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3550A - 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和为此适用的框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和为此适用的框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3550A
CN104723550A CN201410779653.4A CN201410779653A CN104723550A CN 104723550 A CN104723550 A CN 104723550A CN 201410779653 A CN201410779653 A CN 201410779653A CN 104723550 A CN104723550 A CN 104723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piece
free end
central layer
outside
centra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96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3550B (zh
Inventor
迈克尔.迈耶
马赛厄斯.迈耶
克劳斯.伯卡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 Kalite Plastic Process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 Kalite Plastic Process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 Kalite Plastic Process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 Kalite Plastic Process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23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3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5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13/00Details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13/08Table tops; Rims therefor
    • A47B13/083Rims for table t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0Details of 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B43/00 - A47B95/00;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20Furniture panels or like furniture elements
    • A47B96/201Edge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0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2200/0001Tops
    • A47B2200/0004Two-piece protecting frame for worktop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包括-芯板、-构成边棱保护件外框架的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外侧型材件、和-构成边棱保护件内框架的具有中央部段、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内侧型材件,外侧型材件第一侧边和内侧型材件第一侧边将芯板的边缘容纳其中。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第一侧边相焊接,并且内侧型材件第二侧边与外侧型材件第二侧边相焊接。外侧型材件第二侧边具有凸起,同时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和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大于凸起和外侧型材件第一侧边的内侧之间的间距。当焊接时,首先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第一侧边焊接,之后内侧型材件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第二侧边的凸起接触并且焊接。

Description

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和为此适用的框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所述板材尤其是桌板或盖板的形式,所述板材包括:
-芯板,其具有上侧、下侧和侧面的切削面;
-构成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的、由能够塑化的塑料材料构成的外侧型材件,其中,所述外侧型材件具有L形型材,所述L形型材具有搭接所述芯板上侧的第一侧边和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芯板的切削面延伸的第二侧边;和
-构成边棱保护件的内框架的、由能够塑化的塑料材料构成的内侧型材件,其中,所述内侧型材件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芯板的切削面或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延伸且布置在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和所述芯板的切削面之间的中央部段、从所述中央部段继续延伸的在所述芯板的下侧搭接所述芯板的第一侧边和从所述中央部段朝相反的方向继续延伸的第二侧边,
-其中,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将所述芯板的边缘区域容纳在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之间,并且一方面所述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焊接,另一方面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相焊接,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芯板被置入所述外侧型材件内,所述内侧型材件被放置在所述芯板和所述外侧型材件上,并且超声波被导入内侧型材件内,从而使所述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焊接,并且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相焊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用于执行这种方法的用于制造芯板的边棱保护件的框架装置,所述框架装置包括:
-构成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的、由能够塑化的塑料材料构成的外侧型材件,其中,所述外侧型材件具有L形型材,所述L形型材的第一侧边设计用于搭接所述芯板的上侧,并且所述L形型材的第二侧边设计用于基本平行于所述芯板的切削面地布置,和
-构成边棱保护件的内框架的、由能够塑化的塑料材料构成的内侧型材件,其中,所述内侧型材件具有中央部段,所述中央部段设计用于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芯板的切削面或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地布置在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和所述芯板的切削面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内侧型材件还具有从所述中央部段继续延伸的设计用于搭接所述芯板的下侧的第一侧边和从所述中央部段朝相反的方向继续延伸的第二侧边,
-其中,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设计用于将所述芯板的边缘区域容纳在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之间,并且当所述芯板被置入所述外侧型材件内并且所述内侧型材件被放置在所述芯板和所述外侧型材件上时,一方面所述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能够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焊接,另一方面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能够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相焊接,并且其中,
-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在其内侧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具有至少一个端面,该端面具有垂直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布置的延伸方向部分(Erstreckungsrichtungskomponente)。
