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0071A -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0071A
CN104860071A CN201510072282.0A CN201510072282A CN104860071A CN 104860071 A CN104860071 A CN 104860071A CN 201510072282 A CN201510072282 A CN 201510072282A CN 104860071 A CN104860071 A CN 104860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electromagnetic valve
water service
sl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22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秋艳
王春雷
王艳杰
刘建波
李玉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qiu Ruixin Gener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春雷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春雷 filed Critical 王春雷
Priority to CN2015100722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60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60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0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该系统包括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和密闭出渣装置。该系统采用了自动逻辑控制,可实现无人自动操作;在供水和出渣两大环节采用了完整的密封设计,可使生产废渣在完全密闭环境下顺利排出;适用于高温原渣,因为与渣直接接触的材质为耐高温材料,间接接触的零部件由于提前进行了冷却处理;该系统能在低正压、微负压、常压环境下正常工作,因为供水装置添加了连通器;对原渣的物理特性不挑剔,因为设计中采用了双螺旋,有效克服了单螺旋存在的问题。总之,该出渣系统克服了目前出渣设备的常见缺点,可实现完全自动化且耗材成本低,制造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因此该出渣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在机械领域的应用,人类对机械设备的要求变的更高。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所有生产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工业废渣都要经过出渣设备排出,所以出渣系统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每一种生产设备都是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运行的,例如温度、压强、湿度等。那么选用的出渣设备也要适合相应的工作环境,这就对出渣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经过研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系列出渣设备相继问世,主要包括冷出渣和热出渣设备,密闭出渣和敞口出渣设备,常压、负压和高压出渣设备等,因此出渣设备的研发成为机械行业中一个重点的研发项目。
近年来,人们对于高温封闭式出渣也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螺旋密封、渣密封、水密封等手段,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是出渣系统对渣本身的机械性质有挑剔,例如湿度、颗粒大小等;或者是达不到理想密封效果;或者是出渣系统运行成本太高等等。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对渣本身的湿度、粘稠度和颗粒大小都不挑剔,本系统采用自动控制且辅助原料为水,所以运行成本也低。因此这种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很适合在现代工业中投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能够使工业高温废渣在完全封闭环境下自动顺利的排出,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包括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和密闭排渣装置。其中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包括密封器、冷凝管、主供水装置、副供水装置、外部水源、两组液位感应器、两个进水控制器和一个排水控制器。其中密封器、冷凝管的的材质是能达到相应韧度且耐高温的材料,例如铁、铜、钢等,控制器为普通控制器,其他零部件所用材质为普通材质,例如塑料、铁、铜、钢等。密闭排渣装置包括挤压器、封闭器、外壳、双螺旋绞龙、同步连接装置、储渣箱、电动机和外部电源。密闭排渣装置的材质是能达到相应韧度且耐高温的材料,例如铁、铜、钢等,
