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1161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81161A CN104881161A CN201410558312.4A CN201410558312A CN104881161A CN 104881161 A CN104881161 A CN 104881161A CN 201410558312 A CN201410558312 A CN 201410558312A CN 104881161 A CN104881161 A CN 1048811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sub
- touch
- folding region
- compens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168 insulating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XKCTMHTOKXKQT-UHFFFAOYSA-N cadm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Cd]=O CXKCTMHTOKXKQ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FEAAQFZALKQPA-UHFFFAOYSA-N cadmium(2+);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Cd+2] CFEAAQFZALKQP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YMMGRPLNZPTZBS-UHFFFAOYSA-N 2,3-dihydrothieno[2,3-b][1,4]dioxine Chemical compound O1CCOC2=C1C=CS2 YMMGRPLNZPTZB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44 PEDOT:PS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6404 Sn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413 T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37 in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ind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In+3].[In+3]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indium;tin;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In].[Sn]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NWHGQJWIACOKP-UHFFFAOYSA-N zinc;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Zn+2] RNWHGQJWIACO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条第一电极、多条第二电极、多条第三电极以及多条第四电极。基板包括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以及第一触控折叠区。第一触控折叠区设置于第一触控区与第二触控区之间。多条第一电极以及多条第二电极配置于基板上的第一触控区。第一电极由第一触控区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多条第三电极以及多条第四电极配置于基板上的第二触控区。第三电极由第二触控区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彼此无相交。触控面板的任一边长、与第一触控区与第二触控区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折叠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一般柔性触控面板的应用下,触控面板有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弯曲或折叠,而导致触控面板中配置于折叠部份的电极结构受到破坏,造成触控面板整体感应到的电阻值增加。并且,若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的电阻值上升达到一定数值的情况下,更严重的会导致触控信号无法顺利传递与接收,而造成触控面板的功能失效。因此,如何使柔性触控面板在多次弯曲或折叠的使用下,提高其耐用度以及稳定性,实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条第一电极、多条第二电极、多条第三电极以及多条第四电极。基板包括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以及第一触控折叠区,第一触控折叠区设置于第一触控区与第二触控区之间。多条第一电极以及多条第二电极配置于基板上的第一触控区,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彼此相交,且第一电极由第一触控区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多条第三电极以及多条第四电极配置于基板上的第二触控区,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彼此相交,且第三电极由第二触控区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彼此无相交,且触控面板的任一边长、与第一触控折叠区与第二触控区之间的距离D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未折叠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折叠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折叠剖视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2C为图2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3C为图3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
图4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4C为图4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
图5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5C为图5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
图6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6C为图6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
图7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7C为图7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
图8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8C为图8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
图9至图12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触控区配置示意图。
图13A至图13D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折叠区配置示意图。
图14A至图14I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可能剖视图。
图15A至图15L为本发明的双面触控显示装置的可能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A、D:距离
G:间距
I-I’:剖线
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触控面板
20a、20b、20c、20d、20e、20f、20g、20h、20i:触控显示装置
30a、30b、30c、30d、30e、30f、30g、30h、30i、30j、30k、30l:双面触控显示装置
100:基板
110、110’:第一触控区
111:第一电极
111a:第一子电极
111b:第二子电极
112:第二电极
113、123:绝缘衬垫
120、120’:第二触控区
121:第三电极;121a:第三子电极;121b:第四子电极
122:第四电极
130、130’:第一触控折叠区
131:第一补偿电极;131a:第一补偿子电极;131b:第二补偿子电极
132:第二补偿电极;132a:第三补偿子电极;132b:第四补偿子电极
133:电性连结区
134:非电性连结区
140:第三触控区
141:第五电极
142:第六电极
150:第二触控折叠区
160:第四触控区
161:第七电极
162:第八电极
170:第三触控折叠区
200:显示面板;210:第一显示面板;220:第二显示面板
300:绝缘单元;310:第一绝缘单元;320:第二绝缘单元;330:第三绝缘单元;340:第四绝缘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未折叠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折叠示意图,图1C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折叠剖视图。一般而言,在使用触控面板10a时,触控面板10a可依图1A所示以未折叠的情况使用,其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位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之间;另一方面,在使用触控面板10a时,触控面板10a也可依图1B所示以折叠的情况使用,其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呈现折叠的状态;进一步而言,触控面板10a更可折叠至如图1C所示。由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a,主要提出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各种电极设计,例如采用无桥接式的电极设计,所谓无桥接式的电极设计是指不同的电极彼此无相交,因此无需设置绝缘衬垫于不同的电极间作为电性绝缘,也就是说,同一条电极并不需要与绝缘衬垫交叠的部分以桥接的方式连接。据此可使触控面板10a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电极在长时间的弯曲或折叠的使用下,其电极结构可能比较不易遭受破坏;其中,无桥接式的电极设计可利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两侧的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中的电极延伸配置而成,例如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彼此电极为交错方式设计,由此可加强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触控感应效果;再者,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电极可采用延展性较高的导电材料制作,如此一来,可使触控面板10a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电极可在长时间的弯曲或折叠的使用下,其中电极结构可能較不易遭受破坏。以下,将以各种实施例具体举例说明。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图2C是图2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之剖视图。请参考图2A、图2B以及图2C,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a包括基板100、多条第一电极111、多条第二电极112、多条第三电极121以及多条第四电极122。
详细来说,基板100包括第一触控区110、第二触控区120以及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设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之间。多条第一电极111以及多条第二电极112配置于基板100上的第一触控区110,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二电极112彼此相交。多条第三电极121以及多条第四电极122配置于基板100上的第二触控区120,第三电极121以及第四电极122彼此相交。其中,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之间的距离D为介于3.14毫米至47.1毫米之间,且触控面板10a的其中一边长介于4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另一边长介于30毫米至225毫米之间。据此,触控面板10a的任一边长、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之间的距离D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a中的第一电极111还由第一触控区110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第三电极121还由第二触控区120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且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彼此无相交;例如,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设置。通过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的设置,可改变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的互容的电容值,进而使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三电极121可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在此需说明的是,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也可包括至少一非触控区。