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4195B - 铁磁材料的芯体、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和形成磁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铁磁材料的芯体、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和形成磁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4195B
CN104934195B CN201510121897.8A CN201510121897A CN104934195B CN 104934195 B CN104934195 B CN 104934195B CN 201510121897 A CN201510121897 A CN 201510121897A CN 104934195 B CN104934195 B CN 1049341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re body
alignment
cross bar
ind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18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4195A (zh
Inventor
马丁·格吕布尔
赫尔穆特·罗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mponents and Modul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mponents and Modul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mponents and Modules GmbH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mponents and Module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934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4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4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4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4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by moulding or by pressing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5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including permanent magnet or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铁磁材料的芯体、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和形成磁芯的方法。该芯体具有对准结构以及允许在生产磁芯期间不考虑生产容差而进行对准,可补偿生产容差。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铁磁材料的芯体包括:横杆,其具有的长度与宽度的长宽比大于1;以及至少一个芯支腿,其沿着延伸方向横向延伸而远离所述横杆。而且,对准凹槽形成在所述横杆的后表面中,其布置于所述横杆的与所述芯支腿相对的一侧。磁芯由芯体形成,由此至少一个芯体设置有对准凹槽,并且所述芯体相对于彼此对准。

Description

铁磁材料的芯体、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和形成磁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磁材料的芯体,由对应芯体形成的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以及形成磁芯的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生产磁芯的芯体,其能够使用于扼流线圈或者变压器中。
背景技术
通常,变压器以及扼流线圈是电工学中的电感部件(inductive component),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中它们使用于电气电路或者电子电路中。虽然变压器以及扼流线圈具有类似结构,但是它们的应用领域不同。扼流线圈是低阻抗线圈,用于降低电线中的高频电流,在电力电子以及高频工程中使用在电气和电子装置的电源领域中。变压器通常起到升高或者降低交流电压的作用。通常,变压器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端子被电气地隔离。
