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7776B - 供液装置和液体盒 - Google Patents

供液装置和液体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7776B
CN104827776B CN201510069806.0A CN201510069806A CN104827776B CN 104827776 B CN104827776 B CN 104827776B CN 201510069806 A CN201510069806 A CN 201510069806A CN 104827776 B CN104827776 B CN 104827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opening
valve
liqui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98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7776A (zh
Inventor
冈崎真也
小林哲郎
神户智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27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7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7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7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供液装置和液体盒。供液装置包括液体盒和具有抽液管的盒安装单元。液体盒包括:液体室;阀室,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离开液体室;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具有通孔的密封构件;具有闭合部的阀元件;第一和第二密封部;和液体通道。第三密封部设置在闭合部或抽液管上。通过通孔进入到阀室的抽液管接触闭合部,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将阀元件从闭合部闭合通孔的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三密封部闭合通孔的第二状态,且然后移动至阀室与抽液管的内部连通的第三状态。

Description

供液装置和液体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盒和供液装置,该液体盒供应其中所储存的液体,该供液装置设有液体盒。
背景技术
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喷墨记录装置通过经记录头中形成的喷嘴将墨盒中储存的墨喷射到纸上而在纸上记录图像。当由喷墨记录装置执行的图像记录过程消耗了墨盒中的墨时,就移除空墨盒,并且以装有墨的新墨盒替换空墨盒。
传统的墨盒具有:供墨单元,用于供墨;和空气连通单元,该空气连通单元提供在储存墨的墨室中的空气层和装置外部之间的连通。当储存墨盒时,空气连通单元闭合,使得墨室保持封闭。当墨盒被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中时,空气连通单元开启,使得墨室能够与周围空气连通。
优选地,当墨盒被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中时,空气连通单元在供墨单元之前对外部空气开启。如果供墨单元在空气连通单元之前开启,同时墨室处于负压状态下,则墨就可能从被连接至供墨单元的记录头流动至低压墨室。这种动作将破坏记录头喷嘴中的墨的弯月面。即使墨室中的压力还未降低至低于大气压力,当在大气压力低于墨室的内部压力的高海拔地区或区域中时,也可能从墨室供应过量墨至记录头。这种现象也能够破坏记录头喷嘴中的墨的弯月面。
一种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实例包括用于开启墨通道和空气通道两者的单阀机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文献特许4506301)。通过这种墨盒,被插入到管状构件中形成的通孔中的墨输送管通过在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移动管状构件,以开启空气通道。继而,墨输送管抵抗螺旋弹簧的推动力而移动阀元件,以开启墨通道。
然而,上述传统墨盒需要:将在管状构件和限定大直径孔的壁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以及在墨输送管和管状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设置成使得,用于墨输送管在抵靠管状构件滑动的同时穿过通孔所需的力大于用于管状构件抵靠限定大直径孔的壁表面滑动的同时穿过大直径孔所需的力,使得在不移动管状构件的情况下,墨输送管就不穿过通孔,并且不移动阀元件。此外,在移动管状构件之后,墨输送管在抵靠管状构件滑动的同时移动阀元件。这需要相对大的力,并且因此需要大的力以将墨盒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中。此外,由于管状构件和阀元件是独立移动的单独构件,所以这种构造增大了组成墨盒的零件数目,使得难以产生紧凑墨盒。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简单结构的液体盒和供液装置,液体盒和供液装置能够降低安装液体盒所需的力,同时确保在供液装置处于能够供液的状态之前,在盒的内部和周围空气之间可靠地建立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提供一种供液装置,该供液装置可包括液体盒和盒安装单元,该盒安装单元被构造成在盒安装单元中可拆卸地容纳液体盒。盒安装单元可包括抽液管,该抽液管被构造成在安装期间以及在液体盒处于盒安装单元中的安装状态下插入到液体盒中,该抽液管中限定内部空间并且包括连通孔,该连通孔被构造成允许在抽液管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之间的连通。该液体盒可包括:液体室,该液体室被构造成在液体室中储存液体;阀室,该阀室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离开液体室;第一空气通道;第二空气通道;密封构件;阀元件;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液体通道。阀室由壁表面限定,该壁表面包括侧壁表面和近壁表面,侧壁表面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截取的环形横截面,侧壁表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二端位于第一端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下游,近壁表面被设置在侧壁表面的第一端上,壁表面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侧壁表面中形成。第一空气通道被构造成允许空气通过第一开口在阀室和周围空气之间流动。第二空气通道被构造成允许空气通过第二开口在液体室和阀室之间流动。密封构件被设置在侧壁表面的第二端上,密封构件形成有通孔,该通孔用于允许抽液管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穿透通孔,通孔由周表面限定。阀元件被设置在阀室内并且具有外表面,阀元件包括闭合部,该闭合部被构造成接触密封构件以闭合通孔,阀元件的闭合部和抽液管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三密封部,第三密封部被构造成与通孔的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相对于周表面滑动。第一密封部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第一密封部被设置在阀元件的外表面上,第一密封部与侧壁表面紧密接触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二密封部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第二密封部被设置在阀元件的外表面上且被设置在从第一密封部朝向侧壁表面第二端的位置处,第二密封部与侧壁表面紧密接触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在阀室中限定封闭空间。液体通道被构造成允许液体在液体室和阀室的从第二密封部朝向侧壁表面的第二端的一部分之间流动。抽液管被构造成在第二方向上通过密封构件的通孔进入阀室,并且接触闭合部,以在第二方向上将阀元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并且然后移动到第三状态,第三密封部被设置在被插入到阀室中的抽液管的连通孔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下游处。在第一状态下,闭合部闭合密封构件的通孔,第一密封部阻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空气流动,并且第二密封部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朝向侧壁表面的第二端定位。在第二状态下,抽液管穿透通孔,并且接触闭合部,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闭合部离开通孔,第三密封部与通孔的周表面紧密接触,以密封连通孔,允许空气通过封闭空间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流动。在第三状态下,第三密封部与通孔的周表面分离,抽液管的连通孔进入到阀室中,以建立在阀室和抽液管的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
优选:该供液装置还包括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被设置在阀室内,且被设置在阀元件和近壁表面之间,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第一方向上偏压阀元件;并且阀元件被构造成在阀室内在第一方向上和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优选:密封构件包括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接触表面;并且闭合部与被在第一方向上偏压的密封构件的接触表面接触,以将阀元件维持在第一状态下。
优选: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密封部被设置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以阻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空气流动。
优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两者都在组成阀室的侧壁表面中形成。
优选,该液体通道包括:第一液体通道,该第一液体通道被构造成允许液体通过在侧壁表面的第一端附近在阀室中形成的第三开口在阀室和液体室之间流动;和第二液体通道,该第二液体通道穿透阀元件,第二液体通道连接在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之间,第四开口在阀元件上朝向侧壁表面的第一端敞开,并且第五开口在阀元件上朝向侧壁表面的第二端敞开。
优选,第三开口在近壁表面中形成。
