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1552A -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1552A
CN104721552A CN201510167050.3A CN201510167050A CN104721552A CN 104721552 A CN104721552 A CN 104721552A CN 201510167050 A CN201510167050 A CN 201510167050A CN 104721552 A CN104721552 A CN 104721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radix
herba
medicine
obt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70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荣
王桦
郭延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hree Lives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hree Lives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hree Lives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hree Lives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70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15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1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155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人参、黄芪、山萸肉、远志、刺蒺藜、玉竹、玫瑰花、僵蚕、鳖甲、桃仁、佛手、地龙、泽兰、石菖蒲、络石藤、麦冬、榧螺、太白花、凤凰木、龟胶、猪毛菜、山枝根、虎尾轮。本发明具有育阴潜阳,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护理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好,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的神经、免疫系统,辨证论治,对不同的病证靶向性治疗,针对向较强,给药方便,安全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一个中医学名词,偏瘫是中风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能够引起中风的常见原因也就是引起中风偏瘫的常见原因。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患中风后,大部分患者都遗留偏瘫,不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负担,如何能使瘫痪肢体恢复功能,是患者及家属最迫切的愿望。
中风偏瘫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与年龄、生活习惯等都有关系。年龄越大越危险,55岁以后发病率大大增加。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中风的危险。老年人容易发生中风,但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自小儿、青壮年到老年人都可发生,只是多见于老年人而已。概括来说,它的基本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血管病变基础与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流动力学基础。前者以动脉粥样硬化或(和)高血压性细小动脉硬化、动脉炎为多见;后者主要为血液成分改变与包括血压因素在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当管壁粗糙、血流缓慢、血压偏低、有利于血凝时,即致缺血性中风;如果流动着的血液内含有栓子(这种栓子可来自心脏、动脉粥样硬化上的小斑块,甚至瘤细胞团),它们可以像塞子一样,在流动过程中把相应管径的血管堵塞,造成缺血性中风。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任何导致大脑损伤的原因都可引起偏瘫,脑血管病是引起偏瘫最常见的原因。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肿瘤、脑内感染、脑变性病及脱髓鞘病均可出现偏瘫。
偏瘫在临床上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1.轻偏瘫:在偏瘫极轻微的情况下,如进行性偏瘫的早期,或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轻微,如不仔细检查易于遗漏。2.弛缓性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面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3.痉挛性偏瘫: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4.意识障碍性偏瘫: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
在中医学中,本病又名卒中。《黄帝内经》对中风已有不少记载,当时在认识上以症状为主,描述为“偏枯”、“仆击”等,治疗则重针灸。至汉代《金匮要略》始定名为中风,将喁僻不遂、不识人、舌强难言等症统一于一个疾病。然而,从秦汉直至隋唐,始终认为本病病因以“虚中外风”为主,治疗多用驱风、扶正的方药,《备急千金要方》还倡用酒剂和灸法。宋、金、元时期,对中风病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非风学说兴起,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火气痰虚有关,非独外风所致。至明代,内风为主的病因说得到肯定,从而推动了治疗的改革,出现顺气化痰、健脾益气、养血活血、补肾滋阴等新的治法和相应的方剂,并开创闭脱救治。至清代,中风分类趋于精细,如分为真中风、类中风、阴中、阳中、热闭、寒闭等;辨证用药更为精当,创制了多种有效方剂,如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迄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临床上中医主要将本病分为两种类型:1、气虚血瘀型:偏枯不用,或肢体麻木,兼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面色无华,气短无力,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2、阴虚风阳上扰型:头晕目眩,耳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舌红,苔黄、脉弦数。
