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0319B - 卧床平移转运机 - Google Patents

卧床平移转运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0319B
CN104840319B CN201510252486.2A CN201510252486A CN104840319B CN 104840319 B CN104840319 B CN 104840319B CN 201510252486 A CN201510252486 A CN 201510252486A CN 104840319 B CN104840319 B CN 104840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ulley
bed
live
roll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24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0319A (zh
Inventor
王洪波
王旭升
胡国清
解丽玉
刘正操
牛建业
申艾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5102524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0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0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0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0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0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卧床平移转运机,有设置在机架上面的由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构成的用于实现卧床病人转床的上层传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下面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构成的用于实现卧床平移转运机在床面上移动的下层行走机构,构成上层传动机构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中的任一模块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主驱动机构,与主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接的传动辊系机构,由传动辊系机构驱动的上层转动带机构;下层行走机构包括有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的驱动带轮结构和与驱动带轮结构相连接的下层行走带机构。本发明能够将重伤、瘫痪或术后病人在平躺姿势下安全平稳地从病床转移到担架车或从担架车转移到病床,实现自动转移,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舒适度。

Description

卧床平移转运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病床之间对病人进行转运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病人进行转运的卧床平移转运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变化、缺乏锻炼、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各类疾病频繁发生,使得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此外,交通事故、各类自然灾害等也会造成大量人员骨折甚至瘫痪。然而,我国在危重病人的转运与护理问题上,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病人保持平躺姿势的情况下在病床之间的转运问题。在国内,病床之间的转运还沿用传统的方式,依靠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抱抬。根据临床实践调查,医护人员在搬运病人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危险因素,例如搬运知识缺乏、技术不规范、责任心不强等,这极有可能导致病人病情加重,造成二次损伤,严重者还会发生生命危险。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各个国家分别研制出许多搬移工具,但是这些工具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搬运工具为柔性材料,搬运不安全,病人可能会在搬运时位姿发生改变而导致二次损伤;搬运工具成本过高,操作复杂;不能清洗和消毒。因此,开发一种操作简单,能够安全平稳地将危重病人在病床之间进行转移的卧床平移转运机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重伤、瘫痪或术后病人在平躺姿势下安全平稳地从病床转移到担架车或从担架车转移到病床上的卧床平移转运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床平移转运机,包括有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面的由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构成的用于实现卧床病人转床的上层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下面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构成的用于实现卧床平移转运机在床面上移动的下层行走机构,所述的构成上层传动机构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中的任一模块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主驱动机构,与所述的主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接的传动辊系机构,由所述传动辊系机构驱动的上层转动带机构;所述的下层行走机构包括有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的驱动带轮结构和与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相连接的下层行走带机构。
所述的主驱动机构包括有:依次相连接的编码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通过减速器转接板连接电机架底座,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设置在电机架底座内的第一双膜片联轴器连接设置在电机架底座内的齿轮轴的一端,所述的齿轮轴的另一端连接位于电机架底座外侧的用于驱动传动辊系机构的齿轮,所述电机架底座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架底座的上端盖有机架上盖。
