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1181A - 终端设备、扫描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扫描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1181A
CN104661181A CN201410566842.3A CN201410566842A CN104661181A CN 104661181 A CN104661181 A CN 104661181A CN 201410566842 A CN201410566842 A CN 201410566842A CN 104661181 A CN104661181 A CN 104661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period
scanning
frequency
terminal equipmen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68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尾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61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1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84Relative positioning
    • G01S5/0289Relative positioning of multiple transceivers, e.g. in ad hoc netwo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84Relative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扫描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成:在终端设备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之后的第一时间段或者在终端设备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后的第二时间段以第一频率执行针对无线信号的扫描;以及在第一时间段过去或者第二时间段过去之后,停止扫描或者以比第一频率低的第二频率来执行扫描。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扫描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文中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终端设备、扫描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例如小型服务器、无线通信以及移动装置的发展,根据个人情况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服务已经变得可能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情况。可以将周围的“人”和周围的“事”用作用于指示个人情况的项。例如,当信息根据终端附近的“人”而被限制为照片或文档以提供给终端时,终端的用户能够容易地获取所需信息。
已经提出以下项作为在检测附近的“人”或“事”中使用的技术。
例如,已经提出以下技术:将多个终端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使得服务器确定所述终端中是否有一些终端处于彼此接近的位置,并且在服务器确定有一些终端彼此接近的情况下,向终端中的每个终端通知该确定的结果。
此外,已经提出以下技术:基于接收从安装在附近终端上的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信号例如蓝牙(注册商标)无线信号或WiFi(注册商标)无线信号来检测存在于该附近终端的附近的终端。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07-311919和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2011-217128是现有技术文献的示例。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针对人类情况提供准确的ICT服务,理想的是不断地检测“人”和“事”。
然而,因为不管定位方法如何,用于定位的功耗均非常高,所以当由终端执行定位时电池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即使使用了无线信号例如蓝牙和Wi-Fi,在检测“人”和“事”时终端中的电池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成:针对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者以第一频率执行针对无线信号的扫描,该第一时间段是在终端设备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之后的时间段,并且该第二时间段是在终端设备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后的时间段;以及当针对第一时间段以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时,在第一时间段过去之后进行下述中至少之一:停止所述扫描;以及以比第一频率低的第二频率执行所述扫描,以及当针对第二时间段以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时,在第二时间段过去之后进行下述中至少之一:停止所述扫描;以及以第二频率执行所述扫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的功能块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信息列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对象列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被检测装置列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控制处理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服务器的功能块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状态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知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5A、图15B和图15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1的示意图;
图16A、图16B和图16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2的示意图;
图17A、图17B和图17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3的示意图;
图18A、图18B和图18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4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20A、图20B和图20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5的示意图;
图21A、图21B和图21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6的示意图;
图22A、图22B和图22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7的示意图;
图23A、图23B和图23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8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装置的功能块的示意图;以及
图2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文中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使得能够抑制终端的功耗并且使得能够抑制对附近人和事的检测的遗漏的终端、终端控制方法、终端控制程序以及服务器。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23来描述第一实施方式。
(检测系统的概述)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系统设置有服务器200和多个装置(终端)100。所述多个装置100和服务器200经由有线或无线网络300耦接在一起。可以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用作装置100。
[装置100的硬件配置]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00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00设置有作为硬件模块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1、主存储器102、辅助存储器103、传感器104、无线设备105以及通信模块106。硬件模块例如通过总线107耦接在一起。
CPU 101通过经由总线107将存储在辅助存储器103中的各种程序读入主存储器102中并且执行在主存储器102中读取的各种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下面描述各种功能的细节。
