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6983A - 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6983A
CN104816983A CN201410806790.2A CN201410806790A CN104816983A CN 104816983 A CN104816983 A CN 104816983A CN 201410806790 A CN201410806790 A CN 201410806790A CN 104816983 A CN104816983 A CN 104816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entioned
joint
evaluation result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67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畑智史
中谷昌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16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69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26Arrangements facilitating the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yarns or the like in connection with spinning or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e.g. for severing the material at irregularities ;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yarn cleaner
    • B65H63/062Electronic slub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纱线监视控制部(47b)的生成部(471),根据由接头台车(3)形成的接头的纱线状态的检测结果数据,生成表示纱线状态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纱线监视控制部(47b)的计算部(472),根据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分布数据。显示控制装置(100)与波形数据重叠地、将分布数据作为评价结果点数而显示于显示部(120)。

Description

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纱线状态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纱线处理的纱线处理装置中,要求确认被进行处理的纱线的纱线状态。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268872号公报中记载有将纱线粗细节的波形数据显示于显示部的内容。此处,波形数据表示纱线的粗细随时间的变化状态。例如,波形数据被显示在使横轴为长度、使纵轴为纱线粗细的映射图上。并且,在日本特开平11-268872号公报中记载有与波形数据重叠地显示评价结果点数的内容。评价结果点数例如是在上述映射图上的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的表示纱线粗细节部分的状态的点(标记)。并且,在美国专利第6339921号说明书中记载有将纱线的接头的波形数据显示于显示部的内容。
在进行纱线处理的纱线处理装置中,要求操作者确认纱线的接头的状态。在日本特开平11-268872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不能够确认纱线的接头的状态。在美国专利第6339921号说明书所记载的装置中,能够掌握接头的波形数据。但是,在美国专利第6339921号说明书所记载的装置中,存在想要确认与接头相关的进一步的状态的期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确认纱线的接头的状态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具备生成部、计算部、显示部和显示控制部。上述生成部根据由接头装置形成的接头的纱线状态的检测结果数据,生成表示纱线状态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上述计算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上述显示控制部与上述波形数据重叠地、将上述评价值作为评价结果点数而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具备生成部、计算部、输出部、显示部和显示控制部。上述生成部按照每一个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纱线处理单元来设置,根据由接头装置形成的接头的纱线状态的检测结果数据,来生成表示纱线状态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上述计算部按照每一个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纱线处理单元来设置,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数据来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上述输出部按照每一个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纱线处理单元来设置,经由通信线路输出上述波形数据和上述评价值。上述显示控制部经由上述通信线路取得上述波形数据和上述评价值,并与上述波形数据重叠地、将上述评价值作为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操作者能够在确认接头的波形数据的同时确认与接头的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结果。操作者能够适当地确认纱线的接头的状态。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使与在时间上不同的多个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同时显示于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掌握接头的状态的倾向。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使同时显示的多个上述评价结果点数中、与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上述波形数据相对应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其他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容易地掌握与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上述波形数据相对应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使与作为不良接头而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简单地区别并确认与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进一步使成为进行接头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第一清纱曲线显示于上述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同时确认与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以及成为进行切断除去的边界的上述第一清纱曲线。
上述计算部也可以根据接头以外的纱线状态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进一步对于接头以外的通常纱线粗细节、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上述评价值,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使与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同时确认与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使与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简单地区别并确认与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
上述显示控制部还可以进一步使成为进行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第二清纱曲线显示于上述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同时确认与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成为进行切断除去的边界的上述第二清纱曲线。
上述计算部还可以根据接头以外的纱线状态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进一步对于接头以外的通常纱线粗细节、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上述评价值,上述显示控制部使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确认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能够掌握被进行处理的纱线的状态。
