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3149A - 操作装置及操作装置的操作指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及操作装置的操作指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3149A
CN104823149A CN201380063016.0A CN201380063016A CN104823149A CN 104823149 A CN104823149 A CN 104823149A CN 201380063016 A CN201380063016 A CN 201380063016A CN 104823149 A CN104823149 A CN 104823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image portion
pattern
operating body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30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3149B (zh
Inventor
西桥重明
细川里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23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3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1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9Textured surface identifying touch areas, e.g. overlay structure for a virtual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操作装置(100)具备检测电路(31)及操作控制电路(33),取得从操作面(70)至操作者的手指(F)为止的操作体距离(d)。将在操作体距离小于第一阈值距离(Dth1)的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的操作与在操作体距离在第一阈值距离以上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操作进行区别,并与指针(62)的移动建立关联。而且,在操作面形成触感图案(71),与该触感图案对应的形状的视感图案(67)显示在指针的周围。通过组合触觉和视觉来向操作者指示通过向操作面的接触操作指针能够移动的主旨。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及操作装置的操作指示方法
本公开是基于2012年12月3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2-264481号而完成的,在此引用上述申请的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过向操作面的输入来对显示于显示画面的图像部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显示于显示画面的导航的指针及音频主画面等图像部与对远程触摸板部所进行的操作相关联地移动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户接口装置具备:检测使操作者的手指等移动的操作的远程触摸板部、将由远程触摸板部检测的手指的操作与地图及指针等的移动建立关联的控制部。
除此之外,控制部取得从远程触摸板部至手指为止的距离。而且,在由控制部取得的至手指为止的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高度、例如3厘米(cm)的情况下,控制部将由远程触摸板部检测的基于手指的操作与使显示画面上的指针移动的操作建立关联。另一方面,在所取得的至手指为止的距离在预先规定的高度、例如5cm~7c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由远程触摸板部检测的基于手指的操作与从音频主画面切换至操作待机画面的切换操作建立关联。
专利文献1:JP 2011-118857 A
本公开的发明者在对专利文献1那样的操作装置进行反复研究之后的结果是,发现了以下应改善的点。即,各操作在根据至手指为止的距离而规定的多个空间的各空间被实施。成为各操作的操作对象的图像部没有向操作者以易于判断的方式进行指示。操作者例如在面对远程触摸板部的空间内实际地进行操作之后,有时识别初次成为该操作的操作对象的图像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于在面对操作面的空间内的操作者的操作,容易地识别成为操作对象的图像部的技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例子,如以下那样提供一种操作装置。操作装置通过针对操作面进行由操作体进行的输入,来对显示于显示画面的图像部进行操作。操作装置包含检测单元、取得单元、建立关联单元以及显示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检测操作体的移动。取得单元取得从操作面至操作体为止的操作体距离。建立关联单元区别在操作体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阈值距离的第一操作空间内所检测出的操作体的移动亦即第一移动、和在操作体距离超过阈值距离的第二操作空间内所检测出的操作体的移动亦即第二移动,并且将第一操作空间内的操作体的第一移动与显示于显示画面的第一图像部建立关联,将第二操作空间内的操作体的第二移动与不同于第一图像部的第二图像部建立关联。显示控制单元根据操作体的移动,使与该移动建立关联的第一图像部及第二图像部中的任意一个的显示形态变化。这里,在操作面,由凹和凸中的至少一方形成触感图案,显示控制单元使与触感图案的形状对应的视感图案显示于显示画面上的第一图像部及该第一图像部的周围中的至少一方。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的例子,如以下那样提供一种操作指示方法。操作指示方法在通过针对操作面进行由操作体进行的输入,来对显示于显示画面的图像部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中,指示该操作装置操作。该方法包括检测步骤、取得步骤、建立关联步骤以及显示控制步骤。检测步骤检测操作体的移动。取得步骤取得从操作面至操作体为止的操作体距离。建立关联步骤区别在操作体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阈值距离的第一操作空间内所检测出的操作体的移动亦即第一移动、和在操作体距离超过阈值距离的第二操作空间内所检测出的操作体的移动亦即第二移动,并且将第一操作空间内的操作体的第一移动与显示于显示画面的第一图像部建立关联,将第二操作空间内的操作体的第二移动与不同于第一图像部的第二图像部建立关联。显示控制步骤根据操作体的移动,使与该移动建立关联的第一图像部及第二图像部中的任意一个的显示形态变化。在显示控制步骤中,使与由凹和凸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于操作面的触感图案的形状对应的视感图案显示于显示画面上的第一图像部及该第一图像部的周围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这些本公开的例子,针对操作面进行由操作体进行的输入的操作者能够通过触觉感知在该操作面由凹和凸中至少一方形成的触感图案。另外,在显示画面上的第一图像部及该图像部的周围中的至少一方显示与触感图案的形状对应的视感图案。通过这样的组合了触觉和视觉的指示,操作者能够将触感图案和通过视觉而感知的视感图案相结合,从而能够从显示于显示画面的多个图像部容易地识别成为在第一操作空间内的操作的操作对象的第一图像部。
