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6262A - 影像投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投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6262A
CN104956262A CN201380071100.7A CN201380071100A CN104956262A CN 104956262 A CN104956262 A CN 104956262A CN 201380071100 A CN201380071100 A CN 201380071100A CN 104956262 A CN104956262 A CN 104956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ical lens
lens
projection apparatus
image projection
sphe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11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6262B (zh
Inventor
朴准
余相玉
吴洪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56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6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8Catadioptric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 G02B2027/013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of stereoscopic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5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involving arrangement aiming to get less bulky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投射装置,其包括:光源,发出光束;显示元件,利用所述光束来形成影像;以及,投射系统,具有透镜部和反射镜,所述透镜部用于使所述光束折射以放大投射所述影像,所述反射镜将通过所述透镜部传递的光束朝向外部反射;所述透镜部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该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彼此隔开地配置,用于改变所述光束的折射程度,以及至少一个球面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

Description

影像投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将生成的影像放大投射到外部的影像投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能够实现大型画面的显示装置的重要性得到强调。作为实现这样的大型画面的一例,有具有放大投射影像的功能的影像投射装置。
影像投射装置指的是利用从光源产生的光实现影像并投射所实现的影像的装置,作为代表性的例,有投影仪、投影电视等。
最近,在影像投射装置的性能方面进行多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中之一即为在邻近屏幕的状态下投射大型画面的超短焦(ultra short throwratio,UST)光学系统的实现。
但是,通过以往的光学系统不易缩短投射装置和屏幕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很难实现全高清(Full HD)画质。并且,为了实现全高清将利用大量的玻璃透镜(一般为20张以上)。并且,为了实现用以输出立体影像的投射装置,包含有具有透光性的追加的透镜。
由此,当为了投射大型画面而光学系统中包含的透镜数目增多时,整个光学系统的尺寸将变大。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紧凑的结构并且提高了耐久性的光学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影像投射装置包括:光源,发出光束,显示元件,利用所述光束来形成影像,以及投射系统,具有透镜部和反射镜,所述透镜部用于使所述光束折射以放大投射所述影像,所述反射镜将通过所述透镜部传递的光束朝向外部反射;所述透镜部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该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彼此隔开地配置,用于改变所述光束的折射程度,以及至少一个球面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透镜部形成一个光圈,并且所述透镜部以所述光圈为基准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设置于与所述反射镜靠近的第一区域。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透镜部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非球面透镜。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光圈形成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之间。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是两面的曲率相互不同的非球面凸透镜。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是彼此相向的面具有相互相反的方向的曲率的弯月型透镜。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由玻璃成型形成。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具有偏光特性,以使所述光束进行偏光;所述影像是三维立体影像。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透镜部还包括:第一球面透镜,用于向所述反射镜发出所述光束,并且发出所述光束的出射面形成为球面;以及第二球面透镜,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的一面相胶合。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一球面透镜和第二球面透镜的相互胶合的面形成为平面。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的直径比所述第一球面透镜及第二球面透镜的直径小。