上述计算部也可以为,在通过上述接头装置进行接头之后,在根据接头测定期间中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来计算上述评价值时,在接头测定期间中未检测到接头的情况下,将接头测定期间中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中、纱线最粗或者纱线质量最大的部分的上述评价值计算为接头的上述评价值。由此,即使在未检测到接头的情况下,操作者也能够确认与接头测定期间中的纱线最粗或者纱线质量最大的部分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
上述显示控制部也可以进一步使在通过上述接头装置进行接头之后、到通过上述计算部检测到接头为止的期间的纱线的长度显示于上述显示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掌握在切断除去接头后、接头处于重新开始卷绕后的哪个位置。
上述接头装置也可以具备通过空气流将纱端彼此连接的捻接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空气流对纱端彼此进行加捻,并进行接头。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纱线处理装置具备上述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和进行纱线处理的多个纱线处理单元,上述生成部根据由上述纱线处理单元处理的纱线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来生成上述波形数据,上述计算部根据由上述纱线处理单元处理的纱线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来计算上述评价值。
根据该纱线处理装置,操作者能够在确认接头的上述波形数据的同时确认与接头的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结果。如此,操作者能够适当地确认纱线的接头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为在显示纱线状态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中进行的纱线状态显示方法,其具备生成工序、计算工序和显示工序。上述生成工序根据由接头装置形成的接头的纱线状态的检测结果数据来生成表示纱线状态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上述计算工序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数据来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上述显示工序与上述波形数据重叠地、将上述评价值作为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显示部。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为在显示纱线状态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中进行的纱线状态显示方法,其具备生成工序、计算工序、输出工序和显示工序。上述生成工序由按照每一个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纱线处理单元设置的生成部执行,根据由接头装置形成的接头的纱线状态的检测结果数据来生成表示纱线状态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上述计算工序由按照每一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设置的计算部执行,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数据来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上述输出工序由按照每一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设置的输出部执行,经由通信线路输出上述波形数据和上述评价值。上述显示工序在显示控制部中执行,经由通信线路取得上述波形数据和上述评价值,与上述波形数据重叠地、将上述评价值作为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显示部。
根据这些纱线状态显示方法,操作者能够在确认接头的上述波形数据的同时确认与接头的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结果。如此,操作者能够适当地确认纱线的接头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纺纱机械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为纺纱机械所包含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纺纱机械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4为表示显示部所显示的波形数据及评价结果点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5为表示仅显示了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6为表示仅显示了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7为表示显示控制装置进行的纱线状态显示处理的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意味着在纺纱时纱线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图1所示的纺纱机械(纱线处理装置)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纱线处理单元)2、接头台车(接头装置)3、动力箱5、统括控制装置50、鼓风箱80以及显示控制装置(显示控制部)100。纺纱机械1的各部分的动作由统括控制装置50控制。鼓风箱80中收容有用于在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产生吸引气流和/或捻回气流等的空气供给源等。动力箱5中收容有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原动机等。在设置纺纱机械1的工厂中,相对于接头台车3而在纺纱10的纱线通道侧,设置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操作者通路。操作者从操作者通路侧进行各纺纱单元2的操作及监视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备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纱线存积装置12、上蜡装置14以及卷绕装置13。
牵伸装置7在纺纱机械1的机体高度方向上设置在纺纱机械1的框体6的上端附近。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参照图2)由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在通过纱线监视装置52之后,由纱线存积装置12向更下游侧输送,而由上蜡装置14赋予蜡。然后,纺纱10由卷绕装置13卷绕,由此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使纱条15延伸(牵引)而成为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架设有龙带18的中间辊对19、以及前辊对20这4个辊对。各辊对16、17、19和20的底辊,由来自动力箱5或单独设置的驱动源(未图示)的动力驱动。各辊对16、17、19和20被以不同转速驱动,结果,使从上游侧供给的纱条15延伸而成为纤维束8,并向下游侧的气流纺纱装置9输送。
气流纺纱装置9利用捻回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而生成纺纱10。气流纺纱装置9具备纤维引导部、捻回气流产生喷嘴和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引导到气流纺纱装置9内部所形成的纺纱室。捻回气流产生喷嘴配置在纤维束8的路径周围,使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气流。通过该捻回气流使纺纱室内的纤维束8的纤维端反转、捻回。中空引导轴体将所纺纱的纺纱10从纺纱室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部引导。
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存积装置12。纱线存积装置12具备拉出功能、防止松弛功能和张力调节功能。拉出功能为对纺纱10赋予规定的张力而将其从气流纺纱装置9拉出的功能。防止松弛功能为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作业时等使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滞留而防止纺纱10松弛的功能。张力调节功能为以卷绕装置13侧的张力变动不传到气流纺纱装置9侧的方式调节张力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存积装置12具备纱线存积辊21、挂纱部件22、上游侧导纱器23、电动马达25、下游侧导纱器26和存积量传感器27。
挂纱部件22通过与纺纱10卡合、并在与纺纱10卡合了的状态下与纱线存积辊21一体旋转,由此将纺纱10卷绕在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上。