对于自动密闭供水装置:
所述的密封器有空心轻质球壳、网和管组成,球壳的直径略大于管直径;网用于保持球壳的活动空间,使球壳的有效封闭球冠与管下开口保持合适的距离;管使用与冷凝管的外管相同规格的管,管的上端用焖板进行封闭,密封器通过横向管与冷凝管的外管相连接。
所述的冷凝管有里外两层管组成,内管是气管,外层管与内层管的夹层作为水流动管道,冷凝管的长度可根据渣的温度高低来控制。
所述的主供水装置包括密封水箱、上顶通气管、上顶进水管、一对液位感应器、下底进气管、下底出水管。其中所有的水管与气管均为普通耐高温管。上顶通气管的底部与水箱顶部开口相接,上顶通气管由一个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A相串接。上顶进水管与水箱顶部相接,进水管由一个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B相串接。对于液位感应器,一个液位感应器接在水箱底部向上一段合适距离,另一个液位感应器接在水箱顶部向下一段合适距离。下底进气管与下底出水管在竖直进入水箱的这段采用与冷凝管相同的构造,里层管作为气管从水箱底部直通向水箱顶部,外层出水管的顶部与水箱底部开口相接。下底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冷凝管中的里层气管相连,且相连管由一个机械阀门和电磁阀C相串接;下底出水管口与冷凝管的外层管相连,且相连管道有一个机械阀门和电磁阀D相串接。
所述的副供水装置大体与主供水装置相同,所不同的是:(1)上顶通气管和上顶进水管分别有两个电磁阀门和一个机械阀门相串接,对应的电磁阀门分别标记为电磁阀A′、电磁阀A″和电磁阀B′、电磁阀B″。(2)对于液位感应器,上感应器竖直高度位置与主供水装置中的上感应器相同,但下感应器的位置在主供水装置的两个感应器连线的中点处。其他构造与主供水装置相同。在这里把副供水装置中的对应电磁阀标记为电磁阀C′和电磁阀D′。
所述的主副供水装置中的上顶进水管的末端相接并入主管道,同时串接一个机械阀门,然后与外部水源相连接。
所述的进水控制器工作状态为:当液面刚低于下感应器时,感应信号输入控制器,再有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启动电磁阀使其打开,打开状态保持到液面上升时刚刚接触到上感应器;随后新的感应信号输入控制器,再有控制器输出新的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门使其关闭,关闭状态保持到液面下降时刚刚低于下感应器,随后周而复始重复这种控制状态。
所述的排水控制器工作状态为:当液面刚低于下感应器时,感应信号输入控制器,再有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门使其关闭,关闭状态保持到液面上升时刚刚接触到上感应器;随后新的感应信号输入控制器,再有控制器输出新的控制信号,启动电磁阀门使其打开,打开状态保持到液面下降时刚刚低于下感应器,随后周而复始重复这种控制状态。
所述的两个进水控制器分别标记为进水控制器1和进水控制器2。
所述的进水控制器1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主供水装置的两个液位感应器,进水控制器1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主供水装置的电磁阀A、B和副供水装置的电磁阀C′和D′。
所述的排水控制器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主供水装置的两个液位感应器,排水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主供水装置的电磁阀C、D和副供水装置的电磁阀A′和B′。
所述的进水控制器2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副供水装置的两个液位感应器,进水控制器2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电磁阀A″和B″。
所述的进水控制器和排水控制器所需外接电源均为220V交流电源。
所述的外部水源为高压水塔供水或者是通常的自来水供水。
所述的机械阀门在工作时都是常开的。只有与电磁阀D和D′相串接的两个机械阀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控制开的程度,以便控制出水大小。
对于密闭排渣装置:
所述的挤压器为进口大,出口小。
所述的密闭器整体开口与封闭双螺旋绞龙的外壳出口相同。
所述的外壳其规格与双螺旋绞龙相匹配,且在外壳的上端合适位置处开口,开口形状大小与储渣箱底部开口相同。
所述的双螺旋绞龙为行业普通双螺旋绞龙。双螺旋包括完全啮合、不完全啮合与完全不啮合三种啮合形式,根据渣的本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啮合双螺旋形式。
所述的同步连接装置为全封闭的同步连接装置。
所述的储渣箱四周是封闭的,上顶有三个开口,一个开口是为了人工添加废渣对封闭排渣装置进行预封闭,另一个开口作为进渣口,直接与生产设备排渣口相连接,第三个开口与密闭供水装置的密封器相连接。
