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5315A - 倾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倾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5315A
CN104755315A CN201380055931.5A CN201380055931A CN104755315A CN 104755315 A CN104755315 A CN 104755315A CN 201380055931 A CN201380055931 A CN 201380055931A CN 104755315 A CN104755315 A CN 104755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shaped member
gear
external gear
inn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59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5315B (zh
Inventor
榎嶋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r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rok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r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55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5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5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5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 B60N2/225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e.g. one gear without sun ge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24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 A47C1/025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by means of a rack-and-pinion or like gear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 B60N2/225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braking systems

Abstract

关于Taumel型倾斜装置,提供了一种不产生咔嗒声的倾斜装置。驱动环(75)布置在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的内侧或外侧中的任意一侧上。当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进入锁定状态时,驱动环(75)的抵靠部分形成为使得,能够产生使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在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更深地啮合的方向上移动的力。

Description

倾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Taumel型倾斜装置,其改变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
背景技术
在Taumel型倾斜装置中,在座垫侧和座椅靠背侧中的任意一侧上设置有内齿轮,并且在座垫侧和座椅靠背侧中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与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该外齿轮具有比内齿轮的齿数更少的齿数。Taumel型倾斜装置使内齿轮和外齿轮中的一个齿轮围绕另一个齿轮的旋转轴线偏心移动同时改变内齿轮与外齿轮的啮合位置的,从而改变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Taumel型倾斜装置的视图。如图10所示,在圆孔1的内表面与圆筒3的外表面之间的偏心环形空间中,安置有一对楔形部件5和7。该对楔形部件5和7利用弹簧9而在楔入偏心环形空间中的方向(箭头A方向和箭头B方向)上偏置。
楔形部件5和7分别挤压圆孔1的内表面和圆筒3的外表面,从而在增加内齿轮与外齿轮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偏心量的方向上,挤压内齿轮和外齿轮。因此,内齿轮的内齿与外齿轮的外齿彼此深度啮合,从而座椅靠背变成座椅靠背不倾斜的锁定状态。
解锁凸轮11的抵靠表面11a能够抵抗弹簧9的偏置力而挤压楔形部件5或7的顶侧的端表面5a或端表面7a,从而在楔形部件拉拔方向(与楔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箭头A或B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挤压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如果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由解锁凸轮11挤压从而移动,则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施加到圆孔1的内表面和圆筒3的外表面的挤压力减小,并且内齿和外齿的啮合变浅,因而座椅靠背变得能够倾斜。
当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中的一个部件开始移动时,楔形部件7或楔形部件5中的另一个部件由于其与圆孔1的内表面和圆筒3的外表面的摩擦而是静止的。然而,如果一个楔形部件在楔形部件拉拔方向上移动,则另一个楔形部件利用弹簧9的弹性排斥力而在使楔形楔入偏心环形空间中的方向上快速运动。尽管重复该操作,维持内齿轮与外齿轮之间的偏心率,并且啮合部变化,从而座椅靠背倾斜。即,座椅靠背变成解锁状态(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5653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具有图10中所示的构造的倾斜装置的锁定状态下,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座椅靠背的载荷或座椅靠背上的就座者的载荷,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由圆孔1的内表面和圆筒3的内表面强力地保持,而后,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在拉拔方向上移动。