对于该病,西医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主要有1.物理治疗:包括功能性点刺激、电子生物反馈、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牵伸训练,肌力训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等。2.作业治疗:主要训练上肢功能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是西医疗效不理想,并且花费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育阴潜阳,活血通络的功效,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的神经、免疫系统,辨证论治,对不同的病证靶向性治疗,针对想较强,给药方便,安全有效,及时控制病情,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药物,其中,所述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人参、黄芪、山萸肉、远志、刺蒺藜、玉竹、玫瑰花、僵蚕、鳖甲、桃仁、佛手、地龙、泽兰、石菖蒲、络石藤、麦冬、榧螺、太白花、凤凰木、龟胶、猪毛菜、山枝根、虎尾轮。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牛膝10-20重量份、益母草30-40重量份、杜仲12-23重量份、桑寄生10-13重量份、人参15-20重量份、黄芪10-14重量份、山萸肉10-20重量份、远志13-23重量份、刺蒺藜10-14重量份、玉竹10-20重量份、玫瑰花30-35重量份、僵蚕10-20重量份、鳖甲6-13重量份、桃仁20-30重量份、佛手10-13重量份、地龙3-5重量份、泽兰10-20重量份、石菖蒲10-20重量份、络石藤12-20重量份、麦冬13-23重量份、榧螺4-10重量份、太白花20-30重量份、凤凰木10-15重量份、龟胶3-7重量份、猪毛菜20-25重量份、山枝根20-25重量份、虎尾轮10-15重量份。
其中,还包括海决明、蠵龟筒、鸡树条、琴叶榕,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牛膝10-20重量份、益母草30-40重量份、杜仲12-23重量份、桑寄生10-13重量份、人参15-20重量份、黄芪10-14重量份、山萸肉10-20重量份、远志13-23重量份、刺蒺藜10-14重量份、玉竹10-20重量份、玫瑰花30-35重量份、僵蚕10-20重量份、鳖甲6-13重量份、桃仁20-30重量份、佛手10-13重量份、地龙3-5重量份、泽兰10-20重量份、石菖蒲10-20重量份、络石藤12-20重量份、麦冬13-23重量份、榧螺4-10重量份、太白花20-30重量份、凤凰木10-15重量份、龟胶3-7重量份、猪毛菜20-25重量份、山枝根20-25重量份、虎尾轮10-15重量份、海决明10-20重量份、蠵龟筒4-8重量份、鸡树条10-20重量份、琴叶榕10-15重量份。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牛膝15重量份、益母草35重量份、杜仲18重量份、桑寄生12重量份、人参17重量份、黄芪12重量份、山萸肉15重量份、远志18重量份、刺蒺藜12重量份、玉竹15重量份、玫瑰花33重量份、僵蚕15重量份、鳖甲8重量份、桃仁25重量份、佛手12重量份、地龙4重量份、泽兰15重量份、石菖蒲16重量份、络石藤17重量份、麦冬18重量份、榧螺6重量份、太白花25重量份、凤凰木12重量份、龟胶5重量份、猪毛菜23重量份、山枝根22重量份、虎尾轮12重量份。
其中,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牛膝15重量份、益母草35重量份、杜仲18重量份、桑寄生12重量份、人参17重量份、黄芪12重量份、山萸肉15重量份、远志18重量份、刺蒺藜12重量份、玉竹15重量份、玫瑰花33重量份、僵蚕15重量份、鳖甲8重量份、桃仁25重量份、佛手12重量份、地龙4重量份、泽兰15重量份、石菖蒲16重量份、络石藤17重量份、麦冬18重量份、榧螺6重量份、太白花25重量份、凤凰木12重量份、龟胶5重量份、猪毛菜23重量份、山枝根22重量份、虎尾轮12重量份、海决明15重量份、蠵龟筒6重量份、鸡树条14重量份、琴叶榕12重量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2~5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05~0.25:0.05~0.2,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
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还可以为注射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5~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20g~3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5~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本发明的药物剂型可以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灌肠剂和贴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育阴潜阳,活血通络的功效,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的神经、淋巴系统、免疫系统,辨证论治,对不同的病证靶向性治疗,针对想较强,给药方便,安全有效,及时控制病情,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中医认为中风病机可归纳为痰、风、火、瘀、虚。风、火、痰是主因;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中风偏瘫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与年龄、生活习惯等都有关系。年龄越大越危险,55岁以后发病率大大增加。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中风的危险。
《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囗吐涎。”《东垣十书〃溯洄集 》“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证治汇补〃 中风》:“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素问〃至真要大论》:“血实宜决之”。《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云“论曰:夫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驱风,无不愈者。宜用大八风汤、增损茵芋酒、续断汤。”而《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也云“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本方剂以育阴潜阳,活血通络为护理治疗原则,护理预防并治疗中风偏瘫的同时,提高人免疫力。故选用方剂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人参、黄芪、山萸肉、远志、刺蒺藜、玉竹、玫瑰花、僵蚕、鳖甲、桃仁、佛手、地龙、泽兰、石菖蒲、络石藤、麦冬、榧螺、太白花、凤凰木、龟胶、猪毛菜、山枝根、虎尾轮。还包括海决明、蠵龟筒、鸡树条、琴叶榕。
牛膝活血通筋;桑寄生舒筋活络;地龙、僵蚕搜风通络;刺蒺藜可平肝潜阳镇惊;佛手、玫瑰花活血理气疏肝;桃仁活血通经;玉竹去虚;石菖蒲开窍醒神;益母草补心益血;麦冬养阴生津;络石藤祛风通络,养血安神;泽兰活血调经;人参、黄芪补气健脾;山萸肉、杜仲补肾益精;远志化痰宣窍;鳖甲、榧螺、太白花、凤凰木、龟胶、猪毛菜、海决明、蠵龟筒育阴潜阳;山枝根、虎尾轮、鸡树条、琴叶榕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凑育阴潜阳,活血通络之功。
