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1784A -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1784A
CN104851784A CN201510284427.3A CN201510284427A CN104851784A CN 104851784 A CN104851784 A CN 104851784A CN 201510284427 A CN201510284427 A CN 201510284427A CN 104851784 A CN104851784 A CN 104851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itaxial
hydrogen
silicon
hydrogen chloride
grow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44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1784B (zh
Inventor
王文林
高航
薛兵
李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P Jinghua (Tianjin)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Ltd.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102844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1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1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1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1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1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24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532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采用常压平板式外延炉,步骤包括,(1)利用纯度≥99.99%的氯化氢在高温下对外延炉基座进行腐蚀;(2)外延炉内装入硅衬底片,依次利用纯度均≥99.999%的氮气和氢气吹扫外延炉腔体8~10分钟;(3)利用氯化氢气体对硅衬底片表面原位腐蚀;(4)大流量氢气对硅衬底片表面吹扫;(5)不掺杂的三氯氢硅在衬底上生长本征外延层;(6)掺杂外延层的生长;(7)外延层生长达到预定厚度后降温。有益效果是成功制备出厚度不均匀性<1%,电阻率不均匀性<1%,表面无层错、位错、滑移线、雾等缺陷,最佳过渡区宽度<4μm的均匀性好、过渡区窄的高阻厚层外延结构,在参数上完全满足功率MOS器件对硅外延材料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阻厚层硅外延片一般指厚度介于30~150μm,电阻率大于15W×cm的外延片,该类型外延片主要用于MOSFET及功率放大器件。随着硅片直径的不断增大,对片内均匀性及缺陷的控制难度也随之加大。高阻厚层硅外延片通常选择掺砷和掺锑的衬底,其中掺砷(r:0.002~0.004W×cm)的硅衬底相比于掺锑(r:0.01~0.02W×cm)的硅衬底具有更低的电阻率,当应用于功率MOS器件时可以降低正向导通压降,同时还可省去衬底背面金属化注入的工序,可以节省器件制备的成本。
外延层的关键参数指标包括外延层/界面的过渡区宽度,以及外延层的电阻率均匀性,它们与器件性能密切相关。过渡区宽度决定了外延层的有效厚度,与功率MOS器件的正向导通电阻密切相关;外延层的电阻率均匀性直接决定了功率MOS器件的击穿电压,而这两项关键外延指标都受衬底杂质的非主动掺杂效应影响,非主动掺杂量越少,电阻率均匀性就会越好,同时外延层与衬底界面处的过渡区就会变陡,器件成品率也会越高。对于6英寸的重掺杂硅衬底上生长厚层高阻外延结构,由于所需工艺时间较长,加之外延片表面尺寸的增大,衬底边缘位置受杂质非主动掺杂效应的影响更大,因此制备高电阻率均匀性、窄过渡区的外延层也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工艺优化获得有效抑制大尺寸重掺砷衬底非主动掺杂效应的方法,显著提高外延片的电阻率参数的均匀性,满足功率MOS器件的使用要求,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利用纯度≥99.99%的氯化氢在高温下对外延炉基座进行腐蚀,完全去除基座上的残余沉积物质,温度设定为1170~1100℃,氯化氢气体流量设定为3~5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10~15 min。
(2)向外延炉基座片坑内装入硅衬底片,依次利用纯度均≥99.999%的氮气和氢气吹扫外延炉腔体8~10分钟,气体流量设定为100~150 L/min。
(3)利用氯化氢气体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原位腐蚀,对衬底起到表面抛光作用,有助于改善晶格结构,采用氢气输送氯化氢气体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设定为100~150 L/min,氯化氢流量设定为1~3 L/min,温度设定为1060~1070℃,时间设定为1~2 min;
(4)采用大流量氢气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吹扫,将氯化氢原位腐蚀时产生的副产物,以及吸附在衬底表面、基座表面的杂质完全去除,氢气流量设定为220~250 L/min,时间设定为2~5 min;
(5)进行本征外延层的生长,采用不掺杂的三氯氢硅在衬底上生长本征外延层,对衬底表面及边缘处进行包封,阻止重掺衬底杂质的溢出。本征层生长温度设定为1060~1070℃,利用高温快速本征生长方法,迅速完成包封,更利于抑制非主动掺杂效应。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00~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4~7g/min,本征层生长速率控制在1~1.5μm/min,生长时间控制在0.5~1 min。
(6)进行掺杂外延层的生长,外延炉基座转速控制在3.0~5.0 r/min。生长温度设定为1040~1050℃,相比高于1100℃的常规外延工艺,采用较低的生长温度可以降低衬底杂质的反扩速率,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电阻率均匀性和较窄的过渡区。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和磷烷掺杂剂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00~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2~14g/min,磷烷流量设定为55~57sccm,外延层生长速率控制在2.0~2.5 μm/min。
