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7093A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7093A
CN105867093A CN201610030805.XA CN201610030805A CN105867093A CN 105867093 A CN105867093 A CN 105867093A CN 201610030805 A CN201610030805 A CN 201610030805A CN 105867093 A CN105867093 A CN 105867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aped member
negative pressure
fixing device
wind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08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7093B (zh
Inventor
上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67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7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7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70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具备:加热辊、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加热辊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一风路是配置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辊之间的风路。第二风路是相对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配置在加热辊的相反侧的风路。第一风路内的风速大于第二风路内的风速。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在一般情况下,在定影装置中对加热辊的温度进行检测。
例如,已记载有一种通过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对加热辊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的结构如下。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在其底面上具备温度检测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隔着规定的间隙而配置在加热辊的上方。还具备配置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上方并朝向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还有,引导部件从该送风装置的底面的位置开始,以覆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延伸到加热辊的表面附近。
根据所述定影装置,利用来自送风装置的气流,来抑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部上的异物附着,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检测温度。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所述定影装置,由于来自送风装置的气流到达加热辊并冷却加热辊,因此有可能难以高效地对加热辊进行加热。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确保加热辊的加热效率,并抑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部上的异物附着。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加热辊和加压辊,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并具备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加热辊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第一风路是配置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辊之间的风路。所述第二风路是相对于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而配置在所述加热辊的相反侧的风路。所述第一风路内的风速大于所述第二风路内的风速。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确保加热辊的加热效率,并抑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部上的异物附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转印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定影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定影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定影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再重复其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彩色复印机。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在记录纸P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具备:壳体10、供纸部2、输送部L、调色剂补给单元3、图像形成单元4、转印部5、定影部7和排出部8。
供纸部2配置在壳体10的下部,将记录纸P供给到输送部L。供纸部2可收纳若干张记录纸P,并将最上面的记录纸P一张一张供给到输送部L。以下,为了方便,将记录纸P记载为纸张P。
输送部L将供纸部2送来的纸张P经由转印部5和定影部7输送到排出部8。
调色剂补给单元3是将调色剂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4的容器,具备4个调色剂盒3c、3m、3y和3k。调色剂盒3c中收纳青色的调色剂。调色剂盒3m中收纳品红色的调色剂。调色剂盒3y中收纳黄色的调色剂。调色剂盒3k中收纳黑色的调色剂。
以下,有时将调色剂盒3c、3m、3y记载为彩色调色剂盒,将调色剂盒3k记载为黑色调色剂盒。
转印部5具备中间转印带54。图像形成单元4在中间转印带54上形成调色剂像,转印部5将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关于转印部5的结构,参照图2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单元4在中间转印带54上形成调色剂像。各彩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分别从各彩色调色剂盒和黑色调色剂盒中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4。详细而言,图像形成单元4包含4个图像形成部4c、4m、4y、4k。青色调色剂从调色剂盒3c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c。品红色调色剂从调色剂盒3m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m。黄色调色剂从调色剂盒3y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y。黑色调色剂从调色剂盒3k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k。关于图像形成单元4的结构,参照图2在后面详细说明。
定影部7是辊对,对通过转印部5形成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具备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对纸张P进行加热和加压。其结果,通过定影部7,在转印部5中被转印到纸张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被定影。
排出部8将调色剂像已被定影的纸张P排出到装置的外部。
接着,参照图2对图像形成单元4和转印部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4和转印部5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单元4具备4个图像形成部4c、4m、4y、4k。
