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6359U - 直线运动模块 - Google Patents

直线运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16359U
CN201916359U CN2010202168911U CN201020216891U CN201916359U CN 201916359 U CN201916359 U CN 201916359U CN 2010202168911 U CN2010202168911 U CN 2010202168911U CN 201020216891 U CN201020216891 U CN 201020216891U CN 201916359 U CN201916359 U CN 201916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flow
channel
linear motion
motion module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168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进胜
杨进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168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16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16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163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包括一线性轨道体、一滑座及多个滚珠。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体,且包括一滑座本体、至少四个回流元件及两个端盖。滑座本体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内回流槽,内回流槽与滑轨之轨道槽共同构成一内回流通道,且滑座本体两侧分别对应内回流通道设置至少一个贯通滑座本体的回流孔道。回流元件分别设置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的两侧。各回流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回流管部,容置于对应的回流孔道,且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连接而共同构成一外回流通道。端盖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各端盖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回流导引槽,对应接合内回流通道及外回流通道。

Description

直线运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运动模块。
背景技术
在直线运动模块中,为使滑座能透过有限数目的滚珠持续于线性轨道体前进,一般是通过设置滚珠回流通道的方式来达成。利用滚珠回流通道,滚珠可在每次滑座通过后,再重新返回线性轨道体及滑座之间,续行其功能。
图1为一种习知线性运动模块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所示,习知线性运动模块1包含一线性轨道体11、一滑座12及多个滚珠13。线性轨道体11设置有轨道槽111,而滑座12内侧则设置有内回流槽121,两者共同组成滚珠运行的内回流通道R。另外,滑座12设置有外回流通道122,滚珠依序通过回流导引弯道(图未示)及外回流通道122后,得以重新返回线性轨道体11及滑座12之间。
为在刚性极佳的滑座12设置外回流通道122,习知技术是采用钻孔加工的方式。利用滑座12的一端面为基准面,由另一端面施行钻孔以贯穿整个滑座12,或以滑座12的两端面交互为基准面,实施钻孔并连通管道,最后形成外回流通道122。
然而,已知利用习知技术制成外回流通道尚存在部分问题。第一,钻孔加工容易在外回流通道两端形成锥度,使得管径无法统一,影响滚珠循环运动时的稳定性。再者,由于钻孔加工无法由单一端面加工完成,难以避免会在通道面上形成断差,影响外回流通道的平滑程度。上述问题都会导致直线运动模块在动作时发出较大噪音,以及造成滚珠在高速滚动的过程中,产生停顿或失去稳定,甚至造成元件损坏。
另外,虽然已有部分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良,但仍面临实施困难、加工程序繁复或元件种类过多的障碍,对于如何降低外回流通道瑕 疵对滚珠运动的影响还一直未有最佳的解决方式。
因此,如何改良并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具有无断差的回流通道,可提升动作时的稳定性、减低噪音及适于高速运作,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具有无锥度、无断差的外回流通道,可提升动作时的稳定性、减低噪音及适于高速运作。此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还可将自润元件结合为外回流通道的一部分,以自动供应润滑物质的方式,加强滚珠运动的平顺程度。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同时可在内回流通道与回流弯槽的接合处达成实质无断差,进一步强化上述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能利用胶合或二次成型方式使滑座本体与回流元件合而为一,以减少多次组装所增加的劳力、时间、费用,更可降低元件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具有一体成型的端盖及滚珠保持件,可有效减少直线运动模块在未组装前的元件数目,节省用料成本及加工步骤。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包括一线性轨道体、一滑座及多个滚珠。线性轨道体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轨道槽。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体,且包括一滑座本体、至少四个回流元件及两个端盖。滑座本体内侧对应轨道槽设置至少两个内回流槽,且内回流槽与轨道槽共同构成一内回流通道。滑座本体两侧分别对应内回流通道设置至少一个贯通滑座本体的回流孔道。回流元件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之两侧。