背景技术
这种具有由可塑化的、也就是热塑性的和/或热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的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特别作为桌板和尤其用于家用设备(如洗衣机、衣物烘干机、洗碗机、冰箱和类似设备)的盖板得到广泛应用。该边棱保护件在此基本具有以下的任务:一方面它防止芯板的边棱侧切削面受到机械损伤,另一方面防止用户在板材的切削面处受到伤害。如果芯板在通常情况下由木制材料、例如由层压硬纸板构成,则这种芯板的多孔状切削面还应防止污物和尤其是潮湿的侵入,污物和潮湿可能导致芯板膨胀并且由此导致芯板的变形。最后,边棱保护件也应优化板材的抓握性并且进而优化具有这种盖板的家用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可运输能力。对于家用设备,盖板通常还用作搁放面和工作面,其中在此通过向下拉的边棱保护件常常可实现另外的目的,即遮盖并且密封盖板和真正的设备壳体之间的间隙。此外在最后所述的情况中,功能件、如支撑件、卡钩和/或固定钩、螺纹接片或固定板、夹子或类似部件通常成型在芯板的下侧上和/或边棱保护件的两个型材件之一上,借助它们可以将盖板固定在家用设备的壳体上并且出于美观的原因这些部件同样也可以被边棱保护件遮盖。
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和内框架的型材件自身在此尤其可以设计为由可在加热和/或压力下塑化的、热塑性的或热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的注塑件,这些塑料材料应该既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也具有较高的耐潮湿性和耐久性。
为了制造具有由可塑化的塑料材料构成的边棱保护件的板材,例如已知的是,将用于边棱保护件的塑料喷注到注塑模具中,其中置入以所希望的尺寸切割的预制芯板,因此芯板的多孔状切削面被注塑包封并且塑化的塑料侵入小孔中,从而使边棱保护件与芯板相咬合。由于前述原因,注塑模具的成型空间在此尤其可以如此设计,使得被喷射的边棱保护件至少搭接芯板的上侧。以这种方式获得边棱保护件与芯板的固定的且同时密封的连接。取而代之地还已知,在单独的工序中制造边棱保护件,例如通过对板条形的型材进行注塑或挤出成型,并且在另外的工序中通过粘接与芯板相连接。两个方法尽管提供了有效的边棱保护件,但是在这两个情况中存在的显著缺点在于,边棱保护件在事后无法再松脱。这出于环保方面的原因在以下情况下是有问题的,即桌板或盖板受损或以其它方式不再具有价值或不再需要并且应被送至废品回收或者制造商具有回收义务时(例如针对许多家用设备、包括制冷设备均有此规定),该制造商负责销毁并且在需要时进行再利用。这尤其需要根据材料按类别分离,但是可再利用的具有相对较高塑料成分的边棱保护件无法或很难从芯板上分离。
因此,在环境友好的且在销毁桌板或盖板时可从芯板上简单分离的边棱保护件方面,可在外框架和内框架之间设置卡锁连接,但前述方法具有巨大隐患,即水或湿气可能侵入外框架和内框架之间并且由此损害芯板(EP 0 875196 A1),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尤其还提供一种按照本发明所述类型的方法,其中使用两件式的边棱保护件,其具有外侧型材件形式的外框架和内侧型材件形式的内框架,它们分别从上面和下面搭接芯板并且沿至少两个环绕的连接线相互焊接(DE 42 04 161 A1、DE 44 06 118 A1)。
这种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在此包括由可塑化的塑料材料构成的外侧型材件,其中,外侧型材件具有L形型材,其具有搭接芯板的上侧的第一侧边和基本平行于芯板的切削面延伸的第二侧边。两个侧边之间的角度不必是准确的90°,而是也可以例如具有最大约30°的偏差,只要边棱保护件从芯板的上侧倾斜向外和向下的延伸是期望的。外侧型材件的基本与边棱平行的第二侧边还可以优选长于基本与板材平行的、搭接板材上侧且尤其与之贴靠的第一侧边,以便使板材的下侧向下突伸。
这种边棱保护件的内框架包括由可塑化的塑料材料构成的内侧型材件,其具有基本上平行于芯板的切削面或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延伸的且布置在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和芯板的切削面之间的中央部段。在该上下文关系中还应指出的是,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无需精确地平行于芯板的边棱侧切削面延伸,而是相应地也可以以例如最大不超过30°的角度倾斜布置,只要在芯板的边缘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一方面从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延伸有在芯板的下侧搭接芯板的第一侧边(例如基本垂直于中央部段),另一方面从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朝相反的方向(即在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方向上向外地)延伸有第二侧边(例如也基本垂直于中央部段)。
如果板材完成装配,则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将芯板的边缘区域容纳在其间,其中,至少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处于端部的区域在边缘侧遮盖芯板。边棱保护件的内框架和外框架的内侧和外侧型材件还在其相互对置的侧边上如此相互连接,使得一方面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焊接,另一方面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相焊接。
在方法技术方面,前述方法通过以下简单的方式实现,即芯板置入外框架的外侧型材件内,内框架的内侧型材件放置在芯板上和外侧型材件上,并且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在前述位置上相互焊接。为此尤其表明超声波焊接是适合的,其中向内侧型材件中导入超声波,用于使其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焊接以及使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相焊接。超声波的导入尤其借助超声波焊头实现,该超声波焊头通过一定的、足够用于传递超声波的压力压在内侧型材件的可自由接触到的第二侧边的外侧面上。以这种方式产生全封闭框架形式的边棱保护件,该框架由相互焊接的外侧型材件和内侧型材件构成,其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形状稳定性。在此,容纳在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以及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连的内侧型材件中央部段之间的芯板被封闭的框架构造包围,因此芯板的侧面切削面以有效的方式得到了针对各种外部影响的保护。此外,在销毁处理时芯板可以相对较容易地从边棱保护件上松脱,因为芯板与边棱保护件仅是摩擦接合地连接,而不是形状接合的连接。
但是,向内侧型材件导入超声波被证明是有问题的,因为超声波能量无法准确均匀地被继续传输至设置于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之间的连接位置,即一方面传至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并且另一方面传至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因此这个别地导致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不理想地焊接,其中尤其是远离超声波导入区域的、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有时没有被足够地和/或足够长时间地激励以便在该自由端部塑化的情况下实现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顺利且连续的(环绕的)熔融连接和焊接。由此一方面可能导致在芯板和与之搭接的外框架或内框架的型材件侧边之间至少局部地形成缝隙,出于美观的原因以及尤其为了阻止潮湿的侵入应避免上述情况。另一方面所述型材件的搭接芯板的侧边可能产生至少局部的翘曲状变形,这尤其同样是应避免出现的视觉缺陷。因此在质检过程中产生较高的检测耗费并且导致出现废品,出于经济原因和环保原因均应避免这一点。
在由DE 196 01 124 A1已知的按照本发明所述类型的盖板中也存在前述的问题,该盖板具有带框架状边棱保护件的芯板,该边棱保护件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它们分别被制成注塑件并且在其在内框架侧边的端面区域内的接触位置上以传统的方式相互焊接。在结构设计方面,外框架的外侧型材件的搭接芯板端侧的外侧侧边在其内侧上具有凸起,该凸起明显用于使内框架更简单地导入外框架内。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已知的内框架的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朝向中央部段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小于凸起与外框架的外侧型材件的搭接芯板的上侧侧边的朝向凸起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以便可以在凸起内实现外框架和内框架的焊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简单和廉价的方式改进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用于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从而确保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在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之间以及在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之间均能够顺畅、持久且尤其全面地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用于执行这种方法的框架装置。
