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2852A - 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2852A
CN104792852A CN201510165462.3A CN201510165462A CN104792852A CN 104792852 A CN104792852 A CN 104792852A CN 201510165462 A CN201510165462 A CN 201510165462A CN 104792852 A CN104792852 A CN 104792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toxins
electrode
molecular engram
sensor
al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54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2852B (zh
Inventor
吴文文
王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chun County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Institute Fujian fragrance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national incense burni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 (Fujian)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654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2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92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2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2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2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其包括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所述玻碳电极上修饰有藻毒素分子印迹膜,该藻毒素分子印迹膜由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以及光引发剂以摩尔比1:20~50:10~20:0.5~1.5组成;还涉及该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在水体藻毒素含量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利用该传感器对水体中的藻毒素进行分析检测,操作方便快速,灵活性高,运行成本低,容易控制和自动化,可应用于水体中藻毒素的快速筛查,在环境监测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与分析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体中藻毒素检测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常常导致浮游生物(藻类)的爆发性增长,形成赤潮、青潮、水华等严重水污染问题,其中藻类释放的神经毒素、肝毒素等有毒化学物质引发的水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常见的藻毒素有几十种,加上各种异构体可达数百种,如肝毒素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in,MC),节球藻毒素(nodularin)、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神经毒素中的鱼腥藻毒素-a(an-atoxin-a)、鱼腥藻毒素-a(s)[anatoxin-a(s)]、石房蛤毒素(saxitoxin)、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等。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为保障饮用水安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如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最高允许含量为1μg/L。由于藻毒素的稳定性较高,常规的自来水厂处理工艺并不能非常有效的去除藻毒素,因此,监测水体中的藻毒素是非常必要的。
藻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生化方法和免疫方法等,其中以分离提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最广,由于藻毒素种类繁多,最可靠的方法则是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但是上述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生物方法重现性较差、质谱联用的仪器非常昂贵、生化和免疫方法成本高等。其中,上述所有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均针对具体的化合物进行分离、测定和毒性评价,其优点是能够清楚的了解每一种藻毒素以及其各种异构体的性质(包括理化性质、含量、毒性等),但缺点是天然水体中藻毒素种类繁多,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具体种类及含量变化又很大,如果每一次检测都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既没有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也没有实际需求的必要。
下表列出了几种含量较高、毒性较强的常见藻毒素及分子结构,其中以微囊藻毒素和膝沟藻毒素尤其重要。可见,只要对这几种藻毒素(含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进行一个总体的含量评价就可以对水体安全性给出一个结论,而无需检测每一种具体的化合物和含量。只有当这种总体评估结果处于临界点或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时,再去利用 液相色谱和质谱进行具体种类和异构体的结构与含量测定。因此,针对水体安全性的评估,开发一种廉价快速筛查水体中藻毒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模拟天然抗原-抗体进行分子识别的技术,侧重于选择性的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发现为了实现较高的选择性,在功能单体合成与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如交联剂种类和配比,反应温度等)方面要求很苛刻,对于结构非常相似的同类化合物以及异构体的选择性识别能力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有些目标化合物存在稳定性较差或过于昂贵等缺点,使得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分子印迹技术能够较好的实现对某类化合物与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区分,而具体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测定仍然需要借助于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实现。
