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4699B - 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4699B
CN104914699B CN201410526596.9A CN201410526596A CN104914699B CN 104914699 B CN104914699 B CN 104914699B CN 201410526596 A CN201410526596 A CN 201410526596A CN 104914699 B CN104914699 B CN 104914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balde
formula
cleaning
crystalline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65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4699A (zh
Inventor
中村优
太野大介
小野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4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4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03G21/0017Details relating to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la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清洁刮板包括下述部件,在该部件中,在示差扫描量热计的热分析中,70℃以上至小于11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1的结晶熔融热ΔH1(mJ/mg)、110℃以上至小于17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2的结晶熔融热ΔH2(mJ/mg)、和170℃以上至200℃以下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3的结晶熔融热ΔH3(mJ/mg)满足式(1)至(4),所述部件构成至少与所要清洁的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式(1):ΔH1+ΔH2>ΔH3式(2):0.0≤ΔH1≤5.0式(3):0.1≤ΔH2式(4):0.0≤ΔH3≤2.0。

Description

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利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中,已经使用清洁刮板作为清洁装置,以去除诸如感光体等图像保持体部件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等。
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4-281277号公报公开了在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部件中使用的半导体片材。所述半导体片材通过对树脂组合物熔融成型而产生,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45重量份至90重量份的(A)结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5重量份至45重量份的(B)聚碳酸酯树脂和5重量份至30重量份的(C)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从而使(A)、(B)和(C)的总量为100重量份,并且还包含10重量份至30重量份的(D)导电性炭黑,且体积电阻率为1.0×103至1.0×1013Ω·c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同时具有高耐剥落性和高耐磨耗性的清洁刮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刮板,所述清洁刮板包括下述部件,在该部件中,在示差扫描量热计的热分析中,70℃以上至小于11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1的结晶熔融热ΔH1(mJ/mg)、110℃以上至小于17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2的结晶熔融热ΔH2(mJ/mg)、和170℃以上至200℃以下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3的结晶熔融热ΔH3(mJ/mg)满足式(1)至(4),所述部件至少构成与所要清洁的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
式(1):ΔH1+ΔH2>ΔH3
式(2):0.0≤ΔH1≤5.0
式(3):0.1≤ΔH2
式(4):0.0≤ΔH3≤2.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结晶熔融热ΔH1(mJ/mg)满足式(2'),
式(2'):1.0≤ΔH1≤3.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所述结晶熔融热ΔH2(mJ/mg)满足式(3'),
式(3'):3.0≤ΔH2≤5.0。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所述结晶熔融热ΔH3(mJ/mg)满足式(4'),
式(4'):0.0≤ΔH3≤0.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tanδ峰值温度为-30℃以上至5℃以下的弹性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tanδ峰值温度为-25℃以上至2℃以下的弹性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tanδ峰值温度为-20℃以上至0℃以下的弹性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第一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100%模量为6MPa以上的弹性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第一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100%模量为7.5MPa以上的弹性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含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充电装置,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充电;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其在经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其利用色调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像;转印装置,其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和清洁装置,其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刮板并且在所述色调剂像通过所述转印装置转印之后通过使所述清洁刮板接触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而进行清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接触所要清洁的部件的部分不满足式(1)至(4)中的至少一项的情况相比,所提供的清洁刮板同时具有高耐剥落性和高耐磨耗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接触所要清