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4704A - 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 Google Patents

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4704A
CN104914704A CN201510107500.XA CN201510107500A CN104914704A CN 104914704 A CN104914704 A CN 104914704A CN 201510107500 A CN201510107500 A CN 201510107500A CN 104914704 A CN104914704 A CN 104914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ressing component
pressing
pressing force
force appl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75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4704B (zh
Inventor
藤原俊行
河田正幸
小棚木进
佐藤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14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4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能够在抑制因齿轮惯性引起的摆晃和走针偏差等的基础上,实现薄型化和组装性的提高。轮系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四号轮(41),其轮轴(60)的两端部以能够相对于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按压部件(70),其被保持成能够按压四号轮(41)的下端面(62b);以及按压力施加部(90),其在四号轮(41)被组装于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的状态下,朝向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对按压部件(70)进行按压,对按压部件(70)施加按压力。

Description

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背景技术
在从动力源被传递动力、相互啮合而旋转的齿轮之间设置有在旋转方向期望设置的间隙、即所谓的“齿隙”。并且,利用齿隙适当抑制啮合的齿轮的齿面间的摩擦,因此齿轮旋转。
这样,齿隙是为了使齿轮相互旋转所必不可缺的,然而有时存在如下情况:由于作为齿隙所设定的间隙,齿轮在间隙的范围内不期望地旋转,产生了所谓的“晃动(がたつき)”。
由于该“晃动”,使得例如在安装有秒针的四号轮等处,产生秒针不期望地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所谓的“摆晃(ふらつき)”这样的现象。
具体地说明如下,在安装有秒针的四号轮等处,通过使秒针和四号轮一体化,使得齿轮整体的惯性力矩增加。由于该增加的惯性力矩,导致四号轮即使在来自动力源的动力传递停止(例如,模拟石英式钟表中的转子的旋转停止)后,也会在作为齿隙所设定的间隙内朝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该现象是“摆晃”。
公知的是,尽管该摆晃有时在四号轮的惯性力矩小的情况下(例如,安装有较小且轻的秒针的情况等下)不发生,然而当例如在四号轮上安装有大且重的秒针等而惯性力矩变大时,发生的频度也会增加。
近年,根据市场需求等要求设计的多样性,为了实现这一点,要求在机芯上搭载更大且重的指针。
当由于搭载更大且重的指针而使作用于四号轮的惯性力矩进一步增加时,四号轮在旋转了作为齿隙所设定的间隙的量后还会进一步继续旋转。而且,还存在下述情况:四号轮在与后续的轮系(例如,五号轮等)的齿顶部碰撞而使该轮系旋转后,由于因该碰撞而从轮系受到的反力(反作用),四号轮朝相反方向旋转并停止。这样,在作为齿隙所设定的间隙和与轮系碰撞而向相反方向旋转的范围内,四号轮朝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得“摆晃”变大。
而且,当由于搭载更大且重的指针而使大的惯性力矩作用于旋转的四号轮时,在作为齿隙所设定的间隙的范围内,该四号轮随意地停止,因此四号轮的停止位置不稳定,秒针的指示的偏差(ムラ)变大,招致走针偏差。
因此,提出了用于抑制指针的摆晃和走针偏差等的走针偏差抑制机构。作为走针偏差抑制机构,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公开了一种具有指针抑制弹簧的结构,该指针抑制弹簧将指针齿轮向轴向上的轮系支承件侧按压。具体地,指针抑制弹簧在一端部具有被夹持在轮系支承件与底板之间的弯曲部,在另一端部具有从轴向上的底板侧向轮系支承件侧按压指针齿轮的按压部。
根据该结构,在将轮系支承件组装于底板时,轮系支承件一边按压指针抑制弹簧的弯曲部一边被安装在底板上,从而被指针抑制弹簧施加有作用力。由此,利用指针抑制弹簧的按压部,指针齿轮被朝向轮系支承件按压,由此对指针齿轮施加有与指针抑制弹簧的作用力相应的滑动阻力。其结果是,可以认为,在走针停止时,能够抑制指针齿轮由于惯性而向填满齿隙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抑制上述的指针的摆晃和走针偏差等。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以在指针齿轮与传递齿轮啮合、而且指针齿轮的轴部(榫)插入到轮系支承件的轴支承孔内的状态下轮系支承件与弯曲部接触的方式,来设定轴部的长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5267号公报
另外,近来,研究了缩短轴部的轴长等,以实现钟表(机芯)的进一步薄型化。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当轴部缩短时,在轮系支承件被组装于底板之前(在轴部被插入到轮系支承件的轴支承孔内之前),轮系支承件可能会与指针抑制弹簧的弯曲部接触,从而指针齿轮被按压向轮系支承件侧。其结果是,有可能指针齿轮与传递齿轮的啮合脱开,或者指针齿轮的轴部未插入到轮系支承件的轴支承孔内等,组装性下降。
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组装轮系支承件时,指针齿轮和传递齿轮被轮系支承件覆盖,因此无法目视到传递齿轮或轴支承孔相对于指针齿轮的位置。在该方面,也成为组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因齿轮的惯性引起的摆晃和走针偏差等的基础上,实现薄型化和组装性的提高的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以下手段。