附图说明
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通过边参照添附的附图边进行的下述的详细的记述而变得更加明确。
图1是用于对具备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显示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用于对显示画面及操作面的在车室内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显示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图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通过描绘层的重叠来形成显示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且是图5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用于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中,根据操作体距离切换成为操作对象的图像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中,由操作控制电路实施的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控制电路实施的触摸传感器输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中,由触摸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值与由操作控制电路判定的操作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控制电路中所存储的各灵敏度阈值的表。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由操作控制电路实施的操作层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用于对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中,根据操作体距离切换成为操作对象的图像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表示图5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图3的变形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图5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9是图18的XIX-XIX线剖面图。
图20是表示图3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图19的变形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图10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存在通过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相对应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在各实施方式中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该结构的之外部分,能够应用之前说明了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明示的结构的组合,只要不特别对组合产生障碍,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彼此局部地组合。而且,设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所记述的结构彼此的没有明示的组合,也通过以下的说明而被公开。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100被搭载于车辆,与导航装置50等一起构成显示系统10。如图2所示,远程操作装置100在车辆的中心控制台设置于与掌托39邻接的位置,使操作面70露出至操作者的手容易够着的范围。在该操作面70,被输入由操作者的手的食指(以下,简称为“手指”)F等进行的操作。导航装置50按照使显示画面52露出且使显示画面52朝向驾驶席以使得从操作者能够目视的姿势,设置于车辆的仪表板内。在该显示画面52显示各种显示图像60。此外,也将操作者称为操作员(Operator),将进行操作称为进行动作(Operate)或者输入。图3所示的显示图像60是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多个显示图像中的一个,是表示至由操作者设定的目的地为止的路径的导航图像。在显示图像60中包含与规定的功能建立关联了的多个图标63、用于选择图标63的指针62以及表示车辆周边的道路的形态的地图64等。在显示图像60中还包含有强调与指针62重叠的图标63的光标(Focus)66。在显示画面52上显示指针62的位置与在图2所示的操作面70上手指F接触的位置对应。
如图4所示,以上的显示图像60通过导航装置50(参照图1)重叠多个描绘层而生成。具体而言,显示图像60通过使描绘有地图64的地图层L2、描绘有图标63等的对象层L3以及描绘有指针62等的指针层L1等重叠来生成。各层L1~L3的大小按照与显示画面52的大小相匹配的方式来规定。
接下来,对图1所示的远程操作装置100及导航装置50的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远程操作装置100与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络)(CAN)总线90及外部的电池95等连接。CAN总线90是在将搭载于车辆的多个车载装置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车内通信网络中,用于各车载装置间的数据的传送的传送路径。远程操作装置100通过CAN总线90,能够与位于分离位置的导航装置50进行CAN通信。
远程操作装置100由电源接口21、22、通信控制电路23、通信接口24、检测电路31及操作控制电路33等构成。各电源接口21、22将从电池95供给的电力稳定化后供给至操作控制电路33。一个电源接口21被总是从电池95供给电力。根据基于车辆的辅助(ACC)电源成为接通状态从而开关93成为通电状态,另一个电源接口22被从电池95供给电力。
通信控制电路23及通信接口24是用于将由操作控制电路33处理了的信息输出至CAN总线90并且取得从其他车载装置输出至CAN总线90的信息的结构。通信控制电路23及通信接口24通过发送用的信号线TX及接收用的信号线RX相互连接。
此外,在本申请中,“信息”不仅作为不可数名词也作为可数名词来使用。