所述的电动机为普通三相交流电动机,功率要求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双螺旋绞龙相匹配。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的三维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的三维构造图;
附图3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密闭供水装置的零部件构造图;
附图4为本发明所述密闭排渣装置的零部件构造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所用自动密闭供水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所用自动密闭供水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所用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密封器的主视图;
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所用密闭排渣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9为本发明实施所用密闭排渣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10为本发明实施所用密闭排渣装置封闭器的侧视图。
图1中1.密闭排渣装置,2.自动密闭供水装置。
图2中3.密封器,4.冷凝管,5.主供水装置的下底出水管,6.主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7.下出水管与下进气管复合管,8.主下液位感应器,9.主上液位感应器,10.主水箱,11.主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12.主供水装置的上顶进水管,13.副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14.副水箱,15.副上液位感应器,16.副下液位感应器,17.副供水装置的上顶进水管,18.副供水装置的下底出水管,19.副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20.外部自来水接口,21.外部高压水塔,22.进水控制器,23进水控制器,24.排水控制器,25.挤压器,26.封闭器,27.外壳,28.储渣箱,29.双螺旋同步连接装置,30.电动机
图3中31.电磁阀A,32.主上顶通气管机械阀门,33.下底进气管,34.电磁阀A″,35.电磁阀A′,36.副上顶通气管机械阀门,37.电磁阀D,38.电磁阀C,39.主下底出水管机械阀门,40.主下底进气管机械阀门,41.主上顶进水管机械阀门,42.电磁阀D′,43.副下底出水管机械阀门,44.电磁阀B,45.副下底进气管机械阀门,46.电磁阀C′,47.电磁阀B′,48.副上顶进水管机械阀门,49.电磁阀B″,50.球壳,51.网,52.密封器管,53.冷凝器外层水管,54.冷凝器内层气管。
图4中55.挤压器进口,56.挤压器出口,57.封闭器整体开口,58.外壳水平开口,59.外壳上开口,60.预封闭进渣口,61.进渣口,62.与密闭供水装置密封器的连接口,63.逆时针绞龙,64.顺时针绞龙,65.主驱动轴,66.从驱动轴,67.外加密封装置的轴承,68.同步咬合齿轮,69.皮带轮,70传动带。
图5~图10中所标注的长度尺寸单位为mm。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包括密闭出渣装置1和自动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
在图2中密封器3、冷凝管4、主供水装置的下底出水管5、主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6、下出水管与下进气管复合管7、主下液位感应器8、主上液位感应器9、主水箱10、主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11、主供水装置的上顶进水管12、副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13、副水箱14、副上液位感应器15、副下液位感应器16、副供水装置的上顶进水管17、副供水装置的下底出水管18、副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19、进水控制器22、进水控制器23、排水控制器24为自动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的主要部件,外部自来水接口20、外部高压水塔21为自动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的辅助部件;挤压器25、封闭器26、外壳27、储渣箱28、双螺旋同步连接装置29、电动机30为闭出渣装置1的主要构成部件。
如图2、图3所示。密封器3电空心轻质球壳50、网51和管52组成,球壳51的直径略大于管52直径;网41用于保持球壳50的活动空间,使球壳50的有效封闭球冠与管52下开口保持合适的距离;管51的使用与冷凝管4的外管53相同规格的无缝管,管52的上端开口处焊接法兰,用焖板进行封闭,通过管52的中间横向管与冷凝管4的外管53用法兰相连接。
冷却管4有里外两层管组成,内管54是气流动管道,外层管53与内层管54的中间夹层作为水的流动管道,冷凝管4的长度可根据渣的温度高低来控制。
