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1624B - 前车身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车身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1624B
CN104691624B CN201410300750.0A CN201410300750A CN104691624B CN 104691624 B CN104691624 B CN 104691624B CN 201410300750 A CN201410300750 A CN 201410300750A CN 104691624 B CN104691624 B CN 104691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p part
vehicle
forward tip
longitudinal beam
mudguar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07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1624A (zh
Inventor
金景在
金道
金一道
金润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4691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1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1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1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车身加强结构,可以包括:前纵梁和前挡泥板构件。该前纵梁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分别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每一个包括前方尖端部分,该前方尖端部分位于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侧处;该前挡泥板构件的每一个设置有前方尖端部分,该前方尖端部分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与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匹配,以被联接至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并且所述前挡泥板构件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这种结构通过增加前车身的结构刚度有效地减少正面碰撞事故的冲击。

Description

前车身加强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2月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50693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车身加强结构,其通过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挡泥板构件(其构成车辆的前车身)的前方尖端部分从而使得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向上延伸直到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通过允许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被联接至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从而使得挡泥板构件和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的多个表面彼此联接,并且通过允许副车架的前方尖端部分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被直接紧固到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从而加强车辆前车身的结构刚度。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辆的前车身是位于车辆长度方向上前侧的结构,形成发动机室,并且包括前端模块、前挡泥板构件、仪表板等,所述前端模块形成发动机室的前侧,在该发动机室上安装有冷却模块、前照灯等,所述前挡泥板构件形成发动机室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并提供了安装悬架系统和车轮的空间,所述仪表板位于发动机室的后侧并将乘客室和发动机室隔开。
此外,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纵梁设置在发动机室下方部分的左侧和右侧处,从而加强前车身的结构刚度,并且副车架设置在前纵梁的下方部分处以安装和支撑悬架系统等,并且安装和支撑安装于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和变速器。
前挡泥板构件的一端位于前纵梁的上方部分上并在长度方向上在预定位置处连接至前纵梁的上方部分,另一端连接至前柱。
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安装在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上,从而提高应对车辆碰撞的性能。
在当车辆(该车辆设置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前车身)行驶时经受与障碍物或其它车辆的正面碰撞的情况下,保险杠首先吸收冲击能量同时通过接收冲击而变形,冲击能量还通过保险杠传递至前纵梁,从而使得前纵梁也吸收冲击能量同时通过接收冲击而变形,未被前纵梁吸收的冲击能量被分配到车上的其它部件并被它们吸收,所述其它部件例如为与前纵梁连接的前挡泥板构件、前柱等。
但是,相关技术的前车身具有如下连接结构,其中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在长度方向上在预定位置处简单放置并联接至前纵梁的上方部分,因此前纵梁和前挡泥板之间的连接性较弱。
为此,存在以下问题:传递到前纵梁的冲击能量不能被恰当地分散到车身的前挡泥板构件和其它部件,并且前纵梁主要并单独吸收冲击能量,从而使得前纵梁过度变形和损坏。
此外,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纵梁的后方尖端部分被连接到将发动机室和乘客室隔开的仪表板,结果是,存在如下问题:冲击能量通过前纵梁被过多地传递到仪表板,从而,通过接收冲击能量,仪表板朝着乘客室过度变形而威胁到乘客室中乘客的安全。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前车身加强结构,其加强了前挡泥板构件和前纵梁之间的连接性,改进了冲击能量分布的性能,并且改进了处理车辆正面碰撞的性能,从而在发生车辆正面碰撞事故时更安全地保护乘客,并允许副车架和挡泥板上方直接彼此紧固,并且允许外部负载(在车辆行驶时通过副车架输入该外部负载),以便通过前挡泥板构件有效分布到车身的各个部分,从而改进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前车身加强结构,其包括:前纵梁,该前纵梁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分别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每一个包括前方尖端部分,该前方尖端部分位于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侧处;和前挡泥板构件,该前挡泥板构件的每一个设置有前方尖端部分,该前方尖端部分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与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匹配,以被联接至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并且所述前挡泥板构件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可以位于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上方。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小于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副车架,该副车架安装并支撑悬架系统,并且具有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前侧处的前方尖端部分,其中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包括扩大部分,该扩大部分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扩大,以被直接紧固至所述副车架的前方尖端部分。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和扩大部分可以形成为具有四边形箱子形状的横截面。
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扩大的凸缘,从而以如下状态被联接至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其中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与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的至少三个表面为面接触。
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可以形成为四边形箱子形状,该四边形箱子形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并且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凸缘分别联接至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的所述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上表面。
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仪表板,该仪表板将发动机室和乘客室分离,其中一个或每个所述前纵梁包括扩大部分,该扩大部分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后侧处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扩大,以联接至所述仪表板。