各回流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回流管部,容置于对应的回流孔道。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连接而共同构成一外回流通道。端盖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且各端盖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回流导引槽。回流导引槽对应接合内回流通道及外回流通道。滚珠循环运动于内回流通道、其中之一回流导引槽、外回流通道及另一回流导引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在连接处 分别具有对应的锥度,以通过套设方式而共同构成外回流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是一体成型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则是以胶合的方式连接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座还包括至少两个自润元件,分别设置于回流孔道,且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是通过自润元件的连结而连接。其中,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是射出成型于滑座本体,从而与自润元件及滑座本体结合成一整体,另外,也因此使得两个回流管部固定连结于自润元件,三者共同组成外回流通道。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是以胶合的方式与自润元件连结。而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自润元件的两端分别具有锥度,以供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套设,再共同组成外回流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回流元件分别还具有至少一个回流弯槽。回流弯槽的一端连接回流管部,且回流弯槽与回流导引槽共同构成一回流弯道,对应接合内回流通道及外回流通道。其中,各内回流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凹陷部,回流弯槽的另一端分别具有一凸出部,且回流弯道通过凹陷部与凸出部的接合而对应接合内回流通道。优选地,凹陷部与凸出部的连接处是实质无断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座本体内侧对应轨道槽设置至少两个滚珠保持件,用以限制滚珠相对于滑座本体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端盖还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滚珠保持部。滚珠保持部与端盖是一体成型,且平行回流孔道上相对的两个滚珠保持部连接而共同构成一滚珠保持件。其中,相对的两个滚珠保持部其中之一具有一凸部,另一滚珠保持部具有一凹部,以通过凸部与凹部的接合而共同构成一滚珠保持件。
承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通过回流元件的设置,取代直接以回流孔道作为外回流通道,故能修正加工产生的缺陷,使整体回流通道的管径更为一致。另外,由于回流元件的制成方式及连接关系更适于形成无断差的通道管壁,能有效降低直线运动模块的噪音,提高滚珠运动的稳定性,当进一步与定位结构和/或自润元件结合应用时, 更能提供定位和/或润滑功能。再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相对的两个回流元件和/或端盖与滚珠保持部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从而减少元件数目,节省用料成本及加工步骤,更可以防止多次组装产生的误差。
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基于结构设计,得以克服回流通道中,管径存在锥度或通道表面粗糙度等影响滚珠运行的不利因素,有助于降低直线运动模块动作时产生的噪音,同时提高动作时的稳定性。此外,在此结构中亦适于设置自润元件,以通过润滑物质,降低滚珠与滚珠、或滚珠与通道间的干涉。当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配合一体成型的制成方式时,不仅能减少独立的元件数目,使滑座内各构件结合为一整体,更可以促使回流通道各部分紧密贴合于滑座本体,以得到完整的支撑力,避免滚珠运动造成管道震荡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相对的两个回流元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滑座本体与回流元件的组合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滑座本体与回流元件的组合完成图;
图7为图3所示的端盖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滑座本体与端盖的组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相对的两个回流元件及自润元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11为图9所示的滑座本体与回流元件的组合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习知〕
1:直线运动模块
11:线性轨道体
111:轨道槽
12:滑座
121:内回流槽
122:外回流通道
13:滚珠
R:内回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
2、2’:直线运动模块
21:线性轨道体
211:轨道槽
22、22’:滑座
221:滑座本体
222、222’:回流元件
223:端盖
224:内回流槽
225:回流孔道
226、226’:回流管部
227:回流导引槽
228:回流弯槽
229:滚珠保持部
23:滚珠
B:滚珠保持件
CC:凹陷部
CV:凸出部
DP1、DP2:防尘件
DP3、DP4:端盖防尘件
ES:端面
H:螺孔
PJ:凸部
RI:内管径
Ro:外管径
RC:凹部
SL:自润元件
