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373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373A
CN104943373A CN201510142226.XA CN201510142226A CN104943373A CN 104943373 A CN104943373 A CN 104943373A CN 201510142226 A CN201510142226 A CN 201510142226A CN 104943373 A CN104943373 A CN 104943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utlet
balladeur train
inclined plane
recor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22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373B (zh
Inventor
今桥祐辅
有水博
重野谦治
武永健
山口敦人
宫腰有人
伊藤祯宣
久保田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43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能够进行高像质的记录。为此,在滑架与记录头中的至少一方的、排出口列进行移动的范围内的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的位置处设置倒角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记录介质排出液体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记录装置中达成高速记录的方法,存在一种提高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速度的方法。随之,记录介质表面存在的来自记录介质的微小灰尘(主要是纸尘)由于记录头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气流紊乱而扬起,有时会附着于记录头表面而导致堵塞排出口。在这样导致纸尘堵塞排出口的情况下,被堵塞的排出口会变得不进行排出,在记录结果中,在记录介质上残留白色条纹状的图案,因此会明显损害图像品质。
因此,我们发现了通过使气流大量流入记录介质与记录头之间的空间能够减少纸尘向记录头的附着。作为增加流入记录介质与记录头之间的流入气流的手段,可列举日本特开2011-240591号公报为例。
在日本特开2011-240591号公报中,通过改变滑架的形状来控制流入沿着滑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记录头的侧方区域的气流。这是能够控制朝向记录头的喷射口面的气流来减少墨雾向记录头的附着的技术。
但是,日本特开2011-240591号公报的结构是控制设置有排出口的记录元件基板的侧方区域的气流的机构,没有直接控制流入排出口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气流,不能充分控制纸尘的扬起。另外,可知流入记录头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气流不仅取决于记录头的下方构造,还取决于记录头的周边构造。但是,日本特开2011-240591号公报中关注的是排出口列,没有考虑记录头的周边构造,不能充分地控制气流,存在因纸尘附着于排出口而导致图像品质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高像质的记录的记录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能够从形成排出口列的多个排出口对记录介质排出液体;以及滑架,其搭载该记录头并能够在与上述排出口进行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滑架与上述记录头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排出口列进行移动的范围内的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的位置处形成有斜面部,该斜面部具有随着趋向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而从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面向与上述排出口排出液体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离开的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在滑架与记录头中的至少一方的、排出口列进行移动的范围内的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的位置处设置倒角部。由此,能够实现能够进行高像质的记录的记录装置。
根据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从配置排出口列的面一侧观察记录头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头盒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流入气流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搭载于滑架的头盒的概要图。
图5是表示进行模拟得到的流入气流量、流入气流角度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头盒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流入气流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进行模拟得到的流入气流量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头盒下方的气流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模拟得到的倒角角度与流入气流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对一部分进行倒角后的滑架与头盒的图。
图11是从滑架的移动方向前面观察的倒角部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头盒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气流的流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说明成为本发明的构造上的主要部分的滑架的倒角部和将该倒角部的中心位置向直齿辊侧偏移得到的结构。
图1示出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概要图。此外,在图1中,在相对于主体底面适当的水平位置处切割主体外壳。另外,图2是表示搭载于图1的记录装置的记录头2和滑架9的概要图,图2的(a)表示立体图,图2的(b)表示俯视图。记录头2搭载于滑架9,在记录头2上搭载有两个头盒,各头盒由形成排出口列的多个排出口与液体容器(以下还称为墨容器)一体化而成。在第一头盒7中设置有能够排出黄色、品红色、青色这三种颜色的墨的排出口和储存各墨的墨容器。另外,在第二头盒8中设置有能够排出黑色墨的排出口和储存墨的墨容器。
这两个头盒搭载于滑架9,能够沿着记录装置100内的主机架在箭头X方向(与排出口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一边移动一边排出墨。另外,在记录装置100内,相对于记录介质3的输送方向(箭头Y方向)在上游侧配置有夹送辊5并在下游侧配置有被称为直齿辊4的用于输送记录介质3的构造体,在图像形成时将记录介质3输送到与记录头2的排出口相对的位置。