所述的传动辊系包括有对称设置的传动辊系支架,两端的轴头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的两个侧面上用于驱动转运带的驱动辊,对称的位于所述驱动辊的上方且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的两个侧面上用于调整转运带松紧的两条张紧辊,对称的位于所述驱动辊的下方且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的两个侧面上用于引导转运带导向的两条导向辊,所述驱动辊一端的轴头与位于传动辊系支架外侧的驱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主驱动机构中的齿轮相啮合。
所述传动辊系支架的两个侧面上对应所述的两条张紧辊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整两条张紧辊高低的张紧结构,所述的张紧结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上的调整横梁,贯穿所述调整横梁的调整螺栓,以及连接在所述调整螺栓端部的张紧滑块,所述张紧滑块的底端连接支撑张紧辊端部的轴承。
所述的上层转动带机构包括有用于支撑转运带且在两侧边形成有边框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传动辊系机构的一端连接有前导辊架,所述前导辊架上是设置有位于支撑板一侧的用于对转运带进行导向的导向辊,位于远离支撑板一侧的用于引导转运带进行换向的换向辊,以及位于导向辊和换向辊之间的用于支撑转运带的支承辊,所述前导辊架两侧边的底端分别连接有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与所述的边框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机架中的横板的缝隙。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编码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的减速器通过减速器转接板固定在联轴器支架上,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设置在联轴器支架内的第二双膜片联轴器连接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
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包括有由驱动带轮前架体和驱动带轮后架体构成的驱动带轮架体,位于所述驱动带轮架体内且两端分别各通过一个轴承支撑在驱动带轮前架体和驱动带轮后架体上的用于驱动同步带的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第二双膜片联轴器相连,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上的用于对同步带进行导向的导向轮,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上的用于对同步带进行驱动和导向的后带轮,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和驱动带轮后架体远离第二双膜片联轴器的一侧对应所述的轴承设置有用于防尘和密封的轴承端盖,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连接下层行走带机构。
所述的下层行走带机构,包括有一端连接在驱动带轮结构中的驱动带轮前架体前端的行走带架,分别通过轴承均匀设置在行走带架上的8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用于驱动和支撑同步带的行走带被动轮,连接在所述行走带架位于驱动带轮前架体一端的张紧装置,所述的张紧装置包括有在走带架上的张紧块,通过螺纹连接在张紧块的螺纹孔内的用于调节所述的驱动带轮前架体与所述的行走带架连接程度的张紧螺栓,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的前端两侧形成有向前凸出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滑动槽,并通过插入在滑动槽内的螺钉与所述的行走带架滑动连接,所述张紧螺栓的端头贯穿张紧块后与所述的驱动带轮前架体前侧的连接件为接触连接,所述行走带架上向外侧凸出的形成有用于与机架中的行走带架滑入槽相结合的滑片。
所述的机架包括有立板和与所述的立板相垂直的固定连接为一体的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面上在远离立板的一端设置有四组用于插入下层行走带机构中行走带架上的滑片的行走带架插入槽,所述下层行走带机构中通过将滑片插入到行走带架插入槽内并由螺丝固定而连接在横板的下端面上,与所述下层行走带机构相连的驱动带轮结构和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的后侧面上,所述横板上在对应上层传动机构中的支撑边框处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凸槽,上层传动机构中的上层转动带机构安装在所述横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凸槽插入到上层转动带机构中的支撑条与所述的边框之间所形成的缝隙内,所述的上层传动机构中的支撑边框嵌入在所述的凸槽内,所述上层传动机构中的传动辊系机构固定在所述立板的前侧,上层传动机构中的主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立板的后侧,所述的立板上对应所述传动辊系机构中的驱动齿轮和主驱动机构中的齿轮开有能够确保驱动齿轮与齿轮啮合的通孔,所述的立板上还罩有用于封闭安装在所述立板上的主驱动机构、传动辊系机构、驱动带轮结构和驱动机构的护罩。
所述的横板的底端面上还分别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用于封闭护罩的第一尾补板、第二尾补板和第三尾补板,所述的立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板电路板的电控板支架。
本发明的卧床平移转运机,能够将重伤、瘫痪或术后病人在平躺姿势下安全平稳地从病床转移到担架车或从担架车转移到病床,实现自动转移,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卧床平移转运机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卧床平移转运机上层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上层传动机构中主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上层传动机构中传动辊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上层传动机构中上层转动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部分结构的仰视图;