现代应用中电子和电气电路要满足的要求频繁要求小型化,这是基于期望更紧凑设计的电气以及电子部件、更低的损耗以及最大的容量,以及对不同电压源的同时的、灵活的调整。例如,在许多应用中期望的是电气以及电子电路的操作不受供给电压的波动影响。而且,电气以及电子电路的提高的小型化仅当在生产电气以及电子电路的各部件期间确保将损耗和容差保持得尽可能低或者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补偿才是可行的。就电感部件(例如,扼流线圈以及变压器)而言,这意味着,针对这些部件预先确定的属性,例如,几何尺寸以及物理属性,例如感应系数、导热性等,经历尽可能小的容差,在最小可能程度上偏离于期望的物理属性。对于电感部件的生产,这意味着要降低及补偿生产磁芯时的容差。
总之,在制造电感部件时,生产磁芯伴随着生产引发的容差,尽管所有都是优化的,但是该容差是不能避免的。例如,如果烧结由铁氧体材料形成的芯体,则长度容差+/-2.5%是预期的,因为铁氧体材料在烧结处理中会经历由热引发的长度改变。因此,如果磁芯由单独的芯体形成,各芯体由烧结铁氧体材料制成,则必然出现的是,组装后的磁芯具有的容差范围是每个芯体+/-2.5%,从而导致由两个芯体形成的磁芯的容差是+/-5%。
容差首要导致的问题在于连接表面,使得不仅影响了感应属性,而且改变了机械属性,例如磁芯的机械稳定性,如以下将解释的。在生产磁芯期间,芯体中产生的长度容差在使用的芯体的接触面上导致了偏差段,阻止了接触面的齐平耦合。图1以非实际尺寸的截面图示意地图示了形成双E型芯构造的磁芯,其由两个芯体1和3组成。在该图中,芯体1具有两个侧支腿11、15以及一个中心支腿13。芯体3对应地具有两个侧支腿31、35以及一个中心支腿33。在芯体1和3的支腿11、31的宽度上容差引发的偏差由图1的附图标记V1示意地示出。
对于以限定的可重复生成方式胶合于一起的两个芯体1和3,尽管有示出的偏差V1,但是两个芯体1、3在胶合处理期间抵靠停止面5以实施芯对准。如图1所示,芯体1和3的支腿之间的偏差增加,如由关于中心支腿33和13的偏差V2以及关于侧支腿35和15的偏差V3示出的。尽管依靠停止表面5在两个侧支腿11和31的外芯表面处进行了对准,但是偏差随着距停止表面5的距离(在朝向停止面5的法向方向上)的增加而增加,如图1示出的。因而,对应由芯体1和3形成的磁芯示出了其支腿的非常强的不对称性。应该注意的是,沿着磁芯至磁芯的一侧,磁有效截面区域在两个芯体1和3的支腿的接触面上减小。这导致芯支腿(11、31)、(13、33)和(15、35)的磁阻的不同值以及不期望的用于磁芯的漏磁通的源,使得由芯体1和3形成的磁芯的感应系数不可控地改变,尤其偏离于期望的感应系数。芯支腿的偏差以及关联的支腿的不对准以及芯支腿未以齐平方式连接在连接表面处,这些还导致了这些部位处的结构弱点,这会引起差的机械属性,使磁芯更易于损坏,并且会在生产磁芯之后的处理中产生问题。结果,不再能够为要生产的电感部件确保期望属性的准确设定。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因此期望提供芯体、由芯体形成的磁芯以及用于生产磁芯的方法,可补偿容差。
上述目的以及问题通过芯体解决,该芯体具有对准结构并且在生产磁芯期间允许对准而不考虑生产容差,生产容差可被补偿。尤其对于烧结芯体来说,尽管有烧结容差,但是不会负面地影响要生产的电感部件的磁容量。
在本发明中的一个方案中提供了铁磁材料的芯体。芯体包括横杆,横杆具有长度尺寸以及宽度尺寸,其中,长度尺寸与宽度尺寸之比大于1。芯体还包括至少一个芯支腿以及对准凹槽,芯支腿沿着延伸方向横向延伸远离横杆,其中,延伸方向定向成垂直于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对准凹槽形成在横杆的后表面中。在该情况下,后表面布置于横杆的与至少一个芯支腿相对的一侧。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可以布置于后表面的质心处。因而,以可重复生产的方式将对准凹槽布置在芯体上,这独立于生产容差并且允许芯体的对称对准。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芯体可以还包括至少第二芯支腿,在第二芯支腿中在后表面相对于两个芯支腿居中布置了对准凹槽,两个芯支腿相对于长度尺寸偏心布置。因而,如果芯体具有C型或者E型芯构造,则能够获得芯体的对称对准。由生产容差引起的芯偏差此处能够对称地分布在要生产的整个磁芯上,结果,因而能够在生产中最小化由生产容差引起的偏差。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芯支腿可以居中地布置在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横杆上。而且,对准凹槽布置成相对于芯支腿的垂直于延伸方向定向的截面区域居中朝向。因而,能够获得芯体相对于居中布置的芯支腿的对称对准。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可以具有对准表面,对准表面至少在一些区域按照半球面或者锥形面的局部区域而形成。因而,能够降低漏磁通。对应构造的对准凹槽也是有利的,可以使用用于对准芯体的对应构造的对准工具,由此降低了破坏芯体的风险。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平面对准表面。通过提供三个平面对准表面,能够通过对准凹槽中的对准表面的具体方位来限定芯体的特殊对准方位。在此基础上,能够在自动对准处理中确保在对准处理期间芯体布置于期望的对准方位。例如,可以设置四面体对准开口。