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1446A -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1446A
CN104791446A CN201410029465.XA CN201410029465A CN104791446A CN 104791446 A CN104791446 A CN 104791446A CN 201410029465 A CN201410029465 A CN 201410029465A CN 104791446 A CN104791446 A CN 104791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flow component
ball screw
low temperatur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94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进胜
杨进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294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14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91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1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2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 F16H25/220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题目是一种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回流元件,其中回流元件具有回流弯道;以及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回流弯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本发明也提出应用该加工方法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及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由此,可增高回流元件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高回流元件、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方法及组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直线运动模块由线性轨道、滑座以及多个滚珠构成,通过滚珠在循环通道中持续滚动,可带动滑座及其上机构沿线性轨道移动,使该机构可以执行所需作业或表现功能。另外,滚珠螺杆是一种广泛应用在许多机械设备中的装置,一般由螺杆、螺帽及多个滚珠所构成,通过滚珠在循环通道内滚动,可使螺杆与螺帽进行相对螺旋运动,并使螺帽沿螺杆移动。
不论是直线运动模块或是滚珠螺杆,为了使滚珠在循环通道内持续运行顺畅,一般需使用回流元件(或者称为循环元件或循环单元)来使滚珠在装置内可平顺地运行、转向。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滚珠一般为金属材料(例如熟成钢、不锈钢),而回流元件一般为塑料制品,因此,当滚珠在塑料制的回流元件的回流弯道转向时,回流弯道必须承受滚珠极大的冲击力,而强大的冲击力常常会造成回流元件的损坏而使得直线运动模块或滚珠螺杆的寿命也随之降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可提高回流元件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高回流元件、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使用寿命,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提高回流元件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高回流元件、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使用寿命的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回流元件,其中回流元件具有回流弯道;以及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回流弯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
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多个回流元件的多个回流弯道及多个端盖的多个回流弯槽上分别形成一层金属层;将这些回流元件由滑座本体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分别装设在滑座本体;将一端部组件装设在滑座本体的第一端面,端部组件包括端盖;将线性轨道组装在滑座本体;由第二端面的回流元件将多个滚珠装入滑座本体内;将另一端部组件装设在滑座本体的第二端面,另一端部组件包括有另一端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多个端部循环件的回流弯道上分别形成一层金属层;将螺帽本体套接在螺杆;将端部组件组装在螺帽本体的第一端面,端部组件包括有端部循环件;将多个滚珠由螺帽本体的第二端面安装在滚珠循环通道内;以及将另一端部组件组装在螺帽本体的第二端面,另一端部组件包括有另一端部循环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循环单元的滚珠信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将循环单元与螺帽本体组装成螺帽;将螺帽套接在螺杆,并形成循环通道;以及将多个滚珠组装在循环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层的厚度介在0.03毫米至0.5毫米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流元件包括直线运动模块的回流元件或端盖,或一个滚珠螺杆的端部循环件,或另一个滚珠螺杆的循环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流元件的材料为塑料。
