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4100A - 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4100A CN104764100A CN201510187672.2A CN201510187672A CN104764100A CN 104764100 A CN104764100 A CN 104764100A CN 201510187672 A CN201510187672 A CN 201510187672A CN 104764100 A CN104764100 A CN 1047641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liverying unit
- air
- discharge
- intermediate host
- described multip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5—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formed as cylindrical or spherical bodies which are rotatab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包括:送风装置,吸入空气来吹送,多个排出单元,形成有用于使送风装置所吹送的空气通过后排出的排出流路,呈圆筒形状,而且具有彼此平行的旋转中心轴,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保持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的方式,使多个排出单元旋转;平行配置的多个排出单元可向多个方向分散排出空气,而且可选择多个排出单元向彼此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的分散排出气流、多个排出单元同时向前方排出空气的前方集中排出气流,从而不仅能够应对需要前方集中排出气流的用户的需求,而且具有能够更有效地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尤其涉及具有用于引导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单元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是吸入空气来改变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之后向外部排出的设备。
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用于改变室内温度的制冷装置或者制热装置、用于改变室内的湿度的加湿装置或者除湿装置、用于改变室内的洁净度的空气净化装置。
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空气调节单元,用于改变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等;送风装置,用于使空气向空气调节单元流动。
空气调节单元可成为热交换器或者过滤器等。
在空气调节器可设置有头部或扩散器(diffuser)等排出单元,在空气调节器的内部改变了温度、湿度以及洁净度中的至少一个的空气,可经由排出单元向外部排出。
排出单元可以以能够升降或者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空气调节器的上部。
韩国注册专利公报KR10-1340526B1(2013年12月11日公告)公开了如下空气调节器,即,用于向外部排出空气的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空气调节器的上部,在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发生了变化的空气,通过头部的内部之后向头部引导的方向排出。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一个头部向室内排出空气,因此存在难以向多个方向排出空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个排出单元能够引导空气向室内的多个方向排出的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包括:送风装置,吸入空气来吹送;多个排出单元,形成有用于使所述送风装置所吹送的空气通过后排出的排出流路,呈圆筒形状,而且具有彼此平行的旋转中心轴;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保持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旋转。
所述送风装置可包括:第一排出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吹送空气;第二排出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吹送空气。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包括:第一齿轮,配置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上;第一齿轮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齿轮旋转;第二齿轮,配置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上;第二齿轮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齿轮旋转。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包括下部主体,该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部主体的下部盖;在所述下部盖可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齿轮旋转机构的第一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机构的第二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
所述下部盖可包括用于与所述送风装置结合的多个结合部。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包括: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后主体,以与所述下部主体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所述多个排出单元。
所述后主体可包括:第一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以使所述第一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该第一排出单元;第二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二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以使所述第二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该第二排出单元。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还包括顶盖,该顶盖与所述后主体结合,而且位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的上侧。
在所述顶盖可形成有轴支撑部,该轴支撑部以使所述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排出单元的旋转中心轴。
所述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中间主体,该中间主体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配置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来遮蔽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的缝隙。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包括下部主体,该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
所述中间主体可配置于所述下部主体的上侧。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还包括: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该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向外部开放的方式,使第一排出单元旋转,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该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使所述第一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中间主体相向的方式,使第一排出单元旋转;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该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二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向外部开放的方式,使第二排出单元旋转,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该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使所述第二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中间主体相向的方式,使第二排出单元旋转。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还包括后主体,该后主体以与所述下部主体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所述多个排出单元。
所述后主体可包括:第一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以使所述第一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该第一排出单元;第二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二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以使所述第二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该第二排出单元。
在所述第一排出单元的外周部可形成有第一空气排出口;在所述第二排出单元的外周部可形成有第二空气排出口;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左侧端和所述中间主体之间的宽度;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可小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右侧端和所述中间主体之间的宽度。
在所述后主体可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中间主体结合的中间主体结合部。
所述中间主体结合部可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突出。
所述中间主体和中间主体结合部可对所述下部主体的上侧进行左右划分。
所述中间主体可包括:中间壳体,该中间壳体的左侧面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相向,右侧面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相向,而且该中间壳体的前方部开放;中间盖,配置于所述中间壳体的前方;印刷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朝向所述中间盖照射光。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可包括朝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突出的中间主体结合部。
所述中间壳体可与中间主体结合部结合,而且所述中间壳体越朝向前方,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变得越大。
所述中间盖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可大于所述中间主体结合部的前端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包括:送风装置,吸入空气来吹送;多个排出单元,呈圆筒形状,形成有用于使所述送风装置所吹送的空气通过后排出的排出流路;
排出单元支架,保持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彼此平行。
所述送风装置可包括:第一排出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吹送空气;第二排出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吹送空气。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的左侧部、右侧部以及前方部可分别开放。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可包括下部主体,该下部主体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可还包括后主体,该后主体以与所述下部主体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用于容置所述多个排出单元。
