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5326A -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5326A
CN104725326A CN201510176888.9A CN201510176888A CN104725326A CN 104725326 A CN104725326 A CN 104725326A CN 201510176888 A CN201510176888 A CN 201510176888A CN 104725326 A CN104725326 A CN 104725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synthetic method
formula
otf
acetonitr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68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5326B (zh
Inventor
徐连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ngfu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768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5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5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5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5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5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 C07D239/7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39/72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 C07D239/86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with hetero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07D239/88Oxygen atoms
    • C07D239/91Oxygen atoms with aryl or aralkyl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3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向合成釜中的溶剂中加入下式(I)化合物和下式(II)化合物,搅拌混合10-15分钟,然后加入催化剂、助剂和促进剂,并搅拌升温至60-70℃反应8-10小时,即得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C1-C6烷基、卤素、硝基或氰基,该方法通过催化剂、助剂、促进剂与溶剂的相互协同作用,从而以高产率得到了目的产物,实现了开拓新的底物反应来源来合成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目的,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中间体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喹唑啉酮类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效模块,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之中,例如用于治疗头痛和霍乱的中药吴茱萸中的骆驼宁碱A显示了对小鼠白血病P388细胞的抑制作用,而同样含有喹唑啉酮母体结构的雷替曲塞在临床治疗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喹唑啉酮类结构还具有多种其它生物药物活性,如抗病毒、抗炎、抗微生物、抗疟等。
正是由于喹唑啉酮化合物的如此重要作用和应用潜力,开发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必将对药物合成与研发领域产生较为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药物价值。
经过人们的大量研究,现有技术中已经报道了多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例如:
Lu Liao等(“Structurally diversified products from the reactions of 2-aminobenzamides with 1,3-cyclohexanediones catalyzed by iodine”,Tetrahedron Letters,2013,54,757-760)报道了一种由2-氨基苯甲酰胺与1,3-环己烷二酮类化合物在碘的诱导催化下反应制备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催,其反应式如下所示:
Zhang Xiaodong等(“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quinazoline derivatices by efficient and rapid iron-catalyzed cyclization in water”,Green Chemistry,2009,11,1881-1888)报道了一种微波辅助、铁催化环化的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绿色、快速、有效,其反应式如下所示:
但由于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底物需要预先的功能化或需要选择特定官能团的物料,从而导致了反应物料的来源手段限制;此外,合成收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人通过深入调研相关领域的方法学理论,加之大量的实验探索,从而提供了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新型合成工艺,其采用炔类物料作为反应底物,拓展了底物适用范围,同时通过复合催化剂促进反应的快速高效进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合成收率,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人在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后,经过深入研究而提出了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如下:向合成釜中的溶剂中加入下式(I)化合物和下式(II)化合物,搅拌混合10-15分钟,然后加入催化剂、助剂和促进剂,并搅拌升温至60-70℃反应8-10小时,即得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C1-C6烷基、卤素、硝基或氰基。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C1-C6烷基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卤素例如可为氟、氯、溴或碘。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三氟乙酸钯、双乙腈氯化钯(PdCl2(CH3CN)2)、四乙腈四氟硼酸钯([Pd(CH3CN)4](BF4)2)、四(三苯基膦)钯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四乙腈四氟硼酸钯。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所述助剂为三氟甲磺酸铜(Cu(OTf)2)、三氟甲磺酸铈(Ce(OTf)3)、三氟甲磺酸镱(Yb(OTf)3)、三氟甲磺酸镧(La(OTf)3)、三氟甲磺酸钪(Sc(OTf)3)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三氟甲磺酸钪(Sc(OTf)3)。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所述促进剂为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丁基-N-甲基哌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丁基-N-甲基吡咯烷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所述溶剂为乙腈、苯乙腈、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DMF。
