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6495B - 电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6495B
CN104916495B CN201510065059.3A CN201510065059A CN104916495B CN 104916495 B CN104916495 B CN 104916495B CN 201510065059 A CN201510065059 A CN 201510065059A CN 104916495 B CN104916495 B CN 1049164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nector
installation portio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termina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50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6495A (zh
Inventor
田嶋友树
高谷幸悦
中康弘
铃木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6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6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6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6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01H50/443Connections to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包括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和将连接至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能够共用的外壳。电磁接触器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21)的触点机构部(20)和具有驱动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接触器主体。外壳包括能够安装连接器罩(80)和端子板罩(91)这两者的罩安装部(70),连接器罩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32)的接头端子(33)与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端子板罩用于将连接至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

Description

电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部和具有驱动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接触器主体的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电磁接触器,例如已知有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参考专利文献1)。图27是现有的电磁接触器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7中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包括具有触点机构111的触点机构部110和具有驱动触点机构111的电磁体单元121的电磁体单元部120。
此处,触点机构111包括对于各自具有固定触点的多个(例如2个)固定触点112能够接触分离地配设且在与多个固定触点抵接的第一位置与从多个固定触点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动触点113。
另一方面,电磁体单元121是驱动可动触点113的部分,包括固定铁芯117和在该固定铁芯117的下方相对配置的可动铁芯118。在可动触点113上,固定有从可动触点113向下方延伸的可动轴114,该可动轴114贯通固定铁芯117的中央并在其下端与可动铁芯118连结。此外,电磁体单元121包括在中央部收纳固定铁芯117和可动铁芯118的线圈架122,在线圈架122的外周卷绕安装有电磁线圈123。在电磁线圈123的两端部连接有线圈端子125。此外,在线圈架122的下方设置有轭铁124。此外,在可动轴114的周围的可动铁芯118的上方设置有对可动铁芯118向下方施力并对可动触点113向第二位置施力的复位弹簧116。此外,在固定铁芯117与可动触点113之间设置有对可动触点113向上方施力的接压弹簧115。
在这样构成的电磁触点101中,电磁体单元121的电磁线圈123处于非励磁状态时,在固定铁芯117和可动铁芯118中不产生电磁吸引力,可动铁芯118被复位弹簧116向下方施力,可动触点113位于第二位置,触点机构111成为开放状态。
在该触点机构111的开放状态下,从外部电源对线圈端子125施加电压而使电磁线圈123励磁时,在固定铁芯117与可动铁芯118之间产生吸引力,可动铁芯118抵抗复位弹簧116而被向上方吸引。伴随可动铁芯118向上方的移动,可动轴114向上方移动时,因接压弹簧115的弹力,可动触点113与可动轴114一起移动而与多个固定触点112的多个固定触点抵接。由此,触点机构111成为闭合状态,从外部输入端子(未图示)输入的电流通过固定触点112、可动触点113和固定触点112向外部连接端子(未图示)供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26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等电磁接触器,一般被收纳在外壳内而安装于控制盘等被安装部。
近年来,有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与连接至电磁线圈的两端部的线圈端子连接的要求;和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与连接至电磁线圈的两端部的线圈端子连接的要求,需要应对这两个要求。
此处,在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中,在电磁线圈123的两端部连接有线圈端子125,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与线圈端子125连接的情况下,需要在收纳电磁接触器101的外壳上形成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罩,使线圈端子125成为与设置在对方连接器上的对方触点接触的接头端子。
此外,在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中,在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与线圈端子125连接的情况下,需要在收容电磁接触器101的外壳上形成端子板的罩,使线圈端子125成为与对方电线接触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
即,在现有的如图27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1等电磁接触器中,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与连接至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连接的情况下使连接器罩与外壳一体地形成。此外,将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与连接至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连接的情况下使端子板的罩与外壳一体地形成,需要与各情况相应地制作各自(个别的)形状的外壳。这样,制作形状不同的各自(个别)的外壳时,存在外壳的制造成本变得高昂的问题。