传感器具有快速筛选,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的优势,然而借助抗原-抗体的高选择性生物传感器往往受到生物分子稳定性差或价格昂贵的限制,传统的化学传感器往往又具有选择性不高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困扰。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检测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反应可控性、时空可控性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相比色谱和质谱来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检测手段。然而,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本身抗干扰 能力差,必须对实际样品进行有效的预处理,才能用于定量分析,这为研究使用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综上可见,现有的水体中藻毒素的分析检测方法,急需改进,并且现有技术中未见利用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测定水体中藻毒素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以及使用方便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的上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灵活、准确、快速的上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在水体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所述玻碳电极上修饰有藻毒素分子印迹膜,该藻毒素分子印迹膜由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以及光引发剂以摩尔比1:20~50:10~20:0.5~1.5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由微囊藻毒素和膝沟藻毒素以摩尔比1:1混合而成,该模板不仅能识别微囊藻毒素和膝沟藻毒素,还可以识别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石房蛤毒素、新石房蛤毒素以及对应的各种异构体和结构类似的藻毒素。。
作为优选,所述功能单元为丙烯酸、丙烯酰胺或4-乙烯基吡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引发剂为安息香乙醚或2-羟基-2-甲基-1-苯基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上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以及光引发剂按摩尔比1:20~50:10~20:0.5~1.5混合,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于4℃过夜,使之充分作用,其中所述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由微囊藻毒素和膝沟藻毒素以摩尔比1:1混合而成;其次,将玻碳电极依抛光至镜面,清洗干净后用氮气将玻碳电极吹干,取8~12μL上述混合液体滴涂在玻碳电极上,用紫外灯在25~30cm处照射10~25min,引发聚合得到分子印迹膜;最后,淋洗分子印迹膜以除去模板分子和杂质分子,得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功能单元为丙烯酸、丙烯酰胺或4-乙烯基吡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引发剂为安息香乙醚或2-羟基-2-甲基-1-苯基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在水体中藻毒素含量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的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在电化学反应池中分别加入1mL浓度为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将玻碳电极浸入藻毒素标准水溶液中30~6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电极的阻抗,绘制阻抗Ret~浓度c的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上述应用的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为:在电化学发光反应池中,加入1mL pH为11、浓度为0.1mol/L的NaHCO3-Na2CO3缓冲溶液,9~11μL浓度为0.01mol/L的鲁米诺,将上述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溶液30~6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开启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控制电位在-0.2V~0.6V之间,扫描速度为100mV/s;记录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曲线(IECL-E)、循环伏安曲线(CV),当获得稳定的发光强度I0和循环伏安曲线时,分别加入1mL浓度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记录此时的电化学发光强度Is,计算发光强度的变化值ΔI=(I0-Is),绘制ΔI~lgc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以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藻毒素化学受体传感器,充分利用了分子印迹对于同类型化合物的高选择性识别能力,有效克服了其他类型化合物对于测定的干扰。利用混合模板和虚拟模板的分子印迹制备技术,同时采用具有环七肽结构微囊藻毒素和具有三环嘌呤碱结构的膝沟藻毒素作为模板,不仅可以识别微囊藻毒素和膝沟藻毒素,亦可同时识别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石房蛤毒素、新石房蛤毒素以及对应的各种异构体和结构类似的藻毒素。采用了交联剂较少的软凝胶印迹技术,提供弹性较大的空穴以充分适应同类型化合物空间结构的需要,而无需严格控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和精细的调控措施,使传感器制备更容易。本发明制备的藻毒素化学受体传感器主要针对水体安全性评估的快速筛查,无需测定每一种藻毒素的结构和含量,无需色谱质谱检测,有效克服了藻毒素种类繁多、价格昂贵给实际应用带来的困扰,也不采用抗原-抗体的生物传感器,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降低了传感器的成本。
本发明在利用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对水体中的藻毒素进行检测时,基于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在吸附藻毒素前后膜性质的改变,水体中藻毒素浓度与传感器膜吸附的藻毒素量成正相关,传感器膜吸附藻毒素后填充到膜上的空穴后改变了膜的阻抗,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以阻抗信号变化进行检测;或者传感器膜吸附藻毒素后改变膜的表面积和透光能力使电化学发光强度改变,利用电化学发光检测仪以电化学发光信号改变进行检测。与主流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检测相比,仪器价格低廉、运行费用低、容易控制和自动化、操作简单方便快速、灵活性高,可应用于水体中藻毒素的快速筛查,在环境 监测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利用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测定水体中藻毒素含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1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
首先,取微囊藻毒素、膝沟藻毒素、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以及安息香乙醚按照摩尔比1:1:50:20:1混合,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于4℃过夜,使之充分作用。
其次,将玻碳电极依次用粒径为1.0μm、0.3μm及0.05μm的α-Al2O3粉抛光至镜面,清洗干净后用氮气将玻碳电极吹干,取8μL上述混合液体滴涂在玻碳电极上,用紫外灯在30cm处照射25min,引发聚合得到分子印迹膜。