图像形成部4c、4m、4y、4k的每一个都具备曝光装置41、感光鼓42、显影部43、带电辊44和清洁刮板45。对于4个图像形成部4c、4m、4y、4k的结构,只有被供给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而其它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对被供给青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部4c的结构进行说明,而省略对于图像形成部4c以外的图像形成部4m、4y、4k的结构的说明。
图像形成部4c具有曝光装置41c(41)、感光鼓42c(42)、显影部43c(43)、带电辊44c(44)和清洁刮板45c(45)。
带电辊44c使感光鼓42c带电到规定的电位。曝光装置41c将激光照射到感光鼓42c上来进行曝光,在感光鼓42c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43c具有显影辊431c。显影辊431c将青色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42c上,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像。这样,在感光鼓42c的周面上形成有青色的调色剂像。
清洁刮板45c的前端(在图2中为上边缘)可滑动地接触在感光鼓42c的周面上。通过感光鼓42c的周面与清洁刮板的45c的前端进行摩擦,从而除去残留在感光鼓42c的周面上的青色调色剂。
转印部5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参照图1)上。转印部5具备4个一次转印辊51(51c、51m、51y、51k)、二次转印辊52、驱动辊53、中间转印带54和从动辊55。
转印部5在将各图像形成部4c、4m、4y、4k的感光鼓42(42c、42m、42y、42k)上形成的各调色剂像叠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之后,将叠加的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54上转印到纸张P(参照图1)上。
一次转印辊51c配置成隔着中间转印带54与感光鼓42c相对。一次转印辊51c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隔着中间转印带54抵接于感光鼓42c或者离开感光鼓42c。一次转印辊51c平时隔着中间转印带54抵接在感光鼓42c上。其它一次转印辊51m、51y、51k也与一次转印辊51c一样,隔着中间转印带54抵接在各自对应的感光鼓42(42m、42y或42k)上。
驱动辊53配置成与二次转印辊52相对,对中间转印带54进行驱动。
中间转印带54是拉伸架设在4个一次转印辊51、驱动辊53和从动辊55上的环形带。如图2的箭头F1、F2所示,驱动辊53驱动中间转印带54逆时针旋转。此外,中间转印带54的表面侧接触在各感光鼓42(42c、42m、42y、42k)的周面上。通过一次转印辊51(51c、51m、51y、51k),调色剂像从感光鼓42(42c、42m、42y、42k)上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的表面上。
具体来说,例如,中间转印带54是聚酰亚胺、聚碳酸脂和聚偏二氟乙烯之类的树脂制的无缝带。
从动辊55随着中间转印带54的旋转而被驱动成旋转。刮板56隔着中间转印带54配置在与从动辊55相对的位置。刮板56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4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二次转印辊52被按压在驱动辊53上。由此,在二次转印辊52与驱动辊53之间形成夹持部N。当纸张P通过夹持部N时,二次转印辊52和驱动辊53将中间转印带54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参照图1)上。
接着,参照图3对定影部7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定影部7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定影部7除了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以外,还具备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框架711、框架721和板状部件742(第二板状部件)。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是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加热辊71的温度TR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具体来说,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具备热电堆731和基板732。热电堆731将来自加热辊71的热能转换成电能。基板732根据热电堆731所检测的电能求出温度TR。
框架711对加热辊71进行支撑,并覆盖加热辊71的周围。框架721对加压辊72进行支撑,并覆盖加压辊72的周围。在框架711和框架721之间,形成有输送部L,且形成有可输送纸张P的孔713。还有,为了不阻碍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对加热辊71的温度测量,在框架711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侧(图3的左侧)形成有孔712。
板状部件742对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进行支撑。换句话说,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相对于板状部件742被固定。还有,在板状部件742中形成有孔742a(连通孔)。热电堆731相对于板状部件742,从加热辊71的相反侧(图3的左侧)经过孔742a到加热辊71侧(图3的右侧)。
构成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的热电堆731和基板732被固定在不与板状部件742接触的位置上。具体来说,在基板732与板状部件742之间,沿着板状部件742形成有空气流动的间隙。此外,在热电堆731与板状部件742(孔742a)之间,在与板状部件742垂直的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空气流动的间隙。
<第一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部7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定影部7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定影部7具备板状部件741(第一板状部件)、板状部件743(第三板状部件)、吸风机761(第一吸风机、第一负压施加部)、吸风机762(第二吸风机、第二负压施加部)。
板状部件741相对于板状部件742配置在加热辊71侧(图4的右侧),且大致平行于板状部件742。板状部件741与板状部件742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风路751。还有,板状部件741中,为了不阻碍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对加热辊71的温度测量,在与构成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的热电堆731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孔741a。
板状部件743相对于板状部件742配置在加热辊71的相反侧(图4的左侧),且大致平行于板状部件742。板状部件743与板状部件742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风路752。板状部件743与板状部件742之间的间隔D2大致等同于板状部件741与板状部件742之间的间隔D1(例如,10mm)。
在第一风路751的端部(在图4中为上端部)上配置有吸风机761。吸风机761在第一风路751内产生箭头F1所示方向的风。在第二风路752的端部(在图4中为上端部)上配置有吸风机762。吸风机762在第二风路752内产生箭头F2所示方向的风。
吸风机761中设定的每单位时间吸引的风量比吸风机762中设定的每单位时间吸引的风量大。还有,如上所述,间隔D2与间隔D1大致相同,因此第一风路751内箭头F1所示方向的风的风速V1大于第二风路752内箭头F2所示方向的风的风速V2。由此,在第一风路751上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的位置的负压比在第二风路752上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的位置的负压强。因此,产生箭头F3所示方向(右向)的风,其沿着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从第二风路752通过孔742a朝向第一风路751。