以下,在此主要说明头盒7,基本构造与头盒8的基本构造相同。可知,在搭载有两个头盒的滑架9移动时,头盒7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气流紊乱而纸尘扬起,纸尘附着于头盒7而堵塞排出口。因此,通过设置对滑架9的移动方向上的前面的一部分进行倒角得到的倒角部12,来增加流入到头盒7的排出口列10的下方的气流以抑制气流的紊乱。该倒角部12具备随着趋向滑架的移动方向而从形成有排出口的面向与排出口排出液体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离开的倾斜面。
在滑架9的移动方向上的前面(前方),在壁的排出口列进行移动的范围内的一部分上,从排出口列10的中心位置起向两侧进行宽度合计10mm的倒角。将进行倒角得到的倒角部(斜面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设为10.5mm,将倒角面与配置排出口的面所成的角度设为45°。
图3是表示头盒7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流入气流的流动的示意图。如上所述,相对于记录介质3的输送方向(箭头Y方向),在上游侧存在夹送辊5,在下游侧存在直齿辊4。而且,搭载有头盒7的滑架9构成为,气流在头盒7与记录介质3之间流动时上游侧的夹送辊5侧的流动阻力高。如图3的(a)所示,从倒角部12流入的气流一边向滑架9的移动方向(箭头X方向)扩散一边流入到头盒7的下方。
此时,从倒角部12流入的气流15容易向流动阻力相对低的直齿辊4侧流动,因此向直齿辊4侧大幅度地扩散并流入。另外,关于从倒角部12的夹送辊5侧流入的气流,由于夹送辊5侧的流动阻力相对高,因此几乎不向夹送辊侧扩散,而沿着滑架9的移动方向流向头盒7的下方。结果是,向排出口列10的下方流入的气流局部地偏至直齿辊4侧。
图4是从配置排出口列的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搭载于滑架90的头盒7、8的概要图,图4的(a)是立体图,图4的(b)是俯视图。以下,在此主要说明头盒7,基本构造与头盒8的基本构造相同。
在头盒7搭载于滑架90并移动时形成于头盒7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空间被分为作为排出口列10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空间的区域A和作为墨容器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空间的区域B。如图4的(a)所示,头盒7具备形成有排出口列10的部分(突出部)相对于形成有墨容器的部分突出的形状。因此,在为了进行记录而使滑架90移动时,在区域A内,排出口列10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距离近而形成较窄的空间。另外,形成有墨容器的部分(突出部以外)具备相对于形成有排出口列10的部分凹下的形状。因此,在为了进行记录而使滑架90移动时,在区域B内,墨容器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距离远而形成较大的空间。
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头盒7搭载于滑架90并移动而流入气流时的阻力在较窄的空间的区域A内变为高阻力,作为较大的空间的区域B的阻力低于区域A的阻力。在此,区域A为夹送辊5侧,区域B为直齿辊4侧。因此,在从倒角部12流入头盒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气流中,直齿辊4侧的气流一边向阻力低的区域B侧(直齿辊侧)大幅度地扩散一边流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b)和图4的(b)所示那样构成为,在滑架90中将倒角部12的位置从排出口列10的中心位置13向阻力低的直齿辊侧(低阻力侧)偏移排出口列长度的一半。通过这样将倒角部12的位置向直齿辊侧偏移,从倒角部12的直齿辊侧流入的气流一边向直齿辊侧扩散一边流入,从倒角部12的夹送辊侧(高阻力侧)流入到排出口列10的下方的气流成为扩散较小的均匀的流动。其结果,与排出口列10大致垂直地流动的气流流入到排出口列10的下方。关于这种与排出口列10大致垂直地流动的气流,气流的紊乱少,能够抑制滑架移动时的纸尘等微小的灰尘的扬起。
图5是表示进行利用了流体计算的模拟得到的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起的偏移量与流入气流量、流入气流方向角度平均的曲线图。图5的(a)示出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的角度平均,将与排出口列垂直的方向的角度设为0。图5的(b)示出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此外,图5的(a)、图5的(b)均在横轴中将排出口列的长度作为1.0来示出了向直齿辊侧的偏移量和向夹送辊侧的偏移量。通过将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向直齿辊侧偏移,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几乎不变化(参照图5的(b))。但是,可知,通过将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向直齿辊侧偏移,流入气流的方向朝向与排出口列接近垂直的方向(参照图5的(a))。这样,通过模拟确认了上述气流的流动是正确的。
表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进行了记录试验的结果。在使排出口列10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滑架9中,观察到纸尘附着于排出口。但是,在将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偏移了的滑架90中,没有观察到纸尘附着于排出口,没有引起记录结果中的像质劣化。这与上述气流的流动、模拟相应,示出了本发明的效果。
[表1]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实验结果
纸尘附着状况
未进行倒角的结构 ×
使中心位置一致的结构
使中心位置向直齿辊侧偏移了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倒角部偏移方向的说明中,使用夹送辊侧、直齿辊侧这种表达进行了说明。但是,其本质在于滑架移动时的记录介质与墨盒之间的流动阻力不同,在本发明中,设置成将倒角部的中心位置向该流动阻力低的方向偏移。因而,根据记录装置的结构不同,将倒角部偏移的一侧也可能不同于上述说明(向夹送辊侧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面的一部分进行了倒角,但是也可以对移动方向上的后面的一部分进行倒角。由此,确认了在流入气流到达头盒的后侧时气流也不会紊乱。并且,在进行双向记录时,在成为移动方向上的前面时也能够增加头盒下方的流入气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倒角部12设置于滑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于其它部分、例如头盒。