如图1、2所示,检测电路31具有触摸传感器31a、低通滤波器31b及静电检测用IC31c。触摸传感器31a形成为沿着操作面70的矩形,在与手指F之间蓄积电荷。触摸传感器31a通过图5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电极和沿y轴方向延伸的电极排列成格子状而形成。图1的低通滤波器31b是组合无源电阻器、线圈及电容器等而构成的电路。低通滤波器31b抑制在触摸传感器31a产生的高频的噪音成分被输入至静电检测用IC31c。静电检测用IC31c与触摸传感器31a及操作控制电路33连接。在如图6所示那样相互接近的手指F与触摸传感器31a之间,蓄积电荷。图1的静电检测用IC31c基于各电极的输出来取得根据手指F(参照图6)及该各电极间的静电容量而增减的灵敏度值(参照图10),并输出至操作控制电路33。
操作控制电路33由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作为运算处理的作业区域发挥作用的RAM以及存储了运算处理所使用的程序等的闪存存储器等构成。另外,操作控制电路33与各电源接口21、22、通信控制电路23、检测电路31等连接。
操作控制电路33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取得从检测电路31输出的灵敏度值。然后,操作控制电路33通过基于灵敏度值的算出处理来检测表示相对于操作面70的手指F(参照图6)的相对位置的x坐标及y坐标、以及相当于从操作面70至手指F为止的距离(以下,称为“操作体距离d”(参照图7A))的z坐标。这样操作控制电路33将表示手指F的相对位置的x坐标及y坐标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3及通信接口24输出至CAN总线90。
图1、2所示的导航装置50与CAN总线90连接,以使得能够与远程操作装置100等通信。导航装置50具有显示控制电路53及液晶显示器51。
显示控制电路53由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作为运算处理的作业区域发挥作用的RAM、进行图像的描绘处理的图形处理器、作为描绘处理的作业区域发挥作用的图形RAM等构成。另外,显示控制电路53具有存储运算处理及描绘处理所使用的数据的闪存存储器、与CAN总线90连接的通信接口以及将描绘出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液晶显示器51的影像输出接口。显示控制电路53基于从CAN总线90取得的信息,描绘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显示图像60。然后,显示控制电路53将描绘出的显示图像60的图像数据通过影像输出接口依次输出至液晶显示器51。
液晶显示器51是通过控制排列在显示画面52的多个像素来实现彩色显示的点阵方式的显示器。液晶显示器51通过将从显示控制电路53依次取得的图像数据连续地形成于显示画面52,来显示图像。
在至此说明的远程操作装置100中,根据输入移动操作的手指F的操作体距离d,来切换操作模式。由此,在图7所示的显示图像60中,变更与手指F的移动操作建立关联的图像部。以下,对由远程操作装置100预先规定的接下来的(1)~(3)的操作模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1)接触操作模式
如图7B所示,在接触操作模式中,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与使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指针62移动的指针控制建立关联,能够使该指针62的显示位置移动。形成这样的接触操作模式,是在手指F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的情况下。第一操作空间Sp1是与操作面70对置的区域中操作体距离d(参照图7A等)小于第一阈值距离Dth1的空间。第一阈值距离Dth1例如被设定为0.5~1cm左右。在以上的第一操作空间Sp1内,使手指F沿着xy平面移动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接触操作”。即,在这里定义的接触操作中包括操作者的操作体实际接触了的状态下的操作、和非常接近的状态下的操作。
(2)空中操作模式
如图7C所示,在空中操作模式中,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与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地图64的滚动控制建立关联,能够使地图64向沿着显示画面52的各方向移动(以下,称为“滚动”)。形成这样的空中操作模式,是在手指F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的情况下。第二操作空间Sp2是与操作面70对置的区域中操作体距离d在第一阈值距离Dth1以上且小于第二阈值距离Dth2的空间。第二阈值距离Dth2例如被设定为2~3cm左右。在以上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使手指F沿着xy平面移动的移动操作,被定义为“空中操作”。
(3)非接近模式
如图7A所示,在在非接近模式中,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不与显示画面52中的任何一个图像部建立关联。形成这样的非接近模式,是在手指F不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参照图7B)及第二操作空间Sp2(参照图7C)中的任意一个空间的情况下。像这样,除了第一操作空间Sp1及第二操作空间Sp2之外的空间为非接近空间。
接下来,以下说明在区别在第一操作空间Sp1(参照图7B)内所检测出的手指F的移动和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参照图7C)内所检测出的手指F的移动的结构中,为了提高操作性而形成的触感图案71及视感图案67的详细。
如图5、6所示,触感图案71在操作面70中,形成在能够从外部接触的外表面。触感图案71形成排列点状的点部而构成的点部图案。构成触感图案71的各点部由使操作面70实质性地凹陷成圆形而构成的凹部72形成。多个凹部72在作为主要的手指F的移动方向而假定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它们的中间的方向的各个中,以规定的间隔排列。通过这样的凹部72的排列,触感图案71成为在沿着操作面70的多个方向上,反复形成实质上一样的形状的凹陷的形态。
另外,如图6所示,在触感图案71中,凹部72的开口73的内径φd比在操作面70及手指F间所假定的接触面的形状的最小长度Lt小。因此,触感图案71易于使使用手指F触摸操作面70的操作者通过触感来感知作为圆形的凹陷的一个点部的形状。另外,相互邻接的凹部72之间的间隔p被规定为与上述的接触面的最小长度Lt相同程度、或者比该最小长度Lt稍小。因此,触感图案71能够使欲开始进行描摹操作面70的操作的操作者可靠地触摸到任意一个点部。
图3所示的视感图案67与触感图案71对应地显示于显示画面52。视感图案67为与触感图案71(参照图5)的形状对应的点部图案。视感图案67是与触感图案71的形状相似的形状。视感图案67显示在呈圆形状的待机图像部68的区域内。待机图像部68是与指针62相比面积较大的图像部。待机图像部68避开显示画面52的中央,而位于该画面52的例如左下的角部分。在手指F(参照图7A等)从第一操作空间Sp1(参照图7B)脱离的情况下,在待机图像部68中重叠显示指针62。由此,成为在指针62的周围显示视感图案67的状态。
基于图7依次说明在至此说明的显示系统10(参照图1)中,边通过各图案71、67指示操作方法边由操作者选择任意的图标63为止的一连串的图标选择操作。
