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2097A - 电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接触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2097A CN102412097A CN2011102017408A CN201110201740A CN102412097A CN 102412097 A CN102412097 A CN 102412097A CN 2011102017408 A CN2011102017408 A CN 2011102017408A CN 201110201740 A CN201110201740 A CN 201110201740A CN 102412097 A CN102412097 A CN 1024120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relay
- load
-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 rela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存在因连接其他单元引起配线空间狭窄的端子,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外部配线的引绕的电磁接触器。在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中,在主体壳体(5b)的侧部呈列状设置的多个负载侧端子(2b1~2b5)的至少一个与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的电源侧连接部(3a1~3a3)连接。在因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接近配置引起负载侧端子周围的配线空间狭窄的电磁接触器中,设置有中继端子部件(13A,13B),其包括:与多个负载侧端子的至少一个连接的连接部(13i,13j);导体腿部(13g,13h),从该连接部起通过上述侧部附近的配线空间并立起至上述主体壳体的外侧;和中继端子(13p,13q),以与该导体腿部连续的方式设置在上述主体壳体的外侧,能够连接外部配线(18~21)的配线端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因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等其他单元接近组装引起连接外部配线的端子的配线空间狭窄的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通过将电磁接触器和热动型过载继电器连接在电源与负载(电动机等)之间,进行电动机的过流保护和缺相保护的电磁开关为人们所公知(例如,专利文献1)。
此外,如图8所示,将辅助触点单元4安装在与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一起构成电磁开关1的电磁接触器2的结构也为人们所公知。
图8的电磁接触器2也如图9所示,在主体壳体上部的一侧,呈列状设置有三相的电源侧主电路端子2a1~2a3、电源侧辅助端子2a4和电源侧线圈端子2a5,在与上述电源侧端子2a1~2a5相对的主体壳体上部的另一侧,呈列状设置有三相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并且,在该电磁接触器2的主体壳体内部收纳有:分别与电源侧主电路端子2a1~2a3和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连接的触点部(没有图示);与电源侧辅助端子2a4和负载侧辅助端子2b4连接的触点部(没有图示);与电源侧线圈端子2a5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连接的触点部(没有图示)。
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如图8所示,包括:从主体壳体上部的一侧突出地设置,分别与电磁接触器2的三相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连接的电源侧连接杆3a1~3a3;呈列状设置在主体壳体上部的另一侧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3b1~3b3;相对于上述负载侧主电路端子3b1~3b3呈列状设置的电源侧第一辅助端子3b4和负载侧第一辅助端子3b5;相对于上述第一辅助端子3b4、3b5以不同高度呈列状设置的电源侧第二辅助端子3b6和负载侧第二辅助端子3b7。并且,在该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的主体壳体内部收纳有:与电源侧第一辅助端子3b4和负载侧第一辅助端子3b5连接的触点部(没有图示);与电源侧第二辅助端子3b6和负载侧第二辅助端子3b7连接的触点部(没有图示)。
辅助触点单元4如图8所示,在主体壳体上部的一侧,呈列状设置有电源侧单元端子4a1~4a4,在主体壳体上部的另一侧,呈列状设置有负载侧单元端子4b1~4b4。在该辅助触点单元4的主体壳体内部,收纳有分别与电源侧单元端子4a1~4a4和负载侧单元端子4b1~4b4连接的触点部(没有图示)。该辅助触点单元4如图9所示,将在下表面形成的钩部4c~4e插入到电磁接触器2的第一连接孔2c~第三连接孔2e,将表示片卡合部4f嵌入电磁接触器2的动作表示片2f,由此,被安装到电磁接触器2,辅助触点单元4的触点部与电磁接触器2的触点部同步地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10007号公报的图12
但是,连接了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和电源侧连接杆3a1~3a3的电磁接触器2和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电磁接触器2的另一侧(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侧)与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的一侧的间隔狭窄(图8中用A表示的○标记的区域),不能够确保为连接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与外部配线所需的充分的配线空间。