为了实现一种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包括透镜部和反射镜,所述透镜部用于使光束折射以放大投射立体影像,所述反射镜将通过所述透镜部传递的光束朝向外部反射;所述透镜部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该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彼此隔开地配置,并且由玻璃成型材料形成,该玻璃成型材料具有预先设定的偏光特性,以输出所述立体影像,以及至少一个球面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用于使所述光束折射。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透镜部形成一个光圈;所述透镜部还包括第三非球面透镜,该第三非球面透镜隔着所述光圈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隔开地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透镜部包括非球面透镜以能够调节折射程度,因此能够减少构成透镜部的透镜的数目。
并且,利用由玻璃成型所形成并且具有偏光特性的非球面透镜,即可输出三维立体影像,因此无需设置用以实现立体影像的另外的透镜。
因此,能够减少构成影像投射装置的透镜的数目,并且能够实现更加紧凑的影像投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影像投射装置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2a及图2b分别是从前面及后面观察图1的影像投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影像投射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示出图3的投射系统中的光束的路径的概念图。
图5是图4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与本发明相关的影像投射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用语仅是为了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使用的,并不意在限定本发明。并且,除非在本说明书中被特别地定义为其他含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用语应当被解释为是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不应被解释为是过度概括的含义或过度缩小的含义。并且,如果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用语为不能准确表达本发明的思想的错误的技术用语,则应当被代替以及理解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正确理解的技术用语。并且,本发明中使用的通常用语应当基于词典中的定义或根据上下文加以解释,而不应被解释为是过度缩小的含义。
并且,除非根据上下文明确地表达,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的表达包含复数的表达。本申请中,“由…构成”或“包括”等用语不应被解释为是必须全部包括说明书上记载的多个结构要素或多个步骤,其可以不包括其中的一部分结构要素或一部分步骤,或者还包括追加的结构要素或步骤。
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有序数的用语可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但是上述结构要素不应被上述用语所限定。上述用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进行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结构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结构要素,与之类似地,第二结构要素也可被命名为第一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影像投射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即便是相互不同的实施例,对于相同类似的结构将赋予相同类似的附图标记,对其的说明由第一次说明取而代之。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地区别表示,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的表达包含复数的表达。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影像投射装置的动作的概念图。
本发明的影像投射装置100是在配置于与屏幕S相距超近距离的位置的状态下,向上述屏幕S投射大型画面的影像。
影像投射装置100是利用从光源产生的光来实现影像并投射所实现的影像的装置,如图所示,其可以是用以放大投射影像的投影仪(projector)等。以下,以投影仪为基准,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影像投射装置100。
并且,上述影像投射装置100可根据用户的设定而改变输出模式,并在没有另外的追加输出装置的情况下可输出二维影像及三维立体影像。
但是,影像投射装置100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适用于投影电视等中内置的投射装置。以下,本说明书以投影仪为基准进行说明。
根据图中所示,影像投射装置100邻近配置于屏幕S的下端侧(或上端侧),在此状态下,在上述屏幕S成像大型画面的影像。
以下,举例说明可实现这样的动作的影像投射装置。图2a及图2b分别是从前面及后面观察图1的影像投射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2a及图2b中示出的结构要素并非是必须的,因此,还可实现相比其具有更多的结构要素或更少的结构要素的影像投射装置100。
参照附图,影像投射装置100的外观由上部及下部壳体111、112来形成。在由上部及下部壳体111、112形成的空间内置有各种光学部件及电子部件。在上部及下部壳体111、112之间还可追加配置有至少一个中间壳体。
在上部壳体111可配置有操作部113。只要是用户操作时能够感觉到触感的方式(tactile manner),操作部113可采用任意的方式。
操作部113接收用以控制影像投射装置100的动作的命令。在功能方面上,操作部113可被使用为用以输入开始、结束等菜单等。
并且,操作部113可被操作为用以对影像投射装置100所投射的影像进行放大(Zoom-In)或缩小(Zoom-Out)动作。操作部113可被操作为用以对影像投射装置100所投射的影像进行对焦(Focusing)。
在下部壳体112可配置有空气流动部114、接口115、供电部116等。
空气流动部114由多个贯通孔构成,其用以使空气流动到影像投射装置100的内部。由此,可利用强制对流来实现影像投射装置100的冷却。
接口115成为使影像投射装置100能够与外部装置进行数据交换等的通道。通过上述接口115可从外部接收与影像投射装置100要投射的影像相应的影像数据。参照附图,接口115包括连接端子,其可电连接于可提供影像或语音数据的电子装置如计算机、DVD播放器等。
供电部116安装于下部壳体112,用以向上述影像投射装置100进行供电。上述供电部116可接收交流的家庭用电源后转换为直流电源。但是,供电部116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其也可以是可充电的电池,并为了进行充电等而可拆装地结合。
在上部及下部壳体111、112中的一个,能够以扬声器(speaker)的形态实现音响输出部,还可追加地配置有用以接收广播信号的天线等。
