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7010B - 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7010B
CN104737010B CN201380055075.3A CN201380055075A CN104737010B CN 104737010 B CN104737010 B CN 104737010B CN 201380055075 A CN201380055075 A CN 201380055075A CN 104737010 B CN104737010 B CN 104737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monitoring electrode
organism origin
origin thing
chec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50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7010A (zh
Inventor
中谷将也
冈弘章
山本健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37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7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3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 C12M41/36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biomass, e.g. colony counters or by turbidity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0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by electrical means
    • G01N33/48728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cells, e.g. by patch clamp, voltage clam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具有:基板;被设置在基板的第一面、且用于设置生物体由来物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一监视电极和第二监视电极。从设置位置的中心到第一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与从设置位置的中心到第二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不同。

Description

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领域涉及用于对细胞、组织、受精卵等生物体由来物的活动状态进行检查、分析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组织、受精卵等生物体由来物对各种各样的物质进行输送,来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心肌细胞通过进行K离子、Na离子、Ca离子等的输送,从而通过电信号或化合物来进行信息传递,来控制心脏的脉动。并且,受精卵一边消耗周围的氧一边分裂。
为了了解生物体由来物的活动状况,而公开的方法是,将生物体由来物保持在检查装置,以检测在生物体由来物的周边发生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该方法被应用于利用模型细胞的新药候选化合物の药理实验、以及受精卵的活性检查。
图12是以往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50的垂直截面图。在此,生物体由来物2例如是细胞。检查装置50是对细胞的活动状况进行检查的电生理传感器装置。
生物体由来物2被保持在贯通孔52。贯通孔52比作为测定对象的生物体由来物2小,例如直径为2微米。
在由隔膜51而被分割的两个区域,分别设置了监视电极53和参照电极54。在检查装置50内填充培养液64。
通过对监视电极53与参照电极54之间流动的电流或电位差等进行测量,来调查细胞的电特性,从而能够对细胞的活动状态进行检查以及分析。
图13A是以往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60的垂直截面图。图13B是以往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60的水平截面图。在此,生物体由来物2例如是受精卵。检查装置60是通过对受精卵周边存在的溶氧量进行测量,来检查受精卵的活动状态的受精卵监视装置。在检查装置60中,用于载放生物体由来物2的基板61被设置在容器63的底部。并且,在基板61上设置监视电极62。在容器63内填充用于保持受精卵的健康的适当的培养液64。在培养液64内设置参照电极65。通过对监视电极62与参照电极65之间的电位差或电流进行测量,来测定溶氧量。由于溶氧量与受精卵进行活动而消耗的氧气量相关,因此,通过对溶氧进行测定,从而能够知道受精卵的活动状态。
并且,与该申请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可以列举出以下的专利文献以及非专利文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特許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6234号公报
(非特許文献)
非特許文献1:“Monitoring oxygen consumption of singlemouse embryosusing an integrated electrochemical microdevice”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30(2011)100-106.