因此,在连接高刚性的绝缘覆盖配线等外部配线的情况下,在狭窄的配线空间不得不使外部配线弯曲,以便前端的配线端子与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相对应,外部配线的引绕较为困难。
此外,电磁接触器2的三相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与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的一侧之间的间隔也狭窄而没有充分的配线空间,例如,在为了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中的任意两个端子取单相电源而连接两根外部配线的情况下,外部配线的引绕也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例的未解决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存在因连接其他单元引起配线空间狭窄的端子,也能够容易地引绕外部配线的电磁接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磁接触器,在主体壳体的侧部呈列状设置的多个负载侧端子的至少一个与热动型过载继电器连接,该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中继端子部件,该中继端子部件包括:与上述多个负载侧端子的至少一个(任一个)连接的连接部;导体腿部,从该连接部起通过上述侧部附近的配线空间并立起至上述主体壳体的外侧;和中继端子,以与该导体腿部连续的方式设置在上述主体壳体的外侧,能够连接外部配线的配线端子。
根据该发明,设置有中继端子部件,即使因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接近配置引起负载侧端子周围的配线空间狭窄,该中继端子部件也与负载侧端子连接并通过配线空间,同时,在主体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中继端子,因此,外部配线的配线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磁接触器中,上述中继端子部件包括:支承上述中继端子的由绝缘体构成的端子箱;将上述导体腿部的周围覆盖的覆盖部件;和保持部,由绝缘体构成,与上述端子箱形成为一体,保持由上述覆盖部件覆盖的上述导体腿部的立起部。根据该发明,能够提高中继端子部件的绝缘性能。
此外,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电磁接触器中,上述保持部形成有与设置在上述主体壳体的中继端子卡合部装卸自如地卡合的壳体卡合部,当对上述外部配线作用有拉力时,上述中继端子卡合部和上述壳体卡合部产生防止上述中继端子部件从上述主体壳体脱离的卡合力。
此外,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个记载的电磁接触器中,上述中继端子部件包括:与上述多个负载侧端子之中相邻的至少两个负载侧端子连接的上述连接部;以及与该连接部相同数量的上述导体腿部和上述中继端子。
根据该发明,能够实现中继端子部件与电磁接触器的负载侧端子的连接作业、外部配线的连接作业的简便化。
再有,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个记载的电磁接触器中,在上述主体壳体的上部装卸自如地安装有辅助触点单元,上述中继端子部件的上述中继端子配置在比上述辅助触点单元的触点低的位置。
根据该发明,和与辅助触点单元的触点连接的外部配线不会干涉(干扰),能够容易地进行外部配线向与电磁接触器连接的中继端子部件的连接作业。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即使因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接近配置引起负载侧端子周围的配线空间狭窄,由于具有与负载侧端子连接且通过配线空间,并且在主体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中继端子的中继端子部件,所以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外部配线的配线作业。而且,在中继端子周围宽敞的配线空间中所进行的外部配线的配线作业不需要引绕配线,因此,即使是高刚性的外部配线,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线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电磁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分解表示构成本发明涉及的电磁开关的部件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电磁开关和中继端子部件的图。
图4是从背面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中继端子部件的图。
图5是从正面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中继端子部件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涉及的中继端子部件的保持部形成的壳体卡合部的图。
图7是表示设置在主体壳体的中继端子卡合部与设置在保持部的壳体卡合部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电磁开关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电磁接触器安装有辅助触点单元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磁开关
2:电磁接触器
2a1~2a3:电源侧主电路端子
2a4:电源侧辅助端子
2a5:电源侧线圈端子
2b1~2b3:负载侧主电路端子
2b4:负载侧辅助端子
2b5:负载侧线圈端子
2f:动作表示片
3:热动型过载继电器
3a1~3a3:电源侧连接杆
4:辅助触点单元
5a:下壳体
5b:上壳体
6、7:端子室
8:触点部
8c:可动触点
9:灭弧盖
11:固定触头
11a:带垫圈螺钉
12:分隔壁
13A:第一中继端子块(block)
13B:第二中继端子块
13a:分隔壁
13b、13c:端子室
13d:端子箱
13e、13f:固定端子
13g、13h:腿部
13i、13j:连接部
13k:绝缘管
13m:保持部
13p:第一中继端子
13q:第二中继端子
13r:端子盖
14:中继端子卡合部
16:壳体卡合部
16a:第一槽
16b:第二槽