本发明的轮系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轮系机构具有:齿轮,其轮轴的两端部以能够相对于安装部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安装部;按压部件,其以能够按压所述齿轮的平面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安装部;以及按压力施加部,其在所述齿轮被组装于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朝向所述齿轮的所述平面部对所述按压部件进行按压,对所述按压部件施加按压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用按压部件按压齿轮,对齿轮的平面部施加与按压部件的按压力对应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抑制在走针停止时齿轮由于惯性而在设定于齿轮与传递齿轮之间的齿隙间旋转。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摆晃和走针偏差等。
特别是,具有按压力施加部,该按压力施加部在将齿轮组装到安装部的状态下,朝向齿轮的平面部对按压部件进行按压,对按压部件施加按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在将轮轴组装于安装部之前齿轮被按压部件按压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在安装部的组装时齿轮发生晃动,因此,能够在缩短轮轴的轴长等、实现薄型化的基础上,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并且,在本发明的轮系机构中可以是,所述按压部件能够进行弹性变形,所述按压力施加部使所述按压部件朝向所述齿轮施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按压部件朝向齿轮施力,能够对齿轮施加稳定的按压力。
并且,在本发明的轮系机构中可以是,所述按压部件朝向沿着轴心的方向按压所述齿轮。
根据该结构,通过朝向沿着轴心的方向按压齿轮,能够抑制轮轴的轴摇晃等,使齿轮稳定旋转。
并且,在本发明的轮系机构中可以是,所述按压力施加部设置在配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外侧的电池正端子上,通过所述安装部按压所述按压部件。
根据该结构,在现有的电池正端子上设置按压力施加部,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目的增加。
并且,在本发明的轮系机构中可以是,所述按压力施加部设置在配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外侧的背面物体按压件上,通过所述安装部按压所述按压部件。
根据该结构,在现有的背面物体按压件上设置按压力施加部,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目的增加。
并且,在本发明的轮系机构中可以是,所述按压力施加部形成于所述安装部,并且能够与所述按压部件卡定,所述按压部件构成为,在所述齿轮被组装于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能够朝向卡定于所述按压力施加部的卡定位置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安装部设置按压力施加部,能够抑制部件数目的增加。
本发明的机芯的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轮系机构;和动力源,其对所述轮系机构施加旋转力。
本发明的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钟表具有上述本发明的机芯。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抑制了走针偏差等的高品质且薄型的机芯和钟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因齿轮惯性引起的摆晃和走针偏差等的基础上,实现薄型化和组装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外观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机芯10的部分平面图。
图3是机芯10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机芯10的装配工序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机芯10的装配工序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继图4之后的机芯10的装配工序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继图5之后的机芯10的装配工序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机芯110的部分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机芯110的装配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机芯210的剖视图。
图11是从正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机芯210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机芯210的装配工序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机芯210的装配工序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钟表;10、110、210:机芯;20:底板(安装部);23:轮系机构;28:电池正端子;29:轮系支承件(安装部);41:四号轮(齿轮);60:轮轴;62b:下端面(平面部);70、170、270:按压部件;90、190、290:按压力施加部;O: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钟表]
一般将包含钟表的驱动部分的机械体称作“机芯”。在该机芯上安装表盘、指针,将装入到钟表壳体中而成为成品的状态称作钟表的“完整体(complete)”。
将构成钟表基板的底板的两侧中具有钟表壳体的玻璃的一侧即有表盘的一侧称作机芯的“背面侧”。并且,将底板两侧中具有钟表壳体的壳体后盖的一侧即表盘的相反侧称作机芯的“正面侧”。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外观图。
如图1所示,钟表1的完整体在由壳体后盖(未图示)和玻璃2构成的钟表壳体3的内部具有机芯100、表盘11和指针12~14。
表盘11至少具有表示关于时间的信息的刻度等。指针12~14包括表示小时的时针12、表示分的分针13和表示秒的秒针14。
[钟表用机芯、轮系机构]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机芯10的俯视图。图3是机芯10的剖视图。
如图2、图3所示,机芯10具有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参照图3,本发明的“安装部”的一例)。
如图3所示,在轮系支承件29的正面侧配置有从正面侧覆盖轮系支承件29的电池正端子28。另外,使用固定螺钉30将电池正端子28紧固到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上。
底板20构成机芯10的基板。
在底板20的背面侧,以通过玻璃2能够辨认的方式配置有上述的表盘11。并且,在底板20配设有未图示的石英单元、电路基板、步进马达(动力源)、电池、轮系机构23等。
石英单元在内部具有以预定频率振荡的石英振子,与上述的电路基板连接。
电池的正极和电路基板的正图案经由上述的电池正端子28导通,电池的负极和电路基板的负图案经由电池负端子(未图示)导通。
