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3795B -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3795B
CN104703795B CN201380052163.8A CN201380052163A CN104703795B CN 104703795 B CN104703795 B CN 104703795B CN 201380052163 A CN201380052163 A CN 201380052163A CN 104703795 B CN104703795 B CN 104703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on layer
transparent facestock
protecting film
transparent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21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3795A (zh
Inventor
新山聪
川上玲美
青木直子
野尻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03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3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7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06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32B2307/7244Oxygen b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5Assembling proce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被粘合物与粘附层的界面的气泡迅速消失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具备透明面材、形成于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侧表面的粘附层、覆盖所述粘附层的与所述透明面材侧相反的表面的可剥离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透氧率在100cc/m2·天·atm以下。

Description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良好地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等的保护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等的保护采用可粘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明面材(保护板)。
所述透明面材作为具有用于与显示面板(被粘合物)粘合的粘附层且该粘附层被保护膜覆盖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提供。
粘合显示面板和保护板时,有时存在下述方法:以在显示面板与粘附层的界面不残存气泡(空隙)的方式,在减压气氛下介以粘附层粘合显示面板和保护板后,将其恢复至大气压气氛下(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如果采用该方法,所述界面即使残存气泡,通过将其恢复至大气压气氛下,气泡的体积也因气泡内的压力(减压状态)和粘附层所承受的压力(大气压)的压力差而减少,从而气泡消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77726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2-07772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对于以往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存在残存于显示面板(被粘合物)与粘附层的界面的气泡(空隙)的消失可能需要花费时间。本发明人进行了确认,发现特别是长期保存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情况下,存在气泡消失需要较长时间的倾向。
于是,本发明提供被粘合物与粘附层的界面的气泡迅速消失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具备透明面材、形成于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侧表面的粘附层、覆盖所述粘附层的与所述透明面材侧相反的表面的可剥离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透氧率在100cc/m2·天·atm以下。
较好是所述保护膜具有由含无机化合物的层形成的气体阻隔层。
较好是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粘附层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0.2~20μm。
此外,较好是所述透明面材为显示装置的保护板。
本发明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是具备透明面材、形成于所述透明面材的一侧表面的粘附层、覆盖所述粘附层的与所述透明面材侧相反的表面的可剥离的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采用透氧率在100cc/m2·天·atm以下的膜,向所述透明面材上供给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后,在1k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所述保护膜以与所述透明面材的所述组合物供给侧相接的条件介以所述组合物层叠于所述透明面材而形成层叠体,再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使所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
可以在将透氧率在100cc/m2·天·atm以下的保护膜粘贴于支承面材后,如上所述层叠于所述透明面材而形成层叠体。
上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中,较好是所述保护膜具有一面抵接所述粘附层的支承材料和设于所述支承材料的另一面的由低透氧性的材料形成的气体阻隔层。此外,较好是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粘附层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0.2~20μm。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具有显示面板和介以粘附层粘合于该显示面板的观看侧的面上的透明面材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明面材与所述粘附层是指剥离了所述保护膜的所述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显示面板和介以粘附层粘合于该显示面板的观看侧的面上的透明面材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将通过上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所述保护膜剥离后,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的剥离了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粘合。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即使在制造后不立即使用的情况下,例如,在制造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后,不立即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表面粘合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来制造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与被粘合物粘合时,也可使形成于被粘合物与粘附层的界面的气泡迅速消失。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模式化表示图1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所用的保护膜的例1的剖视图。
图3是模式化表示保护膜的例2的剖视图。
图4是模式化表示保护膜的例3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在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a)的阶段得到的制造中间制品的俯视图。
图6是说明在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a)的阶段得到的制造中间制品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在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b)的阶段得到的制造中间制品的俯视图。
图8是说明在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b)的阶段得到的制造中间制品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在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c)的阶段得到的制造中间制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使用图1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显示装置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将剥离了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与显示面板介以粘附层粘合时的显示面板与粘附层的界面的空隙的情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透明面材”中的“透明”是指将面材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介以粘附层无空隙地粘合后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的整体或一部分可无光学变形地透过面材进行辨识的状态。因此,即使由于从显示面板入射至面材的光的一部分被面材吸收、反射或者发生光学上的相位变化等而导致面材的可见光透射率低,只要可透过面材无光学变形地辨识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就可以称为“透明”。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一例的剖视图。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包括保护板10(即,透明面材)、呈框状形成于保护板10表面的周缘部的遮光印刷部12(遮光部)、形成于形成有遮光印刷部12的一侧的保护板10表面的粘附层14、覆盖粘附层12表面的可剥离的保护膜16(保护材料)。符号13表示由遮光印刷部12所包围的区域形成的透光部。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可通过在剥离保护膜16后与显示面板粘合来制造显示装置。
