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1398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1398A
CN104731398A CN201410329444.XA CN201410329444A CN104731398A CN 104731398 A CN104731398 A CN 104731398A CN 201410329444 A CN201410329444 A CN 201410329444A CN 104731398 A CN104731398 A CN 104731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decorative layer
substrate
sensing part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94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法震
吴育骅
洪钲杰
康恒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31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1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装饰层以及复数个传感件。基板具有透光区以及遮光区。装饰层设置于基板的遮光区上且具有外边缘以及内边缘。外边缘相对于内边缘更邻近于基板的边界。传感件设置于基板上,在透光区中,传感件暴露出复数个透光开口,且传感件包括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位于至少一部分的这些透光开口之间。至少一部分的传感件由透光区越过装饰层内边缘以延伸至装饰层上而更远离基板,其中位于内边缘上方的传感件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具有跨界宽度,且跨界宽度大于或等于8微米。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导电单元具有透光开口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依照感测形式的不同可大致上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以及电磁式触控面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触控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高触控分辨率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装置上。另外,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又以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更广为应用。一般的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复数个传感件,并利用人体的感应电流进行工作。当手指隔着介质层接触触控面板的传感件(sensor element)时,由于人体电场的作用,人体和面板表面之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相邻且绝缘的传感件之间会形成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导体,因此将从手指接触点吸走一部分电流,通过检测电路来测量这个电流的变化从而确定感触手指位置。
针对传感件的材料,目前常以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来制作,以利设置于显示面板前面而提供使用者与画面直接互动。由于生产铟锡氧化物的原料产量有限,近年来也有许多材料被开发以试图取代铟锡氧化物或其他透明金属氧化物。其中,针对传感件的导电单元,目前有一种具有网状金属线的导电单元被提出,此种金属线相当细以使触控面板看起来整体透明,以取代传统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导电单元。为了传递使用者操作触控面板所产生的信号,触控面板的多个传感件通过复数条信号导线传送信号至控制电路或接收来自控制电路的信号。通常,信号导线需要较低的阻抗以利于信号的传输,因此信号导线主要为可视的金属材质所构成。为避免信号导线显露于外而影响整体装置的外观,触控面板的周边往往配置有装饰层以遮蔽这些可视的导线。
在目前的制程中,装饰层隆起于触控面板的基板的一部分上,因此当传感件的极细的金属线从装饰层的内边缘延伸至装饰层上而与信号导线连接时会经过高度断差。此高度断差常常造成极细的金属线发生不预期的断裂或裂开等不良情况,从而影响触控面板的触控检测或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传感件具有足够的跨界宽度而不易产生断线,因此制作良率高。
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装饰层以及复数个传感件。基板具有透光区以及与透光区邻接的遮光区。装饰层设置于基板的遮光区上且具有外边缘以及内边缘。外边缘相对于内边缘更邻近于基板的边界。传感件设置于基板上,其中在透光区内,这些传感件暴露出复数个透光开口,这些传感件包括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且不透明导电材料位于至少一部分的这些透光开口之间。至少一部分的这些传感件由透光区越过装饰层的内边缘以延伸至装饰层上而更远离基板,其中位于装饰层的内边缘上方的传感件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具有跨界宽度。所述跨界宽度大于或等于8微米。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通过传感件以不小于8微米的跨界宽度越过装饰层的内边缘,从而降低传感件跨越具有高低差的透光区与装饰层时发生断线的不良,以提高触控面板的制作良率与使用寿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区域M的放大示意图;
图1C为图1A的区域N的放大示意图;
图1D为图1A的区域N的变化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剖线I-I’的剖面示意图;
图2C示出装饰层为复合叠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A与图4B揭示了触控面板的透光区的局部示意图;
图4C为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传感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a、100b、100c:触控面板;
110:基板;
110e:空白区;
112:透光区;
114:遮光区;
120:装饰层;
120a:第一装饰层;
120b:第二装饰层;
120c:外显装饰层;
