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9789A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9789A
CN104669789A CN201410687742.6A CN201410687742A CN104669789A CN 104669789 A CN104669789 A CN 104669789A CN 201410687742 A CN201410687742 A CN 201410687742A CN 104669789 A CN104669789 A CN 104669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re
coil
drive singal
modul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77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樫村透
杉田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69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9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3Dot-size modulation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dr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6Non-ejecting pul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2017/048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encapsulating core, e.g. made of resin and magnetic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即,在使用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的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中,可以选择能够抑制在使放大调制信号平滑化时的发热、损失的变换效率高的线圈,并且低耗电量打印。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对原驱动信号(125)进行脉冲调制而生成调制信号(126)的信号调制部(26);对调制信号(126)进行放大而生成放大调制信号(128)的信号放大部(28);使放大调制信号(128)平滑化而生成驱动信号(COM)的线圈(L);通过施加驱动信号(COM)而变形的压电元件;由于压电元件的变形而膨胀或者收缩的空腔;以及喷嘴,其与空腔连通,通过空腔内的压力的增减来喷出液体,线圈为金属合金型。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促动器施加驱动信号而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是适合于通过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喷射微小的液体、而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微粒子(点)从而打印规定的文字、图像等的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公知有从设置于打印头的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液体)的喷墨打印机。一般地,在打印头形成有沿规定方向排列有多个喷嘴的喷嘴列,例如,公知有如下方式等:打印头一边沿打印头的扫描方向与记录介质的搬运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一边喷出墨水来打印喷嘴列宽度的图像的串行式打印头方式;和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沿与打印介质的搬运方向交叉的方向列状地配置喷嘴、在打印介质通过其下方时打印图像的行式打印头方式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733号公报
这里,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平滑滤波器,虽然举例表示了由一个电容C和线圈L构成的二阶滤波器,但并没有记载应该使用怎样的线圈L。
对于用于使来自数字功率放大电路的放大调制信号平滑化的线圈而言,一般有发热、损失变大的趋势,选择抑制发热、损失的线圈是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的设计中的一个大的课题。特别是在打印机中,为了得到具有足够的品质以及分辨率的打印品,而使用被称为MHz等级的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从而难以原封不动地使用其它电子设备(例如,一般的音响设备使用32kHz、64kHz、128kHz等频率)的线圈的选择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低耗电量的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即,例如在被称为喷墨打印机等使用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的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中,可以选择能够抑制使放大调制信号平滑化时的发热、损失的变换效率高的线圈打印。
(1)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信号调制部,其对原驱动信号进行脉冲调制而生成调制信号;信号放大部,其对上述调制信号进行放大而生成放大调制信号;线圈,其使上述放大调制信号平滑化而生成驱动信号;压电元件,其通过受到上述驱动信号而变形;空腔,其由于上述压电元件的变形而膨胀或者收缩;以及喷嘴,其与上述空腔连通,并通过上述空腔内的压力的增减来喷出液体,上述线圈是金属合金型。
在液体喷出装置中,向线圈输入由信号放大部(例如数字功率放大电路)生成的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因此,作为使线圈的发热、耗电量增大的重要因素,与铜损(线材的损失)相比铁损(芯材的损失)大多处于主导位置。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因为使用金属合金型的线圈,所以能够选择最佳的芯材,能够抑制占铁损大多数的涡流损耗。因为使用能够抑制铁损而不使发热、耗电量增大,得到高变换效率的线圈,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实现低耗电量。这里,金属合金型线圈是将没有磁饱和的金属、芯与卷线一体成形的线圈,小型且能够流动比较大的电流,从而在闭合磁路没有漏磁。
此外,原驱动信号为控制压电元件的变形的驱动信号的原来的信号,即调制前的信号且是波形的基准的信号。调制信号是对原驱动信号进行脉冲调制(例如脉冲宽度调制、脉冲密度调制等)而能够得到的数字信号,信号调制部是进行该脉冲调制的调制电路。信号放大部例如是具备半桥输出段的数字功率放大电路,放大调制信号是被信号放大部放大后的调制信号。驱动信号是使用线圈使放大调制信号平滑化而得到的信号,施加于压电元件。
(2)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放大调制信号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为1MHz以上。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使放大调制信号平滑化而生成驱动信号,基于受到驱动信号的压电元件的变形而从喷嘴喷出液体。这里,若对用于使液体喷出装置喷出小的点(小点)的驱动信号的波形进行频谱解析,则了解到包括50kHz以下的频率成分。为了用数字功率放大电路(信号放大部对应)对该包括50kHz的频率成分的原驱动信号进行放大,需要包括1MHz以上的频率成分的调制信号(放大调制信号)。如果仅用1MHz以下的频率成分再现原驱动信号,则波形的边缘变钝变圆。换言之,角被除去而波形变钝。若驱动信号的波形变钝,则与波形的上升、下降边缘对应而动作的压电元件动作变得缓慢,产生喷出时的拖尾、喷出不合格等不稳定的驱动。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因为使放大调制信号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为1MHz以上,所以能够实现没有喷出时的拖尾、喷出不合格等不稳定的驱动、可以得到分辨率高的生成物的液体喷出装置。
(3)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放大调制信号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不到8MHz。
作为放大调制信号的频率,若支持8MHz以上的高频,则虽然驱动信号的波形的分辨率提高,但是伴随着分辨率的提高的数字功率放大电路(信号放大部对应)的开关频率上升。若开关频率上升则开关损失变大,从而数字放大器与AB级放大器相比具有优越性的省电性、少发热性受损,有通过AB级放大器的放大好的情况。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因为使放大调制信号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不到8MHz,所以能够确保与使用AB级放大器的情况相比的低耗电量、少发热这一优异性。