一个或每个所述前挡泥板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后方尖端部分,该后方尖端部分形成为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后侧处,并且联接至前柱。一个或每个所述前挡泥板构件的所述后方尖端部分可以形成为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被布置在所述一个或每个所述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前车身加强结构,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形成为向上延伸到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并且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稳固地联接至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从而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事故的时候,冲击能量被同时分布并传递到前纵梁和前挡泥板构件,吸收和分散由车辆的碰撞事故引起的冲击能量的性能得以改进,从而更安全地保护乘客并有效减少对车身的过度损害。
此外,由于副车架的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方尖端部分可以直接紧固至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因此前挡泥板构件接收外部冲击和负载(该冲击和负载在车辆行驶时依次通过悬架系统和副车架从车轮传递至车身),并且通过前纵梁等有效地将外部冲击和负载传递并分散到车身的其它部件,由此改进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行驶稳定性等。
此外,副车架的前方尖端部分可以直接紧固至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而不用放入单独的安装支架等,从而减少了零件数量,并降低了车辆的重量。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前车身加强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前车身加强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沿着图2中的线Ⅲ-Ⅲ所呈现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具体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参考图1和2,根据本发明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可以包括前纵梁10,该前纵梁10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前纵梁10可以分别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处。
前纵梁10形成为具有大约中空的四边形箱子形状的横截面,但是可以形成为具有多边形横截面来代替四边形横截面。具有四边形箱子形状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在前纵梁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前纵梁10可以包括扩大的部分12,该扩大的部分12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被扩大。该扩大的部分12可以联接至将发动机室和乘客室分隔的仪表板20。
前纵梁10可以包括前方尖端部分14,该前方尖端部分14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前侧处。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可以包括具有四边形箱子形状的横截面以及开口部分。
用于安装碰撞吸能盒的安装支架16可以附接至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
前挡泥板构件30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前纵梁10向外设置。前挡泥板构件30被定位为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比前纵梁10更高,并且可以包括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后侧处的后方尖端部分32,以及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前侧处的前方尖端部分34。
前挡泥板构件30的后方尖端部分32可以整体地联接至前柱40,车辆的前车门可旋转地安装至该前柱40。
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可以定位为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比前挡泥板构件30的后方尖端部分32更低,并且可以形成为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前侧处。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可以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与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相匹配。
用于安装碰撞吸能盒的安装支架16也可以附接至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
因此,在发生车辆碰撞事故的时候,冲击能量通过未示出的保险杠和碰撞吸能盒同时被传递到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和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从而改进了分散冲击能量的性能和冲击能量分散效果。
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可以形成为具有四边形箱子形状的横截面以及开口部分。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可以形成为具有比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更广阔的区域。
参考图1至3,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可以包括扩大部分341,该扩大部分34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自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向下扩大。扩大部分341可以构成前方尖端部分34的一部分。
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副车架50的前方尖端部分52主要用于安装和支撑悬架系统等,其可以直接紧固至扩大部分341。
因此,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接收外部冲击和负载(该冲击和负载在车辆行驶时依次通过悬架系统和副车架50从车轮传递至车身),并且通过前纵梁10等有效地将外部冲击和负载传输并分散到车身的其它部件,由此改进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行驶稳定性等。
此外,副车架50的前方尖端部分52可以直接紧固至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而无需放入单独的安装支架等,由此减少了组件的数量和车重。
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可以整体联接至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
扩大凸缘342可以设置在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上,从而被联接至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
扩大凸缘342可以形成为被联接至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的至少三个表面。亦即,扩大凸缘342可以形成为以如下状态联接至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其中扩大凸缘342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与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的上表面141为面接触,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与其外表面142和内表面143为面接触。
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可以通过至少三个扩大凸缘342以如下状态整体联接至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其中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的上方。
如上所述,由于前挡泥板构件30的前方尖端部分34通过至少三个扩大凸缘342联接至前纵梁10的前方尖端部分14,因此前挡泥板构件30和前纵梁10之间的连接刚度得以改进,作为结果,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事故的时候,冲击能量同时并有效地分布至前挡泥板构件30和前纵梁10,从而适当地处理冲击能量。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前”或“后”、“左”或“右”等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前车身加强结构,包括:
前纵梁,该前纵梁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分别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每一个包括前方尖端部分,该前方尖端部分位于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侧处;和
前挡泥板构件,该前挡泥板构件的每一个设置有前方尖端部分,该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与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匹配,以被联接至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并且所述前挡泥板构件形成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扩大的凸缘,从而以如下状态被联接至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在该状态中,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与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的至少三个表面为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其中:
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其中:
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进一步包括:
副车架,该副车架安装并支撑悬架系统,并且具有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前侧处的前方尖端部分,