主存储器102存储由CPU 101执行的各种程序。主存储器102用作CPU 101的工作区域,并且存储用于由CPU 101进行处理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可以将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作主存储器102。
辅助存储器103存储用于操作装置100的各种程序。除了由装置100执行的应用程序以外,所述各种程序包括例如作为用于操作应用程序的环境的操作系统(OS)。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存储在辅助存储器103中。可以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闪速存储器或只读存储器(CD-ROM)用作辅助存储器103。
传感器104检测装置100的各种状态。可以将加速度传感器、螺旋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亮度传感器、相机或麦克风等用作传感器104。
无线设备105以预定频率发出信标信号(短距离无线信号)。此外,无线设备105基于例如传感器104的输出来切换至信标信号接收状态,并且接收由安装在附近装置上的无线设备发送的信标信号。
在下文中,将无线设备105切换至信标信号接收状态并且接收由附近装置发送的信标信号的行为称为“扫描”。将从第一次扫描的开始至结束的、用于准确地接收针对每个预定时间段所发送的信标信号的时间段设为至少比信标信号的发送间隔长。作为结果,用于扫描的功耗显著大于在例如移动终端的等待状态期间的功耗(例如5mA至6mA)。可以将由标准例如蓝牙低功耗(BLE)或Wi-Fi所决定的无线信号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
在装置100与服务器200之间进行通信时,通信模块106使用通信协议例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或长期演进技术(LTE)。
(装置100的功能块)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00的功能块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装置100设置有移动检测单元111、装置检测控制单元(扫描控制单元)112、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设备控制单元114、检测信息发送单元115、通知接收单元116以及应用执行单元117。此外,主存储器102或辅助存储器103存储有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检测对象列表L2以及被检测装置列表L3等。
移动检测单元111、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设备控制单元114、检测信息发送单元115、通知接收单元116以及应用执行单元117全部均通过CPU 101将控制程序读入主存储器102中并且执行在主存储器102中读取的控制程序来实现。
移动检测单元111基于传感器104的输出来检测装置100的移动状态。装置100的移动状态对应于装置100的用户的移动状态。此外,移动检测单元111向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通知装置100的移动状态。例如,当装置100正在移动时,移动检测单元111向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通知该“移动”。此外,当装置100静止时,移动检测单元111向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通知装置100是“静止”的。
可以将例如在计步器中使用的步子数目的测量算法用于检测移动状态。在使用步子数目的测量算法的情况下,移动检测单元111检测来自安装在装置100中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三轴加速度信号的三轴合成值的正载荷峰,并且然后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检测到相反极性峰时计算步子数目。也就是说,移动检测单元111在步子数目在预定时间段期间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装置100是静止的,并且在步子数目在预定时间段期间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确定装置100正在移动。
一旦移动检测单元111通知了移动状态的改变,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向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发出用于使无线设备105执行扫描的扫描指令或具体地发出扫描开始指令和扫描停止指令。
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基于来自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的扫描指令来向设备控制单元114发出扫描开始指令和扫描停止指令。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还基于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来确定具有大于等于阈值的信标信号无线电波强度的装置是存在于装置100的附近区域内的装置,并且将该装置登记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此外,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基于被检测装置列表L3来检测“装置的进入”或“装置的退出”。
“装置的进入”指的是另一装置进入装置100的附近区域。“装置的退出”指的是另一装置从装置100的附近区域退出。因为将存在于装置100的附近区域内的装置的识别信息(装置ID)登记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所以可以通过搜索添加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的装置ID或者从被检测装置列表L3移除的装置ID来检测另一装置进入装置100的附近区域以及另一装置从装置100的附近区域退出。尽管在下文中描写为“进入装置”以及“从装置退出”等,但是所述短语分别表示“进入装置的附近区域”以及“从装置的附近区域退出”。
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在检测到“装置的进入”时向检测信息发送单元115发送进入信息。该进入信息包括检测到“装置的进入”的装置(装置100)的装置ID以及被检测为进入装置100的装置(在下文中称为被检测装置)的装置ID。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在检测到“装置的退出”时向检测信息发送单元115报告退出信息。该退出信息包括检测到“装置的退出”的装置(装置100)的装置ID以及被检测为从装置100退出的装置(在下文中称为被检测装置)的装置ID。
设备控制单元114控制通信模块106执行信标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此外,设备控制单元114根据通信模块106所接收的信标信号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记录作为信标信号的发送源的装置的地址以及信标信号的无线电波强度。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检测信息发送单元115基于来自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的进入信息和退出信息来向服务器200发送进入通知请求和退出通知请求。进入通知请求包括检测到“装置的进入”的装置(装置100)的装置ID以及被检测为进入装置100的装置(被检测装置)的装置ID。退出通知请求包括检测到装置的退出的装置(装置100)的装置ID以及被检测为从装置100退出的装置(被检测装置)的装置ID。一旦接收到进入通知请求,服务器200就向被检测装置通知进入作为该进入通知请求的发送源的装置,也就是说,进入检测到“装置的进入”的装置100。一旦接收到退出通知请求,服务器200就向被检测装置通知从作为该退出通知请求的发送源的装置退出,也就是说,从检测到“装置的退出”的装置100退出。
通知接收单元116接收来自服务器200的进入通知和退出通知。进入通知包括进入装置100的其他装置——也就是说被装置100检测为进入的装置——的装置ID。退出通知包括退出装置100的其他装置——也就是说被装置100检测为退出的装置——的装置ID。
应用执行单元117基于来自通知接收单元116的进入通知和退出通知来控制应用的执行。例如,当通知接收单元116接收到进入通知时,应用执行单元117执行与从进入通知读取的装置(作为进入通知请求的发送源的装置)有关或者与该装置的用户有关的应用。尽管没有具体限制,但是应用的类型是例如包括诸如照片或文档之类的内容的类型。代替执行应用,可以将应用的图标显示在装置100的本地屏幕上的显著位置。另外,当从通知接收单元116接收到退出通知时,应用执行单元117可以停止与从退出通知读取的装置(作为退出通知请求的发送源的装置)有关或者与该装置的用户有关的应用的执行。此外,代替停止应用的执行,可以将应用的图标从装置100的本地屏幕上的显著位置移除。
[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记录作为由装置100检测到的信标信号的发送源的装置的地址以及信标信号的无线电波强度。例如,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的第一行记录地址“12:34:56:78:90:AB”和无线电波强度“-50”,在第二行记录地址“12:34:56:78:90:AC”和无线电波强度“-60”。
[检测对象列表L2]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对象列表L2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检测对象列表L2存储用于检测的装置的识别信息(装置ID)以及用于检测的装置的地址。例如,可以在检测对象列表L2中登记装置100的用户想要检测的装置的装置ID和地址。