图1中图示有在透明面材1的一面形成有粘附层14的情况,但粘附层14可形成于透明面材1的两面,在该情况下两个粘附层的表面均被可剥离的保护膜16覆盖。
(保护板)
保护板10(即,透明面材)设于后述的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面侧(观看侧),保护显示面板。作为保护板10,可例举玻璃板或透明树脂板。不论是从对来自显示面板的出射光和反射光的透明性高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具有耐光性、低双折射性、高平面精度、耐表面损伤性、高机械强度的角度来看,都最好是玻璃板。
在后述的制造过程中使用于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的光充分透射方面的角度来看,也较好是玻璃板。
作为玻璃板的材料,可例举钠钙玻璃等玻璃材料,更好是铁成分更低、蓝色着色少的高透射玻璃(也称为超白平板玻璃)。为了提高安全性,保护板10可使用强化玻璃。特别是使用薄的玻璃板时,较好是使用实施了化学强化的玻璃板。作为透明树脂板的材料,可例举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透明性高的树脂材料。
为了使与粘附层14的界面粘接力提高,可对保护板10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例举用硅烷偶联剂对保护板10的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采用火焰喷灯的氧化火焰形成氧化硅薄膜的方法等。
对于保护板10,为了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可以在形成有粘附层14的一侧的相反侧表面设置防反射层。此外,可根据需要对保护板10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着色,或者将保护板10的表面的一部分或整体形成磨砂玻璃状而使光散射,又或者在保护板10的一部分或整体形成微细的凹凸等而使透射光折射或反射。此外,可在保护板10的表面的一部分或整体粘贴着色膜、光散射膜、光折射膜、光反射膜等。
从适应显示装置的外形的角度来看,保护板10的形状较好是矩形。
根据显示装置的外形,还可使用覆盖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整面的外形形状中包含曲线的形状的保护板。
保护板10的尺寸根据显示装置的外形适当设定即可。关于保护板10的厚度,从机械强度、透明性的角度来看,采用玻璃板的情况下较好是0.5~25mm。在室内使用的电视接收机、PC用显示器等用途中,从显示装置的轻量化的角度来看,较好是1~6mm,设于室外的公共显示用途中,较好是3~20mm。使用化学强化玻璃的情况下,从强度的角度来看,玻璃的厚度较好是0.5~1.5mm左右。采用透明树脂板的情况下,较好是2~10mm。
(遮光印刷部)
遮光印刷部12遮蔽与显示面板连接的布线构件等,使得从保护板10侧无法看到后述的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以外的部分。遮光印刷部12可形成于形成粘附层14的一侧或其相反侧的表面。从减少遮光印刷部12与图像显示区域的视差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在形成粘附层14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保护板10为玻璃板的情况下,如果遮光印刷部12使用含黑色颜料的陶瓷印刷用油墨,则遮光性高,所以优选。
显示面板的布线构件等呈从观察显示面板的一侧无法辨认的结构或者被显示装置的框体等其它构件遮蔽的情况下,或者将显示面板以外的被粘合体与剥离了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粘合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在保护板10形成遮光印刷部12。
(粘附层)
粘附层14具有沿保护板10的表面展开的层状部18和以与层状部18周缘相接的形态包围层状部18的堰状部20。通过使粘附层14具有堰状部20,可以抑制层状部18的周缘部向外侧扩展而厚度降低,能保持层状部18整体的厚度均匀。通过保持层状部18整体的厚度均匀,在与其它面材(即,被粘合物)的粘合中容易抑制其界面的空隙残留,所以优选。
粘附层14的保护膜16侧的上表面14a较好是采用与后述的保护膜16中的粘附层14侧的下表面16a的粗糙面结构相适应的粗糙面结构。即,较好是以可使与后述的保护膜的粘附层相接的面16a的形状转印于粘附层的方式形成粘附层14。
通过使上表面14a具有与后述的保护膜16a面的表面粗糙度(Rz、Ra)基本相同或与之相近的粗糙面结构,与被粘合体粘合时,可使形成于被粘合体与粘附层的界面的气泡迅速消失。作为获得这样的效果的理由,可考虑的作用机理如后所述。
为了使粘合时的气泡迅速消失,有时使用弹性模量足够小的粘附层,通过后述的JIS B0601(2001年)所规定的方法,有时难以直接测定粘附层的14a面的表面粗糙度。
粘附层14中,从将显示面板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粘合时不易产生开放至外部的空隙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堰状部20的厚度比层状部18的厚度稍大,但并不仅限于此。堰状部20的厚度更大的情况下,堰状部20的厚度与层状部18的厚度的差更好是不超过20μm。即使层状部18的表面不平坦,层状部18的厚度不恒定,也较好是在堰状部20与层状部18接近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堰状部20的厚度比层状部18的厚度稍大。
此外,如果堰状部20的厚度比层状部18的厚度大,则粘合于显示面板时,在粘附层14的周缘部,即使与显示面板的界面残存空隙,由于该空隙被堰状部20阻隔,不会开放至外部而形成独立的空隙。因此,在减压气氛下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粘合于显示面板后将其恢复至大气压气氛下时,空隙的体积因空隙内的压力(即、保持减压状态的压力)与粘附层14承受的压力(即,大气压)的压力差而减小,空隙容易迅速消失。
(层状部)
层状部18是由将后述的液状的层状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下记作第一组合物)固化而成的透明树脂形成的层。
层状部18的25℃时的剪切弹性模量较好是103~107Pa,更好是104~106Pa。另外,为了使粘合时的空隙在更短的时间内消失,特别好是104~105Pa。如果剪切弹性模量在103Pa以上,则可维持层状部18的形状。此外,层状部18的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可维持层状部18整体的厚度均匀,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与显示面板粘合时,在显示面板与粘附层14的界面不易产生空隙。此外,如果剪切弹性模量在104Pa以上,则在剥离后述的保护膜时容易抑制层状部的变形。
如果剪切弹性模量在107Pa以下,则与显示面板粘合时层状部18可发挥良好的密合性。此外,形成层状部18的树脂材料的分子运动性较高,因此在减压气氛下将显示面板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粘合后将其放回大气压气氛下时,空隙的体积容易因空隙内的压力(保持减压状态的压力)与层状部18承受的压力(即,大气压)的压力差而减小,且体积减小了的空隙内的气体易于溶解于层状部18而被吸收。
层状部18的厚度较好是0.03~2mm,更好是0.1~0.8mm。如果层状部18的厚度在0.03mm以上,则层状部18可有效地缓冲由来自保护板10侧的外力产生的冲击等,从而保护显示面板。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即使显示面板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之间混入不超过层状部18厚度的异物,层状部18的厚度也不会大幅变化,对透光性能的影响少。如果层状部18的厚度在2mm以下,则层状部18中不易残留气泡,且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不会不必要地增厚。作为调整层状部18厚度的方法,可例举在调节堰状部20的厚度的同时调节供给至保护板10的表面的液状的第一组合物的供给量的方法或者调整液状的第一组合物的固化时的收缩率的方法等。
(堰状部)
堰状部20由涂布后述的液状的堰状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下记作第二组合物)并固化而成的透明树脂形成。由于显示元件的图像显示区域外侧的区域较窄,因此较好是堰状部20的宽度较小。堰状部20的宽度较好是0.5~2mm,更好是0.8~1.6mm。此外,堰状部20的厚度较好是与除堰状部和层状部接近的区域之外的层状部的平均厚度大致相同,或者如前所述比层状部的厚度大0.005~0.05mm,更好是大0.01~0.03mm。
较好是堰状部20的25℃时的剪切弹性模量比层状部18的25℃时的剪切弹性模量大。如果堰状部20的剪切弹性模量比层状部18的剪切弹性模量大,则将显示面板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粘合时,在粘附层14的周缘部,即使显示面板与粘附层14的界面残存空隙,空隙也不易开放至外部,容易形成独立的空隙。因此,在减压气氛下将显示面板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粘合后将其放回大气压气氛下时,空隙的体积因空隙内的压力(即,保持减压状态的压力)与粘附层14承受的压力(即,大气压)的压力差而减小,空隙容易消失。
此外,通过使堰状部20的剪切弹性模量比层状部18的剪切弹性模量大,容易制造在堰状部20与层状部18接近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堰状部的厚度比层状部的厚度稍大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
作为调整堰状部20的厚度的方法,可例举调节供给至保护板10表面的堰状部形成用的第二组合物的供给量的方法,或者调整第二组合物的粘度或固化时的收缩率的方法等。
如后所述,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采用气体阻隔性高的保护膜16,因此可抑制在保存等过程中外部气体(例如,氧、氮、水蒸气等)透过保护膜16而混入、溶解于粘附层14。
(保护膜)
(例1)
保护膜16用于保护粘附层14的表面,维持粘附层14的形状至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与显示面板粘合前。
图2是模式化表示作为保护膜16的例1的保护膜16A的剖视图。
保护膜16A具备第一支承材料3、形成于其整个上表面3a的阻隔层4(即,气体阻隔层)、层叠于阻隔层4的上表面4a的第二支承材料5、介以粘接层6层叠于第二支承材料5的上表面5a的第三支承材料7、形成于第三支承材料7的上表面7a的微粘附层8。