从而,本发明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得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包括收纳电磁接触器主体的外壳,该外壳能够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连接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共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其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部和具有驱动所述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接触器主体,所述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能够安装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两者的罩安装部,所述连接器罩在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嵌合,所述端子板罩用于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
此处,“对方电线”是包括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线自身的情况和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线的前端连接有压接端子时的压接端子的情况的含义。
根据该电磁接触器,收纳电磁接触器的外壳具备罩安装部,其能够安装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罩;和用于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端子板罩这两个罩。因此,能够在外壳上安装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两者,能够提供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能够共用的、收容电磁接触器主体的外壳的电磁接触器。由此,不需要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连接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下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下个别地制作外壳,能够降低外壳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该电磁接触器中,优选所述外壳包括收纳所述电磁接触器主体的下部外壳和安装在该下部外壳上而覆盖收纳在所述下部外壳中的所述电磁接触器主体的上部的上部外壳,所述罩安装部与所述下部外壳一体地设置。
根据该电磁接触器,通过使收纳电磁接触器的外壳由下部外壳和上部外壳构成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供外壳,并且通过与下部外壳一体地设置罩安装部,能够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具有罩安装部的下部外壳,能够降低具有罩安装部的外壳的制造成本。
进而,在该电磁接触器中,优选所述罩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外壁的外表面,包括能够收容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板罩上的端子板安装部这两个安装部的收容槽。
此外,在该电磁接触器中,优选所述收容槽以上方开口的方式从所述罩安装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而形成,从开口的所述收容槽的上方向下方收容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板罩上的端子板安装部这两个安装部。
根据该电磁接触器,仅通过将连接器罩的连接器安装部和端子板罩的端子板安装部从上方向下方插入收容槽,就能够在罩安装部安装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向罩安装部安装的作业。此外,将连接器罩的连接器安装部和端子板罩的端子板安装部安装在罩安装部时,连接器安装部和端子板安装部被收容在从罩安装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地形成的收容槽中,因此能够限制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在前后方向移动。
此外,在该电磁接触器中,优选在所述收容槽中,形成有收容了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时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上的卡止臂卡止的卡止部。
根据该电磁接触器,能够防止连接器罩的罩安装部向上方向脱落。
此外,在该电磁接触器中,优选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外壁,在与所述罩安装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所述外壁的上边缘向下方切口而成的切口部,在所述收容槽中收容了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时,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上的第一突起部载置在所述切口部的下边缘上,在将所述上部外壳安装在所述下部外壳上时,所述第一突起部被夹持在所述切口部的下边缘与设置在所述上部外壳上的防脱落突起部之间来限制所述连接器罩在上下方向移动。
根据该电磁接触器,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罩的罩安装部在上下方向脱落。
此外,在该电磁接触器中,优选在所述收容槽中收容了设置在所述端子板罩上的端子板安装部时,形成在所述端子板安装部上的第二突起部载置在所述切口部的下边缘上,在将所述上部外壳安装在所述下部外壳上时,所述第二突起部被夹持在所述切口部的下边缘与设置在所述上部罩上的防脱落突起部之间来限制所述端子板罩在上下方向移动。
根据该电磁接触器,能够可靠地防止端子板罩的罩安装部在上下方向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收容电磁接触器的外壳包括罩安装部,其能够安装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罩;和用于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端子板罩这两个罩。因此,能够在外壳上安装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两者,能够提供具有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能够共用的、收容电磁接触器主体的外壳的电磁接触器。由此,不需要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的情况下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的情况下个别地制作外壳,能够降低外壳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同时表示了对方连接器。
图2是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2中的5-5线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4中的6-6线的截面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分解立体图,表示了连接器罩的背面侧。