根据图中所示,投射部117从上部壳体111的上面朝外部投射影像。投射部117例如包括有投射系统140(或投射光学系统,参照图3),在该投射系统140中,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透镜及反射镜。投射部117借由操作部113的操作可调节多个透镜及反射镜之间的间隔。通过这样的操作,能够实现影像投射装置100的缩放或对焦功能。
以下,参照图3至图5对与上述投射系统140相关的影像投射装置100的内部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是图1的影像投射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示出图3的投射系统中的光束的路径的概念图,图5是图4的A部分的放大概念图。
根据图中所示,在下部壳体112可安装有控制电路基板121。控制电路基板121可作为用以启动影像投射装置100的各种功能的控制部的一例来构成。
并且,在下部壳体112可安装有光学系统130。光学系统130指的是影像投射装置100中为了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来实现物体的影像而将反射镜或透镜等适当地进行排列的多个光学部件的体系。在上述光学系统130和下部壳体112之间可追加地配置有用以组装光学系统130的结构物(未图示)。
光学系统130包括光源131、照明系统132、显示元件133及投射系统140。
光源131接收电能的供给并将其转换为光束能,并据此生成光束。作为这样的例,光源131可以是超高压水银灯(UHV Lamp)、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等。
为了协助光源131的动作,可在下部壳体112安装有用以使供给至光源131的电变得稳定的稳定器和用以产生强制对流的冷却风扇等。
照明系统132用以将光源131所产生的光束照射到显示元件133。显示元件133利用上述光束来形成影像。更具体说,显示元件133可以是通过将照射到入射面的光束进行反射来实现影像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参照附图,显示元件133的入射面可以是矩形。
显示元件133可以是以数码方式进行控制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可包括可分别进行驱动的多个微镜(micro mirror)。上述多个微镜与要实现的影像相对应地独立地反射光。例如,上述电子元件可以是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其倾斜角根据控制信号而处于开启(ON)状态。并且,电子器件可以是液晶显示(LCD)设备之中的液晶覆硅(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板,该LCOS板用于通过在一平面上以格栅的形式布置倾斜角角变为“关闭(OFF)”状态的微镜,然后反射光,从而实现图像。
投射系统140用以放大投射在显示元件133中形成的影像。参照图4及图5,投射系统140中组合有透镜部150及反射镜170,从而支持全高清的画面。但是,即便投射系统140支持全高清,如果投射系统的整个长度较长,则不能解决投影仪的整个尺寸变大的问题。本发明中通过透镜部150的形状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作为具体的例,上述透镜部150在上述显示元件133和上述反射镜170之间具有形成光圈(stop)的多个透镜。上述多个透镜包括球面透镜及非球面透镜,被排列为投射系统140的中心轴与各透镜的中心相交差。
本发明的上述透镜部150能够以上述光圈(stop)为中心划分为第一及第二区域150a、150b。上述第一区域150a被定义为与上述反射镜170邻近的区域,上述第二区域150b被定义为与上述显示元件133邻近的区域。
上述第一区域150a包括第一及第二非球面透镜151、152和第一及第二球面透镜组154、155,上述第二区域150b包括第三非球面透镜153及第三球面透镜组156。上述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及上述第一至第三球面透镜组154、155、156可沿着投射系统的中心轴连续地进行配置。
即,从上述显示元件133发出的光束依次地通过上述第二区域150b的上述第三球面透镜组156、上述第三非球面透镜153、上述第一非球面透镜151、上述第一球面透镜组154、上述第二非球面透镜152及上述第二球面透镜组155,在此过程中以预先设定的折射程度折射并到达上述反射镜170。
上述反射镜170将折射的光束朝向外部反射,以在近距离实现大型画面。为此,上述反射镜170可由凹镜形成。
上述第一至第三球面透镜组154、155、156可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球面透镜,各球面透镜组中包含的球面透镜的数目并不限定于附图中所示的数目。
从上述显示元件133发出的上述光束被上述第三球面透镜组156所折射。上述第三球面透镜组156可由沿着上述投射系统的中心轴排列的多个球面透镜构成。
例如,如图4所示,上述第三球面透镜组156可包括四张球面透镜。上述球面透镜可分别具有不同的方向及曲率,在上述球面透镜之间可具有预先设定的缝隙,从而形成空气层。
通过用于构成上述透镜部150的多个透镜,在上述第一非球面透镜151和第三非球面透镜153之间形成使上述光束与上述投射系统的中心轴相交差的光圈(stop)。
另一方面,上述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使球面透镜周边部的面折射程度连续地变大或变小,以减小像失真及焦点模糊的球面像差现象。
首先,上述第一非球面透镜151被形成为朝上述反射镜170侧凸出且朝上述显示元件133侧凹进。上述第一非球面透镜151可由弯月型透镜(meniscus lens)来实现,其两面由朝相同的方向加工的曲面所构成。
上述第一非球面透镜151在输出上述影像的屏幕为大型画面的情况下,用以执行补偿随着透镜的口径变大而产生的球面像差的功能。通过在上述透镜部150采用非球面透镜,能够提高球面像差的补偿效率。
上述第三非球面透镜153可由两面凸出地形成而具有负倍率值(minus power value)的凸透镜所实现。通过上述第三非球面透镜153能够提高上述光束的折射效率。在上述第一及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3之间也能够以预先设定的间隔形成有缝隙,从而包含空气层。
上述第一及第二非球面透镜151、152隔着上述第一球面透镜组154而相互隔开地配置。从上述光圈(stop)传递的光束通过上述第一球面透镜组154后折射,并传递到上述第二非球面透镜152。
上述第一球面透镜组154由多个球面透镜所构成。例如,如图所示,其可包括四张球面透镜。上述四张球面透镜能够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在构成上述第一球面透镜组154的球面透镜之间可形成空气层,该空气层是通过预先设定的缝隙而成的。
通过上述第一球面透镜组154所折射的光束到达第二非球面透镜152。上述第二非球面透镜152可由两面朝向上述显示元件133凸出地形成的弯月型透镜所实现。
通过上述第一非球面透镜152所折射的光束到达上述第二球面透镜组155。通过上述第二球面透镜组155所折射的光被扩展为更宽的区域,并朝向上述反射镜170传递。
上述第二球面透镜组155可包括多个球面透镜,如图所示可包括三张球面透镜。为了将上述光束传递到更宽的区域,构成上述第二球面透镜组155的球面透镜的尺寸可以比构成上述透镜部150的其他透镜更大。
特别是,在上述第二球面透镜组155的最外部配置有第一及第二球面透镜155a、155b。上述第一及第二球面透镜155a、155b的相互相向的面实质上相对应,实质上由胶合的状态的胶合透镜来实现。
