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3004B - 热沉、相关联的供热模块和对应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沉、相关联的供热模块和对应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3004B
CN104823004B CN201380062425.9A CN201380062425A CN104823004B CN 104823004 B CN104823004 B CN 104823004B CN 201380062425 A CN201380062425 A CN 201380062425A CN 104823004 B CN104823004 B CN 104823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device
heating element
receiving por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24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3004A (zh
Inventor
F.皮埃罗恩
Y.伯纳德
J-B.奥多耶
L.特利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04823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3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0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 F24H3/0429For vehicles
    • F24H3/0452Frame constructions
    • F24H3/0458One-piece fra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0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 F24H3/0429For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为空气流供热的电供热装置(1)的供热模块(3)的热沉,所述供热模块(3)包括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热沉(7)设计为被空气流穿过且将来自供热元件(5)的热量传递到要被供热的空气流。根据本发明,热沉(7)是具有至少一个容纳部(9)的单个块件,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所述容纳部(9)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在所述热沉的意图与空气流接触的面上。本发明还涉及供热模块(3),其包括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和这种热沉(7)。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组装这种供热模块(3)的方法。

Description

热沉、相关联的供热模块和对应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供热装置的热耗散器,所述电供热装置意图由要被供热的空气流穿过。本发明更具体地应用到用于机动车辆的供热和/或空调设备。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组装电供热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意图为机动车辆的内部供热以及用于除雾和除冰的空气的加热通过使空气流穿过热交换器而确保,更具体地,通过空气流和液体之间的热交换而确保,所述液体一般为发动机冷却剂。
然而,可证实,该供热模式不适于或不足以保证汽车内部的快速和有效的供热,且由此会妨碍车辆内部的热舒适性。为此,改善乘客舒适度的一个方式是快速加热汽车内部的空气,首先是在冬季时期期间。
为了满足这些舒适需求,一个已知的方案包括向热交换器配置电供热装置,也称为电散热器。
这样的电供热装置包括电供热模块,其定位为直接暴露于穿过电供热装置的空气,以产生几乎立即的热量填满。
根据一个已知方案,供热模块以供热杆的形式被制造;供热杆包括电阻元件、热耗散器、和电极,所述电阻元件例如具有正温度系数(PTC),比如PTC石(PTC stone)。供热模块或供热杆例如是已知的,其包括纵向延伸的两个电极,每个抓持一热耗散器,所述热耗散器例如通过折叠的或波纹的金属带形成,所述金属带承载抵靠电阻元件,比如PTC石。
电极使得可以将由电功率源所供应的电流分配到电阻元件。
通过波纹带制造的热耗散器的功能包括,与空气流交换通过PTC效应由电阻元件产生的热量,以便加热穿过热耗散器的空气流。
供热装置大致包括具有容纳部的框架,所述容纳部用于接收供热模块,所述供热模块包括电阻元件、热耗散器和电极。
这样的供热模块具有主要的缺陷:由于它们的结构,这些供热模块成本高。实际上,它们包括至少三个元件:电阻元件、电极和热耗散器,以及支撑这些元件的框架。这些供热模块因此要求多个部件或材料,这意味着显著的成本。
因此,可证实,组装供热模块的元件以及将供热模块组装在框架中是复杂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通过提出一种电供热装置而减轻现有技术的这些缺陷,所述电供热装置通过减少元件的数量而被简化,以便降低电散热器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使得用于组装这种电供热装置或电散热器的方法可以简化,甚至自动化。
本发明提出一种经由一种用于空气流的电供热装置的供热模块的热耗散器的方案,所述供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供热元件,且所述热耗散器配置为被空气流穿过且将来自供热元件的热量传递到要被供热的空气流,
