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541B - 车辆用换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换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541B
CN104943541B CN201510088647.9A CN201510088647A CN104943541B CN 104943541 B CN104943541 B CN 104943541B CN 201510088647 A CN201510088647 A CN 201510088647A CN 104943541 B CN104943541 B CN 1049435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unit
vehicle
rotating disk
rotation
initial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86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541A (zh
Inventor
德毛雅之
山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95Selector apparatus with mechanisms to return lever to neutral or datum position, e.g. by return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81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using knops or discs for rotary range sel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82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82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modes
    • F16H2059/084Economy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82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modes
    • F16H2059/085Power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F16H2061/0244Adapting the automatic ratio to direct driver requests, e.g. manual shift signals or kick dow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换档装置,包括:操作部件(10);主体部(11),支撑操作部件(10),以便该操作部件能够转动且能够从转动后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位移;其中,在操作部件(10)从初始位置向特定方向转动后沿前后方向已位移的情况下,使车辆的变速档位切换到前进档或倒车档,在操作部件从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后沿车辆前后方向已位移的情况下,使车辆的变速档位切换到第一模式或变速比与该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由此,以简单的结构且以比较容易的操作便能够进行变速档位的切换和变速模式的切换。

Description

车辆用换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切换车辆的变速档位的车辆用换档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换档装置,近年已知有通过电检测操作部件的位置来进行变速的所谓电子换档器。电子换档器多用于不具备机械式变速器的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然而,由于电子换档器不需要操作部件与变速器之间的机械连接,因而其设计自由度高。因此,电子换档器也逐渐被应用到具备机械式变速器的车辆例如仅以发动机(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以往型的汽车中。
电子换档器的操作部件的操作量及操作方向的限制小,因此出于实现紧凑化或提高操作性的目的,有在电子换档器中将操作部件设为转盘式从而通过操作部件的转动等来切换行驶档的探讨。即,在如此将操作部件设为转盘式的装置中,能够将操作部件的操作行程抑制得较小,从而能够实现紧凑化。此外,这样的装置中,由于操作时无需使手脖大幅度移动,而且能够无需看着手边来进行操作,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操作性。作为这样的电子换档器的例子已知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05621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的装置。
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设有能够转动的操作手柄,若该操作手柄沿指定的轴线被滑动操作,则变速档位被切换到空档。而且,若操作手柄以该滑动后的位置为起点进一步被转动操作,则变速档位被切换到前进档或倒车档。
另外,电子换档器中,基于进一步实现紧凑化或提高操作性的观点,多使用被称作瞬时式的机构,该机构是在驾驶员的手离开操作部件时使该操作部件自动恢复到指定的初始位置的机构。作为这样的瞬时式电子换档器的例子已知有日本专利第5021602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的装置。
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设有能够滑动及能够转动的操作部件,若操作部件从初始位置被滑动操作,则变速档位切换到空档。而且若在此状态下驾驶员的手离开操作部件,则维持空档而操作部件恢复到初始位置。此外,在操作部件从初始位置被滑动操作后,若操作部件进一步被转动操作,则变速档位切换到行驶档(前进档或倒车档)。而且,在此状态下,若驾驶员的手离开操作部件,则维持切换后的变速档位而操作部件恢复到初始位置。
近年,在车辆中有通过驾驶员操作指定的操作部件而根据运转状况或驾驶员的爱好适宜地变更变速模式的装置。例如,在搭载有发动机的车辆中,除了设定有常规模式,还设定有变速比较小的模式和变速比较大的模式,变速比较小的模式能够进行燃料经济性更好的行驶,变速比较大的模式能够进行反应性更好的行驶。
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基于操作部件的操作,仅进行变速档位(空档、前进档及倒车档)的切换。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应用到如上述般能够变更变速模式的车辆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除了设置用于切换变速档位的操作部件,还要设置用于切换变速模式的操作部件,因而装置变得复杂,而且驾驶员必需操作上述的各个操作部件,因而操作变得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且以比较容易的操作便能够进行变速档位的切换和变速模式的切换的车辆用换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包括:操作部件,设置在车室内;主体部,支撑所述操作部件,以便所述操作部件能够从指定的初始位置转动且能够从转动后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位移,并且使转动后和位移后的所述操作部件自动地恢复到所述初始位置;判定部,判定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状态和位移状态;档位切换部,根据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使车辆的变速档位在前进方向的行驶档亦即前进档和后退方向的行驶档亦即倒车档之间切换;模式切换部,根据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使车辆的变速模式在第一模式和变速比设定得比该第一模式小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其中,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特定方向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前进档和所述倒车档中的一者,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特定方向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前进档和所述倒车档中的另一者,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者,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另一者。
根据本发明,通过共用的操作部件的操作,能够进行变速档位的切换和变速模式的切换,能够简化装置。此外,通过使操作部件转动后沿车辆前后方向位移这样简单的操作便能够进行变速档位的切换和变速模式的切换。即,以简单的结构且以比较容易的操作便能够进行变速档位的切换和变速模式的切换。
而且,本发明中,前进档与倒车档之间的切换,通过使操作部件转动后沿车辆前后方向位移这一操作来进行。因此,能够抑制变速档位意外地切换到前进档和倒车档的情况。这能够确保车辆的安全。即,本发明中,只要操作部件从初始位置转动后不再进一步沿车辆前后方向位移,便不会进行向前进档或向倒车档的切换。因此,即使因手不慎触及等而对操作部件施加了意外的力而造成操作部件转动时,也能够避免车辆的意外的前进及后退。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特定方向已转动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空档。
这样,以转动操作操作部件这一简单的操作,便能够将变速档位切换到空档。
此外,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在转动后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倒车档,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在转动后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前进档。