(7)外延层生长达到预定厚度后开始降温,将氢气和氮气流量设定为100~150 L/min,依次吹扫外延炉反应腔室8~10分钟,然后将外延片从基座上取出。利用傅里叶红外测试法对外延层的厚度及其均匀性进行测量,利用汞探针CV测试法对硅外延片的电阻率及其均匀性进行测量,利用扩展电阻测试法测量衬底与外延层之间的过渡区结构。
所用的外延炉为常压平板式外延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对重掺衬底非主动掺杂效应的有效抑制,成功制备出均匀性好、过渡区窄的高阻厚层外延结构,其厚度不均匀性<1%,电阻率不均匀性<1%,表面无层错、位错、滑移线、雾等缺陷,最佳过渡区宽度<4 um,在参数上完全满足功率MOS器件对硅外延材料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厚度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阻率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衬底和外延层之间的过渡区形貌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厚度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阻率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衬底和外延层之间的过渡区形貌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厚度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阻率分布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衬底和外延层之间的过渡区形貌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厚度分布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电阻率分布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衬底和外延层之间的过渡区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用的设备为PE-3061D型常压平板式外延炉,外延炉基座转速控制在4.0 r/min。
实施例一
(1)利用纯度≥99.99%的氯化氢气体在高温下对外延炉基座进行腐蚀,完全去除基座上的残余沉积物质,温度设定为1090℃,氯化氢气体流量设定为5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10 min;
(2)向外延炉基座片坑内装入硅衬底片,依次利用纯度均≥99.999%的氮气和氢气吹扫外延炉腔体8分钟,气体流量设定为100 L/min;
(3)利用氯化氢气体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原位腐蚀,对衬底起到表面抛光作用,有助于改善晶格结构,采用氢气输送氯化氢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设定为150 L/min,氯化氢流量设定为2 L/min,温度设定为1065℃,时间设定为2 min;
(4)采用大流量氢气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吹扫,将氯化氢原位腐蚀时产生的副产物,以及吸附在衬底表面、基座表面的杂质完全去除,氢气流量设定为230 L/min,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
(5)进行本征外延层的生长,采用不掺杂的三氯氢硅在衬底上生长本征外延层,对衬底表面进行包封,阻止重掺衬底杂质的溢出,本征层生长温度设定为1060℃,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4g/min,本征层生长速率控制在1.25μm/min,生长时间控制在1 min。
(6)进行掺杂外延层的生长,生长温度设定为1045℃。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和磷烷掺杂剂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g/min,磷烷流量设定为55.0sccm,外延层生长速率控制在2.1μm/min。
(7)外延层生长达到预定厚度后开始降温,将氢气和氮气流量设定为100 L/min,依次吹扫外延炉反应腔室8分钟,然后将外延片从基座上取出。利用Nicolet 6700红外厚度测试仪,记录中心点、四个距边缘10 mm的位置以及四个1/2半径位置,共计九个测试点的厚度,获得硅外延片的平均厚度及其均匀性,利用SSM495汞探针C-V测试仪记录中心点、四个距边缘10 mm的位置以及四个1/2半径位置共计九个测试点的电阻率,获得硅外延片的平均电阻率及其均匀性,利用SRP 2000扩展电阻测试仪获得硅外延层与衬底形成的过渡区的宽度。
实施例一制得的硅外延层的导电类型为N型,外延片表面光亮,无层错、位错、滑移线、雾等表面缺陷,测试结果如附图1~3所示,厚度平均值为54.063 μm,厚度不均匀性为0.618%,电阻率平均值为18.052 Ώ▪cm,电阻率不均匀性为0.937%,过渡区宽度为6.6µm,界面分布较为陡峭,满足功率MOS器件的指标要求。
实施例二
(1)利用纯度≥99.99%的氯化氢气体在高温下对外延炉基座进行腐蚀,完全去除基座上的残余沉积物质,温度设定为1080℃,氯化氢气体流量设定为5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10 min。
(2)向外延炉基座片坑内装入硅衬底片,依次利用纯度均≥99.999%的氮气和氢气吹扫外延炉腔体8分钟,气体流量设定为150 L/min。
(3)利用氯化氢气体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原位腐蚀,对衬底起到表面抛光作用,有助于改善晶格结构,采用氢气输送氯化氢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设定为150 L/min,氯化氢流量设定为2 L/min,温度设定为1070℃,时间设定为2 min;
(4)采用大流量氢气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吹扫,将氯化氢原位腐蚀时产生的副产物,以及吸附在衬底表面、基座表面的杂质完全去除,氢气流量设定为250L/min,时间设定为5 min;
(5)进行本征外延层的生长,采用不掺杂的三氯氢硅在衬底上生长本征外延层,对衬底表面进行封闭,阻止重掺衬底杂质的溢出,本征层生长温度设定为1070℃,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7g/min,本征层生长速率控制在1.5μm/min,生长时间控制在0.5 min;