图7A表示操作者开始使手指F接近操作面70的动作后的状态。欲开始图标选择操作的操作者使与第二阈值距离Dth2相比位于操作面70的远方的手指F朝向操作面70移动。在操作模式为非接近模式的图7A的状态下,远程操作装置100不进行由手指F进行的操作与图像部的关联建立。另外,在显示画面52上,通过指针62重叠于待机图像部68,在指针62的周围显示视感图案67。
图7B表示使手指F从非接近空间向第一操作空间Sp1移动后的状态。触摸到操作面70的操作者通过手指F的触感而感知触感图案71,由此能够将该触感图案71和视感图案67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操作指示方法,向操作者指示重叠显示于视感图案67的指针62为接触操作的操作对象。
另一方面,远程操作装置100的操作模式被从非接近模式向接触操作模式切换。这样移动操作与指针控制建立关联,由此成为操作对象的指针62从待机图像部68脱离,向与操作面70中的手指F的相对位置对应的显示画面52上的位置移动。
此外,也可以在输入由向第一操作空间Sp1移动的手指F轻敲操作面70的操作(以下,称为“敲击操作”)之前,禁止手指F的移动操作与指针控制之间的关联建立。另外,也可以通过指针62脱离,从而待机图像部68中断向显示图像60的描绘。
图7C表示使手指F从第一操作空间Sp1(参照图7B)向第二操作空间Sp2移动后的状态。根据该移动,远程操作装置100的操作模式被从接触操作模式向空中操作模式切换。通过像这样移动操作与滚动控制建立关联,操作者能够根据手指F的移动操作使地图64向上下左右等滚动。另外,指针62向待机图像部68内移动,成为重叠于该图像部68的状态。
通过组合以上的接触操作及空中操作,操作者能够使指针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然后,操作者在使指针62与任意的图标63重叠了的状态下,通过对操作面70输入敲击操作,能够选择该任意的图标63。
然后,完成了任意的图标63的选择操作的操作者如图7A那样在非接近空间使手指F移动。由此,操作模式被向非接近模式切换。这样,远程操作装置100成为等待下次以后的由操作者进行的图标选择操作的状态。
基于图8~12详细地对为了实现以上的图标选择操作,而由操作控制电路33(参照图1)实施的各处理进行说明。图8所示的主处理通过车辆的ACC电源成为接通状态而由操作控制电路33开始。
这里,该申请所记载的流程图或者流程图的处理由多个部分(或者称为步骤)构成,各部分例如表现为S101。并且,各部分能够被分割成多个子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多个部分而形成一个部分。并且,这样构成的各部分能够称为设备、模块、单元。另外,上述的多个部分的各个或者组合后的部分能够如以下那样来实现:(i)不仅是与硬件单元(例如,计算机)组合后的软件的部分,(ii)作为硬件(例如,集成电路、配线逻辑电路)的部分,能够包含或者不包含关联装置的功能。并且,硬件的部分也可以构成在微型计算机的内部。
在S101中,实施闪存存储器等的初始化处理,进入S102。在S102中,判定车辆的ACC电源是否为接通状态。在由S102判定为ACC电源不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进入S106。然后,在由S106实施了用于使输出停止的结束前处理之后,结束主处理。
另一方面,在由S102判定为ACC电源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进入S103。在S103中,通过实施详细后述的触摸传感器输入处理,设定及取得由手指F进行的向操作面70的操作状态是“接触操作”、“空中操作”及“非接近”中的哪一种,进入S104。另外,在S103中,在操作状态为“接触操作”或者“空中操作”的情况下,取得表示相对于操作面70的手指F的相对位置的x坐标、y坐标、z坐标(以下,称为“输入位置坐标”)的信息。
在S104中,通过实施详细后述的操作层判定处理,设定及取得成为操作对象的描绘层(以下,称为“选择层”)是各层L1~L3中的哪一层,进入S105。该选择层是包含与由手指F进行的操作建立关联的图像部的层。
在S105中,实施用于显示视感图案67,并且使与手指F的移动建立了关联的图像部的显示形态变化的通信控制处理。显示形态也称为显示模式或者显示方式,包括与显示或者其设计有关的颜色、形状、大小、内容等各种规格,而且包括该显示的各种规格的时间变化等的规格。这样将表示由S103及S104取得的信息的信号等输出至CAN总线90,返回至S102。在该由S105输出的信息中,包含表示手指F的相对位置的坐标信息、表示选择层的信息等。然后,在ACC电源的接通状态持续的期间,反复进行S102~S105的处理。
接下来,基于图9~11详细地对由S103实施的触摸传感器输入处理的详细进行说明。
在S121中,实施取得由触摸传感器31a的各电极检测出的灵敏度值的取得处理,进入S122。在S122中,实施根据由S121取得的灵敏度值来计算输入位置坐标的计算处理,进入S123。
这里,在操作控制电路33(参照图1)中,如图11所示的表那样,预先存储有与第一阈值距离Dth1对应的灵敏度阈值Hth1和与第二阈值距离Dth2对应的灵敏度阈值Hth2。在图9所示的S123之后的处理中,操作控制电路33进行将由S122取得的最大的灵敏度值与各灵敏度阈值Hth1、Hth2进行比较的处理。
在S123中,基于灵敏度值是否在第一灵敏度阈值Hth1以上,来判定手指F是否在第一操作空间Sp1内。在由S123做出了肯定判定的情况下,进入S124。在S124中,将操作状态设定成“接触操作”,结束触摸传感器输入处理。
在由S123做出了否定判定的情况下的S125中,基于灵敏度值是否在第二灵敏度阈值Hth2以上且小于第一灵敏度阈值Hth1,来判定手指F是否在第二操作空间Sp2内。在由S125做出了肯定判定的情况下,进入S126。在S126中,将操作状态设定成“空中操作”,结束触摸传感器输入处理。另一方面,在由S125做出了否定判定的情况下的S127中,将操作状态设定成“非接近”,结束触摸传感器输入处理。
接下来,基于图12详细地对由S104(参照图8)实施的操作层判定处理的详细进行说明。
在S131中,取得通过触摸传感器输入处理(参照图9)设定的最新的操作状态,进入S132。在S132中,判定由S131取得的操作状态是否是“接触操作”。在由S132做出了肯定判定的情况下,进入S133,将指针层L1设定成选择层,以使得与接触操作模式对应的操作处理在导航装置50中进行,然后结束操作层判定处理。
在由S132做出了肯定判定的情况下的S134中,判定由S131取得的操作状态是否是“空中操作”。在由S134做出了肯定判定的情况下,进入S135。在S135中,将地图层L2设定成选择层,以使得与空中操作模式对应的操作处理在导航装置50进行,并结束操作层判定处理。另一方面,在由S134做出了否定判定的情况下,进入S136,实施设选择层为“无”的设定,结束操作层判定处理。
通过以上的处理,图1所示的显示控制电路53从CAN总线90取得反复由S105从操作控制电路33输出的各信号。显示控制电路53使如图7那样形成视感图案67的待机图像部68显示于显示画面52,并且基于表示选择层的层指定信号,决定成为操作对象的图像部。然后,显示控制电路53(参照图1)根据表示手指F的相对位置的坐标信号,控制成为操作对象的图像部。根据以上,指针62及地图64等图像部的显示形态根据手指F的移动变化。
根据至此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由手指F进行的接触操作之中,尤其进行使手指F与操作面70接触的状态下的接触操作的操作者,能够通过触觉感知形成触感图案71的点部图案。另外,操作者能够通过视觉感知显示于指针62的周围的形成视感图案67的点部图案。通过这样的组合了触觉和视觉的指示,操作者能够将形状相互对应的触感图案71及视感图案67相结合。因此,操作者能够从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多个图像部容易地识别出成为接触操作的操作对象的指针62。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触感图案71的形状与视感图案67的形状是相互相似形状,所以操作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将这些图案71、67相结合。因此,以更高的可靠性发挥使指针62的识别变容易的效果。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即使在手指F从第一操作空间Sp1脱离的状态下,操作者也能够感知待机图像部68内的视感图案67(参照图7A及图7C)。因此,操作者能够在使手指F到达第一操作空间Sp1内之前,通过显示图像60指示成为接触操作的操作对象的指针62。因此,操作者能够在开始接触操作之前,充裕地识别指针62。
