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8649A -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8649A
CN104948649A CN201510143977.3A CN201510143977A CN104948649A CN 104948649 A CN104948649 A CN 104948649A CN 201510143977 A CN201510143977 A CN 201510143977A CN 104948649 A CN104948649 A CN 104948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axial direction
opposite side
groove
ax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39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8649B (zh
Inventor
三原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48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8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8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86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4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反向装配阀体而导致产生不良的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具有该流体缓冲装置的带缓冲的设备。在缓冲装置中,在旋转轴(30)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阀体支承部(463)(槽460)。阀体(50)具有:基部(51),其由装配于槽(460)的轴部(55)构成;以及末端部(52),其从基部(51)朝向周向的一侧倾斜并且朝向径向外侧突出,阀体(50)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截面形状。轴部(55)由大径部(55e)和小径部(55f)构成,槽(460)由大径部(460e)和小径部(460f)构成。因此,由于槽(460)以及轴部(55)以在轴线(L)方向上非对称的方式构成,所以,能够抑制弄错阀体(50)的在轴线(L)方向上的朝向而将阀体(50)装配于阀体支承部(463)。

Description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壳体与转子之间填充有流体的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壳体与旋转轴之间填充有流体的流体缓冲装置中,在形成于旋转轴的阀体支承部支承有阀体。例如,在形成于旋转轴的槽状的阀体支承部装配有阀体的轴状的基部。在此,阀体具有从基部朝向周向的第一方向倾斜并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末端部,并且阀体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截面形状。因此,当旋转轴沿周向的第一方向旋转时,对旋转轴施加负荷,但是当旋转轴沿周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不对旋转轴施加负荷(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47249号公报
然而,在组装专利文献1记载的流体缓冲装置时,即使在轴线方向上反向装配阀体,若将旋转轴容纳于壳体内,也不能发现。因此,存在有在检查工序等中使阀体动作之前不能发现阀体的安装错误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反向装配阀体而导致产生不良的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具有该流体缓冲装置的带缓冲的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其为筒状;旋转轴,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旋转轴之间构成缓冲室,并且在所述旋转轴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阀体支承部;阀体,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且装配于所述阀体支承部的基部,并且所述阀体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截面形状;以及流体,其填充于所述缓冲室,所述阀体支承部以及所述基部分别以在轴线方向上非对称的方式构成。
在本发明中,虽然阀体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截面形状,但是阀体支承部以及基部分别以在轴线方向上非对称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弄错阀体的轴线方向的朝向而将阀体装配于阀体支承部。所以,能够抑制因反向装配阀体而导致产生不良。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阀体支承部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槽,所述基部为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嵌入所述槽的轴部,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尺寸比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尺寸大,所述槽的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尺寸比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尺寸大。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弄错阀体的轴线方向的朝向而将阀体装配于阀体支承部,因此能够抑制因反向安装阀体而导致产生不良。