最后,依次用4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15mL和去离子水15mL以1mL/min的速度淋洗分子印迹膜以除去模板分子和杂质分子,获得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1.2利用上述制备的分子印迹化学受体感受器检测水体中的藻毒素:
如图1所示,在电化学反应池中分别加入1mL浓度为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将上述制备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溶液3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电极的阻抗Ret,绘制阻抗Ret~浓度c的校正曲线,接着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利用上述方法对微囊藻毒素和膝沟藻毒素浓度均为0.2μg/L的人工合成水样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三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以两种藻毒素总量计)为68%,能够满足实用要求。
实施例2:
2.1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
首先,以微囊藻毒素、膝沟藻毒素、4-乙烯基吡啶、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安息香乙醚按照摩尔比1:1:40:15:1.5混合,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于4℃过夜,使之充分作用。
其次,将玻碳电极依次用粒径为1.0μm、0.3μm及0.05μm的α-Al2O3粉抛光至镜 面,清洗干净后用氮气将玻碳电极吹干,取12μL上述混合液体滴涂在玻碳电极上,用紫外灯在30cm处照射15min,引发聚合得到分子印迹膜。
最后,依次用5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15mL和去离子水15mL以1mL/min的速度淋洗分子印迹膜以除去模板分子和杂质分子,得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2.2利用上述制备的分子印迹化学受体感受器检测水体中的藻毒素:
如图1所示,在电化学反应池中分别加入1mL浓度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将上述制备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溶液4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电极的阻抗,绘制阻抗Ret~浓度c的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利用上述方法对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石房哈毒素浓度均为0.3μg/L的人工合成水样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三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以三种藻毒素总量计)为77%,能够满足实用要求。
实施例3:
3.1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
首先,以微囊藻毒素、膝沟藻毒素、4-乙烯基吡啶、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安息香乙醚按照摩尔比1:1:20:10:0.5混合,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于4℃过夜,使之充分作用。
其次,将玻碳电极依次用粒径为1.0μm、0.3μm及0.05μm的α-Al2O3粉抛光至镜面,清洗干净后用氮气将玻碳电极吹干,取10μL上述混合液体滴涂在玻碳电极上,用紫外灯在25cm处照射10min,引发聚合得到分子印迹膜。
最后,依次用5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15mL和去离子水15mL以1mL/min的速度淋洗分子印迹膜以除去模板分子和杂质分子,得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3.2利用上述制备的分子印迹化学受体感受器检测水体中的藻毒素:
如图1所示,在电化学反应池中分别加入1mL浓度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将上述制备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溶液6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电极的阻抗,绘制阻抗Ret~浓度c的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利用上述方法对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新石房哈毒素浓度均为0.3μg/L的人工合成水样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三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以三种藻毒素总量计)为80%,能够满足实用要求。
实施例4:
4.1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
首先,取微囊藻毒素、膝沟藻毒素、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以及2-羟基-2-甲基-1-苯基甲酮按照摩尔比1:1:30:15:1混合,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于4℃过夜,使之充分作用。
其次,将玻碳电极依次用粒径为1.0μm、0.3μm及0.05μm的α-Al2O3粉抛光至镜面,清洗干净后用氮气将玻碳电极吹干,取10μL上述混合液体滴涂在玻碳电极上,用紫外灯在25cm处照射20min,引发聚合得到分子印迹膜。
最后,依次用3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15mL和去离子水15mL以1mL/min的速度淋洗分子印迹膜以除去模板分子和杂质分子,得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4.2利用上述制备的分子印迹化学受体感受器检测水体中的藻毒素:
如图1所示,在电化学发光反应池中,加入0.9mL pH为11、浓度为0.1mol/L的NaHCO3-Na2CO3缓冲溶液,10μL浓度为0.01mol/L的鲁米诺,将上述制备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溶液5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开启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控制电位在-0.2V~0.6V之间,扫描速度为100mV/s;记录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曲线(IECL-E)、循环伏安曲线(CV),当获得稳定的发光强度I0和循环伏安曲线时,分别加入1mL浓度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记录此时的电化学发光强度Is,计算发光强度的变化值ΔI=(I0-Is),绘制ΔI~lgc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利用上述方法对柱孢藻毒素、膝沟藻毒素、新石房哈毒素浓度均为0.4μg/L的人工合成水样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三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以三种藻毒素总量计)为84%,能够满足实用要求。
实施例5:
5.1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
首先,取微囊藻毒素、膝沟藻毒素、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及2-羟基-2-甲基-1-苯基甲酮按照摩尔比1:1:20:10:0.5混合,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于4℃过夜,使之充分作用。