优选:侧壁表面和阀元件的外表面在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中具有圆形形状;并且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具有凸缘状形状,该凸缘状形状从阀元件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该凸缘状形状在阀元件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盒,该液体盒可包括:液体室,该液体室被构造成在液体室中储存液体;阀室,该阀室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离开液体室;第一空气通道;第二空气通道;密封构件;阀元件;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三密封部;和液体通道。阀室由壁表面限定,该壁表面包括侧壁表面和近壁表面,侧壁表面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截取的环形横截面,侧壁表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二端位于第一端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下游,近壁表面被设置在侧壁表面的第一端上,壁表面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侧壁表面中形成。第一空气通道被构造成允许空气通过第一开口在阀室和周围空气之间流动。第二空气通道被构造成允许空气通过第二开口在液体室和阀室之间流动。密封构件被设置在侧壁表面的第二端上,密封构件形成有通孔,通孔由周表面限定。阀元件被设置在阀室内,并且阀元件包括闭合部,该闭合部被构造成接触密封构件以闭合通孔,阀元件具有外表面。第一密封部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第一密封部被设置在阀元件的外表面上,第一密封部与侧壁表面紧密接触并且被构造成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二密封部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第二密封部被设置在阀元件的外表面上且被设置在从第一密封部朝向侧壁表面的第二端的位置处,第二密封部与侧壁表面紧密接触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在阀室中限定封闭空间。第三密封部被设置在闭合部上,并且第三密封部被构造成与通孔的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第三密封部相对于周表面滑动。液体通道被构造成允许液体在液体室和阀室的从第二密封部朝向侧壁表面的第二端的一部分之间流动。阀元件被构造成在第二方向上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并且然后移动到第三状态。在第一状态下,闭合部闭合密封构件的通孔,第一密封部阻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空气流动,并且第二密封部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朝向侧壁表面的第二端定位。在第二状态下,第三密封部与通孔的周表面紧密接触,允许空气通过封闭空间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流动。在第三状态下,第三密封部与通孔的周表面分离,并且液体通道与阀室的外部连通。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该打印机设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盒安装单元;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安装单元内设置的墨针的剖视图;
图3A是从前上视角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的结构的右侧透视图;
图3B是从后下视角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的结构的右侧透视图;
图4是从前侧示出如下部件的分解透视图,该部件的功能在于开启和闭合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中的阀室,该部件包括阀元件;
图5是从后侧示出如下部件的分解透视图,该部件的功能在于开启和闭合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中的阀室;
图6是当阀元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的阀室的水平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当阀元件处于第二状态下时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的阀室的水平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当阀元件处于第三状态下时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的阀室的水平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当阀元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墨盒的阀室的水平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当阀元件处于第二状态下时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墨盒的阀室的水平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当阀元件处于第三状态下时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墨盒的阀室的水平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当阀元件处于第一状态下时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体的墨盒的阀室的水平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的竖直剖视图;并且
图1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体的墨盒的竖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例
将参考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30和被构造成容纳墨盒30的打印机10。
<打印机10的总体结构>
打印机10采用喷墨记录系统,用于通过朝向纸选择性地喷射墨滴而在记录纸上记录图像。如图1中所示,打印机10包括记录头21、供墨装置100(本发明的供液装置的实例)和墨管20,该墨管20将记录头21连接至供墨装置100。
供墨装置100设有盒安装单元110。墨盒30(本发明的液体盒的实例)能够被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
在盒安装单元110的一侧中形成开口112。墨盒30能够在安装方向56(本发明中的第一方向的实例)上通过开口112插入到盒安装单元110中,或者在移除方向55(第二方向的实例)上通过开口112从盒安装单元110抽出。
墨盒30被构造成储存墨(本发明的液体的实例),打印机10能够在成像时使用该墨。当墨盒30被完全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时,墨管20将墨盒30连接至记录头21。
记录头21具有副罐28和喷嘴29。副罐28临时保存通过墨管20供应的墨。记录头21根据喷墨记录方法,选择性地从喷嘴29喷射从副罐28供应的墨。更具体地,记录头21设有头控制基板21A和压电元件29A,该压电元件29A对应于喷嘴29中的每一个。头控制基板21A选择性地向压电元件29A施加驱动电压,以选择性地从喷嘴29喷射墨。
打印机10具有纸输送机构,该纸输送机构包括纸托盘15、进给辊23、输送路径24、一对输送辊25、压盘26、一对排出辊27和排出托盘16。进给辊23将来自纸托盘15的记录纸进给到输送路径24上,并且输送辊25将记录纸输送在压盘26上。随着纸在压盘26上通过,记录头21选择性地将墨喷射到记录纸上,由此在纸上记录图像。排出辊27接收已经在压盘26上通过的记录纸,并且将纸排出到排出托盘16上,该排出托盘16设置在输送路径24的下游端上。
<供墨装置100>
如图1中所示,供墨装置100被设置在打印机10中。供墨装置100的功能是将墨供应至被设置在打印机10中的记录头21。供墨装置100包括盒安装单元110,在该盒安装单元110中能够安装墨盒30。盒安装单元110包括壳体101和墨针102(本发明的抽液管的实例)。图1示出当墨盒30被完全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时墨盒30的状态。应明白,虽然盒安装单元110设有四个墨针102并且能够容纳与四种颜色——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对应的四个墨盒30,但是下文说明将关注一个墨针102和对应的墨盒30的相互操作。
<墨针102>
开口112在壳体101中形成。壳体101具有内背表面,该内背表面位于壳体101的与开口112相反侧上。如图1中所示,墨针102在移除方向55上从壳体101的内背表面突出。墨针102设置在壳体101的内背表面上在用于面对设置在墨盒30中筒形壁46(随后描述)的位置处。
如图2中所示,墨针102是由树脂形成的管状针。墨针102在管的中央具有液体通道,该液体通道沿墨针102的纵向尺寸延伸。墨针102具有:远端103,该远端103与从盒安装单元110的内背表面突出最远的端部对应;以及一对连通孔104,所述一对连通孔104形成在墨针102的在远端103附近的周壁中。虽然图2中未示出,但是墨管20被连接至墨针102的基端(与远端103相反)。连通孔104在朝向墨针102的基端的方向上稍微与远端103分离的位置处形成,墨针102的中央轴线的相反侧上各有一个连通孔104。连通孔104提供在墨针102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使得墨能够流经那里。
第三密封部105组成墨针102的在远端103和连通孔104之间的周表面,并且第三密封部105的功能是在随后描述的密封构件70上滑动。在墨针102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提供连通的连通孔不在远端103和第三密封部105中形成。第三密封部105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尺寸比当阀元件77(随后描述)处于第一状态下时第一密封部84(随后描述)和开口64(随后描述)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距离大,但是比当阀元件77(随后描述)处于第一状态下时第二密封部85(随后描述)和开口61(随后描述)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距离小。
当墨针102被插入到筒形壁46(随后描述)中足够远,以将连通孔104设置在筒形壁46内部时,随后描述的墨室36(液体室的实例)中的墨就流经阀室47(在筒形壁46内部形成该阀室47)(随后描述),进入到被连接至墨针102的墨管20中。应明白,本说明书中的定义“针”是应包括窄管状构件的一般物品,并且不需要是具有尖端的构件。
<墨盒30>
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墨盒30包括框架31和筒形壁46。墨室36在框架31内部形成,并且阀室47(参见图6)在筒形壁46的内部形成。墨盒30通过阀室47向外部供应被储存在墨室36内的墨。在墨盒30处于图3A和图3B中的直立状态下,即图3A和图3B中的墨盒30的底表面位于底部上,并且图3A和图3B中的墨盒30的顶表面位于顶部上的同时,沿安装和移除方向50将墨盒30插入盒安装单元110中从其中抽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和移除方向50是水平方向。此外,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状态下时,就墨盒30而言的左右方向51和前后方向53也是水平的。就处于其直立状态下的墨盒30而言的上下方向52与重力(竖直)方向对准。移除方向55和安装方向56对应于安装和移除方向50,并且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安装和移除方向50也与前后方向53对准。
<框架31>
框架31具有类似于长方体的外部形状,看起来在左右方向51上扁平,使得框架31在左右方向51上的尺寸小,并且框架31在上下方向52和前后方向53上的尺寸大于在左右方向51上的尺寸。框架31由下列壁构成:前壁40和后壁41,该前壁40和后壁41当在前后方向53上投影时彼此至少部分重叠;顶壁39和底壁42,该顶壁39和底壁42当在上下方向52上投影时彼此至少部分重叠;以及左壁38,该左壁38被设置在框架31的就左右方向51而言的一侧上(当从图3A的实例中的前壁40侧观察框架31时框架31的左侧上)。前壁40是当墨盒30被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时框架31的面向前的一侧,而后壁41面向后。例如,框架31由树脂材料形成。