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槽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槽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槽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的曲率半径比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曲率半径大,所述槽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的曲率半径比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曲率半径大,所述槽在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为同轴状,所述轴部在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为同轴状。通过该结构,即使为伴随阀体以轴部为中心摇动的结构的阀体,阀体也能够顺利地摇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槽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在所述一侧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均相等,在所述另一侧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也相等,所述槽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在所述一侧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均相等,在所述另一侧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也相等,在所述轴部的外周面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在所述槽的内周面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之间形成有台阶部。通过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台阶部进行阀体的轴线方向的定位。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轴部的所述一侧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另一侧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不同,所述槽的所述一侧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另一侧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不同。通过该结构,容易把握阀体的朝向。
在本发明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槽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连续减小,所述槽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连续减小。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阀体具有末端部,所述末端部从所述基部朝向周向的第一方向倾斜并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凸部,其相对于所述阀体支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侧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第二凸部,其相对于所述阀体支承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侧的第二方向侧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所述旋转轴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末端部在径向外侧覆盖所述第一凸部。通过这种结构,在使旋转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阀体受到流体压容易朝向关闭方向位移。
在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缓冲装置的带缓冲的设备中,盖通过所述流体缓冲装置安装于设备主体。
在本方式中,虽然所述阀体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截面形状,但是由于阀体支承部以及基部分别以在轴线方向上非对称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弄错阀体的轴线方向的朝向而将阀体装配于阀体支承部。因此,能够抑制因反向装配阀体而导致产生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装设有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的西式马桶的西式马桶单元的说明图。
图2(a)、图2(b)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的立体图。
图3(a)、图3(b)、图3(c)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图4(a)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的剖视图。
图5(a)、图5(b)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6(a)、图6(b)、图6(c)是形成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的旋转轴的第一肋的说明图。
图7是将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的阀体以及阀体支承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8是将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的阀体以及阀体支承部的变形例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转子30中,将旋转轴40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作为轴线L方向,在轴线L方向中,将壳体20所在的一侧作为一侧L1,将与壳体20的所在侧相反的一侧(旋转轴40突出的一侧)作为另一侧L2来进行说明。
(带缓冲的设备以及流体缓冲装置10的整体结构)