(6)进行掺杂外延层的生长,生长温度设定为1045℃。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和磷烷掺杂剂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4g/min,磷烷流量设定为55sccm,外延层生长速率控制在2.3 μm/min;
(7)外延层生长达到预定厚度后开始降温,将氢气和氮气流量设定为150 L/min,依次吹扫外延炉反应腔室10分钟,然后将外延片从基座上取出。利用Nicolet 6700红外厚度测试仪,记录中心点、四个距边缘10 mm的位置以及四个1/2半径位置共计九个测试点的厚度,获得硅外延片的平均厚度及其均匀性,利用SSM495汞探针C-V测试仪记录中心点、四个距边缘10 mm的位置以及四个1/2半径位置共计九个测试点的电阻率,获得硅外延片的平均电阻率及其均匀性,利用SRP 2000扩展电阻测试仪获得硅外延层与衬底形成的过渡区的宽度。
实施例二制得的硅外延层的导电类型为N型,外延片表面光亮,无层错、位错、滑移线、雾等表面缺陷,测试结果如图4~6所示,厚度平均值为54.051 μm,厚度不均匀性为0.504%,电阻率平均值为19.0187 Ώ▪cm,电阻率不均匀性为0.924%,过渡区宽度为5.3µm,界面分布较为陡峭,满足功率MOS器件的指标要求。
实施例三
(1)利用纯度≥99.99%的氯化氢气体在高温下对外延炉基座进行腐蚀,完全去除基座上的残余沉积物质,温度设定为1080℃,氯化氢气体流量设定为5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10 min。
(2)向外延炉基座片坑内装入硅衬底片,依次利用纯度均≥99.999%的氮气和氢气吹扫外延炉腔体10分钟,气体流量设定为150 L/min。
(3)利用氯化氢气体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原位腐蚀,对衬底起到表面抛光作用,有助于改善晶格结构,采用氢气输送氯化氢气体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设定为150 L/min,氯化氢流量设定为1 L/min,温度设定为1070℃,时间设定为2 min;
(4)采用大流量氢气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吹扫,将氯化氢原位腐蚀时产生的副产物,以及吸附在衬底表面、基座表面的杂质完全去除,氢气流量设定为250 L/min,时间设定为2 min;
(5)进行本征外延层的生长,采用不掺杂的三氯氢硅在衬底上生长本征外延层,对衬底表面进行封闭,阻止重掺衬底杂质的溢出,本征层生长温度设定为1065℃,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7g/min,本征层生长速率控制在1.5μm/min,生长时间控制在0.6min;
(6)进行掺杂外延层的生长,生长温度设定为1050℃。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和磷烷掺杂剂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g/min,磷烷流量设定为56.5sccm,外延层生长速率控制在2.2 μm/min;
(7)外延层生长达到预定厚度后开始降温,将氢气和氮气流量设定为150 L/min,依次吹扫外延炉反应腔室8分钟,然后将外延片从基座上取出。利用Nicolet 6700红外厚度测试仪,记录中心点、四个距边缘10 mm的位置以及四个1/2半径位置共计九个测试点的厚度,获得硅外延片的平均厚度及其均匀性,利用SSM495汞探针C-V测试仪记录中心点、四个距边缘10 mm的位置以及四个1/2半径位置共计九个测试点的电阻率,获得硅外延片的平均电阻率及其均匀性,利用SRP 2000扩展电阻测试仪获得硅外延层与衬底形成的过渡区的宽度。
实施例三制得的硅外延层的导电类型为N型,外延片表面光亮,无层错、位错、滑移线、雾等表面缺陷,测试结果如附图7~9所示,厚度平均值为54.012 μm,厚度不均匀性为0.531%,电阻率平均值为17.979 Ώ▪cm,电阻率不均匀性为0.808 %,过渡区宽度为4.1µm,界面分布陡峭,满足功率MOS器件的指标要求。
实施例四
(1)利用纯度≥99.99%的氯化氢气体在高温下对外延炉基座进行腐蚀,完全去除基座上的残余沉积物质,温度设定为1080℃,氯化氢气体流量设定为5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10 min;
(2)向外延炉基座片坑内装入硅衬底片,依次利用纯度均≥99.999%的氮气和氢气吹扫外延炉腔体8分钟,气体流量设定为100 L/min;
(3)利用氯化氢气体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原位腐蚀,对衬底起到表面抛光作用,有助于改善晶格结构,采用氢气输送氯化氢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设定为150 L/min,氯化氢流量设定为2 L/min,温度设定为1070℃,时间设定为2min;
(4)采用大流量氢气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吹扫,将氯化氢原位腐蚀时产生的副产物,以及吸附在衬底表面、基座表面的杂质完全去除,氢气流量设定为230 L/min,时间设定为3 min;
(5)进行本征外延层的生长,采用不掺杂的三氯氢硅在衬底上生长本征外延层,对衬底表面进行封闭,阻止重掺衬底杂质的溢出。本征层生长温度设定为1065℃,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5g/min,本征层生长速率控制在1.35 μm/min,生长时间控制在0.8 min。
(6)进行掺杂外延层的生长,生长温度设定为1045℃。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和磷烷掺杂剂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 g/min,磷烷流量设定为55.2 sccm,外延层生长速率控制在2.1 μm/min。
(7)外延层生长达到预定厚度后开始降温,将氢气和氮气流量设定为100~150 L/min,依次吹扫外延炉反应腔室8分钟,然后将外延片从基座上取出。利用Nicolet 6700红外厚度测试仪,记录中心点、四个距边缘10 mm的位置以及四个1/2半径位置共计九个测试点的厚度,获得硅外延片的平均厚度及其均匀性,利用SSM495汞探针C-V测试仪记录中心点、四个距边缘10 mm的位置以及四个1/2半径位置共计九个测试点的电阻率,获得硅外延片的平均电阻率及其均匀性,利用SRP 2000扩展电阻测试仪获得硅外延层与衬底形成的过渡区的宽度。
实施例四制得的硅外延层的导电类型为N型,外延片表面光亮,无层错、位错、滑移线、雾等表面缺陷,测试结果如附图10~12所示,厚度平均值为53.995 μm,厚度不均匀性为0.40%,电阻率平均值为18.050Ώ▪cm,电阻率不均匀性为0.750%,过渡区宽度为3.5µm,界面分布陡峭,满足功率MOS器件的指标要求。
