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8021A - 一种维c银翘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维c银翘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8021A
CN104888021A CN201510357419.7A CN201510357419A CN104888021A CN 104888021 A CN104888021 A CN 104888021A CN 201510357419 A CN201510357419 A CN 201510357419A CN 104888021 A CN104888021 A CN 104888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ng still
filtrate
volatile oil
extraction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74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细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74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880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88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8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c银翘片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生产的维c银翘片,其每片重量在0.25g以上,有效成分含量高,能够抑制细菌和感冒病毒,对相应的感冒症状有较快的缓解作用,且对胃肠的刺激性小,副作用低,具有良好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维c银翘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c银翘片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维C银翘片是在银翘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及马来酸苯那敏而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症,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受到临床用药的推崇。在消费者、药店、医院中具有很高的品牌认可度,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中国药典》中给出了维c银翘片的组方和制法,其组方为山银花180g,连翘180g,荆芥72g,淡豆豉90g,淡竹叶72g,牛蒡子108g,芦根l08g,橘梗108g,甘草90g,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对乙酰氨基酚l05g,维c49.5g,薄荷素油1.08ml。
在目前的临床医药市场上,维C银翘片因其价格低廉、疗效良好而深受人们的欢迎。但是由于目前国内药品生产企业较多,因而其质量控制较为困难,再加之新的药典标准中,其制备工艺主要是在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再混合西药,因而极易导致药品变质,因此,引起维C银翘片质量的不稳定因素主要集中在制备工艺中。
中国专利201210085458.2提供了一种中药维c银翘片的制备工艺,采用β-环糊精包覆挥发油,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解决渗油导致的性状不合格等问题,从而提高维c银翘片的功效和制粒,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维c银翘片制备工艺的研究》一文中,采用微粉硅胶包覆挥发油,制得的维c银翘片硬度适中,12min崩解,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部标准。
中国专利201410460454.7采用水蒸气提取挥发油,并加入其它有效成分缓解患者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和微生物c的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了维c银翘片的稳定性。
但是,维c银翘片中,除维生素c等西药成分质量可控之外,其它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现有技术无法进一步提高,从而影响了维c银翘片的药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维c银翘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维c银翘片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维c银翘片的处方:山银花180g 连翘180g 荆芥72g 淡豆90g 淡竹叶72 牛蒡子108g 芦根l08g 橘梗108g 甘草90g 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 对乙酰氨基酚l05g 维c49.5g 薄荷素油1.08ml。
其辅料可选硬脂酸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本发明产品的辅料为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其制备方法为:
(1)挥发油的提取:
将处方量的山银花、荆芥、连翘粉碎过筛后混合,备用。
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100-25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25-40℃,分离釜Ⅰ温度为23-38℃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0-38MPa,分离釜Ⅰ压力为5-8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8-28kg/h,恒温恒压萃取,90-20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
之后,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加热并对循环体系中的CO2流体进行减压。当萃取釜温度升至42-52℃,分离釜Ⅰ温度为40-50℃时,萃取压力20-30MPa,分离釜Ⅰ压力8-12MPa,CO2流速为5-28kg/h,恒温恒压萃取,90-180min后,收集荆芥和山银花的混合挥发油。
上述挥发油残渣收集备用。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牛蒡子等药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处方量的牛蒡子原料药不粉碎,以60-90%的乙醇为溶剂浸泡过夜,与步骤(1)中的药渣合并,加6-12倍量的70-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药渣干燥后过筛,收集药渣中的牛蒡子原料药。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
将步骤(2)中的牛蒡子粉碎成最粗粉,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
将步骤(2)和步骤(3)中的滤液合并,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混合药材的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
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0-1.12(60℃),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得到羟丙甲纤维素的滤液。
