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0650A - 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0650A
CN104950650A CN201410638500.8A CN201410638500A CN104950650A CN 104950650 A CN104950650 A CN 104950650A CN 201410638500 A CN201410638500 A CN 201410638500A CN 104950650 A CN104950650 A CN 104950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device
teat
image
main body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8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0650B (zh
Inventor
内田彻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0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0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0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0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0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s on the outside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装置主体,其形成有排气口或吸气口;外部装置,其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以及安装部件,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上安装有所述外部装置,而另一侧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上,以便覆盖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以及多个突出部,所述多个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且在不同于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的位置上与所述装置主体接触,并且所述安装部件设置为在除了所述多个突出部的部分处形成流路,以便使所述流路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以及在所述主体部的中央部分处相交或分叉。

Description

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电基板容纳壳体。在电基板容纳壳体内设置有机械控制板和图像处理板,并且在图像处理板中设置有用于冷却CPU的散热部件。此外,在电基板容纳壳体内设置有吸取外部空气以及通过散热部件将空气释放到电基板容纳壳体外部的管道状外壳。
[专利文献1]JP-A-2005-8423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和图像形成装置,在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中,能够在将外部装置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防止装置主体的排气口或吸气口被闭塞,并且可以确保用于支撑外部装置的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装置主体,其形成有排气口或吸气口;外部装置,其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以及安装部件,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上安装有所述外部装置,而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上,以便覆盖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以及多个突出部,所述多个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且在不同于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的位置与所述装置主体接触,并且所述安装部件设置为在除了所述多个突出部之外的部分处形成流路,以便使所述流路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以及在所述主体部的中央部分处相交或分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主体部覆盖多个排气口或吸气口,并且在一侧的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与另一侧的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之间,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装置主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当沿突出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突出部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并且设置为其顶点面向所述中央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形成在四个位置处,以便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称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部,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并且基于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而来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具有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作为单独的主体安装到所述主体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六方面和第七方面,与不具有安装部