于是,存在内齿与外齿的啮合变浅并且在座椅靠背处产生咔嗒声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难以产生咔嗒声的倾斜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倾斜装置,该倾斜装置包括:外齿轮,其具有形成在外表面处的外齿,并且该外齿轮设置在座垫侧和座椅靠背侧的其中一侧的构件上;内齿轮,其具有内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外齿啮合并且具有比所述外齿更多的齿数,并且该内齿轮设置在所述座垫侧和所述座椅靠背侧的其中另一侧的构件上;筒状部分,其使所述外齿轮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内齿轮的旋转轴线中的一个旋转轴线作为中心,并且该筒状部分设置在所述外齿轮和所述内齿轮中的一个齿轮处;圆形孔部,其使所述外齿轮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内齿轮的旋转轴线中的另一个轴线作为中心,并且该圆形孔部设置在所述外齿轮和所述内齿轮中的另一个齿轮处,并且在所述圆形孔部与所述筒状部分之间形成环形空间;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具有大致圆弧形状并且具有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逐渐变细的形状,并且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环形空间内沿圆周方向移动;挤压构件,其能够在使所述内齿轮的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外齿啮合的方向上挤压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从而形成锁定状态;和驱动环,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圆形孔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筒状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移动,并且具有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上的抵靠部分,其中,当所述内齿轮和所述外齿轮处于所述锁定状态下时,所述驱动环的抵靠部分形成为能够产生这样的力:该力使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在所述内齿轮的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外齿的啮合变得更深的方向上移动。
由于用于实施下述本发明的附图和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更明显。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座椅靠背处难以产生咔嗒声的倾斜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将由于用于实施下述本发明的附图和实施例而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当从相反方向观看图1的倾斜装置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当从箭头III方向观看图1的组装的倾斜装置时的前视图。
图4为沿着图3的剖面线IV-IV的端视图。
图5为示出图1所示的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的视图。
图6是示出锁定解除部件已经从图5的锁定状态运转从而使驱动环旋转的状态的视图。
图7是图6的驱动环、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从图7的状态操作的视图。
图9是配备有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倾斜装置的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61   内齿轮
61c  内齿
63   外齿轮
63 a 外齿
71   第一楔形部件
73   第二楔形部件
75   驱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利用图9描述配备有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座椅。图9是装备有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中所示,倾斜装置51设置在座垫53与座椅靠背55之间。
接着,将使用图1至图5来描述倾斜装置51。图1为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当从相反方向观看图1的倾斜装置时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当从箭头III方向观看图1的组装的倾斜装置时的前视图。图4为沿着图3的剖面线IV-IV的端视图。图5为示出图1所示的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的视图。
在图1和图2中,内齿轮61具有圆形底部61a和沿着该底部61a的圆周部分形成的筒状立起壁部61b。内齿轮61大致以一侧是开口侧的带底筒状而形成。在立起壁部61b的内周表面处,内齿61c形成为遍及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且,在内齿轮61的底部61a的中心处形成通孔61d。筒状立起壁部61e沿着孔61d的内周表面形成为朝着开口侧突出。在该筒状立起壁部61e的内部形成圆形孔部。
在内齿轮61的底部61a的外表面处形成四个弧形凸部61f。凸部61f嵌合到在座垫53的框架中形成的四个弧形孔中。这些嵌合部分通过诸如焊接或填缝这样的方法而固定,从而使内齿轮61装接到座垫53。
在具有带底筒状的内齿轮61的内部安置外齿轮63。在外齿轮63的外表面处,遍及周向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外齿63a。外齿轮63的外齿63a能够与内齿轮61的内齿61c啮合。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数量被设置成小于内齿轮61的内齿61c的数量。在外齿轮63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通孔63b。在外齿轮63的面对内齿轮61的表面侧上,沿着孔63b的开口的边缘部分,筒状立起壁部63c形成为朝着内齿轮61突出。筒状立起壁部63c的外径被设置成小于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的内径,并且外齿轮63的该筒状立起壁部63c充当被插入到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中的筒状部,所述筒状立起壁部61e是圆形孔部。