第一支承材料3是使下表面3b抵接于粘附层14而使用的材料,较好是由聚乙烯、聚丙烯、氟类树脂等树脂形成的膜。特别是如果使用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则容易从粘附层14剥离,因此优选。
第一支承材料3的合适厚度根据材质而异,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较软的膜的情况下,较好是0.02~0.2mm。如果其厚度在0.02mm以上,则将保护膜16A从粘附层14剥离时,可抑制保护膜16A的过度变形。如果保护膜16A的厚度在0.2mm以下,则剥离时保护膜16A容易挠曲,可容易地进行剥离的操作。
对于第一支承材料3的下表面3b,为了使自粘附层14的剥离容易或者使粘合于显示面板时形成于显示面板与粘附层的界面的空隙迅速消失,可实施粗糙面化。这时,下表面3b较好是JIS B0601(2001年)所规定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0~20μm的粗糙面结构。
下表面3b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更好是2.0~10μm,进一步更好是2.0~6μm。通过使下表面3b为具有上述范围的Rz的粗糙面结构,容易使粘附层14的保护膜16侧的上表面呈与下表面3b的粗糙面结构相适应的粗糙面结构。此外,下表面3b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较好是0.2~1.0μm。
通过将可形成粗糙面结构的其它层粘合于第一支承材料3的下表面3b,也可对保护膜16A的与微粘附层8相反的面提供粗糙面结构。例如,如果在由聚丙烯形成的第一支承材料3的下表面3b通过同为聚丙烯类的由聚丙烯和聚乙烯形成的聚合物混合层形成粗糙面结构,则与粘附层的剥离也容易,所以优选。
此外,也可以在下表面3b设置背面层,使自粘附层14的剥离容易。
背面层较好是使用聚乙烯、聚丙烯、氟类树脂等密合性较低的膜。此外,为了使剥离容易,也可在不对粘附层14产生不利影响的范围内,对下表面3b或背面层涂布硅氧烷等脱模剂。
气体阻隔层4是防止气体(例如,氧气、氮气、水蒸气等)从外部透过保护膜16混入粘附层14的层,较好是由低气体透过性的材料形成。作为气体透过度,可通过按照JIS K 7126的标准测定“透氧率”而作为其指标。
形成气体阻隔层4的保护膜16的“透氧率”较好是在100cc/m2·天·atm以下。由此,制造该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后,至使用为止期间,即,制造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后,至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粘合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表面来制造显示装置为止期间,可防止外部气体透过保护膜16混入粘附层14。
气体阻隔层4的材料只要可获得规定的透氧率即可,无特别限定,较好是例如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碳化物等无机化合物或粘土类材料、基于无机化合物或粘土与树脂的复合体等。
具体来说,可例举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氮化硅、氮氧化硅、氮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和层状硅酸盐的粘土晶体等,特别好是氧化硅(SiO2)和氧化铝(Al2O3)。
如果气体阻隔层4的厚度在0.01μm以上(例如0.02~2μm),则可提高气体阻隔性,所以优选。
第二支承材料5和第三支承材料7较好是由气体阻隔性良好的聚酯类树脂、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为PET)形成的膜。作为聚酯类树脂,除了PET之外,还可使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除此之外,还可使用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类树脂。此外,也可使用聚乙烯醇。
在使用由PET等聚酯类树脂形成的膜的情况下,第二支承材料5和第三支承材料7的厚度较好是5~50μm。如果其厚度在5μm以上,则可提高气体阻隔性;如果在50μm以下,则剥离时保护膜16容易挠曲,可容易地进行剥离的操作。
粘接层6(可以是粘附层)可使用丙烯酸类、橡胶类、硅氧烷类、聚氨酯类等的粘接剂或粘附剂。
微粘附层8是使保护膜16A以可剥离的方式粘附于后述的支承面材10的层,可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或丙烯酸类、苯乙烯类等的树脂作为粘附层,较好是显示自粘附性的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在后述的第一支承材料3使用聚丙烯等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用共挤出法等成形方法将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与第一支承材料3一体成形,所以优选。
微粘附层8在本发明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中粘附于支承面材10后剥离,所以粘附力比粘附层14弱。
微粘附层8的粘附面的粘附力在对于丙烯酸板的剥离速度300mm/分钟的180°剥离试验中对宽25mm的试验体较好是0.02~0.2N,更好是0.04~0.1N。如果粘附力在0.02N以上,则可粘贴于支承面材10;如果在0.2N以下,则容易使保护膜16从支承面材10剥离。
支承面材10用于在后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将保护膜16A重叠于粘附层14进行粘附的工序中保持保护膜16A。
保护膜16的“透氧率”在100cc/m2·天·atm以下,较好是在10cc/m2·天·atm以下。由此,制造该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后,至用于与被粘合体的粘合为止期间,可防止外部气体透过保护膜16混入粘附层14。对于保护膜16的透氧率,可通过TRS筑波理科精机株式会社(TRSツクバリカセイキ(株))的气体透过测定装置K-315-N(对应JIS K7126)用氧气在25℃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如后所述,粘附层14由光固化性组合物形成且透过保护膜16照射紫外线或短波长的可见光等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情况下,保护膜16对于在与粘附层14相接的状态下照射的光的波长必须具有足够的透射性。
该情况下,较好是保护膜的紫外线(波长360nm)的透射率在50%以上。
另一方面,粘附层14也可由热固性组合物等形成,该情况下,不需要透过保护膜16的光照,因此保护膜16可使用透光性低的保护材料(例如具有由铝等金属形成的箔材的材料)。
保护膜16A可通过例如下述方法制作。
通过在将第一支承材料3的上表面3a用热熔接等层叠于形成了阻隔层4的第二支承材料5的同时,介以粘接层6层叠在上表面7a形成了微粘附层8的第三支承材料7,获得图2所示的保护膜16A。
阻隔层4的形成方法无特别限定,可通过蒸镀、溅射法、等离子体CVD法、溶胶-凝胶法、湿式法等形成于第二支承材料5或第一支承材料3的表面。
此外,如果在第三支承材料7与微粘附层8之间、即上表面7a形成透明导电层,将保护膜的一部分残留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上与显示面板粘合,则在像IPS模式的显示面板那样在显示面板的观看面形成有导电层的情况下,容易与该导电层电连接,所以优选。
(例2)
图3是模式化表示作为保护膜16的例2的保护膜16B的剖视图。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例1的保护膜16A的共通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而略去说明。
保护膜16B具备第一支承材料3、形成于其上表面3a的阻隔层4、层叠于阻隔层4的上表面4a的第二支承材料5、形成于第二支承材料5的上表面5a的微粘附层8。
保护膜16B可通过例如下述方法制作。
通过将形成了阻隔层4的第二支承材料5用热熔接等层叠于第一支承材料3的上表面3a并在第二支承材料5的上表面5a形成微粘附层8,获得保护膜16B。
(例3)
图4是模式化表示作为保护膜16的例3的保护膜16C的剖视图。
保护膜16C具备第一支承材料3、形成于其上表面3a的阻隔层4、层叠于阻隔层4的上表面4a的微粘附层8。
保护膜16C可通过例如下述方法制作。
通过在形成于第一支承材料3的上表面3a的阻隔层4的上表面4a形成微粘附层8,获得保护膜16C。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是依次包括下述的工序(a)~(e)的方法:
(a)在透明面材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第二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或半固化的堰状部的工序;
(b)向由堰状部所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第一组合物的工序;
(c)在1k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在第一组合物上以保护膜与第一组合物相接的方式重叠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获得由第一组合物形成的未固化的层状部被透明面材、保护膜和堰状部所密封的层叠体的工序;
(d)在将层叠体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的状态下,使未固化的层状部固化,形成具有层状部和堰状部的粘附层的工序;
(e)将支承面材从保护膜剥离的工序。
以下,对工序(a)~(e)进行详细说明。
(工序(a))
首先,在透明面材表面的周缘部涂布液状的第二组合物而形成堰状部。
涂布使用印刷机、分配器等进行。堰状部可以呈未固化的状态,也可以使其部分固化而呈半固化的状态。堰状部的部分固化在第二组合物为光固化性组合物时通过光照进行。例如,自光源(紫外线灯、高压汞灯、UV-LED等)照射紫外线或短波长的可见光,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部分固化。
第二组合物的粘度较好是500~3000Pa·s,更好是800~2500Pa·s,进一步更好是1000~2000Pa·s。如果粘度在500Pa·s以上,则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未固化的堰状部的形状,能充分维持未固化的堰状部的高度。如果粘度在3000Pa·s以下,可通过涂布形成未固化的堰状部。
此外,即使在形成堰状部的第二组合物的涂布时的粘度小于500Pa·s的情况下,第二组合物为光固化性组合物时,通过在刚涂布后照射光,使光照射后的第二组合物的粘度在上述的优选范围内即可。从涂布的难易度来看,第二组合物的涂布时的粘度较好是在500Pa·s以下,更好是在200Pa·s以下。
本说明书中,第二组合物和后述的第一组合物的粘度是指在25℃使用E型粘度计测定的粘度。