顶壁39被连接至左壁38、前壁40和后壁41的顶边缘。底壁42被连接至左壁38、前壁40和后壁41的底边缘。左壁38被连接顶壁39、前壁40、后壁41和底壁42的左边缘。框架31的在左右方向51上与左壁38相反的侧(当从图3A的实例中的前壁40侧观察框架31时框架31的右侧)敞开。框架31的该敞开侧由薄膜43密封。当在左右方向51上观察时,薄膜43具有基本与框架31的外形相同的外形。薄膜43被设置在框架31的在左右方向51上与左壁38相反的侧(右侧)上,并且组成墨室36的就左右方向51而言的右壁37。薄膜43被热密封至顶壁39、前壁40、后壁41和底壁42的右端面。由左壁38、顶壁39、前壁40、后壁41、底壁42和薄膜43限定的结果墨室36能够储存墨。
<阀室47>
如图6中所示,墨盒30也包括近壁45,该近壁45被设置在位于框架31内部的筒形壁46的端上。阀室47是由如下表面限定的空间,该表面包括近壁45的前表面和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如图1、图3A和图3B中所示,阀室47被设置在墨盒30的在前后方向53上的前部上,并且被设置墨盒30的在上下方向52上的底部附近。近壁45和筒形壁46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阀室47被连接至第一空气通道60、第二空气通道63和第一液体通道66。密封构件70和帽72附接至筒形壁46的远端。阀元件77、密封构件82和螺旋弹簧86(本发明的偏压构件的实例)都被容纳在筒形壁46内。
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近壁45被设置在前后方向53上彼此相邻的墨室36和阀室47之间。筒形壁46从近壁45的前表面向前延伸。换句话说,筒形壁46在安装方向56上,从近壁45的前表面朝向墨盒30的外部延伸。筒形壁46的前端从前壁40向前突出,而后端从前壁40向后定位。筒形壁46的近端(安装方向56上的上游端;本发明的第一端的实例)被连接至近壁45,并且筒形壁46的远端(安装方向56上的下游端;本发明的第二端的实例)敞开。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在与安装方向56正交的横截面中连续形成,即为环形。这里,“环形”不限于圆形,而是可为椭圆形、矩形等。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是本发明的环形侧壁表面的实例。近壁45的前表面是近壁表面的实例。因此,筒形壁46的用作第一端实例的近端表示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上的安装方向56的上游端。筒形壁46的用作本发明第二端实例的远端表示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上的在安装方向56上的下游端。
第一空气通道60允许空气在阀室47和墨盒30的外部之间流动。换句话说,第一空气通道60提供在阀室47和周围空气之间的连通。参考图3A和3B,第一空气通道60包括沟槽60A和沟槽60B。沟槽60A在前壁40的右端面中形成,并且在上下方向52上延伸。沟槽60B在顶壁39的右端面中形成,并且在前后方向53上延伸,以便连接沟槽60A的顶端。沟槽60A的底端通过在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即,侧壁表面)中形成的开口61(本发明中的第一开口的实例;也参见图6)与阀室47连通。沟槽60B的后端通过在顶壁39的右端面中形成的开口62与墨盒30的外部连通。
第二空气通道63允许空气在阀室47和墨室36之间流动。第二空气通道63是在前壁40的右端面中形成的沟槽,该沟槽在上下方向52上延伸。此外,第二空气通道63的底端通过在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中形成的开口64(本发明中的第二开口的实例;也参见图6)与阀室47连通。第二空气通道63的顶端通过在前壁40的后表面(墨室36侧上的表面)中形成的开口65与墨室36连通。如图6中所示,与开口61距离筒形壁46的近端相比,开口64靠近筒形壁46的近端定位。开口65位于在仍未使用的墨盒30的墨室36中容纳的墨的水平之上。
如图3A中所示,第一空气通道60和第二空气通道63被薄膜43液密密封,该薄膜43组成墨盒30的右壁37。开口62也由半透膜44密封。也就是说,在薄膜43中在与开口62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槽口。半透膜44是形成有微孔的多孔膜,这些微孔允许空气通过而防止墨通过。例如,半透膜44可由氟树脂诸如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烃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或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
如图6中所示,第一液体通道66允许墨在阀室47的近壁45侧和墨室36之间流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体通道66是通孔,该通孔在近壁45的厚度方向上(在前后方向53上或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穿透近壁45。第一液体通道66通过在近壁45的前表面(阀室47侧上的表面)中形成的开口67(本发明中的第三开口的实例)与阀室47连通。因而,开口67被从开口61和开口64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定位。第一液体通道66通过在近壁45的后表面(墨室36侧上的表面)中形成的开口68与墨室36连通。
如图4和5中所示,密封构件70具有盘形,该盘形的外径基本等于筒形壁46的外径。密封构件70被安装在筒形壁46的远端上,从而液密。在密封构件70中形成通孔71,并且通孔71在密封构件70的厚度方向上(在前后方向53上或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穿透其中央区域。通孔71提供在阀室47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连通。注意,通孔71具有的直径稍微小于墨针102的外径。在密封构件70上形成突出部71A,以便在移除方向55上从通孔71的周边缘突出。突出部71A是连续形成的环形突起,以便围绕通孔71。突出部71A具有在与安装方向56正交的移除方向55的下游侧上的端面(本发明的接触表面的实例),并且突出部71A用于接触阀元件77。密封构件70由橡胶或另一种弹性材料形成。
如图4和5中所示,帽72由下列部分构成:盘形盖部73;筒形部74,该筒形部74从盖部73的在其厚度方向上(即前后方向53上或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一个表面(后表面)突出;和接合部75,该接合部75从筒形部74的突出边缘突出离开盖部73。在盖部73中形成通孔76,并且该通孔76在盖部73的厚度方向上穿透盖部73的中央区域。通孔76具有的直径大于通孔71的直径。筒形部74被设置成围绕通孔76。帽72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
盖部73从密封构件70的与筒形壁46相反的侧接触密封构件70。因此,密封构件70在前后方向53上插入在盖部73和筒形壁46的远端之间。筒形部74覆盖密封构件70的外周表面以及筒形壁46的外周表面上的一部分。接合部75与设置在前壁40上的被接合部40A(参见图3A和3B)接合。帽72将密封构件70保持在筒形壁46的远端上。
如图4和5中所示,阀元件77由盘形阀78、筒形保持部79和突出构件80构成,该突出构件80从阀78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突出。阀元件77被设置在阀室47中,阀78面向筒形壁46的远端,并且保持部79面向筒形壁46的近端,并且阀元件77能够在前后方向53上移动。阀元件77由硬度大于密封构件82的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形成。
阀78具有:前表面78A(本发明的闭合部的实例),该前表面78A能够紧密接触密封构件70的突出部71A的端面;和后表面78B,该后表面78B处于阀78的与前表面78A的相反的侧上。保持部79和突出构件80从后表面78B突出。阀78的外尺寸大于通孔71的直径,并且小于筒形壁46的内径。保持部79在围绕突出构件80的位置处,从阀78的后表面78B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突出。在保持部79的面向近壁45的端中形成开口(第四开口的实例)。保持部79的外径小于筒形壁46的内径。
突出构件80从阀78的后表面78B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延伸,并且被设置成面向在近壁45的前表面中形成的开口67。在阀元件77中形成第二液体通道69。第二液体通道69由如下空间和两个沟槽81构成,该空间在保持部79内部并且围绕突出构件80,所述两个沟槽81从该空间沿阀78的后表面78B径向向外延伸。沟槽81的外径向端是本发明的第五开口的实例。
密封构件82由筒形部83和凸缘状的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构成,该筒形部83绕保持部79的外周表面配合,所述凸缘状的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从筒形部83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突出。密封构件82例如由橡胶或其它树脂材料形成。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在前后方向53上彼此分离。更具体地,第一密封部84被设置成比第二密封部85靠近筒形壁46的近端,并且因而相反地,第二密封部85被设置成比第一密封部84靠近筒形壁46的远端(即,第二密封部85被设置在从第一密封部84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密封构件82在阀室47内与阀元件77一起在前后方向53上移动。通过阀元件77的移动,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沿着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滑动。
如图6中所示,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以提供气密密封。当密封构件82未被插入阀室47中时,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的外径大于筒形壁46的内径。换句话说,当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接触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时,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在缩小它们的外径的方向上向内弹性变形。因而,将阀室47的近侧上的空间与阀室47的远侧上的空间在阀元件77的外侧上切断。空气能够在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中循环。
阀室47的近壁45侧上的空间能够通过在阀元件77内部形成的第二液体通道69,与阀室47的远侧上的空间连通。第一和第二液体通道66和69组成液体通道的一部分,所述液体通道的一部分允许液体在墨室36和阀室47的在第二密封部85的远端侧上的一部分之间流动。
螺旋弹簧86设置在近壁45和阀元件77之间。更具体地,螺旋弹簧86的一端接触近壁45的前表面,并且另一端接触阀元件77(更具体地,保持部79)的面向近壁45的表面。螺旋弹簧86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偏压阀元件77,以便在阀室47内将阀元件77维持在阀78接触密封构件70的第一状态下(参见图6)。注意,可使用板簧或其它推动构件代替螺旋弹簧86。
<用于将墨盒30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6至8描述在将墨盒30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的过程期间阀元件77的移动。
