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6899A - 槽轮 - Google Patents

槽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6899A
CN104736899A CN201380054709.3A CN201380054709A CN104736899A CN 104736899 A CN104736899 A CN 104736899A CN 201380054709 A CN201380054709 A CN 201380054709A CN 104736899 A CN104736899 A CN 104736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ve
grooving
main body
guard block
assembly de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47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6899B (zh
Inventor
中根宽
冈崎羊平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36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6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04Pulley blocks or like devices in which force is applied to a rope, cable, or chain which passes over one or more pulleys, e.g. to obtain mechanical advant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36Pulleys
    • F16H55/50Features essential to rope pulle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36Pulleys
    • F16H55/48Pulleys manufactured exclusively or in part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e.g. pla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lley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能谋求绳的长寿命化并抑制成本上升和操作效率降低的槽轮为目的,提供一种槽轮(100、200),其具备:金属制的槽轮主体(1),在外周部(4)形成能够卷绕绳的绳槽(20);以及树脂制的槽保护部(G),可装卸地设置在绳槽内,沿着绳槽延伸。

Description

槽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例如甲板起重机等机械装置的槽轮(sheave)。
本申请基于2012年10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233150号而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广泛地采用如下甲板起重机: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将设置于绳的钩子挂在吊装货物上,并且将该绳转入、转出,从而使吊装货物升降。在这样的甲板起重机等各种起重机装置中,较多地设置引导绳的转入、转出的槽轮。由于大的负载作用于槽轮,因而为了能承担这样的高负载,广泛地采用金属制的槽轮。
另一方面,由于卷绕于槽轮的绳转入、转出而在与槽轮的绳槽之间产生摩擦,因而存在因长期的使用而损伤的情况。因此,为了谋求绳的长寿命化,如专利文献2、3所示,近年来建议用树脂构成槽轮本体的树脂制的槽轮。这样的树脂制的槽轮与金属制的槽轮相比柔软,因此在卷绕了绳的绳槽中,与绳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减少绳的损伤、可谋求绳的长寿命化。
另外,在下面的专利文献4至7中,也公开了可卷绕绳的槽轮(或者滑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217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7714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8-1097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337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昭60-44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8-242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树脂制的槽轮与金属制的槽轮相比可谋求绳的长寿命化,另一方面存在制造成本变高的情况。另外,树脂制的槽轮中,容易在其绳槽中留下绳导致的伤痕,容易给予操作员槽轮在恶化这样的印象。因此,也可能即使没到使用年限也不拘泥而要求槽轮的更换,结果槽轮的使用年数缩短。
如果这样频繁地要求槽轮的更换操作,那么要将高价的槽轮新安装于起重机装置,因而成本进一步上升。另外,在更换槽轮时,从更换前的槽轮卸下绳的操作和将绳卷绕于更换后的槽轮的操作为必需。因此,如果频繁地产生繁杂的槽轮的更换操作,那么操作效率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谋求绳的长寿命化并且抑制成本上升和操作效率降低的槽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的槽轮具备:金属制的槽轮主体,在外周部形成能够卷绕绳的绳槽;以及树脂制的槽保护部,可装卸地设置在绳槽内,沿着绳槽延伸。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在上述第1方式中,槽保护部由在槽轮主体的周向上分割的多个保护部件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在上述第2方式中,保护部件在上述周向的长度设定为短于与保持在槽轮的绳不接触的绳槽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在上述第2或第3方式中,保护部件构成为相对于槽轮主体在它的径向上移动而装卸。