这样,能够使驾驶员更容易地识别到各变速档位的切换方向,能够确保较高的操作性。
即,在以往的自动变速车辆中,与倒车档和前进档对应的换档杆的位置以倒车档位于前侧的方式设置。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将向倒车档切换的切换方向设为前方,便与以往的设置相一致,因而能够使驾驶员不会感到别扭地进行倒车档和前进档的切换操作。
此外,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已转动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变速比设定得比所述第一模式小且比所述第二模式大的第三模式。
这样,以转动操作操作部件这一简单的操作,便能够将变速模式切换到变速比设定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第三模式。
此外,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在转动后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在转动后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
这样,能够使驾驶员更容易地识别到各变速模式的切换方向,能够确保较高的操作性。
即,在行驶中将变速模式切换到变速比较大的第一模式时,车辆会趋向减速,从而有一个向前方的力作用于驾驶员。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将向第一模式切换的切换方向设为该力作用的前方,则能够使驾驶员的感觉与操作方向相一致,能够获得较高的操作性。
此外,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就座于驾驶席上的驾驶员的右侧,所述特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根据该结构,在操作部件被设置在驾驶员的右侧的情况下,变速档位的的切换方向被设定为使手向身体侧转动的方向亦即手脖的可转动角度小而操作较为困难的方向也就是逆时针方向。而且,变速模式的切换方向被设定为操作比较容易的顺时针方向。因此,能够提高变速模式的切换操作的操作性,并且能够抑制不慎切换变速档位的情况。
此外,作为与该结构不同的结构,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就座于驾驶席上的驾驶员的左侧,所述特定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根据该结构,在操作部件被设置在驾驶员的左侧的情况下,变速档位的的切换方向被设定为使手向身体侧转动的方向亦即手脖的可转动角度小而操作较为困难的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而且,变速模式的切换方向被设定为操作比较容易的逆时针方向。因此,能够提高变速模式的切换操作的操作性,并且能够抑制不慎切换变速档位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特定方向转动所需的操作力大于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需的操作力的方式支撑所述操作部件。
根据该结构,为了切换变速档位而使操作部件向特定方向转动的操作便比较困难。因此,能够使驾驶员更强烈地识别到当前的操作方向是切换变速档位的方向,能够抑制因驾驶员误切换变速档位所导致的车辆的意外前进或后退的情况。此外,能够更切实地避免因物品不慎触及等而对操作部件施加了意外的力从而意外地切换了变速档位的情况。而且,由于变速模式的切换操作比较容易,因此能够使行驶中等的变速模式的切换操作变得容易,提高操作性。
作为与该结构不同的结构,也可以为: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特定方向转动所需的操作力小于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需的操作力的方式支撑所述操作部件。
根据该结构,切换变速模式的操作比较困难。因此,能够使驾驶员更强烈地识别到当前的操作方向是变速模式的切换方向,能够抑制驾驶员导致的变速模式的误切换。此外,能够更切实地避免因手不慎触及等而对操作部件施加了意外的力从而意外地切换了变速模式的情况。而且,根据该结构,使用频度比较高的变速档位的切换操作比较容易,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换档装置,以简单的结构且以比较容易的操作便能够进行变速档位的切换和变速模式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装置的车辆的车室前部的结构的图。
图2是所述换档装置周边的俯视图。
图3是所述换档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所述换档装置的操作例的图
图5是所述换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所述换档装置的分解侧视图。
图7是所述换档装置的分解背视图。
图8是换档装置的箱体的俯视图。
图9是换档装置的俯视图,其中,(a)是转盘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转盘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c)是转盘转动后滑动位移到前方的状态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换档装置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其中,(a)是转盘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b)是转盘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c)是转盘转动后滑动位移到前方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换档装置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其中,(a)是转盘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b)是转盘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c)是转盘转动后滑动位移到前方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俯视图。
图12是放大表示滑块周边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换档装置的主体部内部的侧视图,其中,(a)是转盘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侧视图,(b)是转盘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侧视图,(c)是转盘转动后滑动位移到前方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内部的侧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滑动侧诱导部件的详细情况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换档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16是表示操作转盘的手的状态的图,其中,(a)是握持处于初始位置的转盘的手的状态的图,(b)是使转盘从初始位置转动时的手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室前部的结构的图。如该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是驾驶席及转向盘4设置在车辆左侧的所谓的左舵的车辆。如图1所示,在车室前部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仪表板2。在仪表板2的驾驶席侧设置有仪表单元3,在该仪表单元3的后方设置有转向盘4。在从仪表板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部分设置有中控台5,在该中控台5上设置有换档装置(车辆用换档装置)1、驻车开关8以及指示器9。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具备:包含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的发动机(省略图示);将发动机的驱动力减速并传递给车轮的自动变速器90(图15)。自动变速器90是包含行星齿轮机构的有档的变速器(AT),其从由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实现的多个减速比(变速比)中自动选择对应于车速及或发动机负载等的恰当的减速比。该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中包括切断驱动力传递的空档、切断驱动力传递并且锁定输出轴的驻车档、前进方向的行驶档亦即向使车辆前进的方向传递驱动力的档亦即前进档、及后退方向的行驶档亦即向使车辆后退的方向传递驱动力的档亦即倒车档。
此外,所述自动变速器90以能够实现多个彼此减速比不同的变速模式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如后所述,变速模式以由驾驶员选择的方式构成,自动变速器90除了根据车速或发动机负载还根据驾驶员所选择的模式来切换减速比。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变速模式,设定有三个模式:常规模式(第三模式)、跑车模式(第一模式)、以及经济模式(第二模式)。
常规模式是基准的模式,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行驶性能和燃耗性能的模式。跑车模式是行驶性能设定得比较高的模式。在跑车模式的情况下,减速比设定得比常规模式大,以便获得更高的扭矩。经济模式是燃耗性能设定得比较高的模式。在经济模式的情况下,减速比设定得比常规模式小。本实施方式中,在所有的运转条件下,每一模式中的减速比被设定为互不相同。但也可以不如上述那样在所有的运转条件下将每一模式中的减速比设定为互不相同,而是在至少部分的运转条件下将每一模式中的减速比设定为互不相同。例如,可以根据车速而将减速比变化地设定为多个级段,并使该减速比变更时的车速等运转条件互不相同,在指定的运转条件下不依模式,而仅在减速比为相同时的指定的运转条件下使每一模式中的减速比互不相同。
