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8042A - 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78042A CN104878042A CN201510350056.4A CN201510350056A CN104878042A CN 104878042 A CN104878042 A CN 104878042A CN 201510350056 A CN201510350056 A CN 201510350056A CN 104878042 A CN104878042 A CN 1048780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makt1
- plant
- agrobacterium
- arabidopis thaliana
- expression v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是通过PCR扩增获得抗逆基因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再将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上,再利用含有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目标植物,培育被侵染的目标植物至获得转抗逆基因的种子。本发明通过将GmAKT1基因转入拟南芥中,使转GmAKT1拟南芥表现出莲座叶少,开花早,荚数多,株高增加的特性,与野生型相比有一定程度的生理优势。同时,转入GmAKT1基因后拟南芥的ABA耐受性、抗旱及抗盐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GmAKT1的过表达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清除逆境时植物体内的活性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豆对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十分敏感,逆境导致大豆品质和产量下降。因此,研究抗逆相关基因,明确抗逆分子机制,提高大豆抗逆性非常重要。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抗逆基因转入相关作物中,使其在目的作物中高效表达,从而提高作物对逆境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但是,关于大豆中AKT1类基因相关信息的研究还很少,尚没有利用AKT1类基因改善植物抗逆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PCR扩增获得抗逆基因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再将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上,再利用含有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目标植物,培育被侵染的目标植物至获得转抗逆基因的种子。
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
1)提取大豆子叶总RNA,反转录后获得cDNA,并以所得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抗逆基因;
2)将步骤1)所扩增的抗逆基因插入到质粒载体上获得植物表达载体;
3)再将步骤2)所得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上,获得农杆菌转化子;
4)利用步骤3)所得的农杆菌转化子侵染目标植物,获得侵染植物;
5)培育侵染植物至获得含有抗逆基因的种子。
优选地,步骤1)所述大豆,品种为东农50;所述抗逆基因,抗逆基因GmAKT1,GeneBank登陆号为KM491715.1;所述PCR扩增,所用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SEQ ID NO.3所示;扩增条件为:94℃2min;再进行38个循环,其中每个循环降0.2℃:98℃10s,58℃30s,68℃3min;68℃终延伸10min。
优选地,步骤2)所述质粒载体,是质粒载体pCXSN。
优选地,步骤3)所述将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上,是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转化到根瘤农杆菌EHA105中。
优选地,步骤4)所述目标植物为拟南芥或大豆,侵染部位为花絮;所述侵染是将拟南芥的花絮浸入到转化液中28-32s。
所述转化液,是将农杆菌转化子在室温5000rpm下离心10min后,再将沉淀菌液悬浮在1/2MS缓冲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ilwetL-77制得。
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提取东农50大豆子叶的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后,以所得cDNA为模板,以如SEQID NO.2-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条件为:94℃2min;再进行38个循环,其中每个循环降0.2℃:98℃10s,58℃30s,68℃3min;68℃终延伸10min,获得抗逆基因GmAKT 1扩增产物;
2)通过XcmI和Hind III的酶切作用将步骤1)所得的抗逆基因GmAKT 1扩增产物连接到质粒载体pCXSN上,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CXSN-GmAKT1;
3)通过冻融法将步骤2)所得的植物表达载体pCXSN-GmAKT1转化到根瘤农杆菌EHA105中,获得农杆菌转化子pCXSN-GmAKT1;
4)将步骤3)所得的农杆菌转化子pCXSN-GmAKT1在室温5000rpm下离心10min后,再将沉淀菌液悬浮在1/2MS缓冲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ilwetL-77制得转化液,将拟南芥的花絮浸入到转化液中30s后取出,获得侵染拟南芥;
5)平放步骤4)所得的侵染拟南芥,避光,保鲜膜包裹保持湿度,暗培养1d后,取出除去遮挡,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至获得转抗逆基GmAKT1的拟南芥种子。