换句话说,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三电极121可依触控区域的使用需求,选择性的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作局部的电极配置。以下为方便描述,以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皆为触控区的配置图式说明,但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a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11a,各第一子电极111a由第一电极111往相邻的第三电极121方向延伸。并且,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21a,第三子电极121a由第三电极121往相邻的第一电极111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三子电极121a彼此无相交;例如,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三子电极121a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设置。通过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三子电极121a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的设置,可改变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的互容的电容值,进而使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可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除此之外,上述的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之间、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以及第四电极122之间还包含有绝缘衬垫113、123,绝缘衬垫113、123可作为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之间的电性绝缘的用途,以及第三电极121以及第四电极122之间的电性绝缘的用途,后续将省略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如图2A、图2B以及图2C中所示的所有电极的形状以及数量仅为说明用途,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电极可以为条状电极的串行或为菱形状电极的串行,且子电极的形状可以为条状、三角形或者是其它任意的多边形。再者,如图2A、图2B以及图2C中所示的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的大小以及形状仅为说明用途,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的大小可以为相同或不同,且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触控区12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或者是其它任意的多边形。以下为方便描述,将以所有电极以及所有子电极皆为条状、触控区的形状皆为矩形的示意图来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电极,可选自由金属网格(mesh)层、纳米导电材料层、透明导电氧化(TCO)层、高分子导电层及其组合所组成的族群。例如:纳米导电材料层可包括碳纳米管(CNT)以及银纳米线(Agnws),透明导电氧化层可包括氧化铟锡(ITO)、掺铝氧化锌(AZO)、氧化锌(ZnO)、掺镓氧化锌(GZO)、氧化铟(ln2O3)、氧化铟锌(IZO)、二氧化钛(TiO2)、掺氟氧化锡(FTO)、二氧化锡(SnO2)、氧化镉(CdO),高分子导电层可包括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如此一来,无论使用单层材料或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因所使用的材料皆具有良好延展性的特性,由此可有助于触控面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电极结构可较不易受到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并且,当使用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时,还可有效降低电极的阻抗,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a中,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是分别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触控区110,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与第四电极122是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二触控区120,换句话说,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a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还分别由第一触控区11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并且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设置;据此,触控面板10a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即使无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与第四电极122的配置,仍可具有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更进一步来说,触控面板10a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11a,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21a,且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三子电极121a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设置;由此可使触控面板10a更具有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进而提高其触控感应的稳定性。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图3C是图3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请参考图3A、图3B以及图3C,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b与触控面板10a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b与触控面板10a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b还包括第一补偿电极131。第一补偿电极131配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且介于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b中的第一补偿电极131还包含多条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一部分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由第一补偿电极131往第一触控区110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一电极111之间;另一部分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由第一补偿电极131往第二触控区120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三电极121之间。换句话说,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三电极121彼此交错配置。通过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的设置,可改变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的互容的电容值,进而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可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b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11a,一部份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介于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一电极111之间。并且,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21a,另一部份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介于第三子电极121a与第三电极121之间。换句话说,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子电极111a彼此交错配置,或与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三子电极121a彼此交错配置。通过第一电极111、第一子电极111a、第三电极121、第三子电极121a以及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的设置,可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可具有更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b中,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与第四电极122是分别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触控区11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换句话说,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b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第一补偿电极131还包含多条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三电极121彼此交错配置;据此,触控面板10b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通过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的设置,可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更进一步来说,触控面板10b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11a,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21a,且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子电极111a彼此交错配置,或与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三子电极121a彼此交错配置;由此可使触控面板10b还具有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进而提高其触控感应的稳定性。
图4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图4C是图4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请参考图4A、图4B以及图4C,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c与触控面板10b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c与触控面板10b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c还包括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一部分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由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往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一电极111之间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一子电极111a之间;另一部分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由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往第三子电极121a与第三电极121之间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三电极121与第三子电极121a之间。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c中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二子电极111b,一部分第二子电极111b由第一电极111往相邻的第一补偿子131a电极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二子电极111b由第一子电极111a往相邻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方向延伸;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四子电极121b,一部分第四子电极121b由第二电极112往相邻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四子电极121b由第三子电极121a往相邻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方向延伸;例如,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通过各第二子电极111b、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交错的设置,可改变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一补偿电极131的互容的电容值,进而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一补偿电极131可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c中,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以及第四电极122是分别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触控区11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换句话说,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c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更进一步来说,触控面板10c还包括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二子电极111b,且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四子电极121b;其中,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如此一来,触控面板10c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通过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之间、以及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之间彼此交错的设置,可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且提高其触控感应的稳定性。