并且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相比,在其相应的工艺条件下,实施例四所制得的外延均匀性最优,过渡区宽度最窄。因此,实施例四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Claims (2)

1.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利用纯度≥99.99%的氯化氢在高温下对外延炉基座进行腐蚀,完全去除基座上的残余沉积物质,温度设定为1170~1100℃,氯化氢气体流量设定为3~5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10~15 min;
(2)向外延炉基座片坑内装入硅衬底片,依次利用纯度均≥99.999%的氮气和氢气吹扫外延炉腔体8~10分钟,气体流量设定为100~150 L/min;
(3)利用氯化氢气体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原位腐蚀,对衬底起到表面抛光作用,有助于改善晶格结构,采用氢气输送氯化氢气体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设定为100~150 L/min,氯化氢流量设定为1~3 L/min,温度设定为1060~1070℃,时间设定为1~2 min;
(4)采用大流量氢气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吹扫,将氯化氢原位腐蚀时产生的副产物,以及吸附在衬底表面、基座表面的杂质完全去除,氢气流量设定为220~250 L/min,时间设定为2~5 min;
(5)进行本征外延层的生长,采用不掺杂的三氯氢硅在衬底上生长本征外延层,对衬底表面及边缘处进行包封,阻止重掺衬底杂质的溢出;
本征层生长温度设定为1060~1070℃,利用高温快速本征生长方法,迅速完成包封,更利于抑制非主动掺杂效应;
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00~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4~7g/min,本征层生长速率控制在1~1.5μm/min,生长时间控制在0.5~1 min;
(6)进行掺杂外延层的生长,外延炉基座转速控制在3.0~5.0 r/min;
生长温度设定为1040~1050℃,相比高于1100℃的常规外延工艺,采用较低的生长温度可以降低衬底杂质的反扩速率,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电阻率均匀性和较窄的过渡区;
用氢气输送气态三氯氢硅和磷烷掺杂剂进入反应腔室,氢气流量控制在100~15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2~14g/min,磷烷流量设定为55~57sccm,外延层生长速率控制在2.0~2.5 μm/min;
(7)外延层生长达到预定厚度后开始降温,将氢气和氮气流量设定为100~150 L/min,依次吹扫外延炉反应腔室8~10分钟,然后将外延片从基座上取出;
利用傅里叶红外测试法对外延层的厚度及均匀性进行测量,利用汞探针CV测试法对硅外延片的电阻率及其均匀性进行测量,利用扩展电阻测试法测量衬底与外延层之间的过渡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硅外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外延炉为常压平板式外延炉。
CN201510284427.3A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Active CN104851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4427.3A CN10485178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4427.3A CN10485178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1784A true CN104851784A (zh) 2015-08-19
CN104851784B CN104851784B (zh) 2018-04-06

Family

ID=53851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4427.3A Active CN10485178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1784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478A (zh) * 2015-12-09 2016-04-13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掺ph衬底薄层外延过渡区的调控方法
CN106876246A (zh) * 2017-02-14 2017-06-20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外延片片内电阻率均匀性的方法
CN106876248A (zh) * 2017-02-21 2017-06-20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英寸薄层外延片、均匀性控制方法及应用
CN107099840A (zh) * 2017-04-18 2017-08-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8767053A (zh) * 2018-03-23 2018-11-06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红外探测器bib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9371471A (zh) * 2018-11-30 2019-02-22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 双层外延片的生长方法及双层外延片
CN110707000A (zh) * 2018-07-09 2020-01-17 杨丽芸 一种桶式外延炉ic片外延工艺方法
CN111199882A (zh) * 2020-01-13 2020-05-26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soi作为衬底的晶圆外延制造方法
CN111489964A (zh) * 2020-04-27 2020-08-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降低图形漂移率的厚层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11554565A (zh) * 2020-05-08 2020-08-18 四川广瑞半导体有限公司 硅8英寸大功率元器件外延片制备工艺
