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723B - 水龙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龙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0723B
CN104870723B CN201380066365.8A CN201380066365A CN104870723B CN 104870723 B CN104870723 B CN 104870723B CN 201380066365 A CN201380066365 A CN 201380066365A CN 104870723 B CN104870723 B CN 1048707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nsor
outlet
ligh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63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0723A (zh
Inventor
中岛高志
高桥良和
前田康成
中冈敬善
川原成
川原一成
若原嘉鹤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771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57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068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458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457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555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70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0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5Arrangements of devices on wash-basins, baths, sinks, or the like for remote control of taps
    • E03C1/055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s, e.g. with push buttons, control panels or the like
    • E03C1/057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s, e.g. with push buttons, control panels or the like touchless, i.e. using sens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龙头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自动出水模式进行开启关闭,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检测到在检测区域存在物体的状态下,从出水口排出水,在未检测到在物体检测区域存在物体的状态下,停止从出水口的出水。控制部构成为,在由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在出水部前侧的检测区域存在人体时,使自动出水模式开启。

Description

水龙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上涉及一种水龙头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对出水口下侧的物体进行检测而自动地进行出水的水龙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号2007-154587号(以下称为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自动水龙头。该自动水龙头为,使用人体检测传感器对向出水口的下方伸出的利用者的手进行检测,仅在如此检测到利用者的手的期间,自动地进行出水。
然而,在文献1所记载的自动出水的控制中,例如人体检测传感器有可能对太阳光和在洗涤物品途中一直防止在水槽内的盘子等进行误检测,而导致水龙头的误动作。因此,例如可以考虑,通过操作部的操作,来切换仅在由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出水口下侧的物体的状态下进行出水的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向自动出水模式转移时,利用者需要用手接触操作部。在该情况下,当利用者的手被油、洗涤剂等污染、或被水润湿时,油、洗涤剂、水等有可能附着于操作部。此外,在该自动水龙头中,利用者也有可能对使自动出水模式成为“开启”的操作感到厌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装置,能够抑制人体检测传感器的误检测导致的误动作,难以由于利用者的手接触而使污染、水附着在出水部,并能够容易地转移到自动出水模式。
本发明的水龙头装置具备出水部、检测部以及控制部。上述出水部设置有将水朝向下侧排出的出水口。上述检测部构成为,非接触地对上述出水口的下侧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对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进行切换。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物体的存在的状态下,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在由上述检测部未检测到物体的存在的状态下,停止从上述出水口的出水。上述水龙头装置还具备人体检测传感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构成为,将上述出水部的前侧作为检测区域,非接触地对该检测区域是否存在人体进行检测。上述控制部为,在由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存在人体时,使上述自动出水模式成为“开启”。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水龙头装置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为关闭时,手动地切换有无从上述出水口出水。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出水部具备喷出管。在该喷出管的前端部设置有上述出水口。上述喷出管设置为相对于上述出水部的设置部位能够相对地转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被设定为,与上述喷出管的转动位置无关,始终处于上述出水部的前侧。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存在人体的状态下,使上述自动出水模式关闭。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水龙头装置还具备报告部。上述检测部具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作为检测用传感器。上述第一传感器构成为对上述出水口下侧的第一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上述第二传感器构成为对上述出水口下侧的第二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基于上述第一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到在上述第一区域存在物体、且基于上述第二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到在上述第二区域存在物体时,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基于上述第一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到在上述第一区域存在物体、且基于上述第二传感器的输出未检测到在上述第二区域存在物体时,由上述报告部进行报告。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第一区域包括位于上述第二区域前侧的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第一传感器为测距传感器,上述第二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检测部具备第三传感器,该第三传感器用于对上述出水口下侧的第三区域是否物体进行检测。上述第三区域包括位于上述第二区域前侧的区域。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基于上述第三传感器的输出而检测到在上述第三区域存在物体时,上述控制部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第三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检测部具备检测用传感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构成为,对从上述出水口离开且被限定的检测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水龙头装置为,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上述检测用传感器检测到在上述检测区域存在物体时,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水龙头装置具备报告部和距离检测部。上述距离检测部由上述检测用传感器或者其他传感器构成。上述距离检测部为,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存在物体时,该距离检测部的输出根据从该物体到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为止的距离而变化。上述控制部为,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存在物体时,由上述报告部进行报告,在进行该报告时,根据上述距离检测部的输出使上述报告部的报告方式变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水龙头装置具备第二距离检测部。上述第二距离检测部由上述距离检测部或者其他传感器构成。上述第二距离检测部为,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且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存在物体时,该第二距离检测部的输出根据从该物体到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为止的距离而变化。上述控制部为,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且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存在物体时,由上述报告部进行报告,在进行该报告时,根据上述第二距离检测部的输出使上述报告部的报告方式变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报告部是产生报告音的发音部,由该报告部产生的报告音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物体之间的距离而变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距离检测部由上述检测用传感器构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中,上述检测用传感器为限定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具备向上述检测区域照射光的投光部、以及接受由上述检测区域反射的光的受光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使上述投光部的投光方向与上述受光部的受光方向不同。