图5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图5C是图5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请参考图5A、图5B以及图5C,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d与触控面板10b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d与触控面板10b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d还包括第二补偿电极132。第二补偿电极132配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且介于第一补偿电极131与第三电极121之间。
第一补偿电极131与第二补偿电极132之间的距离A可介于0.01毫米至5毫米之间。通过第一补偿电极131与第二补偿电极132间的距离A中无任何的电极设置,由此可使触控面板10d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电极结构可能比较不易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d中的第一补偿电极131还包含多条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由第一补偿电极131往第一触控区110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一电极111之间;第二补偿电极132还包含多条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由第二补偿电极132往第二触控区120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三电极121之间。换句话说,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彼此交错配置,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与第三电极121彼此交错配置。通过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彼此交错的设置、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与第三电极121彼此交错的设置,可改变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以及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的互容的电容值,进而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以及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可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d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11a,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介于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一电极111之间。并且,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21a,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介于第三子电极121a与第三电极121之间。换句话说,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子电极111a彼此交错配置,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分别与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三子电极121a彼此交错配置。通过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子电极111a之间、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分别与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三子电极121a之间彼此交错的设配置,可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电极131以及第二补偿电极132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d中,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以及第四电极122是分别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触控区11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换句话说,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d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并且,通过第一补偿电极131与第二补偿电极132间的距离A中无任何的电极设置,由此可使触控面板10d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电极结构可能比较不易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第一补偿电极131还包含多条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第二补偿电极132还包含多条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彼此交错配置,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与第三电极121彼此交错配置;据此,触控面板10d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通过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之间、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与第三电极121之间彼此交错的设置,可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更进一步来说,触控面板10d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11a,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21a,且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子电极111a彼此交错配置,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分别与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三子电极121a彼此交错配置;由此可使触控面板10d更具有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进而提高其触控感应的稳定性。
图6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6B是图6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图6C是图6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请参考图6A、图6B以及图6C,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e与触控面板10d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e与触控面板10d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e还包括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以及多条第四补偿子电极132b,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由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往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一电极111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一电极111之间;第四补偿子电极132b由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往第三子电极121a与第三电极121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三子电极121a与第三电极121之间。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e中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二子电极111b,一部分第二子电极111b由第一电极111往相邻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二子电极111b由第一子电极111a往相邻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方向延伸;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四子电极121b,一部分第四子电极121b由第三电极121往相邻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四子电极121b由第三子电极121a往相邻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方向延伸;例如,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四补偿子电极132b彼此交错设置,可改变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电极131以及第二补偿电极132的互容的电容值,进而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电极131以及第二补偿电极132可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e中,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以及第四电极122是分别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触控区11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换句话说,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e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更进一步来说,触控面板10e还包括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二子电极111b,且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四子电极121b;其中,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如此一来,触控面板10e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通过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之间、以及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之间彼此交错的设置,可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且提高其触控感应的稳定性。