现将各味药分述如下: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症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滇南本草》:“治疔疮、痈疽,敷患处。亦能打胎。同猪肉煨食之,能明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川牛膝以活血通经,祛风湿见长:用于血瘀经闭及风湿痛。本品性善下行,专治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于虚火上炎或血热上冲之目赤、咽肿、吐血、衄血等症。中医认为,其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证。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入肝、心包经,《唐本草》:“敷丁肿,服汁使丁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敷之。”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或恶露不尽,水肿,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证。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Leonurin),内服可使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并有颉抗肾上腺素的作用,可治动脉硬化性和神经性的高血压,又能增加子宫运动的频度,为产后促进子宫收缩药,并对长期子宫出血而引起衰弱者有效,益母草碱溶液对蛙神经肌肉标本有箭毒样作用;给麻醉兔静脉注射有利尿作用,高浓度时能引起溶血.益母草对狗缺血型初发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显著治疗效果。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肾经。《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药理作用。杜仲的叶和皮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动物实验表明,杜仲含有一种可促进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中的蛋白质胶原的合成与分解的特殊成分,具有促进代谢、防止衰退的功能。
桑寄生:苦,甘,性平。入肝、肾经。《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麻醉狗、猫以桑寄生煎剂0.4~0.5g/kg灌胃,或0.1~0.25g/kg静脉注射,均有降压和利尿作用。对胆固醇性动脉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黄果槲寄生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以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按照1mL/kg给犬、兔静脉注射,可使其血压平均下降32%,维持3min。槲寄生对不同原因的心律失常作用有明显差别。以陈发性房颤与室性早搏疗效最佳。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功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有双向性及成分依赖性,具有中枢拟胆碱活性和拟儿茶酚胺活性,能增强胆碱系统功能,增加 Ach 的合成和释放,同时提高中枢M-胆碱受体密度。人参抗疲劳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升高血脂和促进蛋白质、RNA 合成有关。同时人参活性物质还具有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数不胜数,是护肤美容的极品。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本草备要》:“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炙用补中,益元气,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本草正义》:“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功用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排脓,通调水道。黄芪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及拳参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芪可显著影响脾淋巴细胞信息传导,实现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胃溃疡,银屑病,糖尿病,骨质疏松。
山萸肉:酸、涩、微温;入肝、心、肾三经。《名医别录》载:“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耳聋,下气,出汗,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汤液本草》:“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也。”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山茱萸注射液2~8g/kg给猫静脉滴注, 能增强其心肌收缩性,提高心脏效率,扩张外周血管,明显增强心脏泵血功能, 使血压升高。
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癫痫惊狂,痉挛抽搐,痈疽疮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木质部溶血作用较皮部低。
刺蒺藜:《名医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醇提取物对狗的降压作用是通过胆碱能神经实现的,阿托品以及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能阻断此作用。蒺藜皂甙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律的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垂体后叶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诱发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有抗心肌缺血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蒺藜水煎剂及其灰分的水提取物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水提取部分对大鼠度体肠管有对抗乙酰胆碱收缩的作用,生物碱部分亦能对抗大鼠离体肠管及蛙腹直肌因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收缩作用。
