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9218A -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9218A
CN104709218A CN201310685236.9A CN201310685236A CN104709218A CN 104709218 A CN104709218 A CN 104709218A CN 201310685236 A CN201310685236 A CN 201310685236A CN 104709218 A CN104709218 A CN 104709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automobile
bending part
floor
ch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52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9218B (zh
Inventor
杨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852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9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9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9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9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92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其中,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所述折弯件(2)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向上凸起的凸起部,该座椅坐垫(3)固定在该地板(1)上并由该凸起部支撑在所述折弯件(2)的上方,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1)上,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地与所述地板(1)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防下潜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防下潜作用,同时该防下潜结构又能够有效地吸能,从而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降低乘员的伤害。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汽车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汽车发生碰撞时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因此在汽车上设计有相应的安全保护结构。
其中,当汽车发生碰撞,尤其是正面碰撞时,车内乘员往往由于惯性而向前移动,从而导致乘员与汽车内部结构碰撞而造成人身伤害,尤其是腿部和其他部位伤害较大。因此,汽车通常设置有防护机构来保护乘员的安全,尤其是防止乘员的髋部在碰撞过程中发生下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该防下潜结构能够防止乘员的髋部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发生下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其中,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折弯件和座椅坐垫,所述折弯件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向上凸起的凸起部,该座椅坐垫固定在该地板上并由该凸起部支撑在所述折弯件的上方,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上,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滑动地与所述地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端连接部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地板滑动。
优选地,所述地板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后端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后端连接部与所述地板之间通过穿过该连接孔和所述滑槽的连接件可滑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滑槽的后端相对应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前端中设置有弹性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后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其余部分的宽度并与所述连接件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前端连接部和所述后端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向上凸起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高度。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与所述前端连接部连接的前斜面和与所述后端连接部连接的后斜面,该前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该后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前斜面和所述后斜面的中斜面,该中斜面与所述前斜面通过前折弯部连接,所述中斜面与所述后斜面通过后折弯部连接,该前折弯部的高度高于该后折弯部的高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本发明所述的防下潜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防下潜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防下潜作用,同时该防下潜结构又能够有效地吸能,从而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降低乘员的伤害。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防下潜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弯件的放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地板上的滑槽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地板            11滑槽
2折弯件          21前斜面
22后斜面         23中斜面
24前折弯部       25后折弯部
3座椅坐垫        4连接件
5弹性限位块      6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通常是指以汽车的行驶方向为前方所确定的方位,具体结合附图以及上下文的描述来适当理解。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其中,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该座椅坐垫3固定在该地板1上并设置在该折弯件2的上方,所述折弯件2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的凸起部,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1上,所述凸起部向上凸起,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地与所述地板1连接。
本发明的防下潜结构包括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该折弯件2设置在地板1和座椅坐垫3之间。该折弯件2的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与地板1连接,该折弯件2的凸起部向上凸起并支撑座椅坐垫3。
其中,所述折弯件2的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中,至少后端连接部与地板1之间为可滑动地连接。因此,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的髋部对座椅坐垫3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通过座椅坐垫3与折弯件2的凸起部的接触而传递到折弯件2上,由于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地板1滑动,因此能够使得折弯件2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从而吸收碰撞的能量,减少了碰撞对乘员的伤害,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防下潜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防下潜作用,同时该防下潜结构又能够有效地吸能,从而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安全,降低乘员的伤害。
