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2737B - 双极化天线 - Google Patents

双极化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2737B
CN104662737B CN201380049050.2A CN201380049050A CN104662737B CN 104662737 B CN104662737 B CN 104662737B CN 201380049050 A CN201380049050 A CN 201380049050A CN 104662737 B CN104662737 B CN 104662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element
patch
power supply
insulating layer
dual pola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90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2737A (zh
Inventor
须藤薫
中嶋政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476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509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2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2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5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particular fee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双极化天线的多层基板(2)中设有位于绝缘层(4)、(5)之间的内部接地层(11),并且设有位于绝缘层(3)、(4)之间的辐射元件(13)。第一共面线路(7)连接至辐射元件(13)的X轴方向的中途位置,第二共面线路(9)连接至辐射元件(13)的Y轴方向的中途位置。无源元件(16)隔着绝缘层(3)层叠在辐射元件(13)的上表面。无源元件(16)形成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贴片(16A)和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贴片(16B)正交而得到的十字形状。

Description

双极化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可供两个极化波共用的双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微带天线(patch antenna:贴片天线),该微带天线设有夹着例如与波长相比较薄的电介质彼此相对的辐射元件和接地层,并且在辐射元件的辐射面侧设有无源元件。此外,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将辐射元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并且对于彼此正交的轴设置有供电点的双极化天线。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形成为十字型的带状线路对贴片天线进行供电的双极化天线。并且,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通过形成为十字型的贴片天线使高次模式降低的用于单向极化波的平面天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5-93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昭63-693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4-266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7-142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5-1298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2、3的双极化天线是具备无源元件的堆叠型贴片天线,与省略无源元件的贴片天线相比,能实现宽频带化。然而,专利文献2、3中所述的双极化天线中,采用对于两个极化波方向具有对称性的结构,因此辐射元件、无源元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因此,不能调整辐射元件和无源元件之间的电磁场耦合量,对于宽频带化存在极限。
专利文献4的双极化天线是单层贴片天线,不适合宽频带化。并且,专利文献4的平面天线用于单层的单向极化波,因此无法供两个极化波所共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宽频带化的双极化天线。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双极化天线具备:内部接地层;辐射元件,该辐射元件隔着绝缘层层叠在该内部接地层的上表面;以及无源元件,该无源元件隔着绝缘层层叠在该辐射元件的上表面,所述无源元件由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相交叉而构成,并设有向所述辐射元件的与所述第一贴片相对应的方向供电的第一供电线路和向所述辐射元件的与所述第二贴片相对应的方向供电的第二供电线路。
根据本发明,无源元件采用如下结构:形成为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相交叉的形状,并设有向辐射元件的与第一贴片相对应的方向供电的第一供电线路和向辐射元件的与第二贴片相对应的方向供电的第二供电线路。因此,在利用来自第一供电线路的供电而使电流流过辐射元件时,能利用与该电流平行的第一贴片的长度尺寸来设定谐振频率,同时能利用与电流正交的第一贴片的宽度尺寸来调整辐射元件和无源元件之间的电磁场耦合量。同样,在利用来自第二供电线路的供电而使电流流过辐射元件时,能利用与该电流平行的第二贴片的长度尺寸来设定谐振频率,同时能利用与电流正交的第二贴片的宽度尺寸来调整辐射元件和无源元件之间的电磁场耦合量。因此,能拓宽可实现天线匹配的频带。此时,利用第一供电线路、第二供电线路,方向互不相同的电流流过辐射元件,因此对于相交叉的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能互相单独对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进行调整。其结果是,能实现宽频带化,并能构成两个极化波可共用的天线。
(2).本发明中,所述无源元件形成为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正交的十字形状。
根据本发明,无源元件形成为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正交的十字形状,因此能使两个极化波彼此正交,能提高辐射效率。此外,能将辐射元件、无源元件等形成为在彼此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对称性,因此与倾斜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形成具有对称的指向性的天线。
(3).本发明中,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及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由微带线路、共面线路、或三板线路构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由微带线路、共面线路、或三板线路构成,因此能使用高频电路中普遍使用的线路向辐射元件进行供电,高频电路和天线之间的连接变得容易。
(4).本发明中,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及所述第二供电线路采用彼此并行延伸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采用彼此并行延伸的结构,因此能通过从天线朝向高频电路并行延伸两条供电线路,来连接天线和高频电路。因此,与两条供电线路向不同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对高频电路和天线之间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双极化天线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图1中的双极化天线的俯视图,图2(b)是表示图1中的无源元件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2(a)中的箭头III-III方向观察双极化天线的剖视图。
图4是从图2(a)中的箭头IV-IV方向观察双极化天线的剖视图。
图5是以与图3相同的位置表示双极化天线的谐振模式的说明图。
图6是以与图3相同的位置表示双极化天线的其他谐振模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天线增益的频率特性的特性线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的频率特性的特性线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双极化天线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与图3相同的位置观察实施方式2的双极化天线的剖视图。
