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8882A -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8882A
CN104688882A CN201510123898.6A CN201510123898A CN104688882A CN 104688882 A CN104688882 A CN 104688882A CN 201510123898 A CN201510123898 A CN 201510123898A CN 104688882 A CN104688882 A CN 104688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children
medicin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38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清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238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88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8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888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医药领域。其由以下原料制得:葛根、桂枝、香薷、黄芩、柴胡、白芍、大黄、青黛、陈皮、茯苓、苍术、金银花、连翘、石膏、甘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儿发热的治疗具有用药量小、效果更好、不易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疗优势,并且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剂工艺简便、制剂药效稳定、易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医药领域。
技术背景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发热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对小儿发热的辨证如下:
1、表实热证型
症状:发热,怕冷,无汗,周身疼痛或不适。
中医辨证:外表受寒凉,使之热量不能正常散发,积聚在皮肤而引起的发热,故用解表散寒之法。
2、表虚热证型
症状:发热,有汗,稍怕冷,尤怕风,或有喘,或欲呕等。
中医辨证:外表受风引起的,皮肤稍过度开放散热,引起发热,而皮肤内部却热量稍不足,需用固表调和之法。
3、里虚热证型
症状:发热、热度较高、全身大汗,喜冷怕热,或有口干、口渴、乏力等。
中医辨证:因内有无形之热过度向外散发,致使皮肤不能收敛而大量散热,又使内在的阳气被消耗,而形成的。故需要寒其里而固其表。
4、里实热证型
症状:发热,到下午或黄昏时明显,大便不通,比较有精神,甚至精力充沛。或有腹痛、腹胀、手足潮热出汗。
中医辨证:因大便不通造成内热不能从大便中排除,故而向外、向上散发。故需要用通便泄热之法。
5、虚热证型
症状:发热、怕冷、手足冷,或烦躁,或乏力、嗜睡、
中医辨证:里热不足,或不能顺利向外发散,而外又感受寒凉,热又不能外散。故需发表温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开发一个全新的中药组方,使其对小儿发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一个是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将该中药组方制成成品制剂,克服传统中药不易使用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两个技术问题,发明人结合现代技术的特点和传统中医药的理论知识,重新配伍药材,利用自身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和临床实践进行修正和调整,最终发明了一个全新的中药组方和一套完善的制备工艺。经过临川实践验证,该中药制剂治疗小而发热效果显著。
该中药组方按重量份表示如下:葛根8-22份、桂枝7-17份、香薷5-11份、黄芩7-19份、柴胡12-28份、白芍11-27份、大黄4-8份、青黛7-19份、陈皮8-20份、茯苓7-21份、苍术10-22份、金银花11-23份、连翘7-15份、石膏12-24份、甘草9-13份。
上述中药组方可以优选为如下4个治疗效果最优的配比:
1、葛根15份、桂枝12份、香薷8份、黄芩13份、柴胡20份、白芍19份、大黄6份、青黛13份、陈皮14份、茯苓14份、苍术16份、金银花17份、连翘11份、石膏18份、甘草11份。
2、葛根17份、桂枝14份、香薷9份、黄芩14份、柴胡21份、白芍18份、大黄7份、青黛12份、陈皮13份、茯苓12份、苍术14份、金银花18份、连翘12份、石膏20份、甘草11份。
3、葛根16份、桂枝13份、香薷7份、黄芩12份、柴胡19份、白芍21份、大黄5份、青黛15份、陈皮15份、茯苓16份、苍术15份、金银花15份、连翘10份、石膏17份、甘草12份。
4、葛根18份、桂枝11份、香薷10份、黄芩15份、柴胡22份、白芍20份、大黄7份、青黛14份、陈皮15份、茯苓15份、苍术18份、金银花19份、连翘13份、石膏19份、甘草12份。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准确称取葛根、桂枝、香薷、黄芩、柴胡、白芍、大黄、青黛、陈皮、茯苓、苍术、金银花、连翘、石膏、甘草,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5-12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3-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3-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0.5-3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0℃测)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中药成品制剂(例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糖浆剂、片剂、散剂等剂型)。
本发明中药组方所用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及功效罗列如下:
葛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桂枝: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香薷: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黄芩: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柴胡: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大黄: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青黛: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味咸,性寒;归肝经;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金银花: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萼忍冬)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连翘: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石膏: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中药组方的方解:
该中药组方是以金银花、柴胡、白芍、石膏为君药,清热解毒、和解表里、敛阴止汗、清热泻火;以葛根、苍术、茯苓、陈皮为臣药,解肌退热、祛风散寒、渗湿利水、燥湿化痰;以桂枝、香薷、黄芩为佐药,温通经脉、发汗解表、泻火解毒;以大黄、连翘、青黛为使药,泻热通肠、消肿散结、凉血定惊;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诸药相互配合、药性协调、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清热解毒、和解表里、解肌退热、祛风散寒、燥湿化痰等功效,治疗小儿发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用药量小、效果更好、不易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治疗优势;并且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剂工艺简便、制剂药效稳定、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本发明生产工艺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本发明中药组方的最优配比1的比例生产颗粒剂:
(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准确称取葛根1500g、桂枝1200g、香薷800g、黄芩1300g、柴胡2000g、白芍1900g、大黄600g、青黛1300g、陈皮1400g、茯苓1400g、苍术1600g、金银花1700g、连翘1100g、石膏1800g、甘草1100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0℃测)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实施例2
按本发明生产工艺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本发明中药组方的最优配比2的比例生产颗粒剂:
(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准确称取葛根1700g、桂枝1400g、香薷900g、黄芩1400g、柴胡2100g、白芍1800g、大黄700g、青黛1200g、陈皮1300g、茯苓1200g、苍术1400g、金银花1800g、连翘1200g、石膏2000g、甘草1100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0℃测)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实施例3
按本发明生产工艺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本发明中药组方的最优配比3的比例生产颗粒剂:
(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准确称取葛根1600g、桂枝1300g、香薷700g、黄芩1200g、柴胡1900g、白芍2100g、大黄500g、青黛1500g、陈皮1500g、茯苓1600g、苍术1500g、金银花1500g、连翘1000g、石膏1700g、甘草1200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0℃测)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实施例4
按本发明生产工艺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本发明中药组方的最优配比4的比例生产颗粒剂:
(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准确称取葛根1800g、桂枝1100g、香薷1000g、黄芩1500g、柴胡2200g、白芍2000g、大黄700g、青黛1400g、陈皮1500g、茯苓1500g、苍术1800g、金银花1900g、连翘1300g、石膏1900g、甘草1200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0℃测)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实施例5
按本发明生产工艺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的最大比例生产颗粒剂:
(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准确称取葛根2200g、桂枝1700g、香薷1100g、黄芩1900g、柴胡2800g、白芍2700g、大黄800g、青黛1900g、陈皮2000g、茯苓2100g、苍术2200g、金银花2300g、连翘1500g、石膏2400g、甘草1300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0℃测)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实施例6
按本发明生产工艺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的最小比例生产颗粒剂:
(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准确称取葛根800g、桂枝700g、香薷500g、黄芩700g、柴胡1200g、白芍1100g、大黄400g、青黛700g、陈皮800g、茯苓700g、苍术1000g、金银花1100g、连翘700g、石膏1200g、甘草900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0℃测)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实施例7
按本发明生产工艺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的任意比例生产颗粒剂:
(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准确称取葛根800g、桂枝1700g、香薷500g、黄芩1900g、柴胡1200g、白芍2700g、大黄400g、青黛1900g、陈皮800g、茯苓2100g、苍术1000g、金银花2300g、连翘700g、石膏2400g、甘草900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的相对密度为1.28-1.33(60℃测)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实施例8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毒性实验
1、试验准备
(1)试验药品:本发明实施例1-7所制得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加纯化水调制成稀糊。
(2)试验所用动物:普通级NIH小鼠,体重18g±3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无孕;SD大鼠,初始体重225±9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无孕。
2、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颗粒剂,在795.5g生药/kg剂量下,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5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小鼠死亡,且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颗粒剂的最大给药量为795.5g生药/kg/d(LD50>795.5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0.12g生药/kg/d;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6629.2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3、长期毒性试验
选用SD大鼠,给予三种剂量的本发明中药颗粒剂:21.6g生药/kg、7.2g生药/kg、2.4g生药/kg(单位体重给药量按临床用药量的20倍计算,临床用药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中药制剂在高、中、低三个剂量(21.6g生药/kg、7.2g生药/kg、2.4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很高。
实施例9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药理药效试验
(一)试验材料:
1、动物:健康大耳白兔,体重(2.4±0.3)kg,雌雄兼有。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2、药品:
对照药: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国药准字Z19990034,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药:本发明实施例1- 4所生产的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3、仪器:电子数字体温计。
(二)试验方法:取健康大耳白兔30只,实验前3天,在室温22-25℃、湿度为55%-65%,通风环境下每间隔1小时测动物肛温1次共4次,使动物适应,并选择体温波动范围在0.4℃范围内的动物备用。试验时将动物按体重大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每隔30min用电脑数字体温计测兔肛温1 次,共测3次,求取其平均值为该动物基础体温。按1ml/kg 给药兔耳缘静脉注射灭活大肠埃希菌致热,并于致热前30min和致热后30分钟分两次灌胃给药: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剂量为临床用药量的20倍;试验1-4组分别灌胃本发明实施例1-4所生产颗粒剂,剂量为2.4g生药/kg/d(临床用量的20倍)。于致热后30、60、120、240及360min分别测兔肛温5次,计算各组家兔各时段治疗后肛温与基础体温的差值,作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结果详见表1。
表1 各组动物治疗后不同时段体温变化情况表
(四)结论:表1数据显示,对照组和试验1-4组对大肠埃希菌致热家兔均有明显退热作用,试验1-4组的退热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2组所对应的中药制剂表现最为优异。
实施例10
临床试验
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试验共征集小儿发热患者180例,其中年龄1.1-2岁52例,2.1岁-3岁72例,4.1-6岁56例,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并且使这两个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可比性。
2、试验药物
对照药: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国药准字Z19990034,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药:本发明实施例2所生产的颗粒剂,规格:折合0.18g生药/g颗粒剂。
3、试验方法
对照组口服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一日4次,3天为一个疗程。 1岁以内,每次5ml;1-3岁,每次10ml;4-6岁,每次15ml。
试验组口服实施例2所生产的颗粒剂,一日3次,3天为一个疗程。1岁以内,每次3g;2. 1-3岁,每次5g;4-6岁,每次10g。
4、评价标准
治愈: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停药48小时内无复发;
显效:体温下降或者恢复正常,但在48停药48小时内复发;
无效:体温没有下降,甚至升高;
5、治疗结果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
6、结论
表2试验数据显示,试验组的治愈病例数远高于对照组,为对照组的约3倍;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1.1个百分点,因此,本发明中药制剂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优势,其在治疗小儿发热方面获得了创造性的技术进步。