即,上述第一及第二球面透镜155a、155b的彼此相向的一面实质上可形成为平坦的面。上述第一球面透镜155a的与上述反射镜170相向的面可由朝向上述反射镜170凸出的凸透镜所形成,上述第二球面透镜155b的另一面可由凹进去的凹透镜所形成。
即,上述第一及第二球面透镜155a、155b之间没有缝隙,由此,可简化用于第一及第二球面透镜155a、155b的生产和排列的制造工艺及管理。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可由玻璃成型材料所形成。上述玻璃成型材料可由具有高折射率及低分散特性的材质所构成。
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能够以安置于陶瓷模具并成型的方式进行制造,其中上述陶瓷模具被加工成包含预先设定的形状(特定曲率半径)。
上述玻璃成型材料为耐热材质,其可使伴随着影像投射装置的驱动而产生的热量所致的变形最小化。
并且,上述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配置于上述透镜部150的多个球面透镜之间,与需要以宽角度发出光束的第一及第二球面透镜155a、155b相比,可相对较小地设计其尺寸。由此,在存在有效径的限制(约30Pi)的玻璃成型工艺中可制造上述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
并且,上述玻璃成型(Glass Mold)是以成型加工(molding)方式施加压力而制作。但是,由于在以预先设定的温度及时间进行的退火(annealing)工艺的过程中应力被释放,因此可保持上述玻璃成型所具有的偏光特性。
即,可解决在以注塑成型(Injection Molding)方式制作的塑料透镜中存在的因塑料透镜的内部应力而导致其偏光特性被破坏的问题。
由于由玻璃成型形成的透镜在制造过程中其偏光特性不会发生变形,因此由玻璃成型所形成的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在制作成预先设定的形状之后,也会保持偏光特性。由此,可利用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来对上述光束进行偏光,并利用其可输出三维立体影像。
由此,根据本发明,无需为了输出立体影像而另外地设置用以对光束进行偏光的白玻璃(dummy glass),即可实现胶卷模式偏光眼睛(FPR,Film-type Patterned Retarder)方式的立体影像输出装置。
即,可提供一种如下影像投射装置,在该影像投射装置设有具有耐外热及偏光特性的非球面透镜,从而提高耐久性并且可输出立体影像。
虽未图示,但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投射装置在上述第二球面透镜155b和上述反射镜170之间还可包括白玻璃。在输出立体影像的情况下,白玻璃可由3D滤光片所形成。
即,在上述第一至第三非球面透镜151、152、153不具有偏光特性或为了实现立体影像而需要追加的光束补偿的情况下,还可包括上述白玻璃。上述白玻璃能够具有以投射系统的中心轴为中心非对称的结构。
图6是示出与本发明相关的影像投射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根据图中所示,本发明的影像投射装置的光学系统单独构成一个产品来内置于汽车等中。在此情况下,上述影像投射装置可在汽车的前面玻璃上投射大型画面的影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影像投射装置的光学系统可单独安装于其他商用产品,如便携终端(mobile terminal)、笔记本计算机(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PMP)、导航仪等。据此,本发明的影像投射装置可向上述商用产品提供投影仪功能。
如上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的结构和方法,可选择性地组合全部或一部分上述实施例,以实现多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镜部包括非球面透镜,从而可调节折射程度,因而可适用于包括透镜部的多种产业领域。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一种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光源,发出光束,
显示元件,利用所述光束来形成影像,以及
投射系统,具有透镜部和反射镜,所述透镜部用于使所述光束折射以放大投射所述影像,所述反射镜将通过所述透镜部传递的光束朝向外部反射;
所述透镜部包括:
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及第三非球面透镜,该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及第三非球面透镜彼此隔开地配置,用于改变所述光束的折射程度,以及
球面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该球面透镜包括第一球面透镜组和第二球面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组配置于所述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之间,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组配置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
所述透镜部以所述光束与所述投射系统的中心轴相交差的光圈为基准,被划分为与所述反射镜靠近的第一区域及与所述光源靠近的第二区域;
所述光圈形成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之间;
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
2.(删除)
3.(删除)
4.(删除)
5.(修改)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是两面的曲率相互不同的非球面凸透镜。
6.(维持)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是彼此相向的面具有相互相反的方向的曲率的弯月型透镜。
7.(维持)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由玻璃成型材料形成。
8.(维持)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具有偏光特性,以使所述光束进行偏光;
所述影像是三维立体影像。
9.(维持)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还包括:
第一球面透镜,用于向所述反射镜发出所述光束,并且发出所述光束的出射面形成为球面;以及
第二球面透镜,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的一面相胶合。
10.(维持)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和第二球面透镜的相互胶合的面形成为平面。
11.(维持)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的直径比所述第一球面透镜及第二球面透镜的直径小。
12.(维持)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透镜部和反射镜,所述透镜部用于使光束折射以放大投射立体影像,所述反射镜将通过所述透镜部传递的光束朝向外部反射;