可替换地,可以提供立方体形状的对准开口、金字塔形状的对准开口或者大致多面体的对准开口以及它们的组合,以便允许用对应构造的对准工具进行可靠的接合。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的宽度尺寸小于芯体的宽度尺寸的50%。对准凹槽的长度尺寸小于芯体的长度尺寸的50%。因而,确保对准凹槽可以以有利方式允许二维对准,即对准分别沿着横杆的后表面中的彼此平行的两个独立方向。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延伸入芯体的深度延伸量小于横杆的高度尺寸的50%,高度尺寸定向成平行于延伸方向。这表示了防止对准凹槽对横杆中的磁通的负面影响的有利尺寸。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芯体由烧结铁氧体材料形成。因而,由烧结芯体形成的磁芯中的生产容差被有利地补偿。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了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磁芯包括根据第一方案的铁磁材料的第一芯体和铁磁材料的第二芯体,第二芯体包括:第二横杆,其具有长度尺寸以及宽度尺寸;以及沿着延伸方向横向延伸远离横杆的至少一个芯支腿。在该情况下,长度尺寸与宽度尺寸之比大于1。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依靠芯支腿连接。因而,磁芯设置成包括第一芯体,第一芯体能够依靠对准凹槽对准,有利补偿生产容差。根据该方案的磁芯可以具有例如H型或者Cl型或者El型或者EE型的芯构造。
在此处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磁芯的两个芯体可以均具有对准凹槽。因而,能够获得两个芯体相对于彼此的有利对准。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提供了形成磁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铁磁材料的粉末;挤压填充入模具的铁磁材料以产生挤压坯;烧结挤压坯以形成第一烧结芯体;将第一烧结芯体相对于第二芯体对准;随后将第一烧结芯体与第二芯体连接。挤压处理中形成的挤压坯包括:横杆,其具有长度尺寸以及宽度尺寸;至少一个芯支腿,其沿着延伸方向横向延伸远离横杆;以及对准凹槽。在该情况下,长度尺寸与宽度尺寸之比大于1。此外,模具具有在挤压坯中产生对准凹槽的结构。烧结芯体相对于第二芯体的对准是通过对准装置实现的,对准装置具有接合元件,在对准之前对准装置接合烧结芯体的对准凹槽,其中,对准是沿着长度以及宽度尺寸执行的。结果,在芯体连接之前能够使芯体相对于彼此对准,以便对称地分布以及补偿芯体之间因容差导致的芯偏差。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接合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卡合面和/或卡合边缘以便接合对准凹槽。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芯体是另一烧结芯体,并且包括另一对准凹槽,在对准期间对准装置的另一接合元件接合该另一对准凹槽。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两个芯体均包括横杆以及居中地布置在相应横杆上的芯支腿,并且居中布置的芯支腿彼此对称地对准。因而,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整个磁芯上获得对称分配的芯偏差。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不同方案的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
图1示意地示出了具有生产容差的呈EE构造的已知磁芯的生产。
图2a以立体图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C型芯体。
图2b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E型芯体。
图2c以截面图示意地示出了图2b中图示的E型芯体。
图3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芯体的对准。
图4a以截面图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准凹槽以及接合元件。
图4b以截面图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准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根据附图将更详细描述根据不同方案的本发明的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a代表了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芯体200a。芯体200a包括横杆210,横杆210具有长度尺寸L以及宽度尺寸B,长度尺寸L以及宽度尺寸B是沿着对应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限定的。由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B之比限定的长宽比大于1。示范的长宽比可以是1.1或更大、1.5或更大、2或更大或者至少是5。