Claims (7)

1.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葛根8-22份、桂枝7-17份、香薷5-11份、黄芩7-19份、柴胡12-28份、白芍11-27份、大黄4-8份、青黛7-19份、陈皮8-20份、茯苓7-21份、苍术10-22份、金银花11-23份、连翘7-15份、石膏12-24份、甘草9-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葛根15份、桂枝12份、香薷8份、黄芩13份、柴胡20份、白芍19份、大黄6份、青黛13份、陈皮14份、茯苓14份、苍术16份、金银花17份、连翘11份、石膏18份、甘草11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葛根17份、桂枝14份、香薷9份、黄芩14份、柴胡21份、白芍18份、大黄7份、青黛12份、陈皮13份、茯苓12份、苍术14份、金银花18份、连翘12份、石膏20份、甘草11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葛根16份、桂枝13份、香薷7份、黄芩12份、柴胡19份、白芍21份、大黄5份、青黛15份、陈皮15份、茯苓16份、苍术15份、金银花15份、连翘10份、石膏17份、甘草12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葛根18份、桂枝11份、香薷10份、黄芩15份、柴胡22份、白芍20份、大黄7份、青黛14份、陈皮15份、茯苓15份、苍术18份、金银花19份、连翘13份、石膏19份、甘草12份。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按组方准确称取葛根、桂枝、香薷、黄芩、柴胡、白芍、大黄、青黛、陈皮、茯苓、苍术、金银花、连翘、石膏、甘草,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2)加5-12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3-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小时,过滤得滤液b;在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3-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0.5-3小时,过滤得滤液c;将滤液a、b、c混合,进行减压浓缩,直到混合液在60℃测的相对密度为1.28-1.33时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浸膏;
(3)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中药成品制剂。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糖浆剂、片剂和散剂。
CN201510123898.6A 2015-03-21 2015-03-21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Withdrawn CN1046888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3898.6A CN104688882A (zh) 2015-03-21 2015-03-21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3898.6A CN104688882A (zh) 2015-03-21 2015-03-21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8882A true CN104688882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36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3898.6A Withdrawn CN104688882A (zh) 2015-03-21 2015-03-21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888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2024A (zh) * 2017-02-17 2018-08-28 金昱辰 一种治疗学龄前儿童顽固性高热的中药制剂
CN111617227A (zh) * 2020-07-17 2020-09-04 汉方泰药生物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疫疠之气感染的中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5371A (zh) * 2005-11-10 2006-06-14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儿退热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8871A (zh) * 2009-10-15 2011-05-04 张红旗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5371A (zh) * 2005-11-10 2006-06-14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儿退热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8871A (zh) * 2009-10-15 2011-05-04 张红旗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方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向楠: "《中药临床药理学》", 31 January 2010,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2024A (zh) * 2017-02-17 2018-08-28 金昱辰 一种治疗学龄前儿童顽固性高热的中药制剂
CN111617227A (zh) * 2020-07-17 2020-09-04 汉方泰药生物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疫疠之气感染的中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1801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236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686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皮肤瘙痒、粟疮药物中的用途
CN104524478A (zh) 一种治疗闭经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802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胃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4352793A (zh) 一种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231A (zh) 治疗眼目暴赤肿痛、涩泪难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166A (zh)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7281A (zh) 一种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8882A (zh)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CN105412899A (zh) 一种用于缓解红斑性肢痛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789A (zh) 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5031A (zh) 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507A (zh) 一种治疗脑溢血所致的肢体麻痹和疼痛的中药
CN104524164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粟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234A (zh) 治疗崩漏的中药制剂
CN104645080A (zh)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677A (zh) 一种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3730A (zh) 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急性乳腺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491344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眼目暴赤肿痛药物中的用途
CN105617260A (zh) 一种制备治疗鼻咽癌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CN104547531A (zh) 一种外敷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760A (zh) 主治胃溃疡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9060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5497521A (zh) 一种制备治疗少精不育症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