在将墨盒30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之前,阀元件77处于图6中所示的第一状态下。在第一状态下,借助于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使阀元件77接触密封构件70。更具体地,当阀元件77处于该第一状态下时,阀78的前表面78A接触在密封构件70中形成的通孔71的周区域处的突出部71A,从而与突出部71A形成液密密封。因而,阀78阻塞通孔71,并且在通孔71处将由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等形成的液体通道与阀室47的外部封堵。
此时,第一密封部84位于开口61和64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密封部84在从开口61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以及从开口64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形成气密密封。通过这种布置,第一密封部84阻断在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之间的连通。注意,假如阻断了在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之间的连通,则第一密封部84可被设置成与开口61和64的一部分重叠。第二密封部85在从开口61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通过这种方式,第二密封部85阻断在第一空气通道60和通孔71之间的连通。假如阻断了在第一空气通道60和通孔71之间的连通,则第二密封部85也可与开口61的一部分重叠。
图7示出随着墨盒30被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随着墨针102被插入到阀室47中),阀室47中的部件的状态。当墨盒30处于正被插入到盒安装单元110中的过程中时,由于来自通过通孔76和通孔71被插入到阀室47中的墨针102的压力,阀元件77抵抗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朝向筒形壁46的近壁45侧(在移除方向55上)从第一状态朝向图7中所示的第二状态移动。
当阀元件77处于第二状态下时,阀78的前表面78A与密封构件70分离。此时,第三密封部105和墨针102的远端上的连通孔104被插入到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中,并且压靠密封构件70,但是连通孔104还未前进到阀室47中超过通孔71。也就是说,墨针102的第三密封部105紧密地接触密封构件70的限定通孔71的内周表面(周表面),导致内周表面在其径向方向上弹性变形,并且第三密封部105的远端的一部分已经前进到阀室47中,但是连通孔104仍被密封构件70的内周表面在通孔71处密封。因此,虽然阀78的前表面78A与密封构件70分离,但是阀室47和墨针102的内部空间彼此不连通。换句话说,由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等形成的液体通道仍在通孔71处与阀室47的外部被封堵。
当阀元件77处于第二状态下时,第一密封部84位于开口64和67之间。具体地,第一密封部84在从开口64朝向筒形壁46的近壁45侧以及从开口67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因而,第一密封部84允许在第一空气通道60和第二空气通道63之间的连通,但是阻断第二空气通道63和第一液体通道66之间的连通。因此,墨室36通过第一空气通道60、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之间的封闭空间(阀室47)和第二空气通道63与周围空气连通。第二密封部85在从开口61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因此,第二密封部分85阻断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与通孔71之间的连通。
图8示出:一旦墨盒30已经被完全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在能够从墨盒30供应墨的状态下),阀室47的部件的状态。当墨盒30被完全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时,阀元件77处于比在第二状态下靠近筒形壁46的近端的第三状态下。在该第三状态下,墨针102已经被进一步地插入到阀室47中,抵抗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将阀元件77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进一步压动。
当阀元件77处于该第三状态下时,阀78的前表面78A与密封构件70分离,墨针102通过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进一步地插入并且压力地接触密封构件70,并且第三密封部105和连通孔104两者都已经前进得超过通孔71而进入到阀室47中。因此,由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等形成的液体通道通过连通孔104与墨针102中的内部空间(液体通道)连通,从而允许墨室36中的墨通过液体通道(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和墨针102中的液体通道流出墨盒30。
此时,第一密封部84位于开口64和67之间。具体地,第一密封部84在从开口64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以及从开口67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因此,第一密封部84允许在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之间的连通,同时阻断第二空气通道63和第一液体通道66之间的连通。因此,墨室36通过第一空气通道60、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之间的封闭空间(阀室47)和第二空气通道63与周围空气连通。第二密封部85也在从开口61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因此,第二密封部85阻断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与通孔71之间的连通。
<第一实施例的操作优点>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当阀元件77处于第一状态下时,阀元件77的前表面78A闭合在密封构件70中形成的通孔71,防止墨流出墨盒30。此时,墨室36也为封闭空间。当阀元件77处于第二状态下时,墨室36通过第一空气通道60、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之间的封闭空间(阀室47)以及第二空气通道63与周围空气连通。然而,第三密封部105紧密接触密封构件70,并且连通孔104被密封构件70阻塞。由于连通孔104还未前进到阀室47中,所以墨室36不与墨针102的内部空间连通。当阀元件77处于第三状态下时,第三密封部105已经与密封构件70分离,并且连通孔104已经前进到阀室47中。此时,墨室36通过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阀室47和连通孔104与墨针102的内部空间连通。
此外,由于墨针102接触阀元件77的前表面78A,并且在移除方向55上相对于密封构件70推动阀元件77,所以阀元件77抵抗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在移除方向55上移动。当墨针102与前表面78A分离时,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使阀元件77在安装方向56上移动。因此,当从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抽出墨针102时,通孔71被阀元件77的前表面78A接触,并且立即被阀元件77的前表面78A阻塞。
此外,由于密封构件70的突出部71A接收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所以螺旋弹簧86保持在从其自然长度压缩的状态下,并且能够将阀元件77维持在第一状态下。这种构造允许阀室47较紧凑。
此外,由于开口61和64在阀室47的侧壁(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中形成,所以能够缩短开口61和64之间的距离。
此外,通过提供第一和第二液体通道66和69,能够使从墨室36至密封构件70的墨通道简单并且短。
通过在近壁45中形成开口67,第一密封部84将不朝向近壁45比开口67进一步移动。因而,能够不考虑第一密封部84和开口67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设置阀元件77的移动范围。
此外,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和密封构件82的外表面在与安装方向56正交地截取的横截面中的形状为圆形。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是凸缘状构件,这些凸缘状构件从阀元件77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这些凸缘状构件绕阀元件77的周边连续形成,所以阀元件77不需要就阀室47的周向方向而言定位在阀室47中,由此简化了结构。
2.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9至11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墨针102具有第三密封部105,但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三密封部105不被设置在墨针202上。作为代替,第三密封部287被设置在第二实施例的阀元件277的阀278上。第二实施例中的其余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因此,已经省略了其详细说明。图9至11中的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和部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部件相同的结构。
更具体地,如图10和11中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墨针202在墨针202的远端203上不设有第三密封部105,并且连通孔204在墨针202的远端203的周壁中形成。换句话说,在第二实施例中,与连通孔104距离远端103相比,连通孔204被设置得靠近远端203。因此,在墨针202的远端203和连通孔204之间不存在或者基本不存在周壁。因而,与当阀元件277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在第一密封部84和开口64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距离相比,墨针202的在远端203和连通孔204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长度短。此外,墨针202在移除方向55上从壳体101(该壳体101组成盒安装单元110)的内背表面突出的距离比第一实施例的墨针102的突出长度短第三密封部105的尺寸。
如图9中所示,阀元件277设有第三密封部287,该第三密封部287在安装方向56上从阀278的前表面278A突出,同时,前表面278A能够与从密封构件70突出的突出部71A的远端形成液密密封。第三密封部287具有筒形形状,其中外径稍微大于在密封构件70中形成的通孔71的内径。因此,当第三密封部287被插入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中时,第三密封部287接触密封构件70的限定通孔71的内周表面,以在通孔71中形成液密密封。第三密封部287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尺寸比当阀元件277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在第一密封部84和开口64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距离大,并且比当阀元件277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在第二密封部85和开口61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距离小。