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在上述第2至第4中的任一方式中,绳槽具有:底面部,其相比槽轮主体的外周缘更位于径向内侧;以及一对侧面部,其从底面部延伸直到槽轮主体的外周缘。另外,保护部件具有:底部,其接触绳槽的底面部;以及一对侧部,其分别接触绳槽的一对侧面部。
在本发明的第6方式,在上述第5方式中,上述底部的厚度设定为厚于上述侧部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第7方式,在上述第5或第6方式中,在上述侧面部中,设置第1安装部,在上述侧部中,设置第2安装部。另外构成为:通过将第2安装部固定在第1安装部,保护部件被安装在绳槽。
在本发明的第8方式,在上述第7方式中,第1安装部具有在上述侧面部的边缘部形成并且朝向径向外侧开口的凹部。第2安装部具有从上述侧部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片。另外构成为:上述突出片被固定在上述凹部内。
在本发明的第9方式,在上述第8方式中,固定孔设置在上述凹部的底部,插通孔贯通上述突出片而设置。另外构成为:通过插入到上述固定孔和上述插通孔的固定部件,上述突出片被固定在上述凹部内。
在本发明的第10方式,在上述第7方式中,第1安装部具有设置在上述侧面部的固定孔。第2安装部具有贯通上述侧部而设置的插通孔。另外构成为:通过插入到上述固定孔和上述插通孔的固定部件,第2安装部被固定在第1安装部。
在本发明的第11方式,在上述第9或第10方式中,上述固定部件具有阳螺纹部,上述固定孔具有阴螺纹部。另外构成为:上述固定部件的阳螺纹部拧合至上述固定孔的阴螺纹部。
在本发明的第12方式,在上述第7至第11中的任一方式中,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相比在接触保护部件的底部的状态下卷绕于绳槽的绳,更位于槽轮主体的径向外侧。
在本发明的第13方式,在上述第5至第12中的任一方式中,上述一对侧面部之间的距离构成为随着从上述底面部朝向槽轮主体的外周缘而增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谋求绳的长寿命化,并且抑制成本的上升和操作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槽轮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的1B-1B线剖视图。
图2A是图1B的局部放大图。
图2B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说明安装在槽轮的绳槽的状态下的保护部件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槽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在涉及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的数值等只是用于使发明的理解变容易的示例,除了特别地说明的情况,否则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关于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构成的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
(第1实施方式)
图1A、1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槽轮的图。图1A是槽轮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1B-1B线剖视图。
如图1A、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槽轮100具备平面形状为圆形的金属制的槽轮主体1。该槽轮主体1通过铸造而一体成形有:凸起部3,其在槽轮主体1的中心部中形成有贯通厚度方向(轴向)的轴孔2;外周部4,其位于槽轮主体1的外周缘的附近;多个轮辐部5,其在槽轮主体1的径向延伸而将凸起部3和外周部4连结。此外,槽轮主体1的制造方法不限定于铸造,也可以使用切削加工等。
凸起部3为圆筒状地构成,在槽轮主体1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面3a形成环状凹部6,在槽轮主体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面3b形成可嵌合于上述环状凹部6的环状突部7。在将槽轮100安装在起重机等机械装置时,将多个槽轮主体1在厚度方向层叠,并将邻接的槽轮主体1的环状凹部6和环状突部7嵌合,在此状态下,使轴孔2可旋转地支撑于起重机等的支撑轴。此外,安装在机械装置的槽轮主体1的数目根据绳的卷绕数和额定负载等来决定。因此,可以仅使用一个槽轮主体1,也可以如上述层叠多个而使用。
外周部4是从槽轮主体1的外周缘朝向凸起部3侧即槽轮主体1的中心侧而占据槽轮主体1的半径的1/5左右的范围的部位。该外周部4构成为:其外周缘是和凸起部3相同程度的厚度,随着朝向槽轮主体1的中心而厚度逐渐减少。
轮辐部5如上所述,是沿槽轮主体1的径向延伸并将凸起部3和外周部4相互连结的部位。多个轮辐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个)在槽轮主体1的周向等间隔地分离而设置。该轮辐部5的厚度(轴向的厚度)随着从凸起部3朝向外周部4而逐渐减少,连结至凸起部3的部分具有和该凸起部3相同程度的厚度,连结至外周部4的部分具有和该外周部4相同程度的厚度。