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本草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玉竹含有的甾甙,对心肌的作用与铃兰制剂类似。玉竹配糖体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玉竹煎剂的作用与玉竹配糖体类似。玉竹浸膏腹腔注射,可增强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改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该品具有促进实验动物抗体生成,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促进干扰素合成,抑制结核杆菌生长,降血糖,降血脂,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使外周血管和冠脉扩张,延长耐缺氧时间,强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本草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利气、行血,治风痹,散疲止痛。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敛性,可用于妇女月经过多,赤白带下以及肠炎、下痢、肠红半截出血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玫瑰花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份,如芳香的醇、醛、脂肪酸、酚和含香精的油和脂,常食玫瑰制品中以柔肝醒胃,舒气活血,美容养颜,令人神爽。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僵蚕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家兔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其提取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僵蚕粉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轻度的抑菌作用,其醇提取物体外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可用于直肠瘤型息肉的治疗。
鳖甲:咸、寒,归肝、肾经。《药性论》:“主宿食、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赢瘦者。”滋肾潜阳,软坚散结。主治骨蒸劳热、疟母、胁下坚硬、腰痛,经闭症瘕等症。鳖甲粉末口服280mg/kg对小鼠移植实质性癌MH134具有抑制作用,使肿瘤直径减小,肿瘤重量显著减轻。以0.5%或1.0%鳖多糖Renger液浸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有增加收缩高度和画纹面积、延长持续收缩时间的作用。该品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可消失结块;并具有增加血浆蛋白的作用,有谓可用于肝病所致的贫血。
桃仁:味苦甘而性平,能入心、肝、大肠,活血祛瘀作用甚广,可用治瘀血阻滞各种敝症。用于症瘕结块,肺痈肠痈,跌仆伤痛,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症。本品水煎醇沉液可使离体兔耳静脉血管流量增加,有舒张血管作用。本品在的蛋白成分中的两个均一蛋白成分,静脉注射给药,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桃仁水提物能抑制小鼠血清中的皮肤过敏抗体及鼷鼠脾溶血性细胞的产生,其乙醇提取物口服能抑制小鼠含有皮肤过敏性抗体的抗血清引起的PCA反应(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色素渗出量。苦否仁甙,有镇咳作用。桃仁中的脂肪油(扁桃油)有驱虫作用,对蛲虫的驱虫效果为80.8%,对蛔虫效果为70%。
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佛手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本品所含的柠檬内酯对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有对抗作用;在蛋清致敏的豚鼠离体回肠和离体气管试验表明有一定抗过敏活性。本品醇提物对大鼠、兔离体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静脉注射给药对麻醉猫、兔在体肠管亦有同样抑制作用。佛手醇提物能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对大鼠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地龙:清热,镇痉,利尿,解毒。用于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地龙菜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预先腹腔注射地龙注射液10g/kg,对蒙古沙土鼠一测预总动脉结扎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l1mg/只,连续58d,对移植的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瘤体明显减少,且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治血瘀经闭,通经,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疮痈肿毒,水肿,腹水(淤血阻滞、水瘀互阻之水肿尤宜)。含挥发油,葡萄糖甙,鞣质和树脂;还含黄酮类,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皂甙,多种糖类。
石菖蒲: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可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别录》记载其:"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石石菖蒲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石石菖蒲中含的细辛醚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肾经。《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本品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牛蒡甙可刺激冷血及温血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使呼吸加快,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对心脏作用较弱,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泻。此外对离体兔肠及子宫却有抑制作用。
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可用于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该品甘寒清润,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证。此外,还可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现代研究表明,麦冬能提高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榧螺:【性味】 味咸;性平。【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清燥润肺。主高血压病;头晕;青盲内障;骨蒸劳热。
太白花:【性味】淡;性平。【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平肝明目;止血调经。主风阳上扰;头晕目眩;偏头痛;目疾;鼻衄;月经不周;白带。
凤凰木:性味甘;淡;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平肝潜阳。主肝热型高血压,眩晕,心烦不宁。