所述任一方法用于农作物转基因育种。
优选地,所述任一方法用于培育抗逆性提高的农作物;更优选地,用于培育抗逆性提高的大豆。
发明人从大豆DN50中分离了一个新基因GmAKT1,虽然发明人公开了该基因的碱基序列,但是对于该基因的功能并未披露。对于基因GmAKT1尚无功能研究报道。
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发明人对组织特异性进行分析,发现GmAKT1在大豆根部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在受到ABA、NaCl及PEG诱导时,其表达量显著升高。原核表达实验证明获得的大豆GmAKT1基因可以编码翻译目的蛋白。将其转入拟南芥中,得到了转GmAKT1拟南芥,转GmAKT1拟南芥表现出莲座叶少,开花早,荚数多,株高增加的特性,与野生型相比有一定程度的生理优势。GmAKT1提高了拟南芥的抗旱及抗盐能力,转入突变体拟南芥时,可以将突变体拟南芥对盐、旱的超敏感恢复到正常水平。GmAKT1增加了拟南芥种子在萌发时期对ABA的敏感性,而AKT1基因缺失则导致拟南芥对ABA的不敏感。同时,GmAKT1的过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逆境时植物体内的活性氧。
附图说明
图1GmAKT1的序列差异性分析。
图2GmAKT1蛋白与GmAKT2蛋白、水稻OsAKT1、拟南芥AKT1蛋白的氨基酸比对。
图3GmAKT1组织表达分析及PEG、NaCl、ABA处理的大豆GmAK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图4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
图5不同ABA浓度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
图6水分胁迫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根长变化及拟南芥离体叶片失水率。
图7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根长及表型变化。
图8NBT染色检测转基因拟南芥中超氧阴离子的含量。
图9DAB染色检测转基因拟南芥中H2O2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中的常规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实施例1GmAKT1的获得
一、GmAKT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从Phytozome数据库中获得拟南芥AKT1的同源基因,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东农50中获得同源性最高的2个基因拷贝,分别位于17号染色体和5号染色体,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69.41%和68.00%,命名为GmAKT1,GmAKT2。本发明克隆的GmAKT1含有一个长262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75个氨基酸。
Trizol试剂提取大豆(Glycine max)(东农50,武天龙,杨庆凯,马占峰,吴宗璞,赵淑文,高凤兰,李文滨,张国栋,杨琪,孟庆喜,王金陵.东农小粒豆1号大豆新品种选育报告,[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5)1:104;公众可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以下简称为野生型大豆)。叶片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作为模板,以SEQ ID NO.3-4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反应,PCR条件为94℃2min;38循环:98℃10s,58℃30s,68℃3min;(每个循环降0.2℃)68℃终延伸10min。经测序,PCR产物为2707bp,有两个碱基与大豆数据库中比对得到的不同,序列中第171bp由T变为A,第501个bp由G变为A,从而导致第168个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丝氨酸(图1)。该基因命名为GmAKT1。由于数据库中的GmAKT1序列来自于威廉姆斯82号大豆,而本申请中所克隆的GmAKT1于东农50中分离,品种的差异可能引起氨基酸的变异。本申请克隆的大豆GmAKT1在GenBank登陆号为KM491715.1。
GmAKT1的分子量为98137.58,等电点7.09,负电残基(Asp+Glu)为90,正电残基(Arg+Lys)是89。原子组成为4408个C、6911个H、1195个N、1277个0、33个S,化学式为C4408H6911N1195O1277S33,原子总数是13824个(图2)。预测GmAKT1蛋白有5个跨膜区域,分别位于52-74,84-106,190-212,232-254,267-289,其中在S4跨膜区域上,发现一个P结构域,是钾离子通道Shaker家族的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GmAKT1的表达分析
1、大豆GmAKT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用半定量法分析了GmAKT1在大豆各个组织器官的表达情况。于大豆盛花期取DN50根、茎、叶、荚、豆、花等各个组织部分,用Trizol试剂盒提取RNA,调整RNA浓度后以总RNA为模板,分别反转录各组织cDNA。以大豆管家基因actin为内参调整扩增目的基因的模板量。反应条件为:94℃5min;34循环:94℃30s,58℃30s,72℃30s72℃,终延伸10min。(图3)。
2、GmAKT1基因在PEG、ABA、Nacl下的诱导表达
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分析大豆中GmAKT1在ABA、NaCl、PEG处理下的表达情况。每个叶片样本进行三次重复。大豆管家基因Actin作为内参对照。引物序列为GmAKT1-RT正义:GTCGGAGCAACAACTACC,反义:CTGCACTACTACTCTTCAT;Actin正义:GTGTCAGCCATACTGTCCCCATTT,反义:GTTTCAAGCTCTTGCTCG TAATCA。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15min;40个循环反应:95℃,10s,62℃,20s,72℃,30s;计算在3个处理下大豆GmAK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情况(图3)。