件的构造相比,能够在将外部装置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防止装置主体的排气口或吸气口被闭塞,并且能够确保支撑外部装置的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突出部不在一侧的排气口或吸气口与另一侧的排气口或吸气口之间与装置主体接触的构造相比,外部空气易于流入到流路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多个突出部不形成为三角形形状的构造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获得多个流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多个突出部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对称布置的构造相比,在多个方向上改进了安装部件的刚度平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不具有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由于排气口或吸气口被闭塞而使装置主体内的温度或湿度的升高而导致的图像缺陷。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安装板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板安装到图像处理装置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板安装到装置主体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气体流经装置主体与安装板之间的流路的状态的说明图;以及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例的安装板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进行说明。
整体构造
图1示出了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的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中的箭头Y所表示的方向(Y方向)称为高度方向,垂直于Y方向且由箭头X表示的方向(X方向)称为宽度方向。此外,分别垂直于Y方向和X方向的方向(Z方向)称为深度方向。
此外,当在主视图(Z方向视图)中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时,如果需要对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进行区分,则上侧被描述为Y侧,下侧被描述为-Y侧,右侧被描述为X侧,左侧被描述为-X侧,后侧被描述为Z侧,前侧被称为-Z侧。而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实例,X方向和Z方向称为水平方向,而Y方向称为竖直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装置主体11,其作为由多个框架部件构造而成的壳体。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沿着Y方向从下侧到上侧设置有:纸张容纳部12,其内部容纳有作为记录介质实例的纸张P;主操作部14,其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以及原稿读取部16,其读取原稿(未示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有:供应部18,其将纸张P供应到各部分;电源部19,其向各部分供电;以及控制部20,其设置在主操作部14中并且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分的操作。
纸张容纳部
纸张容纳部12具有能够容纳纸张P的第一容纳部22、第二容纳部24、第三容纳部26和第四容纳部28。第一容纳部22、第二容纳部24、第三容纳部26和第四容纳部28具有逐张馈送所容纳的纸张P的馈送辊32以及将馈送的纸张P传送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传送路径30的传送辊34。
供应部
供应部18具有多个传送辊36,这些传送辊设置在传送路径30上的传送辊34的下游侧并且逐张地传送纸张P。此外,沿着纸张P的传送方向在传送辊36的下游侧设置有对准辊38。
对准辊38通过根据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中间图像转印带82的运动临时停止纸张P并且将纸张P传送到二次图像转印位置TB来执行图像转印的对准。
当在主视图中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时,在传送路径30的上游侧的一部分具有从-X方向上的纸张容纳部12到-X方向上的主操作部14的下部朝向箭头方向Y的直线形状。此外,在传送路径30的下游侧的一部分从-X方向上的主操作部14的下部延伸到设置在X方向上的主操作部14的下部中的纸张排出部13。此外,传送路径30与双面传送路径31连接,在双面传送路径31中,纸张P被传送和反转,以使图像形成在纸张P的双面上。而且,当不进行双面传送时,纸张P的传送方向由箭头A表示。
双面传送路径31具有用于使纸张P反转的反转部33和将反转的纸张P输送到传送路径30的输送部35。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视图中,反转部33沿箭头方向Y从X方向上的主操作部14的下部到X方向上的纸张容纳部12直线状地设置。输送部35设置在主操作部14的底部中,并且传送到反转部33的纸张P的后端进入输送部35,输送部35使纸张P被输送到传送路径30。纸张P在输送部35中的传送方向由箭头B表示。
具体而言,输送部35的下游侧的端部通过引导件(未示出)连接到传送路径30的对准辊38的上游侧。而且,在图1中,没有示出用于切换传送路径30和双面传送路径31的切换部件和用于切换反转部33和输送部35的切换部件。
原稿读取部
原稿读取部16具有:原稿放置台41,其上放置有多张原稿(未示出);台板玻璃42,其上放置有一张原稿;原稿读取装置44,其读取放置在台板玻璃42上的原稿;以及原稿排出部43,已被读取的原稿排出到该原稿排出部上。
原稿读取装置44具有:光照射部46,其用光照射放置在台板玻璃42上的原稿;一个全比率反射镜48和两个半比率反射镜52,其沿着平行于台板玻璃42的方向来反射和折返经原稿反射的光。此外,原稿读取装置44具有:成像透镜54,通过全比率反射镜48和半比率反射镜52折返的反射光入射到成像透镜54上;以及光电转换元件56,其将由成像透镜54成像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
由光电转换元件56转换的电信号在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图像处理装置110(参见图2)中进行图像处理并且用于主操作部14中的图像形成。此外,全比率反射镜48沿着台板玻璃42以全速率移动,而半比率反射镜52沿着台板玻璃42以半速率移动。