承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中,通过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回流元件的回流弯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由此,可增高回流元件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高回流元件的使用寿命。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回流元件可以是直线运动模块的回流元件或端盖,或一个滚珠螺杆的端部循环件,或另一个滚珠螺杆的循环单元,由此,可提高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至图1E分别为不同的回流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C为图2B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滚珠螺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图3B的滚珠螺杆的分解示意图。
图3D为图3B的滚珠螺杆的部份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滚珠螺杆的分解示意图。
图4C为图4B的滚珠螺杆的循环单元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线性轨道
11:轨道槽
2:滑座
21:滑座本体
211:内回流槽
212:外回流通道
22:端盖
221、N1:回流弯槽
23、522:防尘组件
231、DP:防尘件
232:支撑件
25、M、N、Q、T:回流元件
251、525、M1、Q11:回流弯道
3、6、B:滚珠
4、7:螺杆
41、41a、41b:轨道槽
5、8:螺帽
51、82:螺帽本体
511:组装开口
512、512a、512b:内滚珠槽
513:回流通道
52:端部组件
521:端部循环件
523:固定件
524、Q1:循环部
71:外螺纹槽
81:内螺纹槽
821、822:循环孔
83、T:循环单元
9:炼条式滚珠保持器
91:滚珠保持件
92:连结件
BH:滚珠保持部
ES1:第一端面
ES2:第二端面
IS:内表面
L:直线运动模块
L1:金属层
O:开口
OS:外表面
P、T1:滚珠通道
P01~P02、S01~S06、T01~T05、U01~U04:步骤
R:导引结构
S、K:滚珠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1A、图1B至图1E所示,其中,图1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而图1B至图1E分别为不同的回流元件的立体示意图。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回流元件”可提供坚硬对象(例如钢珠)回流及转向的元件,因此应用在不同的模块、装置或设备上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只要可达到使钢珠回流及转向的目的的元件、单元或模块都可称为回流元件。
如图1A所示,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S01及步骤S02。步骤S01为:提供回流元件,其中回流元件具有回流弯道,而步骤S02为:以低温镀(plating)层或低温涂(coating)层技术在回流弯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其中,回流元件可以是包括直线运动模块的回流元件或端盖,或一个滚珠螺杆的端部循环件,或另一个滚珠螺杆的循环单元,或是其它线性运动或传动模块(例如:线性滑轨、滚柱线轨、滚珠螺杆或滚珠花键)中供滚子或滚珠回流及转向的元件、单元或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回流元件M以直线运动模块的回流元件为例,其材料可为塑料,且回流元件M的回流弯道M1的数量为两个。另外,低温镀层技术例如但不限于蒸镀、溅镀或浸镀等技术,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定,且进行镀层的温度可介于摄氏0度至摄氏250度,其中包括0度至250度之间任意数值的组合;而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均能理解,在此范围内进行镀层或涂层的实际操作温度,与回流元件M的材质有关,以避免塑料材质的回流元件M因高温而产生形变甚或融化。另外,低温镀层所选用的环境介质种类以及操作时间,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此不再赘述。而形成的金属层L1的厚度可例如介于0.03毫米至0.5毫米之间,其中包括0.03毫米至0.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的组合。
另外,如图1C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回流元件N为直线运动模块的端盖为例。端盖一样具有使钢珠回流及转向的回流弯槽N1,其回流弯槽N1的数量为四个,且在这些回流弯槽N1上一样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的技术形成一层金属层L1。
另外,如图1D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回流元件Q为滚珠螺杆的端部循环件,端部循环件具有循环部Q1,而循环部Q具有回流弯道Q11,且在回流弯道Q11上一样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的技术形成一层金属层L1。
此外,如图1E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回流元件T为滚珠螺杆的循环单元,循环单元具有导引结构R,导引结构R具有滚珠通道T1,且在滚珠通道T1上一样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的技术形成一层金属层L1。