图11是从与图4相同的位置观察实施方式2的双极化天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双极化天线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与图3相同的位置观察实施方式3的双极化天线的剖视图。
图14是从与图4相同的位置观察实施方式3的双极化天线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双极化天线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1的双极化天线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2的双极化天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极化天线,例如以60GHz频带用的双极化天线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4表示实施方式1的双极化天线1。该双极化天线1由后述的多层基板2、第一共面线路7、第二共面线路9、内部接地层11、辐射元件13、无源元件16等构成。
多层基板2形成为相对于彼此正交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中的例如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伸展的平板状。该多层基板2在Y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mm左右的长度尺寸,在X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mm左右的长度尺寸,并且在作为厚度方向的Z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百μm左右的厚度尺寸。
多层基板2例如由低温共烧陶瓷多层基板(LTCC多层基板)形成,具有从上表面2A侧朝向下表面2B侧沿Z轴方向进行层叠的三层绝缘层3~5。各绝缘层3~5由可在1000℃以下的低温下进行烧成的绝缘性陶瓷材料构成,形成为薄层状。
另外,多层基板2并不限于利用绝缘性陶瓷材料的陶瓷多层基板,也可以使用利用绝缘性树脂材料的树脂多层基板来形成。
下表面部接地层6例如由铜、银等导电性金属薄膜形成,且接地。该下表面部接地层6位于多层基板2的下表面2B,覆盖多层基板2的大致整个面。
第一共面线路7构成向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的供电线路。如图1及图2所示,共面线路7由设置于绝缘层4和绝缘层5之间的作为导体图案的带状导体8以及夹着带状导体8设置于宽度方向(Y轴方向)两侧的后述的内部接地层11构成。带状导体8由例如与下表面部接地层6相同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为在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带状。带状导体8的前端与辐射元件13中的X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和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相连接。于是,第一共面线路7在传输第一高频信号RF1的同时,向辐射元件13供电,使得电流I1流向辐射元件13中与后述的第一贴片16A相对应的X轴方向。
第二共面线路9构成向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的供电线路。第二共面线路9与第一共面线路7相同,由设置于绝缘层4和绝缘层5之间的作为导体图案的带状导体10以及夹着带状导体10设置于宽度方向(X轴方向)两侧的后述的内部接地层11构成。带状导体10由例如与下表面部接地层6相同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为在Y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带状。带状导体10的前端与辐射元件13中的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和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相连接。于是,第二共面线路9在传输第二高频信号RF2的同时,向辐射元件13供电,使得电流I2流向辐射元件13中与后述的第二贴片16B相对应的Y轴方向。
第一高频信号RF1和第二高频信号RF2可以是彼此相同的频率,也可以是不同的频率。
内部接地层11设置于绝缘层4和绝缘层5之间。该内部接地层11例如由导电性金属薄膜形成,与下表面部接地层6相面对,通过后述的多个过孔12与下表面部接地层6电连接。因此,内部接地层11与下表面部接地层6同样地接地。内部接地层11中设有包围带状导体8、10的空隙部11A、11B。通过该空隙部11A、11B,使得内部接地层11和带状导体8、10之间绝缘。
过孔12通过在贯通多层基板2的绝缘层5的、内径为几十~几百μm左右的贯通孔中设置例如铜、银等导电性金属材料而作为柱状的导体形成。此外,过孔12沿Z轴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下表面部接地层6和内部接地层11相连接。此时,将相邻的两个过孔12的间隔尺寸在电气长度上设定为例如比所使用的高频信号RF1、RF2的1/4波长要小的值。多个过孔12包围空隙部11A、11B,并且沿着空隙部11A、11B的边缘部进行配置。
辐射元件13例如使用与内部接地层11相同的导电性金属材料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与内部接地层11隔着间隔相对。具体而言,辐射元件13配置在绝缘层3和绝缘层4之间。即,辐射元件13隔着绝缘层4层叠在内部接地层11的上表面。因此,辐射元件13以与内部接地层11绝缘的状态与内部接地层11相面对。
如图2所示,辐射元件13在X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百μm至几mm左右的长度尺寸L1,并且在Y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百μm至几mm左右的长度尺寸L2。将辐射元件13的X轴方向的长度尺寸L1在电气长度上设定为例如成为第一高频信号RF1的半波长的值。另一方面,将辐射元件13的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L2在电气长度上设定为例如成为第二高频信号RF2的半波长的值。因此,在第一高频信号RF1和第二高频信号RF2为彼此相同的频率、相同频带的情况下,辐射元件13形成为大致正方形。
并且,在X轴方向的中途位置,后述的过孔14连接至辐射元件13,并且辐射元件13经由过孔14与第一共面线路7相连接。即,带状导体8的端部经由作为连接线路的过孔14与辐射元件13相连接。利用来自第一共面线路7的供电,电流I1朝着X轴方向流过辐射元件13。
另一方面,在Y轴方向的中途位置,过孔15连接至辐射元件13,并且辐射元件13经由过孔15与第二共面线路9相连接。即,带状导体10的端部经由作为连接线路的过孔15与辐射元件13相连接。利用来自第二共面线路9的供电,电流I2朝着Y轴方向流过辐射元件13。
过孔14、15与过孔12大致同样地作为柱状导体而形成。此外,过孔14、15贯通绝缘层4而形成,沿Z轴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辐射元件13和带状导体8、10相连接。
过孔14构成对辐射元件13和第一共面线路7之间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线路。过孔14连接到辐射元件13中的X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和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此时,过孔14配置在不与无源元件16的贴片16B相对,而与贴片16A相对的位置。因此,过孔14避开无源元件16的贴片16A、16B重复的中央部分,配置在相比该中央部分更靠近贴片16A的端部的位置。
过孔15构成对辐射元件13和第二共面线路9之间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线路。过孔15连接到辐射元件13中的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和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此时,过孔15配置在不与无源元件16的贴片16A相对,而与贴片16B相对的位置。因此,过孔15避开无源元件16的贴片16A、16B重复的中央部分,配置在相比该中央部分更靠近贴片16B的端部的位置。
无源元件16使用例如与内部接地层11相同的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为大致十字形状,从辐射元件13观察时,位于内部接地层11的相反侧,并配置在多层基板2的上表面2A(绝缘层3的上表面)。即,无源元件16隔着绝缘层3层叠在辐射元件13的上表面。因此,无源元件16在与辐射元件13和内部接地层11绝缘的状态下,与辐射元件13隔着间隔相面对。
如图2所示,对于无源元件16,两个贴片16A、16B在彼此正交的状态下相交叉。此时,第一贴片16A沿X轴方向延伸,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第二贴片16B沿Y轴方向延伸,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无源元件16在贴片16A、16B的中心部分相互重合的状态下形成为一体。