第二组合物可以是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是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作为第二组合物,从可低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快和可将低粘度的第二组合物通过刚涂布后的光照来高粘度化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包含固化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C)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作为第二组合物,从容易将粘度调整至所述范围内的角度来看,较好是作为所述固化性化合物,包含1种以上的含固化性基团且数均分子量为30000~100000的低聚物(A)以及1种以上的含固化性基团且分子量为125~600的单体(B),单体(B)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为15~50质量%。通过刚涂布后的光照来将粘度调整至所述范围的情况下,所述单体(B)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较好是30~70质量%。
作为单体(A’)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或者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和可获得透明性高的堰状部的角度来看,较好是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基团。
作为低聚物(A),从堰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堰状部的机械特性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平均1分子具有1.8~4个固化性基团。此外,作为低聚物(A),可例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聚氧化烯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等,由于可通过氨基甲酸酯链的分子设计等来大幅调整固化后的树脂的机械特性、与透明面材或显示面板的密合性等,较好是氨基甲酸酯低聚物(A1)。低聚物(A)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作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或者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和可获得透明性高的堰状部的角度来看,较好是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基团。
从透明面材或显示面板与堰状部的密合性和后述的各种添加剂的溶解性的角度来看,单体(B)较好是包括含羟基的单体(B3)。具体来说,作为含羟基的单体(B3),较好是含羟基数1~2、碳数3~8的羟基烷基的羟基丙烯酸酯,或者羟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特别好是丙烯酸-4-羟基丁酯或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单体(B)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可例举乙酰苯类、缩酮类、苯偶姻或苯偶姻醚类、氧化膦类、二苯酮类、噻吨酮类、醌类等的光聚合引发剂。通过并用吸收波长区域不同的2种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可进一步缩短固化时间,或提高堰状部的表面固化性。通过刚涂布后的光照来将第二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至所述优选范围的情况下,特别好是并用吸收波长区域不同的2种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
(工序(b))
工序(a)后,向被堰状部包围的区域供给液状的第一组合物。
第一组合物的供给量预先设定为恰好由堰状部、透明面材和保护膜形成的空间被第一组合物填充且透明面材与保护膜之间为规定间隔(即,使层状部为规定的厚度)的份量。这时,较好是预先考虑到由第一组合物的固化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少。因此,该份量较好是供给的液状的第一组合物的厚度比通过固化形成的层状部的规定厚度稍厚的量。
作为供给方法,可例举下述方法:将透明面材平放,通过分配器、模涂机等供给装置,呈点状、线状或面状供给。
第一组合物的粘度较好是0.05~50Pa·s,更好是1~20Pa·s。如果粘度在0.05Pa·s以上,则可控制后述的单体(B')的比例,层状部的物性下降得到抑制。此外,低沸点的成分减少,因此后述的减压气氛下的挥发得到抑制,优选。如果粘度在50Pa·s以下,则层状部中不易残留空隙。
第一组合物的粘度在25℃使用E型粘度计测定。
第一组合物可以是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是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作为第一组合物,从可低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快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包含固化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C')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作为第一组合物,从容易将粘度调整至所述范围内的角度来看,较好是作为所述固化性化合物,包含1种以上的含固化性基团且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的低聚物(A')以及1种以上的含固化性基团且分子量为125~600的单体(B'),单体(B')的比例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和100质量%中为40~80质量%。
作为单体(A')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或者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和可获得透明性高的层状部的角度来看,较好是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
作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或者不饱和基团和巯基的组合等,从固化速度快和可获得透明性高的层状部的角度来看,较好是选自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
作为单体(B'),从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性、层状部的机械特性的角度来看,较好是平均1分子具有1~3个固化性基团。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可例举乙酰苯类、缩酮类、苯偶姻或苯偶姻醚类、氧化膦类、二苯酮类、噻吨酮类、醌类等的光聚合引发剂。
(工序(c))
工序(b)后,将供给了第一组合物的透明面材放入减压装置,以第一组合物的面向上的方式将透明面材平放在减压装置内的固定支承盘上。
减压装置内的上部设有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支承机构,支承面材(例如玻璃板等)安装于移动支持机构。支承面材的下侧表面粘贴保护膜。保护膜具有凹凸结构的情况下,以保护膜的具有凹凸结构的面与供给了第一组合物的面相对的方式粘贴。
支承面材置于透明面材的上方且不接触第一组合物的位置。即,透明面材上的第一组合物与粘贴于支承面材表面的保护膜在不接触的状态下相对。
将透明面材和支承面材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后,对减压装置的内部进行减压而形成规定的减压气氛。减压装置的内部达到规定的减压气氛后,将以移动支承机构支持的支承面材向下方移动,将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以保护膜的表面与第一组合物接触的方式重叠在透明面材上的第一组合物上。以下,将该重叠而得的物体称为层叠体。
通过重叠,第一组合物被密封在由透明面材的表面、粘贴于支承面材的保护膜的表面和堰状部所围成的空间内。
重叠时,第一组合物因支承面材的自重、来自移动支持机构的挤压等而被挤压扩散,第一组合物充满所述空间内,形成未固化的层状部。然后,工序(d)中暴露于压力高的气氛时,形成空隙少或没有空隙的未固化的层状部。
重叠时的减压气氛在1kPa以下,较好是10~300Pa,更好是15~100Pa。如果减压气氛的压力过低,则可能会对第一组合物所含的各成分(固化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阻聚剂、光稳定剂等)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如果减压气氛的压力过低,则各成分可能会气化,且提供减压气氛需要时间。
从透明面材与支承面材重叠时至解除减压气氛为止的时间无特别限定,可以在第一组合物的密封后立即解除减压气氛,也可以在第一组合物的密封后维持减压状态规定时间。
(工序(d))
工序(c)中解除减压气氛后,将层叠体置于气氛压力在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
如果将层叠体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则透明面材与支承面材通过上升了的压力被挤压向密合的方向。因此,如果层叠体内的密闭空间中存在空隙,则未固化的层状部流动至空隙,密闭空间整体被未固化的层状部均匀地填充。
从将层叠体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时至开始未固化的层状部的固化为止的时间(以下记作高压保持时间)无特别限定。在大气压气氛下进行将层叠体从减压装置取出移至固化装置、开始固化为止的过程的情况下,该过程所需的时间为高压保持时间。因此,置于大气压气氛下时层叠体的密闭空间内已经不存在空隙的情况下,或者该过程中空隙消失的情况下,可立即使未固化的层状部固化。空隙消失为止需要时间的情况下,将层叠体保持在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至空隙消失为止。此外,高压保持时间即使延长也通常不会产生问题,所以可根据工程中的其它需要延长高压保持时间。高压保持时间可以是1天以上的较长时间,但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较好是6小时以内,更好是1小时以内,进一步从生产效率提高的角度来看,特别好是10分钟以内。
接着,通过使未固化的层状部和未固化或半固化的堰状部固化,从而形成具有层状部和堰状部的粘附层。这时,未固化或半固化的堰状部可在未固化的层状部固化的同时固化,也可以在未固化的层状部固化前预先固化。
未固化的层状部和未固化或半固化的堰状部由光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情况下,照射光而使其固化。例如,自光源(紫外线灯、高压汞灯、UV-LED等)照射紫外线或短波长的可见光,使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透明面材的周缘部形成有遮光印刷部的情况下,或者透明面材设有防反射层且防反射层或者形成有防反射层的透明树脂膜或设于该防反射膜与透明面材之间的粘附层等不透过紫外线的情况下,从支承面材侧照射光。
(工序(e))
通过将支承面材从保护膜剥离,可获得具有足够粘附力的粘附层预先形成于透明面材且在透明面材与粘附层的界面空隙的产生得到充分抑制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