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感图案71是向沿着操作面70的各方向反复凹陷的图案。因此,在进行描摹操作面70的操作时,能够避免因手指F移动的方向而操作感改变的事态。另外,由凹部72形成触感图案71,所以在进行描摹操作面的操作时,手指F的移动不易被触感图案71妨碍。由此,即使触感图案71形成在操作面70,也能够较高地维持边使手指F与操作面70接触边进行的操作的操作感。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开口73的内径φd比手指F的接触面的最小长度Lt小,所以操作者的触感图案71的形状感知变得更加容易。因此,操作者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指针62的识别。
另外,上述那样的指针62在显示画面52中所占的面积小。因此,即使假设在指针62内显示视感图案67,操作者也难以感知。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除了使视感图案67显示在待机图像部68内的区域,还使指针62重叠显示于该待机图像部68。通过这样的显示形态,能够在指针62的周围配置视感图案67,所以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地指示指针62是接触操作的操作对象这一情况。因此,操作者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指针62的识别。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以检测电路31及操作控制电路33协动来作为检测单元及取得单元发挥作用。操作控制电路33能够作为建立关联单元及显示控制单元发挥作用。另外,指针62也被提及为第一图像部及指针部。地图64也被提及为第二图像部。第一阈值距离Dth1也被称为阈值距离。并且,开口73的内径φd也被称为最大内侧尺寸。操作者的手指F也被称为操作体。另外,触摸传感器输入处理的S121及S122也能够被称为检测步骤及取得步骤。另外,触摸传感器入处理的S123~S126和操作层判定处理的S132~S135也能够被称为建立关联步骤。主处理的S105也能够被称为显示控制步骤。而且,远程操作装置100也被简单地称为操作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14所示的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远程操作装置200中,触感图案271及视感图案267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图案71、67(参照图7A等)的形状不同。以下,使用显示子菜单图像264来作为显示图像60的例子,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各图案271、267的详细进行说明。
首先,对操作者依次选择子菜单图像264和图标63的一连串的图标选择操作进行说明。
图14A表示使手指F向第二操作空间Sp2移动后的状态。这时,远程操作装置200的操作模式被向空中操作模式切换。由此,显示画面52的显示向多个子菜单图像264能够向上下左右滚动的状态进行切换。而且,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操作作为空中操作与使多个子菜单图像264滚动的滚动控制建立关联。
图14B表示使手指F向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的操作面270移动后的状态。这时,远程操作装置200的操作模式被向接触操作模式切换。由此,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中央的子菜单图像264放大至显示画面52的整体来显示。而且,由手指F进行的移动作为接触操作与变更与光标66重叠的图标63的图标控制建立关联。
通过组合以上的空中操作及接触操作,操作者能够选择包含任意的图标63的子菜单图像264,还能够使该图像264内的图标63成为与光标66重叠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对操作面270输入敲击操作,操作者能够选择任意的图标63。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感图案271及视感图案267的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13、14B所示,形成于操作面270的触感图案271形成为排列正六边形后的形状。像这样被平面填充于操作面270的各正六边形由使该操作面270凹陷而构成的槽272形成。各正六边形在作为主要的手指F的移动方向而假定的x轴方向及相对于x轴以60度的角度交叉的二个方向上,反复排列。另外,一个正六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Lh比在手指F与操作面270之间所假定的接触面的最小长度Lt小。根据这样的触感图案271的形式,使基于操作者的正六边形的形状感知容易。
另一方面,视感图案267是与触感图案271的形状相似的形状,与触感图案271相同地为平面充填了正六边形后的图案。在如图14A那样为空中操作模式的情况下,视感图案267作为位于显示画面52的中央的子菜单图像264的背景265来显示。而且,在如图14B那样向接触操作模式切换的情况下,视感图案267作为放大至显示画面52的整体后的子菜单图像264的背景265继续显示。通过像这样多个图标63与背景265重叠显示,视感图案267成为显示于各图标63的周围的状态。
即使是至此说明的各图案271、267,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图案71、67(参照图7A等)相同的效果,所以能够进行组合了触觉和视觉的向操作者的指示。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从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多个图像部识别接触操作模式下成为操作对象的图标63。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作为图标63的背景265显示视感图案267,所以空中操作模式下的视感图案267的显示面积的放大变容易。这样,使空中操作模式下的视感图案267的形状感知变得更容易,由此,操作者能够预先在切换至接触操作模式之前,充裕地识别作为操作对象的图标63。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图标63也被称为第一图像部及选择图像部。另外,子菜单图像264也被称为第二图像部,背景265也被称为背景图像部。远程操作装置200也被简单地称为操作装置。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来进行解释,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应用到各种实施方式及组合。