在槽轮主体1中,在相邻的轮辐部5之间形成有比该轮辐部5薄的薄壁部8。该薄壁部8通过比其他部位薄壁化而有助于槽轮主体1的轻量化。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8形成为从凸起部3侧朝向外周部4侧而周向的宽度逐渐增大的大体扇状。另外,薄壁部8的厚度成为比轮辐部5的厚度薄的一定尺寸。此外,为了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在薄壁部8中,形成有在槽轮主体1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去壁孔9。
在槽轮主体1的外周面(外周部4)中,形成有可卷绕绳的环状的绳槽20,多个保护部件30安装在该绳槽20。即,绳槽20沿着槽轮主体1的周向形成。下面,说明槽轮主体1的绳槽20和保护部件30的构成。
图2A是图1B的局部放大图,图2B是保护部件30的俯视图。如图2A所示,在槽轮主体1的外周面中,形成有从该槽轮主体1的外周缘向径向内侧凹入的绳槽20。该绳槽20具备:底面部20a,其设置在槽轮主体1的径向最内侧的位置;一对侧面部20b,其从该底面部20a延伸直到槽轮主体1的外周缘。这一对侧面部20b之间的槽轮主体1的厚度方向的距离(分离距离)随着从底面部20a朝向槽轮主体1的外周缘而逐渐增加。换句话说,相对的一对侧面部20b倾斜为:底面部20a侧的分离距离最小,成为绳槽20的开口侧的槽轮主体1的外周缘侧的分离距离最大。
在构成绳槽20的一对侧面部20b中分别形成有固定孔21(第1安装部)。该固定孔21在绳槽20的周向(槽轮主体1的周向)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如图2A所示,固定孔21贯通侧面部20b而设置。另外,在固定孔21的内周面中形成螺纹槽(阴螺纹部),使得作为用于将后述保护部件30安装在绳槽20的固定部件的螺钉部件25(具备平头螺钉、阳螺纹部)能够拧合。即,螺钉部件25的阳螺纹部构成为拧合至固定孔21的阴螺纹部。
保护部件30是沿着绳槽20延伸的树脂制的部件。如图2B所示,保护部件30相对于环状的绳槽20的周向长度(全周的长度)为大约1/6左右的长度。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槽轮100中,设有在绳槽20的周向(槽轮主体1的周向)分割的多个(6个)保护部件30。多个保护部件30遍及全周而覆盖绳槽20的内表面,因此这些多个保护部件30构成沿绳槽20延伸并且用于保护绳槽20的槽保护部G。即,本实施方式的槽轮100具备槽轮主体1和由多个保护部件30构成的槽保护部G。
如图2A所示,该保护部件30具有嵌合在绳槽20的剖面形状。换句话说,保护部件30构成为可贴紧绳槽20的内表面。更详细地,保护部件30具有:底部30a,其面对绳槽20的底面部20a;一对侧部30b,其分别面对绳槽20的一对侧面部20b。在将保护部件30安装在绳槽20的状态下,保护部件30维持着底部30a的外表面接触底面部20a、侧部30b的外表面接触侧面部20b的尺寸关系。因此,与绳槽20同样,在保护部件30中的一对侧部30b内,底部30a侧的分离距离最小。即,一对侧部30b在槽轮主体1的厚度方向的分离距离随着从底部30a朝向槽轮主体1的外周缘而逐渐增加。
另外,在保护部件30中的一对侧部30b中分别形成有插通孔31(第2安装部),其从这些侧部30b的内侧到外侧,即沿厚度方向贯通,并插通上述的螺钉部件25(固定部件)。插通孔31如图2A所示形成为圆锥状,在将保护部件30嵌合在绳槽20时,插通孔31配置在面对绳槽20的固定孔21的位置。
在将保护部件30嵌合在绳槽20、使插通孔31面对固定孔21的状态下,将螺钉部件25插通插通孔31而将螺钉部件25拧合至固定部21。这样,通过将螺钉部件25拧合至固定孔21而产生的结合力,保护部件30安装在绳槽20。因此,在更换保护部件30时,通过将螺钉部件25卸下,从而可进行简单地更换为新的保护部件30。即,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30可装卸地设置在槽轮主体1的绳槽20。另外,保护部件30构成为在将螺钉部件25卸下的状态中,相对于槽轮主体1在其径向移动而装卸,不需要将槽轮主体1的一部分卸下或变形等的操作。
此外,期望构成为:在通过螺钉部件25将保护部件30安装在绳槽20的状态中,螺钉部件25完全地埋藏在插通孔31内,或螺钉部件25的平头部和侧部30b的内表面为一个面。这种情况下,能防止卷绕在绳槽20的绳接触螺钉部件25而损伤,或因与绳的摩擦而螺钉部件25松弛且其结合力减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孔21(第1安装部)和插通孔31(第2安装部)相比在接触保护部件30的底部30a的状态下卷绕在绳槽20的绳R(图2A中用虚线的圆示出)更位于槽轮主体1的径向外侧。这样,通过将第1、第2安装部配置在正常地卷绕的绳不接触的位置,能够防止螺钉部件25由绳损伤或其结合力减弱。另外,也能防止绳被螺钉部件25损伤。此外,根据使用情况,在绳的转入、转出时,存在着绳在槽轮主体1的宽度方向偏离5度左右、搁在侧部30b上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中更期望将第1、第2安装部设置在绳不接触的位置。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孔21在侧面部20b的厚度方向贯通,但是固定孔21也可以是非贯通的。另外,可将固定孔21用未形成螺纹槽的贯通孔构成,作为固定部件也可使用螺栓和螺母。该情况下,通过将螺母拧合在插入到固定孔21和插通孔31的螺栓,从而通过这些螺栓和螺母而将固定孔21和插通孔31相互固定,侧面部20b和侧部30b结合。