图1是具有装设有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西式马桶1的西式马桶单元100的说明图。图2(a)、图2(b)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立体图,图2(a)是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观察到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立体图,图2(b)是从轴线L方向的一侧L1观察到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西式马桶单元100具有西式马桶1(带缓冲的设备)以及水槽3。西式马桶1具有马桶主体2、树脂制的马桶座(盖部件)、树脂制的马桶盖6(盖部件)以及单元罩7等。在单元罩7的内部内置有后述流体缓冲装置用于马桶座以及马桶盖,马桶座5以及马桶盖6分别通过流体缓冲装置与马桶主体2相连。
如图2(a)、图2(b)所示,流体缓冲装置10在一侧L1具有圆柱状的流体缓冲装置主体10a。轴状的连接部10b从流体缓冲装置主体10a朝向另一侧L2突出,连接部10b与马桶座5或者马桶盖6相连。该流体缓冲装置10在立起的马桶座5或者马桶盖6以覆盖马桶主体2的方式倒下时,产生抵抗该倒下的力(负荷),从而降低马桶座5或者马桶盖6的倒下速度。在此,连接部10b的相互对置的面为平坦面10c,通过该平坦面10c防止马桶座5以及马桶盖6相对于连接部10b空转。
(流体缓冲装置10的结构)
图3(a)、图3(b)以及图3(c)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观察到的将转子30等从壳体20拆卸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观察到的将阀体50从转子30的旋转轴40拆卸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c)是从轴线L方向的一侧L1观察到的将转子30等从壳体20拆卸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a)、图4(b)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剖视图,图4(a)是将流体缓冲装置10沿轴线L切断时的剖视图、图4(b)是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观察到的将流体缓冲装置10的缓冲室11沿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切断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a)、图5(b)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图5(a)是从轴线L方向的一侧L1观察到的转子30的立体图,图5(b)是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观察到的壳体20的立体图。另外,图5(b)还示出了两个阀体50。
如图3(a)、图3(b)、图3(c)以及图4(a)、图4(b)所示,流体缓冲装置10包括在一侧L1具有底壁21的筒状的壳体20、一侧L1配置在壳体20的内侧的转子30以及在另一侧L2封闭壳体20的开口29的环状的外罩60。外罩60为树脂制,并且具有圆环部61和从圆环部61的内侧朝向一侧L1突出的圆筒部62。
在图3(a)、图3(b)、图3(c),图4(a)、图4(b)以及图5(a)、图5(b)中,壳体20为树脂制,并且具有从底壁21的外周缘朝向另一侧L2延伸的圆筒状的主体部22。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中的位于另一侧L2的部分228的内径比位于一侧L1的部分229的内径稍大。
在壳体20的底壁2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凹部210,所述圆形的凹部210朝向一侧L1凹陷,并且将转子30的旋转轴40的一侧L1的端部49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相对于该凹部21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朝向一侧L1凹陷的两个圆弧状的凹部211。两个凹部211形成于在周向上偏离180度的角度位置。
在周向上分别与两个凹部211偏离的位置,两个分隔用凸部23从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两个分隔用凸部23形成于在周向上偏离180度的角度位置。在本方式中,两个分隔用凸部23中的任意一个的一侧L1的端部均与底壁21相连。在本方式中,分隔用凸部23的截面呈梯形,并且周向尺寸(厚度)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变小。
转子30具有轴线L方向的一侧L1配置于壳体20的内侧的旋转轴40和保持于旋转轴40的阀体50。旋转轴40为树脂制,并且具有位于壳体20的内侧的第一轴部41和在比第一轴部41靠另一侧L2的位置延伸的第二轴部42。第一轴部41的外径比旋转轴40的一侧L1的端部49的外径大,第二轴部42的外径比第一轴部41的外径大。在本方式中,端部49形成为圆筒状,并成为对树脂成型时的缩孔进行缓和的结构。另外,第二轴部42的外径也可比第一轴部41的外径小。
在旋转轴40上的第一轴部41与第二轴部42之间形成有圆形的第一凸缘部43和圆形的第二凸缘部44,其中,所述圆形的第一凸缘部43在另一侧L2与第一轴部41相邻,所述圆形的第二凸缘部4在另一侧L2与第一凸缘部43隔着指定的间隔对置。因此,在第一凸缘部44与第二凸缘部44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槽45。因此,若将O形环70装配于槽45并将旋转轴40的第一轴部41配置于壳体20的内侧,则O形环70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中的位于一侧L1的部分229抵接,由壳体20与旋转轴40所夹持的空间被密闭。并且,由壳体20的底壁21和第一凸缘部43划分的空间被密闭以作为缓冲室11,该第一凸缘部43在另一侧L2与第一轴部41对置。此时,在缓冲室11填充有油等流体12(粘接流体)。然后,将外罩60的圆筒部62插入到旋转轴40的第二轴部42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之间,通过焊接等方法将外罩60固定,则构成流体缓冲装置10。
在该状态下,旋转轴40的一侧L1的端部49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0的底部21的凹部210,且第二轴部42在外罩60的圆筒部62的内侧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第二轴部42的一部分贯通外罩60,以构成连接部10b。
(缓冲室11内的详细结构)
如图4(a)、图4(b)以及图5(a)、图5(b)所示,在缓冲室11中,壳体20的两个分隔用凸部23的径向内侧端部231与旋转轴40的第一轴部41的外周面410接触。
并且,在旋转轴40的第一轴部41的外轴面410形成有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所述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从在周向上偏离180度的角度位置朝向径向外侧,在这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分别支承有阀体50。在此,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的任意一个都以从位于与旋转轴40的一侧L1的端部49起距离规定尺寸的量的另一侧L2的部分为起点,沿轴线L方向延伸至第一凸缘部43,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的任意一个的另一侧L2的端部都与第一凸缘部43相连。