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浸膏粉末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与部分羟丙甲纤维素滤液混匀制粒,50℃干燥,过20目筛制得颗粒一。
将处方量的维生素C与剩余的羟丙甲纤维素滤液包膜,55℃干燥,过20目筛制得颗粒二。
将颗粒一、颗粒二和处方量的3%的硬脂酸镁混匀,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和薄荷油在搅拌下滴入混匀的物料中,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维c银翘片片剂,每片0.25g以上。
优选的,本发明维c银翘片的制备方法为:
(1)挥发油的提取:
将处方量的山银花、荆芥、连翘粉碎过20目筛后混合,备用。
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10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35℃,分离釜Ⅰ温度为30℃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42MPa,分离釜Ⅰ压力为6.6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20kg/h,恒温恒压萃取,20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
当连翘挥发油提取结束后,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再次进行加热并对循环体系中的CO2流体进行减压。当萃取釜温度46℃,分离釜Ⅰ温度为42℃时,萃取压力30MPa,分离釜Ⅰ压力10MPa,CO2流速为20kg/h,恒温恒压萃取,150min后,收集荆芥和山银花的混合挥发油。
收集各物质的残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牛蒡子等药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处方量的牛蒡子原料药不粉碎,以80%的乙醇为溶剂浸泡过夜,与步骤(1)中的药渣合并,加8倍量的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药渣干燥后过筛,收集药渣中的牛蒡子原料药。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
将步骤(2)中的牛蒡子粉碎成最粗粉,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
将步骤(2)和步骤(3)中的滤液合并,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混合药材的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
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0-1.12(60℃),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得到羟丙甲纤维素的滤液。
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浸膏粉末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与制得的部分羟丙甲纤维素滤液混匀制粒,5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一。
将处方量的维生素C与剩余的羟丙甲纤维素滤液包膜,55℃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二。
将颗粒一、颗粒二和处方量的3%的硬脂酸镁混匀,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和薄荷油在搅拌下滴入混匀的物料中,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维c银翘片,500片,每片0.5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山银花、荆芥和连翘等挥发油的提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一次提取混合挥发油,节省了提取时间,提取成分完全,有效成分含量提高。
2、在挥发油的提取过程中,通过改变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等,在一个萃取罐中分步进行两次萃取,得到不同提取条件下的不同物质的挥发油,操作更加方便,并保证了每中物质中有效成分含量。
3、在对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而非水煎提取的方法,并找出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提高了药液中的有效成分。
4.牛蒡子进行醇提过程中,在2个制备步骤中都进行了提取。对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的醇提过程中,牛蒡子不做加工,先进行醇提,后将牛蒡子粉碎,单独进行醇提,在保证有效成分最大回收的同时,节省了2个制备步骤中的总提取时间。
5、实验证明,本发明产品有效成分含量高,能够抑制细菌和感冒病毒,对相应的感冒症状有较快的缓解作用,且对胃肠的刺激性小,副作用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维c银翘片的制备方法
处方:山银花180g 连翘180g 荆芥72g 淡豆90g 淡竹叶72 牛蒡子108g 芦根l08g 橘梗108g 甘草90g 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 对乙酰氨基酚l05g 维c49.5g 薄荷素油1.08ml
辅料: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制成:500片,每片0.5g。
制备方法:
(1)挥发油的提取:
将处方量的山银花、荆芥、连翘粉碎过20目筛后混合,备用。
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15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38℃,分离釜Ⅰ温度为35℃,分离釜Ⅱ温度为2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7.2MPa,分离釜Ⅱ压力为5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25kg/h,恒温恒压萃取,12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
当连翘挥发油提取结束后,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再次进行加热并对循环体系中的CO2流体进行减压。当萃取釜温度48℃,分离釜Ⅰ温度为40℃,分离釜Ⅱ的温度为35℃时,萃取压力26MPa,分离釜Ⅰ压力10MPa,分离釜Ⅱ压力5MPa,CO2流速为15kg/h,恒温恒压萃取,120min后,收集荆芥和山银花的混合挥发油。
收集上述步骤中各物质的药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牛蒡子等药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处方量的牛蒡子原料药不粉碎,以80%的乙醇为溶剂浸泡过夜,与步骤(1)中的药渣合并,加8倍量的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药渣干燥后过筛,收集药渣中的牛蒡子原料药。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
将步骤(2)中的牛蒡子粉碎成最粗粉,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
将步骤(2)和步骤(3)中的滤液合并,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混合药材的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
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0-1.12(60℃),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得到羟丙甲纤维素的滤液。