[具体例]
以下,使用附图对图1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工序(a))
如图5和图6所示,沿保护板10(透明面材)周缘部的遮光印刷部12通过分配器(图示省略)等涂布堰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未固化的堰状部22。
(工序(b))
接着,如图7和图8所示,向保护板10的由未固化的堰状部22围成的矩形区域24供给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6。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6的供给量预先设定为被未固化的堰状部22、保护板10、保护膜16(参照图9)密闭的空间恰好被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6填充的量。
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6的供给如图7和图8所示,将保护板10平放在下平台28,通过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分配器30呈线状、带状或点状供给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6来实施。
分配器30可以通过由一对进给丝杠32和与进给丝杠32正交的进给丝杠34构成的周知的水平移动机构在区域24的整个范围内进行水平移动。可使用模涂机代替分配器30。
(工序(c))
接着,如图9所示,将保护板10和以下表面16a与供给有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6的面相对的方式粘贴有保护膜16的支承面材36搬入减压装置38内。在减压装置38内的上部配置有具有多个吸附垫40的上平台42,在下部设有下平台44。上平台42可以通过气缸46沿上下方向移动。
支承面材36以粘贴有保护膜16的面向下的方式安装于吸附垫40。保护板10以供给了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6的面向上的方式固定于下平台44上。
接着,通过真空泵48抽吸减压装置38内的空气。减压装置38内的气氛压力达到例如15~100Pa的减压气氛后,在将支承面材36通过上平台42的吸附垫40吸附保持的状态下,朝向在下方待机的保护板10,使气缸46动作而下降。接着,将保护板10和粘贴有保护膜16的支承面材36介以未固化的堰状部22重叠。如上所述,构成由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6形成的未固化的层状部被保护板10、保护膜16和未固化的堰状部22密封而成的层叠体,将层叠体在减压气氛下保持规定时间。
(工序(d))
接着,使减压装置38的内部达到例如大气压气氛后,将层叠体从减压装置38取出。将层叠体置于大气压气氛下后,层叠体的保护板10侧的表面和支承面材36侧的表面被大气压挤压,密闭空间内的未固化的层状部被保护板10和支承面材36加压。通过该压力,密闭空间内的未固化的层状部流动,密闭空间整体被未固化的层状部均匀地填充。
接着,从支承面材36侧对堰状部22和未固化的层状部照射光(紫外线或短波长的可见光),使层叠体内部的未固化的层状部固化,形成具有层状部和堰状部的粘附层。
(工序(e))
然后,将支承面材36从保护膜16剥离,从而获得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
[显示装置]
图10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得到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显示装置2包括显示面板50以及以粘附层14与显示面板50相接的方式粘合于显示面板50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
显示装置2包括保护板10、显示面板50、夹于保护板10和显示面板50间的层状部18、包围层状部18周围的堰状部20、与显示面板50连接的搭载有驱动显示面板50的驱动IC的柔性印刷布线板60(FPC)。
(显示面板)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50是设有彩色滤光膜的透明面材54和设有TFT的透明面材54夹着液晶层56粘合且其被一对偏振片58所夹持的结构的液晶面板的一例。但是,显示面板并不仅限于图10所示的液晶面板。
显示面板50在至少一方为透明电极的一对电极间或具有形成于同一面内的多对电极对的基板与透明基板之间等夹持有光学特性根据外部的电信号而发生变化的显示材料。根据显示材料的种类,有液晶面板、EL面板、等离子体面板、电子墨水型面板等。此外,显示面板50具有使至少一方为透明基板的一对面材粘合的结构,以透明基板侧与层状部相接的方式配置。这时,一部分的显示面板中,有时在与层状部18相接的一侧的透明基板的最外层侧设有偏振片、相位差片等光学膜。该情况下,层状部18呈接合显示面板上的光学膜和保护板的形态。
为了使与堰状部20的界面粘接力提高,可对显示面板50的与层状部18的接合面实施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仅对周缘部进行,也可对面材的整个表面进行。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例举用能低温加工的粘接用底涂料等处理的方法等。
显示面板50的厚度在采用通过TFT来驱动的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大多为0.4~4mm左右,在EL面板的情况下大多为0.2~3mm左右。
(形状)
显示面板50的形状为矩形。保护板10和显示面板50的尺寸可大致相同,根据与收纳显示装置的其它框体的关系,保护板10也可比显示面板50大一圈。此外,相反地,根据其它框体的结构,也可以使保护板10比显示面板50稍小。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制造显示装置时,将保护膜(保护材料)从本实施方式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剥离后,将显示面板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以粘附层与显示面板相接的方式重叠粘合。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包括以下所示的工序S1、S2的方法。
(工序S1:保护膜剥离工序)
该工序中,将保护膜从粘附层被保护膜覆盖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剥离。以下,将剥离了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称为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保护膜的剥离可在大气中实施,也可在减压气氛下实施。剥离保护膜后,至将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移送到工序S2中使用的减压容器的内部为止期间,只要可在使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不暴露于大气中的情况下保存在减压气氛下,较好是在减压气氛下实施保护膜的剥离。但是,由于生产设备等的问题,大多难以在减压气氛下实施保护膜的剥离。该情况下,即使在大气中实施保护膜的剥离,也不会有特别的问题。从保护膜剥离工序中不需要准备减压容器这一点来看,较好是在大气中实施保护膜的剥离。保护膜的剥离后,较好是迅速进行工序S2。
(工序S2:粘合工序)
该工序中,在粘合装置内,将显示面板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在以粘附层与显示面板相接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粘合。这时,较好是在粘合装置的减压容器内,将显示面板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在减压气氛下粘合。通过在减压气氛下进行粘合,显示面板与粘附层的界面不易产生空隙。在减压容器的内部,将减压气氛保持规定时间后,解除减压气氛达到常压。粘合时的减压气氛设为1kPa。另外,减压气氛较好是10~500Pa,更好是15~200Pa。
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从将显示面板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重叠时至解除减压气氛为止的时间较好是较短的时间。例如,较好是在1分钟以内,更好是在10秒以内。将显示面板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粘合后,可再次对固化不完全的粘附层进行光照或加热来促进粘附层的固化,使粘附层的固化状态稳定。
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具有可挠性的情况下,可通过下述方法粘合:以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形成有粘附层的面这侧凸起的方式,形成使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弯曲的状态,将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慢慢重叠于显示面板。如果采用该方法,则在存在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间的气体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被挤出的同时进行粘合,因此显示面板与粘附层的界面不易产生空隙。
如图11所示,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与显示面板50刚粘合后,可能会在显示面板50与粘附层14的界面产生作为密闭空间的空隙M1、M2,但刚粘合后产生的空隙M1、M2几乎都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消失。
本发明人推测刚粘合后产生的空隙消失的机理如下。
空隙的体积逐渐缩小的过程被认为有P1、P2、P3这3个过程。
(过程P1:基于粘合压力差的体积缩小)
过程P1是在减压气氛下将显示面板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粘合后恢复至常压气氛下时,产生处于减压状态的空隙内的压力与自外部施加于粘附层的压力(大气压)的压力差,空隙的体积因该压力差而减小的过程。过程P1的时间例如为数秒左右。即,从将压力恢复至常压气氛的时刻起数秒后,空隙的体积急剧缩小。
(过程P2:基于空隙内气体向粘附层的吸收的体积缩小)
过程P2是封闭于空隙内的气体被与空隙相接的粘附层吸收并溶解,从而空隙的体积减少的过程。过程P2的时间例如为数分钟~数十分钟左右。过程P2中的空隙的体积缩小的速度比过程P1中的空隙的体积缩小的速度慢。
(过程P3:基于粘附层内的气体的扩散的体积缩小)
过程P3是伴随着过程P2中溶解于粘附层的气体从空隙的周围扩散至其外侧,空隙内的气体被与空隙相接的粘附层再吸收,再溶解,从而空隙的体积减少的过程。即,经过P2,残存于空隙内的气体浓度与溶解于空隙周围的粘附层的气体浓度基本上达到平衡状态。然而,该过程中,溶解于空隙周围的粘附层的气体浓度与远离空隙的位置的粘附层中的气体浓度呈非平衡状态,因此溶解于粘附层的气体从空隙的周围进一步向其外侧不断扩散。经过该过程,空隙内的气体被与空隙相接的粘附层再吸收,再溶解。过程P3的时间例如为数小时以上。过程P3中的空隙的体积缩小的速度决定于粘附层内的气体的扩散速度,因此比过程P2中的空隙的体积缩小的速度更慢。经过过程P3,空隙基本上完全消失。