图9是从图7所示的使电磁接触器分解的状态起在电磁接触器主体上安装了连接器罩的状态的图。
图10是从图9所示的在电磁接触器主体上安装了连接器罩的状态起将电磁接触器主体收容在下部外壳内的状态的图。
图11表示连接器罩,(A)是正视图,(B)是右侧视图。
图12表示连接器罩,(A)是背面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同时表示了对方电线。
图14是图13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正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右侧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平面图。
图17是沿着图14中的17-17线的局部截面图。
图18是沿着图15中的18-18线的截面图。
图19是图13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图13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分解立体图,表示了具备端子板罩的端子板的背面侧。
图21是从图19所示的使电磁接触器分解的状态起在电磁接触器主体上安装了具备端子板罩的端子板的状态的图。
图22是从图21所示的在电磁接触器主体上安装了具备端子板罩的端子板的状态起将电磁接触器主体收容在下部外壳内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构成端子板的端子板罩和带有螺栓的端子和与电磁线圈连接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构成端子板的端子板罩和带有螺栓的端子和与电磁线圈连接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的右侧视图。
图25表示端子板,(A)是平面图,(B)是正视图,(C)是右侧视图。
图26表示端子板,(A)是背面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7是现有的电磁接触器的一例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电磁接触器
10 电磁接触器主体
20 触点机构部
21 触点机构
30 电磁体单元部
30a 壳体
31 电磁体单元
32 电磁线圈
33 接头端子
34 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
34a 阴螺纹部
40 下部外壳
41 前端壁(外壁)
42 后端壁(外壁)
43 右侧壁(外壁)
44 左侧壁(外壁)
45 底壁(外壁)
46 安装部
47 卡止用开口
50 上部外壳
51 前端壁
51a 防脱落突起部
52 后端壁
53 右侧壁
54 左侧壁
55 顶壁
56 卡止突起
60 外壳
70 罩安装部
71 收容槽
72 卡止部
80 连接器罩
81 连接器安装部
81a 接头端子用开口
82 嵌合罩部
83 卡止臂
83a 卡止突起
84 第一突起部
84a 第一突部
84b 第二突部
84c 第三突部
84d 第四突部
84e 第五突部
90 端子板
91 端子板罩
91a 基板部
91b 端子板安装部
91c 安装部
91d 第二突起部
91e 侧壁部
91f 防脱落突起
92 带有螺栓的端子
92a 端子板
92b 阳螺栓部
C 对方连接器
W 对方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至图12(A)、(B)说明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由电磁接触器主体10(参考图7至图10)和收纳该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外壳60构成。
此处,电磁接触器主体10包括内部具有触点机构21(参考图5)的触点机构部20和内部具有驱动触点机构21的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体单元部30。触点机构21具有未图示的一对固定触点和相对于这一对固定触点能够接触分离地配置的未图示的可动触点。电磁体单元部30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在铁制的壳体30a内配置有电磁体单元31。电磁体单元31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具有电磁线圈32,驱动触点机构21的可动触点。
其中,在图1至图10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的电磁线圈32的两端连接有经由电线W与外部电源(未图示)连接的连接器C所连接的金属制的一对接头端子33。各接头端子33如图7所示,以从壳体30a向外部突出的方式经由绝缘体33a固定在壳体30a上。在对方连接器C上设置有与电线W连接的未图示的金属制的插孔接点。对方连接器C与后述的连接器罩80的嵌合罩部82嵌合时,对方连接器C上设置的插孔触点与接头端子33接触。
此外,外壳60如图1至图10所示,由收纳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下部外壳40和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的覆盖下部外壳40中收纳的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上部的上部外壳50构成。
此处,下部外壳40通过使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而形成,如图1至图10所示,具有构成外壁的前端壁41、相对于前端壁41配置在后方的后端壁42、连结前端壁41和后端壁42的右侧边缘的右侧壁43、连结前端壁41和后端壁42的左侧边缘的左侧壁44和连结该前端壁41、后端壁42、右侧壁43和左侧壁44的底部的底壁45。此外,在下部外壳40的前端壁41和后端壁42设置有对应于控制盘等被安装部(未图示)的安装部46。
此外,如图1至图5和图7至图10所示,在下部外壳40的前端壁41的外表面41a一体地设置有大致矩形的罩安装部70。
该罩安装部70能够安装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接头端子33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C(参考图1)连接时使用且与对方连接器C嵌合的连接器罩80;和电磁接触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参考图13至图26)中说明的、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连接时使用的端子板罩91这两个罩。对于端子板罩91的安装在后文叙述。
罩安装部70中安装的连接器罩80是使对方连接器C嵌合的部件,如图11(A)、(B)和图12(A)、(B)所示,具有大致矩形板状的连接器安装部81和从连接器安装部81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的嵌合罩部82。连接器罩80通过使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而形成。此外,在连接器安装部81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图1所示的一对接头端子33能够插通的2个接头端子用开口81a。此外,在连接器安装部81的上端设置有相对于连接器安装部81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突出的限位部81b。此外,在连接器安装部81的左右宽度方向两侧下端部,下端具有卡止突起83a的可弹性变形的一对卡止臂83向下方延伸地设置。进而,如图12(A)、(B)所示,在连接器安装部81的后表面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包围2个接头端子用开口81a并从连接器安装部81向后方突出的第一突起部84。该第一突起部84具有在2个接头端子用开口81a的上方在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突部84a、在2个开口81a的下方在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突部84b、连结第一突部84a和第二突部84b的左端部的第三突部84c、连结第一突部84a和第二突部84b的右端部的第四突部84d和从第一突部84a向上方延伸的一对第五突部84e。