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浸膏粉末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与制得的部分羟丙甲纤维素滤液混匀制粒,6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一。
将处方量的维生素C与剩余的羟丙甲纤维素滤液包膜,6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二。
将颗粒一、颗粒二和处方量的3%硬脂酸镁混匀,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和薄荷油在搅拌下滴入混匀的物料中,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维c银翘片,500片,每片0.5g。
实施例2
处方:山银花180g 连翘180g 荆芥72g 淡豆90g 淡竹叶72 牛蒡子108g 芦根l08g 橘梗108g 甘草90g 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 对乙酰氨基酚l05g 维c49.5g 薄荷素油1.08ml
辅料: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制成:500片,每片0.3g
(1)挥发油的提取:
将处方量的山银花、荆芥、连翘粉碎过15目筛后混合,备用。
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10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25℃,分离釜Ⅰ温度为23℃,分离釜Ⅱ温度为20℃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2MPa,分离釜Ⅰ压力5MPa,分离釜Ⅱ压力为5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20kg/h,恒温恒压萃取,9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
当连翘挥发油提取结束后,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再次进行加热并对循环体系中的CO2流体进行减压。当萃取釜温度升42℃,分离釜Ⅰ温度为45℃,分离釜Ⅱ的温度为35℃时,萃取压力20MPa,分离釜Ⅰ压力8MPa,分离釜Ⅱ压力5MPa,CO2流速为20kg/h,恒温恒压萃取,90min后,收集荆芥和山银花的混合挥发油。
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牛蒡子等药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处方量的牛蒡子原料药不粉碎,以60%的乙醇为溶剂浸泡过夜,与步骤(1)中的药渣合并,加10倍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药渣干燥后过筛,收集药渣中的牛蒡子原料药。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
将步骤(2)中的牛蒡子粉碎成最粗粉,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
将步骤(2)和步骤(3)中的滤液合并,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混合药材的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
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0-1.12(60℃),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得到羟丙甲纤维素的滤液。
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浸膏粉末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与制得的部分羟丙甲纤维素滤液混匀制粒,6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一。
将处方量的维生素C与剩余的羟丙甲纤维素滤液包膜,6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二。
将颗粒一、颗粒二和处方量的3%硬脂酸镁混匀,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和薄荷油在搅拌下滴入混匀的物料中,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维c银翘片,500片,每片0.30g。
实施例3:
处方:山银花180g 连翘180g 荆芥72g 淡豆90g 淡竹叶72 牛蒡子108g 芦根l08g 橘梗108g 甘草90g 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 对乙酰氨基酚l05g 维c49.5g 薄荷素油1.08ml
辅料: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制成:500片,每片0.25g。
(1)挥发油的提取:
将处方量的山银花、荆芥、连翘粉碎过25目筛后混合,备用。
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20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30℃,分离釜Ⅰ温度为30℃,分离釜Ⅱ温度为23℃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8MPa,分离釜Ⅰ压力为6.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5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8kg/h,恒温恒压萃取,15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
当连翘挥发油提取结束后,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再次进行加热并对循环体系中的CO2流体进行减压。当萃取釜温度升45℃,分离釜Ⅰ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温度为35℃时,萃取压力28MPa,分离釜Ⅰ压力9MPa,分离釜Ⅱ压力5MPa,CO2流速为28kg/h,恒温恒压萃取,160min后,收集荆芥和山银花的混合挥发油。
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牛蒡子等药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处方量的牛蒡子原料药不粉碎,以90%的乙醇为溶剂浸泡过夜,与步骤(1)中的药渣合并,加12倍量的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药渣干燥后过筛,收集药渣中的牛蒡子原料药。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
将步骤(2)中的牛蒡子粉碎成最粗粉,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
将步骤(2)和步骤(3)中的滤液合并,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混合药材的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
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0-1.12(60℃),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得到羟丙甲纤维素的滤液。
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浸膏粉末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与制得的部分羟丙甲纤维素滤液混匀制粒,6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一。