如上所述,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与显示面板50刚粘合后,在显示面板50与粘附层14的界面产生空隙(图11的M1、M2)。
本发明人研究后发现,以往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在制造后长期保存的情况下,存在空隙消失需要较长时间的倾向,但本实施方式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即使在制造后经过较长时间再用于与被粘合体的粘合的情况下,空隙也在短时间内消失。
关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情况下空隙在短时间内消失的理由,可推测如下。
如上所述,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参照图1)采用透氧率低的保护膜16,因此在减压气氛下(工序(c))制造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后,至用于与被粘合体的粘合为止期间,可防止外部气体(氧、氮等)透过保护膜16混入粘附层14。
因此,即使在常压下长期保存的情况下,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也可维持粘附层14几乎不含来自于外部的气体(氧、氮、水蒸气等)的状态。
粘附层14所含的气体少,因此粘附层14可溶解气体的容许量多,所以空隙内的气体在过程P2、P3中迅速被粘附层14吸收,溶解。
因此,制造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将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与被粘合物(显示面板等)粘合时,可使被粘合物与粘附层的界面的空隙在短时间内消失。
此外,不需要在工序S2前特别实施脱气干燥等措施来使溶解于粘附层14中的气体含量降低,所以可简化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
如上所述,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参照图1)通过将下表面16a呈粗糙面结构的保护膜16粘合于粘附层14来制造。粘合时,如果下表面16a不呈粗糙面结构而平滑性高,则在下表面16a与粘附层14开始接触的阶段,先接触的部分可能会包围大面积的区域。该情况下,所围区域的气体(氧、氮等)没有逸出的途径,该气体可能会在被压缩的状态下作为空隙残存。
与之相对,粘合时,如果下表面16a呈粗糙面结构,则在下表面16a与粘附层14开始接触的阶段,大量的凸部接触,所以可认为先接触的部分不会包围大面积的区域。该情况下,在开始接触的阶段残留的气体通过先接触的大量凸部的间隙被排出至外部。并且,可认为在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的空隙消失的阶段,粘附层14中仅接触的最终阶段残留的少量气体被吸收,溶解。
即,可认为对于保护膜16的下表面16呈粗糙面结构的本发明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特别是粘附层14所含的气体少,因此粘附层14可溶解气体的容许量多,所以与被粘合体(显示面板50等)粘合时产生的空隙内的气体在过程P2、P3中迅速被粘附层14吸收,溶解。
可认为如果使用下表面16a呈粗糙面结构的保护膜16,则其粗糙面结构被转印于粘附层14,粘附层14的保护膜16侧的上表面14a也适应下表面16a而呈基本相同的粗糙面结构或者类似的粗糙面结构。其结果是,与被粘合体(显示面板50等)粘合时,在上表面14a与被粘合体开始接触的阶段,大量的凸部接触,所以可认为先接触的部分不会包围大面积的区域。该情况下,在开始接触的阶段残留的气体通过先接触的大量凸部的间隙被排出至外部。因此,为了使空隙消失,只要粘附层14吸收接触的最终阶段残留的少量气体即可。
另外,接触的最终阶段残留的气体分别作为极小的空隙分散存在,不易残留大空隙。因此,各空隙分别同时被包围其周围的粘附层吸收。
即,可认为如果使用保护膜16的下表面16呈粗糙面结构的本发明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则需要被粘附层14吸收的气体少,且气体分别分散存在,因此与被粘合体(显示面板50等)粘合时产生的空隙内的气体在过程P2、P3中迅速被粘附层14吸收,溶解。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中,也可在减压条件下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保护膜的周缘部全部气密地与保护板(透明面材)接合。例如,可以在减压条件下将图1所示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1的保护膜16的周缘部全部气密地与保护板10的任意位置(侧面、上表面、下表面等)接合。
由此,粘附层14被气密地包入保护膜16,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外部气体混入粘附层14。
此外,也可通过在减压条件下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封入由具有气体阻隔性的膜形成的封入体,防止外部气体混入粘附层。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粘合于显示面板来制造显示装置(层叠体)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也可粘合于例如触控面板等坐标输入装置使用。
此外,透明面材可以是构成带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中的触控面板部分的带透明电极的透明面材。还可在形成有触控面板的透明面材的两面形成粘附层,或者将保护板和显示面板介以在两面形成有粘附层的触控面板基板粘合。
所述制造方法中,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中粘附层的气体含量通过将粘附层置于减压条件而减少,粘附层的气体含量通过置于减压条件而减少的工序只要在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粘合于被粘合物之前即可,可以是任意的时间点。
本发明人通过实验验证了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空隙消失的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例]的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实施例
以下,示出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有效性而实施的例子。
〔实施例1〕
(透明面材)
在长100mm、宽100mm、厚1.3mm的钠钙玻璃板的一面,通过向透光部的外周按照烧成后的厚度为约10μm的条件印刷含黑色颜料的有机油墨并烧成,从而在玻璃板的中央部形成长70mm、宽70mm的遮光印刷部,制成透明面材A(保护板A)。
(保护膜)
使用图3所示的保护膜16(16B)。
准备在第一支承材料3(聚丙烯膜)的面3a形成自粘附层并在面3b通过共挤出法形成粗糙面化的背面层的经双轴拉伸的膜(二村化学株式会社(フタムラ化学)制FSA-300M,厚30μm),和在第二支承材料5(PET膜)的一面通过PVD法形成了作为气体阻隔层4的氧化铝薄膜的阻隔膜(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大日本印刷社)制IB-PET-PXB,厚12μm)。
在第一支承材料3的面3a自气体阻隔层4侧粘合阻隔膜,再在第二支承材料5的面5a形成微粘附层8(丙烯酸类粘附剂,厚3μm),从而获得保护膜16(16B)。
保护膜16的透氧率为8cc/m2·天·atm,透氮率为2cc/m2·天·atm。
(支承面材)
将长100mm、宽100mm、厚1.1mm的钠钙玻璃作为支承面材B。
(显示面板等被粘合物)
在长90mm、宽90mm、厚1.7mm的钠钙玻璃的一面粘贴带粘附层的偏振板(宝来技术株式会社(ポラテクノ社)制,KN-18240T),制成代替液晶显示面板使用的被粘合面材C。
(堰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将分子末端以环氧乙烷改性的2官能聚丙二醇(由羟值算出的数均分子量:4000)和1,6-己二异氰酸酯以6比7的摩尔比混合,再用丙烯酸异冰片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阪有機化学工業社)制,IBXA)稀释后,在锡化合物的催化剂存在下于70℃使其反应,向所得的预聚物中以约1比2的摩尔比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于70℃使其反应,从而获得30质量%的以丙烯酸异冰片酯稀释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作UC-1)溶液。UC-1的固化性基团数为2,数均分子量为约55000。UC-1溶液的60℃时的粘度为约580Pa·s。
将90质量份UC-1溶液和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共栄社化学社)制,Light Ester HOB)均匀地混合而获得混合物。将100质量份该混合物、0.9质量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化公司(チバ·スペシャルティ·ケミカルズ社)制,IRGACURE 184)、0.1质量份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化公司制,IRGACURE 819)、0.04质量份2,5-二叔丁基氢醌(阻聚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東京化成社)制)均匀地混合,获得堰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
将堰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加入容器并以开放状态设置于减压装置内,将减压装置内减压至约20Pa并保持10分钟,从而进行脱泡处理。对堰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的25℃时的粘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约1470Pa·s。
(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将分子末端以环氧乙烷改性的2官能聚丙二醇(由羟值算出的数均分子量:40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4比5的摩尔比混合,在锡化合物的催化剂存在下于70℃使其反应,向所得的预聚物中以约1比2的摩尔比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于70℃使其反应,从而获得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以下记作UA-1)。UA-1的固化性基团数为2,数均分子量为约24000,25℃时的粘度为约830Pa·s。