驻车开关8是将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切换到驻车档时被操作的开关。图1所示的例中,驻车开关8是按压式的按钮开关,基于该驻车开关8的每一次被按压操作,驻车档在选择和非选择之间被切换。在驻车开关8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驻车档的“P”的文字盘,当选择了驻车档时,通过LED等光源来强调显示“P”文字。
换档装置1是将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切换到驻车档以外的档位(亦即前进档、倒车档、空档中的任一档位)时以及切换变速模式时被操作的装置。详细情况后述,但换档装置1具有能够被转动操作及能够从转动后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被滑动操作的转盘10。基于对该转盘10的操作形式的不同,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被切换到前进档、倒车档、空档中的任一档位,并且变速模式被切换到常规模式、跑车模式、经济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指示器9显示前进档、倒车档、空档中当前被选择的变速档位。图2是放大表示换档装置1周边的俯视图。在该图2中所例示的指示器9的情况下,设置有显示倒车档的“R”、空档的“Nt”、前进档的“D”、跑车模式的“S”、常规模式的“Nm”、以及经济模式的“Eco”的文字盘。当对应于转盘10的操作而选择前进档、倒车档、空档中的任一档位时,指示器9强调显示与被选择的档位对应的文字(R、Nt、D中的任一者)。此外,当对应于转盘10的操作而选择常规模式、跑车模式、经济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时,指示器9强调显示与被选择的模式对应的文字(S、Nm、Eco中的任一者)。图2中的文字“始位”表示转盘10的初始位置是在该位置。
此外,除了如上所述般通过指示器9来显示变速档位以外,在图1所示的例中,还在仪表单元3上显示变速档位及变速模式。即,仪表单元3在其指定部位(例如速度计与转速计之间)具有包含液晶画面等的显示部,在该显示部上显示与被选择的变速档位对应的文字(P、R、N、D)和与被选择的变速模式对应的文字(Sport、Normal、Eco)。
下面,对换档装置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换档装置1的简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操作换档装置1时的操作例的图。图5至图7是换档装置1的分解图。
如这些图及图2所示,换档装置1具有转盘(操作部件)10和主体部11。主体部11将转盘10能够转动地予以支撑,并且将转盘10能够从转动后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位移地予以支撑。以下,将车辆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将该方向的前侧或前方简称为前侧或前方,将该方向的后侧或后方简称为后侧或后方。此外,在各图中,“前”是指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后”是指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
转盘10是被驾驶员握持的部分。转盘10以处于图2所示状态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其能够从该初始位置绕顺时针方向(右方向)及绕逆时针方向(左方向)转动,而且能够从这些转动后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在图2所示的例中,转盘10能够以该转盘10的中心O为中心转动地被支撑。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盘10在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具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线为中心呈线对称的形状。此外,转盘10具有使以其后端部为顶点的正三角形的各边向外侧隆出地弯曲而成的形状。即,转盘10具有向前方隆出地弯曲的前端面10a和从该前端面10a的车宽方向两侧端分别向后端且向外侧隆出地弯曲的侧面10b、10c。驾驶员例如如图4所示那样,以其拇指和小指分别抵接于两侧面10b、10c的状态握持转盘10。
如图5至图7所示,主体部11具有上面开口的箱状的箱体50和覆盖箱体50的开口的盖部40。转盘10设置在该盖部40的上方。主体部11还具有连杆30和滑块20,连杆30穿通盖部40且从转盘10向下方延伸并且主要被收容在箱体50内,滑块20被收容在箱体50内。
连杆30具有棒状的轴部31、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及一对引导用脚部32、33,轴部31穿通于形成在盖部40中的通孔40a且从转盘10向下方延伸。
连杆30的轴部31被固定在转盘10的下表面且能够与该转盘10一体地转动及滑动位移。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下轴部31的中心轴与转盘10的中心(转盘10的转动中心O)一致,连杆30以轴部31的中心轴为中心与转盘10一体地转动。另外,所述通孔40a的内径被设定为比连杆30的轴部31的外径大的值,以便连杆30能够转动及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以下,有时会将连杆30及转盘10的转动中心简称为转动中心O。
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是从轴部31的上下的中间位置向水平方向突出的棒状部件。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在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从轴部31笔直地向前方突出。如图6等所示,该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具有从轴部31的外周面向前方延伸的中空状的脚主体部35b、以及从脚主体部35b的远端进一步向前方突出的施力部35a。施力部35a由设置在脚主体部35b内部的压缩弹簧(省略图示)按压向前方。该施力部35a相对于脚主体部35b在前后方向上进退自如,在受到按回压缩弹簧的向后的力时后退,在该力减少时前进。
各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是棒状部件,从轴部31的外周面中相对的部分分别向水平方向突出后向下方延伸。本实施方式中,在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一方的引导用脚部32从轴部31的外周面笔直地向前方突出后向下方延伸,另一方的引导用脚部33从轴部31的外周面笔直地向后方突出后向下方延伸。
滑块20具有:块状的主体部21、从该主体部21的侧面分别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引导用突片22、22、从一方的引导用突片22进一步向外侧突出的滑动侧被检测体23、从主体部2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以及设置在主体部21的前侧的转动侧诱导部件24。
滑块20的主体部21上形成有通孔21a,该通孔21a上下贯通而被连杆30的轴部31穿通。该通孔21a的内径被设定为与轴部31的外径同等程度且能够让轴部31在通孔21a内转动的大小。因此,在连杆30与转盘10一起转动时,轴部31在该通孔21a内转动,而滑块20不转动。即,连杆30及转盘10通过滑块20而以连杆30的轴部31的中心轴及转盘10的中心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另一方面,在连杆30与转盘10一起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时,滑块20与连杆30及转盘10一体地滑动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滑块20的主体部21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引导用突片22、22各自从主体部21的车宽方向两侧面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
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具有与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同样的结构。即,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具有从滑块20的主体部21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中空状的脚主体部25b、以及从该脚主体部25b的远端进一步向下方突出的施力部25a。施力部25a由设置在脚主体部25b内部的压缩弹簧(省略图示)按压向下方。而且,该施力部25a在受到按回压缩弹簧的向上的力时向上方移动,在该力减少时向下方移动。
图12是放大表示滑块20周边的俯视图。如该图12所示,转动侧诱导部件24从滑块20的主体部21的前表面呈拱状向前方突出,在转动侧诱导部件24与主体部21之间划定有指定的空间。而且,在转动侧诱导部件24上形成有与主体部21的前表面相对且向前方凹陷地弯曲的转动侧诱导面24a。在转动侧诱导部件24与主体部21之间的空间设置有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在该设置状态下,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的施力部35a的远端(前端)受到压缩弹簧的按压力而始终被按压于转动侧诱导面24a。转动侧诱导面24a与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构成转动侧的瞬时式机构,该机构是用于在转盘10从初始位置转动后使该转盘10自动地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机构。有关瞬时式机构的详细情况及转动侧诱导面24a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在箱体50的车宽方向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对滑块支撑部51、51,该一对滑块支撑部51、51将滑块20的引导用突片22、22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位移地予以支撑。滑块支撑部51分别具有从箱体50的内侧面分别向内侧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壁部51a、51b。这些引导壁部51a、51b在上下离开,并且在这些引导壁部51a、51b之间划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51c。引导用突片22、22插入到该引导槽51c、51c内,从而引导用突片22、22进而滑块20能够沿引导槽51c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位移。