延伸方向E被限定为垂直于与尺寸L以及B平行的方向。两个侧支腿230沿着延伸方向E延伸而远离横杆210。在横杆210的沿着延伸方向E与侧支腿230相对的一侧,布置有横杆210的后表面213布置。此外,对准凹槽240形成在后表面213中。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横杆210的后表面213中的对准凹槽240可以具有圆形或者椭圆形边缘,如示出于图2a的。可替换地,对准凹槽240可以由多面体腔室形成。换句话说,横杆210的后表面213中形成的对准凹槽240的边缘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240布置于后表面213的质心处。相对于长度尺寸L以及宽度尺寸B,这允许在对准处理期间对称地对准芯体200a。以下将描述对准处理。额外地或者可替换地,对准凹槽240可以沿着长度尺寸L相对于侧支腿居中地布置。换句话说,对准凹槽240可以沿着长度尺寸L布置在后表面213中,使得沿着长度尺寸L测得的距侧支腿230之一的距离等于沿着长度尺寸L在相反方向上测得的到另一侧腿230的距离。依靠对准凹槽240,因而能够在对准处理中实施对准,其相对于侧支腿230对称。
在此处的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240定尺寸为使得凹槽240沿着横杆长度尺寸L的长度尺寸小于横杆的长度尺寸的50%,而对准凹槽240沿着宽度尺寸B的宽度尺寸小于横杆210的宽度尺寸B的50%。例如,对准凹槽的宽度尺寸和/或对准凹槽的长度尺寸可以是横杆210的长度尺寸L和/或宽度尺寸B的50%或者更小。在一些具体的例示性的例子中,对准凹槽240的长度尺寸和/或对准凹槽240的宽度尺寸可以是横杆210的长度尺寸L和/或宽度尺寸B的最多15%或者最多5%。在另一明确的例子中,对准凹槽240的长度尺寸和/或对准凹槽240的宽度尺寸可以是横杆210的长度尺寸L和/或宽度尺寸B的最多10%或者最多1%。在这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依靠对准凹槽240对准芯体200a可以按取决于对准凹槽的尺寸的精度来执行。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240具有从后表面213至横杆210材料中的深度延伸量,该深度延伸量是沿着延伸方向E从后表面213至横杆210材料而测得的,是横杆高度尺寸的最多50%或者更小,横杆的高度尺寸是沿着方向E在侧支腿230外侧测得的。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深度延伸量例如是最多20%或者最多5%。在此处的一些具体的示例性例子中,对准凹槽的深度方向可以是横杆高度尺寸的约最多2%或者甚至仅最多1%。因而,能够抑制由对准凹槽240引起的漏磁场的影响。
应该注意的是,对准凹槽240完全地定尺寸为使得由对准凹槽240引起的漏磁场的影响几乎不影响(在测量精度度方面)芯体200a的磁特性。尤其,在测量根据本发明的芯体时,与不具有对应形成的对准凹槽的比较芯体不同,由对准凹槽引起的芯体的感应行为的可能变动小于5%或者甚至小于1%。
通过图2b描述了可替换的示例性实施例。图2b示出了芯体200b,其具有E型或者T型芯构造,包括可选的侧支腿230以及包括中心支腿233,侧支腿230在横杆210的后表面213上关于延伸方向E延伸而远离横杆210(参见图2a的横杆210),并且布置于相对的两侧。除了被视作可选的侧支腿230,图2b示出的芯体与图2a描述的芯体200a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心支腿233。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心支腿233相对于横杆210的长度尺寸居中地布置(参见图2b)。这意味着,从中心支腿分别到位于横杆的对应相对两侧的可选的侧支腿230的距离在大小上都是相等的。
应该注意的是,侧支腿230代表芯体200b的可选结构,如图2的虚线表明的。特别地,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芯体200b仅包括中心支腿233,并且芯体200b按照T型结构来构造。可替换地,在芯体200b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至少一个侧支腿230和中心支腿233。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240布置成相对于芯支腿的垂直于延伸方向定向的截面区域居中朝向。因而,能够执行芯体200b相对于中心支腿233的对称对准。
图2c示意地示出了沿着图2b的芯体200b的立体图的线X-X的截面图。中心支腿233的截面区域的中心由图2c中的附图标记235表示。可见的是,对准凹槽240布置成相对于中心235对准。可选的侧支腿由虚线示出。
如图2c所示,对准凹槽240可以具有平面对准表面。在图示于图2c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240可以构造为楔状腔室。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准凹槽240可以由楔状腔室来提供。可替换地,对准凹槽240可以具有四面体构造。应该注意的是,具有四面体形状的腔室的特征可以是芯体200b的具体方位。例如,由四面体腔室形成的边缘三角体可以定向在后表面213中,使得边缘三角体的三角点指向特定方向。以下将参考图4a和图4b描述对准凹槽的其他可替换实施例。