图8是图7中前导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下层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下层行走机构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下层行走机构中驱动带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下层行走机构中下层行走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转运带和同步带运行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机架中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层传动机构 11:主驱动机构
111:编码器 112:电机
113:减速器 114:减速器转接板
115:第一双膜片联轴器 116:电机架底座
117:齿轮轴 118:齿轮
119:机架上盖 12:传动辊系机构
121:传动辊系支架 122:导向辊
123:驱动辊 124:张紧辊
125:驱动齿轮 126:调整横梁
127:调整螺栓 128:张紧滑块
13:上层转动带机构 131:支撑边框
132:支撑板 133:支承辊
134:导向辊 135:换向辊
136:前导辊架 137:转运带
138:支撑条 2:下层行走机构
21:驱动机构 211:编码器
212:电机 213:减速器
214:减速器转接板 215:第二双膜片联轴器
216:联轴器支架 22:驱动带轮结构
221:主动带轮 222:后带轮
223:驱动带轮前架体 224:轴承端盖
225:第二双膜片联轴器 226:驱动带轮后架体
227:轴承 228:连接件
23:下层行走带机构 231:行走带被动轮
232:行走带架 233:同步带
234:张紧块 235:张紧螺栓
236:滑片 3:机架
31:第一加强筋 32:第二加强筋
33:凸槽 34:行走带架插入槽
35:第三加强筋 36:护罩
37:侧板 38:第一尾补板
39:电控板支架 310:第二尾补板
311:立板 312:第三尾补板
313:横板 3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包括有机架3、设置在所述机架3上面的由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构成的用于实现卧床病人转床的上层传动机构1,设置在所述机架3下面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构成的用于实现卧床平移转运机在床面上移动的下层行走机构2,如图3所示,所述的构成上层传动机构1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中的任一模块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机架3上的主驱动机构11,与所述的主驱动机构11的驱动端相连接的传动辊系机构12,由所述传动辊系机构12驱动的上层转动带机构13;如图9所示,所述的下层行走机构2包括有驱动机构21、与驱动机构21的输出端相连的驱动带轮结构22和与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22相连接的下层行走带机构23。
如图4所示,所述的主驱动机构11包括有:依次相连接的编码器111、电机112和减速器113,所述减速器113通过减速器转接板114连接电机架底座116,所述减速器113的输出轴通过设置在电机架底座116内的第一双膜片联轴器115连接设置在电机架底座116内的齿轮轴117的一端,所述的齿轮轴117的另一端连接位于电机架底座116外侧的用于驱动传动辊系机构12的齿轮118,所述电机架底座116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机架3上,所述电机架底座116的上端盖有机架上盖119。
如图5所示,所述的传动辊系12包括有对称设置的传动辊系支架121,两端的轴头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的两个侧面上用于驱动转运带137的驱动辊123,对称的位于所述驱动辊123的上方且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的两个侧面上用于调整转运带137松紧的两条张紧辊124,对称的位于所述驱动辊123的下方且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的两个侧面上用于引导转运带137导向的两条导向辊122,所述驱动辊123一端的轴头与位于传动辊系支架121外侧的驱动齿轮12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125与主驱动机构中的齿轮118相啮合。
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的两个侧面上对应所述的两条张紧辊12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整两条张紧辊124高低的张紧结构,所述的张紧结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上的调整横梁126,贯穿所述调整横梁126的调整螺栓127,以及连接在所述调整螺栓127端部的张紧滑块128,所述张紧滑块128的底端连接支撑张紧辊124端部的轴承。
驱动齿轮125和驱动辊123的轴头之间通过平键传递运动,驱动齿轮125外侧用球面螺钉固定,用以限制其轴向移动。驱动辊123是由一段无缝钢管两端配合驱动辊轴头组成,驱动辊123外层包有一层硅胶层,大大增加了驱动辊123与转运带137之间的静摩擦力,从而更加有效的驱动转运带转动。导向辊部件122和张紧辊部件124都是由无缝钢管两端分别配合导向辊轴头和张紧辊轴头组成,其中导向辊122通过轴承支撑在主动带轮机架上,张紧辊124两端由轴承支撑在可以上下调整的张紧滑块128上。张紧滑块128的上下滑动是通过调节张紧滑块128上的调整螺栓127来实现的。通过对张紧辊124两端张紧滑块128的调节,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转运带137的张紧,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转运带137的跑偏。
如图3、图6、图7、、图8、图13所示,所述的上层转动带机构13包括有用于支撑转运带137且在两侧边形成有边框131的支撑板132,所述支撑板132远离传动辊系机构12的一端连接有前导辊架136,所述前导辊架136上是设置有位于支撑板132一侧的用于对转运带137进行导向的导向辊134,位于远离支撑板132一侧的用于引导转运带137进行换向的换向辊135,以及位于导向辊134和换向辊135之间的用于支撑转运带137的支承辊133,所述前导辊架136两侧边的底端分别连接有支撑条138,所述的支撑条138与所述的边框131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机架3中的横板313的缝隙。
