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5080A -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5080A
CN104645080A CN201510045897.4A CN201510045897A CN104645080A CN 104645080 A CN104645080 A CN 104645080A CN 201510045897 A CN201510045897 A CN 201510045897A CN 104645080 A CN104645080 A CN 104645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prepa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58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458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450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45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508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其是由多种中药材经过本发明专用制备工艺加工而成,这些中药材主要有:熟地、党参、白芍、桂枝、当归、白术、牡蛎、夜交藤、酸枣仁、龙胆草、僵蚕、钩藤、山茱萸、远志、肉苁蓉、黄芩、天麻、龙骨、枸杞子、肉桂、甘草。本发明中药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治疗眩晕效果显著,且具有见效快、标本兼治、调治结合、不易复发的治疗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药领域。
技术背景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
中医认为,常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和气血虚弱有关。素体阳盛,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致肝阳上亢而眩晕;恣食肥厚,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清阳不升亦发眩晕;劳伤过度,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脑可发眩晕;病后体虚,气血虚弱,脑失所养亦能发生眩晕。主要有以下分型:
1、肝阳上亢
治则: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2、痰湿中阻
治则:运脾和中,除湿涤痰。
3、肾精亏损
治则:补肾益精,培元固本。
4、气血虚弱
治则: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并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将其制成方便易用的成品制剂。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发明人的技术方案是,利用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对眩晕的辨证认知和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打破传统方剂的搭配比例规律,经过临床验证和调整,最终发明了一个中药组方和一套将该组方制成成品制剂的工艺方法,该中药成品制剂对眩晕的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该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
熟地18-32份、党参8-22份、白芍12-26份、桂枝8-20份、当归11-25份、白术11-29份、牡蛎19-33份、夜交藤9-23份、酸枣仁10-24份、龙胆草8-20份、僵蚕8-16份、钩藤8-18份、山茱萸10-24份、远志7-17份、肉苁蓉6-12份、黄芩7-15份、天麻8-18份、龙骨18-30份、枸杞子8-18份、肉桂10-20份、甘草9-15份。
有3个疗效最佳的组方比例被优选出来,分别如下:
优选1:熟地25份、党参15份、白芍19份、桂枝14份、当归18份、白术20份、牡蛎26份、夜交藤16份、酸枣仁17份、龙胆草14份、僵蚕12份、钩藤13份、山茱萸17份、远志12份、肉苁蓉9份、黄芩11份、天麻13份、龙骨24份、枸杞子13份、肉桂15份、甘草12份。
优选2:熟地26份、党参16份、白芍21份、桂枝15份、当归17份、白术22份、牡蛎25份、夜交藤14份、酸枣仁16份、龙胆草15份、僵蚕11份、钩藤14份、山茱萸16份、远志14份、肉苁蓉8份、黄芩12份、天麻15份、龙骨26份、枸杞子14份、肉桂16份、甘草13份。
优选3:熟地27份、党参16份、白芍18份、桂枝13份、当归16份、白术21份、牡蛎28份、夜交藤15份、酸枣仁18份、龙胆草16份、僵蚕13份、钩藤12份、山茱萸15份、远志13份、肉苁蓉10份、黄芩10份、天麻14份、龙骨23份、枸杞子12份、肉桂14份、甘草13份。
将上述中药组方制成成品制剂的工艺为以下步骤: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熟地、党参、白芍、桂枝、当归、白术、牡蛎、夜交藤、酸枣仁、龙胆草、僵蚕、钩藤、山茱萸、远志、肉苁蓉、黄芩、天麻、龙骨、枸杞子、肉桂、甘草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6-12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2-24小时,回流煎煮2-5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5-9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3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6-9倍重量的浓度6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成品剂型,如口服液、糖浆剂、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酊剂等剂型。
本发明中药组方所用原料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熟地: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桂枝: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牡蛎: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通络,祛风。
酸枣仁: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补肝,宁心,敛汗,生津。
龙胆草: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 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僵蚕: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钩藤: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味甘,性凉;归肝、心包经;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山茱萸: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远志: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祛痰,消肿。
肉苁蓉: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黄芩: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平;归肝经;平肝息风止痉。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味甘涩,性平;归心,肝,肾,大肠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
枸杞子: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肉桂: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该中药组方是以熟地、白术、牡蛎、龙骨、白芍、当归为君药,滋阴补血、健脾益气、潜阳补阴、镇惊安神、养血调经、补血活血;以夜交藤、酸枣仁、山茱萸、党参、肉桂、桂枝为臣药,通络祛风、补肝宁心、补肝益肾、健脾益肺、引火归源、助阳化气;以僵蚕、肉苁蓉、天麻、枸杞子为佐药,化痰散结、补肾益精、平肝息风、益精明目;以龙胆草、钩藤、远志、黄芩为使药,清热燥湿、清热平肝、安神益智、泻火解毒;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诸药相互辅助、阴阳调和,共同达到滋阴补血、健脾益气、潜阳补阴、镇惊安神、化痰散结、泻火解毒等功效,对眩晕的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效果好、见效快、标本兼治、调治结合、不易复发等治疗优势,并且还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易行、制剂药效稳定、普遍适应性强、易于推广应用等技术优势。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毒性实验
1、试验药品: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和制备工艺生产的中药制剂,加纯化水调制成稀糊。
试验所用动物:普通级NIH小鼠,体重21g±3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无孕;SD大鼠,初始体重218±10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无孕。