图3图形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芯体200b和200c的对准。虽然芯体200b和200c具有E型构造,但是将理解的是,这并不限制本说明。可替换地,具有T型、C型、I型以及E型构造的芯体能够彼此结合并且呈不同的组合。关于图3的图示,还应注意的是,芯200b和200c可以理解为关于以重力为特征的方向彼此相邻或一个在另一个之上。
如图示的,芯体200b构造为对应于图2b和图2c所示的芯体200b,在该方面进行描述。
如图示的,芯体200c的设计类似于芯体200b,侧支腿230c以及中心支腿233c在延伸方向E上延伸而远离芯体200c的横杆210c。对准凹槽240c形成在横杆210c的后表面213c上,后表面213c布置成与芯支腿230c、233c对置。
芯体200b和200c放置成彼此抵靠,使得芯支腿230、233和230c、233c指向彼此并且在接触面I1、I2和I3上彼此接触。应该注意的是,为了连接芯体200b和200c,接触面I1、I2和I3可以是用结合剂(例如粘着剂)等进行处理,以便实现芯体200b和200c的永久连接以形成磁芯。由于生产芯体200b和200c所产生的生产容差,支腿230和230c、233和233c不能在没有芯偏差的情况下相对于彼此对准。
使用对准装置能够将芯体200b和200c相对于彼此对准,对准装置具有接合元件250a和250b,允许芯偏差对称地分布在磁芯上,使得相应侧支腿230和230c之间的右侧芯偏差V4和左侧芯偏差V5可被补偿,尤其具有相等的尺寸,同时是最小的。这需要的是,尽管有芯偏差V4和V5,由接触面I 1和I3代表的侧支腿上的磁有效芯截面是对称的并且是最大的。通过依靠与对应对准凹槽240和240c接合的接合元件250a和250b使芯体200b和200c相对于彼此对准,将芯体200b和200c的中心支腿233和233c对准,使得中心支腿233、233c的接触面对称地以及平齐地彼此接触,尤其使得组装后的中心支腿的有效截面区域变得小于两个中心支腿233、233c的截面区域中的最小截面区域。由于调节了接触面I2,中心支腿233c和233的截面区域(即磁有效截面区域)可以完全被磁通相互贯通,并且尽管有生产容差,磁通以非常低的泄漏在所产生的磁芯的中心支腿中被引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芯体200b和200c通过对准凹槽240和240c对准,对准凹槽240和240c相对于相应的中心支腿233和233c居中地布置,直到对准凹槽240和240c沿着延伸方向E准确地彼此相对布置,结果,沿着延伸方向E可调节对准凹槽240和240c。因此,调整了中心支腿233和233c相对于彼此的对称对准。
额外地或者可替换地,芯体200b和200c相对于横杆210和210c的对称对准能够通过布置于后表面213和213c的质心上的对准凹槽240和240c来获得。额外地或者可替换地,芯体200b和200c相对于侧支腿230和230c的彼此对称对准能够通过沿着芯体200b和200c的长度尺寸垂直于延伸方向居中布置的对准凹槽240和240c来获得。
根据本发明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对准装置包括接合元件250a和250b,接合元件250a和250b构造为卡合销251a和251b,对应的突起253a和253b形成在卡合销251a和251b的表面中,其构造为与对应的对准凹槽240和240c接合。为此,突起253a和253b包括卡合面和/或卡合边缘,卡合面和/或卡合边缘与对准凹槽240和240c的内面和/或边缘接合。例如,突起253a和253b可以构造为对准凹槽240和240c的对应的负结构(negative)。在该情况下,突起253a和253b的卡合面当接合对准凹槽240、240c时以齐平方式搁置在对准凹槽240、240c的内表面上。因而,通过用与对应的对准凹槽240和240c接合的卡合销251a和251b进行接合元件250a和250b的引导定位,能够以上述方式实现芯体200b和200c相对于彼此的对准。
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对准装置可以还包括停止面255,依靠停止面255实现沿着延伸方向的对准。为此,停止面255能够沿着延伸方向定位。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对准装置设置为胶合装置的一部分,该胶合装置用于将芯体胶合在一起。
以下将关于图4A和图4b描述对准装置和对准凹槽的额外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4a以截面图示意地示出了对准凹槽420a的放大段,其与接合元件430接合。对准凹槽420a包括对准表面422a、424a和426a。例如,对准凹槽420a能够是截锥形的或者金字塔形的。在具体例子中,图示的对准表面422a和424a是旋转对称的,代表例如锥体的周向表面。如果构造是金字塔形状,则对准表面422a和424a代表平面的表面,它们定向成朝向彼此倾斜。