发明内容
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具有:基板;被设置在基板的第一面、且用于设置生物体由来物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一监视电极和第二监视电极。从设置位置的中心到第一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与从设置位置的中心到第二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不同。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1B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水平截面图。
图2A是本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2B是本实施方式2中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2中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4A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4B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水平截面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水平截面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4中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4中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5中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12是以往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13A是以往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13B是以往的其他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的水平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往的检查装置50、60不能适用于对在生物体由来物2的周边发生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进行空间上的分解与测量。即,以往的检查装置50与监视电极53以及参照电极54为一对一的关系。并且,从监视电极53到生物体由来物2的距离是固定的。而且,在检查装置60中,从多个监视电极62到生物体由来物的距离是固定的。
因此,要想进行空间上的分解并测量,则需要使监视电极53、62以与作为测定对象的生物体由来物2相距不同的距离来进行测量。但是,若进行这样的动作则会出现因监视电极而损坏生物体由来物2的情况,或者会出现测定不均一的情况。因此,需要慎重地进行高精确度的操作。为此,需要用于对电极的位置进行控制的高精度的装置,并且在利用这些装置时需要高度的技能。
(实施方式1)
图1A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100的垂直截面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100的水平截面图。
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100具备:基板101;被设置在基板101的设置面104的、用于设置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位置103;第一监视电极102a;以及第二监视电极102b。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到第一监视电极102a的最短的距离、和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到第二监视电极102b的最短的距离不同。在此,设置面104是指,设置生物体由来物2的基板101的第一面。并且,检查装置100也可以具有第三监视电极102c。即,监视电极102只要是两种以上即可。
生物体由来物2例如是细胞、组织、受精卵等。
基板101例如由玻璃、树脂、硅石、陶瓷等来形成。
在此,作为设置位置103例如可以通过对基板101的设置面104的一部分加工成凹部来形成。或者,通过将设置面104整体加工成向其中心部凹陷的形状,来形成设置位置103。在设置面104的截面上的倾斜角度只要有若干度左右就能够确定检查装置100上的设置位置,因此,最好是形成凹陷或凹部。并且,凹陷或凹部例如通过干蚀刻来形成。
在俯视基板101时(即从面对第一面的方向来看时),监视电极102a、102b、102c在基板101上被形成为圆形。监视电极102a、102b、102c被形成在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面104相同的面上。多个监视电极102a、102b、102c构成了监视电极102。监视电极102例如最好是由白金、金、银等贵金属来构成。而且,监视电极102也可以由碳、钴酸锂等电池的电极材料中一般使用的材料来构成。可以在考虑到测定时的培养液130的组成、所需的电压、电流等的基础上来选择监视电极102的材料。
多个监视电极102a、102b、102c分别被配置成,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位置103的距离不同。在此,距离是指,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分别到监视电极102a、102b、102c的最短的距离。即,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到监视电极102a的最短的距离302a、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到监视电极102b的最短的距离302b、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到监视电极102c的最短的距离302c各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距设置位置103的中心距离短的顺序开始依次形成监视电极102a、监视电极102b、监视电极102c。
监视电极102a、102b、102c分别与计测放大器(未图示)连接,监视电极102a、102b、102c与参照电极120之间的电位差或电流等被分别计测。
并且,也可以在基板101的上面,以壁部105来围起该基板101的外周。通过形成壁部105,从而在壁部105之内形成井部106。壁部105例如与基板101同样,由玻璃、树脂、硅石、陶瓷等来形成。通过形成壁部105,从而在将生物体由来物2固定到设置面104时能够起到向导作用,以使操作易于进行。并且,壁部105的内侧面最好是进行亲水处理。只要壁部105的内侧面被亲水处理,溶液就能够容易地注入到井部106内。
而且,壁部105最好是开口部的直径比底面部的直径大的梯形的形状。通过这种梯形的形状,能够更确实地设置生物体由来物2。
接着,对检查装置100的工作进行说明。
将含有生物体由来物2的培养液130注入到井部106内,作为生物体由来物2将受精卵设置到设置位置103。
将参照电极120插入到培养液130中。并且,作为参照电极120,采用Ag/AgCl、Pt、Au等。
在此,参照电极120由被设置在壁部105的侧面的机构(未图示)来固定。通过固定参照电极120,从而在每当进行测定时无需改变参照电极120与监视电极102的位置关系而保持固定,这样能够进行具有良好的再现性的测定。