洁的部件的部分不满足式(2')的情况相比,所提供的清洁刮板同时具有高耐剥落性和高耐磨耗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接触所要清洁的部件的部分不满足式(3')的情况相比,所提供的清洁刮板同时具有高耐剥落性和高耐磨耗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接触所要清洁的部件的部分不满足式(4')的情况相比,所提供的清洁刮板同时具有高耐剥落性和高耐磨耗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六和七方面,与接触所要清洁的部件的部分的tanδ峰值温度在上述范围以外的情况相比,所提供的清洁刮板具有高耐剥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和九方面,与接触所要清洁的部件的部分的100%模量在上述范围以外的情况相比,所提供的清洁刮板具有高耐磨耗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和十一方面,与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不包括下述清洁刮板的情况相比,所提供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获得了长期的良好清洁性能,所述清洁刮板包括与所要清洁的部件接触并满足式(1)至(4)的部分。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接触驱动性图像保持部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概略图;
图4是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和
图6是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清洁刮板>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包括下述部件,在该部件中,在示差扫描量热计的热分析中,70℃以上至小于11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1的结晶熔融热ΔH1(mJ/mg)、110℃以上至小于17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2的结晶熔融热ΔH2(mJ/mg)、和170℃以上至200℃以下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3的结晶熔融热ΔH3(mJ/mg)满足以下式(1)至(4),所述部件至少构成与所要清洁的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
式(1):ΔH1+ΔH2>ΔH3
式(2):0.0≤ΔH1≤5.0
式(3):0.1≤ΔH2
式(4):0.0≤ΔH3≤2.0。
迄今为止,从实现清洁刮板的长寿命而言,对于清洁刮板期望良好的耐磨耗性。另外,当对清洁刮板与所要清洁的部件接触的部分施加局部应力时,可能发生清洁刮板的部分剥落(chipping),并且在发生剥落的位置不能进行清洁。因此,也需要对抗局部应力的耐剥落性。
通常,对于由弹性部件形成的清洁刮板,当弹性部件的分子运动性增加时,弹性部件的低温性质增加并且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因此提供了充分的耐剥落性。然而,通过增加分子运动性,弹性部件的硬度下降并且耐磨耗性下降。也就是说,难以同时实现高耐剥落性和高耐磨耗性。
与此相反,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中,至少与所要清洁的部件接触的部分由满足以上式(1)至(4)的部件形成。因此,同时实现了高耐剥落性和高耐磨耗性。
虽然其原因不一定清楚,但原因据认为如下。
具体而言,清洁刮板的弹性部件具有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分子结构。两种链段形成了其中硬链段区域分散在软链段中的海岛结构。较硬的硬链段赋予了硬度。即,硬链段赋予了耐磨耗性。另一方面,较软的软链段有助于分子运动性。即,软链段赋予了耐剥落性。
然而,当硬链段区域的直径小并且硬链段区域过度分散时,硬链段区域之间存在的软链段的距离变得较短。因此,由软链段赋予的分子运动性受硬链段抑制,耐剥落性下降。
与此相对,当硬链段适当聚团并且硬链段区域的数量下降而不降低硬链段总量的情况下,硬链段区域之间存在的软链段的距离变得较长。结果,降低了对软链段的分子运动性的抑制(该抑制由硬链段引起),耐剥落性得到改善。由于硬链段的总量没有降低,因此弹性部件的硬度不变。即,令人满意地保持了耐磨耗性。
然而,当硬链段过度聚团时,硬链段聚团的尺寸变得过大,硬链段的总表面积降低。因此,在硬链段和软链段之间的界面处容易发生剥落。
据信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规定的结晶熔融热ΔH1(mJ/mg)、结晶熔融热ΔH2(mJ/mg)和结晶熔融热ΔH3(mJ/mg)代表以下内容。70℃以上至小于11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1的结晶熔融热ΔH1(mJ/mg)代表其中硬链段区域的直径小并且硬链段区域过度分散的弹性材料。110℃以上至小于17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2的结晶熔融热ΔH2(mJ/mg)代表其中硬链段适度团聚的弹性材料。170℃以上至200℃以下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3的结晶熔融热ΔH3(mJ/mg)代表其中硬链段过度团聚的弹性材料。
特别是,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中,结晶熔融热ΔH1控制为5.0以下,因此抑制了其中硬链段区域的直径小并且硬链段区域过度分散的弹性材料的比例。结晶熔融热ΔH3控制为2.0以下,并且结晶熔融热ΔH3控制为小于ΔH1和ΔH2的总量,因此抑制了其中硬链段过度团聚的弹性材料的比例。此外,结晶熔融热ΔH2控制为0.1以上。因此,其中硬链段适度团聚的弹性材料的比例控制为一定值以上。当ΔH1、ΔH2和ΔH3满足上述条件时,在保持良好耐磨耗性的同时改善了耐剥落性。
结晶熔融热ΔH1、结晶熔融热ΔH2和结晶熔融热ΔH3
70℃以上至小于11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1的结晶熔融热ΔH1(mJ/mg)如上式(2)所述在"0.0≤ΔH1≤5.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0≤ΔH1≤3.0"的范围内,进而更优选在"1.0≤ΔH1≤3.0"的范围内。
当结晶熔融热ΔH1超过5.0时,耐剥落性降低。
110℃以上至小于17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2的结晶熔融热ΔH2(mJ/mg)如上式(3)所述在"0.1≤ΔH2"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0≤ΔH2≤5.0"的范围内,进而更优选在"3.0≤ΔH2≤5.0"的范围内。
当结晶熔融热ΔH2小于0.1时,耐剥落性降低。
170℃以上至200℃以下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3的结晶熔融热ΔH3(mJ/mg)如上式(4)所述在"0.0≤ΔH3≤2.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0≤ΔH3≤1.0"的范围内,进而更优选在"0.0≤ΔH3≤0.5"的范围内。
当结晶熔融热ΔH3超过2.0时,则耐剥落性降低。
结晶熔融峰1的结晶熔融热ΔH1、结晶熔融峰2的结晶熔融热ΔH2和结晶熔融峰3的结晶熔融热ΔH3根据ASTM D3418-99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定。
在该测试中使用PerkinElmer公司制造的Diamand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利用铟和锌的熔融温度校正测定装置的检测单元中的温度。利用铟的熔融热校正热量。在该测定中,对测定样品使用铝盘,并且将空盘设为对照。