其特征在于,热耗散器是具有至少一个容纳部的单个块件,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供热元件,容纳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形成在所述耗散器的意图与空气流接触的面上。
这样的形成单个块件的热耗散器可以具有用于供热元件的支撑功能。单个热耗散器块件使得可以将供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要被供热的空气流。同一热耗散器确保了对于所有供热元件的这种热耗散功能,而不再像在一些现有技术方案中那样对于每一排供热元件有一个热耗散器。
也不再需要为供热元件和热耗散器提供支撑。
此外,供热模块的设计被简化。特别地,供热元件,比如正温度系数类型的电阻元件,以及相关电极,被直接接收在热耗散器的容纳部中。不需要为每一个供热结构提供由电极抓持且承靠电阻元件的热耗散器,所有要做的是插入支撑框架的容纳部中。
所述热耗散器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其被分别采用或组合采用:
-所述耗散器被制造为单件;这允许制造和成本方面的节省;
-耗散器具有气流入口面和气流出口面,且容纳部具有形成在所述耗散器的气流出口面上的至少一个开口;
-接收容纳部具有基本上“U”形横截面;
-供热元件布置为与耗散器热接触且电接触,且电极定位在容纳部中,与供热元件电接触;
-所述耗散器进一步包括电绝缘层,其定位在容纳部中且意图机械地闭合该容纳部,电绝缘层例如为硅树脂层;
-电绝缘硅树脂是热导体;
-所述耗散器包括与接收容纳部相异的至少一个热耗散区域;
-热耗散区域具有栅板;
-热耗散区域包括耗散翅片;
-所述耗散器具有热耗散区域和用于至少一个供热元件的接收容纳部的交替部分;
所述耗散器被制造为支撑板的形式。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供热和/或空调设备的电供热装置的供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供热元件和热耗散器,所述热耗散器配置为被空气流穿过且将来自供热元件的热量传递到要被供热的空气流,其特征在于,热耗散器是单个块件,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供热元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容纳部,且形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供热元件的支撑件,容纳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形成在所述耗散器的意图与空气流接触的面上。
所述供热模块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其被分别采用或组合采用:
-供热元件是电阻元件;
-所述供热模块包括与供热元件接触的至少一个电极;
-热耗散器将布置在热耗散器与电极板之间的至少一个供热元件接收在接收容纳部中;
-所述供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供热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供热结构包括预限定数量的供热元件和在供热元件的两侧上的两个电极板,且其中供热结构被接收在热耗散器的接收容纳部中。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组装之前限定的供热模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热耗散器被制造为单个块件的形式,其包括用于至少一个供热元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容纳部和至少一个热耗散区域,容纳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形成在所述耗散器的意图与穿过所述耗散器的空气流接触的面上;和
-至少一个供热元件被布置在热耗散器的相关接收容纳部中。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其被分别采用或组合采用:
-热耗散器通过冲压或铸造而由金属材料制造为单件;
-栅板通过折叠而制造在热耗散区域上;
-电极板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供热元件上,所述至少一个供热元件布置在热耗散器的接收容纳部中;
-电绝缘层布置在电极板和布置在热耗散器的接收容纳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供热元件上,比如硅树脂层;硅树脂层因此确保电绝缘和机械固定功能二者,同时控制热耗散;
-电绝缘层布置在所述耗散器的气流出口面上;
-所述方法包括在将至少一个供热元件布置在热耗散器的相关接收容纳部中的步骤之前的步骤,在该之前的步骤中,粘合剂被置于热耗散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中;
-耗散翅片通过铸造而与所述耗散器制造为单件;
-耗散翅片通过钎焊或粘合而被组装在热耗散区域上;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两个电极板被组装在预定数量的供热元件的两侧上,以便形成供热结构,和所述供热结构被插入到热耗散器的相关容纳部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势将在阅读以下作为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描述时和从附图中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机动车辆的供热装置的供热模块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2是图1的供热模块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供热模块的透视图,