[被检测装置列表L3]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被检测装置列表L3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被检测装置列表L3记录存在于装置100的附近区域中的装置的装置ID。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装置“aaaa”和装置“bbbb”存在于装置100的附近区域中。作为结果,可以通过监视被检测装置列表L3来检测装置进入装置100的附近区域以及装置从装置100的附近区域退出。
[扫描控制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00的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执行如下所述的扫描控制处理。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等待装置100的移动状态的输入(步骤S001)。
接下来,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确定是否已经输入装置100的移动状态(步骤S002)。
如果在步骤S002中确定没有输入移动状态(步骤S002:否),则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继续等待装置100的移动状态的输入(步骤S001)。
相反,如果在步骤S002中确定已经输入移动状态(步骤S002:是),则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确定移动状态是否已经改变,也就是说,确定当前移动状态与先前移动状态是否不同(步骤S003)。
如果在步骤S003中确定移动状态没有改变(步骤S003:否),则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继续等待装置100的移动状态的输入(步骤S001)。
相反,如果在步骤S003中确定移动状态已经改变(步骤S003:是),则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指示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开始扫描(步骤S004)。
接下来,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等待预定时间段(步骤S005),接着指示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停止扫描(步骤S006)。
接下来,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再次等待装置100的移动状态的输入(步骤S001)。
无线设备105使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扫描。作为结果,与无线设备105持续地执行扫描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归因于扫描的功耗。下面提供详细说明。
当从移动状态改变起过去上述预定时间段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停止所述扫描。然而,本公开不局限于该示例。例如,代替停止所述扫描,可以以比正常扫描频率(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期间的扫描频率)低的扫描频率来继续所述扫描。即使使用这样的配置,与无线设备105以正常扫描频率来执行扫描的情况相比,也可以降低功耗。
尽管无线设备105使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仅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扫描,不言而喻的是,当在已经停止扫描之后移动状态发生另一改变时,无线设备105再次使扫描执行。
[装置检测执行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00的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进行如下所述的装置检测执行处理。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检测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从设备控制单元114获得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步骤S011)。
接下来,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从登记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的装置中选择一个未选装置(步骤S012)。
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接着确定所选装置是否为检测对象(步骤S013)。具体地,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确定所选装置的地址是否登记在检测对象列表L2中。
如果在步骤S013中确定所选装置是检测对象(步骤S013:是),也就是说,如果所选装置的地址已经登记在检测对象列表L2中,则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基于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来确定所选装置的无线电波强度是否大于等于阈值以及所选装置是否登记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步骤S014)。
如果在步骤S014中确定所选装置的无线电波强度大于等于阈值并且所选装置未登记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步骤S014:是),则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将所选装置登记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并且请求检测信息发送单元115发送关于所选装置的进入通知请求(步骤S015)。
接下来,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确定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是否存在未选装置(步骤S016)。类似地,如果在步骤S013中确定所选装置不是检测对象(步骤S013:否),或者如果在步骤S014中确定所选装置的无线电波强度小于阈值并且所选装置登记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步骤S014:否),则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确定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是否存在未选装置(步骤S016)。
如果在步骤S016中确定存在未选装置(步骤S016:是),则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从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登记的装置中再次选择一个未选装置(步骤S012)。
然而,如果在步骤S016中确定不存在未选装置(步骤S016:否),则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从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登记的未选装置中选择一个装置(步骤S017)。
接下来,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确定所选装置是否未登记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并且确定所选装置的无线电波强度是否小于阈值(步骤S018)。
如果在步骤S018中确定所选装置未登记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步骤S018:是),并且确定所选装置的无线电波强度小于阈值(步骤S108:是),则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从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删除该所选装置并且请求检测信息发送单元115发送关于所选装置的退出通知请求(步骤S019)。
接下来,确定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是否存在未选装置(步骤S020)。类似地,如果在步骤S018中确定所选装置登记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并且如果确定所选装置的无线电波强度不小于阈值(步骤S018:否),则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确定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是否存在未选装置(步骤S020)。
如果在步骤S020中确定在被检测装置列表L3中存在未选装置(步骤S020:是),则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再次确定在扫描装置信息列表L1中是否存在未选装置(步骤S016)。
[扫描控制处理的细节]
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控制处理的示意图并且示出了装置A、装置B和装置C的移动状态的变化以及装置A、装置B和装置C的处理状况。
装置A、装置B和装置C以预定频率发送信标信号。信标信号包括作为信标信号的发送源的装置的地址。因此,通过读取信标信号中的地址,可以识别作为信标信号的发送源的装置。