(4)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线圈的芯材是使用了作为成分而含有Fe、Si、Cr的粉末的粉末合金。
(5)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粉末含有Fe作为主要成分,平均粒径为5~25μm,并且,最大粒径不到63μm。
由此,能够实现适于例如被称为喷墨打印机的使用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的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的使用的、在高频域的损失(铁损)小的低损失的线圈。因此,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实现低耗电量。
(6)另外,上述粉末也可以以1~8wt%的含有率含有Si。
由此,在线圈中,能够提高透磁率。另外,因为能够提高比电阻,所以能够减少在压粉磁芯(铁粉芯)产生的感应电流,从而能够减少涡流损耗。因此,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实现低耗电量。
(7)另外,上述粉末也可以以1~13wt%的含有率含有Cr。
由此,能够实现耐腐蚀性优异的线圈。另外,因为能够提高比电阻,所以能够减少在压粉磁芯(铁粉芯)产生的感应电流,从而能够减少涡流损耗。因此,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实现长期可靠性优异、低耗电量。
(8)另外,上述线圈的芯材也可以包括上述粉末与粘合剂的混合物,上述粘合剂相对于上述粉末的比例也可以是0.5~5wt%。
由此,能够使粉末所含有的各粒子彼此可靠地绝缘,并能够一定程度地确保压粉磁芯(铁粉芯)的密度,而能够防止压粉磁芯(铁粉芯)的透磁率以及磁通密度显著降低。其结果,因为能够实现低损失的线圈,所以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能够实现低耗电量。
(9)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上述线圈在通常动作时,上述芯材的损失比线材的损失高。
通常动作时是说液体喷出装置在通常的用途中使用、通过其液体喷出能够得到生成物的状态。此时,向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线圈输入规定的频带(例如1~8MHz)的放大调制信号。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线圈的特征在于,针对其全部频率,与铜损(线材的损失)相比铁损(芯材的损失)高。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线圈是金属合金型,所以能够在通常动作时特别抑制主导的铁损。因此,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实现低耗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打印机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打印机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用于对打印头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来自驱动信号生成部的驱动信号COM以及用于点形成的控制信号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打印头控制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7是对直至驱动信号COM的生成的流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驱动信号生成部等的详细框图。
图9(A)是对铁粉芯系线圈的芯材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9(B)是使用了铁素体的情况下的线圈的剖视图,图9(C)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线圈的剖视图。
图10是对Rs的铁损与铜损的比率进行说明的图。
图11(A)是对磁滞损耗与涡流损耗的比率进行说明的图,图11(B)是用于对涡流进行说明的图。
图12(A)、图1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的芯材所使用的粉末的最大粒径与芯的损失的关系的图。
图13是原驱动信号的频谱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系统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实施方式,对应用于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打印机1)的打印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如后述那样,打印机1是沿规定的方向搬运用纸S(参照图2、图3)、在其搬运中途的打印区域进行打印的行式打印头打印机。
打印机1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计算机80连接,安装于计算机80内的打印机驱动创建用于使打印机1打印图像的打印数据,向打印机1输出。打印机1具有控制器10、用纸搬运机构30、打印头单元40、以及检测器组70。此外,如后述那样,打印机1也可以包括多个打印头单元40,但这里如图1所示地以一个打印头单元40为代表进行说明。
打印机1内的控制器10是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整体控制的部件。接口部11在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8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而且,接口部11将从计算机80接收的数据中的打印数据111向CPU12输出。打印数据111例如包括图像数据、指定打印模式的数据等。
CPU12是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整体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经由控制驱动信号生成部14、控制信号生成部15、搬运信号生成部16而控制打印头单元40、用纸搬运机构30。存储器13是用于确保存储CPU12的程序、数据的区域、作业区域等的部件。通过检测器组70来监视打印机1内的状况,控制器10基于来自检测器组70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此外,CPU12的程序、数据也可以存储于存储介质113。存储介质113例如也可以是硬盘等磁盘、DVD等光盘、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任一个,没有特别限定。如图1所示,CPU12也能够访问与打印机1连接的存储介质113。另外,存储介质113与计算机80连接,CPU12经由接口部11以及计算机80而访问存储介质113(未图示路径)也可以。
驱动信号生成部14生成使打印头41所包括的压电元件PZT位移的驱动信号COM。如后述那样,驱动信号生成部1包括原驱动信号生成部25的一部分、信号调制部26、信号放大部28(数字功率放大电路)以及信号变换部29(平滑滤波器)(参照图7)。驱动信号生成部14根据来自CPU12的指示,在原驱动信号生成部25中生成原驱动信号125,在信号调制部26中对原驱动信号125进行脉冲调制而生成调制信号126,在信号放大部28中放大调制信号126,在信号变换部29中使放大调制信号128(放大后的调制信号126)平滑化而生成驱动信号COM。
控制信号生成部15根据来自CPU12的指示生成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例如是选择喷射的喷嘴这一用于打印头41的控制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信号生成部15生成包括时钟信号SCK、锁存信号LAT、频道信号CH、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的控制信号,后面对这些信号进行详细叙述。此外,控制信号生成部15也可以是CPU12所包括的结构(即,CPU12是兼有控制信号生成部15的功能的结构)。
这里,驱动信号生成部14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是电压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作为控制信号的时钟信号SCK、锁存信号LAT、频道信号CH、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是数字信号。驱动信号COM和控制信号经由作为柔性扁平电缆(以下,也记载为FFC)的电缆20向打印头单元40的打印头41传送。控制信号也可以使用差动串行方式时间分割地将多种信号传送。此时,与将控制信号按种类并行传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需要的传送线的数量,避免多根FFC的重叠而引起的滑动性的降低,并且设置于控制器10以及打印头单元40的连接器的尺寸也变小。
搬运信号生成部16根据来自CPU12的指示,生成控制用纸搬运机构30的信号。用纸搬运机构30例如能够旋转地支承卷绕为辊状的连续的用纸S并且通过旋转来搬运用纸S,从而在打印区域打印规定的文字、图像等。例如用纸搬运机构30基于在搬运信号生成部16中生成的信号将用纸S沿规定的方向搬运。此外,搬运信号生成部16也可以CPU12所包括的结构(即,CPU12是兼有搬运信号生成部16的功能的结构)。
