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4853B -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4853B
CN104924853B CN201510394120.9A CN201510394120A CN104924853B CN 104924853 B CN104924853 B CN 104924853B CN 201510394120 A CN201510394120 A CN 201510394120A CN 104924853 B CN104924853 B CN 104924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leaf spring
support bracket
shaft
dri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41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4853A (zh
Inventor
冯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Peng Xiang Car Brid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3941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4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4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4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4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48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后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它包括车身支架、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车轮、第二驱动轴、第一万向节、第一驱动轴、板簧、承重支架、第四驱动轴、第二万向节、第三驱动轴、旋转连接机构、承重旋转结构、旋转轴等,车身架通过板簧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承重旋转结构可在承重支架内部通过旋转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两个承重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侧两个车轮之间。当车轮在路面上遇到一定高度的凸起时,承重旋转结构的设计能够将车身在一侧两个车轮之间的支撑点起伏控制在凸起高度的一半,另外每一侧的两个轮任意一个轮在凸起上受力,另一轮会同样受力,将瞬间力分布到两个车轮上,增加了机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后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双联驱动后桥的主要集中在载重量较大的大货车或者大型客车上,每一侧车身通过板簧安装在两个车轮轴上,当一侧的两个车轮在路面上突遇较高的凸起时,往往是两个车轮依次经过凸起,当一个车轮在凸起上时,可能同侧的另一个车轮出现翘起的现象,此时瞬间的冲击力完全由一个车轮吸收,这会影响后桥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后轮轴上板簧安装点的起伏距离大于1/2凸起高度,且小于凸起高度,即使在板簧的缓冲作用下,车身震动依然强烈。本发明在车轮突遇凸起时,能够保持板簧安装点起伏高度为凸起高度的一半,且每一侧的两个轮均受力,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减震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身支架、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车轮、第二驱动轴、第一万向节、第一驱动轴、车轮盘、转动轴、轴壳、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板簧、板簧固定机构、承重支架、第四驱动轴、第二万向节、第三驱动轴、第二固定环转轴、旋转连接机构、承重支架圆柱头、承重旋转结构、旋转轴,其中车轮包括两排四个车轮,每排车轮具有驱动机构,两排车轮驱动机构以车身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每一侧的两个车轮驱动机构以该两个车轮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对于其中一个车轮驱动机构,车轮安装在车轮盘上,车轮盘安装在转动轴末端上,转动轴安装在第一差速器输出端,轴壳通过轴承套在转动轴外侧,且与第一差速器壳体连接,第一固定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环连接形成圆环且圆环套在轴壳外圆柱面上,第二固定环转轴安装在第二固定环后端方形端面上,第二固定环转轴通过旋转连接机构与安装在承重支架上的承重支架圆柱头连接;
上述承重旋转结构安装在旋转轴上,旋转轴安装在承重支架上端凹槽中,板簧通过板簧固定机构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车身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板簧上侧;车身架通过板簧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承重旋转结构可在承重支架内部通过旋转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两个承重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侧两个车轮之间,承重支架带动两个车轮可以围绕旋转轴转动。
上述第一差速器输入端与第四驱动轴连接,第四驱动轴通过第二万向节与第三驱动轴连接,第三驱动轴与第二差速器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轴与差速器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轴通过万向节与第二驱动轴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簧固定机构包括板簧固定杆、板簧固定底板、板簧固定顶板,其中板簧固定底板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上,板簧固定杆通过螺栓一端安装在板簧固定顶板上,另一端安装在板簧固定底板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承重支架法兰、限位环、限位端面、限位法兰,其中限位环安装在第二固定环转轴末端上,承重支架法兰安装在承重支架圆柱头末端上,限位法兰通过螺栓与承重支架法兰配合,限位环一面与限位法兰上的限位端面滑动接触,另一面与承重支架法兰端面滑动接触。在车轮突遇路面凸起时,因为同排的车轮通过转动轴和差速器连接在一起,当一排一侧的车轮在凸起上翘起后,该排的转动轴与另一排的车轮转动轴是不平行的,一方面车身一侧的承重支架将带动两个车轮围绕旋转轴转动一定角度,另一方面,将会导致第二固定环转轴与承重支架圆柱头发生旋转位移,本发明通过旋转连接机构配合第二固定环转轴与承重支架圆柱头发生的旋转位移。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壳包括轴壳卡环、轴壳槽,其中两个轴壳卡环按照一定间距安装在轴壳上,轴壳卡环与轴壳外表面形成了轴壳槽,第一固定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环连接形成的圆环安装在轴壳槽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连接机构中加有润滑油。