三、GmAKT1基因的原核表达分析
构建GmAKT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LATE31-GmAKT1,通过SDS-PAGE电泳确定克隆获得的GmAKT1可以编码预期蛋白。
实施例2转GmAKT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GmAKT1基因拟南芥的培养
一、植物表达载体pCXSN-GmAKT1的构建
pCXSN载体为TA克隆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XcmⅠ的单酶切获得具有T末端的pCXSN载体片段,将具有A末端的GmAKT1片段插入pCXSN植物表达载体中,Hind III鉴定连接正向连接后转化TOP10感受态,鉴定出阳性菌落后转化农杆菌,获得pCXSN-GmAKT1植物表达载体。
二、转GmAKT1拟南芥的培育
1、转GmAKT1拟南芥的获得
1)将上述获得的植物表达载体pCXSN-GmAKT1采用冻融法转化到根瘤农杆菌EHA105中,送去测序,结果已经成功获得质粒为pCXSN-GmAKT1的农杆菌。
2)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农杆菌pCXSN-GmAKT1侵染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生态型)(以下简称野生型拟南芥,郝林,徐昕,曹军.一种拟南芥突变体对高浓度CO2反应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l4(12):2359~236.公众可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AKT1拟南芥突变体(于ABRC购买,美国),得到3代转GmAKT1拟南芥。
3)本申请将转化哥伦比亚型拟南芥及AKT1突变体拟南芥。两种拟南芥的种子4℃,黑暗处理,春化3天。用10%的NaClO消毒拟南芥种子,于超净台中无菌操作将其播种于MS培养基上组培室培养。7天后移植到土壤与蛭石1:1混合的塑料钵内,培养箱培养。光照为16h光,8h暗,湿度为80%。
4)开花后,切掉拟南芥主枝顶端的花絮,破除顶端优势以获取更多可开花侵染的侧枝。待侧枝大多结出花苞时,可准备侵染。
5)将pCXSN-GmAKT1农杆菌活化好的pCXSN-GmAKT1农杆菌室温离心10min,5000rpm,将收集到摇菌管底的菌液悬浮在1/2MS缓冲液中,加表面活性剂SilwetL-77以备侵染。
6)侵染前一天将拟南芥浇透水,让其气孔开放。将拟南芥的花絮浸入到转化液中30S左右。侵染后拟南芥平放,遮光,保鲜膜包裹保持湿度,暗培养一天后,取出遮挡,正常置入培养箱中,直至收获T0代转GmAKT1拟南芥种子。
2、转GmAKT11拟南芥的鉴定
1)潮霉素筛选浓度
哥伦比亚拟南芥的种子4℃,黑暗处理,春化3天。用10%的NaClO消毒,于超净台中无菌操作将其均匀播种于含潮霉素(Hygromycin B)的MS培养基上。潮霉素浓度为0、10、20、30、40、50mg/L.。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7天后,根据其萌发率,黄花率,叶片伸展程度,确定潮霉素筛选过表达GmAKT1拟南芥的最佳浓度。结果为40mg/mL的潮霉素为有效筛选浓度。
2)筛选鉴定转基因拟南芥
T0代种子收获晾干春化后,于超净台中无菌播种于含有40mg/L的潮霉素抗性MS固体筛选培养上,组培室培养10天后,将抗性拟南芥幼苗移入MS培养基(不含抗生素),恢复7天后移入土中培养箱培养。待拟南芥叶片足够大时,提取其叶片DNA进行PCR阳性植株检测,以SQ ID NO.3-4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得到2707bp的片段为阳性拟南芥植株,分株系收种,继续繁育。
实施例3转GmAKT1拟南芥的T4代功能分析
1、转GmAKT1拟南芥表型分析
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种植于MS培养基上,1周后分别移至土中,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统计株高、莲座叶数、开花天数、荚数,计算平均值,结果如表1和图4所示。
表1 四种拟南芥的生长情况
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在株高上明显优于野生型、突变体和转GmAKT1突变体,其莲座叶较少,开花天数早,生长周期中结荚数较多。
2、转基因拟南芥ABA处理
将T4代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经次氯酸钠灭菌后超净台内无菌操作播种于0、0.5μmol/LABA、1μmol/LABA、2μmol/LABA的MS培养基上,以野生型作为对照。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5天后,观察其萌发生长情况(图5),统计萌发率。试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结果显示:在0处理培养基上,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萌发率都为100%。
在ABA浓度为0.5μ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38%、80%、33%、36%;
在ABA浓度为1μ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7%、10%、8%、9%;
在ABA浓度为11μM时,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5%、7%、3%、6%。
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突变体恢复显示为相似的萌发率,其中过表达相对较低,AKT1突变体植株表现为对ABA的不敏感,萌发率远高于其他三种。因此,GmAKT1参与ABA信号途径,对ABA更敏感。
3、转基因拟南芥干旱胁迫
1)甘露醇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萌发率
将T4代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经次氯酸钠灭菌后超净台内无菌操作播种于含0、0.5mmol、1mmol、2mmol甘露醇的MS培养基上,以野生型作为对照。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5天后,观察其萌发生长情况,统计萌发率(图6)。试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萌发率统计结果显示:0处理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萌发率都为100%;