如图9所示,装置B接近装置A和装置C,并且在进入装置A和装置C的附近区域之后保持静止。因为装置B的移动状态从“移动”变为“静止”,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扫描控制处理被激活并且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扫描(图9中的处理A)。作为结果,装置B检测到装置A和装置C的进入。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了三次扫描,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方式。
接下来,装置B向装置A和装置C通知检测到进入装置A和装置C,并且进而向服务器200发送关于装置A和装置C的进入检测请求(图9中的处理B)。作为结果,装置A和装置C接收由服务器200发送的进入通知(图9中的处理C),以检测装置B的进入。以此方式,装置A、装置B和装置C均能够获知装置A、装置B和装置C位于彼此附近。
接下来,装置C移动离开装置A和装置B,并且离开装置A和装置B的附近区域。此时,因为装置C的移动状态从“静止”变为“移动”,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扫描控制处理被激活并且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扫描(图9中的处理D)。作为结果,检测到装置C从装置A和装置B退出。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执行了三次扫描,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方式。
接下来,装置C向服务器200发送关于装置A和装置B的退出通知请求,以向装置A和装置B通知检测到从装置A和装置B退出(图9中的处理E)。作为结果,装置A和装置B接收由服务器200发送的退出通知(图9中的处理F),并且检测装置C的退出。以此方式,装置A、装置B和装置C均能够获知装置C已从装置A和装置B退出。
以此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装置的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期间执行扫描。也就是说,仅在存在装置的移动状态改变时执行扫描。作为结果,与其中不断地执行扫描的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降低装置的功耗。
然而,使用以上配置不能检测移动状态没有改变的装置的进入和退出。作为结果,经由服务器200向进入或退出作为进入通知请求或退出通知请求的发送源的装置的装置发送进入通知或退出通知。作为结果,移动状态没有改变的装置——也就是说没有执行扫描的装置——能够知道另一装置进入或退出。
此外,向服务器200发送进入通知请求或退出通知请求以及接收服务器200所发送的进入通知或退出通知利用了比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例如BLT或Wi-Fi的功耗小的3G或LTE,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装置的功耗。[服务器200的硬件配置]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0的硬件配置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0设置有作为硬件模块的CPU 201、主存储器202、辅助存储器203以及通信模块204。硬件模块例如通过总线205耦接至彼此。
CPU 201经由总线205将存储在辅助存储器203中的各种程序读入主存储器202中,并且通过执行在主存储器202中读取的各种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下面描述各种功能的细节。
主存储器202存储由CPU 201执行的各种程序。主存储器202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域,并且存储用于由CPU 201进行处理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可以将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作主存储器202。
辅助存储器203存储用于操作服务器200的各种程序。除了服务器200执行的应用程序以外,所述各种程序包括例如作为执行应用程序的环境的操作系统(OS)。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存储在辅助存储器203中,可以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闪速存储器或CD-ROM用作辅助存储器203。
在装置100与服务器200之间进行通信时,通信模块204使用通信协议例如3G或LTE。
[服务器200的功能块]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0的功能块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0设置有接收单元211、通知确定单元212、发送单元213以及组状态信息存储单元214。
接收单元211、通知确定单元212、发送单元213以及组状态信息存储单元214全部均通过CPU 201从主存储器202读取控制程序并且执行从主存储器202读取的控制程序来实现。
接收单元211接收来自装置100的通知请求,即进入通知请求和退出通知请求。
通知确定单元212基于由装置100发送的通知请求来执行进入处理或退出处理。下面提供进入处理和退出处理的细节。通知确定单元212管理存储在组状态信息存储单元214中的组状态管理表T的记录。
组状态信息存储单元214存储组状态管理表T。下面提供组状态管理表T的细节。
(组状态管理表T)
图1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组状态管理表T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组状态管理表T记录组ID、装置ID列表和检测对列表。组ID是组的识别信息。装置ID列表是属于组的装置的识别信息。检测对列表是包括已经检测到进入某一装置的装置的装置ID和被检测为进入某一装置的装置的装置ID的对列表。组指的是通过进入关系链而联系起来的多个装置的组。当某一装置进入两个装置时,因为该两个装置由通过该某一装置的进入关系而联系在一起,所以该两个装置变成一个共同的组的成员。例如,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组状态管理表T的第一行中记录组ID“1”、装置ID列表“4,5,6”以及检测对列表“(4,5),(5,6)”。
[通知确定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0中的通知确定单元212执行下述通知确定处理。
图1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知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知确定单元212等待来自装置100的通知请求(步骤S021)。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通知请求(步骤S022)。
如果在步骤S022中确定没有接收到通知请求(步骤S022:否),则通知确定单元212等待来自装置100的通知请求(步骤S021)。
如果在步骤S022中确定已经接收到通知请求(步骤S022:是),则通知确定单元212确定该通知请求是否为进入通知请求(步骤S023)。
如果在步骤S023中确定通知请求是进入通知请求(步骤S023:是),则通知确定单元212执行“进入处理”(步骤S024)。下面提供进入处理的细节。
如果在步骤S023中确定通知请求不是进入通知请求(步骤S023:否),也就是说,如果确定通知请求是退出通知请求,则通知确定单元212执行“退出处理”(步骤S025)。下面提供退出处理的细节。
如上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0基于来自装置100的通知请求——也就是说,基于进入通知请求或退出通知请求——来执行进入处理或退出处理。
[进入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0中的通知确定单元212执行以下进入处理。
图1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通知确定单元212从进入通知请求读取作为通知请求的发送源的装置的装置ID(下文中,“发送源装置ID”)以及被检测装置的装置ID(下文中,“被检测装置ID”),并且将发送源装置ID设为“S”以及将被检测装置ID设为“D”(步骤S031)。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搜索“S”或“D”所属于的组ID,将找到的组ID设为“G1”和“G2”,并且将找到的组的数目设为“N”(步骤S032)。注意,仅在找到两个组ID的情况下才使用“G2”。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确定“N”是“0”、“1”还是“2”(步骤S033)。
如果在步骤S033中确定N为“0”(步骤S033:“0”),也就是说,如果确定没有找到“S”或“D”所属于的组ID,则通知确定单元212向装置“D”通知进入装置“S”,并且向装置“S”通知装置“D”进入(步骤S034)。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向组状态管理表T添加新组,将“S”和“D”登记在新组的装置ID列表中,并且将(S,D)登记在新组的检测对列表中(步骤S035)。下面描述详细示例(参见详细示例1)。
如果在步骤S033中确定“N”为“1”(步骤S033:“1”),也就是说,如果确定找到“S”或“D”所属于的一个组ID,则通知确定单元212确定装置“S”或装置“D”中哪一个不属于组“G1”(步骤S036)。