在外齿轮63的外表面处形成有四个凸部63f。凸部63f嵌合到在座椅靠背55的框架中形成的四个孔中。这些嵌合部分通过诸如焊接或填缝这样的方法固定,从而使外齿轮63装接到座椅靠背55。
如图5所示,在外齿轮63的外齿63a与内齿轮61的内齿61c相啮合的状态下,内齿轮61的旋转轴(筒状立起壁部61e(圆形孔部)的中心)O1与外齿轮63的旋转轴(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中心)O2是不同的。即,圆形孔部和筒状部分是偏心的。因此,在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圆形孔部)的内表面与外齿轮63的筒状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偏心环形空间K。
如图3和图5中所示,在偏心环形空间K中设置有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此外,在该偏心空间K中,驱动环75被设置成与外齿轮63的筒状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外表面协作来保持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第一楔形部件71、第二楔形部件73和驱动环75被构造成能够在偏心环表空间K内部沿着圆周方向移动。
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具有平面对称的形状。第一楔形部件71的内表面71a和第二楔形部件73的内表面73a具有与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周表面相对应的形状。第一楔形部件71的外表面71b的曲率和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表面73b的曲率大于内表面71a和内表面73a的曲率。而且,第一楔形部件71的外表面71b的曲面的中心不同于内表面71a的曲面的中心。第一楔形部件71的厚度与第二楔形部件73的厚度(在它们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呈楔状变化。具体地,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以其厚度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A和B减小的形状形成。
驱动环75安置在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在径向方向上的外侧上。在驱动环75的内表面75a处,抵靠表面(将在下面描述其细节)设置成抵靠在第一楔形部件71的外表面71b和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表面73b上。而且,将驱动环75的外表面75b的形状设置成与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圆形孔部)的内表面相对应的形状。
如图5所示,将驱动环75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设置成比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略长。
如果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在楔入方向(wedgedriving)上移动,则内齿轮61和外齿轮63在内齿61c与外齿63a啮合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从弹性元件77(按压构件的实例)接收楔形件楔入方向上的偏置力,该弹性元件77趋向于在直径扩大方向上弹性恢复。该弹性元件77具有一圈的环状部77a以及从该环状部77a立起的端部77b和端部77c。环状部77a安置在沿着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圆形孔部)的开口形成的槽部61g中。端部77b锁定于在第一楔形部件71的厚侧的侧端表面中形成的槽部71c中。端部77c被锁定于在第二楔形部件73的厚侧的侧端表面中形成的槽部73c中。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锁定解除部件79具有主体部79d、嵌合筒状部79e和凸轮部79a。嵌合筒状部79e连接到主体部79d并且嵌合到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中。凸轮部79a从嵌合筒状部79e的外表面设置有间隙,并且被布置在偏心环形空间K中。
锁定解除部件79具有与旋转轴O2同轴的孔79f。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孔79f的内表面施加有齿部,并且驱动轴(未示出)嵌合到该孔中,使得驱动轴与锁定解除部件79一体地旋转。
凸轮部79a具有第一挤压部分79b,该第一挤压部分79b面对驱动环75的第一端表面75c,该第一端表面75c是驱动环75在圆周方向上的一个端表面。另外,凸轮部79a具有第二挤压部分79c,该第二挤压部分79c面对驱动环75的第二端表面75d,该第二端表面75d是驱动环75在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个端表面。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连接环81使得内齿轮61和外齿轮63不能够在轴向方向上相对移动。
接着,将使用图1、图2和图5来描述驱动环75。
在驱动环75的内表面75a处,两个表面(第一抵靠表面75e和第二抵靠表面75f)形成为抵靠在第一楔形部件71的外表面71b上。第一抵靠表面75e是这样的表面:其具有平坦表面形状并且抵靠在第一楔形部件71的槽部71c附近的外表面71b上。第二抵靠表面75f是具有曲面形状并且抵靠在第一楔形部件71的顶端侧上的表面。
第一抵靠表面75e形成为使得,在锁定期间,即使驱动环75和外齿轮63的筒状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外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协作地保持第一楔形部件71,也不会产生使第一楔形部件71在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变得更浅的方向上移动的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表面75e形成为使得,在锁定期间,驱动环75和外齿轮63的筒状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外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协作地保持第一楔形部件71,产生使第一楔形部件71在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方向上移动的力。
此外,在第一楔形部件71插置在两者之间的情况下,驱动环75的第一抵靠表面75e与面对该第一抵靠表面的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的相反侧逐渐变宽。