附图说明
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能够被更良好地理解。
图1是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的盥洗台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的投光区域以及受光区域的盥洗台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的系统构成图。
图4中,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出水模式下的第一传感器的照射光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出水模式下的第二传感器的照射光的说明图,图4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出水模式下的第三传感器的照射光的说明图。
图5是设置有第二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的盥洗台的立体图。
图6是设置有第三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的盥洗台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的系统构成图。
图8中,图8A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仅由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物体的存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第一~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物体的存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的系统构成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投光部的发光脉冲和第三受光部的检测电位的时间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受光部的检测电压与物体离出水口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3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物体位于位置P1~P4时产生报告音的时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的盥洗台2。此外,在以下,以将水龙头装置1设置于盥洗台2的状态下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将从盥洗台2观察、利用者所站立一侧设为前方,将从盥洗台2观察、与利用者所站立的一侧相反一侧设为后方进行说明。
在盥洗台2的上部21设置有水槽20。水槽20朝向盥洗台2的上方开口。水槽20的底面200(底部的上表面)大致水平。水龙头装置1具有从盥洗台2的上方朝向水槽20排出水的功能。水槽20的底面200(底部)构成接受从水龙头装置1排出的水的水接受部。
水龙头装置1的利用者站立于盥洗台2的近前(前侧)。该利用者能够利用从水龙头装置1排出的水,在水槽20内对被清洗物进行清洗。作为该被清洗物,例如能够列举餐具、厨具、食材等。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的系统构成图。水龙头装置1具备出水系统。出水系统具备出水部3、水供给路4以及阀5。
水供给路4设置在盥洗台2的内部。在水供给路4的上游侧,作为给水源91而连接有自来水管(未图示)以及热水器(未图示)。
水供给路4下游侧的端部与出水部3连接。上述自来水管的水与由上述热水器生成的热水混合。如此混合的水(混合水)从水供给路4向出水部3供给。
阀5设置于水供给路4。阀5例如是能够开闭的电磁阀。阀5将水供给路4切换为能够通水的状态和不能通水的状态。
当阀5开放时,水供给路4成为能够通水的状态,给水源91的水经由水供给路4向出水部3供给。当阀5关闭时,水供给路4被截断,成为不向出水部3供给水的状态。即,阀5构成对有无从出水部3(详细将后述的出水口310)出水进行切换的出水切换部。
出水部3构成水龙头装置1的主体。如图1所示那样,出水部3设置在水槽20后方的盥洗台2的上面部22。此外,出水部3也可以设置在水槽20后方的盥洗台2的上面部22以外的位置。例如,出水部3也可以设置于水槽20的比上端部201向后方突出的凸缘部上等。
出水部3具备从盥洗台2的上面部22立起的纵长的底座30、以及从底座30的上面部300立起的喷出管(spout)31。
底座30构成从盥洗台2向上方突出的出水部3的基部(根基部分)。底座30相对于盥洗台2固定,不能够相对于盥洗台2转动。喷出管31的基端部311(根基侧的端部)设置为相对于底座30的上面部300能够绕纵轴转动。由此,喷出管31相对于盥洗台2的上面部22能够向左右转动。即,喷出管31设置为相对于出水部3的设置部位能够相对地转动。在此,上述绕纵轴意味着转动轴方向与上下方向平行。
喷出管31的转动范围例如被设定为,以出水口310在俯视中常时位于底座30前侧的方式限定的范围。此外,在以下,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以外,以图1所示那样使喷出管31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即从正面观察底座30时、喷出管31配置在与底座30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喷出管31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弯曲为倒U字状的管状。即,喷出管31在从底座30向上方突出之后在前侧向下方折回。喷出管31在俯视中从底座30朝向前方突出。喷出管31的前端部位于底座30的前方、且在水槽20的上方。在喷出管31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下方开口的出水口310。
在出水部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向出水口310供给水的出水路(未图示)。出水路从底座30的下端部延伸到喷出管31的出水口310。
出水路上游侧的端部与图3所示的水供给路4下游侧的端部连接。在阀5处于开放的状态时,从水供给路4向出水路供给水,该水从出水口310朝向下方的水槽20排出。
水龙头装置1还具备检测部6以及控制部7。检测部6由多个检测用传感器(传感器60~62)构成。控制部7具备作为出水模式(执行出水的方式)而具备的自动出水模式。控制部7构成为,对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进行切换。自动出水模式是用于实现节水的模式。
水龙头装置1为,在自动出水模式处于“开启”的状态时,使用检测部6,对在出水口310下侧的区域65(参照图1)是否存在物体90(参照图4)(是否存在物体90)进行检测。作为由检测部6检测的物体90,能够列举人体的一部分(利用者的手等)、盘子等餐具、厨具、食材等。以下,根据需要将区域65记载为物体检测区域65。
使用检测部6的上述检测,在控制部7的控制下,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常时或者间歇地进行。
物体检测区域65是传感器60的检测区域602、传感器61的检测区域612以及传感器62的检测区域622这三者全部重叠的区域。
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于从出水口310向下侧离开、且从水槽20的底面200(底部)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并位于出水口310与水槽20的底部之间的上部。物体检测区域65与从出水口310排出的水所通过的区域(出水区域)的一部分重复。物体检测区域65位于底座30的前方。
水龙头装置1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检测部6检测到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换为从出水口310排出水的出水状态。此外,水龙头装置1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检测部6检测到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不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换为停止从出水口310出水的出水停止状态。即,水龙头装置1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检测部6未检测到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换为上述出水停止状态。
即,水龙头装置1为,仅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成为出水状态。
如图2所示那样,在出水部3,作为构成检测部6的检测用传感器而设置有传感器60~62。传感器60~62用于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对阀5的开闭进行控制。以下,根据需要,将传感器60记载为第一传感器60,将传感器61记载为第二传感器61,将传感器62记载为第三传感器62。
第一传感器60为以三角测距方式对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进行测定的测距传感器。详细地说,第一传感器60为测距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距离设定型光电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60具备第一投光部600和第一受光部601。第一投光部600以及第一受光部601设置于底座30。
第一投光部600由投光元件构成。第一投光部600作为照射光而照射红外线。此外,第一投光部600不限定于照射红外线,例如也可以照射可见光。第一投光部600的光的照射方向被设定为,物体检测区域65以及水槽20的底部所存在的前斜下方。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不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照射光),通过物体检测区域65而到达水槽20的底面200。
第一受光部601由位置检测元件(例如PSD(Position Sensiteive Detector)构成。第一受光部601接受来自物体检测区域65以及水槽20的底面200的光。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由存在于物体检测区域65的物体90、水槽20底部等的对象物反射之后,到达第一受光部601。
第一传感器60的检测区域602为第一投光部600的投光区域与第一受光部601的受光区域的重复部分。以下,根据需要,将检测区域602记载为第一区域602。第一区域602的一部分与物体检测区域65重复。
如图4A所示,在第一区域602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在由物体90反射之后如箭头80所示那样前进而到达第一受光部601。此时,在第一受光部601的第一投光部600侧的位置形成光斑(光的点)。另一方面,在物体检测区域65(详细地说为第一区域602)不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在物体检测区域65通过。然后,如此在物体检测区域65通过的光由水槽20的底面200反射,之后,如箭头81所示那样前进而到达第一受光部601。此时,在第一受光部601在与第一投光部600离开的位置形成光斑。即,形成于第一受光部601的光斑的位置,根据从第一投光部600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而变化。因此,通过由第一传感器60对形成于第一受光部601的光斑的位置进行检测,由此能够对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进行测定。