龟胶: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微咸,平。【功能主治】养阴补肾,潜阳止血。主治年老衰弱,肾虚腰痛及男女贫血等症。
猪毛菜:【性味】淡;性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润肠通便。主高血压病;多病;眩晕;失眠;肠燥便秘。
山枝根:【性味】甘苦辛,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辛,微温。"【功能主治】补肺肾,祛风湿,活血通络。治虚劳喘咳,遗精早泄,失眠,头晕,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疼痛,小儿瘫痪。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骨折,小儿麻痹后遗症,产后风瘫,心胃气痛,牙痛。"②《广西植物名录》:"祛风活络,消肿解毒,活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产后风瘫,胃痛,毒蛇咬伤,疮疖肿毒。"③《常用中草药配方》:"治肾虚遗精,多年哮喘,虚劳咳嗽,神经衰弱。"
虎尾轮:性味《闽南民间草药》:"甘微苦,平。"【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消痈。治咳嗽,肺痈,吐血,咯血,尿血,脱肛,子宫脱垂,肿毒。①《闽南民间草药》:"润燥解热,消痈解毒。"②《广西中草药》:"散瘀止血,清热止咳。治吐血,咯血,尿血,刀伤出血,肺热咳嗽,子宫脱垂,脱肛。"③龙溪《实用中草药》:"活血通络,理气和中。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白带、关节炎、小儿疳积。"
海决明:【性味】味咸;性寒。【功能主治】平肝潜阳。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慢性肝炎。
 蠵龟筒:性味味甘;咸;性平。【归经】肾;肝经。【功能主治】滋阴潜阳;清热解毒。主气管炎;肝硬化;风湿痹痛;目赤肿痛。
鸡树条:【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及杂木林中。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扛、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治腰肢关节酸痛,跌打闪挫伤,疮疖,疥癣。①《吉林中草药》:"通经活络,止血,镇痛,止咳。治腰酸腿痛,跌打损伤。"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杀虫。"③《宁夏中草药》:"活血,止痛。"
琴叶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干山地疏林、灌木丛或村落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性味】味甘、微辛、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黄疽;疟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痈;痛经;闭经;痈疖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优选,所述药物仅由上述原料药材构成。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胶囊剂
牛膝10-20份、益母草30-40份、杜仲12-23份、桑寄生10-13份、人参15-20份、黄芪10-14份、山萸肉10-20份、远志13-23份、刺蒺藜10-14份、玉竹10-20份、玫瑰花30-35份、僵蚕10-20份、鳖甲6-13份、桃仁20-30份、佛手10-13份、地龙3-5份、泽兰10-20份、石菖蒲10-20份、络石藤12-20份、麦冬13-23份、榧螺4-10份、太白花20-30份、凤凰木10-15份、龟胶3-7份、猪毛菜20-25份、山枝根20-25份、虎尾轮10-15份。
其制备过程为: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5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05:0.05,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2 注射剂
牛膝15份、益母草35份、杜仲18份、桑寄生12份、人参17份、黄芪12份、山萸肉15份、远志18份、刺蒺藜12份、玉竹15份、玫瑰花33份、僵蚕15份、鳖甲8份、桃仁25份、佛手12份、地龙4份、泽兰15份、石菖蒲16份、络石藤17份、麦冬18份、榧螺6份、太白花25份、凤凰木12份、龟胶5份、猪毛菜23份、山枝根22份、虎尾轮12份、海决明15份、蠵龟筒6份、鸡树条14份、琴叶榕12份。
其制备过程为: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的条件下静置24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60分钟,获得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加入丙二醇2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5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实施例3 片剂
牛膝15份、益母草35份、杜仲18份、桑寄生12份、人参17份、黄芪12份、山萸肉15份、远志18份、刺蒺藜12份、玉竹15份、玫瑰花33份、僵蚕15份、鳖甲8份、桃仁25份、佛手12份、地龙4份、泽兰15份、石菖蒲16份、络石藤17份、麦冬18份、榧螺6份、太白花25份、凤凰木12份、龟胶5份、猪毛菜23份、山枝根22份、虎尾轮12份、海决明15份、蠵龟筒6份、鸡树条14份、琴叶榕12份。
其制备过程为: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倍的微晶纤维素、0.05倍乳糖、0.1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药物的毒性试验
①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5g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剂LD50>35g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70g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5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8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843倍。因此本发明的药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②长期毒性试验: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剂对小鼠按8、16和40g生药/kg连续用药12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2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③蓄积毒性试验:试验方法:选用20只健康小白鼠,雌、雄各10只,以本发明实施例2的注射剂为对象,剂量设计每5天为一期,每期剂量分别为0.10LD50 、0.15LD50 、0.22LD50 、0.34LD 50 、0.50LD50 ,此样品的雌性、雄性小鼠的LD 50均为5000m份/k份BW(五个剂量为500、750、1100、1700、2500m份/k份BW)。每5天称体重一次,调整给药量,按0.1ml/10份BW进行肌肉注射。20天后,动物无死亡情况发生,试验结束,按递增剂量给受试物20天后,雌性、雄性动物均无死亡情况发生。说明本发明的药物,不有蓄积毒性。