图7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7B是图7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图7C是图7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的剖视图。请参考图7A、图7B以及图7C,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f与触控面板10d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f与触控面板10d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f为包括多条第一补偿电极131以及多条第二补偿电极132,第一补偿电极131以及多条第二补偿电极132配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介于第一电极111与第三电极121之间,且各第一补偿电极131彼此电性独立,各第二补偿电极132彼此电性独立。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f中的各第一补偿电极131还包至少一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由第一补偿电极131往第一触控区110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一电极111之间;各二补偿电极132还包含至少一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由第二补偿电极132往第二触控区120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三电极121之间。换句话说,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彼此交错配置,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与第三电极121彼此交错配置。通过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彼此交错的设置、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与第三电极121彼此交错的设置,可改变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以及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的互容的电容值,进而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以及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可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f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11a,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介于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一电极111之间。并且,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21a,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介于第三子电极121a与第三电极121之间。换句话说,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子电极111a彼此交错配置,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分别与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三子电极121a彼此交错配置。通过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子电极111a之间、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分别与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三子电极121a之间彼此交错的设配置,可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电极131以及第二补偿电极132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f中,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以及第四电极122是分别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触控区11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换句话说,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f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并且,通过第一补偿电极131与第二补偿电极132间的距离A中无任何的电极设置,由此可使触控面板10f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的电极结构可能比较不易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另一方面,第一补偿电极131还包含至少一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第二补偿电极132包含至少一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彼此交错配置,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与第三电极121彼此交错配置;据此,触控面板10f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通过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与第一电极111之间、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与第三电极121之间彼此交错的设置,可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更进一步来说,触控面板10f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11a,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21a,且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分别与第一电极111以及第一子电极111a彼此交错配置,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分别与第三电极121以及第三子电极121a彼此交错配置;由此可使触控面板10f更具有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进而提高其触控感应的稳定性。
图8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8B是图8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图8C是图8A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之剖视图。请参考图8A、图8B以及图8C,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g与触控面板10f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g与触控面板10f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g还包括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以及多条第四补偿子电极132b,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由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往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一电极111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一子电极111a与第一电极111之间;第四补偿子电极132b由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往第三子电极121a与第三电极121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第三子电极121a与第三电极121之间。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g中的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二子电极111b,一部分第二子电极111b由第一电极111往相邻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二子电极111b由第一子电极111a往相邻的第一补偿子电极131a方向延伸;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四子电极121b,一部分第四子电极121b由第三电极121往相邻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方向延伸,另一部分第四子电极121b由第三子电极121a往相邻的第三补偿子电极132a方向延伸;例如,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四补偿子电极132b彼此交错设置,如此可改变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电极131以及第二补偿电极132的互容的电容值,进而使第一电极111、第三电极121、第一补偿电极131以及第二补偿电极132可具有良好的电容匹配效果,以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g中,彼此相交的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以及彼此相交的第三电极121以及第四电极122是分别配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触控区11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换句话说,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g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更进一步来说,触控面板10g还包括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各第一电极11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二子电极111b,且各第三电极121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还包含多条第四子电极121b;其中,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彼此交错设置,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四补偿子电极132b彼此交错设置。如此一来,触控面板10g在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中通过各第二子电极111b与各第二补偿子电极131b之间、以及各第四子电极121b与各第四补偿子电极132b之间彼此交错的设置,可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之效果,且提高其触控感应的稳定性。
图9至图12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触控区配置示意图。请先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h与前述的触控面板10a至10g其中任一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在此为方便描述,将以触控面板10a的电极配置方式配合图式说明,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而触控面板10h与触控面板10a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h还包括第三触控区140以及第二触控折叠区150,第二触控折叠区150设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三触控区140之间;其中多条第五电极141以及多条第六电极142配置于基板100上的第三触控区140,第五电极141以及第六电极142彼此相交,且第五电极141由第三触控区140延伸至第二触控折叠区150,并且,第三电极121由第二触控区120延伸至第二触控折叠区150,第三电极121与第五电极141彼此无相交,且触控面板10h的任一边长、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三触控区140之间的距离D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h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折叠区15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h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并且,通过多触控折叠区的设置,可有效的改善触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接着,请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i与前述之触控面板10h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i与触控面板10h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i还包括第四触控区160以及第三触控折叠区170,第三触控折叠区170设置于第三触控区140与第四触控区160之间;其中,多条第七电极161以及多条第八电极162配置于基板100上的第四触控区160,第七电极161以及第八电极162彼此相交,并且,第七电极161由第四触控区160延伸至第三触控折叠区170,第五电极141由第三触控区140延伸至第三触控折叠区170,第五电极141与第七电极161彼此无相交,且触控面板10i的任一边长、与第三触控区140与第四触控区160之间的距离D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i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第二触控折叠区150以及第三触控折叠区17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i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并且,通过多触控折叠区的设置,可有效的改善触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请参考图1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j与前述的触控面板10a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j与