打印头单元40包括作为液体喷出部的打印头41。在纸面的情况下,在图1中仅表示了一个打印头41,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头单元40包括多个打印头41。打印头41至少包括2个促动器部,该促动器部包括压电元件PZT、空腔CA、喷嘴NZ,打印头41也包括控制压电元件PZT的位移的打印头控制部HC。促动器部包括:能够根据驱动信号COM而位移的压电元件PZT;在内部填充有液体、内部的压力由于压电元件PZT的位移而增减的空腔CA;以及与空腔CA连通、并根据空腔CA内的压力的增减将液体作为液滴喷出的喷嘴NZ。打印头控制部HC基于来自控制器10的驱动信号COM以及控制信号来控制压电元件PZT的位移。
这里,在区别各促动器部所包括的要素的情况下,对附图标记添加括弧内的数字。在图1的例子中,促动器部有3个,第1促动器部包括第1压电元件PZT(1)、第1空腔CA(1)、第1喷嘴NZ(1),第2促动器部包括第2压电元件PZT(2)、第2空腔CA(2)、第2喷嘴NZ(2),第3促动器部包括第3压电元件PZT(3)、第3空腔CA(3)、第3喷嘴NZ(3)。此外,促动器部并不限于是3个,例如也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另外,在图1中,在图示的情况上,第1~第3促动器部包括在一个打印头41内,也可以是其一部分包括在未图示的其它的打印头41内。
驱动信号COM如图1所示地在驱动信号生成部14生成,经由电缆20、打印头控制部HC向第1压电元件PZT(1)、第2压电元件PZT(2)、第3压电元件PZT(3)传递。另外,包括时钟信号SCK、锁存信号LAT、频道信号CH、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的控制信号如图1所示地在控制信号生成部15生成,经由电缆20而用于打印头控制部HC的控制。
2.打印机的结构
图2是打印机1的概略剖视图。在图2的例子中,对用纸S为卷绕成辊状的连续纸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打印机1打印图像的记录介质并不限定于连续纸,也可以是单页纸,也可以是布、薄膜等。
打印机1具有:通过旋转而导出用纸S的卷轴21;以及卷绕从卷轴21导出的用纸S并将其引导至上游侧搬运辊对31的中继辊22。而且,打印机1具有:卷绕并运送用纸S的多个中继辊32、33;配置于比打印区域靠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搬运辊对31;以及配置于比打印区域靠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搬运辊对34。上游侧搬运辊对31以及下游侧搬运辊对34分别具有:与马达(未图示)连结而被驱动旋转的驱动辊31a、34a;以及伴随着驱动辊31a、34a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31b、34b。而且,上游侧搬运辊对31以及下游侧搬运辊对34分别在夹持有用纸S的状态下通过对驱动辊31a、34a进行驱动使之旋转来对用纸S施加搬运力。打印机1具有:对由下游侧搬运辊对34运来的用纸S进行卷绕并将其送出的中继辊61;以及对由中继辊61运来的用纸S进行卷绕的卷绕驱动轴62。打印完毕的用纸S伴随着卷绕驱动轴62的旋转驱动而被依次卷绕为辊状。此外,这些辊、未图示的马达与图1的用纸搬运机构30对应。
打印机1具有打印头单元40、在打印区域从打印面的相反的一侧面支承用纸S的稿台42。打印机1也可以具备多个打印头单元40。打印机1例如也可以按照墨水颜色准备打印头单元40,也可以是将能够喷出黄色(Y)、品红(M)、蓝绿色(C)、黑色(K)等4色墨水的4个打印头单元40沿搬运方向排列的结构。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以一个打印头单元40为代表进行说明,但按照该喷嘴地分配有墨水的颜色而能够进行彩色打印。
如图3所示,在打印头单元40中,多个打印头41(1)~41(4)沿与用纸S的搬运方向交叉的用纸S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此外,为了进行说明,从Y方向里侧的打印头41开始依次赋予小编号。另外,在各打印头41中与用纸S对置的对置面(下表面),沿Y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有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NZ。此外,在图3中,假想地表示从上方观察打印头单元40时的打印头41和喷嘴NZ的位置。在Y方向上相邻的打印头41(例如,41(1)和41(2))的端部的喷嘴NZ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打印头单元40的下表面,遍及用纸S的宽度长度以上而沿Y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有喷嘴NZ。因此,通过从打印头单元40的喷嘴NZ对在打印头单元40下不停止地被搬运的用纸S喷出墨水,来在用纸S打印二维的图像。
此外,在图3中,在纸面的情况下,虽然表示了打印头单元40所属的打印头41为4个但并不限定于此。换句话说,打印头41比4个多或者少都可以。另外,图3的打印头41配置为千鸟格状,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配置。这里,来自喷嘴NZ的墨水喷出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对压电元件PZT施加电压而使墨水室膨胀、收缩来使墨水喷出的压电方式,但也可以是使用发热元件在喷嘴NZ内产生气泡并通过该气泡使墨水喷出的热敏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稿台42的水平的面来支承用纸S,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以用纸S的宽度方向为旋转轴旋转的旋转鼓作为稿台42,在旋转鼓卷绕用纸S而对其进行搬运并从打印头41喷出墨水。在该情况下,打印头单元40沿旋转鼓的圆弧形状的外周面倾斜配置。另外,在从打印头41喷出的墨水例如是因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UV墨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打印头单元40的下游侧设置照射紫外线的照射器。
这里,为了进行打印头单元40的清洁而打印机1设置有维护区域。在打印机1的维护区域存在擦拭器51、多个帽52、墨水承接部53。维护区域位于比稿台42(即,打印区域)靠Y方向的里侧,清洁时打印头单元40向Y方向的里侧移动。
擦拭器51和帽52由墨水承接部53支承,而能够通过墨水承接部53沿X方向(用纸S的搬运方向)移动。擦拭器51是从墨水承接部53立设的板状的部件,由弹性部件、布、毡等形成。帽52是由弹性部件等形成的立方体的部件,设置于每个打印头41。而且,与打印头单元40中的打印头41(1)~41(4)的配置对应,帽52(1)~52(4)也沿宽度方向排列。因此,若打印头单元40向Y方向的里侧移动则打印头41与帽52对置,若打印头单元40下降(或者帽52上升),则帽52与打印头41的喷嘴开口面紧贴,能够密封喷嘴NZ。墨水承接部53也承担在清洁打印头41时接受从喷嘴NZ喷出的墨水的作用。
当墨水从设置于打印头41的喷嘴NZ喷出时,与主墨水滴一起产生微小的墨水滴,该微小的墨水滴作为水雾而飞起,附着于打印头41的喷嘴开口面。另外,在打印头41的喷嘴开口面,不仅附着有墨水也附着有尘埃、纸粉等。若这些异物保持附着于打印头41的喷嘴开口面不变地放置并堆积,则喷嘴NZ被堵塞,来自喷嘴NZ的墨水喷出受到阻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作为打印头单元40的清洁而定期进行擦拭处理。
3.驱动信号以及控制信号
以下,对用电缆20传送的来自控制器10的驱动信号COM以及控制信号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说明打印头41的构造,在举例表示驱动信号COM以及控制信号的波形之后,对打印头控制部HC的结构进行说明。
3.1.打印头的构造
图4是用于对打印头41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4中表示了喷嘴NZ、压电元件PZT、墨水供给路402、喷嘴连通路404、以及弹性板406。墨水供给路402、喷嘴连通路404与空腔CA对应。
从未图示的墨水罐向墨水供给路402供给墨水滴。而且,向喷嘴连通路404供给墨水滴。向压电元件PZT施加驱动信号COM的驱动脉冲PCOM。若被施加驱动脉冲PCOM,则压电元件PZT根据波形而伸缩(位移),而使弹性板406振动。而且,与驱动脉冲PCOM的振幅对应的量的墨水滴从喷嘴NZ喷出。由这样的喷嘴NZ、压电元件PZT等构成的促动器部如图3那样地排列,而构成具有喷嘴列的打印头41。
3.2.信号的波形
图5是用于对来自驱动信号生成部14的驱动信号COM以及用于点形成的控制信号进行说明的图。驱动信号COM是按时间序列地连接有施加于压电元件PZT而使液体喷射的作为单位驱动信号的驱动脉冲PCOM的信号,驱动脉冲PCOM的上升部分是扩大与喷嘴连通的空腔CA的容积而导入液体的阶段,驱动脉冲PCOM的下降部分是缩小空腔CA的容积而挤出液体的阶段,挤出液体的结果是从喷嘴喷射液体。
通过对由该电压梯形波构成的驱动脉冲PCOM的电压增减倾向、波高值进行各种变更,能够使液体的导入量、导入速度,液体的挤出量、挤出速度变化,由此能够使液体的喷射量变化而得到不同大小的点。因此,即使在将多个驱动脉冲PCOM按时间序列连结的情况下,通过从其中选择单独的驱动脉冲PCOM向压电元件PZT施加来喷射液体,或选择多个驱动脉冲PCOM向压电元件PZT施加来多次喷射液体,也能够得到各种大小的点。即,若趁液体未干时在相同的位置着落多个液体,则与实际上喷射大的液体相同,能够使点的大小变大。通过这样的技术的组合能够实现多级灰度。此外,图5的左端的驱动脉冲PCOM1与驱动脉冲PCOM2~PCOM4不同,仅导入液体而不挤出液体。这被称作微振动,不使液体喷射而用于抑制或防止喷嘴的增稠。
