w中限制-Z轴方向的动作的凸部906tc2、906wc2的方式。通过凸部906td、906wd能够实现装置侧端子部70的定位部756t、756w的+Z方向的限制。-Z轴方向的动作,由于装置侧端子组721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解除而被限制,所以限制-Z轴方向的动作的功能能够省略。另外,±X轴方向的限制由侧壁902td、902wd进行。
图30的A、B的第五变形方式具备从凹部90的第一侧壁902te向-X轴方向突出的凸部906te,从第二侧壁902we向+X轴方向突出的凸部906we。第五变形方式是对图29的A、B所示的第四变形方式的凸部906td、906wd追加限制装置侧端子部70的定位部756t、756w的+Y轴方向的动作的D面的方式。在其他的点上与第四变形方式相同。
图31A乃至图34B的第六乃至第九变形方式分别是对图26A乃至图30B所示的第二乃至第五变形方式将形成为锥状的入口部分916b~916e省略的方式。除此之外的点与第二乃至第五变形方式相同。
即使根据上述的变形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但是,并不是说在没有限制装置侧端子部70的定位部756t、756w的-Z轴方向的动作的功能的第四、第五、第八、第九变形方式的限制部中,不能够得到限制-Z方向的动作而得到的效果,在没有限制+Y方向的动作的功能第二乃至第四以及第六乃至第八变形方式的限制部中,不能得 到限制+Y方向的动作而得到的效果。另外,根据上述变形例,通过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分别设置向X轴方向突出的凸部容易形成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A-10.效果: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中,没有设置用于检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内的墨水变空或者剩余量变少的检测(称为“变没检测”)的压电型检测机构。由此,因为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内部没有设置用于电力供给或这样的检测机构与打印机的信号收发的电导通单元(布线、电极端子等)的必要,所以能够使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构造简单。因此,能够使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小型化。另外,能够减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中,第二插入孔420设置于前壁42中的第一侧壁43与第二侧壁44的中间的位置。即,因为在前壁42的长边方向(Z轴方向)的中间的位置进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定位,所以能够同等地抑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将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高精度并且高效地定位。
另外,因为在一端具有在除了前壁42的其它面(第一侧壁43、后壁47等)开口的液体注入口122,另一端具有与液体收容部84连接的液体注入流路120,所以在收容于液体收容部84的墨水消耗完时,能够向液体收容部84供给(补充)墨水。因此,能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反复使用。
另外,配置于壳体40的外部的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与液体注入口122连接,液体收容部84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成为一体而构成密闭型液体收容部,因此,由于伴随着收容于液体收容部84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墨水的使用这些部件的内部被减压,所以能够将墨水向打印机10侧送出。另外,在墨水使用完时,通过更换外部液体收容部124,能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液体收容部84)地反复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墨水用尽的检测所使用的棒状部件92兼做 用于进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定位的部件。因此,液体消耗系统1没有必要另外具备定位用的部件。由此,能够减少液体消耗系统1的部件数量。另外,因为使用墨水消失检测所使用的棒状部件92,进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定位,所以没有设置另外的定位用的部件的必要,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也能小型化。另外,安装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打印机10也能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40具备定位部件40A和保护部件40B。在保护部件40B收容有液体收容部84。另外,在定位部件40A,设置有供设置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部件插入的第一插入孔440以及第二插入孔420。这里,保护部件40B侧与定位部件40A侧相比作为整体重量变大。若壳体40的第一侧壁43从前壁4两侧(-Y轴方向的前端侧)到后壁47侧(+Y轴方向的前端侧)连续形成,则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整体以与前壁42侧相比后壁47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地,若将收容打印原料收容部的保护容器与盖设为分开的部件的话,能够构成为保护容器相对于盖仅移动盖与保护容器之间的间隙的量。即使液体收容部84的重量大,也仅是保护部件40B的部分倾斜,定位部件40A也能够不倾斜而保持正确的姿势。由此,在安装状态下,能够减少设置于定位部件40A的第一插入孔440、第二插入孔420相对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位置与设计的正确位置错开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从正确位置错位的可能性降低的定位部件40A设置有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由此,能够稳定地实现安装状态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与装置侧端子组721的电连接。
B.变形例: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的构成。例如能够进行一下的变形。此外,因为以下的变形例均是以上述的实施例为基础的例子,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效果、变形例也同样适用于以下的变形例。另外,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的 实施例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B-1.第一变形例: 
图35是表示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3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1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Y轴方向的长度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的深度几乎相同。另外,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后壁47开口有液体注入口122。
与此相对地,第一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14,其Y轴方向的长度比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的深度长很多。因此,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14的后壁47成为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向外部凸出的状态。而且,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14的第一侧壁43中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向外部凸出的区域开口有液体注入口122。因此,外部液体收容部124配置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14(液体收容部84)的+Z轴方向。液体收容部84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构成密闭型液体收容部。
另外,液体注入口122能够在除了前壁42的面形成。另外,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配置也能够任意。因此,墨水的供给(补充)容易。
另外,即使在第一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14中,也能够得到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相同的作用效果。
B-2.第二变形例: 