这里,第一贴片16A在Y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百μm左右的宽度尺寸a1,同时在X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百μm到几mm左右的长度尺寸b1。第二贴片16B在X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百μm左右的宽度尺寸a2,同时在Y轴方向上具有例如几百μm到几mm左右的长度尺寸b2。
在利用来自第一共面线路7的供电激励辐射元件13时,第一贴片16A与辐射元件13进行电磁场耦合。另一方面,在利用来自第二共面线路9的供电激振辐射元件13时,第二贴片16B与辐射元件13进行电磁场耦合。
第一贴片16A的宽度尺寸a1例如比辐射元件13的长度尺寸L2小,第一贴片16A的长度尺寸b1例如比辐射元件13的长度尺寸L1大。同样,第二贴片16B的宽度尺寸a2例如比辐射元件13的长度尺寸L1小,第二贴片16B的长度尺寸b2例如比辐射元件13的长度尺寸L2大。
无源元件16和辐射元件13的大小关系及它们具体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情况,可考虑双极化天线1的辐射图案等适当进行设定。
本实施方式的双极化天线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若由第一共面线路7向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则电流I1朝着X轴方向流过辐射元件13。由此,双极化天线1对与辐射元件13的长度尺寸L1相对应的第一高频信号RF1进行接收或发送。
此时,辐射元件13和无源元件16的第一贴片16A彼此电磁场耦合,并且具有彼此谐振频率不同的两个谐振模式(参照图5、图6)。除了在这两个谐振频率上高频信号RF1的回波损耗有所降低以外,在这两个谐振频率之间的频带中,高频信号RF1的回波损耗也有所降低。因此,与省略无源元件16的情况相比,能使用的第一高频信号RF1的频带得以拓宽。
另一方面,若由第二共面线路9向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则电流I2朝着Y轴方向流过辐射元件13。由此,双极化天线1对与辐射元件13的长度尺寸L2相对应的第二高频信号RF2进行接收或发送。
此时,辐射元件13和无源元件16的第二贴片16B彼此电磁场耦合,并且与上述相同,具有彼此谐振频率不同的两个谐振模式。因此,与省略无源元件16的情况相比,能使用的第二高频信号RF2的频带得以拓宽。
在使用如专利文献2、3所述那样的四边形的无源元件的情况下,根据无源元件的X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来决定对于第一高频信号的无源元件和辐射元件之间的两个谐振频率。此外,根据无源元件的Y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来决定对于第二高频信号的无源元件和辐射元件之间的两个谐振频率。因此,若改变无源元件的形状,调整无源元件和辐射元件之间的耦合量,则由于谐振频率也发生变化,因此具有难以与谐振频率分开地调整耦合量的问题。
对此,本实施方式中,将无源元件16形成为两个贴片16A、16B相交叉的十字形状。因此,能利用贴片16A、16B的长度尺寸b1、b2设定谐振频率,并且能利用贴片16A、16B的宽度尺寸a1、a2调整耦合量。因此,对于第一高频信号RF1、第二高频信号RF2,能与谐振频率分开地对辐射元件13和无源元件16之间的耦合量进行单独调整,从而能实现宽频带化。
为了确认上述无源元件16所带来的效果,对将无源元件16形成为十字形状的情况(实施方式1)和将无源元件16形成为四边形的情况(比较例)下的天线增益和回波损耗的频率特性进行测定。图7及图8中示出了其结果。另外,将多层基板2的绝缘层3~5的介电常数εr设为3.5,将绝缘层3的厚度尺寸设为0.1mm,绝缘层4的厚度尺寸设为0.2mm,绝缘层5的厚度尺寸设为0.075mm。辐射元件13的长度尺寸L1、L2均为1.1mm。将无源元件16的第一贴片16A、第二贴片16B的宽度尺寸a1、a2均设为0.5mm,长度尺寸b1、b2均设为1.2mm。此外,从辐射元件13的端部到作为第一共面线路7、第二共面线路9的供电点的过孔14、15的距离q1、q2均为0.16mm。另一方面,对于比较例的情况,无源元件形成为一条边的长度尺寸为1.2mm的正方形。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天线增益为大致相同的特性。若在天线增益为0dB以上的范围内进行比较,则比较例中为20GHz左右的频带,而实施方式1中为22GHz左右的频带,实施方式1的频带与比较例相比拓宽了2GHz左右。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比较例中,回波损耗低于-10dB的频带为10GHz左右。与此相对,实施方式1中,回波损耗低于-10dB的频带为14GHz左右,可知频带有所拓宽。
由此,本实施方式采用如下结构:无源元件16形成为两个贴片16A、16B相交叉的形状,与两个贴片16A、16B相对应的两条共面线路7、9连接到辐射元件13。因此,能利用贴片16A、16B的长度尺寸b1、b2设定谐振频率,并能利用贴片16A、16B的宽度尺寸a1、a2调整辐射元件13和无源元件16之间的电磁场耦合量,从而能拓宽可实现天线1的匹配的频带。此时,利用两条共面线路7、9,方向互不相同的电流I1、I2流过辐射元件13,因此对于相交叉的两个贴片16A、16B,能相互单独地对长度尺寸b1、b2和宽度尺寸a1、a2进行调整。其结果是,能实现宽频带化,并能构成两个极化波可共用的天线1。
此外,无源元件16形成为两个贴片16A、16B正交的十字形状,因此能使两个极化波彼此正交,能提高辐射效率。能将辐射元件13、无源元件16等形成为在彼此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对称性,因此与倾斜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形成具有对称的指向性的天线1。
并且,由于利用共面线路7、9对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因此能利用高频电路中普遍使用的共面线路7、9对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高频电路和天线1之间的连接会变得容易。
采用内部接地层11、辐射元件13、及无源元件16设置于由多个绝缘层3~5层叠而成的多层基板2的结构。因此,通过在互不相同的绝缘层3~5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无源元件16、辐射元件13及内部接地层11,能将它们容易地配置在多层基板2的厚度方向上的互不相同的位置。
并且,在绝缘层4、5之间设有内部接地层11和共面线路7、9的带状导体8、10。因此,能在设有内部接地层11、辐射元件13及无源元件16的多层基板2中一起形成共面线路7、9,能力图提高生产性和减小特性偏差。
接着,图9至图1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的特征在于,采用将微带线路连接至辐射元件的结构。另外,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2的双极化天线21由多层基板22、内部接地层26、第一微带线路27、第二微带线路30、辐射元件13、无源元件16等构成。这里,多层基板22与实施方式1的多层基板2大致相同,由LTCC多层基板形成,具有从上表面22A侧朝向下表面22B侧沿Z轴方向层叠而得到的三层绝缘层23~25。
在该情况下,内部接地层26设置于绝缘层24和绝缘层25之间,覆盖多层基板22的大致整个面。辐射元件13位于绝缘层23和绝缘层24之间,隔着绝缘层24层叠在内部接地层26的上表面。无源元件16位于多层基板22的上表面22A(绝缘层23的上表面),隔着绝缘层23层叠在辐射元件13的上表面。该无源元件16从辐射元件13观察时位于内部接地层26的相反侧,与辐射元件13及内部接地层26绝缘。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微带线路27从内部接地层26观察时设置于辐射元件13的相反侧,构成对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的供电线路。具体而言,微带线路27由内部接地层26和从内部接地层26观察时设置于辐射元件13的相反侧的带状导体28构成。该带状导体28由例如与内部接地层26相同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带状,并且设置于多层基板22的下表面22B(绝缘层25的下表面)。
带状导体28的端部配置在内部接地层26所形成的连接用开口26A的中心部分,经由作为连接线路的过孔29与辐射元件13的X轴方向的中途位置相连接。由此,第一微带线路27向辐射元件13中的与第一贴片16A相对应的X轴方向进行供电。
如图9和图11所示,第二微带线路30也与第一微带线路27大致相同,由内部接地层26和带状导体31形成,从而构成供电线路。该带状导体31由例如与内部接地层26相同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带状,并且设置于多层基板22的下表面22B(绝缘层25的下表面)。带状导体31的端部配置在内部接地层26所形成的连接用开口26B的中心部分,经由作为连接线路的过孔32与辐射元件13的Y轴方向的中途位置相连接。由此,第二微带线路30向辐射元件13中的与第二贴片16B相对应的Y轴方向进行供电。
过孔29、32与实施方式1的过孔14、15大致相同地形成,在贯通绝缘层24、25的同时,通过连接用开口26A、26B的中心部分沿Z轴方向延伸。由此,过孔29、32的两端分别与辐射元件13和带状导体28、31相连接。
