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6986A - 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6986A
CN104766986A CN201410855050.8A CN201410855050A CN104766986A CN 104766986 A CN104766986 A CN 104766986A CN 201410855050 A CN201410855050 A CN 201410855050A CN 104766986 A CN104766986 A CN 104766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insel
positive electrode
bending
material paper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50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山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66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69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6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66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2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52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3Electric condenser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蓄电设备所具备的蓄电部件通过以下工序来制造:将具有正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正极材料箔在中央部进行折弯,将具有负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负极材料箔在中央部进行折弯的工序;在使隔离箔夹设在正极材料箔与负极材料箔之间的状态下以使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的开口侧和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的开口侧相面对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工序;以及将正极材料箔和负极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一材料箔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利用上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限制上述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从而定位上述正极材料箔和上述负极材料箔的工序。

Description

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主张于2014年1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00082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以及电池等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7-22069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25822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441976号公报中,记载有具备正极电极箔和负极电极箔隔着隔离箔并交替层叠而成的蓄电部件的电容器以及电池等蓄电设备。
日本特开2007-220696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部件通过在正极电极箔与负极电极箔之间配置折弯的隔离箔并使正极电极箔与负极电极箔靠近而制造。日本特开2008-258222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部件通过将具有多片正极电极箔的长度的正极材料箔、具有多片负极电极箔的长度的负极材料箔以及夹设在正极材料箔与负极材料箔之间的隔离箔重叠配置并卷绕或者Z型曲折而制造。专利第4441976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部件通过将具有多片正极电极箔的长度的正极材料箔、具有多片负极电极箔的长度的负极材料箔以及夹设在正极材料箔与负极材料箔之间的隔离箔重叠配置并Z型曲折而制造。
正极电极箔与负极电极箔相互重叠的区域给电容器或者电池的性能带来影响。另外,若错开配置正极电极箔和负极电极箔,则上述的重叠区域变小,相应地,为了确保蓄电容量需要使电容器或者电池大型化。因此,为了实现高性能化并且小型化,需要高精度地定位正极电极箔和负极电极箔。
在日本特开2007-220696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部件中,不容易高精度地定位各个正极电极箔和各个负极电极箔。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220696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部件中,也考虑到利用隔离箔的折痕来进行定位,但隔离箔的刚性较低,所以这也并不容易。
在日本特开2008-258222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部件中,通过卷绕或者Z型曲折而形成,所以卷绕数越多,不会给性能带来影响的部分(非蒸镀部)的区域越增大。因此,卷绕数越多,该蓄电部件越大型化。在日本专利第4441976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部件中,不容易对带状的正极材料箔、隔离箔以及负极材料箔来高精度地确定折弯位置。因此,层叠数越多,该蓄电部件越有可能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兼得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是具备正极电极箔和负极电极箔隔着隔离箔交替层叠而成的蓄电部件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该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具有上述正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正极材料箔在中央部进行折弯的正极折弯工序;
将具有上述负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负极材料箔在中央部进行折弯的负极折弯工序;
在使上述隔离箔夹设在上述正极材料箔与上述负极材料箔之间的状态下,以使被折弯的上述正极材料箔的开口侧和被折弯的上述负极材料箔的开口侧相面对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初始配置工序;以及