通过调节构成清洁刮板的接触部分的部件的弹性材料中硬链段的团聚程度,可以控制结晶熔融热ΔH1、结晶熔融热ΔH2和结晶熔融热ΔH3从而满足式(1)至(4)。控制ΔH1、ΔH2和ΔH3的具体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构成清洁刮板的接触部分的部件形成为弹性部件后,可以进行后加热步骤。通过进行加热而使硬链段团聚。另外,通过控制加热程度,即,加热的温度、时间等,团聚程度得到适当地控制。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结构。
如图1所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设置为接触所要清洁的部件31的表面。当所要清洁的部件31被驱动时,如图2所示,在清洁刮板342接触所要清洁的部件31的接触部分发生滑动,并形成截角部T。因此,所要清洁的部件31的表面得到清洁。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清洁刮板的各部分。在以下描述中,如图1所示,清洁刮板包括接触角部分3A、端面3B、正面3C和背面3D。接触角部分3A接触被驱动并且要清洁的部件(图像保持部件,即,感光体鼓)31,并清洁所要清洁的部件(图像保持部件)31的表面。端面3B的一边由接触角部分3A形成,该端面3B朝向部件31被驱动的方向(如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上游。正面3C的一边由接触角部分3A形成,该正面3C朝向部件31被驱动的方向(如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下游。背面3D与端面3B共用一边,该背面3D面向正面3C。
与接触角部分3A和所要清洁的部件31相接触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从图1的纸的正面到背面的方向)称为“纵向”。从接触角部分3A向形成端面3B的一侧延伸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从接触角部分3A向形成正面3C的一侧延伸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在图1中,出于方便起见,驱动图像保持部件(感光体鼓)31的方向由箭头A显示。然而,图1示出了图像保持部件31停止的状态。
图1是图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示意图,并图示了清洁刮板接触感光体鼓(其是所要清洁的部件的实例)表面的状态。图5是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接触感光体鼓表面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图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接触感光体鼓表面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342A仅包括接触部件。特别是,包括接触感光体鼓31的部分(接触角部分3A)的清洁刮板342A的整体由单一材料组成。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可以具有图5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两层结构。特别是,清洁刮板可包括第一层3421B和第二层3422B。第一层3421B包括接触感光体鼓31、在正面3C侧整个表面上形成、并且充当接触部件的部分(接触角部分3A)。第二层3422B在与第一层3421B相对的背面3D侧上形成,并充当由不同于接触部件材料的材料构成的背面层。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可具有图6所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特别是,清洁刮板并且可包括接触部件(边部件)3421C和背面部件3422C。接触部件3421C包括与感光体鼓31接触的部分(即,接触角部分3A)。接触部件3421C具有的形状是四分之一圆柱沿纵向方向延伸,并且该形状的直角部分形成接触部件的接触角部分3A。背面部件3422C覆盖了厚度方向上在接触部件3421C的背面3D侧上的部分和宽度方向上与接触部件3421C的端面3B相对侧上的部分。即,背面部件3422C构成除接触部件3421C之外的部分。背面部件3422C由与接触部件3421C材料不同的材料构成。
图6图示了作为接触部件的四分之一圆柱形状部件的实例。然而,接触部件的形状不限于此。作为另一种选择,接触部件可具有四分之一椭圆柱的形状、正方形截面的四棱柱状或矩形截面的四角柱状等。
(接触部件)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件由其中结晶熔融热ΔH1、结晶熔融热ΔH2和结晶熔融热ΔH3满足上式(1)至(4)的部件构成。
接触部件可由弹性部件构成并可包含树脂。
-树脂-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件没有特别限制,可含有树脂。树脂的实例包括聚氨酯橡胶、有机硅橡胶、氟橡胶、丙烯橡胶和丁二烯橡胶。特别是,优选聚氨酯橡胶。更优选高结晶聚氨酯橡胶。
聚氨酯橡胶通常通过聚合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而合成。除多元醇之外,可使用具有可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聚氨酯橡胶可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
此处,术语"硬链段"是指树脂中由比软链段的材料硬的材料组成的链段,并且术语"软链段"是指树脂中由比硬链段的材料软的材料组成的链段。
构成硬链段的材料(硬链段材料)和构成软链段的材料(软链段材料)的组合没有特别限制。硬链段材料和软链段材料可选自已知树脂材料,从而将比第二材料硬的第一材料和比第一材料软的第二材料组合使用。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述组合是合适的。
软链段材料
软链段材料的实例包括多元醇,如通过二醇和二元酸的脱水和缩合获得的聚酯多元醇、通过二醇和碳酸烷基酯之间的反应获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酸内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用作软链段材料的上述多元醇的商售产品的实例包括Daicel Corporation制造的PLACCEL205和PLACCEL240。
硬链段材料
具有可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可用作硬链段材料。硬链段材料优选具有柔性的树脂。从柔性的观点出发,硬链段材料更优选具有直链结构的脂肪族树脂。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聚丁二烯树脂、和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
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商售品的实例包括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ACTFLOW(等级:UMB-2005B、UMB-2005P、UMB-2005、UME-2005等)。
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聚丁二烯树脂的商售品的实例是Idemitsu Kosan Co.,Ltd.制造的R-45HT。
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不是硬且脆的现有典型环氧树脂,而优选比这种现有环氧树脂更柔软和坚韧的环氧树脂。例如,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出发,环氧树脂优选在其主链结构中具有可增加主链运动性的结构(柔性骨架)。柔性骨架的实例包括亚烷基骨架、环烷基骨架和聚氧亚烷基骨架。特别是,适合的是聚氧亚烷基骨架。
从物理性质的角度出发,合适的是与现有环氧树脂相比具有相对于分子量而言较低粘度的环氧树脂。特别是,重均分子量优选900±100,并且25℃的粘度优选15,000±5,000mPa·s,更优选15,000±3,000mPa·s。具有这些特征的环氧树脂的商售品的实例是DICCorporation制造的EPICLON EXA-4850-150。