由于搬运过程中,转运带137接触人体,因此选用PVC输送带。PVC转运带两个表面的粗糙度不同,用转运带137摩擦系数较大的一面接触驱动辊123同时又可以接触人体,转运带137摩擦系数较小的一面与其他被动辊和支撑板132接触,这样既能有效的驱动转运带和搬移患者,又可以减轻转运带与被动辊和支撑板132之间传动的摩擦力。支撑板132用于支撑患者。导向辊134是一体式的导向辊两端由轴承支撑在前导辊架136上,轴承外侧有轴承挡块防止其轴向移动。为提高换向辊135弯曲刚度,采用减小换向辊跨度的方法,选用5根短辊安装在插入端,长度由中间向两边递减,使得换向辊整体呈微小凸状,发挥换向辊135的中凸效应,在实现传动功能的同时可以防止传送带跑偏。为将人体抬升并转运,前导辊架136采用斜面设计并使用了较小的倾斜角,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或不适度。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的驱动机构21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编码器211、电机212和减速器213,所述的减速器213通过减速器转接板214固定在联轴器支架216上,所述减速器213的输出轴通过设置在联轴器支架216内的第二双膜片联轴器215连接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22。
如图9、图11所示,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22包括有由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和驱动带轮后架体226构成的驱动带轮架体,位于所述驱动带轮架体内且两端分别各通过一个轴承227支撑在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和驱动带轮后架体226上的用于驱动同步带233的主动带轮221,所述主动带轮221的旋转轴与所述的驱动机构21中的减速器213的输出轴通过第二双膜片联轴器215相连,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上的用于对同步带233进行导向的导向轮225,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上的用于对同步带233进行驱动和导向的后带轮222,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和驱动带轮后架体226远离第二双膜片联轴器225的一侧对应所述的轴承227设置有用于防尘和密封的轴承端盖224,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连接下层行走带机构23。
驱动带轮前架体223、驱动带轮后架体226、以及轴承端盖224之间都采用螺钉连接,便于安装、拆卸。主动带轮221是一体式的,两端支撑在位于由驱动带轮前架体223、驱动带轮后架体226构成的轴承孔内的轴承227上,轴承227外侧用轴承端盖224加以防尘和密封。主动带轮轮体221主要作用是将运动传递给同步带233,带动同步带233转动。导向轮225是将导向轮轴用开口挡圈固定在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上,导向轮225两端分别由两个轴承支撑在导向轮轴上,外侧用定位套加以固定,防止导向轮体轴向移动。导向轮主要起到增大同步带包角和导向的作用。后带轮222结构也是将后带轮轴用开口挡圈固定在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上,后带轮222两端分别由两个轴承支撑在后带轮轴上,侧边装有挡圈,防止同步带从后带轮222上脱落,挡边外侧用定位套加以轴向固定,后带轮222起到传递运动和导向的作用。
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的下层行走带机构23,包括有一端连接在驱动带轮结构22中的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前端的行走带架232,分别通过轴承均匀设置在行走带架232上的8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用于驱动和支撑同步带233的行走带被动轮231,连接在所述行走带架232位于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一端的张紧装置234,所述的张紧装置234包括有在走带架232上的张紧块234,通过螺纹连接在张紧块234的螺纹孔内的用于调节所述的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与所述的行走带架232连接程度的张紧螺栓235,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的前端两侧形成有向前凸出的连接件228,所述连接件228上形成有滑动槽,并通过插入在滑动槽内的螺钉与所述的行走带架232滑动连接,所述张紧螺栓235的端头贯穿张紧块234后与所述的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前侧的连接件228为接触连接,所述行走带架232上向外侧凸出的形成有用于与机架3中的行走带架滑入槽34相结合的滑片236。
由于同步带233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由于塑性变形导致带伸长,在行走带架232与驱动带轮结构22的连接处采用张紧装置,通过定期改变轴间距的方法使带张紧。通过旋转张紧螺栓245使驱动带轮前架体223沿滑槽作前后位置调整,从而达到张紧的目的。行走带架232上共均匀布置的8个行走带被动轮231,以保证同步带在行走期间与床面接触,行走带被动带轮231的被动带轮轴用开口挡圈固定在行走带架232上,行走带被动带轮231两端分别由两个轴承支撑在被动带轮轴上,轴承外侧用定位套加以固定,以防止被动带轮体轴向移动。
如图14所示,所述的机架3包括有立板311和与所述的立板311相垂直的固定连接为一体的横板313,所述横板313的底面上在远离立板311的一端设置有四组用于插入下层行走带机构23中行走带架232上的滑片236的行走带架插入槽34,所述下层行走带机构23中通过将滑片236插入到行走带架插入槽34内并由螺丝固定而连接在横板313的下端面上,与所述下层行走带机构23相连的驱动带轮结构22和驱动机构21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311的后侧面上。如图15所示,所述横板313上在对应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支撑边框131处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凸槽33,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上层转动带机构13安装在所述横板313的上端面上,所述凸槽33插入到上层转动带机构13中的支撑条138与所述的边框131之间所形成的缝隙内,所述的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支撑边框131嵌入在所述的凸槽33内,所述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传动辊系机构12固定在所述立板311的前侧,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主驱动机构11固定在所述立板311的后侧,所述的立板311上对应所述传动辊系机构12中的驱动齿轮125和主驱动机构11中的齿轮118开有能够确保驱动齿轮125与齿轮118啮合的通孔314,所述的立板311上还罩有用于封闭安装在所述立板311上的主驱动机构11、传动辊系机构12、驱动带轮结构22和驱动机构21的护罩36。