在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上卷绕并存积一定量的纺纱10。纱线存积辊21由电动马达25旋转驱动。卷绕在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上的纺纱10,通过纱线存积辊21进行旋转而以勒紧纱线存积辊21的方式卷绕,并拉动比纱线存积装置12靠上游侧的纺纱10。即,通过使在外周面上卷绕有纺纱10的状态下的纱线存积辊21以规定的转速旋转,由此纱线存积装置12对纺纱10赋予规定的张力,而以规定的速度从气流纺纱装置9拉出纺纱10,并以规定的速度向下游侧输送。
存积量传感器27非接触式地检测纱线存积辊21上所卷绕的纺纱10的存积量。存积量传感器27将表示检测到的纺纱10的存积量的存积量信号输出给统括控制装置50。
上游侧导纱器23配置在纱线存积辊21的稍微上游侧。上游侧导纱器23对于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纺纱10。上游侧导纱器23防止从气流纺纱装置9传播来的纺纱10的捻回传向上游侧导纱器23的下游侧。
在纺纱机械1的框体6的前面侧(操作者通路侧)、且在气流纺纱装置9与纱线存积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纱线监视装置52。由气流纺纱装置9纺出的纺纱10,在被纱线存积装置12卷绕之前通过纱线监视装置52。纱线监视装置52检测纺纱10的纱线状态。并且,纱线监视装置52还能够检测纺纱10中包含的异物。
在纱线监视装置52的上游侧,配置有用于在检测到纱疵时切断纺纱10的切断器57。另外,也可以省略切断器57,通过停止向气流纺纱装置9供给空气来切断纺纱10。
在纱线存积装置12的下游设置有上蜡装置14。上蜡装置14对从纱线存积装置12朝向卷绕装置13移动的纺纱10赋予蜡。
卷绕装置13具备卷装保持部71、卷取滚筒72和横动装置75。卷装保持部71为能够旋转地保持卷装45的部分,具有固定在框体6上的固定部71a和能够相对于固定部71a前后摆动的摆动部71b。摆动部71b以能够围绕轴70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固定部71a。在摆动部71b设置有能够旋转地保持用于卷绕纺纱10的筒管48的省略图示的筒管支架。
卷取滚筒72与筒管48的外周面或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而使卷装45旋转驱动。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与纺纱10卡合的横动导纱器76。卷绕装置13在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使横动导纱器76往复运动的同时、通过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来驱动卷取滚筒72,由此使与卷取滚筒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在使纺纱10横动的同时将纺纱10卷绕到卷装45上。横动装置75的横动导纱器76为,通过由多个纺纱单元2共有的轴在各纺纱单元2中被共通地驱动。
接着,说明接头台车3。如图1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在配置有牵伸装置7和气流纺纱装置9等的框体6的下方侧,沿着纺纱单元2的并列方向通过车轮42在轨道41上移动。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43、吸管44、吸嘴46和纱线监视装置47。
当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产生断纱或纱线切断时,接头台车3沿轨道41移动到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吸管44在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的同时,吸入并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端而向捻接器43引导。吸嘴46在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的同时,从支承在卷绕装置13上的卷装45吸引并捕捉纱端而向捻接器43引导。捻接器43通过空气流将引导来的纱端彼此进行连接。更详细地,捻接器43通过空气流使引导来的双方的纱端解捻,使解捻后的纱端彼此重合,在该状态下通过捻回空气流使两个纱端捻回而进行连接。
纱线监视装置47在由捻接器43进行了接头之后检测纺纱10的纱线状态。即,纱线监视装置47位于比捻接器43更靠下游侧的位置。
接着,说明纺纱机械1的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统括控制装置50根据纱线监视装置52等的检测结果,向单元控制器29、接头台车控制器49以及鼓风机控制器89等发出指示,进行纺纱机械1的各部分的控制。统括控制装置50上连接有输入部55和显示部56。统括控制装置50例如使纺纱单元2的动作状态等显示于显示部56。统括控制装置50基于操作者对输入部55的输入操作,例如变更纺纱单元2的动作等的设定。作为一例,统括控制装置50设置在动力箱5内。作为一例,输入部55和显示部56安装在动力箱5的侧面。
统括控制装置50与单元控制器29、接头台车控制器49和鼓风机控制器89通过通信线路L1连接。统括控制装置50与单元控制器29、接头台车控制器49和鼓风机控制器89经由通信线路L1进行数据通信。
接头台车控制器49基于来自统括控制装置50的指示,进行接头台车3的移动及接头的控制等。接头台车控制器49例如设置在接头台车3上。鼓风机控制器89基于来自统括控制装置50的指示,进行设置在鼓风箱80内的鼓风机(吸引气流产生源)等的控制。鼓风机控制器89例如设置在鼓风箱80内。
多个纺纱单元2按照每多个(作为一例为4锭或8锭等)来分组。对于由多个纺纱单元2构成的每个组G,分别设置有一个单元控制器29。单元控制器29基于来自统括控制装置50的指示,进行自身所管理的组G内的多个纺纱单元2中的各纺纱单元2的控制。单元控制器29例如设置在所管理的纺纱单元2的附近。单元控制器29通过通信线路L2与自身所管理的组G内的多个纺纱单元2的各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纱线监视装置52连接。单元控制器29和纱线监视装置52经由通信线路L2进行数据通信。另外,也可以不对纺纱单元2进行分组,而按照每个纺纱单元2来分别设置单元控制器29。
并且,设置于纺纱机械1的多个纱线监视装置52中的各纱线监视装置52和显示控制装置100通过通信线路L2连接。显示控制装置100和多个纱线监视装置52经由通信线路L2进行数据通信。
此处,分别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纱线监视装置52,包括检测部52a和纱线监视控制部52b而构成。检测部52a检测由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的纺纱10的粗细随时间的变化。检测部52a将检测的结果作为检测结果数据输出给纱线监视控制部52b。作为一例,检测结果数据为与纺纱10的粗细相对应而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部52a,使用对纺纱10照射光、并根据受光量的变化来检测纱线粗细随时间的变化状态的光学式监视装置。另外,作为检测部52a,也可以使用使纺纱10在电场中通过、并根据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纱线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状态的静电电容式监视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52a检测纺纱10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纱线监视控制部52b包括计算部522和输出部523而构成。计算部522根据从检测部52a输入的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与纺纱10所包含的纱线粗细节的粗细和长度有关的分布数据(评价值)。作为一例,计算部522首先将为模拟信号的检测结果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部522根据按照纺纱10的每规定长度(作为一例为每1mm)来对变换后的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取样的结果,计算分布数据。以下,为了与后述的与接头有关的纱线粗细节相区别,而将在计算部522中成为分布数据的计算对象的纱线粗细节称为“通常纱线粗细节”。通常纱线粗细节为接头以外的纱线粗细节。
输出部523将分布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输出部523也可以将分布数据除了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以外还向统括控制装置50输出。通常纱线粗细节包括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和不切断除去的残留的通常纱线粗细节。在由计算部522检测到应该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并通过切断器57进行了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切断除去的情况下,输出部523将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分布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并且,对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分布数据,输出部523在蓄积了规定数量的数据的阶段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