触控面板10a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j还包括第三触控区140以及第二触控折叠区150,第二触控折叠区150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相交,且第二触控折叠区150设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三触控区140之间;其中,多条第五电极141以及多条第六电极142,配置于基板100上的第三触控区140,第五电极141以及第六电极142彼此相交,且第五电极141由第三触控区140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第六电极142由第三触控区140延伸至第二触控折叠区150,第四电极122由第二触控区120延伸至第二触控折叠区150,并且,第四电极122与第六电极142彼此无相交,第一电极111与第五电极141彼此无相交,且触控面板10j的任一边长、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三触控区140之间的距离D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j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折叠区15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j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并且,通过多触控折叠区的设置,可有效的改善触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请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k与前述的触控面板10j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面板10k与触控面板10j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面板10k还包括第四触控区160以及第三触控折叠区170,第三触控折叠区170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相交,且第三触控折叠区170设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四触控区160之间;其中,多条第七电极161以及多条第八电极162配置于基板100上的第四触控区160,第七电极161以及第八电极162彼此相交,且第七电极161由第四触控区160延伸至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第八电极162由第四触控区160延伸至第三触控折叠区170,第二电极112由第一触控区110延伸至第三触控折叠区170,并且,第二电极112与第八电极162彼此无相交,第五电极141与第七电极161彼此无相交,且触控面板10k的任一边长、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四触控区160之间的距离D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k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第二触控折叠区150以及第三触控折叠区170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10k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并且,通过多触控折叠区的设置,可有效的改善触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除上述之外,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可区分为电性连结区133以及非电性连结区134。具体而言,图13A至图13D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折叠区配置示意图。请参考图13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包括一个电性连结区133以及一个非电性连结区134,且非电性连结区134位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的其中一边缘区域。请参考图13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包括一个电性连结区133以及两个非电性连结区134,且两个非电性连结区134分别位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的两边缘区域。请参考图13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包括两个电性连结区133以及一个非电性连结区134,且两个电性连结区133分别位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的两个边缘区域。请参考图13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包括三个电性连结区133以及两个非电性连结区134,且各电性连结区133与各非电性连结区134分别交替配置,且其中两个电性连结区133位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的两个边缘区域。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还可与显示面板搭配,以形成触控显示装置,以下为方便描述,将依图1A的触控面板搭配显示面板举例说明。图14A至图14I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可能剖视图,请先参考图14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区110、第二触控区120以及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对应于相同显示面板200叠置,如此一来,即可形成触控显示装置20a。请参考图14B,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区分为第一显示面板210以及第二显示面板220,其中第一显示面板210对应第一触控区110叠置,第二显示面板220对应于第二触控区120叠置,在第一显示面板210以及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具有间距G,间距G大致对应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如此一来,即可形成触控显示装置20b。请参考图14C,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c与触控显示装置20b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显示装置20c与触控显示装置20b的主要差别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c在第一显示面板210以及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更配置有绝缘单元300,绝缘单元300对应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叠置,且绝缘单元300与第一显示面板210以及第二显示面板220相连,绝缘单元300可做为支撑第一显示面板210以及第二显示面板220的用途。请参考图14D,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d与触控显示装置20b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显示装置20d与触控显示装置20b主要的差别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d的绝缘单元可区分为第一绝缘单元310以及第二绝缘单元320,第一显示面板21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叠置、第一绝缘单元310对应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一显示面板210与第一绝缘单元310彼此相连;再者,第二显示面板220对应于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二绝缘单元320对应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一触控区110叠置,第二显示面板22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彼此相连。第一显示面板210配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第一绝缘单元310配置于第二绝缘单元320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之间、且第一绝缘单元310配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请参考图14E,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e与触控显示装置20d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显示装置20e与触控显示装置20d主要的差别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e的第一显示面板21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以及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叠置,且第一绝缘单元310对应于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一显示面板210与第一绝缘单元310彼此相连;再者,第二显示面板220对应于第二触控区120以及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叠置,且第二绝缘单元32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叠置,第二显示面板22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彼此相连,且第一显示面板210配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第一显示面板210配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且第一绝缘单元310配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请参考图14F,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f与触控显示装置20d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显示装置20f与触控显示装置20d主要的差别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f的第一显示面板21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以及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叠置,且第一绝缘单元310对应于第二触控区120以及另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叠置,第一显示面板210与第一绝缘单元310彼此相连;再者,第二显示面板220对应于第二触控区120以及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叠置,且第二绝缘单元32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以及另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叠置,第二显示面板22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彼此相连,且第一显示面板210配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第一显示面板210配置于一部份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第一绝缘单元310配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且第一绝缘单元310配置于另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请参考图14G,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g与触控显示装置20d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显示装置20g与触控显示装置20d主要的差别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g还包括第三绝缘单元330,第三绝缘单元33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一显示面板210之间、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一绝缘单元310之间、且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一绝缘单元310之间。请参考图14H,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h与触控显示装置20e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显示装置20h与触控显示装置20e主要的差别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h还包括第三绝缘单元330,第三绝缘单元33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一显示面板210之间、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一显示面板210之间、且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一绝缘单元310之间。请参考图14I,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i与触控显示装置20f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触控显示装置20i与触控显示装置20f相似主要的差别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i还包括第三绝缘单元330,第三绝缘单元33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一显示面板210之间、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一显示面板210之间、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另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一绝缘单元310之间、且第三绝缘单元330叠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一绝缘单元310之间。