过孔29构成对辐射元件13和第一微带线路27之间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线路。过孔29配置在与实施方式1的过孔14大致相同的位置。过孔32构成对辐射元件13和第二微带线路30之间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线路。过孔32配置在与实施方式1的过孔15大致相同的位置。
由此,实施方式2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图12至图14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的特征在于,采用将三板线路(带状线路)连接至辐射元件的结构。另外,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3的双极化天线41由多层基板42、第一三板线路48、第二三板线路50、内部接地层52、辐射元件13、无源元件16等构成。这里,多层基板42与实施方式1的多层基板2大致相同,由LTCC多层基板形成,具有从上表面42A侧朝向下表面42B侧沿Z轴方向层叠而得到的四层绝缘层43~46。
该情况下,辐射元件13位于绝缘层43和绝缘层44之间,隔着绝缘层44层叠在后述的内部接地层52的上表面。无源元件16位于多层基板42的上表面42A(绝缘层43的上表面),隔着绝缘层43层叠在辐射元件13的上表面。该无源元件16从辐射元件13观察时位于内部接地层52的相反侧,与辐射元件13及内部接地层52绝缘。
下表面部接地层47例如由铜、银等导电性金属薄膜形成,且接地。该下表面部接地层47位于多层基板42的下表面42B,覆盖多层基板42的大致整个面。
第一三板线路48构成向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的供电线路。该三板线路48由设置在绝缘层45和绝缘层46之间的作为导体图案的带状导体49以及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夹着带状导体49的下表面部接地层47和后述的内部接地层52构成。带状导体49由例如与下表面部接地层47相同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带状。带状导体49的前端与辐射元件13中的X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和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相连接。由此,第一三板线路48向辐射元件13中的与第一贴片16A相对应的X轴方向进行供电。
第二三板线路50构成向辐射元件13进行供电的供电线路。第二三板线路50与第一三板线路48大致相同,由设置在绝缘层45和绝缘层46之间的带状导体51以及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夹着带状导体51的下表面部接地层47和后述的内部接地层52构成。带状导体51由例如与下表面部接地层47相同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带状。带状导体51的前端与辐射元件13中的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和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相连接。由此,第二三板线路50向辐射元件13中的与第二贴片16B相对应的Y轴方向进行供电。
内部接地层52设置于绝缘层44和绝缘层45之间,覆盖多层基板42的大致整个面。该内部接地层52例如由导电性金属薄膜形成,通过贯通绝缘层45、46的多个过孔53而与下表面部接地层47电连接。此时,多个过孔53以包围带状导体49、51的方式进行配置。
内部接地层52中与带状导体49、51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例如大致圆形的连接用开口52A、52B。带状导体49的端部配置在连接用开口52A的中心部分,经由作为连接线路的过孔54与辐射元件13的X轴方向的中途位置相连接。同样,带状导体51的端部配置在连接用开口52B的中心部分,经由作为连接线路的过孔55与辐射元件13的Y轴方向的中途位置相连接。
过孔54、55与实施方式1的过孔14、15大致相同地形成,在贯通绝缘层44、45的同时,通过连接用开口52A、52B的中心部分沿Z轴方向延伸。由此,过孔54、55的两端分别与辐射元件13和带状导体49、51相连接。
过孔54构成对辐射元件13和第一三板线路48之间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线路。过孔54配置在与实施方式1的过孔14大致相同的位置。过孔55构成对辐射元件13和第二三板线路50之间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线路。过孔55配置在与实施方式1的过孔15大致相同的位置。
由此,实施方式3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4的特征在于,采用两条微带线路彼此并行延伸的结构。另外,实施方式4中,对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4的双极化天线61与实施方式2的双极化天线21大致相同地形成,由多层基板22、内部接地层26、第一微带线路62、第二微带线路64、辐射元件13、无源元件16等构成。
其中,第一微带线路62的带状导体63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之间朝着倾斜方向延伸,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例如45°。另一方面,第二微带线路64的带状导体65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之间朝着倾斜方向延伸,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例如45°。由此,第一微带线路62、第二微带线路64彼此并行延伸。
然后,带状导体63的前端利用过孔29连接至辐射元件13,同时带状导体65的前端利用过孔32连接至辐射元件13。
另外,例示了第一微带线路62、第二微带线路64相对于X轴方向或Y轴方向倾斜45°的情况,但只要是它们彼此并行地延伸的结构,对于该方向,能设定为任意值。然而,由于第一微带线路62、第二微带线路64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辐射元件13的电流I1、I2的方向倾斜,因此第一微带线路62、第二微带线路64和辐射元件13之间容易产生阻抗的不匹配。若考虑到这一点,则第一微带线路62、第二微带线路64优选沿着X轴方向与Y轴方向的中间方向延伸。
由此,实施方式4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相同的作用效果。实施方式4中,采用两条微带线路62、64彼此并行延伸的结构,因此能从天线61朝向高频电路(未图示)并行延伸两条微带线路62、64,由此连接天线61和高频电路。因此,与两条微带线路62、64沿不同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对高频电路和天线61之间进行连接。
实施方式4中,举例说明了应用于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双极化天线61的情况,但也可以应用于实施方式1、3的双极化天线1、41。
实施方式1中,采用使用具备下表面部接地层6的带接地的共面线路7、9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下表面部接地层6。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利用共面线路7、9、微带线路27、30、62、64、三板线路48、50作为供电线路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使用例如同轴电缆等其他供电线路的结构。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无源元件16采用呈大致长方形的两个贴片16A、16B彼此正交的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的变形例1的双极化天线71那样,无源元件72采用使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尺寸增大的两个贴片72A、72B正交的结构。也可以例如如图17所示的变形例2的双极化天线81那样,无源元件82采用使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尺寸缩小的两个贴片82A、82B正交的结构。并且,并不一定要使两个贴片正交,也可以采用以倾斜状态相交叉的结构。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用于60GHz频带的毫米波的双极化天线1、21、41、6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频带的毫米波、微波等所使用的双极化天线。
标号说明
1、21、41、61、71、81 双极化天线
2、22、42 多层基板
6、47 下表面部接地层
7 第一共面线路(第一供电线路)
9 第二共面线路(第二供电线路)
11、26、52 内部接地层
13 辐射元件
16、72、82 无源元件
16A、72A、82A 第一贴片
16B、72B、82B 第二贴片
27、62 第一微带线路(第一供电线路)
30、64 第二微带线路(第二供电线路)
48 第一三板线路(第一供电线路)
50 第二三板线路(第二供电线路)

Claims (3)

1.一种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层基板;
内部接地层;
辐射元件,该辐射元件隔着绝缘层层叠在该内部接地层的上表面,且构成为通过供电线路和导电体而连接得到的正方形的贴片天线;以及