在将墨盒30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之前,阀元件277处于图9中所示的第一状态下。在第一状态下,借助于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使阀元件277接触密封构件70。此外,第三密封部287被插入到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中,并且第三密封构件287与限定通孔71的内周表面形成液密密封。更具体地,当阀元件277处于该第一状态下时,阀278的前表面278A在密封构件70中形成的通孔71的周区域处接触突出部71A,并且与突出部71A形成液密密封。因而,阀278阻塞通孔71,并且在通孔71处,将由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等形成的液体通道与阀室47的外部封堵。
此时,第一密封部84位于开口61和64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密封部84在从开口61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以及从开口64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形成气密密封。通过这种布置,第一密封部84阻断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之间的连通。第二密封部85在从开口61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通过这种方式,第二密封部85阻断第一空气通道60和通孔71之间的连通。
图10示出:随着墨盒30被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随着墨针202被插入到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中),阀室47中的部件的状态。当墨盒30处于正被安装到盒安装单元110中的过程中时,由于来自通过通孔76和71插入到阀室47中的墨针202的压力,阀元件277抵抗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朝向筒形壁46的近壁45侧(在移除方向55上)从第一状态朝向第二状态移动。
当阀元件277处于第二状态下时,阀278的前表面278A与密封构件70分离。然而,第三密封部287的一部分仍保持插入到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中。因此,在墨针202的远端203中形成的连通孔204已经前进到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中,并且压靠密封构件70,但是连通孔204还未前进到阀室47中超过通孔71。也就是说,通孔71仍密封,这是因为被设置在阀278上的第三密封部287的一部分接触密封构件70的限定通孔71的内周表面。因此,虽然阀278的前表面278A与密封构件70分离,但是阀室47和墨针202的内部空间彼此不连通。换句话说,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等形成的液体通道仍在通孔71处与阀室47的外部被封堵。
当阀元件277处于第二状态下时,第一密封部84位于开口64和67之间。具体地,第一密封部84在从开口64朝向筒形壁46的近壁45侧以及从开口67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因而,第一密封部84允许在第一空气通道60和第二空气通道63之间的连通,但是阻断第二空气通道63和第一液体通道66之间的连通。因此,墨室36通过第一空气通道60、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之间的封闭空间(阀室47)和第二空气通道63与周围空气连通。第二密封部85在从开口61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因此,第二密封部分85阻断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与通孔71之间的连通。
图11示出:一旦墨盒30已经被完全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当能够从墨盒30供应墨时),阀室47中的部件的状态。当墨盒30被完全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时,阀元件77处于比在第二状态下靠近筒形壁46的近端的第三状态下。在该第三状态下,墨针202已经被进一步插入到阀室47中,抵抗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将阀元件277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进一步压动。
当阀元件277处于该第三状态下时,阀278的前表面278A与密封构件70分离,并且第三密封部287被从在密封构件70中形成的通孔71完全抽出。此时,墨针202通过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进一步插入,使得连通孔204已经经过通孔71并且前进到阀室47中。因此,由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等形成的液体通道通过连通孔204与墨针202中的液体通道连通,允许墨室36中的墨通过第一液体通道66、第二液体通道69和在墨针202中形成的液体通道流出墨盒30。
此时,第一密封部84位于开口64和67之间。具体地,第一密封部84在从开口64朝向筒形壁46的近端以及从开口67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因此,第一密封部84允许在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之间的连通,同时阻断第二空气通道63和第一液体通道66之间的连通。因此,墨室36通过第一空气通道60、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之间的封闭空间(阀室47)和第二空气通道63与周围空气连通。第二密封部85也在从开口61朝向筒形壁46的远端的位置处与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因此,第二密封部85阻断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60和63与通孔71之间的连通。
上述第二实施例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优点相同的操作优点。
3.第二实施例的变体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从阀278突出的第三密封部287被构造成插入到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中。然而,代替被设置在阀278上的第三密封部287,可在第二实施例的变体中在密封构件70M上设置筒形密封部88。因而,该变体的阀元件77M的阀78M不具有第三密封部。
具体地,如图12中所示,密封部88在移除方向55上在用于与阀78M的外周表面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液密密封的位置处从密封构件70M的周边缘突出。换句话说,阀78M的外周表面用作第三密封部。在第二实施例的该变体中,阀78M的外周表面(在阀元件77M处于第一状态下时,该阀78M的外周表面接触密封部88)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尺寸大于在阀元件77M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在第一密封部84和开口64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距离,并且小于在阀元件77M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在第二密封部85和开口61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距离。
又可替换地,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密封构件70设有突出部71A,但是可省略突出部71A,使得当阀元件277处于第一状态下时,阀278的前表面278A与密封构件70分离。在该情况下,在阀278上设置的第三密封部287被插入到密封构件70的通孔71中,并且与通孔71紧密接触,由此防止墨流出墨盒30。然而,由于该变体中的密封构件70不具有如下接触表面,即该接触表面与安装方向56交叉用于接收螺旋弹簧86的偏压力,所以当阀278处于第一状态下时,螺旋弹簧86处于接近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因此,该变体的阀室47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阀室47而言将较大。
4.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变体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三密封部287或105设置在组成阀元件277的阀278和墨针102中的仅一个上,但是第三密封部可被设置在阀78(278)和墨针102(202)中的每一个上。在该变体中,设置在阀78(278)和墨针102(202)两者之上的第三密封部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总长度被设置成大于当阀元件77(277)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在第一密封部84和开口64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长度,并且小于当阀元件77(277)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在第二密封部85和开口61之间的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的距离。
此外,用于附接半透膜44的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口62的位置,而是可为沿第一空气通道60的任何位置。此外,可能通过在沿开口61和半透膜44之间的第一空气通道60的任意位置中提供迷宫结构,来防止墨沉积在半透膜44上并且阻塞流经第一空气通道60的空气的流动。
又进一步地,虽然筒形壁46的内周表面、筒形部83的外表面和第一与第二密封部84和85的外表面在与前后方向53正交地截取的横截面中形状为圆形,但是这些构件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而是例如可为椭圆形或矩形。类似地,筒形壁46的外周表面和其它部件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
此外,例如,第一和第二密封部84和85可由O形环等构成,该O形环等配合到在保持部79中形成的周向沟槽中。
此外,虽然开口61和64在沿筒形壁46的周向方向的相同位置中形成,而彼此在前后方向53上分离,但是这些开口61和64的位置关系不限于实施例中的实例。例如,开口61和64可被设置在前后方向53上的相同位置处,而沿筒形壁46的周边分离,或者开口61和64可被设置在前后方向53和筒形壁46的周向方向两者上都分离的位置处。在这些情况下,第一密封部84可在阀元件77(277)上以能够阻断开口61和64之间的连通的任何形状形成(即,假设第一密封部84为环形,并且绕筒形部83的整个周表面成环)。
例如,第一密封部84可沿与前后方向53交叉的平面(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前后方向53正交的平面)外接筒形部83的外周表面。换句话说,筒形部83的落入该平面中的任何切线都与前后方向53交叉。第一密封部84也不需要被设置在单个平面内,而是可绕筒形部83弯曲或曲折。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密封部84的一部分可在前后方向53上延伸。相同结构变型也可应用于第二密封部85。此外,开口61和64中的一个可在近壁45中而非筒形壁46中形成。类似地,开口67可在筒形壁46中而非在近壁45中形成。