2、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722.5g生药/kg剂量下,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2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小鼠死亡,且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最大给药量为722.5g生药/kg/d(LD50>722.5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0.19g生药/kg/d;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3802.6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3、长期毒性试验
选用SD大鼠,给予三种剂量的本发明中药制剂:34.2g生药/kg、11.4g生药/kg、3.8g生药/kg(单位体重给药量按临床用药量的20倍计算,临床用药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中药制剂在高、中、低三个剂量(34.2g生药/kg、11.4g生药/kg、3.8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很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优选1的配比和最优工艺参数生产颗粒剂: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熟地25kg、党参15kg、白芍19kg、桂枝14kg、当归18kg、白术20kg、牡蛎26kg、夜交藤16kg、酸枣仁17kg、龙胆草14kg、僵蚕12kg、钩藤13kg、山茱萸17kg、远志12kg、肉苁蓉9kg、黄芩11kg、天麻13kg、龙骨24kg、枸杞子13kg、肉桂15kg、甘草12kg,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0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8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8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253g生药/g颗粒。
实施例2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优选2的配比和最优工艺参数生产颗粒剂: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熟地26kg、党参16kg、白芍21kg、桂枝15kg、当归17kg、白术22kg、牡蛎25kg、夜交藤14kg、酸枣仁16kg、龙胆草15kg、僵蚕11kg、钩藤14kg、山茱萸16kg、远志14kg、肉苁蓉8kg、黄芩12kg、天麻15kg、龙骨26kg、枸杞子14kg、肉桂16kg、甘草13kg,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0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8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8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253g生药/g颗粒。
实施例3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优选3的配比和最优工艺参数生产颗粒剂: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熟地27kg、党参16kg、白芍18kg、桂枝13kg、当归16kg、白术21kg、牡蛎28kg、夜交藤15kg、酸枣仁18kg、龙胆草16kg、僵蚕13kg、钩藤12kg、山茱萸15kg、远志13kg、肉苁蓉10kg、黄芩10kg、天麻14kg、龙骨23kg、枸杞子12kg、肉桂14kg、甘草13kg,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0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8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8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253g生药/g颗粒。
实施例4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最大范围的配比和最优工艺参数生产颗粒剂: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熟地32kg、党参22kg、白芍26kg、桂枝20kg、当归25kg、白术29kg、牡蛎33kg、夜交藤23kg、酸枣仁24kg、龙胆草20kg、僵蚕16kg、钩藤18kg、山茱萸24kg、远志17kg、肉苁蓉12kg、黄芩15kg、天麻18kg、龙骨30kg、枸杞子18kg、肉桂20kg、甘草15kg,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0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8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8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253g生药/g颗粒。
实施例5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最小范围的配比和最优工艺参数生产颗粒剂: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熟地18kg、党参8kg、白芍12kg、桂枝8kg、当归11kg、白术11kg、牡蛎19kg、夜交藤9kg、酸枣仁10kg、龙胆草8kg、僵蚕8kg、钩藤8kg、山茱萸10kg、远志7kg、肉苁蓉6kg、黄芩7kg、天麻8kg、龙骨18kg、枸杞子8kg、肉桂10kg、甘草9kg,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0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8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8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253g生药/g颗粒。
实施例6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内的任意配比和最优工艺参数生产颗粒剂: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熟地32kg、党参8kg、白芍26kg、桂枝8kg、当归25kg、白术11kg、牡蛎33kg、夜交藤9kg、酸枣仁24kg、龙胆草8kg、僵蚕16kg、钩藤8kg、山茱萸24kg、远志7kg、肉苁蓉12kg、黄芩7kg、天麻18kg、龙骨18kg、枸杞子18kg、肉桂10kg、甘草15kg,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0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8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8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253g生药/g颗粒。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临床试验
1、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均来自某市第二人民医院,该院于2010年10月至2014年月共收治了562名眩晕患者,从中筛选出适合并且愿意参与临床试验的眩晕患者280名,年龄22-65岁,其中男80名,女200名,将所有受试者按性别、年龄、病程等平均分成4个组,使各组之间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可比性,分别编号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
2、试验药品
对照药:眩晕宁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5020605,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药:本发明实施例1-3所生产的颗粒剂,规格:折合0.253g生药/g颗粒。
3、试验方法
对照组口服眩晕宁片,每日3次,每次5片;试验1-3组分别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3所生产的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5g;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治愈者停止给药6个月后,进行回访,记录复发病例。
4、疗效评价
治愈:眩晕的所有症状完全消失,并经医生确诊已经完全康复;
显效:眩晕的症状有所好转或改善,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无效:眩晕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复发:治愈者在停止给药6个月后,重新出现原有病症。
5、治疗结果统计分析
治疗全部结束后,将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表
                                                    