承上,本发明在回流元件的回流弯道上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的技术形成一层金属层,由此,当硬物(例如钢珠)在回流弯道上运行而回流及转向时,通过金属层可加强回流弯道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升回流元件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A至图2C所示,其中,图2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L的立体示意图,而图2C为图2B的直线运动模块L的分解示意图。
以下,请参照图2B及图2C所示,先说明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L的组成元件及其连结关系,再说明直线运动模块L的组装方法。
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L包括线性轨道1、滑座2以及多个滚珠3。滑座2滑设在线性轨道1,并包括滑座本体21、端盖22以及防尘组件23。在此,以两个防尘组件23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一个端盖22搭配一个防尘组件23,并可视为一组端部组件而装设在滑座本体21的一侧。然而,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滑座2也可以例如在滑座本体21的一端具有单一一组的端盖22以及防尘组件23,而在滑座本体21的另一端直接形成可供滚珠3回流的结构,或者,另一端仅单纯具有端盖22即可,并不以此为限。
防尘组件23分别具有防尘件231及支撑件232。本实施例的防尘件231可以是软性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具备低弹性模数、高延展性或高可挠性的物质,例如但不限于聚苯乙烯、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耐油橡胶或其组合;而支撑件232的材质则可以是高强度或刚性材料,例如金属。若以滑座本体21的长轴方向来看,支撑件232及防尘件231以远离端盖22的方向依序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防尘组件23也可以是单一构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端盖22(即上述的回流元件N)通过其内侧设计的回流弯槽(或称回流弯道)221(及上述的回流弯槽N1),以限制并导引滚珠3在内回流通道与外回流通道212间循环移动,供滚珠3回流及转向,且带动滑座2相对线性轨道1移动。而防尘组件23设置在端盖22相对在滑座本体21的端面(包括第一端面ES1及第二端面ES2)的一侧,具体而言,若以滑座2的长轴方向来看,则三者由外而内的排列顺序依序是防尘组件23、端盖22与滑座本体21。
另外,线性轨道1具有多个轨道槽11,滑座本体21的内侧具有对应于轨道槽11的多个内回流槽211。内回流槽211与轨道槽11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滑座本体21两侧对应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外回流通道212,而滚珠3可容置在内回流通道及外回流通道212中。另外,本实施例的滑座2更可包括四条防尘件DP,这些防尘件DP分别连结滑座本体21的底侧,并夹设在线性轨道1上侧及端盖22的滚珠保持部BH之间。防尘件DP共同用于阻挡尘埃或异物由线性轨道1及滑座本体21上下两个空隙进入直线运动模块L内部。另外,本实施例的滑座2更可包括多个回流元件25(即上述的回流元件M),其具有长管形结构,且长管形结构紧密地容置于外回流通道212中,以取代外回流通道212直接与滚珠3接触,形成较平顺且断差较少的循环通道。本实施例的回流元件25独立制成,再沿滑座本体21的长轴方向在外回流通道212中结合。各回流元件25具有多个回流弯道251(即上述的回流弯道M1),并可分别组装于滑座本体21的两个端面,提供滚珠3回流及转向。
接着,请参照图2A至图2C所示,本发明的直线运动模块L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S01至步骤S06。
首先,步骤S01为: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多个回流元件25的多个回流弯道251及多个端盖22的多个回流弯槽221上分别形成一层金属层L1。如图2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回流元件25的数量为4,而端盖22的数量为2。四个回流元件25共有8个回流弯道251,而两个端盖22共有8个回流弯槽221。另外,在回流元件25的回流弯道251及端盖22的回流弯槽221上形成一层金属层L1,则同前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在形成金属层L1之后,进行步骤S02:将这些回流元件25由滑座本体21的第一端面ES1及第二端面ES2分别装设于滑座本体21。如图2C所示,第一端面ES1例如为滑座本体21的左侧的端面,而第二端面ES2为滑座本体21的右侧的端面。其中,将这些回流元件25的长管结构分别容置于滑座本体21两侧的外回流通道212内,以提供滚珠3回流及转向的目的。由于已在回流元件25的回流弯道251上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的技术形成一层金属层L1,因此可加强回流弯道251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升回流元件25的使用寿命。
接着,进行步骤S03:将端部组件装设于滑座本体21的第一端面ES1,端部组件包括有端盖22。在本实施例中,可先将一个端盖22、一个防尘组件23视为一组端部组件而装设于滑座本体21的第一端面ES1上。或者,先将包括有一个端盖22的端部组件装设于滑座本体21的第一端面ES1,待防尘件DP、回流元件25、滚珠3以及另一端包括有端盖22的端部组件依照下述步骤装设之后,再将两端的防尘组件23装上去。