此外,罩安装部70具有能够收容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收容槽71。该收容槽71如图7至图9所示,以上方开口的方式从罩安装部70的上端向下方延伸而形成,连接器安装部81从开口的收容槽71的上方向着下方被收容。
此外,如图2、图3和图7至图9所示,在收容槽71的左右宽度方向两侧下端部,形成有收容了连接器安装部81时与形成在连接器安装部81上的一对卡止臂83的卡止突起83a卡止的一对卡止部72。各卡止部72具体而言由供卡止突起83a进入的卡止用开口形成。
此外,如图6至图9所示,在设置有罩安装部70的下部外壳40的前端壁41,在与罩安装部70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前端壁41的上边缘向下方切开的切口部41b。在收容槽71中收容有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时,如图5和图6所示,设置在连接器安装部81上的第一突起部84(具体而言是第二突部84b)载置在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上。将上部外壳50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时,第一突起部84被夹持在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与设置在上部外壳51上的后述防脱落突起部51a之间,限制连接器罩80在上下方向移动。
接着,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的上部外壳50通过使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而形成,如图1至图10所示具有前端壁51、相对于前端壁51配置在后方的后端壁52、连结前端壁51和后端壁52的右侧边缘的右侧壁53、连结前端壁51和后端壁52的左侧边缘的左侧壁54和连结该前端壁51、后端壁52、右侧壁53和左侧壁54的顶部的顶壁55。在上部外壳50的右侧壁53和左侧壁54上分别设置有被下部外壳40的右侧壁43和左侧壁44上分别形成的多个卡止用开口47卡止的多个卡止突起56。此外,在上部外壳的前端壁51上设置有将上部外壳50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时与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之间夹持连接器罩80的第一突起部84的防脱落突起部51a。
组装这样构成的电磁接触器1时,首先如图7至图9所示,使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2个接头端子33在形成于连接器罩80上的2个接头端子用开口81a中插通,将连接器罩80安装在电磁接触器主体10上。此时,以连接器罩80的嵌合罩部82位于前方并且卡止臂83处于下方的方式将连接器罩80安装在电磁接触器主体10上。将连接器罩80安装在电磁接触器主体10上时,2个接头端子33如图9所示位于连接器罩80的嵌合罩部82内,用连接器罩80和2个接头端子33构成连接器。
接着,如图10所示,将电磁接触器主体10收纳在下部外壳40内。此时,将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从设置在罩安装部70上的收容槽71的上方向下方插入。这样,形成在连接器安装部81上的一对卡止臂83的卡止突起83a被罩安装部70上形成的一对卡止部72卡止。即,各卡止突起83a进入由开口形成的卡止部72。由此,防止连接器罩80相对于连接器安装部70的上方向脱落。此外,因为连接器安装部81被收容在收容槽71内,所以防止连接器罩80在前后方向脱落。此外,在收容槽71中收容了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时,如图5和图6所示,设置在连接器安装部81上的第一突起部84(具体而言是第二突部84b)载置在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上。此外,将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从设置在罩安装部70上的收容槽71的上方向下方插入时,连接器罩80的限位部81b与罩安装部70的上表面抵接而限制连接器罩80向下方移动。
之后,如图1至图5所示,将上部外壳50从下部外壳40的上方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覆盖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上部。由此,电磁接触器1的组装结束。此时,上部外壳50的卡止突起56被下部外壳40的卡止用开口47卡止,防止上部外壳50脱落。此外,上部外壳50的防脱落突起部51a如图5和图6所示,按压第一突起部84的第五突部84e,与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之间夹持连接器罩80的第一突起部84。由此,限制连接器罩80在上下方向移动。
然后,使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线W连接的对方连接器C在图1的箭头方向前进,与连接器罩80的嵌合罩部82嵌合时,设置在对方连接器C上的插孔触点与接头端子33连接,将外部电源与电磁线圈32连接。
接着,参考图13至图26(A)、(B)说明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图13至图26(A)、(B)中,对于与图1至图12(A)、(B)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3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与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同样包括电磁接触器主体10(参考图19至图22)和收纳该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外壳60。此处,电磁接触器主体10与构成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的电磁接触器10结构相同,此外,外壳60与构成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的外壳60结构相同,省略其说明。
在电磁接触器10的电磁线圈32的两端未连接图1至图9所示的接头端子33,而是如图13和图23所示连接有对外部电源(未图示)连接了对方电线W(具体而言是与对方电线W的前端连接的压接端子T)的金属制的一对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在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的中央,如图23所示形成有阴螺纹部34a。电磁线圈32的两端从图19和图20所示的形成在电磁体单元部30的壳体30a上的开口30b导出,如图23所示,在该两端连接有一对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
此外,在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中,端子板罩91能够安装在设置于下部外壳40的罩安装部70上。端子板罩91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罩80不同,不使对方连接器C嵌合,而是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连接的情况下使用。