将被折弯的上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上述负极材料箔这两种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一材料箔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利用上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来限制上述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从而定位上述正极材料箔和上述负极材料箔的定位工序。
如上述那样,蓄电部件使用具有正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正极材料箔和具有负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负极材料箔。而且,通过被折弯的第一材料箔的谷底和被折弯的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之间的限制,来定位正极材料箔和负极材料箔。正极材料箔与隔离箔相比是高刚性,所以第一材料箔的谷底的刚性比隔离箔的折痕的刚性高。因此,通过上述的定位方法,高精度地定位正极材料箔和负极材料箔。其结果是,如上述那样制造出的蓄电设备能够实现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兼得。
对于本发明的另一方式而言,也可以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正极材料箔具备正极集电箔和配置在上述正极集电箔的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上述负极材料箔具备负极集电箔和配置在上述负极集电箔的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一个单元具备一个上述正极材料箔、一个上述负极材料箔以及夹设在一个上述正极材料箔与一个上述负极材料箔之间的一个隔离箔,上述一个单元通过上述正极折弯工序、上述负极折弯工序、上述初始配置工序以及上述定位工序而形成,
上述蓄电部件通过层叠多个上述单元来制造。
由此,在各个单元中,高精度地定位正极材料箔和负极材料箔。而且,定位多个单元,从而形成多层的蓄电部件。因此,制造能够兼得高性能化以及小型化的蓄电设备。并且,正极材料箔以及负极材料箔在集电箔的两面具备活性物质层。而且,通过层叠多个单元,制造蓄电部件。换句话说,在某个单元的端面是正极材料箔的情况下,与该单元相重叠的其它单元的端面为负极材料箔。由此,在某个单元的正极材料箔与邻接的单元的负极材料箔面对面的相重叠部分,也具有蓄电功能。因此,上述结构的蓄电设备能够减少正极材料箔以及负极材料箔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蓄电性能。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另一方式而言,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
在上述正极折弯工序中,将多个上述正极材料箔分别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在上述负极折弯工序中,将多个上述负极材料箔分别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在上述初始配置工序中,对于上述多个正极材料箔或者上述多个负极材料箔,限制多个材料箔彼此的相对移动,
在上述定位工序中,将被折弯的上述多个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上述多个负极材料箔这两种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一材料箔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与上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相面对的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利用上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来限制上述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从而分别定位上述多个正极材料箔和上述多个负极材料箔。
上述制造方法对于多个正极材料箔或者上述多个负极材料箔,限制多个材料箔彼此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定位多个正极材料箔彼此或者多个负极材料箔彼此。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两者靠近,以使各正极材料箔与各负极材料箔相重叠的方式进行定位。这里,在各个单元中,如上述那样,通过第一材料箔的谷底和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之间的限制,高精度地定位两者。并且,对于多个正极材料箔或者多个负极材料箔,限制多个材料箔彼此的相对移动,所以多个单元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初始状态的限制。换句话说,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多个单元的定位。因此,蓄电部件能够实现高性能化以及小型化的兼得。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另一方式而言,也可以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隔离箔形成为一个带状,
在上述初始配置工序中,使上述隔离箔夹设在多个上述正极材料箔与多个上述负极材料箔之间。由此,无需较小地切断隔离箔,从而实现制造的容易化。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另一方式而言,也可以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隔离箔形成为不具有折痕的带状,
在上述定位工序中,通过将被折弯的上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上述负极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而上述隔离箔被折弯。由此,无需预先对隔离箔折叠折痕,所以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在该情况下,隔离箔被正极材料箔以及负极材料箔折弯。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另一方式而言,也可以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隔离箔形成为具有折痕的带状,上述折痕形成为与在上述定位工序中对被折弯的上述正极材料箔以及被折弯的上述负极材料箔进行定位后的各端部的位置和各谷底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定位工序中,通过将被折弯的上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上述负极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而在上述正极材料箔与上述负极材料箔之间夹设上述隔离箔。由此,在隔离箔被正极材料箔以及负极材料箔按压时,对隔离箔施加的拉力减小。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隔离箔破坏。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另一方式而言,也可以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正极材料箔具备正极集电箔和配置在上述正极集电箔的单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上述负极材料箔具备负极集电箔和配置在上述负极集电箔的单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上述蓄电部件具备多个上述正极材料箔、多个上述负极材料箔以及夹设在上述正极材料箔与上述负极材料箔之间的一个上述隔离箔,上述蓄电部件通过上述正极折弯工序、上述负极折弯工序、上述初始配置工序、上述定位工序以及对上述正极材料箔、上述负极材料箔以及上述隔离箔进行层叠的层叠工序来制造,