阀室47的位置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实例。例如,筒形壁46可从前壁40的前表面向外突出,在该情况下,前壁40也用作近壁45。此外,在前壁40的厚度方向上穿透前壁40的通孔的内部可用作阀室47,在该情况下,可省略筒形壁46,并且通孔的内周表面(周表面)用作侧壁表面。
此外,虽然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密封构件70中形成的通孔71所具有的直径小于墨针102或阀278的第三密封部287的外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布置。也就是说,当墨针102(202)未被插入通孔71中时,通孔71的至少一部分可被密封构件70本身的弹性闭合。通过这种构造,不需要在阀室47中设置螺旋弹簧86。如果从阀室47省略了螺旋弹簧86,则一旦墨针102(202)已经将阀元件77(277)移动到第三状态下,阀元件77(277)就将在从阀室47抽出墨针102(202)之后仍然保持在第三状态下。因此,阀78(278)将不接触密封构件70,而是密封构件70的弹性将至少部分地闭合通孔71,从而抑制墨通过通孔71从阀室47流出。
5.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构造。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墨盒30在水平方向上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墨盒32被竖直向下地安装到盒安装单元中。
第三实施例的盒安装单元具有在顶部上敞开的壳体(未示出)。墨针102从其内背表面(即,壳体的底表面)向上突出。因此,图13中的向上方向对应于移除方向55,并且向下方向对应于安装方向56。除了其突出方向外,墨针102的结构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三密封部105被设置在墨针102上且被设置远端103和连通孔104之间。
<墨盒32>
如图13中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32包括限定在墨盒32中的墨室33和阀室34。通过阀室34将墨室33中储存的墨向外供应。在墨盒32处于图13中所示的直立状态下时,即在图13中的墨盒32的底表面位于底部上并且图13中的顶表面位于顶部上的时,在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上将墨盒32插入盒安装单元中和从其中抽出。也就是说,第三实施例中的安装和移除方向50与竖直方向对准。
阀室34被限定为与墨室33分离的空间,并且设置在墨室33之下。阀室34是由下列侧壁和近壁限定的筒形空间,该侧壁朝向墨盒32的外部竖直向下延伸离开墨室33,并且该侧壁的水平横截面为环形,该近壁被设置在侧壁的顶端上。阀室34在墨盒32的底表面中敞开。阀室34连接至液体通道90、第一空气通道91和第二空气通道92。密封构件89被设置在阀室34的底部中形成的开口处。阀元件93被容纳在阀室34内。
液体通道90允许墨在阀室34的底端部和墨室33之间流动。液体通道90通过在阀室34的侧壁中在其底端处形成的开口94,来提供在阀室34和墨室33之间的连通。
第一空气通道91允许空气在阀室34和墨盒32的外部之间流动。第一空气通道91通过在阀室34的侧壁中形成的开口95,来提供在阀室34和墨盒32的外部之间的连通。开口95设置在高于开口94的位置处。
第二空气通道92允许空气在阀室34和墨室33之间流动。第二空气通道92通过在阀室34的侧壁中形成的开口96,来提供在阀室34和墨室33中的在墨室33中储存的墨的水平之上的空间之间的连通。开口96被设置在开口95之上。
密封构件89具有盘状形状,并且具有的外径基本与阀室34的内径相等。密封构件89被安装在阀室34的底部处形成的开口中,并且密封构件89与限定开口的内周边缘形成液密密封。在密封构件89中形成通孔97,以在密封构件89的厚度方向上(竖直)穿透密封构件89的中央区域。通孔97提供在阀室34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连通。
阀元件93具有绕通孔97(通孔97的周边缘)与密封构件89的上表面形成紧密接触的筒形形状。阀元件93具有第一密封部98和第二密封部99,该第一密封部98和第二密封部99的形状为凸缘状并且从阀元件93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突出。当阀元件93在阀室34内竖直移动时,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沿阀室34的侧壁的内表面滑动。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与阀室34的侧壁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并且限定其间的封闭空间。空气能够在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之间的封闭空间内循环。
螺旋弹簧59被设置在阀室34的近壁和阀元件93之间。螺旋弹簧59将阀元件93朝向密封构件89推动,以将阀元件93在阀室34内维持在第一状态下,以接触密封构件89。
在将墨盒32安装在盒安装单元中之前,如图13中所示,阀元件93处于接触密封构件89的第一状态下。当处于该第一状态下时,阀元件93在通孔97的周边缘处与密封构件89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液密密封,由此阻塞通孔97。液体通道90的开口94位于第二密封部99之下,并且具体地在侧壁的底端附近。因而,墨室33和阀室34通过液体通道90彼此连通,但是通孔98被阀室34中的阀元件93闭合,防止墨流出阀室34。
此时,第一密封部98位于开口95和96之间,由此阻断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91和92之间的连通。第二密封部99在开口95之下与阀室34的侧壁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由此阻断第一空气通道91和通孔97之间的连通。
如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随着墨盒32被插入到盒安装单元110中,由于通过通孔97被插入到阀室34中的墨针102压靠阀元件93,所以阀元件93从第一状态向上移动到第二状态。
当阀元件93处于第二状态下时,阀元件93与在密封构件89中形成的通孔97分离,但是由于墨针102的第三密封部105被插入到通孔97中,所以通孔97仍被密封。因此,阀室34仍不与墨针102的内部空间连通。
当阀元件93处于第二状态下时,第一密封部98位于开口96之上,并且第二密封部99位于开口95之下但是位于开口94之上。因而允许在第一空气通道91和第二空气通道92之间的连通,同时阻断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91和92与液体通道90之间的连通。因此,墨室33通过第一空气通道91、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之间的封闭空间(阀室34)和第二空气通道92与外部空气连通。
一旦墨盒32被完全安装在盒安装单元110中(当能够从墨盒32供应墨时),由于来自被进一步插入到阀室34中的墨针102的压力,阀元件93处于高于第二状态的第三状态下。
在该第三状态下,阀元件93与密封构件89分离,并且第三密封部105已经完全穿过在密封构件89中形成的通孔97。随着通过密封构件89的通孔97进一步插入墨针102,墨针102的连通孔104也通过通孔97前进到阀室34中。作为结果,液体通道90通过阀室34和通孔97与在墨针102内部形成的液体通道(内部空间)连通,并且墨室33中的墨能够流出墨盒32。
上述第三实施例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优点相同的操作优点。
6.第三实施例的变体
然后,将参考图14描述第三实施例的变体。虽然在第三实施例中,开口96设置在阀室34的侧壁中,但是在第三实施例的变体中,开口96M在阀室34的近壁35中形成以形成在墨室33和阀室34之间的第二空气通道92M。
此外,除了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之外,阀元件93M还设有第四密封部48M。第四密封部48M也为凸缘状构件,并且与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与近壁35的距离相比第四密封部48M设置得靠近近壁35。
在阀元件93M中还形成通孔49M,以在阀室34的在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之间的空间与阀室34的空在第四密封部48M的近壁35侧上的空间之间提供连通。通孔49M在阀元件93M的周壁中形成的开口57M与在阀元件93M的面向近壁35的端面中形成的开口58M之间延伸。
在将墨盒32安装在盒安装单元中之前,如图14中所示,阀元件93M处于接触密封构件89的第一状态下。在该第一状态下的同时,阀元件93M在通孔97的周边上与密封构件89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液密密封,由此阻塞通孔97。虽然墨室33和阀室34能够通过液体通道90连通,但是墨不能流出阀室34,这是因为阀元件93M阻塞了阀室34中的通孔97。
此时,第一密封部98位于开口57M和95之间,由此阻断第一空气通道91和通孔49M之间的连通,并且因此阻断第一空气通道91和第二空气通道92M之间的连通。第二密封部99在开口95之下的位置处与阀室34的侧壁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由此阻断第一空气通道91和通孔97之间的连通。第四密封部48M在开口95和96M之间的位置处与阀室34的侧壁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由此阻断开口95和96M之间的连通。
如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随着墨盒32被安装在盒安装单元中,由于通过通孔97被插入到阀室34中的墨针102压靠阀元件93M,所以阀元件93M从第一状态向上移动到第二状态。
当处于第二状态下时,阀元件93M与密封构件89的通孔97分离。然而,由于墨针102的第三密封部105被插入到通孔97中,所以通孔97仍被密封。因此,阀室34仍不与墨针102的内部空间连通。
当阀元件93M处于第二状态下时,第一密封部98位于开口95之上,并且第二密封部99位于开口95之下。因此,开口57M和95位于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之间的空间中,允许在第一空气通道91和通孔49M之间的连通,因此允许在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91和92M之间的连通。此外,阻断第一空气通道91和通孔49M两者与液体通道90之间的连通。因此,墨室33通过第一空气通道91、第一和第二密封部98和99之间的封闭空间(阀室34)、通孔49M、阀元件93M之上的阀室34的一部分以及第二空气通道92M与外部空气连通。第四密封部48M在开口95和96M之间的位置处与阀室34的侧壁接触并且与其形成气密密封,由此阻断开口95和96M之间的连通。
一旦墨盒32被完全安装在盒安装单元中(当能够从墨盒32供墨时),由于来自被进一步插入到阀室34中的墨针102的压力,所以阀元件93M处于第二状态之上位置处的第三状态下。
当处于第三状态下时,阀元件93M与密封构件89分离,并且第三密封部105已经完全穿过在密封构件89中形成的通孔97。随着通过密封构件89的通孔97进一步插入墨针102,连通孔104通过通孔97,并且前进到阀室34中。作为结果,液体通道90能够通过阀室34和通孔97与在墨针102内部形成的液体通道连通,使得墨室33中的墨能够流出墨盒32。
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变体能够获得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优点相同的操作优点。
虽然已经参考其特定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供液装置,包括:
液体盒;和