进一步而言,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还可与双面显示的显示面板搭配,以形成双面触控显示装置。图15A至图15L为本发明的双面触控显示装置的可能剖视图,其中图15A至图15I分别与图14A至14I类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而图15A至图15I中的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a至30i分别与图14A至14I中的触控显示装置20a至20i主要的差别在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a至30i还包括另一组触控面板,另一组触控面板可区分为第一触控区110’、第二触控区120’以及第一触控折叠区130’,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一触控区110’彼此对应配置、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二触控区120’彼此对应配置、且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彼此对应配置,且两组触控面板分别配置于显示面板的相对两侧。此外,请参考图15J,在本实施例中,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j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g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j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g差别在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j还包括第四绝缘单元340,第四绝缘单元34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且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请参考图15K,在本实施例中,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k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h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k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h主要的差别在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k还包括第四绝缘单元340,第四绝缘单元34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且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请参考图15L,在本实施例中,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l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i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而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l与双面触控显示装置30i主要的差别在于触控显示装置30l还包括第四绝缘单元340,第四绝缘单元340对应于第一触控区110’、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以及第二触控区120’叠置,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第一触控区11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二绝缘单元320之间、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另一部份的第一触控折叠区13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且第四绝缘单元340叠置于第二触控区120’与第二显示面板220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中,在触控折叠区中并无彼此相交的电极结构;由此,触控面板即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电极结构可比较不易受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更进一步来说,触控面板于触控折叠区中还包括多条补偿电极、以及子电极彼此之间交错的设置,如此一来,可达到良好的触控感应的效果,且提高其触控感应的稳定性。并且,触控面板于触控折叠区中通过多条补偿电极间无任何的电极设置,由此可使触控面板在多次的弯曲或折叠使用下,在触控折叠区中的电极结构可能比较不易破坏,进而使其具有较佳的耐用度。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出多个触控折叠区的设置,可有效的改善触控面板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做一些完善和更改,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包括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以及第一触控折叠区,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区与所述第二触控区之间;
多条第一电极以及多条第二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一触控区,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彼此相交,且所述第一电极由所述第一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以及
多条第三电极以及多条第四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二触控区,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彼此相交,且所述第三电极由所述第二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彼此无相交,且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边长、与所述第一触控区与所述第二触控区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彼此交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至少一所述第一子电极由所述第一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三电极延伸,
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至少一所述第三子电极由所述第三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三子电极彼此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补偿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中,且介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电极还包含多条第一补偿子电极,一部分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由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往所述第一触控区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另一部分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由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往所述第二触控区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介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介于至少一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还包含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一部分所述第二补偿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往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另一部分所述第二补偿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往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多条第二子电极,一部分所述第二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方向延伸,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子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方向延伸,
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多条第四子电极,一部分所述第四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方向延伸,另一部分所述第四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二子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二补偿子电极彼此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第四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二补偿子电极彼此交错设置。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补偿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中,且介于所述第一补偿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项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电极还包含多条第一补偿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由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往所述第一触控区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所述第二补偿电极还包含多条第三补偿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由所述第二补偿电极往所述第二触控区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介于每个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介于每个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还包含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二补偿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往每个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每个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还包含多条第四补偿子电极,每个所述第四补偿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往每个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方向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每个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多条第二子电极,一部分所述第二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延伸,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子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延伸,