电路基板由例如C-MOS、或者PLA构成,在内部具有:振荡部(振荡器),其根据石英振子的振动输出基准信号;分频部(分频器),其对该振荡部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以及驱动部(驱动器),其根据分频部的输出信号输出驱动步进马达的马达驱动信号。
步进马达是向后述的五号轮40施加旋转力的步进马达,具有未图示的线圈组件、定子和转子。
如图2、图3所示,轮系机构23具有:五号轮40、四号轮41、三号轮42(参照图2)、二号轮43、跨轮55(参照图2)、时轮44(参照图3)以及走针偏差抑制机构31。
五号轮40根据上述的步进马达(转子)的旋转而旋转。四号轮41根据五号轮40的旋转而旋转。三号轮42根据四号轮41的旋转而旋转。二号轮43根据三号轮42的旋转而旋转。跨轮55根据二号轮43的旋转而旋转。时轮44根据跨轮55的旋转而旋转。
五号轮(传递齿轮)40具有五号齿轮40a和五号上小齿轮40b,并且以能够相对于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即,五号轮40的上轴部轴支承于轮系支承件29的轴支承部,五号轮40的下轴部轴支承于底板20的轴支承部。五号齿轮40a与步进马达的转子啮合。由此,五号轮40伴随转子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3所示,四号轮41配置在五号轮40与三号轮42(参照图2)之间,具有轮轴60、四号下小齿轮61和四号齿轮62。
轮轴60以能够绕轴心O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四号下小齿轮61形成在轮轴60上,四号齿轮62固定在轮轴60上。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沿着四号轮41(轮轴60)的轴心O的方向设定为轴向,将轴向上的轮系支承件29侧(正面侧)称为上方,将轴向上的底板20侧(背面侧)称为下方。
轮轴60在四号下小齿轮61位于比二号轮43的上方开口端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下,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插入于该二号轮43的内部。轮轴60的上轴部60a轴支承于轮系支承件29的榫框63。
榫框63为由比轮系支承件29(例如树脂材料)更硬质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构成的圆板状,并与设置在轮系支承件29的轴支承孔64嵌合。在榫框63的中央部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63a,在该贯通孔63a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插入有轮轴60的上轴部60a。
轮轴60的下轴部60b比二号轮43向下方突出,在该突出的部分安装有秒针(指针)14。四号下小齿轮61与三号轮42的三号齿轮42a(参照图2)啮合。
四号齿轮(齿轮)62位于四号下小齿轮61的上方,例如通过打入固定而固定于轮轴60。该四号齿轮62与五号轮40的五号上小齿轮40b啮合。由此,四号轮41伴随五号轮40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2所示,三号轮42具有三号齿轮42a和三号下小齿轮(未图示),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
三号齿轮42a与四号轮41的四号下小齿轮61(参照图3)啮合。由此,三号轮42伴随四号轮41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2、图3所示,二号轮43与四号轮41的轴心O同轴配置,并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配设在底板20上的圆筒部52旋转。二号轮43具有与三号轮42的三号下小齿轮啮合的二号齿轮43a。由此,二号轮43伴随三号轮42的旋转而旋转。
二号轮43构成为在下端部安装有分针13,并1小时旋转1周。另外,分针13位于比安装在四号轮41上的秒针14靠表盘11侧的位置。
时轮44与四号轮41的轴心O同轴配置,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外插于圆筒部52。时轮44具有经由跨轮55(参照图2)等与二号轮43啮合的时齿轮44a。由此,时轮44根据跨轮55而旋转。
时轮44构成为安装有时针12,并12小时旋转1周。另外,时针12位于比分针13靠表盘11侧的位置。
如图1、图2所示,在形成于底板20的柄轴引导孔25(参照图2)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入有柄轴24。柄轴24使分针13和时针12旋转,在修正时刻显示(时和分的显示)的时刻对准中使用。在柄轴24的前端安装有位于钟表壳体3的侧方的表冠53(参照图1)。
如图2所示,柄轴24能够在其延伸方向上阶段性地进行拉出操作,利用配置在底板20的正面侧的拉挡56、离合杆57、离合杆弹簧(未图示)等的切换装置54来确定延伸方向的位置。
在拉出柄轴24的状态下使柄轴24旋转时,跨轮55经由离合轮58、拨针轮59等而旋转。构成为,通过使跨轮55旋转,从而二号轮43和时轮44旋转。由此,能够进行时刻对准。
[走针偏差抑制机构]
这里,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走针偏差抑制机构31具有:按压部件70,其能够按压四号轮41;支承部80,其支承按压部件70;以及按压力施加部90,其朝向四号齿轮62对按压部件70进行按压,对按压部件70施加按压力。
首先,支承部80具有:支承座81,其形成在底板20的上表面;和一对引导销82a、82b,它们从支承座81上竖立设置。
支承座81沿着一方向C延伸,该一方向C是与轴心O正交的面内方向中、从底板20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四号轮41侧)的方向。具体地,支承座81的上表面是随着从沿着一方向C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面。另外,支承座81不限于倾斜面,也可以是外周侧位于比内周侧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的一方向C在相对于轴心O偏置的状态下,与四号轮41重合。
如图2、图3所示,引导销82a、82b分别配置在支承座81上的外周侧和内周侧。引导销82a、82b的上端部分别被收容在形成于轮系支承件29的收容孔85a、85b内。
按压部件70是沿着一方向C延伸的细长的金属制的部件,能够沿着其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具体地,按压部件70具有从前端侧(一方向C上的内周侧)到基端侧(一方向C上的外周侧)连续设置的按压部71、挠性部72、被固定部73。
按压部71为向上方突起的弯曲形状,从下方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按压四号齿轮62的下方侧的端面(下端面(平面部)62b)。
挠性部72在按压部件70中与按压部71的基端侧连接,并且是按压部件70中形成得最细长的部位。挠性部72在其中央部向上方隆起的状态下挠曲,朝向四号齿轮62对按压部71施力。