优选地,所述后端连接部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沿所述地板1滑动。
由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作用在座椅坐垫3上的作用力主要是向前的作用力,因此该座椅坐垫3传递到折弯件2的凸起部的作用力也主要是向前的。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吸收碰撞的能量,该后端连接部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沿所述地板1滑动,这样能够使折弯件2最大地在前后方向上发生形变,从而最大程度上吸收碰撞的能量,尤其是正面碰撞的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折弯件2的后端连接部和/或前端连接部与地板1之间的可滑动连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适用的结构,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
另外,该折弯件2也可以设置为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都可以相对于地板1滑动,其原理都是通过折弯件2的变形来吸收碰撞的能量。但是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仅以后端连接部可以相对于地板1滑动的实施方式来举例具体说明,但是下文中的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应用到例如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都可以相对于地板1滑动的情况中。
当汽车发生碰撞(尤其是正面碰撞)时,乘员的身体向前运动,乘员的髋部沿座椅坐垫3的表面向前滑动,当髋部运动到折弯件2的凸起部时,通过座椅坐垫3传递给凸起部向前的作用力,当该作用力达到一定大小时,折弯件2的后端连接部沿地板1向前滑动,从而使得凸起部的凸起高度更加抬高,以进一步防止乘员的髋部下潜。
优选地,所述地板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1,所述后端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后端连接部与所述地板1之间通过穿过该连接孔和所述滑槽11的连接件4可滑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滑槽11的后端相对应地连接。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地板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1,从而使得可滑动的后端连接部能够沿该滑槽11前后滑动。具体地,后端连接部上形成有相应的连接孔,连接件4穿过后端连接部上的连接孔和滑槽11与该连接孔相对应的后端以将后端连接部与地板1可滑动地连接在一起。
由于连接件4将后端连接部连接在滑槽11的后端,因此当折弯件2受到作用力的时候,后端连接部和连接件4能够共同沿滑槽11向前运动,从而使得折弯件2发生变形,即凸起部更加向上凸起。
需要说明的是,当汽车没有发生碰撞的时候,连接件4能够将后端连接部固定在滑槽11的后端。
优选地,所述滑槽11的前端中设置有弹性限位块5。
根据上文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更优选地,滑槽11的前端中设置有弹性限位块5,也就是说,在汽车发生碰撞以使得后端连接部与连接件4沿滑槽11滑动的过程中,当后端连接部滑动到滑槽11的前端时,连接件4与弹性限位块5相接处,从而能够对乘员通过座椅坐垫3作用在折弯件2上的作用力进行缓冲,以更好地对碰撞进行缓冲,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4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11的宽度。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汽车的正常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或其他原因,为了避免乘员对座椅坐垫3施加向前的作用力而导致折弯件2的后端连接部沿滑槽11发生滑动,该连接件4的直径设置为略大于滑槽11的宽度,从而使得连接件4与滑槽11的后端之间为过盈配合。因此,在汽车的正常行驶状态下,由于乘员处于各种原因对座椅坐垫3所施加的向前的作用力都远远小于碰撞过程中乘员对座椅坐垫3施加的向前的作用力,所以连接件4与滑槽11的过盈配合能够避免该防下潜结构的误触发,即只有大于一定程度的作用力才能使得折弯件2的后端连接部沿滑槽11向前滑动。
优选地,所述滑槽11的后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11其余部分的宽度并与所述连接件4相适应。
根据上文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连接件4的直径略大于滑槽11的宽度,相应地,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滑槽11的后端的宽度大于滑槽11其余部分的宽度并与连接件4相适应。
也就是说,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一方面连接件4能够与滑槽11的后端相配合,从而将后端连接部与地板1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连接件4的直径大于滑槽11的其余部分,在滑槽11的后端与其余部分之间形成肩部,当折弯件2受到作用力的作用时,连接件4受到该肩部的止挡,只有当折弯件2所受到的作用力大于一定值时,连接件4才能够突破该肩部的止挡而沿滑槽11向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滑槽的后端和其余部分的宽度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适当设置。
优选地,所述前端连接部和所述后端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向上凸起的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高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下潜结构的缓冲性,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弹性件6,该弹性件6的凸起高度小于凸起部的凸起高度。该弹性件6在折弯件2的后端连接部沿滑槽11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形,从而吸收碰撞的能量。
根据上文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后端连接部沿滑槽11滑动的过程中,连接件4与地板1之间的摩擦力和弹性件6都可以吸收碰撞的能量,从而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与所述前端连接部连接的前斜面21和与所述后端连接部连接的后斜面22,该前斜面2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该后斜面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前斜面和所述后斜面的中斜面23,该中斜面23与所述前斜面21通过前折弯部24连接,所述中斜面23与所述后斜面22通过后折弯部25连接,该前折弯部24的高度高于该后折弯部25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凸起部的前斜面21的倾斜度小于后斜面22的倾斜度,因此当发生碰撞时,乘员的髋部的作用力施加在后斜面22上,从而使得折弯件2更容易发生变形,以使得后端连接部更容易受力沿滑槽11向前滑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本发明的防下潜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防下潜结构包括汽车的地板(1)、折弯件(2)和座椅坐垫(3),所述折弯件(2)包括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和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之间向上凸起的凸起部,该座椅坐垫(3)固定在该地板(1)上并由该凸起部支撑在所述折弯件(2)的上方,该前端连接部和后端连接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所述地板(1)上,至少所述后端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地与所述地板(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连接部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地板(1)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1),所述后端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后端连接部与所述地板(1)之间通过穿过该连接孔和所述滑槽(11)的连接件(4)可滑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滑槽(11)的后端相对应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的前端中设置有弹性限位块(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11)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的后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11)其余部分的宽度并与所述连接件(4)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连接部和所述后端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向上凸起的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与所述前端连接部连接的前斜面(21)和与所述后端连接部连接的后斜面(22),该前斜面(2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该后斜面(2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前斜面和所述后斜面的中斜面(23),该中斜面(23)与所述前斜面(21)通过前折弯部(24)连接,所述中斜面(23)与所述后斜面(22)通过后折弯部(25)连接,该前折弯部(24)的高度高于该后折弯部(25)的高度。