主操作部
主操作部14具有:图像形成部60,其在纸张P上形成作为显影剂图像实例的色调剂图像TG;以及定影装置90,其通过加热和加压将图像形成部60形成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TG定影在纸张P上。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60具有图像形成单元64Y、64M、64C和64K,图像形成单元64Y、64M、64C和64K包括与分别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各种色调剂对应的图像保持部件62Y、62M、62C和62K。此外,图像形成部60具有曝光单元66K、66C、66M和66Y,曝光单元66K、66C、66M和66Y通过朝图像保持部件62K、62C、62M和62Y的外周表面发射光束Bm而进行曝光。此外,图像形成部60具有转印单元68,转印单元68将由图像形成单元64K、64C、64M和64Y形成的色调剂图像TG转印到纸张P上。
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如果需要在Y、M、C和K之间进行区分,则将通过在符号数字后标记字母Y、M、C和K中的任一个来进行说明,而如果对于相同的构造不需要在Y、M、C和K之间进行区分,则将省略Y、M、C和K的描述。
曝光单元66构造为从光源(未示出)发射出的光束Bm由多棱镜(未标记)进行扫描且由包括反射镜在内的多个光学构件进行反射,从而朝向图像保持部件62发射与各颜色的色调剂对应的光束Bm。此外,图像保持部件62设置在曝光单元66的-Y侧。
图像形成单元64具有能够旋转的筒状图像保持部件62、充电单元72、显影单元74和清洁部件76,这些部件面向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并且沿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按该次序排布。另外,充电单元72和显影单元74设置成使光束Bm施加在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上的位于充电单元72和显影单元74之间的位置。此外,将在下文描述的中间图像转印带82与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上的位于显影单元74和清洁部件76之间的位置接触。
图像保持部件62能够通过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而旋转。作为实例,充电单元72由电晕管型的充电单元构成,其通过对丝线(充电丝)施加电压进行电晕放电以与色调剂相同的极性对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进行充电。此处,通过基于图像数据向充电后的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施加光束Bm来形成潜像(静电潜像)。
作为实例,显影单元74容纳显影剂G,在显影剂G中,由磁体形成的载体颗粒和带负电的色调剂混合在一起。此外,显影单元74具有筒状的显影套筒,在显影套筒的内侧沿周向设置有具有多个磁极的磁辊(未示出)。另外,在显影单元74中,通过旋转显影套筒而在面向图像保持部件62的位置处形成磁刷。
此外,通过电压施加单元(未示出)对显影套筒施加显影偏压,显影单元74借助色调剂使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上的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TG(显影剂图像)。而且,从设置在图像出部60上方的各个色调剂盒79将色调剂供给到各显影单元74。
作为实例,清洁部件76是与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刷辊,并且适于通过旋转来刮除和收集残留在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此外,沿图像保持部件62的旋转方向在显影单元74的下游侧设置有对显影单元74所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的中间图像转印带82。
转印单元68具有环状的中间图像转印带82、将色调剂图像从图像保持部件62一次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82上的一次图像转印辊84、以及将叠加在中间图像转印带82上的色调剂TG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的二次图像转印辊86。作为实例,二次图像转印辊86设置在中间图像转印带82的外侧,并且中间图像转印带82介于二次图像转印辊86与设置在中间图像转印带82中的辅助辊88之间。而且,中间图像转印带82介于图像保持部件62与一次图像转印辊84之间的位置称为一次转印位置TA,而中间图像转印带82介于二次图像转印辊86与辅助辊88之间的位置称为二次图像转印位置TB。
在中间图像转印带82中设置有被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9以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传送辊94。另外,中间图像转印带82缠绕到一次图像转印辊84K、84C、84M和84Y、驱动辊92、传送辊94和辅助辊88上。因此,当驱动辊92沿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中间图像转印带82沿箭头方向C(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
作为实例,一次图像转印辊84是通过在由诸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柱状轴的周边上形成弹性层(未示出)而构成的,并且能够通过借助轴承支撑轴的两个端部而旋转。此外,从电源部19将具有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正电压)施加到一次图像转印辊84的轴上。
作为实例,二次图像转印辊86具有与一次图像转印辊84相同的构造并且设置在对准辊38的下游侧,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传送路径30中。此外,在上述的二次图像转印位置TB处,二次图像转印辊86与中间图像转印带82的外周表面接触。
此外,二次图像转印辊86接地。另外,辅助辊88形成二次图像转印辊86的相对电极,并且通过与辅助辊88的外周表面接触的金属制成的供电辊(未示出)将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辅助辊88上。此处,将二次转印电压(负电压)施加到辅助辊88上,在辅助辊88与二次图像转印辊86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将中间图像转印带82上的色调剂图像TG二次转印到已被传送至二次图像转印位置TB的纸张P上。