无源元件,该无源元件隔着绝缘层层叠在该辐射元件的上表面,
所述无源元件由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相交叉而构成,
并设有以使电流流向所述辐射元件中与所述第一贴片相对应的X轴方向的方式经由导体沿所述辐射元件的对称轴进行供电的第一供电线路、以及以使电流流向所述辐射元件中与所述第二贴片相对应的Y轴方向的方式经由导体沿所述辐射元件的对称轴进行供电的第二供电线路,
所述多层基板形成为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伸展的平板状,
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彼此独立,所述第一贴片沿所述X轴方向延伸,形成为长方形,所述第二贴片沿所述Y轴方向延伸,形成为长方形,
所述无源元件在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的中心部分相互重合的状态下形成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及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由微带线路、共面线路、或三板线路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及所述第二供电线路采用彼此并行延伸的结构。
CN201380049050.2A 2012-09-21 2013-09-11 双极化天线 Active CN104662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47698.2A CN108550986A (zh) 2012-09-21 2013-09-11 双极化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8147 2012-09-21
JP2012-208147 2012-09-21
PCT/JP2013/074521 WO2014045966A1 (ja) 2012-09-21 2013-09-11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7698.2A Division CN108550986A (zh) 2012-09-21 2013-09-11 双极化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2737A CN104662737A (zh) 2015-05-27
CN104662737B true CN104662737B (zh) 2019-01-11

Family

ID=5034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9050.2A Active CN104662737B (zh) 2012-09-21 2013-09-11 双极化天线
CN201810347698.2A Pending CN108550986A (zh) 2012-09-21 2013-09-11 双极化天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7698.2A Pending CN108550986A (zh) 2012-09-21 2013-09-11 双极化天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65928B2 (zh)
EP (1) EP2899807A4 (zh)
JP (1) JP6129857B2 (zh)
KR (1) KR101982028B1 (zh)
CN (2) CN104662737B (zh)
WO (1) WO20140459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2260B2 (ja) * 2013-01-31 2017-02-15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八木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2偏波パッチアンテナ
JP6231458B2 (ja) * 2014-01-30 2017-11-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基板
CN104134859B (zh) * 2014-08-18 2016-05-04 重庆大学 一种宽带高效率高方向性电小天线
WO2016063748A1 (ja) 2014-10-20 2016-04-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
US9905938B2 (en) * 2015-01-29 2018-02-27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ual polarized high gain and wideband complementary antenna
USD768115S1 (en) * 2015-02-05 2016-10-04 Armen E. Kazanchian Module
US10559982B2 (en) * 2015-06-10 2020-02-11 Ossia Inc. Efficient antennas configuration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WO2017008267A1 (en) 2015-07-15 2017-01-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ual polarized electronically steerable parasitic antenna radiator
US10109922B2 (en) * 2015-09-30 2018-10-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apacitive-fed monopole antenna
KR20170112715A (ko) * 2016-04-01 2017-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18007032A (ja) * 2016-07-01 2018-01-11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JP6569915B2 (ja) 2016-10-28 2019-09-04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KR101952870B1 (ko) 2017-01-23 2019-02-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통합형 rf 모듈
KR101989820B1 (ko) * 2017-03-14 2019-06-18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적층형 패치 안테나
JP6876942B2 (ja) * 2017-03-21 2021-05-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
CN113346221B (zh) * 2017-03-30 2024-03-1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线模块
US10651555B2 (en) * 2017-07-14 2020-05-12 Apple Inc. Multi-band millimeter wave patch antennas
US10658762B2 (en) * 2017-07-14 2020-05-19 Apple Inc. Multi-band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arrays
US10777895B2 (en) * 2017-07-14 2020-09-15 Apple Inc. Millimeter wave patch antennas
US10665959B2 (en) 2017-07-24 2020-05-26 Apple Inc.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having dual patch resonating elements
US10270174B2 (en) 2017-07-25 2019-04-23 Apple Inc.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having cross-shaped resonating elements
TWI648911B (zh) 2017-09-08 2019-01-21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結構
KR102360712B1 (ko) * 2017-09-11 2022-02-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중 편파 안테나
CN111512495A (zh) * 2017-10-17 2020-08-07 索尼公司 腔支承贴片天线
KR102362243B1 (ko) * 2017-10-18 2022-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Rf 패키지 모듈 및 rf 패키지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077587B2 (ja) 2017-11-17 2022-05-31 Tdk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バンドパッチアンテナ