图3是说明安装在绳槽20的状态下的保护部件30的图。如图3所示,通过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保护部件30沿绳槽20(图3中未图示)的周向连续地安装,从而绳槽20遍及全周由保护部件30覆盖。由此,卷绕在槽轮的绳始终接触树脂制的保护部件30。如果绳或吊装货物的负载导致保护部件30受压缩而变形,那么绳与保护部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与直接将绳卷绕在金属制的绳槽20的情况相比,绳难以损伤,能够谋求绳的长寿命化。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保护部件30仅设置在绳槽20,因此与将槽轮整体用树脂制造的情况相比,低成本的制造成为可能,能抑制成本的上升。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护部件30相对于绳槽20可装卸地设置。因此,在已损害保护部件30的情况等中,仅更换保护部件30即可,与更换槽轮整体的情况相比,还可抑制运转成本。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护部件30在绳槽20的周向分割为多个而设置,因此能简化保护部件30的更换操作。如果使用图3具体地说明,那么卷绕在槽轮的绳R相对于绳槽20(槽保护部G)的全周以最大约一半左右的范围接触。另外,各个保护部件30在槽轮主体1的周向的长度设定为短于与保持在槽轮100的绳R不接触的绳槽20的长度(图3中位于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绳R之间的绳槽20的周向的长度)。因此,在绳R遍及绳槽20(槽保护部G)的大约半周而接触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中的6个保护部件30内,绳R不接触位于竖直下方的2个保护部件30。
因此,例如,关于1个槽轮,在更换一部分的保护部件30的情况中,如果使槽轮旋转直到更换对象的保护部件30相对于绳R为非接触的位置,那么不将绳R从槽轮卸下,可进行保护部件30的更换。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30构成为在卸下螺钉25的状态中,相对于槽轮主体1仅在它的径向移动来装卸,因而能容易地实施在将绳卷绕于槽轮的状态下的更换操作。另外,关于1个槽轮,即使在更换所有保护部件30的情况下,如果在与绳R非接触的位置处更换保护部件30之后,使槽轮旋转大约60度,那么能用同样的方法简单地更换下个保护部件30。这样,通过使用在周向分割的多个保护部件30,从而能显著地提高维护性和操作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使用分割的6个保护部件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保护部件30的数目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基于绳的配置状况或操作顺序适当地更改。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30的材质由树脂构成即可,它的具体的材质没有特别地限定。作为保护部件30的材质,可广泛地适用例如酚醛树脂、聚甲醛树脂(POM)、聚四氟乙烯(PTFE)等氟素树脂、聚醚醚酮(PEEK)树脂、聚酰胺(PA)系树脂、聚酰亚胺(PI)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PAI)系树脂等、工程塑料、广泛应用的树脂材料、或者超级工程塑料等。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槽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图6是保护部件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图8是保护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如图4、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槽轮200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槽轮100同样地设置在起重机装置等,在卷绕有绳的状态下使用。槽轮200具备槽轮主体1、以及设置在槽轮主体1的绳槽20内并且用于保护绳槽20的内表面的槽保护部G。该槽保护部G由在槽轮主体1的周向分割的多个保护部件4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保护部件40安装在槽轮主体1。
作为用于将保护部件40安装在绳槽20的构成,在槽轮主体1中,形成有在侧面部20b的边缘部(径向外侧的边缘部)形成并且朝向径向外侧开口的凹部22(第1安装部)。
保护部件40与第1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30同样地由树脂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40使用通过将熔融的树脂射出并填充在金属模内而制造树脂制品的射出成形来制造,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切削加工等来制造。
保护部件40在槽轮主体1的周向的长度设定为短于与保持在槽轮200的绳不接触的绳槽20的周向的长度。
保护部件40具备:底部40a,其面对并接触绳槽20的底面部20a;以及一对侧部40b,其分别面对并接触一对侧面部20b。
在一对侧部40b中,分别设置有从它的外表面突出而设置的突出片41(第2安装部)。突出片41从侧部40b在槽轮主体1的厚度方向(轴向)突出。突出片41与侧部40b一体地成形,设置在侧部40b的边缘部(径向外侧的边缘部)附近。另外,突出片41设置于在保护部件40向绳槽20内安装时向侧面部20b中的凹部22内配置的位置。
在侧面部20b中的凹部22的底部,形成有在槽轮主体1的径向延伸的固定孔23。在固定孔23的内表面形成有阴螺纹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孔23将侧面部20b贯通而设置,但也可以是非贯通的孔部。
在突出片41中,设置有在槽轮主体1的径向贯通的插通孔42。插通孔42设置于在突出片41配置在凹部22内时与固定孔23连通的位置。
为了将突出片41固定在凹部22内,使用螺栓26(固定部件)。通过将插入突出片41的插通孔42的螺栓26的阳螺纹部插入至凹部22的固定孔23并拧合,突出片41被固定在凹部22内。即,构成为通过使用螺栓26将突出片41固定在侧面部20b的凹部22内,从而保护部件40安装在绳槽20。
如图6、7所示,在突出片41的槽轮主体1(参考图4)的周向的两端中,分别连接着加强板43。加强板43设置成为了将突出片41和侧部40b的外表面连结,使突出片41的强度提高。
侧部40b的边缘部形成为在周向连续而延伸。换句话说,在保护部件40中,设置分隔部44,其划分出配置有插入到插通孔42的螺栓26的头部的区域和保护部件40的内侧区域(配置绳的区域)。通过分隔部44,能可靠地防止绳由螺栓26损伤。