被固定部73在按压部件70中与挠性部72的基端侧连接,并且其大致整面被支承在底板20的支承座81上。因此,被固定部73在随着从沿着一方向C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四号轮41侧)向上方倾斜的状态下,被支承在支承座81上。并且,在一方向C上,在被固定部73的两端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按压部件70的支承孔73a、73b。在这些支承孔73a、73b内分别贯穿插入有上述的引导销82a、82b。由此,进行按压部件70相对于底板20的、与轴向正交的面内方向的定位。
按压力施加部90在电池正端子28的与被固定部73的基端部在轴向上重合的部分,与电池正端子28一体地形成,并且按压力施加部90为朝向下方延伸的杆状。按压力施加部90贯穿插入于在轮系支承件29形成的切口部29a内。并且,按压力施加部90的下端部延伸设置到接近底板20的支承座81的位置,在按压力施加部90与底板20的支承座81之间夹持被固定部73的基端部(比支承孔73靠基端侧)。
这样,在按压部件70中,被固定部73的基端部被按压力施加部90朝向底板20侧(下方)被按压,另一方面,按压部71在被朝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按压于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即,按压部件70以被固定部73的前端部(支承孔73a附近)为支点,以被固定部73的基端部为力点,以按压部71为作用点,如杠杆那样被保持在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间。
另外,在图示例中,沿着一方向C的支点与力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由此,能够借助按压部71对四号齿轮62可靠地施加稳定的按压力。另外,在针对四号齿轮62进一步确保按压力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缩短支点与力点之间的距离,为了抑制施加于四号齿轮62的按压力的不均匀,优选的是缩短支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机芯的装配工序]
下面,对上述的机芯10的装配工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从装配工序中、将轮系机构23装入底板20之后将轮系支承件29组装到底板20的轮系支承件组装工序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机芯10的装配工序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机芯10的装配工序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4、图5所示,在轮系支承件组装工序前,按压部件70以自然长的状态保持在四号齿轮62的下方。具体地,按压部件70中,按压部71从下方接近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或与其抵接。另一方面,被固定部73处于这样的状态:在支承孔73a、73b内分别贯穿插入有引导销82a、82b,并且基端部从支承座81抬起。因此,在被固定部73与支承座81之间形成有容许被固定部73向下方移动的间隙K。并且,轮系机构23的各号轮在分别啮合的状态下组装在底板20上。
图6是示出继图4后的机芯10的装配工序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在轮系支承件组装工序中,在对各号轮的上轴部(例如,四号轮41的上轴部60a)与轮系支承件29的轴支承部分(例如,贯通孔63a)进行了位置对准的状态下,使轮系支承件29相对于底板20下降。于是,各号轮的上轴部被轴支承于轮系支承件29的轴支承部分,并且轮系支承件29的下表面与底板20的上表面抵触。由此,轮系支承件组装工序结束。
这里,在轮系支承件组装工序时,虽然如图示例那样轮系支承件29下降到接近按压部件70的被固定部73或与其抵接的位置,但轮系支承件29不会朝向下方按压被固定部73,不会对按压部件70施加按压力。因此,在轮系支承件组装工序后,按压部件70也保持自然长。
图7是示出继图5后的机芯10的装配工序的立体图。另外,在图7中,省略上述的轮系支承件29。
如图3、图7所示,在按压力施加工序中,在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已安装的状态下,从轮系支承件29的上方组装电池正端子28。此时,关于电池正端子28,在对轮系支承件29和电池正端子28进行了位置对准的状态下,使电池正端子28下降,使得按压力施加部90进入轮系支承件29的切口部29a内。于是,电池正端子28的按压力施加部90在通过切口部29a内进入到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间后,从上方与被固定部73的基端部抵接。在该状态下,当进一步朝向下方压入电池正端子28时,被固定部73的基端部被朝向下方被压入。
另一方面,当被固定部73被按压力施加部90朝向下方压入时,按压部件70以被固定部73的前端部(支承孔73a附近)为支点,如杠杆那样转动。于是,按压部件70的按压部71与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从下方抵接,并且将四号轮41朝向上方压起。之后,四号轮41(轮轴60)的上方移动被轮系支承件29(榫框63)等限制,从而按压部71的上方移动被限制。
而且,当进一步朝向下方压入电池正端子28时,被固定部73的基端部被压入到与底板20的支承座81抵接的位置。由此,被固定部73被夹持在按压力施加部90与底板20的支承座81之间。另外,在该状态下,被固定部73的大致整面与支承座81抵接。由此,能够抑制按压力施加工序中的按压部件70的移动量(转动量)的不均匀,提高组装精度。而且,能够抑制对被固定部73局部地作用应力,抑制被固定部73的变形。
另一方面,在按压部71的上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按压部件70以被固定部73的前端部(支承孔73a附近)为支点转动时,主要是挠性部72开始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按压部件70的按压部71朝向四号齿轮62施力。
之后,使用固定螺钉30将电池正端子28紧固到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上,从而按压力施加工序结束。即,按压部件70中,被固定部73的基端部被按压力施加部90朝向底板20侧(下方)按压,另一方面,按压部71在被朝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按压于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按压部件70的按压部71按压四号齿轮62,由此对四号齿轮62施加有与按压部件70的按压力对应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抑制在走针停止时四号轮41由于惯性而在设定于四号齿轮62与五号上小齿轮40b之间的齿隙间旋转。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摆晃和走针偏差等。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按压力施加部90,该按压力施加部90在轮轴60被组装到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的状态下,朝向四号齿轮62对按压部件70进行按压,对按压部件70施加按压力。