主供水装置包括密封水箱10、上顶通气管11、上顶进水管12、下液位感应器8、上液位感应器9、下底进气管6、下底出水管5。其中所有的水管与气管均为普通无缝管。上顶通气管11的底部与水箱10顶部开口相焊接,上顶通气管11的机械阀32和电磁阀A 31相串接。上顶进水管12与水箱10顶部相焊接,上顶进水管12由机械阀41和电磁阀B 44相串接。对于液位感应器,感应器8焊接在水箱底部向上一段合适距离,感应器9焊接在水箱顶部向下一段合适距离。下底进气管6与下底出水管5在水箱10竖直进入水箱的一段距离采用与冷凝管4相同构造的复合管7,里层管作为气管33从水箱底部直通向水箱10顶部,下底出水管5的顶部与水箱10底部开口相焊接。下底进气管6与冷却管4中的里层气管54相连,且相连管道6由机械阀40和电磁阀C 38相串接;下底出水管5与冷凝管4的外层管53相连,且相连管道5由机械阀39和电磁阀D 37相串接。
副供水装置大体与主供水装置相同,所不同的是:(1)上顶通气管13由电磁阀A″34、电磁阀A′35和机械阀36依次串接,上顶进水管17由电磁阀B″49、电磁阀B′47和机械阀48依次串接。(2)对于感应器,上感应器15竖直高度位置与主供水装置中的上感应器9相同,但下感应器16的位置在主供水装置的上感应器9与下感应器8竖直连线的中点处。其他与主供水装置相同。
主副供水装置中的上顶进水管的末端相焊接并入主水管道,同时串接一个机械阀,然后与外部水源相连接。外部水源为高压水塔21供水或者是通常的自来水20供水。机械阀在工作时都是常开的。只有与电磁阀D 37和D′42相串接的机械阀39与机械阀4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控制开的程度,以控制出水大小。
进水控制器22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主供水装置的感应器8和感应器9,进水控制器22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主供水装置的电磁阀A 31、电磁阀B 44和副供水装置的电磁阀C′46和电磁阀D′42。排水控制器24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也接主供水装置的感应器8和感应器9,排水控制器24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主供水装置的电磁阀C 38、电磁阀D 37和副供水装置的电磁阀A′36和B′47。进水控制器23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副供水装置的感应器16和感应器15,进水控制器23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电磁阀A″34和B″49。进水控制器和排水控制器所需外接电源均为220V交流电源。
如图2、图4所示。挤压器25为进口大,出口小,材质是钢板。密闭器26整体开口与密封双螺旋绞龙63、64的外壳27出口相同,使用与外壳27相同规格的无缝管焊接加工而成。外壳27的规格与双螺旋绞龙63、64相匹配,且在外壳27的上端合适位置开口,开口与储渣箱28底部开口相同。双螺旋绞龙63、64为行业普通双螺旋绞龙。储渣箱27采用国标钢板焊接加工而成,储渣箱27的四周是封闭的,上顶有三个开口,一个开口60是为了人工添加废渣对封闭排渣装置进行预封闭,另一个开口作为进渣口61,直接与生产设备排渣口相连接,第三个开口62与密闭供水装置的密封器3相连接。电动机30为普通三相交流电动机,功率要求是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双螺旋绞龙63、64相匹配。同步连接装置29为全封闭的同步连接装置,包括:主驱动轴65、从驱动轴66、加密封装置的轴承67、同步咬合齿轮68和皮带69轮。
如图5、图6、图7所示,给出了实施中自动密闭供水装置的具体尺寸和使用规格。所使用的细金属管为Φ57的无缝钢管,粗金属管为Φ108的无缝钢管。主副水箱都采用钢罐,密闭器的球壳采用轻质金属球壳,网采用粗钢条焊制。机械阀门、电磁阀门、液位感应器、进水控制器、排水控制器均为普通器件。
如图8、图9、图10所示,给出了实施中密闭出渣装置的具体尺寸和使用规格。所使用的耐高温材料为钢管与钢板。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普通三相交流电动机功率为15KW,双螺旋绞龙采用半啮合形式,皮带轮使用公称直径为630mm的E型皮带轮。整个密闭排渣装置使用国标钢板和无缝钢管加工焊制。
如图2、图3所示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工作原理:
逻辑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主供水装置中水箱10的液面刚刚触及到上感应器9以及液面介于两个感应器8、9之间时。主供水装置的电磁阀A 31、电磁阀B 44保持关闭状态,电磁阀C 38、电磁阀D 37处于开启状态;副供水装置的电磁阀C′46、电磁阀D′42保持关闭状态,电磁阀A′35和电磁阀B′47处于开启状态。在此状态下,由主供水装置供水,副供水装置不供水,且此时不向主水箱10加入水。
当主供水装置中水箱10的液面刚刚低于下感应器8时以及液面由下感应器8上升到即将触及上感应器9过程中。主供水装置的电磁阀A 31、电磁阀B 44处于打开状态,电磁阀C 38、电磁阀D 37保持关闭状态;副供水装置的电磁阀C′46、电磁阀D′42处于打开状态,电磁阀A′35和电磁阀B′47保持关闭状态。此时,由副供水装置供水,主供水装置不供水,且此时向主水箱10加入水,主水箱10内的气压为常压。
随后周而复始重复这种状态。