沿纸张P的移动方向在二次图像转印辊86(二次图像转印位置TB)的下游侧设置有将完成了色调剂图像TG的二次转印的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90的传送带96。传送带96缠绕到驱动辊98和从动辊97上,并且通过驱动辊98的旋转而循环移动。
定影装置
作为实例,定影装置90具有:定影带90C,其缠绕到两个辊90A和衬垫90B上;以及加压辊90D,其朝向衬垫90B对定影带90C加压。在辊90A中设置有用于加热定影带90C的加热器90E。另外,定影装置90通过加热和加压将通过图像形成部60形成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TG定影到纸张P上。
控制部
控制部20由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0整体的控制且执行各种计算的计算机构成。即,控制部20具有中央处理单元(CPU)、容纳各种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用于执行程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容纳各种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而且,没有示出CPU、ROM、RAM、非易失性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
整体构造的操作
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时,通过充电单元72对各图像保持部件62充电。另外,在每个图像保持部件62被充电之后,基于由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图像处理装置110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信息,通过从各曝光单元66发射出的光束Bm对各图像保持部件62进行曝光,并且在图像保持部件62中形成静电潜像。
随后,通过显影单元74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62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等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然后,形成在各个图像保持部件62的表面上的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TA顺次多重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82上。然后,多重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82上的色调剂图像TG在二次图像转印位置TB二次转印到在传送路径30中传送的纸张P上。
随后,通过传送带96将转印有色调剂图像TG的纸张P朝向定影装置90传送。然后,定影装置90通过加热和加压对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TG进行定影。作为实例,定影有色调剂图像TG的纸张P排出到纸张排出部13。因此,执行一系列图像形成处理。而且,当在未形成有图像的非图像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TG时(当在双面上形成图像时),通过定影装置90在表面上执行图像定影,然后通过将纸张P输送到双面传送路径31而在纸张P的背面上执行图像形成和定影。
主要部分的构造
接着,将对安装部100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在Z侧的一部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实例,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Z侧上的X侧和-Y侧的部分设置作为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的实例的安装部100。
安装部100具有装置主体11、作为外部装置和图像处理部的实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10、以及作为将图像处理装置110安装在装置主体11上的安装部件实例的安装板120。
装置主体
如图3所示,装置主体11具有多个外盖102,其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的Z侧。而且,安装有图像处理装置110的外盖103区别于多个外盖102。
外盖103具有沿X-Y平面的后板103A。相对于后板103A的中央在Y侧上形成有作为吸气口实例的多个第一开口部104。此外,相对于后板103A的中央在-Y侧上形成有作为排气口实例的多个第二开口部106。多个第一开口部104和多个第二开口部106沿着Y方向间隔排布。
在多个第一开口部104中分别设置有气窗104A且允许气体在外盖103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动,并且抑制异物(灰尘等)从外盖103的外部侵入。此外,在多个第二开口部106中分别设置有气窗106A且允许气体在外盖103内部与外部之间流动,并且抑制异物(灰尘等)从外盖103的外部侵入。
作为实例,在后板103A中,相对于多个第一开口部104在Y侧上的X侧和-X侧的部分中以及相对于多个第二开口部106在X侧和-X侧的部分中形成有四个紧固孔(未示出)。用于将安装板120安装到后板103A上的安装螺钉108紧固到四个紧固孔中。然后,在安装板120通过安装螺钉108安装到后板103A上的状态下,当沿着Z方向观察时,多个第一开口104和多个第二开口部106覆盖有安装板120。
图像处理装置
作为实例,图像处理装置110是内部存储有图像处理程序的个人计算机。此外,图像处理装置110具有长方体形的壳体112。在壳体112的后表面侧(图中的X侧)上设置有通过线缆(未示出)与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基板(未示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4以及通过线缆与电源部19连接且从电源部19被供电的第二连接部116。
在图像处理装置110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0或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被处理(图像处理)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灰度数据。将经过图像处理的图像信息发送到图像形成部60(参见图1)。而且,壳体112具有沿Z方向观察时覆盖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的尺寸。