将40质量份UA-2、3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共栄社化学社)制,Light Ester HOB)、3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均匀地混合,向100质量份该混合物中均匀地溶解0.3质量份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光聚合引发剂,汽巴精化公司制,IRGACURE 819)、0.04质量份2,5-二叔丁基氢醌(阻聚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制)、0.3质量份紫外线吸收剂(汽巴精化公司制,TINUVIN 109)和0.3质量份正十二烷基硫醇(链转移剂,花王株式会社(花王社)制,THIOKALCOL20),获得组合物PD。
接着,使70质量份组合物PD、30质量份与UA-1合成时使用的化合物同样的分子末端以环氧乙烷改性了的2官能聚丙二醇(由羟值算出的数均分子量:4000)均匀地溶解,获得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
(保护膜向支承面材的粘贴)
在支承面材的一面以保护膜的微粘附面与支承面材相接的方式用橡胶辊粘贴保护膜,制成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B。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
通过下述工序(a)~(e)制成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
(工序(a))
在透明面材A的一面的距端部约2mm的位置的整周按照宽约1mm、涂布厚度约0.6mm的条件通过分配器涂布堰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D,形成未固化的堰状部。
(工序(b))
在涂布于透明面材A的未固化的堰状部内侧的区域使用分配器以3.5g的总质量将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供给至多处。
供给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期间,没有出现决口等破损的地方,未固化的堰状部的形状得到维持。
(工序(c))
将透明面材A以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的面向上的方式平放在设置有一对平台的升降装置的减压装置内的下平台上。使用静电卡盘使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B以垂直方向上与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B的距离为30mm的方式保持在减压装置内的升降装置的上平台的下表面。
使减压装置呈密封状态,排气至减压装置内的压力达到约10Pa。通过减压装置内的升降装置使上下的平台接近,将透明面材A和粘贴有保护膜的支承面材B介以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以2kPa的压力压接,保持1分钟。将静电卡盘断电,使支承面材离开上平台,以约15秒将减压装置内恢复至大气压气氛,获得由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E形成的未固化的层状部被透明面材A、保护膜和未固化的堰状部密封而成的层叠体F。
层叠体F中,未固化的堰状部的形状基本上维持最初的状态。
(工序(d))
从支承面材B侧对层叠体F的未固化的堰状部和未固化的层状部均匀地照射来自化学灯的紫外线和450nm以下的可见光,使未固化的堰状部和未固化的层状部固化,从而形成粘附层。尽管不需要以往采用注入法制造时所需的空隙除去工序,但也未确认到粘附层中残留空隙等缺陷。此外,也未确认到层状部形成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堰状部漏出等缺陷。此外,粘附层的厚度为目标厚度(约0.4mm)。
(工序(e))
将支承面材B从保护膜剥离,从而获得粘贴有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1。
(显示装置(层叠体)的制造)
将制成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1于100℃的条件下在恒温槽内保存120小时。从恒温槽取出后,用粘附垫和静电卡盘使在大气中剥离了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以下称为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在1分钟以内以粘附层的面向下的方式保持于设置有一对平台的升降装置的减压装置内的上平台。
以粘贴于被粘合面材C的偏振片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的粘附层相向的方式配置被粘合面材C,使其以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1的距离为30mm的方式保持在减压装置内的升降装置的下平台的上表面。
使减压装置呈密封状态,排气至减压装置内的压力达到约10Pa。减压装置内的压力下降至10Pa为止的时间为31秒。将该减压状态(10Pa)保持2分钟。
以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与被粘合面材C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配置后,通过减压装置内的升降装置使上下的平台接近,将粘贴于被粘合面材C的偏振片和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介以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的粘附层以2kPa的压力压接,保持10秒。将静电卡盘断电,使粘合体离开上平台,以约20秒将减压装置内恢复至大气压,获得层叠体H。
刚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层叠后观察了层叠体H,在粘贴于被粘合面材C的偏振片面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的粘附层的界面发现大量微细的空隙(气泡)。放置层叠体H,测定至空隙消失为止的时间(空隙消失时间)。结果示于表1。空隙消失时间取3个样品的结果的平均。
〔实施例2〕
将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于40℃的条件下在恒温槽内保存240小时,通过与〔实施例1〕记载的粘合方法同样的条件获得层叠体。
〔实施例3〕
将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以大气中、25℃的条件在恒温槽内保存300小时,通过与〔实施例1〕记载的粘合方法同样的条件获得层叠体。
〔比较例1〕
作为保护膜,使用在聚丙烯膜的一面形成自粘附层并在另一面通过共挤出法形成粗糙面化的背面层的经双轴拉伸的膜(二村化学株式会社制FSA-010M,厚46μm)。
该保护膜的透氧率为1980cc/m2·天·atm,透氮率为450cc/m2·天·atm。
将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于100℃的条件下在恒温槽内保存120小时,通过与〔实施例1〕记载的粘合方法同样的条件获得层叠体。刚层叠后进行了观察,在被粘合面材C与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1的粘附层的界面发现大量微细的空隙(气泡),室温保存24小时后也依然残存微细的空隙。
〔比较例2〕
将通过与〔比较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于40℃的条件下在恒温槽内保存240小时,通过与〔比较例1〕记载的粘合方法同样的条件获得层叠体。
〔比较例3〕
将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以大气中、25℃的条件在恒温槽内保存300小时,通过与〔比较例1〕记载的粘合方法同样的条件获得层叠体。
〔层叠体制造时的减压到达时间和粘合后的气泡消失时间〕
对用于制造层叠体H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1的保存条件、使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的减压装置内的压力下降至10Pa为止所需的时间、以及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制成层叠体后粘贴于被粘合面材C的偏振片面与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的粘附层的界面的空隙消失为止的时间(空隙消失时间)进行了测定。已剥离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G2的层叠前的减压保持时间均为2分钟。结果示于表1。
[表1]
如表1所示,确认使用透氧率小的保护膜的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空隙消失时间更短。特别是可认为与将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长期在大气下保存至层叠体的制造为止的情况相当的高温下的保存中,如果使用透氧率小的保护膜,则可显著缩短与被粘合面材C的层叠后的空隙消失时间。
此外,存在使减压装置内的压力降低至10Pa为止的时间越长,则空隙消失时间越长的倾向。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用于各种具备显示面板或坐标输入装置等的显示装置。
另外,在这里引用2012年10月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2-222051号和2012年10月1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2-227975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所有内容作为本发明说明书的揭示。
符号的说明
1: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2:显示装置,10:透明面材(保护板),3:第一支承材料,4:气体阻隔层(阻隔层),14:粘附层,16:保护膜,50:显示面板。

Claims (8)

1.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
具备透明面材、
形成于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侧表面的粘附层、
覆盖所述粘附层的与所述透明面材侧相反的表面的可剥离的保护膜,
所述保护膜的透氧率在100cc/m2·天·atm以下,
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粘附层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0~2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具有由含无机化合物的层形成的气体阻隔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粘附层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0~6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材为显示装置的保护板。