如图示的,接合元件430包括卡合边缘432和434,当接合元件430接合对准凹槽420a时,卡合边缘432和434接触对应的对准表面422a和424a。为了支撑接合元件430与对准凹槽420a的接合,对准槽(未示出)可以形成在对准表面422a和424a中,弹性材料可以可选地填充在该对准槽中以便在对准处理期间避免卡合边缘432和434破坏对准表面422a和424a或者破坏卡合边缘432、434。作为对明确图示的接合元件430的替换,通过对边缘(未示出)进行扁平化可以设置卡合面,代替卡合边缘432和434。而且,图4a所示的接合元件可以包括停止面(未示出),停止面防止接合元件430过度贯入对准凹槽420,还限定接合元件430进入对准凹槽420a的贯入深度。
图4b示出了对准凹槽420b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其设置在横杆410b的后表面412b中。对准凹槽420b包括作为对准表面的内表面422b,该对准表面按照半球面的面积来构造。对应构造的接合元件可以接合图示的对准凹槽420b,由此对准表面422b至少在一些区域中是半球面类型的,能够有利地避免破坏后表面412b。可替换地,对准凹槽420b可以具有柱形构造,由此对准表面至少在一些区域中是半球面类型的,此外可以设置在柱形对准凹槽的底部。
对准凹槽通常允许芯体的二维定位,表示为例如对应地形成在芯体的后表面中的腔室,该腔室被定尺寸为使得依靠对准装置与对准凹槽的接合能够执行芯体的二维定位。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芯体能够通过提供铁磁材料的粉末来形成。在示范的实施例中,铁磁材料是铁氧体材料。额外地或者可替换地,可以提供超顺磁性材料。
在后续生产步骤中,将所提供的粉末填充入模具以及进行挤压,从而获得挤压坯。该模具被构造为要生产的芯体的负结构,尤其具有限定对准凹槽的结构,例如是形成在模具中的突起或者柱。可替换地,在挤压处理之后,依靠适当的工具可以将对准凹槽形成在挤压坯中。
一旦产生挤压坯,在下个生产步骤中将挤压坯暴露于烧结处理,以便由挤压坯形成烧结芯体。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假定之前尚未形成对准凹槽,则可以使用适当的工具将对准凹槽形成在烧结芯体中。
在构成下个生产步骤的后续对准处理中,依靠上述对准装置将烧结芯体相对于第二芯体对准,第二芯体可以具有类似构造。
一旦完成对准处理,在下个生产步骤中将对准的烧结芯体彼此连接,从而制成磁芯。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芯体,它们具有对准结构,以允许在生产磁芯时进行对准而不考虑生产容差,在该对准期间可补偿生产容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由铁磁材料制成的芯体包括:横杆,其长度与宽度的长宽比大于1;以及沿着延伸方向横向延伸而远离横杆的至少一个芯支腿。而且,对准凹槽形成在横杆的后表面中,其布置于横杆的与芯支腿相对的一侧。磁芯由芯体形成,由此至少一个芯体设置有对准凹槽,芯体相对于彼此对准。

Claims (4)

1.一种形成磁芯的方法,包括:
提供铁磁材料的粉末;
挤压被填充入模具的铁磁材料以产生挤压坯,所述挤压坯包括:
横杆,其具有长度尺寸以及宽度尺寸,其中,长度尺寸与宽度尺寸之比大于1,
至少一个芯支腿,其沿着延伸方向横向延伸而远离所述横杆,以及
对准凹槽,以及
其中,所述模具具有产生所述对准凹槽的结构;
烧结所述挤压坯以形成烧结芯体;
依靠对准装置将所述烧结芯体相对于第二芯体对准,所述对准装置具有在所述对准之前与所述烧结芯体的所述对准凹槽接合的接合元件,其中,所述对准是沿着沿长度尺寸以及宽度尺寸的方向执行的;随后,
将所述烧结芯体与第二芯体连接以形成所述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合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卡合面和/或卡合边缘以便与所述对准凹槽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芯体是另一烧结芯体并且包括另一对准凹槽,所述另一对准凹槽在所述对准期间接合所述对准装置的另一接合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两个芯体均包括横杆以及居中地布置在相应的横杆上的芯支腿,居中布置的芯支腿彼此对称地对准。
CN201510121897.8A 2014-03-19 2015-03-19 铁磁材料的芯体、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和形成磁芯的方法 Active CN104934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05044.8A DE102014205044B4 (de) 2014-03-19 2014-03-19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Magnetkerns
DE102014205044.8 2014-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4195A CN104934195A (zh) 2015-09-23
CN104934195B true CN104934195B (zh) 2017-06-23

Family