在上述定位工序中,从被折弯的上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上述负极材料箔这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一材料箔的一个材料箔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二材料箔的相邻的两个材料箔的一端部。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另一方式而言,也可以在上述方式的制造方法中,
在上述正极折弯工序中,将多个上述正极材料箔分别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在上述负极折弯工序中,将多个上述负极材料箔分别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在上述初始配置工序中,对于上述多个正极材料箔或者上述多个负极材料箔,限制多个材料箔彼此的相对移动,
在上述定位工序中,将被折弯的上述多个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上述多个负极材料箔这两种材料箔相对地靠近,利用上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来限制上述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从而分别定位上述多个正极材料箔和上述多个负极材料箔。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的特点和优点得以进一步明确。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设备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蓄电设备的简要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蓄电设备的蓄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4A表示图3所示的蓄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的初始状态。
图4B表示从图4A所示的初始状态开始使多个正极材料箔移动了的状态。
图4C表示从图4B所示的状态开始使一个负极材料箔移动了的状态。
图4D表示从图4C所示的状态开始使另一个负极材料箔移动了的状态。
图4E表示通过挤压图4D所示的状态的正极材料箔和负极材料箔以及隔离箔来制造蓄电部件的状态。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设备的蓄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初始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蓄电设备的蓄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7A表示图6所示的蓄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的初始状态。
图7B表示从图7A所示的状态开始使多个正极材料箔移动了的状态。
图7C表示从图7B所示的状态开始使一个负极材料箔移动了的状态。
图7D表示从图7C所示的状态开始使负极材料箔依次移动了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最初对蓄电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所谓的蓄电设备是电容器或者电池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蓄电设备举出锂离子电容器1为例来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锂离子电容器1具备蓄电部件10、内包蓄电部件10并密封的袋状的罩21(在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以及被封入在罩21内的电解液22。此外,虽然未图示,但锂离子电容器1具备用于在制造过程中向负极电极箔12a、12b掺杂锂离子的掺杂部件。
蓄电部件10具备多片正极电极箔11a、11b、多片负极电极箔12a、12b、多片隔离箔13、正极外部端子14a、14b以及负极外部端子15a、15b。如图2所示,在蓄电部件10中,正极电极箔11a、11b和负极电极箔12a、12b隔着隔离箔13交替层叠。换句话说,在蓄电部件10中,按照正极电极箔11a→隔离箔13→负极电极箔12a→隔离箔13→正极电极箔11b→隔离箔13→负极电极箔12b的顺序反复地进行层叠。这里,1片正极电极箔11a、11b的长度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蓄电部件10的横向宽度相当。另外,1片负极电极箔12a、12b的长度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蓄电部件10的横向宽度相当。
正极外部端子14a、14b被一体地设置于各自的正极电极箔11a、11b的端部(图1的右上端)。例如通过焊接等使多个正极外部端子14a、14b电连接。另外,负极外部端子15a、15b被一体地设置于各自的负极电极箔12a、12b的端部(图1的左上端)。例如通过焊接等使多个负极外部端子15a、15b电连接。正极外部端子14a、14b以及负极外部端子15a、15b是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子,以从罩21突出的方式设置。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相邻的2片正极电极箔11a、11b和设置于这2片正极电极箔11a、11b上的正极外部端子14a、14b由一体的正极材料箔30形成。换句话说,1片正极材料箔30通过在中央部被折弯而被划分为具有第一正极电极箔11a以及第一正极外部端子14a的面、和具有第二正极电极箔11b以及第二正极外部端子14b的面。换句话说,1片正极材料箔30的长度由2片量的正极电极箔11a的长度构成。
正极材料箔30具备正极集电箔31和设置于正极集电箔31的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32、33。因此,正极电极箔11a、11b分别具备正极集电箔31和其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32、33。这里,正极集电箔31由铝、铝合金等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2、33由能够可逆地承载阴离子、阳离子的碳材料、粘合剂以及导电剂等形成。导电剂使用乙炔炭黑、科琴炭黑等炭黑、或者天然石墨、热膨胀石墨、碳纤维等。粘合剂使用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等含氟类树脂或者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橡胶类粘合剂或者聚丙烯、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等。