在图15~17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通过使长边方向相对于x轴及y轴倾斜的矩形被排列在操作面370而形成触感图案371。在这样的形态的触感图案371中,区分各矩形的槽372的间隔在作为手指F(参照图6等)的移动方向而假定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相互不同。如该变形例1那样,形成触感图案的凹部及凸部可以是根据使手指F移动的方向而反复的间隔、阶差的大小等不同的各向异性的形态。另一方面,如上述实施方式1、2那样,形成触感图案的凹部及凸部也可以是根据使手指F移动的方向而反复的间隔、阶差的大小一样的各项同性的形态。
在变形例1中,通过在空中操作模式和接触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模式,变更包含成为操作对象的图标63的显示区域。在这样的方式中,与触感图案371对应的视感图案367也可以如图16那样作为包含成为操作对象的图标63的显示区域的背景365而被显示。或者,也可以如图17那样在成为操作对象的图标63显示视感图案367。并且,只要能够确保图标的识别性,视感图案也可以显示在图标自身和该图标的周围这两方中。
在变形例1中,形成触感图案371的各矩形的宽高比和形成视感图案367的各矩形的宽高比相互不同。像这样,只要操作者感知的触感图案的形状和视感图案的形状是能够感觉上相互一致的图案、设计,触感图案及视感图案可以相互不是准确的相似形状,也可以适当地变更纵横比及反复的间隔等。
另外,在触感图案及视感图案相互是相似形状的情况下,可以触感图案形成为比视感图案大,或者视感图案形成为比触感图案大。另外,优选形成视感图案的一个设计至少不与图标的设计类似,以使得图标的设计难以被误认。
在图18~20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向相对于x轴及y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凸部472排列于操作面470,由此形成触感图案471。在这样的形态的触感图案471中,优选凸部472的高度被抑制以使得不妨碍手指F的移动,并且维持能够由手指F感知的高度。通过抑制凸部472的高度,在操作面470与手指F之间难以生成空气层。因此,也能够抑制因空气层引起的触摸传感器31a的灵敏度的恶化。
在变形例2的空中操作模式下,如图20那样,能够选择标签466。另一方面,在变形例2中的接触操作模式下,能够选择包含所选择的标签466的图标63。在这样的方式中,与触感图案471(参照图18)对应的视感图案467在图标63所排列的显示区域显示为例如沿水平方向延伸成带状的设计。
另外,作为变形例2的其他方式,例如如图21那样,操作面570的触感图案471通过交替地形成延伸方向一致的凸部472和槽572而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视感图案基于手指F从非接近空间向第二操作空间Sp2移动,显示于显示画面。也可以像这样在非接近模式的情况下,视感图案中止显示。另外,在其他的变形例中,在向接触操作模式切换之后,为了易于观察图标等,而从显示画面消除视感图案。并且在其他的变形例中,通过组合提高图标及指针等的明度、亮度等的控制和视感图案的显示,更加易于理解地指示成为操作对象的图像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通过检测由手指F施加的压力来检测由手指F进行的操作的感压方式的触摸传感器被用作检测单元或者设备。另一方面,利用红外线计测操作体距离d的红外线传感器被用作取得单元或者设备。另外,在其他的变形例中,拍摄各操作面的附近的相机、通过解析由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来取得操作体距离d的图像解析电路被用作取得单元或者设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使用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器及使用了有机EL的显示器等形成显示画面。并且在其他的变形例中,将视窗防护屏及设置在仪表板的上表面的组合器等作为显示画面,通过投影仪等投影装置向这些视窗防护屏及组合器等投影图像。具备这样的投影装置的显示装置作为形成显示画面的结构包含于导航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如图22所示,对第一阈值距离Dth1及第二阈值距离Dth2设置滞后。具体而言,基于手指F位于第一操作空间Sp1内,第一阈值距离从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Dth1的上限侧第一阈值距离Dth1U向比该距离长的下限侧第一阈值距离Dth1D延长。通过将第一灵敏度阈值从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Hth1的上限侧第一灵敏度Hth1U向比该灵敏度阈值低的下限侧第一灵敏度阈值Hth1D(例如180左右)变更,这样的控制能够实现。另外,同样地,基于手指F位于第二操作空间Sp2内,第二阈值距离从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Dth2的上限侧第二阈值距离Dth2U向比该距离长的下限侧第二阈值距离Dth2D延长。通过将第二灵敏度阈值从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Hth2的上限侧第二灵敏度Hth2U向比该灵敏度阈值低的下限侧第二灵敏度阈值Hth2D(例如80左右)变更,这样的控制能够实现。根据以上,在各空间Sp1、Sp2内的手指F的操作变得更加容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执行程序的操作控制电路33提供的多个功能,也可以由与上述的控制装置不同的硬件及软件、或者这些的组合来提供。例如,也可以由不通过程序来实现规定的功能的模拟电路通过建立关联单元及显示控制单元等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应用于搭载于车辆的显示系统所使用的远程操作装置中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与显示画面一体地构成的、所谓的触摸面板方式的操作装置。并且,不限于车辆用,能够对于各种输送用设备及各种信息终端等中所使用的显示系统全体,采用应用了本公开的操作装置。
遵循实施例来记述了本公开,但应理解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构造。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均等范围内的变形。另外,各种各样的组合或方式、以及在它们中仅包含一要素、其以上或者其以下的其他的组合或方式也在本公开的范畴、思想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通过针对操作面(70、270、370、470、570)进行由操作体(F)进行的输入来对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图像部进行操作,其中,具备:
检测单元(31、33、S121、S122),其检测所述操作体的移动;
取得单元(31、33、S121、S122),其取得从所述操作面至所述操作体为止的操作体距离(d);