JP7023683B2 (ja) * 2017-11-29 2022-02-22 Tdk株式会社 パッチアンテナ
CN109935964B (zh) * 2017-12-15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单元和天线阵列
US11367968B2 (en) 2017-12-20 2022-06-21 Richwave Technology Corp. Wireless signal transceiver device with dual-polarized antenna with at least two feed zones
US11784672B2 (en) 2017-12-20 2023-10-10 Richwave Technology Corp. Wireless signal transceiver device with a dual-polarized antenna with at least two feed zones
US10833745B2 (en) 2017-12-20 2020-11-10 Richwave Technology Corp. Wireless signal transceiver device with dual-polarized antenna with at least two feed zones
CN109951205B (zh) * 2017-12-20 2021-04-20 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收发装置
CN110011033B (zh) * 2017-12-21 2020-09-11 香港科技大学 天线元件和天线结构
US11271311B2 (en) 2017-12-21 2022-03-08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ct wideband integrated three-broadside-mode patch antenna
KR102419622B1 (ko) * 2017-12-28 2022-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어도 하나의 지정된 대역 상의 노이즈를 차단하기 위한 구조체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233310B2 (en) * 2018-01-29 2022-01-25 The Boeing Company Low-profile conformal antenna
JP7039347B2 (ja) * 2018-03-20 2022-03-22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WO2019188471A1 (ja) * 2018-03-30 2019-10-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通信装置
US10978797B2 (en) 2018-04-10 2021-04-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antenna array apertures mounted against a dielectric layer
US11652301B2 (en) * 2018-04-11 202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tch antenna array
US11139588B2 (en) * 2018-04-11 2021-10-0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tenna arrays mounted against a dielectric layer
CN110400779B (zh) 2018-04-25 202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
US11387568B2 (en) 2018-05-09 2022-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illimeter-wave antenna array element, array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s product
JP7171760B2 (ja) * 2018-05-10 2022-11-15 ケイエムダブリュ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二重偏波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アレイ
CN109004337B (zh) * 2018-06-15 2019-10-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5g通信的双极化毫米波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US10749272B2 (en) 2018-06-15 2020-08-18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Dual-polarized millimeter-wave antenna system applicable to 5G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763589B2 (en) * 2018-07-10 2020-09-01 Apple Inc. Millimeter wave patch antenna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US10741933B2 (en) 2018-07-11 2020-08-11 Apple Inc. Dual-polarization phased antenna arrays
US10727580B2 (en) 2018-07-16 2020-07-28 Apple Inc.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having isolated feeds
WO2020027058A1 (ja) * 2018-08-02 2020-02-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
JP6705577B1 (ja) * 2018-08-20 2020-06-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素子、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2771725B (zh) * 2018-09-27 2023-06-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模块、通信装置以及阵列天线
US10992057B2 (en) 2018-09-28 2021-04-2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ual-band antennas mounted against a dielectric layer
US10741906B2 (en) 2018-09-28 2020-08-1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communications and ranging capabilities
US11088452B2 (en) 2018-09-28 2021-08-1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antennas with symmetric feeding
CN109560379B (zh) * 2018-12-12 2020-09-2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通讯终端
CN109546326A (zh) * 2018-12-14 2019-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09742525B (zh) * 2018-12-31 2021-02-23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天线
CN209389213U (zh) * 2018-12-31 2019-09-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滤波器天线
CN109687071B (zh) * 2018-12-31 2020-11-20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毫米波ltcc滤波器
WO2020145419A1 (ko) * 2019-01-08 2020-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WO2020145392A1 (ja) * 2019-01-10 2020-07-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通信装置
JP7067641B2 (ja) * 2019-01-31 2022-05-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平面アンテナ、平面アレイアンテナ、多軸アレイ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13412557B (zh) * 2019-02-08 2024-02-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模块和通信装置