T1、T2、T3、T4:锥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的示意图,而图3为图2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2包括一线性轨道体21、一滑座22及多个滚珠23。线性轨道体21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轨道槽211。滑座22滑设于线性轨道体21,且包括一滑座本体221、至少四个回流元件222及两个端盖223。滑座本体221内侧对应轨道槽211设置至少两个内回流槽224,且内回流槽224与轨道槽211共同构成一内回流通道。滑座本体221两侧分别对应内回流通道设置至少一个贯通滑座本体的回流孔道225。回流元件222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221的两个端面ES的两侧。各回流元件22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回流管部226,容置于对应的回流孔道225。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226连接而共同构成一外回流通道。端盖223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221的两个端面ES,且各端盖223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回流导引槽227。回流导引槽227对应接合内回流通道及外回流通道。滚珠23循环运动于内回流通道、其中之一回流导引槽227、外回流通道及另一回流导引槽227。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2,其线性轨道体21两侧可分别设置一条或多于一条轨道槽211,而在本实施例中将以线性轨道体21两侧分别设置两条轨道槽211的直线运动模块2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当然,线性轨道体21两侧亦可分别设置其它数目的轨道槽211,应用上并无特别限制。
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4所示,滑座本体221内侧对应轨道槽211设置至少两个内回流槽224,内回流槽224与轨道槽211共同构成一内回流 通道,滑座本体221两侧分别对应内回流通道设置至少一个贯通滑座本体221的回流孔道225。在本实施例中,滑座本体221内侧对应四条轨道槽211而分别于左右设置两条内回流槽224,此四条内回流槽224与四条轨道槽211共同构成四条内回流通道。另外,滑座本体2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条贯通滑座本体221的回流孔道225,以对应四条内回流通道。在本实施例中,滑座本体221优选为一铁件、钢件、或一金属件,而其内回流槽224是由研磨加工法方式制作,以减少槽面断差及热变形量。至于回流孔道225则是以滑座本体221的前后端面ES交互为基准面,在滑座本体221另一端面ES的左右两侧实施钻孔,最后沿滑座本体221长轴方向贯通钻孔,以形成回流孔道225。
请参考图4所示,回流元件222是构成滚珠回流通道的一部分,各回流元件22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回流管部226,作为滚珠23在滑座本体221内运行的轨道。因此,两两组合完成的回流元件222,其回流管部226可以取代回流孔道225,直接与滚珠23接触,消除钻孔造成回流孔道225通道面粗糙及/或热处理变形的问题,提供较佳的回流通道。
请同时参考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回流元件222是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221的前后两端面ES的左右两侧,且各回流元件222分别具有两个回流管部226,分别容置于对应的回流孔道225。
请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滑座本体221长轴方向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226可在回流孔道225中连接而共同构成一外回流通道。其中,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226在连接处可分别具有互相对应的锥度T1及T2。详细而言,锥度T1是可例如回流管部226其中之一在连结的位置具有相对较小的外管径Ro,且此外管径Ro是向回流管部226开口方向逐渐缩小,而使外管壁形成近似锥形(如图4中的锥度T1)。而另一回流管部226则在连接处的管口具有最大内管径RI,但以相反于回流管部226开口的方向逐渐缩小,而使内管壁形成倒锥形(如图4中的锥度T2)。因此,回流管部226可以通过锥度T1及T2相互套设的方式连结,且再辅以例如但不限于胶水或黏着物质将两者胶合或黏合,而共同构成外回流通道。当然,上述仅为说明而举的实例,其它可使相对的两个回流元件222连接的结构或技术也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在此不限。
此外,同样请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回流元件222分别还具有至少一个回流弯槽228。回流弯槽228的一端连接回流管部226,且当端盖223结合于滑座本体221的端面ES上后,回流弯槽228与回流导引槽227共同构成一回流弯道。回流弯道为一实质呈U型或马蹄型的弯管状结构,两端分别对应接合内回流通道及外回流通道,以导引滚珠23平顺地改变运行的方向。
其中,回流管部226及回流弯槽228优选为利用射出成型制成的一体成型的单一构件,且其材质以塑料或树脂为佳。当然,回流管部226及回流弯槽228也可以为独立制成的构件,而再连结组合。至于其它可达到相同功效的材质及工艺方式,例如金属元件与研磨加工,也可用于制作回流管部226和/或回流弯槽228,应用上并无特别限制。
再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为强化导引滚珠23的能力,回流导引槽227和/或回流弯槽228还可包含多个回流导引件(图中未示),其以合适的角度设置于回流元件222,降低改变运动路径时对滚珠23产生的不利影响。
请同时参考图5及图6所示,各回流元件222可通过扣合、卡合、黏合、锁合、嵌合、或其组合的方式设置于滑座本体221的两个端面ES的两侧,且是由滑座本体221前后两端面ES向中心的方向进行。在本实施例中,回流元件222与滑座本体221的连结是通过卡合的方式达成。