120aW、120bW、120cW:内侧边;
121:缓冲层;
122:外边缘;
123:遮光层;
124:内边缘;
124a:凹口;
125:外框层;
125a:第一外框层;
125b:第二外框层;
130:传感件;
132:第一传感件;
132a:第一导电单元;
132b:第一连接部;
134:第二传感件;
134a:第二导电单元;
134b:第二连接部;
134c、134d:延伸部;
136:绝缘图案;
138:不透明导电块;
140:信号导线;
150:连接导电块;
160:辅助垫;
160a、134b-2:铬氧化物层;
160b、134b-1:铬金属层;
160b-1:边缘;
B:缓冲层;
D:间隙;
I-I':剖线;
H:透光开口;
OG1:绝缘覆盖层;
OG2:保护层;
W1、W1':跨界宽度;
W2:不可视宽度;
N、M: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区域M的放大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区域N的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1C,触控面板100a包括基板110,以及配置于基板110上的装饰层120与复数个传感件130。
基板110具有透光区112以及遮光区114,其中遮光区114与透光区112邻接。透光区112可与例如液晶显示元件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对应配置,而遮光区114则可与非用以显示而需遮蔽的元件对应配置,此类元件例如为可视的信号导线140。基板110可为硬式透光基板或可挠式透光基板,其材质例如为玻璃或塑料,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基板110可具有覆盖保护下部元件的作用,基板110上未配置有传感器130的一侧可作为使用者的操作界面。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可为覆盖板,其可以为强化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与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的复合叠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ORGA树脂)或其他硬质透光材质以具备耐刮、高机械强度等保护特性。因此,使触控面板100a更轻薄化。另外,基板110上未配置有传感件130的一侧还可以选择性地配置有例如抗眩膜或抗反射膜等膜层,上述膜层的厚度小于基板110。进一步地,基板110连接操作界面的侧表面可以具有弧面(即2.5D Cover lens),以增加基板110的边缘强度。
装饰层120设置于基板110的遮光区114上。装饰层120系由抗光材质所构成,所述抗光材质定义为光通过会发生损失的材质,以用于遮蔽装置中不欲被看到的元件或光。举例而言,装饰层120可用以遮蔽设置于遮光区114中的复数条可视的信号导线140。本实施例中,信号导线140设置于装饰层120上。装饰层120具有外边缘122以及内边缘124,其中外边缘122相对于内边缘124更邻近于基板110的边界。内边缘124例如是位于透光区112与遮光区114的交界处。由于装饰层120的厚度可能介于0.5微米至50微米之间,其设置于基板110的遮光区114上而形成凸起结构,因此装饰层120的顶表面与基板110的透光区112之间具有高度落差。如此一来,依据装饰层120的材料与制作工艺的差异,自基板110的透光区112起至装饰层120的顶表面即为倾斜面甚至是垂直面。
传感件130设置于基板110上。至少一部分的这些传感件130由透光区112越过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以延伸至装饰层120上而与信号导线140导接,也即,在装饰层120上的传感件130相较于在透光区112中的传感件130于厚度方向上更远离基板110。位于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上方的传感件130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具有跨界宽度W1,其大于或等于8微米。通过符合跨界宽度W1,传感件130自透光区112延伸至相对基板110隆起的装饰层120上较不易发生断线的问题,以维持触控面板100a的制作良率与使用寿命。需注意的是,此跨界宽度W1指的是传感件130中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与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重叠的宽度,而不限制为不透明导电材料的宽度。
在透光区112中,传感件130暴露出复数个透光开口H,且传感件130包括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且上述不透明导电材料位于至少一部分的这些透光开口H之间。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由于不透明的材料在极细的状态下难以被肉眼分辨,因此当极细的不透明导电材料相连以暴露出透光开口H,且不透明的材料的面积除以透光开口H的面积小于10%时,肉眼将几乎无法辨识出传感件130的存在,从而使触控面板100a的透光区112整体看起来透明。同时,通过使用不透明高导电性材料构成传感件130,可有效降低阻抗而有利于触控信号的检测与改善灵敏度,进而更有利于触控面板的大型化。
进一步地,装饰层120可提供触控面板100a美化的外观。装饰层120的材料可包括陶瓷、类钻碳、陶瓷、有机材料、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混合物、有机-无机混成化合物或上述的复合叠层。装饰层120较佳为电绝缘材料,例如为电阻率大于108欧姆/米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装饰层120可为单一种材质的单层结构、多层堆叠结构或多种材质的多层堆叠结构。举例而言,装饰层120的材质可为耐高温(大于100℃)的感光树脂(例如光阻)或耐高温的非感光树脂(例如油墨)。当装饰层120为多层堆叠结构时,各层结构的颜色可以不相同,例如,显露于外侧而被使用者看到的装饰层可为浅色(例如白色),而再叠以深色的装饰层(例如黑色)提高其遮光性,但不以此为限。
图2C示出装饰层为复合叠层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C,装饰层120可选择性地为多层堆叠结构,例如由基板110起依序包括外显装饰层120c(showable decoration layer)、第一装饰层120a与第二装饰层120b。外显装饰层120c为使用者观看到遮光区114的显示颜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20a、第二装饰层120b与外显装饰层120c皆由同色系的彩色油墨或光阻材料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外显装饰层120c可为光阻材料构成,藉以利用黄光制程来定义出其图案,从而具有较佳的精度,以提升外观视效。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饰层120a与第二装饰层120b的遮蔽范围小于外显装饰层120c的遮蔽范围,且第二装饰层120b包覆了第一装饰层120a的内侧边120aW。外显装饰层120c的内侧边120cW较第一装饰层120a的内侧边120aW与第二装饰层120b的内侧边120bW更远离基板110的边界。