此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每根输入输出线缆的连接部(未示出)设置在装置主体11中的Z侧(后面和后侧)。此外,如果每根线缆(未示出)比所需长度更长,则存在出现噪声等的顾虑。出于这些原因,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装置110设置在外盖103(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的Z侧上。
如图4所示,在壳体112的-Z侧的侧板113中形成有用于将安装板120紧固到壳体112的紧固孔113A。而且,在图4中,图4示出三个紧固孔113A,但是实际上形成有四个紧固孔113A。此外,螺钉115(参见图5)能够紧固到紧固孔113A中。
安装板
如图4所示,作为实例,安装板120具有平面主体部122、从主体部122朝向一侧(装置主体11的一侧)突出的四个突出部124、125、126和127。
主体部
沿着Z方向观察时,主体部122形成为方形形状并且具有覆盖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的尺寸。此外,在主体部122的四个角部中形成有分别突出到一侧(装置主体11侧)且安装到装置主体11上的四个被安装部132。此外,根据壳体112的四个紧固孔113A的位置在主体部122中形成有沿板厚度方向(Z方向)贯通主体部122的四个通孔122A。
四个被被安装部132是沿着X-Y平面的平面部。此外,四个被被安装部132距主体部122的高度(沿Z方向的突出量)为H(参见图5)。在各被安装部132中形成有沿Z方向观察到的键孔状的通孔134。通孔134具有:圆形的第一孔部134A,其具有能够插入安装螺钉108(参见图3)的螺钉头的尺寸;以及细长的第二孔部134B,其从第一孔部134A的沿着周向的部分径向地延伸。
突出部
如图6所示,作为实例,当在安装板120安装到装置主体11上的状态下沿Z方向观察(在透过状态下)时,突出部124、125、126和127设置在与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不同的位置上。具体而言,当沿着Z方向(突出方向)观察时,突出部124、125、126和127设置在第一开口部104与第二开口部106之间并且不覆盖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而且,为了示出突出部124、125、126和127,图6示出了图像处理装置110从安装板120移除的状态。
此外,突出部124、125、126和127各自具有沿Z方向(突出方向)观察时呈三角形的底部129并且从Z侧观察时形成为凹形。底部129沿着X-Y平面,并且距主体部122的高度(沿Z方向的突出量)为H(参见图5)。另外,底部129与装置主体11接触。
此外,突出部124、125、126和127构造为底部129中的三角形的顶点P1、P2、P3和P4设置为朝向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是主体部122中位于沿X方向的中央和沿Y方向的中央的部分。而且,突出部124相对于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设置在-Y侧,突出部125相对于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设置在Y侧。此外,突出部126相对于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设置在X侧,突出部127相对于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设置在-X侧。
另外,作为实例,突出部124、125、126和127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并且沿Y方向和X方向对称地设置。另外,在突出部124、125、126和127之外形成有气体(未示出)流经的流路K1、K2、K3和K4,以便使流路在主体部122和主体部11之间以及在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中相交或分叉。
流路K1是介于突出部124与突出部126之间的空间。流路K2是介于突出部124与突出部127之间的空间。流路K3是介于突出部125与突出部126之间的空间。流路K4是介于突出部125与突出部127之间的空间。此外,作为实例,流路K1与流路K4直线状地布置,而流路K2与流路K3直线状地布置。
而且,在突出部124中,沿Z方向观察,与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一侧位于第二开口部106的Y侧。即,突出部124在第一开口部104与第二开口部106之间与装置主体11接触,并且设置为阻挡沿Y方向从第二开口部106朝向第一开口部104的流路的一部分。
图像处理装置的安装
如图5所示,利用螺钉115将图像处理装置110的壳体112安装在安装板120(主体部122)的Z侧(一侧的实例)。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安装螺钉108在松弛状态下设置在外盖103的紧固孔(未示出)中。
随后,在图3所示的安装板120中,安装螺钉108的螺钉头插入第一孔部134A中。因此,外盖103与被安装部132以及突出部124、125、126和127接触。此后,通过在-Y侧上降低安装板120,使安装螺钉108的轴部(未示出)设置在第二孔部134B中。在该状态下,如图6所示,主体部122的-Z侧(另一侧的实例)通过紧固安装螺钉108而安装在装置主体11上,以便覆盖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即,图像处理装置110通过安装板120安装到装置主体11上。
此处,流路K1、K2、K3和K4是通过将安装板120安装到装置主体11上从而在主体部122与装置主体11之间以及在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处相交和分叉而形成的。而且,流路还形成在除了流路K1、K2、K3和K4之外的部分中。即,安装板120具有位于装置主体11和主体部122之间的除了突出部124、125、126和127之外的流路。
操作
接着,将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安装部100中,当将安装板120安装在装置主体11上时,装置主体11与底部129接触,从而在装置主体11与主体部122之间形成空间。因此,抑制了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被安装板120闭塞。
此外,在安装部100中,突出部124、125、126和127设置为使流路K1、K2、K3和K4相对于主体部122相交或分叉。因此,与沿着一个方向形成突出部的情况相比,在多个方向上提高了安装板120的抗弯刚度(在多个方向上提高了对弯曲应力的耐受性)。因此,在安装部100中,即使图像处理装置110(见图2)的质量较大,也能确保用于支撑图像处理装置110的刚度(安装刚度)。