向打印头控制部HC,除了输入来自驱动信号生成部14的驱动信号COM之外,还输入时钟信号SCK、锁存信号LAT、频道信号CH、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作为来自控制信号生成部15的控制信号。其中,锁存信号LAT、频道信号CH是用于确定驱动信号COM的时机的控制信号,如图5所示,在锁存信号LAT时开始输出一系列的驱动信号COM,按照每个频道信号CH地输出驱动脉冲PCOM。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包括指定与应该使墨水滴喷出的喷嘴对应的压电元件PZT的像素数据SI(SIH、SIL)以及驱动信号COM的波形图案数据SP。SIH、SIL分别与2比特的像素数据SI的高位比特、低位比特对应。
3.3.打印头控制部
图6是对打印头控制部HC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框图。打印头控制部HC构成为具备:保存用于指定与使液体喷射的喷嘴对应的压电元件PZT的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的移位寄存器211;暂时保存移位寄存器211的数据的锁存电路212;以及通过对锁存电路212的输出进行等级变换并向选择开关201供给来将驱动信号COM的电压向压电元件PZT施加的电平转换器213。
依次向移位寄存器211输入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并且使存储区域根据时钟信号SCK的输入脉冲而从初段依次向后段移位。锁存电路212在喷嘴数量的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储存于移位寄存器211之后,根据输入的锁存信号LAT而锁存移位寄存器211的各输出信号。保存于锁存电路212的信号由电平转换器213变换为能够使下一段的选择开关201接通断开的电压电平。这是因为如下理由,即,驱动信号COM与锁存电路212的输出电压相比是高电压,与此相对应,选择开关201的动作电压范围也设定得高。因此,通过电平转换器213关闭选择开关201的压电元件PZT在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的连接时机与驱动信号COM(驱动脉冲PCOM)连接。
另外,在移位寄存器211的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SP保存于锁存电路212之后,将下一个打印信息输入移位寄存器211,与液体的喷射时机对应地依次更新锁存电路212的保存数据。此外,通过该选择开关201,即使在从驱动信号COM(驱动脉冲PCOM)切断压电元件PZT之后,该压电元件PZT的输入电压也维持为切断前的电压。
3.4.驱动信号
图7是对直至驱动信号COM的生成的流程进行说明的图。如上所述,图7的原驱动信号生成部25的一部分、信号调制部26、信号放大部28(数字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变换部29(平滑滤波器)与驱动信号生成部14对应。原驱动信号生成部25基于来自接口部11的打印数据111而生成例如图7那样的原驱动信号125。
原驱动信号生成部25如后述那样地包括CPU12、DAC39等,CPU12基于打印数据111选择原驱动数据,通过向DAC39输出来生成原驱动信号125。
若信号调制部26接收来自原驱动信号生成部25的原驱动信号125,则进行规定的调制而生成调制信号126。如后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规定的调制而进行使用误差放大器37(误差放大器)的调制,但其基本调制动作与脉冲密度调制(Pulse-Density Modulation、PDM)相同。此外,作为规定的调制,例如也可以使用被称作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的其它调制方式。
信号放大部28接收调制信号126而进行电力放大,信号变换部29使放大调制信号128平滑化而生成模拟的驱动信号COM。
这里,对图7所示的功能块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驱动信号生成部14等的详细框图。图8中也表示接收驱动信号生成部14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的打印头单元40。
原驱动信号生成部25包括:存储由数字电位数据等构成的原驱动信号125的原驱动数据的存储器13;基于来自接口部11的打印数据111而从存储器13读取原驱动数据的CPU12;以及对从CPU12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模拟变换而将其作为原驱动信号125输出的DAC39。
信号调制部26是生成基本调制动作与脉冲密度调制方式(以下,PDM方式)相同的调制信号126的电路,包括放大误差的误差放大器37和比较器35。
这里,PDM方式是通过比较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来产生自激振荡而调制脉冲密度的方式。通常,实现PDM方式的调制的电路由积分电路、比较器以及延迟器构成,基本的结构与一般公知的ΔΣ调制器相同。ΔΣ调制是将信号量子化的A/D变换之一。ΔΣ调制因为通过被称为过采样和噪声整形的两个特性使在量子化器(比较器)产生的误差、即量子化噪声变换为比输入信号更高的频带,所以相对于低域信号的精度良好,使变化为高频带的量子化噪声分布于宽带域。而且,脉冲频率与输入信号等级对应地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信号调制部26中,调制信号126经由信号放大部28等返回的路径与延迟器对应。另外,信号调制部26中,替代在PDM方式的调制电路中多使用的积分器而使用放大2个输入信号的差的误差放大器37。此时,向信号调制部26返回的返回信号不是放大调制信号128而是驱动信号COM,基于驱动信号COM与原驱动信号125的差而进行量子化。本实施方式的信号调制部26因为不需要积分器,所以能够缩短延迟时间(延迟要素),能够实现调制处理的高速化。另外,信号调制部26例如能够通过误差放大器37的相位超前修正来使驱动信号COM相对于原驱动信号125的相位延迟减少。因为通过缩小延迟要素来提高振荡频率,所以信号调制部26能够进行波形再现性高的调制。
信号放大部28是数字功率放大电路,构成为具备:实际上用于放大电力的由高侧的开关元件QH以及低侧的开关元件QL构成的半桥输出段;基于来自信号调制部26的调制信号126来调整高侧的开关元件QH、低侧的开关元件QL的栅极输入信号GH、GL的栅极驱动电路38。作为开关元件QH、QL,例如能够使用功率MOSFET,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信号放大部28中,当调制信号126是高电平时,因为高侧的开关元件QH的栅极输入信号GH为高电平,低侧的开关元件QL的栅极输入信号GL是低电平,所以高侧的开关元件QH为接通状态,低侧的开关元件QL为断开状态,其结果,半桥输出段的输出为供给电压Vdd。另一方面,当调制信号126为低电平时,因为高侧的开关元件QH的栅极输入信号GH为低电平,低侧的开关元件QL的栅极输入信号GL为高电平,所以高侧的开关元件QH为断开状态,低侧的开关元件QL为接通状态,其结果,半桥输出段的输出为0。
此外,在根据CPU12输出的放大指示信号112而指示动作的停止的情况下,栅极驱动电路38使高侧的开关元件QH、低侧的开关元件QL一起处于断开状态。使高侧的开关元件QH、低侧的开关元件QL一起处于断开状态与使信号放大部28的动作停止是相同意思,由在电方面作为电容性负载的压电元件PZT构成的促动器维持为高阻抗状态。
信号变换部29是平滑滤波器,使用由线圈L和电容C构成的二级滤波器。通过该信号变换部29,对在信号调制部26中产生的调制频率、即脉冲调制的频率成分进行衰减并将其除去,生成驱动信号COM,并向打印头单元40输出。
打印头单元40具有打印头41,与喷出液体的喷嘴对应地包括多个压电元件PZT。第1压电元件PZT(1)、第2压电元件PZT(2)、第3压电元件PZT(3)是整体的压电元件PZT(例如几千个)的一部分。打印头41包括打印头控制部HC,打印头控制部HC包括选择是否分别向压电元件PZT施加驱动信号COM的电压的选择开关201。此外,在图8中,省略空腔CA、喷嘴NZ、打印头控制部HC的除选择开关201以外的功能块(例如移位寄存器211等,参照图6)的图示。
如上所述,线圈L虽然用于使来自信号放大部28(数字功率放大电路)的放大调制信号128平滑化并生成驱动信号COM,但一般地,用于使来自数字功率放大电路的放大调制信号128平滑化的线圈的发热、损失有占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整体的发热、耗电量的较大部分的趋势。因此,选择可抑制发热、损失的线圈是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的设计中一个大的课题。
特别是,在打印机1中,因为为了得到足够的品质、分辨率的打印品,而使用MHz等级的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128,所以耗电量由于线圈L的选择而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以下对适于打印机1的使用的线圈的选择方法进行研究。
4.线圈的选择
4.1.芯材的种类
一般地,线圈大致分为圆筒形地卷绕电线而在圆筒中不放入任何东西的空芯型线圈和在芯卷绕有卷线的有芯线圈。其中,空芯型虽然是低形变,但是因为损失大,所以不适于打印机1的使用。
作为芯材,一般分为Mn-Zn系铁素体(以下,仅称为Mn-Zn系)、Ni-Zn系铁素体(以下,仅称为Ni-Zn系)、铁粉芯系3种。铁粉芯系是作为芯材而使用高压冲压成型的磁性粉的芯。线圈的电阻成分亦即Rs由于芯材的选择而不同。Rs是线圈的电阻成分,包括助长铁损(芯的损失)的电阻成分和助长铜损(线材的损失)的电阻成分。以下,将“助长铁损(芯的损失)的电阻成分”仅表示为“铁损(芯的损失)”,将“助长铜损(线材的损失)的电阻成分”仅表示为“铜损(线材的损失)”。这里,作为电阻成分也有线圈的直流电阻(例如2mΩ左右),但是与Rs相比非常(例如2位数)小,从而也可以从以下的研究的对象排除。