详细而言,内回流槽224的两端可分别具有一凹陷部CC,各回流元件222连结于滑座本体221的一侧可分别对应凹陷部CC而设置一凸出部CV,回流元件222通过凸出部CV与凹陷部CC的连接而设置于滑座本体221的两个端面ES的两侧(如图6所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可互相配合的凹陷部CC及凸出部CV还可同时提供定位功能,以提高回流元件222与滑座本体221组装的精度。另外,又由于射出成型的回流元件222表面平滑且无变形问题,易与研磨形成的内回流槽224紧密配合,因此,请同时参考图5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CC与凸出部CV的连接处是实质无断差,换言之,滑座本体221与回流元件222的连接处是实质无断差,而有助于提高滚珠23运动的稳定性,减少噪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凹陷部CC与凸出部CV的形状及尺寸可以实际使用 需要调整,不可以本说明书所举的实例限制解释,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称实质无断差乃是涵盖因加工、组装精度或其它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些许误差。
此外,回流管部226也可例如胶合或黏合于回流孔道225,以进一步强化回流元件222与滑座本体221间的连结,减少滚珠23运动时所造成整体结构的不安定性。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回流元件222与滑座本体221分开形成、再组装的制法进行说明,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回流元件222也可以利用在滑座本体221中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可先将滑座本体221内插至模具中,而后以树脂成型于模具中,使得对应的回流元件222可以一体成型于滑座本体221,同时也与滑座本体221一体结合,以减少直线运动模块2的元件数目、组装工时,从而具有降低劳力、时间、费用的优势。
请同时参考图7及图8所示,当回流元件222设置于滑座本体221后,可再将端盖223利用扣合、卡合、黏合、锁合、嵌合或其组合的方式设置于滑座本体221的前后端面ES,从而使端盖223的回流导引槽227与回流元件222的回流弯槽228共同构成导引滚珠23的回流弯道。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滑座本体221及端盖23上还分别具有螺孔H,以从滑座本体221前、后侧以螺丝锁合端盖223及滑座本体221,且同时夹置回流元件222于其中,进一步稳定回流元件222与滑座本体221的连结。
依据本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2的构型,其优选应配合三组滚珠保持件,分别位于滑座本体221内侧的上、中及下侧(依其位置可视为上滚珠保持件、中滚珠保持件及下滚珠保持件)。请参考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端盖223还可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滚珠保持部229,且优选可分别具有四个滚珠保持部229。此四个滚珠保持部229能在两端盖223与滑座本体221连结后,通过平行回流孔道225的两个滚珠保持部229共同连接而组成一贯穿滑座本体221内侧的滚珠保持件。在本实施例中,各端盖223的滚珠保持部229可与端盖223为一体射出成型的单一构件,也可以为分别独立形成而再组装结合的不同构件。
进一步而言,平行回流孔道225上相对的两个滚珠保持部229其中 之一优选具有一凸部PJ,另一个具有一凹部RC,以通过凸部PJ与凹部RC的接合而共同构成一滚珠保持件。
此外,请同样参考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座本体221内侧对应轨道槽211设置两个滚珠保持件B,且其位置为同侧的两个内回流槽224间并延伸达到与滑座本体221的长轴相同长度。
进一步说明,若考虑三组滚珠保持件的位置,由端盖223的滚珠保持部229所形成的滚珠保持件是为直线运动模块2中的上、下滚珠保持件,有别设置于滑座本体221的中滚珠保持件B。另外,就功能上而言,上滚珠保持件与中滚珠保持件B夹设于上方内回流通道上下两端,而中滚珠保持件B又与下滚珠保持件夹设于下方内回流通道上下两端,以保持滚珠23在滑座22与线性轨道体21分离时不致脱落。
据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可利用设置回流元件于回流孔道中的方式,维持滚珠回流通道的管径的一致,且同时降低通道表面的粗糙程度,形成实质无断差的运动环境,有助于降低直线运动模块动作时的噪音,以及增加稳定度。另外,又由于回流元件具备与滑座本体一体结合的特性,故能减少元件数目,节省生产的劳力、时间、费用。
请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座22还包括四条防尘件DP1及DP2,两条防尘件DP2连结滑座本体221的底侧,而另两条防尘件DP1则夹设于线性轨道体21上侧及上滚珠保持件之间。防尘件DP1及DP2共同用于阻挡尘埃或异物由线性轨道体21及滑座本体221上下两空隙进入直线运动模块2内部。除此之外,同样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座22还可包括一前端盖防尘件DP3以及一后端盖防尘件DP4,分别设置于端盖223相对端面ES的另一侧,其功能也是用于防止异物由滑座22前端或后端侵入内部。
除上述实施例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也具有另一种实施方式,且此实施方式着重于回流元件及位于滑座本体内的回流通道的改变,故以下将针对此提供说明,至于直线运动模块的其它部分大致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其已详述于上,在此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考图9至图11所示,滑座22’还可包括至少两个自润元件SL。在本实施例中,滑座22’包括四个自润元件SL,分别对应设置于四 条回流孔道225。由于自润元件SL为回流通道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自润元件SL的内壁为滚珠回流通道的内壁的一部分),且内设有储存润滑油类、润滑剂或润滑物质的部件,故滚珠23通过自润元件SL时,可自动沾附润滑油类、润滑剂或润滑物质,以达到润滑的目的。