其中,所述溶剂的用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常规技术知识进行合适的选择或者确定,例如可以选择使得反应能够充分进行且易于后处理的使用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1.5,例如可为1:1.2、1:1.3、1:1.4或1:1.5。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例如可为1:0.05、1:0.06、1:0.07、1:0.08、1:0.09或1:0.1。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助剂的摩尔比为1:0.2-0.5,例如可为1:0.2、1:0.3、1:0.4或1:0.5。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促进剂的摩尔比为1:0.06-0.12,例如可为1:0.06、1:0.08、1:0.1或1:0.12。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碳酸氢钠中和至体系pH为6.5-7.5,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真空浓缩,将所得物用乙醇进行重结晶,过滤固体,真空干燥,即得目的产物。
其中,所加入的去离子水、二氯甲烷的量可根据常规技术进行选择,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和能力,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其主要通过催化剂、助剂和促进剂的复合搭配以及与溶剂环境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了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同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的底物的适用范围,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向合成釜中的适量溶剂DM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和120mmol上式(II)化合物,搅拌混合10分钟,然后加入5mmol四乙腈四氟硼酸钯、20mmol三氟甲磺酸钪和6mmol 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然后搅拌升温至60℃反应10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碳酸氢钠中和至体系pH为6.5-7.5,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真空浓缩,将所得物用乙醇进行重结晶,过滤固体,真空干燥,即得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5.8%。
1H-NMR(400MHz,DMSO)δ:12.41(s,1H),8.18(dd,J=7.9,1.3Hz,1H),7.88-7.77(m,1H),7.65(d,J=7.9Hz,1H),7.52(td,J=7.7,1.1Hz,2H),7.41(td,J=7.6,1.3Hz,1H),7.36-7.26(m,2H),2.35(s,3H)。
实施例2
向合成釜中的适量溶剂DM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和140mmol上式(II)化合物,搅拌混合15分钟,然后加入8mmol四乙腈四氟硼酸钯、30mmol三氟甲磺酸钪和9mmol 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然后搅拌升温至70℃反应9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碳酸氢钠中和至体系pH为6.5-7.5,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真空浓缩,将所得物用乙醇进行重结晶,过滤固体,真空干燥,即得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6.2%。
1H-NMR(400MHz,DMSO)δ:12.54(s,1H),8.26-8.19(m,2H),8.12(dd,J=7.9,1.3Hz,1H),7.85(ddd,J=8.5,7.2,1.5Hz,1H),7.74(d,J=7.6Hz,1H),7.53(ddd,J=8.1,7.2,1.1Hz,1H),7.43-7.32(m,2H)。
实施例3
向合成釜中的适量溶剂DM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和150mmol上式(II)化合物,搅拌混合12分钟,然后加入10mmol四乙腈四氟硼酸钯、50mmol三氟甲磺酸钪和12mmol 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然后搅拌升温至65℃反应9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碳酸氢钠中和至体系pH为6.5-7.5,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真空浓缩,将所得物用乙醇进行重结晶,过滤固体,真空干燥,即得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5.4%。
1H-NMR(400MHz,DMSO)δ:12.43(s,1H),8.17-8.11(m,2H),7.96-7.90(m,1H),7.63(d,J=1.5Hz,2H),7.55-7.47(m,3H),2.45(s,3H)。
实施例4-15:催化剂的考察
实施例4-6: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催化剂替换为乙酸钯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4-6。
实施例7-9: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催化剂替换为三氟乙酸钯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7-9。
实施例10-12: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催化剂替换为双乙腈氯化钯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10-12。
实施例13-15: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催化剂替换为四(三苯基膦)钯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13-15。
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催化剂的影响
由此可见,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例如乙酸钯和三氟乙酸钯非常类似,但产率由较大产别;而四(乙腈)四氟硼酸钯则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同样包含乙腈基的双乙腈氯化钯,产率相对而言也有较大降低。
实施例16-27:助剂的考察