此处,端子板罩91如图25(A)、(B)、(C)和图26(A)、(B)所示,具有在左右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的基板部91a。此外,在基板部91a的后表面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大致矩形板状的端子板安装部91b。端子板安装部91b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形成于罩安装部70的收容槽71内,从开口的收容槽71的上方向着下方被收容。此外,在基板部91a的前表面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2对侧壁部91e。此外,在各对侧壁部91e之间,如图23、图25(A)、(B)、(C)和图26(A)、(B)所示,以贯通基板部91a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安装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的安装部91c。此外,在端子板安装部91b的后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如图23和图26(A)、(B)所示,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第二突起部91d。进而,如图23和图26(A)、(B)所示,在第二突起部91d的下方设置有从第二突起部91d向下方突出并进入收容槽71内的防脱落突起91f。
此外,与电磁线圈32连接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如图23至图26(A)、(B)所示,以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的上表面在一对侧壁部91e之间露出的方式从端子板罩91的后方安装在端子板罩91的安装部91c上。此外,在安装于端子板罩91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上,如图23至图26(A)、(B)所示,带有螺栓的端子92从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的上方螺合。带有螺栓的端子92包括端子板92a和安装于端子板92a的与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的阴螺纹部34a螺合的阳螺栓92b。用端子板罩91、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和带有螺栓的端子92构成端子板90。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的前端连接的压接端子T(参考图13)被夹持在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与带有螺栓的端子92的端子板92a之间,从而与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连接。
在组装这样构成的图13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时,首先,如图23至图26(A)、(B)所示,使与电磁线圈32连接的2个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以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的上表面在各一对侧壁部91e之间露出的方式从端子板罩91的后方安装在端子板罩91的安装部91c上。接着,使带有螺栓的端子92的阳螺栓92b与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的阴螺纹部34a螺合而将带有螺栓的端子92固定在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上。由此,如图21所示,端子板90被安装在电磁接触器主体10上。
接着,如图22所示,将电磁接触器主体10收纳在下部外壳40内。此时,使端子板罩91的端子板安装部91b从设置在罩安装部70上的收容槽71的上方向下方插入。这样,防脱落突起91f进入收容槽71内。由此,端子板安装部91b被收容在收容槽71内,并且防脱落突起91f进入收容槽71内,因此防止端子板罩91在前后方向脱落。此外,在收容槽71中收容有端子板罩91的端子板安装部91b时,如图17和图18所示,设置在端子板安装部91b上的第二突起部91d被载置在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上。
之后,如图13至图18所示,将上部外壳50从下部外壳40的上方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覆盖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上部。由此,电磁接触器1的组装结束。此时,上部外壳50的卡止突起56被下部外壳40的卡止用开口46卡止,防止上部外壳50脱落。此外,上部外壳的防脱落突起部51a,如图17和图18所示,按压第二突起部91d,与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之间夹持端子板罩91的第二突起部91d。由此,限制了端子板罩91在上下方向移动。
然后,从带阴螺纹的端子94卸下带有螺栓的端子92,使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的前端连接的压接端子T向图13所示的箭头方向前进,在端子板90的带阴螺纹的端子34上配置压接端子T,使带有螺栓的端子92的阳螺栓92a与带阴螺纹的端子34螺合固定。由此,设置在对方电线W上的压接端子T被夹持在带阴螺纹的端子34与带有螺栓的端子92的端子板92b之间并与端子板90连接,使外部电源与电磁线圈32连接。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收纳电磁接触器1的外壳60包括罩安装部70,其能够安装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接头端子33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C连接时使用的与对方连接器C嵌合的连接器罩80;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连接时使用的端子板罩91这两个罩。因此,能够在外壳60上安装与对方连接器C嵌合的连接器罩80和端子板罩91这两者,能够提供具有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接头端子33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C连接的情况;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连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能够共用的收容电磁接触器主体的外壳60的电磁接触器1。由此,不需要在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接头端子33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C连接的情况下和将连接至电磁体单元31的电磁线圈32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34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连接的情况下个别(分别)地制作外壳60,能够降低外壳60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该电磁接触器1中,外壳60由收纳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下部外壳40和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而覆盖收纳在下部外壳40中的电磁接触器主体10的上部的上部外壳50构成。此外,罩安装部70与下部外壳40一体地设置。