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相邻的2片负极电极箔12a、12b和设置于这2片负极电极箔12a、12b上的负极外部端子15a、15b由一体的负极材料箔40形成。换句话说,1片负极材料箔40通过在中央部被折弯而被划分为具有第一负极电极箔12a以及第一负极外部端子15a的面、和具有第二负极电极箔12b以及第二负极外部端子15b的面。换句话说,1片负极材料箔40的长度由2片量的负极电极箔12a的长度构成。
负极材料箔40具备负极集电箔41和设置于负极集电箔41的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42、43。因此,负极电极箔12a、12b分别具备负极集电箔41和其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42、43。这里,负极集电箔41由铜、铜合金、镍、不锈钢等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42、43由石墨、无定形碳等碳材料、粘合剂以及导电剂等形成。导电剂以及粘合剂使用与正极活性物质层32、33的导电剂以及粘合剂相同的材料。
如图2所示,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的第二面(11b、14b)配置在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的内侧。换句话说,正极材料箔30的第二面(11b、14b)与负极材料箔40的第一面(12a、15a)以及第二面(12b、15b)对置。另外,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的第一面(12a、15a)配置在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的内侧。换句话说,负极材料箔40的第一面(12a、15a)与正极材料箔30的第一面(11a、14a)以及第二面(11b、14b)对置。
但是,在正极材料箔30与负极材料箔40之间夹设有连续地形成的一个带状的隔离箔13。隔离箔13使用由粘胶人造丝、天然纤维素制成的纸、由聚乙烯、聚丙烯构成的非织造布等。隔离箔13需要是具有绝缘性且容易浸透电解液22的材料。
另外,如图2所示,1片正极材料箔30、1片负极材料箔40以及夹设在它们之间的隔离箔13构成一个单元50。蓄电部件10通过层叠多个单元50而形成。此时,隔离箔13横跨多个单元50连续地连接。
在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锂离子电容器1中,多个正极电极箔11a、11b和多个负极电极箔12a、12b隔着隔离箔13层叠。这里,在锂离子电容器1中各电极箔11a、11b、12a、12b中的活性物质层32、33、42、43的对置面积的大小越大,锂离子电容器1越高性能。并且,锂离子电容器1的外形的大小由各电极箔11a、11b、12a、12b各自的大小以及电极箔11a、11b、12a、12b的位置偏移的大小来决定。换句话说,电极箔11a、11b、12a、12b的位置偏移越大,锂离子电容器1越大型化。目前,对于锂离子电容器1而言,希望实现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兼得。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容器1采用上述结构,并且应用以下说明的蓄电部件10的制造方法,由此能够完成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兼得。
接下来,参照图3以及图4A~图4E对蓄电部件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这里,为了方便,在图4A~图4E中,用虚线表示隔离箔13。准备如图3所示那样的具有正极电极箔11a的2片量长度的正极材料箔30。通过将该正极材料箔30在中央部进行折弯,形成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正极折弯工序)。该状态下的正极材料箔30形成为越靠近开口侧折弯的箔彼此之间的间隔越宽。准备多片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
准备具有负极电极箔12a的2片量长度的负极材料箔40。通过将该负极材料箔40在中央部进行折弯,形成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负极折弯工序)。该状态下的负极材料箔40形成为越靠近开口侧折弯的箔彼此之间的间隔越宽。准备多片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
接着,通过上侧辊61、61和下侧辊62、62把持隔离箔13,并调整为具有规定的张力(隔离箔配置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箔13形成为不具有折痕的带状。
接着,如图3以及图4A所示,多个正极材料箔30的折弯部被把持装置70把持,并被配置在隔离箔13的第一面侧。此时,多个正极材料箔30的开口侧朝向隔离箔13侧。多个负极材料箔40的折弯部被能够独立动作的把持装置81、82把持,并被配置在隔离箔13的第二面侧。此时,多个负极材料箔40的开口侧朝向隔离箔13侧。换句话说,在使隔离箔13夹设在正极材料箔30与负极材料箔40之间的状态下,以使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的开口侧和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的开口侧相面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初始配置工序)。
更详细而言,如图4A所示,对于形成一个单元50的正极材料箔30和负极材料箔40,以负极材料箔40的一端部与正极材料箔30的谷底对置的方式,调整图4A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同时,对于形成一个单元50的正极材料箔30和负极材料箔40,以负极材料箔40的谷底与正极材料箔30的一端部对置的方式,调整图4A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接着,通过把持装置70移动,多个正极材料箔30同时与隔离箔13接触,并向图4B所示的规定位置移动。此时,通过上侧辊61、61以及下侧辊62、62动作,来调整隔离箔13的张力。这里,把持装置70一体地把持多个正极材料箔30,限制多个正极材料箔30彼此的相对移动。因此,被把持装置70把持的多个正极材料箔30的相对位置总是固定。
接着,如图4C所示,把持一个负极材料箔40的把持装置81以靠近隔离箔13侧、即正极材料箔30的方式移动。首先,一个负极材料箔40的开口端与隔离箔13接触。在该负极材料箔40进一步移动时,该负极材料箔40的一端侧边按压隔离箔13边从一个正极材料箔30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该负极材料箔40被限制在正极材料箔30的谷底,从而定位负极材料箔40和正极材料箔30(定位工序)。这里,在负极材料箔40的一端部被限制在正极材料箔30的谷底的同时,正极材料箔30的一端部被限制在负极材料箔40的谷底。像这样,通过各个材料箔的谷底与一端部相互限制,来定位两种材料箔30、40。换句话说,形成一个单元50。
接着,如图4D所示,把持其他的负极材料箔40的把持装置82以接近隔离箔13侧、即正极材料箔30的方式移动。此时的动作与如上述那样使把持装置81动作的情况相同。这样,形成另一个单元50。