实施例16-18: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助剂替换为三氟甲磺酸铜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16-18。
实施例19-21: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助剂替换为三氟甲磺酸铈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19-21。
实施例22-24: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助剂替换为三氟甲磺酸镱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22-24。
实施例25-27: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助剂替换为三氟甲磺酸镧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25-27。
所得结果见下表2。
表2:助剂的影响
由此可见,助剂同样对于最终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三氟甲磺酸钪具有最好的协同催化效果。
实施例28-33:促进剂的考察
实施例28-30: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促进剂替换为N-丁基-N-甲基哌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28-30。
实施例31-33: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促进剂替换为N-丁基-N-甲基吡咯烷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31-33。
所得结果见下表3。
表3:促进剂的影响
由此可见,促进剂中,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具有最好的效果。
实施例34-48:溶剂的考察
实施例34-36: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溶剂替换为乙腈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34-36。
实施例37-39: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溶剂替换为苯乙腈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37-39。
实施例40-42: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溶剂替换为DMSO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40-42。
实施例43-45: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溶剂替换为甲苯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43-45。
实施例46-48: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溶剂替换为NMP外,其它操作均相同,从而得到了实施例46-48。
所得结果见下表4。
表4:溶剂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溶剂中,DMF具有最好的效果,而其它溶剂都将导致产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催化剂、助剂、促进剂和溶剂的相互协同作用,从而以高产率得到了目的产物。综合而言,本发明的所述方法具有如下的显著优点:
1、本发明的喹唑啉酮合成方法具有新颖、高效的优点,其通过特殊种类的钯催化剂与磺酸类助剂的复合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反应的正向进行,并且本发明人采用实验的方式将最适合的物料种类进行了细致地筛选,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2、本发明的喹唑啉酮合成方法采用了新型的混合溶剂,其通过特定比例的有机溶剂与阴阳离子溶剂的搭配使用,使得其更加适合于当前的催化环境,同时本发明人还考察了溶剂的各个组分对整体反应的影响,不失为一种优异的工业合成方法。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各个因素的通力协作下表现出了反应速度快(10小时内完成)、产品收率高(>95%)的优点,为医药、化工中间体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型渠道,尤其是开拓了新的底物反应来源,这使得该方法更能够进一步满足医药、化工领域的合成需求。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方法如下:向合成釜中的溶剂中加入下式(I)化合物和下式(II)化合物,搅拌混合10-15分钟,然后加入催化剂、助剂和促进剂,并搅拌升温至60-70℃反应8-10小时,即得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C1-C6烷基、卤素、硝基或氰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三氟乙酸钯、双乙腈氯化钯(PdCl2(CH3CN)2)、四乙腈四氟硼酸钯([Pd(CH3CN)4](BF4)2)、四(三苯基膦)钯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四乙腈四氟硼酸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三氟甲磺酸铜(Cu(OTf)2)、三氟甲磺酸铈(Ce(OTf)3)、三氟甲磺酸镱(Yb(OTf)3)、三氟甲磺酸镧(La(OTf)3)、三氟甲磺酸钪(Sc(OTf)3)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三氟甲磺酸钪(Sc(OTf)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为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丁基-N-甲基哌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丁基-N-甲基吡咯烷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腈、苯乙腈、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DMF。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1.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助剂的摩尔比为1:0.2-0.5。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促进剂的摩尔比为1:0.06-0.1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碳酸氢钠中和至体系pH为6.5-7.5,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真空浓缩,将所得物用乙醇进行重结晶,过滤固体,真空干燥,即得目的产物。
CN201510176888.9A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4725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6888.9A CN104725326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6888.9A CN104725326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5326A true CN104725326A (zh) 2015-06-24
CN104725326B CN104725326B (zh) 2016-12-14