装饰层120可另包括遮光层123配置在装饰层120中最远离使用者的一侧,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二装饰层120b上方,以提高装饰层120整体的遮光性。在较佳实施例中,遮光层123的厚度可小于由外显装饰层120c、第一装饰层120a与第二装饰层120b所构成的叠层的厚度。可选地,在第二装饰层120b与遮光层123之间还可以配置有缓冲层121。缓冲层121可包覆由外显装饰层120c、第一装饰层120a与第二装饰层120b所构成的叠层的外表面。其中,缓冲层121较佳由透明绝缘材料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层121还可延伸至部分的透光区112中从而覆盖部分基板110。缓冲层121的材料举例为二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二氧化钛(TiO2)、氧化铌(Nb2O5)或其组合叠层。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121也可为不透明材质,例如油墨或光阻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层121较佳仅设置于遮光区114而没有延伸到透光区112,因此缓冲层121至少设置在遮光层123靠近使用者的一侧。
再者,装饰层120的外边缘122与基板110的边界之间可存在有空白区110e,触控面板100a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外框层125至少设于空白区110e。外框层125为抗光材质。本实施例中外框层125可为复合叠层,包括第一外框层125a与第二外框层125b,两者的材质较佳不相同,例如为不同色系油墨、同色系但一个为光阻一个为油墨或不同色系的光阻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框层125也可以是由三层以上的膜层所构成。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遮光层123与第二外框层125b(或外框层125中最远离使用者的层)可以由光学密度(optical density,简称OD)值较高的材料所构成,而外显装饰层120c与第一外框层125a(或者外框层125中最靠近使用者的层)则由OD值小于遮光层123与第二外框层125b的材料所构成。举例而言,遮光层123与第二外框层125b可具有明度较低的颜色,例如黑色、灰色、蓝色、紫色或银色,而外显装饰层120c与第一外框层125a可具有明度较高的颜色,例如白色、粉红色或鹅黄色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由于明度较高的装饰层120的遮光特性较差,因而往往需通过遮光层123以提高装饰层120整体的遮光性。如此一来,装饰层120的整体厚度将提高而与透光区112之间具有更大的高低落差。为了更好地避免传感件130断线的不良,触控面板100b可还包括辅助垫160,其也为抗光材质。其中,当外显装饰层120c采用明度较高的颜色时,例如白色,辅助垫160的光密度可大于外显装饰层120c的光密度,例如黑色,藉以遮蔽外显装饰层120c内边缘120cW的外观不良。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辅助垫160的光密度也可等于外显装饰层120c的光密度,例如同样为白色。
辅助垫160设置于基板110的遮光区114上,且装饰层120的一部分叠于辅助垫160的一部分上,使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位于辅助垫160上。辅助垫160的厚度小于装饰层120的厚度,辅助垫160的面积小于装饰层120的面积。相较于无设置辅助垫16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辅助垫160的厚度小于装饰层120的厚度,因此即使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位于辅助垫160上,装饰层120的厚度仍几乎没有变化,又,由于辅助垫160提供了一个厚度较低的隆起结构,因此透光区112外围的隆起结构整体变得较平缓,从而有利于传感件130从透光区112延伸至装饰层120上保持完整。详细而言,装饰层120中的遮光层123与外显装饰层120c可覆盖部分的辅助垫160,其中遮光层123在辅助垫160上构成平坦顶面。但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遮光层123的内侧边也可以较外显装饰层120c的内侧边120cW靠近基板110的边界,而未覆盖辅助垫160。其中,遮光层123与辅助垫160的叠层的厚度小于整体装饰层120的厚度。因此,遮光层123与辅助垫160的叠层提供了一个厚度较低的隆起结构,使透光区112外围的隆起结构整体变得较平缓,从而有利于传感件130从透光区112延伸至装饰层120上保持完整。辅助垫160与遮光层123较佳地为光阻材料通过溅镀或涂布制作于基板110上,藉以具有较好的制作精度。
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感件130包括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复数个第一传感件132以及分别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复数个第二传感件134。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交。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相互电性绝缘。第一传感件132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复数个第一连接部132b,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单元132a是由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32b电性连接。第二传感件134包括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134a以及复数个第二连接部134b,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单元134a是由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34b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单元132a与第二导电单元134a分别包括多个多边形透光开口H与不透明导电材料,且每一透光开口H由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围绕而成。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铜或其合金、金属复合叠层(例如钼-铝-钼)、(氧化钼-铝-钼)、(氧化铜-铜)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所述多边形透光开口H其例如是由六个波浪状的导电线围成的六边形透光开口H,但本发明并不限定透光开口H的形状。