类似地,在驱动环75的内表面75a处,两个表面(第一抵靠表面75g和第二抵靠表面75h)形成为抵靠在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表面73b上。第一抵靠表面75g是这样的表面:其具有平坦表面形状并且抵靠在第二楔形部件73的槽部73c附近的外表面73b上。第二抵靠表面75h是在第二楔形部件73的顶端侧上以曲面形状形成的表面。
第一抵靠表面75g形成为使得,在锁定期间,即使驱动环75和外齿轮63的筒状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外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协作地保持第二楔形部件73,也不产生使第二楔形部件73在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变得更浅的方向上移动的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表面75g形成为使得,在锁定期间,驱动环75和外齿轮63的筒状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外表面厚度方向上协作地保持第二楔形部件73,产生使第二楔形部件73在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方向上移动的力。
此外,在第二楔形部件73插置于两者之间的情况下,驱动环75的第一抵靠表面75g与面对该第一抵靠表面的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的相反侧逐渐变宽。
接着,将使用图6至图8来描述倾斜装置51的操作。图6是示出锁定解除部件已经从图5的锁定状态运转,从而使驱动环旋转的状态的视图。图7是图6的驱动环、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从图7的状态开始的操作的视图。
如图6所示,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从弹簧77接收在使它们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的偏置力。结果,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挤压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表面并且经由驱动环75挤压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圆形孔部)的内表面。
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分别挤压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表面与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圆形孔部)的内表面。结果,使内齿轮61和外齿轮63在增加它们的旋转轴之间的偏心量的方向上偏置。于是,内齿轮61的内齿61c和外齿轮63的外齿63a深度地啮合,并且座椅靠背55不倾斜。该状态被称为锁定状态。
在该锁定状态下,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座椅靠背55的载荷或座椅靠背55上的就座者的载荷,导致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由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表面和驱动环75的内表面75a强力地保持。然而,即使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在厚度方向上由驱动环75的第一抵靠表面75e和第一抵靠表面75g保持,也不产生使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在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变得更浅的方向上移动的力。因此,在座椅靠背55处,不产生咔嗒声。
将详细地描述驱动环75的效果。考虑这样的情况,在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处于锁定状态的状态下,就座者施加载荷以使座椅靠背55朝着座椅靠背55的后侧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内齿轮61装接到座垫53,并且外齿轮63装接到座椅靠背55。因此,如果就座者施加载荷以使座椅靠背55朝着座椅靠背55的后侧倾斜,则在图6中,在外齿轮63处产生力矩,使得外齿轮63的上部相对于内齿轮61朝着后侧移动。然后,偏心环形空间K变形使得其右部分变窄并且其左部分变宽。
在偏心环形空间K的右部分中,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周表面从驱动环75的第二抵靠表面75h接收挤压力,作为针对使偏心环形空间K变形的力的反作用力。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周表面的曲率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增加。因此,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周表面从驱动环75的第二抵靠表面75h接收的挤压力,被视为分解成指向中心O2的分力和与所述分力交叉并且指向楔形件楔入方向的相反侧的分力。由于指向中心Q2的分力,所以在第二楔形部件73与驱动环75之间和该第二楔形部件73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之间,都产生了摩擦力。
在于驱动环75处未形成第一抵靠表面75g的情况下,如果摩擦力小于指向楔形件楔入方向的相反侧的所述分力,则第二楔形部件73向楔形件楔入方向的相反侧移动。于是,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的锁定状态松开,并且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相对地旋转。
而且,如果就座者解除座椅靠背55上的载荷,则第二楔形部件73利用弹性元件77返回到原始位置。因此,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再次变成锁定状态。
由于每当就座者对座椅靠背55施加载荷时,第二楔形部件73都如上所述地操作,所以在座椅靠背55处产生咔嗒声。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倾斜装置51,在驱动环75处形成第一抵靠表面75g。第一抵靠表面75g形成为使得,在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处于锁定状态下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使第二楔形部件73在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变得更深的方向上移动的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表面75g从第二抵靠表面75h设置在与驱动楔形的方向的相反的一侧上。第二抵靠表面75h由具有预定曲率的曲面形成。与此相比,第一抵靠表面75g相对于第二抵靠表面75h是弯曲的从而以小于180度的角度连接到第二抵靠表面75h。