所述后主体可包括:第一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用于容置第一排出单元;第二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二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用于容置第二排出单元。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可还包括顶盖,该顶盖与所述后主体结合,位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的上侧。
在所述顶盖可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排出单元的排出单元支撑部。
所述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中间主体,该中间主体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配置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来遮蔽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的缝隙。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可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的下部主体;所述中间主体可配置于所述下部主体的上侧。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可还包括后主体,该后主体以与所述下部主体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用于容置所述多个排出单元。
在所述后主体可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中间主体结合的中间主体结合部。
所述中间主体结合部可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突出。
所述中间主体和中间主体结合部可对所述下部主体的上侧进行左右划分。
所述中间主体可包括:中间壳体,该中间壳体的左侧面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相向,右侧面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相向,而且该中间壳体的前方部开放;中间盖,配置于所述中间壳体的前方;印刷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朝向所述中间盖照射光。
所述中间壳体可与中间主体结合部结合,而且所述中间壳体越朝向前方,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变得越大。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即,平行配置的多个排出单元能够向多个方向分散排出空气。
本发明可选择多个排出单元向彼此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的分散排出气流、多个排出单元同时向前方排出空气的前方集中排出气流,可均匀地对整个室内进行空气调节,或者可应对需要前方集中排出气流的用户的需求,从而具有能够更有效地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优点。
另外,具有多个排出单元不颠覆而可被稳定地支撑的优点。
另外,具有如下优点,即,遮蔽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的缝隙,从而预防用户的手或用具进入多个排出单元之间时产生的安全事故,使异物进入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的现象变得最少。
另外,具有如下优点,即,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可遮蔽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因此不需要用于遮蔽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的另外的门部,能够用简单的结构保持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洁净。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以及优点,可参照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来更好地理解,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排出单元以及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排出单元以及排出单元支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都向前方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向左右彼此相反的方向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向前方和侧方之间的倾斜方向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停止运行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中间主体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排出单元以及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空气调节器包括:送风装置2,吸入空气来吹送;多个排出单元4、5,呈圆筒形状,形成有用于使送风装置2所吹送的空气通过后排出的排出流路。
多个排出单元4、5具有彼此平行的旋转中心轴P、Q。空气调节器包括用于使多个排出单元4、5旋转的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以以保持多个排出单元4、5各自的旋转中心轴P、Q的位置的方式,使多个排出单元4、5旋转。可通过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保持多个排出单元4、5的旋转中心轴P、Q彼此平行。空气调节器包括排出单元支架7,该排出单元支架7保持多个排出单元4、5彼此平行。排出单元支架7可构成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的一部分。排出单元支架7可保持多个排出单元4、5各自的旋转中心轴P、Q的位置。多个排出单元4、5可分别通过排出单元支架7来保持位置,多个排出单元4、5的旋转中心轴位置可被排出单元支架7保持。
如图2至图4所示,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用于形成外观的壳体10。
壳体10可包括基座11。基座11可呈前侧以及上侧开放的立体形状。基座11可包括下侧框架12和形成于下侧框架12的后板部13。后板部13可与下侧框架12的后方部相垂直。
壳体10可还包括前盖15。前盖15可覆盖送风装置2的前方。前盖15的下端可安放在基座11的下侧框架12上。前盖15可以以遮蔽下侧框架12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于下侧框架12。
壳体10可包括空气为了吸入至空气调节器的内部而通过的吸入主体16。吸入主体16可设置于基座11的上侧。吸入主体16可设置于基座11的后板部13的上侧。吸入主体16可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配置于基座11的后板部13的上侧。在吸入主体16可形成有空气吸入口16A,空气调节器外部的空气为了吸入至空气调节器的内部而通过该空气吸入口16A。在吸入主体16可设置有净化单元17,该净化单元17用于对向空气调节器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净化单元17可包括在使空气通过时过滤掉异物的过滤器。净化单元17可包括静电集尘器,该静电集尘器通过使空气中的灰尘带电来捕集灰尘。净化单元17可包括用于向空气中发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
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热交换器18,该热交换器18配置于壳体10的内部,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18可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吸入主体16和送风装置2之间。
空气调节器外部的空气,可经由吸入主体16吸入至空气调节器的内部,然后通过热交换器18。通过了热交换器18的空气可吸入至送风装置2,并由送风装置2吹送至多个排出单元4、5。
通过了热交换器18的空气,一部分吹送至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一个排出单元,其它部分吹送至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空气可被送风装置2向多个排出单元4、5分散,向多个排出单元4、5分散的空气可经由多个排出单元4、5分散排出至室内。
送风装置2可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送风装置2可与热交换器18的一部分相向设置。送风装置2可位于热交换器18的前方。送风装置2可吸入后方的空气来向上侧方向吹送。
送风装置2包括:第一排出部22,向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一个排出单元4的排出流路44吹送空气;第二排出部24,向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5的排出流路54吹送空气。送风装置2可将由一个吸入部吸入的空气分散排出至第一排出部22和第二排出部24。送风装置2可包括多个吸入部21、23,可由多个吸入部21、23中的第一吸入部21吸入空气之后,向第一排出部22吹送,可由多个吸入部21、23中的第二吸入部23吸入空气之后,向第二排出部24吹送。在送风装置2包括多个吸入部21、23的情况下,送风装置2可包括:第一吹送流路,用于使空气由第一吸入部21吸入之后向第一排出部22排出;第二吹送流路,用于使空气由第二吸入部23吸入之后向第二排出部24排出。在送风装置2包括多个吸入部21、23的情况下,送风装置2可包括在第一吹送流路旋转的第一风机25和用于使第一风机25旋转的第一风扇电机26,而且可还包括在第二吹送流路旋转的第二风机27和用于使第二风机27旋转的第二风扇电机28。
送风装置2可包括:第一风扇外壳31,安装有第一风扇电机26,包围第一风机25;第一孔板32,与第一风扇外壳31结合,形成有用于向第一风机25引导空气的第一吸入部21。
第一风扇电机26可通过第一风扇电机安装件39安装于第一风扇外壳31。
送风装置2可包括:第二风扇外壳33,安装有第二风扇电机28,包围第二风机27;第二孔板34,与第二风扇外壳33结合,形成有用于向第二风机27引导空气的第二吸入部23。
第二风扇电机28可通过第二风扇电机安装件40安装于第二风扇外壳33。
第二风扇外壳33可一体形成在第一孔板32的上部。第二孔板34可与第二风扇外壳33的后方结合,第一风扇外壳31可与第一孔板32的前方结合。
如图3所示,可由第一风扇外壳31和第二风扇外壳33形成第一排出部22。第一风扇外壳31的背面开放的第一前风道部35可向上方突出,来配置于第二风扇外壳33的一部分的前方,第二风扇外壳33可包括位于第一前风道部35的后方且向后方凹陷的第一后风道部36。第一前风道部35和第一后风道部36可将第一风机25所吹送的空气引导至第一排出单元4。当以使第一前风道部35位于第一后风道部36的前方的方式,使第一风扇外壳31和第二风扇外壳33结合时,第一前风道部35和第一后风道部36可形成中空圆筒形状的风道部。
如图4所示,可由第二风扇外壳33和第二孔板34形成第二排出部24。第二风扇外壳33的背面开放的第二前风道部37可向前方突出,来配置于第二孔板34的一部分的前方。并且,第二孔板34可包括在第二前风道部37的后方位置向后方凹陷的第二后风道部38。第二前风道部37和第二后风道部38可将第二风机27所吹送的空气引导至第二排出单元5。当以使第二前风道部37位于第二后风道部38的前方的方式,使第二风扇外壳33和第二孔板34结合时,第二前风道部37和第二后风道部38可形成中空圆筒形状的风道部。
多个排出单元4、5引导送风装置2所吹送的空气向外部排出,多个排出单元4、5可在彼此平行配置的状态下,接受送风装置2所吹送的空气来分散排出至外部。多个排出单元4、5可在水平方向上相隔开。在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可存在缝隙。多个排出单元4、5可配置有两个或者3个以上。多个排出单元4、5可具有相同的结构,而位置不同。
多个排出单元4、5可分别具有吸入口,送风装置2所吹送的空气为了流入排出单元的内部而通过该吸入口。多个排出单元4、5可分别具有经由吸入口流入的空气被引导的内部流路。多个排出单元4、5可分别具有空气排出口,该空气排出口使通过了内部流路的空气向空气调节器外部排出。吸入口、内部流路以及空气排出口可构成排出单元4、5的排出流路。送风装置2所吹送的空气可经由吸入口流入内部流路,并且从内部流路经由空气排出口向外部排出。
在多个排出单元4、5设置有两个的情况下,可包括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在该情况下,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可以以空气调节器的中央线C为基准位于左侧和右侧。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中的一个排出单元可成为位于空气调节器的中央线C的左侧的左侧排出单元。并且,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可成为位于空气调节器的中央线C的右侧的右侧排出单元。左侧排出单元可向从空气调节器的左侧方向到空气调节器的前方为止的空间排出空气,右侧排出单元可向从空气调节器的右侧方向到空气调节器的前方为止的空间排出空气。