在一侧的引导槽51c的底面亦即箱体50的侧面上形成有通孔59。滑块20的滑动侧被检测体23从箱体50的内侧朝向外侧突出地穿通于通孔59。该通孔59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状,以便滑动侧被检测体23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
在箱体50的底面上形成有让连杆30的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穿通的连杆引导槽52、53。在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穿通于各连杆引导槽52、53的状态下,连杆30以轴部31的下端部抵接于箱体50的底面的方式设置在箱体50内。
图8是箱体50的俯视图。如该图8所示,连杆引导槽52由俯视下沿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的圆的圆周延伸的圆弧状的转动侧槽52a、以及与该转动侧槽52a连通且从该转动侧槽52a的两端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变速档位侧槽52b和变速模式侧槽52c所构成,连杆引导槽53由俯视下沿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的圆的圆周延伸的圆弧状的转动侧槽53a、以及与该转动侧槽53a连通且从该转动侧槽53a的两端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变速档位侧槽53b和变速模式侧槽53c所构成。
具体而言,转动侧槽52a、53a从通过转动中心O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线上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及向逆时针方向分别延伸相同的角度量(例如分别各为15度)。
形成在前侧的连杆引导槽52具有从转动侧槽52a的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左侧端部)向前方及后方延伸的变速档位侧槽52b、以及从转动侧槽52a的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右侧端部)向前方及后方延伸的变速模式侧槽52c。另一方面,形成在后侧的连杆引导槽53具有从转动侧槽53a的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右侧端部)向前方及后方延伸的变速档位侧槽53b、以及从转动侧槽53a的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左侧端部)向前方及后方延伸的变速模式侧槽53c。
转盘10、连杆30及滑块20的转动及滑动位移的状态被表示于图9的(a)至(c)及图10的(a)至(c)。
图9的(a)至(c)是表示转盘10的转动及滑动位移的状态的图。图10的(a)至(c)是表示对应于图9的(a)至(c)的连杆30及滑块20的状态的图。图9的(a)及图10的(a)表示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状态。如前所述,在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连杆30呈引导用脚部32、33从轴部31笔直地向前方及后方突出的姿势。
若从上述状态如图9的(b)所示那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转盘10,则如图10的(b)所示,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转动侧槽52a、53a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与转动侧槽52a、53a的端部抵接时,连杆30及转盘10便不能够进一步转动。
若从上述状态如图9的(c)所示那样向前方滑动操作转盘10,则如图10的(c)所示,引导用脚部32、33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变速档位侧槽52b、53b向前方移动。而且,滑块20与连杆30一起向前方移动。此时,滑块20的引导用突片22、22沿着引导槽51c滑动。引导用脚部32、33与变速档位侧槽52b、53b的前端抵接时,连杆30及转盘10便不能够进一步位移。
另一方面,虽未被图示,若从图9的(b)所示状态向后方滑动操作转盘10,则引导用脚部32、33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变速档位侧槽52b、53b向后方移动,在引导用突片22、22沿着引导槽51c滑动的情况下,滑块20向后方移动。引导用脚部32、33与变速档位侧槽52b、53b的后端抵接时,连杆30及转盘10便不能够进一步位移。
另外,从图9的(a)所示的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转盘10时,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转动侧槽52a、53a向顺时针方向移动。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与转动侧槽52a、53a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抵接时,连杆30及转盘10便不能够进一步位移。
若从上述状态向前方滑动操作转盘10,则引导用脚部32、33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变速模式侧槽52c、53c向前方移动,在引导用突片22、22沿着引导槽51c滑动的情况下,滑块20向前方移动。另一方面,从引导用脚部32、33分别与转动侧槽52a、53a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抵接的状态,向后方滑动操作转盘10时,引导用脚部32、33沿着连杆引导槽52、53的变速模式侧槽52c、53c向后方移动,在引导用突片22、22沿着引导槽51c滑动的情况下,滑块20向后方移动。
如图5所示,在箱体50中,且在与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滑动侧诱导部件55。滑动侧诱导部件55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且侧视下呈半球状的滑动侧诱导面55a。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的远端部亦即施力部25a的远端受到压缩弹簧的按压力而始终被按压于滑动侧诱导面55a。该滑动侧诱导面55a与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构成滑动侧的瞬时式机构,该机构是用于在转盘10及连杆30从转动后的位置沿前后方向位移时使它们自动地返回到所述转动后的位置的机构。有关瞬时式机构的详细情况及滑动侧诱导面55a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如图3、图5等所示,箱体50中在形成有通孔59的侧面上设置有检测转盘10的前后方向的位移量的位移量传感器61。位移量传感器61检测设置在与转盘10一体地滑动位移的滑块20上的滑动侧被检测体23的前后方向的位移量,以作为转盘10的前后方向的位移量。滑动侧被检测体23被插入到该位移量传感器61的壳体61a内,由设置在该壳体61a内的传感器部(未图示)检测滑动侧被检测体23的位置。
另外,在箱体50的下表面设置有检测转盘10的转动量的转动量传感器62。转动量传感器62检测与转盘10一体地转动的连杆30的引导用脚部33的转动量,以作为转盘10的转动量。引导用脚部33的远端被插入到该转动量传感器62的壳体62a内,由设置在该壳体62a内的传感器部(未图示)检测引导用脚部33的转动量。
(2)瞬时式机构的详细结构
下面,对转动侧的瞬时式机构及转动侧诱导面24a进行说明。
图11的(a)至(c)是对应于图9的(a)至(c)及图10的(a)至(c)的图,是表示转盘10的转动及滑动位移时的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的状态的图。如图11的(a)及(b)所示,当转盘10转动时滑块20不位移。因此,随着转盘10的转动,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便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沿着转动侧诱导面24a转动。
如图12所示,转动侧诱导面24a以其前端P1位于通过转动中心O而笔直地向前方延伸的线上的方式弯曲。而且,转动侧诱导面24a具有从其前端P1向顺时针方向侧(右侧)延伸的变速模式侧弯曲面24a_m、以及从前端P1向逆时针方向侧(左侧)延伸的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如图11的(a)所示,转动侧止动用脚部35在转盘1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以从轴部31笔直地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该状态下,施力部35a与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前端P1抵接。