这里,使用Ni-Zn系的芯材的线圈(以下,也仅称为Ni-Zn系线圈)与使用Mn-Zn系的芯材的线圈(以下,也仅称为Mn-Zn系线圈)、使用铁粉芯系的芯材的线圈(以下,也仅称为铁粉芯系线圈)相比有饱和磁通密度低的趋势。这意味着得到所希望的电感值与其它种类的线圈相比例如需要增加卷数。但是,因为在打印机1中使用小型的线圈L,所以难以大幅增加卷数。因此,从饱和磁通密度的观点来看,Ni-Zn系线圈难以说适合作为打印机1的线圈L,优选使用Mn-Zn系线圈或者铁粉芯系线圈。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下的理由而使用铁粉芯系线圈。
图9(A)是对铁粉芯系线圈的芯材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如图9(A)所示,由被绝缘被膜覆盖的磁性粒子MP与热固化性树脂(粘合剂BD)的混合构成。磁性粒子MP的粒径为从几μm到几十μm左右,与本发明的粉末对应。另外,粘合剂BD与本发明的粘合剂对应。
这里,作为比较例,图9(B)表示铁素体芯型线圈(例如Mn-Zn系线圈、Ni-Zn系线圈)的剖视图。铁素体芯型线圈分为卷线WR和卷绕卷线的E芯CE、I芯CI,用粘合剂固定E芯CE和I芯CI。换句话说,需要芯间粘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铁粉芯系线圈,是使用了金属合金的磁性粒子MP的金属合金型线圈。在金属合金型线圈中,用磁性粒子MP与粘合剂BD的混合物制作的芯CC和卷线WR一体成形。换句话说,金属合金型线圈能够通过向金属模插入空芯线圈(卷线WR),放入测量的芯材,并进行高压冲压来制作。芯CC不像铁素体芯型线圈那样分为E芯CE和I芯CI,从而金属合金型线圈不需要芯间粘合。另外,对于金属合金型线圈而言,芯材的选择的范围大,使用没有磁饱和的芯CC来抑制闭合磁路的漏磁,能够比较小型,且能够流动大的电流。此外,在金属合金型线圈中,能够使影响磁性粒子MP的间隔的粘合剂BD的厚度与铁素体芯型线圈的芯间隙(例如,E芯CE与I芯CI的间隔)对应。因此,通过粘合剂BD的选择能够使金属合金型线圈的特性变化。另外,通过磁性粒子MP的粒径、一体成形时的冲压压力也能够使特性变化。磁性粒子MP的粒径与金属合金型线圈的特性的关系后面进行叙述。
4.2.线圈与Rs的关系
以下,参照图10~图11(B)对线圈L(参照图8)的Rs进行说明。图10是对Rs的铁损与铜损的比率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图10的纵轴(电阻值)使用对数刻度。
如上所述,Rs是包括铁损和铜损的线圈L的电阻成分。图10的用实线表示的Rs基于用阻抗分析仪测定的数据。向打印机1的线圈L输入的放大调制信号128在打印机1进行打印的通常动作时,可以使用图10的Fmin~Fmax的范围的频率。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Fmin是1MHz,Fmax约为8MHz。此外,放大调制信号128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为1MHz以上、不到8MHz的理由后面进行叙述。
这里,Rs的铜损的电阻Rc使用电阻率ρ、导体的长度L、导体的截面积S0并通过式(1)求出。
【式1】
R c = ρL S 0 . . . . . ( 1 )
图10中用虚线表示的铜损表示式(1)的Rc。因此在图10中,实线的Rs与虚线的铜损的差表示铁损。这里,因为纵轴(电阻值)是对数刻度,所以在频率为Fmin~Fmax的范围内,有铁损>>铜损的关系,从而打印机1的线圈L的损失是铁损主导。
这里,铁损(W)是磁滞损耗(Wh)与涡流损耗(We)的总和,能够像下述式(2)那样表示。
【式2】
W=Wh+We≈(Kh×Bm η1×f)+(Kel×Bm η2×f2).....(2)
在式(2)中,Bm是磁通密度,Kh、Ke1、η1、η2分别是常量,f是线圈L的信号的频率。磁滞损耗(Wh)是在芯内的磁场的方向变化时产生的损失。因为与磁场变化次数成比例产生,所以磁滞损耗(Wh)与频率(f)成比例。另一方面,涡流损耗(We)是由于芯内的磁场的变化而由电磁感应产生电动势、在芯流动感应电流而引起的损失。在芯流动的涡流的大小与磁场的变化速度、换句话说与频率(f)成比例。因为其与频率(产生次数)相乘,所以涡流损耗与频率(f)的平方成比例。
图11(A)是对磁滞损耗与涡流损耗的比率进行说明的图,基于上述的式(2)。打印机1使用在高频范围(Fmin~Fmax)中使用的放大调制信号128。因此,如图11(A)所示,在该范围内与频率(f)的平方成比例的涡流损耗主导,可以说铁损的绝大多数是涡流损耗。
图11(B)是用于对涡流EC进行说明的图。由于芯CM的内部的磁场(图11(B)的虚线)的变化而由电磁感应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这里,为了抑制涡流损耗,需要缩小涡流,换句话说,需要选择电阻大的芯CM的材料。因此,对于铁粉芯系线圈的芯材而选择将磁性粒子MP和粘合剂BD组合,选择电阻成分Rs大的材料能够抑制涡流损耗。如上所述,在使用在高频范围使用的放大调制信号128的打印机1中,与铜损相比铁损主导,而且,在铁损中涡流损耗主导。因此,通过适当地选择磁性粒子MP和粘合剂BD能够抑制涡流损耗,从而能够提供抑制线圈L的发热、损失且低耗电量的打印机1。
此外,放大调制信号128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为1MHz以上根据以下的理由。图13的COMA表示对原驱动信号125中的脉冲波形(例如,与图5的PCOM2对应的原驱动信号125的一部分的波形)进行了频谱解析的结果。根据图13,公知包括有约10kHz~400kHz左右的频率。为了在作为数字功率放大电路的信号放大部28中放大而得到驱动信号COM,需要即使最低也用原驱动信号125所包括的频率成分的10倍以上的开关频率来驱动信号放大部28。如果与原驱动信号125所包括的频谱相比、信号放大部28的开关频率不到10倍的情况下,不能调整并放大原驱动信号125所包括的高频频谱成分,从而驱动信号COM的角(边缘)变得圆钝。若驱动信号COM变钝,则与波形的上升、下降边缘对应而动作的压电元件PZT的移动变得缓慢,有来自喷嘴NZ的喷出量变得不稳定、或不喷出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有产生不稳定的驱动的可能性。这里,根据图13,原驱动信号125中的脉冲波形的高频频谱成分大约在60kHz具有峰值,大多成分不到100kHz。因此,优选最低也用100kHz的10倍亦即1MHz左右的开关频率来驱动信号放大部28。
这里,原驱动信号125所包括的频率成分根据与喷出的墨水滴的大小、打印点的尺寸对应的原驱动信号125的波形而不同。例如在图13的频谱分析中使用的原驱动信号125的一部分的波形是用于使比标准小的尺寸的墨水滴喷出的原驱动信号125,从而如图13所示,振动宽度变小约2V左右。这样,为了喷出小尺寸的墨水滴,使压电元件PZT急剧地移动而喷出少量的墨水滴。用于其的驱动信号COM除了需要包括较多高频频谱成分以外,另外在为了进行高速打印而必须使压电元件PZT快速移动,该情况下,需要包括较多高频频谱成分。换句话说,有越追求高速高画质打印,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频率越高的趋势。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信号COM是以在一般的家庭以及办公室使用为目的而设计的,是假定使用180个压电元件PZT而以每分钟5张左右的速度打印5760×1440dpi左右的A4尺寸的打印品的情况而设计的。
另外,放大调制信号128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不到8MHz根据以下的理由。在开关频率高的情况下,若以使压电元件PZT驱动那样的高压并且高频进行开关,则由于开关用的晶体管(QH、QL)的构造上的理由,产生以下各种问题,即,接合电容增加并由其引起噪声、或高频驱动带来的开关损失增加等。特别是,开关损失的增加成为大的问题。换句话说,开关损失的增加会有损数字功率放大电路(数字放大器)与AB级放大器相比确保优越性的省电性、少发热性的优点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往使用的模拟放大器(AB级放大器)相比的情况下,在8MHz之前,虽然能够得到数字放大器优异的结果,但是用其8MHz以上的频率驱动晶体管的情况下,AB级放大器优异。
4.3.芯材的组成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线圈L是金属合金型的,作为其芯材使用将磁性粒子MP和粘合剂BD混合的材料。这里,磁性粒子MP是软磁性粉末(以下,将磁性粒子MP仅称为“软磁性粉末”),优选是以下那样的金属。
软磁性粉末由以Fe(铁)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粉末构成。而且,软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25μm,并且,最大粒径优选为不到63μm,对此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Fe是构成软磁性粉末的主要元素,对于软磁性粉末基本的磁的特性、机械式的特性给予大的影响。一般地,以Fe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粉末能够制造高磁通密度并且高强度的压粉磁芯(铁粉芯)。此外,“主要成分”是说构成软磁性粉末的各成分中含有率最高的成分。
软磁性粉末中的Fe的含有率优选为50~99.5wt%左右,更优选为60~95wt%左右。由此,可以得到能够可靠地制造更高磁通密度、并且更高强度的压粉磁芯的软磁性粉末。因此,能够维持压粉磁芯的各种特性,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然而,以往以实现减少压粉磁芯的涡流损耗的目的,进行了使构成压粉磁芯的软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变小。这里,根据几个实验,在高频域中,不仅是控制软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也控制最大粒径,能够观察到压粉磁芯的涡流损耗大幅度地变化的趋势。而且,以Fe为主要成分,即使在高频域使用规定为不仅平均粒径变小5~25μm、并且最大粒径不到63μm的软磁性粉末,也能够制造涡流损耗十分小的压粉磁芯。