CN113322513A (zh) * 2021-08-03 2021-08-31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生长薄层高阻硅外延片的方法及所制得的外延片
CN113737151A (zh) * 2021-08-30 2021-12-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pin开关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TWI760144B (zh) * 2020-03-18 2022-04-01 大陸商上海晶盟矽材料有限公司 超重摻紅磷襯底外延方法
CN115020268A (zh) * 2022-08-09 2022-09-06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InP生长速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7766378A (zh) * 2023-12-22 2024-03-26 上海领矽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容tvs用硅外延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9626A (en) * 1988-06-03 1989-08-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forming thin epitaxial layers using multistep growth for autodoping control
CN101030535A (zh) * 2007-04-11 2007-09-05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掺砷衬底的硅外延方法
CN101783289A (zh) * 2010-03-05 2010-07-21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型外延片制备方法
CN102157359A (zh) * 2011-01-30 2011-08-17 福建福顺微电子有限公司 6英寸powermos管外延层的制造方法
CN102290337A (zh) * 2011-09-26 2011-12-21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低压tvs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2332497A (zh) * 2011-10-08 2012-01-25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毫米波雪崩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2386067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有效抑制自掺杂效应的外延生长方法
CN104319235A (zh) * 2014-10-23 2015-01-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快速恢复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9626A (en) * 1988-06-03 1989-08-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of forming thin epitaxial layers using multistep growth for autodoping control
CN101030535A (zh) * 2007-04-11 2007-09-05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掺砷衬底的硅外延方法
CN101783289A (zh) * 2010-03-05 2010-07-21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型外延片制备方法
CN102386067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有效抑制自掺杂效应的外延生长方法
CN102157359A (zh) * 2011-01-30 2011-08-17 福建福顺微电子有限公司 6英寸powermos管外延层的制造方法
CN102290337A (zh) * 2011-09-26 2011-12-21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低压tvs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2332497A (zh) * 2011-10-08 2012-01-25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毫米波雪崩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4319235A (zh) * 2014-10-23 2015-01-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快速恢复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478B (zh) * 2015-12-09 2018-01-09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掺磷衬底薄层外延过渡区的调控方法
CN105489478A (zh) * 2015-12-09 2016-04-13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掺ph衬底薄层外延过渡区的调控方法
CN106876246A (zh) * 2017-02-14 2017-06-20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外延片片内电阻率均匀性的方法
CN106876248B (zh) * 2017-02-21 2019-11-12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英寸薄层外延片、均匀性控制方法及应用
CN106876248A (zh) * 2017-02-21 2017-06-20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英寸薄层外延片、均匀性控制方法及应用
CN107099840A (zh) * 2017-04-18 2017-08-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8767053A (zh) * 2018-03-23 2018-11-06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红外探测器bib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10707000A (zh) * 2018-07-09 2020-01-17 杨丽芸 一种桶式外延炉ic片外延工艺方法