由此,通过使收容电磁接触器1的外壳60由下部外壳40和上部外壳50构成,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提供外壳60,并且通过使罩安装部70与下部外壳40一体地设置,能够通过一体成形形成具有罩安装部70的下部外壳40,能够降低具有罩安装部70的外壳60的制造成本。
进而,在该电磁接触器1中,罩安装部70设置在下部外壳40的前端壁41的外表面41a上,并且具有能够收容设置于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和设置于端子板罩91的端子板安装部91d这两个安装部的收容槽71。该收容槽71以上方开口的方式从罩安装部70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地形成,设置在连接器罩80上的连接器安装部81和设置在端子板罩91上的端子板安装部91d双方从开口的收容槽71的上方向着下方被收容。因此,仅使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和端子板罩91的端子板安装部91d从上方向下方插入收容槽71,就能够将连接器罩80和端子板罩91安装在罩安装部70上,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罩80和端子板罩91向罩安装部70的安装作业。此外,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和端子板罩91的端子板安装部91d安装在罩安装部70时,连接器安装部81和端子板安装部91d被收容在从罩安装部70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地形成的收容槽71中,因此能够限制连接器罩80和端子板罩91在前后方向移动。
进而,在该电磁接触器1中,在收容槽71中形成有收容设置于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时与设置于连接器安装部81的卡止臂83卡止的卡止部72。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罩80相对于罩安装部70在上方向脱落。
此外,在该电磁接触器1中,在下部外壳40的前端壁41上,在与罩安装部70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前端壁41的上边缘向下方切开的切口部41b。在收容槽71中收容有设置于连接器罩80的连接器安装部81时,形成在连接器安装部上的第一突起部84载置在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上。此外,将上部外壳50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时,第一突起部84被夹持在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与设置在上部外壳50上的防脱落突起部51a之间,限制了连接器罩80在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器罩80相对于罩安装部70在上下方向脱落。
此外,在电磁接触器1中,在收容槽71中收容有设置在端子板罩91上的端子板安装部91b时,形成在端子板安装部91b上的第二突起部91d载置在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上。将上部外壳50安装在下部外壳40上时,第二突起部91d被夹持在切口部41b的下边缘41c与设置在上部外壳50上的防脱落突起部51a之间,限制了端子板罩91在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端子板罩91相对于罩安装部70在上下方向脱落。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
例如,外壳60只要能够分割,就不限于由下部外壳40和上部外壳50构成的情况。
此外,罩安装部70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外壳60由下部外壳40和上部外壳50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在下部外壳40上,而是设置在上部外壳50上。
进而,罩安装部70不限于设置在下部外壳40的前端壁41的外表面41a上的情况,也可以设置在后端壁42的外表面、右侧壁43的外表面、左侧壁44的外表面。
此外,切口部41b只要是与罩安装部70对应的部位,则不限于在下部外壳40的前端壁41上形成的情况。
此外,在图13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中,使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的前端连接的压接端子T与端子板90连接,但也可以使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W自身与端子板90连接。

Claims (7)

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在外壳内收纳有包括具有触点机构的触点机构部和具有驱动所述触点机构的电磁体单元的电磁体单元部的电磁接触器主体,所述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能够安装连接器罩和端子板罩两者的罩安装部,所述连接器罩在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使用且与所述对方连接器嵌合,所述端子板罩用于将连接至所述电磁体单元的电磁线圈的带阴螺纹的接头端子与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对方电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收纳所述电磁接触器主体的下部外壳和安装在该下部外壳上而覆盖收纳在所述下部外壳中的所述电磁接触器主体的上部的上部外壳,所述罩安装部与所述下部外壳一体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外壁的外表面,包括能够收容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板罩上的端子板安装部这两个安装部的收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槽以上方开口的方式从所述罩安装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而形成,从开口的所述收容槽的上方向下方收容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板罩上的端子板安装部这两个安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槽中,形成有收容了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时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上的卡止臂卡止的卡止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外壁,在与所述罩安装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所述外壁的上边缘向下方切口而成的切口部,在所述收容槽中收容了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罩上的连接器安装部时,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安装部上的第一突起部载置在所述切口部的下边缘上,在将所述上部外壳安装在所述下部外壳上时,所述第一突起部被夹持在所述切口部的下边缘与设置在所述上部外壳上的防脱落突起部之间来限制所述连接器罩在上下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槽中收容了设置在所述端子板罩上的端子板安装部时,形成在所述端子板安装部上的第二突起部载置在所述切口部的下边缘上,在将所述上部外壳安装在所述下部外壳上时,所述第二突起部被夹持在所述切口部的下边缘与设置在所述上部外壳上的防脱落突起部之间来限制所述端子板罩在上下方向移动。