建立关联单元(33、S132~S135),其区别第一移动和第二移动(S123~S126),所述第一移动是在所述操作体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阈值距离(Dth1)的第一操作空间(Sp1)内所检测出的所述操作体的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是在所述操作体距离超过所述阈值距离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所检测出的所述操作体的移动,所述建立关联单元将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内的所述第一移动与显示于所述显示画面的第一图像部(62、63)建立关联,将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内的所述第二移动与不同于所述第一图像部的第二图像部(64、264)建立关联;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33、S105),其根据所述操作体的移动,使与该移动建立关联的所述第一图像部及所述第二图像部中的任意一个的显示形态变化,
在所述操作面上由凹和凸中的至少一方形成触感图案(71、271、371、471),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与所述触感图案的形状对应的视感图案(67、267、367、467)显示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第一图像部及该第一图像部的周围中的至少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操作空间脱离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视感图案显示于所述显示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触感图案在沿着所述操作面的多个方向上,反复形成实质上一样的形状的凹和凸中的任意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触感图案由设置在所述操作面的凹部(72)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中的开口(73)的最大内侧尺寸(φd)比在所述操作面及所述操作体间假定的接触面的形状的最小长度(Lt)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指针部(62)作为所述第一图像部显示,所述指针部(62)表示与所述操作面上的所述操作体的位置对应的所述显示画面上的位置,并且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由所述视感图案构成的待机图像部(68)避开所述显示画面的中央且以比所述指针部大的面积来显示,
在所述操作体从所述第一操作空间脱离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指针部重叠于所述待机图像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由在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内的操作选择的选择图像部(63)、由所述视感图案构成且形成所述选择图像部的背景的背景图像部(265)显示于所述显示画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视感图案是与所述触感图案的形状相似的形状。
9.一种操作指示方法,是在通过针对操作面(70、270、370、470、570)进行由操作体(F)进行的输入来对显示于显示画面(52)的图像部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100、200)中指示该操作装置的操作的方法,
所述操作指示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S121、S122),在该步骤中,检测所述操作体的移动;
取得步骤(S121、S122),在该步骤中,取得从所述操作面至所述操作体为止的操作体距离(d);
关联建立步骤(S132~S135),在该步骤中,区别第一移动和第二移动(S123~S126),所述第一移动是在所述操作体距离小于预先规定的阈值距离(Dth1)的第一操作空间(Sp1)内所检测出的所述操作体的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是在所述操作体距离超过所述阈值距离的第二操作空间(Sp2)内所检测出的所述操作体的移动,并且在该步骤中,将所述第一操作空间内的所述第一移动与显示于所述显示画面的第一图像部(62、63)建立关联,将所述第二操作空间内的所述第二移动与不同于所述第一图像部的第二图像部(64、264)建立关联;以及
显示控制步骤(S105),在该步骤中,根据所述操作体的移动,使与该移动建立关联的所述第一图像部及所述第二图像部中任意一个的显示形态变化,
在所述显示控制步骤中,使与触感图案(71、271、371、471)的形状对应的视感图案(67、267、367、467)显示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所述第一图像部及该第一图像部的周围中的至少一方,所述触感图案是由凹和凸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于所述操作面的图案。
CN201380063016.0A 2012-12-03 2013-11-27 操作装置及操作装置的操作指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23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4481 2012-12-03
JP2012264481A JP5772804B2 (ja) 2012-12-03 2012-12-03 操作デバイス、及び操作デバイスの操作教示方法
PCT/JP2013/006957 WO2014087604A1 (ja) 2012-12-03 2013-11-27 操作装置、及び操作装置の操作教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3149A true CN104823149A (zh) 2015-08-05
CN104823149B CN104823149B (zh) 2017-11-24

Family

ID=5088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301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23149B (zh) 2012-12-03 2013-11-27 操作装置及操作装置的操作指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53563B2 (zh)
JP (1) JP5772804B2 (zh)
CN (1) CN104823149B (zh)
DE (1) DE112013005777T5 (zh)
WO (1) WO20140876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0578B2 (ja) * 2012-04-10 2015-10-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及び操作装置