所述透镜部包括:
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该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彼此隔开地配置,并且由玻璃成型材料形成,该玻璃成型材料具有预先设定的偏光特性,以输出所述立体影像,以及
至少一个球面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用于使所述光束折射。
13.(删除)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请用所附的替换页的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至13来代替权利要求1至13。
(1)对于权利要求1,追加了球面透镜“包括配置于显示元件和第三非球面透镜之间的第一球面透镜组以及配置于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的第二球面透镜组的特征”。并且,限定为“所述透镜部以所述光束与所述投射系统的中心轴相交差的光圈为基准,被划分为与所述反射镜靠近的第一区域及与所述光源靠近的第二区域;所述光圈形成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之间;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配置于第二区域”。这些修改的依据为最初申请的说明书的第<70>段至第<74>段以及第<77>段。
(2)删除了包含重复的内容的权利要求2至5以及权利要求13。

Claims (13)

1.一种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光源,发出光束,
显示元件,利用所述光束来形成影像,以及
投射系统,具有透镜部和反射镜,所述透镜部用于使所述光束折射以放大投射所述影像,所述反射镜将通过所述透镜部传递的光束朝向外部反射;
所述透镜部包括:
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该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彼此隔开地配置,用于改变所述光束的折射程度,以及
至少一个球面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形成一个光圈,并且所述透镜部以所述光圈为基准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设置于与所述反射镜靠近的第一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三非球面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形成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是两面的曲率相互不同的非球面凸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是彼此相向的面具有相互相反的方向的曲率的弯月型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由玻璃成型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具有偏光特性,以使所述光束进行偏光;
所述影像是三维立体影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还包括:
第一球面透镜,用于向所述反射镜发出所述光束,并且发出所述光束的出射面形成为球面;以及
第二球面透镜,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的一面相胶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透镜和第二球面透镜的相互胶合的面形成为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的直径比所述第一球面透镜及第二球面透镜的直径小。
12.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透镜部和反射镜,所述透镜部用于使光束折射以放大投射立体影像,所述反射镜将通过所述透镜部传递的光束朝向外部反射;
所述透镜部包括:
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该第一非球面透镜及第二非球面透镜彼此隔开地配置,并且由玻璃成型材料形成,该玻璃成型材料具有预先设定的偏光特性,以输出所述立体影像,以及
至少一个球面透镜,配置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之间,用于使所述光束折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形成一个光圈;
所述透镜部还包括第三非球面透镜,该第三非球面透镜隔着所述光圈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隔开地配置。
CN201380071100.7A 2013-01-22 2013-12-23 影像投射装置 Active CN1049562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07141A KR102135345B1 (ko) 2013-01-22 2013-01-22 영상투사장치
KR10-2013-0007141 2013-01-22
PCT/KR2013/012011 WO2014115971A1 (ko) 2013-01-22 2013-12-23 영상투사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6262A true CN104956262A (zh) 2015-09-30
CN104956262B CN104956262B (zh) 2017-09-15

Family

ID=5122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1100.7A Active CN104956262B (zh) 2013-01-22 2013-12-23 影像投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03110B2 (zh)
EP (1) EP2950141B1 (zh)
KR (1) KR102135345B1 (zh)
CN (1) CN104956262B (zh)
WO (1) WO20141159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5290A (zh) * 2020-06-08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设备的镜头组件及投影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55272B1 (ko) * 2015-08-21 2021-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젝션 렌즈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한 프로젝션 시스템
KR102392092B1 (ko) * 2017-04-19 2022-04-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출력모듈