图3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具有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相同的外形,在后壁47开口有液体注入口122。液体注入口122连结有外部液体收容部124,没有配置埋栓。换句话说,大气(空气)经由液体注入口122能够流入液体收容部84的内部。液体收容部84是大气开放型液体收容部。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的Y轴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与第一变形例的打 印原料收容容器214同样地,比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的深度长很多。此时,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的第一侧壁43中,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向外部突出的区域开口有液体注入口122。
在液体注入口122也可以连结用于注入墨水的漏斗等连接。另外,在液体注入口122也可以连接外部液体收容部226。在外部液体收容部22设置有将大气向内部导入的开口。换句话说,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只要经由液体注入口122直接或者间接向大气开放就可以。
如图37所示,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中,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不同,在被安装部件190的内部流路199没有设置薄膜174、受压板176以及弹簧179等(图11)。另外,不设置移动部件172、接触部185等(图11)。
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中,替代移动部件172,设置有硬质的抵接面227。抵接面227在与移动部件172向棒状部件92侧倒下的状态(图16)几乎相同的位置形成为朝向棒状部件92侧。因此,若棒状部件92的另一端部92b与抵接面227抵接,则棒状部件92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的里侧(-Y轴方向侧)移动。于是,因为棒状部件92的遮光部91从传感器138离开,所以传感器138处于光透过的状态。这样,传感器138基于由于棒状部件92的遮光部91的移动而引起的从光的遮挡状态到透过状态,能够检测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
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中,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不同,即使液体收容部84内的墨水用尽或余量变少,该状态也被维持。打印机10在该状态下,只要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打印机10内没有其他异常,就以能够打印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中,不使用液体收容部84,在形成于壳体40(保护部件40B)内部的内部空间40S直接收容墨水也可以。换句话说,内部空间40S成为液体收容部。因为没有使用由铝层压多层薄膜形成的袋状的液体收容部84的必要,所以能够减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的制造成本。
即使在第二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也能够得到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墨水用尽时,能够在向液体收容部84或者内部空间40S填充墨水之后再度利用。换句话说,在墨水用尽时,将墨水从液体注入口122注入,向液体收容部84或者内部空间40S填充墨水。因为能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地反复使用,所以能够减少打印机10的运行成本。
在使用外部液体收容部226的情况下,可以更换新的外部液体收容部226,也可以从外部液体收容部226的开口填充墨水。
B-3.第三变形例: 
图38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4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214相同,具有密闭型液体收容部(液体收容部84)。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4的外形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214几乎相同。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4替代壳体40而使用适配器235。适配器235具有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的定位部件40A同等的功能。适配器235与壳体40不同,不存在后壁47而形成有开口236。换句话说,适配器235虽然在内部空间235S收容液体收容部84,但是液体收容部84经由开口236向+Y轴方向侧露出。另外,液体收容部84相对于适配器235能够装卸。
即使在第三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4中,也能够得到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适配器235在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之后,即使墨水用尽,也没有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取下的必要,能够反复使用。在墨水用尽时,更换液体收容部84。换句话说,将没有墨水的液体收容部84从适配器235取下,将收容有墨水的新的液体收容部84安装于适配器235。因为没有一个个地准 备壳体40的必要,所以能够减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4的制造成本。
适配器235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38所图示的形状。也可以是相当于定位部件40A的形状。
B-4.第四变形例: 
图39是第四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相同,具有大气开放型液体收容部(液体收容部225)。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的外形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几乎相同。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4相同,替代壳体40而使用适配器245。适配器245具备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的定位部件40A同等的功能。换句话说,适配器245在被安装部件190的内部流路199没有设置薄膜174、受压板176以及弹簧179等(图11)。另外,没有设置移动部件172、接触部185等(图11)。在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中,替代移动部件172,设置有硬质的抵接面227(参照图37)。
适配器245不存在后壁47而形成有开口246。在适配器245的内部空间245S收容有在上表面形成有大气开放口248的液体收容部247。液体收容部247相对于适配器245能够装卸。 
即使在第四变形例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中,也能够得到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4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适配器245安装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之后,即使墨水用尽,也没有必要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6取下,能够反复使用。在墨水用尽时,更换液体收容部247。换句话说,将没有墨水的液体收容部247从适配器245取下,将收容有墨水的新的液体收容部247安装于适配器245。因为没有一个个地准备壳体40的必要,所以能够减少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的制造成本。
也可以不更换液体收容部247,向液体收容部247填充墨水之后再次利用。换句话说,在墨水用尽时,将液体收容部247从适配器245取下,从大气开放口248填充墨水之后,再次安装于适配器245。因为能 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地反复使用,所以能够减少打印机10的运行成本。
也可以使液体收容部247的Y轴方向的长度充分长,称为液体收容部247的+Y轴方向侧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61向外部伸出的状态。此时,能够从向外部露出的大气开放口248填充墨水。因此,能够不更换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44地反复使用,所以能够减少打印机10的运行成本。
B-5第五变形例: 