临床试验
试验对象
从2013年2月-2013年10月,中风后偏瘫的患者为200例,都是阴虚风阳上扰型,症状表现为: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30人,50岁以上的患者有170人。先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治疗三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四组患者在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并根据病情的轻重门诊治疗。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方法
治疗一组:本组50人采用实施例1的胶囊剂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一粒,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
治疗二组:本组50人采用实施例2的注射剂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肌肉注射5ml,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
治疗三组:本组50人采用实施例3的片剂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1片,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
对照组:本组50人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静脉注射:一次200~400m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缓滴注,一日1次。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
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评测 简化Fugl—Meyer评价法。
2.关节活动度评测 简化Fugl—Meyer评价法。
3.徒手肌力评测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脑血管病康复医疗学术交流会制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肢体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评定分级积分综合评分法。按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
基本痊愈:≥85%;显效:≥50%;有效:≥20%;无效:<20%。
治疗结果
表1为各组的治疗对比
组别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基本治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无效率
治疗一组 48 1 1 0 96% 2% 2% 0%
治疗二组 48 1 0 1 96% 2% 0% 2%
治疗三组 48 1 1 0 96% 2% 2% 0%
对照组 28 4 2 16 56% 8% 4% 32%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治疗效果都要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得知,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疗效好,疗效确切,有效率高。
表2为各组的基本痊愈人数的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第1个疗程 第2个疗程 第3个疗程
治疗一组 48 8(16.67%) 14(29.17%) 26(54.17%)
治疗二组 48 7(14.58%) 14(29.17%) 27(56.25%)
治疗三组 48 8(16.67%) 13(27.08%) 27(56.25%)
对照组 28 2(7.14%)  5(17.86%) 21(75%)
由表2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基本痊愈人数和对照组相比,短时间就可以出现疗效。可以得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疗效快,起效快,治疗时间更短。
表3为各组的基本痊愈人数的复发情况对比:(随访半年)
组别 基本痊愈 复发人数 复发率
治疗一组 48 0 0%
治疗二组 48 0 0%
治疗三组 48 0 0%
西药对照组 28 2 7.14%
由表3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基本痊愈人数在治疗后随访跟进和对照组相比,复发人数少,复发率低。可以得知,本发明的药物物,在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疗效好,不易复发。
综上得知,本发明的药物在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疗效好,疗效确切,起效快,不易复发。
典型病例:
患者孙某,54岁,于2013年5月20日确诊为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本组50人采用实施例1的胶囊剂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一粒,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经过治疗,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没有再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人参、黄芪、山萸肉、远志、刺蒺藜、玉竹、玫瑰花、僵蚕、鳖甲、桃仁、佛手、地龙、泽兰、石菖蒲、络石藤、麦冬、榧螺、太白花、凤凰木、龟胶、猪毛菜、山枝根、虎尾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牛膝10-20重量份、益母草30-40重量份、杜仲12-23重量份、桑寄生10-13重量份、人参15-20重量份、黄芪10-14重量份、山萸肉10-20重量份、远志13-23重量份、刺蒺藜10-14重量份、玉竹10-20重量份、玫瑰花30-35重量份、僵蚕10-20重量份、鳖甲6-13重量份、桃仁20-30重量份、佛手10-13重量份、地龙3-5重量份、泽兰10-20重量份、石菖蒲10-20重量份、络石藤12-20重量份、麦冬13-23重量份、榧螺4-10重量份、太白花20-30重量份、凤凰木10-15重量份、龟胶3-7重量份、猪毛菜20-25重量份、山枝根20-25重量份、虎尾轮10-1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海决明、蠵龟筒、鸡树条、琴叶榕,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牛膝10-20重量份、益母草30-40重量份、杜仲12-23重量份、桑寄生10-13重量份、人参15-20重量份、黄芪10-14重量份、山萸肉10-20重量份、远志13-23重量份、刺蒺藜10-14重量份、玉竹10-20重量份、玫瑰花30-35重量份、僵蚕10-20重量份、鳖甲6-13重量份、桃仁20-30重量份、佛手10-13重量份、地龙3-5重量份、泽兰10-20重量份、石菖蒲10-20重量份、络石藤12-20重量份、麦冬13-23重量份、榧螺4-10重量份、太白花20-30重量份、凤凰木10-15重量份、龟胶3-7重量份、猪毛菜20-25重量份、山枝根20-25重量份、虎尾轮10-15重量份、海决明10-20重量份、