将处方量的维生素C与剩余的羟丙甲纤维素滤液包膜,6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二。
将颗粒一、颗粒二和处方量的3%硬脂酸镁混匀,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和薄荷油在搅拌下滴入混匀的物料中,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维c银翘片,500片,每片0.25g。
实施例4
处方:山银花180g 连翘180g 荆芥72g 淡豆90g 淡竹叶72 牛蒡子108g 芦根l08g 橘梗108g 甘草90g 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 对乙酰氨基酚l05g 维c49.5g 薄荷素油1.08ml
辅料: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制成:500片,每片0.4g。
(1)挥发油的提取:
将处方量的山银花、荆芥、连翘粉碎过30目筛后混合,备用。
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25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38℃,分离釜Ⅰ温度为30℃,分离釜Ⅱ温度为2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7.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5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28kg/h,恒温恒压萃取,20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
当连翘挥发油提取结束后,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再次进行加热并对循环体系中的CO2流体进行减压。当萃取釜温度升52℃,分离釜Ⅰ温度为42℃,分离釜Ⅱ的温度为30℃时,萃取压力30MPa,分离釜Ⅰ压力12MPa,分离釜Ⅱ压力5MPa,CO2流速为8kg/h,恒温恒压萃取,180min后,收集荆芥和山银花的混合挥发油。
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
(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牛蒡子等药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处方量的牛蒡子原料药不粉碎,以70%的乙醇为溶剂浸泡过夜,与步骤(1)中的药渣合并,加6倍量的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药渣干燥后过筛,收集药渣中的牛蒡子原料药。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
将步骤(2)中的牛蒡子粉碎成最粗粉,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
将步骤(2)和步骤(3)中的滤液合并,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混合药材的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
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0-1.12(60℃),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得到羟丙甲纤维素的滤液。
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浸膏粉末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与制得的部分羟丙甲纤维素滤液混匀制粒,6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一。
将处方量的维生素C与剩余的羟丙甲纤维素滤液包膜,6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二。
将颗粒一、颗粒二和处方量的3%硬脂酸镁混匀,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和薄荷油在搅拌下滴入混匀的物料中,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维c银翘片,500片,每片0.25g。
比较例1
处方:山银花180g 连翘180g 荆芥72g 淡豆90g 淡竹叶72 牛蒡子108g 芦根l08g 橘梗108g 甘草90g 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 对乙酰氨基酚l05g 维c49.5g 薄荷素油1.08ml
辅料: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制备方法:
(1)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连翘、山银花、荆芥分别粉碎成最粗粉后,置于挥发油提取器中,加入8倍量的水,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4个小时,冷凝后分层,得到挥发油备用。分别收集个药材的滤渣。
(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的制备
将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
将步骤(1)中萃取后的药渣与粉碎后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混合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备用,收集药渣。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
牛蒡子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4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去石蜡层。
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牛蒡子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
步骤(2)和步骤(3)中的药液进行合并,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2,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收集滤液。
将步骤(4)中制得的干膏粉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钠敏,以及部分已经配好的羟丙甲纤维素混匀制成颗粒。
将制成的颗粒与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处方量的薄荷油混匀,处方量的维生素c微粒混合均匀,加入处方量的硬脂酸镁和剩余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压片制成维c银翘片,包薄膜衣制成500片。
比较例2
处方:山银花180g 连翘180g 荆芥72g 淡豆90g 淡竹叶72 牛蒡子108g 芦根l08g 橘梗108g 甘草90g 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 对乙酰氨基酚l05g 维c49.5g 薄荷素油1.08ml
辅料: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制备方法:
(1)以上十三味,连翘、荆芥、山银花提取挥发油,
(2)药渣与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3)牛蒡子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4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去石蜡层。
(4)合并上述药液.浓缩至适量.干燥成干膏粉.与适量的辅料制成颗粒,加入上述挥发油及薄荷素油混匀;