如图12所示,变速模式侧弯曲面24a_m及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分别以越远离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前端P1则其与转动中心O之间的距离越短的方式构成。因此,施力部35a在与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前端P1抵接状态下,相对于脚主体部35b最为突出,越远离前端P1则越后退。因此,后退时的施力部35a基于压缩弹簧而强力地被按压于转动侧诱导面24a。该按压力被转换为使施力部35a欲返回到前端P1的力。因此,在驾驶员的手的操作力(使连杆30及转盘10转动的力)未施加于施力部35a(连杆30及转盘10)的状态下,施力部35a被保持在与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前端P1抵接的位置,由此,转盘10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另一方面,当处于初始位置的转盘10受到操作力而转动,施力部35a离开前端P1后,若该操作力被解除,则施力部35a基于压缩弹簧的力而返回到与前端P1抵接的位置,由此,转盘10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的曲率大于变速模式侧弯曲面24a_m的曲率。即,图12中,以点划线所示的线L_m是具有与变速模式侧弯曲面24a_m相同曲率的线,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处于比线L_m更靠转动中心O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若施力部35a离开前端P1,则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施加于施力部35a亦即连杆30及转盘10。于是,该反作用力作为对转盘10的转动操作的阻力而起作用。即,只要驾驶员不施加克服该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给转盘10,则无法使转盘10转动。而且,该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亦即阻力随着施力部35a的后退量的增大而增加。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的曲率被设定为大于变速模式侧弯曲面24a_m的曲率,因此,施力部35a在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上移动时(使转盘10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该施力部35a的后退量比使转盘10绕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更大。于是,使转盘10从初始位置绕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所需的操作力比使转盘10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所需的操作力更小。
下面,对滑动侧的瞬时式机构及滑动侧诱导面55a进行说明。
图13的(a)至(c)是对应于图9的(a)至(c)、图10的(a)至(c)及图11的(a)至(c)的图,是表示转盘10的转动及滑动位移时的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的状态的图。图14是放大表示滑动侧诱导面55a及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的图。如图13的(b)、(c)所示,在转盘10转动后滑动位移时,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沿滑动侧诱导面55a滑动位移。
如图14所示或如前所述,滑动侧诱导面55a向下方凹陷且侧视下呈半球状。如图14所示,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在转盘10未在前后方向上位移的状态下,与滑动侧诱导面55a的底部Q1抵接。因此,滑动侧止动用脚部25的施力部25a在与滑动侧诱导面55a的底部Q1抵接的状态下,相对于脚主体部25b最为突出,越远离底部Q1则越退缩。因此,在驾驶员的手的操作力(使连杆30及转盘10滑动位移的力)未施加于施力部25a(连杆30及转盘10)的状态下,施力部25a被保持在与滑动侧诱导面55a的底部Q1抵接的位置,由此,转盘10被保持在转动后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处于转动后的位置的转盘10受到操作力而滑动位移,随之,施力部25a离开底部Q1后,若该操作力被解除,则施力部25a基于压缩弹簧的力而回到与底部Q1抵接的位置,转盘10自动恢复到所述转动后的位置。而且,施加于该施力部25a的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作为对转盘10的滑动位移的阻力而起作用,于是,克服该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的力,便成为使转盘10滑动位移所需的力。
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侧诱导面55a具有在前后方向呈线对称亦即以通过底部Q1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线为中心呈线对称的形状。因此,使转盘10从底部Q1位移时所需的力亦即使转盘10转动后滑动位移时所需的力在前后方向上相同。
(3)控制系统
图15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相关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图15所示的控制器100包括包含周知的CPU、RAM、ROM等的微电脑,其具有根据换档装置1的操作状态来控制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动作等的功能。图15中,控制器100以一体的方块被表示,但是,控制器100也可以是由多个微电脑构成的控制器,这些微电脑分开设置在例如车身侧和自动变速器90侧的各侧。
控制器100电连接于上述的驻车开关8、位移量传感器61、转动量传感器62、自动变速器90(更具体而言为变速致动器90a)、指示器9及仪表单元3。此外,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致动器90a是指例如对内置于自动变速器90中的离合器、制动器等摩擦接合单元的接合和释放进行切换的电磁阀等。
控制器100在功能上具有判定部100a、档位切换部100b及模式切换部100c。
判定部100a是判定转盘10的操作状态的部。具体而言,判定部100a根据来自转动量传感器62的信号来判定转盘10是否从初始位置已被转动操作。此外,判定部100a根据来自位移量传感器61的信号来判定转盘10是否从转动后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已被滑动操作。
档位切换部100b根据由判定部100a所判定的转盘10的操作状态来切换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
模式切换部100c根据由判定部100a所判定的转盘10的操作状态来切换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模式。
若判定部100a识别到转盘10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了指定的转动量,则档位切换部100b将变速档位切换到空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的转动量被设定为与转盘10从初始位置转动到引导用脚部32、33与转动侧槽52a、53a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抵接的位置为止的该转盘10的转动量大致相同值。
若判定部100a识别到转盘10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前方位移了指定的第一滑动量以上,则档位切换部100b将变速档位切换到倒车档。另一方面,若判定部100a识别到转盘10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后方位移了指定的第二滑动量以上,则档位切换部100b将变速档位切换到前进档。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量被设定为与从转动侧槽52a、53a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至变速档位侧槽52b、53b的前端为止的距离大致相同值。此外,第二滑动量被设定为与从转动侧槽52a、53a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至变速档位侧槽52b、53b的后端为止的距离大致相同值。
若判定部100a识别到转盘10从初始位置绕顺时针方向转动了指定的转动量,则模式切换部100c将变速模式切换到常规模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的转动量被设定为与转盘10从初始位置转动到引导用脚部32、33与转动侧槽52a、53a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抵接的位置为止的该转盘10的转动量大致相同值。
若判定部100a识别到转盘10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后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前方位移了指定的第三滑动量以上,则档位切换部100b将变速模式切换到跑车模式。另一方面,若判定部100a识别到转盘10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后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后方位移了指定的第四滑动量以上,则档位切换部100b将变速模式切换到经济模式。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滑动量被设定为与从转动侧槽52a、53a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至变速模式侧槽52c、53c的前端为止的距离大致相同值。此外,第四滑动量被设定为与从转动侧槽52a、53a的顺时针方向的端部至变速模式侧槽52c、53c的后端为止的距离大致相同值。
控制器100随着变速档位及变速模式的切换,执行变更指示器9及仪表单元3的显示的控制(显示当前的变速档位及变速模式的控制)等。
(4)作用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档装置1中,若使转盘10从初始位置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变速档位被切换到空档。而且,若使转盘10从该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位置向前方滑动位移,则变速档位被切换到倒车档。此外,若使转盘10从该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位置向后方滑动位移,则变速档位被切换到前进档。另一方面,若使转盘10从初始位置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变速模式被切换到常规模式。而且,若使转盘10从该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后的位置向前方滑动位移,则变速模式被切换到跑车模式。此外,若使转盘10从该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后的位置向后方滑动位移,则变速模式被切换到经济模式。