在图35或者图36所示的变形例中,液体收容室192(第三液体收容部)、液体收容部84(第一液体收容部)、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第二液体收容部)被密闭地连结,液体收容室192(第三液体收容部)的薄膜174,或者,薄膜174以及弹簧179,或者,包括薄膜174、弹簧179、受压板176的变形部,也可以构成为由于比分别使液体收容部84(第一液体收容部)以及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第二液体收容部)变形的压力大的压力而变形。在该情况下,若成为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以及液体收容部84内的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则成为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以及液体收容部84这一方早于液体收容室192的薄膜174变形并向内侧被拉入而先变形并溃缩的状态。因此,能够检测液体收容部84(第一液体收容部)与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第二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
在该变形例中,在液体收容室192(第三液体收容部)的变形部包括弹簧179(推压部件)的情况下,弹簧179向扩张液体收容室192的内部的方向推压薄膜174。根据该构成,因为弹簧179将构成液体收容室192的壁的一部分的薄膜174向扩张液体收容室192的内部的方向推压,所以若成为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以及液体收容部84内的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则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以及液体收容部84这一方早于液体收容室192的薄膜174变形并向内侧被拉下的状态而先成为变形并溃缩的状态。因此,能够检测液体收容部84(第一液体收容部)与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第二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
B-6第六变形例: 
在图35或者图36所示的变形例中,也可以构成为:液体收容部84通过与使外部液体收容部124变形的压力同等或比其大的压力而变形。
根据该构成,因为与液体收容部84连接的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与液体收容部84相同或比其早地处于溃缩状态,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液体余量容易早于液体收容部84的液体余量地减少,与接受检测的液体收容室192连接的液体收容部84晚于外部液体收容部124而液体余量减少,所以能够检测液体收容部84和外部液体收容部124的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
B-7第七变形例: 
在图35或者图36所示的变形例中,外部液体收容部124也可以是由挠性的部件构成的袋体。
根据该构成,因为外部液体收容部124是由挠性的部件构成的袋体,所以容易实现密闭构造,另外,因为伴随着液体消耗容易变形,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检测液体余量充分减少的状态。
第八变形例: 
在图35或者图36所示的变形例中,液体收容室192至少一部分被壳体40覆盖,对于壳体40而言,液体供给口194(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的“液体导出部”)与打印机10(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的“液体喷射装置”)侧的液体供给针82连接时,具备能够与设置于打印机10侧的装置侧端子部70(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的“主体侧电气连接部”)接触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的“液体收容部一侧电气连接部”)也可以。
根据该构成,因为将液体收容室192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壳体40具备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521,所以装置侧端子部70与装置侧端子组721之间能够进行电信号收发。
B-9.第九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喷墨打印机以及其墨水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也能够应用于喷射墨水以外的他的液体的任意的打印装置以及其液体收容 容器。例如,能够应用以下的各种的打印装置以及其液体收容容器。(1)传真装置等的图像记录装置(2)喷射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镜的制造所使用的色材的打印装置(3)喷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所使用的电极材的打印装置(4)喷射包含生物芯片制造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打印装置(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打印装置(6)润滑油的打印装置(7)树脂液的打印装置(8)向时钟、照相机等的精密机械定点喷射润滑油的打印装置(9)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打印装置(10)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者碱性的蚀刻液的打印装置(11)其他任意的具备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打印装置
此外,“液滴”是指从打印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含粒状、泪状、拉着线状尾的液体。另外,此处所指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供打印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在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液体即可,粘性高或者粘性低的液体、胶体溶液、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态金属(金属融液)之类的流状体也包含于“液体”。另外不仅作为物质的一状态的液体,由颜料、金属粒子等的固态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于溶剂的物质等也包含于“液体”。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能够举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此处,所谓墨水包含通常的水性墨水以及油性墨水和胶状墨水、热溶性墨水等的各种液体成分物。
附图标记说明:4…打印原料收容容器;6…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10…打印机;40…壳体;40A…定位部件(盖);40B…保护部件;40S…内部空间;42…前壁(前表面);43…第一侧壁(第一侧面);44…第二侧壁(第二侧面);45…第三侧壁(第三侧面);46…第四侧壁(第四侧面);47…后壁(后表面);62…装置侧前壁部;82…液体供给针(打印原料供给管);84…液体收容部;92…棒状部件;120…液体注入流路(打印原料注入流路);122…液体注入口(打印原料注入口);124…外部液体收容部(外部打印原料收容部);138…传感器;172…移动部件(操纵杆部件);192…液体室(检测室);194…液体供给口;199…内部流路(打印原料流路);214…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24…墨盒;225… 液体收容部;226…外部液体收容部;227…抵接面;234…打印原料收容容器;235…适配器;235S…内部空间;244…墨盒;245…适配器;245S…内部空间;247…液体收容部;248…大气开放口;420…第二插入孔;440…第一插入孔;521…打印原料收容容器侧端子组;721…装置侧端子组。

Claims (4)

1.一种液体消耗系统,具备打印机和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该液体消耗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
头,其喷射液体;和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其供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
管,其从安装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向所述头供给液体,
在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通过多个壁部划分形成有收容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
在所述多个壁部中的一个壁部设置有槽,该槽用于限制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动作,
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具备:能够收容所述液体的液体收容部、和能够向该液体收容部内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
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在安装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的安装状态下,经由所述管而与所述头连通,