ID=5259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1897.8A Active CN104934195B (zh) 2014-03-19 2015-03-19 铁磁材料的芯体、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和形成磁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20277B2 (zh)
EP (1) EP2933806A3 (zh)
JP (1) JP5980980B2 (zh)
CN (1) CN104934195B (zh)
DE (1) DE10201420504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1116A1 (de) * 2014-06-11 2015-12-17 SUMIDA Components & Modules GmbH Verfahren zum Bilden eines Rahmenkerns mit Mittelschenkel für ein induktives Bauelement und entsprechend hergestellter Rahmenkern
US10643778B1 (en) 2014-09-09 2020-05-05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Magnetic cor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ing a grinding post
CN106903317B (zh) * 2015-12-23 2018-10-26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环形钕铁硼磁石的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CN105931808B (zh) * 2016-05-26 2018-05-11 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式的磁芯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DE102016209693A1 (de) * 2016-06-02 2017-12-07 SUMIDA Components & Modules GmbH Ferritkern, induktiv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induktiven Bauelements
DE102017223322A1 (de) * 2017-12-20 2019-06-27 Robert Bosch Gmbh Transformatorkern und Transformator
CN108242348A (zh) * 2018-02-23 2018-07-03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铁
FR3082351B1 (fr) * 2018-06-08 2021-10-22 Valeo Systemes De Controle Moteur Composant formant au moins deux inductances
CN112652465A (zh) * 2019-10-09 2021-04-13 电力集成公司 具有多个盘的磁体
US20210110966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agnet with multiple discs
CN116779300B (zh) * 2023-07-14 2023-12-29 深圳市斯比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变压器及其磁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4664U (zh) * 1978-08-28 1980-03-06
JPS6349214U (zh) * 1986-09-18 1988-04-04
JPH02143511A (ja) * 1988-11-25 1990-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ランス
CN1855322A (zh) * 2005-04-28 2006-11-01 Tdk株式会社 铁氧体磁芯与采用该铁氧体磁芯的变压器
JP2007012891A (ja) * 2005-06-30 2007-01-18 Tdk Corp フェライトコアの製造方法
CN101427329A (zh) * 2006-05-09 2009-05-06 斯潘公司 电磁组件、形成该电磁组件的芯部件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WO2013099622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用昇圧変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87229U (de) * 1953-09-23 1954-11-11 Sueddeutsche App Fabrik Gmbh Halterung fuer massekerne, vorzugweise fuer uebertrager.