这样,该换档装置1中,通过共用的转盘10的操作,不仅能够进行变速档位的空档、倒车档及前进档的切换,而且能够进行变速模式的常规模式、跑车模式及经济模式的切换。因此,与分别地设置用于切换变速档位的操作部件和用于切换变速模式的操作部件的情形相比,能够简化装置,并且能够简化操作。
此外,该换档装置1中,转动侧诱导面24a中变速模式侧弯曲面24a_m的曲率和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的曲率互不相同。由此,使转盘10转动所需的操作力基于切换变速模式的方向与切换变速档位的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在进行转盘10的转动操作时,能够使驾驶员更切实地识别到其操作方向是变速模式的切换侧还是变速档位的切换侧。这能够抑制驾驶员误操作这些切换的情况。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大变速档位侧弯曲面24a_s的曲率,从而加大了使转盘10向变速档位的切换侧转动而需的操作力。因此,能够使驾驶员更强烈地识别到当前的操作方向是切换变速档位的方向。因此,能够抑制因驾驶员误切换变速档位所导致的车辆的意外行驶(前进或后退等)的情况,并且能够避免因物品不慎触及等而对转盘10施加了意外的力从而不慎切换了变速档位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转盘10被设置在驾驶员的右侧的情况下,通过将为了切换变速档位的转盘10的转动方向设定为绕逆时针方向,从而使变速档位的切换操作较为困难。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避免变速档位的意外切换。
具体而言,如图16的(a)所示,在转盘10被设置在驾驶员的右侧的情况下,通常,驾驶员用右手操作转盘10。于是,当用右手使设置在右侧的转盘10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16的(b)所示,驾驶员使右手向身体侧转动。有关手脖关节的动作范围,使手向身体侧转动时的动作范围比使手向相反侧转动时小。具体而言,根据通常的说法,使手向身体侧(内侧)转动时的手脖关节的动作范围为0至25度左右,而使手向相反侧(外侧)转动时的手脖关节的动作范围为0至55度左右。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转盘1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操作较为困难,为了切换变速档位的操作较为困难。
此外,基于上述那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变速模式的切换操作所需的操作力比较小。而且,切换到变速模式时的手的转动较容易。因此,行驶中等时候的变速模式的切换操作变得容易,提高了操作性。
尤其,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作为变速模式而设置有行驶性能设定得比较高的跑车模式、以及燃耗性能设定得比较高的经济模式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根据道路状况(堵车状况、行驶地段等)在行驶途中比较频繁地切换变速模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变速模式的切换操作容易,则能够使驾驶员感到有良好的操作性。
此外,该换档装置1中,通过使转盘10在转动后向前方滑动位移,以使变速档位切换到倒车档,以及使变速模式切换到变速比较大的跑车模式,这些档位及模式的切换方向与驾驶员的感觉相一致。因此,能够使驾驶员感到有良好的操作性。
具体而言,在以往的自动变速车辆中,与倒车档和前进档对应的换档杆的位置以倒车档位于前侧的方式设置。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将向倒车档切换的切换方向设为前方,便与以往的设置相一致,因而能够使驾驶员不会感到别扭地进行倒车档和前进档的切换操作。此外,在行驶中,将变速模式切换到减速比较大的模式时,车辆会趋向减速,从而有一个向前方的力作用于驾驶员。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将向减速比较大的跑车模式切换的切换方向设为该力作用的前方,则能够使驾驶员的感觉与操作方向相一致。
此外,该换档装置1中,前进档和倒车档的切换是在使转盘10转动后通过进一步使该转盘10沿前后方向滑动位移这一操作才能够进行的。因此,这抑制了变速档位意外地被切换到前进档和倒车档的情况,确保了车辆的安全。
具体而言,该换档装置1中,即使因手不慎触及等而对转盘10施加了意外的力,只要该力的大小及该力的施加位置不是对转盘10产生有效的转动扭矩的大小及位置,则变速档位的切换不会被执行。因此,该换档装置1能够更切实地抑制意外的变速档位的切换。
例如,在采用基于驾驶员操作的操作部件滑动位移来执行变速档位的切换的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操作部件的任意的部位处,对该操作部件施加一个向使之滑动的方向的指定的力,操作部件也会滑动位移,从而使变速档位切换。对此,本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中,即使有指定的力施加于转盘10时,当该力的作用位置靠近转盘10的转动中心O时,能够避免转盘10发生转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中,即使转盘10不慎转动时,变速档位也只是被切换到空档,只要转盘10在该不慎转动后不进一步沿前后方向运动,则不会被切换到行驶档(前进档和倒车档)。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意外的前进及后退。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仅使转盘10转动便切换到空档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向空档的切换由别的操作来进行。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省略常规模式。即,也可仅设置两个模式,以作为变速模式,在使转盘10转动后使之前后滑动,从而将变速模式切换到两个模式中的任一者。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转盘10设置在驾驶员的右侧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转盘10也可以设置在驾驶员的左侧。在此情况下,驾驶员会用左手操作转盘10。于是,使转盘10从初始位置绕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手脖关节的动作范围狭窄操作较为困难。因此,在转盘10设置在驾驶员的左侧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将变速档位的切换方向设为顺时针方向,将变速模式的切换方向设为逆时针方向,以便变速档位的切换容易进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为了切换到倒车档的变位操作的方向及为了切换到变速比大的模式的变位操作的方向设定为前方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将这些方向或其中一方向设定为后方。不过,如上所述,若将这些变位操作的方向设定为前方,则能够使操作方向更符合驾驶员的感觉,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操作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转盘10向切换变速档位的一侧转动所需的操作力大于使转盘10向切换变速模式的一侧转动所需的操作力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这些操作力彼此相同。
但是,如前所述,如果使这些操作力互不相同,能够使驾驶员容易地识别到当前的操作是切换变速档位的一侧还是切换变速模式的一侧,能够避免误操作。
此外,也可以为使转盘10向切换变速档位的一侧转动所需的操作力小于使转盘10向切换变速模式的一侧转动所需的操作力。例如,在作为变速模式而设定有在行驶中进行切换的频度小的模式的情况下,若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切换变速档位,从而提高操作性。具体而言,在作为变速模式而设定有为了抑制起步时的车轮空转而将变速比固定在比最大变速比小的变速比的模式(称作所谓的二档起步的模式亦即雪地模式等模式)时,切换到该模式的时期为大致车辆的起步时。因此,在此情况下,通过使向变速模式的切换侧的操作力设定得较大,使向变速档位的切换侧的操作力设定得较小,能够提高操作性。此外,在有可能主要是根据有否牵引或载重量而实施(牵引时及载重量大时设为变速比大的模式)变速模式的切换的车辆等中,也会有变速模式的切换频度小于变速档位的切换频度的情况,因此,在这样的车辆中,可以通过使向变速模式的切换侧的操作力设定得较大,使向变速档位的切换侧的操作力设定得较小,来确保操作性。
另外,变速模式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跑车模式、经济模式,其还能够应用其它种种模式。
另外,所述转盘1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所述的结构。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转盘10的转动角度,举了15度的例子,但该角度的具体值并不限于此。不过,基于转动操作的容易性,较为理想的是转动角度设置在90度以下。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转动侧诱导面24a的形状设置为绕顺时针方向的与绕逆时针方向的互不相同,从而使转动转盘10所需的操作力基于转动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但是,用于使操作力基于转动方向的不同而不同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不过,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作为瞬时式机构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的转动侧诱导面24a来变更操作力,能够简化结构。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是切换操作设置在发动机(内燃机)与车轮之间的有级的自动变速器90的变速档位的装置,但是,本发明能够应用的变速器并不限于有级自动变速器,其也可以应用于例如无级的变速器(CVT)。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如用于电动汽车的变速器那样的使变速比及前进与后退电动地切换的变速器。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件,设置在车室内;