因此,如果作用在座椅靠背55上的载荷处于锁定状态,则驱动环75的第一抵靠表面75g也向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周表面施加针对使偏心环形空间K变形的力的反作用力。第一抵靠表面75g形成为使得由第一抵靠表面75g向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周表面施加的反作用力分解成指向中心O2的分力和与该分力交叉并且指向楔形件楔入方向的分力。由于即使在锁定状态下载荷作用在座椅靠背55上,第一抵靠表面75g也能够在楔形件楔入方向上对第二楔形部件73施加力,所以易于维持锁定状态。因此,即使就座者对座椅靠背55施加载荷,在座椅靠背55处也难以产生咔嗒声。
而且,在由第一抵靠表面75g在楔形件楔入方向上所产生的分力被设置成大于由第二抵靠表面75h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的相反侧所产生的分力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不产生咔嗒声的倾斜装置51。因此,该构造是优选的。即,优选形成第一抵靠表面75g,使得在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驱动环75将力施加到第二楔形部件73,以使第二楔形部件73整体在楔形件楔入方向移动。
优选的是,第一抵靠表面75g以如下形状形成:距离立起壁部63c(圆形孔部的内表面和筒状部分的外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的实例)的间隔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的相反侧逐渐变宽。
优选的是,第一抵靠表面75g设置在驱动环75的内周表面的位于楔形件楔入方向的相反侧上的区域处。可替代地,优选的是,第一抵靠表面75g应相对于第二抵靠表面75h倾斜。根据该构造,第一抵靠表面75g易于对第二楔形部件73施加在楔形件楔入方向上的分力。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抵靠表面75g已经被描述为平坦表面。然而,第一抵靠表面75g可以是曲面。第一抵靠表面75g可以由具有相互不同的法线成分的多个平坦表面构成或由不同的曲面而构成。
而且,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驱动环75的第一抵靠表面75g与第二楔形部件73之间的关系。然而,关于驱动环75的第一抵靠表面75e与第一楔形部件71之间的关系,上文的描述是相同的。即,第一抵靠表面75e形成为使得,在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处于锁定状态下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使第一楔形部件71沿着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变得更深的方向而移动的力。因此,即使在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施加使座椅靠背55朝前侧倾斜的载荷,也难以产生咔嗒声。
(解锁状态)
如图6和图7所示,在锁定状态下,如果操作操作按钮或操作面板,使得驱动轴(未示出)在向右方向上或在向左方向上旋转,则锁定解除部件79在向右方向上或在向左方向上旋转。作为一个实例,如从图1中的箭头C方向所看到的,在锁定解除部件79(参见图3)逆时针旋转θ度的情况下,凸轮部79a的第二挤压部分79c挤压作为驱动环75的另一端表面的第二端表面75d,并且驱动环75旋转到双点划线的位置。
然后,如图7所示,在驱动环75的第一抵靠表面75g与第二楔形部件73之间产生间隙δ。结果,不产生从第一抵靠表面75g向第二楔形部件73施加的分力。因此,如双点划线所示,第二楔形部件73在拉拔方向上移动。响应于第二楔形部件73的移动,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表面经由驱动环75朝着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圆形孔部)的内表面挤压的挤压力减小,并且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变得更浅,并且座椅靠背55变得能够倾斜。
当第二楔形部件73开始移动时,由于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表面与驱动环75的第一抵靠表面75e和第二抵靠表面75f两者之间的摩擦,第一楔形部件71是静止的。然而,如图8所示,如果第二楔形部件73在拉拔方向上移动,则第一楔形部件71通过弹性元件77的弹性排斥力沿着将楔形件楔入到偏心环形空间K中的方向快速移动。
通过重复该操作,维持了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之间的偏心状态,并且啮合部位变化,因而座椅靠背55倾斜。
而且,甚至在如从图1中的箭头C方向所看到的,锁定解除部件79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根据该构造,存在下列优势。
(1)第一抵靠表面75e和75g在驱动环75处形成为:当内齿轮61与外齿轮63处于锁定状态下时,能够产生使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沿着内齿轮61的内齿61c与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啮合变得更深的方向而移动的力。因此,在座椅靠背55处难以产生咔嗒声。
(2)第一抵靠表面75e和75g是平坦表面;并且在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插置其间的情况下,第一抵靠表面75e和75g与面对该第一抵靠表面75e和75g的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外表面的实例)或内齿轮61的立起壁部61e(圆形孔部的内表面的实例)之间的间隔朝着与楔形件楔入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加宽。
因此,通过使得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能够在圆周方向移动,能够吸收第一楔形部件71、第二楔形部件73、内齿轮61、外齿轮63和驱动环75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上的变化。
(3)在偏心环形空间K中,驱动环75布置在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侧上。即,由于驱动环75处于与锁定解除部件79的旋转轴线分离的位置处,所以能够利用小的操作力移动驱动环75,其中锁定解除操作力施加于所述锁定解除部件79上。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例如,驱动环可以安置在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的内侧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内齿轮设置在座垫侧并且外齿轮设置在座椅靠背侧上的实例。然而,外齿轮可以设置在座垫侧上,并且内齿轮可以设置在座椅靠背侧上。