在甘露醇浓度为100m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42%、37%、62%、39%;
在甘露醇浓度为300m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12%、11%、16%、10%;
在甘露醇浓度为500mM时,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3%、3%、4%、3%。
在甘露醇处理下,过表达植株的萌发率明显高于野生型、突变体、突变体恢复。说明GmAKT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拟南芥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
2)甘露醇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根长
将T4代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经次氯酸钠灭菌后超净台内无菌操作播种于MS培养基上,以野生型作为对照。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7天后,分别将4种拟南芥幼苗移植到含0、0.5mmol、1mmol、2mmol甘露醇的MS方板培养基上,竖直培养,以便其根部垂直生长。7天后观察其生长情况,测量统计根长。试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根长统计结果显示:在0处理培养基上,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3.16cm、2.87cm、3.58cm、2.52cm;
在甘露醇浓度为100m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2.19cm、2.08cm、3.40cm、2.39cm;
在甘露醇浓度为300m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1.43cm、1.45cm、2.32cm、1.31cm;
在甘露醇浓度为500mM时,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0.72cm、0.70cm、0.75cm、0.69cm。
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一直在根长上保持较大的优势。直到500mM的甘露醇处理下,四者根长变化才开始不明显。因此,GmAKT1参与调控拟南芥应对干旱逆境,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3)拟南芥苗期耐性试验
将T4代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经次氯酸钠灭菌后超净台内无菌操作播种于MS培养基上,以野生型作为对照。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7天后,将长势相似的拟南芥幼苗移植到土中置于温室,恢复一周后停止浇水。观察干旱缺水都4种拟南芥带来的影响(图7)。
对转基因拟南芥置于温室,进行不浇水干旱处理25d,当停止浇水后,突变体植株已经开始萎蔫枯干。野生型植株则生长缓慢于开花期开始萎蔫枯干,而转GmAKT1拟南芥可以勉强的维持开花结荚。转GmAKT1突变体植株则维持和野生型相似的萎蔫程度。说明GmAKT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拟南芥在苗期的耐旱性。
4)拟南芥离体叶片失水率
将T4代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经次氯酸钠灭菌后超净台内无菌操作播种于MS培养基上,以野生型作为对照。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7天后,移植到土中使,正常浇水生长。待拟南芥7周龄时,取其长势相似,且完全伸展的莲座叶片,蒸馏水洗净,吸水纸擦干,放于培养皿上在万分之一天平上称量叶片重量,每一小时称量一次。
叶片失水率(%)=(叶片鲜重—叶片干重)×100%/叶片鲜重
随着叶片离体时间的增多,各株系失水率增高。其中野生型、突变体、突变体恢复植株基本在5h失水率已经达到顶峰,维持不变。而转GmAKT1野生型植株则到6小时失水率还在增加,GmAKT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离体叶片的失水率,说明GmAKT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拟南芥对于干旱的耐逆性。
4、转基因拟南芥的盐胁迫
1)氯化钠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萌发率
将T4代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经次氯酸钠灭菌后超净台内无菌操作播种于含0、50mmol氯化钠、100mmol氯化钠、150mmol氯化钠、200mmol氯化钠的MS培养基上,以野生型作为对照。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5天后,观察其萌发生长情况,统计萌发率。试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萌发率统计结果显示:在0处理培养基上,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萌发率都为100%;
在NaCl浓度为50m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72%、65%、81%、68%;
在NaCl浓度为100m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48%、38%、53%、42%;
在NaCl浓度为150mM时,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28%、22%、32%、24%;
在NaCl浓度为200mM时,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萌发率分别为4%、3%、13%、6%。