盒安装单元,所述盒安装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盒安装单元中可拆卸地容纳所述液体盒,所述盒安装单元包括抽液管,所述抽液管被构造成在安装期间且在所述液体盒在所述盒安装单元中的安装状态下被插入到所述液体盒中,所述抽液管中限定内部空间,并且所述抽液管包括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被构造成允许在所述抽液管的所述内部空间和外部之间的连通,
所述液体盒包括:
液体室,所述液体室被构造成在所述液体室中储存液体;
阀室,所述阀室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离开所述液体室,所述阀室由壁表面限定,所述壁表面包括侧壁表面和近壁表面,所述侧壁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侧壁表面具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截取的环形横截面,所述侧壁表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下游,所述近壁表面被设置在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壁表面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被形成在所述侧壁表面中;
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被构造成允许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阀室和周围空气之间流动;
第二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被构造成允许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液体室和所述阀室之间流动;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被设置在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上,所述密封构件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允许所述抽液管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穿透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由周表面限定;
阀元件,所述阀元件被设置在所述阀室内,并且所述阀元件具有外表面,所述阀元件包括闭合部,所述闭合部被构造成接触所述密封构件以闭合所述通孔,所述阀元件的所述闭合部和所述抽液管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被构造成与所述通孔的所述周表面紧密接触并相对于所述周表面滑动;
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一密封部被设置在所述阀元件的所述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侧壁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一密封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被设置在所述阀元件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被设置在从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侧壁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在所述阀室中限定封闭空间;和
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被构造成允许液体在所述液体室和所述阀室的从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之间流动,
其中所述抽液管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通过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阀室中,并且所述抽液管被构造成接触所述闭合部,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将所述阀元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且然后移动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密封部位于被插入到所述阀室中的所述抽液管的所述连通孔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下游,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闭合部闭合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阻断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空气流动,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定位;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抽液管穿透所述通孔,并且所述抽液管接触所述闭合部,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闭合部离开所述通孔,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通孔的所述周表面紧密接触,以密封所述连通孔,允许空气通过所述封闭空间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流动;并且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通孔的所述周表面分离,所述抽液管的所述连通孔进入到所述阀室中,以实现在所述阀室和所述抽液管的所述内部空间之间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装置,进一步包括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阀室内且被设置在所述阀元件和所述近壁表面之间,所述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偏压所述阀元件,
其中所述阀元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阀室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液装置,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接触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闭合部与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偏压的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接触表面接触,以将所述阀元件维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液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以阻断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空气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两者都被形成在组成所述阀室的所述侧壁表面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装置,其中所述液体通道包括:
第一液体通道,所述第一液体通道被构造成允许液体通过第三开口在所述阀室和所述液体室之间流动,所述第三开口被形成在所述阀室中且被形成在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一端的附近;和
第二液体通道,所述第二液体通道穿透所述阀元件,所述第二液体通道连接在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之间,所述第四开口在所述阀元件上朝向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一端敞开,并且所述第五开口在所述阀元件上朝向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敞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液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开口被形成在所述近壁表面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装置,其中所述侧壁表面和所述阀元件的所述外表面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中具有圆形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凸缘状形状,所述凸缘状形状从所述阀元件的所述外表面径向向外突出,并且所述凸缘状形状在所述阀元件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形成。
9.一种液体盒,包括:
液体室,所述液体室被构造成在所述液体室中储存液体;
阀室,所述阀室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离开所述液体室,所述阀室由壁表面限定,所述壁表面包括侧壁表面和近壁表面,所述侧壁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侧壁表面具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截取的环形横截面,所述侧壁表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下游,所述近壁表面被设置在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壁表面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被形成在所述侧壁表面中;
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被构造成允许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阀室和周围空气之间流动;
第二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被构造成允许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液体室和所述阀室之间流动;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被设置在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上,所述密封构件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由周表面限定;
阀元件,所述阀元件被设置在所述阀室内,并且所述阀元件包括闭合部,所述闭合部被构造成接触所述密封构件以闭合所述通孔,所述阀元件具有外表面;
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一密封部被设置在所述阀元件的所述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侧壁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一密封部被构造成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被设置在所述阀元件的所述外表面上且被设置在从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侧壁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在所述阀室中限定封闭空间;
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被设置在所述闭合部上,并且所述第三密封部被构造成与所述通孔的所述周表面紧密接触并相对于所述周表面滑动;和