此外,筒状部分可以形成在内齿轮处,并且圆形孔部可以形成在外齿轮处。
而且,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变形例中所描述的构造,并且能够使用通过做出各种其它修改而获得的构造。
本申请要求2012年10月24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No.2012-234428)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据此通过引用并入。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难以产生咔嗒声的倾斜装置。

Claims (4)

1.一种倾斜装置,包括:
外齿轮,该外齿轮具有形成在外表面处的外齿,并且该外齿轮设置在座垫侧和座椅靠背侧的其中一侧的部件上;
内齿轮,该内齿轮具有内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所述外齿啮合并且具有比所述外齿更多的齿数,并且所述内齿轮设置在所述座垫侧和所述座椅靠背侧的其中另一侧的部件上;
筒状部分,该筒状部分将所述外齿轮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内齿轮的旋转轴线中的一个旋转轴线作为中心,并且所述筒状部分设置在所述外齿轮和所述内齿轮的其中一者处;
圆形孔部,该圆形孔部将所述外齿轮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内齿轮的旋转轴线中的另一个旋转轴线作为中心,并且所述圆形孔部设置在所述外齿轮和所述内齿轮的其中另一者处,并且在所述圆形孔部与所述筒状部分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具有大致圆弧形状并且具有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逐渐变细的形状,并且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环形空间内沿圆周方向移动;
挤压部件,该挤压部件能够在使所述内齿轮的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外齿啮合的方向上挤压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从而形成锁定状态;以及
驱动环,该驱动环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圆形孔部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筒状部分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移动,并且具有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上的抵靠部分,
其中,当所述内齿轮和所述外齿轮处于所述锁定状态下时,所述驱动环的所述抵靠部分形成为能够产生这样的力:该力使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在所述内齿轮的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外齿的啮合变得更深的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环的所述抵靠部分形成为抵靠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驱动环的所述抵靠部分与所述圆形孔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筒状部分的外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之间的间隔朝着与所述楔形件楔入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变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装置,
其中,在所述环状空间中,所述驱动环安置于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的径向上的外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装置,
其中,所述抵靠部分形成为使得:当所述内齿轮和所述外齿轮处于所述锁定状态下时,所述驱动环对所述第二楔形部件施加使该第二楔形部件在所述楔形件楔入方向上移动的力。
CN201380055931.5A 2012-10-24 2013-10-11 倾斜装置 Active CN104755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4428 2012-10-24
JP2012234428A JP5692819B2 (ja) 2012-10-24 2012-10-24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PCT/JP2013/077823 WO2014065139A1 (ja) 2012-10-24 2013-10-11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5315A true CN104755315A (zh) 2015-07-01
CN104755315B CN104755315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544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5931.5A Active CN104755315B (zh) 2012-10-24 2013-10-11 倾斜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4720B2 (zh)
JP (1) JP5692819B2 (zh)
CN (1) CN104755315B (zh)
WO (1) WO20140651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949A (zh) * 2018-01-22 2018-06-29 肖琼 一种角度调节装置
CN110621537A (zh) * 2018-04-18 2019-12-27 马图尔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斜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2983B2 (ja) * 2013-12-03 2017-11-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減速装置及びシート駆動装置