相对于传统后桥技术,本发明车身架通过板簧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承重旋转结构可在承重支架内部通过旋转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两个承重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侧两个车轮之间。当车轮在路面上遇到一定高度的凸起时,承重旋转结构的设计能够将车身在一侧两个车轮之间的支撑点起伏控制在凸起高度的一半,另外每一侧的两个轮任意一个轮在凸起上受力,另一轮会同样受力,将瞬间力分布到两个车轮上,增加了机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结构图。
图2是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3是驱动机构侧视图。
图4是板簧固定机构示意图。
图5是承重支架示意图。
图6是固定环示图。
图7是轴壳示意图。
图8是承重支架法兰示意图。
图9是限位环示意图。
图10是限位法兰示意图。
图11是过凸起路面实例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车身支架,2、第一差速器,3、第二差速器,4、车轮,5、第二驱动轴,6、第一万向节,7、第一驱动轴,8、车轮盘,9、转动轴,10、轴壳,11、第一固定环,12、第二固定环,13、板簧,14、板簧固定机构,15、承重支架,16、第四驱动轴,17、第二万向节,18、第三驱动轴,19、第二固定环转轴,20、旋转连接机构,21、承重支架圆柱头,22、板簧固定底板,23、板簧固定杆,24、板簧固定顶板,25、承重旋转结构,26、承重支架法兰,27、旋转轴,28、轴壳卡环,29、轴壳槽,30、限位端面,31、限位法兰,32、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身支架、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车轮、第二驱动轴、第一万向节、第一驱动轴、车轮盘、转动轴、轴壳、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板簧、板簧固定机构、承重支架、第四驱动轴、第二万向节、第三驱动轴、第二固定环转轴、旋转连接机构、承重支架圆柱头、承重旋转结构、旋转轴,其中,如图1所示,车轮包括两排四个车轮,每排车轮具有驱动机构,两排车轮驱动机构以车身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每一侧的两个车轮驱动机构以该两个车轮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对于其中一个车轮驱动机构,车轮安装在车轮盘上,如图2、3所示,车轮盘安装在转动轴末端上,转动轴安装在第一差速器输出端,轴壳通过轴承套在转动轴外侧,且与第一差速器壳体连接,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环连接形成圆环且圆环套在轴壳外圆柱面上,第二固定环转轴安装在第二固定环后端方形端面上,第二固定环转轴通过旋转连接机构与安装在承重支架上的承重支架圆柱头连接;差速器的使用为了当汽车转向过程中,适应同排两侧车轮转速不同的现象。
如图3、4、5所示,上述承重旋转结构安装在旋转轴上,旋转轴安装在承重支架上端凹槽中,板簧通过板簧固定机构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车身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板簧上侧;车身架通过板簧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承重旋转结构可在承重支架内部通过旋转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两个承重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侧两个车轮之间,承重支架带动两个车轮可以围绕旋转轴转动。如图11中图a所示,为汽车过平坦路面,当车轮在路面上遇到一定高度的凸起时,凸起上的车轮起伏相当于凸起的高度h1,一侧车轮的抬起,将引起承重支架围绕旋转轴转动一个角度,如图11中b所示,这样另一个车轮仍然在地面上,没有高度变化,同时车身的重量依然分布在两个车轮上,那么两个车轮之间的承重支架中心旋转轴上的起伏h2为凸起高度h1的一半,也就是板簧支撑点的起伏高度为凸起的一半。
如图2、3所示,上述第一差速器输入端与第四驱动轴连接,第四驱动轴通过第二万向节与第三驱动轴连接,第三驱动轴与第二差速器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轴与差速器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轴通过万向节与第二驱动轴连接。本发明中设计万向节能够在车轴与车身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能顺利起到传导扭矩的辅助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板簧固定机构包括板簧固定杆、板簧固定底板、板簧固定顶板,其中板簧固定底板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上,板簧固定杆通过螺栓一端安装在板簧固定顶板上,另一端安装在板簧固定底板上。
如图8、9、10所示,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承重支架法兰、限位环、限位端面、限位法兰,其中限位环安装在第二固定环转轴末端上,承重支架法兰安装在承重支架圆柱头末端上,限位法兰通过螺栓与承重支架法兰配合,限位环一面与限位法兰上的限位端面滑动接触,另一面与承重支架法兰端面滑动接触。在车轮突遇路面凸起时,因为同排的车轮通过转动轴和差速器连接在一起,当一排一侧的车轮在凸起上翘起后,该排的转动轴与另一排的车轮转动轴是不平行的,一方面车身一侧的承重支架将带动两个车轮围绕旋转轴转动一定角度,另一方面,将会导致第二固定环转轴与承重支架圆柱头发生旋转位移,本发明通过旋转连接机构配合第二固定环转轴与承重支架圆柱头发生的旋转位移。
如图7所示,所述轴壳包括轴壳卡环、轴壳槽,其中两个轴壳卡环按照一定间距安装在轴壳上,轴壳卡环与轴壳外表面形成了轴壳槽,第一固定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环连接形成的圆环安装在轴壳槽中。
所述旋转连接机构中加有润滑油。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车身架通过板簧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承重旋转结构可在承重支架内部通过旋转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两个承重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侧两个车轮之间。当车轮在路面上遇到一定高度的凸起时,承重旋转结构的设计能够将车身在一侧两个车轮之间的支撑点起伏控制在凸起高度的一半,另外每一侧的两个轮任意一个轮在凸起上受力,另一轮会同样受力,将瞬间力分布到两个车轮上,增加了机构的可靠性。