图4a是图1中所表示的供热模块的热耗散器的横截面图,
图4b是粘合剂在热耗散器的容纳部中沉积的步骤期间图4a中的热耗散器的横截面图,
图4c是将供热元件定位在热耗散器的容纳部中的步骤期间图4b中的热耗散器的横截面图,
图4d是将电极定位在热耗散器的容纳部中的步骤期间图4c中的热耗散器的横截面图,
图4e是在挤压步骤期间图4d的视图,
图4f是,将保持层沉积在被接收在热耗散器的容纳部中元件上的步骤期间,图4e中的热耗散器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热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供热模块的侧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供热模块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供热模块的热耗散器的侧截面图,
图9示意性地表示了图7的供热模块的供热结构,
图10a是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7的供热模块的热耗散器的示意性前视图,和
图10b是,在将供热结构插入在图10a的热耗散器的容纳部的步骤期间,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供热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有相同的参考标记。
对应于图1至4f的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图5和图6的元件标有相同的参考号,但前面加上了百位数1。
对应于图1至4f的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图7至10b的元件标有相同的参考号,但前面加上了百位数2。
在机动车辆的供热和/或空调设备中,空气的供热可通过热交换器确保,例如使用发动机冷却剂作为热传递流体,和/或通过电供热装置1确保,其还称为电散热器,在图1中示意性且局部地示出。
这样的电供热装置1布置为使得被要被供热的空气流穿过。
供热装置1包括一个供热模块3或若干个供热模块3,其全部相同或不同。空气流所穿过的本申请的电供热装置1因此包括根据下文描述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至少一个供热模块3。
无论下文描述的实施例如何,供热模块3包括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和热耗散器7、107、207。
更具体地,供热模块3可包括至少一个正温度系数(PTC)类型的电阻元件5。电阻元件例如被制造为PTC石的形式。电阻元件5可以是平行立面体的形式。通过其形式,电阻元件5包括两个相对的大的端部面5a、5b。
而且,供热模块3包括用于所有电阻元件5的共用热耗散器7、107、207。热耗散器7、107、207使得可以将来自供热元件5的热量传递到穿过供热模块3的要被供热的空气流。
该热耗散器7、107、207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此外,所述材料是导电的。该材料可以是铝。
此外,热耗散器7、107、207形成用于一个或多个供热元件5以及供热模块3的所有元件的支撑件,如将在下文详述的。为此,热耗散器7、107、207被制造为单个块件的形式,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的至少一个接收容纳部9、209。
根据图1至4f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供热模块3包括多排电阻元件5,如所示示例为三排的三个PTC石5,以及制造成单件的热耗散器7。
热耗散器7例如被制造为变形支撑板的形式,在该变形支撑板中,变形部形成用于电阻元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容纳部,例如通过冲压或铸造。由热耗散器7形成的支撑板具有总体上基本平行六面体的形式。长度L和宽度l示意性地在图1中限定。
要被供热的空气流沿基本与热耗散器7所限定的总体平面P成直角的方向穿过供热模块3。该热耗散器7具有两个相对的空气入口和出口面,沿要被供热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
热耗散器7适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在这里为PTC石形式的电阻元件。为此,热耗散器7具有用于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的至少一个接收容纳部9,以及用于将电阻元件5所产生的热量耗散到穿过热耗散器7的空气流的至少一个热耗散区域11。
根据所示的示例,耗散器7适用于在接收容纳部9中接收三个电阻元件5,且具有三个接收容纳部9。因此,每个容纳部9定尺寸为接收至少一个整个的电阻元件5,在这里为三个整个的电阻元件5。
电阻元件5布置在容纳部9中,以便直接暴露于穿过热耗散器7的空气流。
容纳部9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耗散器7的面上的开口,其意图接触穿过耗散器7的空气流。
特别地,开口形成在耗散器7的气流出口面上。
因此,容纳部9是半敞开的,这使得可以简化供热模块3的元件在耗散器7上的组装,如将在下文描述的。
根据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接收容纳部9被制造为具有基本“U”形的横截面,如在图2中更好地看出的。该容纳部9沿由热耗散器7形成的支撑板的长度L方向延伸且连续。为此,容纳部9和接收在容纳部9中的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基本与空气流的方向成直角地延伸。