蠵龟筒4-8重量份、鸡树条10-20重量份、琴叶榕10-15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牛膝15重量份、益母草35重量份、杜仲18重量份、桑寄生12重量份、人参17重量份、黄芪12重量份、山萸肉15重量份、远志18重量份、刺蒺藜12重量份、玉竹15重量份、玫瑰花33重量份、僵蚕15重量份、鳖甲8重量份、桃仁25重量份、佛手12重量份、地龙4重量份、泽兰15重量份、石菖蒲16重量份、络石藤17重量份、麦冬18重量份、榧螺6重量份、太白花25重量份、凤凰木12重量份、龟胶5重量份、猪毛菜23重量份、山枝根22重量份、虎尾轮12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牛膝15重量份、益母草35重量份、杜仲18重量份、桑寄生12重量份、人参17重量份、黄芪12重量份、山萸肉15重量份、远志18重量份、刺蒺藜12重量份、玉竹15重量份、玫瑰花33重量份、僵蚕15重量份、鳖甲8重量份、桃仁25重量份、佛手12重量份、地龙4重量份、泽兰15重量份、石菖蒲16重量份、络石藤17重量份、麦冬18重量份、榧螺6重量份、太白花25重量份、凤凰木12重量份、龟胶5重量份、猪毛菜23重量份、山枝根22重量份、虎尾轮12重量份、海决明15重量份、蠵龟筒6重量份、鸡树条14重量份、琴叶榕12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2~5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05~0.25:0.05~0.2,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5~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20g~3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5~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2~5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05~0.25:0.05~0.2,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5~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6%;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20g~3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5~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CN201510167050.3A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47215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7050.3A CN104721552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7050.3A CN104721552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1552A true CN104721552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4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7050.3A Withdrawn CN104721552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1552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8980A (zh) * 2014-11-18 2015-03-11 王传英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8980A (zh) * 2014-11-18 2015-03-11 王传英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0978B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05B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1700336B (zh) 一种治疗颅脑外伤后遗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1079B (zh) 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46824B (zh) 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486A (zh) 用于促升放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639B (zh) 一种治疗脑积水的中药制剂
CN103520427B (zh) 一种治疗正虚邪盛型慢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614A (zh) 一种治疗心胆气虚型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7183A (zh) 治疗湿热邪滞型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240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5725B (zh) 用于治疗猪风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1552A (zh)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阴虚风阳上扰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44B (zh) 用于治疗痰瘀型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841A (zh)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
CN105343647A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
CN104645244A (zh)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88212A (zh)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3738A (zh) 用于治疗妊娠期心火偏亢型急性尿路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524A (zh) 一种用于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3808B (zh) 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440A (zh) 用于治疗仔猪营养不良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8302A (zh)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860907A (zh) 治疗肝肾亏损型运动神经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7789A (zh) 一种治疗新生儿寒温阻滞型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