根据该结构,在将轮轴60组装到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前,能够抑制四号轮41被按压部件70按压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在组装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时四号轮41发生晃动。由此,能够在缩短轮轴60的轴长等、实现薄型化的基础上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力施加部90设置在现有的电池正端子28上,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目的增加。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70朝向轴向按压四号齿轮62,因此能够抑制轮轴60的轴摇晃(軸ぶれ)等,使四号轮41稳定旋转。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按压部件70将四号轮41朝向上方压起,因此能够使四号轮41(轮轴60)与轮系支承件29(榫框63)接触。在该情况下,与例如将四号轮41朝向下方压下的结构(例如,使四号下小齿轮61和二号轮43接触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磨损和擦伤。
而且,按压力施加部90通过使按压部件70的按压部71朝向四号齿轮62施力,能够对四号齿轮62施加稳定的按压力。
并且,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轮系机构23的钟表1和机芯10,能够提供抑制了走针偏差等的高品质且薄型的钟表1和机芯10。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机芯110的部分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走针偏差抑制机构131中,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在背面物体按压件(裏物押さえ)130形成按压力施加部190。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仅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机芯110中,走针偏差抑制机构131具有:按压部件170、支承部180、以及按压力施加部190。
支承部180具有:支承座181,其形成在底板20的上表面;和引导销182,其从支承座181竖立设置。
支承座181为平坦面,轮系支承件29从上方接近支承座181。
引导销182配置在支承座181上的内周侧,其上端部被收容在形成于轮系支承件29的收容孔101内。
按压部件170形成为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70相同的外形,具有:按压部71、挠性部72、以及被固定部173。
被固定部173在其前端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支承孔173a。被固定部173在引导销182被贯穿插入支承孔173a内的状态下,被夹持在支承座181与轮系支承件29之间。
按压力施加部190一体地形成于平板状的背面物体按压件130,该背面物体按压件130配置于底板20与表盘11之间。具体地,按压力施加部190为从背面物体按压件130的与挠性部72在轴向上重合的部分朝向上方延伸的杆状,并被插入到形成于底板20内的插入孔102内。并且,关于按压力施加部190,其上端部延伸设置到接近轮系支承件29的下表面的位置,将挠性部72朝向上方压起。由此,按压部件70的被固定部173(基端部)被夹持在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间,按压部71(前端部)在被朝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按压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即,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70以被固定部173为支点,以挠性部72为力点发挥功能。另外,背面物体按压件130使用固定螺钉132被固定在底板20上。
[机芯的装配工序]
下面,对上述的机芯110的装配工序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机芯110的装配工序的部分剖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主要对安装背面物体按压件130的按压力施加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力施加工序是在进行了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轮系支承件组装工序之后,使用固定螺钉30将电池正端子28紧固到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后进行。因此,在按压力施加工序前,将按压部件170以自然长的状态保持在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间。具体地,按压部件170中,按压部71从下方接近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或与其抵接。另一方面,在被固定部173,引导销182被贯穿插入支承孔173a内,并且被固定部173被夹持在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间,从而沿轴向的移动被限制。
然后,如图8所示,在按压力施加工序中,从底板20的下方组装背面物体按压件130。此时,以背面物体按压件130上的按压力施加部190进入到底板20的插入孔102内的方式,在使底板20和背面物体按压件130位置对准的状态下,使背面物体按压件130上升。于是,背面物体按压件130的按压力施加部190在通过插入孔102内进入到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间之后,与挠性部72从下方抵接。在该状态下,当使背面物体按压件130进一步上升时,挠性部72被朝向上方压入。
另一方面,当挠性部72被朝向上方压入时,按压部件170以被固定部173为支点转动。于是,按压部件170的按压部71与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从下方抵接,并朝向上方压起四号轮41。之后,通过限制四号轮41的上方移动,限制按压部71的上方移动。
而且,在按压部71的上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使背面物体按压件130进一步上升时,主要是挠性部72开始弹性变形。由此,可以使按压部件70的按压部71朝向四号齿轮62施力。并且,在背面物体按压件130与底板20抵接的时刻,使用固定螺钉132将背面物体按压件130固定在底板20上。通过以上,按压力施加工序结束。即,按压部件170中,挠性部72被按压力施加部190朝向轮系支承件29侧(上方)按压,另一方面,按压部71在被朝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按压于四号齿轮62的下端面62b。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取得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还由于按压力施加部190设置在现有的背面物体按压件130,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目的增加。