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可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排出空气。第一排出单元4可向空气调节器的左侧方向排出空气,此时,第二排出单元5可向空气调节器的右侧方向排出空气。
第一排出单元4可向空气调节器左侧前方的第一倾斜方向排出空气,第二排出单元5可向空气调节器的右侧前方的第二倾斜方向排出空气。
另外,第一排出单元4可向空气调节器的前方排出空气,第二排出单元5可向空气调节器的前方排出空气。在该情况下,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可向平行的方向排出空气,可在空气调节器的前方形成两个前方气流。
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一排出单元4可包括:第一吸入口41,送风装置2所吹送的空气流入该第一吸入口41,第一内部流路42,通过了第一吸入口41的空气引导至该第一内部流路42,第一空气排出口43,引导至第一内部流路42的空气从该第一空气排出口43向外部排出;第一吸入口41、第一内部流路42以及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构成第一排出单元4的第一排出流路44。
在第一排出单元4可配置有用于对通过了第一排出流路44的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的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内部。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可位于第一内部流路42上,而且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的前端与第一空气排出口43相向。
第一吸入口41可以以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下部。第一内部流路42可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形成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内部。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形成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外周部。第一排出单元4可呈上部堵塞的形状,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在第一排出单元4的上板部和外周部中形成于外周部。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以以在水平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外周部。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形成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外周部。第一吸入口41的开放方向和第一空气排出口43的开放方向可以相垂直。空气可经由第一吸入口41吸入至第一排出单元4的内部,然后在内部改变流动方向,并从第一空气排出口43向水平方向排出。
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二排出单元5可包括:第二吸入口51,送风装置2所吹送的空气流入该第二吸入口51,第二内部流路52,通过了第二吸入口51的空气引导至该第二内部流路52,第二空气排出口53,引导至第二内部流路52的空气从该第二空气排出口53向外部排出;第二吸入口51、第二内部流路52以及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构成第二排出单元5的第二排出流路54。
在第二排出单元5可配置有用于对通过了第二排出流路54的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的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内部。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可位于第二内部流路52上,而且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的前端可与第二空气排出口53相向。
第二吸入口51可以以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下部。第二内部流路52可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内部。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部。第二排出单元5可呈上部堵塞的形状,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在第二排出单元5的上板部和外周部中形成于外周部。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以以在水平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部。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形成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部。第二吸入口51的开放方向和第二空气排出口53的开放方向可以相垂直。空气可经由第二吸入口51吸入至第二排出单元5内部,然后在内部改变流动方向,并从第二空气排出口53向水平方向排出。
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包括用于支撑多个排出单元4、5各自的下部的下部主体100。下部主体100可支撑多个排出单元4、5各自的下部,并且多个排出单元4、5能够旋转。排出单元支架7可包括下部主体100。多个排出单元4、5可相隔开来安放于下部主体100,多个排出单元4、5的负荷可分散作用于下部主体100。下部主体100可以是排出单元支架7的一部分。下部主体100可构成排出单元支架7的下部。
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还包括设置于下部主体100的下部盖110。下部盖110可紧固连接于送风装置2的上部,下部盖110可将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安装于送风装置2。下部盖110可与下部主体100一起构成排出单元支架7。下部盖110可发挥用于将排出单元支架7安装于送风装置2的排出单元支架安装件的功能。
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还包括后主体120,该后主体120以与下部主体100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100,用于容置多个排出单元4、5。后主体120可与下部主体100相垂直,以使多个排出单元4、5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多个排出单元4、5。后主体120可在下部主体100的后方部与下部主体100形成为一体。后主体120也可以与下部主体100分开独立地形成,然后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或钩子等紧固部与下部主体100的后方部结合。后主体120可与下部主体100一起构成排出单元支架7。后主体120可大于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的缝隙,可在多个排出单元4、5的后方位置遮蔽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的缝隙。下部主体100的左右方向宽度可小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左侧端和第二排出单元5的右侧端之间的宽度。
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还包括顶盖140,该顶盖140与后主体120结合,并且位于多个排出单元4、5的上侧。顶盖140可与后主体120以及下部主体100一起构成排出单元支架7。顶盖140可保持多个排出单元4、5的上部。在顶盖140可形成有用于保持多个排出单元4、5的位置的排出单元位置保持部。在顶盖140可形成有轴支撑部142、144,该轴支撑部142、144以使多个排出单元4、5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多个排出单元4、5的旋转中心轴。轴支撑部可发挥排出单元位置保持部的功能。轴支撑部142、144的数量可与多个排出单元4、5的数量相同,在多个排出单元4、5构成为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的情况下,轴支撑部142、144可包括:第一轴支撑部142,以使第一排出单元4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排出单元4的旋转中心轴;第二轴支撑部144,以使第二排出单元5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二排出单元5的旋转中心轴。
在排出单元支架7包括下部主体100、后主体120以及顶盖140的情况下,排出口单元支架7可整体上位于多个排出单元4、5的后方和上侧。排出口单元支架7可以以大致“┐”形状包围多个排出单元4、5的后方和上侧。
空气调节器可还包括中间主体150,该中间主体150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位于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用于遮蔽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的缝隙。中间主体150可配置与下部主体100的上侧。中间主体150的一部分可位于顶盖140的下侧,中间主体150可遮蔽下部主体100和顶盖140之间的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的缝隙。
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可分别开放。排出单元支架7可形成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的外观,排出单元支架7可呈左侧部、右侧部以及前方部分别开放的形状。
排出单元支架7可发挥将多个排出单元4、5保持平行的一种框架的功能,多个排出单元4、5左右相隔开来配置于这样的排出单元支架7。
中间主体150可设置于排出单元支架7,来对排出单元支架7进行左右划分。在该情况下,在空气调节器中,中间主体150的左侧和后主体120的左侧端之间可开放,中间主体150的右侧和后主体120的右侧端之间可开放。第一排出单元4的一部分可位于中间主体150的左侧和后主体120的左侧端之间。并且,第二排出单元5的一部分可位于中间主体150的右侧和后主体120的右侧端之间。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可被中间主体150和排出单元支架7保护。
中间主体150可与下部主体100、后主体120以及顶盖140分开独立地形成,并且与下部主体100、后主体120以及顶盖140中的至少一个紧固连接。中间主体150也可以与下部主体100、后主体120以及顶盖14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中间主体150可成为排出单元支架7的一部分。
中间主体150可位于排出单元支架7的后方部和前方部中的前方部。中间主体150可位于排出单元支架7的前方部左侧、前方部中央以及前方部右侧中的前方部中央。排出单元支架7的前侧中央可被中间主体150遮挡。排出单元支架7的左侧部、右侧部、前方部左侧和前方部右侧可开放。
图6是图1所示的排出单元以及排出单元支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都向前方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向左右彼此相反的方向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多个排出单元向前方和侧方之间的倾斜方向排出空气时的横向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一个实施例停止运行时的横向剖视图。
第一排出单元4可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第一排出单元4可包括:第一排出主体46,形成有第一排出流路44;第一上部主体47,设置于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上部;第一下部环48,与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下部结合。
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上部被堵塞,下部被开放,而且第一排出主体46可呈圆筒形状。图3所示的第一吸入口41、第一内部流路42以及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形成于第一排出主体46,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形成于第一排出主体46的外周部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排出主体46。在第一排出主体46可设置有第一风向调节电机(未图示),该第一风向调节电机产生用于使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旋转的驱动力。第一风向调节电机可与风向调节叶片45直接连接,或者通过连杆等动力传递构件与风向调节叶片45连接。