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传感器61、62的投光区域、受光区域。第二传感器61是透射式的光电传感器,由限定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限定反射型光电传感器为了得到较强的受光输出而投光受光的指向角度较小。限定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投光轴与受光轴以比较大的角度交叉。因此,限定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动作区域,限定于投光光芒(从投光部出射的光芒)与受光光芒(由受光部受光的光芒)交叉的区域(限定区域)。
第二传感器61具备图2所示的第二投光部610和第二受光部611。第二投光部610设置于设置部32。设置部32设置于喷出管31前端侧的部分。设置部32从喷出管31的向下方折回的前部向后方突出。设置部32位于出水口310附近。
第二投光部610由投光元件构成。第二投光部610作为照射光而朝向下方照射红外线。此外,第二投光部610不限定于照射红外线,例如也可以照射可见光。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横穿第二投光部610的投光区域。
第二受光部611由受光元件构成。第二受光部611设置于出水部3的底座30。第二受光部611位于比第二投光部610更靠后侧。第二受光部611被设置为,接受从前斜下方来的光。即,第二受光部611的受光方向被设定为水槽20的底部所存在的前斜下方。
第二投光部610的投光轴与第二受光部611的受光轴,大体在水槽20底部的上表面交叉。即,第二传感器61的动作区域限定于水槽20底部的上表面附近。从第二投光部610观察,第二传感器61的动作区域位于比物体检测区域65更靠远方。
由第二传感器61检测是否存在物体90的检测区域612,是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所通过的区域。即,在第二投光部610、与水槽20的底面200之中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所到达的部分之间的区域,成为检测区域612。此外,水槽20的底面200之中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所到达的部分、与第二受光部611之间的区域,也成为检测区域612。以下,根据需要,将检测区域612记载为第二区域612。
第二投光部610的投光区域的一部分与第一区域602重复。此外,第一区域602包括位于与第二区域612重复的区域的前侧且不与第二区域612重复的非重复区域603。
如图4B所示那样,在第二区域612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被物体90遮挡。因此,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难以到达水槽20的底面200,也难以到达第二受光部611。
另一方面,在第二区域612不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通过物体检测区域65而到达水槽20的底部。然后,如此到达水槽20的底部的光,如箭头82所示那样被水槽20的底面200朝向第二受光部611侧反射。因此,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容易到达第二受光部611。
因此,第二受光部611的受光量(由第二受光部611接受的光的量)根据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而变化。因此,通过对第二受光部611的受光量的变化进行检测,能够判断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
第三传感器62为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由限定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第三传感器62具备图2所示的第三投光部620和第三受光部621。第三投光部620设置于设置部32。第三投光部620位于第二投光部610的后方。
第三投光部620由投光元件构成。第三投光部620作为照射光而朝向前斜下方照射红外线。此外,第三投光部620不限定于照射红外线,例如也可以照射可见光。
第三投光部620以使光横穿从第二投光部610向下方照射的光的方式,从第二投光部610的后侧朝向前斜下方照射光。在第三投光部620的投光区域不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通过物体检测区域65,而向水槽20的底面200照射。该光在水槽20的底面200上,到达第二投光部610的照射光所照射的区域的前侧。
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横穿从第三投光部620向下方照射的光的照射区域。此外,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在水槽20的底面200上也可以与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的照射区域重复。
第三受光部621由受光元件构成。第三受光部621设置于出水部3的底座30。第三受光部621位于第三投光部620的后侧。第三受光部621被设置为,接受从存在于前斜下方的物体检测区域65来的光。即,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方向被设定为物体检测区域65所存在的前斜下方。相对于第三投光部620的投光方向为下侧,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方向为前侧,第三投光部620的投光方向与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方向不同。
第三投光部620的投光轴与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轴在物体检测区域65交叉。即,第三传感器62的动作区域(检测区域)被限定于物体检测区域65。
第三传感器62的检测区域622是第三投光部620的投光区域与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区域重叠的区域。即,第三传感器62的检测区域622与第三传感器62的动作区域重复。以下,根据需要,将检测区域622记载为第三区域622。
第三区域622位于出水口310的下侧,并从出水口310向下侧离开。第三区域622包括位于与第二区域612重复的区域的前侧、且不与第二区域612重复的非重复区域623。非重复区域623的一部分与第一区域602的非重复区域603重复。
第三区域622的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左方以及右方,成为从第三传感器62的动作区域(检测区域622)偏离的非检测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区域622为,上下方向上的离出水口310的距离被设定为100mm以上150mm以下的范围。此外,第三区域622的左右宽度以及前后宽度被设定为50mm。此外,第三区域622离出水口310的距离、第三区域622的左右宽度以及前后宽度不限定于上述。
如图4C所示那样,在第三区域622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被存在于第三区域622的物体90反射。如此被物体90反射的光,如箭头83所示那样向第三受光部621侧前进。因此,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容易到达第三受光部621。
另一方面,在第三区域622不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通过物体检测区域65而到达水槽20的底部。因此,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难以到达第三受光部621。即,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量根据在第三区域622中是否存在物体90而变化。因此,通过对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量的变化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
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常时或者间歇地从第一投光部600朝向水槽20的底部照射光,同时对第一受光部601的输出进行监视。此外,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在从上述第一投光部600照射光的同时或者错开极短时间,从第二投光部610朝向水槽20的底部照射光,同时对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进行监视。此外,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在从上述第二投光部610照射光的同时或者错开极短时间,从第三投光部620朝向物体检测区域65照射光,同时对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进行监视。然后,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基于由第一传感器60测定的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以及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来判断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此外,在自动出水模式以外的利用时,不通过传感器60~62进行物体90的检测。
表1表示控制部7的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的判断基准。
[表1]
表1中的“有”意味着传感器60~62的输出示出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时的值。此外,表1中的“无”意味着传感器60~62的输出示出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不存在物体90时的值。
控制部7在由第一传感器60测定的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成为规定距离以下、且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例如检测电压)成为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以下,记载为第一情况)下,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此外,控制部7在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例如检测电压)成为超过第二阈值的值的情况(以下,记载为第二情况)下,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此外,控制部7在这两个例子以外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没有物体90。即,控制部7在不是第一情况以及第二情况的任一个情况时,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没有物体90。