主体部,支撑所述操作部件,以便所述操作部件能够从指定的初始位置转动且能够从转动后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位移,并且使转动后和位移后的所述操作部件自动地恢复到所述初始位置;
判定部,判定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状态和位移状态;
档位切换部,根据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使车辆的变速档位在前进方向的行驶档亦即前进档和后退方向的行驶档亦即倒车档之间切换;
模式切换部,根据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使车辆的变速模式在第一模式和变速比设定得比该第一模式小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其中,
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特定方向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前进档和所述倒车档中的一者,
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特定方向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前进档和所述倒车档中的另一者,
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者,
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后且从该转动后的位置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另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特定方向已转动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空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在转动后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倒车档,
所述档位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在转动后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档位切换到所述前进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已转动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变速比设定得比所述第一模式小且比所述第二模式大的第三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在转动后向车辆前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
所述模式切换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操作部件在转动后向车辆后方已位移的情况下,使所述变速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就座于驾驶席上的驾驶员的右侧,
所述特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就座于驾驶席上的驾驶员的左侧,
所述特定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特定方向转动所需的操作力大于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需的操作力的方式支撑所述操作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特定方向转动所需的操作力小于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需的操作力的方式支撑所述操作部件。
CN201510088647.9A 2014-03-24 2015-02-26 车辆用换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35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9739 2014-03-24
JP2014059739A JP6052214B2 (ja) 2014-03-24 2014-03-24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541A CN104943541A (zh) 2015-09-30
CN104943541B true CN104943541B (zh) 2017-05-31

Family

ID=54053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864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3541B (zh) 2014-03-24 2015-02-26 车辆用换档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34952B2 (zh)
JP (1) JP6052214B2 (zh)
CN (1) CN104943541B (zh)
DE (1) DE10201500203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314152D0 (en) * 2013-08-07 2013-09-18 Jaguar Land Rover Ltd Vehicle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JP6167779B2 (ja) * 2013-09-10 2017-07-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DE102015008517A1 (de) * 2014-07-10 2016-01-14 Marquardt Gmbh Stellglied,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9315197B1 (en) * 2014-09-30 2016-04-19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Hands accelerating control system
EP3205906B1 (en) * 2016-02-10 2018-04-18 FCA Italy S.p.A.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6671038B2 (ja) * 2016-09-26 2020-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入力装置
JP6660483B2 (ja) * 2016-10-26 2020-03-1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CN107269826B (zh) * 2017-06-28 2019-10-25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换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EP3453925B1 (en) * 2017-09-08 2021-08-18 Fico Triad, S.A. Shift by wire shifter device
JP2019064330A (ja) * 2017-09-28 2019-04-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JP6940386B2 (ja) * 2017-12-04 2021-09-2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KR101995308B1 (ko) * 2018-01-16 2019-07-03 경창산업주식회사 전자식 변속 제어 장치
JP7180136B2 (ja) * 2018-06-20 2022-11-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CN109139900B (zh) * 2018-08-24 2020-08-04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换挡控制方法及系统、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65243B (zh) * 2019-04-02 2022-04-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换挡器以及车辆
KR20210145874A (ko) * 2020-05-25 2021-12-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형 주행조작장치
CN112855916A (zh) * 2021-04-16 2021-05-28 湖北达峰汽车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直线操纵的电子换挡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7838A (en) * 1936-11-23 1937-04-20 Hughes Douglas Morton Gear lever carburetor control
US3795157A (en) * 1972-08-21 1974-03-05 Caterpillar Tractor Co Combined transmission gear selector and engine speed control