在第一排出主体46可突出形成有用于构成第一排出单元4的旋转中心轴的第一旋转凸起46C。
第一排出主体46可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可包括:第一外主体46A,形成第一排出主体46的外观;第一内引导件46B,设置于第一外主体46A的内部。
第一外主体46A可整体上呈中空圆筒形状。第一外主体46A的上部和下部可分别开放,在第一外主体46A的内部可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一内引导件46B的空间。第一外主体46A是截面形状为弧形的多个外主体板以中空圆筒形状结合而成的,在多个外主体板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空气排出口43,在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形成有第一排出隔栅。
第一内引导件46B可呈下部开放而上部被堵塞的中空筒体形状,在第一内引导件46B的下部可形成有第一吸入口41,在第一内引导件46B的内部可形成有第一内部流路42。第一风向调节叶片4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一内引导件46B连接。
第一上部主体47可以是用于对与第一风向调节电机连接的第一电线(未图示)进行引导的电线引导件,在第一上部主体47可形成有用于使第一电线通过的电线通孔47A。
第一上部主体47可以通过嵌入方式或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安装于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上部。
在第一上部主体47,可向上方突出形成有用于包围第一旋转凸起46C的第一立柱部47B。第一立柱部47B可与第一旋转凸起46C一起构成第一排出单元4的旋转中心轴。第一立柱部47B可位于顶盖140的第一轴支撑部142和第一旋转凸起46C之间,第一立柱部47B可被第一轴支撑部142支撑。即,第一排出单元4可通过第一旋转凸起46C以及第一立柱部47B能够旋转地保持在顶盖140上。
第一下部环48可与第一排出主体46的下部结合,第一下部环48可与第一排出主体46一起旋转。第一下部环48可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与第一排出主体46结合。在第一下部环48可形成有用于使螺栓等紧固构件贯通的紧固构件贯通孔。
第一下部环48可安放于下部主体100,而且与下部主体100进行摩擦。第一下部环48可由金属材料形成,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第一排出主体46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第一排出主体46磨损。
第二排出单元5可具有与第一排出单元4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而且如第一排出单元4那样,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第二排出单元5可包括:第二排出主体56,形成有第二排出流路54;第二上部主体57,设置于第二排出主体56的上部;第二下部环58,与第二排出主体56的下部结合。
第二排出主体56可如第一排出主体46那样,呈上部被堵塞而下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图4所示的第二吸入口51、第二内部流路52以及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形成于第二排出主体56,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形成于第二排出主体56的外周部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图4所示的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二排出主体56。在第二排出主体56可设置有第二风向调节电机(未图示),该第二风向调节电机产生用于使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旋转的驱动力。第二风向调节电机可与风向调节叶片55直接连接,或者通过连杆等动力传递构件与风向调节叶片55连接。
在第二排出主体56,可突出形成有用于构成第二排出单元5的旋转中心轴的第二旋转凸起56C。
第二排出主体56可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第二排出主体56可包括:第二外主体56A,形成第二排出主体56的外观;第二内引导件56B,设置于第一外主体56A的内部。
第二外主体56A可整体上呈中空圆筒形状。第二外主体56A的上部和下部可分别开放,在第二外主体56A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二内引导件56B的空间。第二外主体56A是截面形状为弧形的多个外主体板以中空圆筒形状结合而成的,可在多个外主体板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二空气排出口53,在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形成有第二排出隔栅。
第二内引导件26B可呈下部开放而上部被堵塞的中空筒体形状,在第二内引导件26B的下部可形成有第二吸入口51,在第二内引导件26B的内部可形成有第二排出流路52。第二风向调节叶片5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二内引导件56B连接。
第二上部主体57可以是用于对与第二风向调节电机连接的第二电线(未图示)进行引导的电线引导件,在第二上部主体57可形成有用于使第二电线通过的电线通孔57A。
第二上部主体57可通过嵌入方式或者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安装于第二排出主体56的上部。
在第二上部主体57,可向上方突出形成有用于包围第二旋转凸起56C的第二立柱部57B。第二立柱部57B可与第二旋转凸起56C一起构成第二排出单元5的旋转中心轴。第二立柱部57B可位于顶盖140的第二轴支撑部144和第二旋转凸起56C之间,该第二立柱部57B可被第二轴支撑部144支撑。即,第二排出单元5可通过第二旋转凸起56C以及第二立柱部57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顶盖140上。
第二下部环58可与第二排出主体56的下部结合,而且可与第二排出主体56一起旋转。第二下部环58可通螺栓等紧固构件与过第二排出主体56结合。在第二下部环58可形成有用于使螺栓等紧固构件贯通的紧固构件贯通孔。
第二下部环58可安放于下部主体100,而且可与下部主体100进行摩擦。第二下部环58可由金属材料形成,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第二排出主体56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第二排出主体56磨损。
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使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一排出单元4旋转;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使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二排出单元5旋转。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以及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可与排出单元支架7一起构成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
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可以以保持第一排出单元4的旋转中心轴P的位置的方式,使第一排出单元4旋转。如图7至图9所示,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可以以使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4的排出流路44向外部开放的方式,使第一排出单元4旋转。如图10所示,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可以以使第一排出单元4的排出流路44的至少一部分与中间主体150相向的方式,使第一排出单元4旋转。
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可以以保持第二排出单元5的旋转中心轴Q的位置的方式,使第二排出单元5旋转。如图7至图9所示,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可以以使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二排出单元5的排出流路54向外部开放的方式,使第二排出单元5旋转。如图10所示,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可以以使第二排出单元5的排出流路54的至少一部分与中间主体150相向的方式,使第二排出单元5旋转。
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包括:第一齿轮82,配置于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一个上;第一齿轮旋转机构84,使第一齿轮82旋转。第一齿轮82和第一齿轮旋转机构84可构成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第一齿轮旋转机构84可包括:第一驱动齿轮85,与第一齿轮82啮合;第一电机86,使第一驱动齿轮85旋转。
第一齿轮82可以是通过第一驱动齿轮85旋转的第一从动齿轮。第一齿轮82可构成为以环状形成的环状主体。在环状主体的外周的一部分,可形成有与第一驱动齿轮85啮合的齿轮齿。环状主体可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与第一排出单元4的第一下部环48和第一排出主体46中的至少一个紧固连接。在环状主体可形成有用于使螺栓等紧固构件贯通的紧固构件贯通孔。
第一驱动齿轮85的大小可小于第一齿轮82的大小。第一驱动齿轮85可位于第一齿轮82的周边,在第一齿轮82的周边使第一齿轮82旋转。
第一电机86可为了使第一排出单元4旋转而设置,第一电机86可位于下部盖110。
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可包括:第二齿轮92,配置于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另一个;第二齿轮旋转机构94,使第二齿轮92旋转。第二齿轮92和第二齿轮旋转机构94可构成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第二齿轮旋转机构94可包括:第二驱动齿轮95,与第二齿轮92啮合;第二电机96,使第二驱动齿轮95旋转。
第二齿轮92可以是通过第二驱动齿轮95旋转的第二从动齿轮。第二齿轮92可构成为以环状形成的环状主体。在环状主体的外周的一部分,可形成有与第二驱动齿轮95啮合的齿轮齿。环状主体可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与第二排出单元5的第二下部环58和第二排出主体56中的至少一个紧固连接。在环状主体可形成有用于使螺栓等紧固构件贯通的紧固构件贯通孔。
第二驱动齿轮95的大小可小于第二齿轮92的大小。第二驱动齿轮95可位于第二齿轮92的周边,在第二齿轮92的周边使第二齿轮92旋转。
第二电机96可为了使第二排出单元5旋转而设置,第二电机96可设置于下部盖110。
下部主体100可位于多个排出单元4、5的下部。下部主体100可构成为一个构件,也可以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
下部主体100可包括:环状的第一排出单元支撑部101,形成有第一圆形通孔;环状的第二排出单元支撑部102,形成有第二圆形通孔;下板部103,连接第一排出单元支撑部101和第二排出单元支撑部102。下板部103可与第一排出单元支撑部101以及第二排出单元支撑部102形成为一体。下板部103可位于第一排出单元支撑部101和第二排出单元支撑部102的之间、第一排出单元支撑部101的后方部以及第二排出单元支撑部102的后方部。
在下部主体100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的情况下,下部主体100可包括:第一固定环104,配置于第一排出单元支撑部101,与第一下部环48进行摩擦;第二固定环105,配置于第二排出单元支撑部102,与第二下部环58进行摩擦。
第一固定环104可如第一下部环48那样由金属材料形成,第一下部环48可安装于第一固定环104。
第二固定环105可如第二下部环58那样,由金属材料形成,第二下部环58可安装于第二固定环105。
第一固定环104和第二固定环105可与第一排出单元支撑部101、第二排出单元支撑部102以及下板部103一起构成下部主体100。
在下部盖110可形成有:第一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2,用于安装第一齿轮旋转机构84;第二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4,用于安装第二齿轮旋转机构94。下部盖110可包括与送风装置2紧固连接的多个紧固部116、118。
第一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2可以是用于使第一电机86插入来容置该第一电机86的第一电机容置部,该第一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2可呈上部开放而外周部和下部被堵塞的形状。第一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2可以以向下侧方向突出的形状形成于下部盖110的一侧。