此处,由于从第二开口部106排出的气体(空气)被装置主体11加热,所以这些气体的一部分通过安装板120与装置主体11之间的部分流到安装板120的外部(气流FL1)。此外,从第二开口部106排出的其他一部分气体沿着流路K1流到中央部分(气流FL2)或者沿着流路K2流到中央部分(气流FL3)。到达中央部分的气体沿着流路K3斜向上流动(气流FL4)或者沿着流路K4斜向上流动(气流FL5)。气流FL4和气流FL5向上流动为气流FL6并且流到安装板120的外部,或者被第一开口部104吸取。
如上所述,在安装部100中,通过突出部124、125、126和127形成的多个流路K1、K2、K3和K4在第二开口部106的上部相交或分叉。因此,与流路K1、K2、K3和K4不相交或不分叉的情况相比,从第二开口部106排出的气体易于向上流动。
此外,在安装部100中,由于突出部124阻挡了从第二开口部106到第一开口部104的流路的一部分,所以与突出部124不存在的构造相比,减少了从第二开口部106排出且引导至中央部分的气体的量。因此,从安装板120的外部流到其内部的外部空气FL7易于在流路K1和流路K2内流动。于是,通过在其中流动的外部空气来冷却从第二开口部106排出的气体的温度。
而且,作为不具有突出部124的比较例,示例性示出了具有吸取排出的气体的流路、由于搅乱待吸取在一起的空气而不大可能吸取空气的流路、以及因为排出的气体受压而不大可能排出气体的流路的构造。
另外,在安装部100中,突出部124、125、126和127形成为三角形形状且顶点P1、P2、P3和P4设置为面向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因此,朝向主体部122的中央部分形成多条直线状流路(与三角形的斜边对应的部分形成流路)。因此,与突出部具有矩形形状的情况相比,通过简单的结构获得了多条流路。此外,由于在突出部124、125、126和127周围流动的气体的流路的长度比矩形形状的流路短,所以从第二开口部106到第一开口部104的气体流动得以改善。
此外,在安装部100中,突出部124、125、126和127沿Y方向和X方向对称地设置,因此抑制了气流FL2和气流FL5的偏斜或气流FL3和气流FL4的偏斜。因此,由于气流FL2和气流FL5直线状地设置,并且气流FL3和气流FL4也直线状地设置,所以与多个突出部不对称布置的情况相比,改善了气体的流动。
此外,在安装部100中,因为突出部124、125、126和127对称地设置,所以安装板120的抗弯刚度在各方向上彼此相等。因此,由于抑制了抗弯刚度在一些方向上较高而抗弯刚度在其他方向上较低,所以在多个方向上改善了安装板120的抗弯刚度的平衡。即,提高了安装部100的整体安装刚度。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于具有安装部100,因此抑制了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被图像处理装置110闭塞。因此,与不具有安装部100的构造相比,抑制了由于装置主体11中温度或湿度的增加而导致的图像缺陷(作为实例,图像密度的变化)。
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
变型例
图8示出了作为安装部件实例的安装板140,其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例。安装板140替代安装板120(参见图2)设置在上述的安装部100中(参见图2)。而且,由于除了安装板120之外的构造与安装部100相同,所以将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安装板120基本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将省略其说明。
安装板140具有沿Z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的主体部142。在主体部142的四个角部中形成有被安装部132,并且在被安装部132中形成有通孔134。此外,在主体部142中形成有朝向-Z侧突出的突出部125、143和144。
当在安装板140安装到装置主体11(参见图2)上的状态下沿Z方向观察(在透过状态下)时,突出部125、143和144设置在与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不同的位置上。具体而言,当沿Z方向(突出方向)观察时,突出部125、143和144设置第一开口部104与第二开口部106之间的部分中,并且形成为不覆盖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
此外,突出部125、143和144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沿Z方向(突出方向)观察时呈三角形的底部129。底部129沿着X-Y平面,并且距主体部142的高度(沿Z方向的突出量)为H(未示出)。
此外,突出部125、143和144设置为底部129中的三角形的顶点P2、P5和P6设置为面向主体部142的中央部分并且分别错开120°。主体部142的中央部分是作为主体部142沿X方向的中央部分和沿Y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部分。而且,突出部143相对于突出部125设置在X侧和-Y侧上,突出部144相对于突出部125设置在-X侧和-Y侧上。另外,突出部125、143和144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
当安装板140安装到装置主体11(参见图2)上时,装置主体11与底部129接触,从而在装置主体11和主体部142之间形成空间。因此,在变型例中,抑制了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被安装板140闭塞。而且,在突出部15与突出部143之间形成有流路K5,在突出部125与突出部144之间形成有流路K6,在突出部143与突出部144之间形成有流路K7。
此处,从第二开口部106排出的一部分气体(空气)在流路K7中向上流动且在流路K5或流路K6中流动,并且流到安装板140的外部(气流FL8和气流FL9)。此外,从第二开口部106排出的其他一部分气体被突出部143或突出部144引导且流到安装板140的外部(流FL10)。此外,从安装板140的外部流到其内部的外部空气FL11在突出部125的X侧或-X侧向上流动,并且被第一开口部104吸取,或者流到安装板140的外部。
如上所述,在变型例中,突出部125、143和144设置为相对于主体部142使流路K5、K6和K7相交或分叉。因此,与沿着一个方向形成突出部的情况相比,在多个方向上提高了安装板140的抗弯刚度(在多个方向上提高了对弯曲应力的耐受性)。因此,在变型例中,即使图像处理装置110(参见图2)的质量较大,也能确保用于支撑图像处理装置110的安装刚度。
其他变型例