在方法技术方面,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用于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解决,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外侧型材件,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在其内侧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具有至少一个端面,该端面具有垂直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布置的延伸方向部分;
-提供内侧型材件,其中,其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和其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朝向所述凸起的内侧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芯板置入所述外侧型材件内,并且将所述内侧型材件放置在所述芯板和外侧型材件上,直至所述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接触,并且在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和设置在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上的凸起之间保留有间隙;
-在所述内侧型材件的背离其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一侧上将超声波导入所述内侧型材件内,并且将所述内侧型材件基本垂直于所述芯板的延伸方向地压向所述外侧型材件,其中,首先,所述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焊接,并且之后随着所述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进一步塑化,使所述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凸起相接触并且同样与之焊接。
在产品技术方面,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适用于执行这种方法的框架装置解决,其中规定,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凸起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朝向所述凸起的内侧之间的间距。
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使得边棱保护件的外侧型材件和内侧型材件的两个框架部件可以在两个为此设置的位置上通过以下方式有效地焊接,即,由于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的尺寸大于凸起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朝向所述凸起的内侧之间的间距的尺寸(即存在尺寸过盈),确保了当在内侧型材件的可自由通达的、与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方向相反的一侧区域内或从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起对内侧型材件进行超声波激励时,保证首先仅有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内侧相接触,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仍)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或与其内侧凸起保持间距地布置,所述凸起的端面设置用于与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相焊接。因此,首先在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之间产生与超声波的导入位置或为此使用的超声波焊头间隔较远的焊接连接(“远场”)。只有当该焊接连接的产生进行到使得由于内侧型材件的自由端部的塑料材料的熔化或其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内侧相熔融而造成尺寸过盈消失时,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才与布置在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内侧上的凸起实现接触,从而在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的相应第二侧边之间产生相对靠近超声波导入位置的或贴近为此使用的超声波焊头的焊接连接(“近场”)。随后,可以以一定的时间偏差在内侧型材件和外侧型材件之间持续且可靠地产生两个焊接连接或熔融连接。
当两个型材件在(还)未焊接的状态下相叠地设置时,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比凸起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朝向所述凸起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例如约大0.5mm至3mm、尤其约大0.5mm至2mm。
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内侧相焊接的自由端部可以优选地基本呈尖状地收缩。以这种方式,在向内侧型材件导入超声波能量时,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较细”的自由端部实现快速地熔化,以便实现顺利且连续的焊接。
此外可能有利的是,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内侧与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接触区域至少在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方向上被向内突起的凸耳限定。以这种方式,当内侧型材件压向外侧型材件时,防止了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沿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滑移,从而形成焊接连接在规定位置上的准确定位。这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即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内侧不是准确地垂直于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延伸,例如是这种情况,即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以尺寸或大或小的半径或在中间布置倒角或斜面的情况下过渡为其第二侧边,并且(还)在该区域或在该半径的边缘上与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相连接。
此外,为了至少在超声波焊接时实现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相对彼此的顺利定位,可以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设计方案中规定,外侧型材件和内侧型材件至少在向内侧型材件中导入超声波时基本沿芯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压紧。因此,两个型材件不仅基本垂直于板材的延伸方向相互挤压以便使有待相互焊接的部段相互压紧并且提供所希望的压力,而且还基本平行于芯板的延伸方向,以便补偿可能的公差和避免视觉上的错误。
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尤其可以规定,当内侧型材件在其中央部段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接触的情况下被放置在外侧型材件上时,如此选择芯板的厚度,使得该厚度小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相互对置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因此,内侧型材件的搭接芯板下侧的第一侧边至少在焊接过程开始时(当其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还没有由于熔化而出现材料损失时)与芯板的下侧(仍)具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内侧型材件的超声波激励时没有振动不受控地导入芯板内,并且实际上所有的超声波能量都可供用于在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之间产生(在时间上的第一个)焊接连接。