而且,可以在使用固定螺钉30固定了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后,进行按压力施加工序,因此能够在按压力施加工序中可靠抑制四号轮41发生晃动。其结果是,可以实现组装性的进一步提高。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走针偏差抑制机构231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将按压力施加部290形成在底板20。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仅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机芯210的剖视图。图11是从正面侧观察机芯210的立体图。
如图10、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机芯210中,走针偏差抑制机构231的支承部280具有:支承座81、从支承座81竖立设置的引导销282、以及形成在支承座81的外周侧的按压力施加部290。
按压力施加部290为从支承座81的外周端部连续设置的台阶状。具体地,按压力施加部290具有:立起部290a,其朝向上方立起;和上台阶部290b,其从立起部290a的上端缘朝向一方向C上的外周侧延伸。
按压部件270具有按压部71、挠性部72和被固定部273,按压部件270以能够沿着一方向C滑动移动的方式组装在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间。
在被固定部273的基端部形成有朝向沿着一方向C的外周侧突出的卡定爪273a。该卡定爪273a被卡定在上述的立起部290a。由此,被固定部273在随着从沿着一方向C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四号轮41侧)向上方倾斜的状态下被支承在支承座81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轮系支承件29形成有使被固定部273的基端部朝向上方露出的切口部201(参照图10)。
并且,在被固定部273的前端部形成有供引导销282贯穿插入的支承孔273b。支承孔273b为以一方向C为长轴方向的长孔,容许按压部件270相对于引导销282沿着一方向C的滑动移动。另外,在卡定爪273a被卡定在立起部290a的状态下,引导销282位于支承孔273b的外周侧,限制按压部件270朝沿着一方向C的内周侧的移动(卡定位置)。
[机芯的装配工序]
下面,对上述的机芯210的装配工序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机芯210的装配工序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机芯210的装配工序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主要对向按压部件270施加作用力的按压力施加工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力施加工序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在使用固定螺钉30将电池正端子28紧固在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后进行的。因此,在按压力施加工序前,如图12、图13所示,按压部件270以自然长的状态保持在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间。具体地,四号齿轮按压弹簧270中,按压部71在四号齿轮62的外周侧从下方接近下端面62b或与其抵接。另一方面,被固定部273的前端部被夹持在支承座281与轮系支承件29之间,基端部被支承在按压力施加部290的上台阶部290b上,卡定爪273a与立起部290a之间的卡定被解除(卡定解除位置)。另外,在卡定爪273a与立起部290a之间的卡定被解除的状态下,引导销282位于支承孔273b的内周侧,限制按压部件270朝沿着一方向C的外周侧的移动。
在按压力施加工序中,使按压部件270从卡定解除位置朝向卡定位置滑动移动(图13中的箭头P)。具体地,在通过轮系支承件29的切口部201使被固定部273的基端部朝向沿着一方向C的内周侧压入之后,进一步使被固定部273的基端部向下方压入。当被固定部273被朝向下方压入时,按压部件270以被固定部273的前端部(支承孔273b附近)为支点,如杠杆那样转动。由此,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一样,可以使按压部件70的按压部71朝向四号齿轮62施力。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被固定部273的卡定爪273a卡定在立起部290a上,而将按压部件270保持在卡定位置。通过以上,按压力施加工序结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取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通过在底板20设置按压力施加部290,可以抑制部件数目的增加。
而且,可以在使用固定螺钉30固定了底板20和轮系支承件29之后,进行按压力施加工序,因此能够在按压力施加工序中可靠抑制四号轮41发生晃动。其结果是,可以实现组装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为了使卡定爪273a和立起部290a可靠卡定,也可以在立起部290a形成从上方覆盖卡定爪273a的檐部,或者将立起部290a与支承座81形成的角度形成为锐角。
并且,优选的是,在一方向C上,支承孔273b的长度比被固定部273中在卡定解除位置被支承在上台阶部290b上的部分的长度短。由此,在按压力施加工序中,可以使卡定爪273a和立起部290a可靠卡定。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述,然而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安装有秒针14的四号轮41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与四号轮41啮合的三号轮42或五号轮40。
另外,在应用于五号轮40的情况下,一是来自转子的旋转转矩被抑制,从而四号轮41的旋转速度也被抑制,因此由惯性引起的旋转角也变小。第二是由于走针后的四号轮41的惯性而填满与五号轮40的齿隙,使五号轮40旋转的力起作用,然而由于借助按压部件的作用力抑制了旋转,因此四号轮41的过度转动(overrun)也被抑制。
并且,在应用于三号轮42的情况下,由于走针后的四号轮41的惯性而三号轮42旋转,然而由于利用按压部件的作用力抑制了该旋转,因此抑制四号轮41的过度转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走针偏差等。此外,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安装有计时器秒的齿轮等各种齿轮。