另外,进行步骤S04:将线性轨道1组装于滑座本体21,使轨道槽11与内回流槽211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以容置滚珠3。
进行步骤S05:将多个滚珠3装入滑座本体21内。在此,由第二端面ES2上的回流元件25将多个滚珠3装入滑座本体21内。其中,步骤S04及步骤S05的顺序也不限定,也可先进行步骤S05之后,再进行步骤S04。
最后,进行步骤S06:将另一端部组件装设于滑座本体21的第二端面ES2,另一端部组件包括有另一端盖22。在此,可将另一个端盖22、另一个防尘组件23视为一组端部组件而装设于滑座本体21的第二端面ES2上。或者,同前所述,可先将端盖22装设于滑座本体21的第二端面ES2上,再将两端的防尘组件23装上。如此,使滑座2可在线性轨道1上滑动而完成直线运动模块L的组装。
此外,直线运动模块L的组装的其它内容已在上述部分中详述,不再赘述。
另外,请参照图3A至图3D所示,其中,图3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3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滚珠螺杆S的立体示意图,图3C为图3B的滚珠螺杆S的分解示意图,而图3D为图3B的滚珠螺杆S的部份剖面示意图。
以下,请参照图3B至图3D所示,先说明本实施例的滚珠螺杆S的组成元件及其连结关系,再说明滚珠螺杆S的组装方法。
本实施例的滚珠螺杆S由多个组件组合而成,这些组件主要包括螺杆4、螺帽5以及多个滚珠6。其中,螺杆4的外表面具有沿纵轴(即螺杆4的长轴)连续缠绕的螺旋状的轨道槽41。螺帽5可滑设于螺杆4,并包括螺帽本体51及至少一个端部组件52。在本实施例中,滚珠螺杆S为端部循环式,并以两组端部组件52为例。其中,螺帽本体51可套设于螺杆4。螺帽本体51还可具有组装开口511,以供端部组件52装设。另外,螺帽本体51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41的至少两个内滚珠槽512。
螺帽本体51通过加工金属块状或柱状材料的螺帽本体材(图未示)所形成,再经研磨加工后形成螺帽本体51及其细部结构。当然,螺帽本体51的加工成型方法不是限制性的,在实际应用中,螺帽本体51也可通过其它如浇铸成型法、锻造成型法、车铣成型法制成等方式制成。螺帽本体51可以是环状柱体,并在内侧形成有内滚珠槽512。当然,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依据使用需求在螺帽本体材上增设或钻设法兰孔、注油孔、回流孔等孔位,甚至是通过在螺帽本体材进行表面热处理以加强螺帽本体的硬度。
如图3C及图3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双牙口的滚珠螺杆S为例,即滚珠螺杆S具有两组分别独立的滚珠循环通道。详细而言,轨道槽41包括两条各自形成于螺杆4外表面的轨道槽41a、41b。而螺帽本体51的内侧则具有两条内滚珠槽512a、512b,以对应轨道槽41a、41b。当螺帽5套设至螺杆4,内滚珠槽512a、512b与轨道槽41a、41b能相互对应而分别构成两条内滚珠通道。螺帽本体51对应内滚珠通道具有两条回流通道513,其与内滚珠通道分别为滚珠螺杆S的两条滚珠循环通道的一部分,提供滚珠6循环运动的途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螺帽5具有两组端部组件52,端部组件52包括端部循环件521、防尘组件522及固定件523,且优选地,端部组件52与螺帽本体51以卡合的方式组装。详细而言,端部组件52以其端部循环件521装设并卡合于螺帽本体51的组装开口511,且其它部分容置并卡合于容置槽的方式完成组装。其中,端部循环件521具有两个循环部524,循环部524分别容置于组装开口511内。循环部524还分别包括回流弯道525,这些回流弯道525与螺帽本体51的回流通道513以及内滚珠通道连通,以共同形成滚珠螺杆S的两条滚珠循环通道。整体上看,内滚珠通道与回流通道513通过回流弯道525完成滚珠转向的循环途径,而多个滚珠6即容置于滚珠循环途径内,滚珠6在滚珠循环途径中持续滚动,带动螺帽5相对螺杆4移动。
防尘组件522装设于端部循环件521相对于螺帽本体51的另一侧,而固定件523装设于防尘组件522相对于端部循环件521的另一侧。另外,组装开口511分别自螺帽本体51的第一端面ES1向第二端面ES2的方向延伸,且组装开口511还贯通了螺帽本体51的外表面OS及内表面IS,进而相对于螺帽本体51呈现“开放式”的缺口形式。因此,在制造程序上,本实施例仅须通过车床铣削的方式,特别是CNC车铣的方式,即可以采用开放作业的方式。在螺帽本体51上,例如从第一端面ES1或从外表面OS起,前者向第二端面ES2,后者向内表面IS,直接削除预定尺寸的块体,而形成组装开口511。在实际应用中,组装开口511也可经由车削或切割加工成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滚珠6行经回流弯道525处时,会对回流弯道525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此,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两个端部循环件521的回流弯道525上分别形成一层金属层L1可用于强化回流弯道521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升端部循环件521的使用寿命。
接着,请参照图3A至图3D所示,本发明的滚珠螺杆S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T01至步骤T05。
首先,步骤T01为: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多个端部循环件521的回流弯道525上分别形成一层金属层L1。如图3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端部循环件521(即上述的回流元件Q)共有4个回流弯道525(即上述的回流弯道Q11)。另外,形成一层金属层L1的方式,则如同在前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行步骤T02:将螺帽本体51套接于滚珠螺杆4。如图3D所示,如此可使螺帽本体51可滑设于螺杆4。
另外,进行步骤T03:将端部组件52组装于螺帽本体51的第一端面ES1,端部组件52包括有端部循环件521。在此,将端部循环件521、防尘组件522及固定件523组合成端部组件52,并将端部组件52组装于螺帽本体51的第一端面ES1。其中,端部组件52以其端部循环件521装设并卡合于螺帽本体51位于第一端面ES1的组装开口511,且其它部分容置并卡合于容置槽的方式完成组装。