第二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4是用于使第二电机96插入来容置该第二电机96的第二电机容置部,该第二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4可呈下部开放而外周部和下部被堵塞的形状。第二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4可以以向下侧方向突出的形状形成于下部盖110的另一侧。第二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4可与第一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112相隔开。
下部盖110可安放于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2,多个排出单元4、5以及排出单元旋转机构6的负荷可作用于送风装置2。
下部盖110可与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2的第一排出部22和第二排出部24中的至少一个紧固连接。多个紧固部116、118可包括:第一紧固部116,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与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2的第一排出部22的上部紧固连接;第二紧固部118,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与送风装置2的第二排出部24的上部紧固连接。可使下部盖110的多个部位与送风装置2紧固连接。即,排出单元支架7可通过下部盖110与送风装置2紧固连接。
后主体120可突出形成在下部主体100的下板部103,而且后主体120和下部主体100形成为一体。后主体120可以以保护多个排出单元4、5的方式呈立体形状。多个排出单元4、5各自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可被后主体120包围,后主体120可通过包围多个排出单元4、5各自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来保护多个排出单元4、5。
后主体120可包括:第一容置部122,与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一排出单元4相向的面121凹陷而用于容置第一排出单元4;第二容置部124,与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二排出单元5相向的面123凹陷而用于容置第二排出单元5。
在第一容置部122中,与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一排出单元4相向的面121可凹陷而容置第一排出单元4,并且该第一排出单元4能够旋转。
第一容置部122可呈包围第一排出单元4的外周的一部分的弯曲的形状,第一容置部122的大小可大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大小。第一容置部122的截面形状可呈弧形,第一容置部122可包围第一排出单元4的一部分。第一排出单元4的一部分可插入第一容置部122的凹陷的部分的内侧而被容置,第一排出单元4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可被第一容置部122包围。第一容置部122可保护第一排出单元4的外周部中的与第一容置部122相向的部分。
在第二容置部124中,与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第二排出单元5相向的面123可凹陷而容置第二排出单元5,并且该第二排出单元5能够旋转。
第二容置部124可与第一容置部122对称。第二容置部124可呈包围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的一部分的弯曲的形状,第二容置部124的大小可大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大小。第二容置部124的截面形状可呈弧形,第二容置部124可包围第二排出单元5的一部分。第二排出单元5的一部分可插入第二容置部124的凹陷的部分的内侧而被容置,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可被第二容置部124包围。第二容置部124可保护第二排出单元5的外周部中的与第二容置部124相向的部分。
后主体120可包括左侧板122B和右侧板124B。左侧板122B可从第一容置部122的左侧端122A向后方突出。右侧板124B可从第二容置部122的右侧端124A向后方突出。
第一空气排出口43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L1可小于第一容置部122的左侧端122A和中间主体150之间的宽度L2。第一空气排出口43越接近第一容置部122的左侧端122A,则向更接近左侧方向的空间排出空气,第一空气排出口43越接近中间主体150,则向更接近前方的空间排出空气。
第二空气排出口53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L3可小于第二容置部124的右侧端124A和中间主体150之间的宽度L4。第二空气排出口53越接近第二容置部124的右侧端124B,则向更接近右侧方向的空间排出空气,第二空气排出口53越接近中间主体150,则向更接近前方的空间排出空气。
在后主体120可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用于与中间主体150结合的中间主体结合部126。中间主体结合部126可向多个排出单元4、5之间突出。可由第一容置部122的一部分和第二容置部124的一部分形成中间主体结合部126。中间主体结合部126可包括:第一容置部122中的位于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之间的一侧部126A;第二容置部124中的位于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之间的另一侧部126B。中间主体结合部126可还包括用于连接一侧部126A的前端和另一侧部126B的前端的前板部126C。中间主体结合部126可呈前方部、左侧部以及右侧部分别被堵塞而后方部开放的形状。
中间主体结合部126和中间主体150可对下部主体100的上侧进行左右划分。当中间主体150与中间主体结合部126结合时,中间主体150和中间主体结合部126可对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之间进行左右划分。
后盖130可包括用于覆盖后主体120的侧面的侧板131、132。侧板131、132可包括:左侧盖板131,用于覆盖后主体120的左侧板122B;右侧盖板132,用于覆盖后主体120的右侧板124B。后盖130可还包括用于连接左侧盖板131和右侧盖板132的连接盖板133。
顶盖140的一部分可位于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之间的上侧,从而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之间。顶盖140可覆盖中间主体150和中间主体结合部126之间。从空气调节器的上侧无法观察中间主体150和中间主体结合部126之间,从而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中间主体150和中间主体结合部126之间。顶盖140可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或通过钩子等钩部与中间主体150和后主体120中的至少一个紧固连接。
顶盖140的第一轴支撑部142和第二轴支撑部144可在左右方向上相隔开。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中间主体的放大剖视图。
中间主体150可构成为多个构件的结合体。中间主体150并不限定于遮蔽第一排出单元4和第二排出单元5之间,可发挥用于操作空气调节器的控制面板的功能,可发挥用于显示空气调节器的信息的显示器的功能。中间主体150可发挥显示器兼用控制面板的功能,下面,为了便于说明,而称为显示器。
中间主体150可包括:中间壳体160;中间盖170,配置于中间壳体160前方;印刷电路板组件180,设置于中间壳体160。
中间壳体160的左侧面161可与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一个排出单元4相向,右侧面162可与多个排出单元4、5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5相向,中间壳体160的前方部可开放。
中间壳体160可与中间主体结合部126结合,而且就中间壳体160而言,越朝向前方,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变得越大。中间壳体160可包括用于使中间主体结合部126嵌入的一双肋部163、164。一双肋部163、164可分别从中间壳体160的后板部向后方突出,中间主体结合部126的一部分可插入一双肋部163、164之间来嵌入于一双肋部163、164。
中间壳体160可包括后板部、形成于后板部的左侧的左侧板部、形成于后板部的右侧的右侧板部、形成于后板部的上部的上板部以及形成于后板部的下部的下板部,就左侧板部和右侧板部之间的距离而言,越朝向前方,左侧板部和右侧板部之间的距离变得越大。
中间壳体160可形成为透明或者半透明。中间壳体160可包括能够使光扩散的光扩散部。
中间盖170的大小可大于中间壳体160的大小。中间盖170可覆盖中间壳体160的开放的前方部。中间盖170可包括:前主体172,与中间壳体160紧固连接;前盖174,配置于前主体172的前方部。
在前主体172可形成有用于使印刷电路板组件180的光通过的光透射孔。
前盖174可成为用于显示空气调节器的信息的显示窗,中间主体150可发挥显示器的功能。前盖174可成为用户为了操作空气调节器而触摸的触摸输入部,中间主体150可发挥控制面板的功能。
中间盖170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L6可大于中间主体结合部126的前端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L5。
印刷电路板组件180可向中间盖170照射光。印刷电路板组件180可包括:印刷电路板(PCB)182,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与中间壳体160紧固连接;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184,设置于印刷电路板182。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184可设置于印刷电路板182的前方部,可向中间盖170的背面照射光。印刷电路板组件180可还包括用于将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184所照射的光引导至中间盖170的光引导件186。印刷电路板组件180可包括接触前盖174时进行开闭的触摸开关。触摸开关可以以使前端与中间盖170接触的方式设置于印刷电路板182。
中间主体150可还包括照明机构187,该照明机构187设置于中间壳体160的内部,向中间壳体160照射光。照明机构187可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188,设置于中间壳体160内部;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189,设置于第二印刷电路板188。
另一方面,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用于控制送风装置2、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以及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的控制部。
控制部可在控制送风装置2时,控制第一风扇电机26和第二风扇电机28。控制部可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同时驱动第一风扇电机26和第二风扇电机28,而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使第一风扇电机26和第二风扇电机28同时停止。控制部可在控制送风装置2时,仅驱动第一风扇电机26和第二风扇电机28中的一个,而使另一个停止。控制部也可以在控制送风装置2时,将第一风扇电机26和第二风扇电机28驱动为彼此不同的速度。
控制部可在控制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和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时,将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和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控制为空气排出口开放模式或者空气排出口遮蔽模式。
空气排出口开放模式可以是多个排出单元4、5旋转到用于使多个排出单元4、5的空气排出口朝向空气调节器的外部的方向的模式。
空气排出口开放模式可根据空气排出方向不同而分为多个排出模式。
多个排出模式可包括:引导空气向多个排出单元4、5的侧方排出的侧面排出模式;多个排出单元4、5向前方排出空气的前方排出模式。
多个排出模式可还包括多个排出单元4、5向前方和侧方之间的倾斜方向排出空气的倾斜排出模式。倾斜排出模式可包括以前方排出模式为基准而旋转角不同的多个模式。倾斜排出模式可包括排出单元每次比前方排出模式多旋转设定角度而形成的多个模式,例如,排出单元比前方排出模式多旋转10度的模式,排出单元比前方排出模式多旋转20度的模式等。
根据多个排出单元4、5是否进行往复旋转,空气排出口开放模式可包括摆动模式和非摆动模式。摆动模式可以是多个排出单元4、5进行摆动旋转来排出空气的模式,非摆动模式可以是多个排出单元4、5在不进行摆动旋转的状态下向空气排出口朝向的一个方向排出空气的模式。
另一方面,空气排出口遮蔽模式可以是多个排出单元4、5的空气排出口的至少一部分可与中间主体150的侧面相向、多个排出单元4、5的空气排出口不向外部露出而被堵塞的模式。在空气调节器停止运行时,空气调节器的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和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可分别被控制为空气排出口遮蔽模式。