对副供水箱14中是否加入水做分析:
(1)如果加入水,那么其上顶进水管17相串接的电磁阀B′47和电磁阀B49都要同时处于打开状态。电磁阀B′47打开时,由以上可知:电磁阀A 31、电磁阀B 44保持关闭状态,电磁阀C 38、电磁阀D 37处于开启状态,电磁阀C′46、电磁阀D′42保持关闭状态,电磁阀A′35处于开启状态。电磁阀B″49打开时,电磁阀A″34也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要求副供水装置中水箱14的液面处于刚刚低于下感应器16时或者液面由下感应器16上升到即将触及上感应器15的状态下。显然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主供水装置供水,副供水装置不供水,副水箱14中的气压为常压。
(2)对于不加水的情况很显然,排除加入水时的状态就行了。综上分析,为了保证当主供水装置的水箱10处于加水状态下,且副供水装置还能连续不断的供水,本设计采用副供水装置的下感应器16的竖直高度与主供水装置中的上感应器9、下感应器8竖直高度的平均值相同,只要满足向主水箱10中加入水的流量不小于副供水装置中向外供水流量的2倍即可。以保证当副供水装置中水箱14液面低于其下感应棒16时,还能正常供水。
对主副供水箱中气压的分析:
(1)由以上可知,在向主副供水箱10、14中加入水的过程中,水箱10、14上顶通气管11、13都是处于通气状态,所以水箱10、14内气压都是常压。
(2)当主副供水装置中任何一个装置处于供水状态时,由于本设计采用了连通器的原理,且主副下底气管6、19与主副下底水管5、18经过冷凝管4最终在一个管52中通向密封器3,再由密封器3流入储渣箱28内,所以此时工作水箱内的气压与储渣箱28内的气压相同。
冷凝管4的工作原理:
本设计中冷凝管4有里外两层管组成,内管是气管54,外层管53与内层管54的夹层作为水流动管道,冷凝管4的长度可根据渣的温度高低来控制。当为高温原渣时,储渣箱28里的高温气体会通过密封器3进入冷凝管4,在冷凝管4中水的冷却下被冷却,被冷却的原气会有部分被液化,被液化的液体会沿着冷凝管4中的气管54返回到储渣箱28中,剩余冷却后的气体进入工作水箱后不会使水箱内部增温,以确保供水系统中的感应器和电磁阀不受高温影响。
自动密闭供水装置中密封器3的工作原理:
(1)一级封闭:本设计中供水装置的下底气管6、19和下底水管5、18先经过冷凝管4后一起并入密封器3的管52,当储渣箱28中液位上升时,因为球壳50受到浮力或者泥渣的挤压力,而使球壳50上升,以至球壳50的球冠封闭管52下口,此时连通器失去效力。假如此时继续供水,那么供水装置中水箱内的气压相对于储渣箱为负压,所以不会有水流出,从而达到一级封闭的目的。另外,球壳50还能阻挡储渣箱中的泥渣堵塞管口。
(2)二级封闭:当一级封闭效果不明显或者储渣箱中泥渣继续增多后,因为工作水箱中的气压始终是与储渣箱中的气压相同,所以当液面或者泥渣淹没管52下口时,连通器失去效力,假如此时继续供水,那么工作水箱内的气压相对于储渣箱28为负压,所以管52中就不会有水流出,达到二级封闭的目的。
如图2、图4所示密闭排渣装置的工作原理:
(1)当使用密闭供水系统时。工业生产设备的排渣口与储渣箱28的进渣口61相连接,在生产设备运行前要对密封排渣装置进行预封闭,通过向储渣箱28顶部的预备填渣口60加入适量灰渣,此时灰渣与水混合形成泥渣,泥渣被同步双螺旋绞龙63、64旋转被强制性向外推动,当泥渣经过封闭器26被推向挤压器25后,由于挤压器25设计为进口大出口小,所以内部泥渣受到挤压,在内部会形成相对密实的泥渣坯块,进而达到密封的效果。本设计可通过调节挤压器25出口与进口面积的比率,来控制内部泥坯的密实程度;通过调节封闭器26的长度,来控制内部泥坯的有效长度。所以密封程度由两者共同决定,两者有效结合,可达到良好密封效果。当生产设备开始排渣后,整个过程与预密封过程相同。可以看出,在整个生产排渣到排出泥坯过程中,系统都是封闭的,腔内气体不会排出。
因为双螺旋是依靠强制力强制内部物体向外推动,所以非常适合粘滞物、粉状物和颗粒物;单螺旋是依靠摩擦力来推动,所以对粘滞物、粉状物不适用。所以本设计采用双螺旋结构。
调节供水系统的密封器在储渣箱28中的高度,可以控制储渣箱28中的液面高度;调节供水装置的主副下底水管机械阀门,可控制供水流量,所以两者协调起来,可以得到合适湿度的泥渣坯块。
(2)当关闭密闭供水系统时。依据不同的需求,有些情况是为了得到原渣,不进行加水处理。此时的密闭排渣装置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具体工作原理与加水状态下大致一样,此时需要关闭供水系统中主副下底水管的机械阀门或者关闭整个供水系统。同时也一样可以通过调节挤压器出口与进口面积的比率,调节封闭器26的长度,达到最佳密封效果。从而能够得到有一定密实度的渣块。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
1.选择自来水接口与高压水塔接口处的两个机械阀门中的一个打开,另一个保持关闭;同时依次打开出渣系统的其它机械阀门。
2.依次打开电动机30、进水控制器22、进水控制器23、排水控制器24的电源开关,以确保储渣箱28内有水流入。
3.打开储渣箱28上部的预封闭进渣口60,向储渣箱28中加入适量灰粉以致在挤压器25出口处排出少量泥坯,然后封闭预封闭进渣口60。
4.启动生产设备,让其废渣通过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进行顺利排渣。
5.生产结束。关闭电源,关闭外部供水接口机械阀门。
实施例1:
以常温下的沙土作为原渣,采用敝口出渣,以保证该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处于常温常压下排渣。工作过程如下:
1.打开自来水接口机械阀门,使高压水塔接口处的机械阀门保持关闭状态,同时依次打开出渣系统的其它机械阀门。
2.依次打开电动机30、进水控制器22、进水控制器23、排水控制器24的电源开关,以确保储渣箱28内有水流入。
3.打开储渣箱28上部的预封闭进渣口60,向储渣箱28中加入适量沙土以致在挤压器25出口处排出少量泥坯,然后封闭预封闭进渣口60,接着打开进渣口61。
4.等待20分钟后,通过进渣口61向储渣箱28内连续添加沙土,添加沙土持续60分钟。
5.实验结束。关闭电源,关闭自来水接口机械阀门。
在本次实施过程中,从挤压器25出口顺利排出了泥沙坯块,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实现了供水自动控制和自动密封,达到了预期目的。
实施例2:
让该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与连续式裂解设备匹配使用。把进渣口62与裂解设备的主炉出渣口通过法兰连接。裂解的原料使用农作物秸秆,那么工业原渣就是秸秆被裂解后的粗碳粉,原渣温度为300℃,气压为常压。工作过程如下:
1.打开高压水塔接口机械阀门,使自来水接口处的机械阀门保持关闭状态,同时依次打开出渣系统的其它机械阀门。
2.依次打开电动机30、进水控制器22、进水控制器23、排水控制器24的电源开关,以确保储渣箱28内有水流入。
3.打开储渣箱28上部的预封闭进渣口60,向储渣箱28中加入适量碳粉以致在挤压器25出口处排出少量泥坯,然后封闭预封闭进渣口60。
4.启动生产设备,让其废渣通过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进行顺利排渣。
5.生产结束。关闭所有电源,关闭外部供水接口机械阀门。
在本次实施过程中,从挤压器25出口顺利排出了留有余温的泥沙坯块,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实现了供水自动控制和自动密封,且工作水箱没有明显升温,冷凝管4实现了冷却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所用生产设备相同,把裂解的原料换为废橡胶碎块,那么工业原渣就是橡胶被裂解后的粗碳粉,原渣温度为400℃,气压为微正压。工作过程如下:
1.打开高压水塔接口机械阀门,使自来水接口处的机械阀门保持关闭状态,同时依次打开出渣系统的其它机械阀门。
2.依次打开电动机30、进水控制器22、进水控制器23、排水控制器24的电源开关,以确保储渣箱28内有水流入。
3.打开储渣箱28上部的预封闭进渣口60,向储渣箱28中加入适量碳粉以致在挤压器25出口处排出少量泥坯,然后封闭预封闭进渣口60。
4.启动生产设备,让其废渣通过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进行顺利排渣。
5.生产结束。关闭所有电源,关闭外部供水接口机械阀门。
在本次实施过程中,从挤压器25出口顺利排出了留有余温的泥沙坯块,自动密闭供水装置2实现了供水自动控制和自动密封,且工作水箱没有明显升温,冷凝管4实现了冷却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通过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和密闭出渣装置联合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密闭式高温出渣系统。该出渣系统采用了自封和自动逻辑控制,可实现无人自动操作;该系统在供水和出渣两大环节都采用了完整的密封设计,所以可使生产废渣在完全密闭环境下顺利排出,封闭效果很好。该系统适用于高温原渣,因为与渣直接相接触的材质为耐高温材料,间接接触的零部件由于提前进行了冷却处理,所以不影响其正常工作。该出渣系统能使原渣在低正压、低负压、常压环境下顺利排出,因为供水装置添加了连通器,且水箱中的初始气压为常压。对原渣的物理特性不挑剔,以为设计中采用了双螺旋绞龙,有效克服了单螺旋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该出渣系统有效克服了目前市场上出渣设备的常见缺点,能实现自动化且耗材为行业内的常用原料,制造技术在行业内现有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因此该出渣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Claims (8)

1.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和密闭排渣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包括密封器、冷凝管、主供水装置、副供水装置、外部水源、两个进水控制器和一个排水控制器。其中密封器、冷凝管的的材质是能达到相应挤压强度同时耐高温的材料,例如铁、铜、钢等,其他零部件所用材质为普通材质,例如塑料、铁、铜、钢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器由轻质球壳、网和管组成,球壳的直径略大于管直径;网用于保持球壳的活动空间,使球壳的有效封闭球冠与管的下开口保持合适的距离;管使用与冷凝管的外管相同规格的管,管的上端开口处用焖板进行封闭,密封器通过横向管与冷凝管的外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供水装置包括密封水箱、上顶通气管、上顶进水管、一对水位感应器、下底进气管、下底出水管。其中所有的水管与气管均为普通管。