上述规定距离是比从第一投光部600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短、且比从第一投光部600到物体检测区域65为止的距离长的值。此外,上述第一阈值是比第二投光部610的照射光被水槽20的底面200反射时的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检测电压值)小的值。此外,第一阈值是比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被存在于物体检测区域65的物体90反射时的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检测电压值)大的值。此外,上述第二阈值是比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被存在于物体检测区域65的物体90反射时的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检测电压值)小的值。此外,第二阈值是比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通过物体检测区域65而到达水槽20的底部时的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大的值。例如,第二阈值(参照图12中的X1)被设定为250mV。
在此,测距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即第一传感器60,与根据受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是否存在物体90的第二传感器61、第三传感器62相比较,更适合检测是否存在反射率较低的物体90。然而,第一传感器60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因此在第一区域602存在水蒸气等的情况下,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被水蒸气等反射而到达第一受光部601,由第一传感器60测定的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有可能成为规定距离以下。但是,在该情况下,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超过第一阈值,并且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成为第二阈值以下的值。因此,控制部7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没有物体90。
此外,第三传感器62的受光区域被设定得大于第二传感器61的受光区域,与第二传感器61相比较,第三传感器62对反射率较低的物体90的检测灵敏度较低。因此,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反射率较低的物体90的情况下,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有可能成为第二阈值以下的值。但是,在该情况下,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被存在于物体检测区域65的物体90反射而到达第一受光部601,由第一传感器60测定的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成为规定距离以下。此外,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被存在于物体检测区域65的物体90遮挡,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成为第一阈值以下。因此,控制部7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
此外,第一传感器60的受光区域以及第二传感器61的受光区域比第三传感器62的受光区域更窄。因此,即使在出水口310下侧存在较小的物体90、或持有该物体的手,但有可能从第一投光部600照射的光不到达物体90,由第一传感器60测定的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超过规定距离。此外,在该情况下,也有可能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不到达物体90,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超过第一阈值。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三传感器62的受光区域较大,因此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在存在于物体检测区域65的物体90反射,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成为超过第二阈值的值。因此,控制部7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
此外,在水槽20的底部上放置有锅等载放物的情况下,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的光被载放物遮挡,尽管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不存在物体90,第二受光部611的输出也有可能成为第一阈值以下。但是,在该情况下,由第一传感器60测定的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超过规定距离。此外,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通过物体检测区域65而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成为第二阈值以下的值。因此,控制部7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没有物体90。
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基于上述检测结果、即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的判断结果,来切换出水部3有无出水(是否从出水口310排出水)。通过控制部7对图3所示的阀5进行驱动而切换阀5的开闭,来进行该有无出水的切换。
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打开阀5而从出水口310向水槽20排出水。利用者能够将向出水口310的下方伸出的手、盘子等物体90与如此从出水口310排出的水接触,而清洗物体90。此外,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判断为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不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关闭阀5而停止从出水口310出水。
此外,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关闭”时,既能够使出水部3出水、也能够不使其出水。在此,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关闭”时使出水部3能够出水的情况下,例如利用者通过手动地操作设置于出水部3的操作部,来切换是否从出水部3出水。此外,该操作部也可以设置于底座30或者喷出管31的任一方。此外,该操作部也可以设置于出水部3以外的位置。
如图1所示那样,在出水部3的底座30的前面部设置有人体检测传感器63。人体检测传感器63用于自动地切换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
人体检测传感器63例如为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虽然图示省略,但人体检测传感器63具备照射红外线或者可见光的投光部、以及对从投光部照射之后由人体反射的光进行受光的受光部。此外,人体检测传感器63可以是与第二传感器61、第三传感器62同样的限定反射型光电传感器,也可以是限定反射型光电传感器以外的传感器。
人体检测传感器63位于比喷出管31靠下方的位置。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区域630是与底座30的前面部对置的区域。即,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区域630是从底座30向前侧离开的区域、且是站立在水槽20前侧的利用者所存在的区域。以下,根据需要,将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区域630记载为人体检测区域630。
人体检测传感器63设置于固定在盥洗台2上的底座30上。因此,人体检测区域630固定。即,人体检测传感器63被设定为,与喷出管31的转动位置无关地,人体检测区域630始终位于出水部3的前侧。因此,水龙头装置1为,即使在喷出管31的转动位置被变更为任意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人体检测传感器63来检测在出水部3前侧的人体检测区域630是否存在人体。
控制部7为,与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无关,常时或者间歇地从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投光部照射光,同时对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受光部的输出进行监视。控制部7为,在由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受光部检测的受光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在人体检测区域630存在人体,在为阈值以下时,判断为在人体检测区域630不存在人体。即,基于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受光部的输出来检测在底座30前侧的人体检测区域630是否存在人体。
控制部7为,基于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结果,自动地切换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具体地说,控制部7为,在由人体检测传感器63检测到在人体检测区域630存在人体的状态下,使自动出水模式“开启”(转移到自动出水模式)。此外,控制部7为,在未检测到在人体检测区域630存在人体的状态下,使自动出水模式“关闭”。由此,自动出水模式仅在检测到在人体检测区域630存在人体的情况下成为“开启”。
因此,利用者在利用盥洗台2时,仅通过站立在盥洗台2的水槽20的前侧,就能够使自动出水模式成为“开启”。此外,利用者在结束盥洗台2的利用时,仅通过移动到从水槽20前侧离开的位置,就能够使自动出水模式成为“关闭”。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功能的要素,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名称以及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重复的事项省略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人体检测传感器63设置于底座30。但是,本实施方式的人体检测传感器63如图5所示那样设置于喷出管31。
人体检测传感器63设置于从喷出管31的上部朝向下侧突出的部分的前面部。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区域(人体检测区域630)是与喷出管31的前面部对置的区域。即,人体检测区域630是喷出管31前侧的区域、且是站立于水槽20前侧的水龙头装置1的利用者所存在的区域。