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控制部可驱动设置于第一排出单元4的第一风向调节电机和设置于第二排出单元5的第二风向调节电机。
控制部可控制中间主体150。控制部可控制中间主体150的印刷电路板组件180。控制部可通过中间主体150的中间盖170接收空气调节器的各种指令,可向印刷电路板组件180输出信号,来通过中间盖170显示空气调节器的各种信息。控制部可控制中间主体150的照明机构187。
下面,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
首先,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可使第一排出单元4旋转至用于使第一空气排出口43朝向外部的位置,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可使第二排出单元5旋转至用于使第二空气排出口53朝向外部的位置。
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可以以使第一空气排出口43向外部露出的方式使第一排出单元4旋转,第一排出单元4的第一空气排出口43可如图7所示那样朝向前方,或者如图8所示那样朝向左侧方向,或者如图9所示那样朝向前方左侧的倾斜方向。
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可以以使第二空气排出口53向外部露出的方式使第二排出单元5旋转,第二排出单元5的第二空气排出口53可如图7所示那样朝向前方,或者如图8所示那样朝向右侧方向,或者图9所示那样朝向前方右侧的倾斜方向。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8可使第一排出单元4旋转至用于使第一空气排出口43与中间主体150的左侧面相向的位置,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9可使第二排出单元5旋转至用于使第二空气排出口53与中间主体150的右侧面相向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一空气排出口43被中间主体150遮蔽,从而限制异物通过第一空气排出口43流入,第二空气排出口53被中间主体150遮蔽,从而限制异物通过第二空气排出口53流入。
另一方面,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40)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送风装置,吸入空气来吹送;
多个排出单元,形成有用于使所述送风装置所吹送的空气通过后排出的排出流路,呈圆筒形状,而且具有彼此平行的旋转中心轴;
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保持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包括:
第一排出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吹送空气;
第二排出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吹送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配置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上;
第一齿轮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第二齿轮,配置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上;
第二齿轮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齿轮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包括下部主体,该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部主体的下部盖,
在所述下部盖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齿轮旋转机构的第一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机构的第二齿轮旋转机构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盖包括用于与所述送风装置结合的多个结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包括:
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
后主体,以与所述下部主体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所述多个排出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主体包括:
第一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以使所述第一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该第一排出单元;
第二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二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以使所述第二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该第二排出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还包括顶盖,该顶盖与所述后主体结合,而且位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的上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盖形成有轴支撑部,该轴支撑部以使所述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排出单元的旋转中心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中间主体,该中间主体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配置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来遮蔽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的缝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包括下部主体,该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主体配置于所述下部主体的上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还包括:
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该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向外部开放的方式,使第一排出单元旋转,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该第一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使所述第一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中间主体相向的方式,使第一排出单元旋转;
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在空气调节器运行时,该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二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向外部开放的方式,使第二排出单元旋转,在空气调节器停止时,该第二排出单元旋转机构以使所述第二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中间主体相向的方式,使第二排出单元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还包括后主体,该后主体以与所述下部主体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以使所述多个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所述多个排出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主体包括:
第一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以使所述第一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该第一排出单元;
第二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二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以使所述第二排出单元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该第二排出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排出单元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一空气排出口,
在所述第二排出单元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二空气排出口,
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左侧端和所述中间主体之间的宽度,
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右侧端和所述中间主体之间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主体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中间主体结合的中间主体结合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主体结合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突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主体和中间主体结合部对所述下部主体的上侧进行左右划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主体包括:
中间壳体,该中间壳体的左侧面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相向,右侧面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相向,而且该中间壳体的前方部开放;
中间盖,配置于所述中间壳体的前方;
印刷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朝向所述中间盖照射光。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旋转机构包括朝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突出的中间主体结合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壳体与中间主体结合部结合,而且所述中间壳体越朝向前方,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变得越大。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盖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主体结合部的前端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25.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送风装置,吸入空气来吹送;
多个排出单元,呈圆筒形状,形成有用于使所述送风装置所吹送的空气通过后排出的排出流路;
排出单元支架,保持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彼此平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包括:
第一排出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吹送空气;
第二排出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的排出流路吹送空气。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的左侧部、右侧部以及前方部分别开放。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包括下部主体,该下部主体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还包括后主体,该后主体以与所述下部主体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用于容置所述多个排出单元。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主体包括:
第一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一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排出单元;