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多条第四子电极,一部分所述第四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三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延伸,另一部分所述第四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三子电极往相邻的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二补偿子电极彼此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第四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四补偿子电极彼此交错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电极与所述第二补偿电极之间的距离介于0.01毫米至5毫米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包括选自由金属网格层、纳米导电材料层、透明导电氧化层、高分子导电层及其组合所组成的族群。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第一补偿电极以及多条第二补偿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中,介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彼此电性独立,每个所述第二补偿电极彼此电性独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补偿电极还包含至少一第一补偿子电极,至少一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往所述第一触控区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每个所述第二补偿电极还包含至少一第三补偿子电极,至少一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二补偿电极往所述第二触控区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介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含至少一第三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介于至少一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还包含多条第二补偿子电极,每个所述第二补偿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一补偿子电极往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每个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还包含多条第四补偿子电极,每个所述第四补偿子电极由每个所述第三补偿子电极往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之间延伸,且介于相邻的所述第三子电极与每个所述第三电极之间。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触控区以及第二触控折叠区,所述第二触控折叠区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区与所述第三触控区之间;以及
多条第五电极以及多条第六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三触控区,所述第五电极以及所述第六电极彼此相交,且所述第五电极由所述第三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三电极由所述第二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五电极彼此无相交,且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边长、与所述第二触控区与所述第三触控区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触控区以及第三触控折叠区,所述第三触控折叠区设置于所述第三触控区与所述第四触控区之间;以及
多条第七电极以及多条第八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四触控区,所述第七电极以及所述第八电极彼此相交,且所述第七电极由所述第四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三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五电极由所述第三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三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五电极与所述第七电极彼此无相交,且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边长、与所述第三触控区与所述第四触控区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触控区以及第二触控折叠区,所述第二触控折叠区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相交,且所述第二触控折叠区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区与所述第三触控区之间;以及
多条第五电极以及多条第六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三触控区,所述第五电极以及所述第六电极彼此相交,且所述第五电极由所述第三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所述第六电极由所述第三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四电极由所述第二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六电极彼此无相交,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五电极彼此无相交,且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边长、与所述第二触控区与所述第三触控区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触控区以及第三触控折叠区,所述第三触控折叠区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相交,且所述第三触控折叠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区与所述第四触控区之间;以及
多条第七电极以及多条第八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四触控区,所述第七电极以及所述第八电极彼此相交,且所述第七电极由所述第四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所述第八电极由所述第四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三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二电极由所述第一触控区延伸至所述第三触控折叠区,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八电极彼此无相交,所述第五电极与所述第七电极彼此无相交,且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一边长、与所述第一触控区与所述第四触控区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介于9.5至95之间。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折叠区还包括至少一非触控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1945141P | 2014-02-27 | 2014-02-27 | |
US61/945,141 | 2014-02-27 | ||
TW103127073 | 2014-08-07 | ||
TW103127073 | 2014-08-07 | ||
TW103130776A TWI569193B (zh) | 2014-02-27 | 2014-09-05 | 觸控面板 |
TW103130776 | 2014-09-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81161A true CN104881161A (zh) | 2015-09-02 |
CN104881161B CN104881161B (zh) | 2017-12-01 |
Family
ID=53882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58312.4A Active CN104881161B (zh) | 2014-02-27 | 2014-10-20 | 触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72509B2 (zh) |
CN (1) | CN104881161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79754A (zh) * | 2017-08-22 | 2017-12-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面板 |
WO2018121441A1 (zh) * | 2016-12-26 | 2018-07-0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构件以及显示设备 |
CN108292186A (zh) * | 2015-12-11 | 2018-07-17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静电电容式传感器 |
CN108682479A (zh) * | 2018-03-27 | 2018-10-19 | 佛山市飞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紫外过滤功能的柔性透明电极 |
CN109426390A (zh) * | 2017-08-24 | 2019-03-05 | 创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元件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796723A (zh) * | 2019-10-11 | 2020-10-2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感应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 |
WO2021056670A1 (zh) * | 2019-09-25 | 2021-04-0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
CN114115570A (zh) * | 2020-08-26 | 2022-03-01 |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8870A (zh) * | 2014-01-23 | 2015-07-29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 单层电容式触摸屏触摸点的侦测方法 |
JP2016027464A (ja) * | 2014-05-30 | 2016-02-18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入力装置、情報処理装置 |
KR102267357B1 (ko) | 2014-12-15 | 2021-06-2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장치 |
KR102241773B1 (ko) * | 2014-12-18 | 2021-04-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장치 |
CN106020575B (zh) * | 2015-03-27 | 2020-12-04 |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KR102338753B1 (ko) * | 2015-04-14 | 2021-12-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6325728B (zh) * | 2015-06-30 | 2024-05-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TWI566147B (zh) * | 2015-10-08 | 2017-01-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彎曲式觸控模組與控制方法以及可彎曲式顯示裝置 |
WO2017099173A1 (ja) * | 2015-12-11 | 2017-06-15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
KR102401401B1 (ko) * | 2016-02-19 | 2022-05-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부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2615740B1 (ko) | 2016-06-08 | 2023-12-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US20170371473A1 (en) | 2016-06-23 | 2017-12-28 | A D Metro | Touch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
KR102600289B1 (ko) * | 2016-09-21 | 2023-11-1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US10528088B2 (en) * | 2016-09-28 | 2020-01-0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Opening state detection of a foldable device using self-capacitance |
KR102568386B1 (ko) * | 2016-09-30 | 2023-08-2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6502466B (zh) * | 2016-10-28 | 2020-04-14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制作方法 |
CN108255331B (zh) * | 2016-12-29 | 2024-03-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触摸屏及制作方法、显示屏及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
CN108334215B (zh) * | 2017-01-20 | 2020-01-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1592918B2 (en) | 2017-01-20 | 2023-02-28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Flexibl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WO2019119146A1 (en) * | 2017-12-22 | 2019-06-27 | 1004335 Ontario Inc. carrying on business as A D Metro |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apparatus having branching electrodes |