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还具备凸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凸部插入所述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消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收容室的所述多个壁部中的另一个壁部具有开口,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消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还具备能够开闭所述开口的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消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所述液体注入口,设置于打印原料收容容器的安装于所述打印原料收容容器安装部的安装方向上的后壁。
CN201510262641.9A 2012-05-21 2013-05-20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60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5536A JP6051595B2 (ja) 2012-05-21 2012-05-21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115536 2012-05-21
CN201310186301.3A CN103419499B (zh) 2012-05-21 2013-05-20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6301.3A Division CN103419499B (zh) 2012-05-21 2013-05-20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0342A true CN104960342A (zh) 2015-10-07
CN104960342B CN104960342B (zh) 2017-04-12

Family

ID=495809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630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9499B (zh) 2012-05-21 2013-05-20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CN2015102626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60342B (zh) 2012-05-21 2013-05-20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630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9499B (zh) 2012-05-21 2013-05-20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807723B2 (zh)
JP (1) JP6051595B2 (zh)
CN (2) CN1034194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1313B2 (ja) 2011-12-08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8931887B2 (en) 2012-01-13 2015-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US8960871B2 (en) 2012-01-13 2015-02-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unting member, liquid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US9440755B2 (en) * 2012-01-13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DE112013000550T5 (de) 2012-01-13 2014-10-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Kartusche, Druckmaterialzufuhrsystem, Druckvorrichtung, Flüssigkeitsaufnahmebehälter, ein Drucksystem und eine Anschlussverbindungsstruktur
US8646889B2 (en) 2012-01-13 2014-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US9421781B2 (en) * 2012-10-15 2016-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232876B2 (ja) * 2013-09-20 2017-11-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体、基板支持部材およびユニット
JP6269234B2 (ja) * 2014-03-26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アダプター、なら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TW201731705A (zh) * 2016-03-09 2017-09-16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補充影像形成劑之影像形成劑儲存單元
US10611161B2 (en) 2014-07-24 2020-04-07 Avision Inc. Image forming agent storage member and laser printer using the same
JP2017056706A (ja) * 2015-09-18 2017-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CN105511706B (zh) * 2016-01-26 2018-11-02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触控传感器
JP6805498B2 (ja) * 2016-01-29 2020-1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機
JP6308245B2 (ja) * 2016-05-12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収容容器
EP3300904B1 (en) 2016-09-30 2021-09-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connector
JP6844178B2 (ja) * 2016-09-30 2021-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接続体
EP3568285A4 (en) * 2017-02-27 2020-08-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MATERIAL CONTAINER RECEPTACLE
US20210046760A1 (en) * 2018-12-03 2021-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JP2022001417A (ja) 2020-06-22 2022-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貯留機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500A (ja) * 1995-06-29 1997-01-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取付け構造
CN1310094A (zh) * 2000-01-31 2001-08-29 惠普公司 用于喷墨打印系统的可更换墨盒
JP2004249652A (ja) * 2003-02-21 2004-09-09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899833A (zh) * 2000-10-11 2007-0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01177068A (zh) * 2006-11-06 2008-05-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US20090289972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Yasushi Iino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099107T3 (es) 1990-07-10 1997-05-16 Canon Kk Metodo de impresion, aparato de impresion para llevar a cabo dicho metodo de impresion y cartucho para chorros de tinta a utilizar en dicho aparato de impresion.