在使用硬链段材料和软链段材料的情况下,构成硬链段的材料相对于硬链段材料和软链段材料的总重量的重量比(下文称为"硬链段材料比")优选10重量%以上至30重量%以下,更优选13重量%以上至23重量%以下,进而更优选15重量%以上至20重量%以下。
当硬链段材料比为10重量%以上时,可长期获得耐磨耗性和保持良好的清洁性。当硬链段材料比在30重量%以下时,所得材料不会太硬,获得了柔性和可延伸性,并且抑制了剥落的发生。因此,长期保持了良好的清洁性。
聚异氰酸酯
聚氨酯橡胶合成中使用的聚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1,5-萘二异氰酸酯(NDT)和3,3-二甲基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TODI)。
从容易形成具有所需尺寸(粒径)的硬链段聚团的角度考虑,更优选使用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萘-1,5-二异氰酸酯(NDI)以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作为所述多异氰酸酯。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具有可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聚异氰酸酯的量优选20重量份以上至4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20重量份以上至35重量份以下,进而更优选20重量份以上至30重量份以下。
当聚异氰酸酯的量为20重量份以上时,确保了大量的氨基甲酸酯键并且生长出硬链段。结果,获得了所需的硬度。当聚异氰酸酯的量为40重量份以下时,硬链段的尺寸不会变的过大,并且获得了可延伸性。结果,抑制了清洁刮板剥落的发生。
交联剂
交联剂的实例包括使用二醇(双官能交联剂)、三醇(三官能交联剂)或四醇(四官能交联剂)。它们可以组合使用。作为另一种选择,胺类化合物可用作交联剂。聚氨酯橡胶可使用三官能以上的交联剂进行交联。三官能性交联剂的实例包括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和三异丙醇胺等。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具有可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交联剂的量优选2重量份以下。当交联剂的量为2重量份以下时,通过老化形成的氨基甲酸酯所衍生的硬链段大量生长,而分子运动将不受化学交联的约束。因此,容易获得所需的硬度。
接触部件的形成方法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接触部件的聚氨酯橡胶的生产中,使用产生聚氨酯的典型方法,如预聚合物法或一步法。预聚合物法适合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这是因为获得了具有高强度和高耐磨耗性的聚氨酯。然而,生产方法没有限制。
通过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剂等与上述多元醇混合,并形成所得混合物,从而获得聚氨酯橡胶。通过形成接触部件用组合物,利用例如离心成型或挤出成型通过上述方法将该组合物制备为片材,并对所得片材进行切割工序等,从而产生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件。
下面利用实例详细描述制造接触部件的方法。
首先,将软链段材料(例如,聚己酸内酯多元醇)和硬链段材料(例如,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丙烯酸树脂)混合(以例如8:2的重量比)。
然后,向软链段材料和硬链段材料的混合物中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并且将所得混合物例如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反应。此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优选60℃以上至150℃以下,更优选80℃以上至130℃以下。反应时间优选0.1小时以上至3小时以下,更优选1小时以上至2小时以下。
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进一步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并且将所得混合物例如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反应。由此制备了预聚物。此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优选40℃以上至100℃以下,更优选60℃以上至90℃以下。反应时间优选30分钟以上至6小时以下,更优选1小时以上至4小时以下。
然后,升高预聚物的温度,并对预聚物进行减压消泡。此时的温度优选为优选60℃以上至120℃以下,更优选80℃以上至100℃以下。反应时间优选10分钟以上至2小时以下,更优选30分钟以上至1小时以下。
随后,向预聚物添加交联剂(例如,1,4-丁二醇或三羟甲基丙烷),并且制备形成接触部件用组合物。
然后,将形成接触部件用组合物倒入离心成型机的模具中,然后进行固化反应。此时模具温度优选80℃以上至160℃以下,更优选100℃以上至140℃以下。反应时间优选20分钟以上至3小时以下,更优选30分钟以上至2小时以下。
此外,对所得固化产物进行交联反应和冷却。该交联反应中用于老化的加热过程中的温度优选70℃以上至130℃以下,更优选80℃以上至130℃以下,进而更优选100℃以上至120℃以下。反应时间优选1小时以上至48小时以下,更优选10小时以上至24小时以下。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满足上式(1)至(4)的部件,从控制硬链段团聚的角度而言还可以进行后加热步骤。通过调整后加热步骤中的加热温度和时间,调整了硬链段的团聚程度并且控制该部件从而满足式(1)至(4)。
后加热步骤的加热温度优选90℃以上至140℃以下,更优选100℃以上至120℃以下,进而更优选105℃以上至115℃以下。加热优选20分钟以上至60分钟以下,更优选30分钟以上至50分钟以下,进而更优选35分钟以上至45分钟以下。
当清洁刮板如图1所示仅包括接触部件的情况下,在后加热步骤之前或之后将所得产物切割为具有预定形状,从而形成清洁刮板。
·tanδ峰值温度
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件的tanδ(损耗角正切)的峰值温度代表玻璃化转变温度(Tg)。
示例性实施方式接触部件的tanδ峰值温度优选-30℃以上至5℃以下,更优选-25℃以上至2℃以下,进而更优选-20℃以上至0℃以下。
当tanδ峰值温度为5℃以下时,获得了具有良好低温性质和良好耐剥落性的接触部件。当tanδ峰值温度是-30℃以上时,室温下的tanδ不过低,因此保持了适度的冲击强度,并且接触部件不过度振动。
此处,tanδ峰值温度由下述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得出。在以恒定振动方式对线性弹性体给予正弦波应变时,应力以式(A)表示。这里,|E*|称为“复数模量”。基于流变学理论,弹性体成分以式(B)表示,粘性体成分以式(C)表示。此处,E’称为“贮存模量”,E”被称为“损耗模量”。符号δ表示应力与应变的位相差角,其称为“力学损失角”。tanδ值如式(D)所示用E”/E’表示,称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值越大,其线性弹性体的橡胶弹性就越大。
式(A):σ=|E*|γcos(ωt)
式(B):E'=|E*|cosδ
式(C):E″=|E*|sinδ
式(D):tanδ=E″/E'
利用Rheospectoler DVE-V4(Rheology Co.,Ltd.制造)在5%的静止应变以10Hz正弦波拉伸振动在-60℃以上至100℃以下的温度范围,测定tanδ值。
通过例如下述方法控制接触部件的tanδ峰值温度。例如,在接触部件由聚氨酯组成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多元醇的分子量,tanδ峰值温度趋于增加。在此情况下,作为另一种选择,通过增加交联剂的量,tanδ峰值温度趋于增加。然而,调整tanδ峰值温度的方法不限于这些方法。