此外,容纳部9具有实心的表面,即没有任何孔,使得要被供热的空气流不穿过其。
容纳部9被设置用于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的固定。固定可以例如通过使用比如硅树脂粘合剂的粘合剂10(见图2)粘合而实现。
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布置为与热耗散器7电接触且热接触。热耗散器7链接到地。更具体地,电阻元件5布置在与第一端部面5a相关的容纳部9中,与热耗散器7电接触且热接触。
而且,热耗散器7形成用于供热模块3的不同元件的支撑件。
由此,根据该第一实施例,接收容纳部9还适用于接收电极12。该电极12被制造为沿热耗散器7的长度L方向纵向地延伸的板的形式。
在电极12的一个端部处,电极板具有用于连接到电功率源(未示出)的端子12a。连接端子12a形成相对于热耗散器7沿长度L方向的突起。
电极12布置在接收在相关接收容纳部9中的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上。根据所示的示例,电极12布置在相关容纳部9中的三个PTC石5上。
如前所述,电阻元件5具有两个相对的大面5a、5b,一个大面5a与热耗散器7电接触且热接触,电阻元件5的另一大面5b与电极板12电接触。由此,电阻元件5布置在(一方面)热耗散器7与(另一方面)相关电极板12之间。
最后,附加层13可被设置,特别是硅树脂的沉积,在被接收在热耗散器7的接收容纳部9中的元件上。该附加层13被设置为保持电极板12与接收在相关容纳部9中的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之间的接触,并保护这些元件。由此确保了供热模块3的特定可靠性和鲁棒性。该附加层13是电绝缘层,比如硅树脂层。电绝缘的硅树脂是导热的,以便参与供热元件5与穿过供热模块3的空气流之间的热传递。
如前所述,热耗散器7还包括至少一个热耗散区域11。
热耗散区域11意图与空气流交换热量,所述空气流穿过供热模块3且随后穿过热耗散器7。术语“与空气流交换热量”应被理解为意味着这一事实:空气流沿基本与热耗散器7所限定的平面P成直角的方向直接穿过(pass right through)热耗散区域11,且由此在接触该热耗散区域11时增加空气流的温度。
该热耗散区域11具有多个栅板15,其在图2和3中更好地可见。
这些栅板15例如通过切割和折叠而制造。
栅板15具有基本“U”形形状的横截面,且每一个包括基本矩形的大面15a,其限定栅板15的长度,以及包括到热耗散区域11的平面壁17的两个小的侧面15b、15c。
栅板15被包含在基本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中。栅板15尤其被设置为,在整个热耗散区域11上沿热耗散器7的长度L方向彼此分隔开。换句话说,栅板15沿热耗散器7的长度L方向彼此跟随。
热耗散区域11因此与接收容纳部9相异。
“相异”应理解为意味着这一事实:接收容纳部9和热耗散区域11为不同的结构。事实上,容纳部9具有无孔的实心表面,且由此要被供热的空气流不穿过容纳部,而热耗散区域11是带孔的,且由此被要被供热的空气流穿过热耗散区域。
容纳部9与热耗散区域11之间的异处还来源于它们的不同功能。事实上,容纳部9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固定到热耗散器7上的站点(site),且使得可以将电阻元件5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热耗散区域11,而对热耗散区域11本体而言,热耗散区域11使得可以将电阻元件5所产生的热量耗散到穿过热耗散区域11的空气流。
而且,热耗散器7可包括多个容纳部9和耗散区域11。更具体地,热耗散器7可包括容纳部9和耗散区域11的交替。根据所示的示例,热耗散器7包括交替布置的三个容纳部9和四个耗散区域11。这种交替在耗散器7上沿宽度l产生。以此方式,容纳部9邻近于意图与穿过热耗散器7的空气流交换热量的两个热耗散区域11。热耗散器7的热耗散区域11和容纳部9被包含在同一平面P中。
形成用于供热模块3元件的支撑件的这种耗散器7因此形成单个块件。容纳部9和热耗散区域11被固接至热耗散器7。供热模块3的元件:热耗散器7、电阻元件5、电极12的组装形成供热块。
用于组装如上所述的供热模块3的方法被参考图4a至4f进行描述。
在第一步骤中(图4a),热耗散器7被制造为如前所述的单个块件的形式。
更具体地,根据第一实施例,热耗散器7由金属材料制造为单件。由此,容纳部9和热耗散区域11通过热耗散器7被制造为单件。由此可获得单件式部件,其通过简单的冲压或铸造而制造。
切割步骤能够使得可以将材料切割成希望的尺寸。随后,可以例如通过冲压或铸造形成至少一个半敞开的接收容纳部9,例如为U形形状的横截面,和至少一个热耗散区域11,其适用于被要被供热的空气流直接穿过。栅板15可例如通过在一个或多个热耗散区域11中进行切割和折叠而制造。
在第二步骤中(图4b),粘合剂10,比如硅树脂粘合剂,被置于热耗散器7的接收容纳部9中。
在第三步骤中(图4c),至少一个供热元件,比如电阻元件5,被布置在覆盖有粘合剂10的相关容纳部9中。电阻元件5经由粘合剂10被固定在热耗散器7的相关容纳部9中。电阻元件5以第一大面5a接触热耗散器7的方式被固定。容纳部9的开口,例如,在耗散器7的空气流出口面上的,简化了电阻元件5在容纳部9中的定位。
在第四步骤中(图4d),电极板12被置于接收在容纳部9中的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上。该电极板12被置于被接收在相关容纳部9中的一个或多个电阻元件5的自由的第二大面5b上。电极板12例如被预先涂覆了粘合剂,以允许到电阻元件5的固定。电极板12在被接收在容纳部9中的电阻元件5上的布置被简化,这通过以下情况进行:半敞开的容纳部9使它们的开口处于热耗散器7的一面上,例如气流出口面。
方法可随后包括挤压步骤(图4c),和例如通过穿过炉而对组件加热的步骤。该步骤使得可以显著地硬化用于将电阻元件5固定在容纳部9中和固定到电极12的粘合剂。