GB2249054B (en) 1990-07-10 1994-10-19 Canon Kk Ink tank,ink jet cartridge having the tank,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cartridge
JP3255659B2 (ja) * 1990-07-10 2002-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US5745137A (en) * 1992-08-12 1998-04-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tinuous refill of spring bag reservoir in an ink-jet swath printer/plotter
JP3188056B2 (ja) * 1993-07-21 2001-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3183760B2 (ja) * 1993-10-04 2001-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900896A (en) * 1995-04-27 1999-05-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artridge adapters
US5788388A (en) * 1997-01-21 1998-08-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jet cartridge with ink level detection
JP4314702B2 (ja) * 1998-11-26 2009-08-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書込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US6431697B1 (en) * 2000-01-31 2002-08-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having a separately attachable latch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container
CN1257058C (zh) * 2000-03-21 2006-05-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A2379725C (en) * 2001-04-03 2007-06-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CN2592384Y (zh) * 2001-11-08 2003-12-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及记录装置
ITMI20012836A1 (it) * 2001-12-28 2003-06-28 Abb Service Srl Componenti di unita' termostatiche e metodo di saldatura laser per illoro ottenimento
JP4356335B2 (ja) * 2003-03-11 2009-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CA2461959C (en) * 2003-03-26 2012-07-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JP2005074627A (ja) * 2003-08-29 2005-03-24 Sii Printek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271389A (ja) * 2004-03-24 2005-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6807A (ja) * 2005-11-17 2007-06-07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0581828C (zh) * 2006-08-09 2010-01-20 Icf科技有限公司 喷墨系统
CN102161278B (zh) * 2008-06-30 2014-03-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墨盒的转接器
JP6035724B2 (ja) 2010-12-22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取付部材、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US8434859B2 (en) 2010-12-22 2013-05-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500A (ja) * 1995-06-29 1997-01-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取付け構造
CN1310094A (zh) * 2000-01-31 2001-08-29 惠普公司 用于喷墨打印系统的可更换墨盒
CN1899833A (zh) * 2000-10-11 2007-0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JP2004249652A (ja) * 2003-02-21 2004-09-09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01177068A (zh) * 2006-11-06 2008-05-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US20090289972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Yasushi Iino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07723B2 (en) 2014-08-19
JP6051595B2 (ja) 2016-12-27
CN104960342B (zh) 2017-04-12
US9487014B2 (en) 2016-11-08
US20130307908A1 (en) 2013-11-21
US9044972B2 (en) 2015-06-02
US20140313272A1 (en) 2014-10-23
CN103419499A (zh) 2013-12-04
US20150246548A1 (en) 2015-09-03
JP2013240924A (ja) 2013-12-05
CN103419499B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9499B (zh)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CN104608496B (zh)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印刷装置、液体容纳容器、印刷系统、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CN105109208B (zh)
US8721045B2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CN103203995B (zh) 安装部件、具有安装部件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101219604B (zh) 液体检测装置、液体储存容器、以及液体再填充方法
CN102161263B (zh)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US8297739B1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CN102529397B (zh) 盒及其制造方法
US10338517B2 (en) Waste liquid container and attachment
CN103204006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104553320A (zh) 液体喷射系统
CN103171293A (zh) 打印流体盒、打印设备和打印流体盒的使用
JP2016164003A (ja) 印刷材収容容器
JP6308245B2 (ja) 印刷材収容容器
CN204801244U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