WO2020013416A1 (ko) * 2018-07-12 2020-01-16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영상 투사 장치
KR102207205B1 (ko) * 2018-10-18 2021-01-25 주식회사 옵트론텍 영상 투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US11137597B2 (en) * 2019-03-28 2021-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10261996B (zh) * 2019-05-23 2022-01-11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光处理的成像镜头及增强现实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48010B1 (ko) * 1997-12-29 2000-04-01 윤종용 프로젝터용투사렌즈유니트
CN1655010A (zh) * 2004-02-09 2005-08-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投影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图像显示设备
CN101794063A (zh) * 2006-10-13 2010-08-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201749248U (zh) * 2009-07-30 2011-02-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及使用该投射光学系统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5381B2 (ja) 1998-10-29 2009-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982363B2 (ja) 2001-08-28 2007-09-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投射レンズ、プロジェクション表示装置
CN1278160C (zh) 2001-08-28 2006-10-04 索尼株式会社 投影透镜
US6853493B2 (en) 2003-01-07 2005-02-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olded, telecentric projection lenses for use with pixelized panels
TWI289210B (en) * 2004-10-21 2007-11-01 Sony Corp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933083B2 (ja) * 2005-11-04 2012-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とその投写光学ユニット
CN101389576A (zh) * 2006-02-24 2009-03-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玻璃和透镜
JP5040180B2 (ja) * 2006-06-08 2012-10-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JP4983127B2 (ja) 2006-07-24 2012-07-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WO2008036561A1 (en) * 2006-09-18 2008-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corrector for optical projection engine
WO2008069031A1 (ja) * 2006-12-07 2008-06-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素子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7922340B2 (en) * 2007-02-14 2011-04-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with enlargement at a varying magnification
AU2008251353B2 (en) * 2007-05-09 2014-05-22 Reald Inc.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US7871165B2 (en) * 2007-11-30 2011-01-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Stereo projection apparatus using polarized solid state light sources
US20090153752A1 (en) * 2007-12-14 2009-06-18 Silverstein Barry D Projector using independent multiple wavelength light sources
JP5091726B2 (ja) * 2008-03-10 2012-12-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WO2010065565A2 (en) * 2008-12-01 2010-06-10 Reald Inc.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ploy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at an intermediate image plane
CN101776839B (zh) * 2009-01-08 2012-06-20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倾斜投射光学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US20100226006A1 (en) * 2009-03-04 2010-09-09 American Polarizers, Inc. Acrylic circular polarization 3d len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2012532341A (ja) * 2009-06-29 2012-12-13 リアルディ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中間像面における空間多重化を採用した立体視投影システム
JP5363933B2 (ja) * 2009-09-28 2013-12-11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CN102804058B (zh) * 2010-01-20 2016-04-20 瑞尔D股份有限公司 宽视场立体投影系统