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人体检测传感器63设置于固定在盥洗台2上的底座30上。因此,人体检测区域630与喷出管31的转动位置无关地始终位于出水部3的前侧。但是,本实施方式的人体检测传感器63设置于能够转动的喷出管31。因此,人体检测区域630有可能随着喷出管31的转动,而从出水部3前侧的区域偏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63,采用检测区域630比第一实施方式的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区域大的传感器。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人体检测区域630为,左右宽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的人体检测区域630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喷出管31转动到其转动范围内的哪个位置,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区域630都始终包括出水部3的前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人体检测区域630与喷出管31的转动位置无关地始终设定于出水部3的前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人体检测传感器63设置于相对于盥洗台2能够转动的喷出管31,但也能够对是否存在站立于出水部3前侧的利用者进行检测,从而容易地切换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功能的要素,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名称以及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重复的事项省略说明。
图6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的盥洗台2。如图7所示那样,水龙头装置1具备报告部10。具体地说,水龙头装置1作为报告部10而具备发光部100以及发音部101。
如图6所示那样,发光部100设置于喷出管31的上面部。此外,发光部100也可以设置于出水部3的其他位置、出水部3以外的位置。
发光部100例如由发光色为橙色的发光二极管构成。发光部100能够变更为点亮状态、闪烁状态以及熄灭状态的任一个。发光部100的点亮状态、闪烁状态以及熄灭状态的变更由控制部7进行。
发音部101例如设置于底座30。此外,发音部101也可以设置于喷出管31,也可以设置于出水部3以外的位置。发音部101例如由扬声器构成。
控制部7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基于在自动出水模式的监视中所检测的传感器60~62的输出,对发光部100以及发音部101如以下那样进行控制。
控制部7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存在物体90、且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以及第三区域622不存在物体90时,进行第一报告。即,在从出水口310的出水停止的状态下,在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存在物体90、且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不存在物体90时,进行第一报告。此外,控制部7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存在物体90、且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以及第三区域622不存在物体90时,进行第二报告。此外,控制部7在上述两个例子以外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发光部100以及发音部101的报告。即,在不进行第一报告以及第二报告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使发光部100熄灭,不从发音部101发出声音。
在上述第一报告中,发光部100以橙色的发光色点亮,同时从发音部101产生声音。此时,从发音部101产生的声音,例如是催促利用者变更物体90的位置以及朝向、以使物体90被全部传感器60~62检测到的声音。
在进行了第一报告的情况下,假定为物体90如图8A所示那样在第一区域602中存在于位于第二区域612前侧的非重复区域603。此外,假定为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的光达到物体90而向第三受光部621侧以外的方向反射。因此,在第一报告中从发音部101产生的声音,优选是催促将物体90向物体检测区域65的某个后侧移动且向第三受光部621的某个后侧倾斜的动作的声音。
如上述那样,在第一报告中,发光部100点亮且从发音部101发出声音。因此,利用者能够识别到物体90存在于第一区域602、但并没存在于第二区域612以及第三区域622。
此外,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存在物体90、且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以及第三区域622不存在物体90时进行的第二报告中,发光部100以橙色的发光色进行闪烁。即,发光部100以与第一报告时相同的发光色进行闪烁。如此,在第二报告中,改变发光部100的发光状态。因此,利用者能够识别到物体90存在于第二区域612、但并没存在于第一区域602以及第三区域622。此外,在第二报告时,发音部101不发出声音。
在进行第二报告的情况下,假定为第二投光部610的照射光被水槽20的底面200所放置的盘子等物体90、盥洗台2的上面部22所放置的盘子等物体90遮挡。因此,利用者在确认到发光部100的闪烁时,能够将水槽20的底面、盥洗台2上所放置的盘子等物体90向第二区域612以外的位置移动等,成为能够基于传感器60~62的检测进行适当的自动出水的状态。
此外,在第二报告时,发音部101也可以发出声音。在第二报告时,作为产生声音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产生对利用者催促将处于第二区域612的物体90向其他位置移动的声音等。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功能的要素,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名称以及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事项重复的事项省略说明。
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本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的情况下,在物体90配置于接近第三区域622的位置时,进行基于报告部10A(参照图10)的报告。此外,该报告仅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不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进行。即,在自动出水模式下不进行出水时,仅在物体90配置于接近第三区域622的位置时,才进行基于报告部10A的报告。
本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具备图10所示的报告部10A、距离检测部11以及第二距离检测部12。以下,根据需要,将距离检测部11记载为第一距离检测部11。
水龙头装置1作为报告部10A而具备图10所示的发音部101A。发音部101A例如由扬声器构成。发音部101A设置于喷出管31或者底座30。此外,发音部101A只要是能够对水龙头装置1的利用者进行报告的位置,则也可以设置于出水部3以外的位置。
第一距离检测部11为,在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的区域存在物体90时,其输出根据从该物体90到第三区域622为止的距离而变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距离检测部11由第三传感器62构成。
第二距离检测部12为,在第三区域622以外的区域、且是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存在物体90时,其输出根据从该物体90到第三区域622为止的距离而变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距离检测部12由第三传感器62构成。
控制部7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基于第三传感器62的输出来判断物体90是否配置于接近第三区域622的位置。具体地说,控制部7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检测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时,从第三传感器62的第三投光部620产生如图11所示那样的脉冲信号。此外,控制部7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对第三受光部621的输出进行监视。通过使第三投光部620以一定的光量进行脉冲发光,由此发出脉冲信号。
图11表示对第三投光部620的发光脉冲、以及第三受光部621的检测电位进行表示的时间图。图11所示的P1~P4表示在图9所示的P1~P4分别配置有物体90时的第三受光部621的检测电压。
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量,根据存在于第三投光部620的投光区域、或存在于该投光区域附近的物体90的位置而变化。因此,第三受光部621的检测电压也如图11所示那样根据物体90的位置而变化。
如根据图11可知那样,存在于第三投光部620的投光区域或其附近的物体90越从第三区域622的中心部离开,则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量越小。因此,如根据图12可知那样,物体90越从第三区域622离开,第三受光部621的检测电压越小。因此,根据第三受光部621的检测电压,能够测定物体90到第三区域622的中心部为止的距离、物体90到第三区域622为止的距离、从出水口310到物体90为止的距离。此外,图12所示的图表中的P1~P4是将在图9所示的P1~P4分别配置有物体90时的数据绘制而成的。
控制部7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在物体检测区域65是否存在物体90)、以及成为第三传感器62的输出的第三受光部621的检测电压,对发音部101A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中,预先设定有成为第三受光部621的检测电压的判断基准的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第三阈值被设定为低于第二阈值的值,第四阈值被设置为低于第三阈值的值。
以下,对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时控制部7对发音部101A的控制进行详细说明。控制部7为,在基于传感器60~62的检测结果而检测到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时,不进行基于发音部101A的报告。此外,在基于传感器60~62的检测结果而未检测到在物体检测区域65存在物体90时,即使在由第三受光部621检测到的电压小于第四阈值时,也不进行基于发音部101A的报告。
控制部7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开启”的情况下,在由第三受光部621检测到的电压为第四阈值以上、且小于第三阈值时,进行第一报告。在该第一报告中,发音部101A每当经过预先设定的第一规定时间时就产生声音。因此,例如,在物体90被配置在图9中的P1、P4所示的位置时进行第一报告。由此,利用者听到从发音部101A产生的声音,能够识别物体90处于与第三区域622以某种程度接近的位置。
此外,控制部7为,在由第三受光部621检测到的电压为第三阈值以上且小于第二阈值时,进行与第一报告不同的第二报告。在该第二报告中,发音部101A每当经过预先设定的第二规定时间时就产生声音。上述第二规定时间短于上述第一规定时间。
例如,在物体90被配置在图9中的P2、P3所示的位置时,进行第二报告。由此,利用者听到从发音部101A产生的声音,能够识别物体90处于比进行第一报告时进一步接近第三区域622的位置。
具体地说,在物体90存在于图9的P1~P4所示的位置时,如图13所示那样从发音部101A发出声音。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中,根据第三区域622与物体90之间的距离而进行不同的报告,因此能够催促利用者使物体90接近第三区域622。