Family

ID=53449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6888.9A Active CN104725326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532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8867A (zh) * 2015-08-26 2015-12-30 尹强 一种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催化合成方法
CN108822046A (zh) * 2018-08-28 2018-11-16 河南大学 一锅法合成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9165A (zh) * 2007-11-09 2009-05-13 温州大学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1845021A (zh) * 2010-01-10 2010-09-29 中国海洋大学 喹唑啉酮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3156869A1 (en) * 2012-04-19 2013-10-24 Rvx Therapeutics Inc. Treatment of diseases by epigenetic regulation
CN103570632A (zh) * 2013-07-22 2014-02-12 成都理工大学 无催化剂的4(3h)-喹唑啉酮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9165A (zh) * 2007-11-09 2009-05-13 温州大学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1845021A (zh) * 2010-01-10 2010-09-29 中国海洋大学 喹唑啉酮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3156869A1 (en) * 2012-04-19 2013-10-24 Rvx Therapeutics Inc. Treatment of diseases by epigenetic regulation
CN103570632A (zh) * 2013-07-22 2014-02-12 成都理工大学 无催化剂的4(3h)-喹唑啉酮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 M. A. HAKIM SIDDIKI,等: "Direct synthesis of quinazolinones by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of o-aminobenzamide and alcohols by heterogeneous Pt catalysts", 《CATAL. SCI. TECHNOL.》 *
张海燕,等: "离子液体中Yb(OTf)3催化下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李心忠,等: "2-取代-4(3H)-喹唑啉酮在Brønsted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中的微波合成", 《有机化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8867A (zh) * 2015-08-26 2015-12-30 尹强 一种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催化合成方法
CN105198867B (zh) * 2015-08-26 2017-12-22 福建未来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苯并噻吩衍生物的催化合成方法
CN108822046A (zh) * 2018-08-28 2018-11-16 河南大学 一锅法合成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8822046B (zh) * 2018-08-28 2021-07-06 河南大学 一锅法合成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5326B (zh)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6313A (zh) 一种抗肿瘤药物azd9291的制备方法
CN114105978A (zh) 一种氧化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25326A (zh)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2321033B (zh) 一种它塞瓦的制备方法
CN105175329A (zh) 一种贝达喹啉消旋体的合成新路线及方法
CN105330560A (zh) 一种恩杂鲁胺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5504305B (zh) 一种含3‑(4‑吡啶)吡唑‑丙酸的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0537552C (zh) 一种制备瑞格列奈的方法
CN102351790A (zh) 7-溴-6-氯-4(3h)-喹诺酮的合成方法
CN114057642B (zh) 一种米库氯铵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WO2016141842A1 (zh) 磷酸钾环境下合成医药中间体菲化合物的方法
CN104892485A (zh) 2-全氟烷基吲哚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4771392A (zh) 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应用
CN110028448B (zh) 一种3-羟基-2,3-二氢异喹啉-1,4-二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880708A (zh) 一种丙二腈的改进催化合成方法
CN105061286A (zh) 一种炔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976217B (zh) 一种多西他赛-1,2,3,-三氮唑化合物及其合成工艺和应用
CN105693609A (zh) 多取代苯基烷氨基吖啶酮-4-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566422B (zh) 索菲布韦中间体或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5753862B (zh) 一种3‑芳基吲哚嗪乙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53864B (zh) 一种3‑芳基吲哚嗪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16067B (zh) 盐酸厄罗替尼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2241590B (zh) 一种螺环季酮酸类化合物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6187672A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间三芳基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1648909B (zh) 一种氯代吡啶在无配体钯催化下制备氰基吡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Wenming

Inventor before: Xu Lianj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27

Address after: 401344 Chongqing City, the new town of Banan District Huai Cun Solitaire stockade Group No. 1183

Applicant after: Wang Wenming

Address before: Tianhe District Tong Ea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5 B-101 No. 5, room B-1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27

Address after: Tianhe District Tong Ea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5 B-101 No. 5, room B-1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Jin Zhen Xu Gecun Shaoling District 462323 in Luohe City, Henan province 3 Group No. 192

Applicant before: Xu Lianji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585 Shiyuan West Road, Nanx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g Wenming

Address before: 401344 Chongqing City, the new town of Banan District Huai Cun Solitaire stockade Group No. 1183

Patentee before: Wang Wen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8

Address after: Room 301, No. 5, Lane 3399, Kangx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2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ngfu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000 No.585, Shiyuan West Road, Nanx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We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