·100%模量(给定伸长时的应力)
接触部件的100%模量优选为6MPa以上,更优选7MPa以上,进而更优选7.5MPa以上。关于100%模量的上限,100%模量优选11MPa以下,更优选10MPa以下。
当100%模量为6MPa以上时,获得合适的硬度,接触部件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磨耗性。
此处,根据JIS K6251(2004)测定100%模量。具体而言,利用哑铃形3号测试片以5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测定,从而获得应力-应变曲线(环境温度:23℃),并由该曲线确定100%模量。利用Toyo Seiki Seisaku-sho,Ltd.制造的Strograph AE Elastomer作为测定装置。
(非接触部件)
下面将描述在下述情况下的非接触部件的组合物:如图5所示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或图6所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具有其中接触部件和除接触部件以外的区域(非接触部件)由不同材料组成的结构。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非接触部件没有特别限制,任何已知的材料可用作非接触部件。
用作非接触部件的材料的实例包括聚氨酯橡胶、有机硅橡胶、氟橡胶、氯丁二烯橡胶和丁二烯橡胶。这些材料中,优选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橡胶的实例包括基于酯的聚氨酯和基于醚的聚氨酯。特别是,优选基于酯的聚氨酯。
产生聚氨酯橡胶的方法的实例是利用多元醇和聚异氰酸酯的方法。
多元醇的实例包括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酯和聚己内酯。
聚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1,5-萘二异氰酸酯(NDT)、3,3-二甲基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TODI)。在聚异氰酸酯中,优选MDI。
此外,使聚氨酯固化的固化剂的实例包括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乙二醇和其混合物。
下面将描述具体实例。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与已经接受过脱水处理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混合,并使所得混合物反应产生预聚物。1,4-丁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组合使用作为固化剂,并添加到预聚物中。可向其中添加添加剂如反应控制剂。
根据制备中采用的原料,使用公知方法作为非接触部件的制备方法。例如,通过离心成型或挤出成型形成材料并对所得形成产物进行切割工序等获得预定形状,从而制备非接触部件。
(清洁刮板的制造)
在图1所示的清洁刮板仅包括接触部件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形成接触部件的方法来制造清洁刮板。
在清洁刮板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图5所示的双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使作为接触部件的第一层和作为非接触部件的第二层(在具有三层以上的结构时为多层)相互粘合来制备清洁刮板。在使层相互粘合的方法中,合适的是使用双面胶带或粘结剂等。作为另一种选择,在不提供粘合层的情况下,多个层相互粘合的方式可以是在成型步骤中将各层的材料以一定时间间隔注入模具中,从而使成型材料结合。
在图6所示的清洁刮板具有接触部件(边缘部件)和非接触部件(背面部件)的情况中,清洁刮板以下述方式制造。制备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具有通过下述方式形成的与半圆柱形对应的空腔(其中注入形成接触部件用组合物的区域):排列两个如图6所示的接触部件3421C,从而使部件3421C的正面3C相互接触。第二模具具有通过下述方式形成的与下述形状相对应的空腔:排列两个接触部件3421C和两个非接触部件3422C,从而使部件3421C和3422C的正面3C相互接触。将形成接触部件用组合物注入第一模具的空腔中并进行固化,由此形成了具有两个接触部件3421C相互接触的形状的第一成型体。然后,第一模具脱模。随后,安装第二模具,以将第一成型体置于第二模具的空腔中。随后,将形成非接触部件用组合物注入第二模具的空腔中以覆盖第一成型体,随后进行固化,由此形成了具有两个接触部件3421C和两个非接触部件3422C排列来使得部件3421C和3422C的正面3C相互接触的形状的第二成型体。接下来,在中央(即,将成为正面3C的部分)切割所形成的第二成型品。具体而言,切割第二成型体,从而使具有半圆柱形的接触部件在中间分离,并且每个所分离的成型体具有四分之一圆柱形状。将所得成型体进一步切割从而具有预定尺寸。由此,制备了图6所示的清洁刮板。
用途
在利用示例性实施方式清洁刮板清洁所要清洁的部件的情况下,所要清洁的部件(作为清洁目标)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该部件的表面需要清洁即可。例如,在将清洁刮板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所要清洁的部件的实例包括中间转印体、充电辊、转印辊,转印材料输送带、纸输送辊和进一步从用于从图像保持部件上去除色调剂的清洁刷上去除色调剂的脱色调剂辊(detoning roller)。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要清洁的部件可是图像保持部件。
(清洁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将描述包括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的清洁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设置为与所要清洁的部件的表面接触并且清洁该部件表面的清洁刮板即可。清洁装置的结构的实例如下。在具有与所要清洁的部件相邻的开口的清洁外壳中,将清洁刮板固定,从而使其边缘的末端位于开口侧。清洁装置包括:将诸如废色调剂等异物引导到异物收集容器的输送部件,废色调剂等由清洁刮板从所要清洁的部件的表面上收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可包括2个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
在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用于清洁图像保持部件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过程中为了抑制图像缺失,将清洁刮板压抵在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力NF(normal force,法线力)优选为1.3gf/mm以上至2.3gf/mm以下,更优选1.6gf/mm以上至2.0gf/mm以下。
契合在图像保持部件中的清洁刮板的端部的长度优选为0.8mm以上至1.2mm以下,更优选0.9mm以上至1.1mm以下。