(5)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维c与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与上述颗粒压制成1000片(双层片),薄膜衣。
或合并上述药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的辅料.干燥粉碎,干浸膏粉与对乙酰胺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制成颗粒,加人上述挥发油及薄荷素油混匀.与维生素C压制成1000片(夹心片或多层片),包糖衣或薄膜。
或干浸膏粉与对乙酰胺基酚和用辅料包膜制成的维生素c微粒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加入上述挥发油及薄荷素油.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比较例3 连翘挥发油的提取
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提取连翘挥发油,其步骤为:
(1)将处方量的连翘粉碎过10目筛后混合,备用。
(2)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20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3)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32℃,分离釜Ⅰ温度为30℃,分离釜Ⅱ温度为2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0MPa,分离釜Ⅰ压力为6.65MPa,分离釜Ⅱ压力为6.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20kg/h,恒温恒压萃取,16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
比较例4 荆芥挥发油的提取
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提取荆芥挥发油,其步骤为:
(1)将处方量的荆芥粉碎过24目筛后混合,备用。
(2)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15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3)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45℃,分离釜Ⅰ温度为40℃,分离釜Ⅱ温度为3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25MPa,分离釜Ⅰ压力为7.0MPa,分离釜Ⅱ压力为6.0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30kg/h,恒温恒压萃取,100min后,收集荆芥挥发油粗油。
比较例5 山银花挥发油的提取
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提取山银花挥发油,其步骤为:
(1)将处方量的山银花粉碎过20目筛后混合,备用。
(2)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
(3)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48℃,分离釜Ⅰ温度为50℃,分离釜Ⅱ温度为35℃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28MPa,分离釜Ⅰ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Ⅱ压力为5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8.45kg/h,恒温恒压萃取,150min后,收集山银花挥发油粗油。
比较例6 荆芥和山银花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连翘、山银花、荆芥分别粉碎成最粗粉后,加入适量70%的乙醇回流提3次,每次1h,合并滤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挥发油。
比较例7 连翘、荆芥和山银花挥发油的提取
取处方量的连翘、山银花、荆芥分别粉碎后,加入纯水,其中纯水和物料的比例为1:5-1:6,在纯水中浸泡1h后,进行微波提取。提取时间为25min,微波功率为510-850W。提取完毕后,过滤,收集挥发油。
实验例:1.本产品各步骤中制备工艺的研究
1.1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关于本产品制备工艺中挥发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现有文献中均已报道。
关于夹带剂乙醇的浓度与提出成分的关系,现有技术中指出,当乙醇的浓度≥90%时,适合提取挥发油类物质,因此本产品在挥发油提取中采用的乙醇浓度一般为95%。
本发明对混合物料在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分离时间进行利用GC-MS分析考察,并与现有文献进行了比较,得到不同的结果。本发明的考察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本发明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出油率研究
表2:本发明提取结果与现有工艺的比较
结论:由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挥发油提取工艺中,不同条件下,提取物挥发油成分大致相同,但是其出油效果不同;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4中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和条件,能够得所需物质的挥发油,且通过比较,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出油率最好。
对于本发明挥发油的提取效果与现有技术中差异的原因,本发明中虽然未做进一步的研究,但发明人推测可能是由于改变了提取条件会对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或者混合物料中挥发油成分之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萃取效果提高。
1.2 不同方法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传统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溶剂提取法(包括浸提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提取法等)。
挥发油现代提取方法主要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微波助提法。
其中,关于连翘挥发油提取中的溶剂提取法,由于其采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乙醚、石油醚等提取,故仅作为实验室方法。
中国专利201410460454.7中介绍了对山银花、连翘和荆芥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
针对这些已经公开的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本发明对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的成分和出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表3 不同挥发油提取方式对出油率的影响
结论:通过比较可知,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现代提取方法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提取的成分比较完全,出油率相对提高。而采用本发明中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产率高于微波法。