在基板101上形成多个监视电极102a、102b、102c。通过测量在监视电极102a、102b、102c与参照电极120之间流动的电流,从而能够测定培养液130中的溶氧量。溶氧量与受精卵进行活动而消耗的氧量的结果有关。因此,通过测定溶氧量则能够知道受精卵的活动状态。
监视电极102a、102b、102c与受精卵(生物体由来物2)的距离不同。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要移动监视电极102才能测量,只要在各自的监视电极102a、102b、102c的位置上测定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即可。并且,来自生物体由来物2的活性氧或代谢物等形成了呈放射状的浓度梯度。因此,能够根据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距离分别不同的监视电极102a、102b、102c和参照电极120之间流动的电流,来测定溶氧量的浓度梯度。这样,能够容易地测量对生物体由来物2的周边进行空间上的分解后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由于监视电极102a、102b、102c分别与计测放大器连接,因此能够对各自的电极的电流同时进行测量。据此,作为在生物体由来物2的周边发生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的溶氧量能够被同时测量。并且,也可以采用开关或继电器来使多个监视电极102与一个计测放大器连接,从而在时间上进行分割(时间分割)。通过利用开关电路,将多个监视电极102与一个计测放大器连接,从而能够使装置小型化。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溶氧量的时间变化能够以充分快的速度来工作的开关或继电器。
并且,在基板101为导体或半导体的情况下,最好是在基板101与监视电极102之间设置绝缘层(未图示)。并且,监视电极102被抽出,与电解液接触的位置最好由绝缘层来包覆监视电极102。而且可以是,在监视电极102上形成具有微小孔的绝缘层,监视电极102也可以从微小孔露出。这样,能够减少因电化学反映而产生的电流在不必要的位置被检测。因此,能够更正确地测定生物体由来物2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2中的检查装置200进行说明。对于实施方式2中的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2A是实施方式2中的检查装置200的垂直截面图。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是,在设置生物体由来物2的基板101的设置位置103形成有第一贯通孔108。第一贯通孔108从基板101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面104一侧,一直贯通到相反一侧的背对面107(第二面)。
以第一贯通孔108的直径比生物体由来物2的直径小的方式,通过蚀刻或激光加工等方法来形成一贯通孔108。
通过在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位置103设置第一贯通孔108,例如通过使背对面107一侧为负压,或者设置面104一侧为正压,从而能够将生物体由来物2正确地设置在第一贯通孔108上。即,能够容易地对生物体由来物2进行固定。
在这种固定了生物体由来物2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多个监视电极102来对生物体由来物2的周边进行空间上的分解,从而来测量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因此,能够容易地知道生物体由来物2的浓度梯度。
并且,如图2B所示,检查装置210的第一贯通孔108的大小(直径)最好是设置面104一侧比背对面107一侧大。这样,能够防止生物体由来物2在接触第一贯通孔108的开口部时的损伤。
并且,为了防止第一贯通孔108付近的干燥,最好是至少在第一贯通孔108的周边的背对面107由培养液130填满。
图3是实施方式2中的检查装置220的垂直截面图。在图2A中虽然是在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面104相同的面上形成了监视电极102,在图3中则是监视电极202被形成在背对面107。监视电极202由监视电极202a、202b、202c、202d构成。
监视电极202a、202b、202c、202d在第一贯通孔108的近旁以及周边配置成多个。监视电极202a、202b、202c、202d以到设置位置103的中心的距离分别不同的方式而被形成。即,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分别到监视电极202a、202b、202c、202d的最短的距离不同。
在设置面104一侧发生的因生物体由来物2的活动而产生的变化(例如,培养液130中氧浓度的变化),通过第一贯通孔108,而也发生在背对面107。由于氧浓度的不同,监视电极202a、202b、202c、202d分别与参照电极120之间的电流值以及电位差也互不相同。因此,能够测定设置了监视电极202a、202b、202c、202d的各个位置的氧浓度。
生物体由来物2排出蛋白质等代谢物、废物。因此,在形成监视电极202的面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面104为同一个面的情况下,来自生物体由来物2的代谢物、废物附着在监视电极202,因此出现监视电极202被污染的情况。
当监视电极202被污染时,监视电极202的表面中的电流被阻碍,从而不能测量正确的溶氧量,这样就会出现不能正确地测定生物体由来物2的耗氧量的情况。
如图3所示,通过将监视电极202形成在基板101的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面104相反一侧的背对面107,从而能够抑制来自生物体由来物2的代谢物等附着到监视电极202。
由于监视电极202a、202b、202c、202d分别与计测放大器连接,因此,能够分别测量监视电极202a、202b、202c、202d与参照电极120之间的电位差以及电流。
并且,在监视电极202被形成在设置面104的背对面107的情况下,第一贯通孔108的背对面107一侧的开口部最好是比第一贯通孔108的中央部大。如实施方式1所述,第一贯通孔108的大小最好是在设置面104一侧比背对面107一侧大。而且,通过使背对面107的开口部比中央部大,从而,因生物体由来物2的活动而发生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能够迅速地扩散并传导到背对面107一侧。因此,即使监视电极202被形成在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面104相反的一侧,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测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设置面104相接的方式形成了壁部105。不过,也可以在与设置面104相反一侧的背对面107形成壁部。即,壁部105既可以形成在设置面104侧,也可以形成在背对面107侧。
在将监视电极202形成在背对面107的情况下,最好是第一贯通孔108的长度较短。并且,为了使第一贯通孔108较短,从而希望基板101的厚度变薄。通过在背对面107形成壁部,从而,即使在基板101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基板101的强度。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3中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3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4A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300的垂直截面图。图4B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300的水平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是,在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位置103不同的位置上至少形成了一个以上的第二贯通孔109。第二贯通孔109从基板101的设置面104一侧,一直贯通到与该设置面104相反一侧的背对面107一侧。并且,多个第二贯通孔109以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位置103开始呈放射状地而被形成。