所述的横板313的底端面上还分别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第一加强筋31、第二加强筋32和第三加强筋35,用于封闭护罩36的第一尾补板38、第二尾补板310和第三尾补板312,所述的立板311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板电路板的电控板支架39。
横板313作为上层传动机构1和下层行走机构2的载体,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立板311上主要是布置上层传动机构1和下层行走机构2中的动力部件。电控板支架39上用于固定控制板电路。侧板37、第一尾补板38、第二尾补板310和第三尾补板312和护罩36将整个控制部分包围起来,起到防尘作用。第一加强筋31、第二加强筋32和第三加强筋35可以增加平架板的强度。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卧床平移转运机,上层传动机构1主要负责将病人抬起并转运,下层行走机构2负责在病床之间行走。以卧床平移转运机将病人由左至右转运为例,转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卧床平移转运机通过下层行走机构2空载行走至病人边缘,此过程中上层传动机构1的皮带不旋转,下层行走机构2的同步带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阶段,当接触到病人时,卧床平移转运机将病人缓慢转运至其上表面,此过程中上层传动机构1顺时针旋转,下层行走机构2逆时针旋转;第三阶段,卧床平移转运机承载病人由左至右进行转运,此过程中上层传动机构1不旋转,下层行走机构2顺时针旋转;第四阶段,将病人放下,此过程中上层传动机构1逆时针旋转,下层行走机构2顺时针旋转。

Claims (9)

1.一种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3)、设置在所述机架(3)上面的由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构成的用于实现卧床病人转床的上层传动机构(1),设置在所述机架(3)下面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构成的用于实现卧床平移转运机在床面上移动的下层行走机构(2),所述的构成上层传动机构(1)的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中的任一模块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机架(3)上的主驱动机构(11),与所述的主驱动机构(11)的驱动端相连接的传动辊系机构(12),由所述传动辊系机构(12)驱动的上层转动带机构(13);所述的下层行走机构(2)包括有驱动机构(21)、与驱动机构(21)的输出端相连的驱动带轮结构(22)和与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22)相连接的下层行走带机构(23);
所述的上层转动带机构(13)包括有用于支撑转运带(137)且在两侧边形成有边框(131)的支撑板(132),所述支撑板(132)远离传动辊系机构(12)的一端连接有前导辊架(136),所述前导辊架(136)上是设置有位于支撑板(132)一侧的用于对转运带(137)进行导向的导向辊(134),位于远离支撑板(132)一侧的用于引导转运带(137)进行换向的换向辊(135),以及位于导向辊(134)和换向辊(135)之间的用于支撑转运带(137)的支承辊(133),所述前导辊架(136)两侧边的底端分别连接有支撑条(138),所述的支撑条(138)与所述的边框(131)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机架(3)中的横板(313)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驱动机构(11)包括有:依次相连接的编码器(111)、电机(112)和减速器(113),所述减速器(113)通过减速器转接板(114)连接电机架底座(116),所述减速器(113)的输出轴通过设置在电机架底座(116)内的第一双膜片联轴器(115)连接设置在电机架底座(116)内的齿轮轴(117)的一端,所述的齿轮轴(117)的另一端连接位于电机架底座(116)外侧的用于驱动传动辊系机构(12)的齿轮(118),所述电机架底座(116)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机架(3)上,所述电机架底座(116)的上端盖有机架上盖(1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辊系(12)包括有对称设置的传动辊系支架(121),两端的轴头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的两个侧面上用于驱动转运带(137)的驱动辊(123),对称的位于所述驱动辊(123)的上方且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的两个侧面上用于调整转运带(137)松紧的两条张紧辊(124),对称的位于所述驱动辊(123)的下方且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的两个侧面上用于引导转运带(137)导向的两条导向辊(122),所述驱动辊(123)一端的轴头与位于传动辊系支架(121)外侧的驱动齿轮(12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125)与主驱动机构中的齿轮(118)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的两个侧面上对应所述的两条张紧辊(12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整两条张紧辊(124)高低的张紧结构,所述的张紧结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传动辊系支架(121)上的调整横梁(126),贯穿所述调整横梁(126)的调整螺栓(127),以及连接在所述调整螺栓(127)端部的张紧滑块(128),所述张紧滑块(128)的底端连接支撑张紧辊(124)端部的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21)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编码器(211)、电机(212)和减速器(213),所述的减速器(213)通过减速器转接板(214)固定在联轴器支架(216)上,所述减速器(213)的输出轴通过设置在联轴器支架(216)内的第二双膜片联轴器(215)连接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