18~21:绝缘覆盖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称为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列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与图8和图9表示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省略。
图1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电磁开关1,第一中继端子块13A与电磁接触器2的另一侧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2连接,并且,第二中继端子块13B与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连接。
电磁接触器2的壳体由下壳体5a和上壳体5b构成,上壳体5b中收纳有图2所示的部件。
上壳体5b如图2所示,通过相互平行地设置多个分隔壁12,负载侧的多个端子室6和电源侧的多个端子室7相互背面侧相对地设置,在上述负载侧的端子室6与电源侧的端子室7之间设置的收纳空间收纳有触点部8,覆盖收纳空间的盖9安装在上壳体5b。
触点部8包括可动触点支承件8a、复位弹簧8b、多个可动触点8c和多个触点弹簧(没有图示)。可动触点支承件8a以与在下壳体5a内置的电磁铁(没有图示)的可动铁心的移动方向平行地移动的方式配置,设置在移动方向的一侧的驱动杆10与可动铁心能够联动地卡合。复位弹簧8b以对可动触点支承件8a的一侧作用弹簧压力的方式配置在上壳体5b内。多个可动触点8c分别由触点弹簧支承地配置在可动触点支承件8a内,使得多个可动触点8c能够在与可动触点支承件8a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此外,多个触点弹簧以在与复位弹簧8b作用弹簧压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各个可动触点8c作用弹簧压力的方式配置。
固定触头11安装在负载侧的各端子室6和电源侧的各端子室7,在负载侧呈列状设置有三相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在电源侧呈列状设置有三相的电源侧主电路端子2a1~2a3、电源侧辅助端子2a4和电源侧线圈端子2a5。带垫圈螺钉11a与形成在固定触头11的端子螺纹拧合。
在此,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2,在设置有负载侧的端子室6和电源侧的端子室7的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的朝向负载侧或电源侧的侧面,形成有向相邻的分隔壁12突出的中继端子卡合部1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2中,电源侧主电路端子2a1~2a3、电源侧辅助端子2a4和电源侧线圈端子2a5被安装在上壳体5b的端子盖15覆盖,并且,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不被端子盖15覆盖,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在与中继端子卡合部14卡合的状态下,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2连接,第二中继端子块13B在与中继端子卡合部14卡合的状态下,与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包括:隔着分隔壁13a相邻地设置有两个端子室13b、13c的合成树脂制的端子箱13d;分别安装在端子室13b、13c的一对固定端子13e、13f;与上述一对固定端子13e、13f连续地形成,从固定端子13e、13f沿着垂直方向被折曲并沿着远离端子箱13d的方向延伸的腿部13g、13h;在上述腿部13g、13h的端部,沿着与固定端子13e、13f延伸的方向不同的垂直方向被折曲的棒状的连接部13i、13j;与端子箱13d形成为一体,将被绝缘管13k覆盖(包覆)的腿部13g、13h和连接部13i、13j的一部分保持的合成树脂制保持部13m;和与在一对固定端子13e、13f形成的端子螺纹拧合的带垫圈螺钉13n、13o。
固定端子13e和带垫圈螺钉13n是第一中继端子13p,固定端子13f和带垫圈螺钉13o是第二中继端子13q,上述第一中继端子13p和第二中继端子13q被安装在端子箱13d的端子盖13r覆盖。
此外,如图6所示,在保持部13m形成有在腿部13g、13h之间延伸且在连接部13i、13j一侧开口的槽状的壳体卡合部16,当将第一中继端子块13A连接到电磁接触器2时,壳体卡合部16与在上述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的侧面形成的中继端子卡合部14卡合。
该壳体卡合部16如图7所示,由使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的插通的第一槽16a,和使从分隔壁12的侧面突出的中继端子卡合部14插通的第二槽16b构成,其中,第二槽16b的槽宽形成得比该第一槽16a大。
此外,第二中继端子块13B与第一中继端子块13A结构相同,因此,说明省略。
在此,本发明的主体壳体与上壳体5b相对应,本发明的负载侧端子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负载侧辅助端子2b4、负载侧线圈端子2b5相对应,本发明的导体腿部与腿部13g、13f相对应,本发明的中继端子与第一中继端子13p和第二中继端子13q相对应,本发明的中继端子部件与第一中继端子块13A、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相对应。
下面,说明在电磁接触器2安装上述结构的第一中继端子块13A、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的顺序。假设在电磁接触器2已安装有辅助触点单元4。
首先,将与构成电磁接触器2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的固定触头11拧合的带垫圈螺钉11a拧松。
接着,使第一中继端子块13A的连接部13i、13j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2的固定触头11接触。这时,使在第一中继端子块13A的保持部13m形成的壳体卡合部16的开口部与在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形成的中继端子卡合部14相对,然后使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插通到壳体卡合部16的第一槽16a,并且使从分隔壁12的侧面突出的中继端子卡合部14插通到第二槽16b。