因此,本发明产品在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中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
1.3 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的制备方法研究
现有技术中,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的制备方法,多采用水煎法,而本发明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方法。
故在本研究中,随机挑选其中3中物质,测定不同方法提取出的药物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比较。
(1)以甘草中甘草酸铵的含量为例,比较各制备方法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醋酸(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40℃。理论板数应不低于3000,按甘草酸铵峰计算。
溶液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取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提取物0.1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超声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取1ml至10ml的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并计算结果。
测定结果经计算后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提取方式下甘草酸铵含量的比较
结论:本产品中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相应组分含量。
(2)以淡豆豉中淡豆豉多糖含量为例,比较提取方法对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
淡豆豉多糖的提纯:分别称取实施例1-4中步骤(2)中的药液,比较例1、2中步骤(2)的药液,分别加入3%(质量分数)的胃蛋白酶脱除杂蛋白。酶解条件PH=7,恒温水浴60℃,酶解1h,然后升温至90℃,6min终止酶解反应。加入1.5%活性炭吸附小分子杂质和脱色处理,过滤得淡豆豉多糖。
然后用无水乙醇、丙酮一次抽提,4000r/min高速离心10min,沉淀烘干。蒸馏水偷袭3天,醇沉12h,定容至相同体积,得待测物多糖。
分别取已经提纯的多糖溶液样品2ml,硫酸苯酚法显色,在490nm波长处测多糖样品浓度,计算含量。
多糖含量(g/g)=(样品浓度×反应体积×稀释倍数/20g)×100%
测量结果见表6。
表6 多糖含量的检测
结论:本产品中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相应组分含量。
(3)以淡竹叶中竹叶黄酮含量为例,比较提取方法对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
以C18ODS色谱柱,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以360nm为检测波长,以红草苷、异牡荆苷为标准品,测定实施例1-4步骤(2)中的药液,以及比较例1和2步骤(2)中的药液中竹叶黄酮的含量,其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淡竹叶含量测定
结论:本产品中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相应组分含量。
通过对实施例1-4中步骤(2)的制备方法的考察,随机的测定混合药液中3个药物的主要含量,证明本发明制备方法步骤(2)中药液的提取方法与传统的水煎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1.3.1本产品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提取影响因素研究。
采用本产品制备步骤(2)中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药液提取方法,对乙醇浓度、浸泡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按照1.2中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其实验结果如下表8
表8 不同条件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结论:通过表8可知,当乙醇的浸泡浓度在60-90%,回流乙醇的浓度在70-90%之间,加入乙醇的量为6-12倍时,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
1.4 牛蒡子提取液的研究
在本发明制备方法步骤(2)和(3)中,利用乙醇提取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减少了牛蒡子单独提取工艺过程中的提取时间。对此,本研究考察了步骤(3)提取工艺中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牛蒡子苷进行动态监测,以确定最佳提取时间。
本发明步骤(3)中牛蒡子苷的测定方法如下:
(1)测量条件:
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牛蒡子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0.05g/L的对照品溶液。
色谱条件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280nm,柱温35℃,流速1mL/min,流动相乙腈-水(20:80)。
(2)检测方法:
步骤(3)中第一次提取时,每隔20min量取提取液3ml,冷却,每次补足相同体积的60%的乙醇;第二次提取时每隔15min量取3ml提取液,并同时补足60%的乙醇。
第一次提取液冷却后,量取上清液1ml,置于10ml的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经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并测定。
第二次提取液冷却后,量取上清液1ml至5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经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并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7和8所示。
表9 第一次提取中牛蒡子苷的峰面积变化率
时间(min) 峰面积变化率(%)
0 ——————————————
20 256.31
40 98.13
60 61.45
80 27.85
100 42.78
120 5.31
140 4.87
160 2.44
180 1.15
200 0.77
220 0.81
表10 第二次提取中牛蒡子苷峰面积的变化率
时间(min) 峰面积变化率(%)
0 ————————————
15 32.89
30 11.19
45 5.11
60 1.45
75 1.31
90 1.22
结论:第一次提取在180min后峰面积的变化率基本<4%;第二次提取在60min后峰面积的变化率基本<5%,因此本发明中牛蒡子提取液第一次的提取时间为180min,第二次提取的时间为60min。
实施例2 动物实验
2.1对腺病毒、冠状病毒、人副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等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小鼠体温的变化
体重相当,周龄一致,性别随机挑选的小鼠,每组10只,以85%的致死剂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观察该药对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见表11-14。
第一组:腺病毒实验组
表11
第二组:冠状病毒实验组
表12
第三组:人副流感病毒
表13
第四组:甲型H1N1流感病毒
表14
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对以上病毒具有抑制作用(p<0.01)
3.2 本发明药物对体温的变化影响