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具备出水部3、检测部6以及控制部7。在出水部3设置有朝向下侧排出水的出水口310。检测部6构成为,非接触地检测在出水口310下侧的区域65(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控制部7构成为,对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进行切换。控制部7构成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检测部6检测到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从出水口310排出水,在由检测部6未检测到存在物体90的状态下,停止从出水口310出水。水龙头装置1还具备人体检测传感器63。人体检测传感器63将出水部3前侧作为检测区域630(人体检测区域630)而非接触地检测在检测区域630中是否存在人体。控制部7在由人体检测传感器63检测到存在人体时,使自动出水模式“开启”。该水龙头装置1能够使自动出水模式“关闭”,而防止检测部6对太阳光、一直放置在水槽20内的盘子等进行误检测。因此,能够抑制产生水龙头装置1的误动作。此外,水龙头装置1的自动出水模式为,只要利用者进入出水部3前侧的人体检测区域630,就成为“开启”。在该情况下,利用者在使自动出水模式“开启”时,不需要接触出水部3。因此,利用者的手上附着的油、洗涤剂、水等难以附着到出水部3。
此外,各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优选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的那样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在自动出水模式为关闭时,用于手动地切换是否从出水口310出水。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为,如各实施方式那样,出水部3具备喷出管31,在喷出管31的前端部设置有出水口310,喷出管31设置为相对于出水部3所设置的设置部位(盥洗台2)能够相对地转动。在该水龙头装置1中,利用者能够将喷出管31转动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位置。此外,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区域630(人体检测区域630)被设定为,与喷出管31的转动位置无关而始终成为出水部3的前侧。由此,即使在利用者将喷出管31转动到任意位置时,人体检测传感器63也能够对出水部3前侧是否存在人体进行检测。即,利用者能够与喷出管31的转动位置无关地容易地切换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为,如各实施方式那样,控制部7在由人体检测传感器63未检测到在人体检测区域630存在人体的状态下,将自动出水模式“关闭”。在该水龙头装置1中,利用者仅通过从出水部3前侧的人体检测区域630移动到其他位置,就能够简单地使自动出水模式“关闭”。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为,如各实施方式那样,具有以下的构成。即,检测部6具备对在从出水口310离开且被限定的第三区域622(检测区域)中是否存在物体90进行检测的第三传感器62(检测用传感器)。水龙头装置1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第三传感器62检测到在第三区域622存在物体90时,从出水口310排出水。该水龙头装置1为,在第三区域622(详细地说在第二区域612前侧的非重复区域623)存在物体90时,由第三传感器62检测该物体90,由此能够从出水口310排出水。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为,如各实施方式那样,第一传感器60为测距传感器,第二传感器61以及第三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该水龙头装置1能够利用测距传感器即第一传感器60的特性、以及光电传感器即第二传感器61以及第三传感器62的特性,适当地进行物体90的检测。
具体地说,各实施方式的第二传感器61为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即,第二传感器61具备:第二投光部610,光照射区域被设定于设置在比物体检测区域65更靠远方的反射物,而使照射光通过物体检测区域65;以及第二受光部611,对从第二投光部610照射而由反射物反射的光进行受光。此外,第三传感器62为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即,第三传感器62具备:第三投光部620,朝向物体检测区域65照射光;以及第三受光部621,对从第三投光部620照射而由存在于物体检测区域65的物体90反射的光进行受光。
在此,测距传感器即第一传感器60,与第二传感器61、第三传感器62相比较,更适合对是否存在反射率较低的物体90进行检测。此外,第二传感器61以及第三传感器62为,即使在检测区域存在水蒸气等,也能够检测出检测区域中不存在物体90,在这一点上比第一传感器60更优良。因此,使用传感器60~62能够对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中是否存在物体90正确地进行检测。例如,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中存在水蒸气的情况下,能够基于第二传感器61以及第三传感器62的输出来检测到在物体检测区域65不存在物体90。此外,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即第二传感器61的检测灵敏度比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即第三传感器62更优良。因此,在由第三传感器62不能够检测到出水口310下侧的物体90的存在时,能够通过第一传感器60以及第二传感器61来检测物体90的存在,从而能够正确地检测物体90的存在。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具有以下的构成。水龙头装置1还具备报告部10。检测部6作为检测用传感器而具备第一传感器60和第二传感器61。第一传感器60对在出水口310下侧的第一区域602中是否存在物体90进行检测。第二传感器61对在出水口310下侧的第二区域612中是否存在物体90进行检测。水龙头装置1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基于第一传感器60的输出而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存在物体90、且基于第二传感器61的输出而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存在物体90时,从出水口310排出水。水龙头装置1为,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基于第一传感器60的输出而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存在物体90、基于第二传感器61的输出而未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存在物体90时,进行基于报告部10的第一报告。该水龙头装置1基于两个传感器60、61的输出,能够对在出水口310下侧的物体检测区域65中存在物体90的情况正确地进行检测。然后,能够基于该检测结果而适当地进行从出水口310的出水。此外,利用者根据发光部100的点亮、从发音部101产生的声音,能够识别物体90存在于第一区域602、但未存在于第二区域612的情况。因此,想使出水开始的利用者,能够容易地理解不进行出水的原因。因此,利用者移动物体90以便能够由第一传感器60以及第二传感器61检测到、或者改变朝向以便被第三传感器62检测到,从而能够迅速地使出水开始。
此外,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优选为,第一区域602(详细地说为非重复区域603)包含位于第二区域612前侧的区域。如此,在第一区域602中在位于第二区域612前侧的区域(详细地说为非重复区域603)配置有物体90时,进行第一报告。因此,利用者例如在从前侧向出水口310下侧插入手、盘子等物体90等时,首先根据第一报告,能够识别到物体90位于第二区域612的人近前侧。此外,利用者根据第一报告,还能够识别到物体90处于接近被第一传感器60以及第二传感器61检测的区域的位置。因此,利用者将该物体90向从利用者观察而成为里侧的后侧移动等,能够使物体90简单地位于由第一传感器60以及第二传感器61检测的区域。因此,利用者能够容易地从水龙头装置1排出水。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为,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第三区域622包含位于第二区域612前侧的区域。由此,在第二检测区域612的前侧(非重复区域623)存在物体90时,能够由第三传感器62检测到该情况而从出水口310排出水。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为,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具有以下的构成。检测部6具备第三传感器62(检测用传感器),该第三传感器62能够对在从出水口310离开且被限定的第三区域622中是否存在物体90进行检测。水龙头装置1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第三传感器62检测到在第三区域622中存在物体90时,从出水口310排出水。水龙头装置1具备报告部10A和第一距离检测部11。第一距离检测部11由第三传感器62构成,在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的区域中存在物体90时,其输出根据从物体90到第三区域622为止的距离而变化。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的区域存在物体90时,进行基于报告部10A的报告,在进行该报告时,根据第一距离检测部11的输出而使报告部10A的报告方式变化。利用该水龙头装置1的利用者,在进行从出水口310的出水时,在使物体90位于第三区域622时,由于发音部101A的报告方式的变化,因此能够容易地识别物体90正接近第三区域622。即,第三区域622处于从出水口310离开的位置且被限定。因此,利用者有可能难以识别第三区域622的位置,但能够改善这一点。因此,能够使水龙头装置1的使用便利性变得良好。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为,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具有以下的构成。水龙头装置1具备第二距离检测部12。第二距离检测部12由第一距离检测部(第三传感器62)构成。第二距离检测部12为,在第三区域622以外的区域、而且是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存在物体90时,其输出根据从物体90到第三区域622为止的距离而变化。控制部7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第三区域622以外的区域、而且是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存在物体90时,进行基于报告部10的报告。此外,控制部7在进行该报告时,根据第二距离检测部12的输出而使报告部10的报告方式变化。该水龙头装置1的利用者,即使在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以外的区域中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识别物体90正在接近第三区域622的情况。此外,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以外的区域,是指第三区域622的附近、而且是存在于第三区域622的下方、前方、后方、左方以及右方的区域。
此外,水龙头装置1优选为,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具有以下的构成。报告部10A是产生报告音的发音部101A,由报告部10A产生的报告音根据第三区域622与物体90的距离而变化。在该水龙头装置1中,根据从报告部10A产生的报告音,能够催促利用者使物体90接近第三区域622。此外,利用者根据从报告部10A发出的报告音的变化,能够容易地识别物体90正接近第三区域622的情况。