如果在步骤S036中确定装置“S”或装置“D”不属于组“G1”(步骤S036:是),则通知确定单元212将不属于组“G1”的装置的装置ID设为“A”(步骤S037)。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向组“G1”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通知装置“A”进入,并且向装置“A”通知进入组“G1”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中(步骤S038)。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1”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A”,并且在组“G1”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S,D)(步骤S039)。下面描述详细示例(参见详细示例2)。
如果在步骤S036中确定装置“S”和装置“D”均属于组“G1”(步骤S036:否),则通知确定单元212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1”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S,D)(步骤S040)。此时,通知确定单元212不通知装置的进入。下面描述详细示例(参见详细示例3)。
如果在步骤S033中“N”是“2”(步骤S033:“2”),也就是说,如果发现“S”或“D”所属于的两个组ID,则通知确定单元212向组“G1”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通知组“G2”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进入,并且向组“G2”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通知组“G1”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进入(步骤S041)。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1”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组“G2”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ID,并且在组“G1”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在组“G2”的检测对列表中的作为对的(S,D),并且此外删除组“G2”(步骤S042)。
[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1]
图15A、图15B和图15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1的示意图。
详细示例1是其中装置“4”接近装置“3”并且生成新组的示例。
如图15A所示,当装置“4”接近装置“3”并且检测到进入装置“3”时,服务器200接收来自装置“4”的、进入装置“3”的进入通知请求,并且将“S”设为“4”以及将“D”设为“3”(步骤S031)。
如图15B所示,服务器200接着确定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不存在“3”或“4”所属于的组并且接着将“N”设为“0”(步骤S032)。
服务器200接着向装置“3”通知进入装置“4”,并且向装置“4”通知装置“3”进入(步骤S034)。
如图15C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添加新组“4”,并且在组“4”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3”和“4”,并且在组“4”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3,4)。
[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2]
图16A、图16B和图16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2的示意图。
详细示例2是其中装置“3”接近装置“1”并且将装置“3”添加到装置“1”所属于的组“1”的示例。
如图16A所示,当装置“3”接近装置“1”并且检测到进入装置“1”时,服务器200接收来自装置“3”的、进入装置“1”的进入通知请求,并且将“S”设为“3”以及将“D”设为“1”(步骤S031)。
如图16B所示,服务器200接着确定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存在“1”或“3”所属于的组“1”,将“G1”设为“1”并且接着将“N”设为“1”(步骤S032)。
如图16B所示,因为装置“3”没有包括在组“1”的装置ID列表中(步骤S036),所以服务器200将“A”设为“3”(步骤S037)。
服务器200接着向装置“1”和装置“2”通知装置“3”进入,并且向装置“3”通知进入装置“1”和装置“2”(步骤S038)。
如图16C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1”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3”,并且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1”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1,3)(步骤S039)。
[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3]
图17A、图17B和图17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3的示意图。
详细示例3是其中装置“3”接近装置“2”但是组没有产生变化的示例。
如图17A所示,当装置“3”接近装置“2”并且检测到进入装置“2”时,服务器200接收来自装置“3”的、进入装置“2”的进入通知请求,并且将“S”设为“3”以及将“D”设为“2”(步骤S031)。
如图17B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找到“2”或“3”所属于的组“1”,将“G1”设为“1”以及接着将“N”设为“1”(步骤S032)。
服务器200接着不通知装置的进入,这是因为“2”和“3”属于组“1”,并且如图17C所示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1”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2,3)(步骤S040)。
[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4]
图18A、图18B和图18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入处理的详细示例4的示意图。
详细示例4是其中装置“3”接近装置“2”并且装置“2”所属于的组“1”和装置“3”所属于的组“2”变为一个组的示例。
如图18A所示,当装置“3”接近装置“2”并且检测到进入装置“2”时,服务器200接收来自装置“3”的、进入装置“2”的进入通知请求,并且将“S”设为“3”以及将“D”设为“2”(步骤S031)。
如图18B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找到“2”或“3”所属于的组“1”和组“2”,并且将“G1”设为“1”、将“G2”设为“2”以及将“N”设为“2”(步骤S032)。
服务器200接着向装置“1”和装置“2”通知装置“3”和装置“4”进入,并且向装置“3”和装置“4”通知进入装置“1”和装置“2”(步骤S041)。
如图18C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G1”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3”和“4”,并且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1”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3,4)和(2,3),并且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删除组“2”(步骤S042)。
[退出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0中的通知确定单元212执行下述退出处理。
图19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9所示,通知确定单元212从退出通知请求读取作为通知请求的发送源的装置的装置ID(下文中,“发送源装置ID”)以及被检测装置的装置ID(下文中,“被检测装置ID”),并且将发送源装置ID设为“S”以及将被检测装置ID设为“D”(步骤S051)。
通知确定单元212接着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搜索包括(S,D)的组,并且将找到的组ID设为“G”(步骤S052)。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的检测对列表中删除(S,D)(步骤S053)。
接下来,通知确定单元212确定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的检测对列表是否为空(步骤S054)。
如果在步骤S054中确定组“G”的检测对列表为空(步骤S054:是),则通知确定单元212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删除组“G”(步骤S061)。
通知确定单元212接着向装置“S”通知装置“D”退出,并且向装置“D”通知从装置“S”退出(步骤S062)。下面描述详细示例(参见详细示例5)。
如果在步骤S054中确定组“G”的检测对列表不为空(步骤S054:否),则通知确定单元212确定是否已经将组“G”分成两个组(步骤S055)。
如果在步骤S055中确定没有将组“G”分成两个组(步骤S055:否),则通知确定单元212确定在组“G”的检测对列表中是否存在“S”(步骤S058)。
如果在步骤S058中确定在组“G”的检测对列表中不存在“S”(步骤S058:否),则通知确定单元212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的装置ID列表中删除“S”(步骤S059)。