US4104982A (en) * 1977-10-11 1978-08-08 Allis-Chalme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gear ratio indicator
US4763100A (en) * 1987-08-13 1988-08-09 Wood Lawson A Joystick with additional degree of control
WO2001012505A1 (en) * 1999-08-19 2001-02-22 The Talaria Company, Llc Autopilot-based steering and maneuvering system for boats
US6429849B1 (en) * 2000-02-29 2002-08-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joystick
CN1937130A (zh) * 2005-09-20 2007-03-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WO2007147791A1 (fr) * 2006-06-20 2007-12-27 Dav Dispositif de commande electrique
JP2010105623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kai Rika Co Ltd 操作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シフト操作位置検出装置
JP2010105621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装置
CN102064445A (zh) * 2009-11-12 2011-05-18 黄庭泉 一种磁体导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0007B2 (ja) * 1997-11-26 2003-05-2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方向キースイッチ
DE102004054264B4 (de) 2004-11-09 2007-08-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mit Drehschalter
DE102007029594B4 (de) 2007-06-27 2016-11-10 Volkswagen Ag Gangwahl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uswahl einer Funktion eines Kraftfahrzeugs
EP2055994B1 (en) 2007-10-31 2011-06-29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Gearshift Device
JP5593855B2 (ja) * 2009-07-23 2014-09-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フトノブ
JP5666375B2 (ja) * 2010-09-21 2015-02-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変速操作装置
DE102011084557A1 (de) 2011-10-14 2013-04-18 Robert Bosch Gmbh Gangwahlvorrichtung zur Anwahl eines Gange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3076517A1 (en) * 2011-11-21 2013-05-30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Shifter assembly
US20130220055A1 (en) 2012-02-28 2013-08-2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shifter
KR20150028817A (ko) * 2012-07-02 2015-03-16 베르-헬라 테르모콘트롤 게엠베하 특히 차량 부품용 다기능 작동 장치
JP6522870B2 (ja) * 2012-08-06 2019-05-2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US8901443B2 (en) * 2012-08-10 2014-12-02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position switch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display scree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7838A (en) * 1936-11-23 1937-04-20 Hughes Douglas Morton Gear lever carburetor control
US3795157A (en) * 1972-08-21 1974-03-05 Caterpillar Tractor Co Combined transmission gear selector and engine speed control
US4104982A (en) * 1977-10-11 1978-08-08 Allis-Chalme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gear ratio indicator
US4763100A (en) * 1987-08-13 1988-08-09 Wood Lawson A Joystick with additional degree of control
WO2001012505A1 (en) * 1999-08-19 2001-02-22 The Talaria Company, Llc Autopilot-based steering and maneuvering system for boats
US6429849B1 (en) * 2000-02-29 2002-08-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joystick
CN1937130A (zh) * 2005-09-20 2007-03-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WO2007147791A1 (fr) * 2006-06-20 2007-12-27 Dav Dispositif de commande electrique
JP2010105623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kai Rika Co Ltd 操作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シフト操作位置検出装置
JP2010105621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装置
CN102064445A (zh) * 2009-11-12 2011-05-18 黄庭泉 一种磁体导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34952B2 (en) 2016-05-10
CN104943541A (zh) 2015-09-30
JP2015182541A (ja) 2015-10-22
DE102015002031A1 (de) 2015-09-24
DE102015002031B4 (de) 2021-12-23
US20150267807A1 (en) 2015-09-24
JP6052214B2 (ja) 201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3541B (zh) 车辆用换档装置
CN104943540B (zh) 车辆用换档装置
CN106687326B (zh) 车辆用换挡装置
CN105393027B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换档范围转换装置
CN104417362B (zh) 车辆用换档装置
US5335743A (en) Operation of servo devices for driving a motor vehicle -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CN105637261B (zh) 用于选定行驶级的线控换挡操作装置和方法
CN105246759B (zh) 车辆控制系统和方法
JP4452349B2 (ja) 車両用の加速・減速意思入力装置
US7557316B2 (en) Change gear switch for rod-shaped-handle equipped vehicle
JP4373212B2 (ja) 自動シフト装置の運転状態を調節するための信号発生器
CN107524801B (zh) 车辆的控制系统
BR102012028617B1 (pt)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de mudança para motocicleta
JP6209945B2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5880397B2 (ja) 車両のシフト装置
CN103303354B (zh) 一种车辆用方向盘
US20220057792A1 (en) Integrated manipulation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H11338568A (ja) 作業車両の操縦装置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JP6171756B2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CN115111355A (zh) 用于车辆驾驶的集成控制装置
JP6052213B2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3643256B2 (ja)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102900837B (zh) 集成控制的换档杆设备
JP2015090161A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3163444U (ja) 手動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