US3319204A (en) 1965-09-01 1967-05-09 Gen Electric Adjustable shunt core
JPS6059191B2 (ja) 1978-09-01 1985-12-24 東芝セラミツクス株式会社 炭素含有耐火物
JPS56164531U (zh) * 1980-05-08 1981-12-07
JPS6349214A (ja) 1986-08-20 1988-03-02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防菌・防黴フイルタ−装置
DE29817865U1 (de) * 1998-10-06 2000-02-10 Erich Grau Gmbh Stanzwerk Fuer Stabförmiges Blechpaket für elektrische Spulen
US7701320B2 (en) 2005-04-28 2010-04-20 Tdk Corporation Ferrite core and transformer using the same
US20070262839A1 (en) * 2006-05-09 2007-11-15 Spang &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assemblies, core segments that form the same, and their methods of manufacture
JP2011233595A (ja) * 2010-04-23 2011-11-17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4664U (zh) * 1978-08-28 1980-03-06
JPS6349214U (zh) * 1986-09-18 1988-04-04
JPH02143511A (ja) * 1988-11-25 1990-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ランス
CN1855322A (zh) * 2005-04-28 2006-11-01 Tdk株式会社 铁氧体磁芯与采用该铁氧体磁芯的变压器
JP2007012891A (ja) * 2005-06-30 2007-01-18 Tdk Corp フェライトコアの製造方法
CN101427329A (zh) * 2006-05-09 2009-05-06 斯潘公司 电磁组件、形成该电磁组件的芯部件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WO2013099622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用昇圧変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80980B2 (ja) 2016-08-31
DE102014205044A1 (de) 2015-10-08
DE102014205044B4 (de) 2020-01-30
EP2933806A3 (de) 2015-11-18
JP2015179845A (ja) 2015-10-08
EP2933806A2 (de) 2015-10-21
US9620277B2 (en) 2017-04-11
CN104934195A (zh) 2015-09-23
US20150270051A1 (en)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4195B (zh) 铁磁材料的芯体、用于电感部件的磁芯和形成磁芯的方法
CA3079464C (en) Splicing structure
US10170237B2 (en) Plate-shaped leakage structure as an insert in a magnetic core
CN107221402A (zh) 磁铁结构体以及旋转角度检测器
JP5249052B2 (ja) インダクタ
JPWO2015045955A1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TW201812804A (zh) 耦合電感器
CN103903836A (zh) 磁性元件及其铁芯
US10256026B2 (en) Transformer component with setting of an inductance
JP7106657B2 (ja) 誘導性コンポーネント用コア及び誘導性コンポーネント
US10832852B2 (en) Ferrite core, inductive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n inductive component
TWM523182U (zh) 電感以及磁芯單元
JP2018107244A (ja) トランスおよびボビン
JP6729223B2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56694A (ja) 面実装型コイル
JP6426370B2 (ja) 電磁誘導器
KR20150139851A (ko) 통합된 접지 구조를 갖는 회로 기판 자성 구성요소 및 제조 방법
JP2005150414A (ja) 電源用コア部品及び電源用コア
CN113451009B (zh) 电磁装置、电磁装置的制备方法及绕组组件
NL2010851C2 (en) Transformer beads.
JP6521188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4748310B2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11318A (ja) ファイバア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49406A (ja) 抵抗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170240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frame core having a center leg for an inductive component and frame core produced according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