这样,由于沿着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产生箭头F3所示方向的风,从而能够对热电堆731上的异物附着进行抑制。还有,箭头F3所示方向的风由于是根据第一风路751内箭头F1所示方向的风和第二风路752内箭头F2所示方向的风而产生的风,因此,在进入第一风路751之后,与箭头F1所示方向的风汇合在一起。所以,箭头F3所示方向的风不会到达加热辊71,从而能够确保加热辊71的加热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部7a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定影部7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部7a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部7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风机为一台。为了避免冗长,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定影部7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定影部7a具备:风道781(第一负压施加部的一部分)、风道782(第二负压施加部的一部分)和吸风机763(第一吸风机、第二吸风机、第一负压施加部的一部分、第二负压施加部的一部分)。吸风机763与风道781、782的一端部(在图5中为上端部)连接。风道781、782的另一端部(在图5中为下端部)分别与第一风路751、第二风路752连接。
风道781形成在板状部件771与板状部件772之间。板状部件771的一端部(在图5中为上端部)连接在吸风机763上,而另一端部(在图5中为下端部)连接在板状部件741上。板状部件772的一端部(在图5中为上端部)连接在吸风机763上,而另一端部(在图5中为下端部)连接在板状部件742上。
风道782形成在板状部件772与板状部件773之间。板状部件773的一端部(在图5中为上端部)连接在吸风机763上,而另一端部(在图5中为下端部)连接在板状部件743上。风道781的一端部(在图5中为上端部)的间隔D3(例如,40mm)宽于风道782的一端部(在图5中为上端部)的间隔D4(例如,20mm)。
由于风道781的间隔D3宽于风道782的间隔D4,因此,对于吸风机763每单位时间产生的风量,风道781内多于风道782内。所以,第一风路751内箭头F1a所示方向的风的风速V1a大于第二风路752内箭头F2a所示方向的风的风速V2a。由此,在第一风路751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的位置的负压比在第二风路752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的位置的负压强。其结果,产生箭头F3a所示方向(右向)的风,其沿着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从第二风路752通过孔742a朝向第一风路751。
这样,由于沿着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3产生箭头F3a所示方向的风,从而能够对热电堆731上的异物附着进行抑制。还有,箭头F3a所示方向的风由于是根据第一风路751内箭头F1a所示方向的风和第二风路752内箭头F2a所示方向的风而产生的风,因此,在进入第一风路751之后,与箭头Fla所示方向的风汇合在一起。所以,箭头F3a所示方向的风不会到达加热辊71,从而能够确保加热辊71的加热效率。
此外,相对于在定影部7上配置两台吸风机761、762,在定影部7a上配置1台吸风机763,因此结构得到简化。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方式的实施(例如,如下所示的(1)~(4))。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形状、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1)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板状部件741、742、743为平板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板状部件741、742、743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板状部件741、742、743也可以是沿着加热辊71的周面而形成为圆弧状。在此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定影部的配置空间。
(2)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板状部件743与板状部件742之间的间隔D2大致等同于板状部件741与板状部件742之间的间隔D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它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间隔D1比间隔D2狭小的方式。在此情况下,能够使第一风路751的风速更大。
(3)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基板732与板状部件742之间的间隔、热电堆731与孔742a之间的间隔未作特别规定。基板732与板状部件742之间的间隔、热电堆731与孔742a之间的间隔越狭窄,则箭头F3所示方向(右向)的风速越大,且每单位时间的风量越少。因此,优选适当地设定基板732与板状部件74之间的间隔、热电堆731与孔742a之间的间隔,使箭头F3所示方向(右向)的风速和每单位时间的风量为适当的值。
(4)第一实施方式中,对间隔D2与间隔D1大致相同、且吸风机761每单位时间的风量大于吸风机762每单位时间的风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它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间隔D2宽于间隔D1、且吸风机761每单位时间的风量大致等同于吸风机762每单位时间的风量的方式。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具有加热辊和加压辊,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还具备: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加热辊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一风路,配置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辊之间;和
第二风路,相对于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加热辊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风路内的风速大于所述第二风路内的风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路具备:
第一板状部件,配置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辊之间;
第二板状部件,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大致平行,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上;和
第一负压施加部,对所述第一板状部件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之间的空间施加负压,
所述第二风路具备:
第三板状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配置在所述加热辊的相反侧,且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大致平行;和
第二负压施加部,对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与所述第三板状部件之间的空间施加负压,
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上,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周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第二风路的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与所述第三板状部件之间的间隔大致等同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之间的间隔,
所述第一负压施加部每单位时间吸引的风量大于所述第二负压施加部每单位时间吸引的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与所述第三板状部件之间的间隔宽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之间的间隔,
所述第一负压施加部每单位时间吸引的风量大致等同于所述第二负压施加部每单位时间吸引的风量。
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负压施加部包含配置在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一端部的第一吸风机,