而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模拟石英式的钟表的情况做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机械式钟表。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以四号轮41的下端面62b为平面部,并在轴向上按压该平面部的结构作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朝向与轴向正交的径向按压四号轮41的平面部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使按压部件270沿着一方向C滑动的结构作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是使按压部件270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方向转动的结构。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按压部件处形成挠性部、使按压部件积极地进行弹性变形的结构作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按压四号齿轮62的结构,就能够对按压部件的形状进行适当设计变更。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电池正端子28、背面物体按压件130、底板20等的现有部件处设置按压力施加部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其他现有部件处设置按压力施加部,并且也可以将按压力施加部设置为与现有部件分体的部件。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使上述的各变型例适当组合。

Claims (8)

1.一种轮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系机构具有:
齿轮,其轮轴的两端部以能够相对于安装部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安装部;
按压部件,其以能够按压所述齿轮的平面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安装部;以及
按压力施加部,其在所述齿轮被组装于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朝向所述齿轮的所述平面部对所述按压部件进行按压,对所述按压部件施加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能够进行弹性变形,
所述按压力施加部使所述按压部件朝向所述齿轮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朝向沿着轴心的方向按压所述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力施加部设置在配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外侧的电池正端子上,通过所述安装部按压所述按压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力施加部设置在配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外侧的背面物体按压件上,通过所述安装部按压所述按压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系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力施加部形成于所述安装部,并且能够与所述按压部件卡定,
所述按压部件构成为,在所述齿轮被组装于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能够朝向卡定于所述按压力施加部的卡定位置移动。
7.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具有: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系机构;和
动力源,其对所述轮系机构施加旋转力。
8.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钟表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芯。
CN201510107500.XA 2014-03-14 2015-03-12 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Active CN104914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2139A JP6334217B2 (ja) 2014-03-14 2014-03-14 輪列機構、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JP2014-052139 2014-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704A true CN104914704A (zh) 2015-09-16
CN104914704B CN104914704B (zh) 2018-12-07

Family

ID=5408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7500.XA Active CN104914704B (zh) 2014-03-14 2015-03-12 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34217B2 (zh)
CN (1) CN10491470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3609A (zh) * 2017-01-21 2017-05-31 杭州精诚三和定时器实业有限公司 石英钟式定时器机芯
CN111796502A (zh) * 2019-04-03 2020-10-20 伊塔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钟表移动部件的机械制动设备
RU2794422C1 (ru) * 2021-12-10 2023-04-17 Бланпэн Са Часовой механизм, содержащий подвижный элемент, оснащенный средствами для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наклон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2618B2 (ja) * 2017-09-27 2023-06-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輪列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時計の製造方法
EP3714336B1 (fr) * 2017-11-21 2023-08-30 Patek Philippe SA Genève Maintien d'un mobile portant un disque d'affichag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26488A (fr) * 1939-02-24 1943-04-15 Manuf Des Montres Et Chronogra Mécanisme de seconde au centre.