此外,优选为,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第一距离检测部11由第三传感器62构成。由此,不设置第三传感器62之外的传感器,就能够判断第三区域622与物体90之间的距离,并基于此使报告方式变化。
此外,优选为,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第三传感器62为限定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即,第三传感器62优选为,具备对第三区域622照射光的第三投光部620以及接受由第三区域622反射的光的第三受光部621,使第三投光部620的投光方向与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方向不同。由此,能够基于第三受光部621的受光量的变化来检测在第三区域622中是否存在物体90。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在基于第一传感器60的输出而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存在物体90且基于第二传感器61的输出而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存在物体90时,进行从出水口310的出水。此外,该情况下的出水方式,与在由第一传感器60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中存在物体90且由第二传感器61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中存在物体90的情况下的方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作为不同情况的例子,能够列举如下情况:与在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中存在物体90且在第二区域612中存在物体90的情况相比,使从出水口310的每单位时间的出水量减少。
此外,各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602的与第二区域612不重复的非重复区域623,位于第二区域612的前侧,但也可以位于第二区域612的侧方、后侧。此外,第三区域622的与第二区域612不重复的非重复区域623也可以位于第二区域612的侧方、后侧。
此外,传感器60~63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例如也可以使用一直以来已知的其他传感器。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喷出管31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在盥洗台2上的底座30上,但出水部3的整体也可以相对于盥洗台2转动。即,在该情况下,喷出管31相对于底座30固定,底座30相对于盥洗台2能够左右转动。此外,喷出管31相对于出水部3的设置部位转动自如的情况,也包括如上述那样出水部3的整体能够相对于盥洗台2转动的情况。此外,在如上述那样出水部3的整体能够相对于盥洗台2转动的情况下,也优选通过扩大设置于喷出管31的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区域,由此与出水部3的转动位置无关地将人体检测区域630设定于出水部3的前侧。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喷出管31能够相对于盥洗台2转动,但喷出管31也可以不能够相对于底座30转动。
此外,各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也可以具备报告部,该报告部用于对当前的自动出水模式是处于“开启”或者“关闭”的哪个状态进行报告。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该报告部与报告部10、报告部10A分开设置。作为该报告部,例如能够列举设置在出水部3的底座30的上面部300,对当前的自动出水模式是“开启”或者“关闭”的哪个状态进行显示的显示部。通过设置这种报告部,利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自动出水模式处于“开启”或者“关闭”的哪个状态。例如,在报告部为上述显示部的情况下,能够对显示部进行目视确认来识别自动出水模式处于“开启”或者“关闭”的哪个状态。
此外,各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仅具备一个人体检测传感器63。但是,水龙头装置1也可以具备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63,基于该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在检测区域630中是否存在人体的检测。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列举人体检测传感器63设置于喷出管31和底座30。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基于设置于喷出管31的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结果、以及设置于底座30的人体检测传感器63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出水部3的前侧是否存在人体,并基于该判断结果来切换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
此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第三传感器62。在该情况下,例如仅在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第一传感器60检测到在第一区域602存在物体90且由第二传感器61检测到在第二区域612存在物体90时,进行出水即可。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具备发光部100和发音部101,但作为报告部10可以仅具备发光部100或者仅具备发音部101。此外,发音部101不限定于产生声音,也可以产生信号音等。此外,除此以外,报告部10也可以是显示文字、图案的显示部等。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出水部3也可以相对于盥洗台2转动自如。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基于报告部10的第一报告为,催促利用者将物体90移动到由第一传感器60、第二传感器61、第三传感器62的全部检测的区域。但是,该报告也可以催促向仅由第一传感器60以及第二传感器61检测的区域移动。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使底座30转动自如,并在喷出管31设置人体检测传感器63。
此外,在第四施形态中,进行第一报告和第二报告的两阶段的报告,但也可以根据第三区域622与物体90之间的距离来进行三阶段以上的报告。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三区域622与物体90之间的距离,使从发音部101A产生报告音的间隔(时期)不同。但是,使报告音变化的方式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音量、声音的不同等来使报告音变化。此外,第四实施方式的报告部10A为发音部101A,但也可以通过声音以外的手段等进行报告,例如可以通过光进行报告,也可以通过文字、图案的显示来进行报告。此外,也可以通过声音以外的手段与声音的组合来进行报告。当然,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第三区域622与物体90之间的距离,使报告部10A的报告方式不同。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基于用于对在第三区域622中是否存在物体90进行检测的第三传感器62的输出(输出量),来判断(测定)从第三区域622到物体90为止的距离。但是,从第三区域622到物体90为止的距离,也可以使用与第三传感器62不同的传感器来测定。即,第一距离检测部11以及第二距离检测部12分别可以是与第三传感器62不同的传感器。例如,作为第一距离检测部11以及第二距离检测部12,也可以设置1个或者多个其他传感器。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装置1中,在物体90存在于第三区域622以外的区域时(除了在第一区域602以及第二区域612中存在物体90时以外),报告部10A的报告方式变化。但是,水龙头装置1也可以仅在物体90存在于第三区域622以外的区域、而且是第三区域622与出水口310之间的区域时,根据第三区域622与物体90之间的距离而发音部101A的报告方式变化。
此外,本发明例如也可以应用于设置于洗面台等、盥洗台2以外的水龙头装置。
此外,通过几个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本来的精神以及范围、即请求的范围,则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修正以及变形。

Claims (11)

1.一种水龙头装置,具备:
出水部,设置有使水朝向下侧排出的出水口;
检测部,非接触地对上述出水口下侧的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构成为,对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进行切换,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物体的存在的状态下,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在由上述检测部未检测到物体的存在的状态下,停止从上述出水口的出水,
该水龙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人体检测传感器,该人体检测传感器将上述出水部的前侧作为检测区域,非接触地对该检测区域是否存在人体进行检测;以及
报告部,
在由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存在人体时,上述控制部使上述自动出水模式开启,
上述出水部具备喷出管,在该喷出管的前端部设置有上述出水口,上述喷出管设置为相对于上述出水部的设置部位能够相对地转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被设定为始终处于上述出水部的前侧,而与上述喷出管的转动位置无关,
上述检测部具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作为检测用传感器,
上述第一传感器对上述出水口下侧的第一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
上述第二传感器对上述出水口下侧的第二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
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基于上述第一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到在上述第一区域存在物体、且基于上述第二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到在上述第二区域存在物体时,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
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基于上述第一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到在上述第一区域存在物体、且基于上述第二传感器的输出未检测到在上述第二区域存在物体时,由上述报告部进行报告。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区域包括位于上述第二区域前侧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传感器为测距传感器,上述第二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具备第三传感器,该第三传感器用于对上述出水口下侧的第三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