KR102493681B1 (ko) * | 2018-03-30 | 2023-01-3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
KR102463801B1 (ko) * | 2018-04-03 | 2022-11-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
KR20200034388A (ko) * | 2018-09-21 | 2020-03-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JP2022535171A (ja) * | 2019-03-29 | 2022-08-05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及び表示装置 |
CN110221653A (zh) * | 2019-05-14 | 2019-09-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屏 |
KR20210000359A (ko) | 2019-06-24 | 2021-01-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10045576A (ko) * | 2019-10-16 | 2021-04-2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
US11527584B2 (en) * | 2020-10-22 | 2022-12-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ouch panel integrating bending sensor for foldable OLED display |
KR20220058698A (ko) * | 2020-10-29 | 2022-05-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US11429224B2 (en) * | 2021-01-06 | 2022-08-30 | Rockwell Collins, Inc. | Eliminating interconnect induced inaccuracies and reducing scan time using a high granularity resistive touch screen |
KR20230049811A (ko) * | 2021-10-06 | 2023-04-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03309A (en) * | 2007-03-30 | 2009-01-16 | Fujitsu Component Ltd | Touch panel |
US20120162099A1 (en) * | 2010-12-24 | 2012-06-28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Touch screen |
TW201316207A (zh) * | 2011-10-04 | 2013-04-16 | Wistron Corp | 觸控裝置、觸控系統及觸控方法 |
CN103384866A (zh) * | 2011-03-31 | 2013-11-06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静电容量式触摸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29918A1 (ja) | 2002-09-25 | 2004-04-08 | Citizen Watch Co., Ltd. | 表示装置 |
KR100984071B1 (ko) | 2007-03-30 | 2010-09-30 | 후지쯔 콤포넌트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터치 패널 |
JP4989309B2 (ja) | 2007-05-18 | 2012-08-01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720857B2 (ja) | 2008-06-18 | 2011-07-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
JP5455034B2 (ja) | 2009-12-09 | 2014-03-26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
KR101643377B1 (ko) | 2010-02-26 | 2016-07-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접이식 터치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20130187833A1 (en) | 2010-07-09 | 2013-07-25 | Si-han Kim |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
KR20120133848A (ko) | 2011-06-01 | 2012-12-1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DE102011111506B4 (de) | 2011-08-31 | 2017-05-18 |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 Kunststofffolie und Touchsensor |
KR20130043526A (ko) | 2011-10-20 | 2013-04-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플렉시블 표시장치 |
TW201344871A (zh) | 2012-04-24 | 2013-11-01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電極結構 |
TWM448024U (zh) | 2012-05-25 | 2013-03-01 | J Touch Corp | 電容式觸控感測器 |
KR101420330B1 (ko) | 2012-06-22 | 2014-07-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 |
KR20150040873A (ko) | 2012-08-03 | 2015-04-15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반도체 장치 |
US8937307B2 (en) | 2012-08-10 | 2015-01-20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
KR102131825B1 (ko) | 2013-03-20 | 2020-07-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적응적 터치 센서티브 영역을 제공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2014
- 2014-10-20 CN CN201410558312.4A patent/CN104881161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9 US US14/526,551 patent/US937250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03309A (en) * | 2007-03-30 | 2009-01-16 | Fujitsu Component Ltd | Touch panel |
US20120162099A1 (en) * | 2010-12-24 | 2012-06-28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Touch screen |
CN103384866A (zh) * | 2011-03-31 | 2013-11-06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静电容量式触摸屏 |
TW201316207A (zh) * | 2011-10-04 | 2013-04-16 | Wistron Corp | 觸控裝置、觸控系統及觸控方法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92186A (zh) * | 2015-12-11 | 2018-07-17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静电电容式传感器 |
CN108292186B (zh) * | 2015-12-11 | 2021-02-09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静电电容式传感器 |
US10845906B2 (en) | 2016-12-26 | 2020-11-24 |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 Touch member and display |
WO2018121441A1 (zh) * | 2016-12-26 | 2018-07-0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构件以及显示设备 |
US10782830B2 (en) | 2017-08-22 | 2020-09-22 |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Flexible touch sensor and flexible touch display panel |
CN107479754B (zh) * | 2017-08-22 | 2020-07-28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面板 |
CN107479754A (zh) * | 2017-08-22 | 2017-12-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面板 |
CN109426390A (zh) * | 2017-08-24 | 2019-03-05 | 创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元件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682479A (zh) * | 2018-03-27 | 2018-10-19 | 佛山市飞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紫外过滤功能的柔性透明电极 |
WO2021056670A1 (zh) * | 2019-09-25 | 2021-04-0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796723A (zh) * | 2019-10-11 | 2020-10-2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感应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 |
CN111796723B (zh) * | 2019-10-11 | 2023-06-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感应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 |
CN114115570A (zh) * | 2020-08-26 | 2022-03-01 |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372509B2 (en) | 2016-06-21 |
US20150241924A1 (en) | 2015-08-27 |
CN104881161B (zh) | 2017-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81161A (zh) | 触控面板 | |
CN105549801B (zh) | 一种电容触摸屏及其双层电极结构 | |
CN103186306A (zh) | 电容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103164091A (zh) | 单层电极互电容触摸屏 | |
CN101882039A (zh) | 折叠方式布置电极链的电容式触摸屏 | |
CN103970355A (zh) | 一种触摸面板及触摸装置 | |
CN104063082A (zh) | 触控感应电极结构 | |
EP2928080B1 (en) | Capacitive touch-sensitive device | |
CN103677418A (zh) |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摸屏 | |
CN104298386A (zh) | 触控电极结构及其应用之触控面板 | |
CN202632243U (zh) | 触控屏 | |
CN104503637B (zh) | 电容式触摸屏 | |
US9298323B2 (en) | Sensing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touch panel employing the same | |
CN102810035A (zh) | 一种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 | |
CN103268174A (zh) | 电容式触控模组和电容式触控屏 | |
CN203812211U (zh)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设备 | |
CN203812204U (zh) |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摸屏 | |
CN104808853A (zh) | 触控面板 | |
CN104461204A (zh) | 电容式触摸屏 | |
CN103927031A (zh) | 触控结构 | |
CN203117954U (zh) | 电容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203117938U (zh) | 触摸感应元件及触摸屏 | |
CN203414926U (zh) | 触控电极结构及其应用之触控面板 | |
CN205158326U (zh) | 一种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结构 | |
TWI569193B (zh) | 觸控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1 Address after: 26, 1 song Chi Road, Xinyi District, Taipei,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HANNSTAR DISPLAY Corp.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Hsinchu County town of bamboo East Zhongxing Road four paragraph 195 Patentee befor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