通知确定单元212接着向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的装置ID中的装置通知装置“S”退出,并且向装置“S”通知从组“G”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退出(步骤S060)。下面描述详细示例(参见详细示例6)。
如果在步骤S058中确定在组“G”的检测对列表中存在“S”(步骤S058:是),则通知确定单元212结束退出处理。
如果在步骤S055中确定已经将组“G”分成两个组(步骤S055:是),则通知确定单元212在组“G”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组中的一个组的装置ID列表的装置ID,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组中的一个组的对,并且此外添加新组“G2”,在组“G2”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属于另一个组的装置ID、以及在组“G2”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该另一个组的对(步骤S056)。
通知确定单元212接着向组“G”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通知组“G2”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退出,并且向组“G2”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通知从组“G”的装置ID列表中的装置退出(步骤S057)。
[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5]
图20A、图20B和图20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5的示意图。
详细示例5是其中装置“2”移动离开装置“1”并且删除组的示例。
如图20A所示,当装置“2”移动离开装置“1”并且检测到从装置“1”退出时,服务器200接收来自装置“2”的、从装置“1”退出的退出通知请求,并且将“S”设为“2”以及将“D”设为“1”(图19中的步骤S051)。
如图20B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找到包括(1,2)的组“1”,并且将“G”设为“1”(图19中的步骤S052)。
接下来,服务器200接着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1”的检测对列表中删除(1,2)(图19中的步骤S053)。
服务器200接着确定组“1”的检测对列表已经变空(图19中的步骤S054),并且如图20C所示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删除组“1”(图19中的步骤S061)。
服务器200接着向装置“S”通知从装置“D”退出,并且向装置“D”通知装置“S”退出(图19中的步骤S062)。
[详细示例6]
图21A、图21B和图21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6的示意图。
详细示例6是其中装置“3”移动离开装置“1”并且此时装置“3”离开装置“3”所属于的组“1”的示例。
如图21A所示,当装置“3”移动离开装置“1”并且检测到从装置“1”退出时,服务器200接收来自装置“3”的、从装置“1”退出的退出通知请求,并且将“S”设为“3”以及将“D”设为“1”(图19中的步骤S051)。
如图21B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找到包括(1,3)的组“1”,并且将“G”设为“1”(图19中的步骤S052)。
如图21C所示,服务器200接着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1”的检测对列表中删除(1,3)(图19中的步骤S053)。
服务器200接着确定组“1”的检测对列表不为空(图19中的步骤S054:否)并且接着确定组“1”没有分成两组(图19中的步骤S055:否),并且此外确定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1”的检测对列表中不存在“3”(图19中的步骤S058:否),并且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1”的装置ID列表中删除“3”(图19中的步骤S059:否)。
服务器200接着向装置“1”和装置“2”通知装置“3”退出,并且向装置“3”通知从装置“1”和装置“2”退出(图19中的步骤S060)。
[详细示例7]
图22A、图22B和图22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7的示意图。
详细示例7是其中装置“3”移动离开装置“1”并且此时装置“3”离开装置“3”所属于的组“1”的示例。
如图22A所示,当装置“3”移动离开装置“1”并且检测到从装置“1”退出时,服务器200接收来自装置“3”的、从装置“1”退出的退出通知请求,并且将“S”设为“3”以及将“D”设为“1”(图19中的步骤S051)。
如图22B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找到包括(1,3)的组“1”,并且将“G”设为“1”(图19中的步骤S052)。
如图22C所示,服务器200接着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1”的检测对列表中删除(1,3)(图19中的步骤S053)。
服务器200接着确定组“1”的检测对列表不为空(图19中的步骤S054:否),并且接着确定组“1”没有分成两个组(图19中的步骤S055:否),并且此外确定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1”的检测对列表中存在“3”(图19中的步骤S058:是),并且接着结束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
[详细示例8]
图23A、图23B和图23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退出处理的详细示例8的示意图。
详细示例8是其中装置“3”移动离开装置“1”并且此时该点装置“3”所属于的组“1”被分成两个组的示例。
如图23A所示,当装置“3”移动离开装置“1”并且检测到从装置“1”退出时,服务器200接收来自装置“3”的、从装置“1”退出的退出通知请求,并且将“S”设为“3”以及将“D”设为“1”(图19中的步骤S051)。
如图23B所示,服务器200接着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找到包括(1,3)的组“1”,并且将“G”设为“1”(图19中的步骤S052)。
接下来,服务器200从组状态管理表T中的组“G1”的检测对列表中删除(1,3)(图19中的步骤S053)。
服务器200接着确定组“1”的检测对列表不为空(图19中的步骤S054:是),并且进一步确定组“1”已经分为两个组(图19中的步骤S055:是),并且如图23C所示,在组状态管理表T中,在组“G”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1”和“2”,在组“G”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1,2),在新组“G2”的装置ID列表中登记“3”和“4”,并且在新组“G2”的检测对列表中登记(3,4)(图19中的步骤S056)。
服务器200接着向装置“1”和装置“2”通知装置“3”和装置“4”退出,并且向装置“3”和装置“4”通知从装置“1”和装置“2”退出(图19中的步骤S057)。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4和图25提供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将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置、功能和操作相同的配置、功能和操作。
[装置100A的功能块]
图2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装置100A的功能块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装置100A设置有代替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00的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的装置检测控制单元(扫描控制单元)112A。
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A通过CPU 101将控制程序读入主存储器102并且执行在主存储器102中读取的控制程序来实现。
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A在装置100A的移动状态从“静止”变为“移动”之后的第一时间段(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预定时间段相对应)发出使无线设备105执行扫描的扫描指令。此外,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A在装置100A的移动状态从“移动”变为“静止”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发出使无线设备105执行扫描的扫描指令。该第一时间段比第二时间段长。
[扫描控制处理]
图2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25所示,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A首先向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发出指令以开始扫描(步骤S004),并且接着确定装置100A的移动状态的改变是否为从“移动”变为“静止”(步骤S071)。