另外,纱线监视控制部52b也可以根据从检测部52a输入的检测结果数据,生成表示通常纱线粗细节的粗细随时间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输出部523将波形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并且,输出部523也可以将波形数据除了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以外还向统括控制装置50输出。统括控制装置50或显示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将所生成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波形数据显示于显示部56或120。
并且,设置于接头台车3的纱线监视装置47与显示控制装置100通过通信线路L3连接。显示控制装置100与纱线监视装置47经由通信线路L3进行数据通信。
设置于接头台车3的纱线监视装置47,包括检测部47a和纱线监视控制部47b而构成。检测部47a为,在通过捻接器43进行了接头之后,在接头测定期间中,检测纺纱10的粗细随时间的变化。该检测结果中包含通过捻接器43进行接头而形成的接头的检测结果。即,检测部47a能够检测通过捻接器43进行了接头的纺纱10的接头的粗细随时间的变化。检测部47a将检测的结果作为检测结果数据向纱线监视控制部47b输出。作为一例,检测结果数据为与纺纱10的粗细相对应而随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此处,所谓接头测定期间例如为,在通过捻接器43进行了接头之后,到在卷装45上卷绕有预定长度(作为一例为大约60cm)的纺纱10为止的期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部47a,使用对纺纱10的接头照射光、并根据受光量的变化来检测纱线粗细随时间的变化状态的光学式监视装置。另外,作为检测部47a,也可以使用使纺纱10的接头在电场中通过、并根据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纱线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状态的静电电容式监视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47a检测接头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纱线监视控制部47b包括生成部471、计算部472和输出部473而构成。生成部471根据从检测部47a输入的检测结果数据,生成表示接头的粗细随时间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作为一例,生成部471首先将为模拟信号的检测结果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生成部471通过按照纺纱10的每规定长度(作为一例为每1mm)来对转换后的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取样,由此生成接头的波形数据。
计算部472根据从检测部47a输入的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与接头的粗细和长度有关的分布数据(评价值)。作为一例,计算部472首先将为模拟信号的检测结果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部472根据按照纺纱10的每规定长度(作为一例为每1mm)来对转换后的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取样的结果,计算分布数据。例如,计算部472将纺纱10的粗细超过预先设定的值的部分检测为接头。另外,计算部472也可以根据基于检测结果数据生成的波形数据,计算分布数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说是计算部472根据检测结果数据来计算分布数据。
输出部473将接头的分布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输出部473也可以将接头的分布数据除了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以外还向统括控制装置50输出。接头包括作为不良接头而切断除去了的接头和作为正常接头而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所谓切断除去的接头是指,通过捻接器43进行接头作业而形成的接头的状态不良,需要再次进行该接头部分的切断除去的接头。在由计算部472检测到应该切断除去的接头、且该接头被切断除去而再次进行了接头的情况下,输出部473将切断除去了的接头的分布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并且,对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的分布数据,输出部473在蓄积了规定数量的数据的阶段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
每当检测到接头时,输出部473就将由生成部471生成的接头的波形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作为变形例,能够取消接头台车3。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接头装置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此外,接头用的纱线监视装置47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输出部473经由通信线路将分布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或者统括控制装置50输出。在将纱线监视装置47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对于各纺纱单元2个别地设置纱线监视装置47以及纱线监视装置52,而通过共通的纱线监视装置来对通常纱线粗细节以及接头的双方的纱线状态进行检测。
如此,显示控制装置100从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纱线监视装置52的纱线监视控制部52b,取得与纺纱10所包含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长度和粗细有关的分布数据。并且,显示控制装置100从纱线监视装置47的纱线监视控制部47b,取得与纺纱10所包含的接头的粗细和长度有关的分布数据、以及接头的波形数据。此处,如上所述,显示控制装置100取得的接头的分布数据,不仅包含切断除去了的接头的分布数据、还包含不切断除去的接头的分布数据。并且,如上所述,显示控制装置100取得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分布数据,不仅包含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分布数据、还包含残留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分布数据。
显示控制装置100上还连接有输入部110和显示部120。作为一例,显示控制装置100设置在动力箱5内。作为一例,输入部110和显示部120安装在动力箱5的侧面。显示控制装置100使从纱线监视控制部47b取得的接头的波形数据等显示于显示部120。以下,对显示控制装置100使显示部120显示的图像例进行说明。
显示控制装置100首先生成图4所示的二维区域A。二维区域A为,将纱线粗细节的长度作为横轴,将纱线粗细节的粗细作为纵轴,并在该坐标上将纱线粗细节显示为点。另外,纵轴为粗细相对于作为基准的纱线粗细的比例。显示控制装置100根据通常纱线粗细节以及接头的分布数据所示的粗细和长度,来决定二维区域A上的点的位置。以下,将根据分布数据显示在二维区域A上的点称为评价结果点数。
另外,操作者通过输入部110输入在显示部120中显示评价结果点数等的纺纱单元2的信息。显示控制装置100将与所输入的纺纱单元2生成的纺纱10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显示部120。
如图4所示,显示控制装置100使附加了评价结果点数的二维区域A显示于显示部120。另外,在图4中,用涂白的四方标记来表示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用涂黑的四方标记来表示不切断除去的残留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并且,在图4中,用涂白的圆形标记来表示作为不良接头而切断除去了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用涂黑的圆形标记来表示作为正常接头而不切断除去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
为了使图4容易理解,用于参考,在图5中表示仅显示了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涂白四方标记)以及不切断除去的残留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涂黑四方标记)的图像的一例。并且,在图6中表示仅显示了作为不良接头而切断除去了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涂白圆形标记)和作为正常接头而不切断除去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涂黑圆形标记)的图像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涂白或涂黑的四方标记以及涂白或涂黑的圆形标记来区别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不切断除去的残留的通常纱线粗细节、作为不良接头而切断除去了的接头以及作为正常接头而不切断除去的接头,但只要能够互相区别,也可以通过除此以外的方法来进行显示。例如,也可以改变颜色来进行显示,或者,作为颜色以外的显示方式,也可以使评价结果点数的标记闪烁或点亮、改变大小、或者改变花纹来进行显示。