监视电极102被形成在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面104相同的面。并且,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到每个监视电极102的最短的距离分别不同。
由于生物体由来物2的活动而发生物理化学上的变化,从而形成以生物体由来物2为中心呈放射状的连续的浓度梯度。假设生物体由来物2在被设置在空中的情况下,也能够考虑到形成以生物体由来物2为中心的理想的浓度梯度。然而,若生物体由来物2被设置在设置面104,则会出现生物体由来物2的浓度梯度在作为边界面的设置面104发生混乱的情况。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贯通孔109以放射状被连续形成,因此,因物理化学上的变化而产生的浓度梯度,能够通过第二贯通孔109而连续地形成在背对面107侧。这样,能够更正确地测量设置面104附近的浓度梯度。
第二贯通孔109的直径最好是比生物体由来物2的直径小。
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320的垂直截面图。
图5的检查装置320与图4A、图4B的检查装置300的不同之处是,在设置生物体由来物2的基板101的设置位置103,形成了第一贯通孔108。第二贯通孔109的直径最好是比第一贯通孔108的直径小。通过使第二贯通孔109比第一贯通孔108小,从而对于在使背对面107侧为负压时所发生的培养液130的流速而言,在第一贯通孔108内的流速则比在第二贯通孔109内的流速大。因此,在第二贯通孔109发生的培养液130的流速不会妨碍生物体由来物2的固定。并且,也可以使第二贯通孔109的直径比第一贯通孔108的直径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使背对面107侧为负压时需要注意的是,比起第一贯通孔108内而言,第二贯通孔109内的培养液130的流速加快。
图6是本实施方式3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330的水平截面图。如图6所示,第二贯通孔109的形状在俯视时(即,面对第一面的方向来看时)不是圆形,而可以是椭圆形。并且,其形状可以是沿着监视电极202为新月形。
图7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340的垂直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是,在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位置103不同的位置上,至少形成了一个以上的第二贯通孔109。并且,监视电极202被形成在基板101的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面104相反一侧的背对面107也是不同之处。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到每个监视电极202的最短的距离分别不同。并且,第二贯通孔109从基板101的设置面104一侧一直贯通到相反一侧的背对面107侧。而且,第二贯通孔109被形成为,从设置位置103开始呈放射状。根据此构成,能够减少因生物体由来物2的代谢物而造成的监视电极202的汚染。并且,能够进行与第二贯通孔109的浓度梯度相对应的氧浓度的测定。因此,能够更高效地测定活性氧浓度。
并且,第二贯通孔109与监视电极202的电极图案也可以重叠。关于基于生物体由来物2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的浓度梯度,由于在接近设置面104时能够进行正确地测定,因此,监视电极202最好是位于离第二贯通孔109近的位置。
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360的垂直截面图。
监视电极302分别形成在第二贯通孔109内。即,监视电极302被埋入到第二贯通孔109内的一部分。或者是监视电极302以由第二贯通孔109堵塞的方式,或者是监视电极302以填充第二贯通孔109的方式而被形成。从设置位置103的中心到每个监视电极302的最短的距离分别不同。
通过以上的构成,通过被形成在与设置面104近的位置上的监视电极302,从而能够测量生物体由来物2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并且,露出到设置面104的电极面积比实施方式1中的小。因此,能够抑制因生物体由来物2的活动而产生的汚染物的影响。
在此,监视电极302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在图7、图8中,可以在设置生物体由来物2的基板101的设置位置103上形成第一贯通孔108。
(实施方式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4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4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400的垂直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是,在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位置103的上方设置了由多孔质材料或者纤维材料构成的隔离物110。
作为多孔质材料,例如采用水凝胶或硅胶等。
作为纤维材料,例如采用玻璃纤维、无机类纳米纤维、有机类纳米纤维、硝化纤维等。
通过上述的构成,能够通过隔离物110来防止生物体由来物2直接与基板101的表面接触。另外,由于为了将生物体由来物2保持为恰当的状态的培养液130为液体,因此,培养液130能够透过隔离物110内部来供给到生物体由来物2,而不会停滞在生物体由来物2的周边。同样,能够迅速地将因生物体由来物2进行代謝而产生的废物,从生物体由来物2的周边去除。
图10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420的垂直截面图。由多孔质材料或者纤维材料构成的隔离物110不仅可以形成在设置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位置103的上方,而且可以形成在监视电极102的上方。
即,监视电极102的上方由多孔质材料或者纤维材料覆盖。在此,由于隔离物110的内部具有空隙,因此不会妨碍培养液130的渗透以及来自生物体由来物的溶氧的扩散。
并且,通过上述的构成,防止了生物体由来物2直接接触到监视电极102。这样,不仅能够进行更正确地溶氧量的测量,而且能够抑制来自生物体由来物2的废物附着到监视电极102。
(实施方式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5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5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物体由来物2的检查装置500的垂直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是,多个监视电极102被形成在基板101的表面,并且在监视电极102的上方设置了由多孔质材料或者纤维材料构成的隔离物110。隔离物110不与设置位置103接触,而是与监视电极102接触。隔离物110由于与实施方式4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隔离物110由于内部具有空隙,因此不会妨碍培养液130的渗透以及来自生物体由来物2的溶氧的扩散。