JP6807708B2 (ja) * 2016-10-31 2021-01-06 株式会社Tf−Metal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6707295B2 (ja) * 2016-11-17 2020-06-1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10421375B2 (en) * 2016-11-17 2019-09-24 Shiroki Corporation Reclining device
JP2018166556A (ja) * 2017-03-29 2018-11-01 株式会社Tf−Metal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KR102126459B1 (ko) * 2018-11-28 2020-06-25 현대트랜시스(주) 차량 시트용 리클라이닝 장치
JP7399062B2 (ja) * 2020-10-29 2023-12-15 株式会社Tf-Metal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3569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李尔公司 连续式倾斜椅
CN101495779A (zh) * 2006-07-31 2009-07-2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齿轮及使用该齿轮的联接装置
CN101524973A (zh) * 2008-03-05 2009-09-09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倾斜装置
JP5531875B2 (ja) * 2010-09-13 2014-06-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連結装置と乗物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9199B1 (ko) * 2003-11-26 2006-02-02 주식회사다스 컨티뉴즐리타입 자동차용 시트 리클라이닝장치
KR20090017775A (ko) * 2007-08-16 2009-02-19 주식회사다스 시트백의 리클라이닝장치
JP5359741B2 (ja) * 2009-09-29 2013-12-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連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5779A (zh) * 2006-07-31 2009-07-2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齿轮及使用该齿轮的联接装置
CN101143569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李尔公司 连续式倾斜椅
CN101524973A (zh) * 2008-03-05 2009-09-09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倾斜装置
JP5531875B2 (ja) * 2010-09-13 2014-06-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連結装置と乗物シー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949A (zh) * 2018-01-22 2018-06-29 肖琼 一种角度调节装置
CN110621537A (zh) * 2018-04-18 2019-12-27 马图尔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斜倚装置
CN110621537B (zh) * 2018-04-18 2022-09-13 马图尔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斜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83978A (ja) 2014-05-12
CN104755315B (zh) 2017-03-08
JP5692819B2 (ja) 2015-04-01
US20150291063A1 (en) 2015-10-15
US9694720B2 (en) 2017-07-04
WO2014065139A1 (ja)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5315A (zh) 倾斜装置
CN105555596B (zh) 倾斜装置
US20060287156A1 (en) Differential Gearing for Vehicle
JP6692142B2 (ja) 回転力伝達制御機構及び座席構造
CN1877152B (zh) 防止反输入联轴器
JP4963967B2 (ja) 自動車操縦装置のための移動可能なウェッジのベアリング
EP2586650A2 (en) Seat reclining device
CN101524973A (zh) 车辆的座椅倾斜装置
JP2016097887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2728010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倾斜设备
WO2011070829A1 (ja) ロック装置
TWI304866B (en) Improved gearless locking differential
JP676819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061973A (ja) 逆入力防止クラッチ
US10247245B2 (en) Bevel facespline with line contact
US10259352B2 (en) Recl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JP2009068705A (ja) 端面歯列を備えたロッキング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
EP2711241B1 (en) Reclining device
US11528992B2 (en) Power recliner
US10144329B2 (en) Headrest
CN201041202Y (zh) 零碰撞弹簧钢球安全离合器
JP3794885B2 (ja) 二方向テーパクラッチおよび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
US20060244296A1 (en) Infinitely variable continuous recliner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s and similar applications
KR20220049277A (ko) 시트 리클라이닝 장치
WO2018110004A1 (ja) 差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6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IROKI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