第二容置部,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第二排出单元相向的面凹陷而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排出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还包括顶盖,该顶盖与所述后主体结合,位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的上侧。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盖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排出单元的排出单元支撑部。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中间主体,该中间主体在上下方向上长长地配置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来遮蔽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的缝隙。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各自的下部的下部主体,
所述中间主体配置于所述下部主体的上侧。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支架还包括后主体,该后主体以与所述下部主体垂直的方式形成于该下部主体,用于容置所述多个排出单元。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主体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中间主体结合的中间主体结合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主体结合部向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之间突出。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主体和中间主体结合部对所述下部主体的上侧进行左右划分。
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主体包括:
中间壳体,该中间壳体的左侧面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一个排出单元相向,右侧面与所述多个排出单元中的另一个排出单元相向,而且该中间壳体的前方部开放;
中间盖,配置于所述中间壳体的前方;
印刷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朝向所述中间盖照射光。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壳体与中间主体结合部结合,而且所述中间壳体越朝向前方,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变得越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195850 | 2014-12-31 | ||
KR1020140195850A KR101516365B1 (ko) | 2014-12-31 | 2014-12-31 | 공기조화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4100A true CN104764100A (zh) | 2015-07-08 |
CN104764100B CN104764100B (zh) | 2019-01-22 |
Family
ID=5339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87672.2A Active CN104764100B (zh) | 2014-12-31 | 2015-04-20 | 空气调节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94946B2 (zh) |
EP (1) | EP3040627B1 (zh) |
KR (1) | KR101516365B1 (zh) |
CN (1) | CN104764100B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3527A (zh) * | 2016-03-30 | 2016-06-15 |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 正反向吹风的贯流风机组件 |
CN106322705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顶出风结构、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CN106979594A (zh) * | 2017-04-25 | 2017-07-25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
WO2018045998A1 (zh) * | 2016-09-12 | 2018-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WO2018064923A1 (zh) * | 2016-10-08 | 2018-04-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出风部件、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474568A (zh) * | 2016-01-07 | 2018-08-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WO2018176626A1 (zh) * | 2017-03-30 | 2018-10-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设备 |
CN110131872A (zh) * | 2019-06-25 | 2019-08-1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CN110131874A (zh) * | 2019-06-25 | 2019-08-1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叶片、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
CN110160138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CN110159592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蜗壳渐变结构及空调器 |
CN113464493A (zh) * | 2021-07-28 | 2021-10-0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 |
CN113614382A (zh) * | 2019-02-11 | 2021-11-05 | 克莱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移动式气候控制组件及使用方法 |
CN114060926A (zh) * | 2020-08-07 | 2022-02-18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712274B1 (ko) * | 2015-07-08 | 2017-03-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KR101718221B1 (ko) * | 2015-07-08 | 2017-03-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KR101710272B1 (ko) * | 2015-07-08 | 2017-0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US9827523B2 (en) | 2016-02-26 | 2017-11-28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EP3211344B1 (en) | 2016-02-26 | 2020-09-30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WO2017146356A1 (ko) | 2016-02-26 | 2017-08-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청정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1938647B1 (ko) * | 2016-06-13 | 2019-0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청정기 |
EP3211345B1 (en) | 2016-02-26 | 2020-09-16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CN111156622B (zh) | 2016-02-26 | 2022-04-2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清洁器 |
EP3211337B1 (en) | 2016-02-26 | 2020-09-23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EP3211347B1 (en) | 2016-02-26 | 2020-12-30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US9943794B2 (en) | 2016-02-26 | 2018-04-17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EP3211346B1 (en) | 2016-02-26 | 2021-10-27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EP3285016B1 (en) | 2016-02-26 | 2021-07-28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CN111765554B (zh) | 2016-02-26 | 2022-02-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清洁器 |
EP3628937A1 (en) | 2016-02-26 | 2020-04-01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KR101809370B1 (ko) * | 2016-06-13 | 2017-1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청정기 |
CN106051931B (zh) * | 2016-08-05 | 2021-12-2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KR101899659B1 (ko) | 2016-11-07 | 2018-09-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KR102011035B1 (ko) * | 2016-12-14 | 2019-08-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송풍장치 및 송풍장치가 구비된 공기청정기 |
KR101840204B1 (ko) * | 2017-01-16 | 2018-03-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6958866B (zh) * | 2017-04-17 | 2019-11-0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 |
KR101848001B1 (ko) * | 2017-05-04 | 2018-04-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청정기 |
KR101809408B1 (ko) * | 2017-05-04 | 2017-1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청정기 |
KR101809409B1 (ko) * | 2017-05-04 | 2017-1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청정기 |
KR102093412B1 (ko) * | 2018-03-07 | 2020-03-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US20210048201A1 (en) * | 2018-03-16 | 2021-02-18 | Lg Electronics Inc. |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
CN110686318A (zh) * | 2018-06-19 | 2020-01-1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KR102212653B1 (ko) * | 2018-07-31 | 2021-02-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10749068B (zh) * | 2019-10-31 | 2021-11-1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
CN110749080A (zh) * | 2019-11-29 | 2020-02-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CN111059682A (zh) * | 2019-12-03 | 2020-04-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的门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柜式空调 |