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下潜结构。
CN201310685236.9A 2013-12-13 2013-12-13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9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5236.9A CN104709218B (zh) 2013-12-13 2013-12-13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5236.9A CN104709218B (zh) 2013-12-13 2013-12-13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9218A true CN104709218A (zh) 2015-06-17
CN104709218B CN104709218B (zh) 2017-07-11

Family

ID=53409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523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9218B (zh) 2013-12-13 2013-12-13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92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818A (zh) * 2018-02-12 2018-06-15 上海沃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座椅及其防翻转机构
CN108608900A (zh) * 2018-04-20 2018-10-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8464A (ja) * 1995-10-20 1997-04-28 Ikeda Bussan Co Ltd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07238016A (ja) * 2006-03-10 2007-09-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CN101107148A (zh) * 2005-01-19 2008-01-16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的安全装置和对其进行控制的方法
JP2008049717A (ja) * 2006-08-22 2008-03-0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シート
CN201895602U (zh) * 2010-11-11 2011-07-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防下潜结构
CN202448784U (zh) * 2011-12-31 2012-09-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后座垫防下潜支架
CN202480906U (zh) * 2012-01-13 2012-10-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防乘员下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8464A (ja) * 1995-10-20 1997-04-28 Ikeda Bussan Co Ltd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CN101107148A (zh) * 2005-01-19 2008-01-16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的安全装置和对其进行控制的方法
JP2007238016A (ja) * 2006-03-10 2007-09-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2008049717A (ja) * 2006-08-22 2008-03-0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シート
CN201895602U (zh) * 2010-11-11 2011-07-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防下潜结构
CN202448784U (zh) * 2011-12-31 2012-09-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后座垫防下潜支架
CN202480906U (zh) * 2012-01-13 2012-10-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防乘员下潜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2818A (zh) * 2018-02-12 2018-06-15 上海沃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座椅及其防翻转机构
CN108162818B (zh) * 2018-02-12 2023-10-20 上海沃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座椅及其防翻转机构
CN108608900A (zh) * 2018-04-20 2018-10-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CN108608900B (zh) * 2018-04-20 2019-11-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9218B (zh)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1892B (zh) 儿童座椅保护装置
US7097222B2 (en) Vehicle anti-crash safety device
CN103863229B (zh) 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
JP5821334B2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KR20160068748A (ko) 어린이 카 시트 에너지 흡수 및 댐핑 장치
CN203637622U (zh) 吸能式汽车座椅
CN103332162A (zh) 汽车后排安全保护装置
JP2012201276A (ja) 乗員保護機構
CN104709218A (zh)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CN103587487A (zh) 安全气囊式防撞汽车
CN205344592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总成及汽车
CN201901031U (zh) 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
KR20150063697A (ko) 차량시트의 후방추돌 충격완화 장치
KR101262970B1 (ko) 차량용 시트백프레임 마운팅 브라켓 및 시트프레임 유닛
CN208006779U (zh) 一种汽车多方位安全防护座椅
CN103552527A (zh) 防撞汽车
CN106114295A (zh) 一种座椅平台及使用该座椅平台的车辆
CN205951752U (zh) 座椅平台及使用该座椅平台的车辆
CN105083182A (zh) 汽车碰撞缓冲吸能、复位装置
CN205239420U (zh) 吸能式保险杠
CN217778448U (zh) 座椅总成和车辆
CN208842268U (zh)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JP7305500B2 (ja) インナトリム
RU2420414C1 (ru) Буфер безопасный
CN216331568U (zh) 可吸能上滑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8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