通过上述的构成,不仅能够抑制生物体由来物2直接与监视电极102接触,而且能够测定溶氧浓度。本实施方式中的隔离物110不作为生物体由来物2的设置方法来使用,而是用于抑制生物体由来物2与监视电极102的接触。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监视电极102、202、302以与生物体由来物2的距离各不相同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不必像以往那样需要移动监视电极来进行测量,而是能够在各自的监视电极102、202、302的位置上来测定物理化学上的变化。这样,能够对生物体由来物2的周边进行空间上的分解,并能够容易地测量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能够有效地作为对以细胞、组织、受精卵等为代表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活动状态进行检查、分析的装置来应用。
符号说明
2 生物体由来物
100,200,210,220,300,320,330,340,360,400,420,500 检查装置
101 基板
102,102a,102b,102c,202,202a,202b,202c,202d,302 监视电极
103 设置位置
104 设置面
105 壁部
106 井部
107 背对面
108 第一贯通孔
109 第二贯通孔
110 隔离物
120 参照电极
130 培养液
302a,302b,302c 距离

Claims (16)

1.一种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该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具有:
基板;
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面、形成用于放入生物体由来物及参照电极的井部的壁部;
所述井部内的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且用于设置所述生物体由来物的设置位置;以及
所述井部内的被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上的第一监视电极和第二监视电极,
所述第一监视电极及所述第二监视电极设置于同一个所述井部内,
从所述设置位置的中心到所述第一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与从所述设置位置的所述中心到所述第二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不同,
所述第一监视电极用于与所述参照电极共同测量所述生物体由来物周围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所述第二监视电极用于与所述参照电极共同测量所述生物体由来物周围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在所述设置位置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贯通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在所述基板的除所述设置位置以外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多个第二贯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贯通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多个第二贯通孔,被形成在所述基板的除所述设置位置以外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该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还具有,被设置在所述设置位置上的隔离物,该隔离物由多孔质材料或纤维材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所述隔离物还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监视电极和所述第二监视电极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该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还具有,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监视电极和所述第二监视电极上的隔离物,该隔离物由多孔质材料或纤维材料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所述壁部以围在所述基板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所述第一监视电极和所述第二监视电极被形成为,在从面对所述第一面的方向来看时呈圆形的形状。
10.一种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该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具有:
基板;
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面、形成用于放入生物体由来物及参照电极的井部的壁部;
所述井部内的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且用于设置所述生物体由来物的设置位置;以及
被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上的第一监视电极和第二监视电极,
所述第一监视电极及所述第二监视电极设置于同一个所述井部的相反一侧,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孔与多个第二贯通孔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贯通孔是,贯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且被形成在所述设置位置的贯通孔,所述多个第二贯通孔是,贯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且被形成在所述基板的除所述设置位置以外的位置的贯通孔,
从所述设置位置的中心到所述第一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与从所述设置位置的所述中心到所述第二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不同,
所述第一监视电极用于与所述参照电极共同测量所述生物体由来物周围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所述第二监视电极用于与所述参照电极共同测量所述生物体由来物周围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所述壁部以围在所述基板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所述第一监视电极和所述第二监视电极被形成为,在从面对所述第一面的方向来看时呈圆形的形状。
13.一种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该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具有:
基板;以及