具体而言,如图1B所示,触控面板100a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交错之处的多个绝缘图案136。于本实施例中,绝缘图案136覆盖第二连接部134b,且第一连接部132b设置于绝缘图案136上,使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电性绝缘。第一导电单元132a与第二导电单元134a适于用以形成耦合电容,以感测触控事件发生。详细而言,制作触控面板100a时,第二连接部134b可先制作于基板110上,再以多个绝缘图案136分别覆盖在第二连接部134b上,随后同时制作第一导电单元132a、第二导电单元134a与第一连接部132b。藉此,可简化触控面板100a的制作工序。然而本发明不为此限。另外,为了保证第二导电单元134a与第二连接部134b的导通,第二导电单元134a可以叠设于第二连接部134b上且部分覆盖绝缘图案136,从而避免图案化第一导电单元132a、第二导电单元134a与第一连接部132b的过程中蚀刻液对第二连接部134b的损伤。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可通过溅镀或涂布整面不透明导电材料于基板110上,再通过微影蚀刻步骤构成多个由不透明导电材料交错围绕的透光开口H而获得。然而本发明不为此限,于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利用雷射蚀刻或印刷的方式制作出传感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透光区112以及遮光区114中,构成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的导线可具有均匀线宽,且跨界宽度W1等于导线的线宽,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图1C所示,第一导电单元132a由透光区112越过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以延伸至装饰层120上,其中第一导电单元132a具有符合跨界宽度W1的导电线,且跨界宽度W1大于或等于8微米。通过此符合跨界宽度W1的导电线,第一导电单元132a自透光区112延伸至相对基板110隆起的装饰层120上较不易发生断线的问题以维持触控面板100a的制作良率。
此外,如图1A所示,触控面板100a还可包括多个连接导电块150,其间隔地设置于装饰层120上。连接导电块150的宽度可大于或等于500微米。连接导电块150分别与其中一个传感件130连接,而且连接导电块150例如是分别与其中一条信号导线14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单元132a还可覆盖于连接导电块150上而与连接导电块150电性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导电块150,触控面板100a的制造人员可以进行触控面板100a的电性检测却又不伤害传感件130,从而便于触控面板100a品质的检测。
进一步而言,在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可感测区域与透光区的分布范围相同,因此当导电物体(如手指)碰触透光区与遮光区的交界时,导电物体与导电单元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大幅下降,进而导致控制器因信息不足而造成交界处的触控检测不灵敏。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的第一传感件132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与第二传感件134的第二导电单元134a都进一步延伸至遮光区114中的装饰层120上,例如,导电单元132a、134a可以从遮光区114与透光区112的交界向装饰层120延伸至少1/4边长的图形。也就是,传感件130提供的可感测区域大于透光区112,如此一来,即便使用者操作时的手指位置是在透光区112的边缘,实际上手指位置仍位于可感测区中,而可提升使用者在操作触控面板100a时所感受到的灵敏度均匀性。
在变化实施例中,如图1D所示,在遮光区114中,构成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的导线可具有跨界宽度W1,而在透光区112中,大部分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都由不可视宽度W2的导线构成。其中,由遮光区114往透光区112内,构成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的导线的线宽可由跨界宽度W1缩减为不可视宽度W2(invisible width)。举例来说,构成传感件130的导线从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向透光区112延伸至少5微米的长度才变更成不可视宽度W2。不可视宽度W2例如为不小于0.5微米且小于8微米。由于不可视宽度W2小于跨界宽度W1,因此可提高传感件130在透光区112内的开口率,以提高触控面板100a的透光区112的整体透明感受。同时,避免传感件130从基板110的透光区112向上延伸至相对隆起装饰层120时发生断路,并提升触控面板100a的信号传输品质。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A,触控面板100b与触控面板100a的结构相似,以下将针对其差异之处作说明。触控面板100b的第一传感件132还包括不透明导电块138,其中不透明导电块138设置于第一传感件132的末端或第二传感件134的末端且与其中一条信号导线140电性连接。不透明导电块138例如是与第一导电单元132a连接在一起且同时制作的。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具有多个凹口(recess)124a。第一传感件132的一部分设置于凹口124a内,且第一传感件132是以不透明导电块138越过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以延伸至装饰层120上(如图2B所示),其中位于内边缘124上方的不透明导电块138具有跨界宽度W1',且跨界宽度W1'不小于500微米。本实施例中,通过更宽的不透明导电块138跨越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以避免第一传感件132在装饰层120附近发生断线的问题,从而维持触控面板100b的制作良率。再者,不透明导电块138可以提供较低的阻抗而有利于增加遮光区114靠近透光区112处的触控灵敏度,以提高透光区112整体的感测线性度,并提升触控面板100b的信号传输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不透明导电块138例如是与第一导电单元132a的形状不相同的金属图案。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不透明导电块138的边可以是邻接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的边的延伸,从而构成与设置在透光区112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相同的轮廓。不透明导电块138可以为整块的金属层或是具有不可视的透光微孔(未示出)。这里,不可视的透光微孔的直径可以为100微米以下。