所述第二负压施加部包含配置在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和所述第三板状部件的一端部的第二吸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状部件、所述第二板状部件和所述第三板状部件沿着所述加热辊的周面形成为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
所述第一吸风机和所述第二吸风机是同一台吸风机,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风道,将所述第一吸风机产生的负压传递到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中。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610030805.XA 2015-02-10 2016-01-18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67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4105 2015-02-10
JP2015024105A JP6050846B2 (ja) 2015-02-10 2015-02-10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7093A true CN105867093A (zh) 2016-08-17
CN105867093B CN105867093B (zh) 2018-09-25

Family

ID=56565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08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67093B (zh) 2015-02-10 2016-01-18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59573B2 (zh)
JP (1) JP6050846B2 (zh)
CN (1) CN1058670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351A (zh) * 2016-09-21 2018-03-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3914B2 (ja) * 2018-03-20 2022-03-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68470B2 (ja) 2019-04-26 2023-05-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71403B2 (ja) 2019-09-10 2023-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8742A (ja) * 2000-02-15 2001-08-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及びその温度制御方法
US20090010672A1 (en) * 2007-07-03 2009-01-08 Kanehiro Watanab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028036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Having Thermis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2471A (ja) * 1982-05-20 1983-11-25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ヒ−トロ−ラの温度制御装置
JP2006300701A (ja) 2005-04-20 2006-11-02 Kyocera Mita Corp 温度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定着装置
JP6202381B2 (ja) * 2013-08-13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8742A (ja) * 2000-02-15 2001-08-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及びその温度制御方法
US20090010672A1 (en) * 2007-07-03 2009-01-08 Kanehiro Watanab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028036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Having Thermis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351A (zh) * 2016-09-21 2018-03-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7093B (zh) 2018-09-25
JP2016148715A (ja) 2016-08-18
JP6050846B2 (ja) 2016-12-21
US20160231680A1 (en) 2016-08-11
US9459573B2 (en) 201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810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32957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ollecting cas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42011B2 (ja) 作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5867093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92898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US9031449B2 (en) Toner colle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2006250973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383714B1 (en) Cleaning apparatus for image carri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image carrier
JP62815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801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02393B2 (ja) ダク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1130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77632B (zh)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JP622212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11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796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714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escaping the developing area
JP48211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634291B2 (en) Belt conveyance device, sheet fee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62161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2186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067455A1 (en) Drive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having air channel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0712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662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oling duct
JP5869521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