这样,在滑架与记录头中的至少一方的、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面设置倒角部,该倒角部具有与记录头的形成有排出口的面相连接的倾斜面。由此,能够实现能够进行高像质的记录的记录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特征性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面的一部分进行倒角,将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设为5mm和10mm。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从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向直齿辊侧偏移排出口列宽度的0.5倍,将倒角的宽度设为10mm。另外,将倒角面与配置排出口的面所成的角度设为45°。
图6是表示头盒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流入气流的流动的示意图。图6的(a)示出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为10mm的情况下的气流的流动,图6的(b)示出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为5mm的情况下的气流的流动。从倒角部12流入的气流一边向移动方向扩散一边向头盒的下方流入。此时,无论是在距离为10mm的情况下还是在距离为5mm的情况下,从直齿辊侧流入的气流都一边向阻力相对低的直齿辊侧大幅度地扩散一边流动,从夹送辊侧流入的气流几乎不向阻力相对高的夹送辊侧扩散而沿着移动方向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为5mm、10mm的例子,但是,通过模拟确认了只要倒角部12与(滑架移动方向上的前端部的)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为3mm以上就会与距离无关地存在效果。能够认为,在距离小于3mm时,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过近,对于排出口列10,倒角部12只发挥一部分的效果。
表2中示出利用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使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变化后的滑架的头盒得到的记录试验的结果。相比于以往例,将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设为5mm、10mm的头盒的纸尘附着量均减少。当将结果进行比较时,与上述气流的流动、模拟的结果相应,确认了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表2]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实验结果
纸尘附着状况
未进行倒角的结构 ×
倒角部与排出口列之间的距离为5mm
倒角部与排出口列之间的距离为10mm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特征性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作在滑架的移动方向的前面内从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向两侧进行长度合计为排出口列宽度的0.5倍、1.5倍、3.0倍的倒角而得到的三种滑架。此外,将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设为10.5mm,将倒角面与配置排出口的面所成的角度设为45°。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不偏离,仅关注由倒角部的倒角长度不同引起的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的不同。
图7的(a)是表示进行利用了流体计算的模拟得到的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的曲线图,图7的(b)是表示向排出口列下方和排出口列周边部的流入气流量之和的曲线图。根据图7的(a)可知,当扩大倒角部12的倒角宽度时,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增加。另外,在倒角宽度与排出口列宽度是相同长度的情况下,流入气流量示出拐点,随着倒角宽度增加,流入气流量大幅增加。另外,根据图7的(b)可知,与排出口列下方同样地,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和与之相加的排出口列周边部的流入气流量之和也在倒角宽度扩大时增加。
而且,在倒角宽度为排出口列宽度的1.25倍以上且2.0倍以下时,流入气流量不增加而大致固定,但是当设为超过2.0倍的长度时,流入气流量急剧增加。在此,可知,当头盒下方的流入气流量过多时,气流紊乱,纸尘的附着、墨雾的附着会大幅增加,不优选气流的流入量过多。
表3中示出利用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使倒角宽度变化后的滑架的头盒得到的记录试验结果。在将倒角部12的倒角宽度设为排出口列宽度的0.5倍的例子中,相比于以往例,纸尘附着量大,未见改善,但是在将倒角宽度设为排出口列宽度的1.5倍的例子中,相比于以往例,纸尘附着量减少。另外,在设为排出宽度的3.0倍的例子中,相比于以往,纸尘附着量加大。当将结果进行比较时,与上述模拟的结果相应,确认了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表3]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实验结果
纸尘附着状况
以往例(未进行倒角的结构) ×
倒角宽度排出口宽度的0.5倍 ×
倒角宽度排出口宽度的1.5倍
倒角宽度排出口宽度的3.0倍 ××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不偏离的状态下进行了模拟,但是在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存在偏离的情况下,对于向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也能够预测出相同的结果。能够认为,通过在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存在偏离的情况下应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比表3的结果进一步得到改善的结果。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特征性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作在滑架的移动方向的前面内进行排出口列宽度的1.5倍、2.0倍长度的倒角而得到的两种滑架。另外,关于进行2.0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以使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与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设置了倒角部12。另外,关于进行1.5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以成为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从排出口列10的中心位置向直齿辊侧偏移排出口列宽度的0.25倍的结构的方式设置了倒角部12。结果是,两个倒角部12的直齿辊侧的端部位于同一位置。由此,使将会受到直齿辊侧的低流动阻力的影响的一侧的位置相同来确认不同的气流流入量对气流整体的弯曲的影响。此外,将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设为10.5mm,将倒角面与配置排出口的面所成的角度设为45°。