图2B为图2A的剖线I-I’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B,触控面板100b还包括辅助垫160,其为抗光材质。辅助垫160设置于基板110的遮光区114上,且装饰层120的一部分叠于辅助垫160的一部分上,使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位于辅助垫160上。以另一角度来看,装饰层120覆盖辅助垫160的部分边缘160b-1,且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的凹口124a暴露出辅助垫160的一部分。在此,装饰层120覆盖辅助垫160的三侧边缘160b-1。辅助垫160与装饰层120构成透光区112外围的隆起结构。辅助垫160的厚度小于装饰层120的厚度,辅助垫160的面积小于装饰层120的面积。举例而言,从辅助垫160的内边缘到辅助垫160的外边缘的距离(即较靠近基板110的边界的侧边)可以介于20微米至90微米之间,如此,当辅助垫160与装饰层120的显示颜色相近时,使用者不容易察觉到两者之间的色差。相较于无设置辅助垫16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辅助垫160的厚度小于装饰层120的厚度,因此即使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位于辅助垫160上,装饰层120的厚度仍几乎没有变化,又,由于辅助垫160提供了一个厚度较低的隆起结构,因此透光区112外围的隆起结构变得较平缓,从而有利于传感件130从透光区112延伸至遮光区114保持完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件132由透光区112延伸设置于辅助垫160与装饰层120上。辅助垫16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装饰层120与辅助垫160重叠的区域,装饰层120与辅助垫160之间的高度断差小于装饰层120与基板110之间的高度断差。辅助垫160可具有平坦顶面。当第一传感件132是由辅助垫160越过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延伸至装饰层120上时,可使第一传感件132形成于较平缓的隆起结构上,进而减少第一传感件132断线的机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单元132a与第二导电单元134a分别包括多个矩形透光开口H与不透明导电材料,且每一透光开口H由宽度不大于6微米的不透明导电线围绕而成,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辅助垫160的厚度例如是不小于50纳米且不大于2000纳米。进一步地,辅助垫160可为多层堆叠结构,其例如是由铬氧化物层160a以及铬金属层160b所构成,其中铬金属层160b受反射率较低的铬氧化物层160a所遮蔽。举例而言,当基板110为覆盖板时,铬氧化物层160a位于基板110与铬金属层160b之间,使铬氧化物层160a被操作者所见,铬氧化物层160a可与装饰层120具有相近的颜色,使视觉上不易与装饰层120之间发生颜色不均的现象。
当第一传感件132直接设置于铬金属层160b上时,第一传感件132与铬金属层160b电性连接。为了避免应互相绝缘的第一传感件132之间发生导通,相邻的辅助垫160之间可具有间隙D以彼此电性绝缘,且装饰层120可选择性地进一步覆盖间隙D。举例而言,间隙D可小于5微米,以避免使用者发现间隙D的存在。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感件132与辅助垫160之间可以通过绝缘层隔绝,因此辅助垫160可以为框型的结构,此时,装饰层120可也为框型结构而内边缘124不具有凹口124a。也即,由辅助垫160的内边缘作为透光区112与遮光区114的交界。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辅助垫160与第二连接部134b可具有相同的多层堆叠结构,如此第二传感件134的第二连接部134b可以与辅助垫160一起制作,以简化制程步骤。在此情况下,辅助垫160的厚度较佳为不小于50纳米且不大于500纳米。详言之,第二连接部134b例如是由铬氧化物层134b-2以及铬金属层134b-1所构成,其中铬氧化物层134b-2位于做为覆盖板的基板110与铬金属层134b-1之间。由于铬氧化物层134b-2具有吸光的性质且反射率较低,因此其可用以遮蔽铬金属层134b-1容易反光的现象,所以当使用者观看触控面板100b时,不易观察到第二连接部134b的存在。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虽然仅以第一传感件132作说明,然而本领域的人员应当知晓在第二传感件134由透光区112延伸至遮光区114的未示出部份,第二传感件134的末端也可以如同第一传感件132的末端,包括不透明导电块138,且第二传感件134由透光区112延伸设置于辅助垫160与装饰层120上。其中,第二传感件134同样可通过不透明导电块138跨越装饰层120的内边缘124。
另外,图2C为图2B的变化实施例,相较于图2B,图2C示出装饰层为复合叠层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件132由透光区112延伸设置于辅助垫160与装饰层120上而与信号导线140导接。如图所示,信号导线140是设置于第一传感件132上而相导通,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3,触控面板100c与图2A的触控面板100b的结构相似,其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100c还可包括连接导电块150。连接导电块150电性连接信号导线140并与第一传感件132的不透明导电块138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导电块150可为矩形图案,而不透明导电块138为连续实心图案而不具有格状结构。有关连接导电块150与不透明导电块138的详细说明已于第一实施例中记载,因此将不再赘述。