接着,使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的连接部13i、13j与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的固定触头11接触。这时,将在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的保持部13m形成的壳体卡合部16的开口部与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以及中继端子卡合部14相对,然后使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插通到壳体卡合部16的第一槽16a,并且使从分隔壁12的侧面突出的中继端子卡合部14插通到第二槽16b。
接着,使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的电源侧连接杆3a1~3a3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的固定触头11接触。
接着,通过将电磁接触器2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等全部的带垫圈螺钉11a与固定触头11拧合,将第一中继端子块13A、第二中继端子块13B和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安装在电磁接触器2。
在此,如图1所示,安装在电磁接触器2的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的端子箱13d,配置在比辅助触点单元4的负载侧单元端子4b1~4b4低的位置。
接着,说明将外部配线连接到已安装了第一中继端子块13A、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的电磁接触器2的顺序。
如图1所示,为了从电磁接触器2使用单相电源而连接绝缘覆盖配线18、19,将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导通的第一中继端子块13A的第一中继端子13p和第二中继端子13q的带垫圈螺钉13n、13o拧松,使绝缘覆盖配线18、19的前端的配线端子(没有图示)与固定端子13e、13f接触,然后拧合带垫圈螺钉13n、13o,由此,完成单相电源用的绝缘覆盖配线18、19的连接。
此外,当将辅助电源用的绝缘覆盖配线20连接到电磁接触器2的负载侧辅助端子2b4时,将与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导通的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的第一中继端子13p的带垫圈螺钉13n拧松,使绝缘覆盖配线20的前端的配线端子(没有图示)与固定端子13e接触,然后拧合带垫圈螺钉13n,由此,完成辅助电源用的绝缘覆盖配线20的连接。
此外,当将电磁接触器2所收纳的电磁线圈的电源供给用的绝缘覆盖配线21连接到电磁接触器2的负载侧线圈端子2b5时,将与负载侧线圈端子2b5导通的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的第二中继端子13q的带垫圈螺钉13o拧松,使绝缘覆盖配线21的前端的配线端子(没有图示)与固定端子13f接触,然后拧合带垫圈螺钉13o,由此,完成电源供给用的绝缘覆盖配线21的连接。
此外,有时对于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作用有来自绝缘覆盖配线18~21的拉力,但是,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的壳体卡合部16与在电磁接触器2的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形成的中继端子卡合部14卡合,因此,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在抵抗拉力的同时,使绝缘覆盖配线18~21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2、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可靠地导通。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开关1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开关1中,电磁接触器2的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3、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与热动型过载继电器3的电源侧连接部(电源侧连接杆3a1~3a3)之间的配线空间狭窄,但是,由于从狭窄的配线空间向外部突出的第一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A、13B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2、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连接,并且在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的周围设置有宽敞的配线空间,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绝缘覆盖配线18~21的配线作业。
而且,由于在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周围的宽敞的配线空间中所进行的绝缘覆盖配线18~21的配线作业不需要引绕配线,所以即使是高刚性的绝缘覆盖配线18~21也能容易地进行配线作业。
此外,即使作用有来自绝缘覆盖配线18~21的拉力,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也由于壳体卡合部16和中继端子卡合部14卡合而不会脱离电磁接触器2的上壳体5b,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绝缘覆盖配线18~21和电磁接触器2的连接状态。