图8的(a)是表示搭载于进行排出口列宽度的2.0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的头盒的下方的气流流动的示意图。图8的(b)是表示搭载于进行排出口列宽度的1.5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的头盒的下方的气流流动的示意图。从倒角部12流入的气流一边向移动方向扩散一边向头下方流入。此时,从直齿辊侧流入的气流一边向阻力相对低的直齿辊侧大幅度地扩散一边向头盒的下方流入。另外,从夹送辊侧流入的气流几乎不向阻力相对高的夹送辊侧扩散,而沿着移动方向向头盒的下方流入。
在搭载于进行2.0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的头盒中,如图8的(a)所示,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整体变多。而且,从倒角部12的中心部至直齿辊侧这部分流入的气流一边向直齿辊侧偏离一边向排出口列下方流入。因此,在整体的气流流动中,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成为偏向直齿辊侧的方向的气流。
另一方面,在搭载于进行1.5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的头盒中,如图8的(b)所示,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较少。而且,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向直齿辊侧偏移。因此,从倒角部12的直齿辊侧流入的偏离的气流不向排出口列下方流入。但是,从倒角部12的中心部至夹送辊侧这部分流入的气流一边向夹送辊侧稍微扩散一边向排出口列下方流入。其结果,沿与排出口列大致垂直的方向流动的气流流入到排出口列的下方。
表4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进行了记录试验的结果。相比于搭载于进行1.5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的头盒,搭载于进行2.0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的头盒的纸尘附着量多,发生了像质的劣化。根据上述情况可知,关于头盒下方的流动阻力的不同对气流的弯曲的影响,相比于通过进行排出口列宽度的1.5倍的倒角得到的较少的流入量,通过进行排出口列宽度的2.0倍的倒角得到的较多的流入量一方更易受影响。
因此,在进行排出口列宽度的1.5倍的倒角得到的滑架和进行排出口列宽度的2.0倍长度的倒角得到滑架这两种滑架中,确认了进行排出口列宽度的1.5倍的倒角更合适。
[表4]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特征性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作在对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面的一部分进行倒角并将倒角面与配置排出口列的面所成的角度设为30°和60°的两种滑架。此外,将倒角宽度设为10mm,将倒角部12与排出口列10之间的距离设为10.5mm。
图9是表示进行利用了流体计算的模拟得到的倒角角度与向排出口列下方、周边的流入气流量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的(a)示出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图9的(b)示出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和与之相加的向排出口列周边部的流入气流量之和。如图9的(a)所示,当增大倒角角度时,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增加。然而,当将倒角角度设为10°以上(小于90°)时,向排出口列的下方的流入气流量变为大致固定。另外,如图9的(b)所示,与排出口列的下方的情况同样地,当增大倒角角度时,向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和与之相加的向排出口列周边部的流入气流量之和增加。
然而,在图9的(b)中,流入气流量以倒角角度30°为峰值而逐渐减少,流入气流量固定成与倒角角度10°时的流入气流量大致相同的值。在此,在将倒角角度从10°至30°的流入气流量的增加量的一半的增加设为基准线的情况下,可知倒角角度15°以上且50°以下被包含在一半以上的增加量的范围内,发现是更合适的倒角角度。
表5中示出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使倒角角度变化后的滑架的头盒的记录试验。在将倒角角度设为30°的情况下和设为60°的情况下,相比于以往例,纸尘附着量均减小。另外,当对将倒角角度设为30°的情况与设为60°的情况进行比较时,倒角角度30°的情况下的纸尘附着量更少。该结果与上述模拟的结果相应,确认了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表5]
表5.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实验结果
纸尘附着状况
倒角角度0° ×
倒角角度30°
倒角角度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不偏移的状态下进行了模拟,但是在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存在偏移的情况下,对于向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也能够预测出相同的结果。能够认为,通过在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与倒角部12的中心位置存在偏移的情况下应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气流流入量大且与排出口列接近垂直的方向的气流。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特征性结构。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面的一部分进行倒角得到的滑架91和搭载于该滑架91的头盒的图,图10的(a)示出立体图,图10的(b)示出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滑架中,在移动方向上的前面内,以从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向直齿辊侧仅偏移0.2345mm的位置为中心进行了长度10mm的倒角。将倒角面与配置排出口的面所成的角度设为20.6°,将倒角部与排出口列之间的距离设为10.5mm。
图11是从滑架91的移动方向前面观察的倒角部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于进行倒角的面在直齿辊侧和夹送辊侧倾斜地进行了倒角。具体地说,设为由进行倒角得到的面与滑架91的前表面构成的边不与排出口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构造。倒角部的倾斜面与配置排出口列的面之间的角度为5.7°,将由进行倒角得到的面与滑架前面构成的边中的、夹送辊侧的端点与配置排出口列的面之间的距离a设为2mm,将直齿辊侧的端点与配置排出口列的面之间的距离b设为1mm。这种倒角部的倾斜面与同滑架中的配置排出口列的面大致平行的面所构成的边的端部中的直齿辊侧的端部从排出口列离开。