CN201510065059.3A 2014-03-14 2015-02-06 电磁接触器 Active CN104916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1827A JP6318730B2 (ja) 2014-03-14 2014-03-14 電磁接触器
JP2014-051827 2014-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6495A CN104916495A (zh) 2015-09-16
CN104916495B true CN104916495B (zh) 2017-06-30

Family

ID=5408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5059.3A Active CN104916495B (zh) 2014-03-14 2015-02-06 电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18730B2 (zh)
KR (1) KR101665851B1 (zh)
CN (1) CN1049164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1289B (zh) * 2016-07-08 2019-12-27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器
JP6848924B2 (ja) * 2018-03-30 2021-03-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7451910B2 (ja) * 2019-09-18 2024-03-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7415983B2 (ja) 2021-03-05 2024-01-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及び電磁継電器の製造方法
JP2023074800A (ja) * 2021-11-18 2023-05-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N115498447B (zh) * 2022-09-30 2023-09-15 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0384A (zh) * 2004-05-19 2005-11-2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断路器与端子罩
JP2010010059A (ja) * 2008-06-30 2010-01-14 Omron Corp 電磁開閉装置
CN102412097A (zh) * 2010-07-14 2012-04-11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6066U (zh) * 1988-02-23 1989-08-29
JPH0295179U (zh) * 1989-01-13 1990-07-30
JPH1126097A (ja) * 1997-06-20 1999-01-29 Molex Inc パネル取り付け用ソケット
JP2000315449A (ja) 1999-05-06 2000-11-14 Omron Corp 電磁リレー
JP5488233B2 (ja) * 2010-06-11 2014-05-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スイッチ
CN202549738U (zh) 2011-03-22 2012-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以及电磁开闭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0384A (zh) * 2004-05-19 2005-11-2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断路器与端子罩
JP2010010059A (ja) * 2008-06-30 2010-01-14 Omron Corp 電磁開閉装置
CN102412097A (zh) * 2010-07-14 2012-04-11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76728A (ja) 2015-10-05
KR20150107601A (ko) 2015-09-23
JP6318730B2 (ja) 2018-05-09
CN104916495A (zh) 2015-09-16
KR101665851B1 (ko)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6495B (zh) 电磁接触器
CN105098539B (zh) 连接器
US7297029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IC-incorporating connector and wiring harness with communication control IC-incorporating connector
CN108352649A (zh) 连接器
KR101673924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5191515B (zh) 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构造和电气接线箱
CN105144502B (zh) 车辆侧连接器
US9634441B2 (en) High voltage connector for vehicle
US10136539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US9774141B2 (en) Accommodation confirm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US7541900B2 (en) Module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 first and a second contactor and corresponding reverser assembly
CN105075031B (zh) 车辆侧连接器
JP2005222946A (ja) 電磁リレー及びリセプタクル
EP2852264A2 (en) Electronics module with a side entry connection
CN111656633A (zh) 电连接箱
US11276537B2 (en) Relay
US9385492B2 (en) Switch connector comprising an insulative bovy over an inulative base that comprises two insulators
KR20080001197U (ko) 유에스비 커넥터 금속 하우징 구조
US978047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12038815A (zh) 连接器
US9159514B2 (en) Relay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relay system
US9472358B2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7534239A (zh) 电线用连接器
JP2018045833A (ja) コネクタ
CN107834317B (zh) 一种母头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及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