接着,再进行步骤T04:将多个滚珠6由螺帽本体51的第二端面ES2安装于滚珠循环通道内。在此,由于第一端面ES1已完成端部组件52的安装,因此,由第二端面ES2将滚珠6装入滚珠循环通道内。
最后,进行步骤T05:将另一端部组件52组装于螺帽本体51的第二端面ES2,另一端部组件52包括有另一端部循环件521。在此,将另一端部循环件521、另一防尘组件522及另一固定件523组成另一端部组件52,并将另一端部组件52组装于螺帽本体51的第二端面ES2,以完成滚珠螺杆S的组装。在此,也将另一端部组件52以其端部循环件521装设并卡合于螺帽本体51位于第二端面ES2的组装开口511,且其它部分容置并卡合在容置槽的方式完成组装。
此外,滚珠螺杆S的组装的其它细部内容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请参照图4A至图4C所示,其中,图4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4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滚珠螺杆K的分解示意图,而图4C为图4B的滚珠螺杆K的循环单元83的示意图。
以下,请参照图4B至图4C所示,先说明本实施例的滚珠螺杆K的组成元件及其连结关系,再说明滚珠螺杆K的组装方法。
本实施例的滚珠螺杆K包括螺杆7、螺帽8、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及多个滚珠B。螺杆7具有外螺纹槽71,而螺帽8套设并滑设于螺杆7,且具有内螺纹槽8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螺帽8还具有螺帽本体82及循环单元83。在此,滚珠螺杆K为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并以一个循环单元83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具有多个循环单元83。其中,螺帽本体82具有至少两个循环孔821、822。而循环单元83具有滚珠信道P,滚珠信道P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各循环孔821、822连接。另外,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循环单元83的滚珠信道P上形成一层金属层L1,用以强化滚珠通道P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升循环单元83的使用寿命。此外,螺杆7的外螺纹槽71与螺帽8的内螺纹槽81对应设置,并与滚珠通道P共同形成循环路径。
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设置在螺杆7与螺帽8之间,而这些滚珠B容置于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并与螺杆7及螺帽8接触。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与这些滚珠B可在循环路径内运动。其中,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包括多个滚珠保持件91以及多个连结件92,然其非限制性,依据不同要求,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可有不同的设计方式。另外,滚珠保持件91具有容置空间,以容置滚珠B,而且滚珠保持件91可包覆滚珠B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滚珠保持件91更具有至少一个开口O。在本实施例中,滚珠保持件91以两个开口O为例说明,但不是用于限制。滚珠B可经由前方的开口O设置于滚珠保持件91的容置空间中。需注意,滚珠保持件91后方的开口O不是用以设置滚珠B,其功用可用以增加滚珠保持件91的结构在弯折时的活动自由度,然其非限制性,依据不同要求可有不同的设计方式。
连结件92对应于各滚珠保持件91的轴心,并设置在这些滚珠保持件91之间,亦即连结件92设置于相邻滚珠保持件91之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滚珠保持件91和/或这些连结件92可由弹性材质所构成,且这些滚珠保持件91与这些连结件92也可经由一体成型形成。另外,滚珠B也可在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一体成型制程中设置于模具内,由此当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完成后,滚珠B即已容置于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内。
因此,通过这些滚珠B在循环路径内循环运动,以带动螺杆7与螺帽8相对运动。而通过滚珠保持件91呈圆弧状的周缘,可使其与循环单元83的导引结构R配合,以使循环单元83产生引导功能,以引导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进入滚珠通道P。本实施例在循环单元83的滚珠信道P上形成一层金属层L1,用以强化滚珠通道P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升循环单元83的使用寿命。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循环单元83的滚珠信道P与循环孔821、822衔接处,可具有类似喇叭口的设计,由此使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较易进入滚珠通道P内。而且,本实施例的循环路径在外螺纹槽71及内螺纹槽81与滚珠通道P的衔接处,为滚珠B运动的切线方向,从而可使炼条式滚珠保持器9平顺地进入循环单元83。
接着,请参照图4A至图4C所示,本发明的滚珠螺杆K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U01至步骤U04。
首先,步骤U01为: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循环单元83(即上述的回流元件T)的滚珠通道P(即上述的滚珠通道T1)上形成一层金属层L1。由此,可强化循环单元83的滚珠信道P的耐冲击强度。
另外,如图4B所示,进行步骤U02:将循环单元83与螺帽本体51组装成螺帽8。