如果在步骤S071中确定移动状态的改变为从“移动”变为“静止”(步骤S071:是),则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A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在移动状态改变之后等待第一时间段(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预定时间段相对应)(步骤S005),并且接着指示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停止扫描(步骤S006)。
然而,如果在步骤S071中确定移动状态的改变不是从“移动”变为“静止”(步骤S071:否),也就是说,当确定移动状态的改变为从“静止”变为“移动”,则装置检测控制单元112A等待比第一时间段长的第二时间段(步骤S072),并且接着指示装置检测执行单元113停止扫描(步骤S006)。
在考虑到来自多个装置的信标信号可能冲突从而使得没有观测到无线信号的可能性时,在一次没有观测到信标信号而确定为退出并且因而可能会将尽管在附近却意外地针对其没有接收到信号的装置处理为退出的装置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当移动状态从“静止”变为“移动”并且发生退出时,可以基于在较长时间段观测信标信号期间多次没有观测到信标信号的事实来做出确定。相应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当装置100移动离开作为信标信号的发送源的装置时移动状态从“静止”变为“移动”的扫描时间段比针对移动状态从“移动”变为“静止”的扫描时间段长。
此外,当在扫描时间段期间多次执行扫描时,可以增大从扫描开始直至结束的时间段。此外,可以将进行多次扫描作为一次持续扫描来进行。

Claims (18)

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针对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者以第一频率执行针对无线信号的扫描,所述第一时间段是在所述终端设备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之后的时间段,并且所述第二时间段是在所述终端设备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后的时间段,以及
当针对所述第一时间段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过去之后进行下述中至少之一:停止所述扫描;以及以比所述第一频率低的第二频率执行所述扫描,以及当针对所述第二时间段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时,在所述第二时间段过去之后进行下述中至少之一:停止所述扫描;以及以所述第二频率执行所述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向信息处理设备发送:指示下述装置的第一识别信息,所述装置为在执行所述扫描期间所检测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以及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期间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来进行向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6.一种使用终端设备的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者以第一频率执行针对无线信号的扫描,所述第一时间段是在所述终端设备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之后的时间段,并且所述第二时间段是在所述终端设备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后的时间段,以及
当针对所述第一时间段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过去之后进行下述中至少之一:停止所述扫描;以及以比所述第一频率低的第二频率执行所述扫描,以及当针对所述第二时间段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时,在所述第二时间段过去之后进行下述中至少之一:停止所述扫描;以及以所述第二频率执行所述扫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描方法,还包括:
向信息处理设备发送:指示下述装置的第一识别信息,所述装置为在执行所述扫描期间所检测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以及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描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期间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描方法,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描方法,其中,
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来进行向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1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信息处理设备;以及
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存储器和耦接至所述第一存储器的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成:
针对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至少一者以第一频率执行针对无线信号的扫描,所述第一时间段是在所述终端设备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之后的时间段,并且所述第二时间段是在所述终端设备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后的时间段,以及
当针对所述第一时间段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过去之后进行下述中至少之一:停止所述扫描;以及以比所述第一频率低的第二频率执行所述扫描,以及当针对所述第二时间段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时,在所述第二时间段过去之后进行下述中至少之一:停止所述扫描;以及以所述第二频率执行所述扫描,以及
向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发送:指示下述装置的第一识别信息,所述装置为在执行所述扫描期间所检测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以及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第二存储器和耦接至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成:
向所述装置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期间以所述第一频率执行所述扫描,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比所述第二时间段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为服务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
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来进行向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成:
将所述装置和所述终端设备作为第一组进行管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成:
在接收到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不同的第三识别信息时,将与所述第三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另一终端设备添加至所述第一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另一终端设备包括在第二组中时,将包括在所述第二组中的第三终端设备添加至所述第一组中。
CN201410566842.3A 2013-11-22 2014-10-22 终端设备、扫描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Pending CN1046611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1633 2013-11-22
JP2013241633A JP6213184B2 (ja) 2013-11-22 2013-11-22 端末、端末の制御方法、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1181A true CN104661181A (zh) 2015-05-27

Family

ID=5318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6842.3A Pending CN104661181A (zh) 2013-11-22 2014-10-22 终端设备、扫描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10763B2 (zh)
JP (1) JP6213184B2 (zh)