其中,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包括扩大部分,该扩大部分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下扩大,以被直接固定至所述副车架的前方尖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其中:
所述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和扩大部分形成为具有四边形箱子形状的横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其中:
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形成为四边形箱子形状,该四边形箱子形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外表面和内表面,并且
对应的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凸缘分别联接至各个前纵梁的前方尖端部分的所述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进一步包括:
仪表板,该仪表板将发动机室与乘客室分离,
其中一个或每个所述前纵梁包括扩大部分,该扩大部分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后侧处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扩大,以联接至所述仪表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其中:
一个或每个所述前挡泥板构件进一步包括后方尖端部分,该后方尖端部分形成为位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后侧处,并且联接至前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车身加强结构,其中:
一个或每个所述前挡泥板构件的所述后方尖端部分形成为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被布置在所述一个或每个所述前挡泥板构件的前方尖端部分的上方。
CN201410300750.0A 2013-12-05 2014-06-27 前车身加强结构 Active CN104691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50693 2013-12-05
KR1020130150693A KR101518925B1 (ko) 2013-12-05 2013-12-05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1624A CN104691624A (zh) 2015-06-10
CN104691624B true CN104691624B (zh) 2018-10-09

Family

ID=5270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0750.0A Active CN104691624B (zh) 2013-12-05 2014-06-27 前车身加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91907B1 (zh)
KR (1) KR101518925B1 (zh)
CN (1) CN104691624B (zh)
DE (1) DE102014108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26416B1 (ko) * 2013-12-17 2015-06-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JP6112083B2 (ja) * 2014-08-21 2017-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KR101703612B1 (ko) * 2015-06-16 2017-0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및 그 조립방법
CN105752163B (zh) * 2016-03-31 2020-09-0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KR102429004B1 (ko) 2016-12-15 2022-08-0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스몰 오버랩 충돌에 대응하는 차체 보강구조
KR102371239B1 (ko) * 2017-04-21 2022-03-0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KR102394581B1 (ko) * 2017-10-11 2022-05-0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JP7180294B2 (ja) * 2018-11-08 2022-11-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7149843B2 (ja) * 2018-12-28 2022-10-07 株式会社Subaru 車体前部構造
KR102663542B1 (ko) * 2019-05-07 2024-05-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프런트엔드모듈 프레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7774A (zh) * 2003-04-15 2004-10-20 �ִ��Զ�����ʽ���� 汽车前侧部件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8116A (ja) 2000-03-30 2001-10-10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3246280A (ja) 2002-02-26 2003-09-02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ルーム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エプロン部の補強構造
KR100471494B1 (ko) 2002-11-21 2005-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충돌에너지 분산구조
JP4550673B2 (ja) * 2005-06-17 2010-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
JP4680784B2 (ja) * 2006-01-17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018406B2 (ja) * 2007-11-02 2012-09-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US8056926B2 (en) * 2007-12-04 2011-11-15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JP4484920B2 (ja) * 2007-12-04 2010-06-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KR20100023534A (ko) * 2008-08-22 2010-03-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미드십 엔진 후륜구동 차량의 전방 차체구조
KR20100058165A (ko) * 2008-11-24 2010-06-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전방 차체 구조
US8789877B2 (en) * 2012-03-19 2014-07-2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2013248898A (ja) * 2012-05-30 2013-12-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US9199669B2 (en) * 2013-03-12 2015-12-01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7774A (zh) * 2003-04-15 2004-10-20 �ִ��Զ�����ʽ���� 汽车前侧部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08029A1 (de) 2015-06-11
KR101518925B1 (ko) 2015-05-11
US8991907B1 (en) 2015-03-31
CN104691624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1624B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KR101755461B1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KR101786673B1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CN105083385B (zh) 用于应对小重叠碰撞的车身增强结构
KR101713724B1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CN107539370A (zh) 前车身增强结构
US10035546B2 (en) Support device for a front end of a passenger motor vehicle
CN104709355B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104709357B (zh) 车身增强结构
CN107042843A (zh) 汽车车身结构
KR102429004B1 (ko) 스몰 오버랩 충돌에 대응하는 차체 보강구조
CN105292262A (zh) 前副车架
EP2578475B1 (en)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9927791A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103359028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1228060A (zh) 用于商用车的车辆前部结构
US10093359B2 (en) Vehicle front 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8016504A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206871180U (zh) 前方车体结构
KR102371242B1 (ko)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KR102567273B1 (ko) 차량의 차체구조물
KR101251751B1 (ko) 차체의 전방 연결구조
CN109070941A (zh) 机动车辆的前挡泥板结构
JP4293144B2 (ja) 車体構造
KR20140039664A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