接着,进行步骤U03:将螺帽8套接于螺杆7,并形成循环通道。
最后,进行步骤U04:将多个滚珠B组装于循环通道,以完成滚珠螺杆K的组装工作。
此外,滚珠螺杆K组装的其它细部内容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中,通过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回流元件的回流弯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由此,可增高回流元件的耐冲击强度,进而提高回流元件的使用寿命。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回流元件可以是直线运动模块的回流元件或端盖,或滚珠螺杆的端部循环件,或另一个滚珠螺杆的循环单元,由此,可提高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权利要求中。

Claims (10)

1.一种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回流元件,其中所述回流元件具有回流弯道;以及
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所述回流弯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介于0.03毫米至0.5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元件包括直线运动模块的回流元件或端盖,或一个滚珠螺杆的端部循环件,或另一个滚珠螺杆的循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元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元件的材料为塑料。
5.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多个回流元件的多个回流弯道及多个端盖的多个回流弯槽上分别形成一层金属层;
将所述回流元件由滑座本体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分别装设于所述滑座本体;
将端部组件装设于所述滑座本体的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端部组件包括有所述端盖;
将线性轨道组装于所述滑座本体;
将多个滚珠装入所述滑座本体内;以及
将另一端部组件装设于所述滑座本体的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另一端部组件包括有另一所述端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介于0.03毫米至0.5毫米之间。
7.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在多个端部循环件的回流弯道上分别形成一层金属层;
将螺帽本体套接于螺杆;
将端部组件组装于所述螺帽本体的第一端面,所述端部组件包括有所述端部循环件;
将多个滚珠由所述螺帽本体的第二端面安装于滚珠循环通道内;以及
将另一个端部组件组装于所述螺帽本体的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另一个端部组件包括有另一个所述端部循环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介于0.03毫米至0.5毫米之间。
9.一种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低温镀层或低温涂层技术于循环单元的滚珠信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
将所述循环单元与螺帽本体组装成螺帽;
将所述螺帽套接于螺杆,并形成循环通道;以及
将多个滚珠组装于所述循环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介于0.03毫米至0.5毫米之间。
CN201410029465.XA 2014-01-22 2014-01-22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Pending CN104791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9465.XA CN104791446A (zh) 2014-01-22 2014-01-22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9465.XA CN104791446A (zh) 2014-01-22 2014-01-22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1446A true CN104791446A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5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9465.XA Pending CN104791446A (zh) 2014-01-22 2014-01-22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144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2259A (ja) * 2001-07-26 2003-02-13 Nsk Ltd ボールねじ
JP2005214305A (ja) * 2004-01-29 2005-08-11 Kuroda Precision Ind Ltd ボール循環装置
US20050183530A1 (en) * 2004-02-25 2005-08-25 Nsk Ltd. Ball screw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DE202005010302U1 (de) * 2005-06-27 2005-11-03 Lee, Mao-Tu Rollkugelumlaufvorrichtung
CN1993574A (zh) * 2004-08-03 2007-07-04 Zf操作系统有限公司 机电式转向系统的滚珠螺旋传动装置和用于滚珠螺旋传动装置的螺母