JP2011253130A (ja) * 2010-06-04 2011-12-15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背面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US20110317282A1 (en) * 2010-06-23 2011-12-29 Nik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optical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ing lens
JP5728202B2 (ja) * 2010-11-16 2015-06-03 株式会社サムスン日本研究所 投射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
JP5621583B2 (ja) * 2010-12-27 2014-1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投射光学系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5578275B2 (ja) * 2011-03-25 2014-08-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JP5316968B2 (ja) * 2011-03-28 2013-10-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投映レンズ及びこれを搭載する光学機器
US9036275B2 (en) * 2011-06-24 2015-05-19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optical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digital apparatus
US8786943B2 (en) * 2011-10-27 2014-07-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thermal stress catadioptric imaging system
US8830580B2 (en) * 2011-10-27 2014-09-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thermal stress catadioptric imaging optics
JP5696644B2 (ja) * 2011-11-04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表示装置
CN103293642B (zh) * 2012-03-02 2015-08-2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和投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48010B1 (ko) * 1997-12-29 2000-04-01 윤종용 프로젝터용투사렌즈유니트
CN1655010A (zh) * 2004-02-09 2005-08-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投影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图像显示设备
CN101794063A (zh) * 2006-10-13 2010-08-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201749248U (zh) * 2009-07-30 2011-02-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及使用该投射光学系统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5290A (zh) * 2020-06-08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设备的镜头组件及投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0141A4 (en) 2016-10-19
US20150309323A1 (en) 2015-10-29
WO2014115971A1 (ko) 2014-07-31
KR102135345B1 (ko) 2020-07-17
EP2950141B1 (en) 2023-08-09
US9703110B2 (en) 2017-07-11
KR20140094379A (ko) 2014-07-30
CN104956262B (zh) 2017-09-15
EP2950141A1 (en)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6262A (zh) 影像投射装置
Cheng et 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R head-mounted displays: A review and outlook
CN108780165B (zh) 基于阵列的相机透镜系统
CN102662297B (zh) 倾斜投射光学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4049339A (zh) 投影光学系统与投影仪设备
US10684470B2 (en) Array-based floating display
US10871657B2 (en) Floating image display
CN109031591A (zh) 投影镜头
US10884326B2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CN101276017A (zh) 全息元件、照明装置、投影机以及全息元件的制造方法
JP2008176261A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14355562B (zh)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以及电子设备
CN109298584B (zh) 投影镜头及投影机
CN111897181A (zh) 智能设备、微透镜阵列投影装置及其阵列基板
CN101556424B (zh) 投影装置
JP583082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EP2653921A1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TWI628462B (zh) Telecentric lens system
JP2007232811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3218160A (ja) 投射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並びに光学機器
WO2020088057A1 (zh) 投影模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JP4767696B2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345563A (ja) 投影レンズ
KR102077853B1 (ko) 카메라 모듈의 오토 포커싱 유닛
JP2006133312A (ja) マンジン鏡及び該マンジン鏡を有する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