如图7、8所示,底部40a的厚度(在槽轮主体1的径向的厚度)设定为厚于侧部40b的厚度(在垂直于侧部40b的表面的方向的厚度)。
绳槽20中的底面部20a在正交于周向的方向上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凹的圆弧状(参考图5)。另外,保护部件40中的底部40a的内表面在正交于周向的方向上的剖面形状也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凹的圆弧状。在此,如果将底部40a和侧部40b的各厚度相同地设定,那么为了保护部件40接触绳槽20的内表面而安装,底部40a的内表面处的曲率小于底面部20a的曲率。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40构成为:底部40a的内表面处的曲率为与底面部20a处的曲率相等的值(或者相近的值),底部40a的厚度厚于侧部40b的厚度。因此,在将保护部件40安装在绳槽20的槽轮200、和将保护部件40全部卸下的槽轮主体1的任一者中,可使用相同粗细的绳。根据起重机装置等的使用方式,能任意地选择将保护部件40安装的状态、和卸下的状态。另外,在达到保护部件40损伤或更换时期但是新的保护部件40很难入手的情况中,也可向槽轮主体1的绳槽20直接地卷绕绳而使用起重机装置。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40使用射出成形来成形,但是存在着比侧部40b厚的底部40a的成形不能用该射出成形适当地进行的情况。射出至金属模内的熔融树脂通过维持一定的射出压力而向金属模内的各部分填充,但是在成形比其他部分厚的底部40a的部分中,由于形成大的空间,因而有可能产生缺陷(产生气泡、凹陷、未填充熔融树脂等)。
因此,在保护部件40中的底部40a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孔部45。由于多个孔部45形成在底部40a,因而射出成型中的金属模的相当于底部40a的部分的空间缩小,可防止射出时的缺陷。另外,虽然在底部40a中形成有孔部45,但是它的外表面即接触绳槽20的底面部20a的表面的位置和未形成孔部45的情况相同,能确保底部40a的厚度厚于侧部40b的构成。
此外,为了将成形后的保护部件40从射出成形用的金属模容易地取出,优选地使多个孔部45的延伸方向(底部40a的厚度方向)全部相同。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部件40中,考虑以下变形例。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保护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的保护部件40中,未设置加强板43。在不设置加强板43而能确保突出片41的强度的情况中,也可省略加强板43。
另外,在底部40a的外表面中,形成有多个槽部46来代替多个孔部45。槽部46在周向延伸而形成。通过形成槽部46,能缩小射出成形中的金属模的相当于底部40a的部分的空间,能防止射出时的缺陷。但是,关于底部40a中的外表面(与绳槽20接触的面)的面积,形成孔部45的情况的面积多于形成槽部46的情况的面积。因此,为了确保承受来自绳的压缩负载的底部40a的高强度,更优选地在底部40a中形成多个孔部45。
以上,参考附图并说明了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涉及的实施方式。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够想到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畴中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关于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种形状或组合等是一个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基于设计要求等,可进行构成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侧面部20b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底面部20a朝向槽轮主体1的外周缘而逐渐增加。但是,不限定于该构成,如果确保了绳配置在一对侧面部20b之间的缝隙,也可将一对侧面部20b相互平行地设置。另外,在该情况中,一对侧部30b(40b)也相互平行地设置。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为了将保护部件40安装在绳槽20,使用螺栓26。也可使用螺栓和螺母作为固定部件来代替该螺栓26。该情况下,能省略在凹部22中的固定孔23的内表面形成的阴螺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将保护部件安装在绳槽而使用螺钉部件或螺栓,但是也可以采用在侧部30b的外表面或突出片41的下面设置卡合爪的构成来代替该构成。该情况下,在侧面部20b的内表面或凹部22的底部,设置有可卡合上述卡合爪的卡合部。即,通过使卡合爪卡合在卡合部而完成保持部件向绳槽的安装,因而能省略螺钉部件等固定部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槽轮不限于甲板起重机,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起重机装置、进一步其他的机械装置,用途或可适用的机械装置未特别地限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在设置于起重机等机械装置的槽轮。
符号说明
1    槽轮主体
4    外周部
20   绳槽
20a  底面部
20b  侧面部
21、23   固定孔(第1安装部)
22   凹部
25   螺钉部件(固定部件)
26   螺栓(固定部件)
30、40   保护部件
30a、40a   底部
30b、40b   侧部
31   插通孔(第2安装部)
41   突出片(第2安装部)
100、200   槽轮
G    槽保护部。

Claims (13)

1. 一种槽轮,具备:
金属制的槽轮主体,其在外周部形成有能够卷绕绳的绳槽;以及