如图11所示,倒角部12形成为夹送辊侧相比于直齿辊侧进一步打开的形状,因此从夹送辊侧向头盒的下方流入大量气流。流入的气流一边向阻力相对低的直齿辊侧扩散一边流入,但是由于从夹送辊侧流入的气流相对更多,因此,结果是气流沿与排出口列大致垂直的方向向排出口列下方流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滑架91的倒角部12以外还对直齿辊侧的倒角部18(参照图10)一并进行倒角。这起到补充向头盒下方的流入气流量的作用,根据排出口列下方的流入气流量的平衡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构成。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头盒7与记录介质3之间的流入气流的流动的示意图。从夹送辊侧流入的气流相对于从直齿辊侧流入的气流较多,因此可知气流沿与排出口列大致垂直的方向向排出口列下方向流入。
表6中示出利用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滑架的头盒进行的记录试验的结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以往例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纸尘附着量也变少,没有发生像质的劣化。这与上述气流的流动相应,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表6]
第六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实验结果
纸尘附着状况
以往例 ×
第六实施方式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滑架上形成倒角部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果对于排出口列设置于相同的位置,则并不限定于滑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倒角部12的面为平面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曲面形成。
参照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该以包含所有这种修正以及等同的构造和功能的方式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赋予最大范围的解释。

Claims (13)

1.一种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能够从形成排出口列的多个排出口向记录介质排出液体;以及滑架,其搭载该记录头并能够在与上述排出口进行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其中,在上述滑架与上述记录头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排出口列进行移动的范围内的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的位置处形成有斜面部,该斜面部具有随着趋向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而从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面向与上述排出口排出液体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离开的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口进行排列的方向上的上述斜面部的中心位置设置于与上述排出口进行排列的方向上的上述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相比靠上述滑架移动时上述记录头与上述记录介质之间的流动阻力相对低的低阻力侧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头中的与上述记录介质相对的面具备上述记录头的一部分突出而成的突出部,
形成于上述记录头的上述突出部与上述记录介质之间的空间比形成于上述记录头的上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与上述记录介质之间的空间窄,由此上述滑架进行移动时的流动阻力相对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部设置于上述滑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部的上述排出口进行排列的方向上的上述倾斜面的中心位置与上述排出口进行排列的方向上的上述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相距上述排出口列的长度以下,且上述斜面部的上述排出口进行排列的方向上的上述倾斜面的中心位置设置于比上述排出口进行排列的方向上的上述排出口列的中心位置靠上述低阻力侧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口列为多个上述排出口列,
从由上述记录头的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面和上述斜面部的上述倾斜面构成的边到多个上述排出口列中的位于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端部的上述排出口列的距离为3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部的在与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为上述排出口列的长度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部的在与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为上述排出口列的长度的1.25倍以上且2.0倍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部的上述倾斜面与上述记录头的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面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小于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部的上述倾斜面与上述记录头的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面所成的角度为15°以上且50°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记录介质一侧观察搭载有上述记录头的上述滑架的记录头中的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面时,由上述斜面部的上述倾斜面以及上述滑架中的与形成有上述排出口的面大致平行的面构成的边的端部中的上述低阻力侧的端部从上述排出口列离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滑架与上述记录头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后方形成有上述斜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滑架移动时上述记录头与上述记录介质之间的流动阻力相对低的低阻力侧设置有直齿辊,
在上述滑架移动时上述记录头与上述记录介质之间的流动阻力相对高的高阻力侧设置有夹送辊。
CN201510142226.XA 2014-03-28 2015-03-27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943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9350 2014-03-28
JP2014069350A JP6316059B2 (ja) 2014-03-28 2014-03-28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373A true CN104943373A (zh) 2015-09-30