接着,如图4E所示,使隔离箔13从上侧辊61、61以及下侧辊62、62分离。而且,通过从图4E的上下方向对已结束定位的多个正极材料箔30、多个负极材料箔40以及隔离箔13施力并挤压,制造蓄电部件10。此时,在图4E中,对于构成蓄电部件10的部件30、40、13,允许向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但限制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上述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把持装置70一体地把持多个负极材料箔40,把持装置81、82把持正极材料箔30。
接下来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如上述那样,蓄电部件10使用具有正极电极箔11a的2片量长度的正极材料箔30和具有负极电极箔12a的2片量长度的负极材料箔40。而且,通过利用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的谷底限制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的一端部,来定位正极材料箔30和负极材料箔40。这里,正极材料箔30以及负极材料箔40与隔离箔13相比是高刚性,所以正极材料箔30以及负极材料箔40的谷底的刚性比隔离箔13的折痕的刚性高。因此,如上所述,高精度地定位正极材料箔30和负极材料箔40。其结果是,制造出的锂离子电容器1能够实现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兼得。
并且,在各个单元50中,高精度地定位正极材料箔30和负极材料箔40。而且,定位并层叠多个单元50,从而形成多层的蓄电部件10。因此,制造能够实现高性能化以及小型化的兼得的锂离子电容器1。并且,正极材料箔30以及负极材料箔40在正极集电箔31、负极集电箔41的两面具备活性物质层32、33、42、43。而且,通过层叠多个单元50,制造蓄电部件10。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在某个单元50的第一端面露出正极材料箔30的情况下,在与该单元50邻接并重叠的其它的单元50的第一端面露出负极材料箔40。通过该层叠方法,某个单元50的正极材料箔30与邻接的单元50的负极材料箔40面对面的部分,也具有蓄电功能。因此,上述结构的锂离子电容器1能够减少正极材料箔30以及负极材料箔40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蓄电性能。
特别是,把持装置70限制多个正极材料箔30的相对移动。因此,多个正极材料箔30彼此能够高精度地定位。在该状态下,以通过使两种材料箔30、40靠近从而各正极材料箔30与各负极材料箔40相互重叠的方式来定位。这里,在各个单元50中,如上所述,通过正极材料箔30的谷底与负极材料箔40的一端部的限制,高精度地定位两种材料箔30、40。并且,多个正极材料箔30的相对移动被限制,所以多个单元50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基于把持装置70的多个正极材料箔30的初始位置。换句话说,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多个单元50、50的定位。因此,蓄电部件10能够实现高性能化以及小型化的兼得。
另外,隔离箔13形成为一个带状,在初始配置工序中,夹设在多个正极材料箔30与多个负极材料箔40之间。由此,无需较小地切断隔离箔13,从而能够实现制造的容易化。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箔13形成为不具有折痕的带状,在定位工序中通过使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和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相对地靠近来使隔离箔13折弯。由此,无需预先对隔离箔13折叠折痕,所以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在该情况下,隔离箔13通过正极材料箔30以及负极材料箔40而被折弯。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A所示,隔离箔13使用不具有折痕的带状的材料。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隔离箔13形成为具有折痕的带状,该折痕形成为与利用定位工序对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以及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进行定位后的各端部的位置和各谷底的位置相对应。在该情况下,在定位工序中,通过使被折弯的正极材料箔30和被折弯的负极材料箔40相对地靠近,从而隔离箔13被夹设在正极材料箔30与负极材料箔40之间。由此,在隔离箔13被正极材料箔30以及负极材料箔40按压时,对隔离箔13施加的拉力减小。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隔离箔13破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正极材料箔30以及负极材料箔40在集电箔31、41的两面具有活性物质层32、33、42、43。能够代替此而使用仅在集电箔31、41的单面具有活性物质层32、42的材料箔130、140。参照图6以及图7A~图7D对该情况下的蓄电部件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以及图7A所示,在初始配置工序中,以一个正极材料箔130的谷底与两个负极材料箔140的一端部对置的方式来进行定位。另外,以一个负极材料箔140的谷底与两个正极材料箔130的一端部对置的方式来进行定位。这里,把持装置70把持多个正极材料箔130。另一方面,各个负极材料箔140被能够独立动作的把持装置81~84把持。
接着,如图7B所示,把持装置70移动,多个正极材料箔130与隔离箔13接触。接着,如图7C所示,把持装置81移动,一个负极材料箔140接近一个正极材料箔130。而且,该负极材料箔140的一端部被限制在正极材料箔130的谷底,从而定位两种材料箔130、140。如图7D所示,其他的负极材料箔140也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定位。而且,通过在图7D的上下方向挤压已结束定位的两种材料箔和隔离箔,来制造蓄电部件10。

Claims (10)

1.一种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是具备蓄电部件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所述蓄电部件通过正极电极箔和负极电极箔隔着隔离箔交替层叠而成,其中,所述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包括:
正极折弯工序,在该正极折弯工序中,将具有所述正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正极材料箔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负极折弯工序,在该负极折弯工序中,将具有所述负极电极箔的2片量长度的负极材料箔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初始配置工序,在该初始配置工序中,在使所述隔离箔夹设在所述正极材料箔与所述负极材料箔之间的状态下,以使被折弯的所述正极材料箔的开口侧和被折弯的所述负极材料箔的开口侧相面对的方式进行配置;以及