显示控制装置100将与在时间上不同的多个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附加到二维区域A中,使多个评价结果点数同时显示于显示部120。同样,显示控制装置100将与在时间上不同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附加到二维区域A中,使多个评价结果点数同时显示于显示部120。为了将多个接头以及多个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显示部120,显示控制装置100按照规定数量或纺纱10的规定长度量,来存储从纱线监视控制部47b以及52b取得的分布数据。
显示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基于操作者对输入部110的输入操作,来变更在显示部120中显示的评价结果点数的种类。例如,显示控制装置100为,作为评价结果点数,也可以仅将不切断除去的残留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以及作为正常接头而不切断除去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显示部120。
如图4所示,显示控制装置100将检测到的最新的接头的波形数据D重叠到二维区域A中而显示于显示部120。另外,显示控制装置100为,并不限定于最新的接头的波形数据D,例如也可以基于操作者对输入部110的输入操作,将过去的波形数据重叠到二维区域A中进行显示。在显示过去的波形数据的情况下,输入部110存储规定数量或纺纱10的规定长度量的从纱线监视控制部47b取得的波形数据。
并且,显示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将从纱线监视控制部47b输入的接头的波形数据中、根据粗细等所判断的接头部分的波形数据以及接头部分前后规定长度量的波形数据截取而显示于显示部120。在图4所示的例中,将包含接头部分的8cm量的波形数据D显示于显示部120。
显示控制装置100使切断除去了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中、与显示于显示部120的波形数据相对应的评价结果点数,与其他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显示部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那样,用涂白星形标记来表示与所显示的波形数据相对应的切断除去了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P。在操作者操作输入部110而变更了使显示部120显示的波形数据的情况下,显示控制装置100也可以用涂白星形标记来显示与所显示的波形数据相对应的评价结果点数P。另外,只要能够将评价结果点数P与其他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则不限定于用涂白星形标记来显示评价结果点数P,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显示。
显示控制装置100使是否进行接头的切断除去的条件显示于显示部120。具体地说,显示控制装置100为,作为是否进行接头的切断除去的条件,使第一清纱曲线B重叠到二维区域A中而显示于显示部120(参照图4及图6)。第一清纱曲线B为是否进行接头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相对于第一清纱曲线B而处于纺纱10的基准粗细(纱线的粗细为100%的横轴)侧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为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涂黑圆形标记),相对于第一清纱曲线B而处于从纺纱10的基准粗细(纱线的粗细为100%的横轴)远离一侧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为切断除去的接头(涂白圆形标记)。
显示控制装置100使是否进行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切断除去的条件显示于显示部120。具体地说,显示控制装置100为,作为是否进行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切断除去的条件,使第二清纱曲线C重叠到二维区域A中而显示于显示部120(参照图4及图5)。第二清纱曲线C为是否进行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相对于第二清纱曲线C而处于纺纱10的基准粗细(纱线的粗细为100%的横轴)侧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为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涂黑四方标记),相对于第二清纱曲线C而处于从纺纱10的基准粗细(纱线的粗细为100%的横轴)远离一侧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为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涂白四方标记)。
显示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基于操作者对输入部110的输入操作,来切换第一清纱曲线B和第二清纱曲线C的显示的开启或关闭。
另外,在二维区域A中,对于纺纱10的基准粗细(纱线的粗细为100%的横轴)附近的区域R,不显示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参照图4及图5)。在图4至图6中,对区域R赋予影线。这是因为,作为一例,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的大部分被赋予到区域R的位置上,因此需要避免显示的评价结果点数的数量变得庞大。但是,对于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涂黑圆形标记),与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相比数量较少,因此即使在区域R中也显示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参照图4及图6)。
如在图4中由显示栏S所示那样,显示控制装置100使与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信息和与接头有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20。具体地说,作为与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信息,显示通常纱线粗细节的粗细(图4的例中为“120%”)和通常纱线粗细节的长度(在图4的例中为“20mm”)。在显示栏S中显示与检测到的多个通常纱线粗细节中最新的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信息。在新检测到通常纱线粗细节的情况下,更新显示栏S中与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信息。并且,作为与接头有关的信息,显示接头的粗细(在图4的例中为“135%”)、接头的长度(在图4的例中为“38mm”)、以及在进行了接头之后到检测到接头为止的期间卷绕到卷装45上的纺纱10的长度(在图4的例中为“20cm”)。显示栏S所显示的与接头有关的信息,是与显示部120所显示的波形数据所对应的接头(评价结果点数P所对应的接头)有关的信息。在新检测到接头的情况下,更新显示栏S中的与接头有关的信息。在图4中,作为一例,将显示栏S显示在显示部120的显示画面的右上区域,但显示显示栏S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
如此,当由计算部472检测到接头时,如图4所示那样,所检测到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和接头的波形数据重叠到二维区域A上而显示于显示部120。并且,过去所检测到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以及过去所检测到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也重叠到二维区域A上而显示。而且,第一清纱曲线B和第二清纱曲线C也重叠到二维区域A上而显示。
操作者通过确认显示部120所显示的接头的波形数据和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能够在视觉上容易地掌握接头的形状。由此,操作者能够将掌握的接头的形状,作为对接头台车3的捻接器43进行调整时的目标。例如,在接头的两端部分较粗的情况或者接头的平均粗细较粗的情况下,对捻接器43的各部分进行调整,以使接头的形状变正常。并且,操作者通过确认多个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能够掌握接头的状态的倾向。操作者能够根据所掌握的接头的倾向来调整捻接器43。
上述纱线监视控制部47b和52b以及显示控制装置100,在物理上例如由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的计算机构成。
如上所述,检测部47a和52a、纱线监视控制部47b和52b、显示控制装置100以及显示部120,构成将接头的波形数据与评价结果点数重叠地进行显示等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
接着,说明显示控制装置100在显示部120中显示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以及波形数据等的处理(纱线状态显示方法)的流程。如图7所示,纱线监视控制部47b的生成部471,根据检测部47a的检测结果数据,生成接头的波形数据(步骤S101:生成工序)。纱线监视控制部52b的计算部522,根据检测部52a的检测结果数据,计算纺纱10所包含的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分布数据。纱线监视控制部47b的计算部472,根据检测部47a的检测结果数据,计算纺纱10所包含的接头的分布数据(步骤S102:计算工序)。