6、试验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平均治愈率为52.4%,比对照组高3.1倍;治疗组的平均总有效率为97.6%,比对照组高30.5个百分点;治疗组的平均复发率为2.7%,仅为对照组的约1/12。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优势,在治疗眩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Claims (6)

1.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熟地18-32份、党参8-22份、白芍12-26份、桂枝8-20份、当归11-25份、白术11-29份、牡蛎19-33份、夜交藤9-23份、酸枣仁10-24份、龙胆草8-20份、僵蚕8-16份、钩藤8-18份、山茱萸10-24份、远志7-17份、肉苁蓉6-12份、黄芩7-15份、天麻8-18份、龙骨18-30份、枸杞子8-18份、肉桂10-20份、甘草9-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熟地25份、党参15份、白芍19份、桂枝14份、当归18份、白术20份、牡蛎26份、夜交藤16份、酸枣仁17份、龙胆草14份、僵蚕12份、钩藤13份、山茱萸17份、远志12份、肉苁蓉9份、黄芩11份、天麻13份、龙骨24份、枸杞子13份、肉桂15份、甘草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熟地26份、党参16份、白芍21份、桂枝15份、当归17份、白术22份、牡蛎25份、夜交藤14份、酸枣仁16份、龙胆草15份、僵蚕11份、钩藤14份、山茱萸16份、远志14份、肉苁蓉8份、黄芩12份、天麻15份、龙骨26份、枸杞子14份、肉桂16份、甘草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熟地27份、党参16份、白芍18份、桂枝13份、当归16份、白术21份、牡蛎28份、夜交藤15份、酸枣仁18份、龙胆草16份、僵蚕13份、钩藤12份、山茱萸15份、远志13份、肉苁蓉10份、黄芩10份、天麻14份、龙骨23份、枸杞子12份、肉桂14份、甘草13份。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熟地、党参、白芍、桂枝、当归、白术、牡蛎、夜交藤、酸枣仁、龙胆草、僵蚕、钩藤、山茱萸、远志、肉苁蓉、黄芩、天麻、龙骨、枸杞子、肉桂、甘草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6-12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2-24小时,回流煎煮2-5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5-9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3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6-9倍重量的浓度6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成品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液、糖浆剂、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或酊剂。
CN201510045897.4A 2015-01-29 2015-01-29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46450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5897.4A CN104645080A (zh) 2015-01-29 2015-01-29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5897.4A CN104645080A (zh) 2015-01-29 2015-01-29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5080A true CN104645080A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37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5897.4A Withdrawn CN104645080A (zh) 2015-01-29 2015-01-29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450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2098A (zh) * 2016-11-11 2017-02-01 东莞市百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阳上逆证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7469063A (zh) * 2017-08-22 2017-12-15 张涛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纳米中药胶质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3247A (zh) * 2013-11-28 2014-03-12 黄立新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3247A (zh) * 2013-11-28 2014-03-12 黄立新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药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2098A (zh) * 2016-11-11 2017-02-01 东莞市百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阳上逆证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7469063A (zh) * 2017-08-22 2017-12-15 张涛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纳米中药胶质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7486A (zh) 一种用于治疗贫血、气虚乏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491801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672A (zh) 一种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236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2793A (zh) 一种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8131A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4059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891A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
CN104887747A (zh) 一种治疗脑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532A (zh)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802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胃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4435686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皮肤瘙痒、粟疮药物中的用途
CN104491733A (zh) 一种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贫血、气虚乏力药物中的用途
CN104225166A (zh)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5080A (zh)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507A (zh) 一种治疗脑溢血所致的肢体麻痹和疼痛的中药
CN104740467A (zh) 一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984296A (zh) 一种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53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164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粟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859A (zh) 一种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慢性气管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5362629A (zh) 一种含有杜仲的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8882A (zh)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CN104491318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6076A (zh) 一种治疗妊娠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