定位工序,在该定位工序中,将被折弯的所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所述负极材料箔这两种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一材料箔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利用所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来限制所述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从而定位所述正极材料箔和所述负极材料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正极材料箔具备正极集电箔和配置在所述正极集电箔的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负极材料箔具备负极集电箔和配置在所述负极集电箔的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一个单元具备一个所述正极材料箔、一个所述负极材料箔以及夹设在一个所述正极材料箔与一个所述负极材料箔之间的一个所述隔离箔,所述一个单元通过所述正极折弯工序、所述负极折弯工序、所述初始配置工序以及所述定位工序而形成,
所述蓄电部件通过层叠多个所述单元来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正极折弯工序中,将多个所述正极材料箔分别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在所述负极折弯工序中,将多个所述负极材料箔分别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在所述初始配置工序中,对于所述多个正极材料箔或者所述多个负极材料箔,限制多个材料箔彼此的相对移动,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将被折弯的所述多个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所述多个负极材料箔这两种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一材料箔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与所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相面对的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利用所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来限制所述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从而分别定位所述多个正极材料箔和所述多个负极材料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隔离箔形成为一个带状,
在所述初始配置工序中,使所述隔离箔夹设在所述多个正极材料箔与所述多个负极材料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隔离箔形成为不具有折痕的带状,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通过将被折弯的所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所述负极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而所述隔离箔被折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隔离箔形成为具有折痕的带状,所述折痕形成为与在所述定位工序中对被折弯的所述正极材料箔以及被折弯的所述负极材料箔进行定位后的各端部的位置和各谷底的位置相对应,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通过将被折弯的所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所述负极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而在所述正极材料箔与所述负极材料箔之间夹设所述隔离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正极材料箔具备正极集电箔和配置在所述正极集电箔的单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负极材料箔具备负极集电箔和配置在所述负极集电箔的单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蓄电部件具备多个所述正极材料箔、多个所述负极材料箔以及夹设在所述正极材料箔与所述负极材料箔之间的一个所述隔离箔,所述蓄电部件通过所述正极折弯工序、所述负极折弯工序、所述初始配置工序、所述定位工序以及对所述正极材料箔、所述负极材料箔以及所述隔离箔进行层叠的层叠工序来制造,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从被折弯的所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所述负极材料箔这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一材料箔的一个材料箔的开口侧朝向谷底侧插入两种材料箔中的第二材料箔的相邻的两个材料箔的一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正极折弯工序中,将多个所述正极材料箔分别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在所述负极折弯工序中,将多个所述负极材料箔分别在中央部进行折弯,
在所述初始配置工序中,对于所述多个正极材料箔或者所述多个负极材料箔,限制多个材料箔彼此的相对移动,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将被折弯的所述多个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所述多个负极材料箔这两种材料箔相对地靠近,利用所述第一材料箔的谷底来限制所述第二材料箔的一端部,从而分别定位所述多个正极材料箔和所述多个负极材料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隔离箔形成为一个带状,
在所述初始配置工序中,使所述隔离箔夹设在多个所述正极材料箔与多个所述负极材料箔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隔离箔形成为不具有折痕的带状,
在所述定位工序中,通过将被折弯的所述正极材料箔和被折弯的所述负极材料箔相对地靠近,从而所述隔离箔被折弯。
CN201410855050.8A 2014-01-06 2014-12-31 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7669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0082 2014-01-06
JP2014000082A JP6357776B2 (ja) 2014-01-06 2014-01-06 蓄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6986A true CN104766986A (zh) 2015-07-08

Family

ID=52338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5050.8A Pending CN104766986A (zh) 2014-01-06 2014-12-31 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94265A1 (zh)
EP (1) EP2892067B1 (zh)
JP (1) JP6357776B2 (zh)