其次,将玻碳电极依次用粒径为1.0μm、0.3μm及0.05μm的α-Al2O3粉抛光至镜面,清洗干净后用氮气将玻碳电极吹干,取8μL上述混合液体滴涂在玻碳电极上,用紫外灯在30cm处照射10min,引发聚合得到分子印迹膜。
最后,依次用6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15mL和去离子水15mL以1mL/min的速度淋洗分子印迹膜以除去模板分子和杂质分子,得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5.2利用上述制备的分子印迹化学受体感受器检测水体中的藻毒素:
如图1所示,在电化学发光反应池中,加入1mL pH为11、浓度为0.1mol/L的NaHCO3-Na2CO3缓冲溶液,9μL浓度为0.01mol/L的鲁米诺,将上述制备的玻碳电极 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溶液6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开启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控制电位在-0.2V~0.6V之间,扫描速度为100mV/s;记录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曲线(IECL-E)、循环伏安曲线(CV),当获得稳定的发光强度I0和循环伏安曲线时,分别加入1mL浓度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记录此时的电化学发光强度Is,计算发光强度的变化值ΔI=(I0-Is),绘制ΔI~lgc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利用上述方法对微囊藻毒素、柱孢藻毒素、膝沟藻毒素、石房哈毒素浓度均为0.5μg/L的人工合成水样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三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以四种藻毒素总量计)为91%,能够满足实用要求。
实施例6:
6.1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
首先,取微囊藻毒素、膝沟藻毒素、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及2-羟基-2-甲基-1-苯基甲酮按照摩尔比1:1:20:10:0.5混合,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于4℃过夜,使之充分作用。
其次,将玻碳电极依次用粒径为1.0μm、0.3μm及0.05μm的α-Al2O3粉抛光至镜面,清洗干净后用氮气将玻碳电极吹干,取8μL上述混合液体滴涂在玻碳电极上,用紫外灯在30cm处照射10min,引发聚合得到分子印迹膜。
最后,依次用6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15mL和去离子水15mL以1mL/min的速度淋洗分子印迹膜以除去模板分子和杂质分子,得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6.2水体中藻毒素的测定:
如图1所示,在电化学发光反应池中,加入1mL pH为11、浓度为0.1mol/L的NaHCO3-Na2CO3缓冲溶液,11μL浓度为0.01mol/L的鲁米诺,将上述制备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溶液6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开启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控制电位在-0.2V~0.6V之间,扫描速度为100mV/s;记录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曲线(IECL-E)、循环伏安曲线(CV),当获得稳定的发光强度I0和循环伏安曲线时,分别加入1mL浓度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记录此时的电化学发光强度Is,计算发光强度的变化值ΔI=(I0-Is),绘制ΔI~lgc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利用上述方法对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膝沟藻毒素、新石房哈毒素浓度均为0.45μg/L的人工合成水样验证方法的准确度,三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以四种藻毒素总量计)为89%,能够满足实用要求。
由以上实施例可见,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简单、灵活性高、快速廉价,可应用于水体中藻毒素的快速筛查,在环境监测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通过改 变虚拟模板,亦可制备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亦可将本发明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更换为石英晶体微天平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更多目标化合物的快速筛查,可扩展至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领域。

Claims (8)

1.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所述玻碳电极上修饰有藻毒素分子印迹膜,该藻毒素分子印迹膜由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以及光引发剂以摩尔比1:20~50:10~20:0.5~1.5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由微囊藻毒素和膝沟藻毒素以摩尔比1:1混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为丙烯酸、丙烯酰胺或4-乙烯基吡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引发剂为安息香乙醚或2-羟基-2-甲基-1-苯基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以及光引发剂按摩尔比1:20~50:10~20:0.5~1.5混合,混合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该混合液于4℃过夜,使之充分作用,其中所述藻毒素混合模板分子由微囊藻毒素和膝沟藻毒素以摩尔比1:1混合而成;
其次,将玻碳电极依抛光至镜面,清洗干净后用氮气将玻碳电极吹干,取8~12μL上述混合液体滴涂在玻碳电极上,用紫外灯在25~30cm处照射10~25min,引发聚合得到分子印迹膜;
最后,淋洗分子印迹膜以除去模板分子和杂质分子,得到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为丙烯酸、丙烯酰胺或4-乙烯基吡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引发剂为安息香乙醚或2-羟基-2-甲基-1-苯基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或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在水体中藻毒素含量分析检测中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在水体中藻毒素含量分析检测中应用,其特征在于,在电化学反应池中分别加入1mL浓度为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将玻碳电极浸入藻毒素标准水溶液中30~6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电极的阻抗,绘制阻抗Ret~浓度c的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在水体中藻毒素含量分析检测中应用,其特征在于,在电化学发光反应池中,加入0.9~1mL pH为11、浓度为0.1mol/L的NaHCO3-Na2CO3缓冲溶液,9~11μL浓度为0.01mol/L的鲁米诺,将上述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溶液30~60min至吸附平衡,再以铂丝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开启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控制电位在-0.2V~0.6V之间,扫描速度为100mV/s;