在本方式的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中,支承阀体50的阀体支承部463沿轴线L方向延伸。更加具体地说,在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一凸部461和第二凸部462,其中,所述第一凸部46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462在第二方向B上与第一凸部461相邻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一凸部461以及第二凸部462沿轴线L方向延伸。其结果是,在第一凸部461与第二凸部462之间形成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槽460,在本方式中,通过槽460构成阀体支承部463。第一凸部461以及第二凸部462中的任意一个的另一侧L2的端部都与第一凸缘部43相连。
槽460的内周面呈在大约180度以上的范围内弯曲的圆弧状,在槽460支承有阀体50。在本方式中,第二凸部462的周向宽度比第一凸部461的周向宽度宽。并且,第一凸部461的末端部位于比第二凸部462的末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窄。
与槽460(阀体支承部463)相同,阀体50也沿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形状。更加具体地说,阀体50具有基部51和末端部52,其中,所述基部51由以能够绕与轴线L平行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一凸部461与第二凸部462之间的槽460并且截面呈大致圆形的轴部55构成,所述末端部52的截面呈凸状,并从基部5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以覆盖第一凸部461的方式朝向第一方向A倾斜,末端部52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位于比第一凸部461以及第二凸部46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缓冲室11内的轴线L方向的密闭结构)
与阀体支承用凸部46相同,阀体50也沿轴线L方向延伸,阀体50的另一侧L2的端部56与第一凸缘部43接触。因此,在阀体50与第一凸缘部43之间几乎没有空有间隙。因此,流体12不会从阀体50和第一凸缘部43之间通过。与此相对,阀体50的一侧L1的端部57位于比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一侧L1的端部稍微靠近另一侧L2的位置。因此,在相对于阀体50靠一侧L1的位置,在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G0。因此,流体能够经由间隙GO稍微地通过。
虽然在第一轴部41的一侧L1的端面417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一侧L1的端部467与壳体20的底壁21之间存在有微小的间隙,但是形成于第一轴部41的一侧L1的端面417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一侧L1的端部467的第一肋(在图4(a)中未图示)与壳体20的底壁21接触。因此,流体12不从第一轴部41的一侧L1的端面417与底壁21之间、和阀体支承用46的一侧L1的端面417与底壁21之间通过。关于该第一肋,在后文中参照图6等进行叙述。
虽然在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面236与旋转轴40的第一凸缘部43之间存在有微小的间隙,但是形成于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面236的第二肋(在图4(a)中未图示)与第一凸缘部43接触。因此,流体12不从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面236与第一凸缘部43之间通过。关于该第二肋,在后文中参照图6等进行叙述。
(动作)
在这样构成的流体缓冲装置10中,若转子30(旋转轴40)绕轴线L朝第一方向A旋转,则阀体50受到流体压并旋转,末端部52朝向第二凸部462侧移动。其结果是,末端部52的径向外侧部分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抵接。因此,在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阻止了流体朝向第二方向B移动,其结果是,对转子30(旋转轴40)施加负荷(阻力)。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比阀体50靠一侧L1的位置,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之间空有微小的间隙G0。因此,在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允许流体稍微向第二方向B移动。因此,虽然对转子30(旋转轴40)施加负荷,但是允许转子30(旋转轴40)以较低速度朝向第一方向A旋转。
与此相对,若转子30(旋转轴40)绕轴线L朝第二方向B旋转,则阀体50受到流体压并旋转,末端部52朝向第一凸部461侧移动。其结果是,在末端部52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允许流体朝向第一方向A移动,其结果是,不对转子30(旋转轴40)施加负荷。
(肋的结构)
图6(a)、图6(b)、图6(c)、图6(d)是形成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旋转轴40的第一肋16的说明图,图6(a)是将旋转轴40的一侧L1的端部放大表示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旋转轴40的一侧L1的端面的后视图,图6(c)是表示压扁前的第一肋16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图6(d)是表示压扁后的第一肋16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
如图5(a)以及图6(a)、图6(b)所示,在本方式中,在缓冲室11内,为了限制流体12在旋转轴40与底壁21之间通过而形成了第一肋16,所述第一肋16从底壁21和旋转轴40的在一侧L1与底壁21对置的部分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并且沿径向延伸。在本方式中,第一肋16形成于旋转轴40的在一侧L1与底壁21对置的部分。
