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7850A - 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7850A
CN104827850A CN201410805965.8A CN201410805965A CN104827850A CN 104827850 A CN104827850 A CN 104827850A CN 201410805965 A CN201410805965 A CN 201410805965A CN 104827850 A CN104827850 A CN 104827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longeron
connecting panel
fixed part
torsio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59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金龙
杨平
赵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059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278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27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7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所述扭转梁,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固定。该扭转梁可以提高舒适性。

Description

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扭转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扭转梁结构采用两个纵梁和连接两个纵梁之间的管状横梁,采用管状横梁结构不仅重量增加并且该种扭转梁结构由于弹性较低导致舒适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舒适性较高的扭转梁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舒适性较高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扭转梁,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扭转梁结构,由于该种扭转梁结构的连接梁的结构为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是连接梁的结构成槽型结构,因此该种扭转梁结构重量较轻并且弹性较高提高了舒适性。
优选地,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位于所述侧板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固定。
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接杆,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成梯形,所述第一连接部较短边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成三角形,所述第二连接部顶端与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成长方形,所述固定部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另外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较长边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底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成梯形,所述第三连接部较短边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成三角形,所述第四连接部顶端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成长方形,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另外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较长边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底边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所述的扭转梁,所述车辆可以提高舒适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扭转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扭转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中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下面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扭转梁,包括: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和连接梁3。
如图1所示,连接梁3包括底板32和固定在底板32两侧的侧板31,连接梁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固定,使连接梁3成槽型结构,当车辆行驶时遇到颠簸路况时槽型的连接梁更容易变形,所以将会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如图1所示,为提高扭转梁的舒适性和提高扭转梁的刚度因此增设减震装置4,减震装置4位于两个侧板31之间并且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固定。
如图2所示,减震装置4包括:第一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42位于两个侧板31之间,第一连接板41一端与第一纵梁1连接,另一端与底板32连接;第二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2位于两个侧板31之间,第二连接板42一端与第二纵梁2连接,另一端与底板32连接。采用该种结构当车辆行驶时遇到颠簸路况时连接梁3产生变形时第一连接板41或/和第二连接板42将会产生阻尼,在整车厂进行车辆设计过程中将会根据车辆的不同选择不同厚度的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从而能够对扭转梁悬架的阻尼大小进行调节,并且将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分别与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进行连接使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与连接梁3的连接强度将会增加。
如图1所示,提供的另一种减震装置4,该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接杆43,第一连接板41,第一连接板41位于两个侧板31之间,第一连接板41一端与第一纵梁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43一端固定;第二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2位于两个侧板31之间,第二连接板42一端与第二纵梁2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43另一端固定。采用该种扭转梁结构可以将连接梁3的厚度减少,通过第一连接板41、连接杆43和第二连接板42将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进行连接。采用该种扭转梁结构,如当车辆行驶时遇到第一纵梁侧颠簸时,第一纵梁将会产生跳动,此时第一纵梁将带动连接梁3、第一连接板41和连接杆43产生扭转变形从而提高扭转梁的舒适性。
如图1、图3、图4所示,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连接的方便性,第一连接板41包括:第一连接部411,第一连接部411成梯形,第一连接部较短边与第一纵梁1连接;第二连接部412,第二连接部412成三角形,第二连接部412顶端与连接杆43一端连接;固定部413,固定部413成长方形,固定部413相对两边分别与侧板31固定连接,固定部413另外相对两边分别与第一连接部411较长边和第二连接部412底边连接;第二连接板42包括:第三连接部421,第三连接部421成梯形,第三连接部421较短边与第二纵梁2连接;第四连接部422,第四连接部422成三角形,第四连接部422顶端与连接杆43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部423,第一固定部423成长方形,第一固定部423相对两边分别与侧板3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423另外相对两边分别与第三连接部421较长边和第四连接部422底边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所述的扭转梁,所述车辆可以提高舒适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扭转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纵梁;
第二纵梁;
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位于所述侧板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
连接接杆,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转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成梯形,所述第一连接部较短边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成三角形,所述第二连接部顶端与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成长方形,所述固定部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另外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较长边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底边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成梯形,所述第三连接部较短边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成三角形,所述第四连接部顶端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成长方形,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另外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较长边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底边连接。
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扭转梁。
CN201410805965.8A 2014-12-22 2014-12-22 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048278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965.8A CN104827850A (zh) 2014-12-22 2014-12-22 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965.8A CN104827850A (zh) 2014-12-22 2014-12-22 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7850A true CN104827850A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06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5965.8A Pending CN104827850A (zh) 2014-12-22 2014-12-22 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27850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8981A (zh) * 2011-05-05 2011-10-19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 一种汽车扭转梁半独立悬架结构
CN103522864A (zh) * 2013-05-29 2014-01-22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扭转梁后桥横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8981A (zh) * 2011-05-05 2011-10-19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 一种汽车扭转梁半独立悬架结构
CN103522864A (zh) * 2013-05-29 2014-01-22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扭转梁后桥横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05553U (zh) 电动车及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箱固定组件
CN204978860U (zh) 一种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
CN104827926A (zh) 电动车及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箱固定组件
CN203974954U (zh) 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加强板结构
CN105460083A (zh) 一种前地板中央通道
CN204937235U (zh) 电动汽车车架
CN204161464U (zh) 车用分段式横梁、车架及车辆
CN203832588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CN104827850A (zh) 扭转梁及有其的车辆
CN203864800U (zh) 卡车、车架及其横梁总成
CN205097921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点结构
CN203516562U (zh) 钢板弹簧和车辆
CN204278965U (zh) 用于麦弗逊悬架的下摆臂和具有其的麦弗逊悬架
CN204124211U (zh) 一种前地板中央通道
CN202272055U (zh) 加强装置及车辆
CN105172891A (zh) 电动汽车车架
CN207257779U (zh) 一种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副车架后纵梁
CN206344877U (zh)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CN204956651U (zh) 用于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044822U (zh) 一种大空间司机休息舱用的车架结构
CN202242846U (zh) 钢板弹簧固定端支架
CN105235490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点结构
CN206265140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车架组件
CN104590377A (zh) 一种车架
CN105000067A (zh) 电动汽车车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