CN (1) CN1047669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1761A (zh) * 2021-09-26 2021-10-29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叠式电极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71854A (zh) * 2020-09-11 2022-03-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5360480A (zh) * 2022-08-24 2022-11-18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内阻的电芯及二次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8753B2 (ja) * 2017-01-26 2021-02-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デバイス
WO2024098425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用电设备以及卷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2302A (ja) * 1995-10-04 1997-04-15 Yuasa Corp 電池用電極、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
JPH1079254A (ja) * 1996-09-04 1998-03-24 Denso Corp 角型電池
JP4248682B2 (ja) * 1999-06-10 2009-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JP4441976B2 (ja) 2000-03-29 2010-03-31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素子の低抵抗化方法及びコンデンサ
CN1221055C (zh) * 2000-08-09 2005-09-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硬币型电池
JP2003123743A (ja) * 2001-10-12 2003-04-25 Sony Corp 固体電解質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93491B2 (ja) 2006-02-14 2010-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KR100719713B1 (ko) * 2005-12-29 2007-05-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온 전지
KR100907623B1 (ko) * 2006-05-15 2009-07-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적층 구조의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JP2008258222A (ja) * 2007-03-31 2008-10-23 Nippon Chemicon Corp 電解コンデンサ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1854A (zh) * 2020-09-11 2022-03-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3571761A (zh) * 2021-09-26 2021-10-29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叠式电极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3571761B (zh) * 2021-09-26 2022-02-0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叠式电极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5360480A (zh) * 2022-08-24 2022-11-18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内阻的电芯及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30370A (ja) 2015-07-16
EP2892067B1 (en) 2016-09-21
EP2892067A3 (en) 2015-07-29
EP2892067A2 (en) 2015-07-08
JP6357776B2 (ja) 2018-07-18
US20150194265A1 (en) 2015-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40559B2 (ja) 二次電池
CN101405894B (zh) 具有外膜罩的电子装置
CN103797636B (zh) 具有台阶的电极组件以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电池单体、电池组和装置
CN104766986A (zh) 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2195025B (zh) 电极组件和使用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KR101669216B1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JP6432952B1 (ja) 電気化学セル
KR20120139684A (ko) 전기 화학 디바이스
KR101138521B1 (ko) 하이브리드 슈퍼캐퍼시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5533013A (ja) 積層型2次電池
CN209344131U (zh) 袋型二次电池及包括其的电池模块、电池组和汽车
CN104488128A (zh) 电极组件、电池和包括该电池的装置
JP5810861B2 (ja) 電池
CN113348575B (zh) 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
JP2016115471A (ja) 扁平型電池
JP6225928B2 (ja) 二次電池
JP6260266B2 (ja) 二次電池
US10734655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JP6274461B2 (ja) 電気化学セル及び電気化学セ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153013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用電極
JP2021150228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6482098B1 (ja) 電気化学セルおよび電気化学セルの製造方法
CN113711406A (zh) 二次电池
KR101786908B1 (ko) 주름 방지용 패턴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 케이스
KR102180767B1 (ko) 플렉서블 전지셀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