Claims (5)

1.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身支架、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车轮、第二驱动轴、第一万向节、第一驱动轴、车轮盘、转动轴、轴壳、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板簧、板簧固定机构、承重支架、第四驱动轴、第二万向节、第三驱动轴、第二固定环转轴、旋转连接机构、承重支架圆柱头、承重旋转结构、旋转轴,其中车轮包括两排四个车轮,每排车轮具有驱动机构,两排车轮驱动机构以车身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每一侧的两个车轮驱动机构以该两个车轮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对于其中一个车轮驱动机构,车轮安装在车轮盘上,车轮盘安装在转动轴末端上,转动轴安装在第一差速器输出端,轴壳通过轴承套在转动轴外侧,且与第一差速器壳体连接,第一固定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环连接形成圆环且圆环套在轴壳外圆柱面上,第二固定环转轴安装在第二固定环后端方形端面上,第二固定环转轴通过旋转连接机构与安装在承重支架上的承重支架圆柱头连接;
上述承重旋转结构安装在旋转轴上,旋转轴安装在承重支架上端凹槽中,板簧通过板簧固定机构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车身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板簧上侧;
上述第一差速器输入端与第四驱动轴连接,第四驱动轴通过第二万向节与第三驱动轴连接,第三驱动轴与第二差速器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轴与差速器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轴通过万向节与第二驱动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固定机构包括板簧固定杆、板簧固定底板、板簧固定顶板,其中板簧固定底板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上,板簧固定杆通过螺栓一端安装在板簧固定顶板上,另一端安装在板簧固定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连接机构包括承重支架法兰、限位环、限位端面、限位法兰,其中限位环安装在第二固定环转轴末端上,承重支架法兰安装在承重支架圆柱头末端上,限位法兰通过螺栓与承重支架法兰配合,限位环一面与限位法兰上的限位端面滑动接触,另一面与承重支架法兰端面滑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壳包括轴壳卡环、轴壳槽,其中两个轴壳卡环按照一定间距安装在轴壳上,轴壳卡环与轴壳外表面形成了轴壳槽,第一固定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环连接形成的圆环安装在轴壳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机构中加有润滑油。
CN201510394120.9A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4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4120.9A CN104924853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4120.9A CN104924853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4853A CN104924853A (zh) 2015-09-23
CN104924853B true CN104924853B (zh) 2016-12-28