更加具体地说,如图5(a)、图5(b)以及图6(a)、图6(b)、图6(c)、图6(d)所示,在旋转轴40的在一侧L1与底壁21对置的部分中的第一轴部41的一侧L1的端面417以及阀体保持用凸部46的一侧L1的端部467处形成有朝向底壁21突出的第一肋16,第一肋16从与端部49的外周面相连的位置沿径向延伸至阀体保持用凸部4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
第一肋16形成于第二凸部462的一侧L1的端面,所述第二凸部462在形成于阀体保持用凸部46的第一凸部461以及第二凸部462中,所述第二凸部462的周向宽度比第一凸部461的周向宽度宽并且延伸至径向外侧。
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10而将旋转轴40配置于壳体20的内侧时,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肋16与底壁21抵接。并且,在第一肋16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第一肋16在底壁21与第一轴部41的一侧L1的端面417之间以及底壁21与阀体保持用凸部46之间被压扁。在本方式中,第一肋16在被压扁的状态下与底壁21接触。因此,流体12不从第一轴部41的一侧L1的端面417与底壁21之间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一侧L1的端面417与底壁21之间通过。
在此,如图6(c)所示,压扁前的第一肋16的截面呈三角形。因此,在第一肋16的突出方向上,第一肋16的根部161的宽度比末端侧162的宽度宽。并且,如图6(d)所示,压扁后的第一肋16的截面呈梯形,在第一肋16的突出方向上,压扁后的第一肋16的根部161的宽度比末端侧163的宽度宽。并且,第一肋16的突出方向上的末端侧163为相对于轴线L方向正交的面。
并且,在本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壳体20的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部236以及第一凸缘部43的一侧L1的端面436中的一方形成有朝向另一方突出并且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肋17。在本方式中,在壳体20的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部236形成有朝向第一凸缘部43的一侧L1的端面436突出并且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肋17。在此,第二肋17形成于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部236的整个径向上。
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10而将旋转轴40配置于壳体20的内侧时,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二肋17与第一凸缘部43接触。并且,在第二肋17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第二肋17在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部236与第一凸缘部43之间被压扁。在本方式中,第二肋17在被压扁的状态下与第一凸缘部43接触。因此,流体12不在壳体20的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部236与第一凸缘部43之间通过。
在此,与第一肋16相同,如图6(c)所示,压扁前的第二肋17的截面呈三角形。因此,在第二肋17的突出方向上,第二肋17的根部171的宽度比末端侧172的宽度宽。并且,与第一肋16相同,如图6(d)所示,压扁后的第二肋17的截面呈梯形,在第二肋17的突出方向上,压扁后的第二肋17的根部171的宽度比末端侧173的宽度宽。并且,与第一肋16相同,第二肋17的突出方向上的末端侧173为相对于轴线L方向正交的面。
如此一来,在本方式的流体缓冲装置10中,在转子30的旋转轴40与壳体20之间,在旋转轴40的在一侧L1与壳体20的底壁21对置的部分(第一轴部41的一侧L1的端面417以及阀体保持用凸部46的一侧L1的端部467)形成有朝向底壁21突出的第一肋16,因此,能够使壳体20与转子30的轴线L方向之间充分地靠紧。并且,即使在第一肋16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10时,第一肋16被压扁,因此第一肋16变为合适的高度。并且,在转子30的旋转轴40与壳体20之间,在壳体20的分隔用凸部23的在另一侧L2与旋转轴40的第一凸缘部43对置的端部236处形成有朝向第一凸缘部43突出的第二肋17,因此能够使壳体20与转子30的轴线L方向之间充分靠紧。并且,即使在第二肋17的高度(突出尺寸)过高的情况下,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10时,第二肋17被压扁,第二肋17变为适当的高度(突出尺寸)。因此,即使旋转轴40、壳体20的精度以及组装精度不是极端高,在使旋转轴40沿产生负荷的方向旋转时,也能够容易地抑制流体从壳体20与转子30的轴线L方向的间隙漏出。因此,由于缓冲室11的密封状态稳定,所以能够稳定马桶座6和马桶盖5倒下时的时间。并且,由于能将粘度较低的流体12用作流体12,因此能够减少对阀体50等施加的负荷。并且,由于粘度较低的流体12的价格比较低廉,因此能够降低流体缓冲装置10的成本。
并且,第一肋16的末端侧163以及第二肋17的末端侧173为相对于轴线L方向正交的面。也就是说,在组装流体缓冲装置10时,第一肋16以及第二肋17被压扁。因此,由于第一肋16以及第二肋17成为适当的高度(突出尺寸),因此在使旋转轴40绕产生负荷的方向旋转时,能够可靠地抑制流体从壳体20与转子30的轴线L方向的间隙漏出。并且,由于第一肋16的根部161以及第二肋17的根部171的宽度比第一肋16的末端侧162、163和第二肋17的末端侧172、173的宽度宽,因此在组装缓冲装置10时,第一肋16以及第二肋17容易被压扁。
在此,分隔用凸部23以及阀体保持用凸部46分别在周向上设置有相同的个数,并且设置于在周向上隔着相等的角度间隔的多个部位(两个部位)。因此由于缓冲室11被划分为多个(两个),因此能够产生较大的负荷。另一方面,若将缓冲室11划分,则流体欲从壳体20与转子30的轴线方向的间隙漏出的部位就相应地增加。但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形成第一肋16以及第二肋17能够抑制流体漏出,因此能够消除将缓冲室11划分为多个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并且,在壳体20中,分隔用凸部23的一侧L1的端部与底壁21相连,在旋转轴40中,阀体保持用凸部46的另一侧L2的端部与第一凸缘部43相连,因此,不会发生流体从分隔用凸部23的一侧L1的端部与底壁21之间漏出的情况以及流体从阀体保持用凸部46的另一侧L2的端部与第一凸缘部43之间漏出的情况。