树脂制的槽保护部,其可装卸地设置在所述绳槽内,沿着所述绳槽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保护部由在所述槽轮主体的周向上分割的多个保护部件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在所述周向的长度设定为短于与保持在所述槽轮的所述绳不接触的所述绳槽的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槽轮主体在它的径向上移动而装卸。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槽具有:
底面部,其相比所述槽轮主体的外周缘更位于径向内侧;以及
一对侧面部,其从所述底面部延伸直到所述槽轮主体的外周缘;
所述保护部件具有:
底部,其接触所述绳槽的底面部;以及
一对侧部,其分别接触所述绳槽的一对侧面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厚度设定为厚于所述侧部的厚度。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面部中,设置第1安装部,
在所述侧部中,设置第2安装部,
构成为:通过将所述第2安装部固定至所述第1安装部,所述保护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绳槽。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安装部具有在所述侧面部的边缘部形成并且朝向径向外侧开口的凹部,
所述第2安装部具有从所述侧部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片,
构成为:所述突出片被固定在所述凹部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
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部,
插通孔贯通所述突出片而设置,
构成为:通过插入到所述固定孔和所述插通孔的固定部件,所述突出片被固定在所述凹部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安装部具有设置在所述侧面部的固定孔,
所述第2安装部具有贯通所述侧部而设置的插通孔,
构成为:通过插入到所述固定孔和所述插通孔的固定部件,所述第2安装部被固定至所述第1安装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阳螺纹部,
所述固定孔具有阴螺纹部,
构成为:所述固定部件的阳螺纹部拧合至所述固定孔的阴螺纹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安装部和所述第2安装部相比在接触所述保护部件的底部的状态下卷绕于所述绳槽的绳,更位于所述槽轮主体的径向外侧。
13. 根据权利要求5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槽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面部之间的距离构成为随着从所述底面部朝向所述槽轮主体的外周缘而增加。
CN201380054709.3A 2012-10-22 2013-10-17 槽轮 Active CN104736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3150 2012-10-22
JP2012-233150 2012-10-22
PCT/JP2013/078158 WO2014065183A1 (ja) 2012-10-22 2013-10-17 シー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6899A true CN104736899A (zh) 2015-06-24
CN104736899B CN104736899B (zh) 2019-09-03

Family

ID=50544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4709.3A Active CN104736899B (zh) 2012-10-22 2013-10-17 槽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015767B2 (zh)
KR (1) KR101815658B1 (zh)
CN (1) CN104736899B (zh)
WO (1) WO20140651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4747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奥的斯电梯公司 包括磨损指示器的滑轮衬垫
CN113404845A (zh) * 2021-07-05 2021-09-17 连云港亚新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料车绳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16164A (ja) * 2015-05-18 2016-12-22 株式会社Ihi シーブ及び該シーブを備えたデッキクレーン
JP6571479B2 (ja) * 2015-10-06 2019-09-04 株式会社相浦機械 滑車及び該滑車を備えたデッキクレーン
WO2020255285A1 (ja) * 2019-06-19 2020-1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巻上機、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プーリ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734A (en) * 1890-04-15 Half to charles j
GB204811A (en) * 1922-07-21 1923-10-11 Ropeway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eaves, wheels and the like