请同时参考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226’是通过自润元件SL的连结而连接。其中,在组成直线运动模块2’时,可以例如先将自润元件SL设置于回流孔道225中。其后,再将回流元件222’设置于滑座本体221的两个端面ES的两侧,以使得回流管部226’能与自润元件SL连结。本实施例中的自润元件SL的两端分别具有锥度T3,可供具有相对应锥度T4的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226’套设,而共同组成外回流通道。其中,自润元件SL的管径在两端开口处优选为喇叭状,其略大于回流管部226的内管径RI,以加强滚珠23进入时的稳定性。又,锥度T3的外管径Ro变化(最大外管径Ro长度减掉最小内管径Ro长度)优选约为0至0.15倍的滚珠23直径,且锥度T3的长度优选为0至2倍的滚珠23直径。在另一示例中,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226’可以胶合的方式与自润元件SL连结。自润元件SL的材质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金属、塑料或树脂,但本实用新型以使用金属材质的自润元件SL为佳,不仅因为其刚性较强,更因为适于应用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在此示例中,相对的回流元件222’是射出成型于滑座本体221,因此,可先将金属材质的自润元件SL及滑座本体211内插于模具中,而后进行射出成型,使回流元件222’、自润元件SL及滑座本体221结合成一整体。于此同时,相对的两个回流管部226’也固定连结于自润元件SL,三者共同组成外回流通道,且在此实施方式中,回流管部226’与自润元件SL相连结处可达成实质无断差(断差可小于0.1倍的滚珠23直径)。
综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通过回流元件的设置,取代直接以回流孔道作为外回流通道,故能修正加工产生的缺陷,使整体回流通道的管径更为一致。另外,由于回流元件的制成方式及连接关系更适于形成无断差的通道管壁,能有效降低直线运动模块的噪音,提高滚珠运动的稳定性,当进一步与定位结构和/或自润元件结合应用时,更能提供定位和/或润滑功能。再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 其相对的两个回流元件和/或端盖与滚珠保持部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从而减少元件数目,节省用料成本及加工步骤,更可以防止多次组装产生的误差。
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基于结构设计,得以克服回流通道中,管径存在锥度或通道表面粗糙度等影响滚珠运行的不利因素,有助于降低直线运动模块动作时产生的噪音,同时提高动作时的稳定性。此外,在此结构中也适于设置自润元件,以通过润滑物质,降低滚珠与滚珠、或滚珠与通道间的干涉。当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模块配合一体成型的制成方式时,不仅能减少独立的元件数目,使滑座内各构件结合为一整体,更可以促使回流通道各部分紧密贴合于滑座本体,以得到完整的支撑力,避免滚珠运动造成管道震荡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随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14)

1.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线性轨道体,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轨道槽;
一滑座,滑设于所述线性轨道体,该滑座包括:
一滑座本体,内侧对应所述轨道槽设置至少两个内回流槽,所述内回流槽与所述轨道槽共同构成一内回流通道,且所述滑座本体两侧分别对应所述内回流通道设置至少一个贯通所述滑座本体的回流孔道;
至少四个回流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的两侧,各所述回流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回流管部,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回流孔道,且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连接而共同构成一外回流通道;及
两个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座本体的所述两个端面,各所述端盖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回流导引槽,且所述回流导引槽对应接合所述内回流通道及所述外回流通道;以及
多个滚珠,循环运动于所述内回流通道、其中之一回流导引槽、所述外回流通道及另一回流导引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在连接处分别具有对应的锥度,以通过套设方式而共同构成所述外回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是一体成型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是以胶合的方式连接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座还包括至少两个自润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回流孔道,且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是通过所述自润元件的连结而连接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射出成型于所述滑座本体,从而与所述自润元件及所述滑座本体结合成一整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自润元件的两端分别具有锥度,以供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套设。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的两个所述回流管部以胶合的方式与所述自润元件连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回流元件分别还具有至少一个回流弯槽,所述回流弯槽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流管部,且所述回流弯槽与所述回流导引槽共同构成一回流弯道,对应接合所述内回流通道及所述外回流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内回流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凹陷部,所述回流弯槽的另一端具有一凸出部,且所述回流弯道通过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出部的接合而对应接合所述内回流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出部的连接处实质无断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座本体内侧对应所述轨道槽设置至少两个滚珠保持件,用以限制所述滚珠相对于所述滑座本体的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端盖还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滚珠保持部,各所述滚珠保持部与所述端盖一体成型,且平行所述回流孔道并相对的两个所述滚珠保持部连接而共同 构成一滚珠保持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的两个所述滚珠保持部其中之一具有一凸部,另一所述滚珠保持部具有一凹部,以通过该凸部与该凹部的接合而共同构成一滚珠保持件。 