在NaCl处理下,过表达植株的萌发率明显高于野生型、突变体、突变体恢复型。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过表达植株一直保持着远高于其他三者的萌发率。说明GmAKT1可以提高拟南芥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
2)氯化钠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根长
将T4代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经次氯酸钠灭菌后超净台内无菌操作播种于MS培养基上,以野生型作为对照。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7天后,分别将4种拟南芥幼苗移植到含0、50mmol氯化钠、100mmol氯化钠、150mmol氯化钠、200mmol氯化钠的MS方板培养基上,竖直培养,以便其根部垂直生长。7天后观察其生长情况,测量统计根长。试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根长统计结果显示:在0处理培养基上,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3.16cm、2.87cm、3.58cm、2.52cm;
在NaCl的浓度为50m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2.12cm、1.64cm、3.04cm、2.36;
在NaCl的浓度为100mM时,野生型、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1.33cm、1.09cm、2.13cm、1.11cm;
在NaCl的浓度为150mM时,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1.02cm、0.82cm、1.26cm、0.96cm;
在NaCl的浓度为200mM时,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的根长分别为0.97cm、0.92cm、1.05cm、1.01cm。
转GmAKT1野生型的根长长于野生型,且突变体的根长最短,转GmAKT1野生型拟南芥一直在根长上保持较大的优势。GmAKT1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拟南芥的耐盐性。
3)氯化钠处理下苗期耐性试验
将T4代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经次氯酸钠灭菌后超净台内无菌操作播种于MS培养基上,以野生型作为对照。组培室光照条件为16h光/8h暗,温度22℃。7天后,将长势相似的拟南芥幼苗移植到土中。依次用100mmol氯化钠、200mmol氯化钠、300mmol浇灌,其间间隔3天。观察盐胁迫下4种拟南芥的生长情况。
处理20天后,结果显示:突变体植株叶片和茎都已经在盐渍的影响下完全萎蔫直至烂掉,而转GmAKT1的野生型植株却可以存活至结籽,表明,在一定程度上,GmAKT1在拟南芥的生长过程中提高了其对盐胁迫的抵抗性。
5、转基因拟南芥胁迫下DAB、NBT染色
1)染液配置
50mgDAB粉末倒入三角瓶中,加入45mL的灭菌水,用Hcl调PH值至3.0。随后加入2.5μL吐温20,2.5mL200mM的Na2HPO4,在调PH值至3.8。用锡纸包裹三角瓶,避光保存。
7.16g的Na2HPO4·12H2O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配位为缓冲液甲,3.12g的NaH2PO4·2H2O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配置为缓冲液乙。91.5mL的缓冲液甲加入8.5mL的缓冲液乙配置成10μMPH值为7.8的磷酸缓冲液。50mgNBT粉末倒入三角瓶中,加磷酸缓冲液定容至50mL,搅拌至溶解,避光保存。
2)幼苗处理
将野生型拟南芥、转GmAKT1的野生型拟南芥、AKT1突变体、转GmAKT1的AKT1突变体拟南芥种子无菌种植在MS培养基上,待长出4片叶时将长势相似的拟南芥移植200mM的NaCl培养基、10μM的ABA培养基、500mM的甘露醇处理16h。
3)染色方法:
处理后的拟南芥幼苗全部浸没在DAB染液中。真空处理15min,待全部植株完全沉入染液底部。光下染色2h。90%的酒精95℃-100℃洗脱,多次更换酒精直至叶绿素脱尽。保存在95%酒精中。
在0处理培养基上生长的野生型、突变体、转GmAKT1野生型、突变体恢复四种拟南芥DAB染色情况相似,产生过氧化氢的部位和程度差距不明显。在10μM ABA处理中,明显可以发现除过表达植株外,其余三者叶片颜色加深产生更多的过氧化氢。200mM NaCl处理中,突变体产生过氧化氢的量尤其多,转基因拟南芥的幼叶只有边缘被染色,而其他三种拟南芥的幼叶全部被染色,野生型的根部和突变体根部相比受到更多的过氧化氢伤害。500mM甘露醇处理后,突变体叶片过氧化氢产生量远远高于对照。因此,GmAKT1的过表达可以使转基因植株体内的过氧化氢得到一定程度的清除,减缓由活性氧引起的植株损伤(图8)。
0处理培养基上生长的野生型、突变体、转GmAKT1野生型、突变体恢复四种拟南芥NBT染色情况相似,只有很少量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在10μM ABA处理中,过表达植株和突变体产生较少的超氧阴离子,而野生型与突变体恢复叶片产生较多超氧阴离子。200mM NaCl处理中,过表达植株产生的超氧阴离子最少,突变体恢复植株集中在老叶上,野生型植株集中在叶片边缘,而突变体植株在集中在叶片,根部也有少许超氧阴离子产生。500mM甘露醇处理后,过表达拟南芥仅在叶片边缘产生超氧阴离子,野生型的根部也受到超氧阴离子的伤害。因此,GmAKT1的过表达可以使转基因植株体内的超氧阴离子得到一定程度的清除,减缓由活性氧引起的植株损伤(图9)。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PCR扩增获得抗逆基因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再将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上,再利用含有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目标植物,培育被侵染的目标植物至获得转抗逆基因的种子。
2.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提取大豆子叶总RNA,反转录后获得cDNA,并以所得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抗逆基因;