JPS4736754Y1 (zh) * 1967-11-02 1972-11-07
GB2020775A (en) * 1978-05-15 1979-11-21 Sandalbrook Ltd Improved retaining ring
JPS55142747U (zh) * 1979-03-31 1980-10-13
JPS59153793A (ja) * 1983-02-14 1984-09-01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トラクシヨンシ−ブ
FR2602296A1 (fr) * 1986-08-01 1988-02-05 Ivano Frankovsk I Nefti Gaza Poulie
CN201377564Y (zh) * 2009-03-10 2010-01-06 梁正 可保护钢丝绳滑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1071U (zh) * 1980-02-12 1981-09-16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734A (en) * 1890-04-15 Half to charles j
GB204811A (en) * 1922-07-21 1923-10-11 Ropeway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eaves, wheels and the like
JPS4736754Y1 (zh) * 1967-11-02 1972-11-07
GB2020775A (en) * 1978-05-15 1979-11-21 Sandalbrook Ltd Improved retaining ring
JPS55142747U (zh) * 1979-03-31 1980-10-13
JPS59153793A (ja) * 1983-02-14 1984-09-01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トラクシヨンシ−ブ
FR2602296A1 (fr) * 1986-08-01 1988-02-05 Ivano Frankovsk I Nefti Gaza Poulie
CN201377564Y (zh) * 2009-03-10 2010-01-06 梁正 可保护钢丝绳滑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4747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奥的斯电梯公司 包括磨损指示器的滑轮衬垫
CN113404845A (zh) * 2021-07-05 2021-09-17 连云港亚新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料车绳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65183A1 (ja) 2016-09-08
KR20150058381A (ko) 2015-05-28
KR101815658B1 (ko) 2018-01-08
CN104736899B (zh) 2019-09-03
WO2014065183A1 (ja) 2014-05-01
JP2016188704A (ja) 2016-11-04
JP6015767B2 (ja)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899A (zh) 槽轮
EP2258962B1 (en) Thrust slide bearing
US8033802B2 (en) Stator casing for eccentric worm pumps
CN104948592B (zh) 保持器单元及具备该保持器单元的圆锥滚子轴承
EP2933220B1 (en) Fleet angle tolerant sheave
CN101253341A (zh) 滚柱轴承
CN103237624A (zh) 夹紧装置
WO2011092999A1 (ja) ロープホイスト
US10422381B2 (en) Rolling bearing retainer, rolling bear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lling bearing retainer
RU2014134858A (ru) Шина
ES2926128T3 (es) Casquillo de resorte, cilindro, unidad de cilindro - pistón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una unidad de cilindro - pistón
JP5476247B2 (ja) 重ね板ばね用サイレンサ
JP2012001162A (ja) 懸架装置
KR101748306B1 (ko) 권취용 맨드릴
KR101174456B1 (ko) 에어 샤프트
CN103626017B (zh) 一种铝芯自动扶梯滚轮
ITCO20120069A1 (it) Assieme statorico di compressore di grandi dimensioni
CN208919089U (zh) 一种轴瓦
JP5061070B2 (ja) 生タイヤ保持装置
JP6961558B2 (ja) 電気チェーンブロック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バネガイド
CN209354348U (zh) 动盘及包含其的压缩机
CN209987057U (zh) 用于防滑塑胶地板圆弧倒边冲切装置的垫板
JP2011220519A (ja) 組合せオイルリング
JP6064711B2 (ja) 着脱式ワーピングドラム
KR101696234B1 (ko) 앵커 윈치드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13

Address after: Nagasaki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 Co. IH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