该方法还可包括附加层13的沉积的步骤,所述附加层用于保持电极12与热耗散器7的接收容纳部9中的相关电阻元件5之间的接触。该附加层13是电绝缘层,比如导热硅树脂层。该电绝缘层还确保接收在容纳部9中的元件被机械地固接,同时允许热耗散被控制。
最后,可以提供加热适当组装后组件的步骤,例如通过穿过炉。
由此,适当获得的供热模块3的所有元件最终被固定到彼此,形成供热块。
图5和6显示了第二实施例,其中热耗散器107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事实上,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热耗散块107包括支撑板119,例如由铝制造的支撑板,以及包括耗散翅片121,例如由铝制造的耗散翅片。组件可通过粘合或钎焊被固定,由此形成单个块件。
散热翅片121布置在热耗散器107的热耗散区域111中。
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接收容纳部109被制造为具有“U”形形状横截面,且沿热耗散器107的长度L方向延伸。
电阻元件5、电极12、和导热且机械地固接的电绝缘层13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类似地,组装方法的步骤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相同。
不同在于获得包括耗散翅片121的热耗散块107的阶段。
耗散翅片121可以与热耗散器107和容纳部109制造为单件,例如通过铸造。
作为变形形式,耗散翅片121可被钎焊甚至粘合到容纳部109,以形成单个块件形式的热耗散器107。
最后,第三实施例在图7至10b中表示。
根据第三实施例,热耗散块207具有支撑板219,其包括容纳部209和耗散翅片221。
该第三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在于:容纳部209基本为管状且具有如图8中所示的基本矩形的横截面。明显地,容纳部209可具有形成在热耗散器207的意图与空气流接触的面上的开口,所述面例如为气流出口面。在该情况中,容纳部209被制造为部分敞开的管的形式。
此外,根据该第三实施例,供热结构223布置在热耗散器207的相关容纳部209中。
容纳部209的形式与供热结构223的形式互补。
参考图9,供热结构223包括预限定数量的供热元件5,尤其是正温度系数类型的电阻元件,例如被制造为PCT石5的形式,以及包括两个电极212和212'。一旦与热耗散器7组装,两个电极沿热耗散器207的宽度l方向布置在电阻元件5的两侧上,且纵向地延伸。电极212例如为正电极,电极212'为负电极。
在该情况中,电阻元件5使用绝缘套225而与热耗散器207电绝缘。该绝缘套225围绕供热元件5和相关电极212和212',以将它们从热耗散器207绝缘。绝缘套225例如由Kapton制造。
参考图10a和10b,用于组装根据上所第三实施例的供热模块3的方法被描述。
在第一步骤中(图10a),热耗散器207被制造为根据第三实施例所述的单个块件的形式。
更具体地,支撑板219被制造为具有局部敞开的、基本管状的容纳部209,且热耗散区域211包括耗散翅片221。同一种材料,例如铝,被用于支撑板219和翅片221。该组件可通过粘合或钎焊而被组装,或在变形形式中,翅片221可与支撑板219和容纳部209在相同模具中制造。
在第二步骤中(图10b),在之前步骤中组装的至少一个供热结构被插入到相关容纳部209中。
在供热结构223的组装的之前步骤中,如图9所示的,两个电极板212和212'被组装在预定数量的电阻元件5的两侧上。
当供热结构223被插入到热耗散器207的相关容纳部209中时(从图10a、10b左侧),供热结构223被沿容纳部209连续地引导通过其管状形式。
供热块由此被获得,其中供热模块3的元件:电阻元件5、电极212、212'、和绝缘套225,通过热耗散器207承载。
因此将理解的是,根据之前所述的任一实施例的热耗散器7、107、207形成单个块件,其有利地由同一材料制造且优选地为单件,且所述热耗散器用作对供热模块3的所有元件的支撑件,特别是对于电阻元件5和相关电极12、212、212'。
供热模块的元件的数量由此被减少,因为热耗散器7、107、207组合了以下功能:
-支撑电阻元件5,
-支撑电极12、212、212'和用于允许电阻元件5的供热的电连接的电极端子,
-将这些电阻元件5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穿过热耗散器7、107、207的一个或多个热耗散区域11、111、211的要被供热空气流,无论热耗散器设置有与热耗散器7制造为单件的栅板15或与热耗散器107、207制造为单件或通过钎焊或粘合而组装的散热翅片121、221。
用于组装供热模块3的方法由此被简化,因为其要求更少的步骤且可容易地自动化。

Claims (19)

1.一种用于空气流的电供热装置(1)的供热模块(3)的热耗散器,所述供热模块(3)包括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且所述热耗散器(7、107)配置为被空气流穿过且将来自供热元件(5)的热量传递到要被供热的空气流,
热耗散器(7、107)是具有至少一个容纳部(9、109)的单个块件,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容纳部(9、109)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形成在所述热耗散器的意图与所述空气流接触的面上,并且在于,所述热耗散器(7、107)被制造为单块板,
所述供热元件(5)布置为与所述热耗散器(7、107)热接触且电接触,且其中,电极(12)定位在所述容纳部(9、109)中,与所述供热元件(5)电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耗散器(7、107)还包括电绝缘层(13),其定位在所述容纳部(9、109)中且意图机械地闭合容纳部(9、10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耗散器,具有气流入口面和气流出口面,且其中,容纳部(9、109)具有形成在所述热耗散器(7、107)的气流出口面上的至少一个开口。