在此,芯板的厚度应比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相互对置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小一定尺寸(当它们相叠布置时),如此选择该尺寸,其中该尺寸至少等于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与凸起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朝向所述凸起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之差。以这种方式确保,内侧型材件的在下侧搭接芯板的第一侧边在产生焊接连接时最早在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之间已经实现焊接或熔焊连接时才与芯板的下侧相接触。该尺寸尤其也可以小于所述的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与凸起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朝向所述凸起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之差,因此当在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与处于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上的内侧凸起之间也至少局部产生焊接连接时,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才与芯板的下侧相接触并且超声波能量被导入其中。因此,芯板厚度小于外侧型材件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相互对置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的量(在它们未焊接地相叠设置时)可以适宜地约等于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与内侧凸起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朝向所述凸起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之差再加上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的内侧凸起和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之间的焊接连接的焊接尺寸。以这种方式,具有这种适宜厚度的芯板可以用于,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在两个型材件相互挤压时限定内侧型材件在外侧型材件的方向上(在相对芯板延伸平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移动路径,其中,一旦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贴靠在芯板的下侧上,由于型材件的两个连接位置处的聚合材料的熔化确保了在这两个连接位置上所需的焊接尺寸。在上下文中,“焊接尺寸”是指长度差,其由于内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的自由端部的聚合材料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上的内侧凸起的熔化或熔融而形成。
如由本文开头提及的DE 44 06 118 A1已知,根据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有利实施方式可以规定,内侧型材件如此放置在芯板上,从而在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和芯板的切削面之间保留有间隙。因此,芯板的外部尺寸应如此选择,使得其至少略微地(例如最大不超过数毫米地)小于被内框架的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围绕的空间。以这种方式,芯板尤其在自身加热或冷却时可以膨胀或收缩,因此在具有按照本发明的边棱保护件的板材受到温度变化应力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该板材不会弯曲或不会弯折或甚至损毁边棱保护件。
为了在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之间实现芯板的卡紧或夹紧连接的有效密封,还被证明有利的是,在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芯板之间和/或在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芯板之间布置至少一个密封件,该密封件还可以在型材件相互焊接时减弱被超声波激励的型材件可能产生的振动,从而使该振动不被导入芯板内。
按照本发明的框架装置可以为此目的有利地设计为,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和/或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具有至少一个尤其在端部处的朝芯板的方向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在其与外侧型材件和/或内侧型材件的相应第一侧边的自由端部方向相反的端部上容纳密封件,并且防止密封件从相应的第一侧边的自由端部向外挤出或流出。此外,这种凸起可以提供尤其出于视觉原因而期望的对相应密封件的层压。相应的凸起可以尤其在完成焊接状态中贴靠在芯板的下侧和/或上侧,其中密封件的厚度应大于相应凸起的长度(垂直于芯板的延伸平面观察),以便为了确保可靠的密封效果在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的焊接状态下使密封件被足够地压缩。所使用的密封件在此优选是弹性的,尤其是持续弹性的,其中该密封件在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焊接时通过相应的搭接芯板的(第一)侧边如此压在芯板上,从而实现全面无缝的密封。
出于上述原因(即在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两个型材件的超声波焊接时尽可能避免向芯板内不受控地导入超声波),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设计方案中还可以规定,芯板至少在将超声波导入内侧型材件时尤其夹紧地被固定。这例如可以借助通常的夹具实现,该夹具将板件夹紧在适当的支座上。
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超声波可以基本沿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延伸方向导入内侧型材件内,其中,超声波尤其被导入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和第二侧边之间的基本呈L形的凹部内。所述L形的凹部用于在其背离芯板的外侧上作为用于超声波焊头的接触面,以便将超声波导入内侧型材件内,其中凹部使得用于超声波的导入位置可以尽可能靠近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的远离导入位置的自由端部。由此,其可以优选相对靠近内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但是与第一侧边方向相反地设置。
因此,与按照本发明的框架装置的一种有利设计方案相关地可以规定,内侧型材件在其中央部段和其第二侧边之间具有基本呈L形的凹部,该凹部优选靠近内侧型材件的在下侧搭接芯板的第一侧边地布置。
最后被证明有利的是,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中调节形成至少一个、多个或尤其是所有的以下方法参数:
-超声波的频率在约15kHz至约40kHz之间、尤其在约20kHz至约35kHz之间;
-在导入超声波时,内侧型材件向外侧型材件施加的压力在约0.5bar至约5bar之间、尤其在约1bar至约4bar之间;并且
-超声波导入内侧型材件的持续时间在约0.1秒至约3秒之间、尤其在约0.15秒至约2.5秒之间。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由以下对实施例的说明获得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出用于执行借助超声波焊接制造带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的设备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其中示出刚制造完成的板材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2示出根据图1的由芯板、外侧型材件形式的外框架和内侧型材件形式的内框架构成的板材在超声波焊接过程即将开始之前的局部剖切的详细示意图;
图3a和图3b示出仅板材在超声波焊接过程即将开始之前的与图2相应的详细视图;
图3a示出在图3所示情况下设置在内框架或外框架的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之间的焊接位置的详细视图;
图3b示出在图3所示情况下设置在内框架或外框架的内侧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之间的焊接位置的详细视图;
图4示出仅板材的与图3相应的在超声波焊接过程的这个阶段中的详细视图,在该阶段中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已经至少部分与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相焊接;