CN2010202168911U 2010-05-31 2010-05-31 直线运动模块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6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68911U CN201916359U (zh) 2010-05-31 2010-05-31 直线运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68911U CN201916359U (zh) 2010-05-31 2010-05-31 直线运动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16359U true CN201916359U (zh) 2011-08-03

Family

ID=44416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1689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6359U (zh) 2010-05-31 2010-05-31 直线运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163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1446A (zh) * 2014-01-22 2015-07-22 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TWI500857B (zh) * 2012-11-28 2015-09-21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滾珠運動模組的運動本體及其加工方法
CN114076150A (zh) * 2020-08-18 2022-02-22 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滚柱线轨之循环通道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857B (zh) * 2012-11-28 2015-09-21 Tbi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滾珠運動模組的運動本體及其加工方法
CN104791446A (zh) * 2014-01-22 2015-07-22 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流元件加工方法、直线运动模块及滚珠螺杆的组装方法
CN114076150A (zh) * 2020-08-18 2022-02-22 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滚柱线轨之循环通道结构
CN114076150B (zh) * 2020-08-18 2024-04-09 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滚柱线轨之循环通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7752B (zh) 直线运动装置
CN201916359U (zh) 直线运动模块
US20130259409A1 (en) Linear sliding block
JP3151006U (ja) 線形スライドレールの予圧パッキン構造
US9004762B1 (en) Linear motion module
CN103912648B (zh) 用于滚珠螺杆的回流元件及使用该回流元件的滚珠螺杆
JP5826537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7927016B2 (en) Slider for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US7306373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US7121723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KR200477396Y1 (ko) 선형 운동 모듈
JP5785570B2 (ja) 運動案内装置
US8790011B2 (en) Seal device and linear guide device
CN103453014A (zh) 微型直线运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02867B (zh) 一种用于线性模组上的一体化保持架
CN203453291U (zh) 微型直线运动模组
TWM392031U (en) Linear motion module
RU146827U1 (ru) Модуль линейного перемещения
CN114060486B (zh) 外循环滚珠螺杆及其回流管结构
TWM568924U (zh) Rails that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return element
KR200468456Y1 (ko) 선형 슬라이딩 블록 구조체
KR100624773B1 (ko) 리니어 가이드 장치
TWM467759U (zh) 微型直線運動模組
TWI529315B (zh) 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製造方法
JP6528580B2 (ja) エンドキャッ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直動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