另外,通过使平均粒径以及最大粒径变小为如上述范围那样,在将软磁性粉末与粘合剂一起加压、成形时,软磁性粉末与粘合剂的接触面积增大,它们的界面中的固定力增大。因此,根据将粒径控制为上述的范围的软磁性粉末,能够制造机械强度高的压粉磁芯。
并且,因为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地控制平均粒径以及最大粒径,能够提高粒子的填充率,所以能够得到密度更高的压粉磁芯。由此,能够得到透磁率、磁通密度特别高的压粉磁芯。其结果,能够维持磁特性并且使压粉磁芯小型化、或能够维持尺寸并提高压粉磁芯的磁特性。此外,本发明中的“最大粒径”,是说累积重量为99.9%的粒径。
另外,如上所述,软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为5~25μm,但是优选为7~20μm左右,更优选为9~15μm左右。在像这样使用平均粒径小的软磁性粉末来制造压粉磁芯的情况下,因为涡流流动的路径特别短,所以能够实现压粉磁芯的涡流损耗的进一步减少。
此外,在软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低于上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将软磁性粉末与粘合剂混合,并进行加压、成形时,因为混合物的成形性降低,所以有得到的压粉磁芯的透磁率降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软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超过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因为压磁芯中涡流流动的路径显著变长,所以有涡流损耗急剧增大的可能性。
这里,软磁性粉末优选还含有Si(硅)。Si是能够提高软磁性粉末的透磁率的成分。另外,通过添加Si,来提高软磁性粉末的比电阻,从而Si也是能够减少在压粉磁芯产生的感应电流、并减少涡流损耗的成分。
这样的Si的含有率优选为1~8wt%左右,更优选为2~6wt%左右。若将Si的含有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得到如下软磁性粉末,即,能够制造防止软磁性粉末的密度显著降低、并且透磁率更高且涡流损耗更小的压粉磁芯。
另外,软磁性粉末优选还含有Cr(铬)。Cr与大气中的氧结合,容易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r2O3等)。因此,含有Cr的软磁性粉末的耐腐蚀性优异。另外,通过添加Cr,来提高软磁性粉末的比电阻,从而Cr也是能够减少压粉磁芯的涡流损耗的成分。
这样的Cr的含有率优选为1~13wt%左右,更优选为2~10wt%左右。若将Cr的含有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得到如下软磁性粉末,即,能够制造防止密度显著降低、耐腐蚀性更优异且涡流损耗更小的压粉磁芯。
通过限定最大粒径能够减少高频损失的理由如下进行考虑。压粉磁芯中的磁通密度分布并不一样,例如与成形冲头接触的面的成形密度最高,从而磁通密度也高,可以说是更容易产生涡流损失的位置。另外,作为同样地磁通集中的位置,能够例举粗大粒子。认为大粒径所引起的涡流的增大加上磁通集中所引起的涡流增大这两个理由叠加,从而在混入有63μm以上的粗大粒子的情况下,芯损失极端增大。
另外,在成形时由于粗大粒子而受到压力,从而粗大粒子的周围的密度有变高的趋势,这也是使磁通集中的重要因素。另外,考虑到绝缘因高的压力而容易破裂,结果产生粒间涡流而使损失增大。
此外,这样的软磁性粉末也可以含有其它的成分,例如,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的C(碳)、P(磷)、S(硫)、Mn(锰)等成分。在该情况下,其它的成分的含有率的总和优选为1wt%以下。
以上的那样的软磁性粉末例如通过雾化法(例如,水雾化法、气雾化法、高速旋转水流雾化法等)、还原法、羟基法、粉碎法等各种粉末化法制造。
其中,软磁性粉末优选通过雾化法制造。通过雾化法能够高效地制造极其微小的粉末。另外,因为粉末的各粒子的形状接近于球形状,所以在制造压粉磁芯时,能够提高软磁性粉末的填充率。由此,能够制造密度更高的压粉磁芯,能够得到高透磁率、高磁通密度的压粉磁芯。
此外,作为雾化法,在使用水雾化法的情况下,喷射的雾化水的压力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75~120MPa(750~1200kgf/cm2)左右。另外,雾化水的水温也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1~20℃左右。
另外,对于像这样得到的软磁性粉末,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级。作为分级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筛选分级、惯性分级、离芯分级之类的干式分级、沉降分级之类的湿式分级等。
其中,在得到软磁性粉末时,优选使用筛选分级。因为通过使用筛选分级,能够可靠地除去筛子网孔尺寸以上的粒径的粒子,所以能够可靠地将最大粒径控制为规定的值。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软磁性粉末。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得到的软磁性粉末进行造粒。
这里,芯材不仅是粉末(磁性粒子MP),还是包括粘合剂(粘合剂BD)的混合物,但作为粘合剂的结构材料,例如,能够例举有机硅系树脂、环氧系树脂、酚醛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有机粘合剂、磷酸镁、磷酸钙、磷酸锌、磷酸锰、磷酸镉之类的磷酸盐、硅酸钠之类的硅酸盐(水玻璃)等无机粘合剂等。特别优选热固化性聚酰亚胺或者环氧类树脂。这些树脂材料容易通过加热而固化,并且耐热性优异,从而能够提高线圈的制造容易性以及耐热性。
另外,粘合剂相对于软磁性粉末的比例根据制成的芯的目的的透磁率以及磁通密度、允许的涡流损耗等而有一些不同,但是优选为0.5~5wt%左右,更优选为1~3wt%左右。由此,能够可靠地使软磁性粉末的各粒子彼此绝缘,并且能够确保芯的密度为某一程度,而能够防止芯的透磁率、磁通密度显著降低。其结果,能够得到透磁率更好、并且更低损失的芯。
另外,作为有机溶剂,只要是能够溶解粘合剂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举甲苯、异丙醇、丙酮、甲基乙基酮、氯仿、醋酸乙酯等各种溶剂。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混合物中以任意的目的添加各种添加剂。
用这样的粘合剂覆盖软磁性粉末的表面。由此,因为软磁性粉末的各粒子分别被绝缘性的粘合剂绝缘,所以即使对芯施加以高频变化的磁场,伴随由相对于该磁场变化的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感应电流只能波及到各粒子的比较窄的区域。因此,能够将该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焦耳损失抑制得较小。因为该焦耳损失导致芯的发热,所以通过抑制焦耳损失,也能够减少线圈的发热量。
此外,作为线圈的成形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举冲压成形、挤出成形、注塑成形等方法。
图12(A)、图12(B)是对于用上述的混合物制作的线圈、改变最大粒径而测定损失(芯损失)的结果。此外,图12(A)的测定频率是300kHz,图12(B)的测定频率是500kHz,但即使频率更高趋势也一样。
如图12(A)、图12(B)所示,认为若软磁性粉末的最大粒径不到63μm,则与63μm以上的情况相比,压粉磁芯的损失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由各比较例的得到的芯、即含有最大粒径63μm以上的软磁性粉末的压粉磁芯都是损失大的芯。
另外,即使在各实施例中得到的压粉磁芯中,满足频率f与最大粒径d的积f×d在15000以下这一条件的磁芯(图12B中的椭圆的虚线包围的范围),在各频率中,其损失被抑制得相对特别小。此外,认为频率越高该趋势越显著。
如上所述,金属合金型的线圈L在使用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128的打印机1中,能够抑制使放大调制信号128平滑化时的发热、损失,能够提供变换效率高、低耗电量的打印机1。此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行式打印头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例如也可以是串行打印头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只要是使用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128的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则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5.其它方式