图4a示出在图4所示阶段中在内框架或外框架的内侧型材件的中央部段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之间的焊接位置的详细视图;
图4b示出在图4所示阶段中设置在内框架或外框架的内侧和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之间的焊接位置的详细视图;和
图5示出板材的与图3和图4相应的详细视图,其具有外框架和内框架的完成超声波焊接的型材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的板材包括具有上侧1a、下侧1b和侧面的切削面1c的芯板1,其中芯板1例如由多孔的且至少在使用侧设有(未示出的)液体密封涂层(如密胺树脂或类似物质)的木制材料、如层压纸板或类似材料构成,但是例如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如玻璃、塑料、金属(如铝)等构成。
遮盖芯板1的切削面1c的边棱保护件包括整体用附图标记100标记的外框架和整体用附图标记200标记的内框架,它们两个均由可塑化加工的塑料材料制成,例如聚丙烯(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ASA)、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或类似材料,并且尤其可以设计为注塑件的形式。
外框架100由外侧型材件101构成,其具有L形型材,该型材的两个侧边102、103在本实施例中大致布置为直角,其中在侧边102、103之间设有一个半径,侧边以该半径相互过渡连接。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搭接芯板1的上侧1a,并且为此尤其大约平行地布置。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在本示例中大约平行于芯板1的切削面1c地从第一侧边102继续延伸并且比第一侧边更长,从而向下(在图1中是向上)突伸超出芯板1的下侧1b。
内框架200由内侧型材件201构成,其在本示例中具有大约平行于芯板1的切削面1c且直线形延伸的中央部段202,该中央部段202在图1的完成装配状态中布置在芯板1的切削面1c和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之间。芯板1的尺寸在此这样设计,使得在其切削面1c和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之间保留有间隙2,以便芯板1的尺寸相对于内框架200或与之焊接的外框架100尤其可以根据热而变化。内侧型材件201还具有从其中央部段202(在此大约垂直地)继续延伸的、搭接芯板1的下侧1b的第一侧边203,其又尤其大约平行于芯板1的延伸方向并且因此也平行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地布置,因此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将芯板1在边缘侧容纳在它们之间。内侧型材件201还具有从其中央部段202朝相反方向延伸的、即朝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204,该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图1中的左侧端部)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内侧相焊接。此外,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图1中的下侧端部)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内侧相焊接。
图2示出了同一板材,但是是在借助超声波焊接将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100和内框架200相连接之前的情形,尤其可从图2看出,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在其内侧上在靠近其(图2中上侧的)自由端部处具有向内突出的凸起104,所述凸起包括端面105,该端面105具有垂直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或平行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设置的延伸方向部分并且例如可以或多或少地精确地垂直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延伸,但是在本示例中是相对倾斜布置的,例如以约30°至60°的角度倾斜布置。凸起104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之间的间距d,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凸起104的端面105和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与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在内侧的连接处之间的间距d的尺寸设计为,使得其至少略微地小于(例如小约1.5mm)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与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第二侧边204在边棱保护件的装配状态下(图1)焊接在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凸起104上。
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芯板1的厚度、即其上侧1a至其下侧1b之间的距离的尺寸设计为,使得当内侧型材件201在其中央部段202(更准确地说是其基本上呈尖状收缩的自由端部)接触的情况下或多或少松弛地放置在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内侧上时,即在开始超声波焊接过程之前(对应图2中示出的情况),板材厚度小于外侧型材件101及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102、203的彼此相对的内侧之间的距离A。芯板1的厚度在此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比外侧型材件101及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102、203的彼此相对的内侧之间的距离A小一定尺寸,其中该尺寸至少略微大于两间距D、d之差,其中间距D是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与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的朝向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间距d是凸起104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朝向凸起104的内侧之间的间距。更准确地说,这样确定该尺寸,以便基本补偿外侧型材件101与内侧型材件201的两个连接位置的焊接尺寸,从而使在连接部位处的聚合材料局部熔化的情况下完成焊接过程时(参见图1和尤其图5下部),外侧型材件101和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102、203的彼此相对的内侧贴靠在芯板1的外侧1a或内侧1b上。
此外由图2可知,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内侧与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的、例如尖状收缩的端部的为了形成焊接连接而设置的接触区域朝外侧型材件的第一侧边102的自由端部的方向(图1中向右)由向内突起的凸耳106限定,从而避免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沿外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102滑动。根据需要为了相同的目的当然可以附加或备选地规定,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内侧与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为了形成焊接连接而设置的接触区域朝外侧型材件的第二侧边103的方向(图1中向左)由相应的向内突起的凸耳(未示出)限定。凸耳可以在整个周向上围绕外框架延伸,或者可以设置多个沿周向间隔的凸耳。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内侧型材件201在中央部段202和其第二侧边204之间具有大约呈L形的凹部205,其例如设计为基本呈直角形的并且凹部的外表面用于贴靠在仅在图2中示出的超声波焊头3上,以便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向内侧型材件201中导入超声波。在此,L形的凹部205可以将超声波能量尽可能靠近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远离导入位置的自由端部地导入内侧型材件内,以便在该处顺利地实现焊接连接。
最后从图1和尤其图5可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具有处于端部的、朝芯板1的方向突出且因此相对置的凸起107、207,所述凸起107、207在板材完成装配或焊接的状态下(参见图5)例如贴靠在芯板1的上侧1a或下侧1b上并且在其内侧分别容纳一个密封件108、208,所述密封件将芯板1相对由外侧型材件101和内侧型材件构成的边棱保护件密封。密封件108、208的厚度在此优选大于相应的凸起107、207的高度,以便充分地挤压弹性的密封材料,从而实现其密封功能。