在此,第一肋16形成于阀体保持用凸部46的第一凸部461与第二凸部462中的周向宽度较宽的第二凸部462。因此,在压扁第一肋16时,阀体保持用凸部不易变形。并且,由于第一凸部461以及第二凸部462中的位于第二方向B的第二凸部462的周向宽度比第一凸部461的周向宽度宽,因此在使旋转轴40绕产生负荷的第一方向A旋转时,即使第二凸部462承受较大的负荷,也能够抑制第二凸部462的变形或者破损。
并且,第一凸部461的末端部位于比第二凸部462的末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阀体50中,末端部52从基部5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朝向第一方向A倾斜并且从径向外侧覆盖第一凸部461。因此,在使旋转轴40绕产生负荷的第一方向A旋转时,阀体50容易受到流体压而向关闭方向位移。
并且,由于阀体保持用凸部46的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窄,因此阀体保持凸部46不易与分隔用凸部23的径向内侧部分(根部)接触。因此,能够扩展转子30能够旋转的角度。
(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部463的详细结构)
图7是将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部463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在阀体50中,基部51(轴部55)以在轴线L方向上非对称的方式构成,在旋转轴40中,阀体支承部463(槽460)以在轴线L方向上非对称的方式构成,更加具体地说,在本方式中,阀体50的轴部55的一侧L1的尺寸比另一侧L2的尺寸大,槽460的一侧L1的尺寸比另一侧L2的尺寸大。在本方式中,由于槽460的内周面460a与轴部55的外周面55a接触的部分的截面呈圆弧状,因此,轴部55的外周面中的与槽460的内周面460a接触的部分的一侧L1的曲率半径比另一侧L2的曲率半径大,槽460的内周面460a中的与轴部55的外周面55a接触的部分的一侧L1的曲率半径比另一侧L2的曲率半径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槽460在一侧L1与另一侧L2也为同轴状,轴部55在一侧L1与另一侧L2也为同轴状。
在此,轴部55的外周面55a中的与槽460的内周面460a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在一侧L1的轴线L方向的任意部位均相等,在另一侧L2的轴线L方向的任意部位均相等。因此,轴部55由一侧L1的大径部55e和另一侧L2的小径部55f构成,在一侧L1(大径部55e)与另一侧L2(小径部55f)之间形成有台阶部55g。
与该结构对应,槽460的内周面460a中的与轴部55的外周面55a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在一侧L1的轴线L方向的任意部位均相等,在另一侧L2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均相等。因此,槽460由一侧L1的大径部460e和另一侧L2的小径部460f构成,在一侧L1(大径部460e)与另一侧L2(小径部460f)之间形成有台阶部460g。在此,轴部55的大径部55e与槽460的大径部460e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轴部55的小径部55f与槽460的小径部460f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
在本方式中,轴部55的大径部55e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与小径部55f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不同,槽460的大径部460e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与小径部460f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不同。在本方式中,大径部55e、460e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比小径部55f、460f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短。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方式的流体缓冲装置10中,虽然阀体50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截面形状,但是旋转轴40的阀体支承部463(槽460)以及阀体50的基部51(轴部55)分别以在轴线L方向上非对称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在图7中的一点划线所示的阀体50的在轴线L方向的朝向的状态下将阀体50装配于阀体支承部463。因此,能够抑制因反向装配阀体50而导致产生不良。
并且,轴部55以及槽460以轴线L方向的一侧L1的尺寸与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的尺寸不同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防止将阀体50的轴部55反向装配于槽460。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槽460在一侧L1(大径部460e)与另一侧L2(小径部460f)为同轴状,轴部55在一侧L1(大径部55e)与另一侧L2(小径部55f)为同轴状。因此,即使阀体50伴随旋转轴40的旋转而以轴部55为中心摇动,阀体50也能够顺利地摇动。
并且,轴部55由大径部55e和小径部55f构成,在大径部55e与小径部55f之间形成有台阶部55g。并且,槽460由大径部460e和小径部460f构成,在大径部460e与小径部460f之间形成有台阶部460g。因此,能够通过台阶部55g、460g进行阀体50的轴线L方向的定位。
并且,轴部55的大径部55e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与小径部55f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不同。因此,容易把握阀体50的朝向。
(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部463的变形例)
图8是将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部463的变形例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另外,本变形例的基本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7说明的方式相同,因此对共通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部55由大径部55e和小径部55f构成,槽460由大径部460e和小径部460f构成,但是在本方式中,如图8所示,阀体50的轴部55的内周面55a中的与旋转轴40的槽460的内周面460a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从一侧L1至另一侧L2连续减小。与该结构对应,槽460的内周面460a中的与轴部55的外周面55a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从一侧L1至另一侧L2连续减小。