2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带轮结构(22)包括有由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和驱动带轮后架体(226)构成的驱动带轮架体,位于所述驱动带轮架体内且两端分别各通过一个轴承(227)支撑在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和驱动带轮后架体(226)上的用于驱动同步带(233)的主动带轮(221),所述主动带轮(221)的旋转轴与所述的驱动机构(21)中的减速器(213)的输出轴通过第二双膜片联轴器(215)相连,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上的用于对同步带(233)进行导向的导向轮(225),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上的用于对同步带(233)进行驱动和导向的后带轮(222),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和驱动带轮后架体(226)远离第二双膜片联轴器(225)的一侧对应所述的轴承(227)设置有用于防尘和密封的轴承端盖(224),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连接下层行走带机构(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行走带机构(23),包括有一端连接在驱动带轮结构(22)中的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前端的行走带架(232),分别通过轴承均匀设置在行走带架(232)上的8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用于驱动和支撑同步带(233)的行走带被动轮(231),连接在所述行走带架(232)位于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一端的张紧装置(234),所述的张紧装置(234)包括有在走带架(232)上的张紧块(234),通过螺纹连接在张紧块(234)的螺纹孔内的用于调节所述的驱动带轮前架体(223)与所述的行走带架(232)连接程度的张紧螺栓(235),所述驱动带轮前架体(223)的前端两侧形成有向前凸出的连接件(228),所述连接件(228)上形成有滑动槽,并通过插入在滑动槽内的螺钉与所述的行走带架(232)滑动连接,所述张紧螺栓(235)的端头贯穿张紧块(234)后与所述的驱动带轮前架体(223)前侧的连接件(228)为接触连接,所述行走带架(232)上向外侧凸出的形成有用于与机架(3)中的行走带架滑入槽(34)相结合的滑片(23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3)包括有立板(311)和与所述的立板(311)相垂直的固定连接为一体的横板(313),所述横板(313)的底面上在远离立板(311)的一端设置有四组用于插入下层行走带机构(23)中行走带架(232)上的滑片(236)的行走带架插入槽(34),所述下层行走带机构(23)中通过将滑片(236)插入到行走带架插入槽(34)内并由螺丝固定而连接在横板(313)的下端面上,与所述下层行走带机构(23)相连的驱动带轮结构(22)和驱动机构(21)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板(311)的后侧面上,所述横板(313)上在对应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支撑边框(131)处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凸槽(33),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上层转动带机构(13)安装在所述横板(313)的上端面上,所述凸槽(33)插入到上层转动带机构(13)中的支撑条(138)与所述的边框(131)之间所形成的缝隙内,所述的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支撑边框(131)嵌入在所述的凸槽(33)内,所述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传动辊系机构(12)固定在所述立板(311)的前侧,上层传动机构(1)中的主驱动机构(11)固定在所述立板(311)的后侧,所述的立板(311)上对应所述传动辊系机构(12)中的驱动齿轮(125)和主驱动机构(11)中的齿轮(118)开有能够确保驱动齿轮(125)与齿轮(118)啮合的通孔(314),所述的立板(311)上还罩有用于封闭安装在所述立板(311)上的主驱动机构(11)、传动辊系机构(12)、驱动带轮结构(22)和驱动机构(21)的护罩(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床平移转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板(313)的底端面上还分别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第一加强筋(31)、第二加强筋(32)和第三加强筋(35),用于封闭护罩(36)的第一尾补板(38)、第二尾补板(310)和第三尾补板(312),所述的立板(311)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控制板电路板的电控板支架(39)。
CN201510252486.2A 2015-05-18 2015-05-18 卧床平移转运机 Active CN104840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2486.2A CN104840319B (zh) 2015-05-18 2015-05-18 卧床平移转运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2486.2A CN104840319B (zh) 2015-05-18 2015-05-18 卧床平移转运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0319A CN104840319A (zh) 2015-08-19
CN104840319B true CN104840319B (zh) 2017-05-17

Family

ID=53840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2486.2A Active CN104840319B (zh) 2015-05-18 2015-05-18 卧床平移转运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0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8228B (zh) * 2016-04-01 2018-06-19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一种担架辅助装置
CN106420194B (zh) * 2016-11-09 2018-10-09 燕山大学 一种卧床病人双向转运装置