纱线监视控制部52b的输出部523,将分布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纱线监视控制部47b的输出部473,将波形数据以及分布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步骤S103:输出工序)。显示控制装置100使接头以及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和接头的波形数据重叠到二维区域A上而显示于显示部120。并且,显示控制装置100在显示栏S中显示与通常纱线粗细节和接头有关的信息(步骤S104:显示工序)。
本实施方式如以上那样构成,显示控制装置100使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与接头的波形数据重叠而显示于显示部120。由此,操作者能够在确认接头的波形数据的同时,确认接头的评价结果。如此,操作者能够适当地确认纺纱10的接头的状态。而且,操作者根据纺纱10的接头的状态,例如能够更适当地进行接头台车3的捻接器43的调整。
显示控制装置100使与在时间上不同的多个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同时显示于显示部120。例如,接头的状态为,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接头台车3的捻接器43的设定等来决定形状。但是,接头的状态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当仅通过一个接头的波形数据以及评价结果点数来判断接头的状态时,可以考虑到会判断错误。因此,通过显示与多个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操作者能够根据多个评价结果点数来掌握接头的状态的倾向。
显示控制装置100使同时显示的接头的多个评价结果点数中、与显示部120所显示的波形数据D相对应的评价结果点数,与其他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显示部120(图4的评价结果点数P(涂白星形标记))。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容易地掌握与显示部120所显示的波形数据D相对应的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
显示控制装置100也可以使与作为不良接头而切断除去了的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图4的涂白圆形标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图4的涂黑圆形标记)相区别地显示于显示部12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简单地区别确认与切断除去了的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
显示控制装置100进一步使作为进行接头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第一清纱曲线B显示于显示部12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同时确认与切断除去了的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和作为进行切断除去的边界的第一清纱曲线B。
纱线监视控制部52b的计算部522,对于通常纱线粗细节计算分布数据。显示控制装置100为,除了接头的评价结果点数以外,还基于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分布数据将通常纱线粗细节的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显示部12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同时确认与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和与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
显示控制装置100使与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图4的涂白四方标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图4的涂黑四方标记)相区别地显示于显示部12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简单地区别确认与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
显示控制装置100进一步使作为进行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第二清纱曲线C显示于显示部12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同时确认与切断除去了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和作为进行切断除去的边界的第二清纱曲线C。
显示控制装置100例如也可以使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图4的涂黑圆形标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图4的涂黑四方标记)相区别,而仅将这些评价结果点数和接头的波形数据显示于显示部12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确认与不切断除去的接头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能够掌握所生成的纺纱10的状态。
显示控制装置100使在通过捻接器43进行了接头之后到检测到接头为止的期间卷绕到卷装45上的纺纱10的长度显示于显示部12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掌握在接头的切断除去后、接头处于从重新开始卷绕起的哪个位置。另外,由于纱线监视装置47相对于捻接器43的位置固定,因此在接头的切断除去后,从重新开始卷绕起到检测到接头为止的长度成为大致一定。
由于各纺纱单元2中所设置的纱线监视装置52的纱线监视控制部52b以及接头台车3中所设置的纱线监视装置47的纱线监视控制部47b计算分布数据,因此显示控制装置100不需要计算分布数据,能够抑制显示控制装置100的负载。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通过接头台车3进行了接头作业之后,在接头测定期间中未检测到接头的情况下,纱线监视控制部47b的计算部472也可以计算在接头测定期间中从检测部47a输入的检测结果数据中、关于纱线最粗的部分的分布数据,作为接头的分布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显示控制装置100使作为接头的分布数据而计算的关于纱线最粗的部分的评价结果点数和纱线最粗的部分的波形数据显示于显示部120。由此,即使在未检测到接头的情况下,操作者也能够确认与接头测定期间中的纱线最粗的部分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和波形数据。另外,在作为检测部47a而使用静电电容式监视装置的情况下,纱线监视控制部47b计算纱线质量最大的部分的分布数据,作为接头的分布数据。
并且,显示控制装置100在将接头测定期间中所输入的检测结果数据中、纱线最粗的部分的评价结果点数等作为接头进行显示时,也可以在显示栏S中显示与该接头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掌握显示部120所显示的波形数据D为从重新开始纺纱10的卷绕起的哪个位置的波形数据。
例如,如上所述,在接头的切断除去后,从重新开始卷绕起到检测到接头为止的长度大致一定。在将接头测定期间中所输入的检测结果数据中、纱线最粗的部分作为接头的情况下,到检测到该纱线最粗的部分为止的长度与到检测到其他接头为止的长度有时不同。因此,操作者通过确认到检测到接头为止的长度与至今为止的该长度是否不同,能够掌握显示部120所显示的接头的各种信息,有可能是关于被判断为接头的最粗部分的信息。
虽然使纱线监视装置47和52中所设置的计算部472和522计算分布数据,但也可以将计算分布数据的计算部472和522设置于显示控制装置100内。并且,虽然使生成部471生成波形数据,但也可以将生成波形数据的生成部471设置于显示控制装置100内。
虽然将纱线监视装置52的纱线监视控制部52b分别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但并不限定于设置在各纺纱单元2的各自中。例如,也可以对于按照每多个来分组的纺纱单元2的每组、即多个纺纱单元2共通地设置纱线监视控制部52b。
虽然将检测接头的纱线监视装置47设置于接头台车3,但也可以对于各纺纱单元2将纱线监视装置47分别设置在比捻接器43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对于各纺纱单元2分别设置捻接器43(接头装置)。在对于各纺纱单元2分别设置捻接器43的情况下,能够取消接头台车3。在将纱线监视装置47分别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纱线监视装置47来检测接头和通常纱线粗细节。在这种情况下,纱线监视装置47的生成部471生成接头的波形数据,计算部472计算接头和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分布数据。并且,在各纺纱单元2分别设置了纱线监视装置47的情况下,纱线监视装置47的纱线监视控制部47b也可以不分别设置于各纺纱单元2。例如,也可以对于按照每多个来分组的纺纱单元2的每组、即多个纺纱单元2共通地设置纱线监视控制部47b。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的纱线监视控制部47b的输出部473或按照由多个纺纱单元2构成的每组设置的纱线监视控制部47b的输出部473,经由通信线路将波形数据和分布数据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在对于各纺纱单元2分别设置纱线监视装置47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于各纺纱单元2分别个别地设置接头用的纱线监视装置47和通常纱线粗细节用的纱线监视装置52。