清洁刮板与图像保持部件接触的部分的角度W/A(工作角)优选为8°以上至14°以下,更优选10°以上至12°以下。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盒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该处理盒包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作为与如图像保持部件和中间转印体等至少一个所要清洁的部件的表面接触并清洁至少一个所要清洁的部件的表面的清洁装置即可。例如,处理盒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拆卸地安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并包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保持部件和清洁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的清洁装置。例如,在包括与各颜色的色调剂对应的图像保持部件的所谓串联机的情况下,可为各图像保持部件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除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之外,可以组合使用清洁刷等。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和清洁装置的具体实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以及包括清洁刮板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清洁装置的具体实例。
图3是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概略图,并图示所谓的串联图像形成装置。
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本体壳21、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带模块23、记录介质供给盒24、记录介质输送通道25、感光体单元30、感光体鼓31、充电辊32、显影单元33、清洁装置34、色调剂盒35(35a至35d)、曝光单元40、单元盒41、多棱镜42、第一转印装置51、第二转印装置52、带清洁装置53、供给辊61、输送辊62、定位辊63、定影装置66、排放辊67、纸排放单元68、手动供给器71、供给辊72、双面记录单元73、导引辊74、输送通道76、输送辊77、中间转印带230、支持辊231和232、第二转印辊521和清洁刮板531。
在图3所示的串联图像形成装置中,四种颜色(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2(具体是22a至22d)设置在本体壳21中。在图像形成单元22上设置带模块23。带模块23包括中间转印带230,中间转印带230在设置各图像形成单元22的方向上以循环方式输送。在本体壳21的下部,设置了其中收纳记录介质(未示出)如纸的记录介质供给盒24,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了记录介质输送通道25,其充当从记录介质供给盒24输送记录介质的通道。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在中间转印带230的循环方向上从上游依次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图像形成单元22的设置不特别限于该顺序)的色调剂像。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各包括感光体单元30、显影单元33和共有曝光单元40。
例如通过将感光体鼓31、对感光体鼓31预先充电的充电装置(充电辊)32、和将感光体鼓31上残留的色调剂去除的清洁装置34一体设置为子盒,从而制造各感光体单元30。
对于通过以曝光单元40曝光而在经充电的感光体鼓3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各显影单元33以对应颜色的色调剂(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负极性)进行显影。例如,各显影单元33与由感光体单元30形成的子盒一体化从而形成处理盒(所谓的消费者可更换单元)。
感光体单元30可与显影单元33分离并单独用作处理盒。在图3中,色调剂盒35(35a至35d)将各颜色成分的色调剂供应至相应的显影单元33(色调剂供给路径在图中未示出)。
曝光单元40包括例如在单元盒41中的四个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多棱镜42、成像透镜(未示出)和与感光体单元30对应的反射镜(未示出)。曝光单元40构造为以多棱镜42将各色成分的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偏转和扫描,并通过成像透镜和反射镜将光学图像导引至对应感光体鼓31上的曝光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带模块23包括例如支持辊对(其中一个充当驱动辊)231和232以及从支持辊231和232之间伸出的中间转印带230。第一转印装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转印辊)51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30的背面上的位置,与各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体鼓31对应的位置。通过对各第一转印装置51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电压,感光体鼓31上的色调剂像静电转移到中间转印带230。此外,将第二转印装置52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30的最下游侧设置的图像形成单元22d上的支持辊232对应的位置中。第二转印装置52进行将在中间转印带230上形成的第一转印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第二转印(集体转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印装置52包括:第二转印辊521,其在压力下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30的色调剂像携带表面侧;和背面辊(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也用作支持辊232),其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30的背面侧并充当第二转印辊521的对电极。例如,第二转印辊521接地,并对背面辊(支持辊232)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同的偏压。
在中间转印带230的最上游侧设置的图像形成单元22a上,放置带清洁装置53。带清洁装置53去除了中间转印带230上的残余色调剂。
供给记录介质的供给辊61安置在记录介质供给盒24上。供给记录介质的输送辊62恰好设置在供给辊61之后。将记录介质以预定时机供应至第二转印部分的定位辊63设置在位于第二转印部分之前的记录介质输送通道25上。定影装置66设置在第二转印部分下游的记录介质输送通道25上。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排放辊67设置定影装置66的下游。经排放的记录介质收纳于在本体壳21的上部形成的纸排放单元68中。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手动供给器(多纸张进纸器(MSI))71设置在本体壳21侧。手动供给器71上的记录介质通过供给辊72和输送辊62而向记录介质输送通道25供给。
双面记录单元73连接至本体壳21。当选择在记录介质的两面进行图像记录的双面模式时,双面记录单元73以下述方式运行。通过倒转排放辊67,将已经在其一侧表面上进行了记录的记录介质翻转,并通过设置在入口前的导引辊74将该记录介质引入内部。位于内部的记录介质通过输送辊77输送,并沿输送通道76以返回该记录介质,并再次供应至定位辊63侧。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图3所示的串联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的清洁装置34。
图4是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实例的截面示意图。图4还图示了与图3所示清洁装置34和显影单元33共同形成子盒的感光体鼓31和充电辊(充电装置)32。
在图4中,显影单元33包括单元盒331、显影辊332、色调剂输送部件333、输送桨334和显影剂量控制部件335。清洁装置34包括清洁壳341、清洁刮板342、膜密封体344和输送部件345。