上顶通气管的底部与水箱顶部开口相接,上顶通气管由一个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相串接。上顶进水管与水箱顶部相接,进水管由一个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相串接。对于水位感应器,一个感应器接在水箱底部向上一段合适距离,另一个感应器接在水箱顶部向下一段合适距离。下底进气管与下底出水管在竖直进入水箱的这段采用与冷凝管相同的构造,里层管作为气管从水箱底部直通向水箱顶部,外层出水管的顶部与水箱底部开口相接。下底水平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冷凝管中的里层气管相连,且连接管由一个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相串接;下底出水口与冷凝管的外层管相连,且连接管有一个机械阀门和电磁阀门相串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供水装置大体与主供水装置相同,所不同的是:(1)上顶通气管和上顶进水管分别有两个电磁阀门和一个机械阀门相串接。(2)对于液位感应器,上面的感应器竖直高度位置与主供水装置中的上感应器相同,但下感应器的位置在主供水装置的两个感应器连线的中点处。其他构造与主供水装置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密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进水控制器和排水控制器连接方法。一个进水控制器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主供水装置的两个液位感应器,该进水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主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电磁阀门、上顶进水管电磁阀门和副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电磁阀门和下底出水管电磁阀门。排水控制器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主供水装置的两个液位感应器,排水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主供水装置的下底进气管电磁阀门、下底出水管电磁阀门和副供水装置的上顶通气管电磁阀门、上顶进水管电磁阀门。另一个进水控制器的两个感应器接线口接副供水装置的两个液位感应器,该进水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副供水装置的第二个上顶通气管电磁阀门、第二个上顶进水管电磁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闭排渣装置包括挤压器、封闭器、外壳、双螺旋绞龙、同步连接装置、储渣箱、电动机和外部电源。密闭排渣装置的材质是能达到相应挤压强度同时耐高温的材料,例如铁、铜、钢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闭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器为进口大、出口小,且进口与密闭器整体开口相同。密闭器整体开口与封闭双螺旋绞龙的外壳出口相同。外壳其规格与双螺旋绞龙相匹配,且在外壳的上端合适位置处开口,开口形状大小与储渣箱底部开口相同。储渣箱的四周是封闭的,上顶有三个开口,一个开口是为了人工添加废渣对封闭排渣装置进行预封闭,另一个开口作为进渣口,直接与生产设备排渣口相连接,第三个开口与密闭供水装置的密封器相连接。
CN201510072282.0A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Pending CN104860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2282.0A CN104860071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2282.0A CN104860071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0071A true CN104860071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06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2282.0A Pending CN104860071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00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0607A (zh) * 2022-03-09 2022-06-0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灰渣的出渣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4324A (ja) * 2001-12-26 2003-07-09 Kaihatsu Denki Kk クリンカ灰の水流式排出装置および排出方法