TWM321958U (en) * 2007-05-11 2007-11-11 Comtop Technology Co Ltd U-turn guider of the bearing on linear transmission
CN102066788A (zh) * 2008-05-06 2011-05-18 谢夫勒科技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轴承滚动体的保持架
CN201916359U (zh) * 2010-05-31 2011-08-03 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运动模块
DE102011054178A1 (de) * 2011-10-04 2013-04-04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Übertragungsmodul mit einer Kühlvorrichtung
CN103097771A (zh) * 2010-06-25 2013-05-08 Ntn株式会社 电动致动器
CN203309044U (zh) * 2013-05-30 2013-11-27 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滚珠螺杆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2259A (ja) * 2001-07-26 2003-02-13 Nsk Ltd ボールねじ
JP2005214305A (ja) * 2004-01-29 2005-08-11 Kuroda Precision Ind Ltd ボール循環装置
US20050183530A1 (en) * 2004-02-25 2005-08-25 Nsk Ltd. Ball screw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993574A (zh) * 2004-08-03 2007-07-04 Zf操作系统有限公司 机电式转向系统的滚珠螺旋传动装置和用于滚珠螺旋传动装置的螺母
DE202005010302U1 (de) * 2005-06-27 2005-11-03 Lee, Mao-Tu Rollkugelumlaufvorrichtung
TWM321958U (en) * 2007-05-11 2007-11-11 Comtop Technology Co Ltd U-turn guider of the bearing on linear transmission
CN102066788A (zh) * 2008-05-06 2011-05-18 谢夫勒科技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轴承滚动体的保持架
CN201916359U (zh) * 2010-05-31 2011-08-03 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运动模块
CN103097771A (zh) * 2010-06-25 2013-05-08 Ntn株式会社 电动致动器
DE102011054178A1 (de) * 2011-10-04 2013-04-04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Übertragungsmodul mit einer Kühlvorrichtung
CN203309044U (zh) * 2013-05-30 2013-11-27 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滚珠螺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5341B2 (en) Resin cage for tapered roller bearing and tapered roller bearing including the resin cage
US8297843B2 (en) Ball retainer chain,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a linear guide apparatus
JP3137444U (ja) 線形スライドレールの回転循環案内構造
CN102869463B (zh) 滚珠丝杠用螺母的制造方法以及滚珠丝杠
CN101542147B (zh) 滚珠花键装置
CN103912648B (zh) 用于滚珠螺杆的回流元件及使用该回流元件的滚珠螺杆
CN104791446A (zh)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KR200477396Y1 (ko) 선형 운동 모듈
CN103453014A (zh) 微型直线运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11603883B1 (en) Roller-type linear guideway
JP4561087B2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4531629B2 (ja) 摺動装置
CN203685856U (zh) 直线运动模块
CN210705742U (zh) 一种模具
US6872350B2 (en) Rack and pinion ejector guiding system for a molding machine
CN101634337B (zh) 滚动体保持链单元
EP3130442B1 (en) Plastic inj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lastic parts
CN103851078B (zh) 滚珠运动模块的运动本体及其加工方法
CN203453292U (zh) 直线运动模块
CN110345218A (zh) 一种端盖循环两沟道滚珠花键副及加工工艺
TW201530019A (zh) 迴流元件的加工方法、直線運動模組的組裝方法及滾珠螺桿的組裝方法
CN112440437B (zh) 一种具有细深孔的工件的二次注塑成型的方法
CN203453291U (zh) 微型直线运动模组
TW200934963A (en) Retainer of linear guideway
JP2005349836A (ja) 射出成形機の可動金型支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