2)将步骤1)所扩增的抗逆基因插入到质粒载体上获得植物表达载体;
3)再将步骤2)所得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上,获得农杆菌转化子;
4)利用步骤3)所得的农杆菌转化子侵染目标植物,获得侵染植物;
5)培育侵染植物至获得含有抗逆基因的种子。
3.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大豆,品种为东农50;所述抗逆基因,抗逆基因GmAKT1,GeneBank登陆号为KM491715.1。
4.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PCR扩增,所用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2-SEQ ID NO.3所示;扩增条件为:94℃2min;再进行38个循环,其中每个循环降0.2℃:98℃10s,58℃30s,68℃3min;68℃终延伸10min。
5.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质粒载体,是质粒载体pCXSN。
6.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将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上,是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转化到根瘤农杆菌EHA105中。
7.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目标植物为拟南芥或大豆,侵染部位为花絮;所述侵染是将拟南芥的花絮浸入到转化液中28-32s。
8.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液,是将农杆菌转化子在室温5000rpm下离心10min后,再将沉淀菌液悬浮在1/2MS缓冲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ilwetL-77制得。
9.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提取东农50大豆子叶的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后,以所得cDNA为模板,以如SEQID NO.2-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条件为:94℃2min;再进行38个循环,其中每个循环降0.2℃:98℃10s,58℃30s,68℃3min;68℃终延伸10min,获得抗逆基因GmAKT 1扩增产物;
2)通过XcmI和Hind III的酶切作用将步骤1)所得的抗逆基因GmAKT 1扩增产物连接到质粒载体pCXSN上,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CXSN-GmAKT1;
3)通过冻融法将步骤2)所得的植物表达载体pCXSN-GmAKT1转化到根瘤农杆菌EHA105中,获得农杆菌转化子pCXSN-GmAKT1;
4)将步骤3)所得的农杆菌转化子pCXSN-GmAKT1在室温5000rpm下离心10min后,再将沉淀菌液悬浮在1/2MS缓冲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ilwetL-77制得转化液,将拟南芥的花絮浸入到转化液中30s后取出,获得侵染拟南芥;
5)平放步骤4)所得的侵染拟南芥,避光,保鲜膜包裹保持湿度,暗培养1d后,取出除去遮挡,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至获得转抗逆基GmAKT1的拟南芥种子。
10.权利要求1-9所述任一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农作物转基因育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50056.4A CN104878042A (zh) | 2015-06-23 | 2015-06-23 | 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50056.4A CN104878042A (zh) | 2015-06-23 | 2015-06-23 | 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78042A true CN104878042A (zh) | 2015-09-02 |
Family
ID=5394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50056.4A Pending CN104878042A (zh) | 2015-06-23 | 2015-06-23 | 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78042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31503A (zh) * | 2018-03-09 | 2018-09-14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优化拟南芥转基因效率的方法 |
CN111233988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上海交通大学 | 茄子钾离子通道蛋白SmAKT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CN113201558A (zh) * | 2021-05-19 | 2021-08-03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大豆GmHDA12基因和蛋白及其应用 |
CN115851788A (zh) * | 2022-11-02 | 2023-03-28 | 东北农业大学 | GmOTSa基因在植物抗逆境中的应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3355A (zh) * | 2006-04-13 | 2009-05-27 | 巴斯福植物科学有限公司 | 活性钾通道转运蛋白(akt)及它们产生胁迫耐受性植物的用途 |
-
2015