CN104943373B CN104943373B (zh) 2017-07-18

Family

ID=5415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2226.XA Active CN104943373B (zh) 2014-03-28 2015-03-27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16059B2 (zh)
CN (1) CN10494337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71A (zh) * 1993-09-03 1996-05-08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改进的记录头安装机构的记录装置
CN101642983A (zh) * 2008-08-07 2010-02-10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
CN101654015A (zh) * 2008-08-21 2010-02-2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01947882A (zh) * 2009-07-09 2011-01-19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装置
US20110249060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 head and inkjet print apparatus
JP2011240591A (ja) * 2010-05-18 2011-12-0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N102390176A (zh) * 2010-07-14 2012-03-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3864C (zh) * 2000-05-15 2005-08-10 惠普公司 具有空气运动系统的喷墨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US6491364B2 (en) * 2001-04-27 2002-12-1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with air movement system to improve dot shape
JP2004042580A (ja) * 2002-07-16 2004-02-12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5111716A (ja) * 2003-10-03 2005-04-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152902A (ja) * 2005-12-08 2007-06-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307865A (ja) * 2006-05-22 2007-11-2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9292023A (ja) * 2008-06-04 2009-12-17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キャリッジ
JP5430237B2 (ja) * 2009-06-10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71A (zh) * 1993-09-03 1996-05-08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改进的记录头安装机构的记录装置
CN101642983A (zh) * 2008-08-07 2010-02-10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
CN101654015A (zh) * 2008-08-21 2010-02-2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01947882A (zh) * 2009-07-09 2011-01-19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装置
US20110249060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 head and inkjet print apparatus
JP2011240591A (ja) * 2010-05-18 2011-12-0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N102390176A (zh) * 2010-07-14 2012-03-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16059B2 (ja) 2018-04-25
JP2015189156A (ja) 2015-11-02
CN104943373B (zh) 201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058504A5 (ja) 記録制御装置および記録制御方法
JP2006187872A5 (zh)
US8246144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8740352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564420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3317850A (zh) 头基片、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6047333B2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2016159556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CN104943373A (zh) 记录装置
KR102334502B1 (ko) 펜과 용지 사이의 간격을 추정하는 기법
JP2012000920A5 (zh)
US10427405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er
JP2008126451A5 (zh)
JP2016165886A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US8998363B2 (en) Ink-jet printer
SG138555A1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CN105620044B (zh) 一种打印装置
JP6316060B2 (ja) 記録装置
JP566878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26519B2 (ja) 流体噴射機構用の気流調整組立品
JP2013078853A5 (zh)
JP201021484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WO2014069497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5728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5223712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