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通过多个相分离的绝缘图案136进行绝缘。图4A至图4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其中,图4A与图4B揭示了触控面板的透光区的局部示意图;图4C为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在图4A至图4C的实施例中,基板110上可还设置有缓冲层B,其可覆盖基板110以及装饰层120。第一传感件132设置在缓冲层B(示出于图4C中)上。绝缘覆盖层OG1覆盖第一传感件132和缓冲层B。第二传感件134设置在绝缘覆盖层OG1上,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通过绝缘覆盖层OG1彼此绝缘。保护层OG2(示出于图4C中)覆盖第二传感件134和绝缘覆盖层OG1。在此,绝缘覆盖层OG1在装饰层120上具有开口,且第一延伸部134c设置于绝缘覆盖层OG1上且通过绝缘覆盖层OG1的开口电性连接至第一传感件132,其中第一延伸部134c可与第二传感件134属于同一膜层制作出。第一延伸部134c位在遮光区114中,且通过保护层OG2的开口暴露出其一部分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用以将驱动信号传送至第一传感件132或是接收来自第一传感件132的感测信号。绝缘覆盖层OG1上还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34d,第二延伸部134d可与第二传感件134属于同一膜层制作出。第二延伸部134d与第二传感件134电性连接。保护层OG2还具有开口以暴露出第二延伸部134d的一部分,使第二延伸部134d的一部分可与外部电路板(未示出)接合,以将驱动信号传送至第二传感件134或是接收来自第二传感件134的感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件132和第二传感件134可由相同的复合导电叠层构成。如图5所示,复合导电叠层从靠近基板110的一侧起依序可包括钼铌氧化物层(MoNbOx)、钼铌合金层(MoNb)、铝铌合金层(Al-Nd)以及钼铌合金(MoNb)层,但不为所限。其中,通过钼铌氧化物层等的金属氧化物层可用以遮蔽其他的金属层。较佳地,钼铌氧化物层的面积可以略大于其他的金属层的面积以提供更好的遮蔽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件132的第一导电单元132a和第一连接部132b属于同一膜层,第二传感件134的第二导电单元134a和第二连接部134b属于同一膜层,但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通过绝缘覆盖层OG1隔绝为不同膜层。其中,当第二传感件134垂直投影至第一传感件132所设置的平面时,第一传感件132与第二传感件134之间具有间隙,上述间隙中可以设置有与第一传感件132同层但相绝缘的辅助图案(未示出出)。上述辅助图案可包括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另外,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传感件134也可以采用与第一传感件132不同的复合导电叠层。
本实施例中,在透光区112中,第一导电单元132a与第二导电单元134a分别包括多个多边形透光开口H与不透明导电材料,且每一透光开口H由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围绕而成。如图4C所示,箭头即指出了第一导电单元132a的放大示意。另外,第二连接部134b与第一连接部132b交错,且第二连接部134b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单元134a。在遮光区114中,构成第一导电单元132a以及第二导电单元134a的导线可具有跨界宽度W1,且跨界宽度W1大于或等于8微米。关于第一传感件132和第二传感件134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举例,于此便不在赘述。
需注意的是,虽然以上的实施例皆以传感件包括第一传感件与第二传感件的形式绘制,然而本发明的传感件的结构与触控侦测的原理不限于此。于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传感件可以是由单层导电层所构成,其例如是包括设置在基板的同侧的第一传感件与第二传感件。第一传感件与第二传感件的排列方向彼此不相交,且彼此电性绝缘,且同样可通过对应的第一传感件与第二传感件之间的互电容变化而提供触控功能,或是通过第一传感件或第二传感件与参考电位所产生的自电容变化而提供触控功能。另外,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单层导电层也可为包括多个彼此电性绝缘的导电电极,再通过各导电电极与参考电位所产生的自电容变化而提供触控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具有足够跨界宽度的传感件跨越装饰层的内边缘,即使传感件在透光区的形成位置与在装饰层上的形成位置存在高度断差,传感件也不易发生传感件断线的情形,故能够维持触控面板的制作良率。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以确保各传感件具有理想的品质。同时,装饰层的设置也可以遮蔽装置中不欲被看见的元件或光,以美化触控面板的外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8)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透光区以及与该透光区邻接的遮光区;
装饰层,设置于该基板的该遮光区上且具有外边缘以及内边缘,该外边缘相对于该内边缘更邻近于该基板的边界;以及
复数个传感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在该透光区内,该些传感件暴露出复数个透光开口,且该些传感件包括宽度小于8微米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且该不透明导电材料位于至少一部分的该些透光开口之间;
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该些传感件由该透光区越过该装饰层的该内边缘以延伸至该装饰层上而更远离该基板,其中位于该装饰层的该内边缘上方的该些传感件的不透明导电材料具有跨界宽度,该跨界宽度大于或等于8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部分的该些传感件通过至少一部分的该些导电单元由该透光区越过该装饰层的该内边缘以延伸至该装饰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跨界宽度大于位于该透光区内且远离该内边缘至少5微米的该些传感件的不透明导电材料的线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透光区内,该些传感件的不透明导电材料的面积除以该些透光开口的面积小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信号导线,设置于该装饰层上,该至少一部分的该些传感件由该透光区越过该装饰层的该内边缘至该装饰层上与该些信号导线导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