US11545733B2 (en) * 2019-02-20 2023-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module includ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antenna module
US11158948B2 (en) * 2019-03-20 2021-10-2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US11439003B2 (en) * 2019-04-12 2022-09-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module includ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base station including the antenna module
WO2020217689A1 (ja) 2019-04-24 2020-10-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通信装置
WO2020237559A1 (zh) 2019-05-30 2020-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KR102160966B1 (ko) * 2019-06-12 2020-09-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KR102593099B1 (ko) * 2019-06-13 2023-10-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KR20210001607A (ko) 2019-06-28 2021-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1000083A1 (zh) * 2019-06-29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和天线阵列
WO2021039075A1 (ja) * 2019-08-27 2021-03-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通信装置、ならびに回路基板
US11121469B2 (en) 2019-09-26 2021-09-14 Apple Inc.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having continuously stacked radiating elements
JP2021061502A (ja) * 2019-10-04 2021-04-15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935474B2 (ja) * 2019-10-10 2021-09-15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パッチアンテナ装置
KR102151120B1 (ko) * 2019-10-30 2020-09-02 숭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십자 패치를 이용한 공통 개구부 이중 광대역 마이크로스트립 패치 안테나
US11276933B2 (en) 2019-11-06 2022-03-15 The Boeing Company High-gain antenna with cavity between feed line and ground plane
CN110739533A (zh) * 2019-11-18 2020-01-31 深圳市易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板双极化的天线
JP7363467B2 (ja) * 2019-12-24 2023-10-18 Tdk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KR102203179B1 (ko) * 2019-12-30 2021-01-14 한국과학기술원 높은 격리도를 갖는 이중 편파 안테나
CN111430934B (zh) * 2020-04-02 2022-03-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混合多谐振结构的低温共烧陶瓷工艺封装天线
US11575206B2 (en) * 2020-06-19 2023-02-07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elf-filtering wideband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TWI740551B (zh) * 2020-06-23 2021-09-2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基板合成波導饋入背腔雙極化貼片天線
US20220013915A1 (en) * 2020-07-08 2022-01-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ultilayer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and antenna module
KR20220034547A (ko) * 2020-09-11 2022-03-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2092514A1 (ko) * 2020-10-29 2022-05-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에 배치되는 광대역 안테나
CN112582808B (zh) * 2020-11-13 2022-02-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毫米波5g通信的宽带蝶形贴片天线阵列
CN112490656B (zh) * 2020-12-08 2021-12-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定位能力的小型圆极化gps-bd微带天线
US20240063108A1 (en) 2020-12-28 2024-02-22 Kyocera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semiconductor electronic device
US11949171B2 (en) * 2021-03-01 2024-04-0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ing patch-type antenna arrays therein that support wide bandwidth operation
CN113517559B (zh) * 2021-03-25 2023-03-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高隔离度双频双极化毫米波阵列天线
CN113224517B (zh) * 2021-03-26 2023-05-02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5g毫米波双频介质谐振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250294A1 (ko) * 2021-05-25 2022-12-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적층형 패치 안테나, 안테나 어레이, 및 안테나 패키지
WO2023008618A1 (ko) * 2021-07-29 2023-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5207615B (zh) * 2022-09-16 2022-12-02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单元、微带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16154468B (zh) * 2023-04-19 2023-06-16 湖南大学 一种宽带双极化反射单元及可编程反射天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7793A (en) * 1983-10-28 1988-04-12 Ball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antenna with controllably variable dual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JP2004266499A (ja) * 2003-02-28 2004-09-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平面アンテナ装置
CN1934748A (zh) * 2004-03-08 2007-03-21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局域网通信的多频带天线和系统
US20100289701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Antenna configured for bandwidth improvement on a small substrate.