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被构造成允许液体在所述液体室和所述阀室的从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之间流动,
其中所述阀元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且然后移动到第三状态,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闭合部闭合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阻断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空气流动,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侧壁表面的所述第二端定位;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通孔的所述周表面紧密接触,允许空气通过所述封闭空间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流动;并且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三密封部与所述通孔的所述周表面分离,并且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阀室的外部连通。
CN201510069806.0A 2014-02-10 2015-02-10 供液装置和液体盒 Active CN104827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3759 2014-02-10
JP2014023759A JP6128004B2 (ja) 2014-02-10 2014-02-10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7776A CN104827776A (zh) 2015-08-12
CN104827776B true CN104827776B (zh) 2017-05-31

Family

ID=5244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9806.0A Active CN104827776B (zh) 2014-02-10 2015-02-10 供液装置和液体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254671B2 (zh)
EP (1) EP2905141B1 (zh)
JP (1) JP6128004B2 (zh)
CN (1) CN1048277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8004B2 (ja) * 2014-02-10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112032B2 (ja) * 2014-02-10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604046B2 (ja) * 2015-06-18 2019-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US9878552B2 (en) 2015-06-18 2018-01-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connecting channel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liquid supply chamber and liquid storage chamber
JP6531535B2 (ja) * 2015-07-21 2019-06-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693076B2 (ja) * 2015-09-30 2020-05-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6922258B2 (ja) * 2017-03-02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及びインク補給システム
EP3513975B1 (en) 2018-01-22 2022-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7081373B2 (ja) * 2018-07-30 2022-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JP2021130488A (ja) * 2020-02-19 2021-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ボト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5478A (en) * 1992-06-30 1995-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ainer having a leak-free closure, recording head and apparatus us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CN1603122A (zh) * 2003-09-30 2005-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01157304A (zh) * 2006-10-06 2008-04-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和供墨系统
CN102858548A (zh) * 2010-01-29 2013-01-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6988A (en) 1994-02-04 1997-03-04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Connector assembly for ink cartridge
JP3747678B2 (ja) * 1999-03-05 2006-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KR100484960B1 (ko) * 2000-01-21 2005-04-25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록 장치용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식 기록 장치
JP2002079683A (ja) 2000-09-07 2002-03-1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300330A (ja) * 2002-04-08 2003-10-2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0132001A (ja) * 2003-12-08 2010-06-17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102007001084A1 (de) * 2006-12-12 2008-06-19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Tintenpatrone für Tintenstrahldrucker
JP5104256B2 (ja) * 2007-12-01 2012-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769384B2 (ja) 2010-04-20 2015-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561989B1 (en) * 2010-12-27 2013-12-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device
JP6128004B2 (ja) * 2014-02-10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5478A (en) * 1992-06-30 1995-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ainer having a leak-free closure, recording head and apparatus us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CN1603122A (zh) * 2003-09-30 2005-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01157304A (zh) * 2006-10-06 2008-04-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和供墨系统
CN102858548A (zh) * 2010-01-29 2013-01-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81182B2 (en) 2016-11-01
JP2015150700A (ja) 2015-08-24
CN104827776A (zh) 2015-08-12
EP2905141A2 (en) 2015-08-12
JP6128004B2 (ja) 2017-05-17
EP2905141B1 (en) 2018-05-30
US9254671B2 (en) 2016-02-09
US20160144629A1 (en) 2016-05-26
EP2905141A3 (en) 2017-07-26
US20150224779A1 (en) 2015-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7776B (zh) 供液装置和液体盒
US9315034B2 (en) Liquid cartridge having valve chamber in which movable body is disposed
JP5195561B2 (ja) 液体容器
US7325911B2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094505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CN103862878A (zh) 墨盒
JP618735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US9150028B2 (en) Liquid cartridge capable of reducing force required to open air channel and liquid channel
JP2007054823A (ja) 泡状の内容液吐出容器
JP4645080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534298B2 (ja) 噴霧装置
JP6726606B2 (ja) 噴出器
JP2004230316A (ja) 液体噴出ポンプ
JP44792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0406263C (zh) 墨盒
JP5283159B2 (ja) ポンプの押下ヘッド
JP39283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65500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816974B2 (ja) 流路切替えアダプタ及び正倒立両用液体噴出ポンプ
JP2007217025A (ja) 液体吐出器
JP6210313B2 (ja)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4666490B2 (ja) 液体吐出器
JP2007131334A (ja) 液体吐出器
JP6094506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82793A (ja) 液体噴出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