- 2015-06-23 CN CN201510350056.4A patent/CN10487804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3355A (zh) * | 2006-04-13 | 2009-05-27 | 巴斯福植物科学有限公司 | 活性钾通道转运蛋白(akt)及它们产生胁迫耐受性植物的用途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HUI-RONG DUAN, ET AL.: "The inward-rectifying K+ channel SsAKT1 is a candidate involved in K+ uptake in the halophyte Suaeda salsa under saline condition", 《PLANT SOIL》 * |
LI, Y.G., ET AL.: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M491715.1", 《GENBANK》 * |
LIAN ZHOU,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GmAKT2 potassium channel enhances resistance to soybean mosaic virus", 《BMC PLANT BIOLOGY》 * |
TSUI-HUNG PHANG, ET AL.: "Salt Tolerance in Soyb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
王英琪等: "大豆GmAKT1基因的克隆及其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31503A (zh) * | 2018-03-09 | 2018-09-14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优化拟南芥转基因效率的方法 |
CN108531503B (zh) * | 2018-03-09 | 2021-05-25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优化拟南芥转基因效率的方法 |
CN111233988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上海交通大学 | 茄子钾离子通道蛋白SmAKT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CN111233988B (zh) * | 2018-11-29 | 2021-11-30 | 上海交通大学 | 茄子钾离子通道蛋白SmAKT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CN113201558A (zh) * | 2021-05-19 | 2021-08-03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大豆GmHDA12基因和蛋白及其应用 |
CN113201558B (zh) * | 2021-05-19 | 2021-11-26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大豆GmHDA12基因和蛋白及其应用 |
CN115851788A (zh) * | 2022-11-02 | 2023-03-28 | 东北农业大学 | GmOTSa基因在植物抗逆境中的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55897C (zh) | 通过转基因聚合betA、NHX1、PPase基因提高玉米、小麦耐盐耐旱性的方法 | |
CN112322654B (zh) | 玉米转录因子ZmMYB42基因在植物抗旱育种中的应用 | |
CN116751767B (zh) | 胡杨PeDUB1基因在提高植物耐旱性和耐盐性上的应用 | |
CN107987141A (zh) | 一种玉米核因子基因ZmNF-YA1在植物抗逆性改造中的应用 | |
CN104878042A (zh) | 一种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5896045A (zh) | 杜梨E3泛素连接酶基因PbrATL18在植物抗干旱和炭疽病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
CN109112140A (zh) | OsSN28基因在控制水稻耐高温中的应用 | |
CN105294847A (zh) | 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
CN102964437A (zh) | 一种大豆核因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
CN106967728A (zh) | 一种南瓜抗逆基因CmNAC1及其应用 | |
WO2022227102A1 (zh) | γ-聚谷氨酸在植物中异源合成提高植物抗逆性和产量的方法 | |
CN113604480A (zh) | 一种玉米转录因子ZmHsf28及应用 | |
CN106591324B (zh) | 谷子SiASR4基因及应用 | |
CN105349551A (zh) | 一种玉米mZmDEP基因和其表达抑制结构在玉米抗逆育种中的应用 | |
CN114940998B (zh) | 一种玉米转录因子ZmEREB92及应用 | |
CN108410881B (zh) | Lec2基因在提高植物低氮胁迫耐受性上的应用 | |
US20230313151A1 (en) | Use of Gene Encoding Gibberellin 3Beta-Hydroxylase of Glycine Max, GmGA3ox1 | |
CN112410370B (zh) | 玉米10kDa热激蛋白基因ZmHsp10在改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 |
CN102296084B (zh) | 生长素输出载体pin1家族基因在玉米、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 |
CN104450742A (zh) | 玉米核因子基因ZmNF-YB3及其同源基因的应用 | |
CN112410348A (zh) | 一种水稻根系构型调控基因OsVST1及其应用 | |
CN104945493A (zh) | 一种影响植物生育期的大豆蛋白GmIDD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
CN104498508A (zh) | 小麦渐渗系应答非生物胁迫调控基因TaGBF及其应用 | |
CN109810984A (zh) | 一种抗旱相关的芝麻基因SiGolS6及其应用 | |
CN114107333B (zh) | 一种大麦受体类激酶HvSERK1在根毛生长中的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