CN109371471A (zh) * 2018-11-30 2019-02-22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 双层外延片的生长方法及双层外延片
CN109371471B (zh) * 2018-11-30 2021-03-16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 双层外延片的生长方法及双层外延片
CN111199882A (zh) * 2020-01-13 2020-05-26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soi作为衬底的晶圆外延制造方法
TWI760144B (zh) * 2020-03-18 2022-04-01 大陸商上海晶盟矽材料有限公司 超重摻紅磷襯底外延方法
CN111489964A (zh) * 2020-04-27 2020-08-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降低图形漂移率的厚层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11489964B (zh) * 2020-04-27 2022-05-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降低图形漂移率的厚层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11554565A (zh) * 2020-05-08 2020-08-18 四川广瑞半导体有限公司 硅8英寸大功率元器件外延片制备工艺
CN113322513A (zh) * 2021-08-03 2021-08-31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生长薄层高阻硅外延片的方法及所制得的外延片
CN113737151A (zh) * 2021-08-30 2021-12-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pin开关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15020268A (zh) * 2022-08-09 2022-09-06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InP生长速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7766378A (zh) * 2023-12-22 2024-03-26 上海领矽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容tvs用硅外延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1784B (zh)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1784A (zh) 一种6英寸重掺砷衬底上生长高阻厚层硅外延的方法
CN106057650B (zh) 一种ldmos晶体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4947183B (zh) 一种肖特基器件用重掺薄磷衬底上硅外延层的制备方法
CN104319235A (zh) 一种快速恢复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6128938B (zh) 一种VDMOS器件用薄Sb衬底上制备厚层外延的方法
CN102157359B (zh) 6英寸powermos管外延层的制造方法
CN102592976B (zh) P型重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CN103370454B (zh) 外延碳化硅单晶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12506B (zh) 一种阶跃恢复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7068539A (zh) 降低碳化硅外延基平面位错密度的方法
CN102194669B (zh)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3337506B (zh) 一种ccd器件用硅外延片制备工艺
CN107099840A (zh) 一种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3605388B (zh) 通过离子注入晶片检测外延炉台温场温度的方法及校正外延炉台温场方法
CN101688323A (zh) 低腐蚀坑密度(epd)半绝缘ⅲ-ⅴ晶片
CN106876246A (zh) 提高外延片片内电阻率均匀性的方法
CN111489964B (zh) 一种降低图形漂移率的厚层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10349841A (zh) 一种双层结构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11463116B (zh) 一种mos器件结构用双层外延的制备方法
CN103094143B (zh) 离子注入监测方法
CN115537922B (zh) 一种降低外延片自掺杂的方法
CN107123593A (zh) 一种掺锗碳化硅欧姆接触形成方法
US20200343149A1 (en) Method of evaluating silicon laye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ilicon epitaxial wafer
CN108538713A (zh) 一种光电探测器用重掺硅衬底制备高阻外延层的方法
CN105489478B (zh) 重掺磷衬底薄层外延过渡区的调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300220 No. 26 Dongting Road, Tianjin, Hex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O.46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CLP Jinghua (Tianjin)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220 No. 26 Dongting Road, Tianjin, Hex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O.46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