5.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它是具备透明面材、形成于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侧表面的粘附层、覆盖所述粘附层的与所述透明面材侧相反的表面的可剥离的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膜采用透氧率在100cc/m2·天·atm以下的膜,
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粘附层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0~20μm,
向所述透明面材上供给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后,在1kPa以下的减压气氛下,所述保护膜以与所述透明面材的所述组合物供给侧相接的条件介以所述组合物层叠于所述透明面材而形成层叠体,再置于50kPa以上的压力气氛下,使所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采用所述粘附层侧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0~6μm的膜。
7.显示装置,它是具有显示面板和介以粘附层粘合于该显示面板的观看侧的面上的透明面材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面材与所述粘附层是指剥离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所述保护膜的透明面材和粘附层。
8.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它是具有显示面板和介以粘附层粘合于该显示面板的观看侧的面上的透明面材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通过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的所述保护膜剥离后,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的剥离了保护膜的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粘合。
CN201380052163.8A 2012-10-04 2013-09-30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3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2051 2012-10-04
JP2012-222051 2012-10-04
JP2012227975 2012-10-15
JP2012-227975 2012-10-15
PCT/JP2013/076584 WO2014054592A1 (ja) 2012-10-04 2013-09-30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795A CN104703795A (zh) 2015-06-10
CN104703795B true CN104703795B (zh) 2016-08-24

Family

ID=5043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1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3795B (zh) 2012-10-04 2013-09-30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4054592A1 (zh)
CN (1) CN104703795B (zh)
TW (1) TW201425026A (zh)
WO (1) WO20140545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9957A1 (ja) * 2014-04-17 2015-10-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粘着シート
JPWO2017111138A1 (ja) * 2015-12-25 2018-10-1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複合積層体、及び、樹脂層の保管方法
JP6771942B2 (ja) * 2016-02-29 2020-10-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証拠採取保存方法、証拠採取保存用シート、証拠採取保存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412884B2 (ja) * 2017-04-26 2024-01-15 東レ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
US10866443B2 (en) * 2017-12-20 2020-12-15 AGC Inc. Adhesive layer-equipped transparent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67202A1 (ja) * 2018-09-27 2020-04-0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886062B2 (en) 2018-09-27 2024-01-30 Dexerials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device
JP7319877B2 (ja) * 2019-09-17 2023-08-0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ダム形成方法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030440A (ja) * 2020-08-07 2022-02-1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4231A (ja) * 2004-06-28 2006-02-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
JP2006104394A (ja) * 2004-10-08 2006-04-20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保護フィルム付光硬化性プリプレグシート
JP2009226621A (ja) * 2008-03-19 2009-10-0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キャリアシート付バリアフィルム、及び当該キャリアシート付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376327B2 (ja) * 2010-01-18 2013-12-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吸湿性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795A (zh) 2015-06-10
WO2014054592A1 (ja) 2014-04-10
JPWO2014054592A1 (ja) 2016-08-25
TW201425026A (zh)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3795B (zh)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2905886B (zh)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3732380B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KR101214334B1 (ko) 화상 표시용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화상 표시용 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197005B (zh) 玻璃基板层叠装置及层叠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
US8748505B2 (en)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seal part, laminate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US20090321005A1 (en) Glass substrate with protective gla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glass substrate with protective glass
CN101548578B (zh)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照明装置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KR101730204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US20150314573A1 (en) Transparent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it
CN104854646A (zh) 显示装置
CN102100126A (zh)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照明装置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WO2014061607A1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20130088030A (ko)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그리고 이것을 사용한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30089579A (ko)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그리고 이것을 사용한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4061478A1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130100345A (ko) 하드코트층 부착 폴리카보네이트
WO2013137158A1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4650635A (zh) 硬质涂膜、透明导电性膜以及电容触控面板
US8482910B2 (en) Display module
CN102770799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5069071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付偏光板および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210237522U (zh) 一种tp屏专用高透硅胶保护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