本发明包括与在上述的实施例以及应用例中说明的结构实际上相同的结构(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结构,或者是目的以及效果相同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括将在实施例等中说明的结构的并非本质性的部分置换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括起到与实施例等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的结构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的目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括在实施例中等说明的结构附加了公知技术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10…控制器;11…接口部;12…CPU;13…存储器;14…驱动信号生成部;15…控制信号生成部;16…搬运信号生成部;20…电缆;21…卷轴;22…中继辊;25…原驱动信号生成部;26…信号调制部;28…信号放大部;29…信号变换部;30…用纸搬运机构;31a…驱动辊;31b…从动辊;32…中继辊;33…中继辊;34a…驱动辊;34b…从动辊;35…比较器;37…误差放大器;38…栅极驱动电路;39…DAC;40…打印头单元;41…打印头;42…稿台;51…擦拭器;52…帽;53…墨水承接部;61…中继辊;62…卷绕驱动轴;70…检测器组;80…计算机;111…打印数据;112…放大指示信号;113…存储介质;125…原驱动信号;126…调制信号;128…放大调制信号;201…选择开关;211…移位寄存器;212…锁存电路;213…电平转换器;402…墨水供给路;404…喷嘴连通路;406…弹性板;BD…粘合剂;C…电容;CA…空腔;CC…芯;CE…E芯;CH…频道信号;CI…I芯;CM…芯;COM…驱动信号;EC…涡流;GH…栅极输入信号;GL…栅极输入信号;HC…打印头控制部;L…线圈;LAT…锁存信号;MP…磁性粒子;NZ…喷嘴;PCOM…驱动脉冲;PZT…压电元件;QH…开关元件;QL…开关元件;Rc…电阻;S…用纸;SCK…时钟信号;SI&SP…驱动脉冲选择数据;SI…像素数据;SP…波形图案数据;WR…卷线。

Claims (9)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信号调制部,其对原驱动信号进行脉冲调制而生成调制信号;
信号放大部,其对所述调制信号进行放大而生成放大调制信号;
线圈,其使所述放大调制信号平滑化而生成驱动信号;
压电元件,其通过被施加所述驱动信号而变形;
空腔,其通过所述压电元件的变形而膨胀或者收缩;以及
喷嘴,其与所述空腔连通,并通过所述空腔内的压力的增减来喷出液体,
所述线圈是金属合金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调制信号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为1MHz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调制信号的交流成分的频带不足8MHz。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的芯材是使用了含有Fe、Si、Cr成分的粉末的粉末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末含有Fe作为主要成分,平均粒径为5~25μm,并且最大粒径不足63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末以1~8wt%的含有率含有Si。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末以1~13wt%的含有率含有Cr。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的芯材包括所述粉末与粘合剂的混合物,
所述粘合剂相对于所述粉末的比例为0.5~5wt%。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在通常动作时,所述芯材的损失比线材的损失高。
CN201410687742.6A 2013-11-27 2014-11-25 液体喷出装置 Pending CN104669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4993A JP2015101056A (ja) 2013-11-27 2013-11-27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3-244993 2013-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9789A true CN104669789A (zh) 2015-06-03

Family

ID=52015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7742.6A Pending CN104669789A (zh) 2013-11-27 2014-11-25 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145911A1 (zh)
EP (1) EP2878445A1 (zh)
JP (1) JP2015101056A (zh)
CN (1) CN1046697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3700A (zh) * 2020-12-29 2022-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9680B2 (ja) * 2015-06-29 2021-06-02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高シリカチャバザイト型ゼオライ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高シリカチャバザイト型ゼオライト
JP6645109B2 (ja) 2015-10-09 2020-0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駆動回路
JP6641889B2 (ja) * 2015-10-30 2020-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JP2022175222A (ja) * 2021-05-13 2022-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軟磁性粉末、圧粉磁心、磁性素子、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4183A (ja) * 1993-07-22 1995-02-03 Kawatetsu Techno Res Corp 複合圧粉磁心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90708A (ja) * 2006-01-17 2007-08-02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の駆動回路及び方法、液滴吐出装置
CN101034609A (zh) * 2006-02-02 2007-09-12 Nec东金株式会社 非晶质软磁合金和使用这种合金的电感部件
JP2008049700A (ja) * 2006-07-24 2008-03-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CN101934636A (zh) * 2009-06-25 2011-0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
CN102105953A (zh) * 2008-10-08 2011-06-22 库帕技术公司 高电流无定形粉末芯感应器
CN102362317A (zh) * 2009-04-02 2012-02-22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复合性磁性材料和磁性元件
CN102673143A (zh) * 2011-03-17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性负载驱动电路及流体喷射装置、医疗设备
US20130187966A1 (en) * 2012-01-23 2013-07-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6011A (en) * 1990-01-17 1990-09-11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Iron-silicon alloy powder magnetic cor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1011563A (ja) * 1999-06-29 2001-0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磁性材料の製造方法
US6432159B1 (en) * 1999-10-04 2002-08-13 Daido Tokushuko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mixture
US6720074B2 (en) * 2000-10-26 2004-04-13 Inframat Corporation Insulator 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ulate composites with reduced core lo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6689183B2 (en) * 2001-01-09 2004-02-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errite powder coating insulating layer for molding a powder metal core