CN108324467A (zh) * 2018-03-05 2018-07-27 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转运床
CN108294889A (zh) * 2018-03-05 2018-07-20 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医护用的转运床
CN108378992A (zh) * 2018-03-05 2018-08-10 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转运床的转运方法
CN108324466A (zh) * 2018-03-05 2018-07-27 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转移病人用的转运床
CN108272564A (zh) * 2018-03-05 2018-07-13 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医用转运床
CN108324468A (zh) * 2018-03-16 2018-07-27 杨显斌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CN110812009B (zh) * 2019-07-25 2021-11-23 威海高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转运护理机器人
CN113476245B (zh) * 2021-07-01 2023-02-24 贵州省人民医院 一种重症患者用换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7456A (en) * 1997-08-29 1999-08-17 Norris; John F.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patient to and from a hospital bed
CN201505253U (zh) * 2009-09-22 2010-06-16 公红军 自走式医用电动移床器
CN201558247U (zh) * 2009-09-15 201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伤病员换乘转运机器人
CN102551962A (zh) * 2010-12-30 2012-07-1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自动装卸手术病人的转运床
CN202478047U (zh) * 2012-03-14 2012-10-10 李长杰 医用病人电动转移床
CN203852521U (zh) * 2014-05-07 2014-10-01 刘继萍 病患转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2930B2 (ja) * 2003-09-29 2010-01-20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移載装置および移載装置アッセンブリ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7456A (en) * 1997-08-29 1999-08-17 Norris; John F.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patient to and from a hospital bed
CN201558247U (zh) * 2009-09-15 201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伤病员换乘转运机器人
CN201505253U (zh) * 2009-09-22 2010-06-16 公红军 自走式医用电动移床器
CN102551962A (zh) * 2010-12-30 2012-07-1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自动装卸手术病人的转运床
CN202478047U (zh) * 2012-03-14 2012-10-10 李长杰 医用病人电动转移床
CN203852521U (zh) * 2014-05-07 2014-10-01 刘继萍 病患转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0319A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0319B (zh) 卧床平移转运机
CN201558247U (zh) 伤病员换乘转运机器人
CN201912368U (zh) 平移式自动装卸病人的转运床
CN1903154A (zh) 医用病人转移车
CN102551962A (zh) 自动装卸手术病人的转运床
CN107736975A (zh) 一种智能护理机器人
CN1813648A (zh) 可自动接、送病人的新型手术床
CN108584270A (zh) 立体仓储的换轨装置
CN208892982U (zh) 方便调换床位的护理床
CN204307021U (zh) 一种医用转移床的移送布传动结构
CN205441792U (zh) 一种滚筒式穿棱车
CN104434416A (zh) 医用电动转运车
CN205294192U (zh) 禽用疫苗生产线用鸡胚转送机构
CN205989732U (zh) 一种汽车检修电动式滑板装置
CN209192812U (zh) 立体仓储的换轨装置
CN109017908B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的材料运输装置
CN108560979A (zh) 一种梳齿式数控搬运车
CN109481196B (zh) 一种基于伺服电机直驱的医用患者转运床
CN104997606B (zh) 上部一体化卧床平移转运机
CN110916940A (zh) 术后转移装置
CN201505252U (zh) 轨道式医用电动移床器
CN207375216U (zh) 一种行走机构
CN107826606A (zh) 一种平台换向传送机构
CN103434161B (zh) 轮胎成型机上料机构及上料方法
CN204306987U (zh) 一种手动医用转移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07

Address after: Yuya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400 Ningbo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after: Ningbo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ddress before: Business Incubator Building No. 99 green road 065001 Langfang city of Hebei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6 Langfang Valley

Applicant before: Langfang Ruilid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