记录电化学发光强度-电位曲线(IECL-E)、循环伏安曲线(CV),当获得稳定的发光强度I0和循环伏安曲线时,分别加入1mL浓度0.01~10μg/L的藻毒素标准水溶液,记录此时的电化学发光强度Is,计算发光强度的变化值ΔI=(I0-Is),绘制ΔI~lgc校正曲线;更换实际水样品测定,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藻毒素浓度。
CN201510165462.3A 2015-04-09 2015-04-09 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4792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5462.3A CN104792852B (zh) 2015-04-09 2015-04-09 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5462.3A CN104792852B (zh) 2015-04-09 2015-04-09 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2852A true CN104792852A (zh) 2015-07-22
CN104792852B CN104792852B (zh) 2018-01-16

Family

ID=5355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5462.3A Active CN104792852B (zh) 2015-04-09 2015-04-09 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285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1287A (zh) * 2016-06-06 2016-08-24 同济大学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功能化TiO2@CNTs光电传感电极及采用该电极的光电分析方法
CN106324154A (zh) * 2016-09-05 2017-01-1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检测膝沟藻毒素的分析方法
CN106405080A (zh) * 2016-03-07 2017-02-15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微囊藻毒素智能检测系统
CN106053570B (zh) * 2016-05-11 2018-08-28 同济大学 一种石墨烯信号放大的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检测方法
CN112730386A (zh) * 2020-12-17 2021-04-3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化学发光的膜吸附过程评价系统
CN113358612A (zh) * 2021-05-24 2021-09-07 宁波大学 一种藻类检测微纳光学传感器及其制作与检测方法
CN117330552A (zh) * 2023-11-27 2024-01-02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分子印迹传感纸芯片检测膝沟藻毒素1,4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5596A2 (en) * 2006-06-15 2008-04-17 The Trustees Of Dartmouth Colleg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sensor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1458223A (zh) * 2008-12-26 2009-06-17 江南大学 一种微囊藻毒素-lr定量快速检测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JP2010112872A (ja) * 2008-11-07 2010-05-20 Kobe Univ センシングチップ、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
US20130280796A1 (en) * 2008-10-17 2013-10-24 Vanderbilt University Porous membrane waveguide sensors and sensing systems therefrom for detecting biological or chemical targets
CN103760052A (zh) * 2013-12-21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
CN104345037A (zh) * 2014-11-05 2015-02-11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微囊藻毒素光学检测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5596A2 (en) * 2006-06-15 2008-04-17 The Trustees Of Dartmouth Colleg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sensor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30280796A1 (en) * 2008-10-17 2013-10-24 Vanderbilt University Porous membrane waveguide sensors and sensing systems therefrom for detecting biological or chemical targets
JP2010112872A (ja) * 2008-11-07 2010-05-20 Kobe Univ センシングチップ、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1458223A (zh) * 2008-12-26 2009-06-17 江南大学 一种微囊藻毒素-lr定量快速检测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CN103760052A (zh) * 2013-12-21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微囊藻毒素压电检测传感器
CN104345037A (zh) * 2014-11-05 2015-02-11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微囊藻毒素光学检测传感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5080A (zh) * 2016-03-07 2017-02-15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微囊藻毒素智能检测系统
CN106053570B (zh) * 2016-05-11 2018-08-28 同济大学 一种石墨烯信号放大的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检测方法
CN105891287A (zh) * 2016-06-06 2016-08-24 同济大学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功能化TiO2@CNTs光电传感电极及采用该电极的光电分析方法
CN105891287B (zh) * 2016-06-06 2018-08-24 同济大学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功能化TiO2@CNTs光电传感电极及采用该电极的光电分析方法
CN106324154A (zh) * 2016-09-05 2017-01-1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检测膝沟藻毒素的分析方法