US20120212376A1 (en) * 2011-02-22 2012-08-23 Cheng-Geng Jan Planar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JP5129825B2 (ja) * 2010-01-13 2013-01-30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圧力調整装置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042B2 (ja) 1979-01-09 1984-01-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ストリツプアンテナ
JPS593042A (ja) 1982-06-24 1984-01-09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石英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369301A (ja) 1986-09-11 1988-03-29 Yuniden Kk 偏波共用平面アンテナ
JPH05129825A (ja) * 1991-11-07 1993-05-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イクロストリツプアンテナ
JPH07307613A (ja) * 1994-05-13 1995-11-21 Antenna Giken Kk 円偏波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JP2001267833A (ja) * 2000-03-16 2001-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JP2003078338A (ja) 2001-08-31 2003-03-14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aboratory 低交差偏波2重偏波平面アンテナ及び給電法
KR20050005075A (ko) * 2003-07-01 2005-01-13 주식회사 팬택 절첩형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마이크로스트립 패치 안테나
JP200627978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National Univ Corp Shizuoka Univ アダプティブ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100652016B1 (ko) * 2005-05-12 2006-12-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노치 기능을 갖는 반원형 초광대역(uwb) 안테나
JP2007142876A (ja) 2005-11-18 2007-06-07 Ntt Docomo Inc 偏波共用パッチアンテナ
WO2008148569A2 (en) * 2007-06-06 2008-12-11 Fractus, S.A. Dual-polarized radiating element, dual-band dual-polarized antenna assembly and dual-polarized antenna array
US7486239B1 (en) * 2007-09-27 2009-02-03 Eswarappa Channabasappa Multi-polarization planar antenna
WO2009111839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National Ict Australia Limited Integration of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cmos transceiver
US8633856B2 (en) * 2009-07-02 2014-01-21 Blackberry Limited Compact single feed dual-polarized dual-frequency band microstrip antenna arra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7793A (en) * 1983-10-28 1988-04-12 Ball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antenna with controllably variable dual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JP2004266499A (ja) * 2003-02-28 2004-09-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平面アンテナ装置
CN1934748A (zh) * 2004-03-08 2007-03-21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局域网通信的多频带天线和系统
US20100289701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Antenna configured for bandwidth improvement on a small substrate.
JP5129825B2 (ja) * 2010-01-13 2013-01-30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圧力調整装置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US20120212376A1 (en) * 2011-02-22 2012-08-23 Cheng-Geng Jan Planar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65928B2 (en) 2018-01-09
EP2899807A1 (en) 2015-07-29
KR20150041054A (ko) 2015-04-15
US20150194730A1 (en) 2015-07-09
WO2014045966A1 (ja) 2014-03-27
JP6129857B2 (ja) 2017-05-17
CN108550986A (zh) 2018-09-18
CN104662737A (zh) 2015-05-27
EP2899807A4 (en) 2016-06-15
KR101982028B1 (ko) 2019-05-24
JPWO2014045966A1 (ja)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2737B (zh) 双极化天线
KR100632616B1 (ko) 안테나장치
JP3990735B2 (ja) アンテナ素子
US10418708B2 (en) Wideband antenna
EP2068400A1 (en) Slot antenna for mm-wave signals
US20150311589A1 (en) Multiband antenna
US20120242547A1 (en) Antenna device
EP3200281B1 (en) Compact slot-type antenna
KR20180012855A (ko) 3개의 편극 신호에 대한 안테나 소자
EP3918670B1 (en) Dual-polarized substrate-integrated beam steering antenna
JP7041859B2 (ja) レクテナ装置
EP2862228B1 (en) Balun
JP4238325B2 (ja) 多周波共用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JP2011155479A (ja) 広帯域アンテナ
KR101791436B1 (ko) 캐비티 백 슬롯 안테나
US20120229342A1 (en) Antenna device
US20200373666A1 (en) Multiban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00119528A (ko) 고이득 및 광대역 특성을 갖는 마이크로스트립 패치 안테나
KR101833037B1 (ko) 다중편파 안테나
JP6035673B2 (ja) 電磁結合構造を有する多層伝送線路板及び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US8803754B2 (en) Antenna and wireless device having same
US20220359993A1 (en) Antenna devi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ccording to a 5g network standard, rf transceiver containing an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ccording to a 5g network standard
JP2007006246A (ja) 多周波共用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CN116547864A (zh) 一种双极化基板集成式360°波束转向天线
JP2008294791A (ja) スパイラル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