以下进一步阐述用于通过在包围芯板1的情况下将两个框架100、200超声波焊接来制造带有如前所述的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该边棱保护件包括外侧型材件101形式的外框架100和内侧型材件201形式的内框架200。
如主要可从图1中看到的那样,首先将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100的外侧型材件101放置在超声波焊接设备的适当支座10上。随后将事先(例如通过喷射仍为液态粘性的、硬化成持续弹性的聚合材料的树脂混合物)配设的两个密封件108、208的芯板1通过以下方式置入外侧型材件101内,即芯板1例如在啮合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之间的情况下放置在超声波焊接设备的工作台11上并且在该处被夹紧地固定。这例如可以借助相对工作台11作用的、可沿箭头P1的方向调节高度的夹具12实现。工作台11在此相对支座10优选具有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厚度相当的高度差,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超声波不受控地导入芯板1内并且由此导致芯板共振。现在将内侧型材件201放置在设有芯板1的外侧型材件101上,使得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在凸耳106的内侧贴靠在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内侧上,而由于间距D相对于间距d的过盈,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在与凸起104构成间隙的情况下布置在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内侧上。此外由于芯板1的厚度小于间距A,所以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与芯板1保持间距地布置。为了相对于内框架200侧面固定外框架100,其型材件101、201在此可以平行于芯板1的延伸方向相互挤压,这例如可以借助可移动的根据图1所示的夹紧块13、14实现。由此出现图3、图3a和图3b中的情况,此后借助图2所示的超声波焊头3将超声波导入内侧型材件201中。
在此由图2可看到,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内侧型材件201被频率例如大约为25kHz至30kHz的超声波通过以下方式激励,即超声波焊头3从外侧(图2中从上侧)例如以大约2bar至约3bar的压力压向L形凹部205,并且必要时也压向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布置在凹部205以外的端部区域的外侧(基本上垂直于芯板1的延伸方向),因此超声波能量大约沿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延伸方向导入内侧型材件201内。当借助超声波焊头3(或更准确地说是多个分布在内侧型材件201的周向上的未示出的超声波焊头3)实施共计例如持续约0.5秒至约2秒的时长的振动激励时,首先将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相接触的、远离超声波焊头3的自由端部与外侧型材件101通过以下方式相焊接,即凭借振动激励使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以及由于该处的振动传递也使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内侧的接触区域被塑化或者被熔焊并且所述部件在连接位置上相互熔融,从而在该处形成适当的固定焊接连接。
由于借助一个或多个超声波焊头3使内侧型材件201压在外侧型材件101上并且由于聚合材料尤其在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端部区域内的不断熔化,使得内侧型材件201不断向下朝着外侧型材件10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与凸起104在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内侧上接触。由此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出现如图4、图4a和图4b所示的情况,其中尤其从图4a(以及图3a)中可以看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优选配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的斜度相应于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凸起104的朝向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端面105的斜度,以便实现平面的焊接。在这种情况下(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与外侧型材件101的凸起104相互接触),如图4所示,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始终以一定的(尽管很小的)间距与芯板1的下侧1b相间隔,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通过未在图3和图4中再次示出的超声波焊头3将超声波传入芯板1内。
随后,在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和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之间在内侧的凸起104上形成靠近一个或多个超声波焊头3的焊接连接,其中在此由于聚合材料的相互熔化和熔融,使得内侧型材件201在超声波焊头3的压力作用下进一步朝着外侧型材件101的方向向其移动。最后为了结束超声波焊接过程形成在图5中(以及也在图1中)所示的情况中,其中位于外侧型材件101或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102、203之间的密封件108、208被充分地挤压,以便实现其预想的密封功能,并且此外尤其是第一侧边102、203的端部处的凸起107、207与芯板1的上侧1a或下侧1b相接触。现在例如通过抬起(在图5中未再示出的)超声波焊头3而使其不再与内侧型材件201相接触。所产生的超声波焊接连接的特征尤其在于,靠近超声波导入位置的处于型材件101、201的第二侧边103、204之间的连接位置和尤其是远离超声波导入位置的处于型材件101、201的第一侧边102、203之间的连接位置均能实现连续持久的且密封的连接,其中避免了由于局部不充分的焊接而出现的废品。

Claims (19)

1.一种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所述板材尤其是桌板或盖板的形式,所述板材包括:
-具有上侧(1a)、下侧(1b)和侧面的切削面(1c)的芯板(1);
-构成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100)的、由能够塑化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外侧型材件(101),其中,所述外侧型材件(101)具有L形型材,所述L形型材具有搭接所述芯板(1)的上侧(1a)的第一侧边(102)和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芯板(1)的切削面(1c)延伸的第二侧边(103);和
-构成边棱保护件的内框架(200)的、由能够塑化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内侧型材件(201),其中,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芯板(1)的切削面(1c)或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延伸且布置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和所述芯板(1)的切削面(1c)之间的中央部段(202)、从所述中央部段(202)继续延伸的在所述芯板(1)的下侧(1b)搭接所述芯板(1)的第一侧边(203)和从所述中央部段(202)朝相反的方向继续延伸的第二侧边(204),
-其中,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将所述芯板(1)的边缘区域容纳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之间,并且一方面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相焊接,另一方面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相焊接,
在所述方法中,将所述芯板(1)置入所述外侧型材件(101)内,将所述内侧型材件(201)放置在所述芯板(1)和所述外侧型材件(101)上,并且将超声波导入内侧型材件(201)内,从而使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相焊接,并且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相焊接,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提供外侧型材件(101),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在其内侧上具有凸起(104),所述凸起(104)具有至少一个端面(105),该端面(105)具有垂直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布置的延伸方向部分;