JP3593986B2 (ja) * 2001-02-19 2004-11-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247939A1 (en) * 2003-06-03 2004-12-0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Composite magnetic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470332B2 (en) * 2004-03-29 2008-12-30 Hitachi Powdered Metals Co., Lt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ft magnetic sintered member
JP4849545B2 (ja) * 2006-02-02 2012-01-11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非晶質軟磁性合金、非晶質軟磁性合金部材、非晶質軟磁性合金薄帯、非晶質軟磁性合金粉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磁芯ならびにインダクタンス部品
TW200917288A (en) * 2007-10-15 2009-04-16 Sekishin Kogyo Co Ltd Metallic magnetic material for magnetic element of a choke coil and SMD choke coil
JP5084459B2 (ja) * 2007-11-15 2012-11-2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09000918A5 (de) * 2008-04-15 2011-11-03 Toho Zinc Co., Ltd Magnetisches Verbundmateria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5622070B2 (ja) * 2008-08-04 2014-11-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0272604A (ja) * 2009-05-20 2010-12-02 Nec Tokin Corp 軟磁性粉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粉磁芯、インダクタ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5267494B2 (ja) * 2010-03-29 2013-08-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磁気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90195B2 (en) * 2010-06-09 2015-11-17 Sintokogio, Ltd. Fe-group-based soft magnetic powder
JP5728962B2 (ja) * 2011-01-18 2015-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および流体噴射装置
JP5991460B2 (ja) * 2011-03-24 2016-09-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材料、リアクトル用コア、及びリアクトル
JP4906972B1 (ja) * 2011-04-27 2012-03-2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磁性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JP6187756B2 (ja) * 2013-09-05 2017-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4183A (ja) * 1993-07-22 1995-02-03 Kawatetsu Techno Res Corp 複合圧粉磁心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90708A (ja) * 2006-01-17 2007-08-02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の駆動回路及び方法、液滴吐出装置
CN101034609A (zh) * 2006-02-02 2007-09-12 Nec东金株式会社 非晶质软磁合金和使用这种合金的电感部件
JP2008049700A (ja) * 2006-07-24 2008-03-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CN102105953A (zh) * 2008-10-08 2011-06-22 库帕技术公司 高电流无定形粉末芯感应器
CN102362317A (zh) * 2009-04-02 2012-02-22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复合性磁性材料和磁性元件
CN101934636A (zh) * 2009-06-25 2011-0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型打印装置
CN102673143A (zh) * 2011-03-17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性负载驱动电路及流体喷射装置、医疗设备
US20130187966A1 (en) * 2012-01-23 2013-07-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3700A (zh) * 2020-12-29 2022-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14683700B (zh) * 2020-12-29 2023-06-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01056A (ja) 2015-06-04
EP2878445A1 (en) 2015-06-03
US20150145911A1 (en) 2015-05-28
US20160355015A1 (en) 2016-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9789A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4417061A (zh)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头单元
JP652839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ユニット、容量性負荷駆動用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
US9623651B2 (en) Head driver for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N104417059A (zh)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头单元
JP637233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ユニット、容量性負荷駆動用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
US9180662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head unit
CN104417048B (zh) 液体排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586396B2 (en) Drive circuit for driving a capacitive load
US10022959B2 (en) Motor drive circui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5082764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2529370A (zh) 液体喷射装置、医疗设备
JP2016112692A (ja)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ユニット、容量性負荷駆動用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
JP2016141105A (ja)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ユニット、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および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の制御方法
CN102673143B (zh) 容性负载驱动电路及流体喷射装置、医疗设备
JP664510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駆動回路
JP2017081183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駆動信号生成回路
CN103042830B (zh) 液体喷头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JP638077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20210162743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drive circuit
JP201000596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