虽然显示控制装置100使由纺纱单元2生成的纺纱10的接头的波形数据和评价结果点数等显示于显示部120,但也可以使在纺纱机械1以外的纱线处理装置中处理的纱线的波形数据和评价结果点数等显示于显示部120。例如,只要是进行纱线卷绕的自动络纱机、自由端纺纱机以及环锭纺纱机等进行接头的装置,则在这些装置中也能够使用上述显示控制装置100来显示接头的波形数据和评价结果点数等。

Claims (15)

1.一种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具备:
生成部,根据由接头装置形成的接头的纱线状态的检测结果数据,生成表示纱线状态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
计算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
显示部;以及
显示控制部,与上述波形数据重叠地、将上述评价值作为评价结果点数而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2.一种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具备:
生成部,按照每一个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来设置,根据由接头装置形成的接头的纱线状态的检测结果数据,生成表示纱线状态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
计算部,按照每一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来设置,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
输出部,按照每一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或每多个上述纱线处理单元来设置,经由通信线路输出上述波形数据和上述评价值;
显示部;以及
显示控制部,经由上述通信线路取得上述波形数据和上述评价值,与上述波形数据重叠地、将上述评价值作为评价结果点数而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使与在时间上不同的多个上述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同时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使同时显示的多个上述评价结果点数中、与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上述波形数据相对应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与其他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使与作为不良接头而切断除去了的上述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上述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进一步使作为进行上述接头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第一清纱曲线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计算部,进一步根据上述接头以外的纱线状态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对于上述接头以外的通常纱线粗细节、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
上述显示控制部,进一步使与上述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评价结果点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使与切断除去了的上述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上述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进一步使作为进行上述通常纱线粗细节的切断除去的边界的第二清纱曲线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10.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计算部,进一步根据上述接头以外的纱线状态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对于上述接头以外的通常纱线粗细节、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
上述显示控制部,使与不切断除去的上述接头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和与不切断除去的上述通常纱线粗细节有关的上述评价结果点数相区别地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在通过上述接头装置进行了接头之后,在根据接头测定期间中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上述评价值时,在上述接头测定期间中未检测到上述接头的情况下,上述计算部计算上述接头测定期间中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中、纱线最粗或者纱线质量最大的部分的上述评价值,作为上述接头的评价值。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进一步使在通过上述接头装置进行了接头之后、到由上述计算部检测到接头为止的期间的上述纱线的长度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接头装置具备通过空气流将纱端彼此连接的捻接器。
14.一种纱线处理装置,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以及
进行纱线处理的多个纱线处理单元,
上述生成部根据由上述纱线处理单元处理的纱线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生成上述波形数据,
上述计算部根据由上述纱线处理单元处理的纱线的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上述评价值。
15.一种纱线状态显示方法,在显示纱线状态的纱线状态显示装置中执行,包括:
生成工序,根据由接头装置形成的接头的纱线状态的检测结果数据,生成表示纱线状态的变化状态的波形数据;
计算工序,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数据,计算与纱线状态和长度有关的评价值;以及
显示工序,与上述波形数据重叠地、将上述评价值作为评价结果点数而显示于显示部。
CN201410806790.2A 2014-01-30 2014-12-22 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Pending CN1048169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5431A JP2015140252A (ja) 2014-01-30 2014-01-30 糸状態表示装置、糸処理装置、及び、糸状態表示方法
JP2014-015431 2014-0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6983A true CN104816983A (zh) 2015-08-05

Family

ID=53522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6790.2A Pending CN104816983A (zh) 2014-01-30 2014-12-22 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40252A (zh)
CN (1) CN104816983A (zh)
CH (1) CH709205A2 (zh)
DE (1) DE1020140192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0474A (zh) * 2016-01-28 2017-08-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监视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自动络纱机
CN108689245A (zh) * 2017-04-03 2018-10-23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77447A (ja) * 2017-04-11 2018-11-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条件表示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2018193198A (ja) * 2017-05-19 2018-12-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生産力表示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自動ワインダ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37824A1 (de) * 1989-11-14 1991-05-16 Schlafhorst & Co W Spul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bei der das fadenverbinden und der kopswechsel automatisch durchfuehrbar sind