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面、形成用于放入生物体由来物及参照电极的井部的壁部;
所述井部内的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且用于设置所述生物体由来物的设置位置,
贯通所述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多个第二贯通孔,被形成在所述基板的除所述设置位置以外的位置,
第一监视电极和第二监视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多个第二贯通孔的不同的贯通孔内,
对同一个所述井部设置所述多个第二贯通孔,
从所述设置位置的中心到所述第一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与从所述设置位置的中心到所述第二监视电极的最短的距离不同,
所述第一监视电极用于与所述参照电极共同测量所述生物体由来物周围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所述第二监视电极用于与所述参照电极共同测量所述生物体由来物周围的物理化学上的变化。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贯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贯通孔被形成在所述设置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所述壁部以围在所述基板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所述第一监视电极和所述第二监视电极被形成为,在从面对所述第一面的方向来看时呈圆形的形状。
CN201380055075.3A 2012-11-06 2013-11-05 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Active CN104737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4171 2012-11-06
JP2012244171 2012-11-06
PCT/JP2013/006505 WO2014073195A1 (ja) 2012-11-06 2013-11-05 生体由来物の検査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7010A CN104737010A (zh) 2015-06-24
CN104737010B true CN104737010B (zh) 2017-09-29

Family

ID=50684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5075.3A Active CN104737010B (zh) 2012-11-06 2013-11-05 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260675A1 (zh)
EP (1) EP2918999B1 (zh)
JP (2) JP6040423B2 (zh)
CN (1) CN104737010B (zh)
WO (1) WO2014073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28000B1 (en) * 2014-03-31 2018-05-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device
JP6653490B2 (ja) * 2014-12-12 2020-0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測定装置
JP6741996B2 (ja) * 2015-09-18 2020-08-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測定デバイスおよび電気化学測定システム
CN107849510A (zh) * 2015-10-22 2018-03-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化学测定器件以及电化学测定系统
KR101753839B1 (ko) * 2015-11-09 2017-07-05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비드를 이용한 초고감도 전기화학 바이오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086412B1 (ja) * 2015-12-22 2017-03-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測定方法、電気化学測定装置及び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WO2017154801A1 (ja) * 2016-03-11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測定システム、電気化学測定装置および電気化学測定方法
JP6116080B1 (ja) * 2016-04-26 2017-04-1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測定方法、電気化学測定装置及び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JP6218199B1 (ja) * 2016-10-06 2017-10-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測定装置及び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9814A (zh) * 2001-06-20 2004-09-15 索菲昂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和/或监控离子通道电生理学性质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4686A (ja) * 1993-12-28 1995-07-25 Nec Corp 細胞活性測定方法
JPH11187865A (ja) * 1997-12-25 1999-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細胞電位測定電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測定装置
JP2000035412A (ja) * 1998-07-17 2000-02-02 Daikin Ind Ltd 酸素消費量測定装置
JP4449519B2 (ja) * 2004-03-22 2010-04-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細胞外電位測定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52423B2 (ja) * 2003-11-21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細胞外電位測定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細胞外電位の測定方法
WO2009034697A1 (ja) * 2007-09-11 2009-03-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シリコン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センサチップ