此外,壳体卡合部16和中继端子卡合部14的卡合,是使壳体卡合部16的开口部与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和中继端子卡合部14相对,使上壳体5b的分隔壁12插通到壳体卡合部16的第一槽16a,使从分隔壁12的侧面突出的中继端子卡合部14插通到第二槽16b,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相对于电磁接触器2的安装。
再有,与电磁接触器2的负载侧端子连接的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的端子箱13d,配置在比与电磁接触器2的灭弧盖9抵接地连接的辅助触点单元4的负载侧单元端子4b1~4b4低的位置,因此,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外部配线与辅助触点单元4的负载侧单元端子4b1~4b4的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两个端子室13b、13c的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设置有三个以上端子室的中继端子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第一中继端子块13A与负载侧主电路端子2b1、2b2连接,使第二中继端子块13B与负载侧辅助端子2b4和负载侧线圈端子2b5连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变更第一中继端子块13A和第二中继端子块13B进行连接的电磁接触器2的端子的组合。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磁接触器,在主体壳体的侧部呈列状设置的多个负载侧端子的至少一个与热动型过载继电器的电源侧连接部连接,该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中继端子部件,该中继端子部件包括:
与所述多个负载侧端子的至少一个连接的连接部;
导体腿部,从该连接部起通过靠近所述侧部的配线空间并立起至所述主体壳体的外侧;和
中继端子,以与该导体腿部连续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外侧,能够连接外部配线的配线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端子部件包括:
支承所述中继端子的由绝缘体构成的端子箱;
将所述导体腿部的周围覆盖的覆盖部件;和
保持部,由绝缘体构成,与所述端子箱形成为一体,保持由所述覆盖部件覆盖的所述导体腿部的立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形成有与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的中继端子卡合部装卸自如地卡合的壳体卡合部,当对所述外部配线作用有拉力时,所述中继端子卡合部和所述壳体卡合部产生防止所述中继端子部件从所述主体壳体脱离的卡合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端子部件包括:与所述多个负载侧端子之中相邻的至少两个负载侧端子连接的所述连接部;以及与该连接部相同数量的所述导体腿部和所述中继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壳体的上部装卸自如地安装有辅助触点单元,
所述中继端子部件的所述中继端子配置在比所述辅助触点单元的触点低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壳体的上部装卸自如地安装有辅助触点单元,
所述中继端子部件的所述中继端子配置在比所述辅助触点单元的触点低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59790 | 2010-07-14 | ||
JP2010159790A JP5521843B2 (ja) | 2010-07-14 | 2010-07-14 | 電磁接触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2097A true CN102412097A (zh) | 2012-04-11 |
CN102412097B CN102412097B (zh) | 2014-05-07 |
Family
ID=4577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0174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2097B (zh) | 2010-07-14 | 2011-07-14 | 电磁接触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521843B2 (zh) |
CN (1) | CN10241209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6495A (zh) * | 2014-03-14 | 2015-09-16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电磁接触器 |
CN106057580A (zh) * | 2016-07-28 | 2016-10-26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接线机构及接触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95687A (ko) | 2016-02-15 | 2017-08-23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전자 접촉기의 보조 계전기 |
JP6566054B2 (ja) * | 2018-01-29 | 2019-08-28 |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 電気機器の接続構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24431A (en) * | 1962-04-24 | 1967-06-06 | Ite Circuit Breaker Ltd |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auxiliary devices |
JPH05128959A (ja) * | 1991-10-31 | 1993-05-25 | Fuji Electric Co Ltd | サーマルリレーの接続ユニツト |