清洁装置34的清洁壳341储存剩余色调剂,并开启面对感光体鼓31。安置来接触感光体鼓31的清洁刮板342连接至清洁壳341的开口的下边缘,中间具有托架(未示出)。在清洁壳341和感光体鼓31之间保持气密性的膜密封体344连接至清洁壳341的开口的上边缘。输送部件345将清洁壳341中储存的废弃色调剂导引至设置在侧面的废弃色调剂容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的清洁装置34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可用作清洁刮板342。另外,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刮板可用作带清洁装置53中的清洁刮板531。
如图4所示,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显影单元(显影装置)33包括储存显影剂并朝向感光体鼓31开口的单元盒331。显影辊332设置在朝向单元盒331的开口的位置上。用于搅拌和输送显影剂的色调剂输送部件333设置在单元盒331中。此外,输送桨334可设置在显影辊332和色调剂输送部件333之间。
在显影时,将显影剂供给显影辊332之后,显影剂被输送至朝向感光体鼓31的显影区,状态是例如,显影剂的层厚度由显影剂量调节部件335控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在显影单元33中使用含有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另一种选择,也可以使用仅含有色调剂的单组分显影剂。
然后,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首先,各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形成于各颜色对应的单色色调剂像。各颜色的单色色调剂像依次叠加,从而匹配原文件信息,并进行第一转印从而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30的表面。随后,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30表面的彩色色调剂像通过第二转印装置52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已经转印了彩色色调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定影装置66进行定影处理,并排放至纸排放单元68。
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中,通过清洁装置34对感光体鼓31上的残余色调剂进行清洁,并通过带清洁装置53对中间转印带230上的残余色调剂进行清洁。
在该图像形成过程中,各残余色调剂通过清洁装置34(或带清洁装置53)进行清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图4所示的清洁装置34中清洁刮板342直接固定在框架部件上。作为另一种选择,清洁刮板342可固定在框架部件上,之间具有弹簧材料。
实施例
下面利用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在下述描述中,术语"份"表示"重量份"。
实施例1
-清洁刮板本体的制造-
使用聚己酸内酯多元醇(PLACCEL205,Daicel Corporation制造,平均分子量:529,羟值:212KOHmg/g)和聚己酸内酯多元醇(PLACCEL240,Daicel Corporation制造,平均分子量:4155,羟值:27KOHmg/g)作为多元醇成分的软链段材料。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丙烯酸树脂(ACTFLOW UMB-2005B,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用作硬链段材料。软链段材料和硬链段材料以8:2的比例(重量比)混合。
然后,相对于100份软链段材料和硬链段材料的混合物,加入6.26份的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ILLIONATE MT,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使所得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70℃反应3小时。选择该反应中所用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量,从而使反应体系中所含的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比(异氰酸酯基/羟基)成为0.5。
然后,向其中再加入34.3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并使所得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70℃反应3小时。因此,获得预聚物。预聚物制备中所用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总量为40.56份。
接下来,将预聚物的温度升至100℃,并对预聚物减压消泡1小时。随后,相对于100份的预聚物,加入7.14份的1,4-丁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重量比=60/40),并混合3分钟,从而不使泡沫产生。因此,制备了形成刮板用的组合物A。
接下来,形成刮板用的组合物A倾倒入温度调整至140℃的包含模具的离心成型机中,并进行固化反应1小时。随后,通过在110℃加热24小时使组合物A老化,然后冷却。
随后,再进行后加热步骤。加热温度为100℃并且加热时间为30分钟。随后切割所得组合物A,制备长度为320mm、宽度为12mm并且厚度为2mm的清洁刮板。
物理性质值的测量
对以上制备的清洁刮板通过示差扫描量热计进行热分析,从而测量70℃以上至小于11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1的结晶熔融热ΔH1(mJ/mg)、110℃以上至小于17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2的结晶熔融热ΔH2(mJ/mg)、和170℃以上至200℃以下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3的结晶熔融热ΔH3(mJ/mg)。
通过上文所述方法测量tanδ峰值温度和100%模量(给定伸长时的应力)。
这些结果在下表3中显示。
实施例2至10和比较例1至5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清洁刮板,不同之处在于按下表3和4中所示改变后加热步骤中的温度和时间。
<评价测试>
-边缘磨耗-
边缘磨耗评价如下。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商品名DocuCentre-IIC7500,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在高温高湿环境(28℃,85RH%)中在A4纸(210×297mm,P纸,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上形成图像,直至感光体的累积旋转次数为100000周。在图像形成后,评价清洁刮板的边缘部分(接触角部分)的磨耗和缺陷性清洁。
在该测试中,为了在感光体与清洁刮板接触的部分的润滑效果下降的严重条件下进行评价,将所要形成的图像的图像密度设为1%。
随后,利用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的激光显微镜VK-8510对清洁刮板从其截面侧进行观察,在清洁刮板的感光体表面侧的边缘缺失部分的最大深度处确定测试后的边缘部分(接触角部分)的磨耗深度。
缺陷性清洁评价如下。在完成上述测试后,在感光体和清洁刮板之间供应其上形成未转印实心图像(实心图像尺寸:400mm×290mm)的A3纸。当未定影图像的输送方向上最后端部分通过感光体接触清洁刮板的部分之后,立即停止装置,并目视观察色调剂的滑动通过(slipping through)。当观察到色调剂的滑动通过时,确定发生了缺陷性清洁。
在保持色调剂的部分由于边缘部分(接触角部分)的磨耗或剥落而丧失的情况下,边缘的磨耗深度或剥落深度越大,则在上述测试中越容易发生缺陷性清洁。因此,上述测试用于边缘部分(接触角部分)的磨耗或剥落的定性评价。.