JP2005537498A (ja) * 2002-07-20 2005-12-08 アセア バイオサイエンシーズ,インク. インピーダンスによる測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4166692A (ja) * 2002-10-28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一体型電極及び当該一体型電極を備える細胞固定化器
AU2005222931A1 (en) * 2004-03-12 2005-09-2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 cell handling and measurements
JP4742882B2 (ja) * 2006-01-26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細胞電気生理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05114A1 (en) * 2006-03-01 2007-09-06 Mathur Vijaywanth P Method of detecting biosensor filling
JP4742973B2 (ja) * 2006-04-28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細胞電気生理測定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WO2008004476A1 (fr) * 2006-07-06 2008-01-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pour capteur cellulaire électrophysiologique, capteur cellulaire électrophysiologique utilisant le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 dispositif pour capteur cellulaire électrophysiologique
JP4425891B2 (ja) * 2006-08-08 2010-03-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細胞電気生理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64661A (ja) * 2006-09-08 2008-03-21 Aloka Co Ltd 酸素測定装置および酸素測定方法
JP2010121948A (ja) * 2008-11-17 2010-06-03 Tohoku Univ 受精卵の呼吸活性測定装置および受精卵の呼吸活性測定方法
JP5887496B2 (ja) * 2010-05-11 2016-03-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細胞培養基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細胞培養方法
US8702931B2 (en) * 2011-04-18 2014-04-22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Low cost electrochemical disposable sensor for measuring glycated hemoglobin
US8968663B2 (en) * 2011-04-25 2015-03-03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Monitoring membrane-bound protei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9814A (zh) * 2001-06-20 2004-09-15 索菲昂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和/或监控离子通道电生理学性质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73195A1 (ja) 2014-05-15
US20190011388A1 (en) 2019-01-10
EP2918999A4 (en) 2016-03-02
JPWO2014073195A1 (ja) 2016-09-08
JP6229175B2 (ja) 2017-11-15
EP2918999A1 (en) 2015-09-16
JP2017012202A (ja) 2017-01-19
US20150260675A1 (en) 2015-09-17
CN104737010A (zh) 2015-06-24
EP2918999B1 (en) 2018-06-06
JP6040423B2 (ja)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7010B (zh) 生物体由来物的检查装置
Zachek et al. Microfabricated FSCV-compatible microelectrode array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heterogeneous dopamine release
JP6501082B2 (ja) 電気化学測定デバイス
US8354271B2 (en) Biosensor
JP3570715B2 (ja) マルチ電極を備えた信号検出用センサ
JP4449519B2 (ja) 細胞外電位測定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63601B2 (ja) 試料中の荷電種の濃度を測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03532116A (ja) 電気化学的センシング
JP4844161B2 (ja) 細胞電気生理センサとそれを用いた測定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458941B2 (en)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device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device
JP2015194357A (ja) 電気化学測定デバイス
EP3591377B1 (en)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 permeability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and cellular layers
JP5011984B2 (ja) 細胞電気生理センサ
KR100279080B1 (ko) 일체형 복합 미세전극 어레이
JP4682884B2 (ja) 細胞電気生理センサ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細胞電気生理現象の測定方法
JP2019066443A (ja) バイオ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90368A (ja) センサ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センサユニット、細胞培養分析装置
DeCarl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ICROFLUIDIC ION SENSOR ARRAY (MISA) TO MONITOR GRAVITYDEPENDENT CALCIUM FLUXES IN CERATOPTERIS SPORES
JP2009002876A (ja) 細胞電気生理センサ
JP2014160095A (ja) 試料中の荷電種の濃度を測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