3.如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热耗散器,其中,容纳部(9、109)具有基本“U”形的横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耗散器,包括与所述容纳部(9、109)相异的至少一个热耗散区域(11、1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耗散器,其中,所述热耗散区域(11)具有栅板(1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耗散器,其中,所述热耗散区域(111)包括耗散翅片(121)。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耗散器,具有热耗散区域(11、111)和用于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的容纳部(9、109)的交替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耗散器,其被制造为支撑板的形式。
9.一种用于为空气流供热的电供热装置的供热模块,所述空气流穿过所述供热模块,所述供热模块(3)包括:
-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和
-热耗散器(7、107),配置为被空气流穿过且将来自供热元件(5)的热量传递到要被供热的空气流,
其特征在于,热耗散器(7、107)是单个块件,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的至少一个容纳部(9、109),且形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的支撑件,所述容纳部(9、109)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形成在所述热耗散器的意图与空气流接触的面上,并且在于,所述热耗散器(7、107)被制造为单块板,
所述供热元件(5)布置为与所述热耗散器(7、107)热接触且电接触,且其中,电极(12)定位在所述容纳部(9、109)中,与所述供热元件(5)电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耗散器(7、107)还包括电绝缘层(13),其定位在所述容纳部(9、109)中且意图机械地闭合容纳部(9、10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热模块,其中,所述供热元件(5)是电阻元件。
11.如权利要求9或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热模块,包括与供热元件(5)接触的至少一个电极(12)。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热模块,其中,热耗散器(7、107)在容纳部(9、109)中接收布置在热耗散器(7、107)和电极板(12)之间的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
13.一种用于组装用于空气流的电供热装置的供热模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热耗散器(7、107)被制造为单个块件的形式,其包括用于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的至少一个容纳部(9、109)和至少一个热耗散区域(11、111),所述容纳部(9、109)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形成在所述热耗散器的意图与穿过所述热耗散器的空气流接触的面上,并且所述热耗散器(7、107)被制造为单块板;
-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布置在热耗散器的相关容纳部(9、109)中
-电极板(12)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上,所述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布置在热耗散器(7、107)的容纳部(9、109)中,
-电绝缘层(13)布置在电极板(12)上,所述电绝缘层(13)意图机械地闭合容纳部(9、109)。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热耗散器(7、107)由金属材料通过冲压或铸造制造成单件。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栅板(15)通过折叠而制造热耗散区域(11)上。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将至少一个供热元件(5)布置在热耗散器的相关容纳部(9、109)中的步骤之前的步骤,在该之前的步骤中,粘合剂(10)被置于热耗散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中。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耗散翅片(121)通过铸造而与所述热耗散器(107)制造成单件。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耗散翅片(121)通过钎焊或粘合而组装在热耗散区域(111)上。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绝缘层(13)是硅树脂层。