DE4028465A1 (de) * 1990-09-07 1992-03-12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beheben einer fadenunterbrechung an einer spinnvorrichtung
EP0943572A2 (en) * 1998-03-20 1999-09-22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system for a spinning machine
US6339921B1 (en) * 1999-11-19 2002-01-22 W. Schlafhorst Ag & Co. Textile yarn piecing device with an evaluation arrangement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an automatic yarn piecing process
EP1295835B1 (de) * 2001-08-28 2006-03-08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Reinigungsgrenze bei einem elektronischen Garnreiniger
CN101509756A (zh) * 2008-02-14 2009-08-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品质测量器以及绕线机
CN102224096A (zh) * 2008-09-29 2011-10-19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对待测长条形纺织品中接纱品质的监测
CN10301084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EP2687469A2 (en) * 2012-07-18 2014-01-22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EP2690394A1 (en) * 2012-07-27 2014-01-29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8872A (ja) * 1998-03-20 1999-10-05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の表示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37824A1 (de) * 1989-11-14 1991-05-16 Schlafhorst & Co W Spul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bei der das fadenverbinden und der kopswechsel automatisch durchfuehrbar sind
DE4028465A1 (de) * 1990-09-07 1992-03-12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beheben einer fadenunterbrechung an einer spinnvorrichtung
EP0943572A2 (en) * 1998-03-20 1999-09-22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system for a spinning machine
US6339921B1 (en) * 1999-11-19 2002-01-22 W. Schlafhorst Ag & Co. Textile yarn piecing device with an evaluation arrangement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an automatic yarn piecing process
EP1295835B1 (de) * 2001-08-28 2006-03-08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Reinigungsgrenze bei einem elektronischen Garnreiniger
CN101509756A (zh) * 2008-02-14 2009-08-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品质测量器以及绕线机
CN102224096A (zh) * 2008-09-29 2011-10-19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对待测长条形纺织品中接纱品质的监测
CN10301084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EP2687469A2 (en) * 2012-07-18 2014-01-22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EP2690394A1 (en) * 2012-07-27 2014-01-29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uni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0474A (zh) * 2016-01-28 2017-08-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监视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自动络纱机
CN108689245A (zh) * 2017-04-03 2018-10-23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019229A1 (de) 2015-07-30
CH709205A2 (it) 2015-07-31
JP2015140252A (ja) 2015-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9795A (zh) 纱线监视装置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4775295A (zh) 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
CN101676454B (zh) 纤维机械
CN101994175B (zh)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JP6991002B2 (ja) リング精紡機の紡績ユニットの正常な動作を監視する方法
CN104816983A (zh) 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CN103010849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827366B (zh) 纺纱机、卷绕装置及纤维机械
CN110468474A (zh)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EP3269851B1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3510217A (zh) 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周期性不匀检测方法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3569780A (zh)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EP2805907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3510209B (zh) 纤维机械
EP3438334B1 (en) Air spinning machin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EP3345850B1 (en) Yarn information acquiring device,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system
EP3037374B1 (en) Textile machine
EP3153613A1 (en) Draft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spinning technical field
CN103485010A (zh) 纺纱机
EP3686330B1 (en) Spinning method,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program
CN111661706B (zh) 废纱产生量输出装置及纤维机械
CN108622728B (zh) 纱线卷取机
JP2021055227A (ja) 繊維屑発生量計算装置、空気紡績機、及び繊維屑発生量出力方法
JP2021038476A (ja) 紡績機の管理装置及び管理装置付き紡績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