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第一开口部104为吸气口而第二开口部106为排气口的情况,第一开口部104可以是排气口,而第二开口部106可以是吸气口。在该情况下,来自第二开口部106的排气变成了外部空气,但是其执行与气体流动相同的操作。此外,当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均为吸气口时,排气变成了外部空气,因此当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均为排气口时,执行与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操作。此外,第一开口部104和第二开口部106中的一者可以不存在。
突出部不限于三角形的,也可以是另外的多边形或圆形。此外,多个突出部的布置不限于顶点面向中央部分的情况,顶点可以不面向中央部分。此外,突出部可以不阻挡流路的一部分。另外,多个突出部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尺寸。此外,多个突出部可以非对称地设置。
此外,突出部不限于与主体部122和142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作为单独的主体安装到主体部上。
设置安装部100的位置不限于装置主体11的Z侧,也可以是X侧或-X侧。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本发明的意图并非在于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实施例的选取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各种变型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意图在于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装置主体,其形成有排气口或吸气口;
外部装置,其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以及
安装部件,其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上安装有所述外部装置,而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上,以便覆盖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以及
多个突出部,所述多个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且在不同于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的位置与所述装置主体接触,并且所述安装部件设置为在除了所述多个突出部之外的部分处形成流路,以便使所述流路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以及在所述主体部的中央部分处相交或分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
其中,所述主体部覆盖多个排气口或吸气口,并且
在一侧的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与另一侧的所述排气口或所述吸气口之间,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装置主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
其中,当沿突出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突出部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并且设置为其顶点面向所述中央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形成在四个位置处,以便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称地布置。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
图像形成部,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并且基于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而来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具有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作为单独的主体安装到所述主体部上。
CN201410638500.8A 2014-03-25 2014-11-06 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950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2104A JP6252289B2 (ja) 2014-03-25 2014-03-25 外部装置の取付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62104 2014-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0650A true CN104950650A (zh) 2015-09-30
CN104950650B CN104950650B (zh) 2019-12-13

Family

ID=54165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8500.8A Active CN104950650B (zh) 2014-03-25 2014-11-06 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85757B2 (zh)
JP (1) JP6252289B2 (zh)
CN (1) CN104950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9566B2 (en) 2011-03-11 2017-04-25 Spacelabs Healthcare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to determine multi-parameter managed alarm hierarchy during patient monitoring
US10987026B2 (en) 2013-05-30 2021-04-27 Spacelabs Healthcare Llc Capnography module with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mainstream and sidestream monitoring
CN110299066B (zh) * 2018-03-21 2024-04-09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0949A (ja) * 1997-11-28 1999-06-18 Ricoh Co Ltd オプション装置取付機器