JPS4410469Y1 (zh) * 1966-07-11 1969-04-26
CH506824A (fr) * 1968-06-28 1970-12-31 Valjoux Sa Dispositif produisant une friction sur un élément rotatif de mouvement d'horlogerie
US3609961A (en) * 1970-02-16 1971-10-05 Citizen Watch Co Ltd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pressure spring means in timepieces
US3857236A (en) * 1973-07-10 1974-12-31 Suisse Horlogerie Positioning arrangement for a rotating part in a timepiece
JPH0453581U (zh) * 1990-09-13 1992-05-07
CN1432882A (zh) * 2002-01-18 2003-07-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限制指针不规则运动的时计
CN1825227A (zh) * 2005-02-21 2006-08-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计时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26488A (fr) * 1939-02-24 1943-04-15 Manuf Des Montres Et Chronogra Mécanisme de seconde au centre.
JPS4410469Y1 (zh) * 1966-07-11 1969-04-26
CH506824A (fr) * 1968-06-28 1970-12-31 Valjoux Sa Dispositif produisant une friction sur un élément rotatif de mouvement d'horlogerie
US3609961A (en) * 1970-02-16 1971-10-05 Citizen Watch Co Ltd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pressure spring means in timepieces
US3857236A (en) * 1973-07-10 1974-12-31 Suisse Horlogerie Positioning arrangement for a rotating part in a timepiece
JPH0453581U (zh) * 1990-09-13 1992-05-07
CN1432882A (zh) * 2002-01-18 2003-07-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限制指针不规则运动的时计
CN1825227A (zh) * 2005-02-21 2006-08-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计时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3609A (zh) * 2017-01-21 2017-05-31 杭州精诚三和定时器实业有限公司 石英钟式定时器机芯
CN106773609B (zh) * 2017-01-21 2021-12-10 杭州精诚三和定时器实业有限公司 石英钟式定时器机芯
CN111796502A (zh) * 2019-04-03 2020-10-20 伊塔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钟表移动部件的机械制动设备
CN111796502B (zh) * 2019-04-03 2021-09-10 伊塔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钟表移动部件的机械制动设备
US11703803B2 (en) 2019-04-03 2023-07-18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Mechanical braking device for a horological mobile component
RU2794422C1 (ru) * 2021-12-10 2023-04-17 Бланпэн Са Часовой механизм, содержащий подвижный элемент, оснащенный средствами для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наклон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34217B2 (ja) 2018-05-30
JP2015175718A (ja) 2015-10-05
CN104914704B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4704A (zh) 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CN101390021B (zh) 包括运行备用指示的自动上链表
JP6556914B2 (ja) ケースミドル部とは独立なムーブメントを有するスケルトン腕時計
JP6340106B2 (ja) 腕時計用のモーター群
CN104345627A (zh)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N101206453A (zh) 计时器的按需显示装置
CN104898396A (zh)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EP3152626B1 (fr) Mouvement horloger electronique comprenant un affichage analogique de plusieurs informations
CN102043376B (zh) 日历机构以及具备该机构的指针式钟表
US11249442B2 (en) Display system for a timepiece
JP6815238B2 (ja) ムーブメン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時計
JP2007121075A (ja) 多針時計および標準時刻電波受信型多針時計
JP2016114508A (ja) 輪列機構、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JP2007121076A (ja) 電波受信型多針時計
CN103376736B (zh) 信息显示装置以及电子钟表
JP5573870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時計
JP5948754B2 (ja) 表示車の位置規制装置
JP2015187596A (ja) 輪列機構、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JPS6153669B2 (zh)
CN105093906A (zh) 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JP2015175720A (ja) 輪列機構、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JPH0536239Y2 (zh)
JP6521795B2 (ja) 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2017156202A (ja) 表示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2014006163A (ja) 歯車体、輪列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