表1
-剥落-
通过以下方法评价发生剥落的程度。将清洁刮板按照在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DocuCentre-IV C5575上,将法向力(NF)调整为1.3gf/mm并将工作角度(W/A)调整为11°。随后,打印10000张。
基于这时产生的剥落的尺寸和数量根据下述标准评价发生剥落的程度。在轴向上中间部分的100mm范围内测量发生剥落的程度。
表2
-综合评价-
基于以下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A:边缘磨耗评价的结果是C0或C1,并且剥落评价的结果是C1或C2。
B:边缘磨耗评价的结果是C2或者剥落评价的结果是C3至C5中任一个(然而,此情况不对应于以下的C)。
C:边缘磨耗评价的结果是C3至C5中任一个或者剥落评价的结果是C6至C10中任一个。
表4
提供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非试图穷尽本发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用途,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适用于预计的特定用途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改进方案。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清洁刮板,其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清洁刮板包括:
下述部件,其为包含树脂的弹性部件,在该部件中,在示差扫描量热计的热分析中,处于大于等于70℃且小于11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1的结晶熔融热ΔH1(mJ/mg)、处于大于等于110℃且小于17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2的结晶熔融热ΔH2(mJ/mg)、和处于大于等于170℃且小于等于200℃范围中的结晶熔融峰3的结晶熔融热ΔH3(mJ/mg)满足式(1)至(4),所述部件至少构成与所要清洁的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
式(1):ΔH1+ΔH2>ΔH3
式(2):0.0≤ΔH1≤5.0
式(3):0.1≤ΔH2
式(4):0.0≤ΔH3≤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所述结晶熔融热ΔH1(mJ/mg)满足式(2'),
式(2'):1.0≤ΔH1≤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所述结晶熔融热ΔH2(mJ/mg)满足式(3'),
式(3'):3.0≤ΔH2≤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所述结晶熔融热ΔH3(mJ/mg)满足式(4'),
式(4'):0.0≤ΔH3≤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tanδ峰值温度为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5℃的弹性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tanδ峰值温度为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2℃的弹性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tanδ峰值温度为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0℃的弹性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100%模量为6MPa以上的弹性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清洁刮板,其中,构成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部件是100%模量为7.5MPa以上的弹性部件。
10.一种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含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板。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装置,其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其在经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其利用色调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其将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和
清洁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板,并且在所述色调剂像经所述转印装置转印之后通过使所述清洁刮板接触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而进行清洁。
CN201410526596.9A 2014-03-11 2014-10-09 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914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8141A JP6048430B2 (ja) 2014-03-11 2014-03-11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8141 2014-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699A CN104914699A (zh) 2015-09-16
CN104914699B true CN104914699B (zh) 2018-03-20

Family

ID=5406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6596.9A Active CN104914699B (zh) 2014-03-11 2014-10-09 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91985B2 (zh)
JP (1) JP6048430B2 (zh)
CN (1) CN1049146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12200A (ja) * 2015-05-01 2016-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20190099955A (ko) * 2018-02-20 2019-08-28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클리닝 블레이드,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장치와 전자사진 카트리지
JP2019168591A (ja) * 2018-03-23 2019-10-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5608A (zh) * 2005-08-05 2007-06-06 北辰工业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装置用聚氨酯构件
CN103676583A (zh) * 2012-09-25 2014-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35308A (zh) * 2013-03-08 2014-09-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9229B2 (ja) * 2001-02-08 2011-03-3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
JP2003195711A (ja) * 2001-12-25 2003-07-09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
JP2004281277A (ja) * 2003-03-17 2004-10-07 Kureha Chem Ind Co Ltd 半導電性シート及び半導電性樹脂組成物
JP4391142B2 (ja) * 2003-06-25 2009-12-24 株式会社クレハ 半導電性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半導電性シート、及び電荷制御部材
JP4447379B2 (ja) * 2004-06-01 2010-04-0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
JP5137061B2 (ja) * 2006-07-27 2013-02-06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部材
JP5958399B2 (ja) * 2013-03-26 2016-08-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314635B2 (ja) * 2014-05-07 2018-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清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5608A (zh) * 2005-08-05 2007-06-06 北辰工业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装置用聚氨酯构件
CN103676583A (zh) * 2012-09-25 2014-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35308A (zh) * 2013-03-08 2014-09-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72644A (ja) 2015-10-01
US9291985B2 (en) 2016-03-22
JP6048430B2 (ja) 2016-12-21
CN104914699A (zh) 2015-09-16
US20150261170A1 (en) 2015-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6583B (zh) 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983336B2 (en) Cleaning blade with a contacting layer,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035308B (zh) 清洁刮板、清洁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KR101675385B1 (ko) 클리닝 블레이드, 클리닝 장치,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5319926B (zh) 清洁刮板、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CN104914699B (zh) 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02073B (zh) 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5739272B (zh) 滑动部件、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US20150253721A1 (en) Sliding member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14635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清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502072B (zh) 清洁刮板、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398753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