CN201380062425.9A 2012-10-19 2013-10-17 热沉、相关联的供热模块和对应的组装方法 Active CN104823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259983A FR2997168B1 (fr) 2012-10-19 2012-10-19 Dissipateur thermique, module chauffant associe et procede d'assemblage correspondant
FR1259983 2012-10-19
PCT/EP2013/071777 WO2014060546A1 (fr) 2012-10-19 2013-10-17 Dissipateur thermique, module chauffant associé et procédé d'assemblage corresponda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3004A CN104823004A (zh) 2015-08-05
CN104823004B true CN104823004B (zh) 2018-10-26

Family

ID=47425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2425.9A Active CN104823004B (zh) 2012-10-19 2013-10-17 热沉、相关联的供热模块和对应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00686A1 (zh)
EP (1) EP2909542B1 (zh)
JP (1) JP6301938B2 (zh)
KR (1) KR20150074088A (zh)
CN (1) CN104823004B (zh)
FR (1) FR2997168B1 (zh)
WO (1) WO20140605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2603A1 (ko) * 2012-05-16 2013-11-21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터
FR3035765A1 (fr) * 2015-04-29 2016-11-04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Radiateur electrique pour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t de climatisation
FR3035764A1 (fr) * 2015-04-29 2016-11-04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Radiateur electrique pour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t de climatisation
IT201700065507A1 (it) * 2017-06-13 2018-12-13 Irca Spa Resistore flessibi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3310A (zh) * 2003-01-29 2004-08-25 姜景和 冷凝器
WO2008122362A1 (de) * 2007-04-04 2008-10-16 Beru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automob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6230A (en) * 1971-12-14 1974-01-15 F Brandenburg Radiant heater
CH570748A5 (zh) * 1974-10-18 1975-12-15 Famurano Anstalt
JPS60253757A (ja) * 1984-05-30 1985-12-14 Nippon Denso Co Ltd フアンヒ−タ
US4900898A (en) * 1988-01-20 1990-02-13 Kling William E Electric space heater
EP0333906B1 (de) * 1988-03-25 1993-10-20 David & Baader DBK Spezialfabrik elektrischer Apparate und Heizwiderstände GmbH Kaltleiter-PTC-Heizkörper
ES2031184T3 (es) * 1988-07-15 1992-12-01 David & Baader Dbk Spezialfabrik Elektrischer Apparate Und Heizwiderstande Gmbh Radiador
FR2643138B1 (fr) * 1989-02-14 1991-06-07 Airelec Ind Appareil de chauffage electrique
JPH0855673A (ja) * 1994-08-10 1996-02-27 Murata Mfg Co Ltd 正特性サーミスタ発熱装置
US6553141B1 (en) * 2000-01-21 2003-04-22 Stentor,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on of transform data
US20030095795A1 (en) * 2001-11-21 2003-05-22 Birdsell Walter G. PTC heating element
ITMI20021226A1 (it) * 2002-06-05 2003-12-05 Cebi Spa Riscaldatore elettrico ad elementi ptc particolarmente per impianti di aereazione dell'abitacolo di autoveicoli