即使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旋转轴40的阀体支承部463(槽460)以及阀体50的基部51(轴部55)也分别为以在轴线L方向上非对称的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在图8中的一点划线所示的阀体50的在轴线L方向的朝向的状态下将阀体50装配于阀体支承部463。因此,能够抑制因反向装配阀体50而导致产生不良。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线L方向中,将壳体20所在的一侧作为一侧L1,将与壳体20的所在侧相反的一侧(旋转轴40所突出的一侧)作为另一侧L2,但是将壳体20所在的一侧作为另一侧L2,将与壳体20的所在侧相反的一侧(旋转轴40所突出的一侧)作为另一侧L1的情况也适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轴40和壳体20为树脂制,但是旋转轴40和壳体20也可为金属制。

Claims (9)

1.一种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为筒状;
旋转轴,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旋转轴之间构成缓冲室,并且在所述旋转轴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阀体支承部;
阀体,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且装配于所述阀体支承部的基部,并且所述阀体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截面形状;以及
流体,其填充于所述缓冲室,
所述阀体支承部以及所述基部分别以在轴线方向上非对称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支承部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槽,
所述基部为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嵌入所述槽的轴部,
所述轴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尺寸比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尺寸大,
所述槽的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尺寸比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尺寸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槽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截面呈圆弧状,
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槽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的曲率半径比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曲率半径大,
所述槽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的曲率半径比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曲率半径大,
所述槽在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为同轴状,
所述轴部在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为同轴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槽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在所述一侧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均相等,在所述另一侧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也相等,
所述槽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在所述一侧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均相等,在所述另一侧的轴线方向的任意部位也相等,
在所述轴部的外周面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在所述槽的内周面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之间形成有台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的所述一侧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另一侧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不同,
所述槽的所述一侧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另一侧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槽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连续减小,
所述槽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半径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连续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具有末端部,所述末端部从所述基部朝向周向的第一方向倾斜并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包括:
第一凸部,其相对于所述阀体支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侧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