连接导电块,该些连接导电块位于该装饰层上,且该至少一部分的该些传感件通过该些连接导电块电性连接至该些信号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部分的该些传感件还包括复数个不透明导电块,各该不透明导电块设置于各该传感件末端,其中该至少一部分的该些传感件通过该不透明导电块越过该装饰层的该内边缘以延伸至该装饰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连接导电块,该些连接导电块位于该装饰层上,且该些连接导电块连接该些信号导线并与该些不透明导电块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辅助垫,设置于该基板的该遮光区上,该些辅助垫为抗光材质,该装饰层的该内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各该辅助垫的一部分,该辅助垫的厚度小于该装饰层的厚度,各该传感件由该透光区延伸设置于该辅助垫上并进一步延伸至该装饰层上而更远离该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垫的面积小于该装饰层的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的厚度不小于0.5微米且不大于50微米,且该辅助垫的厚度不小于50纳米且不大于2000纳米。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垫为复数层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覆盖板,该基板上未配置有该些传感件的一侧具有使用者的操作界面,该辅助垫的该复数层结构包括金属氧化物层与至少一金属层,该金属氧化物层位于该基板与该至少一金属层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传感件设置于该至少一金属层上而与该至少一金属层电性连接,该触控面板包括复数个辅助垫,相邻的两个辅助垫之间具有间隙以彼此电性绝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的该内边缘具有复数个凹口,该些凹口暴露出该些辅助垫的一部分,且该装饰层覆盖该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传感件包括复数个第一传感件与复数个第二传感件,各该第一传感件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两相邻的该些第一导电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各该第二传感件包括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两相邻的该些第二导电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且该些第一传感件与该些第二传感件相交且绝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连接部或该些第二连接部与该些辅助垫为同一膜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传感件包括复数个第一传感件与复数个第二传感件,各该第一传感件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两相邻的该些第一导电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各该第二传感件包括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两相邻的该些第二导电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且该些第一传感件与该些第二传感件相交且绝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覆盖层,设置于该些第一传感件与该些第二传感件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复数个第一延伸部与复数个第二延伸部,其中该绝缘覆盖层包括开口,该开口暴露出该些第一传感件的一部分,该些第一延伸部设置于该绝缘覆盖层上及该绝缘覆盖层的该开口中而与该些第一传感件的该部分电性连接,该保护层具有复数个开口,该些开口的其中一部分暴露出该些第一延伸部,该些开口的其中一部分暴露出该些第二延伸部,且该些第二延伸部与该些第二传感件电性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多层堆叠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饰层包括外显装饰层与遮光层,该外显装饰层相较于该装饰层更靠近该基板,该外显装饰层的光学密度低于该遮光层的光学密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与该外显装饰层之间具有缓冲层,该缓冲层由透明绝缘材料构成,且该缓冲层延伸覆盖至该透光区。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与该外显装饰层之间具有缓冲层,该缓冲层由不透明绝缘材料构成,且该缓冲层仅覆盖该遮光区。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辅助垫,设置于该基板与该装饰层之间,该辅助垫为抗光材质,该装饰层的该内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在该辅助垫的一部分上,该辅助垫的面积小于该装饰层的面积,各该传感件由该透光区延伸设置于该辅助垫上并进一步延伸至该装饰层上而更远离该基板。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垫的光密度大于该外显装饰层的光密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框层,其中该装饰层的该外边缘与该基板的该边界之间存在空白区,该外框层为抗光材质且至少设置于该空白区。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覆盖板,该基板上未配置有该些传感件的一侧具有使用者的操作界面,该覆盖板是选自强化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碳酸酯的复合叠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CN201410329444.XA 2013-12-20 2014-07-11 触控面板 Pending CN1047313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7596A TW201525817A (zh) 2013-12-20 2013-12-20 觸控面板