CN201581088U (zh) * 2009-12-11 2010-09-15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半湿法炉渣处理系统
CN203392497U (zh) * 2013-06-30 2014-01-15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浆高浓度输送系统
CN203638757U (zh) * 2013-11-30 2014-06-11 莱芜市泰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水冲混合输灰装置
CN104139983A (zh) * 2014-07-21 2014-11-12 浙江大学 一种固液全分离的新型固体管道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4324A (ja) * 2001-12-26 2003-07-09 Kaihatsu Denki Kk クリンカ灰の水流式排出装置および排出方法
CN201581088U (zh) * 2009-12-11 2010-09-15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半湿法炉渣处理系统
CN203392497U (zh) * 2013-06-30 2014-01-15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浆高浓度输送系统
CN203638757U (zh) * 2013-11-30 2014-06-11 莱芜市泰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水冲混合输灰装置
CN104139983A (zh) * 2014-07-21 2014-11-12 浙江大学 一种固液全分离的新型固体管道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0607A (zh) * 2022-03-09 2022-06-0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灰渣的出渣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4590607B (zh) * 2022-03-09 2024-03-19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灰渣的出渣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46042U (zh) 两段连续污油泥热分解设备
CN205412772U (zh) 一种加热调和均匀的润滑油调和釜
CN206385084U (zh) 一种连续式进料和固气自动分离还原气化制生物炭的碳化装置
CN103484898B (zh) 一种真空高温连续电解炉系统及电解方法
CN204802650U (zh)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CN104860071A (zh) 一种自动封闭式高温出渣系统
CN207928771U (zh) 一种中药功能成分低温减压萃取及浓缩设备
CN104647630B (zh) 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
CN205361349U (zh) 带有蒸汽加热装置的碱熔釜
CN203855414U (zh) 管式石墨化炉
CN207437355U (zh) 一种组合式空压机冷却系统
CN110066674A (zh) 一种轮胎裂解炭渣和油气分离装置
CN206604493U (zh) 一种快速冷凝的油漆反应釜
CN205376257U (zh) 矿热炉变压器冷却装置
CN205996112U (zh) 注蜡机
CN201575688U (zh) 一种气氛可调式高温陶粒烧结装置
CN207646038U (zh) 电热两段连续污油泥热分解撬装设备
CN211367608U (zh) 一种可利用高炉渣余热的炼铁装置
CN208045253U (zh) 电力变压器水冷装置
CN207316943U (zh) 高效滚筒式排渣机
CN205534373U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圆柱体温控流体阀
CN206215089U (zh) 一种搅拌罐
CN206230710U (zh) 一种热塑挤压装置的原料混合供应系统
CN202379755U (zh) 一种生产四氯化钛的沸腾炉密闭排渣装置
CN206030339U (zh) 一种液压机加热系统的自动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2

Address after: 476000 Henan City, Shangqiu Province, the office of the town park Wang Chen Lou North

Applicant after: Shangqiu Ruixin Gener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Huaxia Road, Suiyang District of Shangqi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and the three Park 476000

Applicant before: Wang Chunlei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