CN (1) CN1046611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6151A1 (zh) * 2019-02-01 2020-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4782B2 (ja) * 2015-03-18 2019-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20816B2 (ja) * 2015-06-12 2017-10-25 ミヨシ電子株式会社 位置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6788530B2 (ja) * 2017-03-17 2020-11-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発信器検知システム、発信器検知プログラム、移動端末及び発信器検知端末プログラム
CN109672978B (zh) * 2019-01-30 2020-09-25 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热点扫描频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6522B2 (ja) 1996-08-20 1998-11-18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移動局
JPH11313041A (ja) 1998-04-30 1999-11-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情報拡散型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
JP3862546B2 (ja) 2001-10-23 2006-12-2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US20040253952A1 (en) * 2003-06-10 2004-12-16 Rager Kent D. Communications service searching in multi-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KR100647548B1 (ko) * 2005-10-24 2006-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속도 감지 센서를 이용한 무선 랜스캐닝 주기 제어 방법
JP2007194801A (ja) * 2006-01-18 2007-08-02 Sharp Corp 端末位置情報の統合システム
JP2007311919A (ja) 2006-05-16 2007-11-29 Softbank Bb Corp 位置管理サーバ、位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GB2497006B8 (en) * 2007-09-26 2013-10-23 Nec Corp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254858B2 (en) * 2007-12-21 2012-08-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echniques to manage power based on motion detection
JP5233454B2 (ja) * 2008-07-08 2013-07-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局および受信品質測定方法
US20100136968A1 (en) * 2008-12-03 2010-06-03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ick network searc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331929B2 (en) * 2009-11-24 2012-12-11 At&T Mobility Ii Llc Mobility-based reselection scan scheduling
JP2011217128A (ja) 2010-03-31 2011-10-27 Jin Yatomi 移動携帯端末の接近検知および通知システム、接近検知および通知サーバ、情報端末、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8423019B2 (en) * 2010-10-19 2013-04-16 Alcatel Lucent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 frequency scanning priority in communications
JP2012209898A (ja) 2011-03-30 2012-10-25 Sony Corp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3054518A (ja) * 2011-09-02 2013-03-21 Daito Tekko Kk 無線距離測定スイッチ,無線距離検知システム,携帯端末,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タグ
US20130090117A1 (en) * 2011-10-06 2013-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ed reacquisi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5794123B2 (ja) * 2011-11-24 2015-10-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US9747373B2 (en) * 2012-05-11 2017-08-29 Zte Corporation Inquiry method and system, inquiry search server and inquiry terminal
JP5247923B1 (ja) * 2012-09-25 2013-07-24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端末、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GB2509840B (en) * 2013-01-15 2015-03-25 Zte Wistron Telecom Ab Ope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by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6151A1 (zh) * 2019-02-01 2020-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10763B2 (en) 2017-11-07
JP6213184B2 (ja) 2017-10-18
JP2015103896A (ja) 2015-06-04
US20150148065A1 (en) 2015-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3263B (zh) 一种异常运行的分析方法、应用终端及监控服务器
CN104661181A (zh) 终端设备、扫描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US9467825B2 (en) Alerts based on vehicle and device telematics
CN102917426B (zh) 物联网终端的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115525A (zh) 检测网络中的相邻接入点
CN105263142A (zh) 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EP2901769A1 (en) Reducing wireless reconnection time of a computing device
CN113453229B (zh) 一种远距离的无线安全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EP3198702B1 (en) Self-healing charging device
CN106454976A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200546A (zh)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3702353B (zh) 故障定位方法和系统,以及接入点和网管设备
CN109586788B (zh) 监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03085A (zh) 一种测试原因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69910B (zh) 搜索资源推荐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90230103A1 (en) Method To Detect A Summoning Attack By A Rogue WiFi Access Point
CN113760592B (zh) 一种节点内核检测方法和相关装置
EP341320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width of touch pattern and identifying touch pattern
CN110533432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1357336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JP6700138B2 (ja) 通信端末
CN111757404A (zh) 无线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91777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WO202408988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902584A (zh) IOS平台上app视图切换的监测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