TW102147596 2013-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1398A true CN104731398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55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9444.XA Pending CN104731398A (zh) 2013-12-20 2014-07-11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1398A (zh)
TW (1) TW20152581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7276A (zh) * 2019-01-31 2019-06-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金属网格触摸屏线条可见性结构和方法
CN110275648A (zh) * 2018-03-14 2019-09-24 Bcs汽车接口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触敏式操纵元件
CN113053990A (zh) * 2021-04-06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3384A (zh) * 2011-02-28 2012-09-19 苹果公司 具有最小化边沿的显示器
CN102725719A (zh) * 2010-01-28 2012-10-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导电片的使用方法及触控面板
TW201314517A (zh) * 2011-09-30 2013-04-01 Wintek Corp 觸控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CN103295669A (zh) * 2013-05-30 2013-09-1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
US20130241857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Wintek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3345317A (zh) * 2013-03-25 2013-10-09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5719A (zh) * 2010-01-28 2012-10-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导电片的使用方法及触控面板
CN102683384A (zh) * 2011-02-28 2012-09-19 苹果公司 具有最小化边沿的显示器
TW201314517A (zh) * 2011-09-30 2013-04-01 Wintek Corp 觸控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US20130241857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Wintek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3345317A (zh) * 2013-03-25 2013-10-09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3295669A (zh) * 2013-05-30 2013-09-1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5648A (zh) * 2018-03-14 2019-09-24 Bcs汽车接口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触敏式操纵元件
CN109857276A (zh) * 2019-01-31 2019-06-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金属网格触摸屏线条可见性结构和方法
CN113053990A (zh) * 2021-04-06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53990B (zh) * 2021-04-06 2023-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5817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3553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降低其金属导体可见度的方法
US20140368757A1 (en) Touch panel
KR101763783B1 (ko) 터치 제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40204043A1 (en) Touch panel
US20110032207A1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CN203746036U (zh) 触控板
CN104571742A (zh) 电容式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08824A (zh) 触控板
KR20130079291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71771B (zh) 觸控面板
TW201510794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裝飾面板
CN104714683A (zh) 触控面板
CN104345991A (zh) 触控面板
TWI584178B (zh)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reduce the visibility of its metal conductor
CN104777951A (zh) 触控面板
CN105320372A (zh) 触控面板
KR102186807B1 (ko)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기판 및 표시 장치
TW201610773A (zh) 觸控面板
KR101504840B1 (ko) 전도성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731398A (zh) 触控面板
CN109725777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204215381U (zh) 触控面板
US10503333B2 (en) Touch panel
JP6286912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CN203480487U (zh) 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