第二凸部,其相对于所述阀体支承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侧的第二方向侧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在所述旋转轴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末端部在径向外侧覆盖所述第一凸部。
9.一种带缓冲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缓冲装置,
盖通过所述流体缓冲装置安装于设备主体。
CN201510143977.3A 2014-03-31 2015-03-30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86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3090 2014-03-31
JP2014073090A JP2015194231A (ja) 2014-03-31 2014-03-31 流体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ダンパ付き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8649A true CN104948649A (zh) 2015-09-30
CN104948649B CN104948649B (zh) 2017-05-03

Family

ID=5416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397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8649B (zh) 2014-03-31 2015-03-30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94231A (zh)
CN (1) CN1049486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4172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流体阻尼装置
CN112403068A (zh) * 2019-08-22 2021-02-26 株式会社利富高 过滤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1412A (ja) * 1998-11-25 2000-06-16 Tok Bearing Co Ltd 回転ダンパ
CN200961659Y (zh) * 2006-10-25 2007-10-17 李飞宇 一种阻尼器
JP2009185846A (ja) * 2008-02-04 2009-08-20 Sugatsune Ind Co Ltd ダンパー装置
CN201617764U (zh) * 2009-11-05 2010-11-03 粟陶 马桶圈贴膜装置
JP2013019444A (ja) * 2011-07-08 2013-01-31 Tok Bearing Co Ltd 回転ダンパ
CN103405186A (zh) * 2013-08-08 2013-11-27 赵励平 一种马桶用缓降阻尼装置以及缓降阻尼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1412A (ja) * 1998-11-25 2000-06-16 Tok Bearing Co Ltd 回転ダンパ
CN200961659Y (zh) * 2006-10-25 2007-10-17 李飞宇 一种阻尼器
JP2009185846A (ja) * 2008-02-04 2009-08-20 Sugatsune Ind Co Ltd ダンパー装置
CN201617764U (zh) * 2009-11-05 2010-11-03 粟陶 马桶圈贴膜装置
JP2013019444A (ja) * 2011-07-08 2013-01-31 Tok Bearing Co Ltd 回転ダンパ
CN103405186A (zh) * 2013-08-08 2013-11-27 赵励平 一种马桶用缓降阻尼装置以及缓降阻尼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4172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流体阻尼装置
CN112403068A (zh) * 2019-08-22 2021-02-26 株式会社利富高 过滤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8649B (zh) 2017-05-03
JP2015194231A (ja)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2432U (zh)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JP6461465B2 (ja) 可動シーリングエレメントを備えるサスペンションストップ
CN204878498U (zh)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CN204664262U (zh)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CN101449068B (zh) 滑动轴承
TWI609141B (zh) Hollow harmonic gear unit
CN103597228A (zh) 合成树脂制成的滑动轴承
FR3004769A1 (fr) Dispositif de palier a roulement pour colonne de direction
JP2015010989A (ja) 液面検出装置
RU2623339C2 (ru) Кольцевая щеточная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ая прокладка
CN104948649A (zh)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WO2017043547A1 (ja) 滑り軸受
CN103328851A (zh) 阻尼装置
CN207661145U (zh) 密封件
JP2017044226A (ja) 滑り軸受
JP6571551B2 (ja) 流体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ダンパ付き機器
JP6839563B2 (ja) 密封装置
JP7496463B2 (ja) 密封装置
JP6747863B2 (ja) 密封装置
JP2017133668A (ja) 流体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ダンパ付き機器
JP4324782B2 (ja) 密封装置
JP6600151B2 (ja) 密封装置
JP6487707B2 (ja) 流体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ダンパ付き機器
JP2017075671A (ja) 圧力容器の密封構造
JP2005090637A (ja) 動圧軸受、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