用大肠杆菌内毒素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致热后,观察本发明对体温变化的影响;以酵母菌为致热源给大鼠皮下注射后,灌胃给药,观察本发明对致热大鼠体温的作用。
家兔组:
表15
小鼠组:
表16
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能够很好的降低和改善因病毒感染等造成的体温升高(p<0.05),有较强的退热功效。
3.3 本发明药物的镇痛作用研究
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0.7%冰醋酸(10ml/kg)引起疼痛剌激,观察本发明的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观察本发明对小鼠痛阈的影响。
表17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的扭体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该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4 维c银翘片对胃肠的影响实验
采用甲基橙定量法,定量给小鼠灌胃甲基橙溶液,一定时间后测定胃中甲基橙的光密度,以甲基橙的胃内残留百分率为指标,观察本发明对小鼠胃排空运动的影响;采用肠内容物推进速度测定法观察本发明对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表18
结果显示:本发明的药物甲基橙胃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肠推进功能,提示本发明具有促进胃排空、增强肠推进功能的作用。

Claims (4)

1.一种维c银翘片,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成分包括山银花180g,连翘180g,荆芥72g,淡豆90g,淡竹叶72g,牛蒡子108g,芦根l08g,橘梗108g,甘草90g,马来酸氯苯那敏1.05g,对乙酰氨基酚l05g,维c49.5g,薄荷素油1.08ml,辅料为硬脂酸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c银翘片,其特征在于:其辅料为硬脂酸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c银翘片,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 (1)挥发油的提取:将处方量的山银花、荆芥、连翘粉碎过筛后混合,备用;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100-25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25-40℃,分离釜Ⅰ温度为23-38℃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30-38MPa,分离釜Ⅰ压力为5-8 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18-28kg/h,恒温恒压萃取,90-20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
之后,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加热并对循环体系中的CO2流体进行减压,当萃取釜温度升至42-52℃,分离釜Ⅰ温度为40-50℃时,萃取压力20-30MPa,分离釜Ⅰ压力8-12MPa,CO2流速为5-28kg/h,恒温恒压萃取,90-180min后,收集荆芥和山银花的混合挥发油;
上述挥发油残渣收集备用,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牛蒡子等药液的制备将处方量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处方量的牛蒡子原料药不粉碎,以60-90%的乙醇为溶剂浸泡过夜,与步骤(1)中的药渣合并,加6-12倍量的70-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药渣干燥后过筛,收集药渣中的牛蒡子原料药;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将步骤(2)中的牛蒡子粉碎成最粗粉,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步骤(2)和步骤(3)中的滤液合并,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混合药材的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0-1.12(60℃),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得到羟丙甲纤维素的滤液;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浸膏粉末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与部分羟丙甲纤维素滤液混匀制粒,50℃干燥,过20目筛制得颗粒一;将处方量的维生素C与剩余的羟丙甲纤维素滤液包膜,55℃干燥,过20目筛制得颗粒二;将颗粒一、颗粒二和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和薄荷油在搅拌下滴入混匀的物料中,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维c银翘片片剂,包薄膜衣制成500片,每片重量在0.25g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c银翘片,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1)挥发油的提取:将处方量的山银花、荆芥、连翘粉碎过20目筛后混合,备用;将混合物料投入超临界CO2萃取器的萃取釜中,并在萃取釜中加入100m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做夹带剂;
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分离釜Ⅱ进行加热,当萃取温度为35℃,分离釜Ⅰ温度为30℃时,打开CO2气瓶,直至萃取釜压力为42MPa,分离釜Ⅰ压力为6.6 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的流量为20kg/h,恒温恒压萃取,200min后,收集淡黄色连翘挥发油粗油;当连翘挥发油提取结束后,对萃取釜、分离釜分离釜Ⅰ再次进行加热并对循环体系中的CO2流体进行减压;当萃取釜温度46℃,分离釜Ⅰ温度为42℃时,萃取压力30MPa,分离釜Ⅰ压力10MPa,CO2流速为20kg/h,恒温恒压萃取,150min后,收集荆芥和山银花的混合挥发油;收集各物质的残渣;合并各物质的挥发油,并将混合后的挥发油用无水乙醇溶解抽滤2次,除去残渣,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计算收油率并收集备用;(2)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牛蒡子等药液的制备将处方量的淡竹叶、淡豆豉、芦根、橘梗、甘草等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最粗粉,处方量的牛蒡子原料药不粉碎,以60-90%的乙醇为溶剂浸泡过夜,与步骤(1)中的药渣合并,加6-12倍量的70-9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药渣干燥后过筛,收集药渣中的牛蒡子原料药; (3)牛蒡子提取液的收集将步骤(2)中的牛蒡子粉碎成最粗粉,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将每次提取的滤液滤过,合并两次的滤液,并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收集滤液备用;将步骤(2)和步骤(3)中的滤液合并,加入石蜡使溶解,冷却至石蜡浮于液面,除石蜡层,得到混合药材的提取液; (4)干膏粉的制备:步骤(3)中的药液,浓缩干燥至密度为1.10-1.12(60℃),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