KR102568710B1 (ko) * 2016-03-30 2023-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6991684B2 (ja) * 2018-09-12 2022-01-12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接触操作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9933B1 (en) * 1998-06-23 2006-10-3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 Seisakusho Touch-operating input device, display system, and touch-operation assisting method for touch-operating input device
US20080129705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actile and visual display device
US20100309162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Sony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unit
CN101983370A (zh) * 2008-04-01 2011-03-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交互式表面的指向装置
US20110128164A1 (en) * 2009-12-02 2011-06-02 Hyundai Motor Company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ar multimedia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8629A (ja) 1998-05-27 1999-12-10 Nec Corp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5110438B2 (ja) 2008-10-23 2012-1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5448427B2 (ja) 2008-11-27 2014-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2012190185A (ja) 2011-03-09 2012-10-04 Nippon Seiki Co Ltd 制御装置
JP5812054B2 (ja) 2012-08-23 2015-11-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操作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9933B1 (en) * 1998-06-23 2006-10-3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 Seisakusho Touch-operating input device, display system, and touch-operation assisting method for touch-operating input device
US20080129705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actile and visual display device
CN101983370A (zh) * 2008-04-01 2011-03-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交互式表面的指向装置
US20100309162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Sony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unit
US20110128164A1 (en) * 2009-12-02 2011-06-02 Hyundai Motor Company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ar multimedia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09941A (ja) 2014-06-12
WO2014087604A1 (ja) 2014-06-12
CN104823149B (zh) 2017-11-24
DE112013005777T5 (de) 2015-08-13
US9753563B2 (en) 2017-09-05
US20150346851A1 (en) 2015-12-03
JP5772804B2 (ja)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9500B2 (en) Manipulation apparatus
US9880734B2 (en) Handwritten information inputting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handwritten information inputting device
US9886103B2 (en) Battery driven mobile drawing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capacitive position detectors and a control circuit for causing a parameter setting area to be displayed, and a test drawing area to be displayed transparently, superimposed, on a portion of a drawing in an image display area of a display, for rendering a drawing using an electronic pen
WO2015102069A1 (ja) 操作装置
US20150009177A1 (en) Operation device
US9594466B2 (en) Input device
JP5754410B2 (ja) 表示装置
JP2015170282A (ja) 車両用操作装置
EP2960114B1 (en) Oper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2003404A (ja) 情報表示装置
CN104704459A (zh) 操作装置
US9996242B2 (en) Composite gesture for switching active regions
US928023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823149A (zh) 操作装置及操作装置的操作指示方法
WO2016001730A1 (en) Operation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WO2014162698A1 (ja) 入力装置
JP2018124811A (ja) 操作装置
JP2015156082A (ja) 操作入力装置
KR20140089692A (ko) 이중 버튼 구조의 선택버튼을 구비한 영상표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