-提供内侧型材件(201),其中,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大于所述凸起(104)和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朝向所述凸起(104)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
-将所述芯板(1)置入所述外侧型材件(101)内,并且将所述内侧型材件(201)放置在所述芯板(1)和外侧型材件(101)上,直至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相接触,并且在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和设置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上的凸起(104)之间保留有间隙;
-在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背离其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一侧上将超声波导入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内,并且将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芯板(1)的延伸方向地压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上,其中,
首先,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相焊接,并且之后随着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不断塑化,使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的凸起(104)相接触并且同样与之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至少在超声波导入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内时基本上沿所述芯板(1)的延伸方向相互压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在其中央部段(202)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相接触的情况下放置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上时,如此选择所述芯板(1)的厚度,使得该厚度小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的相互对置的内侧之间的距离(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1)的厚度比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的相互对置的内侧之间的距离(A)小一定尺寸,该尺寸至少等于所述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与所述凸起(104)和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朝向所述凸起(104)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之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如此放置在所述芯板(1)上,从而在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和所述芯板(1)的切削面(1c)之间保留有间隙(2)。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所述芯板(1)之间和/或在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和所述芯板(1)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件(108、208)。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1)至少在将超声波导入所述内侧型材件(201)时被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1)被夹紧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基本上沿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延伸方向导入所述内侧型材件(201)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导入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和第二侧边(204)之间的基本呈L形的凹部(205)内。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形成至少一个以下方法参数:
-超声波的频率在15kHz至40kHz之间、尤其在20kHz至35kHz之间;
-在导入超声波时,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向所述外侧型材件(101)施加的压力在0.5bar至5bar之间、尤其在1bar至4bar之间;并且
-超声波导入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持续时间在0.1秒至3秒之间、尤其在0.15秒至2.5秒之间。
12.一种框架装置,用于根据如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方法制造芯板(1)的边棱保护件,所述框架装置包括:
-构成边棱保护件的外框架(100)的、由能够塑化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外侧型材件(101),其中,所述外侧型材件(101)具有L形型材,所述L形型材的第一侧边(102)设计用于搭接所述芯板(1)的上侧(1a),并且所述L形型材的第二侧边(103)设计用于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芯板(1)的切削面(1c)地布置,和
-构成边棱保护件的内框架(200)的、由能够塑化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内侧型材件(201),其中,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具有中央部段(202),所述中央部段(202)设计用于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芯板(1)的切削面(1c)或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地布置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和所述芯板(1)的切削面(1c)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内侧型材件(201)还具有从所述中央部段(202)继续延伸的设计用于搭接所述芯板(1)的下侧(1b)的第一侧边(203)和从所述中央部段(202)朝相反的方向继续延伸的第二侧边(204),
-其中,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设计用于将所述芯板(1)的边缘区域容纳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之间,当所述芯板(1)被置入所述外侧型材件(101)内并且所述内侧型材件(201)被放置在所述芯板(1)和所述外侧型材件(101)上时,一方面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能够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相焊接,另一方面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能够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相焊接,并且其中,
-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在其内侧上具有凸起(104),所述凸起(104)具有至少一个端面(105),该端面(105)具有垂直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二侧边(103)布置的延伸方向部分,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大于所述凸起(104)和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朝向所述凸起(104)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比所述凸起(104)和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朝向所述凸起(104)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大0.5mm至3mm。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和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二侧边(204)的自由端部的朝向该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比所述凸起(104)和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朝向所述凸起(104)的内侧之间的间距(d)大0.5mm至2mm。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基本呈尖状地收缩。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内侧与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中央部段(202)的自由端部的接触区域至少在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的自由端部的方向上被向内突起的凸耳(106)限定。