US6760543B1 (en) * 2002-12-18 2004-07-06 Lasko Holdings, Inc. Heated air circulator with uniform exhaust airflow
EP1452357B1 (de) * 2003-02-28 2005-05-11 Catem GmbH & Co.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mit Heizzonen
SE0303570L (sv) * 2003-12-03 2005-06-04 Microdrug Ag Fukt-känslig medicinsk produkt
US8975561B2 (en) * 2005-12-20 2015-03-10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Electric heating apparatus, especially for motor vehicles
CN200980172Y (zh) * 2006-12-06 2007-11-21 宁波宁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热管及由该电热管构成的电暖器
DE102008033140A1 (de) * 2008-07-15 2010-01-21 Beru Ag Fahrzeugheizung
US20110024063A1 (en) * 2009-07-29 2011-02-03 Hao-Ting Cheou Interchangeable rolling blind device
CN201663711U (zh) * 2010-01-06 2010-12-01 东莞市通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发热器
JP5535742B2 (ja) * 2010-04-19 2014-07-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媒体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2133104U (zh) * 2011-05-18 2012-02-01 江苏金达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3310A (zh) * 2003-01-29 2004-08-25 姜景和 冷凝器
WO2008122362A1 (de) * 2007-04-04 2008-10-16 Beru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automobi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01938B2 (ja) 2018-03-28
FR2997168B1 (fr) 2018-09-14
EP2909542B1 (fr) 2018-02-21
WO2014060546A1 (fr) 2014-04-24
JP2015536435A (ja) 2015-12-21
FR2997168A1 (fr) 2014-04-25
US20150300686A1 (en) 2015-10-22
EP2909542A1 (fr) 2015-08-26
KR20150074088A (ko) 2015-07-01
CN104823004A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3004B (zh) 热沉、相关联的供热模块和对应的组装方法
CN104955666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器
US20150183295A1 (en) Electrical vehicle heater, in particular for vehicles having a hybrid drive or having an electric drive
KR20100055262A (ko) 고용량 피티씨 히터
CN108292698B (zh) 热电式换热器
US9539881B2 (en) Insulated heating module for a supplemental heating device
JP2008508132A (ja) 特に自動車用の加熱素子を有する暖房装置
JP2015511550A (ja) 車両用ヒータ
JP2009259823A (ja) 発熱体及び発熱体を備えた暖房装置
CN101312603A (zh) 带有散热片的正温度系数加热元件
CN106162955A (zh) 电加热装置
CN107079531A (zh) 一种电制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141203A (ja) Ptc加熱装置
CN108738177A (zh) 电加热装置
JP5742613B2 (ja) 平面型薄膜熱電モジュール
JP6999815B2 (ja) 電極ハウジングステーションを備えた電気加熱装置
KR101014494B1 (ko) 피티씨 히터
US20140048112A1 (en) Thermoelectric heat exchanger
CN208940255U (zh) 一种恒温加热装置
CN204189828U (zh) 调温装置
CN106969480B (zh) 电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18515897A (ja) 加熱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当該加熱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電気加熱装置
CN113228823B (zh) 具有熔断功能的发热元件及包括此的加热单元
JP6634895B2 (ja) 電気ヒータ
WO2016067171A1 (en) Thermoelectric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