CN111043664A (zh) * | 2019-12-31 | 2020-04-2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KR20210098060A (ko) * | 2020-01-31 | 2021-08-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송풍기 |
EP3919749B1 (en) * | 2020-06-02 | 2024-01-17 | LG Electronics Inc. | Fan apparatus for air conditioner |
CN113819519B (zh) * | 2021-08-31 | 2023-05-1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
CN115143526A (zh) * | 2022-06-21 | 2022-10-0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WO2024064414A1 (en) * | 2022-09-23 | 2024-03-28 | Cleva Technologies, Llc | Mobile impeller fan blade assembly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5148A (zh) * | 2005-10-05 | 2007-04-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风向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风向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
KR20080013393A (ko) * | 2006-08-08 | 2008-02-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KR20090017289A (ko) * | 2007-08-14 | 2009-0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CN103017313A (zh) * | 2011-09-26 | 2013-04-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出风部件及具有该出风部件的空调器 |
CN202885193U (zh) * | 2012-07-30 | 2013-04-1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及其出风口旋转机构 |
CN203083028U (zh) * | 2013-02-05 | 2013-07-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58500A (en) * | 1989-04-20 | 1990-09-25 | Hitachi,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
EP1157242A1 (en) * | 1999-12-06 | 2001-11-28 | The Holmes Group, Inc. | Pivotable heater |
KR20030083185A (ko) * | 2002-04-19 | 2003-10-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
US20070129001A1 (en) * | 2005-12-02 | 2007-06-07 | Lasko Holdings, Inc. | Portable air moving device with air stream intensity adjustment |
KR100809784B1 (ko) * | 2006-05-20 | 2008-03-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횡류팬을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
KR101500506B1 (ko) * | 2014-12-31 | 2015-03-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
2014
- 2014-12-31 KR KR1020140195850A patent/KR10151636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
- 2015-04-20 CN CN201510187672.2A patent/CN104764100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19 EP EP15181488.6A patent/EP30406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28 US US14/838,715 patent/US1029494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5148A (zh) * | 2005-10-05 | 2007-04-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风向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风向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
KR20080013393A (ko) * | 2006-08-08 | 2008-02-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KR20090017289A (ko) * | 2007-08-14 | 2009-0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CN103017313A (zh) * | 2011-09-26 | 2013-04-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出风部件及具有该出风部件的空调器 |
CN202885193U (zh) * | 2012-07-30 | 2013-04-1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及其出风口旋转机构 |
CN203083028U (zh) * | 2013-02-05 | 2013-07-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66000B2 (en) | 2016-01-07 | 2020-12-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
CN108474568B (zh) * | 2016-01-07 | 2021-06-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CN108474568A (zh) * | 2016-01-07 | 2018-08-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 |
CN105673527A (zh) * | 2016-03-30 | 2016-06-15 |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 正反向吹风的贯流风机组件 |
CN106322705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顶出风结构、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WO2018045998A1 (zh) * | 2016-09-12 | 2018-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WO2018064923A1 (zh) * | 2016-10-08 | 2018-04-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出风部件、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WO2018176626A1 (zh) * | 2017-03-30 | 2018-10-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设备 |
CN106979594A (zh) * | 2017-04-25 | 2017-07-25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3614382A (zh) * | 2019-02-11 | 2021-11-05 | 克莱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移动式气候控制组件及使用方法 |
CN113614382B (zh) * | 2019-02-11 | 2024-06-11 | 克莱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移动式气候控制组件 |
CN110131872A (zh) * | 2019-06-25 | 2019-08-1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CN110131874A (zh) * | 2019-06-25 | 2019-08-1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叶片、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
CN110160138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CN110159592A (zh) * | 2019-06-25 | 2019-08-2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蜗壳渐变结构及空调器 |
CN114060926A (zh) * | 2020-08-07 | 2022-02-18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060926B (zh) * | 2020-08-07 | 2022-12-2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464493A (zh) * | 2021-07-28 | 2021-10-0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40627A1 (en) | 2016-07-06 |
CN104764100B (zh) | 2019-01-22 |
KR101516365B1 (ko) | 2015-05-04 |
US20160186761A1 (en) | 2016-06-30 |
EP3040627B1 (en) | 2020-02-12 |
US10294946B2 (en) | 2019-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64100A (zh) | 空气调节器 | |
KR101500501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EP2602563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102342119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2840627B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5987425B (zh) | 空气调节器 | |
KR101500506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6648988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180111362A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1399080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0758951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KR20130043989A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20220065748A (ko) | 송풍장치 | |
JP2022180328A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KR101385288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20180044650A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7560751B2 (ja) | 空気処理装置 | |
KR102399916B1 (ko) | 송풍장치 | |
KR101529224B1 (ko) | 송풍기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 |
KR102278182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2619416B1 (ko) | 에어클린팬 | |
KR102104436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5189047B2 (ja) | 島設備の台間装置 | |
KR20130043987A (ko) | 공기조화기 | |
WO2019030798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