JPH06310007A (ja) * | 1993-04-22 | 1994-11-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気機器の取付装置 |
CN1267075A (zh) * | 1999-03-12 | 2000-09-20 | 尹顿公司 | 带过载继电器的电磁接触器 |
CN1716490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 继电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963975A (zh) * | 2005-11-07 | 2007-05-16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断路器的中继端子装置 |
-
2010
- 2010-07-14 JP JP2010159790A patent/JP55218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14 CN CN201110201740.8A patent/CN1024120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24431A (en) * | 1962-04-24 | 1967-06-06 | Ite Circuit Breaker Ltd |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auxiliary devices |
JPH05128959A (ja) * | 1991-10-31 | 1993-05-25 | Fuji Electric Co Ltd | サーマルリレーの接続ユニツト |
JPH06310007A (ja) * | 1993-04-22 | 1994-11-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気機器の取付装置 |
CN1267075A (zh) * | 1999-03-12 | 2000-09-20 | 尹顿公司 | 带过载继电器的电磁接触器 |
CN1716490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 继电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963975A (zh) * | 2005-11-07 | 2007-05-16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断路器的中继端子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6495A (zh) * | 2014-03-14 | 2015-09-16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电磁接触器 |
CN104916495B (zh) * | 2014-03-14 | 2017-06-30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电磁接触器 |
CN106057580A (zh) * | 2016-07-28 | 2016-10-26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接线机构及接触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2097B (zh) | 2014-05-07 |
JP5521843B2 (ja) | 2014-06-18 |
JP2012022887A (ja) | 2012-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25688B (zh) | 带有可插接电子器件的配电器 | |
CN102412097A (zh) | 电磁接触器 | |
EP3641082B1 (en) |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 |
JP4988833B2 (ja) | 金属閉鎖形スイッチギヤ | |
TW201409884A (zh) | 開關裝置及開關裝置之組裝方法 | |
EP3828038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 |
KR101797021B1 (ko) | 초고압 차단기의 투입 저항 지지 구조 | |
US3478299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the vertical bus bars in a control center cabinet section | |
JP3113266U (ja) | ユニット式分電盤 | |
KR101490176B1 (ko) | 인출형 차단기용 외함 | |
KR101212056B1 (ko) | 전원분배유니트 | |
JP6599048B1 (ja) |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 |
KR102165636B1 (ko) | 가스절연개폐장치 연결 유닛 | |
JP2010029018A (ja) | 閉鎖配電盤 | |
JP2008512824A (ja) | 篭状牽引バネ端子を有する給電モジュール | |
EP1227558B1 (en) | Switchgear | |
US6304919B1 (en) | Fixed frame for a drawout electrical switch | |
ITMI20002874A1 (it) | Base di supporto per un interruttore | |
JP3843675B2 (ja) | 多極開閉器の端子ユニット | |
KR101103276B1 (ko) | 정션박스 | |
EP1855354B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of the fast-on type and terminal block comprising such a connector | |
KR101696956B1 (ko) | 고체 절연 부하 개폐기 | |
JP2011036037A (ja) | 分電盤 | |
WO2020012599A1 (ja) | スイッチギヤ | |
KR101045138B1 (ko) | 분전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