Family

ID=54112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41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4853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4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0256A (zh) * 2017-10-10 2018-01-19 禹州市铭威科技有限公司 后轮四驱电动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9997Y (zh) * 2007-02-07 2008-01-23 梅勇胜 一种四驱动力滑板车
CN201089361Y (zh) * 2007-08-02 2008-07-23 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 一种双级减速后桥驱动桥
CN203697944U (zh) * 2014-01-16 2014-07-09 康学丽 自动档节能型油电混合动力微型四轮越野车
CN204367872U (zh) * 2014-12-31 2015-06-03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混合动力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08050C2 (en) * 2011-12-28 2013-07-01 Vdl Weweler B V Wheel axle suspens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9997Y (zh) * 2007-02-07 2008-01-23 梅勇胜 一种四驱动力滑板车
CN201089361Y (zh) * 2007-08-02 2008-07-23 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 一种双级减速后桥驱动桥
CN203697944U (zh) * 2014-01-16 2014-07-09 康学丽 自动档节能型油电混合动力微型四轮越野车
CN204367872U (zh) * 2014-12-31 2015-06-03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轴混合动力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4853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9403B2 (en) Modular, central frame, offset, dual control arm 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suspension retrofit
US9914348B2 (en) Electric drive motor assembly for a wheel
CN108773793B (zh) 一种无人搬运小车
CN105730553A (zh) 一种可自适应地面变形的agv底盘结构
EP1733912A4 (en) VEHICLE EQUIPPED WITH ELECTRIC MOTORS INTEGRATED WITH WHEELS
CN103407518B (zh) 车辆自动倾斜平衡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倒三轮车
CN209064231U (zh) 无人引导搬运车及其底盘
CN107240328A (zh) 三自由度运动平台、控制力矩陀螺仪和飞行器用起降平台
US11364764B2 (en) Dual-axle wheels suspension
CN104924853B (zh) 一种双轴双排减震后轮驱动桥
CN201604689U (zh) 独立悬挂减震可侧倾式机动车
CN104495699A (zh) 一种带自平衡并可灵活转向的工程车
CN205997709U (zh) 一种免维护型固定式中间支承结构
CN105909685A (zh) 三球销型万向节及其重载型传动轴总成
CN106585302A (zh) 一种具有传动功能的独立后悬架
CN206918161U (zh) 平衡轴装置
CN102887069A (zh) 一体化双横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CN104411562B (zh) 具有摇摆稳定器的轨道车辆
CN201176187Y (zh) 拖拉机前挡泥板限位装置
CN208855346U (zh) 一种从动单元及无人搬运小车
CN203064063U (zh) 鞍式牵引座支架
CN208454408U (zh) 一种无人搬运小车
CN202448667U (zh) 一种柔性车轴总成
CN207550348U (zh) 移动平台
CN209955756U (zh) 角度可调节式传动轴中间支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2

Address after: 266000 Licang, Qingdao, No. nine East water road, No. 320, No.

Applicant after: Gu Yukui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Binjiang Binhe Village East 8 Building 502

Applicant before: Feng Li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98, Xu Zhuang Street, high port district, Tai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 Yukui

Address before: 266000 Licang, Qingdao, No. nine East water road, No. 320, No.

Patentee before: Gu Yukui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ui Huanbo

Inventor after: Wu Gaobo

Inventor before: Feng L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31

Address after: No. 26, Liuzhou, Yufeng District,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AW liberation Liuzhou Special Automobile Co., Ltd. in the southeast corner of the factory area)

Patentee after: Liuzhou Peng Xiang car Bridg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8, Xu Zhuang Street, high port district, Tai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 Yuku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