 (5)维c银翘片的制备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先用95%乙醇分散均匀,再加入水至乙醇浓度为50-80%,搅拌5-10min,调节羟丙甲纤维素的浓度2~4%,过滤,得到羟丙甲纤维素的滤液;将步骤(4)中得到的干浸膏粉末与处方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匀,与制得的部分羟丙甲纤维素滤液混匀制粒,50℃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一;将处方量的维生素C与剩余的羟丙甲纤维素滤液包膜,55℃干燥,过筛制得颗粒二;将颗粒一、颗粒二和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匀,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和薄荷油在搅拌下滴入混匀的物料中,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维c银翘片,500片,每片重量在0.5g。
CN201510357419.7A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维c银翘片 Pending CN1048880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7419.7A CN104888021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维c银翘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7419.7A CN104888021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维c银翘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8021A true CN104888021A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21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7419.7A Pending CN104888021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维c银翘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8802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3569A (zh) * 2016-06-06 2016-09-21 惠州同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青梅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CN108313367A (zh) * 2018-02-27 2018-07-24 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惰性气体包装的维c银翘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9891A (zh) * 2013-04-18 2013-06-26 湖北武当金鼎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维c银翘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9891A (zh) * 2013-04-18 2013-06-26 湖北武当金鼎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维c银翘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霞等: "超临界CO2萃取银翘散的工艺研究", 《中成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3569A (zh) * 2016-06-06 2016-09-21 惠州同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青梅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CN108313367A (zh) * 2018-02-27 2018-07-24 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惰性气体包装的维c银翘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9576B (zh) 川芎茶调颗粒提取物及其制剂制备方法
CN100497365C (zh) 一种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提取物同时提取及检测方法
CN101129463B (zh) 一种丹参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CN105079564A (zh) 一种银翘解毒片的制备方法
CN101401843B (zh) 一种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CN102526150A (zh) 一种土木香总倍半萜内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4888021A (zh) 一种维c银翘片
CN101607049A (zh) 制备痔炎消制剂的药材提取液分离浓缩方法
CN102920964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CN103655791A (zh) 一种痰瘀同治的荷丹制剂及其应用
CN100477996C (zh) 虎眼万年青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以及用途
CN103830374B (zh) 三叶糖脂清在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
CN1155592C (zh) 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酸枣仁总黄酮的制备方法
CN102631386B (zh) 柴胡解热镇痛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785799B (zh) 香青兰总三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764414B (zh) 一种制备小青龙合剂的方法
CN102895386B (zh) 一种白芷、蛇床子、花椒、土木香的提取方法及制药应用
CN101671320B (zh) 一种去氧穿心莲内酯分离纯化方法
CN101671321A (zh) 一种脱水穿心莲内酯分离纯化方法
CN105168328A (zh) 葛根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及葛根提取物滴丸剂
CN100496549C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1398A (zh) 一种从独一味中同时制备高纯度5-羟基-独一味素a苷和独一味素a苷提取物的方法
CN101773547A (zh) 一种丹参注射液中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CN1919273B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0475248C (zh) 一种治疗子宫出血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204 Changliu road 3, Liu Cun Industrial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hendo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4 Changliu road 3, Liu Cun Industrial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Kang 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