上述第三区域包括位于上述第二区域前侧的区域,
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基于上述第三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到在上述第三区域存在物体时,上述控制部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6.一种水龙头装置,具备:
出水部,设置有使水朝向下侧排出的出水口;
检测部,非接触地对上述出水口下侧的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构成为,对自动出水模式的开启关闭进行切换,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物体的存在的状态下,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在由上述检测部未检测到物体的存在的状态下,停止从上述出水口的出水,
该水龙头装置的特征在于,
还具备人体检测传感器,该人体检测传感器将上述出水部的前侧作为检测区域,非接触地对该检测区域是否存在人体进行检测,
在由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存在人体时,上述控制部使上述自动出水模式开启,
上述出水部具备喷出管,在该喷出管的前端部设置有上述出水口,上述喷出管设置为相对于上述出水部的设置部位能够相对地转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被设定为始终处于上述出水部的前侧,而与上述喷出管的转动位置无关,
上述检测部具备检测用传感器,该检测用传感器对从上述出水口离开且被限定的检测区域是否存在物体进行检测,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由上述检测用传感器检测到在上述检测区域存在物体时,从上述出水口排出水,
该水龙头装置还具备报告部和距离检测部,
上述距离检测部由上述检测用传感器或者其他传感器构成,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存在物体时,上述距离检测部的输出根据从该物体到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为止的距离而变化,
上述控制部为,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存在物体时,由上述报告部进行报告,在进行该报告时,根据上述距离检测部的输出而使上述报告部的报告方式变化。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距离检测部,
上述第二距离检测部由上述距离检测部或者其他传感器构成,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而且是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存在物体时,上述第二距离检测部的输出根据从该物体到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为止的距离而变化,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下,
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而且是在上述检测用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出水口之间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存在物体时,由上述报告部进行报告,在进行该报告时,根据上述第二距离检测部的输出而使上述报告部的报告方式变化。
8.如权利要求6或7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报告部是产生报告音的发音部,由该报告部产生的报告音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的上述检测区域与上述物体之间的距离而变化。
9.如权利要求6或7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距离检测部由上述检测用传感器构成。
10.如权利要求6或7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用传感器是限定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具备向上述检测区域照射光的投光部、以及接受由上述检测区域反射的光的受光部,使上述投光部的投光方向与上述受光部的受光方向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2、6或7记载的水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在上述自动出水模式为关闭时,手动地切换有无从上述出水口出水。
CN201380066365.8A 2012-12-19 2013-12-13 水龙头装置 Active CN104870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7151 2012-12-19
JP2012277151A JP6175722B2 (ja) 2012-12-19 2012-12-19 水栓装置
JP2013006814A JP5945852B2 (ja) 2013-01-18 2013-01-18 水栓装置
JP2013-006814 2013-01-18
JP2013-045726 2013-03-07
JP2013045726A JP6155523B2 (ja) 2013-03-07 2013-03-07 水栓装置
PCT/JP2013/007342 WO2014097592A1 (ja) 2012-12-19 2013-12-13 水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723A CN104870723A (zh) 2015-08-26
CN104870723B true CN104870723B (zh) 2017-03-15

Family

ID=50977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6365.8A Active CN104870723B (zh) 2012-12-19 2013-12-13 水龙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0723B (zh)
TW (1) TWI611126B (zh)
WO (1) WO20140975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8967B (zh) * 2014-08-15 2016-06-01 胡良娟 一种感应式洗手盆装置
JP6391032B2 (ja) * 2015-09-30 2018-09-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自動水栓及び自動水栓用センサブロック
CN109714872A (zh) * 2018-02-02 2019-05-03 武汉慧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即插即用的水龙头感应式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7892Y2 (zh) * 1985-10-18 1990-10-12
JPH0630920Y2 (ja) * 1988-06-23 1994-08-22 スタナダイン株式会社 自動水栓装置
JP2001227018A (ja) * 2000-02-18 2001-08-24 Toto Ltd 自動吐水装置
JP2002256599A (ja) * 2001-03-05 2002-09-11 Inax Corp 自動給液装置
CN2552447Y (zh) * 2002-07-19 2003-05-28 林创标 一种自动感应盥洗缸
JP2004092219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an-Ei Faucet Mfg Co Ltd 自動水栓
EP1841924B1 (en) * 2005-01-13 2009-02-18 Ideal Standard International BVBA Proximity faucet having selective automatic and manual modes
JP2010035836A (ja) * 2008-08-06 2010-02-18 Toto Ltd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CN201757211U (zh) * 2010-05-19 2011-03-09 浙江经立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感应多功能水龙头
CN201787166U (zh) * 2010-08-26 2011-04-06 泉州丽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水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723A (zh) 2015-08-26
TWI611126B (zh) 2018-01-11
TW201441519A (zh) 2014-11-01
WO2014097592A1 (ja) 2014-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0723B (zh) 水龙头装置
JP6175723B2 (ja) 水栓装置
CN101393262B (zh) 距离检测感应装置及其近距离检测方法
CZ286125B6 (cs) Ovládací zařízení a způsob bezdotykového ovládacího zařízení, zejména sanitárního zařízení
CN101793050A (zh) 以非接触方式控制卫生设施的方法和电子控制设备
CN103376253A (zh) 浊度传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03333A (zh) 商用的厨房用具洗涤机和相关的方法
CA2938990A1 (en) Time-of-flight recognition system for a bathroom fixture
CN104631587A (zh) 一种可自动关盖的坐蹲马桶
EP3913153A1 (de) Armatur mit automatischer objekterken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armatur mittels automatischer objekterkennung
JP2010174565A (ja) トイレ装置
CN108603366A (zh) 洗手装置
JP6175722B2 (ja) 水栓装置
CN107794991A (zh) 马桶光敏喷水装置及光敏喷水方法
CN202420677U (zh) 自动sce/sci切换的测色仪
CN104988979A (zh) 一种可自动关盖的升降马桶
JP5764322B2 (ja) 水栓
KR101313440B1 (ko) 냉장고용 자동 급수기
JP5945852B2 (ja) 水栓装置
JP3191408U (ja) 飲料注出装置及びビールサーバ装置
CN208435355U (zh) 排气阀结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JP2018042594A (ja) 洗面化粧台
US20040160328A1 (en) Non-contact liquid sens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KR20190072080A (ko) 절수형 자동 수전
JP2008126002A (ja) 調味液添加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炊飯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