CN106324154B (zh) * 2016-09-05 2018-07-0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检测膝沟藻毒素的分析方法
CN112730386A (zh) * 2020-12-17 2021-04-3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化学发光的膜吸附过程评价系统
CN113358612A (zh) * 2021-05-24 2021-09-07 宁波大学 一种藻类检测微纳光学传感器及其制作与检测方法
CN113358612B (zh) * 2021-05-24 2022-11-08 宁波大学 一种藻类检测微纳光学传感器及其制作与检测方法
CN117330552A (zh) * 2023-11-27 2024-01-02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分子印迹传感纸芯片检测膝沟藻毒素1,4的方法
CN117330552B (zh) * 2023-11-27 2024-02-02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分子印迹传感纸芯片检测膝沟藻毒素1,4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2852B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2852A (zh) 一种藻毒素分子印迹化学受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92381B (zh) 一种荧光离子印迹探针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7121402A (zh)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模拟酶催化特性的水体中氯霉素检测方法
CN108732218A (zh) 一种测定2,4,6-三氯苯酚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483280A (zh) 一种快速检测氨氮脱除率的方法
CN112029496B (zh) 一种用于区分检测金属离子的荧光阵列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7868B (zh) 一种基于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毒死蜱的方法
CN106442515A (zh) 一种简单低成本的银离子目视定量检测方法
CN105154066A (zh) 一种高灵敏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yrzyńska et al. Flow-injection speciation of aluminium
CN101825579A (zh) 一种聚丙烯酰胺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CN108822078A (zh) 一种基于聚集诱导效应汞离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5806840A (zh) 定性及半定量检测血清或尿液中百草枯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04931488B (zh) 一种基于指示剂阵列检测阴离子的方法
CN106187941B (zh) 一种能够同时识别无机汞和有机汞的灵敏高选择性比色探针
CN105289541B (zh) 一种固定氟离子的吸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9335A (zh) 一种检测血样离子钙含量的方法
CN109444306A (zh) 一种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
CN102175746B (zh) 一种分析试剂以及硫酸和三价铁含量的分析方法
CN102135522B (zh) 一种孔雀石绿选择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04203105U (zh) 水体氨氮含量速检试剂盒
RU2456592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бальта (ii)
CN105572063A (zh) 一种基于氯化血红素可控聚集的水胺硫磷便捷检测方法
CN104374771B (zh) 一种快速检测水体氨氮含量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Kamel et al. A Solid Binding Matrix/Mimic Receptor‐Based Sensor System for Trace Level Determination of Iron Using Potential Measur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8

Address after: Room 501, office building, Langchuan Avenue, Jianping Town, Langx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zhou You Y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21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818 Fenghua Road, Jiangbei District, Zhejiang, Ningbo

Patentee before: Ningbo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20, Nan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oneering Park, No. 666 Chaoyang Road, Nanxun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Patentee after: Huzhou You Y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office building, Langchuan Avenue, Jianping Town, Langx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zhou You Y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4

Address after: 362600 No. 352, xinqiong village, Dapu Town, Yongchun Coun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 Chunmin

Address before: 313000 room 102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oneer Park, 666 Chaoyang Road, Nanxun Town, Nanxun District, Hu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uzhou You Y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Address after: Liu'an Development Zone, Yongchun Coun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east side of Taoxi bridge)

Patentee after: Yongchun County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Institute Fujian fragrance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national incense burni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 (Fujian)

Address before: 362600 No. 352, xinqiong village, Dapu Town, Yongchun Coun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 Chu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