17.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或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具有至少一个朝所述芯板(1)的方向突出的凸起(107、207)。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型材件(101)的第一侧边(102)和/或所述内侧型材件(201)的第一侧边(203)具有至少一个位于端部的、朝所述芯板(1)的方向突出的凸起(107、207)。
19.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型材件(201)在其中央部段(202)和其第二侧边(204)之间具有基本呈L形的凹部(205)。
CN201410779653.4A 2013-12-18 2014-12-15 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和为此适用的框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23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005884.5 2013-12-18
EP13005884.5A EP2886011B1 (de) 2013-12-18 2013-12-18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it einem Kantenschutz versehenen Platte und hierfür geeignete Rahmen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3550A true CN104723550A (zh) 2015-06-24
CN104723550B CN104723550B (zh) 2018-07-17

Family

ID=49884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965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23550B (zh) 2013-12-18 2014-12-15 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和为此适用的框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886011B1 (zh)
CN (1) CN104723550B (zh)
PL (1) PL2886011T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6469A (zh) * 2017-04-25 2017-07-07 杭州华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塑料蜂窝芯板的封边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008054A1 (de) * 2019-11-20 2021-05-20 Mecalit Gmbh Kunststoffverarbeit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it einem Kantenschutz vesehenen Platte, hierfür geeignete Rahmenanordnung und mit einem Kantenschutz aus einer solchen Rahmenanordnung versehene Platt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1124A1 (de) * 1995-04-06 1996-10-10 Miele & Cie Abdeckplatte
EP0875196A1 (de) * 1997-04-30 1998-11-04 Eickel u. Spindeldreher GmbH Tisch- oder Abdeckplat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21240Z2 (it) * 1990-04-12 1994-02-17 Faini Ripiano superiore per lavatrici, lavastoviglie, refrigeratori e simili
DE29815299U1 (de) * 1998-08-08 1999-02-11 Eickel U Spindeldreher Gmbh Arbeits- und Abdeckplatt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1124A1 (de) * 1995-04-06 1996-10-10 Miele & Cie Abdeckplatte
EP0875196A1 (de) * 1997-04-30 1998-11-04 Eickel u. Spindeldreher GmbH Tisch- oder Abdeckplatt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6469A (zh) * 2017-04-25 2017-07-07 杭州华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塑料蜂窝芯板的封边装置及方法
CN106926469B (zh) * 2017-04-25 2023-05-16 杭州华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塑料蜂窝芯板的封边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2886011T3 (pl) 2017-09-29
EP2886011B1 (de) 2017-03-22
CN104723550B (zh) 2018-07-17
EP2886011A1 (de)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6172B2 (en) Method of bonding a thermoplastic component to a carpeted component
JP2006192919A (ja) 自動車用燃料タン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723550A (zh) 制造具有边棱保护件的板材的方法和为此适用的框架装置
CA2543432A1 (en) Method for arranging a thermoplastic insert unit in a thermoplastic sandwich product
KR20120025831A (ko) 초음파 진동에 의한 범퍼 페시아와 홀더 브래킷 용착 방법
CN100515734C (zh) 橡胶/树脂超声波接合方法
CN104108158A (zh) 空调面板制造方法、空调面板、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11183837A (ja) 車両用ボード部材および車両用ボード部材の製造方法
KR100769091B1 (ko) 가죽 표면을 갖는 사출성형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171248B2 (ja) 化粧板の製造方法
CN102024919B (zh) 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及低压注塑聚合物电池
TWI398978B (zh) 電池外殼的製造方法
KR20050113569A (ko) 장식용 필름층을 갖는 사출성형품과 그 제작 방법
JP2724378B2 (ja) 射出成形による表皮一体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07449153U (zh) 车辆地毯
JP2009040026A (ja) 中空体の成形方法、当該成形方法を用いた中空体、及び中空体容器
JP4264876B2 (ja) 自動車内装部品
JP6192095B2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の表皮材貼合構造
JP2008221826A (ja) 樹脂板の接合方法
JP2007021965A (ja) 貫通部に突起を嵌挿し融着した一対の成形品
JP4945231B2 (ja) 車両用内装材の表皮の固着方法
JP2001301074A (ja) 積層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297941A (ja) 自動車用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1171441A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接続用金型、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接続方法及び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03303326A (ja) カード型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