JP2002258724A (ja) * 2001-03-06 2002-09-1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気機構
JP2006154137A (ja) * 2004-11-26 2006-06-15 Ricoh Co Ltd 排気装置
CN101620401A (zh) * 2008-06-30 2010-01-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2236280A (zh) * 2010-04-21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改变排气方向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494A (ja) * 1991-07-17 1993-01-26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5797213A (en) * 1996-12-05 1998-08-25 Frick; Robert J. Adjustable live well bracket
JP2002023442A (ja) * 2000-07-13 2002-01-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構造体
JP2005084235A (ja) 2003-09-05 2005-03-31 Ricoh Co Ltd 電装基板包括用筐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200348B2 (en) * 2004-06-29 2007-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detector
JP4973065B2 (ja) * 2006-08-23 2012-07-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20080135215A1 (en) * 2006-12-06 2008-06-12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0949A (ja) * 1997-11-28 1999-06-18 Ricoh Co Ltd オプション装置取付機器
JP2002258724A (ja) * 2001-03-06 2002-09-1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気機構
JP2006154137A (ja) * 2004-11-26 2006-06-15 Ricoh Co Ltd 排気装置
CN101620401A (zh) * 2008-06-30 2010-01-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2236280A (zh) * 2010-04-21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改变排气方向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0650B (zh) 2019-12-13
US20150277351A1 (en) 2015-10-01
US9285757B2 (en) 2016-03-15
JP2015184550A (ja) 2015-10-22
JP6252289B2 (ja)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945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178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50A (zh) 外部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0611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85909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77632B (zh)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JP2014115670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013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1920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67093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6115145U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379926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74481B2 (en) Booklet storag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7059973A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1229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0925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複写装置
JP2015022169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20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06787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5714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位置ずれ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ずれ検出方法
JP2005321723A (ja) 排熱構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JP20151585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5401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58964B2 (ja) 光走査方法および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925B2 (ja)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